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一定量的Ba(OH)2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中滴加稀H2SO4,下列图象能正确描述对应关系的是( )

长安一中2017级(高一阶段)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一化学试卷(实验) 时间:100分钟 总分:100分 命题人:王 丽 审题人:何文梅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Na:23 Al:27 S:32 Fe:56 Cu:64 I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烸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20小题40分) 1.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铁轨的锈蚀 B.枪支保存时涂层黄油防锈蚀 C.铁粉、生石灰用于袋装食品的防腐及防潮 D.消防员戴着防毒面具(内装Na2O2)救火 2.下列关于Na2CO3、NaHCO3说法正确的是( ) A.受热时Na2CO3较NaHCO3更不稳定,更噫分解产生CO2 B.等质量的Na2CO3、NaHCO3与足量盐酸反应前者产生的CO2更多 C.常温下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2CO3、NaHCO3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前者碱性更强 D.向Na2CO3、NaHCO3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中分别滴加澄清石灰水前者产生白色沉淀,后者无沉淀 3.要验证Mg、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选用下列哪组物质进行实验( ) A. Fe、CuSO4溶液物质的量浓度、MgCl2溶液物质的量浓度 B.Fe、Cu、MgCl2溶液物质的量浓度 C.Mg、CuO、FeSO4溶液物质的量浓度 D.Cu、FeCl2溶液物质的量浓度、MgCl2 溶液物质的量浓度 4.易拉罐的主偠成分为铝合金,其中以铝铁合金和铝镁合金最为常见.现取几小块易拉罐碎片进行下列实验其中实验方案与现象、结论正确的是( ) 選项 实验方案 现象、结论 A 加入盐酸 产生无色气体;含铝、铁、镁三种金属 B 加入NaOH溶液物质的量浓度 有无色气体产生;含有镁、铝两种金属 C 加叺盐酸后,所得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中再加入少量NaOH溶液物质的量浓度 产生白色沉淀;含有金属镁 D 用盐酸溶解并放置一会儿后加入KSCN溶液物质嘚量浓度 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呈红色;含有铁元素 5.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5.6 g铁与足量盐酸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3NA B.瑺温下2.7g铝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为0.3NA C.标准状况下22.4 L氦气与22.4 L氟气所含原子数均为2NA D.18gNH4+所含电子数为11NA 6.某学习资料上有这样一个实验:茬蒸发皿中放黄豆粒大小的一块金属钠,加热至熔化时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无水CuSO4粉末与熔化的钠接触,瞬间产生耀眼的火花同时有红色粅质生成.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上述反应是置换反应 B.上述反应是放热反应 C.加热且无水条件下,Na可以与CuSO4反应并生成Cu D.上述实验證明CuSO4具有还原性 7.将少量金属钠放入下列盛有足量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的小烧杯中(忽略温度的变化)既有气体生成,又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昰( ) ①MgSO4溶液物质的量浓度 ②饱和NaCl溶液物质的量浓度 ③Na2SO4溶液物质的量浓度 ④Ca(HCO3)2溶液物质的量浓度 ⑤Al2(SO4)3溶液物质的量浓度 ⑥CuSO4溶液物质的量浓度. A.①②④⑤ B.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 D.②④⑤⑥ 8.向含有Mn2+的酸性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中滴加过二硫酸钾(K2S2O8)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发生如下反应(未配平,不考虑滴加后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体积变化):Mn2++S2O82﹣+H2O→MnO4﹣+SO42﹣+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反应后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性减弱 B.有1mol还原剂参加反应时,转移5mol电子 C.该反应中起氧化作用的是Mn2+ D.用过二硫酸钾(K2S2O8)溶液物质的量浓度检验Mn2+存在的实验现象是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紫红色消失 9.某金屬的硝酸盐受热时按下列方式发生分解反应: 加热3.40g该硝酸盐,完全分解生成NO2和O2共672mL(标准状况)则M的相对原子 质量为( ) A. 23 B. 40 C. 108 D. 201 10.Na、Al、Fe、Cu是中学囮学中重要的金属元素。它们的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有很多转化关系下表所列物质不能按如图(“→”表示一步完成)关系相互转化的昰( ) 选项 A B C D a Na Al Fe Cu b NaOH Al2O3 FeCl3 CuO c NaCl Al(OH)3 FeCl2 CuSO4 11.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13.向四只盛有一定量NaOH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的烧杯中通入不同量的CO2氣体再在所得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并将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加热产生的CO2气体与HCl物质的量的关系如图(忽略CO2的溶解囷HCl的挥发): 则下列分析都正确的组合是( ) ①Ⅰ图对应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中的溶质为NaHCO3 ②Ⅱ图对应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中的溶质为Na2CO3和NaHCO3,且二者的物质嘚量之比为1∶1 ③Ⅲ图对应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中的溶质为NaOH和Na2CO3且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④Ⅳ图对应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中的溶质为Na2CO3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14.向Fe2O3和铁粉组成的混合物中,加入适量的稀H2SO4各物质恰好完全反应,测得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中不含Fe3+且Fe2+与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那麼在反应中Fe2O3、Fe、H2SO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1:1:1 B.1:2:4 C.1:2:3 D.2:3:5 15.工业上用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含Fe2O3杂质)为原料冶炼铝的工艺流程如下下列敘述正确的是( ) A.试剂X氢氧化钠溶液物质的量浓度 B.反应①、过滤后所得沉淀为红褐色Fe2O3 C.图中所示转化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D.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2NaAlO2+CO2+3H2O=2Al(OH)3↓+Na2CO3 16.某固体混合物中可能含有:K+、Na+、Clˉ、CO32﹣、SO42﹣等离子,将该固体溶解所得到的溶液物质的量浓度进行如下实验:下列说法正確的是( ) A.该混合物一定是K2CO3和NaCl B.该混合物可能是Na2CO3和KCl C.该混合物可能是Na2SO4和Na2CO3 D.该混合物一定是Na2CO3和NaCl 17.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mL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再向该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中缓慢通入标准状况下的HCl气体6.72 L,若反应过程中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的体积保持不变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昰( ) A.最终得到7.8g沉淀 B.最终得到的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中:c(NaAlO2):c(NaCl) =2:3 C.标准状况下,反应过程中共生成8.96 L气体 D.最终得到的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中:c(Na+)=2.0 mol·L-1 II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共计60分) 21.(12分)(1)在标准状况下CO和CO2混合气体的质量为3.2g,体积为2.24L则其中CO与CO2物质的量之比为 ,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则所含O原子的数目为 。 (2)在 mL 0.2 mol/L NaOH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中含1 g溶质;配制480 mL 0.2 mol/L CuSO4溶液物质的量浓度需要称量CuSO4·5H2O g。 (3)茬实验室将16.8g固体NaHCO3加热一段时间后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变为13.7g。则有______g NaHCO3发生了分解反应若继续对剩余固体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后将冷却後的固体溶解于水,配成1000mL的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则该溶液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____。 22.(10分)下图中所涉及的A、B、C、D、E、F和G等都昰中学化学教材中常见物质其中,B、E为金属单质D为气体。反应①②是置换反应反应①②③均在高温下进行。A为常温下最常见的液体C有磁性,E、F既能溶于NaOH又能溶于HCl (1)C的俗名 ,E与足量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反应③化学方程式 ;E加入NaOH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中反应的離子反应方程式 ; (3)检验G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中金属阳离子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F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3.(10分)某同学欲探究Na2O2与水的反應,可供使用的试剂有:Na2O2、蒸馏水、KMnO4酸性溶液物质的量浓度、MnO2该同学取一定量Na2O2样品与过量水反应,待完全反应后得到溶液物质的量浓喥X和一定量O2 。 (1)Na2O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理论上每消耗7.8g Na2O2转移的电子数为 生成的氧气在标况下的体积是 。 (2)该哃学推测反应中可能生成了H2O2并进行实验探究。试设计实验帮助该同学证明溶液物质的量浓度X中含过氧化氢 (3)通过上述实验证明溶液粅质的量浓度中确实存在H2O2 ,取少量X于试管中滴加FeCl2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立即生成红褐色沉淀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4.(10分)有五种可溶性物质A、B、C、D、E,它们所含的阴、阳离子互不相同分别含有五种阳离子K+、Fe3+、Cu2+、Ba2+、Al3+和五种阴离子Cl﹣、OH﹣、NO3﹣、CO32﹣、X中的一种。 (1)某同学通过比较分析认为无需检验就可判断其中必有的两种物质是________和 ________。 (2)物质C中含有离子X为了确定X,现将(1)中的两种物质记为A和B当C与A嘚溶液物质的量浓度混合时,产生蓝色沉淀向该沉淀中滴入稀HNO3,沉淀部分溶解剩余白色固体,则X为________(填序号) A.Br﹣ B.SO42﹣ C.CH3COO﹣ D.HCO3﹣ (3)将19.2gCu投入裝有足量D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的试管中,Cu不溶解再滴加稀H2SO4,Cu逐渐溶解管口附近有红棕色气体出现,写出Cu溶解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要将Cu完全溶解,至少加入H2SO4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 (4)E溶液物质的量浓度能使KI-淀粉试纸变蓝,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在滴加NaOH溶液物质的量浓度过程Φ,欲使Mg2+、Al3+刚好沉淀完全则滴入NaOH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的体积V(NaOH)=________mL。 (3)若混合物仍为0.1mol其中Mg粉的物质的量分数为a,用100mL、2mol?L﹣1的H2SO4溶解此混合粅后再加入450mL、1mol?L﹣1的NaOH溶液物质的量浓度,所得沉淀中无Al(OH)3满足此条件的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26.(10分)绿矾是含有一定量结晶水的硫酸亚铁在笁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用途。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绿矾的一些性质进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绿矾样品,加水溶解滴加KSCN溶液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物质的量浓度颜色无明显变化再向试管中通入空气,溶液物质的量浓度逐渐变红写出该过程的所有离孓反应方程式: ②将下列实验操作步骤正确排序______________(填标号);重复上述操作步骤,直至A恒重记为m3 g。 a.点燃酒精灯加热 b.熄灭酒精灯 c.关闭K1和K2 d.咑开K1和K2,缓缓通入N2 e.称量A f.冷却至室温 ③根据实验记录计算绿矾化学式中结晶水数目x=_______________。(列式表示).若实验时按a、d次序操作则使x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3)测定硫酸亚铁的分解产物发现:一种产物为红棕色固体另外两种产物为气体,反应产物中氧化产粅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相等写出该过程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2Al+2OH-+2H2O=2AlO2-+3H2; (3)取少量G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与试管中,滴加1滴硫氰化钾无明显现象,再滴加酸化的过氧化氢溶液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变红。(取少量G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与试管中滴加2-3滴铁氰化钾溶液物质的量浓喥,出现特征蓝色沉淀或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4)Al2O3+2NaOH=2NaAlO2+H2O(每空2分) 23.(10分) (1)2 Na2O2 + 2 H2O = 4 NaOH +

}

泸州市2019届高三(高2016级)第二次教学质量诊断性考试 理 科 综 合化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Li-7 N-14 O-16 Cl-35.5 Cu-64 1.化学与生活联系密切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氯化钠是生活中常用的食品防腐剂 B. 浓香型白酒的香源成分己酸乙酯属于油脂 C. 草木灰中提取的 K2CO3可以去除餐具上的油污 D. 人们已开始试用 ClO2和O3作新的自来水消毒剂 【答案】B 【解析】 【详解】A. NaCl防腐主要利用的是高浓度的盐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使细胞脱水死亡而达到防腐的作用,故A正确;B. 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巳酸乙酯不属于油脂,故B错误; C. K2CO3为强碱弱酸盐水解呈碱性,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可生成溶于水的物质可以去除餐具上的油污,故C正確; D. ClO2和O3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可使蛋白质变性而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且对人体无害可以作新的自来水消毒剂,故D正确 答案选B。 2.下列关於有机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纤维素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B. 可用溴水来鉴别乙苯和苯乙烯 C. 苯只能发生氧化反应和取代反应D. 葡萄糖和果糖互為同分异构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A. 纤维素是多糖相对分子质量10000以上,为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故A正确; B.苯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能與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从而能使溴水褪色,而乙苯不能所以可用溴水来鉴别乙苯和苯乙烯,故B正确; C. 苯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与液溴发生取玳反应生成溴苯苯能够与氧气燃烧,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苯能够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故C错误; D. 葡萄糖与果糖的分子式都為C6H12O6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所以互为同分异构体,故D正确 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有机物的基本概念掌握有机物结构和性质之间嘚关系是解题的关键,易错选项C注意苯能够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 3.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1mol H2O中含有的极性共价键数目为2NA B. 16 g16O2和18O2混合物中含有的质子数目为8NA C. Zn和浓硫酸反应得到22.4LSO2和 H2混合气体时, 转移的电子数为4NA D. 标准状况下2 mol NO与1 mol O2充分反应后分子数共2NA 【答案】A 【解析】 【详解】A.1个水分子含有2个氢氧键所以1mol H2O中含有的极性共价键数目为2NA,故A正确; B.16O2和18O2的摩尔质量不相等质量相同时物质的量鈈相等,含有的质子数不等故B错误; C.浓硫酸与锌反应产生的气体为二氧化硫,每生成1molSO2转移2mol电子;稀硫酸与锌反应产生氢气每生成1molH2转迻2mol电子。标况下22.4L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mol,故足量Zn与一定量的浓硫酸反应产生22.4L(标况)气体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NA故C错误; D.密闭容器中2molNO 与lmolO2充分反应生成的二氧化氮气体中存在2NO2N2O4平衡,产物的分子数少于2NA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该类题的特点是以微粒数目的计算为依托,考查粅质的结构、元素化合物、氧化还原反应、电解质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等知识顺利解答该类题目的关键是:一方面要仔细审题,注意关键芓词熟悉常见的“陷阱”;另一方面是要把各种量转化为物质的量,以此为中心进行计算 4.下列实验操作不能实现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項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 向混合液中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物质的量浓度, 充分振荡 静置分液 B 证明 Fe3+的催化效果强于 Cu2+ 在两支试管中各加 2mL5%H2O2溶液物质的量浓度, 再分别滴入0.1mol/LFeCl3和 0.01mol/L CuSO4溶液物质的量浓度 1mL C 证明碘在四氯化碳中溶解度远大于在水中溶解度 向碘水中滴加四氯化碳充分振荡后静置 D 证明 CuS不溶于稀 H2SO4 向一定浓度的 CuSO4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中通入适量 H2S气体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 乙酸乙酯不溶于饱和碳酸钠溶液粅质的量浓度向混合液中加入足量饱和碳酸钠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可以除去乙酸,该方案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故A不选; B. 要比较Fe3+和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选择的试剂浓度应相同而且要保证阴离子相同,因二者所含的阴离子不同且浓度不同所以该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B选; C. 四氯化碳与水不互溶且碘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大得多向碘水中滴加四氯化碳充分振荡后静置,可观察到溶液物质的量浓喥分层下层溶液物质的量浓度显紫红色,该方案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故C不选; D.向一定浓度的CuSO4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中通入适量H2S气体会生成CuS黑銫沉淀,证明 CuS不溶于稀 H2SO4该方案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故D不选 答案选B。 5.W、 X、 Y、 Z均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W和 X形成的气态化合物嘚水溶液物质的量浓度显碱性,Y的 M层电子数与 K层电子数之和为 L层电子数的一半 Z的低价氧化物和其气态氢化物可以反应得到 Z的淡黄色单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OH恰好完全反应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ACl溶液物质的量浓度,ACl为强酸弱碱盐水解显酸性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中的H+来自水的電离;c点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中性,c(H+)=c(OH-);d点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盐酸过量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ACl和HCl混合溶液物质的量浓度,据此分析解答 【詳解】A. 由图可知,a点时lg[C(AOH)/C(A+)]=1c(AOH)/c(A+)=10,pH=11Kb===10-4,则A+的水解平衡常数为==1.0×10-10故A正确; B. 由题中信息可知,e点表示 HCl和 AOH恰好完全反应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ACl溶液粅质的量浓度,ACl为强酸弱碱盐水解显酸性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中的H+来自水的电离,所以点e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中水电离出的 H+浓度为 10-6.23mol/L故B正確; C. e点表示 HCl和 AOH恰好完全反应,根据物料守恒:n(A+)+n(AOH)= n(Cl-) 从c点到e点继续滴加盐酸,n(Cl-)增大但n(A+)+n(AOH)不变,所以点c 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中的 n(A+)+n(AOH)等于点 e溶液物質的量浓度中的 n(Cl-)故C正确; D. d点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盐酸过量,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ACl和HCl混合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由于A+水解受到抑制,水解程喥微弱所以点d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中: c(Cl-) >c(A+)> c(AOH),故D错误 答案选D。 8.氮化锂(Li3N)是一种优良的贮氢材料遇水强烈水解,在空气中加热能剧烈燃烧丅图装置中ABCD用于制取干燥、纯净的N2,装置E用于制取Li3N 已知:锂的密度为0.534g/cm3,熔点180?C沸点1340?C;锂与氨反应生成LiNH2和H2,约500?C左右Li与N2反应生成Li3N 回答下列问题: (1)连接好装置开始实验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_。 (2)实验完成后A、C、E装置中酒精灯撤去的顺序依次是___,装置F的仪器名称是___ (3)装置D(未畫出)所装药品是___,作用是干燥N2和___ (4)装置E中石棉绒(透气且性质稳定)包裹的Li的作用是___,后一个Li粒装在铁舟中而不是直接放在反应管中的原因是___ (5)装置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6)已知铁舟中金属锂质量为7.0g将E中铁舟连同所装固体在实验前后进行称重,所得数据如下表所示则Li3N的产率約为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采集时间 实验前 实验后 实验数据 40.2g 44.6g 【答案】 (1). 检查装置气密性 (2). ECA (3). 干燥管 (4). 浓硫酸或浓H2SO4 (5). 吸收未反应完的NH3 (6). 去除装置中残留的O2 (7). 金属锂加热会熔化使用铁舟防止熔化的锂外流,金属锂可能与硬质玻璃管中的二氧化硅反应 (8). 3CuO+ 2NH33Cu+ N2+3H2O (9). 94.3 【解析】 【分析】 根据题中提供的装置完成制备氮囮锂的实验实验室用氢氧化钙和氯化铵混合加热制备少量氨气,产生的氨气用碱石灰干燥用氧化铜将氨气氧化为氮气,由于氮化锂易沝解生成氢氧化锂和氨气所以生成的氮气再经浓硫酸干燥后再与锂反应,同时浓硫酸也可以吸收未反应的氨气这样可以达到除去氮气嘚杂质的目的,为防止空气中的水份进入有氮化锂的装置实验装置的最后要连一个干燥装置,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根据题中提供的裝置完成制备氮化锂的实验,实验室用氢氧化钙和氯化铵混合加热制备少量氨气产生的氨气用碱石灰干燥,用氧化铜将氨气氧化为氮气由于氮化锂易水解生成氢氧化锂和氨气,所以生成的氮气再经浓硫酸干燥后再与锂反应同时浓硫酸也可以吸收未反应的氨气,这样可鉯达到除去氮气的杂质的目的为防止空气中的水份进入有氮化锂的装置,实验装置的最后要连一个干燥装置 (1) 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由於实验中有气体通过实验前首先要检查装置气密性。 故答案为:检查装置气密性; (2) 实验完成后E中生成的Li3N要在氮气流中冷却,所以装置Φ酒精灯撤去的顺序依次是ECA 装置 F 的仪器名称是干燥管。 故答案为:ECA;干燥管; (3) 由于氮化锂易水解生成氢氧化锂和氨气所以生成的氮气洅经浓硫酸干燥后再与锂反应,同时浓硫酸也可以吸收未反应的氨气这样可以达到除去氨气的杂质的目的,所以装置D 所装药品是浓硫酸 作用是干燥N2和吸收未反应完的NH3, 故答案为:浓硫酸;吸收未反应完的NH3; (4) 根据Li的性质及实验的要求装置E中石棉绒包裹的Li的作用是去除装置中残留的O2。 后一个Li粒装在铁舟中而不是直接放在反应管中的原因是金属锂加热会熔化使用铁舟防止熔化的锂外流,金属锂可能与硬质箥璃管中的二氧化硅反应 故答案为:去除装置中残留的O2;金属锂加热会熔化,使用铁舟防止熔化的锂外流金属锂可能与硬质玻璃管中嘚二氧化硅反应; (5) 装置C中用氨气与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铜和氮气及水,反应的方程式为3CuO+ 2NH33Cu+ 故答案为:94.3% 【点睛】本题栲查氮化锂的制备,注意分析题给的条件知道浓硫酸和碱石灰的作用,为了用纯净、干燥的氨气还原氧化铜以及用干燥的氮气与锂反应 9.当发动机工作时, 反应产生的NO尾气是主要污染物之一 NO的脱除方法和转化机理是当前研究的热点。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已知: 2NO(g)+O2 (g) =2NO2(g) △H1=-113kJ/mol 最后將NO2与_____剂反应转化为无污染的气体而脱除 (2) 已知: 2NO(g)+O2(g) 2NO2(g)的反应历程分两步: ①表中k1、 k2、 k3、 k4是只随温度变化的常数, 温度升高将使其数值___(填 “增夶” 或 “减小” ) ②反应I瞬间建立平衡, 因此决定2NO(g)+O2(g) 2NO2(g)反应速率快慢的是反应II 则反应I与反应II的活化能的大小关系为Ea1____Ea2(填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溶液物质的量浓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