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美国外壳整形医生叫马尔登写的一本书,书名叫什么..一开始吹口哨的歌的内容如下

请问圣经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记得几年前曾经很认真地读过一遍圣经/当时的记忆很模糊,只感觉很多东西并非自己思维所能理解的,所以就放下了。现在,又重读这本书,突然有了很不一样的感觉。。。说不出来的感觉。。。大家说说,这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我并非一名基督教的信徒)
07-09-19 & 发布
圣经是基督教信仰的依据。尽管在历史上,许多人想要摧毁打倒圣经,但是,圣经对人类历史产生的巨大影响却是不容置疑的。圣经曾倾倒了历世历代无数的人研读、探讨和思想,引导他们相信上帝。 圣经在世界文学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和影响,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感叹道:“正如整个大海都是盐一样,整本圣经都是诗”。 整本圣经是由旧约39卷和新约27卷组成的,有四十多个不同的人物执笔,有君王像大卫,又有税吏马太,渔夫彼得和约翰,还有医生路加、学者保罗。他们写作的地点,更是各在一处,有的写在西乃旷野,有的写在亚拉伯高大的山岭中,有的写在巴勒斯坦山中,有的写在耶路撒冷圣城圣殿里,有的写在伯特利的先知学校中,还有的写在罗马的监狱内和拔摩的海岛上. 他们前后的时间相差一千六百多年,但是,就是这样一种方式写作汇编成的一本书,却写出了同一件事--上帝救赎人类的计划,写了同一个人物--耶稣基督的生平及其工作(救赎之工). 甚至也写出了人类历史的起点及终点,每一卷书都从一个方面来阐述,彼此呼应,混然一体,竟然毫无冲突破绽之处,这种人类历史上非同寻常的写作方式,充分证明圣经真正的作者其实只有一位,那就是上帝,正如圣经提摩太后书说:“圣经都是上帝默示的”。 古往今来,中外一切书籍中,只有三本书自称是上帝写的--圣经、伊斯兰教的可兰经、摩门经,拿这三本书进行比较,道德标准最高的乃是圣经,单凭可兰经、摩门经中的“一夫多妻”的教条,就使人难以相信可兰经、摩门经是上帝所默示的。我们中华民族向来推崇孔孟之道,孔孟之道的标准与圣经中的道德标准不可相提并论。它只是为维护纲常礼教而推行的一种从外向内的道德约束,容易带来虚伪,而圣经却告诉人,没有一个人是义人,人必须先解决罪,得新生命,然后才有从内至外的道德的自然流露。 举例说,孔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不好的事情,不要去看,不要去听,去说,去作),而圣经却说:“凡看见妇女动淫念的,就已经与她犯奸淫了”(见马太福音五章)。孟子教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不过是一种消极的态度,圣经中,耶稣教导人要爱人如己,以爱己之心去爱别人,这才是积极高尚的态度,孟子教导他的弟子,遭受别人三次无端侮辱,诽谤,就要回骂他。而主耶稣教导他的门徒要饶恕人七十个七次(“七”在圣经中代表完全,即耶稣要人完全饶恕别人)。 无神论者也不能否认,圣经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藉着圣经,使吃人的野蛮民族变为文明人;藉着圣经,宿敌变为密友,盗贼变成良民,恶人变成好人。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 人们或许很难相信,在历史上圣经曾经遭受了诸般的灾难。历经沧桑和迫害。历史上圣经遭受到的是行政的暴力攻击,但最近150年间,圣经最凶恶的敌人却是那些自称为思想开放的人,自从18世纪起,有些哲学家认为理性是万能的,以为人不再需要圣经。今天圣经在世界上仍是一本拥有译本最多、发行量最大和读者最众多的书,它被称为“书中之书”、“天下奇书”。 圣经摧毁不了,批判不了,它日久长新,因为圣经中所见证的那一位永远活着,他就是耶稣基督,他今天仍要用圣经向人类传扬他的拯救、复活的福音,他等待着人悔改接受他为救主。 亲爱的读者,“圣经都是上帝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提摩太后书3章16节),圣经是上帝的默示,他期望世人透过圣经寻见启示写这本圣经的上帝。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圣经,虽说是一本神说书,但劝人为善,况且流传了这么些年,肯定有他独立的一面,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思想政治类读物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是外國人來騗中國人的書!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认为是一本经过长期修订后极具文学色彩和神秘意识的哲学读物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啊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圣经》记述的是犹太民族的历史。侧重记录犹太民族经历的“道德实践”。《圣经》包括《旧约》和《新约》两部分。《旧约》从犹太人远古记述到基督降生;《新约》从基督降生记述到基督被罗马人杀害,以及基督信徒为传播基督信仰对基督教义进行的解释和他们经历的苦难。    《旧约》是犹太教部分;《新约》是基督教(或天主教)部分。基督教是犹太教的分支。犹太教和基督教信奉的是同一本书——《圣经》。除基督教外,穆斯林的宗教经典《古兰经》也以《圣经》为主要内容。也可以说,穆斯林的伊斯兰教也是犹太教的分支。    所谓“约”,是指犹太先知“摩西与上帝签定的契约”。“摩西与上帝签约”是犹太人确立一神教的标志。最初,《约书》只是摩西的十条戒律,史称“摩西十戒”。犹太人皈依一神教后,曾把“摩西十戒”装入石制“约柜”中,在游牧迁徙时都抬着“约柜”。     “摩西十戒”规定犹太人只信仰以上帝为核心的一神教,禁止多神信仰,禁止崇拜偶像,犹太人因此也被称为“上帝的选民”。目前世界上犹太人不多,主要生活在以色列。但世界各国也都有犹太侨民,尤以美国最多。    由于犹太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个人数较少的小民族产生了许多世界知名的思想家和科学家,如马克思、爱因斯坦都是犹太人。另外,由于历史上犹太人多次遭受流放而失去土地,因此,这个民族特别善于经商,这个人数较少的小民族产生了象摩根、洛克菲勒等世界著名的金融家和企业家。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70%的大企业是犹太人的财产。    正如美国作家房龙指出的那样,《圣经》讲述的是“犹太人认为的史实”,与“真正的史实”是不同的;犹太历史学家回顾历史时,“总不忘为他们的祖宗涂脂抹粉”。“犹太人和世界上其他人没什么两样。3000年前的犹太人,2000年前的犹太人,以及今天的犹太人,都和你我一样平平凡凡。他们并不高明(象他们自夸的那样),也不更糟糕(象他们的敌人常说的)。他们确有非同寻常之处,但也有大家共有的劣根性。关于他们的书已有很多了,有颂扬的,有斥责的,也有含含糊糊的,因此对他们在历史的地位很难作出公正的判断。”
   犹太人是怎样记述他们是历史的呢?房龙在其著作《圣经故事》中有如下概括:    此时,金字塔已经屹立千年之久了。巴比伦和尼尼微也已成为宏伟帝国的心脏。尼罗河河谷、广阔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到处是繁忙的人流,一支在沙漠中游荡的小部落,因为自身的某些原因,决定离开阿拉伯沙漠中贫瘠的故土,北上去寻找青葱的沃野。这群游牧者就是以后的犹太人。    遗憾的是,我们对这群奇异之人的始祖无从知晓,他们不知从何而来,却扮演了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角色。然后又从历史舞台默然退出,流散到世界各地。    现在伊拉克境内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发源与北方土耳其的高山,流贯亚洲西部,最后消失在波斯湾碧蓝的海水中。在到处是肥沃淤泥的河流两岸,人们可以过上舒适、悠闲的生活。因此,不论是北芳寒冷高山上的山民,还是南方酷热沙漠里的牧人,都千方百计想在河谷地带觅得一块安身立命之地,一有机会就抛离故土,在肥美的沃土上四处游牧、耕耘。    他们互相攻伐,互相掠夺,在前带文明的废墟上兴起新的文明,他们建起巴比伦和尼尼微这样的大都会。早在4000多年前,他们已经把世界这一块变为人间天堂,令周围各地的居民羡慕不已。    但是,你查看一下地图,就会在边上找到另外一个强国。在那儿尼罗河两岸数以百万计的矮小农夫在辛勤劳作,这个国家叫埃及。它与巴比伦、亚述之间被一个狭长的地带隔开。他们所需要的不少东西只能从遥远而又肥沃的各国呢儿得到,而巴比伦和亚述也有很多东西只有埃及才能产出。    于是,两边的国家就在这块狭长地带上开辟了通商大道,以便互通有无。这个地方叫叙利亚,那里丘陵起伏,谷地宽阔,林木稀疏,烈日炙地,惟有几个不大的湖泊和众多小溪给这里石骨嶙峋,单调乏味的景色增添些许生机。    自古以来,这条古老商路的周边地区就活跃着从阿拉伯沙漠迁移过来的不同部落。他们都的闪族人,说一样的语言,信一样的神灵。他们总是互相争斗,然后彼此讲和,而后又打斗起来。他们一有空就偷袭对方的城市,抢走对方的妻子和牲口。和通常的游牧部落一样,他们把武力和强权作为一切的标准。    他们含含糊糊地承认埃及国王或巴比伦以及亚述国王对他们的统治权。当这些大国的税务官带着武装到了牙齿的随从沿路而来时,那些闹个不休的牧人们变得恭顺了,频频鞠躬表明是法老或阿卡德国王的忠顺的奴仆。但一等总督大人离去,部落战争马上又开张了。    对待这些争斗,不必忧心忡忡,这是古人唯一能感到欢欣鼓舞的室外运动锦标赛,况且损失微不足道,还能使年轻人身手不凡。这些马上就要在人类历史上担任伟大角色的犹太人,一开始也就是这么一个小部落。他们要么跟其他部落打打闹闹,纠缠不休,要么就四处漂泊,鼠窃狗偷,力图在贸易商路上争得一席地盘。    很不幸,我们对他们的最初起源几乎一无所知,许多学者作出了言之成理的猜想,但最好的猜想也填补不了历史的空白。有人说犹太人是从波斯湾的一个叫吾尔的地方来的,这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假的。    犹太人的祖先很可能居住在阿拉伯沙漠中。后来他们离开沙漠,进入西亚的沃土,确切时间我们无法了解。我们只知道他们游牧了诸多世纪,一直想占有一块自己的土地,但他们游弋的路线以再难寻觅。我们还知晓某一时期犹太人西奈沙漠,进入埃及定居了一段时日。    再往后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了——犹太人怎样离开埃及并在沙漠里历经艰辛,终于组成一个强大的部落;这个部落又如何占据通商大道上一小块叫做巴勒斯坦的地盘,建立起自己的王国;这个王国为了自主权而争斗了好几个世纪,直到被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所吞并,之后又成为幅员辽阔的罗马帝国的一个小行省的一小块。
   如果你对公元一世纪的犹太人说“圣经”这个词,他不会弄懂你说的什么。“圣经”是由君士坦丁堡大主教约翰·克里索斯最先提出的。将近1000年内,《圣经》的篇幅不断增加。除少数篇目,各章节都是用希伯来文写成的。到基督诞生时,希伯来已不再通行,取而代之的是阿拉米语。《旧约》中有几段先知启示就是用阿拉米语写的。请不要问《圣经》具体是什么时间写的,我也不清楚。    谈到《新约》,历史就很清晰了。在基督去世2—3个世纪中,追随他的信徒们,时常有被罗马统治者抓捕的危险。靠强暴的刀剑而立国的罗马统治者认为,仁爱和宽容的教义对他们是个极大的威胁。初期的基督教徒不能大摇大摆地走进书店说:“请给我拿一本《基督传》和《使徒行传》(合称《新约》)”。他们只能私下传阅手抄的小本子。成千上万的小本子展转传抄,最后已无法查证内容的真相了。    此后教会取得了胜利,曾经受压迫的基督徒成了罗马帝国的统治者。他们的首要任务是消除由于300年的迫害而造成的教义典籍的混混乱状况。教会的领袖们召集了一批文士,校阅了所有流行的版本,毁弃了绝大部分,只保留了几部福音书和使徒给远方教会信徒写的几封信。    直待基督去世700年后,东西方教会才确定现行版本的《新约》。以后,以希腊文为底本,译出了难以计数的各种语言的版本,但内容上没有改变。
   如果《圣经》仅记录犹太民族历史,不会引起如此大规模的传播。《圣经》中的上帝虽然是犹太民族神(祖先的化身),但他的宽厚、仁爱博得了世人的尊敬。尤其,《圣经》中深刻的道德智慧和众先知的人格魅力,成为了世界上众多民族的理想楷模。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这里面好多人都没读过圣经就妄下判断。建议读过之后再回答,至少楼主是读过了才问。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基督教的前身是犹太教,而且至今基督教的圣经的大部分内容也是犹太教的圣经内容(旧约全书)。说到犹太教就必须说到它的创始人摩西。摩西是在以色列人被埃及人征服并沦落为埃及法老的奴隶时代的以色列人。但他与一般的以色列人不同,他是以色列人,却是由埃及法老的女儿抚养,并受到良好的埃及文化教育长大的以色列人。正因为他的传奇般的经历和良好的文化教育使得他成为犹太教的创始人和以色列人的宗教领袖。本来以色列人的原始宗教神是耶和华神(上帝),于是摩西利用以色列人对耶和华神的信仰,传神的意旨,组织以色列人完成了摆脱埃及法老奴役的逃亡行动。对于民族大逃亡行动这种大规模的集体行动,在当时没有宗教力量的帮助是不可能完成的。不光是领导以色列人,而且对付埃及法老也都是利用了宗教的力量,因为他了解埃及的宗教文化所以才能与埃及法老进行交涉。这些在圣经中都有很具体的记载。如在圣经《出埃及记》“摩西与燃烧的荆棘”一节中有这样的描述:[神又对摩西说:“你去招聚以色列的长老,对他们说:‘耶和华你们祖宗的神,就是亚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向我显现,说:我实在眷顾了你们,我也看见埃及人怎样对待你们。”我也说:要将你们从埃及的困苦中领出来,往……’]。通过与埃及法老的多次交涉与斗争,埃及法老才不得不同意以色列人离开埃及。由于摩西的智慧和勇气,带领以色列人克服重重困难,成功的摆脱埃及法老的追杀,安全到达巴勒斯坦地区。成功的摆脱埃及法老奴役使摩西成了以色列人心目中的英雄、民族的救星。但是,他知道以色列民族的命运这样悲惨,其主要原因是没有民族的团结。而要实现民族的团结就必须有一个精神上的统一,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要实现这一点要求,唯一的方法就是建立一个能够为全民族接受的宗教;并且,这个宗教的教义必须与原始宗教不同,应该具有对人的思想、行为的统一作用,也就是对人的社会性有更加强的支持。为了使大家接受他的思想,摩西需要利用人们对他的信任,利用传达耶和华神(上帝)的话来建立新的、更加强力的宗教。为此,摩西和以色列人的长老们在西奈山准备了相当隆重、神秘的仪式。这在圣经《出埃及记》“在西奈山”一节中有这样的描述:[你要在山的四围给百姓定界限,说:‘你们当谨慎,不可上山去,也不可摸到山的边界;凡摸这山的,必要治死他。不可用手摸他,必用石头打死,或用箭射透;无论是人是畜牲,都不得活。’到角声拖长的时候,他们才可到山根来。”]所以上帝的话是完全由摩西来转达的,从而他垄断了与神之间的交往权,成为神的唯一代言人。这点对于摩西建立新的宗教是极为重要的,因为这实际上使他变成了神的唯一代表,因此他的话也就成了不可违背的神喻。摩西建立新宗教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向全体以色列人提出《十戒》,并且是以与耶和华神(上帝)的约定的形式提出的用石板刻下,所以没有任何可以商量的余地,必须无条件地、全面地遵守。  对于人的社会性问题,我们来看看作为犹太教的基石的摩西《十戒》的内容。(1)耶和华神是唯一的神;(2)不可用自己想象的任何偶像来祭拜,而要从心里遵守戒命;(3)不可滥用耶和华神的名义;(4)当记住安息日,工作六天,就休息一天,定为圣日,以记住耶和华神的创造天地功绩;(5)孝敬父母;(6)不可杀人;(7)不可奸淫;(8)不可偷盗;(9)不可作假见证陷害人;(10)不可贪财。从这些内容可以清楚地看出摩西《十戒》除第1~4条是对祭拜的规定,第5~10条就都是对人的社会性的具体规定。并且在圣经《出埃及记》“希伯来人奴仆”,“人身伤害”,“保护财产”,“社会责任”,“公平与怜悯的条例”等几节都进一步对必须遵守的社会道德、秩序进行了具体的解释和说明。这些都说明建立该宗教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培养人的社会性,维护统一的社会秩序。即使是以耶和华神的意旨来推行新的宗教,仍然还有很大的阻力,在圣经《出埃及记》“金牛犊”一节中就记载着这样一件事情。以色列人就在摩西到山上去的时候,立刻就做出了违背戒律的事情——崇拜金牛犊。这显然是对摩西刚刚确立的政治权威的最严重的挑战。[ “摩西见百姓放肆,就站在营门中说:‘凡属耶和华的,都要到我这里来!’……他对他们说:‘耶和华以色列的神这样说:你们各人把刀跨在腰间,在营中往来,从这门到那门,各人杀他的弟兄与同伴并邻舍’利未的子孙照摩西的话行了。那一天,百姓中被杀的约有三千。”]就这样,摩西用武力重新建立起他那独一无二的统治权威。摩西建立的新犹太教仍然根据传统的祭祀活动方式,使用牛、羊等各种牲口,谷物、乳香等物品进行供奉。若是有人犯了罪,可以用钱、物品进行供奉来赎罪。同时,新犹太教还规定了一系列的社会规则和律例、典章要求全体以色列人遵守,这在圣经中都有详细的描述,而这些规则都是对于维护当时奴隶社会的社会秩序起到了极重要的作用。所以犹太教可以说对当时以色列人建立自己的国家,维护社会秩序起作根本的保证作用。直到今天,犹太教的这些律例、典章仍然是犹太社会的道德和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的保证。而且,以后随着由犹太教而发展出来的基督教对世界的广泛影响,这些道德和社会秩序规范对西方社会的历史,甚至今天的社会仍然有作巨大的影响力。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宗教也在不断地改革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人的要求的变化。对于宗教改革适应社会的问题我们将在下一节中再进行讨论。我们现在继续讨论基督教的社会作用。  公元一世纪左右,巴勒斯坦犹太人处于罗马帝国奴隶主统治下,残酷的民族压迫和掠夺,激起犹太民族的强烈反抗。当时发生了多次犹太民族大起义,但都在罗马帝国的残酷地镇压下失败了。特别是生活在社会下层的奴隶、贫苦农民、渔民和手工业者是反抗运动的主力军。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原来以维护以色列国家的奴隶社会秩序为主要目的的传统犹太教已经不能起到团结犹太民族摆脱罗马帝国的统治的作用。所以在巴勒斯坦拿撒勒地区的贫苦农民、渔民和手工业者中间出现了一些新的宗教思想。其中主要的代表人物有;给耶稣施洗礼的约翰,耶稣和他的门徒们等。他们同投靠罗马帝国的犹太教上层权贵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与对立。因为新的宗教思想是提倡人人平等、互爱,反对强权统治,而且他们组织民众与犹太教上层权贵作对,所以传播新宗教思想的人都遭到统治阶层的迫害。这些内容在圣经新约四福音《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约翰福音》中都有记载。如:[祭司长和全公会寻找假见证控告耶稣,要治死他。虽有好些人来作假见证,总得不着实据。]后来,这一派信徒中有许多人遭到杀害,剩下的人被从各个犹太会堂中驱赶出来。但是,新的宗教思想已经得到广大民众的接受,并逐渐形成了一个独立的新教派。它于一世纪五十年代,发展成最初的基督教。从基督教的圣经可以知道,新宗教完全接受了原犹太教的社会规范——犹太民族以色列国家的秩序,同时也接受并扩展了诸如一神论(上帝耶和华是唯一的神)、先知弥赛亚(基督)等犹太教教义。但犹太教领袖一直认为基督教的一些改革思想与犹太教相悖。其实,正因为当时犹太民族是处于罗马帝国的统治之下,所以继续宣扬上帝的绝对统治权威,不仅是支持了罗马帝国的统治,而且也无法向民众解释上帝为什么不来解救他的子民于苦海。新宗教要利用宗教意识来向民众宣扬他们的思想,所以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圣经》这本书在这个世界上流传了近两千年或两千多年,对处于各种信仰、各种文化背景的人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更被基督徒视为“神的话语”。但它本质上不是一本书,而是一个“书”的集合体:包含了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书”的合集。历史的看,圣经首先是一部历史。与各民族的历史一样,作为历史的圣经自然也参杂了许多神话、传说、人为的捏造等等,当然,还原历史的真实是考古学家的事情,与我们无关,我们所要知道的,是圣经首先是历史:旧约——犹太民族的历史,新约——基督教创立和早期传播的历史。第一,史书的《圣经》。作为圣经的内核首先是宗教。历史的看,当犹太教和犹太民族一起发展到耶稣诞生前后,都面临无法解决的问题:犹太民族的苦难无法为犹太教解决和解释,这时候需要对宗教进行改革,需要一种接近贫苦百姓而不是帝王的宗教(在旧约中,神的代言人一般是帝王。当以色列的国被摧毁之后,先知多次预言的核心也是犹太王 ——弥赛亚的重临),对犹太教的改革,结果是诞生了新的基督教。可以这样认为,早期教会的基石是保罗,精神领袖是耶稣。到罗马帝国认定基督教为国教,新旧约一体的《圣经》在这前后最终基本上成书,并且被大规模地从希伯来文、希腊文翻译成拉丁语,以耶和华神为核心的犹太教完全演变为以耶稣为核心的基督教。从某种意义上,确实可以把《圣经》作为史书来读:比如它记载了犹太民族的基本发展过程——在埃及遭受奴役、逃出埃及、定居巴勒斯坦、在耶路撒冷建成圣殿、被外敌战败等等,比如它记载了耶稣出生、传教和早期教会建立的过程等事件;但是,也只是“从某种意义上”可以把《圣经》当成一部史书。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圣经》不具备史书对于客观性的基本要求:它对历史的记载不是全局而是由作者选择的一些片断,它记载历史不是为了过去而是为了现在。我们发现,除了其中的历史书,其他体裁的《圣经》作者也经常会谈到过去,他们只是把过去或历史事件作为一种证明某个道理、展示某个教条的故事。就是说,在一个历史学家看来,《圣经》只是保留了部分历史资料,并且还需要进行大量去伪存真的甄别与考证。《圣经》没有对西方历史学家产生某种恶劣的影响确实令人惊讶。中国远古时期本来形成了一种中立或正直的史官文化,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春秋时代齐国的大臣崔抒杀了国君,被史官以“弑君”记录。崔抒杀了一个史官,第二个史官还是这样记录。第二个、第三个史官被杀了,其他史官还是坚持对真实事件的忠实记录,崔抒最终不得不对史官让步。《史记》作者司马迁也还可以说一身正气,但他对秦始皇的仇恨、对汉武帝的愤慨已经流露在字里行间。《资治通鉴》虽则宏篇大著,但其出发点已经不是为了记录历史事实,而是为统治阶级提供治理“天下”智力参考;此后中国的史学更彻底走向了一种中庸的实用,最终沦为为现实政治服务的一个工具,正如王晓波所说,研究历史,就是要得出过去的老百姓善良、皇帝残酷的结论。而西方历史学家却一直没有为《圣经》在史迹记载方面的主观性、随意性所影响,最重要的或许是因为远在古希腊罗马时期就已经确立了客观的逻辑科学体系。从某种意义上,《圣经》本身也是这样一个具有自足性的体系,它所构成的世界包含了物质世界的所有,甚至比物质世界本身更为广阔。我们从《圣经》亦可窥见这个世界(圣经本身)的历史,这就是基督教作为宗教组织发生和成长的历史,是《圣经》作为史书最重大的意义或价值所在。当然,历史学家更愿意把《圣经》涉及到历史的部分作为一种资料对待,更倾向去做艰苦、复杂的考证,有些考古学家甚至考出了伊甸园的遗址。中国也有类似的考古学家,好像是以“三星堆”文明为基础的,居然考证出《山海经》的作者是古巴比伦人,中国人与犹太人源自同一个祖先,犹太人的神其实也是中国人的神,甚至中国人比犹太人更是神的正宗选民。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上帝的创造就是如此微妙。第二,文学的《圣经》。《圣经》包括多种文体:历史书、律法书、智慧书、书信和诗歌等,由于成书过程中反复修改与提炼,语言极其优美动人,这也是它不枯燥一个原因。有一本书叫《认识圣经文学》,特别强调了《圣经》原文(希腊文与希伯来文)语言的优美,其实,《圣经》的历次翻译都可以说罗织了当时最优秀的语言人才,也同样经多次修订因此各种版本的《圣经》其语言都极其精炼优美。《认识圣经文学》将《圣经》优美的文学性用深入浅出的方式介绍给不懂圣经原文的读者,其中提到“诗韵”、“谐音”、“气纳体”(用于哀悼的诗体,可表现出哭泣吞声的停顿),淋漓尽致地展示了《圣经》的语言特色,让我们也可以从文学的角度,领受圣经的声韵、视觉之美。喜爱文学的人,可以多一个角度来阅读《圣经》。除了语言,圣经本身最具文学价值的部分,包括神话,比如诺亚方舟、巴别塔等;历史故事,比如所罗门、大卫王的故事;人物故事,比如耶稣的故事;抒情诗等等。如果直接读《圣经》觉得枯燥,不妨去阅读一些《圣经故事》之类简易读物。从文学的意义上,《圣经》肯定不是“神的话语”。除了语词的优美,《圣经》的文学意味同样表现在它的可多重解读上。如果《圣经》是神的话语,它就只能有一种解读,那就是承载神对人的“旨意”,但实际上,《圣经》的许多故事其实是反对神的。比如巴别塔的故事,我一直无法理解,神为什么会做这样的事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担心:“耶和华说,看哪,他们成为一样的人民,都是一样的言语,如今既作起这事来,以后他们所要作的事就没有不成就的了。” (《旧约·创世纪》)对于这样的故事,从宗教意义上来解读《圣经》固然要把它当成一个寓言,从文学的角度,或许其核心意义在于唤起人们对早期先民的记忆,是一种文学化、神话化的历史。对于文学本身有各种各样的定义和理解,但有一点是根本的,那就是寻求对人和世界的认识。而从宗教的意义上,《圣经》同样也在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西方有一种很流行的说法,就是认为自然科学(或科学)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本来是什么样子,而宗教,则告诉我们这个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在阐述一种人文理想方面,宗教与文学是一致的;在一种个人体验或对于个人心理的触摸上,宗教与文学是同工的。其实,许多作家与文学爱好者就有过这样的体验,文学是他们的宗教。《圣经》的文学意义更在于它对文学的影响,它被认为是西方文学的一大源流。《圣经》为西方文学提供了文学所需要的全部(当然不是文学本身所具有的全部—— 它还有更多的东西或更广阔的世界):素材与方法。对西方文学的影响,能够与《圣经》相提并论的只有希腊罗马神话,但《圣经》比后者更深的植入了西方文化本身。有人认为,如果不了解《圣经》与莎士比亚,就读不好西方文学;但丁的《神曲》、弥尔顿的《失乐园》等等,都是直接取材于《圣经》的经典名著;西方现代派文学被认为是最离经叛道的,但它仍然笼罩在《圣经》光辉的阴影之下,比如意识流小说大师之一的福克纳,有许多小说就直接用了圣经的题材与意象。圣经题材的电影也很多,《耶稣受难记》(The Passion of Christ)最近就很受欢迎。而在当今的中国,不少大学也开设有《圣经》文学或语言课程。第三,宗教典籍的《圣经》。说《圣经》是一部宗教典籍似乎是完全多余的废话了,但考虑到当今世界基督教只是宗教信仰之一并且基督教本身也是宗派林立,对于这一点的强调倒也并不是毫无必要。作为宗教典籍的《圣经》,其本质上是“神的话语”(God’s Word),与任何宗教一样,基督教的神首先是作为一个不需要证明的大前提而存在,然后用“神”或“神的话语”来证实神的存在、阐释其他存在与进行指导。《圣经》的核心意义就是这个无须证明的大前提的“见证”。从《圣经》来看,正如我们前面所说,基督教的神具有下述基本特性:创造。神是创造,我们和世界万物是被创造;全能。这是凡人最难理解的属性,不管是不是信神,都很难相信全能;爱。“神爱世人”是基督教的核心观念之一。其中,创造与爱直接指向生命本身,是基督教对于生命(得救)的基本理解。那么,耶稣的意义是什么呢?根据当前基督教的普遍描绘,对《圣经》是这样解释的:神创造了人,并且希望与人同住;(普遍恩典)人背叛了神,堕落,与神隔离;(原罪), 神派他唯一的儿子耶稣为人类赎罪;(救赎)通过耶稣才能与神会合,信仰耶稣是得救的唯一途径。(复活)即阅读——理解——应用的过程。这一读经方法不仅把圣经作为宗教指导,也作为世俗生活的指导,比如去圣经上寻找教育孩子、寻找怎样夫妻和睦相处的教导等等。在某种意义上,圣经这部神的话语,也是一本生活傻瓜书。因此,在销售圣经的书店,类似的傻瓜书很多,牧师的讲道,也经常要讲到教育孩子、夫妻相处(包括性爱)、社会人际关系等方面的专题。这些专题,是“神爱世人”——宗教关怀最现实的表现。第四,实用的《圣经》。在当代生活中,《圣经》的实用价值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与世俗完全结合,比如法庭上用手按着《圣经》的宣誓,比如一些地方行政长官宣誓就职也要触摸《圣经》等。基督教丧礼上《圣经》是不可或缺的,一般来说牧师还必须念一段《圣经》,以此告慰死者的亲朋。还有一种普遍的情景,就是有一种精致的家庭版《圣经》,除了有更详细的说明方便人们针对具体事情求助《圣经》时候的检索,还留有大量空白页或年历表,用以记录重大家庭事件:生育、学历、婚姻、死亡等,历久流传就成为一部完善的家史。《圣经》在实用方面的核心作用或许在于它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虚拟世界,对于一个从出生就接触《圣经》的人来说,《圣经》是先于这个世界的(神创造世界的直接证据哦),他可以通过《圣经》的学习、游戏来认识这个世界,通过对神爱的体验来学会对父母、亲人的爱,通过《圣经》这个犹如当今电子游戏世界一样的虚拟世界中的种种训练来完善自己的感情、提高自己的思维或智力,从而在面对现实世界的时候更强壮有力,在其他的学习过程中更积极有效。这种系统关系让我联想到古老中国的一些东西。比如易经,它建立了一整套自身独特的语言系统,乃至于当今最先进的理论体系比如系统论,可以用《易》经加以阐释(或相反);比如中国的算命术,也是建立一个与社会人生相对应的虚拟体系。如此等等,可惜的是,中国古代对于虚拟体系的建立、探索、研究基本上是应用于巫术(比如占卜),而缺乏学术性的高度。古老中国所建立的一些实用体系,因为缺乏科学的逻辑思维,终于没有能够成长为近代科学体系。因为中国民族心理中这种平庸的实用原则,《圣经》在中国比在西方更容易成为一个占卜的工具,比如香港一位牧师所提供的一个例子:有姊妹想要得知所暗恋的弟兄是否为神所预备的,便求问圣经,她一翻开圣经“但我们若盼望那所不见的,就必忍耐等候。”认为上帝是要她忍耐等候,于是就默默等候弟兄来主动向她示爱。要知道,这位把《圣经》当《易经》的还是一位基督徒,不那么信仰上帝的中国人可能就更容易这样做了。当然,从实用性角度而言,我们前面说过,《圣经》还是一本最受欢迎的傻瓜书。现代读者对“傻瓜书”的概念当然很熟悉,当我们考虑外出旅游、考虑使用某种电子产品、考虑实施某项锻炼或营养计划,甚至在家庭或社交比如男女关系方面碰到某些问题,我们都会考虑去阅读相关的傻瓜书。“傻瓜书”实际上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悖论,或者说给现代生活提出了一个两难:没有足够的聪明是不能做“傻瓜”的。一本很受影响的傻瓜书《怎样做一个傻瓜》,厚厚的大部头犹如世界名著,要想做一个“傻瓜”,先得把这么一大厚本书啃下来。相对来说,《圣经》就要朴素实在得多,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比如与人相处、教育后代等等,都可以参考《圣经》上的教导。《圣经》成为古往今来发行量最大的书,是有道理的。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古代中国人把儒教叫做“圣教”。儒教是东亚古代最重要的意识形态之一,是汉字文化圈形成的基础。儒教不是一个类似于西方亚伯拉罕诸教的宗教,不是西方意义上的宗教,而是指的教化。但是儒教有自己的圣经。古代圣明的君王及后世道德高尚,儒学造诣高深者,称圣人。按《说文解字》,耳顺之谓圣,圣即指通达事理。圣经就是圣人所写的经典。华夏传统的尧、舜、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孔子为圣人。而颜子、孟子、子思和曾子则被视为境界接近圣人者。道教认为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辩问》中说:“俗所谓圣人者,皆治世之圣人,非得道之圣人,得道之圣人,则黄老是也。治世之圣人,则周孔是也。”道教形成初期,人们视黄帝与老子等道家始祖为道教圣人。被信徒供奉的后天得道仙真亦可称为道教的圣人。圣人的介定经常出现在诸子百家之书籍。墨子也被其弟子尊为圣人。不过除了经学的圣人周公孔子指定的经典,只有老子的《道德经》可以归入圣经。所以圣经就有十三经或十四经之说。  自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佛家宗教典籍?????(罗马字Sutra)汉译时都被冠以“经”的称谓,因为梵文?????本身就是指“把东西连在一起的线”,再引申为规则,这个词跟汉字“经”几乎是一样的。于是有《心经》、《金刚经》、《法华经》和《坛经》等。随着更多的西方宗教典籍被汉文化知晓,也都被冠以了“经”的称谓。但准确的说,是不合适的,中东宗教并没有规则的带上结尾词。各大文明的宗教经典都是其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根源,是文明的种子,是人类,更是书写经典的各个民族最宝贵的财富。[编辑本段]汉译和圣经的相对性  汉字“圣经”所对应的印欧语系第一语言英语是&Holy Scripture”,而非Bible。同时Holy Scripture在西方语文中指的是任何宗教典籍(Religious Text),也并非局限在基督教宗教典籍上。因为任何宗教都是建立在宗教典籍之上的,任何宗教典籍都是神启的或者是超自然的,任一宗教典籍对该宗教的信徒都是神圣的,都是圣经,任一宗教教徒都希望非该教教徒称其宗教经典为圣经,但任一宗教的圣经对于异教徒而言都不是圣经,圣经仅仅是任一宗教内部的称谓。作为一种交流工具,语言文字本无善恶是非优劣之分别,可一旦联系到具体的使用者和对象,其蕴涵的褒贬好恶等情调就会因立场不同而发生转移。把“新、旧约”称作“圣经”的,最初应仅限于基督徒。换个立场,彼所谓“神圣”者,此也许会视为“异端”。基督徒不就喜欢把一切非基督教的思想斥为异端邪说,一切非基督教信徒叫做异教徒吗?试想,基督徒有可能把伊斯兰教徒视为神圣的《可兰经》叫做“圣经”吗?可奇怪的是,国内有些作者写文章时,无论自己是否基督徒,竟也跟着西方的作者把“新、旧约”称作“圣经”,(公元一词就出于圣经,我们现行的纪年就是出于圣经)把基督教诞生前的古希腊人或基督教诞生后的非基督徒叫做“异教徒”,就这样不知不觉地接受了“西方(基督教)中心论”的价值观念。其实,“圣经”一词并非中性的专有名词,它是暗含有使用者的价值取向和情感立场的褒义词。儒家的“圣经”是《诗》、《书》、《礼》、《易》、《春秋》等经典;道教的“圣经”是《道德经》、《南华经》以及“道藏”中的一些著作;佛教的“经圣”是“三藏”中佛祖所说的部分;伊斯兰教的“圣经”则是《可兰经》。另外,英文Bible来自拉丁文biblia,而biblia来自希腊文βιβλ?α,用转写自腓尼基向希腊出口莎草纸的港口名字代指书籍或莎草纸。准确地说,“圣经”也不是一部书的名字。希腊原文是指纸草的内皮,后来则具有了纸、卷轴和书的意义。再后来才被耶稣之前的希腊化犹太难民指代旧约的希腊文七十士译本,但用的是复数形式意思不过是“那些书”而已。“那些书”最初仅指旧约的希腊文译本,是基督教作者的叫法。犹太教徒对自己的经典自有亚拉姆语叫法,叫做“塔纳赫”,是其三个组成部分的名称的开头字母组成的犹太教经典共包括《创世记》等二十四部书,所以“塔纳赫”可译作“二十四经”。至于“旧约”,亦非正式的书名,而是基督徒赋予它的另一称呼,是相对于有关耶稣教法的诸书——所谓“新约”——而言的。他们认为:“旧约”所述是神与人(犹太人)过去所订立的契约,“新约”所记则是神与人(基督徒)重新订立的契约。“新约”也是由教会选中的四福音书等一部部单本著作汇集而成的。在西方文字出版物中,“Bible”、“Old Testament”、“New Testament”之类的词开头字母大写并加定冠词,而不用斜体字排印,无疑表明它们不是书名,而是一种称呼。为了西方宗教典籍的汉译规范化,印欧书名汉译标准应该统一为“典籍书名音译”+经。基督教圣经应该被译为《白溊经》,至少也不应缩减限定词基督教而仅称圣经。  内涵基督教的圣经由《旧约》和《新约》两部分构成,而其《旧约圣经》与《希伯来圣经》内容大致相同,不过天主教版本就多了数篇《塔纳赫》跟基督教新教《旧约》都没有的数篇经卷。《新约圣经》记载耶稣基督和其门徒的言行与早期基督教的事件纪录。  据统计现在共有大约一万四千多种不同语言版本的圣经,尤其是“希伯来圣经”部分,而耶稣基督教新约部分,就有大约五千三百种不同语言版本。在众古书中可说是现在世界上最多不同语言翻译版本的书。  其中旧约完成的年代是:西元前一千五百多年到前四百年之间;而新约完成的年代是:西元三十几年到九十六之间;换句话说,旧约圣经最早的著作,至今已经有三千五百年的历史。而新约圣经最早的著作,至今已经一千九百年的历史。直到目前为止,圣经仍然是全世界最受欢迎、销售量最多、影响力最大的一本书。根据世界联合圣经公会的统计,圣经自从出版直到今天,发行量累积已超过四十亿本。目前全世界的销售数量,平均每年依然超过三千万本以上。这样的销售量,绝对是全世界最畅销的一本书。[编辑本段]汉文明圣经:儒教十三经与《道德经》  十三经之首《周易》十三经的经学中蕴藏了丰富而深刻的思想,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史料,是儒家学说的核心组成部分。《周易》是占卜之书,其外层神秘,而内蕴的哲理至深至弘。《尚书》是上古历史文件汇编,主要内容为君王的文告和君臣谈话记录。《诗经》是西周初至春秋中期的诗歌集,内分“风”、“雅”、“颂”三部分,“风”为土风歌谣,“雅”为西周王畿的正声雅乐。“颂”为上层社会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周礼》主要汇集周王室官制和战国时期各国制度。《仪礼》主要记载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礼记》是秦汉以前有关各种礼仪的论著汇编。《春秋》三传是围绕《春秋》经形成的著作,《左传》重在史事的陈述,《公羊传》、《谷梁传》重在论议。《论语》是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录。《孝经》为论述封建孝道的专著。《孟子》专载孟子的言论、思想和行迹。《尔雅》训解词义,诠释名物,经学家多据以解经。 儒家文化在封建时代居于主导地位,《十三经》作为儒家文化的经典,其地位之尊崇,影响之深广,是其他任何典籍所无法比拟的。最高统治者不但从中寻找治国平天下的方针大计,而且对臣民思想的规范、伦理道德的确立、民风民俗的导向,无一不依从儒家经典。儒家经典施于社会的影响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十三经的基本教义有:敬天,奉祖,孝亲,忠信,仁义,崇礼,性善,弘毅,见贤思齐。除此以外,还有:  “三纲”:1)明明德 2)亲民 3)止于至善 。   “八目”:1)格物 2)致知 3)诚意 4)正心 5)修身 6)齐家 7)治国 8)平天下   “三达德”:智、仁、勇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孝经》)   “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易传》)   “持志养气”、“养浩然之气” (孟子)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 《大学》)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道德经》)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道德经》)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道德经》)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道德经》)  除此十四经外,道教的圣经是《道藏》,理论来源是《道德经》和《庄子》。《道藏》的内容十分庞杂。其中有大批道教经典、论集、科戒、符图、法术、斋仪、赞颂、宫观山志、神仙谱录和道教人物传记等。此外还收入诸子百家著作,其中有些是道藏之外已经失传的古籍。还有不少有关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著作,如有关医药养生之书 ,内外丹著作,天文历法方面的著作等等。[编辑本段]佛教圣经  佛教圣经《金刚经》东亚大乘佛教的佛教圣经是以汉传三藏为代表的,最重要的佛教圣经是《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 ???????????????????》和《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除了《金刚经》和《心经》以外,净土宗也以《无量寿经》和《阿弥陀经》以及《观无量寿经》为圣经;天台宗以《妙法莲华经》为圣经;汉传密宗还以《大日经》和《金刚顶经》为圣经;禅宗还以《六祖坛经》为圣经。除了大乘佛教以外,另一最重要的现存基本佛教派别上座部佛教,也是南传佛教的圣经则是巴利文五部《尼加耶(Nikaya,即《言说集》)》──《长部(Digha)》、《中部(Majjhima)》、《增支部(Samyutta)》、《相应部(Anguttara)》和《小部(Khuddaka)》。同时南传佛教圣经被学者们认为是更接近于佛陀的原始思想。《长部》相当于汉传佛教的《长阿含经》。阿含指的是小乘佛教圣经。汉译的《别译杂阿含经》,与《相应部》的『有偈品』等相当。汉译的《杂阿含经》和《中阿含经》两部,与《相应部》及《中部》相当。汉译的《增一阿含经》,与《增支部》相当。梵文?????翻译为“经”都是指佛陀的教导。唯一由中国人写的佛教圣经是《六祖坛经》。[编辑本段]印度文明的圣经:印度教《吠陀经》  印度教圣经:《吠陀经》《吠陀经》(梵语:???;拉丁转译为Veda,又译为韦达经、韦陀经等),是婆罗门教和现代的印度教最重要和最根本的经典。“吠陀”又译为“韦达”,意思是“神圣的知识”、“神的启示”的意思。该经书包括梨俱吠陀(歌咏明论,?????? ,?igveda), 娑摩吠陀(赞颂明论,??????,Sāmaveda), 耶柔吠陀(祭祀明论,????????? ,Yajurveda),及阿闼婆吠陀(禳灾明论,????????,Atharvaveda)。在吠陀经中反映了婆罗门教的吠陀天启、祭祀万能、婆罗门至上三大纲领。吠陀经和吠陀分集对印度近现代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很多唯心主义哲学流派奉吠陀为“最高权威”。《梨俱吠陀》成书最早,产生年代约为公元前1200~前 900年,其中有些诗歌要更早些。因此,这一段时期通称为梨俱吠陀时代或早期吠陀时代。梨俱吠陀是一部在祭祀过程中劝请、赞颂吠陀诸神的诗歌总集,有赞歌1028颂,分为10篇,其中第10篇《原心篇》编定最晚。《梨俱吠陀》的早期部分,既不知道种姓区别,也不蔑视体力劳动,其经常性的主题之一是渴望增加粮食和物质财富。甚至天神也常被描写为协同人类完成这一任务。《梨俱吠陀》反映了印度-雅利安人由氏族社会向奴隶制过渡的历史进程。《娑摩吠陀》、《耶柔吠陀》和《阿闼婆吠陀》大体形成于公元前第1千纪上半叶,这段时期通称为后期吠陀时代。《娑摩吠陀》共有1549首诗颂,凡20篇,除75首外,余皆可在《梨俱吠陀》中找到原型,是祭司们在祭典中按一定曲调咏唱的歌咏集,也是印度最古老的圣歌集。《耶柔吠陀》分为两种不同的文本:《黑耶柔吠陀本集》和《白耶柔吠陀本集》,包括诗颂近2000首。凡40篇,多取自《梨俱吠陀》中的诗篇,也有些是祭司们独创的散文信条,是祭司所用咒语和守则的集合。《阿闼婆吠陀》含有诗颂(或神咒)731首,凡20篇,编定年代较前三者为晚,但其中有些内容可能与《梨俱吠陀》中最古老的部分年代相仿,其中某些内容来自民间而非出自祭司之手。《阿闼婆吠陀》主要集录了用于治疗疾病、驱除灾害、恢复和睦、战胜诅咒的诗歌、符箓、咒语等,常被巫师们用于世俗的祈祷仪式,如诞生、婚丧、任职典礼等。主要思想包括:多神信仰、种姓制度、业报轮回(身死而灵魂不灭和惩恶劝善来世受报)、.解脱之道(a.瑜珈修定b.修养智慧c.对神虔信d.以火祭祀e.累积善功)、.承认吠陀经的权威:吠陀经被称为「天启的经典」,被认为是一切文化的渊源。印度教融合信仰和生活方式:个人必须通过修行和积累功德才能认知梵,与梵合一。与梵合一是印度教哲学理论核心,是印度教徒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标。而因果轮回:认为人类灵魂永存和万物有灵,并宣扬因果报应和人生轮回,生命不是以生为始,以死告终,而是无穷无尽轮回,每一段生命都是由前世的所为而决定。[编辑本段]波斯文明的圣经:祆教《阿维斯陀经》  波斯文《阿维斯陀经》《阿维斯陀经》也被意译为《波斯古经》,意思是“知识”,也叫“波斯古经”,是祆教(音译琐罗亚斯德教)的圣经,祆教也叫做拜火教,创始人是波斯人琐罗亚斯德,主要记述琐罗亚斯德的生平以及教义。原有21卷,亚历山大大帝征服波斯后认为,信仰琐罗亚斯德教的波斯人作战太勇敢,故毁琐罗亚斯德教所有经典,所幸存下来的阿维斯陀仅有一卷,而在希腊留有的一部完整21卷抄本后来散佚。在波斯萨珊王朝期间,琐罗亚斯德教复兴,这一卷《阿维斯陀》被拼凑、补齐成为21卷,但与原来的版本已不可同日而语。《阿维斯陀经》是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是《礼拜书》、《向主祷告书》、《赞美诗》和《驱魔书》。有趣的是,伊朗民族的《阿维斯陀经》与印度雅利安人的《吠陀经》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特别是同源词。据推测,印度伊朗民族最开始是一起生活,后来才分开。比如,最高神祇阿胡拉·马兹达里的阿胡拉是波斯语“主”的意思,跟印度教的阿修罗是同源词,可能马兹达与阿修罗神一样都是掌管道德和社会的神祇。而马兹达可能跟同为阿修罗族的太阳神密特拉有关,与梵文的智慧有同的词源。教义概括为神学上的一元论和哲学上的二元论。认为宇宙初期有善恶两种神,祆教最高神祇为阿胡拉·玛兹达,意思为智慧之主、光明、生命、创造、善行、美德、秩序、真理的化身。恶神为安格拉曼钮,是黑暗、死亡、破坏、谎言、恶行的化身。善神的随从是天使,恶神的随从是魔鬼,互相之间进行长期、反复的斗争。为了战斗,阿胡拉?玛兹达创造了世界和人,首先创造了火。琐罗亚斯德的出生是善神阿胡拉?玛兹达胜利的结果,琐罗亚斯德的精髓每一千年产生一个儿子,他指定第三个儿子为救世主,以彻底肃清魔鬼,使人类进入“光明、公正和真理的王国”。人死后要进入“裁判之桥”,根据其生前所作所为决定入地狱或天堂,但在世界末日时都要最后受一次最后审判,恶人的灵魂可以荡除罪恶而复活。最后善神将击败恶神,成为世界唯一存在的主宰。琐罗亚斯德教认为,火是阿胡拉·玛兹达最早创造出来的儿子,是象征神的绝对和至善,是“正义之眼”,所以庙中都有祭台点燃神火,最壮观的是在波斯利用天然气修建的神庙,四方的神庙四角有四根连接天然气井的管道,在庙顶四角有四个日夜燃烧的火炬。日常点燃和保存神火要经过繁复的仪式。琐罗亚斯德教认为,火、水、土都是神圣的,不得沾污,所以教徒死后只得实行天葬,即放置特定的场所让兀鹰吃掉。《阿维斯陀经》除了记述伊朗的宗教神话、赞歌、礼仪、戒律外,还包括其民族起源、历史、民间传说、英雄史诗等内容;波斯宗教中对天使、魔鬼的描述以及其末世观念和末日审判等之说,无疑都对当时的犹太教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后来更为基督教所继承,甚至在新约故事里祆教祭司们还被当作智者。[编辑本段]两河文明的圣经:巴比伦《埃努摩经》  巴比伦圣经《埃努摩经》埃努摩指的是“高高在上的”。是《埃努摩经》的开头词汇,讲述了巴比伦创世神话和对巴比伦主神马尔杜克的信仰。而巴比伦创世论是在马尔杜克和提马特之间的斗争引起的。而该创世论的叙事手法被认为是近东创世叙述的始祖,这种风格一直延续到了犹太教。古代美索不达米亚人相信世界是一块被盐海环绕的圆型盘状陆地。而陆地又浮在淡水层上。这就是巴比伦创世前的最初描述。同时这也是旧约《创世纪》描述的创世之初。最重要的还在于,《埃努摩经》和旧约《创世纪》都使用了同一种神性语言来描绘创世。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圣经1是一部历史书,记载了犹太民族的历史(经常被人说成神话)2是一部人物传记,记载了耶稣的生平3是一部处世哲学书(箴言,传道书)4是一部文艺作品(诗篇,雅歌)5是一部好书,绝对有意义6既不难理解,又难理解7是一部宗教书,预言书,8他的影响最大,世界范围内,欧美因此而壮大,非洲也有深远影响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圣经,一本奇妙的书 圣经是基督教信仰的依据。尽管在历史上,许多人想要摧毁打倒圣经,但是,圣经对人类历史产生的巨大影响却是不容置疑的。圣经曾倾倒了历世历代无数的人研读、探讨和思想,引导他们相信上帝。 圣经在世界文学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和影响,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感叹道:“正如整个大海都是盐一样,整本圣经都是诗”。 整本圣经是由旧约39卷和新约27卷组成的,有四十多个不同的人物执笔,有君王像大卫,又有税吏马太,渔夫彼得和约翰,还有医生路加、学者保罗。他们写作的地点,更是各在一处,有的写在西乃旷野,有的写在亚拉伯高大的山岭中,有的写在巴勒斯坦山中,有的写在耶路撒冷圣城圣殿里,有的写在伯特利的先知学校中,还有的写在罗马的监狱内和拔摩的海岛上. 他们前后的时间相差一千六百多年,但是,就是这样一种方式写作汇编成的一本书,却写出了同一件事--上帝救赎人类的计划,写了同一个人物--耶稣基督的生平及其工作(救赎之工). 甚至也写出了人类历史的起点及终点,每一卷书都从一个方面来阐述,彼此呼应,混然一体,竟然毫无冲突破绽之处,这种人类历史上非同寻常的写作方式,充分证明圣经真正的作者其实只有一位,那就是上帝,正如圣经提摩太后书说:“圣经都是上帝默示的”。 古往今来,中外一切书籍中,只有三本书自称是上帝写的--圣经、伊斯兰教的可兰经、摩门经,拿这三本书进行比较,道德标准最高的乃是圣经,单凭可兰经、摩门经中的“一夫多妻”的教条,就使人难以相信可兰经、摩门经是上帝所默示的。我们中华民族向来推崇孔孟之道,孔孟之道的标准与圣经中的道德标准不可相提并论。它只是为维护纲常礼教而推行的一种从外向内的道德约束,容易带来虚伪,而圣经却告诉人,没有一个人是义人,人必须先解决罪,得新生命,然后才有从内至外的道德的自然流露。 举例说,孔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不好的事情,不要去看,不要去听,去说,去作),而圣经却说:“凡看见妇女动淫念的,就已经与她犯奸淫了”(见马太福音五章)。孟子教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不过是一种消极的态度,圣经中,耶稣教导人要爱人如己,以爱己之心去爱别人,这才是积极高尚的态度,孟子教导他的弟子,遭受别人三次无端侮辱,诽谤,就要回骂他。而主耶稣教导他的门徒要饶恕人七十个七次(“七”在圣经中代表完全,即耶稣要人完全饶恕别人)。 无神论者也不能否认,圣经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藉着圣经,使吃人的野蛮民族变为文明人;藉着圣经,宿敌变为密友,盗贼变成良民,恶人变成好人。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 人们或许很难相信,在历史上圣经曾经遭受了诸般的灾难。历经沧桑和迫害。历史上圣经遭受到的是行政的暴力攻击,但最近150年间,圣经最凶恶的敌人却是那些自称为思想开放的人,自从18世纪起,有些哲学家认为理性是万能的,以为人不再需要圣经。今天圣经在世界上仍是一本拥有译本最多、发行量最大和读者最众多的书,它被称为“书中之书”、“天下奇书”。 圣经摧毁不了,批判不了,它日久长新,因为圣经中所见证的那一位永远活着,他就是耶稣基督,他今天仍要用圣经向人类传扬他的拯救、复活的福音,他等待着人悔改接受他为救主。 亲爱的读者,“圣经都是上帝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提摩太后书3章16节),圣经是上帝的默示,他期望世人透过圣经寻见启示写这本圣经的上帝。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圣经说:“天地要废去,我的话却不能废去”- 所以时至今天,圣经是人类历史上最畅销的书籍。圣经也说要将福音传到地极- 所以基督教是人类历史传播最广的宗教,也是现今世界信众最多的宗教。除此以外,并没有一个宗教或一本书籍是可以预言自己的将来的。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你好&span name=whlm id=whlm&首先,《圣经》是一部宗教典籍。它就像《古兰经》、佛经一样。&WBR&有对世界的独特解释和大量的布道内容。它教导信徒信仰什么,&WBR&遵从什么,背弃什么,以何为善,以何为恶,如何生活,&WBR&如何赎罪等等,包括怎么制作宗教用品和举行宗教仪式。&WBR&它还预言了未来。 其次,《圣经》是一本史书。它较为完整地记录了希伯来人的历史,&WBR&同样也记录了基督教产生、传播和变迁的历史,有相当的史料价值。 同时,因其丰富的内容和出色的记述,《圣经》也是一部文学经典。&WBR&它收录了大量的神话、传说、传记、语录、诗篇、预言等等,&WBR&或引人入胜,或憾人心魄,大部分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圣经》分《旧约》和《新约》。《旧约》&WBR&记录的是天主耶和华与人类立约的时期;《新约》&WBR&记录的是耶稣以自己的血洗去旧约,与人类重新立约的时期。 《圣经》全文(中英文):&a rel=&nofollow& href=&& target=&_blank&&&WBR&gb/&/a& --------------- 《旧约》要点 天主造世 天主造成了天神天地世人,赐给人类的原祖亚当、夏娃居于伊甸园。&WBR&原祖食禁果背命,被天主赶出。天主预许救世者。加音杀亚伯尔。 天主以洪水惩罚世人 原祖子孙渐变为恶。独有挪亚一家是善的,天主命他造成大船,&WBR&乃降洪水罚世。 天主特选一个民族 亚巴郎:亚巴郎奉命杀独子祭献天主,天主许他要作救世之祖。 雅各伯:雅各伯诡得长子的名分,避长子的报仇,在远方婚配,&WBR&有子十二人。 若瑟:若瑟是雅伯各之子,被嫉妒的兄弟卖往埃及。因解国王的梦,&WBR&选为宰相,救济兄弟,迎养老父同居埃及。 梅瑟:在埃及作奴仆的希伯来人。梅瑟遇救。梅瑟奉天主的命,&WBR&救出百姓,罚埃及九年大灾殃,命众人食巴斯卦羔羊,&WBR&领希伯来人过红海,经旷野。在西乃山上接受天主十诫。&WBR&他因怀疑天主不能达到福地,让若苏爱继任领袖。 若苏爱:希伯来人到了福地,若苏爱分疆各族,&WBR&但须向邻近民族作战。 天主之民成国独立 撒乌耳:天主梦告撒慕耳,将罚爱莅司祭,后果丧亡,&WBR&撒乌耳被选为希伯来首位国王;但后渐渐轻忽终受主罚。 达味:达味被视视圣为主,打败仇敌的巨人。撒乌耳败仗自杀,&WBR&达味升王,犯罪做补赎,受太子亚撒隆的叛逆;&WBR&临终劝嘱子撒落满遵守主诫。 撒落满:求智得智,审判奇案,建立圣殿,晚年朝拜邪神。 厄利叟先知:厄利亚升天,留下衣服使厄利叟能行圣迹。&WBR&厄利叟救济寡妇,复活死孩。 多俾亚:行爱德,双目失明,教子孝敬父母,恢复眼明。 依撒尔分裂:依撒尔民族分两独立的国家。&WBR&依撒亚先知预言救世主要生自童贞女胎中。 敌人大胆地进攻:敌军压境,厄则纪亚赴圣殿求助,&WBR&主派天神退敌人。玛纳色因敬邪神失败,囚于巴比伦。&WBR&热肋米亚预言耶路撒冷的毁灭。 天主之民被掳至巴比伦 达尼厄尔:任巴比伦首相。三个青年不拜金像处火刑,&WBR&主遣天神救出。达尼厄尔投入狮圈,天神救他。 救世主降生的近预备 厄则纪尔:预言天地终穷,及众人复活听公审判。 爱来亚济:为天主致命,鼓励了母子八人殉教。 如达斯玛加伯:为主打仗,深信炼灵可得救助,并重要建殿,&WBR&为护国卫教光荣遭死。罗马帝国占据犹太国,托王位于黑落德。 《新约》要点: 天主耶稣降生 圣母玛利亚以处子之身领报。救世主诞生于马槽,&WBR&牧童及三王来朝拜。圣母献耶稣于主堂。 耶稣的青年 黑落德怕耶稣为王,下令杀死白冷(伯利恒)两岁以下之婴孩。&WBR&圣家避往埃及。耶稣十二岁时在圣堂讲道。 耶稣开始传教 若翰讲道。耶稣受洗。到旷野去守严斋。在加纳婚筵变水为酒。&WBR&若翰坐牢后致命。耶稣驱贩卖者出圣殿。讲真福八端,&WBR&拣选十二位宗徙,责法利塞人伪善。 耶稣行圣迹 耶稣医治麻疯病者,百夫长的仆人;复活雅依禄的女儿,&WBR&寡妇的儿子;以五饼二鱼食饱五千人;开明胎瞽,复活辣匝禄。 耶稣的比喻 亡羊,荡子扣头,十个智愚童女,富翁等喻。 耶稣的预言 耶稣在山上显圣容,预言自己及难受死,第三日复活,&WBR&将来公审判的情形。法利塞人聚议谋杀耶稣。&WBR&耶稣光荣进耶路撒冷城。与宗徙吃最后晚餐时,预言茹答斯卖主,&WBR&伯多禄背主三次,立圣体圣事。 耶稣受难 在山园祈祷,被茹答斯负卖于法利塞人。伯多禄背主,&WBR&茹答斯失望吊死。比辣多判耶稣死罪,背十字架上加尔瓦略山。&WBR&右盗悔改。耶稣托付圣母于若望,在十字架上死。&WBR&士兵穿透耶稣圣心。天上的奇迹。士兵警备耶稣的坟墓。 耶稣光荣复活及升天 第三日大地震动,耶稣从死者之中自己复活。显现于宗徙,&WBR&于玛大肋纳,于怀疑的多默宗徙。耶稣立伯多禄为圣教会之首,&WBR&打发宗徙教训万民,然后升天。 圣神降临 宗徙拣选玛弟亚补茹答斯的缺位。圣神降临。&WBR&伯多禄讲道感化三千人。初期圣教会的热心,宗徙的圣迹。&WBR&犹太人煽动民众起风波:斯德望致命,伯多禄入狱被天神救出。&WBR&保禄宗徙归化后到处传扬福音。耶路撒冷的公会议。&WBR&圣伯多禄及保禄致命。依耶稣的预言,敌军灭耶路撒冷,&WBR&打退犹太人。圣教会在教难中日渐发扬光大。&/span&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基督教圣经:《新约》或《白话文圣经》  莎草纸基督教新约《罗马书》Bible(白溊经)的希腊文biblion是「书」或「卷轴」的意思。这字是从byblos一字而来,byblos是指一种生长于尼罗河畔,沼泽地带的纸草(papyrus)。将一英尺的纸草木髓切下,剥去树皮,让烈日把它晒干,就能制成书写的材料。人要将横的木条放在直的木条上面,互相交迭,好像现代三夹板的制法。横的木条表皮较为光滑,可用来书写;将多个断片的木条合起来,就可制成长达三十英尺的卷轴。 古罗马的基督徒们最早就是用莎草纸来创作《新约》的(见右图《罗马书》残卷)。后来,说拉丁语的基督徒,用biblia(biblion的复数)这字来称新旧约的书卷。基督教圣经来自拉丁语:Biblia,希腊语:Β?βλο?,英语:Bible,本意为莎草纸,中文亦称耶经或音译白溊经,可以指犹太教和基督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和基督新教)的宗教经典。犹太教的宗教经典是指《塔纳赫》(或称《希伯来圣经》),而基督宗教的则指《旧约》和《新约》两部分。基督教的旧约跟犹太教的《塔纳赫经》是几乎一样的。旧约只是被用来证实新约的,用来证明新约的神就是犹太教圣经《塔纳赫》预言的救世主。因此基督教圣经实际上只是指《新约》。《希伯来圣经》记载的是从上帝创造世界,人类犯罪,犹太人的历史及关于世界的预言。《新约》记载耶稣基督和其门徒的言行与早期基督教的事件纪录,使徒书信及关于世界末日的预言。据统计现在共有大约一万四千多种不同语言版本的耶经,尤其是“希伯来圣经”部分,而基督教新约部分,就有大约五千三百种不同语言版本。在众古书中可说是现在世界上最多不同语言翻译版本的书。[编辑本段]基督教旧约  Scripture(经卷)的希腊文是graphe,意思是「著作」。《塔纳赫》是犹太教的经典,记载关于上帝和古时犹太人的历史。《塔纳赫》亦同时是基督教圣经的《旧约》部分。在旧约,这种著作被确认为带有无上权威(比较王下十四6;代下二十三18;拉三2;尼十34)。后来旧约的「著作」逐渐被收集,分成三类:称为律法书(Laws)、先知书(Prophets)和文集「Writings,或称诗歌(Psalms)」。这些著作构成旧约的三十九卷,就是现在的旧约正典了。 《旧约全书》发现最早的版本是用希伯来文和亚兰文(如但以理书和以斯拉记)抄写的,是犹太教圣经的正典。在旧约方面,东正教承认48卷;天主教承认46卷;新教承认39卷;而犹太教的《圣经》由于把多个章节较少的书卷合成一卷,总数只有24卷。基督教圣经由《旧约》和《新约》两部分构成,而其《旧约》与《希伯来圣经》内容大致相同,不过天主教版本就多了数篇《塔纳赫》跟基督教新教《旧约》都没有的数篇经卷。[编辑本段]基督教新约  在新约希腊文耶经,grapho(当作动词使用)被解作「圣经」约有九十次;而以名词出现(graphe)也有五十一次,差不多全部都用来指白溊经。新约有几种对经卷不同的称呼:有指全本耶经(如太二十一42,二十二29,二十六54;路二十四27、32、45;约五39;罗十五4;彼后三16),有指耶经中的个别部分(可十二10,十五28;约十三18,十九24、36;徒一16,八35;罗十一2;提后三16),有用作「神的话语」的同义词(如罗四3,九17,十11;加四30,提前五18)。它们也被称为「圣经」(Holy Scriptures)(罗一2)。提摩太后书三章15节用了另一个希腊文hiera grammata(神圣的著作)。提摩太后书三章16节强调,这些著作不是平凡的著作,而是「神的所呼气默示的」,它暗示它自己具有权威,在教训上没有错误而说。  《新约》有27卷,书目如下:  I.福音书: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II.使徒行传  III.保罗书信:.罗马书 歌林多前书 歌林多后书 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歌罗西书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撒罗尼迦后书 提摩太前书 提摩太后书 提多书 腓利门书   IV.普通书信:希伯来书 雅各书 彼得前书 彼得后书 约翰一书 约翰二书 约翰三书 犹大  V.启示录  基督教的圣经由《旧约》和《新约》两部分所构成的,而其《旧约圣经》与《希伯来圣经》内容大致相同,不过天主教版本就多了数篇《塔纳赫》跟基督教《旧约》都没有的数篇经卷,那些经卷就是所谓的“次经”,《新约圣经》记载耶稣基督和其门徒的言行与早期基督教的事件纪录。  据统计现在共有大约一万四千多种不同语言版本的圣经,尤其是“希伯来圣经”部分,而基督教新约部分,就有大约五千三百种不同语言版本。在众古书中可说是现在世界上最多不同语言翻译版本的书。[编辑本段]新旧约圣经的形成  旧的抄本的可靠性   虽然旧约和新约的原稿已经失传,但今天仍存在可靠的圣经抄本。旧约抄本的发展历史,可以证明这点。抄写古老经卷,是沉闷、繁重的工作,但犹太人很早以前,已经为这任务建立起严格的规律。这些规律限定了所使用的羊皮纸、所抄写的行数、墨水的颜色和校订的态度。当羊皮纸开始磨损,犹太人会以尊敬的态度,将抄卷埋葬,在库穆兰(Qumran)的死海古卷被发现以前,最古老的残存古本的日期是西元900年。   以斯拉以后,玛所拉学者(Masoretes)时代的抄写工作是非常严格的。玛所拉学者有自己一套精细准确的抄写方法,玛所拉的抄经员,准确地数算每卷书字母的数目,找出一卷书中间的一个字母;此外还有不少其他相似的繁复步骤。举例说,他们找出了希伯来字母aleph,曾在旧约中使用过42,377次。如果在新的抄本中,字母的数字不符,经卷就要重抄。如果一个字眼或一个句子写错了,他们会将它保留在抄本中(称为kethib),但会在旁边加上更正说明(称为qere)。玛所拉学者也为希伯来圣经加上注音符号,在此以前,希伯来文圣经的经文只有子音。   以下几个古老的抄本来源,都可证明抄本的可靠性。   死海古卷(Dead Sea Scrolls):学者在库穆兰发现古卷之前,当时最古的残存经卷的时期,约在主后900年。死海古卷中的一些经卷,包括以赛亚书、哈巴谷书及其他经文的抄本,是早于西元125年的,比当时所有的最古抄卷早了一千多年。一个重要的发现是,库穆兰古卷中的以赛亚书,和一千年后的玛所拉希伯来文抄本,并没有显著的差异。这件事确定了今天的希伯来文抄本的可靠性。   七十士译本(Septuagint):七十士译本是旧约圣经的希腊文译本。这译本是给那些分散在各地,不懂得希伯来文的犹太人使用的。传统说,曾有约七十位希伯来学者参加,将希伯来文圣经译成希腊文(Septuagint的意思是「七十」,这译本也简称为LXX)。主前250至150年,翻译的工作是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分期进行的。这个译本本身并不一致,但因为它所依据的是比现存希伯来抄本早一千年前的版本,所以七十士译本是相当重要的。此外,新约作者也经常引用七十士译本,这译本能帮助我们明白旧约圣经。   撒玛利亚五经(Samaritan Pentateuch):这本摩西著作的译本,是专供撒玛利亚人在基利心山敬拜之用的(与耶路撒冷的敬拜对立)。这个译本是独立于马所拉抄本的,因为它追溯至主前第四世纪。这个译本对旧约抄本的研究,很有价值,虽然这个译本约有六千处地方与玛所拉抄本不同,但这些都只是细微的差异,关乎文法和拼字上的问题。   亚兰文他尔根(Aramaic Targums):以色列人被掳巴比伦归回后,犹太人一般都说亚兰文,不说希伯来文。犹太人需要有一本用日常用语写成的圣经,他尔根就是一本这样的圣经。他尔根的意思是「译文」(translations),或「译述」(paraphrases)。他尔根是以自由的方式,复述圣经的记载,不过他尔根「除了作旧约经文的见证外,更给我们提供一个宝贵的新约研究背景」。   新约的手稿虽已失传,但新约书卷的考据工作非常繁重。例如我们就已经有超过五千个残存抄本,有一些是完整的新约,有一些只存留一部分。   纸草抄本(Papyrus manuscripts):这些都是古老而重要的抄本,举例说,贝蒂新约蒲草抄本(Chester Beatty Papyrus)的日期,早于第三世纪。   安自尔抄本(Uncial manuscripts):约有二百四十个抄本称为「安色尔」抄本的,抄本是以一种大圆字体写成(captial letters)。西乃抄本(Codex Sinaiticus)包含了全部新约的书卷,日期是主后331年。梵谛冈抄本(Codex Vaticanus)包含了大部分新约,日期是从第四世纪开始;这是被公认为最重要的一个抄本。亚历山太抄本(Codex Alexandrinus)的日期是第五世纪,除了部分的马太福音,它包括了所有的新约书卷。这个抄本对于确定启示录的抄本很有帮助。其他还有以法莲抄本(Codex Ephraemi,第五世纪)、剑侨伯撒抄本(Codex Bezae,第五至第六世纪)及华盛顿抄本(Washington Codex;第四至第五世纪)。   小楷抄本(Minuscule manuscripts):我们有超过二百八十个小楷抄本,都是用小楷字母(small letters)写成的。这些抄本不及安色尔抄本古老,有一些小楷抄本,反映出在字体上的相近,学者通常都以它为同类的抄本。   译本(Versions):新约的早期译本,也可帮助我们发现正确的抄本。有几个著名的叙利亚(Syriac)译本,其中有他提安四福音合参(Tatian’s Diatessaron,主后170年)、旧叙利亚本(Old Syriac,主后200年)、别西大译本(Peshitta,第五世纪)及巴勒斯但叙利亚译本(Palestinian Syriac,第五世纪)。拉丁文的武加大(Vulgate)译本是由耶柔米(Jerome,约主后400年)翻译的,这个译本影响了整个西方教会。此外还有在埃及流行的科普替(Coptic)的译本(翻译于第三世纪),其中包括沙希地语(Sahidic)的译本,和波海利(Bohairic)的译本。   虽然经文鉴别学者,透过对希腊文抄本,及早期译本的研究,可以确定不少原著抄本上的问题,但我们相信,这些抄本是经过多个世纪,在神的手中被保存下来,让今天的学者能够鉴定和研究,去重新整理和建立最接近原著手稿的抄本。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圣经=儒家十三经圣经[1]两个汉字指的是正统儒家十三经,即《周易》、《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唐书·艺文志》云:“自孔子在时,方修明圣经以绌缪典。”历代研究十三经的学问称为经学。  古代中国人把儒教叫做“圣教”。儒教是东亚古代最重要的意识形态之一,是汉字文化圈形成的基础。儒教不是一个类似于西方亚伯拉罕诸教的宗教,不是西方意义上的宗教,而是指的教化。但是儒教有自己的圣经。古代圣明的君王及后世道德高尚,儒学造诣高深者,称圣人。按《说文解字》,耳顺之谓圣,圣即指通达事理。圣经就是圣人所写的经典。华夏传统的尧、舜、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孔子为圣人。而颜子、孟子、子思和曾子则被视为境界接近圣人者。道教认为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辩问》中说:“俗所谓圣人者,皆治世之圣人,非得道之圣人,得道之圣人,则黄老是也。治世之圣人,则周孔是也。”道教形成初期,人们视黄帝与老子等道家始祖为道教圣人。被信徒供奉的后天得道仙真亦可称为道教的圣人。圣人的介定经常出现在诸子百家之书籍。墨子也被其弟子尊为圣人。不过除了经学的圣人周公孔子指定的经典,只有老子的《道德经》可以归入圣经。所以圣经就有十三经或十四经之说。  自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佛家宗教典籍?????(罗马字Sutra)汉译时都被冠以“经”的称谓,因为梵文?????本身就是指“把东西连在一起的线”,再引申为规则,这个词跟汉字“经”几乎是一样的。于是有《心经》、《金刚经》、《法华经》和《坛经》等。随着更多的西方宗教典籍被汉文化知晓,也都被冠以了“经”的称谓。但准确的说,是不合适的,中东宗教并没有规则的带上结尾词。各大文明的宗教经典都是其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根源,是文明的种子,是人类,更是书写经典的各个民族最宝贵的财富。[编辑本段]汉译和圣经的相对性  汉字“圣经”所对应的印欧语系第一语言英语是&Holy Scripture”,而非Bible。同时Holy Scripture在西方语文中指的是任何宗教典籍(Religious Text),也并非局限在基督教宗教典籍上。因为任何宗教都是建立在宗教典籍之上的,任何宗教典籍都是神启的或者是超自然的,任一宗教典籍对该宗教的信徒都是神圣的,都是圣经,任一宗教教徒都希望非该教教徒称其宗教经典为圣经,但任一宗教的圣经对于异教徒而言都不是圣经,圣经仅仅是任一宗教内部的称谓。作为一种交流工具,语言文字本无善恶是非优劣之分别,可一旦联系到具体的使用者和对象,其蕴涵的褒贬好恶等情调就会因立场不同而发生转移。把“新、旧约”称作“圣经”的,最初应仅限于基督徒。换个立场,彼所谓“神圣”者,此也许会视为“异端”。基督徒不就喜欢把一切非基督教的思想斥为异端邪说,一切非基督教信徒叫做异教徒吗?试想,基督徒有可能把伊斯兰教徒视为神圣的《可兰经》叫做“圣经”吗?可奇怪的是,国内有些作者写文章时,无论自己是否基督徒,竟也跟着西方的作者把“新、旧约”称作“圣经”,(公元一词就出于圣经,我们现行的纪年就是出于圣经)把基督教诞生前的古希腊人或基督教诞生后的非基督徒叫做“异教徒”,就这样不知不觉地接受了“西方(基督教)中心论”的价值观念。其实,“圣经”一词并非中性的专有名词,它是暗含有使用者的价值取向和情感立场的褒义词。儒家的“圣经”是《诗》、《书》、《礼》、《易》、《春秋》等经典;道教的“圣经”是《道德经》(即《老子》)、《南华经》(即《庄子》)以及“道藏”中的一些著作;佛教的“经圣”是“三藏”中佛祖所说的部分;伊斯兰教的“圣经”则是《可兰经》。另外,英文Bible来自拉丁文biblia,而biblia来自希腊文βιβλ?α,用转写自腓尼基向希腊出口莎草纸的港口名字代指书籍或莎草纸。准确地说,“圣经”也不是一部书的名字。希腊原文是指纸草的内皮,后来则具有了纸、卷轴和书的意义。再后来才被耶稣之前的希腊化犹太难民指代旧约的希腊文七十士译本,但用的是复数形式意思不过是“那些书”而已。“那些书”最初仅指旧约的希腊文译本,是基督教作者的叫法。犹太教徒对自己的经典自有亚拉姆语叫法,叫做“塔纳赫”,是其三个组成部分的名称的开头字母组成的犹太教经典共包括《创世记》等二十四部书,所以“塔纳赫”可译作“二十四经”。至于“旧约”,亦非正式的书名,而是基督徒赋予它的另一称呼,是相对于有关耶稣教法的诸书——所谓“新约”——而言的。他们认为:“旧约”所述是神与人(犹太人)过去所订立的契约,“新约”所记则是神与人(基督徒)重新订立的契约。“新约”也是由教会选中的四福音书等一部部单本著作汇集而成的。在西方文字出版物中,“Bible”、“Old Testament”、“New Testament”之类的词开头字母大写并加定冠词,而不用斜体字排印,无疑表明它们不是书名,而是一种称呼。为了西方宗教典籍的汉译规范化,印欧书名汉译标准应该统一为“典籍书名音译”+经。基督教圣经应该被译为《白溊经》,至少也不应缩减限定词基督教而仅称圣经。  内涵基督教的圣经由《旧约》和《新约》两部分构成,而其《旧约圣经》与《希伯来圣经》内容大致相同,不过天主教版本就多了数篇《塔纳赫》跟基督教新教《旧约》都没有的数篇经卷。《新约圣经》记载耶稣基督和其门徒的言行与早期基督教的事件纪录。  据统计现在共有大约一万四千多种不同语言版本的圣经,尤其是“希伯来圣经”部分,而耶稣基督教新约部分,就有大约五千三百种不同语言版本。在众古书中可说是现在世界上最多不同语言翻译版本的书。  其中旧约完成的年代是:西元前一千五百多年到前四百年之间;而新约完成的年代是:西元三十几年到九十六之间;换句话说,旧约圣经最早的著作,至今已经有三千五百年的历史。而新约圣经最早的著作,至今已经一千九百年的历史。直到目前为止,圣经仍然是全世界最受欢迎、销售量最多、影响力最大的一本书。根据世界联合圣经公会的统计,圣经自从出版直到今天,发行量累积已超过四十亿本。目前全世界的销售数量,平均每年依然超过三千万本以上。这样的销售量,绝对是全世界最畅销的一本书。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开始吹口哨的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