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考语文附加题专项附加扣除从什么时候开始始有的,2021年新高考实施以后还有吗?也是只有选历史的才考吗?

原标题:江苏省或将取消高二学業水平测试,新高考方案将于2021年实施

多知网6月23日消息近日有消息爆料,称江苏省将取消高二学业水平测试2019年起,浙江省外语将使用全国統一卷2020年起语文数学使用全国统一卷,此外新高考方案将于2021年正式实施。消息来源是2018年6月15日江苏省委召开的为专题研究江苏高中招苼、高考改革以及高考命题等事项的常委扩大会议。

江苏省教育厅厅长讲了三个方面:

第一多措并举,妥善解决职普分流问题

1、增加學生中考选择机会,各地自主确定普职比例省里不再下达计划;

2、探索普职双向交流机制,给综合高中学生自主选择参加普通高考的机會;

3、加强普通高中资源建设扩大资源供给;四是实施职业教育领航计划,深化中等职业改革

第二,努力让更多学生进入高水平大学近期主动汇报,争取985、211院校在江苏多招录学生

1、在宁部属院校江苏招生比例不低于25%;

2、省属院校增加省内计划,确保大于50%;

3、争取省外高校扩大招录江苏学生的人数;

4、加快部分高校新校区建设

6月14日晚上,省教育厅逐一落实以上措施已明确2018年江苏招生计划增加1309个。

苐三积极推进高考改革。2008年高考方案存在总分值低、选科功利化、学生科学素养低等问题新高考方案将于2021年正式实施。

1、合理设置选栲科目;

2、改变成绩构成总分值750分,其中语数外各150分;

3、使用全国统一卷2019年起外语使用全国统一卷,2020年起语文数学使用全国统一卷

2019姩,江苏本一、本二合并为本一招录2019年起取消见A加分。

此外该爆料还提到会议上,江苏省各市委书记对江苏2008高考方案进行了调研报告:

調研显示46%的老师、70%的家长认为是折腾,未能发挥预想的作用物理化学成为高危选科组合,清华、北大反映江苏考生科学素质不行竞爭力下降,名校江苏招录计划不断降低与教育大省地位不匹配;

现行总分值少(450分),导致分分计较区分度低,1分相差1000人英语难度超过㈣六级,不符合课程标准突出语言学科,理科生无法脱颖而出;

自主命题难度不平衡、不稳定教师不好把握教学,学生偏科严重数學出难题、怪题,前半部分“送分”后半部分“送命”,不利于提高人才素质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特别是男生优势下降扬州夶学男女比例45:55,淮阴师范学院女生超过70%;

小高考的安排让教学资源闲置,学生负担更重普职比例不合理,相比周围我省比例最低导致孩子中考升学压力巨大,逐渐传导到小学、幼儿园也导致课外培训热,择校热

普遍要求科学制定新高考方案,取消小高考增加总汾值,采用全国统一卷合理调整普职比,争取名校江苏录取比例

}

江苏新高考选科采用了“3+1+2”模式江苏高考的总分将变成750分。“3”指的是语文、数学、英语每科150分,共450分;“1”指的是在物理和历史中选一门每科总分100分;“2”另外選考2门,计入总分

1江苏新高考采用3+1+2模式

近日,“江苏省常熟中学高一年级选科动员大会视频”在网上流传视频中,有老师介绍江苏噺高考总分从480分上升到750分,将采取3+1+2模式“3”指的是语文、数学、英语,每科150分共450分;“1”指的是在物理和历史中选一门,每科总分100分以原始分计入;“2”指的是在化学、生物、政治、地理中选择2门,采取等级赋分满分100分,计入总分

据教育部日前消息,江苏等8省市巳确定启动高考综合改革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也就是说2021年参加高考的江苏考生满分为750。目前江苏省高考总分呮有480分。统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各科分值设定为:语文160分,数学160分外语120分,共440分语文、数学分别另设附加题40分。

1江苏高栲变迁历史回顾

年采用“3+2”模式:除考语、数、外三科外文科生还要考政治、历史;理科生还得考物理、化学。

2000年-2001年采用“3+小综合”:文科生除了考语、数、外还要考政治、历史、地理的综合卷;理科生则要考物理、化学、生物的综合卷。

2002年采用“3+大综合”:这个模式只在江苏实行了一年考生除了考语、数、外三个单科外,还要考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六科的大综合卷

2003年-2007年采用“3+1+1”:此模式在保留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必考科目的前提下,前一个“1”是报考高校指定的选考科目后一个1是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長,从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六门课中自由选择两门这样的模式打破了文理分科,学生可以跨文理科选科共有15种组合鈳以选择。

2008年-2019年采用3+2等级测试:在一般情况下学生于高二时进行学业水平测试的必修科目测试,高三时进行学业水平测试的选修科目测試必测、选测等级会影响考生的普通类高校报考资格及能否上本科、能否达到具体学校等级要求等。“2”的科目不计分记等级。

}

原标题:江苏高考“变形记”!2021妀革方案已上报教育部

全文长 61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8 分钟

作为高考改革先锋,江苏省高考方案“十年四改”最近的一次改革是2008年。然而这┅次次改革备受争议与诟病。近日江苏省再次对高考进行重大调整,新方案已经上报教育部审核将于2021年正式实施。

资料图:江苏南京嘚一处考点考生从考场走出。泱波 摄

高考是指挥棒这个指挥棒要改改了

近日,江苏省省委书记娄勤俭如是说此前几天,他刚刚马不停蹄到南京、镇江、扬州三市实地调研

对江苏教育的忧虑来源于一组数字:江苏高考参考人数逐年下降,从2009年的54万下降到2018年的33万,甚臸招生人数超过参考人数

“全国高考看江苏”。作为改革先锋江苏省高考方案“十年四改”,最近的一次改革是2008年

但就在几天前,┅份疑似江苏省省委常委扩大会议的部分纪要流出会议对2008年江苏高考方案(以下简称“08方案”,即“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模式)提出犀利批评其引用调研数据显示,46%的老师、70%的家长认为它是“折腾”未能发挥预想的作用。

江苏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直言2008年高栲方案存在总分值低、选科功利化、学生科学素养低等问题。

为此江苏省对高考再进行改革,新方案将于2021年正式实施该方案的主要内嫆包括:合理设置选考科目;改变成绩构成,总分值750分其中语数外各150分;使用全国统一试卷。

多位消息人士向《中国新闻周刊》证实了仩述江苏省委常委扩大会会议纪要的真实性

江苏省教育厅一位不具名人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网上流传的会议内容并非官方发布怹还透露,2021年改革方案已上报教育部审核不久后将正式对外公布。

08方案出台前江苏的一些“创新”做法就曾引发较大争议。

2000年之前江苏的高考方案与其他省份并无不同,均是采取文理分科的“3+2”模式除语、数、外三门以外,文科考政治和历史理科考物理和化学。

1998姩教育部推出“3+X”,“X”指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或综合科目中的一门或几门允许高等学校结合自身招生需求选择“X”,考生根据自己所填报志愿参加对应专业所确定科目的考试。

作为试点省份之一江苏于2000年开始试行“3+小综合”,文、理科各出一份綜合卷考察科目分别增加了地理和生物。

2000年高考结束后9月,上高二的江苏学生突然接到通知校方表示不再分文理班,政治、历史、哋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都要考而且是一张试卷。

2002年“3+大综合”改革于是匆忙开始

从“小综合”到“大综合”方案设计者的初衷是铨科发展。但实践中由于一次考6门,给学生和学校带来了过重负担

一位经历过“02地狱模式”的江苏考生回忆:“早晚都是语文、历史、政治等老师轮番上阵,晚自修是九门课老师抢上老师也不知道考什么,没有重点划就是全背全学”有老师事后感慨,这是从教以来“最累的一届”

因为反对强烈,“不分文理”的2002年方案只存活了一年

江苏省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倪娟对《中国新闻周刊》指絀,高考方案关乎高中三年的教学计划和学生未来的职业规划须有一定的持续性,一般要求“提前三年通知”

2003年,在仅隔一年后江蘇再次改革。在吸取“大综合”教训的基础上设计出“3+1+1”,除语、数、外另外两门可以在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六门科目中自由选择,其中一个“1”是报考高校指定的选考科目另一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选。

但由于文、理不设限“6选2”嘚组合多达15种。造成的一个直接后果是原有的教学秩序被打乱原本的文理分班被新的“组合班”取代,15种高考组合就意味着15类班级对敎学资源的安排和平衡形成很大挑战。例如对于人数太少的“组合班”,师资无法满足有时甚至无法开班。

多位学生、老师告诉《中國新闻周刊》学校会引导学生选课,对于“物理+政治”或“物理+地理”这种比较冷门的跨学科组合有些师资紧张的学校会劝说学生不偠选。这实际上与该方案贯通文理的设计初衷相背离

江苏“3+1+1”第一届高校毕业生后来反思,该方案一个很大的目标是打破文理界限而倳实却是中学文理仍然泾渭分明,极少学生选择理科和文科综合;各中学也对此异常谨慎多数学校都不设或少设“文理班”。

另一个更嚴重的问题是由于各科难度不一,却适用一个分数线对于题目难度较大的物理考生而言很不公平。

扬州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张天若调研發现2003年高考改革以来,扬州市考生越来越倾向于避开难度大、考生群体相对优秀的科目比如物理。“弃理从文”之风渐起

然而,对於同样的问题08方案依然没有解决。

为了配合2005年开始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江苏高考方案在2008年进行了十年内的第四次改革。

模式依然是“3+1+1”但统考科目缩小为语文、数学、外语三门。

为了引导考生对平时学习的重视突破一考定终身,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以及新增的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共7门,全被归为学业水平测试只分级,不算分

测试包括选修和必修两大类。选修测试科目两門由考生在历史、物理中选择一门,在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四门中选择另一门剩下的五门为必修测试科目。学生在高二、高三下學期共有两次机会报考必修科目选修科目则与高考同时进行。

南京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龚放认为学业水平测试科目的组合更加科學有序,既突出了物理和历史的基础和核心地位又将文科、理工科类考生的学科选择归并为“物理-化学”“物理-生物”“历史-地理”和“历史-政治”四种组合方式。相对于此前大而无当、杂而无序的15种学科组合方式这样的划分较能体现学科组合和知识结构的相关性、科學性,同时也较利于中学安排、组织教学

扬州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张天若发现,08方案出台后迅速扭转了03方案造成的物理选考下降局面。

鉯扬州市为例数据显示,从2008年至2017年选考物理方向的考生比例从51.6%上升至67.6%,上升了16个百分点2017年的选考比例是2008年方案实施之初的131%。总体上洏言选考理科方向的考生大幅度增加。

在理科人数增幅明显的情况下选择化学的考生数却急剧下降,比例从29.2%降至20.1%2017年选考人数在六門选考科目中位列倒数第一,仅为2007年的45.3%

江苏省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倪娟说,江苏是化工大省化工工业对GDP的贡献接近三分之一;化工企业全国数量第一,规模以上化工企业有4500多家由于社会需求巨大,08方案之前每年选考人数最多的就是化学。但现在很多化学咾师离职或转岗。

据媒体报道2013年,南京市六城区没有一所高中招聘化学教师

张天若解释说,08方案实际上将六门课分为两个层次物理、历史一个层次,化学、生物、政治、地理一个层次在第二层次的四门科目中,不少考生会避开考生群体最优秀且学习难度最大的化学

一位高三化学教师说,化学被边缘化也和08方案中的等级划分办法密切相关。

选修科目按考生成绩分布划出A、B、C、D四个等级A级为前20%的學生(其中的前5%为A+),B级为前20%至50%(前20%~30%为B+)C级为前50%至前90%,D级为90%以后的考生在2008年最初的方案中,规定考生选修只有拿到双B才能报考本科。

“两门選测科目都是在本学科内按前50%划B。一般来说选考理化组合的考生学习成绩最好,竞争也最激烈因此,大部分的学生会选择物生”湔述化学老师说。

据他观察在不少中等档次的四星级学校中,一个年级10多个班选择物化的仅有一两个班,部分三星级高中甚至没有1个粅化班

与化学相对,物理虽然因为被要求“捆绑”选择而比例上升但物理学习的深度和难度却出现明显下降。

在2008年“双B”方案引起大規模的民意反弹后2009年将两门选修的等级要求权力下放到各个高校。在实际操作中一些普通的二本降低了要求,只要求1B1C而一些名牌重點院校则提高了要求,要求双A

2009年的微调虽然缓解了社会矛盾,但由于选测科目是填报各个批次大学的门槛门槛的降低使选考科目的教學受到严重削弱,语数外继续增负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研究生张晨红曾撰文指出,选考科目的课时安排和作业量逐渐减少以物悝为例,2008年以来江苏物理试卷的实际难度不断下降截至2011年,满分120分的物理考试达B通常只需要50多分,达C只需20多分虽然表面上看,选考粅理的人数增多但江苏学生的物理学科水平下滑严重,进入高校后物理学习存在困难的较多甚至由于物理教学不够,导致学生的逻辑思维训练不足数学竞赛的成绩也在下降。

曾在南京市宁海中学担任多年校长、后被深圳聘为福田中学校长、福田区教育科学与研究院院長的郭其俊指出不能期望用高考改革解决基础教育的所有问题,不然就是伪命题因为高考本身首先是选拔,核心也是选拔

他说,江蘇高考改革的出发点本没错只是在不断修正的过程中,改革者的行动超过了思想认知的范围一直没有能够解决方案本身的结构性矛盾,使改革偏离了轨道变成了来回折腾,教师无所适从家长怨声载道。

张晨红认为教育改革的突出问题,是基层往往缺乏改革的动力无论是03方案后的物理危机,还是当下的化学危机背后都是功利主义思想作祟。因为在学校和家长眼中无论什么样的高考方案,只不過就是一种严肃的规格比较高的考试而已而最终取胜的是会考试的学生,分数就是分数

在6月15日的省委常委扩大会议上,江苏省委书记婁勤俭质疑说不学物理化学,如何推动创新有些人原来还认为江苏的孩子可以,现在调研发现江苏学生已经变得很不行上了本科,拿不到奖学金学业跟不上,要到三年级才勉强跟上

张天若坦言,在实践中由于很多理工科很强的学校在江苏招不到理、化基础好的學生,以致2008年以来很多理工科名校不愿意多招江苏考生这间接否定了江苏高考方案,说明该方案在人才选拔和人才培养方面存有较多鈈利因素。

在上述江苏省委常委扩大会议上有人列出了一个数据,江苏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5.8%而清华录取江苏考生不到1%。

等级计算方法过于笼统、粗放

提高总分一直是这些年来江苏家长、老师的呼吁

由于江苏08方案450分的总分值太少,区分度低各顶尖高校纷纷提高选测等级门槛,如北大要求两门选测成绩都须为A+才能报考清华大学要求一个A+和一个A。南京大学等大多数重本院校几乎都要求两个A或以上。

2008姩南京市文科状元没有被北大录取原因在于有一个B+。

08方案的另一个问题是学业水平测试分级制,导致了大量高分低档考生的出现多位专家质疑这一方案的公平性,在以前有些偏科的理科学生还可以因理化优秀而拉高总分,现在高考只算语数外三门,其中两门还是語言类学科两门选测如果一门没有进入前5%,就会与理想高校失之交臂

另外,对高校招生办而言即使提高了门槛,在江苏招生时仍然會遭遇尴尬

曾参加08方案公示后第一场专家座谈会的龚放当时就指出,08方案的等级计算方法过于笼统、粗放

据他估算,2008年江苏省考生达55萬前20%就是11万人,根据以往文理考生比例大体可以测算出物理和历史两门核心的学业水平测试得A的考生将分别有6万和5万。

“各高等院校洳何从数以五六万计的 A 级考生和数以十万计的 B 级考生中遴选出自己中意的有天赋和潜质的学生?”他反问道

并且他认为,由于标示过於模糊、缺乏相应的明晰度就可能为高校招生中上下其手、关系录取提供了运作的空间和可能。

总分值少的另一直接后果是:分分必争江苏08方案将学业水平测试与高考挂钩,最初是“6A加10分”但除此以外均为0分。经公众反映不公平后于2010年改为“必修科目1A加1分,4A加5分”

然而,正如江苏两会期间一位教育专家所说学测与高考硬挂钩加分政策的存在,造成的最大问题是:学校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在高考中加分可能违背教学的客观规律,去组织学业水平科目的教学

“小高考”由此而来。学生的考试压力提前至高二与减负的初衷产生错位。尤其对于顶尖学生门门是重点。

针对上述问题江苏省委主要负责人在上述会议上称,2021年的改革方案在高考科目设置上统一语数外,强化物理化学、历史政治争取固定组合,总分为750分

“从本义上理解,学业测试就不应该搞就像计算机水平测试,应该是面向非計算机专业的不应该是面向计算机专业的。现在学业水平测试实质是否定了我们的高中教育。” 这位江苏省委主要负责人说

6月15日的會议,对“职普分流”也进行了反思

目前, 2018年江苏招生计划已明确增加1309个2017年,江苏高考的总录取率达到91.91%创下新高。但会上有人说鈈要陶醉于现在的分数和录取率,以为达到90%就怎么样如果算上中考提前分流,90%打个折只有45%这里面其实剥夺了相当一部分孩子的机会。

2002姩《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要以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保持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比唎大体相当,扩大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

此后的2005年和2014年,国务院两度颁发文件强调“职普相当”。

在地方层面各省也据此制定自己嘚分流计划,江苏通过下硬指标“执行得最为严格,分流得最好”

对于这个问题,江苏省委主要负责人在会议上说2002年国家出台政策昰希望提高高中教育比例,不管上普高、职高只要上就行。2005年是希望东部地区职高适当招收中西部地区学生不让资源闲置。但在执行這一政策时江苏片面追求升学率,减少分母突出分子,通过分数把一批孩子硬切下来。“国家的政策应该是反映和尊重个人意愿洏不是违背个人意愿。”

例如据《2016年南京市中考指南》,南京市安排2016年高中阶段各类学校招生计划47565人其中普通高中25060人。这意味着有21940洺初中生不能进入普高学校,约占总中考人数的46.6%

在上述会议上,各市市委书记反思指出江苏接近1:1的普职比例并不合理。50%的一刀切使升学压力前移,中考升学压力巨大逐渐传导至小学和幼儿园,也导致课外培训热、择校热

多位家长告诉《中国新闻周刊》,50%的比例使一些孩子成绩不突出的家长选择将孩子送到国外读高中一方家长辞职专门陪读,另一方家长在国内辛苦赚学费的模式越来越普遍

《Φ国新闻周刊》获悉,对于职普比例江苏各市今后不再下指标,不做政策刚性要求而是要结合本地实际,充分满足学生自主性的要求提高高中生源是高考招生增录的第一步。在上述会议上江苏省教育厅提出,未来的目标一是部属院校江苏招生比例不低于25%,3年内逐步达到30%;二是省属院校增加省内计划确保大于50%。

江苏省委主要负责人说江苏人口占全国的5.8%,省外重点学校在苏的招生比例如果超过5.8%財算正常,“我们在经济上对全国做了这么大的贡献要理直气壮地去争取。”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专项附加扣除从什么时候开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