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陆航学院当兵怎么样有几个训练旅,分别训练什么机型?

战机即将起飞。陆军第77集团军某陆航旅供图

人民网成都1月12日电 陆军第77集团军某陆航旅是我军组建最早的陆航部队之一,被誉为“英雄陆航旅”。日前,该旅在川北某军用机场展开新年度首次飞行训练。

随着信号弹的发射,该旅旅长带头第一个架机升空。随后,武装、运输等各型直升机分别从多个场地依次起飞,飞赴目标空域,拉开了异地同步展开飞行训练的帷幕。

当日的训练包含悬停、起落、航行等基础课目内容,每架直升机均采用经验丰富的机长教员来执行飞行任务。训练中,该旅严格按纲施训,确保把每个课目都练细、练实,把每型装备都练到位,从一开始就树起从严从实训练的鲜明导向。

据了解,为安全顺利打好“新年第一仗”,该旅官兵利用节后时间,开展了年度首飞安全专项教育整顿,通过法规、航理学习及座舱实习,督促官兵熟悉业务技能,锤炼过硬本领;组织指教长队伍进行指挥法、教学法专题研究,进一步明确了不同机型的特情处置方法;开展航理、法规考试及座舱考核,检验整顿成效和运用掌握情况。

下一步,该旅还将结合西南地区特殊的气候及地形条件,利用驻地冬季雾大、能见度低的不良天候条件,高强度组织训练,高难度演练战法,进行多机种协同、多课目共训,加强山区飞行、低气象条件飞行等险难课目的比重,把恶劣环境飞行融入新年度训练内容,锤炼飞行员技战术水平,不断提高部队的作战能力。(彭茜、许晓宇、时舒羽、王毓琦)

(责编:李强强、高红霞)

}

近日,东部战区陆军某陆航旅组织飞行训练。图为武装直升机掠地飞行。李敬友摄

金秋时节,丹桂飘香。东部战区陆军某陆航旅入驻仅1个多月的新营区,处处涌动着生机与活力。

办公楼里,该旅党委一班人正结合本单位建设发展变化,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学习讨论中,记者注意到,“增加新域新质作战力量比重”这一要点被反复引用和提及。

作为新域新质作战力量的一员,大家一致认为,新域新质当有新作为,必须跑出创业奋斗加速度,在强军兴军的宏大图景中绘就追梦航迹。

“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这段关于思维的重要论述,让飞行员张军感悟良多。

“机械化战争思维下,强调的是火力、机动。进入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阶段,比拼的将是具有前瞻性和创造性特点的战争思维。”

张军所说的“前瞻性和创造性”,折射着这个旅飞行员对前沿技术的敏锐思考。

在复杂地形中如何实现稳定的数据传输,曾一直困扰着飞行员田翔光。紧盯科技之变,5G技术支撑的物联网新发展给他很大启发。

田翔光的创新构想被旅党委吸纳。今年以来,这个旅通过与厂家、院所多方共研,不断升级直升机数据设备,已经基本实现信息实时共享。

“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首先要实现思维之变,让思维成为战斗力倍增器。”学习讨论中,田翔光坦言自己要不断领会汲取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思想能量,来一场“头脑风暴”。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研究掌握信息化智能化战争特点规律”的重要论述,让营长张军轩深有感悟。

“信息化战争到来,制胜机理从以物释能向以智驭能转变,要求我们打破传统观念,寻找新的制胜之钥。”为了帮助飞行员加速思维之变,他在营里开设了专题夜校,组织大家学习新兴领域的前沿技术及军事运用前景。

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让他们找到了新的思想武器。张军轩说,深入领会蕴含其中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战略、重大举措,一定会加速大家的思维观念更新、能力素质升级,获取练兵备战的新动力。

“深入推进实战化军事训练,深化联合训练、对抗训练、科技练兵。”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机长教员王晋对这句话作了标记。近年来,他和战友们持续探索新老装备、不同力量间的融合训练,尝到了从专业精训向协同组训转型带来的甜头。

“如果协同配合默契,作战体系就会体现单个作战力量不具备的新能力。”王晋说,“好比是搭积木,把形态各异的积木拼合在一起,新的形态就出现了。”

铺开这个旅的训练空域图,处处都是体系融合、协同联训的火热场景——

山林地域,运输直升机与特战队员协同伞降机降,圆伞、翼伞、机降等课目轮番上阵。落地后,特战队员立即为直升机指引目标,飞行员展开模拟打击。互为条件、互相促进,新战法在协同锤炼中得到淬火。

沿海地区,武装直升机与雷达部队背靠背对抗,飞行员灵活攻击、交替掩护,雷达操作手见招拆招、组网以待。多轮交锋中采集到一批极限条件下的作战数据。

“按照党的二十大精神要求,深入推进实战化军事训练,必须创新练兵模式,优化训练布局,驶上训练转型快车道。”作为全旅首批改飞新机型的飞行员,谢为荣对此感触颇深。

这几年,他和战友的航迹不仅连通了友邻兵种力量,还向着海空军部队延伸,“朋友圈”越连越广,战斗力越来越强。

如今,伴随着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深入学习宣传贯彻,架架战鹰接力振翅、新老飞行员联袂出击、各级指挥员研战谋训……一幅幅火热练兵场面连番上演。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人才建设成了该旅政治工作部主任王传刚思考最多的问题。

“现代人才学的‘蓄电池理论’告诉我们,过去那种充一两次电就受用终生的方式已经很难适应瞬息万变的现代战争。”王传刚说,“只有建立院校、部队和厂家三方共育机制,通过在实践和理论学习中反复横跳,才能培养更多具有宏观视野和创新能力的新型军事人才,走出一条符合新域新质作战力量转型发展的人才培养路子。”

江郑是这个旅攻击直升机营的一名飞行员,同时也是陆军航空兵学院的一名在职研究生。在院校深造期间,他找来几本雷达探测相关专业的文献认真研读,并向教员请教规避探测的方法手段。回到部队,他将这些知识应用到空地对抗演练中,连续几次成功突破对手雷达探测网。

“矛与盾相生相克,既没有无坚不摧的矛,也没有攻无不克的盾,关键是要善于运用先进知识找到漏洞破绽。”这几天,该旅年度实弹射击任务展开,江郑又准备了新的研究课题,准备在实飞实打中进行校验。

和江郑一样,这个旅已经有30余名军官报考研究生,研究方向紧贴使命任务,在提升战斗力质效的同时,也加速了人才建设步伐。

“习近平强军思想指引着我们不断追梦,越来越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让我不断实现新突破。我将全力以赴,向着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加力奋飞。”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江郑信心十足,对未来充满期待。(向旭 李倩)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在陆航学院当兵怎么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