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正在热议吧:大量的静电能不能给手机充电?为什么?理由?

  近日在公交车上遇到一个刚放学的高中生,40分钟的路程中,她一直在做英语完形阅读,期间不时用手机查阅单词,并戴着耳机跟读。快要下车的时候,她拨了一个电话给母亲,报告了自己的行程,才收起试卷。这让记者大感意外,原来还有中学生在这样用手机。

  此前,学生使用手机传播不良信息、因低头玩手机丧命的报道时有出现。有些学生半夜在被窝里用手机玩游戏、看小说,导致白天上课困倦;还有学生抓紧一切时间玩手机,上课时也惦记着信息或微博。可见父母对于孩子使用手机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

  尽管手机是一个如此不让人“省心”的东西,但是现在大部分父母都给孩子配备了手机。2013年参加高考的乐怡表示,高中时班里大部分同学都在用手机。用手机玩游戏、发短信、刷微博是很普通的事。虽然父母常常看到孩子玩手机,但上课时玩手机的学生并不多,父母不必过度紧张。

  那么手机到底是不是影响孩子成绩的“罪魁祸首”呢?专家认为,这些问题并不只是手机的过错。孩子使用手机,需要父母正确引导,而不只是粗暴控制。

  学生沉迷手机基本可以归纳为两方面需求:满足虚荣心,一些高档手机可以让学生在同学中“有面子”;另一方面,使用手机方便学生联络感情,只有手机可以让学生随时实现和朋友的私密交流。

  手机对于学生成绩的影响还表现在孩子和父母在手机使用上的“斗智斗勇”。一些孩子为应付父母检查手机,常花费大量精力删除手机里存储的图片、小说、网页等信息,小心翼翼地保护自己的秘密。长此以往,成绩退步是难免的了。

  手机使用“治疏”“治堵”?

  高三生母亲姜晓爱表示,孩子如果没有手机,会和社会脱节。孩子可以用智能手机上网,收发查看邮件、获取自己需要的资讯。同时,她也不干涉孩子用手机适度交流、娱乐。

  北京市第四中学一位考生母亲告诉记者,她并没有限制过孩子使用手机,但在高三这一年,孩子都没有用过。因为学校门口有公用电话,实在有急事儿学校办公室的电话也可以用,孩子自己觉得手机并不是必需品,不用手机是从学习角度考虑的。

  两位母亲对于手机的态度和大部分父母一样,都是顺其自然。他们并没有过分干预孩子使用手机。自觉的孩子也没有因为使用手机而影响学习。北京某中学一位高三老师介绍,班里学生几乎都有手机,学校没有特别限制学生使用手机。有自觉性的学生常常用手机查单词、做英语听力。

  但是对于自觉性较差的孩子,学校和父母不能一味放任。北京市第一中学教师李春忠认为,父母和老师要适度干预自制力较弱的学生使用手机。父母可和老师沟通, 要求孩子在进入校园后关闭手机,或由老师保管手机。这能让学生在学习时保持精力集中,“堵”住孩子在学习时乱用手机的毛病。

  专家认为,如果孩子正处于对手机的好奇期、探索期,“疏”才是引导孩子正确使用手机的长久之计。父母如果能利用孩子这种好奇心进行有利引导,手机将不再是 会吞噬健康、影响成绩的“洪水猛兽”,甚至可以变成孩子进步的助力。孩子可以使用手机学习知识、探索世界。如果父母能教会孩子合理使用手机、用手机收集有 用的信息,那么孩子可以通过手机更好地与社会接触,手机也能成为孩子学习生活的有益工具。

  (《北京考试报》)

}

小时候,妈妈爸爸总是在这一天想尽办法买小工艺品,看上去很值钱,但又不能太油腻。想想还蛮不好讨巧的。


}
近日看到一则新闻说“某男子捡一手机装有支付宝网购,用其购买7台iPhone”。捡到手机的人通过支付宝“找回密码”操作,成功获得密码,然后开始网购,支付宝被刷了3万多元。

       关于这则新闻事件的可能性我在微博上与李铁军讨论了半天。有些朋友可能记得在今年三月份有条新闻说有人通过某些偏远地区的移动营业厅,使用假证件挂失补办他人的手机号,并通过手机修改支付宝密码,盗取支付宝里余额。我先暂且不去分析这两件事件的真实性,但作为支付宝的忠实用户,我还是想去了解一下究竟,是否存在这种可能。

以前我并不是很关注支付宝的安全新闻。自从被“强迫”使用了支付宝的快捷支付和最近推出的余额宝,事关自己的利益,因此最近支付宝出现的安全事件新闻,我都会参与讨论一下,包括上次的交易信息泄露个人信息的事件。于是上周末我花了点时间对阿里的手机客户端做了下测试。由于本人只有安卓的手机,所以测试的都是安卓应用。测试的应用主要是淘宝手机客户端和支付宝钱包(都是最新版本),同时对wap版及网页版淘宝和支付宝做了附带测试。本次测试没有使用任何工具,仅仅用常规手法测试业务流程。但通过测试我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或许有些偏差,但测试的结果我都截了,应该反映的都是真实情况。以下是测试发现主要的一些零碎问题:

beta.com/articles/250708.htm)明确的说是信用卡被刷了30000多,关于这个我个人持怀疑的太多。如果是余额被消费30000多,那是可能的。快捷支付包含信用卡支付额度没有那么高,一般就几百。如果要高的支付需要登录信用卡网上银行,需要填写信用卡有效期pin码等信息。一张借记卡快捷支付转入到支付宝,一个月限额好像是一万(我个人是这个情况,不清楚别人的情况)。那也是借记卡,不是信用卡。所以关于这条新闻,支付宝最好出来澄清下。

通过上面的这些分析,显然支付宝客户端在手机丢失或手机卡被冒用这块没有做很细致的考虑。以上发现的手机客户端的部分问题,实际上在支付宝网页版都有安全考虑(如账号隐藏、关闭手机令宝)。但不知道为什么在手机客户端出现了这些问题。也许无线部门的安全团队和网页版的不是一拨人,也有可能客户端安全在阿里目前还是个盲区。本次测试仅仅用了常规的方法,建议有能力的同学从软件本身看看是不是有安全的问题。

       最后,我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也许最原始的验证安全问题是最好的办法。建议各位做移动支付的同学还是根据不同场景去重新梳理下安全需求吧,如账号被盗、手机丢失、手机中毒。不同的情况,攻击者掌握的资源是不一样的,应该有些规避的方法。篇幅问题,就不再啰嗦,欢迎大家在微博上讨论。

以上这些分析基本上只考虑了技术上实现的可能性,并没有分析借到手机后作案的可能性。因此各位网友请不要在犯罪心理学上喷我。本次分析仅仅是因为我心里的不安,支付宝的赔付机制只有5000块大洋,我还没有去细看是否包含手机丢了被盗是否在赔付范围之内。何况5000块仅仅是有些同学余额宝的一点零头而已。本文写的比较仓促,如果有什么不妥欢迎指正。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疫苗之王引热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