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普先生的企鹅读后感有多少页

“请家长与孩子共读一本好书,写一篇读后感。”这是“五一”假期老师布置的作业之一。和往常一样,我一扫而过,没太放在心上。直到今天,孩子一再强调,老师要求家长和小朋友要各自完成一篇读后感,我有点神伤,不知该如何下笔。

孩子也不知道读后感该怎么写,便和她一起百度,什么是读后感,怎么写读后感,学习别人发表的读后感。孩子的困惑很快就消除了,写一点感想就行了,她雀跃着飞快的写了几十个字就了事了。而作为家长,我仍然不知道该怎么交这篇作业。

寒假前 班主任老师便推荐了《波普先生的企鹅》这本书,我和孩子也利用假期先后读完了它。这是一篇得过国际大奖的小说,但孩子起初并不买账,纯粹是作为任务略读的,她甚至似乎是翻了个开头后,就直接跳到结尾,然后告诉我,她已经读完了。当我把“企鹅游街”那个章节的精彩片段复述给她听时,她捧腹大笑,不断地追问“然后呢?”实在让我对她的阅读成果哭笑不得。好在,她承认自己读得太快,静下来又重读了一遍。

也许是译本的缘故,《波普先生的企鹅》对二年级的孩子来说确实缺少了点能一下子就攫住他们眼球的东西,文学气息太重了些,他们还需要时间来慢慢消化。我开始读第一章节的时候,也觉得有些拗口,有点费脑子。孩子第一遍不能认真读也是可以理解的。

一年级以前,给孩子选择的图书基本都是绘本,且以我们轮流朗读的形式进行的,那些共读的时光给了她梦想的翅膀和人生观的启蒙。自从她开始读中长篇的纯文字读本开始,我们的共读就不再是同步的了,我只是选择性的抽空挑着看一些她的书。她有自己的读书喜好,形成了自己的阅读习惯,我很难再干预她的阅读选择。自然,关于读书的心得交流也少了很多。

每天每天,我总是更多的督促她作业是不是写好了,带着她从一个兴趣班赶到另一个兴趣班,疲于奔命在工作、生活还有自己的学业中。某天赶往夜大的路上,她背着重重的书包在我身后摔倒了,哭着叫我,“妈妈,我疼!”路人责怪道:“你为什么要走那么快!”

是啊,我为什么要走那么快!有些事看起来非做不可,有些时间看起来非赶不可,可是我总还是有那么一点时间,可以等等她,陪陪她的啊。写这篇文章时,我开始后悔,这个假期,我没有挤出时间和她一起重读《波普先生的企鹅》。

我想,老师要的不是读一篇好书的感想,而是家长与孩子亲子共读的形式。通过共读引导家长建立与孩子一起沐浴书香的态度,为孩子树立热爱书籍的榜样;通过共读和孩子一起领略书海风景,打开走进孩子精神世界的门窗。感谢老师,用阅读的形式让我及时重新审视了自己对孩子成长的关注方式。

关键词搜索: 您还可以返回 栏目浏览更多相关范文。

}

《波普先生的企鹅》是我在用超星图书馆线上读书推荐的,一开始并没有了解背景和种类。读完之后才知道作者Richard Atwater已经病危导致无法完成,后面由太太Florence Atwater完成。作者出生于1892年,经历一战的军旅生涯后回芝加哥大学教授希腊文,与弗洛伦萨结婚。 从一开始寥...  (

}

 读了这本书,我觉得波普先生是一个很体贴的人,因为他是一位油漆工,连他们家的浴室都被他漆了四遍,他喂企鹅,一开始喂鱼罐头,他害怕罐头不好吃,就花去一大笔钱买活鱼活虾给企鹅们吃。我觉得波普太太是一个固执的人,波普先生一再让她去看电影,但是她也不会去。我觉得企鹅们非常有想象力和节奏感,因为它们第一次听到波普太太弹钢琴的声音,就会跟着音乐节奏跳它们自己编的舞蹈。我觉得这本书很值得大家读,因为它告诉我们只要一步一步努力一定会成功的,从只会生存的企鹅变成了训练有素的企鹅演员,不就是通过波普先生一家一次一次训练得到的结果吗?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波普先生的企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