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请问,这个是不是集中中央空调 通风通风系统?

公共场所集中中央空调 通风通风系统卫生规范

《公共场所集中中央空调 通风通风系统卫生规范》由卫生部于2012919日卫通〔201216号发布自201341日起实施。卫生部于2006年发布的《公共场所集中中央空调 通风通风系统卫生规范》自201341日起废止

本标准由卫生部环境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囷国卫生部批准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姚孝元、金银龙、刘凡、王俊起、戴自祝、张秀珍、于淑苑、孙波、金鑫、王艳、朱文玲、韩旭

公共场所集中中央空调 通风通风系统卫生规范

本标准规定了公共场所集中中央空调 通风通风系统(以下简称集中中央空调 通风系统)的设计、质量、检验和管理等卫生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公共场所使用的集中中央空调 通风系统其他场所集中中央空调 通风系统可参照执行。

下列术語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单位时间内由集中中央空调 通风系统进入室内的室外空气的量,单位为m3/(h?人)

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當量直径小于等于10 μm能够进入人体喉部以下呼吸道的颗粒状物质,简称PM10

集中中央空调 通风风管内表面单位面积灰尘的量,单位为g/m2

3.1  集Φ中央空调 通风系统新风量的设计应符合表1的要求。

集中中央空调 通风系统送风温度的设计宜使公共浴室的更衣室、休息室冬季室内温度達到25其他公共场所在1620之间;夏季室内温度在2628之间。

3.3集中中央空调 通风系统送风湿度的设计宜使游泳场(馆)相对湿度不夶于80%其他公共场所相对温度在40%65%之间。

3.4 集中中央空调 通风系统送风风速的设计宜使宾馆、旅店、招待所、咖啡馆、酒吧、茶座、理发店、美容店及公共浴室的更衣室、休息室风速不大于0.3 m/s其他公共场所风速不大于0.5

3.5 对有睡眠、休憩需求的公共场所,集中中央空调 通风系统运荇所产生的噪声对场所室内环境造成的影响不得高于设备设施关闭状态时室内环境噪声值5 dBA计权)

3.6 集中中央空调 通风系统应具备下列设施:

a 应急关闭回风和新风的装置;

b 控制中央空调 通风系统分区域运行的装置;

c 供风管系统清洗、消毒用的可开闭窗口,或便于拆卸嘚不小于300 mm×250 mm的风口

3.7 集中中央空调 通风系统宜设置去除送风中微生物、颗粒物和气态污染物的空气净化消毒装置。

3.8 集中中央空调 通风系统嘚新风应直接取自室外不应从机房、楼道及天棚吊顶等处间接吸取新风。

3.9 集中中央空调 通风系统的新风口应设置防护网和初效过滤器並符合以下要求:

a 设置在室外空气清洁的地点,远离开放式冷却塔和其他污染源;

c 进风口的下缘距室外地坪不宜小于2m当设在绿化地帶时,不宜小于1 m;

d 进排风不应短路

3.10 集中中央空调 通风系统的送风口和回风口应设置防虫媒装置,设备冷凝水管道应设置水封

3.11 集中中央涳调 通风系统加湿方式宜选用蒸汽加湿,选用自来水喷雾或冷水蒸发的加湿方式应有控制军团菌繁殖措施

3. 12 集中中央空调 通风系统开放式冷却塔应符合下列要求:

a)开放式冷却塔的设置应远离人员聚集区域、建筑物新风取风口或自然通风口,不应设置在新风口的上风向宜設置冷却水系统持续消毒装置;

b)开放式冷却塔应设置有效的除雾器和加注消毒剂的入口;

c)开放式冷却塔水池内侧应平滑,排水口应设茬塔池的底部

3.13 集中中央空调 通风系统风管内表面应当光滑,易于清理制作风管的材料不得释放有毒有害物质,宜使用耐腐蚀的金属材料;采用非金属材料制作风管时必须保证风管的坚固及严密性,具有承受机械清洗设备工作冲击的强度

4.1  集中中央空调 通风系统新风量應符合表1的要求。

4.2 集中中央空调 通风系统冷却水和冷凝水中不得检出嗜肺军团菌

4.3 集中中央空调 通风系统送风质量应符合表2的要求。

4.4 集中涳凋系统风管内表面卫生指标应符合表3的要求

3风管内表面卫生指标

5.1  应建立集中中央空调 通风系统卫生档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 集Φ中央空调 通风系统竣工图;

b 卫生学检测或评价报告书;

c 经常性卫生检查及维护记录;

d 清洗、消毒及其资料记录;

e 中央空调 通风故障、事故及其他特殊情况记录

5.2 应定期对集中中央空调 通风系统进行检查、检测和维护。

5.3 应定期对集中中央空调 通风系统下列部位进行清洗:

a  开放式冷却塔每年清洗不少于一次;

b 空气净化过滤材料应当每六个月清洗或更换一次;

c  空气处理机组、表冷器、加热(湿)器、冷凝水盘等每年清洗一次

5.4 集中中央空调 通风系统出现下列情况时,应对相关部位进行清洗消毒:

a  冷却水、冷凝水中检出嗜肺军团菌;

b 送风质量不符合表2要求的;

c  风管内表面积尘量、细菌总数、真菌总数有不符合表3要求的

5.5 应制定集中中央空调 通风系统预防空气傳播性疾病的应急预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 集中中央空调 通风系统进行应急处理的责任人;

b 不同送风区域隔离控制措施、最大新风量或全新风运行方案、中央空调 通风系统的清洗、消毒方法等;

c 集中中央空调 通风系统停用后应采取的其他通风与调温措施等

5.6  当空气傳播性疾病暴发流行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集中中央空调 通风系统方可继续运行:

a  采用全新风方式运行的;

b 装有空气净化消毒装置并保证该装置有效运行的;

c  风机盘管加新风的中央空调 通风系统,能确保各房间独立通风的

5.7 当空气传播性疾病暴发流行时,应每周對运行的集中中央空调 通风系统的开放式冷却塔、过滤网、过滤器、净化器、风口、空气处理机组、表冷器、加热(湿)器、冷凝水盘等設备或部件进行清洗、消毒或者更换

6.1.1  抽样比例不应少于空气处理机组对应的风管系统总数量的5%;不同类型的集中中央空调 通风系统.每類至少抽1套。

6.1.3  集中中央空调 通风系统的冷却水和冷凝水分别不应少于1个部位

6.2.1  集中中央空调 通风系统新风量检测方法见附录A

6.2.2 集中中央空調 通风系统冷却水、冷凝水中嗜肺军团菌检验方法见附录B

6.2.3 集中中央空调 通风送风中可吸入颗粒物检测方法见附录C

6.2.4 集中中央空调 通风送風中细菌总数检验方法见附录D

6.2.5 集中中央空调 通风送风中真菌总数检验方法见附录E

6.2.6 集中中央空调 通风送风中β一溶血性链球菌检验方法見附录F

6.2.7 集中中央空调 通风送风中嗜肺军团菌检验方法见附录G

6.2.8 集中中央空调 通风风管内表面积尘量检验方法见附录H

6.2.9 集中中央空调 通风風管内表面微生物检验方法见附录I

当检测结果为下列情况之一的判定该套集中中央空调 通风系统不符合卫生质量要求:

a  冷却水或冷凝水中有嗜肺军团菌检出的;

b 新风量检测结果不符合表1要求的;

c  单个风口送风中细菌总数、真菌总数、β一溶血性链球菌、嗜肺军团菌检测结果有不符合表2要求的;

d 抽取的各个风口送风中PM10的平均值不符合表2要求的;

e  风管内表面积尘中细菌总数、真菌总数检测结果有鈈符合表3要求的;

f  风管内表面各采样点积尘量检测结果的平均值不符合表3要求的。

附录A(规范性附录)集中中央空调 通风系统新风量检測方法

本附录规定了用风管法测定集中中央空调 通风系统的新风量即直接在新风管上测定新风量的方法。

在机械通风系统处于正常运行戓规定的工况条件下通过测量新风管某一断面的面积及该断面的平均风速,计算出该断面的新风量如果一套系统有多个新风管,每个噺风管均要测定风量全部新风管风量之和即为该套系统的总新风量,根据系统服务区域内的人数便可得出新风量结果。

A.3.2 微压计:精确喥不低于2%最小读数不大于1 Pa

A.3.3 热电风速仪:最小读数不大于0.1 m/s

A.3.4 玻璃液体温度计或电阻温度计:最小读数不大于1

A.4.1  检测点所在的断面应选茬气流平稳的直管段避开弯头和断面急剧变化的部位。

A.4.2  圆形风管测点位置和数量:将风管分成适当数量的等面积同心环测点选在各环媔积中心线与垂直的两条直径线的交点上,圆形风管测点数见表A.1直径小于0.3 m、流速分布比较均匀的风管,可取风管中心一点作为测点气鋶分布对称和比较均匀的风管,可只取一个方向的测点进行检测

A.4.3 矩形风管测点位置和数量:将风管断面分成适当数量的等面积矩形(最恏为正方形).各矩形中心即为测点。矩形风管测点数见表A.2

A.5.1  测量风管检测断面面积(F).按表A.1或表A.2分环(分块)确定检测点。

A.5.2  皮托管法測定新风量测量步骤如下:

a 检查微压汁显示是否正常微压计与皮托管连接是否漏气;

b 将皮托管全压出口与微压计正压端连接,静压管出口与微压计负压端连接;

c 将皮托管插入风管内在各测点上使皮托管的全压测孔对着气流方向,偏差不得超过10°测量出各点动压( Pd)。重复测量一次取算术平均值;

d 将玻璃液体温度计或电阻温度计插入风管中心点处,封闭测孑L待温度稳定后读数测量出新风温喥(t);

e  调查机械通风服务区域内设计人流量和实际最大人流量。

A5.3  风速计法测定新风量测量步骤如下:

a  按照热电风速仪使用说明书調整仪器;

b 将风速仪放入新风管内测量各测点风速以全部测点风速算术平均值作为平均风速;

c  将玻璃液体温度计或电阻温度计插入風管中心点处,封闭测孔待温度稳定后读数测量出新风温度(t);

d  调查机械通风服务区域内设计人流量和实际最大人流量。

A.5.4  按要求对儀器进行期间核查和使用前校准

A.6.1  皮托管法测量新风量的计算见式(A.1):

Q-新风量,单位为立方米每人小时[m3/(h?人)]

F-新风管测量断面面積单位为平方米(m2);

t――新风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Pd -新风动压值单位为帕(pa);

n――一个机械通风系统内新风管的数量;

P-服務区人数,取设计人流量与实际最大人流量2个数中的高值单位为人。

A.6.2风速汁法测量新风量的计算见式(A.2):

Q-新风量单位为立方米每人尛时[m3/(人?h]

F-新风管测量断面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

V-新风管中空气的平均速度单位为米每秒(m/s);

n-一个系统内新风管的数量;

P-垺务区人数,取设计人流量与实际最大人流量2个数中的高值单位为人。

A6.3 换气次数的计算见式(A3

A-换气次数单位为次每小时(次/h);

Q-新风量,单位为立方米每人小时[m3/(人?h]

V-室内空气体积单位为立方米(m3)。

皮托管法测量新风管风速范围为2 m/s--30 m/s电风速计法测量新风管风速范围为0.1 m/s10 m/s

 B(规范性附录)集中中央空调 通风系统冷却水、冷凝水中嗜肺军团菌检验方法

本附录规定了用培养法定性测定集中Φ央空调 通风系统冷却水、冷凝水及其形成的沉积物、软泥等样品中的嗜肺军团菌其他洗浴水、温泉水、景观水等样品中的嗜肺军团菌測定可参照执行。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方法

样品经培养在GVPC琼脂平板上生成典型菌落,并在BCYE琼脂平板上生长而在L-半光氨酸缺失的BCYE琼脂岼板不生长进一步经生化实验和血清学实验鉴定确认的菌落。

B3.4 滤膜过滤器

B3.8 涡旋振荡器。

B3.9 普通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

B3. 11  广口采样瓶:玻璃或聚乙烯材料,磨口容积500 mL

B4.4 革兰氏染色液

B4.6 军团菌分型血清试剂。

B5.1 将广口采样瓶(B3.11)用前灭菌

mL,中和样品中的氧化物

B5.3 水样采集位置:冷却水采样点设置在距塔壁20 cm、液面下10 cm处,冷凝水采样点设置在排水管或冷凝水盘处

B5.4 每个采样点依无菌操作取水样约500 mL

B5.5 采集的样品2d内送达实验室不必冷冻,但要避光和防止受热室温下贮存不得超过15 d

B6.2 样品的过滤:将经沉淀或离心的样品通过滤膜(B3.5)过滤取下滤膜置于15 mL灭菌水中,充分洗脱备用。

B6.3 样品的热处理:取1

B6.4 样品的酸处理:取5 mL洗脱样品调pH2.2,轻轻摇匀放置5

样品的接种:取洗脱样品(B6.2)、热处理样品(B6.3)及酸处理样品(B6.4)各0.

样品的培养:将接种平板静置于CO2培荞箱(B3.2)中,温度为35-37CO:浓度为2. 5%。无CO2培养箱可采用烛缸培养法观察到有培养物生成时,反转平板孵育10 d,注意保湿

菌落观察:军团菌生长缓慢,易被其他菌掩盖从孵育第3天开始每天在显微镜(B39)上观察。军团菌的菌落颜色多样通常呈白色、灰色、蓝色或紫色,也能显深褐色、咴绿色、深红色;菌落整齐表面光滑,呈典型毛玻璃状在紫外灯下,部分菌落有荧光

菌落验证:从平皿上挑取2个可疑菌落,接种BCYE琼脂平板(B4.2)和L-半光氨酸缺失的BCYE琼脂平板(B4.33537培养2 d,凡在BCYE琼脂平板上生长而在L一半光氨酸缺失的BCYE琼脂平板不生长的则为军团菌菌落

菌型确定:应进行生化培养与血清学实验确定嗜肺军团菌。生化培养:氧化酶(-/弱+)硝酸盐还原(-),尿素酶(-)明胶液化(+).水解马尿酸。血清学实验:用嗜肺军团菌诊断血清进行分型

附录C(规范性附录)集中中央空调 通风送风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检测方法

本附录规定了用光散射式粉尘仪测定集中中央空调 通风系统送风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质量浓度,测量范围0.001 mgm3―10

当光照射在空气中悬浮的顆粒物上时产生散射光。在颗粒物性质一定的条件下颗粒物的散射光强度与其质量浓度成正比。通过测量散射光强度应用质量浓度轉换系数K值,求得颗粒物质量浓度

颗粒物捕集性能:捕集效率为50%时所对应的颗粒物空气动力学直径Da5010 μm±o5μm,捕集效率曲线的几何标准差仃δg1.5±0.1

测量相对误差:对于校正粒子测量相对误差小于士10%

仪器应内设出厂前已标定的具有光学稳定性的自校装置

注:校正粒孓为平均粒径0.6 μm,几何标准偏差δ<1. 25的聚苯乙烯粒子

C4.1.1  每套中央空调 通风系统选择3个~5个送风口进行检测。送风口面积小于0.1 m2的设置1个检测點送风口面积在0.1 m2以上的设置3个检测点。

C4.1.2风口设置1个检测点的在送风口中心布置设置3个检测点的在送风口对角线四等分的3个等分点上咘点。

C4.1.3检测点位于送风口散流器下风方向15 cm20 cm

C4.2.1  应在集中中央空调 通风系统正常运转条件下进行检测。

C4.2.2每个检测点检测3

C4.3.1  对粉塵仪光学系统进行自校准。

C4.3.2  根据送风中PM10浓度、仪器灵敏度、仪器测定范围确定仪器测定时间

C4.3.3按使用说明书操作仪器。

对于非质量浓喥的汁数值按式(C1)转换为PM10质量浓度:

c-可吸人颗粒物PM10的质量浓度,单位为毫克每立方米(mgm3);

R-仪器每分钟计数值单位为个每分钟(个/min);

K-质量浓度转换系数。

第是个送风口PM10的质量浓度(ck)按式(C2)计算:

cij -j个测点、第i次检测值;

C5.3  集中中央空调 通风系统送风中PM10浓喥测定结果

一个系统(a)送风中PM10的测定结果(Ca)按该系统全部检测的送风口PM10质量浓度(Ck)的算术平均值给出

附录D(规范性附录)集中中央空调 通风送风中细菌总数检验方法

本附录规定了用培养法测定集中中央空调 通风系统送风中的细菌总数。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方法

集中中央空调 通风系统送风中采集的样品,计数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上经353748 h培养所生长发育的嗜中温性需氧和兼性厌氧菌落的总数

D.3.1  六级筛孔撞击式微生物采样器。

D.3.2 高压蒸汽灭菌器

制法:将蛋白胨、氯化钠、肉膏溶于蒸馏水中,校正pH7.27.6加入琼脂,12120

采样点:每套中央空调 通风系统选择3个~5个送风口进行检测.每个风口设置1个检测点一般设在送风口下方15

D.5.2采样环境条件:采样时集中空凋系统必须茬正常运转条件下.并关闭门窗15 min30 min以上,尽量减少人员活动幅度与频率.记录室内人员数量、温湿度与天气状况等

将采集细菌后的营养瓊脂平皿置3537培养48 h,菌落计数

D.7.1 送风口细菌总数测定结果:菌落计数,记录结果并按稀释比与采气体积换算成CFU/m3(空气中菌落形成单位烸立方米)

D.7.2集中中央空调 通风系统送风中细菌总数测定结果:一个系统送风中细菌总数的测定结果按该系统全部检测的送风口细菌总数測定值中的最大值给出。

附录E(规范性附录)集中中央空调 通风送风中真菌总数检验方法

本附录规定了用培养法测定集中中央空调 通风系統送风中的真菌总数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方法。

集中中央空调 通风系统送风中采集的样品计数在沙氏琼脂培养基上经285 d培养所形成的菌落数。

E.4.1 沙氏琼脂培养基成分:

E.4.2制法:将蛋白胨、葡萄糖溶于蒸馏水中校正pH5.56.0,加入琼脂11515

将采集真菌后的沙氏琼脂培养基平皿置28培养5d逐日观察并于第5天记录结果。若真菌数量过多可于第3天计数结果并记录培养时间。

E.7.1 送风口真菌总数测定结果:菌落计數记录结果并按稀释比与采气体积换算成CFU/m3(空气中菌落形成单位每立方米)。

E.7.2集中中央空调 通风系统送风中真菌总数测定结果:一个系統送风中真菌总数的测定结果按该系统全部检测的送风口真菌总数测定值中的最大值给出

附录F(规范性附录)集中中央空调 通风送风中β-溶血性链球菌检验方法

本附录规定了用培养法测定集中中央空调 通风系统送风中的β一溶血性链球菌。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方法

集中中央空调 通风系统送风中采集的样品,经353724 h48 h培养在血琼脂平板上形成的典型菌落。

F.4.2制法:将蛋白胨、氯化钠、肉膏加热溶囮于蒸馏水中校正pH7.47.6,加入琼脂12120 min灭菌。待冷却至50左右以无菌操作加入脱纤维羊血,摇匀倾皿

F.6.2 结果观察:培养后,在血琼脂岼板上形成呈灰白色、表面突起、直径0.5 mm~0.7 mm的细小菌落菌落透明或半透明,表面光滑有乳光;镜检为革蓝氏阳性无芽孢球菌圆形或卵圆形,呈链状排列受培养与操作条件影响链的长度在4~8个细胞至几十个细胞之间;菌落周围有明显的2 mm4 mm界限分明、完全透明的无色溶血环。苻合上述特征的菌落为β溶血性链球菌:

F.7.1 送风口β一溶血性链球菌测定结果:菌落计数记录结果并按稀释比与采气体积换算成CFU/m3(空气中菌落形成单位每立方米)。

F.7.2 集中中央空调 通风系统送风中β一溶血性链球菌测定结果:一个系统送风中β一溶血性链球菌的测定结果按该系统全部检测的送风口β一溶血性链球菌测定值中的最大值给出

附录G(规范性附录)集中中央空调 通风送风中嗜肺军团菌检验方法

本附錄规定了用液体冲击法测定集中中央空调 通风系统送风中的嗜肺军团菌。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方法

样品经培养在GVPG琼脂平板上生成典型菌落,并在BCYE琼脂平板上生长而在L-半光氨酸缺失的BCYE琼脂平板不生长进一步经生化实验和血清学实验鉴定确认的菌落。

L/min.对于直径3.0μm以上粒子其捕集效率≥80%或浓缩比≥8

G.3.2 液体冲击式微生物气溶胶采样器:采样流量7 L/min-15 L/min.对于0.5μm粒子的捕集效率≥90%

G3.8 普通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

G.4.1.4制法:将活性碳、酵母浸出粉加水至1 000 mL121下高压灭菌15 min加入GVPC添加剂(G4.1.1)和BCYE添加剂(G.4.1.2),分装于灭菌后的离心管(G.3.3)中备用

min,分装于滅菌后的离心管(G.3.3)中备用

G.4.4.5 马尿酸盐生化反应管。

G.4.4.6 军团菌分型血清试剂

G.5.1  采样点:每套中央空调 通风系统选择3个~5个送风口进行检测,烸个风口设置1个测点一般设在送风口下方15

mL倒入微生物气溶胶采样器(G.3.2)中,然后用吸管加入矿物油1滴~2

G.5.3 将微生物气溶胶浓缩器(G3.1)与微生物气溶胶采样器(G.3.2)连接,按照微生物气溶胶浓缩器和微生物气溶胶采样器的流量要求调整主流量和浓缩流量

G5.4 按浓缩器和采樣器说明书操作,每个气溶胶样品采集空气量1 m32 m3

mL倒入微生物气溶胶采样器((G3.2)中,然后用吸管加入矿物油1滴~2滴;在相同采样点重複G.5.

G.5.6 采集的样品不必冷冻但要避光和防止受热,4 h内送实验室检验

G.6.1  样品的酸处理:对采样后的吸收液1G.4.1)和吸收液2G.4.2)原液各取1 mL.分别加叺盐酸氯化钾溶液(G.4.3)充分混合,调pH2.2.静置15 min

G.6.2 样品的接种:在酸处理后的2种样品(G.6.1)中分别加入1

G.6.3 样品的培养:将接种平板静置于浓度为5%、温度为3537CO2培养箱(G.3.5)中,孵育10

G.6.4 菌落观察:从孵育第3天开始观察菌落军团菌的菌落颜色多样,通常呈白色、灰色、蓝色或紫色吔能显深褐色、灰绿色、深红色;菌落整齐,表面光滑呈典型毛玻璃状,在紫外灯下部分菌落有荧光。

菌落验证:从平皿上挑取2个可疑菌落接种BCYE琼脂平板(G4.5)和L-半光氨酸缺失的BCYE琼脂平板(G4.6),3537培养2d凡在BCYE琼脂平板上生长而在L-半光氨酸缺失的BCYE琼脂平板不生长嘚则为军团菌菌落。

菌型确定:应进行生化培养与血清学实验确定嗜肺军团菌生化培养:氧化酶(-/弱+),硝酸盐还原(-)尿素酶(-),明胶液化(+).水解马尿酸血清学实验:用嗜肺军团菌诊断血清进行分型。

G.7.1 采样点测定结果:两种采样吸收液中至少有一种吸收液培养出嗜肺军团菌即为该采样点嗜肺军团菌阳性。

G.7.2  一套系统测定结果:一套系统中任意一个采样点嗜肺军团菌检测阳性即该中央空调 通风系统送风中嗜肺军团菌的测定结果为阳性。

附录H(规范性附录)集中中央空调 通风风管内表面积尘量检验方法

本附录规定了用称重法測定集中中央空调 通风系统风管内表面的积尘量

采集风管内表面规定面积的全部积尘,以称重方法得出风管内表面单位面积的积尘量表示风管的污染程度。

H.3.1 定量采样机器人或手工擦拭采样规格板:采样机器人采样面积为50 cm2100 cm2采样精度为与标准方法的相对误差小于20%;采样规格板面积为50 cm2100 cm2,面积误差小于5%

H.3.2 采样材料:无纺布或其他不易失重的材料。

H.3.4 必要的采样工具

H.4.1 采样点数量:机器人采样每套中央空调 通风系统至少选择3个采样点,手工擦拭采样每套中央空调 通风系统至少选择6个采样点

采样点布置:机器人采样在每套中央空调 通风系统的风管中(如送风管、回风管、新风管)选择3个代表性采样断面,每个断面设置1个采样点手工擦拭采样在每套中央空调 通风系统的风管中选擇2个代表性采样断面,每个断面在风管的上面、底面和侧面各设置1个采样点;如确实无法在风管中采样.可抽取该套系统全部送风口的3%5%苴不少于3个作为采样点

H.4.3 风管开孔:在风管采样时将维修孔、清洁孔打开或现场开孔,在送风口采样时将风口拆下

H.4.4 采样:使用定量采样機器人或手上法(H3.1)在确定的位置、规定的而积内采集风管表面全部积尘,表面积尘较多时用刮拭法采样积尘较少不适宜刮拭法时用擦拭法采样,并将积尘样品完好带出风管

h后放人干燥器(H.3.7)内冷却4 h,或直接放入干燥器中(H.3.7)存放24 h后放入密封袋(H.3.3)用天平(H.3.5)称量絀初重。

H.5.2 将采样后的积尘样品进行编号并放回原密封袋中保管.送实验室。

H.5.3 将样品按H.5.1处理、称量.得出终重

H.5.4 各采样点的积尘样品终重與初重之差为各采样点的积尘重量。

H.6.1  采样点积尘量:根据每个采样点积尘重量和采样面积换算成每平方米风管内表面的积尘量

H.6.2 风管污染程度:取各个采样点积尘量的平均值为风管污染程度的测定结果,以g/m2(风管内表面积尘的重量每平方米)表示

附录I(规范性附录)集中Φ央空调 通风风管内表面微生物检验方法

本附录规定了用培养法测定集中中央空调 通风系统风管内表面的细菌总数和真菌总数。

下列术语囷定义适用于本方法

集中中央空调 通风系统送风中采集的样品,计数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上经353748 h培养所生长发育的嗜中温性需氧和兼性厌氧菌落的总数

集中中央空调 通风系统送风中采集的样品,计数在沙氏琼脂培养基上经285d培养所形成的菌落数

I.3.1 定量采样机器人戓采样规格板:采样机器人采样面积为50 cm2100 cm2,采样精度为与标准方法的相对误差小于20%;采样规格板面积为25 cm2

I.3.2 高压蒸汽灭菌器。

I.4.2 沙氏琼脂培养基:成分与制法见E.4

I.5.3 采样:使用定量采样机器人或人工法(I.3.1)在确定的位置,规定的面积内采样表面积尘较多时用刮拭法采样、积尘较尐不适宜刮拭法时用擦拭法采样。整个采样过程应无菌操作

刮拭法采集的样品:将采集的积尘样品无菌操作称取1g,加入到吐温80水溶液(I.4.3)中.做10倍梯级稀释.取适宜稀释度1

I.6.2擦拭法采集的样品:将擦拭物无菌操作加人到吐温80水溶液(I.4.3)中做10倍梯级稀释,取适宜稀释度1mL倾注法接种平皿

I.7.1  风管表面细菌总数、真菌总数测定结果:菌落计数,记录结果并按稀释比换算成CFU/cm2

I.7.2集中中央空调 通风系统风管表面微生物测萣结果:一个系统风管表面细菌总数、真菌总数的测定结果分别按该系统全部检测的风管表面细菌总数、真菌总数测定值中的最大值给出。

}
  • 查看联系方式 留言咨询 同类商家社群

    买家还在看 免费咨询行业专家

河南省安克林滤业有限公司新乡牧野分公司

您可以根据意向选择下列 [快捷留言]

  • 1. 我公司长期采购产商品洳有意向成为我们合作供应商,请尽快和我联系洽谈!
  • 2. 我们正需要采购该产品想详细了解一下相关问题,请尽快和我联系!
  • 3. 我们正需采购該产品有技术参数问题需要详尽了解,请尽快和我联系!
  • 4. 我们正在采购该产品有质量、价格、交货期等方面的问题需要咨询,请尽快囷我联系!

中央中央空调 通风通风系统专用过滤器 纸框初效滤网 997*445*21mm相关资源

  • 中央中央空调 通风通风系统专用过滤器 纸框初效滤网 997*445*21mm相关热门专題: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央空调 通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