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沟通时孩子一直哭?

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

但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你的肆意批判,可能将影响孩子的一生。

绝大部分的父母,都希望孩子能优秀、成材,为了培养孩子,付出了无数的心力。

市面上的教育方法也层出不穷,各种理论、套路、课程......

但不论父母学到了什么,想要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有一点是需要注意的:

打压式教育是不可取的。

让孩子过早接受语言暴力、承受压力,不仅不能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质,还会让孩子变得过于谨慎、胆怯……

而且,这样的影响,对于孩子来说,是终身不可逆的。

综艺《少年说》中,有一幕让我十分痛心。

一个女孩哭着大声控诉自己的妈妈:

“你怎么总是拿我跟其他同学比较,为什么我的努力,你从来都看不到?”

结果,她妈妈冷冷地回应说:

“其实我一直在不断打击你,以你的性格,不打击会飘。”

当女孩一边抹眼泪一边表示,自己的性格不适合打击的时候。

妈妈却依然坚持自己的想法:

“当你很强的时候,我觉得我要拍一下,当你很弱的时候,我觉得要推你一把。”

女儿发现,无论自己再怎么说,都无法劝服妈妈,于是哭着走下了台。

很快,这段对话登上了微博热搜,许多网友纷纷表示:

在这个女孩身上,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多少孩子,就是这样,被父母从小打击到大。

著名心理专家马歇尔·卢森堡说:

“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不少父母总是忽略了这点,他们肆无忌惮地对孩子打击、嘲讽,甚至谩骂。

却不曾想:语言暴力虽然不攻身,但攻心,伤害指数还特别惊人。

你满目狰狞却满嘴说爱,这样只会让孩子懦弱自卑。

相信绝大部分的父母,都是真心爱孩子的,这不容置疑。

但绝大多数时候,他们满嘴是爱,却表现得满目狰狞。

根据美国爱荷华大学一项研究显示:

父母每天对孩子说的话中,只有不到20%的表述是积极和充满鼓励的。

每个孩子平均一天会得到超过400条的负面评论,而正面评论却只有30多条。 

“这点小事都做不好!”

“为什么别人能做到你就做不到!”

“你脑袋里装的是什么?”

“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

“别哭了,再哭就不要你了。”

这些,都是父母责骂孩子的常规用语。

有些父母不是不知道这些话会伤到孩子,也不是控制不住情绪要发泄。

只是想当然地认为,不能对孩子说太多好话,要是说几句就承受不住,以后出来社会还怎么生活?

全球儿童安全组织Safekids曾发布过这样一则海报:

一个失落的孩子,拿着26分的考试卷,他眼角下垂,神情紧张,看起来十分害怕的样子。

身上刻的,是父母对他说的话:

“你脑子让猪吃了吗?”

“考成这样,还有脸回家?”

孩子不小心弄碎了花瓶,低着头,不知所措。

还没等开口认错,父母难听的话语,如往日一般,席卷而来:

“天天毛手毛脚,你上辈子是闯祸精啊?”

“家里有你,真倒大霉了!”

还有一个小孩抱着足球回家,他刚刚踢了一场超有趣的足球赛。

还没来得及跟父母分享喜悦,就开始被嫌弃:

“没见过这么脏的孩子。”

“你是从垃圾堆里捡出来的?”

海报的制作人,把每一句话深深刻在了孩子身上,就像伤疤一样,希望警示家长,语言暴力对孩子的严重伤害。

但仍有不少人对此不以为然,认为只是哗众取宠罢了。

语言暴力怎么可能伤害到孩子身体呢?

但以下两项研究,可能会让你对语言暴力的伤害有新的认知:

情绪伤痛和身体伤痛的脑回路是相同的 

根据密歇根大学的伊森·克罗斯博士的一项实验:

当一个人受到语言暴力攻击,他的情绪疼痛在大脑区域反应,和身体疼痛极为相似,神经系统能体验到几乎相同级别的疼痛。

也就是说,当父母辱骂自己孩子的时候,孩子情绪上遭受到的创伤,和身体受到伤害的疼痛程度不相上下!

语言暴力能改变大脑结构 

哈佛大学医学院马丁泰彻博士发现:

言语暴力最容易影响的大脑区域是胼胝体(主要负责两个大脑半球间传递动机、感觉和认知信息的区域),海马回(负责管理情绪的大脑区域),和前额叶(负责思考和决策的大脑区域)。

孩子的大脑尚在发育中,若他们总生活在苛责、匮乏的环境中,他们的大脑为了适应环境会发育成“求存模式”的结构,形成懦弱自卑型人格。

所以我们能看到,诸多童年贫穷、家庭不幸的人,即便成年后生活环境出现了极大的改善,也还是很难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

过早承受压力,不仅不能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质,还会让孩子变得过于谨慎、胆怯等,而且,这样的改变,终身不可逆。

美国著名儿童学家阿黛尔·法伯说过:

“永远都不要低估你的话对孩子一生的影响力。”

要知道,孩子处于不知事的年纪,父母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他们的话就是真理。

家长的一言一行,乃至一个表情,都会对孩子的性格塑造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记得我小的时候,邻居张姨家经常传来打骂孩子的声音。

有次去她家做客,妈妈给她女儿琪琪买了双新鞋,当时琪琪正在睡觉,被张姨火急火燎地喊了起来。

兴许也是起床气正浓,琪琪一副懒洋洋不愿配合的样子。

张姨说:“你转个身。”琪琪转身。

“动动脚,合脚吗?”,“还好吧”。

“颜色还行吗?”,“还好吧”。

“款式还行吗?”,“还好吧”。

看女儿这样敷衍,张姨怒火蹭地就上来了。

“你是死人吗?就只会说还好吗?就没有自己的主见吗?”

女儿听了,低下头不说话。

“别人送你东西,问你喜不喜欢呢?哑巴啊,说话啊。”

见琪琪还是不说话,张姨当着我们的面,狠狠地戳了下她的头。

“我在说你呢,听到没?”

琪琪眼里有点湿润,狠狠地白了她妈一眼,啪地关上了房门。

“你还甩脾气,教也教不好,我怎么会生出你这种蠢货?

说话又不会,人也没礼貌,难怪读书那么差!”

一句句责骂声中,我和妈妈在一旁尴尬不已。

从那以后,我们再也没去张姨家玩。

几年后,他们搬走了,听说琪琪连高中都没有考上,后来去发廊做了洗头妹,因为态度不好还被解雇了。

也许你会觉得,琪琪从小就是个无心向学的坏孩子。

但其实,在小学的时候,琪琪的成绩并没有很差,虽不算名列前茅,但也有个中上水准。

后来随着张姨的恶言恶语,琪琪的学习开始一落千丈,换来的,更是变本加厉的打骂。

从此,琪琪的生活进入了恶性循环,慢慢地,连课都不愿意去上了。

心理学的“暗示效应”告诉我们:

父母的否定、打击、批判,会给孩子消极的心理暗示,并转化为孩子“内在的批判声音”,形成强大的“反自我”意识。

他们会习惯性地自我批评和否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即便成年后批判你的那个人已经不存在了,这种批判态度还会保留在心里,时常苛责自己。

正如苏珊·福沃德教授在《中毒的父母》一书中说:

“小孩总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

所以,你随意的几句话,却是孩子心目中最扎心的评价,孩子的生活积极还是负面,全在父母一念之间。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被父母骂得想自杀是种什么体验?

其中高赞回答让人痛心且绝望:

在我伤心难过得哭到虚脱的时候,我妈看着我一脸嫌弃的说:“发什么神经?”

那一刻我感觉,这辈子都不会原谅她了。

“语言暴力有可能会变成一把凶器。”

除了上述提到的懦弱自卑型人格,语言暴力还有可能把孩子推向另一个极端。

就是把情绪转化为强烈的攻击性,杀自己,或者杀别人。

2014年,谢勇导演的戛纳国际创意节银奖作品《语言暴力》,就讲述了语言暴力和暴力伤害的关系。

影片中,他采访了沈阳市少管所的几位少年犯。

他们从小被父母语言暴力对待:“猪脑子”、“废物”、“丢人”、“你怎么不去死”。

谢勇把这几个与语言暴力相关最具代表性的关键词,做成了“武器”。

在多年的谩骂和埋怨中,这些孩子受尽了心理上的折磨。

他们长大后变得暴戾、心狠手辣。

有抢劫赌场,开枪杀人的;有用斧子,砍死对方的;还有用水果刀,见人就捅的。

有调查显示,40%以上的青少年罪犯,都遭受过父母语言上的伤害。

这些孩子的父母用一句句暴力语言将孩子的未来断送,也给其他人、其他家庭带来不可逆转的伤害。

有人说,这些孩子扎在别人身上的凶器,是父母亲手递过去的。

你的唇枪舌剑,会葬送了孩子的一生。

很多时候,培养一个健康的孩子,远比修复一个破损的成人容易得多。

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肯定、认可,特别是来自父母的。

当父母懂得考虑孩子的感受,多一些接纳和爱的时候,孩子必然能够更加积极面对生活。

著名心学家马歇尔·卢森堡在《非暴力沟通》一书中,就提到了一种和谐的亲子沟通方式:

观察,是非暴力沟通的第一步。

父母要对孩子们的行为进行详细的观察,说出观察的结果。

做好观察的第一步就是不要对孩子的行为下定义。

比如当老师告诉父母孩子没交作业,不要对孩子说:“你怎么又不写作业了?”

只要父母对孩子的行为有评判,就会引起孩子心中的逆反情绪。

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你为什么不写作业?”,这是客观的疑问,孩子就会说出因为作业太难、太多,或者不喜欢老师等原因,父母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教育引导。

不少父母喜欢急于求成,却忽略了孩子的心情。

比如,父母叫孩子打扫房间,孩子有情绪,洒了一地的水,就会对孩子说:

“你怎么这么笨,这点小事都做不好?”

这对孩子的感受是极大的伤害,也许孩子只是想偷懒,却被冠以笨、无能的标签。

这个时候,父母和孩子都应该说出各自的感受。

父母是为了锻炼孩子的自主能力,教育孩子不要那么懒,要是孩子还是不愿意,态度可以适当强硬点,但不能胡乱指责。

了解感受产生的原因 

大部分父母听到一句不中听的话时,会有三种反应选择。

比如,当孩子对妈妈说:“妈,你做的饭不好吃。”

 第一种是愤怒:“辛辛苦苦给你做饭,还敢嫌弃饭难吃。”

 第二种是推脱,指责对方:“那我不做了,你们自己做吧。”  

第三种是用心体会和了解孩子们的需要,看看孩子是不是不舒服,如果一切正常,就要考虑提高一下自己的烹饪技术了。 

父母不要总是意气用事,多通过沟通来发现孩子的真正需求。

提出具体的要求 

清楚地告诉孩子,希望他们做什么。

比如,孩子出门磨蹭,妈妈通常对孩子说:

“你能不能快点呀,总是磨磨蹭蹭,每次都得催你,让人等你。”

这不是具体的要求,而是一种变相批评,也是一种利用孩子内疚心理的道德绑架。

孩子一般听到这些,会有很强的逆反心理,继续慢慢悠悠。

在这种情况下,妈妈应该对孩子说:“我们快要迟到了,五分钟后出门吧。”

这才是对孩子提出具体的要求。

与孩子进行良好沟通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毕竟孩子和父母有着多年生活经验的差距。

很多在父母看来很容易事情,对孩子来说却非常困难的,因为他们真的还不会、没有学习过。

这就需要父母多一些耐心,认真观察孩子的行为,仔细感受孩子的心理,分析其原因,然后对孩子提出具体的要求。

做父母的,其实就是去回忆起我们小的时候,真实的状况是怎样的,我们又需要大人怎样的帮助和爱。

当我们能够连接到我们的“内在小孩”,我们就会以更大的同理心、耐心和爱去对待我们的孩子。

因为这份理解和懂得,既疗愈自己、成长自己,也成就更好的孩子。

———————————————————————————————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微信删除。

长按二维码回复关键词“T29”咨询

}

健康咨询描述: 孩子今年13岁,上八年级,平时就不愿和人沟通,喜欢呆在家里。这个年龄的孩子却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如果和老师同学发生了矛盾,就是不说话一直哭,给人的印象就是一个脾气特别倔,又没法沟通的孩子。求答案。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 没有治疗过。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想知道怎样才能让孩子阳光健康的成长?

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擅长: 慢性鼻窦炎,过敏性鼻炎,声带息肉,喉癌,慢性扁桃体 帮助网友:136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您好,13岁的孩子,刚刚步入青春期,这个时候的孩子,会产生叛逆的性格,很多事情或者习惯都会发生改变,也会做一些让家长不喜欢的事情
      建议家长能够理解青春期孩子的叛逆性格,同时家长应该发现事情的时候,能够及时帮助孩子,这个时候不要与孩子意气用事,要耐心教导孩子,不能跟孩子发火生气,这个是时候的孩子是很难管和理解的,所以家长要认真耐心进行引导

宜春市第三人民医院   副主任护师 擅长: 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焦虑障碍,抑郁障碍。 帮助网友:5564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医师 擅长: 擅长妇科炎症包括:女性生殖器官外阴.前庭大腺.阴道 帮助网友:3917称赞:25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你好你家孩子今年13岁,上八年级,平时就不愿和人沟通,喜欢呆在家里。这个年龄的孩子却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如果和老师同学发生了矛盾,就是不说话一直哭,给人的印象就是一个脾气特别倔,又没法沟通的孩子应该是缺乏自信吧。
      我建议你多带孩子参加公共场合的活动,夏令营啊,你朋友亲戚的婚宴啊,多让他认识接触,即使他不直接接触看着你接触他也会感受到那个气氛的。慢慢引导多多陪伴。
      以上是对“孩子不愿意和同学老师沟通怎么办?”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医师 擅长: 擅长各种亚健康身心体质调理(疏导)、各种常见皮肤科 帮助网友:76579称赞:226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保定市第一医院   主治医师 擅长: 乳腺癌,肺癌,卵巢癌,宫颈癌,前列腺癌等各种恶性肿 帮助网友:15254称赞:4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您好,孩子的身体健康很重要,同样心理健康也很重要。如果发现孩子不善沟通,可以逐渐引导孩子与外界交流,必要时可以寻求心理医生帮助。

平山县妇幼保健院   二级心理咨询师 擅长: 青少年厌学、逆反、早恋、交友障碍等 、亲子关系; 帮助网友:12990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你好,孩子不一定是倔脾气,是因为孩子没有找到一个好的跟别人交流的方式,他不会处理人际关系,所以感觉孩子会这样。建议家长多带孩子做一些公益活动,多参加集体活动,带动孩子的积极性,同时家长也要多关心孩子,听听孩子的心声。

二级心理咨询师 擅长: 擅长做成人,青少年,儿童心理疏导工作 帮助网友:18636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你好!12岁的孩子性格内向,有委屈不敢说,只是掉泪,家长不要一味的批评他,让怕把内心的委屈发泄出来,然后,家长教给他,遇到委屈要和好朋友说,或者用笔写出来。在纸上写出自己的心理感受,让老师知道。
      以上是对“孩子不愿意和同学老师沟通怎么办?”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

第1篇:孩子情绪失控时,家长们应该这样做!

这点非常重要,但却又很容易被忽视。父母只有自己情绪稳定,才能去帮助孩子处理情绪。

当感觉到自己的情绪快要失控的时候,要先处理自己的情绪。父母自己情绪失控的时候去"教育"孩子,孩子的情绪只会更糟糕。

很多孩子之所以发脾气,完全是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和别人沟通,导致情绪失控,所以没办法只能通过这种方式。

作为爸爸妈妈,一定会教会孩子正确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不开心,可以倾诉;有觉得委屈,那就把委屈说出来,发火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只会让自己的心情变得更差。

关系是情绪调节的基础。当你情绪特别激动的时候,一看到自己最亲密的那个人,马上就觉得平静踏实多了。

孩子情绪失控,你实在没有办法安抚,把交给和他亲密的人照顾。

所以,如果你和孩子不够亲密,孩子还不那么信任你,请多陪孩子,让孩子感受到爱和温暖,也会更信任你。

这里所谓的转移注意力,并非就是忽略孩子的感受,而是通过别的方式来排解他的不快。

有时候,孩子有情绪,并不一定都愿意说出来。或许他们希望晚一点再倾诉,那么就请给孩子一点空间,你陪着他就好。

比如说孩子不想说,只是默默掉眼泪,那就给他一个温暖的怀抱,让他稍微舒缓一下,再进行沟通。

应该接纳孩子的情绪,比如当孩子生气想打人的时候,生气的情绪是应该被接纳的。

教孩子有效发泄自己情绪的方法,比如运动、大喊、大哭、唱歌,

第2篇:孩子闹情绪的时候,家长一定不能这样做!

导语:每个孩子都会发脾气,这原本就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如果孩子发脾气很频繁,家长就会很厌烦,有时候会做出以下五种回应。熟不知,这是在害了孩子!

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很多家长都不能冷静一起,而是变得很生气。更多的时候,家长会采取以暴制暴的方式。比如对孩子说:“你再这样,就不要进这个家门了”“你不要再哭了,要哭出去哭”等等*的话,让孩子感觉非常没有安全感。而经常听到这样的话的时候,孩子也会把这些深深记在心里,从而变得很叛逆。

很多的家长,在孩子发脾气闹情绪的时候,就恨不得什么都给孩子。孩子哭闹的时候,家长会说:“别哭了,你要什么妈妈都给你买”“给你玩手机,乖乖不哭了啊。”这个时候孩子就会把家长的这种言行当做是妥协。以后再有什么事的时候,就会用哭闹的方式会表达。

3、为孩子的情绪贴标签

家长在孩子闹情绪的时候,常常拿不出一点冷静,经常会对孩子说:“你怎么那么爱哭啊,动不动就哭,真讨人烦”“哭什么哭,真是个坏孩子”。这些话其实是家长随口说出来吓唬孩子的,但是负面的标签会被孩子记住,从而产生心理扭曲。

孩子闹情绪的时候,说教是没有用的,但是很多家长仍然对这一招乐此不疲,就好像说了孩子就能懂一样。其实孩子在闹情绪的时候,整个人的负面情绪是爆棚的,你还跟孩子讲道理

第3篇:孩子很任*,家长应该这样做!

导语:因为很多的原因,大多数的孩子都很任*。偶尔任*还好,但是经常任*的话,对孩子*格的培养和身心健康都不太好。孩子任*也是家长特别*心的一个问题。那孩子任*的时候,家长应该怎么办呢?

孩子任*的时候,很多家长为了不让她哭闹,常常会去迁就孩子,比如承诺孩子要给他买好玩的买好吃的。长期如此,孩子就会动不动都任*,因为他知道这样可以让你在乎。而想要解决孩子的问题,首先就是不迁就孩子。等孩子哭够了,稍微平静了下来,你再去安抚孩子的情绪,并且告诉孩子他这样做是不正确的,作为父母非常不喜欢他动不动就苦恼。要跟孩子讲明道理,告诉孩子有什么事情都可以和爸爸妈妈沟通,但是如果一直苦恼的话,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爸爸妈妈也不会理他。这样孩子知道这种方式没有用,下次就会尝试去和你们沟通。

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有一个人来解决就可以了。在教育孩子任*的这一点上,父母有时候会比较严格,而老一辈又会很心疼,这个时候孩子就会觉得还有人依靠,或者认为老一辈是支持他的。这样不利于孩子的教育。所以当教育孩子的时候,家庭成员的观点要一致,不要去*手,这样才会有威慑力。

先观察孩子任*的行为,找出孩子任*的原因,并且时候给孩子制定规矩。告诉孩子不管怎么样不能怎么做,如果这样做了就要自己承担后

第4篇:孩子非常怕黑,家长应该这样做!

导语:怕黑应该是每个孩子都经历过的事情,但是有一些孩子的怕黑程度超乎我的想象。这个时候家长一定都很担心,那孩子怕黑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作为父母,应该摆正心态。孩子怕黑是一个必须经历的过程,所以不要训斥孩子,说孩子没出息之类的话。孩子怕黑,一般来说到了一定的年纪就会消失的。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其实非常需要家长的鼓励。他也不想这样,但是他就是害怕,作为家长也应该换位思考一下。

孩子怕黑的现象一般是晚上要睡觉的时候,才会特别害怕。这个时候如果家长没有和他一起说,他就会胡思乱想,然后可以会做噩梦。这个时期的孩子,尽量不要说一些妖魔鬼怪的话吓唬他,更不要给他看恐怖类的电视电影。如果孩子不和家长一起睡,家长应该多陪孩子,等孩子有困意了或者是睡着了再走。

孩子怕黑,家长应该能明白这种感受。多给孩子一些鼓励,给他讲一些正面积极的事情,让他勇敢起来。虽然可能孩子不能勇敢去面对,但是家长长期正面的引导,也会给孩子留下勇敢的火种。时间长了,他会不自觉的想要去突破,想要征服自己。

如果家长都在孩子身边的话,晚上可以带着孩子去体验黑暗,让孩子知道家长是那么勇敢,原来这根本就没有什么可怕的。当然这件事情最好还是有爸爸来做,因为如果妈妈不小心表现出害怕的话,只会加深孩子内心的恐惧

第5篇:孩子爱玩电脑,家长应该这样做!

导语:现在这个电子产品肆虐的时代,人人都买得起电脑,很多的家庭都具备电脑。孩子因为好奇而接触电脑,但是却沉迷于电脑。这个时候最*心的就是家长了。那孩子爱玩电脑应该怎么办呢?

1、告诉孩子玩电脑的危害

我们都知道玩电脑的危害很大,但是很多的孩子显然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家长不妨举例子告诉孩子。比如玩电脑容易近视,而戴眼镜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并且度数过高会有遗传*;再比如告诉孩子电脑的辐*很大,会让脸上长斑和长痘等等。不仅是要告诉孩子笼统的概念,更要让孩子知道其中的危害。

2、控制孩子玩电脑时间

孩子时期的自制力都是比较差的,家长可以和孩子约定玩电脑的时间。比如先倾听孩子的想法,问问孩子一天想要玩多少个小时的电脑,大概在哪个时间段去玩,这个时候家长再折合一下,缩短孩子玩电脑的时间,确定孩子玩电脑的时间段。只要有了约定,孩子如果违反了,你可以没收电脑也可以采取其他的惩罚。这个时候孩子就没有办法怨你们了。

孩子爱玩电脑,有一半是因为家长的影响。现在很多的家长都会用电脑看电视、逛淘宝、玩游戏或者是工作。但是家长整天埋头在电脑上,这会让孩子认为电脑很好玩,从而喜欢上电脑。所以想要避免孩子频繁玩电脑,家长应该以身作则,做好榜样。

孩子喜欢玩电脑,一般都是没有其他的兴趣爱好。家长可以培养

第6篇:孩子很爱黏人,家长应该这样做!

导语:孩子爱黏人,这是很多家长都很无奈的一件事情。其实孩子爱黏人,多是因为没有安全感导致的,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家长过于溺爱。不管是什么样的原因,孩子爱黏人都不见得是一件好事。那对于孩子的这种习惯,家长应该怎么办呢?

孩子之所以爱黏人,有一部分的原因是因为孩子不常与外人接触,所以会有不适应的感觉。多让孩子和其他的人接触接触,让孩子适应一下,也就没有那么害怕了。等到孩子有了自己的小伙伴,*格也会开朗很多,那时候也就不会那么黏人了。

2、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孩子的心灵都特别脆弱,这个时候不要吓孩子,也不要动不动就给孩子讲鬼故事;也不要恐吓孩子,说要把孩子送人啊,赶出家门啊等等之类的话,只会徒增孩子的心理*影。想要不让孩子黏人,就要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孩子有了一定的安全感以后,别说黏人了,你拽都拽不回来。

孩子爱黏人,最主要的原因是对外界的不信任,同时也是对家长的不信任。有很多的家长总是在跟孩子分别的时候表现出依依不舍,这个时候孩子也会受你感染,从而舍不得离开你。也有一些家长为了不让孩子难过,就偷偷溜掉,这样一次两次还好,多次了以后孩子就会一直守着你,深怕你走掉。正确的做法其实应该是和孩子多沟通,和孩子建立起信任感,比如和孩子约定什么时候走,什么时候回来,而且

第7篇:孩子有中考紧张的情绪,家长应该怎么做?

导语:中考在即,这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也就是在这样一个时期,有很多的孩子都会感觉压力倍增,在考试前几个月都感觉很紧张。那这个时候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孩子对待中考这件事情,应该是稍微上心了,才会感觉到紧张。这个时候家长不妨和孩子好好聊聊天,让孩子吐吐心里的不快和不安,从中也能知道孩子紧张的原因。这个时候有人倾听孩子的心声,孩子一定会大吐苦水。家长也可以借助这一次的机会,适当给孩子安慰,让孩子缓解中考的紧张情绪。

2、和孩子一起明确目标

孩子之所以感到紧张,那就说明还没有十分的把握。这时候家长可以问问孩子的想法,比如孩子想考哪所高中,想要考的理想分数是多少,在级里要排多少名等等。一开始孩子可能也不是很确定,因为会顾虑很多的问题。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帮助孩子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孩子稍微够的上的,也不会有太大差距的,这个时候孩子明确了自己的想法,也得到了你的支持,就不会那么紧张了。

孩子感到紧张,八成是因为对自己没有信心。他其实在心里会给自己一个大概的估计,他可能会觉得自己考不上,会对不起父母,辜负了老师。这个时候家长要做孩子最坚实的后盾,告诉孩子一定要努力,但是努力过的后果不管是好是坏,爸爸妈妈都支持他,不会怪他。并且要告诉孩子,他努力

第8篇:孩子的自控力很差,家长应该怎么做?

导语:说到孩子的自控能力,很多的家长都会吐槽自己的孩子自控能力很差。但其实这不能怪孩子,家长也有一半的责任。那孩子的自控力很差,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一个家庭的氛围,对孩子是有一辈子的影响的。比如父母经常吵架,孩子就会非常叛逆;父母很恩爱,孩子大多都很温柔。在一个有爱的家庭氛围里成长的孩子,*格都会好很多,也会很听父母的话,做事情也不用被赶着跑。父母恩爱的时候,孩子内心也会深受触动,会自己去找事情做,而害怕自己做得不好破坏了父母的关系,所以营造有爱的家庭非常重要。

当然父母恩爱很重要,更重要的是父母要一起做好榜样,让孩子知道父母都这么做,孩子更应该向父母一样。这对孩子的成长是很有帮助的。

俗话说“没有家规不成方圆”,这句话放在哪个国家哪个家庭都是很受用的。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要建立合理的家规,让孩子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情。比如孩子几点要起床,几点要睡觉,出去玩几点要回来。家规可以放松一点,但是也要帮助孩子养成这些好习惯。

3、学会表扬和批评孩子

很多的父母都会犯一个错误,那就是要么对着孩子猛夸,要么对着孩子猛打,这两种方式都是不正确的。我们要知道,表扬孩子和批评孩子,都是对事不对人,不能因为这是你孩子,就不表扬;也不能因为这是

第9篇:小孩子习惯晚睡,白天没精神,家长就应该这样做

如今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很多小孩子习惯*地晚睡,几乎是不到午夜12点之后,坚决不上床睡觉,而第二天清晨却赖在床上不肯起来。那么,要如何改掉小孩子晚睡的习惯呢?

孩子晚上习惯迟睡,可能是因为家长迟睡,所以孩子就随着熬夜。不要以为孩子晚上少睡白天可补上。其实,白天和晚上就寝质量是相差很大的。

孩子迟睡熬夜,至少会带来以下弊端:

身高虽然与遗传、营养有关,但与内分泌也干系庞大。人脑中下丘脑构造能分泌一种促进儿童发育的生长激素,它重要是在夜间10时至拂晓1时分泌。在儿童熟睡后60~90分钟左右,分泌明显增长,占全天全泌量的1/2~3/4。如果孩子长期迟睡,肯定影响生长激素的正常分泌,不利于身材的发育,尤其是身高。

芳华前期的儿童,每天应保持充足的就寝时间。通常熬夜会使人体生理成果受到影响,生物钟产生混乱。上课时昏昏欲睡,影响智力生长,并使学习结果降落。

夜间充足的睡眠时间不但能消除委顿,还可提升人体免疫成果。迟睡的孩子大概会出现精力不振、食欲低落、体重减轻、满身乏力等。

怎样让孩子改掉晚睡的习惯呢?

1、父母首先要做到不熬夜

有些家长喜好熬夜看电视,乃至叫上几个朋友在家里打扑克、搓麻将,因此,孩子也会随着熬夜。室内声音过于喧华,光芒太亮,都会影响

第10篇:孩子受挫能力弱,家长应该这样教育

孩子面对挫折的时候,家长需要合理引导孩子,切勿让孩子一遇到挫折就要放弃,那么家长如何教育孩子面对挫折呢?聪明的家长都是怎么做的,不妨跟编者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成长中不能够没有挫折,任何人都需要在挫折中磨砺自己,这样才能够得到成长的。如果孩子的成长中都是一帆风顺,那么遇到一点困难挫折的时候就会束手无策。所以父母在平时要有意识地去为孩子设置一些障碍,需要有意识去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例如父母可以让孩子去做一些比较难的事情,但是也需要注意分寸,设置的障碍要有一点分寸,否则会让孩子的自信心受到挫败。

家长在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不能置之不理,或者无视孩子遇到的困难,甚至指责和漫骂孩子。家长需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分析挫折产生的原因,怎么去战胜这些挫折。家长要让孩子认识到挫折不是那么可怕的,要让孩子勇敢地去面对挫折。因此,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就需要适当地拉孩子一把,给予孩子一些鼓励和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孩子学会如何克服困难。

孩子遇到挫折需要勇敢地面对挫折,因为人的一生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的,遇到挫折是在所难免的事情,要想让孩子在竞争者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家长需要教孩子去直面挫折,而不是一遇到困难就选择退缩。家长要适当地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承担一些事情,只有自己经历过了才能够有更深的体会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孩子出生的时候没有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