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恐吓教师应付什么大人恐吓小孩法律责任任

一位在师范院校任教的妈妈告诉记者,她给5岁的儿子报了7个兴趣班,包括数学、书法、美术等。作为教育工作者,她认为这都是孩子必须具备的素质。

 专家:家长应注意与孩子之间进行有质量的陪伴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已经是家长们的共识,于是,右脑开发、情商培养、创客潜质……打着形形色色“高端大气上档次”理念的早教机构,受到不少家长的追捧。

儿童早期教育固然重要,但记者调查发现,不少家长在一些商家以营利为目的蛊惑下,“起跑线焦虑”日益严重,让不少早教行为呈现盲目、抢跑甚至荒唐的状况。

比理念更“高”的是营销

记者调查发现,早教机构大多依靠“理念”吸引家长。北京一家早教机构宣扬的理念对接时下流行的“创客”思维,标榜“不是学习、而是创造”,实际就是一周一次90分钟的课,老师陪着搭积木。一名在外等候孩子下课的母亲李女士告诉记者,自己的小孩今年5岁,已经上了1年多,花了1万多元,但创客思维的培养效果不得而知。深圳一家“情商培养”早教机构号称教会孩子管控自己“受挫”“生气”等情绪,结果在课上常常有孩子被吓得跑出教室。

比理念包装更“高”的则是营销方式。广州的王女士在孕期的一次产前课程中遭遇了“恐吓式营销”:有个育儿“专家”介绍了一种闪卡,就是卡片上有若干红点,每天在宝宝面前闪几次,就可以达到婴幼儿右脑开发的目的。“那个专家说,右脑开发必须在3岁前,过了就没有效果了,吓得我当场就交了1000多元。”然而她使用后并没有出现如专家宣扬的效果:宝宝看到任意一张闪卡,大脑就像照相机一样,不用数就能知道上面有几个红点。

广州某数学早教机构经常邀请家长带孩子来免费试听课程,在孩子试课期间,机构会安排一位专家给家长讲课,强调逻辑思维早期培养的重要性。孩子试课结束后,机构再安排专家免费给孩子进行思维测试,而测试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机构于是对家长说,孩子现阶段逻辑思维已经落后了,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几个月之内赶上来。如果当天交费还能享受9折优惠。记者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家长当天给孩子报了名。

比花钱更“重”的是安心

“我和爱人工作都很忙,无暇教育孩子,与其交给老人,不如交给早教机构,孩子大量的时间不能就这样玩过去,应该学点东西。”陈先生说,“学总比不学好,我们花点钱也安心,英语、舞蹈、画画,都去接触一下吧。”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相当一部分父母认为早教就是花钱把孩子送到早教机构,以此求得心理上的平衡。很多时候是孩子在各种早教班之间“赶场”,家长则百无聊赖在场外玩手机。

还有一些家长,不从孩子实际需求或成长规律出发,而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要么“攀比”,要么“跟风”,最后是赢了商家,输了孩子。据有关机构统计,现在0-3岁的早教班,超过46%的在教拼音、英语和奥数,每年平均每个孩子花费。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人恐吓小孩法律责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