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读失利,考研能翻盘吗?

这一代多考几十分,少考几十分作用会更小,小很多,读书的作用只是为当螺丝钉而准备。高考的作用的顶峰是在恢复高考那几年,我的导师,博导那一辈就因此受益,他们本科毕业就留在了高校,我硕导告诉我,他是恢复高考第一年考上的大学,他大学同学里除了死了的和进去的,不少行政职务在正厅及以上,有两个同专业同学是工程院院士,一个专业一年总共三工程院院士。这种情况放到现在是完全不敢想象的。到了70后,谁学土木,谁开挂,我相信这一点没有人会否认。比如中建,中铁建的建成和改制时间是1984年和1990年,如果这些年份里选了土木的人,一般会被直接分配到这样的央企总部,然后大基建开始那一刻,只要没进去的,现在手里一到两个小目标都是混的差的。再到80,90后及95前,产业信息化建设,同时也是创业潮的涌现,75到80后是这个世界经历过最疯狂时代的人,他们看到了世界规模最大的经济腾飞奇迹。中国的人口红利所能创造的物质改变速度能够让任何人迅速积累财富,实际上在198x年到201x年里,来中国进行投资的外国人也享受了巨大的红利。但是这个红利的利用到今天,不敢说结束,起码增速放缓是必然的。因为人口红利的粗糙释放会导致很多后果,竭泽而渔必须过度到从长计议。高激励型的经济体系,导致了高度焦虑和许多不尊重人类行为特点的处理方式诞生,比如996,007。包括过度依赖人口红利激发制造业发展,到经济周期时引发失业潮,也是在这个问题之内。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必须认识到,未来的就业目标依靠两件事而决定,第一,经济发展是否依然依赖高激励体系?如果继续依赖,那么大部分人必须选择新兴理工科,因为不选,将没有新的增长点,会有更多的人因此而失业。第二,如果不依赖了,大家各司其职,遵守劳动法,严肃税制,央企国企的投入占比下降,市场主动调节的作用增加,收入差距放缓,内循环增加,减少焦虑倡导平和,则包括娱乐,文旅,心理服务,文化创意,医疗旅游等轻服务业也会被随之发展起来。我更希望是第二点,让更多的人因此而有选择,通过慢激励休养生息,慢慢进步,大家不再通过焦虑不安的情绪而打鸡血,反而是各自发挥才能为社会发展而努力。实际上大部分人都无法再因高考而获得大收益,这是事实,而被无限的卷入考研,甚至读博的焦虑循环之中。并且在这个中间,也没有真正培养出多少真本事出来,仅仅是为了完成向上爬的目标而奋斗,这其实是糟蹋人生的一种表现。无法精进,无效内卷。不管是哪种,静下心来学好东西,世界很大,机会也很多,如果上了一本线,再去复读弄个211,那还不如选个有利于自我发展的专业,精进专业,学好语言,多几条出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考复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