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去市里上成都市职高学校,可是家里人不同意,非要让我在县里上,县里的成都市职高学校很小环境不好

评估人才网居网聘之首,汇天下贤才
招贤纳士网联盟网站
当前位置:
如何搞定你的顶头上司?
如何搞定你的顶头上司?
选择你的上司,成就你的上司
选择一个企业还不如说选择一个好的上司。在职业起步期,很多人往往还没有摸索出合适地与上司相处的门道,往往会吃很多的苦头。
工作过几个企业,遇到多位顶头上司,在刚刚职业起步的那几年,一直感到比较受挫,现在回想起来,直接来源是不能很好地处理与顶头上司的关系。
第一份工作在XXX,第一位主管是一位职高毕业的主管,在主管位置上也有多年工作经验,但毕竟年轻,带团队并非很有经验。加上我刚刚毕业,年少气盛,就会发生一些状况。在实习期结束时,要通过一个笔试方可以转正,我对这次考试还是非常认真的,笔试结束后,主管说,你有一道题答错了。
我很自信,认为是不可能的,确实那个答案是按照主管下发的标准答案写出来的,可是主管认为她没有给出这样的答案,是我做错了。这种争执的延续就是,主管到部门经理那里去哭诉:这样的下属太不好管理了!于是我在主管心目中形成了这样的印象,造成了相互不信任的情况。
虽然,当我离开这个部门以后,以往紧张的关系缓和了,但那两年在XXX的发展机会一直不多,自己也知道跟主管的紧张关系影响了自己的发展空间。
观点:顶头上司决定你的小环境,是否合适完全在于你自己的选择
我个人的经验是如果在面试中就发现上司跟你有不和的地方,你一定要慎重:衡量这类不合是否可以接受,如果不能接受且需要为此而改变自己,那就选择其他的环境。
顶头上司的类型可以分以下为几类:
第一类:个人能力不强,但心地善良,为人正直的,做上司不太有经验的。
这类上司往往自己有些自卑,应付工作的能力差一些,很怕上司不认可、下属瞧不起,但人本身很善良,这时候会表现的小气,主要看下属如何反应,下属老实、诚实、踏实、认真,这类上司就是好上司,下属如果真的表现对其不尊敬,得到的就是相反的结果:不会有机会给你这个不听话的下属,还会影响其他下属来孤立你。
第二类:个人能力强,心胸也宽阔的。
这类上司一般是聪明人,应付事务、上司和下属都很自如。他会判断什么时候给你鼓励,甚至允许你犯错误,但会控制结果,抓住错误降伏下属,使得你心服口服。这类上司往往外部人缘不错,在他手下可以学习做事、做人的道理,当然他的仕途宽广,也会给下属更多发展的机遇。
第三类:个人能力强,但情商比较低,经常对外树敌的。
这类上司不太顾及下属的感受,只顾完成任务。以自己的能力衡量一般的同事,有能力,不惜力气的下属往往得到赞许,相反进步慢,行为慢的下属势必遭到淘汰。如果你很有能力,跟随这样的老板,会不自觉的把自己的潜能发挥出来。
第四类:个人能力不强,为人也不正直的上司。
如果能通过一两件事判断上司是种这类型的,还是尽快地转换一下环境,因为人可以平庸,但不可以没有善端,如果为附合这类上司扭曲自己的人生观,损失就太大了。
当然第二类上司在现实环境中少之又少,但是第一类、第三类上司在恰当的时候可能会转变成这类的,关键在于你的定位,尊敬第一类型的上司,可以换来他给你更大的发挥空间,善良的人往往会替他人着想;紧跟着第三类上司,可以换来他对你的认可,赋予你更大的责任。
当我选择咨询顾问作为职业发展的方向时,投递了几份简历,结果得到了几个公司的面试机会,同时也接到了不同公司的录取通知。
最后决定选择XXX的原因就是,其它几个公司的直接上司均没有符合我选择上司的条件,或者从职业形象上不似一位理想的经理人,或者从面试沟通中发现其管理技巧尚掌握不成熟(不能够很好管理团队),或者不能直接判断其能够是个好的指导者(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当然上司合适与否,跟公司的环境特点也紧密相关,从上司的表现可以判断企业文化、管理制度流程的规范程度、以及专业服务的专业程度等等。
观点:建立与上司之间彼此的信任,处理好与上司的关系
与上司的关系应该是相互信任的关系,缺乏信任而相互猜疑,不利于工作开展也不利于你的职业发展。
与上司的信任关系不是一日能够建立的,需要一个磨合阶段,能够顺利地度过关系的磨合期,是建立信任的关键,这样需要:
1.不要试图探知上司背后的意图,而只需要了解上司与你沟通的内容:牢记这个沟通准则,可以帮助你简化与上司的沟通,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理解误会;
2.任何工作不要绕过上司与部门外人员或者上司的上司建立关联,凡事要经过上司同意再进行处理;
3.表达任何观点要做到“对事”而非对人,这样容易赢得上司的认可;
4.对待工作要认真,对待工作细节要仔细,对待棘手的工作要甘于承担,都是赢得上司认可的做法;
5.了解上司习惯的工作方式,在不同情况灵活处理;
6.建立与上司正常的沟通方法,比如,每周汇报工作,或者谈心,或者邮件沟通等,这是解决相互之间误解的途径。
职业起步阶段,遇到第一类上司的机会比较大,因为这时候你只是一个普通员工,顶头上司无非是个主管,或者项目经理,往往下属的学历会比上司高。这时候,尊敬上司就非常重要,想一想,既然他为上司,自然有他高人一等的地方,有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观点:不是取代,而是成就你的上司才是正确的选择
同龄人中“大智若愚”的朋友不多,却也有这么一位,他名牌大学毕业,已在公务员序列里担当副局级干部。他在单位的做人原则可以写个系列,而如何与上司的相处法则,更让人受启发,他自己也颇受益于此,那就是,帮助你的上司进步。
当时被分配到这个国家机关,选择职业、选择上司的机会就没有了,但他做下属的经验:
一是处处维护上司,不在部门外讨论部门内的工作,不在部门间参与同事间的议论。
二是不显露自己的成绩,即便是有成绩,也是部门和上司的功劳。
三是主动为上司分忧,主动承担不好安排的工作,得到上司的认同,帮助上司进步,那么部门的成绩就很突出,部门领导升职了,部门员工当然包括自己升职的机会就大大增加。
“水涨船高”,一般的上司认同这个道理,就不会压制下属,但是“防人之心不可无”,上司的提防心理是怕下属绕过他与他的上司沟通,以达到“取代”他的目的。
企业里也无不存在这样的例子,但每当发生,均不会得到周围同事的认可,反而大家会有一个共同的想法:这小子是靠着踩着别人的肩膀往上爬的,得多加提防。
而另一种方式则是百益无害的方式,那就是“成就”你的上司。上司是顺其自然地提升了,有了位置自然可以让下属有提升的机会。当然这个上司最好是能力强的上司,才可能在新的岗位得以成就其下属。而下属的“成就”作用只是起到助推器的作用。
当有“成就”上司的想法存在,才不会有怀才不遇的想法,而做出不符合岗位层级的做法,比如说越级汇报等。
要让上司认可你对他的积极作用,就是在他的上司要跟你交流的想法时,第一个要让你的直接上司知道;要让周围部门的情况,第一时间告知上司;要让自己的想法第一时间与上司交流,而不是在私下议论。
“成就”上司并非“唯上”,后者是没有主观想法,前者则是理性地摆正自己的角色,而又不讳言自己的观点。
给你的建议:
慎重评估自己的上司:判断自己上司的类型,方可摆正自己的定位。了解上司才可以很好与其相处,不同类型的上司有不同的相处之道。
注意跟上司的沟通:当上司主动沟通时不要遮掩自己对工作的看法,反而要在工作中要做有心人,对问题要有自己的观点。除非上司提及,不要主动提及非工作方面的内容,比如个人事务和其他同事的情况等。
? 不要试图探知上司的动机:不关心动机,而只关注他的言语、行动本身,将有利于你与上司的相处,总试图去分析其背后的真实动机,往往陷入其中,又不得其解。
? 适当地保持与上司的距离:上司就是上司,不是无话不谈的朋友。朋友往往不是利益相关者,自然不会有距离,但与上司保持距离是必要的,这将避免你与他人为敌,而树敌总是对己和对上司不好的事情。
下一篇:没有了
深圳总公司电话:地址:深圳市宝安115区宝运达物流信息大厦9楼
长沙分公司电话:地址:长沙市芙蓉区五一大道湘域中央2栋1708
东莞分公司电话:地址:东莞市莞城区旗峰路162号中侨大厦B座504
深圳市顺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这些人,那些事_在线翻页电子书免费阅读,发布_云展网
阅读云展网其他3D杂志
喜欢这样的3D电子杂志?您也可以在几分钟内把文档免费上传到云展网变成翻页书![点击上传我的文档]
这些人,那些事
描述:这些人,那些事
这些人,那些事(十五)
对目前我们国家的教育现状我是有点点担忧的,当然我这是杞人忧天,因为从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看社会总是处于前进的过程中,人类的未来也一定是越来越好的。但是前进中可能有倒退、有挫折应该也是真理吧。我觉得目前的小学阶段的教育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重书本知识轻社会实践;二是重文化成绩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三是轻童真童趣实则有当今社会功利化的倾向。现今社会的人许多都在怀念纯真时代,提倡简单生活,可是实际上,功利思想可能早就存在于我们家长的灵魂深处,孩子还没有出生,家长就为孩子取好了一个世俗的名字,刚出生,就为他谋划了今后人生的成就。等到读小学甚至读幼儿园,就已经开始奔跑在滚滚红尘中。当然,我不是在指责家长的美好愿望,只是觉得这样做似乎并不很应该。几年前,当我得知某朋友竟然为了他外孙入读无锡某小学花费几万元的面试辅导费时,感觉自己真的落伍太多了。读一个小学还要像公务员考试一样面试辅导,我觉得是不必要的。我还是坚持上篇文章中的观点,第一是身体,第二是品德,第三才是学业,人生是长跑,小学阶段培养孩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就基本成功了。
有一些年轻的师友也会经常和我交流一下教育方面的看法,比如择校的问题,比如课外补课的问题,比如和老师的交往的问题,比如学奥数的问题,比如同学之间相处的问题,朋友们特别关心的其实还是学习成绩的问题。我认为在小学阶段孩子处于蒙昧状态,我小时候我母亲一直讲算命先生告诉她我要到 16 岁才开始懂事。小学阶段甚至初中阶段孩子在与同学、老师、社会的交往中学会如何认识社会、如何做人、今后如何融入社会为社会服务才应该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大部分的时间里,孩子基本上都是按部就班的学习,只是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家长要特别谨慎的注意引导孩子去正确面对去正确解决。
我小孩一二年级的时候成绩以及其他方面并不突出,加上一二年级的时候学
47业也并没有很大的难度,所以我从来没有对孩子有过很高的要求,再说,对她讲要求我以为她也可能不一定能够完全理解。因此,每次考试成绩出来,我总是在需要家长签字的时候在她试卷上写上“继续努力,再接再厉”“感谢老师的辛勤教育”之类的话。有时候可能由于成绩不是很理想,可能在学校老师已经批评了孩子,我也总是说,没关系,爸爸觉得这段时间你还是很努力了这些鼓励的话语。我记得二年级有次期中考试后的家长会我去参加了,老师把数学试卷放在每一个孩子的桌子上,家长坐在桌子上听老师分析,我女儿的成绩我已经记不清了,大概是七八十分吧。全班平均分应该是九十多分,我看到了旁边家长偷偷的瞄我桌子上的成绩单,但我很坦然的的把成绩单给他看。回家之后,我依然鼓励了孩子,这次考试不代表你的真实水平,在爸爸眼里你很努力了,相信你会越好越好的。
小孩就读三年级的时候,一天我回家比较晚了。内子对我说,你知道你孩子今天回来讲什么吗?我问:什么事?内子说:你女儿数学考了一百分,她按照班级的奖励政策可以在班级的荣誉栏中给自己贴一朵小红花,但是她今天发现有班干部没有获得一百分也给自己贴了小红花,她觉得不公平,她说,考一百分很难的。我回答说我知道了。我知道马上要期末考试了,孩子这段时间每天回家都在背诵课文温习之前考过的试卷。第二天早上,我送孩子去上学,这里我要提一下,本来我对孩子就读小学六年的入学方式是这样准备的:一二年级坐校车,三四年级坐公交车,五六年级我和她各骑一辆自行车。由于河埒口地段这十几年一直修路、修高架、造广场,造地铁,把我的计划打乱了。公交经常改道,不经过她学校,遇到公交改道时我只能自己接送她了。那个冬天的早晨,在送孩子入学的路上我和孩子有了如下的交流。我问:期末复习得还可以吗?答:还行。问:那我考考你古诗词的背诵?答:好。我和她一起把三年级课本中的古诗词温习了一下,因为我知道这些对她来说应该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从简单的问答开始进入谈话的目的是我一贯的思路,只不过到今天已经完全被我的孩子识破了,但是她也已经
48长大了。我接着问:你知道白乐天是谁吗?答:不知道。问:你知道白香山是谁吗?答:不知道。问:知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是谁写的吗?答:白居易。我说: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然后我再说,白居易还写过两句诗: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圆岂是珠。这句诗的意思是萤火虫虽然会发光但终究不是火,露珠虽然圆润但不是珍珠。其实我们做人也是这样,人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每个人在人生成长的过程中都会犯错误,都会有缺点,但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反省自己,最关键的是和自己比,不要去多考虑别人,做最好的自己最重要。爸爸希望你能做做好的自己,做一个自己满意的自己。自始至终我都没有提头一天考一百分贴小红花的事情,我估计孩子也把这事忘了,但是我对她讲的就是对这事应有的认识。
今天正好是 2016 年立冬节气,一晃快十年了,我不知道小孩是否还记得那个冬天的早晨的交谈,但当时我是很自然的和她一起交流的。在每个家长的眼里,自己的孩子可能都是最可爱的,但是我觉得我们家长真的应该都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要求自己和孩子。
49这些人,那些事(十六)
我小孩读幼儿园时的老师都很亲切,一直到现在我们与她幼儿园时候的班主任老师还有联系,她很幸运的是在读幼儿园时还有一位男老师,我不知道现在无锡的幼儿园是否都配备了男老师,我觉得还是应该有的,现在小学阶段男教师都比较少,不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小孩就读小学前,我一位朋友对我说,你女儿如果就读那些家长追捧的小学可能会被老师教育得厉害,因为你女儿个性比较强,我也是这么认为的,一些老师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总习惯给孩子上各种规矩,我以前任教中学时,每当新生要报到时,一些老师总说进校后首先要定规矩,把来自各所小学的孩子的学习习惯统一一下。我赞成肯定要有入学教育,但是我感觉很多时候的定规则常常是定权威,树立老师的教学权威,要以老师为中心。当然这个教育观点老早就在批评,现在可能也很少这样了,但是威权社会形成的威权思想估计还是很难一下子改变的吧。
我孩子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应该说还是有点点调皮的。因为她应该是每天下午四点左右乘校车回来的,如果校车没有接到那说明孩子被老师留下来了,这个时候我就应该去学校接她。我有时间或者路过孩子小学时也会去接她,有好几次,全班同学排队回家时,我见排队的同学中没有她,班上调皮的男同学就喊,你某某某被老师留下来了。我记得她班上有个男同学,非常调皮,几乎每天都要被老师留下来,这个小男孩的爷爷每天去接孙子的时候从来是带份报纸一个人坐在教室后面等,我看到后觉得非常可爱,也挺佩服这位爷爷的耐心的。大概是一年级下学期的也就是四月份的一天,我到学校去接孩子,班上同学已经不多了,还有四五个同学,我来到教室,看到老师在讲台上批评孩子,孩子站在旁边,还有一位女同学也一起站在她旁边,我听了一会,原来是小孩下午自习课的时候看一本漫画书觉得很好笑,回头和后面的女同学交流,两个人哈哈大笑,违反班级纪律被老师留下来教育。我看到孩子不以为然的态度,也没有多说什么。但是老师觉
50得这样很不好,所以非常严厉的批评了她。看她态度还不好,进一步批评她脸皮厚。最后为了教育她,让她一个人搬凳子站上去把她班级荣誉栏中到当时为止获得的小红花全部摘了下来,另外一个女同学是她外婆在接,那个女同学似乎也被批评得很厉害,但是没有被摘小红花。回去的时候我没有过多的指责她,我以为老师的教育已经很到位了,我就不必要再指责她了。让她一个人慢慢的去领悟吧。
过了一个月到五月份,是我女儿生日,她要邀请几个同学到家里来过生日。之前她和我提过请哪几个同学,其中就包括这位受我女儿牵连的女同学。但是在生日前一天,我女儿告诉我,说这位女同学不会来,是她外婆不让她来。其实我猜测应该是人家外婆从那件事中认为我女儿是个问题孩子,不愿意小孩和我女儿交往吧。我没有扫女儿的兴,毕竟是她小学的第一个生日,所以,我对孩子说,可能她有事情,所以不来了,没事,明天我们好好为你过一个生日。后来到了四五年级的时候,我有次问过孩子,上次你请人家不来是不是人家外婆说你不好啊?小孩子不会撒谎,说是的。我告诉她,其实爸爸认为你看漫画书觉得很开心笑出来也没有什么,只不过老师的规则也是正确的,既然违反了那以后就遵守就可以了。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历很多事情,这些经历会成为她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我要特别感谢老师和这位同学的外婆,她们提供给我孩子一个体验的机会。现在回想,我女儿在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可能确实对学校生活适应得比较慢,我有大概两三次亲眼看到她搬凳子站上去摘自己的小红花。正是老师的教育给她深刻的体会和感悟,所以进入四五年级之后,就适应得比较好了,基本上没有大的偏差。
51这些人,那些事(十七)
我要特别感恩我十九年教师经历中遇到的学生和他们的家长,我其实一直很愧疚,总觉得自己误人子弟,耽误了不少孩子,看到家长无助的眼神甚至哭泣的面容,我好几次在梦中惊醒,一直到今天,虽然离开教育这个行业很多年了,但是,过往的人和事偶尔还会出现在梦中,不过,这种心态可能与我的星座有关吧。我尤其要谢谢各位家长,把自己的宝贝孩子交给我,让我有机会在和他们成长的过程中学到很多东西,并且把这些经验用于自己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比如我孩子遇到问题时,我常常可以拿出在自己任教过的学生中出现的类似的问题来和她一起交流。
小孩邻近小学毕业时,我必须为她考虑初中就读什么学校的问题。因为之前在无锡也任教过十一年,对无锡的一些学校还是有点点自己的了解。虽然离开了教育行业,但毕竟还有一些同事或者朋友还在任教,所以基本上对初中校的情况还是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当时考虑的初中是三所,D 中学,F 中学,W 中学。以前还有一所 Y 中学,因为各种原因,在当年已经不在我们考虑选择的范围了,当然,如果前三所初中都落选,那就直升对口初中了。小升初竞争那时已经比较激烈了,女儿可能受老师影响,她的首选是 D 中学,然后是 W 中学,然后是 F 中学。但是我却不这么认为,我首选是 D 中学,然后是 F 中学,然后是 W 中学。这三所学校中,这所 F 中学至今仍不温不火,但是我以为它底蕴还是很深厚的,老一辈的无锡人比较了解它的历史,起码名字起得就很传统,有历史有文化有典故。三所学校招生的方式都不一样,D 中学和 W 中学都要笔试,但他们把笔试时间放在同一天(这个问题在此不讨论了……),把我们赶的够呛,先考完 W 中学的考试再去考 D 中学的考试,W中学的考试前还反复叮嘱孩子,几点必须出来,没有做完就算了。W 中学当年可能由于人员变动出了一定的状况,我那些在高中任教的同事已经把情况告诉我了,但是 W 中学请到了名高中的校长来为他们站台,这位
52校长为 W 中学讲了很多好话,但还是比较客观的,因为他最后告诫了台下静听的家长:其实不管什么学校,适合你孩子的才是最好的学校。F 中学的招生比较特别,不知道现在是否还这样,他们没有考试,主要是看孩子的简历、走访各所小学了解情况、让孩子相互评价本校认识的一同考 F 中学的同学以及 F 中学校长亲自和小孩交流。F 中学的招生面试之后,我问过我小孩,校长和你谈了些什么?孩子说:校长问我报考了哪几所学校?如果三所学校都录取我怎么选择?我孩子的回答是:首选是 D 中学,然后是 W 中学,然后是 F 中学。校长又问孩子,你知道W中学最近走了一批教师吗?孩子说:知道,但是我们有信心把学校继续提高上去。校长可能也欣赏我孩子的坦诚,虽然我孩子把 F 中学作为第三选择,最后还是非常大度的表示欢迎我孩子能够就读 F 中学。其实这也是我一直比较认可F中学的原因,似乎这所学校的功利心更少很多。
可能到了六年级,孩子也开始有了一定的主见。对老师可能也有些八卦。特别是邻近小升初的考试了,常常会产生一些压力,加上可能某一两次模拟考试不好,老师也会给孩子施加一定的压力。四五月份的一天,我早上送孩子去上学,问她最近学得怎么样,对考试D中学有没有信心,哪知道她冒出来一句话:我们班上一个同学都考不上D中学。我问:为什么?孩子说:因为我们的数学老师之前任教六年级毕业班的时候他任教的班级从来没有一个孩子考上过D中学。我说:考得上考不上是你自己的事情,怎么能怪老师呢?孩子说:我们大家都是这么说的。我说:别人怎么说我不管,你这样认为就不对。孩子说:反正随便你,我们就是这么认为的。我说:你这样说我要和你老师好好谈谈,请老师好好批评你。孩子说:随你便。见孩子这样,我送她到学校时便把汽车熄火了,准备和孩子一同进去学校。孩子看我也要和她一起进学校,一个人先跑进了学校。我来到了校门口,和保安通报了一声后,找到了她班级,班主任老师正在上早读,我请老师出来向他反映了孩子的错误思想和言行,并且表示这种思想可能其他同学也有,
53请求老师能够在全班予以批评和教育。班主任老师说,我也发现了这个问题,我来在班级中把这个情况处理一下。聊了大概一两分钟我就走了。孩子放学回家后我也没有再提,因为已经有老师介入了我就没有必要再画蛇添足。再说,从孩子的表现中都可以发现是否有效果。两个月后,小升初录取成绩出来,小孩所在的班级当年在他们学校是D中学录取人数最多的班级。这个时候,我旧事重提,再次告诫了我孩子不要把责任推到别人的身上,学习主要要靠自己。
54这些人,那些事(十八)
最近不知道是不是“学而思”得罪了谁,网络上出现了一大批批判“学而思”教育的文章。但到目前为止其实并没有得到“学而思”方面的回答,只听到片面的一面倒的批判的声音。我想在此谈谈我对孩子小学阶段课外学习的一点思考。
前文中我已经提到了,我是特别反对孩子上课外的文化课辅导班的,不仅现在,即使在我任教的时候我也是反对的。如果小孩在课堂上完不成学业而到课外去补习,常常是事倍功半,容易形成孩子不主动、依赖家教的坏习惯。对于老师家教,我也持反对态度,因为老师平时的教学任务已经很重了,如果再挤出时间去从事家教,无论对老师自己的身体健康还是对他的本职教育工作来说,都是没有任何益处的。当然,由于教师水平肯定有高低,有些水平高、经验足的教师稍微努力一点,如果他任教班级的孩子天资又比较好,所以他常常有资本从事家教,一句话,人家即使从事家教但任教班级的成绩还不差,在中国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常常就无可指责。再加上学校评估机制的不合理,教师待遇不高,也迫使一些教师从事家教。拒绝不必要的家教有待于全社会文化程度和文明程度的提高,有待于整个国家教育体制的改变。当然如果孩子确实有某方面的天赋,完全可以在校外参加课外特长方面的学习,但我反对把课堂上的东西放到家教中去补。
我女儿第一个课外兴趣班是芭蕾课。这个课从她读幼儿园苗苗班也就是两周岁时一直上到了初三,总共学了十三年。当时考虑学芭蕾的目的是两点:一是家长身高不高,遗传基因不好,学点芭蕾,每周跳个一个小时,可能会改变一点基因,今后争取长高一点,气质稍微好一点。二是锻炼身体,争取有个好身体,能够为国家健康工作几十年。后来在小学一年级的时候由于一个人在校园内闲逛,跟不上班级同学学竹笛的进度,为了让她今后能积极面对人生的困难,所以从二年级开始让她学了竹笛,学到小学毕业考过十级就没有再学习了,这点我在本系列的第十四篇文章中已经讲过。至于文化课学习,我是没有让她参加的。我还是
55这样认为,小学阶段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最重要,让孩子自己保持好学习的兴趣,能够对自己负责,懂得和自己赛跑比任何成绩重要得多得多。一二年级的时候,我孩子成绩并不突出,那时候班级中已经有孩子在上课外的数学、语文、英语的辅导,但我们从未参加。到了三年级,一天我到学校去接孩子,刚好遇到了班主任老师,很多家长站在操场上等孩子出来,这时候班主任老师对我说:你孩子可以考虑上上课外辅导了。我未置可否,笑笑。一会儿老师又讲了,我只好对班主任老师说:我也做过老师的。班主任老师接着说:你既然做过老师那就应该知道的。她可能不知道我一直是反对校外家教的。就这样孩子一直到小学五年级都没有上任何课外的文化课补习班。
五年级上学期快结束的一天,女儿回家对我说:爸爸,我们班主任老师说请你今天晚上有空能够到他家去一趟。我问孩子什么事?孩子说,老师没有讲,只是说希望你晚上有空能够到他家去一趟。晚饭后,小孩在家做作业,我和家人来到了班主任老师家里。女儿小学六年,一二年级一个班主任,三年级一个班主任,四年级一个班主任。五六年级一个班主任。班主任老师很客气,和我们聊聊孩子的学习情况,然后问我们对孩子小升初有什么打算,我们说暂时没有什么。老师说,凭孩子目前的情况,如果不退步,估计考个 F 初中 W 中学应该没有什么问题,说这两个学校不考察奥数,但是如果要靠 D 中学估计就不一定了,因为孩子没有上过奥数,而 D 中学小升初的考试是必须考奥数的。老师请我们来就是征求我们的意见,学不学奥数,想不想冲一下 D 中学。对于奥数,千禧年我女儿出生的时候我还在中学任教,两位当时退休后还在任教数学的同事就叮嘱过我,让我女儿今后千万不要学奥数,因为到中学之后都会学到。她们当时对奥数非常厌恶,发现那些小学学过奥数的孩子常常解题思维混乱,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我经常听她们在办公室批评学生时问,是不是小学学了奥数?被批评的学生在旁边恭恭敬敬承认。因为有此原因,所以我也一直没有让孩子学奥数。那天班主任老师这么
56关心,我没有立即答复他。说:我们回家征求一下孩子的意见,如果孩子愿意每周再花点时间,那就从五年级下学期开始学点奥数吧。回家后,和孩子讲了这个事情,让她考虑一个礼拜。一个星期后,孩子说,那就学吧,我想考 D 中学试试。就这样,从五年级下学期开始一直到六年级总共三个学期每周一堂课,我孩子学了一年半的奥数。升入 D 中学后,初中的课外辅导班就更多了,但不管孩子成绩如何,我们都没有让她参加任何的课外辅导。而她在初中阶段完成学校的学业之外,平时看看课外书,和同学们看看电影,到大自然中的游玩,我觉得这些比让她参加课外辅导更有价值。
57这些人,那些事(十九)
我在孩子启蒙的时候以为只要在小学阶段把孩子的学习、生活习惯养成好,到小孩读初中基本就不用操心了。但是经过十几年的实践现在我已经不这么认为了。人的一生确实是活到老学到老,也许你以为自己长大成熟了,甚至你身边的人都夸你成熟,可是并不是那么回事。老实说,人确实应该有苏格拉底“我唯一所知的是我一无所知”的人生态度。前年国庆假期结束我开车返回无锡那天,由于早上大雾高速封路,一直等到下午高速通行才出发,午饭后看到父母都在午休,所以临走时就没有叫醒他们,等回到无锡后向父母报平安时,我老父亲第一句话就是“孩子,你要懂点事了,你都快五十了,还不懂事,走的时候不讲一声,你母亲睁开眼听到说你们刚走,跑着出来追,七十多岁了……”听到老父亲讲这样的话,内心的羞惭和感动难以表达。
女儿有个从幼儿园苗苗班一直同班到小学六年级的同学,两人同窗十年一直很要好,她同学的父母在江南大学工作,女儿直到现在每年还会到她这位同学家去住几天,而她的同学也会到我们家来住几天。女儿同学的父母对我女儿也很关心,女儿读小学时暑假经常跟她同学一起到同学母亲任职的江南大学的图书馆去学习,早上我们到青祁桥送,下班时我们再到青祁桥接。2010 年上海世博会的时候,江南大学组织到世博园去参观,同学母亲热心的把我女儿也带去了。那天晚上近九点才参观结束,出园的时候人山人海,女儿突然和他们走丢了。接到女儿的电话我们也有点着急,告诉她,不要走,就在原地等,同学的母亲也非常着急,打电话告诉我们,我们安慰她不要着急,我女儿就在原地等她回去找。后来回到无锡的时候这位同学的母亲告诉我们她吓出了一声冷汗。
2013 年女儿初一下学期开学的前一天,又到这位同学家玩了一天才回来。晚上,接到女儿同学妈妈的电话,说女儿在他们家玩的时候把人家刚买的 IPAD的屏幕摔坏了,孩子母亲接到电话后,就开始批评女儿,但是女儿一直不承认是
58自己摔坏的,说是同学和她看的时候掉下来的。我家人一直讲了半个小时女儿都不承认,我在房间里越听越生气,走到餐厅说,让我来讲。我问女儿,你和你同学是不是好朋友?她回答是。我说现在你的好朋友正被她妈妈责怪,这么贵重的东西你到人家家里玩连碰都不应该碰,今天即使这个 IPAD 不是你摔坏的也是你摔坏的,你能忍受你的好朋友被她的妈妈责怪吗?这点委屈你都受不了今后怎么在社会上生存?你同学的性格爸爸知道,肯定是你和她抢 IPAD 的时候摔坏的。女儿一听,嚎啕大哭。我说,哭什么,你的这种狡辩我还要和你老师讲。女儿说,那你去讲。我说:我明天就去讲。第二天女儿开学报到,下午大概三点钟的时候,我在无锡中院提交完一个案件的手续后给女儿的班主任老师打了个电话,问老师是否在校?有时间?我想过来一趟。老师说,学生报到后都回家了,有时间见面。我到学校找到班主任老师后把情况向老师反映了一下,并且把我认为的女儿自以为是,不肯承认错误的缺点反映了一下。班主任老师说:我也发现了这个缺点。班主任老师很客气的问我:那你看怎么办?我说:您是老师,您看怎么教育?老师说:那我把她的课代表先拿下?我说:好的。回家后,我对女儿说,今天我已经到你们学校和你的班主任老师讲了,她满不在乎的说:讲了就讲了。到了初二的时候,一天我回家时发现女儿哭得眼睛通红,一问才知道因为严重违纪又把竞选上的班长的职务给免掉了。班主任老师在批评女儿之前已经打电话告诉我家人女儿违纪的情况以及准备进行的处罚,我们都非常赞成老师的处理,虽然她很没面子但是这也是自己应该承担的。我要特别感谢女儿的班主任老师,后来女儿纠正错误后又去参选了学校的学生会干部,被选为学校的学生会副主席。但是参选成功后,女儿内心又自我膨胀了,从她的 QQ 签名就可以看出 。
一天,女儿回家对我说:其实,D 中学也不是那么好。听到这话,我感觉孩子有点进步了,能够客观的看待社会。孩子读小学时,更容易受老师的影响,不容易形成自己的见解。听老师讲 D 中学如何好就很容易把它想成是完美的学校,
59但是进入中学后,发现其实 D 中学也有不完美的地方。前文我就说过:适合你孩子的学校就是好学校,适合你孩子的教育就是好的教育,遇到一位好老师比进好学校更难得。女儿通过在中学的学习能够形成自己的判断,说明她在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我认为这就是进步。应该说,这也是 D 中学老师辛勤教育的结果。但是应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人生观。而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标准我认为就应该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标准来要求。形成的过程中经历非常重要,没有经历,一天到晚的文化课学习,是形成不了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世界观的。女儿初中毕业时有一天幽幽的对我说,我们同学说你是告状老爸。其实,我真的不是告状老爸,在孩子读初中的时候只到过学校两次,一次就是向老师反映本文提到的问题,还有一次就是孩子母亲手术住院,在她妈妈出院前两天我特地在孩子放学时去接她带她一同去医院看她妈妈。
60这些人,那些事(二十)
大概八年前,我有一个客户是加拿大籍的华人,他的年纪当时已经七十多岁了,因为有个案件在广东湛江,所以有几次我陪他至广东湛江处理事情。我们每次去湛江要么在广州转机,要么在深圳转机。其中一次,我 90 年毕业的一位学生从其同学那里听说我来到了深圳,一定要请我吃饭,他开车到深圳机场接到我们后陪我们在深圳转了一天,那天,我的老客户对我说:别看我有好几亿的财产,你这个情谊是任何金钱都买不到的。
思绪回到八十年代,我这个学生家住在双峰乡李家村。这个村现在估计人口不会超过一百人,我当年在双峰任教的时候全乡人口不到五千人,上次我几个学生来访的时候我问他们,现在双峰乡还有多少人,他们说大部分的人要么搬出来了,要么在外面打工。目前可能两千人左右吧。李家村在我八七年任教的时候还没有通电,当时有个口头禅是:严湖斜港李家坪,竹篾点火油灯盏。就是说当时由于没有电,所以严湖村、斜港村和李家村的老百姓要么用煤油灯要么靠竹篾照明。山路弯弯,农村的孩子上学是很辛苦的。这位同学的姐姐我也任教过,好像中考差几分没有考上县一中,所以后来初中毕业就回家了。而这位同学成绩还好,考上一中后来读了大学来到深圳,据说发展得还不错。我记得他考上一中的时候,他父亲特地开手扶拖拉机到中学来接我们全校十几个老师去他家吃饭。那天下着小雨,我们每个老师都撑着伞站在手扶拖拉机的后面的车斗里,山路弯弯又狭窄,一会儿雨伞碰到了山崖边的树木,一会儿转弯时人员调整不要都站在一边,最有趣的是因为上坡马力不足,我们几个男老师下车来推拖拉机。他父亲一脸的歉意,但我们都觉得很不容易了,如果走山路也要走好几个小时才能到的,那天手扶拖拉机也一直开了两个多小时才到。
农村的孩子上学非常不容易,由于家庭都不富裕,所以学生每周除了周六下午放学回家之外,周中也就是周三也放学回家让他们带菜回来。一般周三上完两
61节课后三点左右就让他们回家了,因为几乎每个孩子都需要走路回家的,这个乡真的连自行车都不适合,只能靠行走。寄宿的学生近一点的走一个小时到家,远一点的要走两三个小时甚至更长的山路才能回到家。如果是周三下午回家拿菜,第二天一早他们又要很早可能四五点钟就出发赶到学校来上课。现在想来这些山区孩子读书确实很辛苦的,就因为交通不便,又有了下面两个难忘的记忆。
我有个学生住在双木村,从她家到学校大概要走三四个小时,她父亲是双木村的村长,我现在依稀记得她有一双大大的眼睛,真的很像希望工程那个宣传画中的女生的眼睛。有一个周三下午她回家带菜的,但是第二天我六点起床的时候就发现她已经到学校了,我问她怎么怎么早就到校了,原来他们家没有计时的闹钟,刚好那天是个月亮圆的晚上,她妈妈凌晨两点的时候以为天就要亮了,一个女孩子走山路不放心,所以两点钟就出发送她回校上课,到学校的时候还不到六点,而她妈妈又走回去了。山里孩子上学,如果送到半路又遇到了同学,一般父母就会回去了,让孩子和同学结伴同行,但那天刚好起得太早,所以一直送到学校都没有遇到同学。
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在教学中也常常会遇到突发的情况。大概 91 年左右,有一个星期班上的男同学走了几乎一半,只有女同学和部分留下来的男同学一同上课。事情的起因后来才知道是因为学校要给孩子接种疫苗,具体什么疫苗已经记不清了。接种用当地的土话念与“绝种”的发音一样,估计是一些到乡政府来办事的村民,回去之后以讹传讹,说要解决计划生育的问题,要对初中的男生打疫苗绝种,这个事情一般住在方圆五公里范围内的村民都没有听信谣言,即使有疑惑但是只要解释一下就可以了。但是住在深山中的家长就不是这么认为了,我 87 年在那里开始任教的时候,当地深山中的人家还有没有见过汽车的人。本来就没有公路,加上从不出远门,所以没有见过汽车也正常。这些深山中的家长听说自己的孩子可能要被打“绝种”针,不管多晚,是否方便,立马把手里的
62农活放下往学校赶,有的到学校是晚上十二点钟,也把自己的小孩先接回家再说。后来,似乎是乡政府找各个村村长过来开会解释情况,然后我们老师和同学再下去做工作解释,才把这场风波平息。
我人生起步的六年就在这个乡度过的,那几年走遍了这个乡的每一个村落,如果现在回忆的话,那几年只做了一件今天还能骄傲一点的事情,那就是经常到各家各户动员孩子回校念书。由于条件艰苦,常常有孩子读着读着就不读了,那时候刚实行义务教育法,加上自己年轻时的信念,所以常常在上午上完两节课后就开始走山路去动员辍学的孩子回校念书,不仅动员自己班级的,也动员其他班级的。可喜的是,我现在还在双峰县任教的学生告诉我现在双峰乡的孩子基本上都可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了,不知道我的孩子读到此文能否更加珍惜自己的求学生活。
63这些人,那些事(二十一)
前几天听说某学校发生了校园暴力事件,二十几个男生晚上在宿舍围殴一个学生,被殴打的孩子的父亲第二天来到学校还没有消气,看到对方的带头大哥一拳就打了过去,幸亏老师制止了这位家长的行为。今年上半年我一个案件的被告人被处极刑后,我一直在反思,下半年我有意识的到职业学校去做免费的法律宣讲,希望这些职校的学生走上社会之后能够理性的处理一些问题,可能自己的做法太天真了,但是我还是愿意继续做下去。现在从上到下都认为中国教育必须变革,可是具体如何改革又产生不少争论,似乎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掌握了真理。我不是教育专家,但我想用自己的经历也来谈谈自己的看法,我觉得目前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平等教育观念的缺失。
我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在农村任教过八年,那时候学生入学时间并不统一,开明点的家长让孩子到了入学年龄就读书,晚的到九岁才入学,因此,一个班级中学生相差两三岁都很正常。由于山区的孩子教育资源比较缺失,加上家长文化程度也不高,所以一个班级中学生之间的成绩相差是非常大的。但是,我觉得农村教育的一个非常好的优点就是平等观念似乎比城市还要好,农村社会和家长对待孩子的成绩还是比较宽容的,即使成绩比较差,也很少有很伤孩子自尊的行为发生。还有就是喜欢用祖上没有出过读书人来自嘲,如果刚好有个孩子读书比较好,一般也喜欢用祖坟葬得比较好,祖上积德之类的话来解释。在这样宽松的环境中,孩子常常能够顺利的接受完义务教育,可能还会对自己的童年和少年留下非常好的记忆,而这些教育的经历又常常促进他今后的人生成长。一些从农村走出去的孩子,也由于在这种相对平等的环境中成长,常常因身上这种天然质朴的品质而引领他的人生之路走得顺利。
但是,我在城市任教十一年的经历中,发现城市教育中的一个很大的偏差就是平等教育的缺失,当然这可能是我的主观错觉吧。比如农村基本上没有择校一
64说,孩子就读的小学和初中基本上是没有选择的,而且我在老家任教的八年时间,初中入学的时候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学籍卡,如果中途没有读完就辍学了,那就有一个流失率,到中考的时候,根据初中入学人数,中考参考人数,考上上一级学校的人数、参考学生的成绩等综合下来有一个评估,这个评估能够衡量这所农村中学在这一届学生教育中的一些情况,指导他们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虽然有的学生成绩比较差,但是我记忆中没有老师动员学生不参加中考以提高中考成绩的事情发生。可是到城市后,由于职业教育相对比较发达,学校之间竞争也比较激烈,所以到了初三中考前夕,常常会发生老师动员学生不参加中考以提高考试成绩的行为。我觉得这是非常严重的歧视行为。既没有鼓励老师认真施教(比如说现在一个班级就四十人左右,一下子你这个老师动员十来个成绩比较差的同学不参加中考,其他班级一个都没有走,你少了十来个同学和人家一个不少的班级比中考成绩,肯定人少的班级占便宜,这样下去老师不用努力,只要在初三的时候把些成绩差的动员走就是了,甚至还可以美其名曰为学校争光),而且还对学生未来的成长留下心灵的创伤。现在不少人认为职校生差估计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两年前,我接到一位学生的电话,他的女儿在无锡某中学就读初三,他打来电话问我说,孩子的班主任老师对他的女儿说,希望她女儿不要参加中考,可以直接升职业中学。我问:你是怎么回答老师的。我学生说是这样回答的:不管XXX(我学生女儿的名字)今后怎么样,永远是老师您的学生,永远尊重您是她的老师。我说,你说的很好,如果这位老师再和你孩子提出让她放弃中考的要求,我和你一起去找老师交流一下。后来,我这位学生的孩子参加了中考,今后的职业估计应该是医护工作吧。我不知道如果这位老师年老患病的时候凑巧接受他的学生护理的话是否还记得当年他让学生不要参加中考的事情。
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有教无类”的主张,任何人都应该有受教育的权利,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们的老师会为了自己的分数动员成绩差的学生不参加中
65考,这种现象可能现在还比较普遍。去年,我陪一位学生去法院调阅一份材料。在车上她对我说:刘老师,我可能要做副校长了。我知道她任教的学校在无锡市公立学校中还有点名气。我在汽车上就问了她一件事:你们学校初三会劝学生不参加中考吗?她回到说:我们学校的校长比较开明,我们老师会劝一次,如果家长不同意那就会让成绩差的学生参加中考。然后她讲了她们学校大概每年会有多少人不参加中考,其他学生有多少人不参加中考的情况。
中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最关键的时期,也是变化最大的时期。一个班主任老师有幸在这个孩子最重要的人生阶段引导他成长,引导他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公民,这个责任无疑是非常大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我不知道有什么理由让老师可以做出让和你一起呆过三年时间的孩子不参加中考的事情,难道那个评比、考核真的这么重要,重要到你可以不顾孩子的自尊就决定他直接上职高或者进入社会,连中考的权利都不给人家吗?当然,教育行政主管单位设计的评估机制如果导致老师动员成绩差的学生不参加中考来提高分数也是有问题的。
所以,是我们的教育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人是平等的,人人都有存在的价值。一些学校在招生时首先考察孩子家长的职业,在学校也让孩子填家庭情况表,了解孩子家长的情况,而了解的目的可能并不是为了因材施教,而是教育歧视。还有的学校竟然让农民工的子女和城市的孩子分在不同的校区上学,从小就在孩子心中施加不平等的影响,怎么能建立和谐社会,一个没有平等观念的人在社会上怎么能够正确对待人和事呢?当然,客观的说,我们民族在前进:我祖父生于清末,没有接受过现代教育,念过几年私塾,祖母文盲。我父亲上过培根学校,高小毕业,母亲因我外公早亡仅上过一年学。我这一代八十年代都读中专成为了国家干部。我的外甥和大外甥女都是大学毕业,女儿和侄儿、小外甥女应该至少也会是大学毕业吧。我们家庭一百多年的变迁证明了国家、民族的进步,目前可能离自己心目中的现代民主富强的国家还有一点点距离,但我相信会越来越好,就
66从每一个国民真正享受到平等公平的教育权利做起,不要让常熟童工的悲剧在21 世纪的中国出现。
67这些人,那些事(二十二)
岁末年初,回忆一点暖心的事情吧。可能我的上一篇习作已经冒犯了一些曾经的同行,我请求大家能够原谅,我是对事不对人。比如“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估计全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老师都要反对,但可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孩子愿意听。我离开教师队伍之前的最后三年是在职业中专任教的,我想职业中专的老师估计对这个说法会更加反对。目前我们社会还处于共识形成的阶段,有争论可能才能形成共识。另外即使形成了一定的共识也要与时俱进的。
我有五六年左右的时间比较喜欢阅读《环球时报》,大概是从 1995 年至 2000年前后。1997 年我开始接触互联网之后,纸质的媒体逐渐就淡出了我的视线了。《环球时报》95 年前后似乎还不叫环球时报而是《环球文萃》,我特别喜欢其中刊载的关于各国教育方面的信息,比如各国学生义务教育的时间、义务教育的收费、中小学开学放学的时间、学生作业的情况、各国学生课外活动的情况、各国学生教学要求等等。为此,这份当年每周只出一期的报纸我竟然剪贴了好几本关于教育方面的文章。那时前苏联刚解体几年,有一位作者是这样分析俄罗斯民族悲剧的文化根源的:个体和个性主义的长期发育不良,造成了俄罗斯人在政治上的种种弱点。他们渴望的不是民主社会,而是“均富”的乌托邦社会;同时他们也渴望有一个强有力的极权人物出现来改变糟糕的现状……一晃二十年也就是一代人的时间,重读这段文字还是令人不胜嘘嘘。
当年的报纸上说 1998 年中国海外留学生人数是 1.8 万人,而 2015 年突破了52 万,今年数据还没有出来,但是比去年应该增长了不少。我的内侄和外甥女目前都就读高中,两个人都非常忙碌。我内侄据说今年春节只放三天假其余时间都补课,估计全家人这个春节都要围绕他转了,当然,老师也非常辛苦。
中小学教育能否不要这么辛苦?中小学教育能否就从基本的常识教育着手?
68可不可以让幼儿园的孩子“每天回家一身泥”?可不可以规定小学三年级以下不要带作业回家?能不能接受“能力不是考出来”的共识?可不可以让孩子平时走进消防队、社区、气象台、电视台、军营、田间、工厂、法庭接受一些来源于生活而不是书本的知识?
2012 年夏天,我第一次去日本。期间有幸结识一位台湾的导游,听他教导的话语很受启发。当时正值伦敦奥运会期间,中国军团成绩骄人,经常升国旗奏国歌。台湾导游说:现在是和平时期,什么情况下在国际上可以升国旗奏国歌?只有体育赛场。在这样的场所你能够一次次的让国旗升起让国歌唱响,就说明你国家实力的强大,能够强有力的增强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让世界感受到中国的强大,其他场合根本没有体育赛场让人家有切身的体会。导游又说:日本人并不比中国人强,日本强大的地方就是秩序比我们中国好,细节执行得更好。日本人也怕我们中国强大,国家强盛体现在细小的地方。比如日本人总结出北京奥运会让中国人学会了不随地吐痰,上海世博会让中国人学会了排队,日本人不就是不随地吐痰和凡事都排队让我们感觉到他们文明和秩序吗?一路上,这位台湾导游都把细节分析给我们听。到酒店,看到日本酒店的员工站在门口鞠躬欢迎我们提醒我们回礼,我们离开酒店的时候台湾导游提醒我们给在酒店欢送我们的员工挥手回礼。给我们开车的是个七十多岁的老人,导游说,日本已经是老龄化社会,一般人工作到七十多岁都很正常,你看这位驾驶员七十多岁了还帮大家提行李箱,准时接送大家,每天对大家微笑服务。中国也很快进入老龄社会,今后如何顺利度过这个坎还有很多的问题要解决。
其实我们的教育也应该从“常识教育”着手。文化课成绩绝不能代表一个人的全部素质。“一考定终身”似乎在目前还比较公平但肯定已经不适应当今国际竞争的潮流。曾经有一位学生是在初一下学期转到我班级中的。刚进班级时成绩非常不好,但是我一直鼓励他,后来成绩慢慢赶了上来,即使这样 98 年中考时
69英语总分 130 分他也只考了 47 分。高中之后他继续努力,现在在沿海某经济发达的城市做医生。当年的一些同事现在提起还说我改变了他的人生。我其实想要表达的是不应该像目前这样从幼儿园开始就实施精英教育模式,应该培养孩子立足社会的一些基本常识,然后让他们在此基础上根据各人的兴趣爱好等发展,给孩子一个无限的可能性。当然这是一个全社会都需要努力和付出的大工程。
70这些人,那些事(二十三)
我任教的 19 年时间里除了最后三年在中专任教外,其余 16 年从事的是义务教育,完整的带了三届初中毕业生,另外在家乡带过一届(从初二带到初三)毕业生,除此之外就是断断续续的零碎时间了。现在一般认为中学教师还是比较辛苦的,而其中八年我还在私立学校任教,私立学校有点残酷,每到期中或者期末考试,都有老师被淘汰。最残忍的一次是上午期中考试成绩刚出来,一位年纪比较大退休后还出来任教的老师就被学校停职了,过了几天这位老师就自己主动离职了。还有私立学校生源不稳定,由于生源减少必然会解聘一些老师,因此,每到学期末一些所带班级生源比较差的老师或者观察到学校生源减少的老师常常就要未雨绸缪去寻找下一个任职的学校了。我感觉二十年前社会还是比较诚信的,大家心态也还可以,没有现在这种人人都感觉自己是“受害者”的心理,所以老师离职一般都会比较平和。另外,过去的二十年正赶上中国经济的发展,一般被解聘的老师也都能找到另一份工作。
年少轻狂时的我总以为世界之大不怕没有男儿容身之处,所以总是任性的选择一次次的离开。包括最后的职业中专在内我总共呆过的五所学校每次离开都是我主动请辞的。以致于我离开第四所学校时,这所学校的同事们笑着说,老刘又要炒校长鱿鱼了。不过我对自己的每一次选择都负责,并且在每一所学校都结交到不少师友,至今仍从他们身上学到许多的东西。回想自己呆过的五所学校,感觉最对不起的就是第二所学校,也就是我家乡的中学。
1987 年到 1993 年在第一所学校任教六年之后,由于种种原因我回到了生养我的故乡的中学任教。当时我故乡的中学还是比较难进人的,否则 87 年我就不会被分配到隔壁的乡中学任教了。我是在新学期快开学几天的时候决定离开第一所学校回家乡,当我遇到人生的困惑时,故乡没有任何条件毫无保留就接收了我,可两年后我却再一次选择离开家乡,至今想来对故乡愧疚很多很多,并且此生也
71已无法补救了。
1993 年到 1995 年,我在我故乡的中学任教了两年。故乡对我很照顾,安排我和校长在一个办公室办公,让我担任了一个班的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没有给我安排其他的事情。在故乡我完成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次自觉的反思和调整。就像篮球场上的暂停一样,我对自己的人生叫了一次暂停。
一般说来,90 年代初一位老师应该是任教两个班级担任一个班主任工作,而当时由于我只任教一个班级和担任班主任,所以有时间反思自己。在相对比较轻松的教学之余,阅读了一些书籍,反思了自己之前六年的一些言行,为自己后面的选择进行积累。
由于我是从初二开始接班的,所以一开始就面临着初二学生成绩分化的压力。加上农村中学学生家庭条件参差不齐,有到校近的,有离校很远回家一趟要四五个小时的;有走读的,有寄宿的;有父母亲有点文化的,有父母是文盲的;有是留守少年的,有父母能陪伴的。还有那时农村中学孩子的年龄参差不齐,一般说来,一个班级中年龄大概会相差两三岁。因为一些住在山区的孩子由于读书比较辛苦或者一个人走山路危险,所以常常入学比镇上的孩子要晚个一两年甚至三年。我记得我在双峰的时候有位学生五岁时入学,原因是她哥哥不愿读书,她是陪她哥哥一起读书才在五岁就入学的,后来这位同学的哥哥没有考上中学而她成才做了国家干部。当时虽然法律上规定施行九年义务教育,实际上我们老家还是八年义务教育,小学五年,初中三年。直到九十年代末才慢慢有条件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一个班级中学生年龄相差好几岁加上各自生活环境家庭环境的不同,因此,常常会面临一些比较有意思的教育情境。
我记得有一天上午两节课后的课间操结束后,一位学生的母亲来找我。那时候也没有手机,乡镇就这么大,家长来了一般都能找到老师。这位同学入学是比较早的,当年应该是班级中最小的孩子,12 岁读初二。成绩还比较好,我把孩
72子的母亲请到办公室,问她什么事情,孩子母亲有点不好意思的向我反映了一些班级中的情况,原来是班级中有些年纪比较大的男生已经进入了青春期,因为住宿的男生全部都住在一个大的教室做成的宿舍里,所以到晚上会聊一点青春期的知识,而这位小男生只有 12 岁,不懂。孩子回家就和他妈妈讲,孩子的父亲在广东打工,所以孩子的母亲特地来学校反映这个问题。知道这个情况后,我联系了班级任教生物的老师和学校团工作的老师,请他们来到班级中进行了青春期的教育。五年年后,我春节回老家的时候,遇到了这位学生,他当时已经就读于国内某重点大学。见到我非常开心,问了我无锡的地址,一开学就给我寄来了一封信,说我开辟了他人生理性思考的新天地,回忆了师生共处的美好时光,末尾还留下了他的地址。可惜我这个人生性慵懒,总觉得师道尊严,没有及时回信给他,不知道这个孩子现在可好?
在家乡任教的两年,我常常一个人拿本书在教室后面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也曾邀请我的一些同学来给孩子们讲些励志的故事。只是由于自己的原因,并没有立足家乡教育而是选择了远方,我离开家乡后,学校的几位任教过我的老师还特地到我家去和我祖母讲希望我回家乡。老师们对我祖母讲,树高千丈,叶落归根,老了总要回乡的,还是回家好。可惜自己年轻任性没有尊重老师的教诲。想到当年故乡毫无保留的接纳我,而我却离开故乡,心中只能再次对故乡表示感谢和歉意。
73这些人,那些事(二十四)
红军长征的意义可以做许多方面的总结,我看到一本书中总结了一点:红军长征让毛主席深入了解了中国南北各地风土民情,为建立新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果从教育的角度来讲,这应该是说成长中的经历非常重要,温室中是培养不出人才的,实践才出真知。
我有幸在五所学校结识全国各地差不多有二十几个省各年龄层的教师,从他们身上学习到各个省份的教育教学的情况,还有幸有和全国许多地方的孩子一起学习的经历。由于无锡地处经济开放的地区,这些年外地以及外籍学生包括港台的学生随父母来锡的也不少,我也认识了几位。今天我回忆一下这些孩子当年读书的一些情况,得不出结论,希望从这些孩子的一些情况提供一些思考我们教育改革的材料。
近 20 年前我任教过一位香港的孩子,小男孩长得白白净净,非常讨人喜欢。由于香港和内地的教材不一样,所以其实他在中国学习成绩并不是很好。对他印象非常深的是两件事:一是他中午吃完午饭回教室后老师未进教室前喜欢和几位男同学打闹,但是只要看到老师来了,马上整理衣服恭恭敬敬的向老师问好。还有就是一堂课上,我根据教材讲“精卫填海”的励志故事,他突然举手要发言。我请他发言,他说:老师,你讲的“精卫”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味精”,全班同学哄堂大笑。我讲课比较随意,喜欢互动,不会在乎孩子一时间的恶搞,马上表扬了他:不错,越来越融入我们伟大的祖国了,知道“味精”是什么了,但是今天我们讲的是一只精卫鸟的故事,不是“味精”也不是“汪精卫”填海的故事,全班同学又哄堂大笑。
还遇到一位台湾女学生,由于台湾使用繁体字,不要说数理化,就是正常的语文、历史作业她完成起来都是非常困难的,写繁体字完成作业用去了她太多的时间了。对于港台的学生我们对他们的教学几乎不做任何要求,与国内的同学比
74有一点不一样就是他们非常有礼貌,看到老师来了,立马恭恭敬敬停下向老师行礼,有时候我感觉他们在前面发现我走过来了,都会主动在前面停下等我过去向我行礼,也可能我比较招孩子喜欢吧。
我在 98 年有幸任教过一位来自苏北的小男生一年。这位小男生当时读初一还不太会讲普通话,我觉得非常奇怪,一打听才知道他是超生的,为了躲避处罚,跟着父母东奔西跑,所以没有系统的接受过学校教育。这种在 98 年连普通话都不太会讲的孩子在无锡上学如果按照教育大纲的标准来要求肯定是比较困难的。但是每一个学生真的都有自己非常优秀的地方。我们初中常常需要进行一些人物写作的作文训练。比如,写自己的亲人,写自己的同学、老师等。这位同学习作写了我,我任教期间也有许多孩子写作文写过我,说实话,这位普通话都讲不好的孩子写的“我”应该是所有描写“我”的习作中最好的一次。我请他把这篇习作用他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宣读让全班同学点评,同学们一致认可他写得非常到位。
几年前,我到常熟去参加一位籍贯温州的学生的婚礼。不少温州人有个共性,他们一般结婚比较早,结婚生第一个孩子时一般是二十出头,等到第一个孩子长大到十岁左右他们就生第二胎。结婚也不按照我们一般的习俗举行婚礼,常常第一个孩子长到好几岁才办酒。我这个学生结婚的时候请了一些同学,其中一位是江阴的孩子。酒席上江阴的孩子对我说:听说我要来参加婚礼,他做梦梦见我了,说我因为他上课违反纪律要他出去,他说我不出去,你讲课讲得很好,我要听。回家我把这事讲给我女儿听,女儿说我从小在学生心上留下了阴影,以致于人家长大了还做噩梦。回忆和这位江阴同学的交往,当年他非常调皮以致好几位老师告状直接到校长那里,其实当年我还是比较民主的,他和同学们背地里给我起绰号我也装做不知道。后来,江阴的孩子结婚选在中秋节,我一个人驱车去参加了他的婚礼,回来在汽车上一路倾听中秋的汽车广播,温馨的感受记忆犹新。
教育应该是引导孩子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相信自己,让他们保持纯真的心
75态接触和了解社会,相信他人。在美国我旁听了几堂中学生的授课,也看了关于美国教育的一些书籍。我也特地参观了美国的一些大学,我在国内旅游的时候也喜欢到各地大学去参观。没有其他的目的,想看看代表一个国家未来的青年人的形象,想预测一下未来。说心里话,我感觉美国大学里的大学生似乎比中国大学里的大学生稍微强一点。可能我是杞人忧天,至于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我相信现在许多中国人都在反思,特别是对中国教育,不满意的有不少。中国人有很大的家国情怀,讲究“修齐治平”,容易形成以中国为中心的世界观,缺乏国际视野,大国情怀的深处很可能是表面上的自大骨子里的自卑,民族复兴的道路还很长。1989 年 7 月,我在某大学听过一位老师讲座,他第一句话就说:聪明一点的都跑国外了,我随便给你们讲讲吧。那次听讲,我接受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国家干部这类拿国家工资的人不要怕通货膨胀,只有不拿国家工资的人需要考虑通货膨胀。还有一句话一直压在我心底,那就是真的优秀的人才都跑了吗?
76这些人,那些事(二十五)
还有一周就是传统春节了,这个阖家团圆的日子我的宝贝却孤身在外求学。不知道闺女再一次在中国过春节的时候是否爷爷奶奶和外婆都能健在?去年特地到美国来陪你过春节的外公现在在天堂佑护着他疼爱的外孙女。
大概是 2011 年春节前,小孩放寒假了,但是我还没有结束工作,需要到农历二十四五左右才能回老家过春节。行前,我和女儿商量,问问春节前给她买个什么玩具,我记得那一年似乎特别流行溜溜球,我镇江的侄儿似乎也特别喜欢玩,不知道女儿是否受他的影响。女儿对我说给她买一个溜溜球吧。我说好,我们到天润发去看看是否有。父亲对我讲过祖宗留下来的家训是生活要俭朴、简单,几代如此,虽然我也常给女儿购买玩具和礼物,但是一般玩具价格都不超过二十元,说实话,女儿出国之前我哪怕给她五元零花钱她都觉得很多了,很少有超过十元的,一般都是五元以下,十几年下来孩子也接受了俭朴、简单的生活方式。去天润发前,我和女儿商量好,一个溜溜球如果不超过二十元我们就购买,如果超过,那就再看看别的地方有没有。我们晚饭后散步过青祁桥来到天润发超市,超市靠梁清路的一扶梯梯下面是儿童玩具柜台,在儿童玩具柜台女儿和我一起挑选溜溜球,原以为溜溜球会很便宜,哪知道一看价钱一个溜溜球要五十元以上,我和女儿都犹豫了。孩子其实很喜欢她选定的溜溜球,但是由于我们有约在先并且平时她也很节俭所以并没有马上就去付款,而我虽然并不是付不起这个五十元的玩具但是也不想让孩子养成奢侈的习惯,所以蹲在地上和女儿交流买还是不买这个溜溜球。天润发这个儿童玩具柜台的营业员非常不礼貌,听我和女儿在旁边讨论,她就冷嘲热讽,说我们是没有钱的人,既然没有钱还跑到这里来买溜溜球干什么,时不时来一句不中听的话。女儿和我都听在心里,我非常感谢我的孩子,自始至终都没有计较这位不礼貌的营业员,说实话,我心里有点生气了,准备去找他们的老板反映一下,最后,我女儿和我还是决定不买了,就在这个营业员喋喋不休
77两分钟左右的冷言冷语中离开了天润发。第二天,我们去了别的地方买了溜溜球,顺便还给我侄儿买了一个带回老家,可惜侄儿那时候小,还不太会玩,不一会就把他的溜溜球摔坏了。
有一年的六一儿童节,我在孩子早晨上学时问她,下午什么时候放学,她说上午六一活动吃完中饭就放学了。我不知道自己是否有时间去接她,所以并没有讲会去接她。刚好那天下午我没有什么事,中午我一点钟赶到了学校,小孩正要排队坐校车回家,见到我来接她非常开心,属于意外的惊喜吧。我问孩子,到哪里去玩,她说随便。我驱车来到环湖路,孩子读小学的时候环蠡湖还刚刚开发出来,游人很少,我带她来到渔父岛,看到一个租船的人家,没有一个游客,我问他一条船多少钱,他说自己踏的便宜,我记得大概几十元一个小时,我和女儿租了一条脚踏船,两人就在蠡湖中游玩起来,转来转去整整玩了一个小时左右。上岸后,又带她去买了烧烤,陪伴她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儿童节。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可能属于没有缺失多少的父亲。带她买玩具、旅游,骑自行车带她在梁溪河边看人家吹拉弹唱,带她看中国女篮的篮球赛和中国乒乓球赛,在老的体育场看排球联赛,带她到南禅寺吃羊肉串,教她唱儿童歌曲。我的回忆文章写到第 25 篇了,似乎孩子并没有与我互动,希望我的这篇习作能陪伴她度过一个愉快的春节,也祝福各位微友新春快乐,阖家幸福!
78这些人,那些事(二十六)
我的裹脚布习作前 12 篇回忆了家人以及故乡的人和事,后 14 篇向朋友们汇报交流了一下对教育的体会。几年前我还把无锡这个第二故乡作为人生的旅居地,也曾在微信中发过一些无锡旅情的图片和文字。记得刚到无锡的头几年,虽然很喜欢这个小城,但是确实并没有把他作为自己的第二故乡。谁知一晃竟然在无锡生活 22 年了,不知不觉对这个城市的感情越来越深,我内心深处也已把这个小城作为自己的故乡一样对待了,我想当有一天我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离世前几天胡言乱语的话一定会有讲无锡的人和事的。接下来的一些文章我写写生活在这个小城的点点滴滴的记忆,可能顺便还会提到苏南、浙东的其他城市。这些年在扬州、镇江、南京都曾居住过一段时间,工作学习的足迹也留在苏南和浙东的一些城市。江浙地区从南宋开始经历了上千年的发展,不像我的第一故乡,虽然唐宋八大家有三个江西人,可是从南宋之后江西一直在走下坡路,可谓千年沉重。
大概在十年前,有一天深秋的傍晚,天上下着淅淅沥沥的秋雨。江南的天,一下雨就有一种别样的韵味。无论是烟雨蒙蒙的春日,还是暴雨倾盆的梅雨,抑或是阴冷的冬雨,总归江南的雨会给每一个来到江南的人留下深刻的记忆。那天傍晚,我乘坐 10 路公交车从商业大厦回住在四院旁边的家。车上人并不多,经过无锡一中的时候,上来了一对母子,孩子不大,估计有十岁左右,一中旁边的梧桐树是非常美的,尤其是在秋天的时候,一片金黄,再加上不停从树上掉下来的雨滴映着昏黄的路灯,分明就是一幅美丽的油画。公交车上了锡惠大桥,小男孩突然对他妈妈说“妈妈,灯”,原来是小男孩发现了惠山顶上亮着灯光的龙光塔。这时候我才注意到可能这个男孩有点智障。孩子的母亲见我注意到他们,似乎有点不自然,但是还是非常温柔的对她儿子说“是的,那是龙光塔的灯光”。虽然发现小男孩有点智障,但是我并没有任何异样的表情。孩子的母亲见我很自然的看着他们,也恢复了平静,一路上轻言细语的用无锡话和她儿子讲些什么,
79几站之后,我就下车了,我微笑着看着这对母子和他们告别,心里默默的祝福他们。
前年我第一次去美国的时候,临去的当天早晨刚好我打篮球扭伤了脚,本来是准备下午坐火车去上海乘飞机的,由于走动困难,行李不少,只好临时请同事开车把我们送到了浦东机场。从美联航的飞机登机开始,我开始体验美国人对“残疾人”隆重的照顾。不仅登机时请我先行(空乘人员发现我腿脚不便,请我先登机,我谢谢了他们的好意),而且进入美国后只要看到我走路不方便的都给予我礼让和帮助,一直持续到一周之后我腿脚恢复为止。我在洛杉矶机场时,观察到一位坐轮椅的老太太,可能她的家人在机场外接她。地勤人员推着她出机场时,我见她非常自然的拿出手机拨打亲人的电话,然后再把手机给地勤人员接听,应该是告知地勤送达的地方,完全就是一个主人的姿态,觉得非常的钦佩,美国这个社会对老弱病残的照顾真的是非常到位。
2012 年我母亲到我这里看眼睛,一天她出去走错了路,我到医院、交警大队都没有找到她后拨打了 110 的电话。我说有一个大概七十多岁的老人走失了,她耳朵听不见,眼睛也不太好,不认字,也不会普通话。110 的接线员听后的第一句话就说“这种人你怎么能让她出来,就让她一个人呆在家里”。一年之后,我母亲已经回老家了,一天我突然接到 110 的电话,问我母亲有没有找到。后来我问公安的朋友怎么会这样,他们告诉我可能是公安发现了一位走失的老人,然后在进行比对。
无锡是我美丽的第二故乡,我希望这个第二故乡的人对待来到这个城市的每一个人都能像那位智障孩子的母亲一样温暖和自然。无论是对老无锡人还是新无锡人,是对本国人还是外籍人,是对老人还是孩子,是对居民还是游客。
80这些人,那些事(二十七)
1998 年的元宵节是我在无锡度过的一个非常难忘的元宵节。1997 年香港回归之前,一向对我疼爱有加的祖母去世了。“天下皆春色,吾门独素风”,按照老家的习俗,那年春节我们是不许外出拜年的,整个正月都会有邻居、亲戚陆续到我家来拜祭。由于祖母离去,全家人的年夜饭又少了一人,想到头年我祖母还和我们一起吃年夜饭,我不胜悲伤。年后,由于我任教了初三,需要补课,我在年初四就行色匆匆的赶到无锡来谋生。临行前,我父亲对我说“去吧,家里也没有很多的事,我和你母亲能够应付”。
学校是初六开始补课的,一直补到元宵节前一天,年宵节学生放假回家过元宵。我是班主任,全班任课教师大都来自五湖四海,附近的包括苏北的都回家过元宵了。我对其他的外地老师说,晚上元宵节我请你们吧,我们一起到市中心找个饭店过个元宵。现在回过头看,二十年前正处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时期,成千上万的人都在各自的人生轨道上奔波忙碌,传统的习俗在人们心中越来越淡,元宵节根本没有今天这么热闹,清明、端午、中秋放假也是在十年后才得到国家重视有了法定节假日权利的,那时候的人们流行的观念可能是“时间就是金钱”,很少有人去反思这句话的不合理,更很少有人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
我和几位同事下午四点左右从渔港走到梅园乘坐 2 路公交车来到五爱广场,那时候无锡似乎流行四川火锅,我记得有一家火锅店叫“要得”当年很火,可惜现在也早已销声匿迹了。我们在五爱广场选了一家自助火锅,四五个人就开始过元宵了。小平 92 南巡之后全国私立学校办了不少,我们私立学校任教的老师来自五湖四海,那时候火车并没有今天那么便利,春节之后赶回来的人都经历了许多的艰难。席间大家都聊了一下提前来无锡补课的艰难,我是从江西往上海再从上海到无锡的,由于江西候车不是起点车,每一辆火车到站后车门都打不开,手里拿着火车票根本上不了火车,车站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只要往上海开的车你
81们都可以上,就这样我在火车站随着人流一辆辆挤,从下午两点直到晚上两点我才挤上了一辆往上海的火车。有一位四川回无锡的老师是由他们当地火车站的工作人员用中巴车把他们送到离车站十公里的地方然后请列车临时停车才上的火车,在站台根本无法上车。还有更可笑的是,一位陕西的老师春节前回陕西,买好了票,竟然在无锡火车站都无法上车,等了两天才从无锡回到陕西。
晚饭后,我们看看时间还早,不知道谁提议说随便走走吧。天空飘着毛毛细雨,街上行人很少,无锡的夜晚也没有今天那么亮,灯光昏黄,耳边不时响起元宵节的鞭炮声,我们边走边聊雨中漫步来到了商业大厦。那时候的商业大厦还很传统,远没有今天洋气,进到大厦里面,顾客也稀疏,几乎没有人,我们就这么转转看看。大厦里面反复播放着邓丽君的《小城故事》,不知怎么我在头发还滴雨的情况下自然的吹起了《橄榄树》的口哨。对于音乐,我有欣赏的怪癖。比如《橄榄树》我只听齐豫的,其他人的我都不听,齐豫的我也只听不看。李宗盛的《爱的代价》我只听张艾嘉的版本,虽然张的声音不柔,但是这首歌只有她能够演绎出阅尽沧桑后的淡然和释然,不同于齐豫的只听不看,我会看张演唱的视频。而今天,我喜欢上了古典音乐的缓慢和轻细。
二十年过去了,当年一同过元宵节的各位同事除了我选择留在无锡其他都做了别的选择,他们有的回了老家,有的去了南方。偶然联系的时候大家都过得还很好。等我们都更老的时候希望还能在无锡再相聚。
82这些人,那些事(二十八)
我很喜欢体育运动,即使到今天将知天命了还坚持每周打打篮球或踢踢足球。体育带给我许多美好的回忆,很怀想初中时我们课间十分钟也拿个篮球到球场上投篮,而班主任刘湖春老师总是耐心的过来叮嘱我们早点回教室上课,也怀念自己做老师的时候每天和孩子们课外活动的时光,更感恩通过体育结识了天南海北的许多朋友。1997 年 3 月 16 日是个星期天,江南的早春还有点冷,头天下了点雨,想不到第二天天放晴了。中午十二点我上完课到学校食堂吃中饭,打完饭菜坐下吃饭时,一位甘肃的景老师也端着饭碗坐到我旁边。那天是 1997 年中国足球甲 A 联赛的开幕日,下午三点上海申花队要在主场对阵延边敖东队,我和景老师都喜欢踢足球。聊到了下午的比赛,景老师对我说:我们去上海看球赛吧。我说行啊。两人吃完中饭立即出发到无锡火车站去买火车票,那时候没有高铁也没有动车,买了最快的快车从无锡到上海,然后再从上海火车站坐地铁到虹桥体育场。到虹桥的时候,上半场比赛已经结束了,我们正好趁着中场休息的时候进场,那是范大将军风光的时候,但是我对比赛没有什么印象了,只记得上海队赢了,还有就是我第一次现场观看了中国足球的顶级联赛。比赛结束后,我和景老师又从上海一路换乘各种交通工具赶回无锡,到学校时都已经晚上十一点了。景老师第二年就离开了无锡,现在也不知道他是否回了甘肃,不知他是否还会想起当年我们两个折腾 10 个小时看半场甲 A 联赛的经历。
1997 年 10 月份,上海举办第八届全国运动会,学校马校长趁学生放假组织十几个体育老师到上海去观摩学习,当他们乘坐学校的大巴出发时,我得知是去上海看全运会,二话不说也跟着上了大巴车。带队的领导马校长是河南人,后来去了合肥办学。我在学校时马校长很关心我,两年后我已离开学校,结婚时马校长还特地给我安排了两辆车给我接送亲戚用。我们到上海后第一天晚上观看了游泳比赛,平时看电视直播时只能从运动员在泳道边向观众挥手示意开始,那天我
83完整的看了一场游泳比赛的全过程,其中裁判入场的仪式很震撼,游泳比赛赛道多,裁判也多,我第一次看到这么多裁判整整齐齐的穿着整齐的服装迈着标准的步伐出场,很美。第二天晚上观看了辽宁男篮的比赛。第三天下午,我们来到专为全运会建造的八万人体育场看田径比赛。我记得一百米和二百米冠军都是江西人周伟,而当时最感人的是男子一万米决赛,上届七运会的冠军参加八运会时跑了最后一名,大概被人家拉下了有两圈,但是他坚持跑到了终点,全场观众都给他鼓掌和加油。这个选手是河南人,比赛结束后,马校长对我说:今天成绩最好的是你们江西人,但是最伟大的运动员是我们河南人。
刚到无锡的 1995 年 10 月,我还在无锡老体育场观看了全国第三届城市运动会的羽毛球比赛。对阵的一方是南昌队,另一方不记得是哪个队了。偌大的体育场观众很少,只有我一个人傻傻地为南昌队加油。现在想来觉得很好笑。
感谢体育,让我遇见了人生中的许多美好!
84这些人,那些事(二十九)
祖辈留下的节俭的家风影响了我们几代人。尤其是我的父母,他们年轻时生活在国家经济困难的年代,加上孩子又多,所以更加勤俭。我们几兄妹做小孩的时候,父亲经常告诫我们,生活上要低标准,学习上要高要求。我的母亲至今还常常要求我们“有的时候要考虑无”,生活上要节制,不能浪费。
由于从小受父母勤俭的影响,所以我在做老师的时候从来没有购置移动电话,甚至小灵通、BB 机也没有。一来是因为教师工作单纯,不是在学校就是在家里,基本不需要个人电话。在学校的话如果有家长来了解孩子的学业,完全可以打学校的电话联系到我,我下班到家后,家里的座机电话我也告诉学生,家长同样可以打家里的电话找到我。二来也因为节俭家风的影响,觉得浪费。2003 年,我和另外两位一起参加司法考试的朋友通过了司法考试。他们两位其中一位是无锡的,另一位家住苏州,信佛。成绩公布后大家都还开心,我和无锡的朋友就约苏州的朋友到无锡来玩,顺便去灵山大佛拜拜佛。苏州朋友来之前我们三人约好在无锡火车站出站口碰面,当天,我乘坐公交车到了无锡火车站出站口等他们。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他们两人见面后并未在火车站出口等我,而我由于没有手机所以一直站在那里等他们。过了一会儿他们才找到我,他们见到我第一句话就说:老刘,你现在已经考过了司法考试,如果你确定要做律师,至少应该买一个小灵通,否则当事人怎么找你,无锡火车站不大我们找你都找了老半天了。就这样,我购置了一个小灵通。
过了半年,我们三人又相约到上海去听一个讲座。大家约定了在上海火车站南出口处碰面。我带着小灵通坐火车到了上海火车站,由于我不知道小灵通出了无锡就没有信号,一直站在上海火车站南出口等他们两个。上海火车站人很多,可能我们都没有发现对方,由于他们两个都用手机,所以他们很快就见面了,剩下的事就是他们两个人来找我了。估计找了许久他们才发现我,两位兄弟见到我
85的第一句话就说:老刘,你这样不行,我们两个人找了你半天,你回去一定要换个手机。否则,浪费大家的时间。就这样,我停用了小灵通转用上了手机,而且手机号码一用十几年从来没有更换过。
我的苏州小兄弟夏律师是南京大学毕业的八零后,做律师的前几年一会司法部公派赴英国学习,一会又到非洲去做大型国企的法务,现在已经在上海专心做律师了。早些年选择赴英国和非洲的时候还会打电话问问我的建议,现在是忙着为人父为人夫了。我的无锡兄弟邹律师这些年也常常会在我有变化的时候主动打电话问我是否需要帮助。金钱不是朋友,但朋友却是人生的财富。祝福我的两位司考朋友一切如意。
86这些人,那些事(三十)
春节期间,一家人齐聚一堂,共庆新春佳节。我父母身体还好,外甥去年下半年成为一名人民警察,下一代还在念书的目前也还努力,真想这样美好的时光永远停留。在年夜饭的团圆桌上,我对外甥讲:93 年下半年我回到了老家教书,你送到外婆家带。一天晚上,半夜你哭不停,外婆哄你半天都停不下来就把你抱给我来带,我一觉醒来,发现你身子已经露在被子外面了,赶紧把你窝在我的胸口。第二天早上我对我祖母说起,我祖母说:你以为带大一个孩子容易吗?你们都是这么一尺长长到今天的。我外甥是 93 年端午节出生的,我在家乡工作了两年,那两年我记得经常早上起床后抱着他到外面买馒头给他吃。
2001 年元旦,我弟弟结婚。由于元旦只有一天假,而 20 天后就是春节,所以我和父母讲弟弟结婚就不回去了,春节回家。但是我大姐还是打来电话让我回家,我临时决定元旦回家。由于家乡有些亲戚是干农活以及做工的,所以我把不穿了的衣服打了两个大包带回去给他们干活用。我从家里拎着两个大包到河埒口的展西路的 10 路车的起点去乘公交车到无锡火车站。我从来没有歧视农民工的意识,说实话,现在我做律师十几年了,有时候去开庭法官还会问我是不是律师。一些认识时间比较长的法官也自言自语的对我说:你真不像一个律所主任,不像,真不像,一边说一边还摇头晃脑。没有办法,形象不好,先天条件不足,这个遗憾只能等我再投胎解决了。我拎着两个大包的衣服去等公交车可能很像一个农民工。我在河埒口展西路的“毛胡子羊肉店”对面的公交站台等 10 路车,不一会一辆 10 路车冲了过来,由于是起点,人很少,大概只有两三人乘车,由于我拎着两个大包,所以等人家先上我再上,等我上车的时候,驾驶员突然关车门,把我另一个包夹住了,只见驾驶员关车门后马上就开动了公交车,我就这样站在车门口被他带到了下一站“四院站”。可能驾驶员也觉得这样非常过分,到四院站后对我说:赶快去找一个座位坐下。我来到座位上把包放下后,并没有指责这个
87驾驶员。只是走到车子前边把他的驾驶工号抄了下来,并且告诉他,我会把他的情况向他的单位反映的。回无锡后,我考虑了几天在一个周日来到了河埒口 10路车的公交总站的办公室,找到了公交公司的办公室主任,把这个情况向他们做了反映。公交车公司的办公室主任比较客气,当场向我赔礼道歉,并表示一定会好好教育这个驾驶员。我也表示希望仅仅是教育,不要扣奖金或者工资的为难驾驶员。其实我没有告诉办公室主任,他们老总的孩子还是我的学生。我只是觉得大家在这个世界上生活都不容易,你驾驶员即使当时可能在单位受了一点委屈,但你既然开始工作,并且开公交车,就应该心平气和的对待每一个乘客,何况你还让我在车门不能全部关上的情况下乘了一站路,万一发生危险怎么办?
今年正月初四给我舅舅拜年时,我对我外甥说:一个人一辈子不可能永远处在低谷,也很难一直在高峰,每个人的人生都有起起伏伏高高低低。你现在工作的地方就是我外婆家,也是我留下许多童年美好记忆的地方。这个乡人口只有七千多人,除去外出打工的人可能会更少。你工作的派出所就三个警员,你一到这里工作,我想至少有十分之一的人会包容你,因为外婆家的亲戚都在这里,所以你一定要谦卑的对待这里的父老乡亲。一般说来,在这个地方只要你谦卑认真的工作三年,你的口碑就出来了。如果你在县城工作,可能需要五六年,在地级市工作,可能需要低调十年才能有好的口碑,在上海、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可能需要谦卑的生活二十年才会有比较好的口碑。所以,我希望你一定不要厌烦乡村工作的简单和繁琐。这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可能几十年都没有故意犯罪的,顶多会有个别的交通肇事和失火烧山的情况。除了经济条件可能差一点,就凭犯罪率来说完全可以媲美欧美一些发达的小国或者城市了。同安乡境内的洞山还是我国禅宗曹洞宗的祖庭,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每年都有日本和韩国的禅宗来这里朝拜,希望你能好好工作,常怀感恩之心,谦卑低调的工作。做警察本来是个很危险的职业,但是你有幸在这样一个地方做警察,要好好珍惜。不知道我的这篇小文章
88能否得到外甥认同?
89这些人,那些事(三十一)
无锡是个充满温情和水的城市,在这个小城我观看了许多的演出,留下了美好的记忆。记得刚来无锡的时候,无锡的剧院还不多,比较大的一个是在五爱广场的无锡大戏院,还有是在人民中路上的无锡大众剧院。我在无锡大戏院只听过一场萨克斯的演奏会。那是 96 年,萨克斯比较流行,有一次德国的一个萨克斯乐团来到无锡演出,我到无锡大戏院第一次购票听了一场萨克斯演奏,可能售票窗口的售票员很少见到自费购票的,看到我原价购票觉得很奇怪,我也是后来才慢慢学会到票贩子手里去购票的,当时一百多元的价格很不便宜的。在观看的过程中,一对德国夫妇就坐在我旁边,席间用不流利的汉语和我进行了简单的交流,除此之外就是那首流行的萨克斯音乐《回家》给我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
我在人民中路上的无锡大众剧院倒是看过不少演出,殷秀梅的演唱,无锡歌舞团的大型歌舞《江南好》、舞蹈诗《太湖鱼米乡》和民族舞剧《阿炳》、《红河谷》我都看过,现场观看与电视上观看相比的一个好处是能完整的看到演出的全过程,我第一次看到演员谢幕时的场景是很震撼的。演出结束,先是无名的演员谢幕,然后由无名演员请出配角谢幕,然后再请出主要演员,再请出领衔主演,最后出场的就是第一号人物。整个谢幕一般要持续四五分钟,一众演员和观众都鼓掌欢呼,大家都为演员们的精湛演出喝彩。看的时间久了,我这个外行也能看出点门道来。比如谢幕的时候观察演员们的表情和耐心可以基本判断出他们是否用心和认真,如果敷衍一下就拉上大幕基本可以说明当天晚上的演出是有瑕疵的。还有可能某个演员或者某出戏十多年后又来到无锡演出,也可以看出一点情况。比如上海京剧院这二十年内有两次到无锡来演出《智取威虎山》,或许是一些喜爱京剧的老观众的离世造成演出氛围的衰颓,我觉得第二次的演出就比第一次的演出要差一些。还有浙江某著名越剧演员,可能是受困于剧本,十年前后我两次观看她的演出觉得她十年后并不如十年前。
90九十年代末,无锡大会堂建造起来了。我那几年在无锡芦庄的一个寄宿学校任教,由于做班主任,每天必须等学生上完晚自习回宿舍后才能回家,而晚自习有时候我没有什么事情,有演出的时候就会偷偷的骑自行车到人民大会堂去观看演出,印象比较深的是一次看西藏舞剧《珠穆朗玛》,我在座位上观看的正认真,没有发现一些演员是从观众席旁边的走廊上吹着西藏的乐器(我到现在也不知道是吹的什么,长长的,声音低沉)走上舞台,前面一个人用肩膀扛着乐器,后面的人负责吹,突然之间觉得很宁静和神圣。对大会堂印象更深的一次是想去看濮存晰的话剧《雷雨》,但是我等退票的时候没有一张票。这也是我在无锡看演出二十年第一次出现买不到票的情形。
千禧年后,无锡大手笔建造了位于蠡湖湖畔的无锡大剧院,这个大剧院无论地理位置、环境、造型、设计、音响、灯光等不仅在国内甚至在国际上都应该名列前茅,至少一百年不会落伍。现在无锡大部分的演出都由无锡大剧院承办了。由于无锡的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所以每年都有机会观看到世界各国的艺术家的演出。自从上海国际艺术节在无锡设分会场后,每年的下半年都能沾点大上海的光,在无锡观看中外艺术家的精湛表演,由于上海国际艺术节一般都是秋季举办,此时在大剧院看演出,不仅可以欣赏世界优秀文化,就是看看蠡湖大桥的灯光以及蠡湖大道的黄叶都会觉得人生很美,如果天空还能有一轮明月的话,那真会让人心醉。
91这些人,那些事(三十二)
今天晚上俄罗斯世界杯预选赛中国队和韩国队的比赛又将进行了,一位年轻的朋友邀请我一起观赛,记得 2014 年巴西世界杯期间我一边看比赛一边发了 12篇“我看世界杯”的文字,最后一篇写道:如果 2018 年世界杯时自己还有兴趣和能力那就再写点文字。一晃就三年了,再过一年又要世界杯了,估计今晚比赛之后中国队就差不多要告别俄罗斯世界杯了。好在体育重在参与,我来写点我看世界杯和欧洲杯的故事吧。
最早听说世界杯是在 1982 年,我只有十来岁。那时候也没有电视,我记得我是从《参考消息》上了解世界杯的。八十年代是个空气中都弥漫着上进气息的年代,我从报纸上一知半解的知道了足球这项运动,但那时还没有见过足球。到了 1986 年,我已经读师范了,虽然也没有看电视转播,可是信息来源已经非常多,学校有阅览室,里面杂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成都市职高学校排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