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人的恋爱方式华人相 亲看什么?

新加坡,一个黄皮白心的弹丸小国。2015年10月5日,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12个环太平洋国家成功结束“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谈判,达成TPP贸易协定,即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又称“经济北约”,是重要的国际多边经济谈判组织,相比于世界贸易组织(WTO),TPP从传统、单一、狭义的贸易协定拓展成为现代、广义、综合的贸易协定,除经济元素以外还包含了许多非经济元素,成员国不仅受到贸易机制的制约,更要受到法律法规、社会团体、生态环境、商业模式和公众评判等制约。作为西方国家对“自由贸易”的全新注解,TPP是整体、多层次发展的自由贸易新模式。TPP的前身,是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P4),是亚太经济合作会议成员国中的新西兰、新加坡、智利和文莱四国从2002年开始酝酿的自由贸易协定,旨在推进亚太地区的贸易自由化,成员之间彼此承诺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知识产权以及投资等领域相互给予优惠并加强合作,并采取开放态度,对外欢迎任何APEC成员参与。随后美国、澳大利亚、秘鲁、马来西亚和越南等国相继加入,成员国最终拓展到12个。在WTO和APEC已经大行其道的情况下,TPP的出现显得画蛇添足。不过从中国始终被排除在外的情况来看, TPP更像是西方国家刻意孤立中国的小团体,目的就是不带中国玩。而新加坡作为TPP的发起国之一,此刻与我们是如此的熟悉而又陌生。毕竟这个名副其实的华人国家,一直以来都奔跑在反华的道路上。作为名副其实的文明古国,我国早在汉武帝时期就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随后大量华人背井离乡甚至定居海外,而东南亚作为距离中原最近的板块,也是海外华人落脚甚至定居的首选之地。不过,虽然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海外移民历史源远流长,但华人作为外来族群,相比于特别能生娃的土著居民终归是少数族裔。再加上华人虽然吃苦耐劳,但团结度不高,从政意愿普遍薄弱,更有西方殖民者有意离间华人与土著族裔的关系的因素,所以华人始终难以融入当地社会,更缺乏话语权,这是有钱无权的华人总是被针对的重要因素,层出不穷的反华排华事件更凸显了这一群体的尴尬和悲惨。所以为了融入当地社会,很多华人罔顾中国强大才让其得到尊重的基本事实,义无反顾地走上反华道路,并通过丧心病狂的抹黑作为取悦当地主流社会的投名状。但新加坡不同,由于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这里自古以来就是华人汇聚之地,时至今日华人更是占到了新加坡总人口的74%,这也意味着新加坡成为世界上除中国外唯一以华族为主的国家。理论上说,同为炎黄子孙,中新关系应该情比金坚才是,即便不是兄弟至少也应该是各自安好、互不打扰。但现实情况是,新加坡长期活跃在反华的舞台上,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给我们添堵,是我们前进路上很多麻烦的始作俑者,典型如TPP。之所以会出现如此“匪夷所思”的情况,静夜史认为根本原因在于新加坡从一开始就在我们的对立面,无论站着、跪着还是趴着都和我们不是一路人。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中新关系生疏甚至仇恨也就不足为奇了。汉武帝开辟海上丝绸之路后,新加坡因为扼守马六甲海峡的优越区位成为很多华人的落地生根的地方。但也正因为区位太过优越,所以自古以来新加坡也是各方势力争相觊觎的地方。在3世纪出现文明后,新加坡先后被室利佛逝、三佛齐、暹罗、爪哇等势力统治或侵略。15世纪大航海时代启幕后,西班牙和葡萄牙率先走上殖民扩张道路。根据“教皇子午线”划定,葡萄牙向东殖民,并成为首批“造访”新加坡的侵略者,不过葡萄牙殖民者的到来却导致了新加坡的没落。181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登陆新加坡,这一事件也成为新加坡近代史开始的标志。1824年新加坡沦为英国属土后,作为自由港吸引了周边各国移民的趋之若鹜,尤其是清王朝。彼时的英国需要大量劳动力,清朝的华工无疑是重要来源,新加坡华人数量在千百年来移民的基础上再攀新高。1826年,新加坡与马六甲合并为海峡殖民地,并在1832年成为海峡殖民地政府所在地,1867年正式成为英国的直辖殖民地。英国统治下的新加坡,作为扼守马六甲海峡的港口城市异军突起,1869年苏伊士运河开通后,新加坡更成为日不落帝国的咽喉要地,战略价值不断提升。二战爆发后,新加坡被日军侵占,经历了丧心病狂的折磨。二战结束后,英军卷土重来,但二战的猛烈摧残使英国戴上了战胜国的头衔却不得不面临着综合国力一夜回到解放前的窘境,在对殖民地统治越来越力不从心的情况下,新加坡的抗英斗争此起彼伏,并最终迫使英国殖民者给予新加坡更多的自治权。1963年,经过全民投票,新加坡脱离英国统治并加入马来西亚,组成“马来西亚联邦”。然而,由于新加坡交税多拨款少,是马来西亚经济大头却总被当冤大头,所以新加坡对马来西亚越来越不满。再加上一心想要建立“马来人的马来西亚”的马来人对华人群体以邻为壑,新加坡恰好又是以华人为主的地区,所以为了强化马来人的主体地位,尽管彼时的新加坡作为港口城市已经高度发达,但依然在1965年8月9日被马来西亚毅然决然地踢出了联邦,于是被扫地出门的新加坡被迫走上自力更生的道路,马来西亚华人所占总人口比例也从44%骤降到24%。从新加坡的历史来看,这里虽然扼守马六甲海峡的区位得天独厚,靠收过路费就可以赚得盆满钵满。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优越的区位也让新加坡富裕,也依然让新加坡被各方势力觊觎。更可怕的是,当被马来西亚“开除国籍”后,新加坡成为真正的弹丸之地,东西南北根本没有纵深不说,连最基本的淡水供应都成问题。那么这样一个“被迫营业”的小国,在一飞冲天之前,到底该如何解决活下来的问题。这是摆在新加坡开国总理李光耀面前的最急迫问题,从马来西亚议会大厅的门口,在新加坡“开国大典”的演讲台上,李光耀几度落泪,他似乎并不知道这个“弃子”到底该何去何从。古今中外的历史发展经验一再表明:在国际社会从来难以独善其身的小国想要活下去,最好的选择就是深谙“墙头草随风倒”的骑墙精神,并审时度势择强而事。所以,李光耀经过深思熟虑,最终选择了美国。之所以不是同宗同源的中国,静夜史认为主要有政治和经济两方面原因:首先是政治上,虽然新加坡离新中国比美国更近,但实际情况却是“亲美疏华”。新加坡自立门户的1965年,美苏争霸“激战正酣”,在剑拔弩张的冷战框架下,局部热战如火如荼。美国在朝鲜战争折戟沉沙后,为防止中南半岛“泛红”,美国又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之势将魔爪伸向了越南。不过,因为有抗美援朝战争的前车之鉴,美国对新中国的态度异常敏感,地面部队说什么也不过北纬17度线,并成功地让自己陷入了难以自拔的泥潭。这也意味着,中美对抗的前沿,在北纬17度线,而新加坡的纬度,是北纬1度18分,空间距离越南中部近2000公里。此时的新中国,对新加坡可谓真正的鞭长莫及。但问题是新中国的军事力量尚在越南北部,但影响力却早已覆盖了整个东南亚,即所谓无产阶级革命输出。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伟大胜利后,新中国一跃成为美苏之外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再加上苏联大规模的工业化支持,新中国的综合国力一鸣惊人。而新中国的复兴,严重威胁到了苏联在社会主义这样的老大哥地位,这也成为中苏两国在1959年全面交恶的重要原因。中苏交恶后,北越成为中苏对抗的主要战场,虽然在对抗美国侵略时两国依旧同仇敌忾,但为了争取北越,两国可谓无所不用其极,而中苏两国的竞争,也让中南半岛的无产阶级革命形势达到高潮。但这对于新加坡而言却是名副其实的灾难,因为无论马来西亚还是印度尼西亚,都是名副其实的穆斯林国家,在种族问题上本就排外,新中国的影响力鼓舞了华人族裔的斗争,却也让他们成为众矢之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以华人为主的新加坡“随波逐流”与新中国遥相呼应,那么大概率会被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恨屋及乌”。这是新加坡的无法承受之重,所以新加坡在新中国鞭长莫及的情况下,能够选择的靠山有且只有一个。虽然距离新加坡万里之遥,但美国的航母常年游弋在大洋之上,更重要的是“打狗还要看主人”,新加坡只需要报上美国的名号,就足以让蠢蠢欲动的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偃旗息鼓。相比于作为大陆强国的中国,美国作为海洋强国,“自古”以来就对经营海洋有着更深刻的理解。在中国将主要精力放在大陆方向的同时,美国能为新加坡带来慈父般的温暖。更重要的是,1967年成立的东南亚国家联盟,作为美国反华的抓手,涵盖了整个东南亚,所以身为成员国的新加坡追随美国反而是“浩浩汤汤、顺之者昌”。其次在经济上,新加坡腾飞美国居功至伟,且产业同新中国在本质上是竞争关系。新加坡的一飞冲天,靠收过路费不假,但能够起步则靠的是劳动密集型的出口加工业。二战后作为超级大国的美国掀起第3次科技革命,发达国家的传统产业开始陆续向第三世界转移,新加坡与有荣焉。倚靠产业和资本的引进,新加坡经济一飞冲天。再加上越南战争的刺激,新加坡迅速跻身“亚洲四小龙”之列,经济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对于基础薄弱且劳动力密集的东方国家而言,出口加工业无疑是共同富裕的“便捷”之路,但新中国的复兴改变了这一切。“亚洲四小龙”之后,“亚洲四小虎”之所以相对黯淡,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新中国的厚积薄发。有赖于建国后30年的工业化积累,我们的接纳和消化能力相当强大,这意味着我们能将承接的产业“为我所用”,后进的国家当然难以复制新加坡的成功。所以,新加坡与新中国,产业本质上是竞争关系,而两者又都同处于美国主导的国际市场中,所以新加坡与美国更有经济上的共鸣。可以说,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天然冲突,注定了新加坡不可能与新中国亲如一家,即便是无产阶级革命输出已经成为过去式,历史记忆也难以彻底抹去。而且更重要的是,新加坡因美国而兴,与美国的绑定比其它任何亚洲国家都更紧密,这决定了即便美国在亚太表现得越来越力不从心,新加坡也始终是美国在东南亚的代言人,坚决为美国的亚太利益奋斗终身。除了“邀请”美军在马六甲海峡驻军,明目张胆地卡中日韩等国的脖子,在根本没有利益冲突的南海,新加坡也长期坚持上蹿下跳,甚至多次将所谓“南海仲裁案”旧事重提,是南海波谲云诡的重要搅屎棍之一。因为美国贼船难下,所以为了自己的命运,新加坡当然要拼命反华。毕竟新加坡开弓没有回头箭,它的命运只能与美国继续深度捆绑。所以,中新对抗也必将成为中美对抗的重要组成部分。时至今日,除了“中巴经济走廊”、“泛亚铁路”以及“中缅油气管道”等印度洋出海通道的陆续出世,能源运输模式必将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届时新加坡的地缘优势也必将越来越尴尬。而“一带一路”倡议作为我们新时代的大智慧,在不断强化亚欧大陆内部联系的同时,也让日本、新加坡等国家越来越边缘。所以,新加坡亲美是符合自身利益的必然选择,就像土耳其能以土耳其海峡“待价而沽”一样,扼守马六甲海峡的区位就是新加坡最大的“卖点”。只是,美国霸权还能“呵护”新加坡多久?马六甲海峡困局的红利还能吃到什么时候?似乎都不得而知。多有疏漏,烦请斧正。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本文写于2018年9月。在奥地利,白人至上的观念不如美国那么强势,但也有强烈的排它性,尤其是对穆斯林和东欧穷国,主要是因为这部分移民数量巨大且十分不安分。而中国移民相比之下寥寥无几且低调温顺,并未令他们感受到威胁。奥地利人朴素,诚实,但不好客,也谈不上友善。他们的不友善,与其说是种族歧视,倒不如说是恐惧:担心外国人把自己的国家搞得乌七八糟。随着大批难民的涌入,奥地利在“外国人融入当地生活”这项指标中排名越来越差。2017年达到历史新低,在65个国家中排名第64位,倒数第一是丹麦。在友善类别中排名也是倒数第二。奥地利人多数不会或者不愿讲英语。如果你试图用英语问路,别指望有人会搭理你。有一次被人拦住问如何停车,对方是美国人,来维也纳度假,他抱怨说,这里的人为何不会讲英语?我反问,既然来这里度假,你为何不事先学点德语的日常用语?如果你坐地铁,刚好站在门边,或者堵住了过道,又刚好有人在此时下车,那么你可能会听到一个冰冷的声音在你背后响起:你下车吗?听起来好像没问题是吧?其实不然。说这话的人往往是那些不友善的奥地利人。一般人会这样说:Entschudigung,借过的意思。“你下车吗”,其实是“滚开,别挡道。”这不是我的意淫,这是好几个维也纳人告诉我的。他们绝不会说不礼貌的话,更不会说脏话,但擅长用冰冷的高高在上的语气说话,以此来表达蔑视之意。有礼而无情。这就是奥地利人。这个情,指的是人情味。(但这并不表示我喜欢中国式的要求回报的人情味。)他们对美国人,英国人同样不友善。谁跟他说英语,他就藐视谁,就这么耿直。还有语言障碍让外国人融入难。德语语法艰深,复杂,晦涩,比英语难学,移民普遍德语不好,很难与本地人做朋友。奥地利人对德语流利的外国人尚且不够友善,若是德语蹩脚或者不会说德语,基本上就会被视作空气。奥地利“今日报”针对友善度在网上做了个调查,得出以下结果:可以看到,奥地利不友好排名第一,法国和德国与其它国家差别也较大。看看以上报道下的评论区,除了极少数的温和反思,大部分奥地利人的评论都大同小异:有什么问题吗?我们越是不友好,他们就越快滚回家!滚,滚,滚,最好别来了,我们受够了!同意楼上。适应不了的人,请赶快回家去吧!从哪来回哪去吧。.....................................看来,不用调查证明,奥地利人自己已经迫不及待地跳出来自证了。但我对此表示理解。凭良心说,若是放到中国人身上,反应是不是比他们更恶劣?想想吧,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各路难民拖家带口涌入你的国家,他们中的大多数缺乏技能,不会讲你的语言,因而找不到工作,依靠你的政府救济,花的是你这个纳税人的钱,享受你国家的福利,还动不动就搞游行示威要求更多的人权,不停地生孩子,还要强奸你的同胞姐妹,抢劫你的超市,在地铁站贩毒,组织乞丐堵在你必经的路段乞讨,你的国家犯罪率连年飙升......你会怎么做?奥地利至少表现得像是个有爱心的国家,一直坚持接纳难民直到再也无法接纳。维也纳已经快爆炸了,让他们发发牢骚吧。说到种族歧视,中国人对白人是仰视的,对其它人种尤其是黑人,同样心存蔑视,称之为黑鬼。对自己同胞的歧视有木有?像这种有选择的谄媚和歧视,会不会更没有逼格?奥地利人可从不谄媚任何人任何国家。他们简单,不势利。所以,尽管他们不欢迎外国人,我还是更乐意生活在这里。首先,他们喜欢中医,我有钱赚,还能实现社会价值。其次,去政府部门办事,该办的就给办,没人会刁难你。第三,再不友善,他们也不会在背后搞你,整你。四,没人对你的高矮胖瘦衣着打扮说三道四,更不关心你的私生活。五,这里的房价比国内便宜很多。六,马路上永远是车让人。七,民众生活简单朴素,容易满足.......自由,惬意,就是我在这里最深切的感受。这里没有国内吃吃喝喝的热闹,人与人之间关系疏离,会令你有某种程度的文化孤独感。也正因如此,你是安全的,日子是平静的。奥地利适合那些厌倦了俗世纷争的人居住。或者说,隐居。华二代说着和本地人一样地道的德语,又在本地文化浸淫下长大,举手投足和本地人也无甚差别,但同样不被接纳,也不被华人认同。这个群体不会说中文,价值观处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不中不西,不阴不阳,是个被边缘化的群体,承受着莫大的心理压力。华二代们在幼儿园的时候就开始体验残酷的现实,有些回家后常常会这样问父母:为何幼儿园的小朋友都不和我玩?我和一个中餐馆的年轻女老板聊天,她在此地十几年了,是少小离乡的华人。她说,我现在唯一的目的就是多赚钱,多生几个孩子,可以互相做个伴,免得孤单。移民二代在成长过程中一直面临着社会归属感和身份认同感的问题,成长过程艰难无比,想进入主流社会,需要付出巨大代价。所以,我理解那些想嫁本地白人的中国女子。一些华人拼命想往白人圈子里钻。我看到有华人请老外吃饭,买单时大包大揽,不由得替他们难过。试图用中国那套请吃饭的方式进入白人圈子,实为不智。白人主张分摊,你愿意付帐,他们亦会笑纳,但别指望他回馈你,更别指望他因此成为你的朋友。想要融入白人社会不是错,如何融入是个问题。逢迎讨好谄媚绝对是低智行为,婚嫁不失为一个有效手段,但也仅限于女性。我也曾有过中国人特有的那种热情,在维也纳待了两年后就被白人世界吞噬掉了。可以说,我待人接物的方式已经被潜移默化了。我不认为这是件坏事,人与人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凡事分得清清楚楚,是必要的。分不清距离边界的人,容易自伤,也伤害他人。端着饺子或甜点去敲独居邻居的门,类似这种“廉价”的中国式热情,别再干了。你的行为不会被认为是好意,反而是骚扰。不要随意请白人吃饭,可以请喝咖啡。请吃饭这种事,奥地利人一般是绝不会做的,哪怕再好的关系。我有个女病人,语言治疗师,有三个成年的儿子,都不能完全独立养活自己,租房及日常开销要靠她补贴。虽然她收入高,但开销确实也大,我就给她打折了。某天,她约我出去吃午餐,我以为她是为了感激我一直以来对她的特殊关照请我吃顿饭,没曾想买单时她直接付了自己的账单,没有任何迟疑尬尴。能看出来,她压根儿没想过请我吃饭这回事,倒是我自作多情了。白人,和咱们就是不一样。他们认为,约你出去吃饭就是对你极大的认同。他们对自己人也大抵如此。记住:白人的骨子里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这是基因里带来的。作为外国人,真的不必抱怨。你的价值观人家也同样不认可。只需和他们一样,有礼无情。和白人交往要不卑不亢,还要泾渭分明。不讨好任何人,除了你自己。在维也纳行医四年,我治好了无数西医束手无策的疑难杂症;开过四次画展,卖掉了二十六幅国画。除了病人日渐增多,我还是那个我,默默无闻。即便你如麦克隋一样能耐,你在白人世界里也不可能得到他在中国粉丝那里所得到的认可和追捧。白人世界不会把一个华人的才能当回事,更不会把他捧进主流。只能说中国人太博爱了,对外国人太好奇了,对自己的文化太没有自信了。在国内仰视他们,出了国门还要巴结他们。看来真的被打怕了,都患上了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不少国人对白人有一种自带的畏惧感,在他们面前总是不由自主地自惭形秽,讨好献媚。回顾下历史,审视下今天,中国人就是没种,还别不承认。就会跟自己人横,欺软怕硬。再看看穆斯林,甚至黑非洲,作为极其落后的移民群体,他们在白人世界是多么自信,嚣张。嚣张就过分了,但应有的自尊,可不可以给自己留一点点?奥地利人是自信的,但自信得有点莫名其妙。除了自己的专业领域,他们很少了解其它领域的知识,哪怕就是随便聊聊电影音乐,你也很难找到投契的人。他们性情古板,缺乏灵活性,即不幽默也不风趣,更无诗意和情怀。他们的骄傲,完全是家庭教育倾向于自我意识培养的结果。西式教育有利有弊,利,可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弊,导致孩子自我意识膨胀,不懂关爱他人。如果想找个奥地利男人做男友或老公,除了要时刻忍受他们的不灵活及乏味,你还得把自己当个女汉子。奥地利男人可不会疼女人的哦,和他们约会得做好心理建设,那就是别指望一个奥地利男人会接你去约会地点。当然也会遇到有骑士风度的男子,一般都是老派绅士才会这么做。绝大多数奥地利男人是要计算约会成本的。更别指望你生气了他会哄哄你。绝对没有的事!那些中国家庭教育出来的自视公主的女生,还是别染指他们了,最多也就跟人家滚滚床单,除此之外你啥也得不到。奥地利女人则完全理解并接受这一点,所以奥地利男更喜欢找本地女子。有时候你会惊叹于很多帅到爆的奥地利男,身边往往伴着一个胖女人或丑女人,而且那女人甚至连温柔体贴都算不上。但她们懂得尊重她们的男人,而且不抱怨。想和白人谈恋爱,这两点是最最重要的。一个人的美貌和才华,对奥地利人没什么价值。投契的性情以及相同的价值观才是第一位的。而投契的性情虽然基于个体,但更基于相同的文化背景及人文环境。在这里,我强烈建议中国姑娘还是找中国男为好。人文的不同绝对是一个屏障,除非你已经被西化了,那另说。我和奥地利男不来电。首先,他们对礼貌的要求太高,高得令我觉得太虚伪太形式化。我不喜欢任何形式化的东西,也不愿受过多的约束。其次,也是最最重要的——他们不太会讲英文!在奥地利,我不能接受不会讲流利英文的人,因为这意味着他是个传统的奥地利男人,对其他文化不够开放,不够包容,也不好奇。和这样的人在一起,除非你愿意被他同化,否则很难相处。语言对我不是问题,我的德语是比较正宗的官方发音,被本地人评价为播音员才有的发音。当然我的语法不太过关,经常自己造句,特别有创新精神,但交流没问题。维也纳有好几只优秀的本土爵士和蓝调乐队,蓝草和乡村也玩得美式极了。我认识其中四只乐队的主唱和乐手,常去捧场。这是我在维也纳唯一的交际活动了。这个群体多半儿在美国混过,英文讲得好,比一般奥地利人头脑开放,有品位,有个性,还不乏幽默感,所以我比较喜欢与他们接触。他们和绝大多数奥地利人有很大的不同,但也不是完全的美式做派。他们可不是奥地利的主流哦。主流是歌剧,古典音乐,传统民歌。我也去剧院观赏歌剧,也喜欢古典音乐,但绝不会去接触这类音乐人。理由前面已经说了。上几张乐队照片。MEENA CRYLE & The Chris Fillmore Band女主唱Meena和吉他手Chris。Chris 自恋,敏感,多疑,有着艺术家特有的那种自负。但是个可以谈心的朋友。Meena初一交往,觉得她特别爽,一旦当她是朋友开始倾诉一些你的不开心,她会立刻与你保持距离。Vienna Blues Association 男主唱兼吉他手约根.丹尼尔森。自我意识超强,骄傲,但简单纯粹,一起喝酒说笑很过瘾。有必要强调一点:千万千万别在白人面前流露你的悲伤,软弱,尤其是抱怨,几乎可以让对方立马产生反感。白人不懂什么叫怜香惜玉,也不喜欢玩Drama。他们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Be happy!在国内的时候我曾经有个美国来的爵士老师,严格地说他不算是我老师,我们是合作的关系。他是爵士钢琴家及演唱家,在网上还可以搜到的,叫Bob bellows。我们经常一起排练,他喜欢清晨排练。有一晚我大醉,早上没去排练,对此他一般能谅解,因为我毕竟是年轻人嘛。但那次他居然挂掉了我的电话,只因为我跟他倾诉了几句我的伤痛,还不争气地啜泣了两下,他冷淡地回答,我不明白你为何要这样。保重,再见!从那以后,他竟然不再约我排练了。至于感情方面,去看看满大街牵着狗的苦逼独行侠吧。据调查,维也纳有一半以上的成年人过着独居的生活。个个都觉得自己凛然不可侵犯,人与人之间越来越难以相处,很多人宁愿选择一条狗陪伴到老,也不愿与人相互迁就。一言不合就散伙已成常态。随着移民数量的日益增长,本就喜欢围着家庭转的奥地利人更加重视与亲人的联系了。每到周末,维也纳的奥地利人一多半儿都销声匿迹,或去郊区度假,或回外地父母家,剩下的全是移民。本地人越来越不愿意和移民混住,很多都迁到移民少的地方租房买房,托儿所幼儿园也开始悄悄分化,各国移民自己的幼儿园逐渐多了起来。我今年年初买了套公寓,上周卖方安排我们去看房,一进等候室,发现清一色全是奥地利夫妻。一瞥眼间还发现,至少有两对夫妻中的妻子看到我立刻紧皱眉头,其中一个把脸转向她的丈夫,说了几句什么。傻子(Schatz,亲爱的),居然有个亚洲骚货跟我们做邻居!这句话是一部本地犯罪电影的台词:一对德国夫妇家对面搬来一个美丽而神秘的日本女人,女主对她丈夫这样说。那样貌那神态,简直和现实中的这位一模一样。我盯住那女人看,她很不自在地避开我的目光,那位丈夫则略显尴尬。我心想,你俩肥婆还别得瑟,没准你们的丈夫很快就会光顾我的公寓。因我把诊室就设在了公寓里。民族大融合,根本就是扯淡。白就是白,黑就是黑,黄就是黄。和白人交往,我是强势的。我就是要用自己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去影响他们,我常向病人灌输中国人扶老携幼的美德,教给他们健康饮食,中医保健。他们中不少都学会了做银耳莲子羹等养生食品,还会用艾灸在家自疗,杜绝或减少了喝冷水吃冷食的不良习惯。越在国外久住,越发现中国部分传统文化的优秀。中医及道家哲学理念是古代中国给子孙后代留下的珍贵遗产,给这个世界创造的最神奇的礼物!每当我用几根针轻易治好某个疑难杂症,就不由得感慨祖宗的智慧。不在其中,不知其味。作为一个中国人,唯一能令我骄傲的,只有中医。}
经不多念,念多了也没意思,直接看美国今年2023年7月皮尤做的最新全球民调吧。先说一下背景:今年这份民调可以基本上说是为针对中国而量身定做的,因为上一期对中国数据太友好的新加坡、马来西亚两个国家直接被剔除,让印度和印尼来补位,同时还增加了非洲区的南非、尼日利亚、肯尼亚,增加了南美区的巴西、阿根廷和墨西哥。且参与投票的国家有一半多还是是美国所谓亲密盟友,发达国家集团。先看下面 这份调查表,标题是:中国和其他富裕国家相比,哪方面是最好的或者高出平均水平的?横向栏项目分别是科技、军事、大学、娱乐、生活水平和平均分。绿色的表示参与国家投票投出的最高项,蓝色的表示参与国家投出的最低项。可以看出哪怕是在这个美国针对中国的,调查对象有选择性的民调里面,几乎所有参与国家对中国认可度最高的是科技(除了南朝鲜)。甚至有一半国家都超过了70%。而西班牙、英国、意大利甚至都超过了80%,这可是老牌发达国家。其中非洲区和南美区的国家对我们国家各方面的评价都比较高,尤其非洲人民要远高于平均数,是全方位的高。而欧洲对中国评价领先的国家是西班牙和英国。对中国软硬实力最不认可、评价最低的唯二两个国家,没错,就是东亚那两国 。尤其南朝鲜也是唯一一个军事评价高于科技的国家。但就算这样,南朝鲜在它们最高的军事上的评价也不高,喜提倒数。军事评价由日本垫底,印度倒数第二,也看得出来印度对62年是相当的不服气。 不出意外的,是东亚那两国是唯二对中国综合评价极低的国家,喜提垫底一二。尤其南朝鲜,这也和这几年来,皮尤民调这两国民众对华负面看法比例高达8成以上,甚至超过美国是相吻合的。最后再来看这份民调结果,对美国、中国、欧洲、日本四个经济体投票,谁才是全球经济领袖的看法。竖轴是参与投票国家,蓝色表示参与国家对谁的投票最多。可以看到欧洲国家大部分都投给了中国,法国英国两碗水端平,尤其意大利认为是中国的居然达到55%。南美洲国家和非洲国家虽然还是投给美国的占多数,但是投给中国的票数和美国相差都不大,中美之间的差距均不超过10%。对中国最低票数不出意外的话毫不意外的又是南朝鲜垫底了。属于是对爸爸永远忠诚了 结论:在皮尤这份针对中国针对性的、有选择性的投票中,和去年相比,在踢出了对中国数据最好看的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且有一半调查对象是美西方发达国家的前提下,可以看到世界上其他国家,尤其是绝大多数的非洲,南美国家,中国的民调印象是相当不错的,起码比皮尤想要表达的数据还要好看很多,而这个趋势会在未来进一步的东升西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英国人的恋爱方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