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加强对危机事件中受影响为了保障学生的安全,下列群体的危机干预工作对吗

心理危机干预对抗震救灾的重要性

一般而言,存活者可能会面临下列五种心理经验:

存活者目睹死亡事件,特别是自己亲近家人就在自己身旁却无力营救,这样的意象往往盘据在存活者的脑海,形成一种挥之不去的印记。

存活者面对亲人的死难,往往伴随着罪恶感。例如他们会认为:为什么别人的楼房不会倒塌,偏偏我们的房子在一夕间化为乌有?或者幸存者面对自己妻子的罹难痛哭:我明明就听到她的声音,可是就是没有办法拉她出来,为什么我没办救她。这样的自我罪恶感若未能适度处理,有可能转化为潜意识的压抑情绪,加剧自我无助感,并且对自己的幸存感到责备与不安,从而改变自我概念与人生观。

一般来说,当面临创伤意外后,会有一段时间表现十分冷静镇定,好像可以勇敢因应灾难事件,但这往往是一种「暴风雨前的宁静」,但外界往往面对此状态会以为幸存者冷静因应、意志坚强。心理麻木是一种心理防卫机制,如果在短期内存活者有此反应,可以降低患者直面对灾难事件的心理痛苦与身心冲击,但若长期以否认压抑的方式面对灾难事件,反而会造成更大的心理困扰或心理不健康状态。

存活者是亲身经历灾难事件的见证者,所以,他们对灾难事件的描述叙说往往是厘清灾难事件的宝贵经验。一开始对外界的探询访视,存活者会高度配合并叙说经验。但当存活者一再被要求「经验再现」,反而会产生心理疲惫,甚至对外界的访视产生不信任感。所以,以专业的方式介入存活者的社会支持,并严守专业伦理,是访视受害者的基本守则。

存活者需要在适当时机尝试解释自己的遭遇,并且能够慢慢赋予事件意义,并肯定生命的价值,重建社会网络与维持社会功能,这部分涉及存活者对生命意义的重构与新生活的开展「活出意义来」是存活者的终极目标,而这同时攸关创伤家庭的生活质量,这是漫长却必要的心理复健工作的一环。

以上是存活者面对灾难事件的可能心理反应历程。这时,心理危机干预好比一根拐杖,成功的心理干预,不是抹去灾害的这段记忆,而是把记忆置于受害者心理承受范围之内。如同下山时腿累得发抖,这根拐杖可以助你一臂之力。对于存活者我们的关怀接纳对他们来说十分有效,关怀接纳存活者必须具备的态度

第一讲危机与危机干预概述

1、危机:指人类个体或群体无法利用现有资源和惯常应对机制加以处理的事件和遭遇。

2、心理危机:是一种个体运用自己寻常的方式,不能应对所遭遇的内外困扰时的反应。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严厉打击暴力抗拒防疫行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