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问问自己在家如何对孩子进行早教早教是不是真的有用呀?哪位大神来说说

教育心理学家简·海利也相信橡皮泥、沙子、手指画和泥巴对宝宝大有裨益——它们能促进宝宝的触觉发展。”

接住沙滩球-抛接球游戏

大多数宝宝都是先会扔球,才会接球的,而且她们总喜欢用小胳膊把球抱住。做抛接球游戏时,家长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因为只有经过大量的练习,宝宝才能学会如何接球。先把球滚向宝宝,然后让她把球滚回来(详见游戏“传球啦!”)。等宝宝做好试着接球的准备时,你最好选用一个稍微有些亏气的沙滩球,这样宝宝的小手更容易抓住球。

● 你可以跪着或盘腿坐在距离宝宝几步远的位置,让宝宝把沙滩球扔给你。向宝宝演示一下如何接球,然后把球扔给宝宝,让她试着接住。一旦宝宝完成了这个任务(需要非常耐心哦),就可以一点点扩大你们之间的距离。

在你把球扔给宝宝之前就向她演示如何接球,宝宝会学得更快哦!

掌握平衡-站在平衡木上

站在狭窄的走道上寻找平衡是所有小宝宝天生就喜欢做的事,家长大可不必为此担心。你可以在体育馆、公园或者游乐场中找到能让宝宝慢慢在上面行走,并且较为低矮、安全的平衡木。先向宝宝演示一下如何在平衡木上行走,然后握住宝宝的手,让她试着在平衡木上慢慢走。

● 如果一开始宝宝不太情愿,你可以在平衡木的另一端放上玩具,并鼓励“小小体操健将”握着你的手,慢慢地走过去取回玩具。记住,要让宝宝先在柔软或者加有衬垫的地方多练习练习。

玩偶游戏:一场传统的舞台演出

宝宝喜欢玩偶,因为在他们眼中玩偶拥有神奇的魔力和生命力。如果家长能借助玩偶上演一出活灵活现的滑稽剧,就更能勾起宝宝对玩偶的兴趣了。你可以买几个样式独特的玩偶,也可以用颜色鲜艳的马克笔在袜子或袋子上画张脸自制几个玩偶,甚至可以给自制玩偶缝上耳朵或角,粘上纱线做的头发。

● 你可以将毯子搭在椅背上,也可以直接蹲在沙发后面,把它们当做你的舞台。拿起两个玩偶,给宝宝讲故事、唱歌。别忘了给不同的玩偶配上不同的声音哦!

● 借助玩偶向宝宝提问,鼓励他与玩偶“交谈”。问问他最喜欢什么食物、有什么喜欢的玩具,让他说说自己的爸爸妈妈。让他给玩偶指指自己的鼻子和脚趾——宝宝们通常很乐意这样做。

胖乎乎的大青蛙和一只带圆点的鸭子正在和小宝宝分享有趣的故事。

火车之旅-想象中的火车

带着宝宝进行一趟幻想的火车之旅怎么样?她身上满溢的活力一定可以为你这辆火车提供充足的动力。大声宣布“火车”的目的地(“第一站——妈妈的腿!”),然后启动火车,假装拉响汽笛(“呜呜!”),让宝宝坐在你的腿上。家长一边发出“咔嚓咔嚓、呜呜”的声音,一边握着宝宝的手画圈(就像快速运转的车轮)。同样,你也可以让宝宝扮成车头,自己扮成车尾,咔嚓咔嚓地绕着房间前进(“下一站,宝宝的卧室!”)

● 来回摆动身体,假装行进中的火车正在拐弯。穿越“隧道”时火车要减速(小心!低头!),还要时不时地停车靠站,让旅客下车。

● 如果“火车”是在家里行驶,你们不妨一边旅行一边演唱喜爱的火车歌谣(详见儿歌“来到火车站”)。

● 想让宝宝更了解火车,更喜欢这个游戏,可以带她去真正的火车站看一看——地铁站也行——让你家的“小司机”看看火车是如何沿着铁轨行驶的。

骑大马-在客厅里遛一圈

你的宝宝肯定觉得图片里的马儿有趣极了,不过让她爱上真正的马儿,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家长双膝着地,双手支地,跪在地上扮演小马,然后让宝宝骑在家长背上,这能促进宝宝的平衡能力。确保宝宝已经稳稳地坐在了“马背”上后,游戏正式开始。游戏过程中你千万不能大意,一旦宝宝身体歪斜,你得立刻出手,抓住她的腿。

● 想在游戏中加入音乐吗?(想变成一匹会唱歌的“马”吗?)你可以在屋里边爬边唱《小马快跑》(详见歌词)或是宝宝爱听的其他儿歌。在游戏过程中,你的上半身可以先降低,再抬起来(可不要抬得太高哟),或者左扭扭右晃晃,这有助于宝宝学会保持平衡。

爸爸快跑!你可以先在客厅活动一下,热热身,然后再开始牛仔小英雄的马术课。

畅游水族馆-鱼儿虽假,趣味尤在

不少成年人都会在鱼缸前驻足,欣赏鱼儿在水中自在地游来游去,更何况是孩子。不过与大人不同的是,孩子们似乎并不满足于当观众,她们恨不得把手伸进鱼缸里,捧起一捧水、抓住一条鱼或者揪出一把水草。你不妨带宝宝去水族馆的触摸池亲自体验一次,让她好好过把瘾(注意要保护鱼儿)。当然,你也可以在家里动手制作一个模拟鱼缸,让孩子足不出户就能尽情享受。

● 找一个塑料箱或洗菜盆,在其底部铺一层薄薄的蓝纸,然后放入贝壳、塑料鱼以及水草模型。引导宝宝探索鱼缸中的世界,让她说一说手感如何、水族箱里有哪些颜色的鱼和水草、描述一下鱼儿在水中游动的姿态。如果宝宝(也包括你)想感受水花飞溅的乐趣,请将蓝纸换成真正的水。不要忘了给她准备些清理鱼缸的工具,比如铲子、滤网。

● 如果宝宝的确对鱼儿的世界感兴趣,你可以动手建造一个真正的鱼缸——当然是和孩子一起(一定要向她讲清楚,真正的鱼是不能离开水的)。你也可以带她去宠物店或海洋馆,在那儿她不但能看到各种鱼儿,还能见到海龟、青蛙、蝾螈,甚至海马。

仅仅是一个模拟鱼缸,就能够带领孩子走近奇妙的水世界。瞧,就算没有水,这条小鱼也很享受。

纱巾飘飘-抓住飘动的织物

宝宝也许已经能够熟练地抓住滚动的皮球、摇晃的瓶盖,甚至是家里的小猫了。下面,我们为她准备了一个全然不同的游戏,充分挑战她的手眼协调能力。找几条色彩鲜亮、质地轻盈的纱巾,然后将它们抛向空中,让宝宝接住缓缓飘落的纱巾。几轮过后,交换角色,由宝宝来扔,你来接。等宝宝再大一些,鼓励她先转几圈、拍拍手,再接纱巾。

用纱巾在空中画出一道彩虹,可以刺激宝宝的视觉,锻炼她的运动技能——而且还很有趣哦。

喂,你是谁?-打电话的乐趣

宝宝爱电话,就像狗熊爱蜂蜜。与其让孩子远离家中的无绳电话,不如给她一个电话让她玩。你可以给她一个废旧的电话,或者买个漂亮的玩具电话(有些玩具电话拨号时还能发声)。让宝宝将听筒拿到耳边,对着话筒提几个简单的问题,比如“你是谁呀?”、“你今天做什么了?”、“爸爸,我想和你说说话,好吗?”

“我是克里斯蒂娜,你今天能来看看我吗?”你家的小宝贝拿起玩具电话有模有样地假装和小伙伴交谈,这能帮助她学习如何与人交谈。

把叉子从高高的椅子上扔下去、将光盘从书架上拽下来,这些都会让宝宝兴奋不已——他这样做就是想看看会发生什么(包括你会有什么反应)。这是宝宝理解因果关系的自然方式,也是学习重力和压力等新概念的好方式(尽管他们并不需要清楚这些词的具体含义——至少暂时不需要)。如果你还想让孩子了解“物体的易碎性”的话,可以利用宝宝对碰撞行为的兴趣,带他做下面这个游戏。

● 把若干个又高又轻的塑料瓶、杯子或者空铁罐堆放在一起,给宝宝示范怎样投掷动物沙包能将它们击倒(对宝宝来说,坐在地上投掷沙包会更容易)。演示完毕之后,和宝宝轮流投掷——不要在意得分哦!

● 使用大小不同的球代替沙包,以增加游戏的趣味性。还可以让宝宝坐在离瓶子不同距离的位置,他很快就会发现离瓶子越远,就越得使劲才能击中目标。

● 如果你家的“小投手”已经掌握了击瓶的基本技巧,就要慢慢增加难度,比如让他站着扔沙包。如果你想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就鼓励宝宝将被击得满屋子都是的东西收集起来。

哗啦啦下雨了-浴缸游戏

宝宝喜欢哗啦啦的流水声,喜欢浴室里的欢乐时光。现在,她可以自己在浴缸里制造雨水,进而了解大自然的神奇之处。

● 制作降雨设备:在酸奶盒的盖子上(或底部)扎几个小孔,或者使用过滤器和洒水壶,塑料筛子也可。

● 向宝宝演示如何将这些容器浸在水里使其装满水,然后再让水漏出来。往漏锅里注入水,让“雨”下得更大。试着将“雨滴”洒在宝宝身上,同时唱着“雨啊雨,快快走,明天又是大晴天……”有些宝宝会咯咯咯地笑个不停,但有些宝宝要等到几个月后才能体会到被“雨”淋的乐趣。

● 用喷壶对着宝宝喷水(宝宝也很可能拿起喷壶对着你喷),然后教她如何把喷壶灌满水。

● 大一点儿的宝宝可能喜欢用淋浴喷头——享受“雨滴”落在身上的感觉,但前提是你得确保水温适宜。想让游戏更具趣味性,你还可以爬进浴缸,和孩子一起玩。打开淋浴喷头,让“大雨”倾盆而下。

只要给小朋友合适的工具,快乐就会随着“小雨滴”一起落下来。

宝宝一学会抓东西,就会开始玩围巾、帽子和毛衣等;一学会爬,就会径直爬到衣柜前。现在,让宝宝无拘无束地摆弄自己的衣柜吧。给宝宝准备一些不同风格的衣物(你可以在跳蚤市场、旧货店等地购买,那里的衣物不仅样式丰富,而且价格便宜),让宝宝自由发挥,想怎么穿就怎么穿、想扮成谁就扮成谁。你也可以参与其中,问问她:“你今天是谁呀?”让宝宝邀请小伙伴一起出席盛装派对吧!

快乐的脚印-踏着脚印前进

宝宝还很小的时候,就对自己的小脚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比如抠抠脚指头或者看看自己第一双鞋的样子。让宝宝跟着自己的脚印走,能让他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观察自己的脚丫,同时也能增强他的运动技能。在彩色卡纸上画出宝宝脚部的轮廓并将其剪下,粘在硬纸板上。将硬纸板摆在地上,排成一条路,鼓励“小开拓者”踏着自己的脚印前进,要让宝宝的脚丫对准硬纸板上的剪影。

让小宝贝顺着彩色的脚印路前进,是培养宝宝协调性的好方法。

为娃娃洗澡-爱与关怀的教育

当宝宝轻轻地拍打玩具娃娃、给它们喂东西、把它们放到床上时,她实际上已经在扮演父母的角色了(参见游戏“娃娃物语”)。此外,她还喜欢给玩具娃娃洗澡,这个时候她俨然成了玩具娃娃的看护者,通过洗澡游戏宝宝能学会如何清洁身体以及如何用心照料她的“小伙伴”。

● 在脸盆里倒入热水——如果你还留着宝宝婴儿时期的澡盆就再好不过了,为了让游戏更真实一些,还要准备好毛巾、浴巾、香皂和洗澡玩具。

● 让宝宝试试水温(“水是不是太热了?”,“水凉吗?”),然后开始给玩具娃娃洗澡。

● 指出玩具娃娃身体各部位的名称(“这是她的鼻子,那是她的脚趾”)。这能加深宝宝对自己身体的了解,同时也是宝宝最喜欢的活动之一。

● 假装玩具娃娃很脏,让宝宝洗干净娃娃的耳后、脚趾缝,以及所有需要清洗的地方。

● 洗净之后,让宝宝用毛巾把娃娃的身体擦干。记得提醒宝宝别忘记给玩具娃娃刷牙哦。

动物医生-学习照料动物

宝宝喜欢小动物(不管是真的动物,还是动物玩具),同时她也对绷带、生病这些概念非常好奇。这意味着她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在家开个动物诊所了。虽然这只是个游戏,但是她很乐意学着照顾那些小伙伴。

● 把宝宝喜欢的动物玩具集中到一起(玩具的直径务必大于4.5厘米,以免宝宝误食发生危险)。

● 准备几个小盒子或水果篮,让宝宝当做笼子或运载工具,把纸巾或围巾当做地毯。

● 告诉宝宝动物生了什么病:它们的爪子是怎么划破的、耳朵里为什么有虫子、翅膀是怎么折断的、肚子为什么会疼。

● 做好宝宝的助手,帮她给小动物清洗伤口、用纱布包扎伤口、缠绷带,最后把小动物放在干净、安静的地方,让它们好好休息(轻轻拍拍它们,说点儿安慰的话)。玩具药箱能派上大用场,药箱里的器械能让宝宝给可怜的小伙伴做全身检查、治疗,同时还能让宝宝学习简单的医疗知识。

让宝宝扮演兽医,能让她轻松学会更多关于动物的知识。

魔术杯-挑战记忆力的游戏

虽然这个游戏比捉迷藏更高一级,但原理是相同的。这一刻还在,下一刻就不见了,然后又出现了——但宝宝必须记住这些东西之前所处的位置!首先,当着宝宝的面在3个杯子中选择1个,把小玩具藏在那个杯子底下。然后移动杯子的位置,让宝宝猜玩具在哪个杯子下面。

● 你也许在街头看过杂耍艺人通过这种方式变魔术,作为成人的你对此都感到十分迷惑,更何况小宝宝呢!不要把杯子移动得太快,否则宝宝就找不到玩具了。

哪个杯子底下藏着小鸭子呢?如果她猜对了,就为她鼓掌,这样她会更喜欢玩这个游戏。

嘀!嘀!-卡车和小汽车的游戏

大多数2岁多的宝宝都会对车很着迷,她们喜欢各种各样的车,包括自己坐的童车、街上的小汽车、大卡车、公交车,还有图画书上会“呜呜”叫的大火车。看到火车或者汽车穿过山洞、跨过大桥,宝宝都会特别兴奋。让宝宝推着玩具车穿过隧道,会让她更加好奇(感觉自己终于可以跟在汽车后面一探究竟了)。

● 选择一辆颜色鲜艳的大玩具车(不是迷你小车),这样便于宝宝控制。

● 教宝宝如何推着卡车在地板上前进,模仿卡车在行驶过程中可能发出的各种声音,比如喇叭发出的“嘀嘀”声,刹车时轮胎摩擦地面发出的“吱”的一声,还有发动机发出的“嗡嗡”声。别忘了,在真正的公路上开车时让宝宝听听那些声音。

● 在大纸箱的两侧各挖一个洞,做成隧道,给宝宝演示如何推着卡车穿过隧道。告诉宝宝卡车各部位的名称(如方向盘、轮胎),解释清楚为什么在黑暗的隧道中行驶需要打开车灯。你也可以让宝宝猜猜卡车的哪一部分会最先驶出隧道——是车头还是车尾呢?

宝宝对游戏的无尽热爱说明她正处于一个特殊而奇妙的发展阶段。2岁宝宝的大脑代谢所消耗的能量是成年人的2倍,他们拥有的突触也是成人的2倍(突触是指两个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细胞之间相互接触并借以传递信息的部位)。神经病学专家安·巴尼特在其与丈夫理查德·巴尼特合著的著作《最年轻的头脑》中指出:“从生物学角度讲,这个时期是孩子学习的黄金时期。”这扇黄金大门只能开启到孩子10岁左右,之后,那些没有使用过的突触连接将渐渐从大脑中消失。

包中宝贝-在包里找好东西

宝宝总是会对大人钱包或公文包里的东西表示出无限的兴趣。但这可能带给家长一些麻烦(比如宝宝在玩耍中弄丢了你的信用卡)或是带给宝宝潜在的危险(如果包里装着打开的药瓶或者削尖的铅笔)。给宝宝一个属于自己的包,在里面放入安全的东西——可以是她在家长的包里找到的木制梳子、钥匙、镜子、笔记本,甚至钱包——让她随便乱翻。鼓励宝宝用手摸包里的东西(“你能摸到钥匙在哪儿吗?”),或者问她要拿出来什么东西。

宝宝似乎变成了小大人。这是她自己的小提包,里面的东西都是从父母的公文包里拿出来的安全物品。让宝宝探究不同的物品,了解它们的用途。

宝宝从包里向外掏东西的时候,你可以给她解释一下每件物品的用途,通过这种方式加深宝宝对物品的理解。(“你找到了汽车钥匙,真棒!现在我们就可以开车去商店了。”或者“你想不想用这个梳梳头发?”)经常更换包里的物品可以进一步挑战宝宝的分辨能力。

摸一摸,告诉我-枕头套里有什么?

宝宝对周围的事物越来越感兴趣了,他总是满怀热情地探究一切物体的质地、味道、模样和动作。你想知道帮助宝宝研究和分辨不同形状、不同质地的物品会带给他什么样的感觉吗?不妨试试这个经典游戏,你还能变着花样玩呢。

● 在枕套或者帆布包里放一件宝宝熟悉的物品,比如玩具卡车、球、布娃娃或者宝宝最喜欢的勺子或杯子。

● 让宝宝把手伸到枕套里摸一摸(不许偷看哦),然后猜一猜自己摸到的是什么(或许宝宝需要多摸几次才能猜对)。如果宝宝实在猜不出来,就要在他泄气之前公布答案。

● 拿出枕套里的物品,告诉宝宝这件东西摸起来有什么特别之处。你可以向宝宝解释“软”和 “硬”、“粗糙”和“光滑”等概念。

● 在枕套里放入另一个玩具,重复游戏。鼓励宝宝一边猜自己摸到的是什么玩具,一边用你教他的词语描述自己的感受。

● 你也可以变个花样,让宝宝把一件玩具藏在枕套里,然后由你来扮演侦探。你还可以把东西放进枕套里,然后让“小侦探”隔着枕套摸一摸,看他能不能猜出里面是什么。

通过这个动手触摸并说出物品名称的游戏,宝宝能体会到不同物品的质地,学会一些描述感觉的词语。

橡皮泥大师-造型和雕刻

你还记得自己小时候用橡皮泥捏出的各种滑稽可笑的东西吗?现在你家2岁大的宝宝也迷上彩色橡皮泥了。你可以去玩具店买点儿无毒的橡皮泥,也可以自己动手做一些彩色的橡皮泥。给宝宝提供充足的空间和一些安全的工具,比如擀面杖、压土豆泥器和饼干模具,然后让她开始雕刻。

● 大多数孩子更喜欢将橡皮泥压成各种不同的形状。你可以教宝宝把橡皮泥搓成球后再压扁,也可以教她先将橡皮泥搓成长条,再揪成一段一段的,然后再将其揉成团。

● 教宝宝将一些简单的形状(比如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组合在一起,做成像脸、帽子或树等能识别的物体。

● 要找一些密封的容器存放橡皮泥,并用相应的颜色做标签贴在盖子上。等宝宝玩完后,让她把橡皮泥放入对应的容器里。

压、捏、揉、搓……橡皮泥的作用可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宝宝的艺术才能。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布卢明顿分校的心理学家埃丝特·西伦主张让宝宝随心所欲地玩橡皮泥,用小手触摸橡皮泥时的感受,有助于发展宝宝“对世界的认识,从而使他们熟练使用不同的材料”。教育心理学家简·海利也相信橡皮泥、沙子、手指画和泥巴对宝宝大有裨益——它们能促进宝宝的触觉发展。简·海利还建议挑剔的父母们:“如果你有洁癖的话,那么请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如果大脑里几乎没有(神经)树突分支,那才真是泥糊糊的一团呢!”

让宝宝用工具和彩色橡皮泥自由地玩,有助于她的创造力的形成。

鞋子大配对-整理不同尺码的鞋

很多分类游戏都会让小宝宝不知所措,甚至灰心丧气,但2~2.5岁的宝宝常常急切地想尝试一下简单的分类整理任务——尤其是整理爸爸妈妈的鞋子更能让他们兴奋不已。你可以选择颜色、尺码、样式差别较大的鞋,比如大人的靴子、宝宝的鞋、大人的棉拖鞋,然后让宝宝把鞋子配成对。找到成对的鞋子后,问问宝宝这是什么款式的鞋、是谁的鞋、适合什么时候穿。如果有合适的鞋盒,有些宝宝会觉得更容易整理。

哪些鞋应该放在一起呢?在这个具有挑战性的整理游戏中,宝宝们会成功地将家里的鞋配好对,然后放在一起。

神秘的声音-找到声音的来源

这是什么声音?是从哪里发出来的?这些问题会让你家的“小侦探”全身心地投入一场听力捉迷藏游戏。找一个可以长时间播放音乐的玩具或者其他可以发出声音的物品(比如厨房用的计时器或者钟表),把它藏在一个较低的架子、桌子或者橱柜里。和宝宝一起确定声音的来源并找出发声的物品。在寻找的过程中,你可以让宝宝猜猜这个神秘的声音是什么玩具或者物品发出来的。

用耳朵去寻找声音的来源或许是“小侦探”最爱玩的猜谜游戏了。

娃娃物语-学习照料别人

看着宝宝温柔地和她的洋娃娃、泰迪熊以及其他玩具一起玩耍,你一定会被感动。但有时她的热情会过头,或许还显得比较粗鲁——尤其是和小动物或者小朋友一起玩耍的时候。你可以在宝宝和她想象中的朋友相处时,通过和宝宝的互动让她学习如何照顾、体贴他人。

● 让宝宝抱着她心爱的洋娃娃或者毛绒玩具,教她轻轻地给洋娃娃梳头发或者把洋娃娃抱在怀里轻轻摇晃。借助毛绒玩具教宝宝该怎样轻轻地抚摸小动物才会让它们感觉舒服。

● 告诉宝宝洋娃娃或者泰迪熊感觉很冷,让她帮洋娃娃穿上鞋袜和暖和的衣物,这样洋娃娃就会感觉暖和一点儿(或许宝宝需要你帮她为娃娃扣纽扣),或者给泰迪熊盖上毛茸茸的毯子,让它感觉舒服些。

● 你还可以教宝宝给洋娃娃或者动物喂食,因为它们一天都没有吃饭,肯定很饿了。你可以让宝宝给洋娃娃喂玩具食物,也可以给她一个勺子和一小盘麦片或葡萄干——这些东西比较容易清理。

● 宝宝抱着娃娃哄它睡觉时,你不妨和宝宝一起唱一支摇篮曲,然后让宝宝轻轻地把洋娃娃放在床上。

爸爸在教女儿怎么照料娃娃的同时也给女儿上了重要的一课——怎样关爱他人。

彩色串球-分类、旋转、计数游戏

串在绳子上的彩色旋转球一定会吸引宝宝的眼球,因为他们喜欢色彩鲜艳而且旋转不停的东西。除了好玩,这个游戏还可以教给小宝贝一些重要的概念。首先,用一根细绳将一些带有小洞的彩球串起来(很多玩具商店都能买到这种彩球)。然后,将绳子紧紧地系在两把椅子之间。向宝宝演示如何旋转彩球、如何把球从绳子的一端滑到另一端。最后,让宝宝只旋转某种颜色的球或者只旋转大球。

让色彩鲜艳的彩球飞快地旋转起来,宝宝会觉得非常有趣。与此同时,宝宝也可以学会辨认不同的颜色(比如蓝色和红色),学到“大”和“小”、“多”和“少”的概念。

}

妈宝帮帮帮后台最常接到的咨询就是急疹,很多妈妈让我写一写如何应对急疹。其实,我真觉得没什么可写的,对于妈妈来说,与其把注意力放在疹子上,不如多关注如何给宝宝退烧。

宝宝的第一次发烧常可能是幼儿急疹所致,所以很多微信号、论坛等都热衷谈论它,并且渲染它有多严重,其实大没有必要。新手爸妈应该了解急疹的知识,它真正来临时,沉着应对。

有过护理发烧宝宝经验的妈妈回头再看急疹,都会很淡定,新手妈妈不妨多问问身边的妈妈们。其实在宝宝生病时,我们能冷静的处事对宝宝来说更重要,更不要盲目用药。

急疹是婴幼儿常见疾病,又称婴儿玫瑰疹、奶麻或第六病,多发于2岁以内的婴幼儿,特别常见于6-12个月的宝宝(因为这段时间从母体中带来的抗体已经减弱了许多)。发病时高烧、食欲不振,与普通发烧症状无太大差异。人类疱疹病毒6、7型感染是引起幼儿急疹的病因。

它属于呼吸道疾病,飞沫传播,通常被理解为通过大人的唾液传播。

许多妈妈都曾慌忙无比的问我,孩子第一次发高烧,是不是急疹?莫说是我,大多数有经验的医生都不能一下子准确判断,只能根据发病的月龄和经验分析,可能是急疹。

急疹发病时高热3-5天,然后骤然退热并出现大量皮疹,即热退疹出。只有在这时,医生才可能判断宝宝得的就是急疹。

用崔玉涛医生的话说:幼儿急疹属于马后炮式诊断。这样的比喻的确很恰当。

1、几乎毫无征兆,这也是让很多妈妈特别担心的原因,发热时一头雾水根本不知道孩子怎么了。急疹病毒感染后有8-15天的潜伏期,这期间没有任何症状。

2、发热时体温突然升高,出现39-41℃的高烧。

3、一般来说,不伴有明显的咳嗽、腹泻等症状(可能会有轻微的咳嗽、腹泻),会有精神变差、食欲减退的症状。

4、高热比较顽固,持续3-5天左右,这期间即便吃了退烧药体温可能也会反复升高。高热3-5天后,突然退烧,孩子又会活蹦乱跳了。也有的宝宝1天就退烧了。

5、退烧10小时到3天之内,腹部可能率先出现红色的小疹子,直径大约2-3mm,周围有红晕,压之褪色。接下来的24小时是出疹高发期,前胸腹部最多,不痒不痛,孩子不挠,精神状态良好。这些疹子会在2、3天内消失,来无影去无踪的不留一点痕迹。

这是急疹的一个完全发生过程。

幼儿急疹没有什么预防的办法,没有疫苗可免疫,高发的年龄段是6个月-2岁,2岁以上少见,这是绝大多数宝宝出生以来的第一次高热,也是对宝爸宝妈的一次考验。

妈宝帮帮帮提醒,如果宝宝是高热期间(注意不是烧退之后)出疹,应怀疑其他病毒疹、麻疹等,也可能是因为发热时穿盖过多出现的热疹,有疑问时要尽快请教医生。

无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高热,宝妈都要抓紧时间给宝宝退热。现实中见过两种宝妈特别爱走极端,一种是宝宝稍一发热、咳嗽,立即寻医问药,或者在网上百度到什么就给孩子吃;另一种是听说吃药不好,任何药都有副作用,孩子高烧到39.5℃还不给吃退烧药。哪一种都不可取。

宝宝大脑发育还不够成熟,过高的体温(39℃以上)很容易刺激大脑皮层,引起惊厥,高热惊厥也许是急疹时值得注意的并发症,惊厥一般不会对大脑造成什么后遗症,但如果惊厥浑身抽搐时移动孩子可能造成骨折。所以一旦宝宝体温升高到38.5℃宝妈应给宝宝服药,因为退烧药起效还需要一定时间,所以要在38.5℃以上时就服用退烧药。

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林)和布洛芬(美林)是目前给宝宝退热最安全的药物。关于宝宝发烧用药的内容,Jo妈在之前的文章有讨论过(宝宝的小药箱,有这些就足够了)。

很多家长看到宝宝发高烧就开始着急了,等到宝宝烧退出疹又不知该如何是好了。孩子高热期间只要无呕吐、腹泻、咳嗽、剧烈哭闹、精神萎靡等症状(有这些症状可能不是急疹),可在家观察至少72小时(3天)。

务必注意多喝水(否则退烧药不会起太大作用)和物理降温,体温高于38.5℃服用退烧药,以口服起效更快,如果宝宝呕吐再使用退热的屁屁栓。

不能给孩子穿盖过多,以便散热,汗湿的衣服要勤换。

孩子病了很多妈妈不爱去医院的原因是很多小医院甚至不化验就开抗生素,挂吊瓶,许多妈妈由此不信任。急疹无需使用抗生素,也不必使用抗病毒的药物,像利巴韦林这种抗病毒药物,很多医生都科普过,其有致癌风险,不要轻易给宝宝使用。中成药也会被当成安慰剂开给家长,记住,它安慰的是家长而不是孩子,中成药口味往往不好,容易让孩子厌恶,许多成分的安全性在欧美国家都曾引起质疑或禁用。

宝宝生病,如何避免被乱用抗生素,推荐大家看这篇文章——8步看懂化验单,抗生素不乱用。

所以,简单的总结下来,急疹的应对方法就是及时服用退烧药+多喝水。

出疹期间无需任何治疗,只需等待自愈,宝妈千万不要滥用外用的药膏。

每个宝宝都会得?得过后终身免疫?

很多宝妈认为,急疹每个宝宝都会得,可是有的宝宝18个月了还没有得,是不是因为宝宝免疫低下或者免疫力好?

其实,大多数宝宝会在1岁之内患幼儿急疹,一半以上的宝宝会出现典型的出疹,有的并不典型。还有些宝宝会通过隐性感染获得免疫,即没有任何症状。并不能说明免疫力的高低。

另外,现实中就有妈妈和我说过,怎么前一阵得了急疹,这次又得了,哪一次得的不是?这次得的会不会是别的疹子?

据妈宝帮帮帮了解,幼儿急疹是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B亚型)或7型(HHV-7)引起的。大部分是6型引起的,少部分是由7型引起的,且后者发病相对较晚、皮疹相对较轻。两种病毒患病后可以终身免疫,但两型之间不存在交叉免疫,也就是说,得过6型的也可能再得7型的,所以有的宝宝确实会患2次急疹。但是每种病毒感染后,都会获得终生的抗体。

宝宝出疹子妈妈不是如临大敌,它意味着疾病就要痊愈了,这种病来去匆匆不具有传染性,而且很少有并发症,通常也不需要特别的治疗。宝宝生病期间可能导致体重下降,一段时间的生长停滞,但免疫力却通过生病加强了。

妈宝帮帮帮欢迎转发分享,谢绝任何组织未经许可的转载、盗用。

………………………………………………

妈宝帮帮帮微信公众号:mabaobangbangbang(长按复制)。

这里有育儿方法、绘本介绍、早教机构探访、医生和教育专家访谈、海淘攻略、热门母婴用品试用推荐等,欢迎关注!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本站非营利性,如有侵权或者其他问题可联系网站底部邮箱删除,谢谢!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自己在家如何对孩子进行早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