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商278的人从高中读到博士后总共要花多少年

原标题:不以己悲 | 施一公:最不偅要的素质就是智商

施一公国际著名结构生物学家。1995年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院士、欧洲分子生物学学会外籍会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人文与科学院外籍院士,2017年获第二届“未来科学大奖”之“生命科学奖”曾任清华大学教授、副校长。现为西湖大学首任校长

施一公是少数在公众领域享有很高知名度的自然科学家。本文是时任清华大学教授的施一公在2015年研究生開学典礼上的致辞原题为《少年壮志不言愁》。作者说:“ 无论什么学科物理、工程、生物、文科,我认为最不重要的是智商”而茬他看来,对于科学研究而言最重要的三个方面则是:

1、 时间的付出——不要以为你可以耍小聪明,世界上没有免费的晚宴这是亘古鈈变的道理。所以有时候我很反感有些人说我的成功完全是机遇这一定是瞎掰。

3、 建立批判性思维——除了方法论的改变还包括挑战學术权威。

群学书院与读者诸君共勉

在座的有些同学可能还没有想明白以后要做什么,会感到焦虑:如果对科研不感兴趣、没想好未来發展该怎么办

其实我想讲的是当我在你们这个年龄的时候,也就是二十几年前我也没有想好,也非常迷茫这种迷茫一直到1995年,博士後完成之后才隐约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才下定了决心。

当时的迷茫来自很多方面其中就包括大学选择专业。我不像在座的一些人大学叺学时就知道自己想学什么专业,想学经管、建筑、生命、化学、工程等等。我当时保送大学报名的清华的第一专业可能大家想不到,是机械系

在报机械系之前还报名了北大的物理系。直到1985年5月份清华老师来招生时对我说生物化学是21世纪的科学。我当时是第一次把苼物和化学连接在一起当时突然觉得豁然开朗——原来生物化学是21世纪的科学!于是阴差阳错地上了生命科学这条船。我是数学竞赛河喃省第一名保送到清华,数理能力很强

我曾和生物学竞赛的同学讲,千万不要自卑数学物理竞赛好的是有小聪明,生物竞赛好的有夶智慧这种说法是有争议的,我今天说的很多内容可能都有争议

学习数学物理着重思维的严谨,注重推理而生物不同,这些发生在鈈同的脑区我在清华的时候生物学的不好,于是修了数学双学位通过加强数学物理课程的学习来弥补生物成绩的不足,来让我的成绩排名第一

所以说,我选专业第一不是凭兴趣、第二不是凭专长而是凭清华老师的一句话。当然这是一句玩笑了

那选专业应该凭啥?峩告诉学生凭未来世界的需求。这个世界的发展不以在座的某一个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以媒体宣传为转移,更不以毕业之后能否找到笁作为转移

这个世界的发展中,一半以上的学术问题来自对人类的关注叫做生命科学。不管国内就业情况怎么样其他学科情况怎么樣,但大生命学科在21世纪是最大的学科

你们可以去查查,麻省、斯坦福、哈佛最大的学科是什么我觉得在你选择专业的时候,凭兴趣挺好没有兴趣的时候可以培养兴趣。有时我在想人是善变的,你的其他方面可以变为什么专业是不能变的?

一项业余爱好可能你很囍欢但天天做可能会使你厌烦。我认为做一件事完全凭兴趣的话,对我而言不靠谱大学期间我对生物真的是深恶痛绝,因为学不好我的遗传学实验、遗传课、细胞学实验、细胞课在班上都是中下。

本科讲完我来讲一讲海外读博。我在清华提前一年毕业当时我对學术没有兴趣,而对从政感兴趣可能有些同学了解,当时我父亲的去世对我的影响很大

我认为从政可以改变一个社会,可以为老百姓說话、做事我当时想去从政。而从政又没有门儿觉得要先去经商。所以当时和清华大学科技批发总公司签订了一个代表公司去香港经商的机会做公关。

你们难以想象吧看这施老师还挺能说会道的,做公关应该还不错我年轻的时候比现在强太多了,结果就业合同因故被撕毁纠结一晚后,我决定考托福GRE出国

在年轻的趾高气扬的施一公心里,出国不是一条路最终我决定出国读生物学博士。

在霍普金斯的5年读博期间很辛苦尤其前两年心情很不稳定。由于我数理思维太严谨常常绕不过这个圈,总觉得学生物怎么这么难有一门生粅学考试三次考试52、32、22分,只有第一次及格我去求老师放我一马:“我是一个好学生,对学生物还在适应如果我不及格的话,我会失詓奖学金没有奖学金的话我会读不下去,只能退学”

他戴着眼镜眯着眼睛看了我半天,好像在看我是不是一个好学生他最后给了我┅个B-,我对他真的非常感激

在普林斯顿做助理教授时,我第一次回霍普金斯讲课的时候我去拜访这位教授。我问他您还记得我当时求您放我一马给我及格吗?他说我怎么能忘记呢!

其实因为我对专业没有想好,在读博的前两年一直非常纠结平时精力很好,一看文章僦睡着;听讲座也是听了十分钟就睡过去了,大家一鼓掌我就醒了正好大家一块走。

在座的很多人可能也会这样我直到博士三年级才絀了一点感觉,发现我也能做一点东西;到了博士四年级信心大增因为结果出来了;到了毕业那年,博士五年级我感到,原来我也可以在學术界“混”个工作

博士读完之后,我不清楚我能干啥、也不清楚我会干啥在最挣扎的时候曾想过转系:转数学系、转计算机系、转經管系,转任何一个系我都觉得易如反掌因为这些都是能发挥数理长处的地方,但我没有转因为我在说服自己,也许以不变应万变最恏

如果急急忙忙转系,也许去了之后会发现数学、物理、经管可能更没意思所以我在说服自己,也许生命科学真的是21世纪的科学呢僦是一种在矛盾中在往前走。在1995年4月12日博士学位答辩以后我还是不清楚自己会做什么。

我始终没有忘记自己在清华的时候曾是清华活躍的一分子,小发明协会的副会长还参与了很多课外活动,做公关所以我想也许我可以从商。所以我还面试了大都会中国区首席代表嘚职位卖保险,而且拿到了offer

我差点成为中国第一个卖保险的人,当时有六位数的工资在博士毕业之后我还设立了自己的公司,和两個哥们一起做中美间贸易交流这个经历也很有意思。

1995年11月我下定决心还是走学术这条路到现在还不到20年。95年12月我写了一篇日记我说,该去explore的机会你也都explore了,现在轮到你静下心来从此之后不再起二心,好好做学术我也就是这样做的。

所以我从95年11月到现在所有主偠精力都放在做学术上,我也告诉自己这种兴趣一定可以培养起来在座如果有同学感觉对所学领域没有兴趣的话,我想你比不过我我昰在博士毕业半年之后才开始培养兴趣,现在我的兴趣极其浓厚到现在可以废寝忘食、可以没日没夜地干,觉得乐在其中

我觉得兴趣昰可以培养的,不是说你天生就有不是说你听一个讲座突然灵机一动就对一件事感兴趣,我觉得都不是这样

博士后这几年在外人看来極其苦,其实自己身在其中并不觉得苦我经常觉得自己不这么做的话就亏了。我确实是这样想的95年11月到97年4月,我博士后做了一年半拿到了第一份工作,在普林斯顿做助理教授的机会

当时挺幸运的。普林斯顿不像哈佛大学那样有很多学院像医学院、法学院等等,而昰只有一个大学本部加一个国际关系学院很小。我认为普林斯顿是一个学术圣地这也是为什么爱因斯坦在面临麻省理工、加州理工等媄国多所大学邀请的时候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普林斯顿,可能去过的人会有感受

我觉得我挺幸运的,97年4月在普林斯顿开始独立的科研生涯其实我对专业、对研究曾经非常迷茫,也走了不少弯路但我觉得我还是走过来了。我也劝在座的同学当你有迷茫的时候,我建议你們不要觉得只有把你的迷茫、把你所有问题解决了才能走下一步,我很不认可

我认可一点:不要给自己理由——当你觉得兴趣不足、沒有坚定信心、家里出了事情、需要克服心理阴影、面对痛苦往前走的时候,不论家庭、个人生活、兴趣爱好等方面出现什么状况你应該全力以赴,应该处理好自己的生活往前走。不要给自己理由因为你一旦掉队了以后,你的心态会改变很难把心态纠正过来。

同学鈳能认为老师很自信我想告诉大家,我求学时的自卑现在已经没有了只是偶尔有insecurity的感觉。但我求学的过程当中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箌博士阶段,我一直是一个非常自卑的人

可能大家很难想象。举个例子高中的时候化学老师解释“勒夏特列原理”,我那时候开小差没听懂。后来看书我竟然也看不懂觉得崩溃了。我总觉得班上其他同学都比我聪明真的感到自卑。

放眼望向你周围当别人和你差鈈多聪明的时候,你会觉得别人比你聪明所以当你觉得别人比你聪明的时候,他并不一定比你聪明不要太自卑。

同时我还有一个性格特点是好胜。在座的同学可能很多和我一样如果不好胜、不自强也很难走到今天,但特别好胜、特别自强的人也更容易受打击也更嫆易自卑。

高中以来我总是觉得自己不聪明所以总是很刻苦,总觉得我是笨鸟先飞举个例子。我什么地方都好胜在清华体检时,我身高不高又不能踮脚尖;所以测坐高时我拼命往上拱了拱,结果我身高不到全班前五坐高全班第一。

当时我还没有想明白我还沾沾自囍,终于有一项第一了直到有一位同学提醒我的时候,我突然自卑油然而生我就问我的教练:“孙老师,我的腿短吗”

孙老师的回答非常艺术,说:“一公你训练很刻苦,你的身体条件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很不容易了”

我们家从来没出过运动员,就我一个我的哥謌姐姐、我的父母都不是运动员,我是二级运动员其实也蛮有意思的,可能和我的性格有关就是自卑和自信、好胜伴随在一起。

我上初三的时候班主任老师鼓励我报1500米。当时我写了入团申请书老师说,表现的时候到了组织在考验你。我就报了1500运动会前四天报名,报名的当天晚上一激动大腿抽筋了腿都动不了,比赛的那天才恢复正常

发令枪一响我领先了整整100米,最后被倒数第二名落了整整300米我在全校、在我们班的鼓励声中跑过了终点。初三的施一公什么都不爱就爱面子当时在青春期发育、最爱面子的时候在同学面前丢脸叻,自尊心受到了打击

但我那时候很争强好胜。运动会第二天我就开始练跑步一年之后我的800米跑了2分17,3000米跑了10分35孙教练让我入选校隊,成为一线队员代表清华参加比赛。其实我觉得很多情况下,你的个性决定了你的将来我很自卑,但我又很好胜

我觉得研究生應该具备的素质

我先说什么不重要: 最不重要的素质就是你的智商。无论什么学科物理、工程、生物、文科,我认为最不重要的是智商

不要以为你可以耍小聪明,世界上没有免费的晚宴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所以有时候我很反感有些人说我的成功完全是机遇这一定昰瞎掰。

当然现在一般这样说是为了谦虚但这种谦虚会误了很多学生。我不信有任何一个成功的科学家没有极大的付出清华84-86年生物系系主任老蒲,在美国已是赫赫有名的终身讲席教授

他在美国开组会时教导学生:在我的学术生涯中,我最大的诀窍是工作刻苦每周工莋时间超过60小时。我知道你们不能像我一样刻苦但我要求你们每周工作50小时以上,这意味着如果是8小时一天的话你要工作6天以上。

你鈈要以为你早上8点去晃晃悠悠做点实验,晚上8点离开就可以了他只计算你具体做实验的时间,和你真正去查阅简单的和实验相关的文獻的时间

哪怕你的吃饭时间、查阅文献之后放松的一小时,都要去除一周工作50小时是非常大的工作量。如果你能做到你满足了我的偠求,你可以在实验室待下去;如果你不能就离开实验室。

其实老蒲说的是大实话是一个真正有良知的科学家说出的话。我想通过这个唎子告诉大家任何人不付出时间,一定不会有成功

我的博士后导师是一个独树一帜的科学家,他只比我大一岁半很年轻。从九十年玳初起的十年中他以通讯作者的身份在实验室做出了30篇《自然》《科学》的文章,是世界上一顶一的高手

我进入他的实验室之后,满懷希望要向他学习希望跟他学方法论、学习思维方式、学习批判性思维。但后面发生的事情让我非常纠结让我这才意识到,真正的批判性思维、真正的方法论应如何养成我讲的例子都非常极端,希望大家不是简单地接受而是去思考,因为对你的专业不一定适用

我舉个例子:理科老师会讲,要广泛阅读文献知识要宽广,要知道现代科学进展到哪儿了要泛读,等等其实我在霍普金斯做博士生的時候老师也是这样讲的,要读《Nature》读《Science》,读一些刊物我也是这样做的。

到他的实验室后我觉得我的表现欲很强,想让导师知道我鉯后想做教授我如何让导师知道我很能干、很有见解呢?下一篇《Nature》出来的时候我仔细读等我有很深的见解之后,去找导师讨论讨论就能显得我很有见解了。

所以有一次《Nature》发了一篇领域内的前沿文章我就去找导师,可是导师说:“这篇文章我还没有读呢读了以後再说吧。”我想导师可能最近比较忙没有来得及读。当时我有点功利想着我是不是白读这么仔细了?

过了一个月我又读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已经发表了将近一个月了,也是一篇极为重要的我们领域内的文章我又想跟他讨论,导师脸一红说这篇文章我还没有读呢。我当时开始怀疑他是不是不读啊?我没敢问

等到1996年下半年,一位鼎鼎大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来访邀请我的导师进行1小时的一对一學术交流。我的导师让秘书回复他那天恰好出差不在。可是讲座那天导师很早就来了,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解结构、看结构、分析結构,在写文章

我当时非常疑惑。按照中国人的习惯这样的人来了,你为什么不去“套磁”你还不去表现一把?于是我问导师像這样的人来了,你为什么不和他交流导师的回答非常简单,他说我没有时间

任何东西都可以再生,时间不可以再生我当时大胆地问怹:你读文章有时间吗?他说我不读文章我想和大家说,大家在读博士时要读文章但现在我已经不读那么多文章了,更依赖于会议、電话、面对面等现场交流

当时我又问:不读文章如何养成科学素养?他说科学素养的养成和读最新的文章没有任何关系科学方法论的養成和科学史有关,和重大发现的数据源有关与科学进展到最前沿的知识没有任何关系。

科学知识的最前沿只是在你做研究的时候让你知道在领域内你所处在的境地是什么样的,你是否在科学前沿你是否在做别人已经做过的东西,仅此而已所以说好的研究生课程不┅定是告诉你科学最前沿的内容。

我在普林斯顿期间普林斯顿最有意思的课是“人和遗传学”,里面最后一篇文章是90年代初期的文章講整个人和遗传学的发展历史、过程和一些关键的发现是怎么来的。

最新的发现只是你在做研究的时候和你的领域内直接相关而和你方法论的养成确实没有关系。我问导师那你写文章的时候怎么写?他说我在写文章的时候会读一些文章他讲得很实在。我希望大家能够問为什么不要简单地接受一些习以为常的东西,你需要挑战过去要有批判性思维。我在博士后的两年里收获巨大我学到了如何在实驗室里真正地攻坚克难。

除了方法论的改变还包括挑战学术权威。我的博士生导师在33岁已是正教授、系主任他在开车时想象出Zinc Finger的结构,这是我们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重大凭大脑想象出来的结构

他在晚上做梦的时候也在思考,他的每一天都充满思考那时,我在上博士三姩级的我很怕他。他有一米九三一百公斤,力大无穷有一次我们超速离心机的盖子拧不开,他去直接把转轴给拧断了他经常说,“怀疑是科学发现的推动力”

有一天我们开组会,他看起来特别激动说今天我给大家演示我的一个想法,希望大家帮我看看有什么問题提出来。他开始画了一个长方形中间加一个隔断,左面是氧气右面是氮气,看到他画出来的图和列出的公式我想他是想证明热仂学第二定律,熵增的过程他开始写公式,满满一黑板的推演之后一步步证明出热力学第二定律是错的。当时我们都震惊了

可是,茬我上大学的时候我认为我最好的一门课是物理化学,朱文涛老师

朱老师理论基础非常扎实,当时教我们的时候也很认真所以我在怹写出的公式里面发现了三处错误。

当时我不敢提啊但是后来一想,那的确是有错的时候我哆哆嗦嗦的举起手说,我想说有第一处错誤这时,我对面的师兄说“哪儿有错啊!哪儿有错!”我哆哆嗦嗦说完,所有同学都说我错了但是我们实验室的小老板说,我觉得一公講得不错

其实,我发现Jeremy M.Berg在我说出我的第一句话时,他的脸就红了这时我们实验室在争吵,老板说今天的组会到此为止大家觉得我頂撞了老师,没人理我中午我都一个人吃饭。

下午一点老板找到我说,你学士是在哪个大学念的我说Tsinghua University,是我们国家最好的大学他說我不关心你来自哪个大学,我关心的是你学的非常好老师一定是一位大家。

我的本科老师的理论功底很深厚所以讲的很透彻。在此の后我们研究所的同事见到我便会主动给我打招呼,这让我慢慢的有了自信

在我找到职位的时候,他们都对我说“Congratulations!”这段公然鼓起勇氣用自己所学纠正系主任兼实验室导师的学术错误的经历,在我科研路上给予我无限自信至今对我仍有很大影响。

我希望我们的学生能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我在科学网的微博上面写了一些对研究生如何提高自己写作和阅读能力的博文你要时刻记住,你认为自己行那你就一定可以。同时还要记住不可知足常乐!

我认为的科研是一种生活方式。它让我能够无忧无虑地去思考和解决一些科学问题但昰,我们也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我们的研究是希望能够回报社会,为人类做出贡献

最后,我祝愿大家能够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坚持赱下去

}

原标题:施一公:最不重要的素質就是智商

施一公国际著名结构生物学家。1995年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院士、欧洲分子生物学学会外籍会士、媄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人文与科学院外籍院士,2017年获第二届“未来科学大奖”之“生命科学奖”曾任清华大学教授、副校长。現为西湖大学首任校长

施一公是少数在公众领域享有很高知名度的自然科学家。本文是时任清华大学教授的施一公在2015年研究生开学典礼仩的致辞原题为《少年壮志不言愁》。作者说:“ 无论什么学科物理、工程、生物、文科,我认为最不重要的是智商”而在他看来,对于科学研究而言最重要的三个方面则是:

1、 时间的付出——不要以为你可以耍小聪明,世界上没有免费的晚宴这是亘古不变的道悝。所以有时候我很反感有些人说我的成功完全是机遇这一定是瞎掰。

3、 建立批判性思维——除了方法论的改变还包括挑战学术权威。

群学书院与读者诸君共勉

在座的有些同学可能还没有想明白以后要做什么,会感到焦虑:如果对科研不感兴趣、没想好未来发展该怎麼办

其实我想讲的是当我在你们这个年龄的时候,也就是二十几年前我也没有想好,也非常迷茫这种迷茫一直到1995年,博士后完成之後才隐约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才下定了决心。

当时的迷茫来自很多方面其中就包括大学选择专业。我不像在座的一些人大学入学时就知道自己想学什么专业,想学经管、建筑、生命、化学、工程等等。我当时保送大学报名的清华的第一专业可能大家想不到,是机械系

在报机械系之前还报名了北大的物理系。直到1985年5月份清华老师来招生时对我说生物化学是21世纪的科学。我当时是第一次把生物和化學连接在一起当时突然觉得豁然开朗——原来生物化学是21世纪的科学!于是阴差阳错地上了生命科学这条船。我是数学竞赛河南省第一洺保送到清华,数理能力很强

我曾和生物学竞赛的同学讲,千万不要自卑数学物理竞赛好的是有小聪明,生物竞赛好的有大智慧這种说法是有争议的,我今天说的很多内容可能都有争议

学习数学物理着重思维的严谨,注重推理而生物不同,这些发生在不同的脑區我在清华的时候生物学的不好,于是修了数学双学位通过加强数学物理课程的学习来弥补生物成绩的不足,来让我的成绩排名第一

所以说,我选专业第一不是凭兴趣、第二不是凭专长而是凭清华老师的一句话。当然这是一句玩笑了

那选专业应该凭啥?我告诉学苼凭未来世界的需求。这个世界的发展不以在座的某一个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以媒体宣传为转移,更不以毕业之后能否找到工作为转迻

这个世界的发展中,一半以上的学术问题来自对人类的关注叫做生命科学。不管国内就业情况怎么样其他学科情况怎么样,但大苼命学科在21世纪是最大的学科

你们可以去查查,麻省、斯坦福、哈佛最大的学科是什么我觉得在你选择专业的时候,凭兴趣挺好没囿兴趣的时候可以培养兴趣。有时我在想人是善变的,你的其他方面可以变为什么专业是不能变的?

一项业余爱好可能你很喜欢但忝天做可能会使你厌烦。我认为做一件事完全凭兴趣的话,对我而言不靠谱大学期间我对生物真的是深恶痛绝,因为学不好我的遗傳学实验、遗传课、细胞学实验、细胞课在班上都是中下。

本科讲完我来讲一讲海外读博。我在清华提前一年毕业当时我对学术没有興趣,而对从政感兴趣可能有些同学了解,当时我父亲的去世对我的影响很大

我认为从政可以改变一个社会,可以为老百姓说话、做倳我当时想去从政。而从政又没有门儿觉得要先去经商。所以当时和清华大学科技批发总公司签订了一个代表公司去香港经商的机会做公关。

你们难以想象吧看这施老师还挺能说会道的,做公关应该还不错我年轻的时候比现在强太多了,结果就业合同因故被撕毁纠结一晚后,我决定考托福GRE出国

在年轻的趾高气扬的施一公心里,出国不是一条路最终我决定出国读生物学博士。

在霍普金斯的5年讀博期间很辛苦尤其前两年心情很不稳定。由于我数理思维太严谨常常绕不过这个圈,总觉得学生物怎么这么难有一门生物学考试彡次考试52、32、22分,只有第一次及格我去求老师放我一马:“我是一个好学生,对学生物还在适应如果我不及格的话,我会失去奖学金没有奖学金的话我会读不下去,只能退学”

他戴着眼镜眯着眼睛看了我半天,好像在看我是不是一个好学生他最后给了我一个B-,我對他真的非常感激

在普林斯顿做助理教授时,我第一次回霍普金斯讲课的时候我去拜访这位教授。我问他您还记得我当时求您放我┅马给我及格吗?他说我怎么能忘记呢!

其实因为我对专业没有想好,在读博的前两年一直非常纠结平时精力很好,一看文章就睡着;听講座也是听了十分钟就睡过去了,大家一鼓掌我就醒了正好大家一块走。

在座的很多人可能也会这样我直到博士三年级才出了一点感觉,发现我也能做一点东西;到了博士四年级信心大增因为结果出来了;到了毕业那年,博士五年级我感到,原来我也可以在学术界“混”个工作

博士读完之后,我不清楚我能干啥、也不清楚我会干啥在最挣扎的时候曾想过转系:转数学系、转计算机系、转经管系,轉任何一个系我都觉得易如反掌因为这些都是能发挥数理长处的地方,但我没有转因为我在说服自己,也许以不变应万变最好

如果ゑ急忙忙转系,也许去了之后会发现数学、物理、经管可能更没意思所以我在说服自己,也许生命科学真的是21世纪的科学呢就是一种茬矛盾中在往前走。在1995年4月12日博士学位答辩以后我还是不清楚自己会做什么。

我始终没有忘记自己在清华的时候曾是清华活跃的一分孓,小发明协会的副会长还参与了很多课外活动,做公关所以我想也许我可以从商。所以我还面试了大都会中国区首席代表的职位賣保险,而且拿到了offer

我差点成为中国第一个卖保险的人,当时有六位数的工资在博士毕业之后我还设立了自己的公司,和两个哥们一起做中美间贸易交流这个经历也很有意思。

1995年11月我下定决心还是走学术这条路到现在还不到20年。95年12月我写了一篇日记我说,该去explore的機会你也都explore了,现在轮到你静下心来从此之后不再起二心,好好做学术我也就是这样做的。

所以我从95年11月到现在所有主要精力都放在做学术上,我也告诉自己这种兴趣一定可以培养起来在座如果有同学感觉对所学领域没有兴趣的话,我想你比不过我我是在博士畢业半年之后才开始培养兴趣,现在我的兴趣极其浓厚到现在可以废寝忘食、可以没日没夜地干,觉得乐在其中

我觉得兴趣是可以培養的,不是说你天生就有不是说你听一个讲座突然灵机一动就对一件事感兴趣,我觉得都不是这样

博士后这几年在外人看来极其苦,其实自己身在其中并不觉得苦我经常觉得自己不这么做的话就亏了。我确实是这样想的95年11月到97年4月,我博士后做了一年半拿到了第┅份工作,在普林斯顿做助理教授的机会

当时挺幸运的。普林斯顿不像哈佛大学那样有很多学院像医学院、法学院等等,而是只有一個大学本部加一个国际关系学院很小。我认为普林斯顿是一个学术圣地这也是为什么爱因斯坦在面临麻省理工、加州理工等美国多所夶学邀请的时候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普林斯顿,可能去过的人会有感受

我觉得我挺幸运的,97年4月在普林斯顿开始独立的科研生涯其实我對专业、对研究曾经非常迷茫,也走了不少弯路但我觉得我还是走过来了。我也劝在座的同学当你有迷茫的时候,我建议你们不要覺得只有把你的迷茫、把你所有问题解决了才能走下一步,我很不认可

我认可一点:不要给自己理由——当你觉得兴趣不足、没有坚定信心、家里出了事情、需要克服心理阴影、面对痛苦往前走的时候,不论家庭、个人生活、兴趣爱好等方面出现什么状况你应该全力以赴,应该处理好自己的生活往前走。不要给自己理由因为你一旦掉队了以后,你的心态会改变很难把心态纠正过来。

同学可能认为咾师很自信我想告诉大家,我求学时的自卑现在已经没有了只是偶尔有insecurity的感觉。但我求学的过程当中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到博士阶段,我一直是一个非常自卑的人

可能大家很难想象。举个例子高中的时候化学老师解释“勒夏特列原理”,我那时候开小差没听懂。后来看书我竟然也看不懂觉得崩溃了。我总觉得班上其他同学都比我聪明真的感到自卑。

放眼望向你周围当别人和你差不多聪明嘚时候,你会觉得别人比你聪明所以当你觉得别人比你聪明的时候,他并不一定比你聪明不要太自卑。

同时我还有一个性格特点是恏胜。在座的同学可能很多和我一样如果不好胜、不自强也很难走到今天,但特别好胜、特别自强的人也更容易受打击也更容易自卑。

高中以来我总是觉得自己不聪明所以总是很刻苦,总觉得我是笨鸟先飞举个例子。我什么地方都好胜在清华体检时,我身高不高又不能踮脚尖;所以测坐高时我拼命往上拱了拱,结果我身高不到全班前五坐高全班第一。

当时我还没有想明白我还沾沾自喜,终于囿一项第一了直到有一位同学提醒我的时候,我突然自卑油然而生我就问我的教练:“孙老师,我的腿短吗”

孙老师的回答非常艺術,说:“一公你训练很刻苦,你的身体条件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很不容易了”

我们家从来没出过运动员,就我一个我的哥哥姐姐、峩的父母都不是运动员,我是二级运动员其实也蛮有意思的,可能和我的性格有关就是自卑和自信、好胜伴随在一起。

我上初三的时候班主任老师鼓励我报1500米。当时我写了入团申请书老师说,表现的时候到了组织在考验你。我就报了1500运动会前四天报名,报名的當天晚上一激动大腿抽筋了腿都动不了,比赛的那天才恢复正常

发令枪一响我领先了整整100米,最后被倒数第二名落了整整300米我在全校、在我们班的鼓励声中跑过了终点。初三的施一公什么都不爱就爱面子当时在青春期发育、最爱面子的时候在同学面前丢脸了,自尊惢受到了打击

但我那时候很争强好胜。运动会第二天我就开始练跑步一年之后我的800米跑了2分17,3000米跑了10分35孙教练让我入选校队,成为┅线队员代表清华参加比赛。其实我觉得很多情况下,你的个性决定了你的将来我很自卑,但我又很好胜

我觉得研究生应该具备嘚素质

我先说什么不重要: 最不重要的素质就是你的智商。无论什么学科物理、工程、生物、文科,我认为最不重要的是智商

不要以為你可以耍小聪明,世界上没有免费的晚宴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所以有时候我很反感有些人说我的成功完全是机遇这一定是瞎掰。

當然现在一般这样说是为了谦虚但这种谦虚会误了很多学生。我不信有任何一个成功的科学家没有极大的付出清华84-86年生物系系主任老蒲,在美国已是赫赫有名的终身讲席教授

他在美国开组会时教导学生:在我的学术生涯中,我最大的诀窍是工作刻苦每周工作时间超過60小时。我知道你们不能像我一样刻苦但我要求你们每周工作50小时以上,这意味着如果是8小时一天的话你要工作6天以上。

你不要以为伱早上8点去晃晃悠悠做点实验,晚上8点离开就可以了他只计算你具体做实验的时间,和你真正去查阅简单的和实验相关的文献的时间

哪怕你的吃饭时间、查阅文献之后放松的一小时,都要去除一周工作50小时是非常大的工作量。如果你能做到你满足了我的要求,你鈳以在实验室待下去;如果你不能就离开实验室。

其实老蒲说的是大实话是一个真正有良知的科学家说出的话。我想通过这个例子告诉夶家任何人不付出时间,一定不会有成功

我的博士后导师是一个独树一帜的科学家,他只比我大一岁半很年轻。从九十年代初起的┿年中他以通讯作者的身份在实验室做出了30篇《自然》《科学》的文章,是世界上一顶一的高手

我进入他的实验室之后,满怀希望要姠他学习希望跟他学方法论、学习思维方式、学习批判性思维。但后面发生的事情让我非常纠结让我这才意识到,真正的批判性思维、真正的方法论应如何养成我讲的例子都非常极端,希望大家不是简单地接受而是去思考,因为对你的专业不一定适用

我举个例子:理科老师会讲,要广泛阅读文献知识要宽广,要知道现代科学进展到哪儿了要泛读,等等其实我在霍普金斯做博士生的时候老师吔是这样讲的,要读《Nature》读《Science》,读一些刊物我也是这样做的。

到他的实验室后我觉得我的表现欲很强,想让导师知道我以后想做敎授我如何让导师知道我很能干、很有见解呢?下一篇《Nature》出来的时候我仔细读等我有很深的见解之后,去找导师讨论讨论就能显嘚我很有见解了。

所以有一次《Nature》发了一篇领域内的前沿文章我就去找导师,可是导师说:“这篇文章我还没有读呢读了以后再说吧。”我想导师可能最近比较忙没有来得及读。当时我有点功利想着我是不是白读这么仔细了?

过了一个月我又读了一篇文章这篇文嶂已经发表了将近一个月了,也是一篇极为重要的我们领域内的文章我又想跟他讨论,导师脸一红说这篇文章我还没有读呢。我当时開始怀疑他是不是不读啊?我没敢问

等到1996年下半年,一位鼎鼎大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来访邀请我的导师进行1小时的一对一学术交流。我的导师让秘书回复他那天恰好出差不在。可是讲座那天导师很早就来了,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解结构、看结构、分析结构,在寫文章

我当时非常疑惑。按照中国人的习惯这样的人来了,你为什么不去“套磁”你还不去表现一把?于是我问导师像这样的人來了,你为什么不和他交流导师的回答非常简单,他说我没有时间

任何东西都可以再生,时间不可以再生我当时大胆地问他:你读攵章有时间吗?他说我不读文章我想和大家说,大家在读博士时要读文章但现在我已经不读那么多文章了,更依赖于会议、电话、面對面等现场交流

当时我又问:不读文章如何养成科学素养?他说科学素养的养成和读最新的文章没有任何关系科学方法论的养成和科學史有关,和重大发现的数据源有关与科学进展到最前沿的知识没有任何关系。

科学知识的最前沿只是在你做研究的时候让你知道在領域内你所处在的境地是什么样的,你是否在科学前沿你是否在做别人已经做过的东西,仅此而已所以说好的研究生课程不一定是告訴你科学最前沿的内容。

我在普林斯顿期间普林斯顿最有意思的课是“人和遗传学”,里面最后一篇文章是90年代初期的文章讲整个人囷遗传学的发展历史、过程和一些关键的发现是怎么来的。

最新的发现只是你在做研究的时候和你的领域内直接相关而和你方法论的养荿确实没有关系。我问导师那你写文章的时候怎么写?他说我在写文章的时候会读一些文章他讲得很实在。我希望大家能够问为什么不要简单地接受一些习以为常的东西,你需要挑战过去要有批判性思维。我在博士后的两年里收获巨大我学到了如何在实验室里真囸地攻坚克难。

除了方法论的改变还包括挑战学术权威。我的博士生导师在33岁已是正教授、系主任他在开车时想象出Zinc Finger的结构,这是我們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重大凭大脑想象出来的结构

他在晚上做梦的时候也在思考,他的每一天都充满思考那时,我在上博士三年级的峩很怕他。他有一米九三一百公斤,力大无穷有一次我们超速离心机的盖子拧不开,他去直接把转轴给拧断了他经常说,“怀疑是科学发现的推动力”

有一天我们开组会,他看起来特别激动说今天我给大家演示我的一个想法,希望大家帮我看看有什么问题提出來。他开始画了一个长方形中间加一个隔断,左面是氧气右面是氮气,看到他画出来的图和列出的公式我想他是想证明热力学第二萣律,熵增的过程他开始写公式,满满一黑板的推演之后一步步证明出热力学第二定律是错的。当时我们都震惊了

可是,在我上大學的时候我认为我最好的一门课是物理化学,朱文涛老师

朱老师理论基础非常扎实,当时教我们的时候也很认真所以我在他写出的公式里面发现了三处错误。

当时我不敢提啊但是后来一想,那的确是有错的时候我哆哆嗦嗦的举起手说,我想说有第一处错误这时,我对面的师兄说“哪儿有错啊!哪儿有错!”我哆哆嗦嗦说完,所有同学都说我错了但是我们实验室的小老板说,我觉得一公讲得不错

其实,我发现Jeremy M.Berg在我说出我的第一句话时,他的脸就红了这时我们实验室在争吵,老板说今天的组会到此为止大家觉得我顶撞了老師,没人理我中午我都一个人吃饭。

下午一点老板找到我说,你学士是在哪个大学念的我说Tsinghua University,是我们国家最好的大学他说我不关惢你来自哪个大学,我关心的是你学的非常好老师一定是一位大家。

我的本科老师的理论功底很深厚所以讲的很透彻。在此之后我們研究所的同事见到我便会主动给我打招呼,这让我慢慢的有了自信

在我找到职位的时候,他们都对我说“Congratulations!”这段公然鼓起勇气用自巳所学纠正系主任兼实验室导师的学术错误的经历,在我科研路上给予我无限自信至今对我仍有很大影响。

我希望我们的学生能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我在科学网的微博上面写了一些对研究生如何提高自己写作和阅读能力的博文你要时刻记住,你认为自己行那你就┅定可以。同时还要记住不可知足常乐!

我认为的科研是一种生活方式。它让我能够无忧无虑地去思考和解决一些科学问题但是,我们吔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我们的研究是希望能够回报社会,为人类做出贡献

最后,我祝愿大家能够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坚持走下去

}

阿里达摩院举办的第二届数学竞賽今天顺利结束这场号召全民参与的数学竞赛,初赛的题目画风是这样的:

是不是感到题目看懂了但就是不会做?别着急残酷的还茬后面呢!

初赛总共设置2场,总共200分获得100分就能晋级决赛,结果只有1%也就是516人能晋级决赛。

而就算你能打进决赛打开的题目又是这樣的:

就是在这样的残酷竞争下,来自北大、MIT、普林斯顿、斯坦福等顶尖高校的学霸们最终脱颖而出获得奖牌。

在决赛的73名获奖者中囿金奖4人、银奖6人、铜奖12人、优秀奖51人,来自中国高校和美国高校的人数同为32人北京大学获奖者最多,共20人

今年的榜单被全球各大顶尖高校的学生霸占,包括北大(20人)、MIT(12人)、普林斯顿大学(5人)、剑桥大学(3人)、中科大(2人)等知名学府

决赛总分140分,得分最高的是120分共有5名选手得分在100分以上。

麻省理工学院的王东皞、普林斯顿大学的郑凡、新加坡国立大学的Yap Jit Wu、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張钺带走了4座金奖奖杯

参赛选手年龄分布也是亮点,「乘风破浪」的95、90后选手成为主力军00后也崭露头角。

四位90后大牛斩获金牌

今年获金奖的选手总共4位清一色是90后

其中三位来自中国大陆一位来自新加坡。

第一位金奖得主是王东皞出生于1994年,2012年保送至北京大学数學科学学院

王东皞可谓是大学霸,在本科即将毕业的录取季便收到了全球5个顶级院校的录取通知书,包括哈佛大学、MIT、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伯克利大学

最终,在赴美亲身考察后决定去MIT继续深造。并且与本科时选择的方向一样,他仍然选择了基础数学莋为自己博士阶段攻读的方向

王东皞对数学的热爱,应该说是从小就开始的用他的话说就是:

在某种意义上,数学参与了我人生重要嘚转折

在这个领域钻研多年的他,对数学也有了自己独到的体会他认为:

数学是基础,数学的发展能影响其他学科的发展进而影响社会发展。因此数学对人类的影响是间接的,却是最重要的

而王东皞一直以来便有个梦想,就是推动数学的进步

中国的数学进步空間很大需要培养更多的数学人才。

我现在就想像我小学数学老师一样走进校园,帮助热爱数学的少年找到更好的教育资源

1992年出生的怹已经从普林斯顿大学毕业一年,获得博士学位后进入西班牙数学科学研究院做博士后。

早在12岁的时候郑凡就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04年的印尼海啸带给他很大的触动一个偶然的机会,郑凡发现数学居然能用来解决海啸问题。

通过对偏微分方程求解可以得知地震如何扰动海洋,从此数学的种子就在他心里种下了

因为对数学感兴趣,郑凡高二参加了IMO(国际奥数竞赛)并拿下了金牌,因此获得叻北大数学院的保送资格

不过在北大学习一年后,他在课余时间对MIT教程产生了兴趣之后转学去MIT,在里完成了本科学业之后他进入叻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在接量子位采访时郑凡说,本科阶段培养兴趣是最重要的要多尝试,才能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洎己的研究生生涯也不会感到难熬。

张钺是一位95年出生的小伙子2014年入学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而后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读数学博士两年就顺利毕业。

张钺也是从小便发现了对数学的热爱——别人睡前都是听童话故事而他睡前是在做算术游戏。

2013年还在读高中的他參加了CMO(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并拿到了金牌除此之外,斩获的奖项也不计其数:丘成桐数学竞赛几何与拓扑银牌、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賽第一名、全俄罗斯数学奥林匹克金牌等等

并且,在第一届阿里巴巴数学竞赛中也拿到了金牌成绩。

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比如说頗具前瞻性的量子计算机,就和拓扑息息相关有一个数学方向叫拓扑量子场论,它用来搭建量子计算机的数学模型并通过不同的拓扑笁具进行研究。

对于数学的梦想张钺认为:

我曾经的梦想是做一个数学家,但是现在想先去工作因为我一直都是在学习纯数学,所以吔没怎么能看到它的应用我很想将数学运用在实际问题上,用自己的能力解决现实生活的难题

最后一名金牌是来新加坡的选手,叫Yap Jit Wu絀生于1995年,新加坡国立大学

Yap Jit Wu上学比较晚,因为他当过2年的兵平时的爱好除了数学之外,便是打Dota和看漫画

对于参加此次阿里举办的数學竞赛,他表示一是觉得在线这种形式非常的方便二是大赛不分年龄、职业,全民都可参与更具有国际性和多元化。

Yap Jit Wu的梦想是成为一洺数学教授他也非常希望中国的学生可以多来新加坡交流数学。

张盛桐中国大陆,2000年出生曾获得IMO金牌,现就读于MIT

唐珑珂,中国大陸1999年出生,曾获2017年、2018年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四项金奖北京大学本科毕业,正申请去普林斯顿深造

Allen Liu,美国1999年出生,曾3次获得IMO金牌其中一次满分,现就读于MIT

除了多位斩获金银牌的数学大牛,“后浪”们也相当可畏超过半数的获奖者都是95后。

在73名获奖选手中年齡最大的是36岁,最小是19岁

21岁获奖选手人数最多,共有12名

除此之外,据阿里提供的资料今年虽未获奖,但有多位中学生入围决赛中其中最小的才15岁。

李天尧成都市教科院附中,2004年出生

林星羽,福州延安中学2005年,预赛104分

曹炫明,上海市民办华育中学2005年,预赛102汾

聂天骄,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04年,预赛102分

叶敬楠,浙江省义乌中学2002年。

虽然这些选手的决赛分数不高也没有获奖,但是如果你看过决赛试题那么才知道能拿分是多么的不容易。

阿里数学竞赛的初赛内容更多是取自生活比如拧面圈做面条、蚂蚁森林种树等。

而決赛赛题均为理论数学题包含几何与拓扑数论与代数数学分析与方程应用数学与计算数学4大赛道,参赛选手可以根据自己熟悉的領域选择其一

出题组的专家则来自于北京大学、剑桥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的顶尖数学教师。

如果没有一定的数学基础想看懂这些题目都很困难。

这些题目一般都需要接受数学本科教育才能入手所以那几位00后能够拿分真是实属不易。

如果你对4大赛道的所有试题感兴趣请在我们的公众号中回复决赛获取。

此次颁奖典礼中马云也表达了对数学的高度赞美:

我们要感谢数学。因为没有那些伟大的数学家就不会有计算机,也不会有我们现在的互联网不敢想象今天的疫情下没有计算机和互联网,我们会如何生存

数学很重要,生活中无處不在无时不刻的都离不开数学,数学的用处是无用之用数学学的是不同之同。

数学是一切的基础但是基础学科不能看不起应有科學,同样的应用科学也不能看不懂基础学科基础学科只有变成应用,才能真正发挥无穷的作用

通过这个竞赛在年轻人心中种下数学的種子。

最后阿里达摩院院长张建锋表示,第三届还会继续采用在线参加的形式让更多爱好数学的人加入进来。

有道无术术可成;有術无道,止于术

欢迎大家关注Java之道公众号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