手机锂电池保护板掉下水道取不出来

我手机掉水里了,捞不出来了。我想问手机锂电池对水质有影响吗。能否饮用啊。_百度知道
我手机掉水里了,捞不出来了。我想问手机锂电池对水质有影响吗。能否饮用啊。
废旧电池潜在的污染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具有很大的隐蔽性,为我们的仅有的资源做点贡献。如今,所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扔一粒纽扣电池进水里。由于废电池污染不象垃圾、空气和水污染那样可以凭感官感觉得到那危害是相当的大啊,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用水量,它其中所含的有毒物质会造成60万升水体的污染。赶紧想办法吧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手机锂电池的相关知识
按默认排序
其他2条回答
锂电池对水是会有影响的。建议还是不要饮用了,毕竟健康最重要。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5.1终结。建议开f11全屏,然后每次只看一部分慢慢消化。&br&提纲:&br&一:背景知识&br&二:电解质&br&三:阳极&br&四:阴极&br&五:总结&br&------------------------------------------------提纲与引子的分界线---------------------------------------------&br&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这么看:电池的容量=能量密度X电池体积。电池体积自然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了,能量密度是关键。&br&&br&于是这个问题可以理解为:当前电池的能量密度为何难以提高?&br&&br&一句话的简单回答是:电池背后的化学限制了电池的能量密度。&br&&img data-rawheight=&500& data-rawwidth=&800& src=&/85a8bd8a734ecd3b4836f81bbd2576dd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85a8bd8a734ecd3b4836f81bbd2576dd_r.jpg&&上图从wiki中转载的各种能量载体的能量密度。&br&&br&我们的手机,平板,笔记本,手表,以及赫赫有名的Tesla使用的电池,都是最左下角的锂离子电池。(我怕大家找不到剧透一下)&br&&br&然后请寻找汽油,柴油,丁烷,丙烷,天然气的位置。&br&&br&估计找到之后一般人会有以下想法:&br&1)电池技术太弱了&br&2)电池技术大有可为&br&个别化学好一些的人想法会多一些&br&3)燃料电池技术将是明日之星。&br&&br&我的想法:以上都是幻觉,幻觉。&br&---------------------------------------------引子与正文的分界线-------------------------------------&br&一:电池与燃料背后的简单化学&br&先做一点知识性的回顾(或者普及)。&br&我们生活中所见到的绝大部分燃料与电池,这类能量载体,涉及到化学主要是氧化还原反应。能量载体们涉及到的具体化学过程千变万化,但总能归纳到一个氧化还原反应。&br&&br&氧化还原&br&&img data-rawheight=&480& data-rawwidth=&640& src=&/1a56ddee146de3a1d0a508d4df9d9582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1a56ddee146de3a1d0a508d4df9d9582_r.jpg&&&br&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从还原剂到氧化剂的转移。大家有没觉得跟电池很像??电池的负极为还原剂,正极为氧化剂(不是特别准确)。电子从负极经过外部电路流至正极,然后顺便做点功:点亮灯泡,驱动车辆,支撑手机与电脑。&br&&br&既然电子是能量的来源,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电子的密度来估计能量密度了。这里我们先假设电子能做的功都是一致的(这个显然不对,实际上取决于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种类。但如果仔细考察,对于常见的电池与燃料,这点不是主要因素)。&br&&br&能量载体的电子密度,在按体积计算情况下,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按照重量计算,就一个。&br& 1. 按体积计算:能量载体的物质密度。固体&液体&&&&&气体。这点很好理解。&br& 2. 能量载体的&b&电子转移比例&/b&。如果化学忘光了,这点很不好理解;如果还有些印象,这点也很好理解。原子的内层电子基本不参与化学反应,自然也不会转移,只有外层那几个才会转移做功。&b&电子转移比例&/b&是指&b&参与反应的电子数&/b&与分子&b&总电子数&/b&的比例。通常而言,还原剂的外层电子数不会太多,但内层电子数可是随着原子数增大而增大的。更要紧的是,原子数增加后质子与中子都在增加,而这两者都是质量的主要来源。&br&&br&举几个例子:&br&1)H2-2e=2H+
氢原子只有一个电子,全参与反应了, 电子转移比是100%&br&2)Li-e=Li+
锂原子有三个电子,只有一个参与反应,电子转移比是1/3=33%&br&3)Zn-2e=Zn(2+) 锌原子有三十个电子,只有两个参与反应,电子转移比是2/30=6.7%&br&对于大多数物质,电子转移比例都很低,原因前面提到过。由此可见只有在元素周期表的前两行的轻原子有可能成为好的能量载体。前两行元素只有10个,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其中氦 与氖 都是惰性气体,排除。氧与氟都是氧化剂,排除。氮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准惰性气体,如果不是惰性气体要么毒死人要么熏死人,排除。我们还剩下5个元素,氢(100%),碳(66%),硼(60%),铍(50%),锂(33%)。&br&&br&再进一步说,如果我们把一个原子当成电池的负极。那么这个半电池的能量密度(质量单位)可以用电子转移数与原子量来估算。如此以来,上面的比例将更为悬殊。还以氢作为基准:&br&碳(4/12 33%) 硼(3/10.8 28%), 铍(2/9,22%) 锂(1/7,14%) &br&&br&大家很容易发现,最适合担任能量载体的两种元素分别是碳和氢,碳氢化合物,实际上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汽油柴油煤油天然气等燃料。汽车选择这些高能量载体作为能量来源,已经是自然中的较优解了。电池跟各种碳氢化合物相比,可以说是天生不足。&br&----------------------------------------------------第一部分结束 4.23----------------------------------------&br&&p&二:电池的大问题之一,摆不掉的电解液&/p&&p&根据上面的解释,我们可以知道,电池很难在能量密度上超过燃料,不过似乎也能达到燃料的一半到1/4的水平。然而现实中电池的能量密度往往只有燃料的1%不到。不信请看数据。&/p&&br&&p&能量密度比较:&/p&&p&汽油:46.4MJ/Kg
43.1MJ/Kg 锂电池(不能充电)1.8MJ/Kg
锂离子电池0.36~0.875MJ/Kg&/p&&br&&p&其实汽油与锂的能量密度还真没多大。主要原因是碳到氧的电子转移做功其实不够大(共价键 键能差别)但从锂到锂电池。。。。再到锂离子电池,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p&&br&&p&原因很明显。锂或者锂离子电池里面不光是金属锂,还有别的水货。&/p&&p&我查到了这么一个估算电池里面锂含量的公式。&a class=& external& href=&/document/battery.pdf&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document/b&/span&&span class=&invisible&&attery.pdf&/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p&&p&m=0.3*Ah.用人话说,把电池容量(安时)乘以30%就能算出电池中的锂含量(克)&/p&&br&&p&对于赫赫有名的18650(手机笔记本特斯拉)电池来说,其重量在42g左右,标称容量在2200mAh左右,于是其锂含量为.3=0.66g大概是总重量的1.5%。&/p&&br&&p&原来如此啊!如此以来我们只要提升电池中的锂含量就能提高能量密度了!!&/p&&br&&p&真要这么简单就好了。我们先来看看锂电池除了锂还有啥。&/p&&img data-rawheight=&245& data-rawwidth=&346& src=&/e265ab03d37e00e52cc1c412e403678e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46&&&br&&p&别走啊!!图看不懂可以听我归纳嘛。一般而言电池的四个部件非常关键:正极(放电为阴极),负极(放电为阳极),电解质,膈膜。正负极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地方,重要地位可以理解。但是电解质有啥么用处??不做功还很占重量。接着看图。&/p&&img data-rawheight=&411& data-rawwidth=&636& src=&/f301a166d7bb5a43c800cf1fbba0120d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6& data-original=&/f301a166d7bb5a43c800cf1fbba0120d_r.jpg&&&br&&p&回来回来,看不懂图就听我讲,没点耐性上啥么知乎?直接去天涯网易好了。&/p&&br&&p&上图非常好地显示了电池充放电时的过程。这里先只说放电:电池内部,金属锂在负极失去电子被氧化,成为锂离子,通过电解质向正极转移;正极材料得到电子被还原,被正极过来的锂离子中和。电解质的理想作用,是&b&&u&运送且仅运送&/u&&/b&锂离子。电池外部,电子从负极通过外界电路转移到正极,中间进行做功。理想情况下,电解质应该是好的锂离子的载体,但绝不能是好的电子载体。因此在没有外界电路时,电子无法在电池内部从负极转移到正极;只有存在外界电路时,电子转移才能进行。&/p&&br&&p&真晕,你不是说“能量载体们涉及到的具体化学过程千变万化,但总能归纳到一个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从还原剂到氧化剂的转移”,汽油车没有电解质吧?但是汽油燃烧也有电子转移吧,咋么就不能发电呢?&/p&&br&&p&是的,燃烧必然涉及电子转移,那么燃烧的电子转移与电池的电子转移根本区别在哪里??&/p&&br&&p&&b&是否有序。&/b&&/p&&br&&p&燃烧的电子转移在微观范畴上完全&b&无序&/b&也不可控。我们完全没法预测燃料与氧气分子会往哪个方向运动,下一时刻的速率如何,我们也不知道燃料上的电子会向那个方向转移到哪个氧气分子上。10^20-23次方的分子的&b&随机&/b&运动与更多的电子的随机转移导致的结果是无序的能量释放,或者简单点说,&b&放热&/b&。&/p&&br&&p&电池相比而言就好办点。尽管我们依旧不知道电池里面的每一个分子的运动轨迹,但我们至少可以知道:金属锂只会在负极材料表面失去电子成为锂离子;锂离子会从负极出发,最终到达正极。电子只会从负极材料表面出发,向着高电势的正极运动。10^20-23次方的电子的&b&协同&/b&运动,在宏观上我们称之为,电流。&/p&&br&&p&总结一下吧。为了放电,为了&b&有序&/b&的电子转移,电池们不得不携带没有能量但是必不可少的电解质以及各种辅助材料,于是进一步降低了自身的能量密度。&/p&&br&&p&这就完了么?没有。&/p&&br&&p&老实说这一部分只是个铺垫,让有兴趣有耐心的人练练级,最终boss还没出现呢。&/p&&p&----------------------------------------------------第二部分结束 4.26----------------------------------------&/p&&p&三:电池的大问题之二,负极表面材料&/p&&p&大家好,我又回来了。&/p&&br&&p&如果你能坚持每行读下来一直读到这里,恭喜,你对电池的理解已经上了一个层次。&/p&&br&&p&现在回顾上一部分的内容。啥么??全忘了??不就一句话么?由于不做功但是必不可少的电解质以及其他辅助材料的存在,电池的能量密度被稀释了。&/p&&p&这些额外重量到底有多少??&/p&&br&&p&电解质的重量一般占电池全重15%(链接找不到了)隔膜没查到。估计把外壳,外接电极之类的辅助材料都算上,总重应该不超过电池总重的50%。&/p&&p&不对啊,电池虽然掺‘水’了,但也不至于水得如此啊。市面上的锂离子电池们的能量密度也就单质锂的1%左右。这到底又发生了什么?(这句式为何这么熟悉呢?)&/p&&br&&p&喝点鲜橙多,让我们看看最常见的钴酸锂电池(Tesla
Roadster)的电化学反应式。&/p&&img data-rawheight=&216& data-rawwidth=&601& src=&/2a81c0f49fe8d690ac33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1& data-original=&/2a81c0f49fe8d690ac33_r.jpg&&&br&&br&&p&醒醒啊!!化学不好没关系,不要晕倒啊!!都读到这里了,你也知道达主会归纳的呀!!&/p&&br&&p&发生电子转移的其实只是一部分锂与钴,其它的元素均不参与电子转移。&/p&&p&&img data-rawheight=&22& data-rawwidth=&266& src=&/56db2a55fb2cb5cf8384c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66&&然后我们做个小计算:单质锂的原子量为6.9,能贡献1个电子参与电子转移。氧化剂来自空气,不需要考虑。&br&&/p&&p&钴酸锂电池的电池反应的反应物总分子量为98+72=170,但只能贡献半个电子参与电子转移。因为只有部分锂原子会发生反应。&/p&&br&&p&假如我们认为这两个电子的做功是一致的,那么就可以估计一下这两种能量载体的能量密度之比了。&/p&&br&&p&电池能量密度:燃料能量密度=(0.5 /170)
/(1/6.9) =2.03%
电池完败。&/p&&br&&p&考虑到电池有一半重量是辅助材料,我刚才没算进去。于是还得打个折。就剩下1%了。&/p&&p&&br&所以能量密度就成了这样:锂
43.1MJ/Kg 锂离子电池0.36~0.875MJ/Kg&/p&&br&&p&呵呵呵呵呵呵呵……还跟得上么??四则运算多简单呀。现在知道发生了什么了吧??&/p&&br&&p&现在你们是否明白 我为啥说:电池背后的化学限制了电池的能量密度。&/p&&br&&p&接下来我们的问题是:为什么电池的化学反应要那么复杂,直接降低了电池的能量密度。&/p&&br&&p&这个问题展开说会比较复杂,估计大部分人没耐心看完。所以先给个简单答案:&/p&&br&&p&&b&为了有序。&/b&&/p&&br&&p&好了,没耐心的人,你们可以走了。下面真的很长,能读完的都不是一般人。&/p&&br&&p&开始长篇之前再放张图:&/p&&img data-rawheight=&636& data-rawwidth=&849& src=&/762eed4ced6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49& data-original=&/762eed4ced6_r.jpg&&&br&&br&&p&剩下的同学们,是不是觉得这图很熟悉?其实还是锂电池的示意图,只是这回因阴极阳极的表面结构都显示出来了。大家有没有觉得它们都很整齐规矩啊??&/p&&br&&p&整齐规矩换个说法,&b&有序&/b&。&/p&&br&&p&为什么正极负极的表面结构都需要有序?因为要保证在充电/放电时,氧化还原反应只在正极和负极的表面发生,这样才能有电流。&/p&&br&&p&我们先看石墨(C6)所在的负极。&/p&&br&&p&负极的任务很简单,放电时保证锂原子(不是离子)都在负极表面失去电子,充电时再把它们抓回来就好了。由于充电时阳极电压低,带正电的锂离子会自发向负极移动,得到电子回归为锂原子。&/p&&p&似乎没有石墨什么事情啊??&/p&&br&&p&如果是一次性电池,确实不需要石墨。但如果是可充放电池,阳极&b&表面&/b&材料不是石墨也会是其它物质。&/p&&p&别卖关子了,快说到底咋回事??&/p&&br&&p&急啥。这得仔细想想。充电时,锂离子会在负极表面得到电子成为锂原子。然后呢??&/p&&br&&p&我们都知道 所有金属都是良好电子导体,锂是金属,所以锂是良好电子导体。于是先到负极的锂原子成为了负极的一部分,于是后到负极的锂离子加入了前锂的行列。。。。&/p&&br&&p&于是完全由锂原子构成的晶体出现了。这个过程,又称&b&析晶&/b&。结果是锂晶体会刺穿隔膜到达正极,于是电池短路报废了。&/p&&img data-rawheight=&803& data-rawwidth=&600& src=&/fd6e916dddd0d7b185f6854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fd6e916dddd0d7b185f6854_r.jpg&&&br&&p&对于析晶这一现象,我们可以这么理解。&/p&&p&在充电过程中,我们对于锂离子的控制实际上很弱。我们只能保证锂离子会移动到负极表面,但我们无法保证锂离子会&b&均匀&/b&地分布在负极表面。因此在没有外来约束条件下,充电时锂晶体会在负极表面无序生长,形成枝晶 (dendritic crystal)。&/p&&br&&p&所以一定要有个约束条件。要挖个坑让锂离子往里面跳。&/p&&p&这个坑的具体表现即为负极表面的石墨材料。如上图所示,石墨层之间的空隙够大,足以容纳单个锂原子,但也只能容纳单个锂原子;然后石墨层与锂原子之间的物理吸附作用可以稳住锂原子,于是锂原子在没有外来电压时候也能安心待在负极表面。&/p&&br&&p&如此以来,锂原子便不会野蛮生长了。但能量密度也上不去了。&/p&&br&&p&----------------------------------------------------------第三部分结束 4.30--------------------------------------------------&/p&&p&四:电池的大问题之三,正极表面材料&/p&&br&&p&今天白天知乎特别的安静,基本没啥新提醒。于是我明白,我得赶紧写完了。再不写完,也就真没人看了。&/p&&br&&p&上一部分归纳总结一下,为了让锂原子在每次充电时能够&b&均匀有序&/b&地分布在负极表面,负极表面需要一层固化的结构来约束&b&(有序化,降低熵值)&/b&锂原子的分布。这个设计在很大程度上稀释了电池的能量密度。&/p&&br&&p&正极实际上也有同样的问题,为了让锂离子在每次放电时能够&b&均匀有序&/b&地分布在正极表面,正极表面需要一层固化的结构来约束&b&(有序化,降低熵值)&/b&锂离子的分布。这个设计在很大程度上稀释了电池的能量密度。&/p&&br&&p&但还不止。&/p&&p&&img data-rawheight=&199& data-rawwidth=&500& src=&/99c66eec7898d46cec7a2b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99c66eec7898d46cec7a2b_r.jpg&&我相信,能看到这里的人,一定有非凡的耐心,你们一定能明白这张图的含义。&/p&&br&&p&这是电池正极材料充放电时结构变化的示意图。这里的M代表金属原子,X代表氧原子。这张图的各种原子的大小比例不要当真。锂离子要比另外两个都小很多。&/p&&br&&p&我们可以看到,MX2们在正极基底上形成了几层很规整&b&(很有序)&/b&的结构,放电时,电子在正极(正极)聚集,锂离子向正极移动,穿插进入MX2结构的空隙,从而有序的分布在正极表面。MX2中的金属离子得到电子被还原,从而起到氧化剂的作用。&/p&&br&&p&然而这张图实际上包含了另一个大问题。&/p&&br&&p&大家有没有觉得两边的结构图看上去特别的豆腐渣??就像下面这样??&/p&&br&&br&&br&&p&&img data-rawheight=&632& data-rawwidth=&884& src=&/fce60bea28e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84& data-original=&/fce60bea28e_r.jpg&&如果你玩过层层叠这种类型的游戏,估计会知道,总有那么几块积木,看上去无关紧要,但只要一动。。。。就成下面这样子了。&/p&&p&&img data-rawheight=&400& data-rawwidth=&400& src=&/db411b7e50efb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这个结构一旦坍塌,不可能自己回复的。&/p&&br&&p&&b&怎么办?适可而止,见好就收。套在电池&/b&&b&正极这方面来说的话,那就是&/b&&b&正极表面必须保持一定量的锂离子来维持结构的完整。这个一定量,一般是50%。&/b&&/p&&br&&p&这是为啥前面那个反应式会有一个 未知量 x。 即使是在充满电的状态下,还有近一半的锂离子停留在正极表面。于是能量密度更低了。&/p&&br&&p&题外话:这也是为啥锂电池很怕过度充电,一旦过度充电,阴极的锂离子跑光了,这堆积木就要塌方了。。。&/p&&br&&p&五:电池的大问题之四,材料选择上的捉襟见肘,以及其它&/p&&br&&p&我假设看到这里的人完全理解了可充放电池设计上的种种限制。&b&为了有序的电子转移,为了有序的锂离子与锂原子的分布,电池需要电解质以及各种辅助材料,需要在阴极阳极表面有规整的结构,而这些都是以能量密度为代价的。&/b&&/p&&br&&p&现在回到我开头的论点:&/p&&br&&p&1)电池技术太弱了: 这些设计多么巧妙,明明是人类智慧之大成。&/p&&p&&br&2)电池技术大有可为:对于未来的展望,我们必须有一个现实的态度。电池技术已经发展了百余年,早就过了爆发期;支持电池技术发展的理论科学为物理与化学,它们的理论大发展大突破都是在二战前就已经结束了。可预见未来的电池技术,必然是基于现在的电池的发展。&/p&&p&在民用领域,电池的能量密度是让人最为头疼的问题之一,但又是最难解决的问题.过去的电池能量密度之所以能不断提高,是因为科学家一直在找原子量更小的元素来充当氧化剂,还原剂,以及支持结构。于是我们见证了从铅酸到镍镉,从镍镉到镍氢,从镍氢到现在的锂离子的可充放电池发展历程,但以后呢?&/p&&br&&p&还原剂方面:我在开头就说过了。电子转移比例高的元素就那么几个:氢,碳,硼,铍,锂。其中适合作为可充电电池还原剂的只有锂。氢,碳 只在燃料电池中出现。硼,铍至今都不是主要的研究方向,我也不知道这是为什么。&/p&&br&&p&氧化剂方面:如果不用过渡金属,那么选择就是第二行第三行的主族元素。卤素显然不行,那么就剩下氧与硫。现实是 锂空气电池(锂
氧)与锂硫电池都有很多人研究,但进展都不乐观。为啥?&/p&&br&&p&&b&因为电池的表面结构才是大问题。&/b&&br&&/p&&br&&p&现在纳米技术不是进展很大么?以后科学家们肯定能用各种纳米线纳米管纳米球纳米碗石墨烯设计出精细有序的表面结构的。那些实验室们隔三差五的都会放出几个大新闻啊。&/p&&br&&p&这倒也没错,只是很可能会碰上隐藏boss。&/p&&br&&p&啥??都到这里了你搬出来什么隐藏boss??搞笑啊!!!老子不看了!!!&/p&&br&&p&不看就不看,反正我也不会告诉你隐藏boss是啥么的。这个超出我专业范畴了。不过有两个问题,如果还有人,不妨想一下。&/p&&br&&p&1)石墨一直是锂电池负极材料的不二选择,事实上如果只考虑能量密度的话,金属锡更适合作为负极材料。但到现在为止也就sony 推出过 锡电极的电池 (Sony nexelion 14430W1) 为什么会这样?&br&&/p&&p&2) 除了钴酸锂之外,目前的其它锂电池正极热点材料 还有三元化合物Li(NiCoMn)O2 磷酸铁锂 (LiFePO4) 然而由于压实密度原因,采用这些材料的电池的容量并不如钴酸锂电池。为什么人们还要大力研究??&/p&&br&&br&&p&最后,燃料电池实在没空写了,有人有兴趣不如再问个问题吧。&/p&
5.1终结。建议开f11全屏,然后每次只看一部分慢慢消化。提纲:一:背景知识二:电解质三:阳极四:阴极五:总结------------------------------------------------提纲与引子的分界线---------------------------------------------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
&img src=&/d502b91e00ebb708ff6c77eb4beddde4_b.jpg& data-rawwidth=&180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800& data-original=&/d502b91e00ebb708ff6c77eb4beddde4_r.jpg&&&img src=&/b98beca4e1cf7d3e27f6b288ab050998_b.jpg& data-rawwidth=&180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800& data-original=&/b98beca4e1cf7d3e27f6b288ab050998_r.jpg&&&img src=&/0d462e9e55f891ccd4a63_b.jpg& data-rawwidth=&180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800& data-original=&/0d462e9e55f891ccd4a63_r.jpg&&&img src=&/888d94c152c289cef392fd3_b.jpg& data-rawwidth=&180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800& data-original=&/888d94c152c289cef392fd3_r.jpg&&苹果帮你解释为什么要用不可拆卸电池。来自 Macworld 2009 Keynote 上对 17-inch MacBook Pro 的介绍视频。&br&原文(刚才大概听了一下原视频):&br&&blockquote&The key to building a long-lasting battery is making it bigger. The bigger battery, with more capacity, means longer battery life. When we design a portable product, every tenth of a millimeter is precious. The challenge, designing a bigger battery, is ways to find the space to put it. We find when you design for a movable battery, there is a lot of waste of space. A lot of that space and volume is used for mechanisms, structure, battery compartment, even removable doors. By embedding the battery, we are removing all the structures associated with t we are able to create a notebook with the 40% larger battery, that last up to 8 hours on a single charge, at the same size and weight.&br&&/blockquote&翻译:&br&将电池做大是延长续航的关键。更大的容量更足的电池将带来更长的使用时间。当我们设计一款移动产品时,每一点厚度都很宝贵。将电池做大这个挑战的内涵是找地方放更大的电池。我们发现如果我们用可拆卸电池,很大的空间被浪费了。很多空间和体积被用在了机械装置、结构、电池厢,甚至拆电池用的扳手上。我们将这些和可拆卸电池有关的部件通过内嵌电池去掉,这样我们就在不牺牲尺寸和重量的情况下制造了一台有 40% 更大容量电池,和 8 小时续航的笔记本电脑。&br&&br&引用李楠(&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question/2223&/span&&span class=&invisible&&6910/answer/&/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br&&blockquote&&ul&&li&更大:可拆卸电池的外壳,卡槽等设计会占用空间,从而减少真正电池的容量(和 MX2 一样的机身用可拆卸电池,电池容量会减少 15% 左右)。&/li&&/ul&&/blockquote&
苹果帮你解释为什么要用不可拆卸电池。来自 Macworld 2009 Keynote 上对 17-inch MacBook Pro 的介绍视频。原文(刚才大概听了一下原视频):The key to building a long-lasting battery is making it bigger. The bigger battery, with more capacity, me…
不可换电池设计的滥觞是从 iPhone 开始的。众所周知,苹果的就是正确的,所以,&u&&b&不能换电池是领先的设计理念,没有缺点&/b&&/u&&b&。&/b&只是……不适合我的需求而已。&br&&br&我除了上班,基本上不带包出行,因此经常出现手边没有包的情况:逛街、购物、约会、聚餐……这些临时出行是绝不带包的,即使旅游、出差,也不可能时时刻刻背着包。&br&&br&因此,我无法总带着笨重的移动电源。也曾经带着移动电源出行,超薄的手机+笨重的电源+缠绕的充电线,确实比大哥大更拉轰……&br&&br&而我又是手机重度用户,在外时总是试图用一个设备解决一大堆问题:上网、看小说、听音乐、拍照、录像、记事、查地图、规划日程、查字典、收发电子邮件……&br&&br&因此,在我使用不可换电池手机近一年的历史里,发生了一些类似以下的悲剧:&br&&br&1、某天临时出去约会,出门时电量已不多,期间突发一特别急的事必须上网处理,电池撑不住,只好勿勿结束约会回家,等到家中才发现已经晚了,结果当然两头都不讨好。&br&&br&2、某次出差,期间有闲暇时间出去游玩,当然不可能傻傻地带着公务包。在游玩期间,查地图若干、刷景点评论若干、拍摄录像若干,游玩没结束手机就关机了。家人、同事都联系不上我,结果误了几件大事,至今抱憾。&br&&br&其余在外时因电量不足,无所事事只好发呆之类的小事就太多了。&br&&br&而这些悲剧,都是我以前用可换电池手机时从未发生过的,因为我当时出门必定会带一两块电池在身上,电池很轻薄,哪怕夏装、正装的衣兜都能轻松携带。手机没电时立即换上,满血复活。&br&&br&所以,在产生更大的悲剧之前,我终于换回了一款可换电池的手机。&br&&br&话说回来,以上悲剧的产生,主要是我的不合理需求、以及不当的使用方法造成的。比如出差期间出去游玩那次,我就应该另外带上一本笔记、一支笔、一本地图册、一架摄像机,最好再带个3G平板。至少也得带个移动电源加一根连接线嘛。&br&&br&不可换电池手机使用得节省的话,待机一两天绝对没问题。而且,我的备用电池大多数时候派不上用场的,在单位在家都可以随时充电(毕竟我多数时候不是在单位就是在家)。&br&&br&未来电池容量必然会出现突破,手机不能换电池是大趋势,是革命性的设计。只是……不适合我而已。
不可换电池设计的滥觞是从 iPhone 开始的。众所周知,苹果的就是正确的,所以,不能换电池是领先的设计理念,没有缺点。只是……不适合我的需求而已。我除了上班,基本上不带包出行,因此经常出现手边没有包的情况:逛街、购物、约会、聚餐……这些临时出行…
唉,作为铅酸电池工作者,却经常遇到锂电的问题。既然没有锂电同事回答,那我就越俎代庖一下吧。。&br&相对于铅蓄,锂电在性能上的最大的优点就是循环寿命长,即使全充全放,上千次也毫无压力。&br&但缺点是对过充过放反应灵敏,一旦过充或过放,电池就发生不可逆的损坏。&br&为了应对过充过放,所有的锂电都有复杂而严格的电源管理系统(BMS,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该系统会严格控制进出电池的电量,从而保证电池一直在安全状态下工作。&br&好的手机,电源管理系统非常精确,即使一直插在充电器上,也不会过充,即使过度使用,也不会过放。所以,随便使用就行,出门时没充满电,如果觉得出门不久不会自动关机就算了,否则你还是带个随身电源;晚上充到90%,可以继续充。但为了安全,我建议你拔掉。&br&如果锂电池电源管理系统不够好,那么,虽然过充和过放都会直接导致电池报废,但对于使用者而言,过充的影响更大,因为过放了,最多也就是电池寿命终止,但过充了,电池膨胀或者爆炸,这麻烦就大了。&br&据说苹果手机的电源管理非常牛,在充满电后,并不停止充电,而是开始放电,放出5%左右后,再充,如此循环。不明觉厉啊~~
唉,作为铅酸电池工作者,却经常遇到锂电的问题。既然没有锂电同事回答,那我就越俎代庖一下吧。。相对于铅蓄,锂电在性能上的最大的优点就是循环寿命长,即使全充全放,上千次也毫无压力。但缺点是对过充过放反应灵敏,一旦过充或过放,电池就发生不可逆的…
一个产品“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这类问题可以从多个角度考量,例如:是否能有效控制制造加工的成本?基于现存的产品来设计下一代/升级版本是否方便容易,换句话说,能否比对手们更迅速推出新产品?工业设计是否能被大众审美接受?维修几率的变化?维修成本的变化?手机这种包含众多小模块(例如:芯片,电路板,摄像头,电池,天线,按键,机械结构...)的产品,能否在设计时尝试缓解供应链和生产线上的压力?等等等等。&br&&br&下文的&b&猜测&/b&和解释仅仅只是从电子设计的立场出发,希望有更专业的人做补充,也许网有更多其它专业的人开拓更多视野。&br&&br&&ol&&li&关于SIM卡&br&如果以当下的集成电路芯片的尺寸为参照来看传统SIM的卡的体积,老实说SIM卡是很大的,算上插拔SIM卡的机械结构,就更加显著。&br&以消费电子产品追求轻薄的趋势看,传统SIM卡尺寸造成了设计上的难点和弱点,即:设计人员即使花大量精力和极高的成本来减小电路板和芯片的尺寸重量,所带来的些许改良全被SIM卡浪费掉。因为一张大尺寸的SIM卡,这些努力付诸东流。&br&如果能直接减小SIM卡的尺寸,电路设计上就有更多发挥的空间,而优良的电路设计则意味较高的产品性能。&/li&&li&关于电池&br&电池是手机里体积占用最大的模块之一。使用可更换的电池,这句话对设计者来说,立即意味着出现以下一些直接的限制:&br&a.手机后盖能够被开启,被闭合,这需要机械设计的参与。如果预期一个坚固的手机外壳,还需要有防摔(自由落体)等等要求。&br&b.取出的电池既然能被取出,被充电,那么电池的外型最好是线条最简单几何形状(立方体),以方便电池的生产,加工,运输。这甚至方便了充电器构造的设计。不能为了挤进手机里而把电池造得奇形怪状。&br&c.电池要放在打开后盖时,人手能接触、拿出电池的地方。这对手机散热是艰巨挑战。因为越贴近外壳的空间,是散热能力越好的地方,热量能更迅速的传到到空气、人的身体以及其他与外壳相接的物体。巨大的电池无可争辩地需要占用了大部分的“良性散热空间”,那么其他同样面临散热问题的处理芯片,电路板,都只能放在”电池用剩下的空间“,或者“勉强过得去的空间”,散热压力不那么大的只能塞到手机的内部、夹层里。&br&d. 不可以有第二块电池。更不可以为了空间布局上的方便把一个大电池分成两个小电池装在手机里。因为没有人愿意给两块电池充电!&br&e. 除了上述四点,设计上的细节还会面临更多困难。&br&&br&而不可开启的后壳呢?&br&a. 完整的机械设计更简洁,容易。&br&b. 电池可以是任何形状。给手机内部模块的布局,以及其他模块的设计带来了更高的灵活度。&br&c. 最好的“良性散热空间”可以酌情分配给最需要散热的家伙,电池不再是绝对的空间霸主,在特殊情形下,电池也能够做出妥协。&br&d. 你可以安置两块小电池,也可以是三块,四块,五块更小的电池。甚至可以把全部缝隙用零零碎碎的小电池塞满。这些小电池加起来的容量势必比从前的”长方体“更大。&br&e. 以轻薄为美的手机里最笨重的元件可以按照特定的设计做出妥协和退让的时候,谁会不开心呐。&br&&br&&/li&&/ol&消费电子的厂商都懂得顺着梳用户们的毛的古老道理,改变传统并不容易。不光需要勇气,也需要新出台的设计有足够的说服力。&br&&br&iPhone做出这两件改变后并没引起用户们的反感,又给自己带来设计上的便利,所以其他厂商纷纷效仿实属情理之中。&br&&br&再一次地,以上仅是立足电子设计角度的揣测。从别的专业角度看,应该能发现更多线索。
一个产品“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这类问题可以从多个角度考量,例如:是否能有效控制制造加工的成本?基于现存的产品来设计下一代/升级版本是否方便容易,换句话说,能否比对手们更迅速推出新产品?工业设计是否能被大众审美接受?维修几率的变化?维修成本的…
首次使用前要充电12小时以上:谣言。这是自镍镉电池时代流传下来的,详解请见果壳网专题文章:&a href=&/article/3120/&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article/3120/&/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充电过程中不要中断,否则影响电池寿命:不会。锂电池没有记忆效应,这同样是自镍镉电池时代流传下来的谣言。&br&不能过度消耗电量:对,但不完全对。过度放电或者过度充电对于锂电是极其有害的。但是,现在的手机和电脑对于电源管理已经非常完善了,基本不会出现过度放电的情况。比如MOTO的Defy+,我把电池一直用到自动关机再也无法开机,经过测量,电池电压为3.31V,对于手机这种小负载设备来说,距离2.7、2.8V的底限还远着呢。真正容易导致过放的情况是,没有充满【因为听说充满不好】然后放置长期不用,由于锂电的自放电,最终过放导致电池报废。&br&============补充===========&br&长时间充电会导致寿命降低:对,也不对。没错,长时间充电会严重降低锂电池寿命,甚至会引起过热甚至爆炸。但是,同样的,现在电源管理技术已经确保不会出现过充的情况了【山寨机/山寨电池不予保证】。同样是Defy+,充电一夜后电池拿出来测量,电压为4.21V,基本与锂电充电时的上限相符。&br&此外,边充电边用手机也没问题,因为现在手机已经进行好了设置,连接上电源后,一部分负载是用来充电的,一部分是用来提供给手机工作,而非一边消耗电池电量用于手机工作,一边给电池充电弥补消耗的电量。&br&最后,锂电池的循环次数真的很多,如果从4.1V放电到3.3V【大概是4.2V放电到3.0V的80%】,那么循环个上万次容量也不会有特别显著的降低。但是如果放在那儿不用任其自放电并最终导致锂电池过放,这才是真正的悲剧。&br&--------------总结-----------------&br&用原装的充电器【手机本身就是很好的充电器,内置的充电程序一般都很牛逼】,用合格的电池,别满充满放,没事儿就用用。
首次使用前要充电12小时以上:谣言。这是自镍镉电池时代流传下来的,详解请见果壳网专题文章:充电过程中不要中断,否则影响电池寿命:不会。锂电池没有记忆效应,这同样是自镍镉电池时代流传下来的谣言。不能过度消耗电量:对,但不完…
基本上钠离子电池就是锂离子电池的换代版。&br&80年代钠离子电池和锂离子电池其实是同期发展的,但是由于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实在是完爆钠离子电池,所以钠离子电池搁浅了。&br&先从材料开始说吧。&br&首先,传统的锂离子电池用石墨无法应用在钠离子电池上,因为钠离子半径是锂离子半径的三倍,石墨材料在进行多次钠离子脱嵌后会引起结构坍塌,导致无法再进行离子脱嵌,这就意味着电池无法继续充放电。目前钠离子电池的负极备选材料有硬碳、合金、钛化合物和第五族元素等等,都有能够应对较大半径的钠离子脱嵌的支撑结构。但是钠离子半径又带来另外一个问题:一定可观数量的钠离子在进行脱嵌的时候会引起负极材料强烈的体积变化,这意味着又需要引入新的负极材料粘结剂……&br&另外钠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也面临着此类问题,不可能把锂电池的正极材料简单地把XX锂更换为XX钠就万事大吉了,举个简单的例子吧,目前能够投产商业化钠离子电池的美国Aquion Energy公司的水系电解液钠离子电池正极用的二氧化锰,匪夷所思是么?另外一种大热的正极材料是普鲁士蓝。&br&如果你觉得麻烦已经到此为止的话就太天真了,钠离子电池还分为水系电解质、有机系电解质和固态电解质,这些电解质还要对应不同的正负极材料和隔膜组合,目前根据钠离子电池的文献和专利来看,克容量不是问题(动不动就500以上,上千的也不少),问题是循环寿命。&br&最后,还是拿Aquion的钠离子电池举例:放电初始电压1.8V,终止电压0.5V,而且是一条大直线。这就意味着如果恒电流放电的话电池最终输出功率会降到初始的30%,这要无比折腾BMS的设计人员。&br&如果只是比能量密度的问题,有机系钠离子电池的成本是锂离子电池的三分之一,更不用说更加便宜的水系钠离子电池了,这么大的利润空间,比能量密度高又如何。
基本上钠离子电池就是锂离子电池的换代版。80年代钠离子电池和锂离子电池其实是同期发展的,但是由于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实在是完爆钠离子电池,所以钠离子电池搁浅了。先从材料开始说吧。首先,传统的锂离子电池用石墨无法应用在钠离子电池上,因为钠离子半径…
&img src=&/62e59fc0a039a2bc773a84_b.jpg& data-rawwidth=&617& data-rawheight=&24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17& data-original=&/62e59fc0a039a2bc773a84_r.jpg&&&br&Google Play都下架了。原理啊,估计和仙人球吸辐射的原理差不多,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用使用者的一定量IQ换取修复电池的能量。
Google Play都下架了。原理啊,估计和仙人球吸辐射的原理差不多,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用使用者的一定量IQ换取修复电池的能量。
短期内基本没有革命性突破的可能,目前的技术无非是对现有的各种电极材料进行改性,开发出一种新材料并达到产业化非常困难,几年内不可能实现。&br&&br&磷酸铁锂电池同样是锂离子电池一种,它的比容量相对较高,结构稳定,安全性好,放电曲线非常平滑,因此被认为是动力电池最热门的正极材料。然而它的缺点同样突出,低温性能很差,大电流放电性能不高。魅族的M8曾经采用过比亚迪的磷酸铁锂电池,经常有用户报告说冬天电池突然掉电至10%,被称为“电池门”,我怀疑这是磷酸铁锂在低温下性能大幅下降导致,比亚迪在这方面技术还不大成熟。&br&&br&而且,磷酸铁锂材料本身安全性好,并不代表磷酸铁锂电池的安全性好。磷酸铁锂电池已经有过好几起燃烧爆炸的案例。目前电池安全性的瓶颈在负极,也就是石墨。&br&&br&关于快充,上面提到MIT教授Ceder于2009年发表的那篇文章。这篇文章当时引起很大争议。07年投稿Nature,09年才发表,科学界看法不一。发表之后,锂电大牛,也是磷酸铁锂材料的发现者Goodenough老先生曾经提出14点予以批驳,其中大部分疑问是合理的。因此,我的观点是这一技术不可能商业化。而快充本身,过大的电流更容易导致电池内部电极结构遭到不可逆破坏,造成容量衰减。我认为,快充是以寿命换时间,不可取。&br&&br&我赞同赵世奇的说法,要想延长待机时间,短期内可能还是要靠芯片厂商在降低功耗方面的努力。
短期内基本没有革命性突破的可能,目前的技术无非是对现有的各种电极材料进行改性,开发出一种新材料并达到产业化非常困难,几年内不可能实现。磷酸铁锂电池同样是锂离子电池一种,它的比容量相对较高,结构稳定,安全性好,放电曲线非常平滑,因此被认为是…
鄙人的知乎大号还在禁言期,用小号回答吧。&br&&ol&&li&第一,楼上第一个答案为什么说了那么一大串?不就是能量密度吗。我们常用的锂离子电池的活性物质是磷酸亚铁锂,能量密度是170mAh/g(我正在做的S的就大多了,是1675mAH/g),为什么选择这个我不清楚,但是肯定是有它的好处的。&/li&&li&第二,电池有一定规格,要保证电量,首先是这个活性物质的质量要多,但也不是越多越好,多了你也反应不掉,因为规格原因接触面积不可能无限大,事实上我在做纽扣电池时正极材料是乙炔黑与磷酸亚铁锂再加点其他的弄成黑糊糊的一团,然后用涂膜机在薄片上涂一层,设定厚度是10微米……称量后换算,一般一个电池里面活性物质质量是零点零零零几克。就这样最后跑完电池测试(就是反复充放电500次看电压电流变化曲线)了拆开看还有剩的没反应完全的呢。&br&&/li&&li&第三,电池本身设计有缺陷,正负极物料不可能完全隔离,总会有穿透,直接接触的那部分能量就不是对外放电而是转化为热量了。我们实验室有人就在研究改进电池内部结构减少穿梭效应。电池结构上还有其他损耗,师兄跟我说了一次我没记清= =&br&&/li&&/ol&ps:楼下有一位为什么把电容公式搬出来了……&br&哦对了我的知乎大号是 &a data-hash=&b82b1d6b2b64fe5339bf& href=&/people/b82b1d6b2b64fe5339bf&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b$b82b1d6b2b64fe5339bf&&@夏夏moe&/a& ,(我是一只小夏夏,咿呀咿呀哟~)&br&ubfI1bXE1qq69Q==
鄙人的知乎大号还在禁言期,用小号回答吧。第一,楼上第一个答案为什么说了那么一大串?不就是能量密度吗。我们常用的锂离子电池的活性物质是磷酸亚铁锂,能量密度是170mAh/g(我正在做的S的就大多了,是1675mAH/g),为什么选择这个我不清楚,但是肯定是有…
根据我得到的知识:&br&有人说前三次要充电12小时,有人说不用;——锂电池没有记忆效应,不需要这样做。&br&有人说要用光以后再去充电,有人说可以随用随充;——多跑几次循环是比较好的,就是用光(指的是你的用电器指示电用完了,但不是到了0V,过度放电对锂电池也是伤害)后再充满。&br&长时间不用的电池,要半电态保养比较好,对于我们自己来说,可能做不到半电态充电,不用的电池隔一两个月补一次电就好。
根据我得到的知识:有人说前三次要充电12小时,有人说不用;——锂电池没有记忆效应,不需要这样做。有人说要用光以后再去充电,有人说可以随用随充;——多跑几次循环是比较好的,就是用光(指的是你的用电器指示电用完了,但不是到了0V,过度放电对锂电池…
不可拆卸电池的好处是对结构件的好处,因为无需设计一个可拆卸后盖,这给设计师留下了更多的设计余地。&br&——当然,移动电源的厂家或许可以说他们终于可以推销移动电源这个产品了。&br&——同时,因为一旦你电池用完了就没法通过换电池继续使用,所以就有了所谓『备用机』的概念。方便了一众备用机厂商出售另外一些手机。备用机市场完全是被那些不能换电池的手机生生制造出来的一个市场。&br&&br&现代任何一个智能手机(包括 iPhone)在中度到重度使用的情况下都只能坚持半天(各种评测请自行放狗),如果你需要重度使用一整天,那么不能换电池的必须搭配移动电源,能换电池的多配两块电池就好。&br&&br&移动电源跟电池有什么区别?&br&&br&区别是一旦你配了移动电源,你的装备无论如何都不会足够优雅,无论是移动电源的尺寸,还是重量,还是体积,还是移动电源连接到手机的那根线,都是你额外需要携带的东西。&br&&br&而如果你携带两块备用电池呢?我们知道电池通常在外形上都是足够轻薄,方面携带的。这使你不失优雅。&br&&br&——而这,是我有了 iPhone5 却同时还需要带一个 android 的原因,因为只要当天需要用手机多一些,iPhone5 绝对坚持不了一整天,但移动电源实在是太不优雅的东西,远远比不上多带一台设备。
不可拆卸电池的好处是对结构件的好处,因为无需设计一个可拆卸后盖,这给设计师留下了更多的设计余地。——当然,移动电源的厂家或许可以说他们终于可以推销移动电源这个产品了。——同时,因为一旦你电池用完了就没法通过换电池继续使用,所以就有了所谓『…
终于不会“我今天把手机摔得连电池都掉出来了”..
终于不会“我今天把手机摔得连电池都掉出来了”..
之前在外包公司被外派到某数字公司做移动开发,当时我身后坐的哥们就在做iPhone版本的数字电池医生。之后我们公司同时也被外派到数字公司做了IPad版本的数字电池医生,所以了解一点里面的事情。&br&&br&说正题,电池医生类软件是如何工作的。&ol&&li&所有平台的电池电量都是系统上层提供的API获取的&/li&&li&所有的预计时间都是根据官方文档(待机时间,看视频时间等数据)再加上当前电量算出的一个时间。所以这个时间是固定的,不会随着电池的寿命而变化。&/li&&li&什么快速充电,补充充电,涓流充电在做App的时候只是一个文案的显示,比如电量0%~10%是快速充电,10%~90%是补充充电,90%-100%是涓流充电。因为上层App做不到涓流充电。&/li&&/ol&再说一下电池医生类软件是如何做到“省电的”,(没错,要加引号的!!)&ol&&li&会一直默默的再后台开启一个服务,在适当的时候切换wifi开关状态,调整屏幕亮度,关闭gps,晚上开启飞行模式等来达到省电。&/li&&li&如果在一些越狱(ios)、Root(Android)的设备上,会调整CPU的频率等实现省电。&/li&&/ol&如果一个人手机使用习惯良好的话,不希望被干预,装这类软件是会更费电的。因为后台有各种服务,而且充电时还非得做特别绚的动画,还有什么什么充电屏保。&br&那再说一下,这些软件还有什么用?&br&&br&一定要仔细,还有一个功能~~就是充电纪事。它会记录你每次充电时间,每天重几次电,每个月重几次,每次平均充电多长时间,最长多长,最短多短,最短多短充满,还有一个很重要,您的电池使用时间超过了xx%的网友。&br&&br&欢迎指正+吐槽。
之前在外包公司被外派到某数字公司做移动开发,当时我身后坐的哥们就在做iPhone版本的数字电池医生。之后我们公司同时也被外派到数字公司做了IPad版本的数字电池医生,所以了解一点里面的事情。说正题,电池医生类软件是如何工作的。所有平台的电池电量都是…
锂电池鼓胀一般有如下原因:&br&1、过放过充;&br&2、微短路,也就是隔膜有破损导致电池内部正负极有部分接触;&br&3、高温下连续浮充导致电解液发生副反应,以及高温下大倍率充放电,民用基本不会出现这个问题;&br&4、低温充电,其实也是析锂刺穿隔膜造成微短路;&br&5、外包装的铝塑膜遭到腐蚀;&br&6、抽真空不干净,或在海拔高的环境使用,手机电池都是软包装,这个影响很大。
锂电池鼓胀一般有如下原因:1、过放过充;2、微短路,也就是隔膜有破损导致电池内部正负极有部分接触;3、高温下连续浮充导致电解液发生副反应,以及高温下大倍率充放电,民用基本不会出现这个问题;4、低温充电,其实也是析锂刺穿隔膜造成微短路;5、外包…
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br&&br&具体可以参考果壳谣言粉碎机的这篇文章&br&&a href=&/article/3120/&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article/3120/&/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具体可以参考果壳谣言粉碎机的这篇文章
先上图表明立场:&img src=&/0de9c7ba651_b.jpg& data-rawwidth=&2048& data-rawheight=&15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48& data-original=&/0de9c7ba651_r.jpg&&&i&嗯……其实总共有19块(昨天新购入一块,拍照的手机在用一块)……&/i&&br&&br&电池党的优势很明显:&br&&ul&&li&可以方便的 “离线充电” (充电时手机不会被束缚住)&br&&/li&&li&可以根据自己出行时间的长短自由选择带多少电池 (嗯,模块化)&br&&/li&&li&不需要手机的时候,抠掉电池即可保证完全关机 (安全方便可信任)&br&&/li&&li&可以 “借电池” (我的5320用4块BL5B中有2块来自已经退役的7360)&br&&/li&&li&不怕坏(鼓了?老化了?直接换)&br&&/li&&/ul&电池党的缺点也很明显:&ul&&li&电池盖的出现必然影响手机的设计,和现在推崇 “一体化” 的潮流相违背&/li&&li&电池盖经常开合,容易损坏(我的5320已经换了两次壳,电池盖均坏掉)&/li&&li&换电池的过程中手机必然重启,对于现在的智能手机而言,也就意味着一堆应用需要重新开启,对于开机慢的手机更是(黑莓和Plam的开机速度都……)&/li&&li&电池多了以后,管理不便(你看我贴的那一堆编号),充电也费脑筋&/li&&li&电池小巧易带,但多了以后…………我现在都是专门带个盒子&/li&&/ul&&br& 18:59 update:&br&关于移动电源和电池的优劣比较,可以参考&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yskin& data-hash=&ed1e73e8adefb& href=&/people/ed1e73e8adefb& data-tip=&p$b$ed1e73e8adefb&&@yskin&/a&的在这个问题下的回答:&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容量/重量比最合理的移动电源是哪一个?&/a&&br&&blockquote&现在7500mAh的移动电源大概200g,10000mAh的大概250g,就是这样。想要个轻巧又能满足两次充电的移动电源?可以啊,换个可以换电池的手机,然后带两块备电嘛~我的手机的电池重量是32g~ &_&~&/blockquote&
先上图表明立场:嗯……其实总共有19块(昨天新购入一块,拍照的手机在用一块)……电池党的优势很明显:可以方便的 “离线充电” (充电时手机不会被束缚住)可以根据自己出行时间的长短自由选择带多少电池 (嗯,模块化)不需要手机的时候,抠掉电池即可…
无线充电现在已经有了。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大家多想的是如何在原有的构架上考虑问题,就象计算机就考虑如果在单机实现100T存储容量一样,其实我们通过云存储已经很容易达到和超过这个数量。而电池也是一样的道理,我们追求在单机上达到什么样的标准,不如考虑一下如何采用一个新的模式来解决手机供电问题。比如,象WIFI一样随时无线供电,或象自动手表一样的生物能转换或光能转换或苹果已经申请专利在家庭环境智能供充电。这些都是解决之道。
无线充电现在已经有了。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大家多想的是如何在原有的构架上考虑问题,就象计算机就考虑如果在单机实现100T存储容量一样,其实我们通过云存储已经很容易达到和超过这个数量。而电池也是一样的道理,我们追求在单机上达到什么样的标准,不如…
你想过手表电池的感受吗?
你想过手表电池的感受吗?
图片来自网络&br&&br&你,值得拥有&br&&br&&br&&br&&br&&br&&br&&br&&br&&img src=&/4c8bd879aa4c692d2fd609ccb27147c9_b.jp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32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4c8bd879aa4c692d2fd609ccb27147c9_r.jpg&&&br&&br&&br&&br&好吧,为了避免被人说太水,补充一个问题&br&&br&&br&加大容量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最大的问题是什么??&br&&br&&br&请看VCR&br&&br&图片来自网络&br&&br&&br&&br&下图是日版的三儿子,圆弧型的机身(包括屏幕),轻,薄,优美&br&&br&&img src=&/e7142ada64cffdd97f0e_b.jpg& data-rawwidth=&700& data-rawheight=&4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0& data-original=&/e7142ada64cffdd97f0e_r.jpg&&&br&&br&&br&&br&&br&&br&以下是伟大的山寨人民自主研发的厚电产品…………&br&&br&我就不加词语进行修饰了……&br&&br&&img src=&/3b5bf0ec384d96c32cdf955cfd848fe1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3b5bf0ec384d96c32cdf955cfd848fe1_r.jpg&&
图片来自网络你,值得拥有好吧,为了避免被人说太水,补充一个问题加大容量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最大的问题是什么??请看VCR图片来自网络下图是日版的三儿子,圆弧型的机身(包括屏幕),轻,薄,优美以下是伟大的山寨人民自主研发的厚电产品…………我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锂电池保护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