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吃什么药病

手足口病热文排行1  7月3日上午,东莞市疾控中心的专家做客阳光会客2  近日,来市内各医院求诊的手足口病患儿悄然增多。3  手足口病是儿童时期比较常见的传染病,当然现在这4  如果小儿患了手足口病之后,如何进行有效的治疗呢5  前几年有报道说有小儿患了手足口病之后死亡的新闻6  前几天,我的一个朋友王某某他跟我讲,他的邻居黄7  孩子的日常护理不容忽视,由于家长忙碌工作,有时8  近年来是儿童手足口病多发季,每年都有很多例出现9  随着患手足口病的人群越来越多,我们要提高警惕,10  手足口病一般发生在儿童身上,但成人也易得此类疾
温馨提示:如果您有任何健康问题可到向在线专家提问!
Copyright &  fx120.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放心医苑网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粤ICP备号-4] [编号经营性-]因手足口病而引起的手掌
手足口病(Hand foot mouth disease, HFMD) 是由肠道引起的常见,本病在临床上以手、足、口腔为主要特征,故通称为手足口病。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但少数患者可引起、、无菌性、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所以常被称作"小儿手足口病"。
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很多,主要为的、和。组的16、4、5、7、9、10 型,组的2、5、13 型,以及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最常见为及EV 71型,有的报导埃可病毒及CoxB组某些型也可引起,但仍没获得到进一步证实。
从有关资料表明,手足口病的病原体经历了较大的变迁。 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对药物具有抗性, 75%,5%对肠道病毒没有作用,对,等不敏感。但对及干燥敏感,各种(、等)、、都能。病毒在50 ℃可被迅速灭活,但1mol浓度二价阳离子环境可提高病毒对热灭活的抵抗力,病毒在4 ℃可存活1年,在- 20 ℃可长期保存,在外环境中病毒可长期存活。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此病流行的报导。中国自1981年在上海始见本病,以后北京、河北、天津、福建等十几个省市均有报导。
引发手足口病的有20多种,其中(Cox Asckievirus) A16 型(Cox A16) 和(EV71)最常见。手足口病的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流行期间,患者是主要传染源。患者在发病1~2周自咽部排出病毒,约3~5周从粪便中排出病毒,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即溢出。带毒者和轻型散发病例是流行间歇和流行期的主要传染源。
手足口病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的。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通过日常接触传播,亦可经口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也可经口感染,并常造成流行。门诊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也可造成传播。
手足口病分布极广泛,无严格地区性。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本病常呈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该病流行期间,幼儿园和托儿所易发生集体感染。家庭也有此类发病集聚现象。医院门诊的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格,也可造成传播。天津市两次较大流行,托幼单位儿童发病率明显高于散居儿童。家庭散发,常一家一例;家庭暴发,一家多人或小孩子与成人全部感染发病。此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
人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受感后可获得,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但病毒与之比为100:1,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的,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4岁以内占发病数85%~9 5%。据国外观察报告,在人群中,每隔2~3年流行一次,主要是非流行期间新生儿出世,易感者逐渐积累,达到一定数量时,便为新的流行提供先决条件。中国天津市1983年流行后,散发病例不断,1986年再次发生流行,而且两次均为Cox Al6引起。
因手足口病而引起的脚掌
:多为2-10天,平均3-5天。
(一)普通病例表现:急性起病,,口腔粘膜出现散在,手、足和臀部出现斑、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流涕、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
(二)重症病例表现: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神经系统表现:精神差、、易惊、、、甚至;肢体抖动,、眼球震颤、、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查体可见,减弱或消失,等病理征阳性。
呼吸系统表现:呼吸浅促、或节律改变,口唇,,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肺部可闻及或。
循环系统表现:面色苍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指(趾);出冷汗;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增快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
血常规:计数正常或降低,病情危重者白细胞计数可明显升高。
血生化检查:部分病例可有轻度(ALT)、(AST)、(CK-MB)升高,病情危重者可有(cTnI)、血糖升高。(CRP)一般不升高。水平升高。
:呼吸系统受累时可有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血氧饱和度下降,二氧化碳分压升高,酸中毒。
检查:神经系统受累时可表现为:外观清亮,压力增高,白细胞计数增多,多以为主,蛋白正常或轻度增多,糖和氯化物正常。
:CoxA16 、EV71等肠道病毒特异性阳性或分离到肠道病毒。咽、气道分泌物、疱疹液、粪便阳性率较高。
: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CoxA16、EV71等中和有4倍以上的升高。
胸X线检查:可表现为双增多,网格状、斑片状阴影,部分病例以单侧为著。
磁共振:神经系统受累者可有异常改变,以脑干、脊髓灰质损害为主。
:可表现为弥漫性慢波,少数可出现棘(尖)慢波。
:无特异性改变。少数病例可见或过缓,Q-T间期延长,ST-T改变。
(一)临床诊断病例。
在流行季节发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幼儿多见。
伴手、足、口、臀部,部分病例可无发热。
极少数重症病例皮疹不典型,临床诊断困难,需结合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查做出诊断。无皮疹病例,临床不宜诊断为手足口病。
(二)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具有下列之一者即可确诊。
(CoxA16 、EV71等)特异性检测阳性。
分离出肠道病毒,并鉴定为CoxA16、EV71或其他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
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CoxA16、EV716或其他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中和有4倍以上的升高。
(三) 临床分类。
普通病例:手、足、口、臀部皮疹,伴或不伴发热。
重症病例:
重型:出现神经系统受累表现。如:精神差、、易惊、;、;肢体抖动,、眼球震颤、、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体征可见,减弱或消失。
危重型: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
频繁、、。
、、血性泡沫痰、肺部等。
等循环功能不全表现。
(一)其他儿童发疹性疾病:手足口病普通病例需要与丘疹性、、不典型、、以及等鉴别。可根据流行病学特点、皮疹形态、部位、出疹时间、有无以及伴随症状等进行鉴别,以形态及部位最为重要。最终可依据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进行鉴别。
(二)其他病毒所致或:由其他病毒引起的或如、(CMV)、、呼吸道病毒等,临床表现与手足口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重症病例表现相似,对皮疹不典型者,应根据流行病学史尽快留取标本进行,尤其是EV71的病毒学检查,结合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查做出诊断。
(三):重症手足口病合并急性(AFP)时需与脊髓灰质炎鉴别。后者主要表现为,病程第2周退热前或退热过程中出现弛缓性瘫痪,病情多在热退后到达顶点,无。
(四):重症手足口病可发生,应与肺炎鉴别。肺炎主要表现为、、呼吸急促等呼吸道症状,一般无,无粉红色或血性泡沫痰;加重或减轻均呈逐渐演变,可见肺实变病灶、肺不张及等。
(五):以循环障碍为主要表现的重症手足口病病例需与暴发性鉴别。暴发性心肌炎无,有严重、、发作表现;多有明显升高;胸片或提示心脏扩大,心功能异常恢复较慢。最终可依据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进行鉴别。
典型手足口病诊断一般较为容易,鉴别诊断也不困难,但重型病例,尤其是合并其他并发症,可能误诊,应该慎重。
本病如无并发症,预后一般良好,多在一周内痊愈。
治疗原则主要为。可服用及及、等。有合并症的病人可肌注。在患病期间,应加强患儿的护理,作好口腔卫生。进食前后可用或温开水漱口,食物以流质及半流质等无刺激性食物为宜。手足口病因可合并、、、等,故应加强观察,不可掉以轻心。
如有并发症,则对症处理,具体详见相关词条。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感染的关键。
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
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疾病流行期间,医院应实行预检分诊,并专辟诊室(台)接诊疑似手足口病人,引导发热出疹患儿到专门诊室(台)就诊,候诊及就诊等区域应增加清洁消毒频次,室内清扫时应采用湿式清洁方式;
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一位病人后,均应认真洗手或对双手消毒;
诊疗、护理病人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的仪器、物品等要擦拭消毒;
同一间病房内不应收治其他非肠道病毒感染的患儿。重症患儿应单独隔离治疗;
对住院患儿使用过的病床及桌椅等设施和物品必须消毒后才能继续使用;
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和粪便及其污染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
医疗机构发现手足口患者增多或肠道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时,要立即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报告。
手足口病为。
出自A+医学百科 “手足口病”条目
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关于“手足口病”的留言:
目前暂无留言开心俱乐部
育儿网用户登录
欢迎您nickname
专家在线回答网友问题。
婴幼儿护理
情商与品德
赏识与挫折
感知觉训练
行为与习惯
艺术潜能开发
儿童常见病
玩具游戏运动
玩具游戏运动
发育关键期
发育关键期
&&&手足口病
我家宝宝7月16号哪天和一的亲戚家的孩子玩了一会就回家了,回家以后他家孩子就发现得了手足口病,今天是19号了,我家宝宝还很正常,没有传染的迹象,我打电话问医生了,医生说有潜伏起那,我家宝宝10个多月,现在不知道能不能被传染上,我可着急了,可上火了,请问有谁家宝宝得过这种病的,告诉我 ,我家宝宝能不能被传染那。。。
我家儿子也得过这种病,其实手足口病并不可怕,跟普通病毒性感冒一样的,你不必这么紧张。治疗也很方便,挂两天水就好了。
有没有传染上不好说,发病症状是孩子手上和脸上开始起小痘痘,然后是嘴巴里面起痘痘。
以上是我的经验之谈,楼主放宽心,手足口病不是什么大病,完全是政府的不当宣传导致人们的恐慌(这是当时我儿子去看病的时候,医生跟我说的)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1.人群密切接触传播。通过被病毒污染的手巾、毛巾、手绢等物品。患病者接触过的公共健身器械等。(体表传播)
2.患者喉咙分泌物(飞沫)传播。(呼吸道传播)
3.饮用或食用被污染的水和食物。(饮食传播)
预防手足口病处方:
1.黄芪15克、生薏仁10克、绿豆10克,先煮黄芪取其液,然后加入生薏仁、绿豆,煮粥食用。
2.中药药枕:藿香、艾叶、白菊花各60克。将各味药洁净处理,去除杂质,制成药枕使用。
3.中药漱口法:金银花10克、荷叶5克。加水煎药汁漱口。
4.金银花12克、白菊花6克、板蓝根9克、竹叶6克。水煎服,每日1剂,少量频服,适用于平时健康的儿童。
5.黄芪12克、防风6克、炒白术6克、蚤休6克。水煎服,每日1剂,少量频服,适用于体弱易感者。
6.中药饮片煎煮熏蒸法:藿香10克、艾叶10克、佩兰10克。每30平方米面积场所内,将上述中药加水1000毫升在敞开器皿中煎煮熏蒸30分钟[2]。
手足口病的潜伏期为2至7天。临床上以发热和手、足、口腔部位出现皮疹、溃疡等表现为主,少数患者可能出现心肌炎、肺水肿、肺炎、脑炎或脑膜炎等并发症。
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个类型,其中柯萨奇病毒A16和肠道病毒EV71最为常见。
手足口病的主要易感人群是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一般6月至7月份是手足口病的发病高峰期。
1.什么是手足口病?得病后有什么表现?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多发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多种肠道病毒都能引起,EV71病毒是其中的一种。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发病高峰主要为5—7月。
手足口病一般症状较轻,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
2、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染源有哪些人?
手足口病患者、隐形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都可传染该病。流行期间,患者是主要传染源,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3.手足口病是怎么传播的?有疫苗吗?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喷的飞沫等)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而感染。手足口病目前没有疫苗,但只要早发现、早治疗,是完全可防可治的。
4.哪些人容易患手足口病?
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病。由于成人的免疫系统较完善,成人一旦感染一般不发病,也无任何症状。但感染后会传播病毒,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防护,避免传染给孩子。
5.手足口病是不是新的传染病?
手足口病不是新传染病,它是一种全球性传染病,1957年首次认识并命名,世界各国每年均有病例发生。我国1981年发现手足口病,每年都有人患病。
6.手足口病能治好吗?
如果得了手足口病,绝大多数情况下7—10天可以自行痊愈,不会留下后遗症,皮肤上也不会留下疤痕。根据以往的发病与治愈情况看,只有个别重症患者可能出现脑膜炎、肺炎等,只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多数可以痊愈。
7.孩子出现可疑症状怎么办?
如果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同时要密切观察。不要去幼儿园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玩耍。一旦出现突然发高烧或神志不清、昏睡、肌肉或身体抽动、呼吸困难等,应立即送孩子到医院就诊。
8.患儿在家中治疗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如患儿被诊断为手足口病遵照医嘱留家治疗时,家长要密切注意孩子是否有烦躁不安或贪睡等异常行为,一旦有上述异常症状时要及时向医生求诊。
9.一般家庭怎么预防?
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注意家庭及周围环境卫生,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居室要经常通风;要勤晒衣被。流行期间不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要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流行期可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没有异常,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
10.如果家里有孩子感染要特别注意什么?
要注意不让生病的孩子接触其他儿童;孩子的唾液、痰液等分泌物要用卫生纸包好丢到垃圾箱,孩子的粪便要收集好、消毒后丢入厕所,不要随意丢弃,同时要消毒便盆;看护人接触孩子前、替换尿布后或处理孩子粪便后都要洗手;生病孩子的衣服、玩具、餐具、枕头被褥等要保持卫生,孩子的日常用具要消毒;要勤开窗通风。如果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得病,还应及早告诉老师,并不要着急让孩子去幼儿园,要在全部症状消失一周后再去,防止传染其他孩子。一般症状轻不用住院治疗,居家治疗、注意休息即可,以减少交叉感染。
11.怎样对日常用品进行消毒?
如果家里没有孩子得手足口病,采用一般家庭的预防方法即可,不需要使用消毒剂。
如果家里有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可采用以下方法消毒:奶嘴、奶瓶、餐具、毛巾等物品用50度以上的热水浸泡30分钟或者煮沸3分钟;污染的玩具、桌椅和衣物等使用含氯的消毒剂(84消毒液或漂白粉)按使用说明每天清洗;孩子的痰、唾液和粪便、擦拭用纸等都最好倒入适量消毒剂,搅拌消毒后再丢入厕所。
12.托幼机构如何做好手足口病的预防工作?
在本病流行期间,托幼机构应加强教室及宿舍等场所的通风,加强日常预防性消毒工作。一旦发现可疑手足口病患儿,应及时送医就诊,并对患儿所在的班级所有的物品进行彻底的终末性消毒。对确诊为手足口病的入托儿童,应归劝住院或居家治疗,痊愈一周后方可重新入托。
潜伏期为3-7天,你注意观察下宝宝有没有流口水或者是精神状态。益生菌可以预防
不用担心的,我家宝宝几天前得了手足口,发现的比较早,当时医生要我给孩子挂水,我没答应,我要求吃药,回家吃了几天的药,去复查就好了
手足口只要发现的早,和感冒一样的,你一定要注意观察孩子是否有异常的情况,比如说流口水,食欲不振,不活跃,等等
预防手足口病处方:
1.黄芪15克、生薏仁10克、绿豆10克,先煮黄芪取其液,然后加入生薏仁、绿豆,煮粥食用。
2.中药药枕:藿香、艾叶、白菊花各60克。将各味药洁净处理,去除杂质,制成药枕使用。
3.中药漱口法:金银花10克、荷叶5克。加水煎药汁漱口。
4.金银花12克、白菊花6克、板蓝根9克、竹叶6克。水煎服,每日1剂,少量频服,适用于平时健康的儿童。
5.黄芪12克、防风6克、炒白术6克、蚤休6克。水煎服,每日1剂,少量频服,适用于体弱易感者。
6.中药饮片煎煮熏蒸法:藿香10克、艾叶10克、佩兰10克。每30平方米面积场所内,将上述中药加水1000毫升在敞开器皿中煎煮熏蒸30分钟[2]。
相关未解决
高悬赏问题您是不是想看:
、 、 、 、 ...
  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diseaseHFMD)是一种儿童传染病,又名发疹性水疱性口腔炎。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该病以手、足和口腔粘膜疱疹或破溃后形成溃疡为主要临床症状。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  相关知识点推荐:  更多
  婴幼儿喜欢把手或是玩具等放到嘴里撕咬,病毒通过消化道传播,所以3岁以上的发病率较高。  1.常见托儿所或是公共场所人群密切接触传播。通过被病毒污染的手巾、毛巾、玩具等物品。  2.喉咙分泌物(飞沫)传播。  3.饮用或食用被污染过的水和食物。  4.小儿不懂分辨,吃有病毒或苍蝇叮爬过的食物。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常见的中柯萨奇病毒是手足口病的元凶。此外柯萨奇病毒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最为常见。  相关推荐:  更多
  1、一般症状表现:  (1)急性起病,潜伏期3&5天,有低热、全身不适、腹痛等前驱症。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疼痛性粟粒至绿豆大小水疱,手、足出现斑丘疹、疱疹,初起为斑丘疹,后转变为疱疹,圆形或椭圆形,约3&7mm如米粒大小,较水痘皮疹为小,质地较硬,周围有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在灰白色的膜下可以见到点状或片状的糜烂面。皮疹消退后不留瘢痕或色素沉着,如有继发感染常使皮肤损害加重。  (2)除手足口外,亦可见于臀部及肛门附近,偶可见于躯干及四肢,数天后干涸、消退,皮疹无瘙痒,无疼痛感。  (3)个别儿童可出现泛发性丘疹、水疱,伴发无菌性脑膜炎、、心肌炎等。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  (4)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全病程约5&10天,多数可自愈,预后良好,无后遗症。  2、重症病例表现: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可出现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  (1)呼吸系统表现为:呼吸浅促、困难,呼吸节律改变,口唇紫绀,口吐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液(痰),肺部可闻及痰鸣音或湿罗音;  (2)神经系统表现为:精神差、嗜睡、头痛、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或瘫痪;查体可见脑膜刺激症、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危重病例可表现为频繁抽搐、昏迷、脑水肿、脑疝;  (3)循环系统表现为:面色苍白,心率增快或缓慢,脉搏浅速、减弱甚至消失,四肢发凉,指(趾)发绀,血压升高或下降。  相关推荐:  更多
  中医讲究辨证治疗手足口病,对急性期出现低热或无发热,流涕咳嗽,咽红疼痛,或纳差恶心,可用&银翘散&方剂。  高热持续,口腔、手足、臀部、四肢分布稠密,可用&清瘟败毒饮&方剂。  对出现高热不退,频咳气急等并发症,可用&己椒苈黄丸合参附汤&方剂。  在疾病康复期,对于口干咽痛的孩子可在沙参麦冬汤方剂里,加生地黄、芦根养阴生津,清热润咽。  如果孩子口腔出现疱疹,则可采用西瓜霜、冰硼散、锡类散,任选1种,涂搽口腔患处。  手足疱疹严重者,可用如意金黄散、青黛散,任选1种,麻油调,敷于疱疹患处。  相关推荐:  更多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手足口病的潜伏期一般为2&7天,发病初期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如发热、咳嗽、流鼻涕、恶心、呕吐等,发热情况可持续4到5天。  相关推荐:  更多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流行期间,患者是主要传染源。患者在发病1&2周自咽部排出病毒,约3&5周从粪便中排出病毒,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即溢出。带毒者和轻型散发病例是流行间歇和流行期的主要传染源。  传播方式:该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  易感人群:人群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由于不同病原型别感染后抗体缺乏交叉保护力,因此,人群可反复感染发病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据国外文献报道,每隔2&3年在人群中可流行一次。  流行方式:手足口病分布极广泛,无严格地区性。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本病常呈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该病流行期间,幼儿园和托儿所易发生集体感染。家庭也有此类发病集聚现象。医院门诊的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格,也可造成传播。此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  相关推荐:  更多
  轻症患者:可给与抗病毒、抗感染、全身支持治疗;重症患者还应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尤其是脑、肺、心等重要脏器功能;危重病人特别注意监测血压、及胸片。抗病毒药物治疗:常用的有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泛昔洛韦、中药等,它们作为高效广谱的抗病毒药物,具有明显缩短发热及皮损愈合时间,减轻口腔疱疹疼痛作用。免疫调节药物治疗: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可以抵抗病毒感染和防止病毒性疾病的复发。常用的药物有转移因子、胸腺肽等药物。抗感染治疗:局部可用漱口药物含漱、涂抹。支持疗法:加强营养、补液。并加强对症治疗,做好口腔护理。  重症患者:需住院治疗。  相关推荐:  更多
  本病主要通过食物、口鼻飞沫及接触传播,因此预防上主要应做到:  1、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病从口入。  2、避免与患儿接触,幼托机构发现病人,要采取隔离措施。  3、平时应加强体质锻炼。  4、调理脾胃,及早治疗食积。  (1)加强监测,提高监测敏感性是控制本病流行的关键。及时采集合格标本,明确病原学诊断;  (2)做好疫情报告,及时发现病人,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疾病蔓延扩散;  (3)托幼机构做好晨间体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4)被污染的日用品及食具等应消毒,患儿粪便及排泄物用3%漂白粉澄清液浸泡,衣物置阳光下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  (5)流行时,做好环境、和个人卫生;&&&宝宝勤洗手能提防&手足口病&  (6)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  (7)家长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  (8)注意婴幼儿的营养、休息,避免日光曝晒,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机体抵抗力;  (9)医院加强预诊,设立专门诊室,严防交叉感染。  相关推荐:  更多
  针对手足口病患儿,专家建议:手足口病如无合并症,只要及时治疗,多在一周便可痊愈。在患病期间,应加强患儿护理,注意口腔卫生,进食前后可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漱口,食物应以流质及半流质等无刺激性食品为宜。手足疱疹部位避免摩擦、挤压,要勤剪指甲、勤洗手、避免不良洗涤液的刺激。因手足口病可合并心肌炎、脑炎、等,患儿应及时就诊、复查。  相关推荐:  更多
相关专家达人解答
1个回答最佳答案:你好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传染病,又名发疹性水疱性口腔炎。多发生... 主治医师2个回答最佳答案:小儿手足口病,是指口腔粘膜急性溃疡、手和足同时发生皮疹。因病... 围产医学专业硕士学位2个回答最佳答案:您好,正常心率:新生儿平均为120~140次/分。1岁120次/分,3... 围产医学专业硕士学位3个回答最佳答案:您好,手足口病,肠道病毒感染,可侵犯孩子手心,足底,口腔部位... 副主任2个回答最佳答案:你好!手足口病1~2周大多可以自愈的,一般无后遗症,但有高度的... 主治医师
提示:如果您没找到满意的内容,请到向专家提问吧。
还有更多手足口病的问题?
词条分类:
词条时期:
你可能感兴趣的百科
热门推荐文章
 京公网安备:82
北京世纪摇篮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所有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京ICP证010534号
客服信箱: & 电话:0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手足口病吃什么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