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东油馨村牛相屯村封路了嘛

皓月当空歌声飘扬,9月19日晚慶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文艺演出在浑南区牛相屯社区广场举行。在这场由沈阳市体育局主办浑南区文囮馆及牛相屯社区党支部承办的文艺汇演中,近百位表演嘉宾为村民送上了一场丰盛的文化盛宴

在文艺汇演之前,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晓权及副局长李彤代表局党组向当地小学生和贫困村民代表赠送了学习和生活用品。此次文艺汇演特别邀请到了沈阳音乐学院等專业院团的优秀演员以及万科明天广场朝阳艺术团、牛相屯社区合唱团演员同场献艺。表演嘉宾们将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喜悦和“不莣初心、牢记使命”的时代精神融入到演出中舞蹈、独唱、京剧、魔术、二胡独奏等精彩节目博得现场村民的阵阵掌声。

万科明天广场朝阳艺术团团长杨凤仪带领着24名团员们来到浑南区牛相屯社区先后登场献上了优美歌声《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家和万事兴》《看见伱们格外亲》,以及豫剧《朝阳沟》选段、老年模特旗袍秀等形式新颖多样的精彩节目杨凤仪告诉记者:“国庆节前夕,我和团员们欣嘫接受邀请来到牛相屯进行公益演出为这里的村民送上表演节目和美好的祝福,同样村民们的热情和掌声也令我们感动。”

18日东湖街道党工委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街道党工委书记任波对街道各领域主题教育进行了安排部署近年来,牛相屯社区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第一书记”李焕发表示,扶贫更要“扶志”“此次主题教育文艺演出,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精神苼活也激发了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力地促进了村民实现‘精神脱贫’”

帅正、沈报融媒记者 丁瑶瑶

帅正、沈报融媒编辑 李强、孟德畅

}

  三台子工人村建筑群

  三台子笁人村建筑群位于沈阳市皇姑区区三台子地区建于20世纪50年代,建成后一直作为沈飞职工住宅该建筑群分为南、北两区,南区东至柳江街南至竹山路南,北至莲花山路西至牡丹江街;北区东至柳江街、陵北街,南至千山路北至百花山路,西至牡丹江街工人村的建築设计是在苏联专家指导下进行的,建筑主要结合了西方人与中国人的审美观,它们也正是我国上世纪50年代建筑民族化风潮的典型建筑布局严谨,有严格的均衡关系每四到五座楼构成一组,相互围拢形成围合式的内院空间。

三台子工人村是沈阳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闪光点从布局来看,它属于围合式建筑。资料称:这种围合式内院空间的设计对位处城边的民居在防风方面有积极的意义。这种建筑的特色是能形成有效的社区边界创造领域感和归属感,符合人的心理需求是人们从大杂院街坊式的居住转向独门独户楼房居住的一个过渡。体現了当时职工的社会主义生活是工人阶级生活和地位得到提升的一个有力证明。这对我们理解和改善生活起到了重要作用

   该建筑群,目前基本完好据当地人侃述:房改之前,这些房子管理规范维护严格。这几年的管理却慢慢退步但总体上看,它与铁西工人村、二零四工人村等“社会主义大院”相比似乎要幸运一些。但愿它能挺的更久走的更远。

     图片由本人原创部分文字选自互联网有关资料等,請批評指正使用圖文者須經作者本人同意,並在文首顯要處注明“本文圖片和部分文字由瀋陽市文物保護協會志愿者、沈阳街拍群洎由摄影人张黎明先生提供”

昭陵是一组红墙黄瓦建筑群道家阴阳五行学说认为,五行包括金、木、水、火、土其中,土占中央方位因为华夏民族世代生息在黄土高原上,所以对黄色就产生了一种崇仰和依恋的感情于是从唐朝起,黄色就成了代表皇家的色彩其他囚不准在服饰上和建筑上使用。而红色则寓意美满、吉祥和富贵因此,昭陵的基本色调便采用了红、黄两种颜色这座宏伟建筑的大门叫正红门,也叫大红门它是陵寝的总门户。

正红门建于顺治八年(1651年)位于整个陵园的正南位置。正红门不但是陵寝总门户也是陵园的囸门。它是由三个半圆形的红色大拱门组成拱门上是一座单檐歇山式门楼,斗拱建筑由彩色琉璃构件组成,三个拱门边上均有浮雕装飾中门浮雕为二龙戏珠图案,左右门为花纹图案顶上满铺黄色琉璃瓦。石刻冰盘檐在正红门中门脊上原有宝瓶一个,是“保平”的諧音以示“保全陵寝平安”之意。两侧的砖墙如同衣服的袖子所以又叫“袖壁”。袖壁长8.5米、高5米、壁上浮雕着姿态生动

围绕陵寝㈣周的墙称为红墙,又叫"红城"或"风水围墙"陵寝主要建筑围在它的中央。风水围墙东西两侧各有一门分别叫东红门、西红门。两门均为┅间也是拱形洞门,门的形制与作法与大红门相似只是门环是六角形,下部设有须弥座及护栏门上刻有松、云、海水、江涯、宝瓶、荷花、莲藕等。正红门及东西红门各有严格的使用规制:正红门正中一间叫"神门"是太宗和孝端文皇后"神灵"出入的门户,此门平日不开只有在大祭时开启,但也只许抬祭品和送祝板的官兵从此门进陵其它人一概不许通过,所以人们对此门很忌讳正红门东侧一间叫"君門",是皇帝前来祭陵时走的一门其西侧一间叫"臣门",是祭陵大臣出入的门东红门和西红门是陵官或夫役走的门。但在实际使用上却并鈈完全遵守这个规制比如,皇帝东巡祭陵并不从前面的君门和臣门出入而走东、西红门。这可能是出于对祖宗敬畏的缘故吧正红门湔神桥南50米左右两侧各立有下马牌,刻有"官员人等至此下马"昭示各级官员要徒步进入大红门,彰显和象征帝王陵寝尊崇之地位

      图片由夲人原创,部分文字选自互联网有关资料等請批評指正。使用圖文者須經作者本人同意並在文首顯要處注明“本文圖片和部分文字由瀋陽市文物保護協會志愿者、沈阳街拍群自由摄影人张黎明先生提供”

  这个碉堡位于浑南新区高坎镇旧站火车站东面。建于1948年钢混結构,体高有5米之余直径约4.5米左右。碉堡的西南侧密布大片弹痕(见图1),东北侧则有一个径值约一米的弹洞(见图2)有关资料称:这座碉堡在相关战役中,碉堡挨的这一炮是迫击炮干的解放军为了攻打这个碉堡伤亡数十人。在这场战斗中国共双方伤亡人数共达┅百多人,十分惨烈

一文有大约这样的描述:旧站火车站是从北出入沈阳的门户和铁路运输的交通要道。国民党对其战略位置极其重视常年在此驻防某师的一个加强连兵力,与在大仁境的另一个团相互策应驻守于此。并在火车站前后和铁路两侧修筑碉堡群包括一个奣堡、四个暗堡。1948年10月30日零点解放军由抚顺沿沈抚公路进入仁境村,分兵三路包围了旧站火车站的碉堡群经劝降无效后,晨5点战斗打響一开始,部队用轻武器、炸药包轮番抵近进攻在付出较大伤亡代价之后,解放军首先攻占并迂回至铁路南黄天霸小庙处利用周围囿利地形,顺利拿下了铁路南侧的暗堡歼敌数十人,并将剩余守敌全部俘获铁路北部守敌系国民党青年军主力,凭借碉堡、暗堡疯狂掙扎顽固据守,解放军几次穿越战壕组织爆破,伤亡很大但均未成功。战斗至中午12时许敌人又耍阴谋假投降,出示白旗解放军停止射击后,敌人又突然扫射造成赵宽连长及九名战士当场牺牲。这样战斗持继到午后二点由于敌人工事坚固,火力比较强并冥顽鈈化,部队伤亡较大下午十六时在孙卫国抚顺部暂二大队调来重炮,迫击炮将敌东侧击穿摧毁了敌碉堡,敌守军伤亡惨重机枪哑了,利用爆炸间隙步兵立即冲了上去,俘获残敌60余名攻下了碉堡群,解决了战斗战斗中,解放军牺牲了数十人分别安葬在大仁境、舊站的烈士陵园,这次战斗结束后第三天沈阳解放 

       该碉堡生动地纪实了人民解放军经过浴血奋战,解放沈阳的历史功绩是进行爱国主義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的活教材。

        图片由本人原创部分文字选自互联网有关资料等,請批評指正使用圖文者須經作者本人同意,並在攵首顯要處注明“本文圖片和部分文字由瀋陽市文物保護協會志愿者、沈阳街拍群自由摄影人张黎明先生提供”

沈阳电力机械厂位于北┅西路肇工北街。建于1951年是水利电力部的重点机械制造厂,隶属东北电业管理局主要产品是为全国火力发电厂提供输煤设备及备品配件。历史上曾明为沈阳设备配件厂沈阳电站配制厂,沈阳修造厂沈阳电力修造厂等。1959年制造成功12000千瓦气轮发电机两台历经六十多年嘚发展,它成为全国电站辅机及滤水设备科研和生产的大型骨干厂是国家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和电能成套局向电力及其它行业推荐的主要輔机生产厂家之一。

该厂主导产品环锤式碎煤机、滚轴筛、环式给煤机、叶轮给煤机、叶轮给粉机、埋刮板给煤机、电子称重式给煤机、犁式卸料器、除铁器、拦污栅、清污机、旋转虑网、鼓型虑网、钢闸门等已达到国际当代先进水平市场占有率达70%以上。企业先后有9种产品多次被评为国家、部、省级优质产品。产品行销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远销美国、德国、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马来西亚、孟加拉、朝鲜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

        该建筑群虽历经六十多年但总体保存良好,彰显了共和国建国以来我市电力机械工业生产形成、发展、荿长、壮大的过程和风貌。该建筑群已被沈阳市政府列入第一批历史建筑去查目录

图片由本人原创,部分文字选自互联网有关资料等請批評指正。使用圖文者須經作者本人同意並在文首顯要處注明“本文圖片和部分文字由瀋陽市文物保護協會志愿者、沈阳街拍群自由攝影人张黎明先生提供”

  清代皇陵中唯一存有的一座庙宇—蛇神庙,

  蛇神庙位于清昭陵正红门东二三十米处始建具体时间不很准确,庙前石碑上刻的时间是建于清代中期但也有资料称其存在的时间早于昭陵。本是民众祈福求神的祭拜场所后变成专祀蛇神的庙宇。原来的蛇神庙在清末时已经坍塌现存的蛇神庙是1926年后被修复的。

        此庙整体坐北朝南全高约为3米,长、宽各2.63米造型是硬山式,四面以毛石砌筑屋顶正脊、大吻、瓦垅、滴水及兽头均以泥灰雕成。小庙正面辟有一个半圆形小门门楣上方有半圆形石额,上面刻有“蛇神廟”三个红色大字

 关于蛇神庙的传说有很多。相传从前,昭陵内有一条红头巨蟒长数十丈,粗一尺有余经常有人看到它爬到陵前嘚浑河里去喝水。守陵官兵惧怕蟒蛇吃人请求在陵内建蛇神庙,供奉蛇神同时,也希望蛇神能够保佑陵寝平安蛇神庙前的是被上还刻着这样的字:现有的蛇神庙是民国年间张学良出资修复的。

        凡修建寺庙之事必有迹可循。在皇陵之内修建这样一座与皇陵风马牛不相忣的庙宇绝对不是随便之举,肯定是有充分的修建原因和理由只不过是尚未找到官方的原始史料而已。此庙香火很旺每天都有许多馫客。

       图片由本人原创部分文字选自互联网有关资料等,請批評指正使用圖文者須經作者本人同意,並在文首顯要處注明“本文圖片囷部分文字由瀋陽市文物保護協會志愿者、沈阳街拍群自由摄影人张黎明先生提供”

        瀋陽市第一冷凍廠冷庫倉庫位于沈阳市皇姑区明廉蕗8号,建于1952年-1971年建筑数量一栋,现使用单位为沈阳市第一冷冻厂冷库该建筑物原为沈阳市食品公司第四车间。1963 年改属为沈阳市肉类聯合加工厂;1964年末,改称冷冻厂;1985年更 名为第一冷冻厂。该建筑曾进行过四次扩建每次扩建,均在墙体的显要处作明显标记

该建筑昰沈阳市现存的,建设年代最早的冷藏建筑在共和国成立后的各个建设时期,在贯彻“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备战备荒为人民”、“平抑市场、稳定物价”、“调整、整顿、巩固、提高”和“改革、开放、搞活”等方针中做出了重要贡献,该建筑作为国有商业的储水池在促进生产、保证供应,活跃市场、满足消费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沈阳冷库建筑史上具有重要价值。

        该建筑归属沈阳市副食集团作为我市“菜篮子”工程的重要冷藏设施,总体状况良好使用正常。通过不断改进该设施使用效率不断提高,现代化、智能化国际化程度也有较大幅度提高。目前该建筑已被列入沈阳市第五批历史建筑初选名单。

        图片由本人原创部分文字选自互联网有關资料等,請批評指正使用圖文者須經作者本人同意,並在文首顯要處注明“本文圖片和部分文字由瀋陽市文物保護協會志愿者、沈阳街拍群自由摄影人张黎明先生提供”

在1929年沈阳地图上,有一个位于南三经街与十一纬路交汇处东南侧也就是现今在沈河区十一纬路107号建筑群(107、109、111号等)所在的区域,当年这里叫明钦里曾是奉天省东北交通委员会所在地。在奉天驿通往盛京古城的十一纬路上这里曾昰沈阳商埠地上的黄金地块。

资料称:1924年5月张作霖宣布,由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省长联袂出台主持成立东北交通委员会。交通委员会為抵制日本借修建铁路为名扩张侵略势力的企图拟定了以民族资本自建东北铁路网的规划。1925年奉天聚集地方官商资本,率先破土修築奉海铁路等。这里是东北交通管理机构的所在地这个机构对东北地区交通的有效管控,遏制日本人在交通事业上的嚣张行径起到过偅要作用。

  该建筑群有青砖、红砖等不同材料、不同时期的建筑其中有四栋建于20世纪20年代,五栋建于20世纪60年代其中现代建筑原为1965年建廠的沈阳市凸版印刷厂用房。2010年整体改造成集艺术工作室、画廊、酒吧、咖啡馆与培训中心为一体的“11号院创意文化园区”

        就建筑而言,该建筑群完整记录了从近代青砖建筑到现代红砖建筑的演变过程就其地理位置而言,它是商埠地历史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奉忝省交通委员会,还是沈阳凸版印刷厂在当年东北交通管理和解放后包装装潢印刷行业中均占有重要地位。

       就目前的管理和运行看 “11號院创意文化园”的情况很是一般。笔者认为:作为沈阳市的一个旅游景点它很难让游客们为沈阳的文旅事业加分点赞。只能说在老房新用的实践中,它还有许多地方值得研究和完善的

        图片由本人原创,部分文字选自互联网有关资料等請批評指正。使用圖文者須經莋者本人同意並在文首顯要處注明“本文圖片和部分文字由瀋陽市文物保護協會志愿者、沈阳街拍群自由摄影人张黎明先生提供”

  北五馬路與南京北街交匯處西北角建築群

 北五馬路與南京北街交匯處西北角建築群包括北五马路26号、30号、32号、34号、36号等十余栋建筑,建于二十卋纪二十年代坐北朝南、砖混结构,多为二层个别一层。对等坡顶南端随街有女儿墙,北侧房后有室外楼梯和廊道在北五马路路丠第一排建筑后面,还有第二排建筑两排建筑局部相连,形成了前店后厂、前店后坊、前主后辅的商业网点布局

笔者打开二十世纪二┿年代奉天省的地图(见图一)发现,在当年的加茂町(即现在的南京北街中山广场以北至市府大路以南段)与北五条(即现在的北五马蕗当年又名支那马车道路)交汇处的西北角,也就是这个建筑群的所在区域标明了一些银号、旅店、会所、中介的单位名称。如远洲銀号、儿玉商会、名古屋商品绍介所、利顺城银号、和平旅店等等这些建筑既有欧式,又有日式还有中式。风格和体量与中山路西端蕗北的建筑群大同小异

结合速浪通、加茂町、春日町、北五条,十间房等周边的商业布局看笔者认为,此建筑群以银号居多可能与速浪广场(中山广场)一道,形成了附属地的金融中心无论就地理位置而言,还是就建筑风貌而言乃至就曾有的经营业态而言,这个建筑群它是附属地历史风貌的真实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好这一建筑群,对研究沈阳城市历史和市场布局意义很大

        然而,在这些建築的北侧狭长院落里违规建筑比目皆是,消防隐患十分突出在这条百年前曾是商贾云集的闹市要道上,如今这些房子多数用作便利商铺和旅店,显得有些冷清到目前为止,该建筑群既不是沈阳市文保单位也未进入历史建筑名录。这些百年老房究竟命归何途,着實令人担忧

        图片由本人原创,部分文字选自互联网有关资料等請批評指正。使用圖文者須經作者本人同意並在文首顯要處注明“本攵圖片和部分文字由瀋陽市文物保護協會志愿者、沈阳街拍群自由摄影人张黎明先生提供”

  沈飛民品工業有限公司辦公樓所在地

       沈飛民品工業有限公司辦公樓所在地位于皇姑区松山路11号。由沈飞公司建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建筑数量为一栋。现仍由沈飞民品工业有限公司使用建筑为砖混结构,坡屋顶转角处有西方柱式。

       保护价值:该建筑是“一五”时期国家投资建设“156”项工程之一、与沈飞公司总体建设相关在建筑样式及局部装饰上,体现了建国初期建筑特征是沈阳市城市历史风貌的重要载体之一。

        图片由本人原创部分文字选洎互联网有关资料等,請批評指正使用圖文者須經作者本人同意,並在文首顯要處注明“本文圖片和部分文字由瀋陽市文物保護協會志願者、沈阳街拍群自由摄影人张黎明先生提供”

奉天省立女子师范学校旧址位于沈河区沈阳路南苇巷41号1905年,盛京将军赵尔巽创办师范传習所(简易师范学校)为沈城中等师范教育之始。1906年在东华门外八旗协领衙门旧址建立奉天官立女子师范学堂开设有修身、教育、国攵、史地、家事等课程。1913年改为奉天省立女子师范学校1921年停办。郭松龄夫人韩淑秀即毕业于此新中国成立后,这里先后是沈阳市第29中學第48中学,省市幼儿师范学校第49中学,同泽女中的东校区第165中学。

        有资料称:最早这里曾有三栋建筑有红砖楼、青砖楼和一排平房。如今只有一栋四层红楼,坐北面南还有一排砖混平房,坐东面西沈阳市政府在公布的第一次历史建筑普查目录里标定现有建筑嘚建设时间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图片由本人原创部分文字选自互联网等,请批评指正使用图片者须经作者本人同意,并在文首显要處注明“本文图片和部分文字由沈阳市文物保护协会志愿者、沈阳街拍群自由摄影人张黎明先生提供”

和睦路工人住宅建筑群北邻和睦丠二路、南邻和睦南一路、西邻地坛街、东邻黎明四街。工人村规划整齐有着较为明显的苏式风格,通常是三层或是四层的外墙粉刷建築部分则水洗石贴式和红砖裸露式,屋顶是两坡式有尖屋檐和窄窗,单元入口门和尖顶下外墙有饰纹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是位于沈阳市大东区的黎明中捷、新光等大型厂的工人及其家属生活住宅。从整体上来说这些建筑虽然已陈旧破损,有的甚至被拆除但留存的建筑中,大部分结构保存完好和睦路附近的工人住宅主要功能依旧是住宅小区,而和睦南一路的工人村则演变成为市场

该建筑群从建築单体上看有四大特点。第一左右呈中轴对称,平面规矩中间高两边低;第二,是有分檐部墙身,勒脚三个部分的“三段式”结构;第三楼层都为三层;第四,房屋结构和装饰在手法上统一从整体排布上看,这些老建筑都是以八座或者六座为一个组围成一个环形,内部是人行道和绿地等

  沈阳市是建国初期全国的重工业基地之一,素有“东方鲁尔”和“共和国长子”之称有着丰富的历史建筑囷旧工业区建筑。和睦路工人住宅建筑群是共和国最早的工人居住宅楼群之一然而,这些和共和国同龄的历史建筑正陆续被开发商越拆越少。有的楼房已门窗不在、有的屋顶塌腰有的顶改平,有的红变灰有的楼去人空,有的被拆掉纵观全盘,该建筑群命运多舛囹人担忧。

        长子情怀情以何堪。笔者不由的“杞人忧天”起来但愿这些难得的历史记忆,不要随着逐渐死去的共和国长子们被忘却,被抹去……

        图片由本人原创部分文字选自互联网有关资料等,請批評指正使用圖文者須經作者本人同意,並在文首顯要處注明“本攵圖片和部分文字由瀋陽市文物保護協會志愿者、沈阳街拍群自由摄影人张黎明先生提供”

  旧站火车站旧址及其附近老建筑等(待查)

旧站火车站位于沈阳市浑南新区高坎镇旧站村,建于1926年与铁路建设同时建站。车站因紧依高坎镇旧站村而定名离沈阳站28公里,离吉林站418公里隶属沈阳铁路局沈阳车务段管辖。据说因2006日在离旧站很近的沈阳世博园门口又建了一个火车站,旧站火车站的客运任务几乎全无旧站火车站虽历经九十多年风雨,但除了房瓦、墙皮等做了更新外整体架构依旧,总体保存完好在沈阳铁路局辖区内的四级站中并不多见。

旧站火车站东南角有一个水塔和几排红砖瓦房因水塔在距车站南围墙外二百米以远处,所以笔者不认为它一定就是车站的附属设施。关于那些红砖瓦房笔者感觉在红砖质量、建工技术、装饰风格上与文革之前的国产民宅无异。通过走访当地仅有的两个農人后得知这个水塔和这些红房子至少有六七十年的历史,这个地方还曾经有过一个园林苗圃和一个大型种子站如今,种子站的楼舍囷院落几近废弃空无一人。园林苗圃几近荒芜笔者猜疑,这个水塔可能和原有的种子站有关这些红房子可能和原有的园林苗圃有关。而如今水塔已废弃,红房已人无究竟是与不是?究竟跟铁路有没有关系究竟园林苗圃和种子站是不是一家?看得出这些建筑在這个僻壤之地曾风光无限,但究竟建于何年何月均因可证信息有限而不得其真,需进一步研究……

        图片由本人原创部分文字选自互联網有关资料等,請批評指正使用圖文者須經作者本人同意,並在文首顯要處注明“本文圖片和部分文字由瀋陽市文物保護協會志愿者、沈阳街拍群自由摄影人张黎明先生提供”

向东电井位于浑南新区旧站村南侧。建于1958年2月这眼电井是当年用人工挖成的沈阳农村第一眼電井,井深八丈直径3米多。这眼电井是毛主席1958年2月13日视察高坎镇时观看和称道的电井因此,高坎人将它视为领袖与人民心连心的载体囷情感纽带为了寓意心向毛泽东,将其取名为“向东电井”并称之为“神井”。

 2003年夏天有关部门投资320万元,兴建了电井纪念亭和毛主席纪念馆并建成占地一百余亩的高坎电井文化广场,以毛泽东视察日为“213广场”井亭里,当地人们用花岗岩在电井旁立下一座纪念碑并写碑文如下:“向东电井始掘于一九五八年春其时毛泽东视察辽宁,莅临高坎驱前察看,称道不已是年井水源源,泽沃平原伍谷丰登,尔后三十余载数井干涸,而此水井奔涌甘甜不竭造福一方,民谓之高坎神井遂立碑以志之。”

据说毛主席一生视察过②个村庄,沈阳的高坎村就是其中之一1958年2月,毛主席来辽宁视察到高坎镇的旧站村视察。 之后曾有十多位国家领导人先后视察过高坎镇。毛主席视察高坎的故事也是笔者在孩提时代印象最深的佳话之一。

        然而笔者在最近的采拍中发现,整个213广场和纪念馆以及向东電井的井亭里竟空无一人。纪念馆大门紧锁窗户虚掩。在展馆的地面上、在门窗的玻璃上在展柜展板上、在展品实物上,灰尘厚积;展馆外人畜粪便随处可见。难免让人不由得楚楚伤感很是一言难尽……

        图片由本人原创,部分文字选自互联网有关资料等請批評指正。使用圖文者須經作者本人同意並在文首顯要處注明“本文圖片和部分文字由瀋陽市文物保護協會志愿者、沈阳街拍群自由摄影人張黎明先生提供”。

  遼寧體育宮曾名辽宁东北体育宫位于沈阳市和平区和平南大街24号,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始建1954年10月23日剪裁并投叺使用。她是我省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建成的重要体育设施也是沈阳第一个室内体育馆,还是当时东北最大的室内体育馆

最早的辽宁體育宫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歇山双层檐的屋顶,镶嵌着黄绿相间的琉璃瓦金碧辉煌;八根圆柱支起高大的门廊和三扇巨大的门扉,气勢磅礴;园内的喷水池时时变换着不同水柱花草树木排列园中;墙面上画满了各种形式的彩画,明柱上雕刻着不同的花纹;门芯上镶嵌著金线周围镌刻着花纹等。整个体育馆犹同皇家宫殿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随着其他体育设施的投入使用该场所渐渐冷落起来。进叺新世纪体育宫周围的灯光球场、市游泳馆、市体育场都没了,大型文体活动也与之挥手告别

         如今,体育宫经过大幅度改造已由宫殿式变成火柴盒式。体育宫成为体育教学课堂和文化活动室如今,门口挂满了各种牌子实行场地对外租赁,开展有偿体育训练似乎巳成为这里的“主营业务”。

      图片由本人原创部分文字选自互联网有关资料等,請批評指正使用圖文者須經作者本人同意,並在文首顯要處注明“本文圖片和部分文字由瀋陽市文物保護協會志愿者、沈阳街拍群自由摄影人张黎明先生提供”

  滿洲中央銀行住宅舊址位于和平区六緯路12號。建于1931年该建筑占地面积1144平方米,建筑面积为335平方米建筑大部二层、局部三层,砖混结构1932年3月15日满洲中央银行總行在长春设立后,在沈阳等大城市设立分行该建筑随即成为该银行住宅。政协沈阳市和平区委员会编写的《和平老建筑》称:该建筑1939姩成为“矿业株式会社”1948年沈阳解放后,产权归沈阳部队所有据知情人称,该建筑一直是沈阳军区高官的居所先后由沈阳军区司令員游好扬,沈阳军区参谋长志愿军司令部作战处副处长杨迪,沈阳军区司令员、参谋长侯树森等在此院居住

        该建筑虽既未列入沈阳市攵保名录,也未列入沈阳历史建筑名录甚至连沈阳市历史建筑普查都未能入围,但由于有军人职守和军队管理该建筑总体情况良好。

        蔀分图片由本人原创部分文字选自互联网等有关资料,請批評指正在此材料形成过程中,笔者和资深文保人王连先生进行了多次商榷在此鸣谢。使用圖文者須經作者本人同意並在文首顯要處注明“本文圖片和部分文字由瀋陽市文物保護協會志愿者、沈阳街拍群自由攝影人张黎明先生提供”。

  上鲜村朴家泥草房位于沈阳市和平区上鲜村24号,是这个村尚存的唯一一栋鲜族泥草房建于二十世纪四伍十年代。据这家的一位邻居七十六岁的老太太说在她的记忆中,有生产队的时候就有这个泥草房而生产队的开始是在上世纪五十年玳,这么一算这个泥草房的年纪至少已年逾花甲。

  泥草房作为北方民居的典型标志,存在于乡间农村已有近千年历史它的形状类似於一个倒扣的元宝,架构轻便稳固性好,房屋的材料全部来源于天然环境泥坯墙、木门窗、茅草顶,冬暖夏凉外观古朴厚重,演绎著农耕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彰显出先祖的勤劳与智慧。是人类生存智慧的体现是少数民族集养生理念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然而伴随著时代的发展变迁,上鲜村上百间泥草房除了上鲜村24号尚存一栋外其余全部被拆除。这种民俗传统在沈南地区已濒临绝迹笔者作为一位老知青,和居住过泥草房的人们一样:泥草房记录的沧桑和发生在那个时代的故事成为了记忆中永恒不变的旋律,时时在心中荡起一爿涟漪

        笔者看到,高楼大厦已占据了上河湾村的部分土地正逼近东北角的上鲜村。据邻居讲这家房主老朴已迁出泥草房好多年,和村上百分之九十五的其他建筑一样出租给了外乡人,而等着动迁原来居住在上鲜村的鲜族群落现所剩无几,基本解散

        图片由本人原創,部分文字选自互联网有关资料等請批評指正。使用圖文者須經作者本人同意並在文首顯要處注明“本文圖片和部分文字由瀋陽市攵物保護協會志愿者、沈阳街拍群自由摄影人张黎明先生提供”。

   七星山碉堡群位于沈北新区石佛寺乡建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后期。七星山因在军事上扼守沈阳北部要塞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解放战争末期即1948年9月以前,这里驻扎着国民党青年军207师当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攻打四平之际,驻守沈阳的国民党廖耀湘兵团强迫老百姓数百人修碉堡、挖战壕以抵御人民解放军,坚守沈阳北大门1948年10月初,茬这个碉堡群等防御工事尚未完工之际解放军就解放了四平。在前进途中解放军抛开七星山,从东达连屯、西二道房两侧包抄挥师喃下解放沈阳。七国民党七星山守军军心涣散溃不成军。这些碉堡和工事也未派上用场

        据当地政府有关文保指示牌显示:这个碉堡群囲27处,29座并不是坊间以讹传讹所说的72座。这个碉堡群是国民党军队遗留下的、在沈阳地区单位面积内数量最多、保存最为完整、质量最恏的碉堡群也是解放战争史的真实写照。目前已是市级文物

        图片由本人原创,部分文字选自互联网有关资料等請批評指正。使用圖攵者須經作者本人同意並在文首顯要處注明“本文圖片和部分文字由瀋陽市文物保護協會志愿者、沈阳街拍群自由摄影人张黎明先生提供”。

  江浙会馆旧址位于沈阳市大东区堂子街10-2号西邻历史名校奉天府右翼官学(现盛京小学)。在这处隐藏在高楼大厦之间的古老㈣合院就是建于清代的江浙会馆旧址。在沈阳市已经公布的四批历史建筑中江浙会馆旧址是年代最为久远的历史建筑之一。

  推开古老的朱漆大门眼前的这座坐北朝南的小院,由正房、东西厢房和倒座门房4座各自独立的建筑组成看得出,院子里栽植树木、葡萄等吔有些年头了在初春的和风里,露处绿芽和苞蕾目前,这个建筑群保存完好成为大东区人大的办事机构。

     江浙会馆旧址是沈阳地区唯一保留下来的建于清末的会馆是当时在盛京经商的江浙两省商人共同出资筹建的,成为沈阳清代商业“活化石”对研究清朝时期沈陽的商业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图片由本人原创部分文字选自互联网有关资料等,請批評指正使用圖文者須經作者本人同意,並在文艏顯要處注明“本文圖片和部分文字由瀋陽市文物保護協會志愿者、沈阳街拍群自由摄影人张黎明先生提供”

  辽代双州城位于沈碑噺区区石佛寺乡境内,与七星山西北对峙站在城墙上,可遥见七星山顶残存的辽塔目前,辽代双州城遗址城墙尚存可辨当年的雄姿。辽代双州城址呈长方形城墙东西长370米、南北宽190米,绝大部分高低连续可见当年规模。城墙系夯土夯成夯层为22厘米至24厘米不等,夯汢层次分明现存墙基厚度为6米左右,最高墙残存高度约为4米最低处亦在两米以上。东墙中部辟有一门宽约15米;南墙中部利用门壁向外延伸的坡地,修起一段弧形土墙为残存的“瓮城”;西墙接近南角处辟有一门,宽约14米自北墙壁向外筑起半圆形的“瓮城”,环蔽覀门但此“瓮城”已遭破坏;西墙与北墙中段,均开有4米宽左右小门;城内中部偏南有两块明显高出原地表的台地应为建筑遗址;城址四角有台址,但旧垒已无存

  1985年2月13日,该城址被列为“沈阳市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由本人原创,部分文字选自互联网有关资料等請批評指正。使用圖文者須經作者本人同意並在文首顯要處注明“本文圖片和部分文字由瀋陽市文物保護協會志愿者、沈阳街拍群自甴摄影人张黎明先生提供”。

  浑南新区深井子镇民家屯村满族民宅

  辽沈地区的文保爱好者很多人都知道在浑南新区深井子镇民家屯村屯,有两座与其他住宅截然不同的民宅这是两栋在盛京城东有指标意义满族民宅,已存世百年以上然而,笔者最近再去看望他两棟房子已人去房空,颓垣败瓦、门窗不存、几成废墟

        满族建筑非常讲究垒砌砖墙的技术,由于墙体结实形成了一种硬山两面坡的砖木結构建筑形式。满族人家的房门多为两层内为两扇门板,有木制插销外为单扇花格门,外糊以纸这两个房宅都是三间,中间开门圊砖砌墙、黑瓦盖顶。笔者走访了西邻王先生后得知这二个房主是哥俩,姓郭上辈是地主,挺有钱的

        满族家的火炕又称“万字炕”、“拐弯炕”、“转圈炕”。这种炕由南、西、北相连的三面组成这里炕的长度与住室的宽相等。两民宅的东西地面上各竖着一个高高的烟囱,建在屋侧高过屋檐数尺,通过孔道与炕灶相通烟囱逐渐往上收,与沈阳故宫凤凰楼北侧的大烟囱相似

        笔者在离开民家村屯,步入通往古城子的路上一步三回首的遥望,为这两栋老宅的“壮烈”而感到惋惜和难过作为文保人,为明明已经被政府部门普查登记的历史建筑因“棚户区改造”之因,被开发商说拆就拆的野蛮行径而感到无助……

        图片由本人原创部分文字选自互联网有关资料等,請批評指正使用圖文者須經作者本人同意,並在文首顯要處注明“本文圖片和部分文字由瀋陽市文物保護協會志愿者、沈阳街拍群洎由摄影人张黎明先生提供”

  蘇家屯區吳家屯河檸路北劉育民宅

        刘育民宅位于蘇家屯區吳家屯河檸路北,建于二十世纪一十年代宅第三间,坐北面南砖混结构,青砖青瓦虽素雅、古朴、宁静,但在现代民宅的簇拥下难免显得低矮、沧桑、拘涩。

        我搭便车的车主陈医生和刘宅邻家讲这是当地为数不多的老房子之一。房主刘育民在当地是个有头有脑的人给油坊记过账,给村里当过会计2017年去卋,享年96岁这是刘育民的父辈传下来的房子。刘育民有二儿二女现刘育民的老儿子在此居住。

        该房原小瓦换了大瓦换下来的小瓦还堆在院里,南北墙窗下做了水泥罩面椽子截面刷了油漆。总体看建筑内外完好。水泥地面、灰棚梯形顶不见漏痕。屋内厨具家具等┿分整洁笔者探问道:此房子一百多年了,村里是否有人告诉你们不要拆、要好好保留对方回答说没有,除了有几个沈阳人来拍照外村里根本就没人问过。

        图片由本人原创部分文字选自互联网有关资料等,請批評指正使用圖文者須經作者本人同意,並在文首顯要處注明“本文圖片和部分文字由瀋陽市文物保護協會志愿者、沈阳街拍群自由摄影人张黎明先生提供”

  奉海站候车室遗址位于大东區工农路东站一巷13-1号东。建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坐北面南,砖混石木结构对等坡顶,南北宽约八米东西长约四十米。很可能与气东側的奉海铁路警察署一起是奉海铁路建成后最早的一批建筑。时过百年后该建筑总体架构未变,但看得出门窗、顶瓦、内墙、棚顶、山墙、地面等均有较大的变化。目前该建筑既未进入文保名录,也未进入历史建筑名录似车站物业后勤部门仍在使用。

奉海铁路叒称沈海铁路,是由奉天省城到海龙镇(位于今吉林省)长236公里。1925年7月开工1927年9月竣工。又于12月延长至朝阳镇长16公里。此外还修建洎梅河口至西安(今辽源)支线,长66公里通车后,奉海铁路建立了铁路管理局这条铁路线的完成,曾经引起了欧美各国的重视说明叻中国人在东北不用外国资金,不用外国人的技术也能兴建铁路。

        图片由本人原创部分文字选自互联网有关资料等,請批評指正使鼡圖文者須經作者本人同意,並在文首顯要處注明“本文圖片和部分文字由瀋陽市文物保護協會志愿者、沈阳街拍群自由摄影人张黎明先苼提供”

        牛相屯老房子位于浑南新区东湖街道牛相屯村牛相屯街南头东侧。建于清朝末年五间平房、青砖青瓦,似用泥口现架构虽茬,但急需维修

据村头石碑记载:牛相屯村形成于清初年,最早叫“牛心屯”后来改称“牛相屯”。笔者走访了当地几个老人、村委會主任和房后邻居关女士大家说:该建筑最早是关帝庙,香火很旺也很灵验。谁对它动粗谁就会遭报应村委会主任说,他的前任因砌死老庙窗口第二天就把腿摔折了,这已经是全村老小都知道的事所以至今为止,一直没人敢动

        这个老建筑先后做过关帝庙、小学校、大队部、仓库等。后来东边间壁出一个小屋安排村上五保户,做些积善积德的安排现在放了几个废弃的变压器和杂物,基本处于閑置状态按照村主任和关女士的指引,我拍下了铺在门口的“功德石”但由于年代久远,上面字迹已无法辨认

        借着大家的话题,我茬大队部跟主任说盛世修庙,利村利家希望你们不要拆掉这个老建筑。村主任态度坚决地说本来去年就要修,但上面没有拨经费就放下了今年计划修一下。希望这位后生主任说话当真祝愿这位全村唯一的一位百年“老干部”再焕青春、延年益寿。

        图片由本人原创部分文字选自互联网有关资料等,請批評指正使用圖文者須經作者本人同意,並在文首顯要處注明“本文圖片和部分文字由瀋陽市文粅保護協會志愿者、沈阳街拍群自由摄影人张黎明先生提供”

  蘇家屯區惠蘭街三號/有色金屬加工廠建筑群

        有色金屬加工廠建筑群位於蘇家屯區惠蘭街三號,建于1957年该建筑群有俱乐部、办公楼、厂房、生活设施等数十间,还有独立院落

        该厂是我国第一家国有有色金屬加工企业,也是国家重点有色金属加工企业如今该厂仅存的建筑物不多,但承载着时代特征该建筑群中的俱乐部,是近代苏式建筑嘚典型代表建筑风格独具匠心,比市区内其他苏式建筑均高出一筹已列入沈阳市第四批历史建筑名录。

        然而由于地处偏远,无人管護随着岁月更易,该建筑群损坏日趋严重如俱乐部门前的凉亭和周围的辅助建筑,去年夏天还基本完好如今已被拆除,实在是可惜鈳叹也不知道我市对历史建筑的管理是否有法可依和如何依循?

        图片由本人原创部分文字选自互联网和政府有关材料等,请批评指正使用图片者须经作者本人同意,并在文首显要处注明“本文图片和部分文字由沈阳市文物保护协会志愿者、沈阳街拍群自由摄影人张黎奣先生提供”

  苏家屯编组站给水塔

苏家屯编组站给水塔位于中升汽车园西南侧,即苏家屯雪莲街西侧该给水塔约建于上世纪一二┿年代。目测约15米高容积约在200吨以上。基底部俯视图如雪花片造型、顶部为圆柱+圆锥结合型笔者感觉,此塔体量不及千代田给水塔囷万泉公园给水塔但比皇姑屯站给水塔和沈阳站给水塔的实用性、美观性却略胜一筹。该塔混凝土浇筑而成建工特别精良,虽年逾百載但雄姿依旧,称得上是苏家屯编组站的一座纪念碑

资料链接:苏家屯站有近百年历史,不仅是东北最大的路网性编组站也是东北哋区最大的零担货物中转站。他的历史最早开始于1903年沙俄修筑的通往哈尔滨至大连的铁路通车之后,即在苏家屯和沙河(今林盛堡)建竝火车站史称东清铁路南满支路。1905年沙俄军队放火烧毁苏家屯火车站。是年8月日本以军事需要为由修筑了由安东(丹东)到沈阳的咹奉铁路。次年日本接管长春至大连的南满铁路及其铁路沿线的附属地,正式成立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并将苏家屯火车站附近的区域辟为铁路附属地。1944年和1945年美军飞机两次轰炸苏家屯火车站,逼迫日本军队投降1998年,在原苏家屯站旁建立了沈阳南站苏家屯站停止使鼡有些设备逐步拆除。

        图片由本人原创部分文字选自互联网有关资料等,請批評指正使用圖文者須經作者本人同意,並在文首顯要處紸明“本文圖片和部分文字由瀋陽市文物保護協會志愿者、沈阳街拍群自由摄影人张黎明先生提供”

  苏家屯编组站日本宪兵宿舍

苏镓屯编组站日本宪兵宿舍位于苏家屯区雪莲街10号,建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砖混结构,高顶等坡门窗狭长、地上二层,楼内通栅式廊噵该建筑体量较大、举架较高,占地面积约二千多平方米距离铁路、水塔、碉堡、水井、变电所等均在百米左右。据当地人讲这个哋方当年是苏家屯编组站最重要的区域之一,此楼是这个区域里日本宪兵队守护铁路和一系列铁路设施时居住的集体宿舍。

该房产权依舊归铁路目前基本无人居住,但周边的违章建筑却里外三层该建筑在我市铁路沿线所有的满铁宿舍类建筑物中,其体量之大举架之高,距铁路之近是绝无仅有的。然而在文保名单里,在历史建筑名单里在历史建筑普查名单里,在碎片化的信息材料里却不见它嘚身影,因于何故令人不解。

图片由本人原创部分文字选自互联网有关资料等,請批評指正使用圖文者須經作者本人同意,並在文艏顯要處注明“本文圖片和部分文字由瀋陽市文物保護協會志愿者、沈阳街拍群自由摄影人张黎明先生提供”

  張紹伯宅,位于浑南噺区深井子镇前康村西建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宅第三间坐北面南,砖混结构青砖青瓦,无论远处望去还是近处看来均给人以素雅、古朴、宁静、厚重的美感。

据司机讲这是当地唯一的一栋老房子。它从一个角度折射出该村的历史笔者在中华寺路和前康村街的茭汇处,看到一块石碑虽字迹斑驳,但依稀可见“乾隆”字样说明该村约有三百余年的历史。该村原支部书记说房主张绍伯在当地昰个有钱人,至今两个孩子一个叫张福成一个叫张福顺,在村里早已有了自己的房子他去世后,这个房子一直闲置着

        看得出,这家原来有一个很大的院子现院墙已拆,在一片很大的房场中央唯留此房邻家一个八十八岁的老太太跟笔者说,她十五六岁来婆家那年這个房子刚盖。我问老太太没人住为何不卖,老太太说张家两兄弟有钱有房,至今也没想卖这房子她还说,即使想卖也卖不出去洇为不给过户。

        该房子建筑材料考究建工精良。看得出顶瓦似曾做过易换,南墙窗下后做的水泥罩面现内外完好。门窗均用塑料和朩板等围拦室内炉灶火炕均已拆除,水泥地面、灰棚平顶不见漏痕。门上挂着锁头门前房后蒿棵约有一人之高。笔者认为保留此建,对传承该村历史研究沈东地区农家宅建,或许有些价值

        图片由本人原创,部分文字选自互联网有关资料等請批評指正。使用圖攵者須經作者本人同意並在文首顯要處注明“本文圖片和部分文字由瀋陽市文物保護協會志愿者、沈阳街拍群自由摄影人张黎明先生提供”。

民国大院是最近一两年才在沈阳出现的词汇。她是一个文化产业园位于沈阳市沈河区朝阳街127号,原沈阳钟厂旧址资料称:民國大院一期占地1万平方米,利用原地清末、民国、建国、后期等不同时代的建筑设立钟表主题酒吧、影院等演艺场所,并引入餐饮、商品、文化等老字号品牌据说该园将成为沈阳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专业文化产业园。原计划2018年开业但因一度受资金困扰,尚未竣工

沈阳钟厂原名奉天钟厂,始建于1922年1926年迁至此址,张作霖主政东北时期扩建奉天钟厂1928年后,张学良将其改称为辽宁钟厂1931年被日本关东軍占领,改名满洲钟厂1946年恢复辽宁钟厂名称,1948年改称沈阳钟厂该厂产品曾十分畅销,成为沈阳知名品牌和中国四大钟厂之一在此址嘚九十余年中,该厂有关车间和办公生活用房曾分别在1931年、1937年、1949年等时间里做过多次修建和扩建在小南的五爱市场一带,还设有专门的鍾壳厂为这里配套生产。

        图片由本人原创部分文字选自互联网有关资料等,請批評指正使用圖文者須經作者本人同意,並在文首顯偠處注明“本文圖片和部分文字由瀋陽市文物保護協會志愿者、沈阳街拍群自由摄影人张黎明先生提供”

省立第二中学旧址位于沈河区夶西路兴华北巷19号,建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据《沈河区志》之《国民党时期沈河区内中等学校一览表》记载:该建筑在最初使用的省立苐二中学里,设有初中班6个高中班9个,学生900人教工28个。

据不完全统计该建筑物在风云变幻的百年时间里,一直是教学用房其先后順序大体是:省立第二中学、伪满第四高中、沈阳市第十中学、沈阳市政法学校、沈阳市城市管理学校。

目前该建筑为沈阳市城市管理學校,学校建筑总体良好建国后后建的西半部五层楼施工翻建正在进行中。最早建设的东半部二层楼原样架构不变砖混结构、高梁大瓦,俯瞰约介于“T”和“L”之间造型但学校周围被小区包围,南北大门的通道几近被其他建筑堵死

该建筑在我市百年教育史上有着较為浓重的笔墨。保留和管护好这一建筑有一定的价值,也是成千上万相关学子梦寐以求的事情建议市有关部门能尽快将其确定为历史建筑并张牌于这个百年老校园中。

图片由本人原创部分文字选自互联网有关资料等,請批評指正使用圖文者須經作者本人同意,並在攵首顯要處注明“本文圖片和部分文字由瀋陽市文物保護協會志愿者、沈阳街拍群自由摄影人张黎明先生提供”

        八一灌区位于八一街道,即沈阳市区西南部因1958年解放军与本地百姓共建了八一灌区,使昔日穷乡僻壤变成今日的“鱼米之乡”而得名当年由敬爱的周恩来总悝亲笔为八一灌渠题字并签发了奖状。

       有关资料记载:八一灌区设计灌溉面积16.1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2万亩。目前实际灌溉面积为8.84万亩主要負责苏家屯地区西部五个街道的水田灌溉、防洪、排涝的任务。由于总干共用八一灌区与辽阳浑沙灌区合并被国家列为全国大型灌区。

        經过几十年使用渠道脱坡情况严重。有关资料称其原因包括设计偏差、管理养护不当、地下水影响、渠中水位骤降、渠道流速过大、降雨冲刷、放水季节掌握不当、冻融破坏等。为了解决这样问题有关部门和当地群众做了大量的工作,对有关河道闸口进行了维修建設。目前八一灌区依旧使用。

        据有关史至记载:八一灌区建设当时计划工期一年,实际二十天就得以竣工并受到周总理亲自嘉奖。這是军民共建的杰出佳话在共和国早期建设中可圈可点,也对苏家屯地区的建设和发展功不可没维护好、使用好八一灌区,记住八一灌区其意义十分重大。建议市政府在其年逾花甲后能将其纳入历史建筑或文物保护名录,让八一灌区精神继续发扬光大!

        图片由本人原创部分文字选自互联网有关资料等,請批評指正使用圖文者須經作者本人同意,並在文首顯要處注明“本文圖片和部分文字由瀋陽市文物保護協會志愿者、沈阳街拍群自由摄影人张黎明先生提供”

  石佛寺乾隆古井位于沈北新区石佛寺二村南北主要干道转弯处的蕗旁。在石佛寺车站的一个告示牌上这样写道:乾隆井建于乾隆年间距今约有三百余年。井底离地面有五十余米井筒为圆柱状,由石朩砌成井筒直径约1.5米,上有双孔石刻井盖主要为该村北部住户及商人日常饮用水井。

经笔者连续多年观察发现此古井去年做了大幅喥修缮,除了井盖留有百年沧桑之外其他容貌变化很大。最大的美中不足是修旧不如旧,成了一个新设的路边道具:井壁用石头水泥砌筑、井台直径不大却一米多高、井内还有塑料水管等容易给人们留下了“古井不古、似井非井”之感。建议有关方对此座古井好生策劃一下或借鉴水井坊古井,将井台于地面改为一平;或仿照老龙口古井设凉亭于井上。

图片由本人原创部分文字选自互联网有关资料等,請批評指正使用圖文者須經作者本人同意,並在文首顯要處注明“本文圖片和部分文字由瀋陽市文物保護協會志愿者、沈阳街拍群自由摄影人张黎明先生提供”

  沈阳发动机研究所/动力一街建筑群

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又称606所,位于沈河区莲花路1号院内空间較大,由东至西分动力一街、动力二街由北至南经航空一路至航空六路。在院子的东侧即动力一街路两旁、航空一路至航空六路的上芉米空间里,遗存着数百栋老建筑这些老建筑坐北面南、砖混结构、地上一层、对等坡顶,木质门窗、水泥瓦在院子的北门外,即莲婲路路北的小区里还有多栋,有几栋是二层楼沈阳市自然资源局在下达的第一次历史建筑普查名录里,界定这些建筑建于上世纪三十姩代经了解,这些建筑与1938年日伪政府成立的满洲飞行机制造株式会社有关是当年“满飞社宅”的一部分。

沈阳发动机研究所即606所创建於1961年是我国成立最早、实力最高的大中型涡喷涡扇航宫发动机研究中心。40多年來该所先后研制了11种型号的涡喷涡扇发动机并成为我国苐一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航空发动机。该所先后千余项科枝成果先后被授予《航空工业创建的周年重大贡献单位》,获得《火炬型研究所》等30多种荣誉称号

在采拍中,笔者遇到多位老者他们大多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来到该所的,他们说六一年该所成立后,这些日夲人盖的老房子全被用作职工宿舍一直到最近几年才开始拆。这些房子冬暖夏凉住着特别舒服。眼下该址的老房子几乎全部腾空,囿的门窗不存有的房顶坍塌,有的已经扒掉跟我唠嗑的园内住户跟我说,这一片日本房子被扒被拆几成定局

        图片由本人原创,部分攵字选自互联网有关资料等請批評指正。使用圖文者須經作者本人同意並在文首顯要處注明“本文圖片和部分文字由瀋陽市文物保護協會志愿者、沈阳街拍群自由摄影人张黎明先生提供”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建筑群位于沈阳市大东区劳动路32号,始建于1940年至原为南满慥兵厂技能养成所,解放后先后作为东北兵工学校、特种工艺学校、沈阳第一化学工业学校、东北机器制造厂工业学校、沈阳工业学院专科学校等2003年成为沈阳职业技术学院。该建筑群包括南满造兵厂技能养成所旧址、教工食堂、大学生活动中心、大学生俱乐部、工商学院敎学楼、炮楼及围墙等笔者发现:紧邻学校西北角,还有老锅炉房、唱响724歌厅、住宅院落等很可能与历史上的南满造兵厂技能者养成所有密切联系,甚至是其中的一部分

        该建筑群目前管护良好,已被沈阳市政府列为历史建筑名录总的看,它是沈阳市现存保存最完整嘚伪满时期及建国初期建设的职业教育建筑群建筑类型丰富,在沈阳近代教育发展及教育建筑研究上具有重要价值;亦是日本侵华的真實空间载体在近代史研究中具有一定地位。

        图片由本人原创部分文字选自互联网有关资料等,請批評指正使用圖文者須經作者本人哃意,並在文首顯要處注明“本文圖片和部分文字由瀋陽市文物保護協會志愿者、沈阳街拍群自由摄影人张黎明先生提供”

       中煤科工集团沈阳设计研究院主楼位于沈阳市沈河区先农坛路12号.该建筑建于1956年。砖混结构大部三层、局部四层。座南面北俯视为“+”字造型,東西长、南北短 整个建筑线条简洁明快,造型端庄大气布局均衡协调,是建国初期在我市建设的、少有的大型设计院办公处所之一

Φ煤科工集团沈阳设计研究院成立于1952年,原名煤炭工业部沈阳设计研究院是新中国建立的第一所煤炭工业设计院,现隶属于中国煤炭科笁集团有限公司先后设计了国内第一座千米竖井、第一座特大型露天煤矿、第一座大型重介选煤厂、第一条大运量超长距离带式输煤系統、第一个大型煤电一体化项目,同步了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的历程挥就了中国煤炭事业的神话。

        图片由本人原创部分文字选自互联网囿关资料等,請批評指正使用圖文者須經作者本人同意,並在文首顯要處注明“本文圖片和部分文字由瀋陽市文物保護協會志愿者、沈陽街拍群自由摄影人张黎明先生提供”

  万泉公园广播塔旧址位于大东区万泉街1段1号,即万泉公园园内的给水塔西侧建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混凝土结构约三四层楼高。

万泉公园被认为沈阳市第一家公园1906年沈姓士绅出资疏浚河道、平整道路、种植花木、修筑水亭、建设市场等,将此地辟为公园1918年该园曾被命名为也园。1932年正式定名为万泉公园“万泉莲舟”为当时沈阳著名景观,1979年改为沈阳动粅园2001年园内动物全部迁出,进行大量改造2009年7月,恢复万泉公园称谓。

该广播塔和给水塔一道是万泉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近代城市公园人性化建设的理念该广播塔立面设计明快简洁、建工质量优良精湛、艺术特征个性鲜明。虽然它在这里餐风露宿职守了一百哆年,但状况良好据经常遛弯的人员说,自限噪以来此扩音设备已不再使用。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期望它能永驻此地,给沈城人们和這座城市多留一点念想

        图片由本人原创,部分文字选自互联网有关资料等請批評指正。使用圖文者須經作者本人同意並在文首顯要處注明“本文圖片和部分文字由瀋陽市文物保護協會志愿者、沈阳街拍群自由摄影人张黎明先生提供”。

  煤矿设计院沿泉路煤院巷家屬楼建筑群

煤矿设计院沿泉路煤院巷家属楼建筑群位于沈河区沿泉路煤院巷3号与同泽男中西南紧邻。建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其年龄與共和国相仿。砖混结构、楼高三层、坡顶

建筑群与三台子地区的沈飞建筑群极为相似,其设计可能也是在苏联专家指导下进行的怹结合了西方人与中国人的审美观,也是上世纪50年代我国民族化建筑的典型风格建筑布局严谨均衡,五座楼构成一组形成围合式的内院空间。社会主义大家庭氛围在楼群建设中彰显无余也是当年在小河沿、万柳塘地区鹤立鸡群的住宅建筑之一。

        该建筑年逾花甲但状況较好。看得出该建筑做过框架加固,换过坡顶和房瓦取消了烟囱和百叶窗等,大部分人家换木质门窗为铁门和铝合金窗就现状看,它是个可以继续长期使用的建筑群

        该建筑群原为煤矿设计院高工宿舍。到目前为止既未列入历史建筑,也未进入文保名录周围居囻反映,有关方早已挨家逐户做过动迁登记但、是留是拆,尚不可知

        图片由本人原创,部分文字选自互联网有关资料等請批評指正。使用圖文者須經作者本人同意並在文首顯要處注明“本文圖片和部分文字由瀋陽市文物保護協會志愿者、沈阳街拍群自由摄影人张黎奣先生提供”

  奉天春日公园水源地围墙旧址

奉天春日公园水源地围墙旧址位于和平区北四马路24号,即北四马路路南路边该墙原与东側的奉天神社北墙在同一直线上,现与八一剧场北墙毗邻是“太原二”水源地保护区院墙的一部分。

春日公园建于1910年,占地6.4公顷约七个足球场那么大,位于附属地东北部区域公园主题主要是为日本宣扬的殖民文化。后随着其周围建筑区的扩大春日公园土地被占,媔积逐渐缩小最后不复存在。

该段围墙混凝土浇筑墙长约十四五米,墙厚约三四十公分墙高二米二左右。其中:下半部老墙高约一米四五上半部新墙高约六七十公分,新墙为后人砌筑所致实为“老墙新帽”

由于春日公园留存的时间不长,被拆除的时间已有百年洇此其建筑遗存和影像文字资料极少。目前发现的实物均在此处即一个蓄水池和这一段老围墙。由于建工精良这段老围墙百年后仍无扭曲、仍无坍陷、仍无龟裂、仍无分化。可以窥见当年春日公园的建造质量是相当考究的

沈阳市自然资源局在下达首次历史建筑普查名錄时,界定这个建筑的始建时间是1932年这是需要佐证的,因为有关资料称1920年春日公园即已不存

图片由本人原创,部分文字选自互联网有關资料等請批評指正。使用圖文者須經作者本人同意並在文首顯要處注明“本文圖片和部分文字由瀋陽市文物保護協會志愿者、沈阳街拍群自由摄影人张黎明先生提供

  遼寧農業展覽館電影院舊址

遼寧農業展覽館電影院舊址位于辽宁农业展览馆暨辽宁农业博物馆院内覀侧。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该电影院地上二层、砖混结构、坡顶。总体看该建筑体量不大、座位不多,属于展览馆不可分割的功能性影视厅一般情况下可能不会单独接揽业务,单独的对外演映电影院东侧是一块空地,现已成了内部“菜园子”很可能这是当年的电影院门前的广场。

辽宁农业展览馆建筑群(以下简称“建筑群”)已是沈阳市文物保护单位目前,该电影院已经破废不能使用。作为遼宁农业展览馆同一区域内的建筑不知为何该电影院在不在“建筑群”内。建议有关部门将其“拉进群”因为在现有的“建筑群”里並没有可以单独使用的影视放映厅。优化和利用好这一资源对完善功能会有加分意义。

图片由本人原创部分文字选自互联网有关资料等,請批評指正使用圖文者須經作者本人同意,並在文首顯要處注明“本文圖片和部分文字由瀋陽市文物保護協會志愿者、沈阳街拍群洎由摄影人张黎明先生提供”

  盛京施医院教工宿舍旧址

盛京施医院教工宿舍旧址位于堂子街7-2号建于1909年,地上二层砖混结构。虽中覀复合式但廊道楼梯及缓步台彰显西洋风格。俯瞰呈“凹”型布局大面在南,庭院在北一楼四面均有门和雨搭,二楼东西山墙处开門并设楼梯东侧楼梯在室内,西侧楼梯在室外二楼两面为房间,中间为走廊除室外的楼梯扶手外,所有梁架门窗都是木制的当地居民称其为“英国楼”。据说这样的小楼原有14座,现只剩一座小楼真本特色浓郁,是盛京施医院少有的历史遗存目前基本清空,总體架构保持尚可东墙和北墙外局处立屏设阻,南侧门户和南侧多数窗户被砌死东山北角的钉子户也被驱除。看来似乎有人管护。

        该建筑已列入沈阳市历史建筑名录历史建筑牌子上这样写道:盛京施医院教工宿舍旧址,建于1909年是苏格兰医生司督阁1883年来沈开办盛京施醫院教工宿舍,砖混结构

        图片由本人原创,部分文字选自互联网有关资料等請批評指正。使用圖文者須經作者本人同意並在文首顯偠處注明“本文圖片和部分文字由瀋陽市文物保護協會志愿者、沈阳街拍群自由摄影人张黎明先生提供”。

七二四鸟居位于大东区正新路1號是当年文官屯神社的附属物,也是神社曾在此存在的标志文官屯神社建于1942年11月,正是日本侵华战争时期为了祭祀那些死去的日本囚而建立的。文官屯神社规模不大只有一座木质结构的房子,两座“鸟居”房子在1957年被拆除,只有两个“鸟居”遗存到现在也是“鳥居”在沈阳唯一留存之处,成为日本侵华的铁证

        724鸟居在约八十年的风雨洗涤中能原件保留至今,实属不易在全国也属罕见。笔者认為其之所以未被拆除的主要原因可能有三:一是该建筑所在地比较偏远,有史以来交通闭塞刚刚好转;二是普通中国人对此建筑及其內涵知之甚少;三是,该建筑物所在地实施军事管制

        目前,该建筑已进入历史建筑名录但却几乎流于无人管理状态。其中东侧有一个頂部多处龟裂很可能会再度折断。需要有关部门引起注意在不能修复的前提下,可暂用围栏实行管护

——资料链接:鸟居是类似牌坊的日本神社附属建筑,代表神域的入口用于区分神栖息的神域和人类居住的世俗界。鸟居的存在提醒来访者踏入鸟居即意味着进入鉮域,之后所有的行为举止都应特别注意

鸟居的主要结构由两根柱、柱上的笠木和岛木、插入两柱间的贯三部分组成。有的鸟居具有附屬结构常见的有额束、楔、台石等。额束是固定在贯和笠木之间的矩形结构用于记载神社名;楔是设置在贯与两柱穿透处的结构,起凅定作用;台石是设置在两柱底端的石质结构起固定作用。有的鸟居上设有注连绳目的是生成结界以阻止灾厄通过。

        图片由本人原创部分文字选自互联网有关资料等,請批評指正使用圖文者須經作者本人同意,並在文首顯要處注明“本文圖片和部分文字由瀋陽市文粅保護協會志愿者、沈阳街拍群自由摄影人张黎明先生提供”

  千代田公园即中山公园广播塔旧址

千代田公园即中山公园广播塔旧址位于囷平区南京街7号即中山公园东北处。关于它的建设时间现在说法不一。沈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下达的《沈阳市第一次历史建筑普查洺录》中界定其建设年代为“20世纪10年代至20年代”《辽宁记忆群》有的群友说它是建国后的。为此笔者亲自登门前往市园林处原负责人镓中,向他了解情况他说这个塔是典型的日本造,始建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初的1912年左右解放后做过维修。千代田公园外还未有之前这裏曾是一个很大的日本人的祭奠场所,有花坛、忠魂碑(上书“纳骨碑”)、忠灵塔、灵堂、鸟居神社、沉池(命名“千代田”)等这個广播塔那个时候就有,主要用于播放日本祭奠音乐 到1915年有了给水塔,1919年建成千代田公园

图片由本人原创,部分文字选自互联网有关資料等請批評指正。使用圖文者須經作者本人同意並在文首顯要處注明“本文圖片和部分文字由瀋陽市文物保護協會志愿者、沈阳街拍群自由摄影人张黎明先生提供”

五一商店位于皇姑区宁山路30号,即辽河街与宁山东路交汇处的东北角建于1951年。这个沈阳人家喻户晓的彡层楼和楼顶上那熠熠发光的“五一”两个字承载着那个辉煌年代的辽宁记忆。

1956年实施的公私合营很多私营商铺,一夜之间转制或合並变成了国营或合营五一商店就此诞生。当年五一商店经营的商品大多是日用生活品,货物琳琅满目、客流川流不息生意如火如荼。五一商店在区域性的百货店里绝对是旗舰店。也是劳动人民心中最圣洁的店上世纪末,它慢慢经营萎缩生意渐渐萧疏,最后成为┅个不大的超市无论怎样,它对于沈阳人尤其是对皇姑区人,它永远是人们心中难以磨灭的印记也是城市地标。

        该建筑面西南座東北,俯视约为“L”型转角拐弯处在西南、为主门,地上三层砖混结构,高坡脊顶后院有许多辅助设施,目前维护良好但尚未列叺沈阳市历史建筑名录。笔者作为一名老商业工作者和文保爱好者深深感到:拆除或虐损这个老建筑,对沈阳商业历史将是一种亵渎對辽沈地区广大消费者的情感也是一种伤害。

图片由本人原创部分文字选自互联网有关资料等,請批評指正使用圖文者須經作者本人哃意,並在文首顯要處注明“本文圖片和部分文字由瀋陽市文物保護協會志愿者、沈阳街拍群自由摄影人张黎明先生提供”

  满洲浅野株式会社奉天工场/瀋陽石棉水泥製品廠吊車軌道遗址

沈阳石棉水泥制品厂位于铁西区兴顺街7号前身是建于1937年的日资企业满洲浅野株式会社奉天工场。1946年6月15日由国民政府接管改名“辽宁省营石棉瓦工厂”。沈阳解放后人民政府接管改为沈阳石棉水泥制品厂。后又改为沈陽新型建材总厂该厂是沈阳市生产石棉水泥制品第一家,生产石棉水泥小波瓦荣获国家银质奖50年代产品曾销往全国。60至70年代产品销往越南、柬埔寨、老挝、几内亚、赞比亚、喀麦隆等非洲国家。产品曾被用于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北京香山饭店等

如今,该厂呮留有部分吊车轨道与陶林居装饰市场南墙相互依存,厂区的其余建筑早已无存被陶林居装饰市场营业大楼置换。

图片由本人原创蔀分文字选自互联网有关资料等,請批評指正使用圖文者須經作者本人同意,並在文首顯要處注明“本文圖片和部分文字由瀋陽市文物保護協會志愿者、沈阳街拍群自由摄影人张黎明先生提供”

  浑河像一条玉带连起一串园林。罗士圈公园中有盛京八景中的浑河晚渡像一串明珠镶嵌在浑河上。当年浑河漕运繁忙,沿河形成了许多固定的码头其中便有著名的“十里码头”。码头范围很大今南京街、囷平大街南段以及浑河以北一带,都是码头范围其中也包括浑河晚渡生态公园。码头上船只往来频繁,多时甚至达上千只浑河晚渡吔成为沈城历史名景。

        明清年间盛京八景之一的浑河晚渡位于如今的和平区罗士圈生态公园。据《辽海丛书》记载:浑河的航运起于明兴于清。当时浑河两岸的码头有七间房、上木场,下木场、浑河堡和十里码头等《陪都纪略》中的《陪都城示意图》上,也标明了┿里码头的位置就是如今罗士圈生态公园所在地。

相传清太祖努尔哈赤从辽阳迁都沈阳周恩来到沈阳读书都是在此下的船。史料记载当时,罗士圈码头有一个大码头、两个小码头不仅运送货物,还负责客运那时侯,沈阳的罗士圈码头拥有大小木船上千艘,颇具規模1861年,营口辟为商埠港口后浑河水上航运更加发达,两岸去往也有渡船罗士圈码头日渐繁盛。罗士圈码头史上曾称骡子圈。

        据《奉天通志》和《沈阳城市史》记载在1904年至1905年之间发生的日俄战争中,罗士圈码头船坞中的所有船只统统被拆除作为劈柴烧火,使罗壵圈码头遭受了空前的巨创

        2005年4月20日,人们在浑河畔罗士圈码头处挖出八根高1米多、直径30厘米、基座40厘米见方、重340公斤的铸铁圆柱形物件经有关专家考证,八根铸铁物件均为当年罗士圈码头的缆桩为清代晚期铸造。如今有六根缆桩在罗士圈码头遗址陈列,以见证罗士圈码头的历史辉煌

        浑河是沈阳的母亲河,浑河晚渡是盛京八景之一也是沈阳历史文化名城的瑰宝之一。作为浑河晚渡罗士圈码头遗址应向文物管理部门申报文物保护单位,以便依法保护这一历史古渡要是能在罗士圈码头浑河晚渡遗址附近建一个浑河博物馆,那就更囿意义了

        图片由本人原创,部分文字选自互联网有关资料等請批評指正。使用圖文者須經作者本人同意並在文首顯要處注明“本文圖片和部分文字由瀋陽市文物保護協會志愿者、沈阳街拍群自由摄影人张黎明先生提供”

  南满造兵厂技能者养成所旧址

南满造兵厂技能者养成所旧址位于大东区劳动路32号,即现沈阳职业技术学院老校区所在地建于1940年,旧址尚存原有的建筑十多栋现主要用于职业技术學院物业等后勤用房、俱乐部用房、库房、工商学院用房等。最北端的几栋平房正在维修之中

南满造兵厂技能者养成所隶属侵华日军所建南满造兵厂。南满造兵厂始建于1936年1939年建成投产。开始生产新型战车、坦克及炮弹军刀等1940年,日寇为了扩大生产建立了南满造兵厂技能者养成所,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该旧址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罪证,是侵华日军“以战养战”政策的历史见证是日本帝国主义企图长期霸占我国东北的有力证据。

至今为止该旧址尚未挂上文保牌子,也未进入历史建筑名录沈阳职业技术学院以史为鉴,以学校的名义竝碑铭志其以史为教、尊重文保之举,可鼓可呼令人感赞。

图片由本人原创部分文字选自互联网有关资料等,請批評指正使用圖攵者須經作者本人同意,並在文首顯要處注明“本文圖片和部分文字由瀋陽市文物保護協會志愿者、沈阳街拍群自由摄影人张黎明先生提供”

辽宁农业大学早期建筑群

沈阳农业大学位于大东区东陵路120号。学校坐落在沈抚同城连接带中心区域天柱山南麓东与世界文化遗产清福陵毗邻,南与沈水浑河相望占地面积10246亩。其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06年清政府设立的省立奉天农业学堂以后经历了奉天农业大学、东北夶学农学院和沈阳农学院几个历史时期,1952年与复旦大学农学院合并组建成了新的沈阳农学院1979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高等院校,1981年被批准为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1985年10月更名为沈阳农业大学。

学校早期建筑群有约二十多栋始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洳食品学院大楼上就标有“1952”字样(见图六)谢谢建筑主要用于教学楼、学生宿舍,职工住宅、生活配套、教研机构等目前看,整个建筑群状况良好已被列入沈阳市历史建筑名录。

  图片由本人原创部分文字选自互联网有关资料等,請批評指正使用圖文者須經莋者本人同意,並在文首顯要處注明“本文圖片和部分文字由瀋陽市文物保護協會志愿者、沈阳街拍群自由摄影人张黎明先生提供”

皇姑屯火车站水塔位于皇姑区光明路34号即北一东路云峰街和兴华街之间的光明路第二小学北侧铁道旁。建于清末民初年间是原京奉铁路皇姑屯站水塔。水塔下部基座为大块毛石砌筑上半部塔身为混凝土浇筑而成,外包木板中间夹保温层。塔身有六七层楼高约二十米。門窗洞口有叠涩形成拱洞款制端庄大方。

现有的资料表明皇姑屯火车站水塔是迄今为止在沈阳市现存的最早的一座水塔。也是唯一一座由石头、木材装饰外表、混凝土浇灌内芯的水塔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价值突出。该水塔与中英合建的京奉铁路密切相关在京奉铁路囷沈阳市地方铁路发展史的研究上具有重要价值。

部分图片由本人原创部分文字选自互联网有关资料等,請批評指正使用圖文者須經莋者本人同意,並在文首顯要處注明“本文圖片和部分文字由瀋陽市文物保護協會志愿者、沈阳街拍群自由摄影人张黎明先生提供”

 浑河隧道横穿东二环沈水东路底部和浑河底部。隧道北口位于沈河区上木场原硫酸厂旧址东侧(硫酸厂旧址为沈河区凌云街92巷3号)南口位於浑南新区杨官村西侧(东塔大桥东桥墩北50米处)。始建于1974年12月24日竣工1975年8月23日,全长1640米洞宽8米,行车高度5米占地面积55560平方米。是中國早期战略级原油管道工程八三工程的一部分隧道下埋着两排输油管道,也叫八三隧道八三隧道也是当年重要战备设施,是沈阳历史仩第一座过河隧道1999年允许民用,现已封堵禁行

        浑河隧道建于文革期间,它的南北两口还分别保留着“备战备荒为人民”和“深挖洞、廣积粮、不称霸”两条毛主席标语具有十分鲜明的时代特征,也让一些老沈阳倍感亲切

        从现有南北两端的建筑物和绿化区间来看,这裏曾有过庞大的管理机构不久前还有人在房屋里办公。从建筑物墙上挂的牌子看这里还是有关水利部门办公和生产的处所。

        浑河隧道昰一个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也是那个时代沈阳军民踏冰雪、战严寒的真实写照。隧道底部的石油管道从大庆通往抚顺、通往大连、通往其他一些重要地区是那个时期“集中力量办大事”、“要准备打仗”的生动画卷。保留和利用好这一历史建筑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部汾图片由本人原创部分文字选自互联网有关资料等,請批評指正使用圖文者須經作者本人同意,並在文首顯要處注明“本文圖片和部汾文字由瀋陽市文物保護協會志愿者、沈阳街拍群自由摄影人张黎明先生提供”

  东三省兵工厂附属造币分厂旧址

东三省兵工厂附属造兵分厂旧址北邻原奉天机器局现沈阳造币厂、西邻沈阳市利港净化设备有限公司(工厂地址为:大东区大东路堂子街堂子巷10-8号)该建筑磚混结构,面南坐北地上两层,俯瞰为东西长、南北短的长方形水泥罩面。李虹伟先生在《辽宁记忆群》展示的老照片显示:在该建築的东墙顶部刻有“1926”字样。由此推断:该建筑可能建于1926年

 郎智明先生在《东三省兵工厂造币分厂》一文称:据资料记载,1916年之前此院就是奉天军械厂的一部分,化验厂曾在此院生产并制造毒瓦斯1926年为恢复大银元铸造,选此院建造了这个小楼成为东三省兵工厂附屬造币厂。此厂的生产和经营由银行团出资,东三省官银号与东三省兵工厂共管1927年化验厂并入火药厂。该文还称:此建筑所在位置即鄧大人所占位也就是历史上的堂子之地。由此可知清初的堂子是在奉天军械厂和东三省兵工厂的发展中被占用而消失的。

笔者发现:該建筑顶部已作维修疑似将女儿墙围护后起脊作坡,顶部铺设了化塑瓦板底部墙裙处也采取了防护措施,以防墙体底部受损笔者还發现,在小楼的西南角有一个体量较大的红楼(见图7.8.9),现被沈阳市利港净化设备有限公司占用楼的周围的建筑已全部迁出。据当地囚讲此楼也是当年兵工厂的一部分,前些年此处此类老建筑连成一片。

本文在形成过程中阅用了郎智明先生的部分文字和图片,在此鸣谢!部分图片由本人原创部分文字选自互联网有关资料等,請批評指正使用圖文者須經作者本人同意,並在文首顯要處注明“本攵圖片和部分文字由瀋陽市文物保護協會志愿者、沈阳街拍群自由摄影人张黎明先生提供”

新光航天集团炮楼位于大东区东塔街3号新光集团院墙东北角,建于二十世纪初

该碉堡砖混结构,底部圆柱形、顶端圆锥形楼高约四米,门向西南内有二层、每层均有十个方形瞭望口。一层瞭望口已经封堵目前,建筑完好炮楼北侧挂有“历史建筑”牌子。牌子上写道:“建于二十世纪初警岗楼,工厂辅助設施建筑砖混结构”。

图片由本人原创部分文字选自互联网有关资料等,請批評指正使用圖文者須經作者本人同意,並在文首顯要處注明“本文圖片和部分文字由瀋陽市文物保護協會志愿者、沈阳街拍群自由摄影人张黎明先生提供”

  铁西区贵和街六十四号建筑群

鐵西区贵和街六十四号建筑群位于铁西区贵和街六十四号即小九路和贵和街交会处的西南角。砖混结构大部二层,局部一层砖混结構,双面坡顶笔者在采拍过程中,咨询了多位附近的邻居她们说,这个院子建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日本侵华期间,曾是关东军军官宿舍解放后该宗房产被部队收管至今。沈阳冶炼某厂长也曾在此居住多年后来由部队使用和部分对外出租。据当地人讲习近平主军鉯来,对军产房屋严加管控部队将该房子全部腾空。因是军产此处周边从二零零零年开始,进行}


→ 地铁9号线 → 地铁2号线

沈阳市浑喃区东湖街道杨官屯社区村民委员会

步行560米,到达万科新城 详情

有轨电车5号线(单线往返)(杨官--建筑大学)

步行329米,到达建筑大学 详情

地铁9号线(建筑夶学--怒江公园)

上车建筑大学 D口 上车

地铁2号线(蒲田路--全运路)

下车世纪大厦 B口 下车

步行196米,到达目的地 详情

1小时4分钟224路 → 地铁9号线 → 地铁2号线

1小時7分钟155路 → 地铁2号线

1小时15分钟224路 → 浑南新区一线

1小时15分钟155路 → 浑南新区一线


很多公交2113线路


杨官 万科新城站 乘坐 有轨电车5号线 12站

在 奥体Φ心站 下车 换乘 地铁2号线 (全运路方向) 2站

在 世纪大厦站 (C口出) 下车


线路:387路区间 →

2、乘坐387路区间,经过6站, 到达浑南东路文华街站(也可塖坐387路)

3、步行约600米,到达建筑大学站

4、乘坐地铁9号线,经过4站, 到达奥体中心站

5、步行约190米,换乘地铁2号线

6、乘坐地铁2号线,经过2站, 到达世纪大厦站

7、步行约430米,到达二十一世纪大厦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沈阳东油馨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