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学中国学生去的条件

    10月4日,香港大学选出了新的校长——英国医学教授马斐森。这次任命却引发了激烈的争议——有的港大教授批评他“能力平庸”,有的拒绝对任命表达“祝福”,甚至还有教授“强烈反对”这一任命。

    与此同时,负责主持新校长遴选事宜的港大校委会主席梁智鸿作出回应,反复强调此次遴选新校长过程“依足程序”,任命是“遴选委员会的集体决定”,校委会“一致通过”。参与投票的学生代表邓日朗也表示,马是“最好的人选”。

    邓日朗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在香港大学,谁来当下一任大学校长,是由学生、校友、教授、非教授级教师、院长和校务委员各自选出代表后投票决定的。在这里,身为学生代表的邓日朗持有一票的决定权,跟学院院长、教授等“平起平坐””。

    “学生会在学校管理方面一直都在争取师生共治,就是学生与老师一起,去管理这个大学。”同时兼任学生会主席的邓日朗说。

    对港大校长候选人的批评,几乎占据所有港媒的周末头版

    10月4日上午,在香港大学的礼堂里,作为校长唯一候选人的马斐森跟学生见面。本来被要求坐在主席台的马斐森笑着走下讲台:“我不喜欢待在上面,请允许我在你们身边走来走去。”

    在礼堂里,54岁的马斐森就像课堂上参加讨论的老师一样,随意地把西装外套的扣子解开,径直走到第三排中央,靠近向他提问的学生。

    “别叫我马斐森教授,请忘了‘教授’、‘ 校长’那回事。”马斐森十指扣在他略微隆起的肚子上说,“叫我彼特。”

    这次见面会是香港大学遴选校长过程的一部分。按照香港大学的规定,新选校长要先通过临时工作小组调查,确定希望物色的校长应该达到什么要求,明确选校长流程,接着先后成立物色委员会和遴选委员会,由师生代表最终确定一位候选人,向全校师生公布,与师生见面,回答他们的质询,最终由校务委员会投票决定是否通过候选,任命校长。

    在这次跟学生的见面会上,马斐森一直保持着微笑,还时不时开开自己的玩笑。但在礼堂外,他成为港大校长候选人的事却几乎占据了所有香港媒体的周末头版,当天刊发的报纸用大号字写出学者对他的评价——“无知、无能、无心”。

    这句评论出自港大教授卢宠茂,他也是负责选校长事宜的遴选委员会全职教授级教师代表,拥有对下任校长人选的投票权。遴选委员会共有11人,包括3名校务委员,1名学院院长代表,3名全职教授级教师代表,1名全职非教授级教师代表,1名校友代表,1名全职非教学人员代表,以及1名学生代表。

    现在海外的卢宠茂用短信联络媒体,提出自己对“外国人当校长的三大基本隐忧”:对香港、内地及亚洲欠缺经验认识,属“无知”;不懂中文难与香港及内地社会各界沟通,属“无能”;不为港大放眼世界,则是“无心”。卢宠茂在短信中表示,对“三无校长感到无奈”。

    在礼堂里,马斐森倒并没有遭遇太多责难。邓日朗说,因为见面会恰巧安排在上课时间,所以到场的学生并不多,跟学生的见面会持续了不足一小时。

    不过,教师和校友代表第一次跟新校长候选人见面时却毫不客气,当面把一个个问题抛给了马斐森——

    “你自己并非来自顶尖大学,要如何带领港大跻身国际顶尖?”

    “如果让你领导5年或10年后,港大学生跟现在相比会有什么区别?读完港大的人会有什么分别?”

    “你所问的问题,邓日朗也问过我。”站在学生中间的马斐森回头看了一眼邓日朗,回答说,“我会先认清事件性质再做决定。我大概跟你们的父母差不多大,或者比你们的父母更年长。我会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对待你们——如果遭遇不公正对待,我会尽力保护你们;但如果你们的确严重犯错或者违法,我也会去帮助你们,但是不会替你们开脱,需要尊重法律。”

    整整一个上午,马斐森跑了三场“面试”。根据港大选校长的机制,候选人要接受学生、教师、校友等学校各方轮番面试。按照校务委员会主席的说法,“面试校长一定要问到满意才能罢休”。

    “我会全力以赴,去展示自己的决心,证明大家的选择是正确的。”马斐森在之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表态。

    见过这位花了两年时间遴选出来的候选人,部分校友和教师并不十分赞同。有的校友说马斐森回答太过空泛,“表现只值60分”,也有教授觉得他“对答得体,符合教职员的期望”,但又有人反驳说“英国人精于政治辩论”,马斐森是否合适只能日后观察。

    在港大,师生的意见在选校长这件事上颇为重要。为选出最合适的校长,物色委员会在诸如《南华早报》等报刊以及其他国际学术刊物上刊发招聘校长的广告,邀请著名学者来应聘,并通过相关人士推荐人选。学校还通过全校投票,选出学生代表,参与整个选校长过程。

    另外,为了确定一个能够选出好校长的机制,负责选校长的临时工作小组还组织了两场咨询会。在平时举办学术讨论会的大会议室,邀请同学、老师、教职员、校友进行座谈,什么样子的人才算是个好校长。

    不过,身为学生代表的邓日朗自己也感到很意外,学校赋予学生自己选校长的权利,但学生似乎并不特别在意。在全校投票选学生代表的过程中,只有他和另一名研究生参与选举,可没多久这名研究生就自动退出,只剩了身为学生会主席的邓日朗一个人参选学生代表。

    “我是代表同学利益去参与,同时也是去监督、观察学校办事的流程。我很担心万一选出来的校长不符合大学和学生利益,我会不知道怎么跟大家交代。”邓日朗说。

    虽然校方组织了选新校长的咨询会,还特意安排在很大的场地,但参加的人并不多。身为学生代表的邓日朗想要收集同学对校长的期待,向全校群发邮件,最终却也只收到了60余份回复。

    “港大学生对选校长这个议题关注度不高。可能大学生跟中学生不一样,学生跟校长的关系挺远的。”邓日朗说。

    尽管学生参与兴致不高,但遴选委员会依然按照流程严格面试每一个候选人。按邓日朗的说法,遴选委员会里头没有“不关事的人”,每个人都代表自己身后的一个群体,“所有人都真的会为港大利益着想”。

    在确定最终候选人之前,遴选委员会对每一个校长候选人都要进行长达几个小时的面试,其间每个代表都可以发问。作为学生代表,邓日朗也提了很多问题。每次面试校长候选人的时候,他还会把所有提问和回答抄下来,拿着笔记回到宿舍反复思考,“回忆不同候选人的回答,逐个比较谁好一点”。

    “遴选委员会里头,每个人的权利都是平等的,无论是看文件、发言、投票,大家都一样,不会说是学生就少讲一点。发问的时候没有限制每个人多少分钟,整个面试持续两个多小时。我们要很认真地去处理每个候选人,整个遴选委员会都希望为港大找到最好的校长候选人。”邓日朗说。

    “现在的遴选制度绝对是有缺憾的,但可能是众多制度中最好的一个”

    在经历了整整一个上午的“全校面试”后,校务委员会当天开了一下午的会。代表学校各个群体的代表们,又聚在一起,讨论候选人马斐森是否可以成为下一任校长。

    在马斐森接受面试的同时,作为学生代表的邓日朗也开始收集学生们对于新校长的意见。有的同学告诉他,马斐森的“回答模棱两可”,但也有同学说,他“态度开放,愿意聆听同学声音,希望他能捍卫校园自主和学术自由”,所以“即使对香港及大学本身认识不深,也倾向于支持他出任校长”。

    其实,在参与选校长之前,邓日朗说自己很担心政府要“委派自己人去做校长”,但是进入遴选委员会后,发现港大的人“都会很用心地想怎么保护港大的名誉,很有决心去守住这块地方,所有参与选新校长的人都是从港大利益出发的”。

    校务委员会原本定在下午5点半公布结果,却因为激烈的讨论推迟了一个小时。邓日朗说,委任新校长是由校务委员会负责,其中有两席学生代表。如果委员会内外反对意见很大,不能通过这个候选人,他们将会推翻现在的候选人,重新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合适的新校长。

    最终,马斐森得到校务委员会的投票认同,当选下任校长。“马教授是有其弱点,例如他对香港、内地及亚洲的认识不深,但这亦是校务委员会和整个大学管理层要补救的地方。我们并非说他没有短处,但这不等于他不是校长的适当人才。”香港大学校务委员会梁智鸿说。

    “我认为现在的遴选制度绝对是有缺憾的,但可能是众多制度中最好的一个。”邓日朗说,“不过我现在还在思考,为什么这次选校长会遭到如此大的批评。是选校长的机制有问题,还是港大已经大不如前?”

    不过,在思考这些问题之外,邓日朗还有更多事情要忙。因为有同学跟他抱怨“港大餐厅便宜菜太少了”,这位学生会主席最近正忙着跟餐厅经理开会谈判。因为在这里,不管是下任校长让谁当,还是下一顿饭吃什么,学生都有自己的发言权。

}

中国日报8月17日电(记者 邹硕)8月15日,启德教育在线发布《香港求学录取分析报告》,结合香港官方数据及最近3年启德学生香港求学申请及录取数据,重点分析了香港硕士求学的申请与录取趋势、香港八大院校的特色与优势专业、香港本地就业情况,并就赴港求学规划、申请准备及求职就业等方面提供了专业建议。报告显示,内地学生赴港求学意向也在回暖,启德教育客户咨询数据显示,自今年4月起,香港求学咨询的数量开始逐步回升,进入7月,香港求学咨询数量较上月环比增长了21.98%,明确赴港求学意向的咨询较上月环比增长30.77%。

内地学生赴港求学,商科、工科、传媒、语言学更受欢迎

香港“自资专上教育委员会”非本地学生人数统计资料显示,自2016年开始,香港高等教育阶段各个学位层级的非本地学生数量均与日俱增,2018/19年度非本地学生入学情况为:副学士(1,900),学士学位(14,000),授课型硕士(17,500),研究型硕博(9,100)。

《启德教育香港求学录取分析报告》对三年的三万余份启德学生香港求学申请及录取进行了详细分析,数据显示,内地学生在香港八大院校的申请/录取占比分别为香港城市大学(23.73%/24.09%)、香港中文大学(17.60%/15.68%)、香港理工大学(15.90%/13.62%)、香港浸会大学(13.35%/17.60%)、香港大学(12.10%/7.06%)、香港科技大学(10.07%/8.06%)、香港教育大学(4.59%/8.62%)、岭南大学(2.66%/5.28%)。

由于香港城市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学术排名优秀,专业设置全面,稳居内地学生申请量前三。而香港浸会大学的传理学院被誉为“亚洲第一”,申请量位列第四。

在学科和专业方面,五大学科的录取占比依次为:社会科学与管理(64%)、工程技术(17%)、艺术与人文(12%)、生命科学与医学(5%)、自然科学(2%),过半内地学生收到的录取集中在社会科学与管理学科,主要是因为这个学科里面包含了香港求学最热门的商科类和传媒类专业。

香港八大院校各有千秋,商学院、工学院、传媒学院录取人数较多

在最新发布的2021QS世界大学排名中,中国香港有7所高校进入榜单,其中进入全球前50的有4所,进入前100的有5所,进入前300的有6所。此外,香港高校有近40个学科打入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五十强,包括会计与金融、商务与管理、传播学与媒体研究、教育学、数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系统、土木工程、电子电气工程、艺术与设计、法学、医学等。

香港大学(2021QS世界排名22)成立于1912年,是一所各学科发展均衡,综合实力强劲的百年名校与综合型研究大学,是香港第一所高等教育机构,以医学、商科、人文、政法等领域见长。年启德学生共收获1009个香港大学录取,其中317个理工科类专业录取,289个商科类专业录取。

成立于1991年10月的香港科技大学(2021QS世界排名27)是一所科研水平处于世界前沿的年轻名校,由理学院、工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及霍英东研究院五所学院组成,授课型硕士课程的数量相对较少,常年招生的专业约有36个,且主要集中在理工科和商科类。年启德学生共收获1153个港科大录取,其中383个理工科类专业录取,306个商科类专业录取。

香港中文大学(2021 QS世界排名43)成立于1963年,是一所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的老牌研究型综合大学,开设的学院包括文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教育学院、工程学院、法律学院、医学院、理学院和社会科学院,另设研究院。全校提供超过330项本科和研究院课程。年启德学生共收获2242个港中大录取,其中719个商科类专业录取,427个理工科类专业录取。

香港城市大学( 2021QS世界排名48)设有商学院、人文及社会科学学院、科学及工程学院、创意媒体学院和法律学院,每年为约25,000名学生提供超过180项不同层次及专业的优质本科及研究学位课程。年启德学生共收获3444个城大录取,其中1330个商科类专业录取,1215个人文社科类专业录取。

香港理工大学(2021QS世界排名75)成立于1937年,前身为“香港官立高级工业学院”,是香港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之一。香港理工大学的商学院不仅有全港第一个会计学课程,同时还有全球专业排名No.1的酒店管理学院,多个工程类专业也是在业内名列前茅。年启德学生共收获1948个理大录取,其中987个商科类专业录取,407个理工科类专业录取。

香港浸会大学(2021QS世界排名264)与香港大学并列为香港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传理学院更荣登“亚洲第一”宝座,被拥有超过300万读者的知名新闻网站Asian Correspondent 评选为亚洲学生首选的“全球十大新闻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从2010年至今获得AACSB、EQUIS和AMBA商学院认证,成为香港首家获得三皇冠认证的商学院。年启德学生共收获2508个浸大录取,其中1032个传媒类专业录取,738个商科类专业录取。

创立至今160多年历史的香港教育大学是香港唯一一所师范高等学府,提供一系列涵盖教育专业及人文学、社会科学、创意艺术与文化等学科的博士、硕士、学士学位课程,教育学领域在2021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位列第16位。年启德学生共收获1232个教大录取,其中793个教育类专业录取。

作为“博雅教育”代表的岭南大学(2021QS亚洲大学排名第113位),课程以基础宽广、跨学科研习为特色,开设了文学院、商学院和社会科学学院。年启德学生共收获755个岭大录取,其中655个商科类专业录取。

香港院校招生要求主为GPA与英语成绩,竞争激烈录取分数高出基本要求

据《启德教育香港求学录取分析报告》介绍,香港硕士一年的学费与生活费约为20-30万人民币。与内地读研不同的是,香港高校采用全英文授课,其中授课型硕士1年,研究型硕士2年。香港八大院校的硕士申请的学历要求拥有本科学士学位或以上学历,除了香港中文大学均分要求必须达到B等级以上,其余院校均要求80分以上;雅思不低于6分或托福不低于80分。

启德教育客户服务数据显示,近八成的内地录取学生平均分达到 80分以上,33%达到85分以上。同时,每年也有一些均分不到80、但院校背景不错的内地学生收获了香港高校的录取。香港八大院校录取的内地学生中近3成雅思成绩达到7分或以上水平,主要集中在金融、会计、传媒等热门专业;雅思达到6.5分的占比超一半;雅思6分的占比正逐年减少,只有少数理工科或冷门专业可以接受6分的雅思成绩。

另一组数据显示,在香港八大院校录取的内地学生中,985(21%)、211(26%)院校背景占比接近一半,双非院校背景占比38%,海外院校本科毕业生回流到香港继续攻读硕士的学生,占比达到15%。据启德教育分析,一方面,香港院校对于院校背景优秀的内地学生非常欢迎;另一方面,双非院校的内地学生在英语、GPA和实践经历如有出色的表现,也能够争取到赴港求学的机会;而海外院校背景还有逐年增多的趋势,这与香港高校顶尖的学术环境和良好的就业前景有很大关系。

从2008年起,香港政府为鼓励内地毕业生留港服务,规定内地学生在完成本科或以上学历毕业后可无条件获得一年IANG签证,在香港连续居住7年以上可获得永久居留权,拥有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证。香港劳工处互动就业服务统计据显示,2019年香港所有行业的平均薪酬水平有小幅增长,2019年5月至6月所有行业每月工资中位数为18,200港币,比2018年同期增长3.8%。此外,2019年2月公布的《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将广东省9个城市与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紧密联系起来,创建粤港澳大湾区,在市场、机制、创新、科技、人才等方面都具有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能动作用,大湾区的就业优势和人口红利,也会在未来的1-2年逐渐显现,除了香港传统的优势产业金融服务业以外,其他各行各业都会迎来新的机遇。

( 编辑:富文佳 朱月红)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香港大学研究生学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