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快于工业化与城市化和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与城市化各自有什么问题?

如何评价城市化滞后,工业化超前是结构扭曲的根源_百度知道
如何评价城市化滞后,工业化超前是结构扭曲的根源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smcr7758258
来自科学教育类芝麻团
smcr7758258
采纳数:2211
获赞数:7600
参与团队:
这其实是用西方经典经济学理论来解构中国的经济现象得出的结论,注定是不符合现实情况的。后发国家要追赶发达国家,必须要集中社会资源投入到工业化当中才有可能。发达国家技术领先你几十年,资本比你雄厚无数倍,人家投入1%的资源,追赶者就必须投入10%甚至是百分之几十的资源才能不被继续拉大差距,更何况是缩小差距了。这是所有处于追赶地位的国家都要面临的困境,资本积累少的情况下要实现赶超,就必须投入更多比重的社会财富到工业化当中,那么,投入到其他领域的资源就必然减少。这就是中国城市化落后,工业化超前的根本原因。西方经典经济学理论其实是总结西方经济发展过程的产物,长期以来,有人把这套理论神化成为规律,是真理,所有不遵循这套理论的国家都被视为异端,就被扣上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帽子,就一定时不可持续的。但是中国用事实狠狠的打脸,任何国家,都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发展路径,这是中国人倡导的实事求是的最终体现。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恰恰反映了中国的能力。玩过陀螺的人都知道,高速旋转的陀螺就能维持稳定,但是一旦陀螺停转了,肯定是要倒下的。中国所谓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恰恰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动力,同时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又能维持社会经济的稳定。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恰恰缺乏的就是这种能力,核心就是强大的政府统筹协调大局的能力---通过这种不平衡来过经济发展以动力,同时又能保证在不平衡的情况下不发生危机。西方发达国家也是如此,国家能力的缺乏使得他们想要中国的这种不平衡都不可能,否则就是经济危机的结局。西方国家从企业层面看起来非常强大,但是从政府能力和社会能力看来,就越来越不合格的,随着民粹主义的泛滥,社会思潮右倾化,越来越不可能有能力。。。。。。。。。。。。。中国发展到今天,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形成自己的话语,自己的理论。现在事实已经证明西方的那一套理论已经不能结构中国的事实了,但是还是不断的有人用西方的理论来结构中国的现象,得出很多误导性的结论。这是摆在中国学者面前的艰巨任务。,我国迄今为止的经济成就,主要归功于工业化的快速推进。本文我们切换视角,接着讲另一个要点,就是迄今为止我国的经济结构扭曲问题,根源也在快速的工业化上。用一句不太准确的话概括,就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先来看图1,说的是我们国家“工业化超前,城市化滞后”的现象,这里是2015年的数据。工业化程度,我们用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来衡量,中国是40.9%,世界平均是27.1%,代表发达国家的七国集团是23.7%。也就是说,我们国家工业化比率比世界平均水平高,比发达国家也高,高的还不止一点点,比发达国家高了将近一倍。然后再看城市化率,中国55%,这是2015年的数据,我们国家现在大概每年增加一个百分点,现在是57%左右,世界平均是53.8%,我们和世界平均差不多。如果和代表高收入国家的七国集团比的话,它们大概是80%,我们是57%,还有20多个百分点的差距,所以城市化的空间还很大。这个数怎么看呢?我们不妨稍微说细一点。首先,和可比国家比,我们的城市化率是偏低的。这里补充一个数,没在图上,就是中高收入国家2015年的平均城市化率,是65%,这一年中高收入国家的人均GDP是8076美元,中国是8069美元,很接近。看起来,和大致可比国家比,我们的城市化率还是低很多,低了10个百分点。第二,我们国家的城市化率这个数据,是需要斟酌的。我们看的是常住人口,还有一个是户籍人口,户籍人口的城市化率低很多,目前户籍人口城市化率只有41%。把非户籍常住人口算“半城市化”的话,我们的城市化率是49%。这样看的话,上升的空间就更大。综合起来看,我们工业化是比别人高的,城市化是比别人低的,如果算一下它们的比率,你会发现这个比率很有意思。我们国家的城市化工业化比率是1.4,世界平均是2.0,七国集团是3.4,我们比别人差很多。所以,“工业化超前,城市化滞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归纳出这个特征之后,我们再来看看其他主要国家的城市化率和工业化率,图2最下边的1.4还是我们,上边这一组是发达国家,大多数是四点几,德国和日本工业化程度稍微高一些,城市化稍微低一点,是3左右,下边是发展中国家,金砖五国,别的国家都比我们高,唯一跟我们差不多的是印度,但印度人均收入约1700美元,是中低收入国家,是我们的五分之一多一点。那么,如何理解这个“工业化超前,城市化滞后”的现象?其实很简单,和我们国家之前的快速工业化是直接相关的。工业化发展可以很快,是因为学习技术、培养劳动力、积累资金的速度都可以很快,有了这些,工业就是复制、升级、迭代、再复制的过程,可以非常快,快得让你觉得有问题。城市化不一样,城市是个复杂系统,比工业制造复杂得多,不是个简单复制过程。简单复制,很容易造出“鬼城”。即便采用复制的办法,也只能复制一部分,比如硬件的部分,可以部分采用复制的办法,其实也已经很难了。软件部分,就更加不是复制能够解决的了。所以,城市很难复制,需要花更仔细的功夫,会慢很多。“工业化超前,城市化滞后”,说白了就是工业发展太快了,城市化需要赶上。这里我们如此强调“工业化超前,城市化滞后”这个现象,是因为这个现象是我们国家几乎一切重要经济结构问题的根源。比如说“过度投资”,就是投资占GDP比重过高的问题。当你工业发展这么快,为了配合工业以及房地产的发展,你好多地方都是需要投资的,在这个阶段投资高不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吗?因为你不投资的话,哪来那么多设备,哪来那么多房子,哪来那么多公路、铁路、机场,怎么搞生产?所以说中国过度投资首先就是无视了中国快速工业化的背景,无视了工业化的实际要求。在细节上也许有些道理,但在大格局上、大方向上是有问题的。另外,补充一个资料,在几乎所有国家的快速增长阶段,都有个现象叫做投资过度。这个世界工业革命以来,最早期是荷兰和英国,当时投资占比大概不到20%,为什么比我们现在低呢?因为当时很穷,工业发展过程中首先要吃饱肚子,剩下的储蓄才能投资。后来到了德国和美国,就有20%多,后来到了日本,顶峰的时候有30%多,因为他们二次世界大战后也需要有重建的工作。后来到了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像亚洲四小龙,它们发展的时候顶峰有30%多,我们现在则是40%多。有个规律是越晚起步的国家,投资占比越高,为什么?因为资金动员能力强,储蓄多了。所以投资高几乎是伴随着每一个国家的快速工业化进程的,中国不是一个特殊现象,只是一个普遍现象的一个案例而已。所以投资过度这句话是完全错误的,没有充分考虑我国快速工业化、快速经济增长的大背景。然后再说内需不足。内需不足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出口占比太高,内部需求不足。首先说一下,投资过度和内需不足这两个事情,首先就是矛盾的。投资本身就是内需,投资多了,应该是内需过度才对,怎么又说内需不足呢?这两个事情放在一起,内在的逻辑就是不通的。所以,投资过度和内需不足放在一起,说的只能是消费需求不足。你以为这么说有道理是吧?对不起,你上当了。我拜托你,消费是千家万户的事情,人家自己知道怎么花钱,知道该存多少钱,用得着别人操心吗?你操心别人怎么花钱,还不如操心别人的收入怎么提高。老百姓的收入高了,消费自然会上去。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图3,这张图说的是,所谓内需不足,和“工业化超前,城市化滞后”是密切相关的。这里横轴是城市化与工业化的比率,纵轴是净出口占GDP比重,我们看的是世界九大经济体(未包含印度,因为其收入太低,产业结构不可比)。这张图显示的基本信息是:城市化越发达的国家,净出口占比越低,这个规律非常清楚。可以看到中国就在这个拟合线旁边,并没有偏离这个趋势。换句话说,中国所谓的净出口占比过高,或者说内需不足,无非就是城市化和净出口占比规律的一个样本而已,并不奇怪。这里面的道理是什么?城市发达的国家,内部市场才会发达。市场发达了,才好消费,才有内需;市场不发达,你自己的需求跟不上,只好卖给别人,就表现为净出口。而且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WTO以来,工业化进程如此迅速,内需怎么跟得上?所以就卖给别人,而且从企业家的角度来讲,卖给别人这么好卖,还省心,为什么不卖?所以所谓的内需不足,只是我们增长阶段的一个现象,是“工业化超前,城市化滞后”的一个派生现象,和世界经济一般规律并没有什么不一致的地方,不值得大惊小怪。上面看的是经济的支出方面,看的是净出口占GDP的比重。图4看的是经济的生产方面,看的是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横轴还是城市化工业化比率。我们可以清楚看到,城市化越发达的国家,服务业占比越高,也是大致在一条线上。中国低,但是也基本落在这条线上,中国跟这个规律并没有太大区别,只是更为显著而已。所以中国服务业滞后也只是“工业化超前,城市化滞后”的一个表象。这里面的道理也很简单。没有城市,没有大城市,服务业很难真正发展起来。大家想一想,在农村怎么发展服务业?农村可以有个小卖部,有个诊所,再大一点的就开不了,因为没有人口聚集,没有人口和商业的流量,成本就摊不开,没法持续下去。举个例子,农村有很好的学校吗?可能有,但是很少。为什么?农村人口密度太低,孩子少,老师们收入就低。同样是教书,老师们更愿意去城里,因为反正是教书,城里的条件好,收入高,小孩子也多。收入之外,讲教学的成就感的话,城里也好很多。城里面什么都有,农村有啥?老师们在城里面有自己的社会关系网,有医院,有各种各样的娱乐设施。在农村,因为人越来越少,服务业是发展不起来的。服务业是需要一个很大的流量来支撑的。像医院、银行也是。你去问问银行的经理,在农村开个分支网点多贵,人吃马喂都是要花钱的。农村一共就那么几个人,就那么点经济流量,农村开个网点很难挣钱,不赔钱就不错了。没有密度的地方,没有流量的地方,服务业就是做不起来。这就是经济逻辑。而且,大家回头想一想,以前我们描述农村的时候,有一个词语大家一定还记得,叫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词啥意思?就是什么都自己来,吃饭自己煮,衣服妈妈缝,再久远一点的时候,鞋子也是妈妈做的。什么都自己做,还要什么服务业?服务业不就是花钱买服务吗?为什么农村经济“自给自足”?这是个复杂的问题,这里不展开讲。一眼看去,跟收入水平低、经济密度低有很大关系。赶个集买东西要半天,还不如在家里自己动手搞,于是分工起不来,效率就低,技术也没法进步,陷在一个低收入的循环中,直到城市发展起来。所以,所谓的服务业滞后,和我们国家的城市发展水平有着很大的关系。说白了,还是工业化很快,城市化没这么快。刚才说了那么多的结构问题,其实都是“工业化超前,城市化滞后”的派生现象。站在这个历史时点上,想清楚这些事,历史原来如此简单。
为你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97: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微专题97:区域工业与城市化
【考点命题规律分析】
[考点趋势剖析]
3年考情统计
3年9考,分值98分
2015新课标Ⅱ,1、2,8分2015海南,21,10分
2014浙江文综,6,4分
2014江苏,28,14分
2013浙江卷,37⑶,8分
2013广东卷,41,28分
2010年——2015年全国课标卷必考本考点,侧重考查环境问题的分布、表现及危害;人口、资源和发展之间的关系及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外延,选择题和综合题并重,难度系数0.6左右
根据对近5年来对这个考点考查的统计来看,直接考查本考点频率不高,以具体案例的图表资料和区域图为切入点,考查环境问题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考点分层透析]
【典型例题】【2014·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1年我国明确提出:“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材料二:图甲为长江三角洲城市分布图,图乙为长江三角洲地区苏州、嘉兴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图。下表为我国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与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人口、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对比。
图甲&&&&&&&&&&&&&&&&&&&&&&&&&&&&&&&&&&&&&&&图乙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大西洋沿岸城市群
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重(%)
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
城市化水平(%)
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
(1)分析两大城市群的共同特征。
(2)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产业分工协作方面,首位城市应重点发展下列哪三个产业?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
①国际金融 ②机械制造 ③服装制造 ④石油化工&⑤文化创意 ⑥进出口贸易
(3)苏州和嘉兴与首位城市距离相近,自然条件与农业基础相似,分析两城市经济发展的差异及形成原因。
(4)为把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需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图形解读】
【答案】⑴人口密度大;城市化水平高;城市数量多;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城市等级体系完整
⑵① ⑤ ⑥
⑶苏州发展速度快于嘉兴;苏州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嘉兴 产业发展政策;产业基础;与周边城市联系;交通条件(通达性)
⑷加强城市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完善与加强交通及信息网络;减少行政壁垒;提高区域城市化水平;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活动。
工业化和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它们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从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来看,工业化是促进城市化的重要动力,城市化也会促进工业化。相反,工业化超前或滞后于城市化则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经济、环境问题,从而限制工业化的发展。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2.影响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区位因素
一个区域工业化、城市化的条件,一般可从国家政策、资源和能源条件、交通运输条件、区位条件、劳动力条件、技术条件等方面进行。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都得到长足发展,但发展条件明显不同:
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历史悠久工业基础雄厚
起步晚、发展快
上海南京杭州
广州、深圳、珠海
轻型及精密机械、轻纺、电子、化工
多种加工工业和制造业
小(受南岭影响)
3.区域工业化、城市化道路的差异
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在改革开放后,有了明显提高,主要表现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城市数量增多以及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等,但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并非没有差异,不同的地域表现也不尽相同,大致可归纳为如下几种模式。
主要推动力
珠三角模式
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
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工业化→城市化
资源开发→国有大中型企业→工业化→城市化
靠近大城市→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
云南德宏模式
边境贸易发展→城市化
&[考点规律揭秘]
分析区域开发与整治的内容和步骤
分析解答有关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问题,需要具备区域开发和整治的眼光,即熟悉其内容和步骤。区域开发整治的实质,是从区域角度,协调好自然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在合理利用资源的基础上,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一般而言,探究区域(如珠江三角洲或长江三角洲)综合开发与整治问题,首先要了解区域范围、区域特征和区域产业,其次要找出存在的问题,最后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重点开发整治地带和重点项目等内容。其步骤概况起来如下图所示:
【示例】E市位于内蒙古西南部,自然资源丰富,以羊(羊毛和羊绒制品)、煤(煤炭)、土(稀土)、气(天然气)著称。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1990~2005年E市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图甲)。
材料2:2008年E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构成(图乙)。
(1)该市2005年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____,1990~2005年变化幅度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是_______。该市主要的自然带类型是_______。
(2)与1990年相比,2005年该市建设用地面积________。对此变化合理的解释是________。
(3)影响该市“羊”产业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是________。2008年该市的支柱工业部门是_______。
(4)该市规划了一个工业园区,拟引进图乙中的三类工业部门,从产业链构建的角度考虑,你认为应选择哪三类?为什么?
(5)据报道,该市在距老城区22&km的地方,建成了一个可以容纳100万人的豪华新城区,现入住人口不足3万,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简要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答案】(1)草地 林地 温带草原带
(2)增加 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
(3)原料 煤炭开采业
(4)三类工业部门:电力生产和供应业(燃气生产供应业)、炼焦及石油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理由:充分利用当地资源;考虑工业部门之间的前后联系,增加产品附加值;共享技术及基础设施,降低成本。
(5)城市规划超前;配套设施不足;交通不便;居民住房购买力不足。
【考点经典试题训练】
&[3年高考真题]
(2015·新课标Ⅱ,1~2,8分)桑基、蔗基、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墉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据此完成1~2题。
1.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
A.大气湿度增高&&&&&&&&B.大气降水增多
C.近地面风速增大&&&&&&D.气温变率增大
2.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的直接目的是
A.提高土壤质量&&&&&&B.节省劳动力
C.促进生态循环&&&&&&D.提高经济收入
3.(2015·海南地理,21,1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广东省自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迅速,并吸引大量省外人口。下图示意广东省年粮食产量和粮食产需差量(粮食需求量减去粮食产量)的变化。
概述广东省年粮食产量和粮食产需差量变化的基本特征,并简述原因。
4.(2014·浙江文综,6·4分)区域人口对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某资源人均占有量与区域该资源人均占有量之比,此比值可作为判断区域人口规模适宜程度的指标之一。读表,四省比较关于产业发展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  )
人均GDP与全
国平均值之比
人口对水资
源压力指数
人口对耕地
A.青海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条件最佳
B.河南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C.浙江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D.黑龙江发展商品农业耕地条件最佳
5.(2013·浙江卷,37⑶,8分)日,国务院批复《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舟山群岛新区成为我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据环境保护部日发布的第一季度74个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结果,舟山空气质量居全国前列。舟山普陀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舟山还具有阳光、沙滩、海浪等海洋旅游元素。
材料二&&图1为舟山群岛新区物流和旅游规划略图。图2为舟山市2007年和2010年三次产业就业构成图。
说出年舟山市第二、三产业就业构成的变化特点,并说明其对推动城市化作用的差异。
6.(2013·广东卷,41,28分)青海省西宁市位于湟水谷地,平均海拔2261m,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区域中心城市地位日益凸显。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⑴~⑷题。
材料一:年西宁市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变化图。
材料二:2011年西宁市工业产值结构图。
⑴“到西宁避暑,请带上毛衣”。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
⑵西宁的城市形态呈条带状,主要受&&&&&&&&&&、&&&&&&&&&&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08年期间,西宁市耕地、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所占比重总体分别呈何种变化趋势?其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年西宁市工业结构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可能带来哪些问题?
&[创新预测试题]
一、选择题
【2015·淮安市等四市联考】下图为辽宁省1978年-2007年三大产业产值构成变化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表示第一、二、三产业变化的曲线分别是
A.①②③&&&B.③①②&&&C.②③①&&&D.③②①
4.与图示产业结构变化相符的是
A.城市化水平提高&&&&B.单位产值能耗增加
C.农业产值下降&&&&&&D.传统工业企业增多
【2015·海淀区二模】下图为长江经济地带部分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第5~6题。
5.图中经济地带
①Ⅰ轴、Ⅱ轴分别沿河流、铁路线分布&&②Ⅱ轴较Ⅰ轴经过地区地势平坦、地价较低
③M区能源供需不平衡,需要从外区调入&&④N区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发达,环境质量优良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6.为扩大就业和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在产业转移过程中N区域可大力承接M区域
A.原料指向型工业和技术指向型工业
B.动力指向型工业和市场指向型工业
C.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和市场指向型工业
D.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和原料指向型工业
【2015·莆田市质检】下图示意江苏省2000年和2012年各县市产业结构分异。读图完成7~8题。
7.江苏省内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
A.苏中地区产业结构升级&&&B.苏北地区产业结构升级
C.苏南地区产业结构稳定&&&D.全省产业结构变化不大
8.2012年江苏省内产业分布和经济特点是
A.农业集中在苏北,苏南、苏中以均衡发展型为主
B.城市经济基础和工业基础,苏南地区落后于苏北和苏中地区
C.苏南以工业为主导,苏北、苏中以均衡发展型为主
D.城市经济基础和工业基础,苏北地区落后于苏南和苏中地区
【2015·洛阳市一模】广东省郁南县是全国县级最大的干电池生产基地,锰是制造干电池的重要原料之一。近年来,该县承接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建材、精细化工等产业,逐步形成产业集群。下图为该县相关信息示意图。据此,完成9~11题。
9.郁南县成为全国县级最大的干电池生产基地,主要优势在于
A.消费市场广阔&&&&&&&B.水资源丰富
C.矿产资源丰富&&&&&&D.科学技术水平先进
10.该地承接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的主要条件为
①环境质量好&&②能源资源丰富&&③劳动力充足&&④土地成本低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1.产业集群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A.加剧就业困难,环境压力更大&&&&B.利于东西协作,实现经济共赢
C.促进资源开发,增加就业机会&&&&D.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生产利润
(2015·福建省质检)下图示意京津冀地区部分城市与北京的经济联系指数,数值越大说明联系越紧密。读图完成12~13题。
12.廊坊经济联系指数较石家庄大的原因主要是
A.经济水平较高&&&&B.离北京市较近
C.城市等级较低&&&&D.劳动力较丰富
13.廊坊的燕郊镇因有30万“北漂”在此安家而成为北京的“睡城”。“睡城”兴起的最主要原因是
A.房价水平较低&&&&&B.就业机会较多
C.环境质量较高&&&&D.经济联系紧密
二、综合题
14.【2015·龙岩市考前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南部沿海地区图。
材料二:上图中M地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案(表一)及经济、环境效益比较(表二)。
材料三:长三角与珠三角国际直接投资额和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比重的变化图。
⑴简述我国南部沿海地区地理位置对该地区经济活动的有利影响。
⑵比较M、N两地冬季气温,哪地更高?并分析原因。
⑶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在A、B两种方案中为M地选择更合理的一个,并说明理由。
⑷与珠江三角洲比较,长江三角洲年国际直接投资额和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比重有什么变化?试分析其原因。
15.(2015·湖南省望城一中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某地1月无霜区的分布图
材料二:材料一中甲区域经济结构
⑴分别说明甲、乙两区域没有霜情的主要原因。
⑵据表二概述甲区域经济结构的特点。
⑶简要分析甲区域内两城市工业发展的优势条件。
考点经典试题训练参考答案:
[3年高考真题]
1.D&&&2.D&&
3.【答案】基本特征:粮食产量呈下降趋势,粮食产需差量呈增大趋势。
原因:(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工厂、城镇、道路等大量占用耕地,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致使粮食种植面积缩减,粮食产量下降了;人口持续增加,粮食消费量持续增加,致使粮食产需差量增大。
【解析】图像判断时第一步要根据图例弄清两曲线所代表的内容,判读曲线的变化时要按照时间顺序先整体后微观;分析原因要从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减少分析粮食产量减少,同时结合人口增加粮食需求增加导致供需扩大进行分析。
【解析】表中信息显示,四个省份中浙江省经济最发达,城市化水平最高,科技水平较发达,发展高科技产业条件最佳,但人均耕地最少,故A、C项错误;河南省水资源压力最大,不适合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故B项错误;黑龙江省人口对耕地压力指数最小,城市化水平较高,适宜发展规模较大的商品农业,故D项正确。
5.【答案】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增加较少,对城市化发展推动作用较小;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增加较多,对城市化发展推动作用较大。
【解析】本题考查产业结构的变化及对城市化的影响。根据图示:2007年-2010年舟山市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增加较少,工业化对城市化推动有限,转移的人口较小;大量的人口向第三产业转移,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增加较多,对城市化发展推动作用较大。
6.【答案】⑴海拔高,夏季凉爽;气温日较差较大&&&&⑵地形&&&河流
⑶耕地:比重下降。&&&
原因: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交通用地等占用耕地;退耕还林、还草。
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比重上升。&&&&
原因:城市(镇)化及工业化的发展。
⑷特点: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重工业为主,高耗能产业比重大。。
问题:①能源、资源消耗量大,可能带来资源枯竭;②可能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③产业转型升级难度大。
(4)读图可知,西宁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黑色金属、热力及火电)等重工业为主,高耗能产业比重大;因此导致的资源、能源消耗大;开采资源导致生态破坏;工业生产排放酸性气体、粉尘、废水等污染环境;产业结构单一,缺乏高端加工业、高新技术产业、新兴服务业基础,因此产业升级面临困难。
&[创新预测试题]
【解析】第1题,结合图例,读图可知,第一产业比重波动下降,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均波动上升。第2题,1990年以前,珠江三角洲地区以第二产业为主,但工业总产值较低,说明这一时期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工业发展迅速。
【解析】第3题,产值最低为第一产业,产值不断增加的为第三产业,产值不断减少的为第二产业。第4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辽宁省1978年-2007年第一产业产值比重较小,而第二、三产业比重较高,说明其城市化水平提高。
【解析】第5题,图中Ⅰ轴沿长江分布、Ⅱ轴沿沪杭、浙赣、湘黔等铁路线分布;Ⅱ轴经过江南丘陵,地势有一定起伏;M区为长江三角洲,该区域能源供给较少但需求量大,需要从外区调入;N区传统工业发达,环境质量较差。第6题,N区经济发展水平较M区低,在廉价劳动力方面有优势,且该区域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因此可大力承接M区域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和原料指向型工业转移。
7.B&&&8.D
【解析】第7题,根据图例判断,苏中地区产业结构始终是均衡发展型,没有升级。苏北地区第一产业减少,第二、三产业增加,均衡型增加,说明产业结构升级。苏南地区第三产业增加,产业结构升级。全省产业结构有明显变化。第8题,读图,2012年,江苏省农业集中在苏北,苏中以均衡发展型为主,苏南是第三产业为主。城市经济基础和工业基础,苏南地区领先于苏北和苏中地区。苏南以第三产业为主。城市经济基础和产业基础,苏北地区落后于苏南和苏中地区。
9.C&&10.B&&11.D
12.B&&&13.A
【解析】第12题,读图可知,图中廊坊距离北京比石家庄近,故经济联系指数较石家庄大;石家庄是省会城市,城市等级高,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较多,故劳动力资源也丰富。第13题,北京经济发展水平高,城市化水平&高,城市用地紧张,城市房价较高;随着城市交通条件的改善,很多在北京生活的人,在廊坊的燕郊买房,因为该地区房价较低,且距离北京近,交通便利。
14.【答案】⑴位于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地区,水热充沛,有利于农业生产;南邻南海,海运便利;毗邻港澳和东南亚,有利于发展外向型经济。
⑵N;&N地处南岭南侧,位于冬季风背风坡;&N地距海近,冬季气温较高;纬度低,相对温暖(或距冬季风源地较远,受冬季风影响小)。
⑶方案B&&&原因是:M地为山地丘陵(江南丘陵)地区,方案B土地利用结构更为合理(有利于充分利用土地垂直差异,发展立体农业);有利于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07年,长江三角洲国际直接投资额和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比重增长,并超过珠江三角洲。&原因是:长江三角洲地区90年代后,对外开放;产业基础好;科技实力更强;经济腹地范围更大
【解析】第⑴题,地理位置包括绝对位置、相对位置和海陆位置三个方面,我国南部沿海地区纬度低,气候条件优越,水热充足,有利于农业发展;从海陆位置来看,该地区位于沿海地区,海洋运输便利,对外经济联系密切;从相对位置看,该地区毗邻港澳和东南亚,有利于发展外向型经济。第⑵题,从图中可以看出,N地纬度较低,且位于南岭南侧,属冬季风的背风坡,受冬季风影响小,加上该地距海洋较近,冬季受海洋影响大而气温较高,因此,该地受寒潮影响较小。第⑶题,M地地形为代山丘陵,适宜发展立体农业。B方案更符合当地自然条件,同时该方案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均较好,如可以更好的防止水土流失的发生,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增加农民收入等。第(4)题,从题图可以看出长三角比重的变化。20世纪90年代后,长江三角洲对外开放程度逐渐扩大,加上该地区经济发展早,产业基础好,科技实力较强,经济腹地范围广,因此这一时期该地国际直接投资额和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的比重持续增长。
15.【答案】⑴甲地为四川盆地,周围(北部)&山地阻挡了冷空气,使盆地内温度较高;乙地纬度较低,气温高。
⑵产业中第二产业比重最大;农业中种植业占优势;工业以重工业为主。
⑶矿产资源丰富;能源充足(水能、天然气等);水源充足;原有基础较好(三线建设);政策支持(西部大开发)。
我的更多文章:
( 13:53:42)( 13:08:55)( 10:49:25)( 11:48:19)( 09:38:53)( 12:00:01)( 12:18:06)( 09:06:55)( 12:08:38)( 09:36:22)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