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方两个孩子,男方一个孩子再婚的父母比一个孩子的父母更有本事些吗?

用户等级:家长帮小编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431 小时
金币:2049
<em id="authorposton18-7-27 21:59
“这孩子也不知怎么了,以前在初中的时候可听话了,让他怎么样就怎么样。现在上了高中什么都要跟你唱反调,而且才说几句他就嫌烦。”这样的家长埋怨并非偶然,而是非常普遍。很多上了高中后的孩子与家长的沟通都出现问题,导致亲情越来越淡漠,矛盾越来越多。
◆ ◆ ◆ ◆高中生和初中生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他们有了更加强烈的自我意识,喜欢自己处理问题,不愿意家长、老师过多干涉,而家长往往忽略了孩子在这 一阶段的特点,依然用老眼光看待孩子,用老方法处理问题。对孩子表现出的厌烦情绪,大部分家长不是找原因想办法如何缓解,而是采取反复说教,甚至粗暴干涉的措施,结果治标不治本。
另外,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日新月异的外界事物吸引着学生的目光,尤其是高中生。很多教育人士都感慨,如今的高中生比上个世纪的高中生更有想法,更桀骜不驯,更难管理和教育,他们动辄与家长、老师形成水火不容之势,实在令人头疼。◆ ◆ ◆ ◆
日前一项关于四国(美国、日本、韩国、中国)亲子关系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父母很少表扬孩子,和孩子沟通也最少,很少把孩子当大人看待。因此,中国高中生和父母在一起感到快乐的比例最低,有了烦恼也不愿找父母倾诉。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高中生与父母沟通起来如此困难呢?双方都以自我为中心,各说各话,无法激发交流的兴趣没有共同的爱好和兴趣,想要找到话题还真难。所以,高中生回家后主动与父母交流的很少,有些孩子甚至十多天不与父母说一句话。他并不是和父母有矛盾,而是不知道该说什么。父母有时候会主动跟孩子说话,但无非是想了解孩子在学校表现得怎么样,最近学习成绩好不好,能不能跟上之类的。虽说这也是关心,但日复 一日总是这一个话题,孩子听个开头就烦了。
家长的唠叨和拿孩子与他人相比较的做法,激发了高中生的逆反心理孩子上高中后,很多家长陷入两难境地:看着孩子的状态不好,不说吧,他不用心;说吧,他嫌你唠叨。家庭矛盾由此产生,甚至双方长期冷战。高中生烦的是家 长唠叨,缺的是与家长的正常沟通。而很多家长认为,跟孩子沟通就是督促他学习。有些父母很有本事,不管谈论什么,话题最后都会绕到学习上,无论干什么都能 与学习联系上,好像不谈学习,孩子就会退步一样。这种交流无疑让孩子难以接受。
很多学生反映,其实不用爸妈说,自己也知道要好好学习。进入高中了,谁都知道高考的重要性,怎么会不好好学习呢?但是家长不停地唠叨,反而把原本想好好学的心情给打乱了,反倒想造反发泄一下。
父母全方位的监控,迫使孩子远离父母许多家长对孩子不放心,认为孩子小,自己有义务对孩子进行监护。当孩子不愿意和他们交流时,他们就开始充当“007”,翻查书包、偷看日记、追查电话、 拆阅信件等,被孩子发现了,还理直气壮地认为自己是为了孩子好,怕他一步走错,步步错。但让高中生最苦恼的,恰恰就是爸妈对他全方位的监控。孩子反感父母的这些举动,当然就不愿意和父母交流,时间长了,彼此的隔阂会越来越深。
家庭结构也影响父母与孩子的沟通不同家庭的孩子在与父母的沟通状态上,是存在明显差异的。父母婚姻关系的变化,正在越来越明显地影响着孩子。核心家庭的孩子与父母的沟通问题可能仅仅是不合拍而已,而单亲和再婚家庭的孩子则更多地面临着无人沟通或厌恶沟通的状况。由于家庭结构变化,单亲和再婚家庭的孩子更需要父母的关爱和交流,但是,往往这些孩子成了最缺少关爱和交流的一群。
家长与孩子沟通难的问题,该如何解决呢?教育学博士吴景胜教授建议家长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反省自身言行,做合格家长当家长与孩子之间出现了沟通障碍,家长首先要反省自身,生活中自己是不是有不当的语言和举止,阻碍了孩子与你的进一步交流。
保障交流的时间,提供平等的交流空间家长不能以忙为借口,忽略与孩子的交流。高中生的父母大多步入了事业的发展期或顶峰期,是单位的骨干或领导。他们上班忙工作,下班忙应酬,没有更多的时间花在孩子身上,尤其有些家长认为自己已经无法在学业上辅导孩子,就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交给了学校和老师。其实,这是一种推卸责任的表现。孩子不会因为家长的忙碌而停止成长,处在青春期的他们反而思想变化得比以前更快。这段时间,家长与孩子出现沟通障碍是很自然的。想要了解孩子想什么,必须要让他说出来,所以家长每天无论再忙,都要抽出时间来跟孩子聊聊,了解他的想法,用心听他讲话,使他感觉受到了重视,从而获得心理上的尊重和满足。
掌握沟通的方法,拓宽沟通的话题与孩子沟通是门学问,家长有必要掌握一定的沟通方法。父母应细心观察和研究自己的孩子,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心理发育特点,家庭教育就必须根据孩子的心身发育特点来进行。针对不同性格的孩子,父母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沟通。如果孩子性格内向,父母应主动与孩子交谈,鼓励孩子谈谈学校、老师、同学,对某一社会现象发表看法。 当孩子说出自己的观点时,父母应予以赞扬;当孩子与自己的观点不一致时,父母也不要急于指正,要耐心地与孩子交换看法,统一认识,这样孩子就能逐渐地愿意 与父母交谈。如果孩子性格外向,喜欢交谈,父母就应多听孩子讲,这样孩子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并信任父母。
如何与孩子沟通和交流是门学问,值得家长们不断地深入探究并牢牢掌握。这门学问,归结成一句话就是:孩子在成长,家长也要跟着孩子一起成长,并给予孩子信任、鼓励和支持。这样,孩子才愿意把你当朋友,与你沟通无极限!
Powered by来源:互联网
责任编辑:王嘉善&&字体:
陕西西安,熊孩子跑到一小区32层楼顶往下扔砖头,所幸没砸到人。业主和保安到楼顶抓住熊孩子后,家长竟表示“又没砸到人,吓着孩子了”。与业主争吵一番后,家长将孩子领走。你怎么评价这样的家长?遇到这样的家长,你会咋说?
由用户 欣妈育儿经 提供的知识:
我经常说:每一个熊孩子背后,一定有一个熊家长!这样的孩子,其实非常的可怜。因为孩子本身是无辜的,孩子从小是一张白纸,全靠自己父母的言传身教。我曾经有机会接触过一些少年犯,他们有今天的后果,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小时候教育的确实。比如小时候,自己去偷了点东西回来,父母不仅没有责骂,反而夸赞自己有本事。自己欺负了别的孩子,家长不仅没有教育自己,反而给自己撑腰,夸自己很勇敢……到最后,孩子犯错的欲望越来越大,当家长意识到错误的时候,已经无法阻止了。这个孩子肯定不是第一次犯错,而且一定会再次犯错。这次父母的态度,会让孩子认为自己并没有错。第一,孩子会觉得,反正我又没有砸到人,有什么好担心的。第二,孩子会觉得,有父母给我撑腰,怕什么?当孩子有这种心理的时候,实际上已经走在了犯罪的边缘,因为总有一天,孩子会因为自己的顽皮,自己的过失,伤害到无辜的人。在法律健全的今天,任何的过失导致他人受伤的行为,都需要付出相应的代价。如果孩子下次不小心把路人砸成了重伤,所有的医药费、损失费都需要这位父母承担的时候,她就会明白一切的后果,都是自己当初埋下的“种子”。
www.xue163.net
http://www.xue163.net/zixun/32/327886.html
熊孩子32楼扔砖头,家长:又没砸到人,吓着孩子了,这咋对付?,陕西西安,熊孩子跑到一小区32层楼顶往下扔砖头,所幸没砸到人。业主和保安到楼顶抓住熊孩子后,家长竟表示“又没砸到人,吓着孩子了”。与业主争吵一番后,家长将孩子领走。你怎么评价这样的家长?遇到这样的家长,你会咋说?由用户欣妈育儿经提供的知识:我经常说:...
最新添加资讯
24小时热门资讯
Copyright &
xue163.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学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1
京公网安备02号“有本事”的家长为何培养出“没出息”的孩子?|孩子| 父母_凤凰亲子
“有本事”的家长为何培养出“没出息”的孩子?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家庭生活中的“控制”常常在不经意间发生。而且我发现,家长的社会化程度越高,这种控制越容易发生。所以我们会看到一种奇怪的现象,某些父母能力非凡,事业成功,社会地位出色,在孩子的教育上也很用心,可他们的孩子却懦弱、笨拙、自卑、消沉,没成为出色父母的“翻版”,却几乎是父母形象的“反面”。
家庭生活中的&控制&常常在不经意间发生。而且我发现,家长的社会化程度越高,这种控制越容易发生。所以我们会看到一种奇怪的现象,某些父母能力非凡,事业成功,社会地位出色,在孩子的教育上也很用心,可他们的孩子却懦弱、笨拙、自卑、消沉,没成为出色父母的&翻版&,却几乎是父母形象的&反面&。
有本事的家长为何培养出没出息的孩子?(华盖供图) &有本事&的家长为何培养出&没出息&的孩子 许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这背后的深层原因正在于父母的强势。 有位重点大学的教授,她自己当年从农村考大学进入城市,一直读到博士。老公是她大学同学,也从农村考上大学,能力非凡,是一家大型企业的总经理。他们有一个儿子,叫晓航,已上大学。 本来这该是一个多么令人羡慕的家庭,但现在一家人却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中。 儿子晓航虽说是上大学了,可高考成绩并不理想,勉强上了一个很不起眼的学校,这已经让父母深感失望。更糟糕的是,从第一学期开始,他就有几门课考试不及格,到第二学期有更多科目不及格,且开始不去上课,整天打网游,几乎不和同学交往。父母没收了他的电脑,他就到网吧,通宵不回宿舍。到学期结束时,不参加考试,以至于学校给他下了最后通牒,如果再这样下去,就要开除。 当这位母亲先给我写邮件陈述孩子的情况时,我就有强烈的直觉,估计是他们对孩子的管理出了问题。待她专程来找我咨询时,经过细致地了解,我几乎看到了孩子的现状和父母教养方式之间全部的因果关系。 父母在学业上勤奋、工作上自律,践行了知识改变命运、奋斗改变人生的箴言,于是,他们要把自己的行为全部推广到孩子身上,错误也就从这里开始了。 据教授说,她从儿子一出生,就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认为这是一个男孩儿成长为男子汉必备的条件。所以从孩子稍懂事起,就为孩子制定了严格的作息时间和行为规范,如果孩子不听话,妈妈爸爸就会提出批评,生气了也会打孩子。 学前阶段,晓航都表现得非常听话,也很聪明,显得比同龄人出色。上小学后,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她给孩子制定了详细的作息时间,规定必须几点钟到几点钟写作业,每天看电视不能超过半个小时,阅读不少于一个小时,必须几点睡觉,考试错误率不许达到百分之几以上。 开始孩子还表现得不错,每天都能按照家长的规定去做计划中的每件事,成绩也不错,总在班里前几名。但孩子的自觉性好像一直不能培养起来。日复一日,几乎所有的事情都是在催促和监督之下才能完成,没有一件事不磨蹭,从早上起床、吃饭到晚上写作业、洗澡直至睡觉。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变得逆反,似乎凡父母的主张,他都要抗拒。 比如在选择课外班方面,家长觉得孩子太内向懦弱,为了培养男子汉气质,给孩子报了跆拳道班;考虑孩子经常在学习上不专注,为锻炼他的专注力,报了围棋班;听说游泳最能强健身体、塑造体形,又给孩子报了游泳班;同时,为培养孩子的艺术气质,又单独请一位老师教孩子吹萨克斯。选择这些课外班,家长都是再三考虑过的,晓航却一个都不接受。这些不如意的表现,尤其惹得他爸爸生气。 晓航父亲做事雷厉风行,是位系衬衫纽扣都会想出不同的方法以节省时间的人。他在外是出色的总经理,无意中回家也常常当&总经理&。和孩子有限的相处中,多半是在&检查工作&和&发号施令&,交流方式总是很武断;并常常以自己当年读中小学时的上进和自觉来教训儿子的不自觉不上进。 晓航一直惧怕爸爸,从不主动和爸爸说话,父子间的对话仅限于提问和简单回答,宛如上下级。
[责任编辑:李天白]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15:44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04/13 09:21
04/13 10:23
04/13 08:14
04/13 08:48
04/13 08:48
04/13 08:14
04/13 10:30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22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9:21
凤凰亲子官方微信
播放数:3862
播放数:4872
播放数:5553
播放数:164337
48小时点击排行我的父亲,是个再平常不过的人。他不高,不胖,也不算瘦。
父亲很疼我,这是真话。从小到大,他只真正打过我两次,当时还小,为什么打我,原因我已经忘了。不过我记得,每次打完我,父亲总是自己骑着车,跟在我身后,安静的陪我去学校。那时候,我上幼儿园。
童年时候的我,非常臭美,经常会花很多时间打扮自己。其实也算不上打扮吧,因为我没有什么能够用来打扮的东西。那时,父亲总是说:重要在内心,自然就是美。这句话我一直记到现在。
那年的车祸,让家里变得很糟。父亲每天都会抽烟,每天只吃那么一点点饭,抱着我的时候,也不再说笑,那段时间,父亲很安静。我们家卖掉了车子,花光了积蓄,还得到处筹钱,到处碰壁……那是我记事以来,父亲最颓废的一次。后来,事情解决了,我也长大了一些。父亲常笑着说,他不像别的父亲那样有本事,没有办法让我出去也能拼拼爹,父亲说他太普通,什么都做不了。听着那些话,真的难受。我告诉父亲,我讨厌拼爹,咱过着小日子,也蛮好。
八岁那年,我就已经踩着板凳,在比我人还高的灶台上煮饭,炒菜,开始洗衣服做家务。父亲逢人就说,她女儿会为他煮饭了,然后摸摸我的头,夸我这个小不点。那时候的我,很得意。一直到现在,快12年了。
现在的我,仍旧为父亲煮饭炒菜,也常为父亲缝补衣物。父亲说他很欣慰,他说女孩子就应该会做家务,这样以后的婆家生活才不会太难过。我笑了。我知道,即使以后的公婆再好,也比不上自己的爸妈。
我从来没有见过奶奶,对于她所有的了解,都是从父亲那儿听来的。奶奶早在父亲十来岁的时候,就已经去世了。父亲每次提起,都会眼眶泛红。他总笑着说,如果奶奶还在,一定能享福。父亲是爷爷最小的孩子,也许因为这样,爷爷才更加疼我们。我从来不愿意把人想的太坏,但是,爷爷对我们的好,真正让我看到了别人的坏。也许是因为嫉妒,或者是不服,总有那么一些人变本加厉的欺负爸妈。当本该对我最亲的人对我最狠时,我好像一下子就懂得了更多。或许再过上几年,我也会有张虚伪的脸,也许我会忘,我能说服自己,去理解身边的人和事。
我爸妈是好人,并非因为他们是我的父母,我才这样说,事实上这是别人告诉我的。他们说,你爸妈是好人,你得努力对他们好。对爸妈好,是我必须要做到的。我妈有段时间在外面工作,我和小弟住校,家里只剩父亲。有一次回家,我和父亲错过了,他在我下车的地方等我,而我一个人走路回家。那晚,父亲找了我很久。回家的时候天已经很黑了,父亲没有对我凶,反而有如释重负的感觉。他说,以后不管多晚,他都会去接我,不管怎么样我都要等他。这是父亲给我的,我觉得最温暖的承诺。
父亲从小就管我管的很严,一开始我不理解,直到长大后,开始明白。我总是对人说,家管严,习惯就好。我是真的习惯,但更多的,是懂得理解。我明白为什么管我严,父母总是这样的,即使孩子在家门口,也一样会担心他们摔跤。
我上的高中是县里的重点学校,这让父亲觉得骄傲,他相信我能学好,相信我能做到。好在上学这些年,虽然没能成为最好,至少也没有让父亲失望。有件事我很后悔,我后悔,在我本该拼命去努力的年纪,却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有时候我突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学习,是为了让爸妈脸上有光,不让自己多年的辛苦付出白费?还是为了和那些看不起我的人暗中较劲,证明给他们看?我想,答案是,也不是。
随着我的成长,父亲已年近半百。我会很突然被年近半百这个词吓到,我无法想象几十年后,父亲视力下降,口齿不清,吃饭如嚼蜡的日子。我知道,总有一天,我会从父亲身上接过为全家人挡风遮雨的重担,即使我是女孩。
父亲总教我很多事,我知道,他是担心我依赖成性,害怕一旦他们离开了,我就不能好好照顾自己。可父亲不知道的是,只有在他这个永远的靠山面前,我才会显得笨拙,才敢毫无顾忌的请求帮助。因为我知道,只有父亲会不求回报的,把最好的都给我。而其他没有父亲在场的时候,我早已学会独当一面。
父亲每次给我打电话,翻来覆去都是那几句,但我总是耐心听着。因为我知道,他只是想我了,而我也一样。我从来没有说过我爱父亲,但我知道,他是我一生的牵挂。
无数个父亲加班到深夜的时刻,我都想对他说,可不可以不要这么拼命,就算是为了我,也请你好好注意身体,我不需要太多,只愿一家人在一起,粗茶淡饭,也能透出温馨的味道。
爸,只愿在今后我勇敢追梦的道路上,依然能一回头,就看到你鼓励的笑脸。只愿下辈子依旧不问为什么,就能做你的女儿。
有人说,成长路上遇见的一切陌生都会熟悉,一切不愉快都会过去。多希望有一天,我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有足够的能力,带着爸妈到处走走游游。有人问过我理想是什么,其实,真的没什么特别的理想,只希望我在乎的每一个人,平安快乐。
家人,平安快乐便好。
上一篇:下一篇:
父亲相关的作文
高三作文推荐
[] [] [] [] [] [] [] [] [] []
最新高中作文
[] [] [] [] [] [] [] [] [] []
热门作文排行
[] [] [] [] [] [] [] [] [] []
为作文写作学习网站,来自会员原创投稿并已支付相应稿费,版权归本网站和原作者所有,严禁转载。
本站要求作文投稿系会员本人原创,若您发现他人抄袭您非授权的原创作品,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删除!
鄂ICP备号-2 Copyright &
263y.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让写作成为一种乐趣!家长有本事,为何孩子没出息?
家庭生活中的“控制”常常在不经意间发生。而且我发现,家长的社会化程度越高,这种控制越容易发生。所以我们会看到一种奇怪的现象,某些父母能力非凡,事业成功,社会地位出色,在孩子的教育上也很用心,可他们的孩子却懦弱、笨拙、自卑、消沉,没成为出色父母的“翻版”,却几乎是父母形象的“反面”。
许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这背后的深层原因正在于父母的强势。
有位重点大学的教授,她自己当年从农村考大学进入城市,一直读到博士。老公是她大学同学,也从农村考上大学,能力非凡,是一家大型企业的总经理。他们有一个儿子,叫晓航,已上大学。
本来这该是一个多么令人羡慕的家庭,但现在一家人却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中。
儿子晓航虽说是上大学了,可高考成绩并不理想,勉强上了一个很不起眼的学校,这已经让父母深感失望。更糟糕的是,从第一学期开始,他就有几门课考试不及格,到第二学期有更多科目不及格,且开始不去上课,整天打网游,几乎不和同学交往。父母没收了他的电脑,他就到网吧,通宵不回宿舍。到学期结束时,不参加考试,以至于学校给他下了最后通牒,如果再这样下去,就要开除。
当这位母亲先给我写邮件陈述孩子的情况时,我就有强烈的直觉,估计是他们对孩子的管理出了问题。待她专程来找我咨询时,经过细致地了解,我几乎看到了孩子的现状和父母教养方式之间全部的因果关系。
父母在学业上勤奋、工作上自律,践行了知识改变命运、奋斗改变人生的箴言,于是,他们要把自己的行为全部推广到孩子身上,错误也就从这里开始了。
据教授说,她从儿子一出生,就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认为这是一个男孩儿成长为男子汉必备的条件。所以从孩子稍懂事起,就为孩子制定了严格的作息时间和行为规范,如果孩子不听话,妈妈爸爸就会提出批评,生气了也会打孩子。
学前阶段,晓航都表现得非常听话,也很聪明,显得比同龄人出色。上小学后,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她给孩子制定了详细的作息时间,规定必须几点钟到几点钟写作业,每天看电视不能超过半个小时,阅读不少于一个小时,必须几点睡觉,考试错误率不许达到百分之几以上。
开始孩子还表现得不错,每天都能按照家长的规定去做计划中的每件事,成绩也不错,总在班里前几名。但孩子的自觉性好像一直不能培养起来。日复一日,几乎所有的事情都是在催促和监督之下才能完成,没有一件事不磨蹭,从早上起床、吃饭到晚上写作业、洗澡直至睡觉。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变得逆反,似乎凡父母的主张,他都要抗拒。
比如在选择课外班方面,家长觉得孩子太内向懦弱,为了培养男子汉气质,给孩子报了跆拳道班;考虑孩子经常在学习上不专注,为锻炼他的专注力,报了围棋班;听说游泳最能强健身体、塑造体形,又给孩子报了游泳班;同时,为培养孩子的艺术气质,又单独请一位老师教孩子吹萨克斯。选择这些课外班,家长都是再三考虑过的,晓航却一个都不接受。这些不如意的表现,尤其惹得他爸爸生气。
晓航父亲做事雷厉风行,是位系衬衫纽扣都会想出不同的方法以节省时间的人。他在外是出色的总经理,无意中回家也常常当“总经理”。和孩子有限的相处中,多半是在“检查工作”和“发号施令”,交流方式总是很武断;并常常以自己当年读中小学时的上进和自觉来教训儿子的不自觉不上进。
晓航一直惧怕爸爸,从不主动和爸爸说话,父子间的对话仅限于提问和简单回答,宛如上下级。
不管怎样,晓航在小学阶段的学习成绩还是不错的,能保持在班级前几名,所以初中也进入了一所不错的中学。
家长原以为晓航进入中学能在学习及生活方面变得主动些,但事实却更不如意。他不但各种好习惯没养成,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平庸。在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上,家长动过很多脑筋,设计过很多奖惩办法,这些方案在制订时也征得过孩子的同意,可到最后都由于孩子的不配合,执行不下去,在和家长的一次次争吵冲突中,不了了之。
当时晓航唯一感兴趣的是电脑游戏,家长规定每天只能玩一小时,事实却是他完全不按事先的规定行事,每天都找借口拖延下机时间,常常需要父母强制关机,为此又没少发生冲突。
为了分散孩子对网游的痴迷,他们建议晓航去参加一些其他活动,父亲还在百忙中抽时间陪他一起去打篮球。这个细节做得比较成功,晓航很快喜欢上了打篮球。因为他家就在大学校园里住着,校园里有几处随时开放的篮球场,晓航在球场上新认识了几个同龄朋友,感觉很能玩到一起,班里有几个爱打篮球的同学也不时地来找他一起去打球,这让晓航很快对电脑游戏失去兴趣。
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晓航又对篮球太迷恋了,陷入玩起来就不管不顾的状态中,除了周末两天要打,寒暑假整个假期,几乎天天要去打。
家长又开始焦虑,觉得他花在球场上的时间太多了。自从不玩电游后,晓航在学校的成绩排名虽然进步不少,但离理想的名次还差很远,父母认为他如果能再用功一些,名次还会大幅向前进步,于是又给他规定,不管平时还是假期,每周只许打一次,每次只许打一个半小时,包括路上的时间。
孩子每次到球场前都答应按时回家,却总不兑现承诺,妈妈就会生气地跑到球场,强行把儿子叫回来。这弄得孩子非常不高兴,说妈妈弄得他没面子,同学们也都玩得不爽,他以后没法和别人玩了。
说到这里,教授沉默了一会儿,语气有些痛悔地说,可能我当时做得有些过分了,孩子在人际交往方面一直表现得胆怯,那本来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同伴交往机会,那段时间确实看到他和同学往来得很好,脸上似乎也有了自信,可我没在意这事。后来,大家确实不再找我儿子打球了,我当时心里还暗暗有些高兴,认为马上要上高中了,3年关键期,少玩点也没什么,如果他能在学习方面多用些功,上一所好大学,进了大学再打篮球、再交朋友也不晚。
听到这里,我也几乎要跺脚叹息,这是多么好的一个转机,可惜又被家长破坏了。不过,不需要我再说什么,显然教授已意识到自己的过失。
在教授接下来的陈述中我得知,晓航不打篮球之后,重又陷入了对电游的痴迷,父母强行关电脑,他就玩手机。为了玩手机,会在卫生间蹲两个小时,经常需要强行叫出来。高中几年,几乎全部是在和父母的冲突中走过,学习成绩每况愈下,高考成绩很不理想,只上了二本线。
报考大学专业时,晓航想学计算机,但父母觉得他学计算机不过是为了满足玩电游的欲望,将来不好找工作。于是硬说服儿子报考了父母上大学时所学的专业,因为父母现在研究的领域和从事的行业就是这个,将来好为他安排工作,妈妈还建议儿子将来报考她自己的硕士和博士。
为这事,他们又和孩子发生冲突。父母认为选专业的事,是一辈子的大事,关系到将来的生存和发展,所以绝不让步。父亲更是一着急说出这样的话,“就你这样子,将来能自己找到工作吗?还不得我帮你的忙!”
最终孩子屈服,只提出一个条件,不在本地上大学,一定要到外地上大学,这一点父母原本也不同意,后来勉强同意了。
这种控制力主观愿望是好的,客观上却形成对他人自由意志的剥夺。
孩子进入大学后,父母以为接下来只是需要为他的工作铺路了,却没料到孩子一旦离开父母的监督,完全失控。现在看来,学业基本上不可能完成,很难毕业。毕业不了,就找不到工作,将来怎么办呢?
说到这里,这位好强而成功的教授流下了作为一个母亲的伤心的眼泪,她哽咽着说,我小时候家长根本不管,全凭自觉,可我的孩子,我为他付出了多少心血,他却这样。你说,一个人的成长,到底是取决于教育还是他的天性?
她这样发问,显得有些幼稚,和她刚才流露的理性及自我反思很不符。也许她潜意识希望我说出是取决于天性,那样她可能会稍有安慰,失败感会有所减轻。但我知道她事实上心中已有答案了,她已意识到是自己对孩子的教育出了问题,所以,现在最需要的不是安慰,而是点破和正面强化。所以我在安慰过她后,坦率地对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剖析。
我说,天下没有完美家长,几乎所有的家长都会犯错,你们当然也不例外。家长犯少量的错误是正常的,犯得多了,就是问题。你们对孩子犯了很多错误,所有的错误概括起来,其实都是一个,就是家长太强势,不给孩子自由,也不给他自信。你的孩子降生在一个物质优裕的家庭,却一直戴着精神枷锁成长。
教授脸上现出难以接受的表情,我停止说话,给她茶杯中续上水。沉默了一会儿,感觉她对我刚才的话在情绪上有所消化,然后继续说。
你说你的家长“根本不管”你,也许你认为这是一种不尽职,但从教育的角度看,恰对你是一种成全。当年你们的家长文化程度不高,在精力或教育意识上的不到位,客观上减少了对你们的控制,恰为你们的自由成长提供了空间。你们像撒落在原野上的种子,在没有重大外力破坏作用下,凭借着适当的雨露和阳光,即一些良好的教育契机,比如遇到过几个不错的老师,在学习上获得过成就感,或偶尔发现了阅读的乐趣,有较充足的玩耍时间等,你们的潜能于是得以充分发挥。
而一些学历较高或事业很成功的家长,像你和你的先生,作为社会人,十分优秀,作为家长,太强权了。在家庭生活中如果你们不有意识地约束自己的能量,就有可能对身边的人形成超强的控制力。世间万事,过犹不及,虽然这种控制力主观愿望是好的,可在客观上却形成对他人自由意志的剥夺。
你儿子从小到大,需要事事听命于家长的指令,没有玩耍的自由,没有时间安排上的自由,没有发展爱好的自由,没有选择专业的自由,家长几乎安排了他的一切,也不允许他犯错误,甚至不在乎他的面子……
你们以为这就是教育,以为父母给孩子付出了很多,为孩子创造了好条件,其实你儿子一直生活在一种半窒息状态中,他的自我管理能力一直没有机会成长,只能慢慢萎缩。上大学前,只是因为父母的支撑,才能勉强应付学业。高考几乎耗尽了他原本不多的能量,一旦离开家,远离父母的操纵,又面对不喜欢的专业,他肯定无力管理自己,心理和意志出现崩溃,陷入半瘫痪状态,这种情况其实并不意外。
教授的表情有惊讶有迷茫更有痛苦。我知道,我说得越到位,她此时越会心如刀绞。但能看得出,她理解了,只是需要一个适应过程。所以我们沉默着对饮了一杯茶后,我又补充了下面的观点。
现在,“富二代”或“官二代”成了“问题青少年”的代名词,社会习惯于把原因归咎于他们的父母为富不仁或为官不仁,这种归因太简单。我相信绝大多数“富二代”和“官二代”孩子是好的,数一数我们听说的“问题青少年”,就可以知道他们在群体总量中占的比例极小,只是媒体把他们放到聚光灯下,放大了他们的影响。
去掉偏见,客观地说,很多富人和官员是我们社会的精英,他们绝不会蠢到故意纵容自己的孩子放肆和堕落,恰恰相反,他们会比常人更期望孩子优秀,更害怕孩子出问题。如果有些人的孩子出问题了,父母的榜样作用是一个原因,更多的恰是被管制过度了。父母能量越大,对儿童自由的剥夺越多,出现的后果就越严重……作为优秀的社会人,这是生产力;作为强权家长,则是破坏力。
我不过是个拿锄头雕刻美玉的农夫,生硬地把一块璞玉一点点砸成小石头。
教授突然对我说,你的分析确实有道理,让我想到了我和我弟弟。我们俩的成长,可能正印证了这一点,我怎么以前就没想到呢?
下面是教授的讲述:
小时候,我每天要帮父母干家务活儿和农活儿,弟弟被父母宠爱,什么也不干,我心里不平衡,觉得委屈,内心总是苦闷。我大约10岁时,偶然一天,在村里一家人的炕上发现一本书,一下子就被吸引了,以至于忘了回家,结果被妈妈骂一顿。但那本破旧的书有一种魔力,吸引着我,我抑制不住地在第二天尽快做完家务活儿,又跑到那家人那里去读那本书。
我发现,他家有很多我从没听说过的书,如《三国演义》、《红楼梦》等。那家人很好,允许我看,但不允许带走,我就常常跑去坐在人家屋里或院子里看。尽管我一再注意按时回家,却常因看得太入迷忘了时间,耽误了干活儿,为此也没少挨父母的责骂。责骂声中,我读了几十本中外名着。
小学毕业时,父母本不想让我再上学,我哭着抗争,一定要上。当时上学没有目标,只是为了逃避繁重的家务活儿。我读初一时,国家恢复高考,这让我看到了希望,开始用功学习。学习对我来说并不是件难事,我成绩非常出色,经常是年级第一名,所以到升高中时,父母就没再阻拦,然后我顺利地考上了大学,成为村里第一个大学生,这是父母万万没有想到的。
弟弟比我小5岁,从小显得聪明伶俐,父母原本一心要把他培养成大学生,尤其我考上大学后,他们对弟弟更用心,什么活儿也不让他干,父母的口头禅就是“只要你好好学习,我们累死也心甘情愿”。可弟弟一直不自觉,成绩也不好,最终没考上大学,且脾气暴躁,好逸恶劳,什么也干不了,这让父母大失所望。
在我父母以及村里人看来,我弟弟天生就没出息,和我在一个家庭长大,父母对他也更用心,他却稀狗屎糊不上墙。现在看来,虽然生活在一个家庭,我和弟弟遭遇的教育却是不一样的。正是因为父母对弟弟管制太多,在学习上给弟弟压力太大,动不动因为学习的事情打骂弟弟,弟弟才变得越来越笨,越来越不上进。
我点点头,感觉她分析得非常好。
教授又叹息说,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个认真负责的好家长,没想到自己教育孩子的水平根本没超过我的父母,甚至还不如他们。我不过是个拿锄头雕刻美玉的农夫,这20年,生硬把一块璞玉一点点砸成小石头。你说我以后怎么办呢,怎么才能把我对儿子造成的伤害修复好呢?我儿子还有救吗?
能想象出这位母亲此时内心有多痛悔。我如实说,并不是所有的伤害都可以修复,有些伤害就是伤害,造成的阴影会绵延一生,无法痊愈。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个人就完了,因为绝大多数人都是带着童年时代的某种心理创伤长大的,区别只是轻重不同。
就像人的机体有很强的自我修复能力一样,人的心理也是这样。先找到真正的病根,消灭致病原因,这就等于治愈了一半;然后对症下药,情况肯定会有所好转。所以,你首先要树立信心。你孩子的问题是由于从小受到的管制太多,那么从现在开始,把自由还给他,让他慢慢学会为自己做主。眼下你们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他的学业问题,按你们以前的办法,孩子不想上课不想考试,家长就是通过劝说和批评,逼迫他必须回到课堂。
那么,改变一下,把这个重大选择交给孩子吧,他已是成年人了,你要相信他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和能力。你们要做的,就是给孩子理解、欣赏和建议——请注意,一定仅仅是“建议”,不是披着建议外衣的说服。
翻越最艰难的心路雪山
教授后来和我一直保持着联系,后面的情况大致是这样的:
她回去后,跟孩子谈了一次话,剖析了自己和他父亲这么多年来在教育方面的失误,真诚地表达了作为父母的痛悔之意,这让孩子很是惊讶,然后不置可否。可能因为父母以前也曾给他道过歉,孩子并不认为这一次道歉和以前的有什么不同。
但她接下来的话让孩子肯定没想到,她告诉孩子,她现在完全理解他不想去上课和考试的心情,让孩子不要着急,想想自己接下来该怎么办。她给孩子的建议是休学一年,到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旅游,同时读些自己想看的书。
孩子同意休学一年,休学后并没有像家长期望的那样去阅读或旅游,而是把自己关在卧室,整天昼夜颠倒地上网玩游戏,不洗头发不洗澡,也不出去和任何人交往,甚至不和父母说话。
开始时,这种情况才持续了10多天,教授夫妇就难以忍受,打电话向我求助。我告诉她不要急,孩子的心理从无序走向有序,必然要经历一个混乱期。
教授在这半年中经历了无数的心理煎熬,孩子的表现经常令她崩溃,极度无助时就会给我打个电话。这个过程,与其说在等待孩子变化,不如说她自己翻越了最艰难的心路雪山。她还要去说服丈夫,让丈夫理解当下任孩子“堕落”的意义,阻止丈夫破坏性的行为。她不仅自己翻雪山,还搀着一个人去翻!我很佩服她自我批判的勇气和自我反思的能力,这个瞬间,我看到了一个学者的理性和智慧。
她不但放弃对孩子的控制,同时给孩子赋权。小到让儿子决定晚上吃什么、周末去爬山还是睡懒觉,大到她的课题选题哪个更好等,在各种事情上都尽可能让孩子感觉到他自己有想法、有能力、有话语权,让他感觉父母多么需要他。
慢慢地,儿子不再抗拒她,开始和父母有了交流。半年后开始变得有笑容了。教授说,在孩子刚休学的第一个月,她其实心里还是有些不能真正接受儿子不上学的现实。
促使她彻底改变的一件事是,她有一次无意中看到儿子写在电脑中的私密日记,惊出一身冷汗,儿子居然有自杀的打算,开始写死亡倒计时日记。她万万没有想到儿子活得这样痛苦,连生命都打算放弃了,而自己以前却只是简单地在“上进心”问题上和孩子纠缠不休。
联想到现在大学里动不动就有学生跳楼自杀,她开始了真正的反思,什么是教育,什么是给孩子真正的幸福?所以孩子休学一年后,还是不想回学校,提出想退学,她对孩子说,妈妈相信你这个决定不是随便作出来的,你肯定是想好了才提出来的。听从你内心的召唤,选择你愿意选择的,这肯定没错。
她知道儿子当时并没想好退学后去做什么,为了不让儿子焦虑痛苦,她安慰孩子说,你可能眼下没想好下一步去做什么,不着急,人生很长,寻找路径也是生活的一部分,俗话说车到山前必有路,跟着感觉走就可以了。
无疑,妈妈的话给了儿子巨大的安慰和信心。办了退学手续后,她儿子又在家里“堕落”了半年,然后有一天突然对她说,感觉在校园里开个果蔬饮品店应该不错,然后对妈妈讲了他的分析和计划。她没想到儿子把事情讲得头头是道,而且想法已比较成熟。当然,妈妈是全力支持,和孩子一起研发了几种产品,又租了一个几平方米的小店。
自己是大学教授,儿子是校园里卖饮品的,这在以前是绝不可能想象的。教授说如果不转变观念,且不说考虑孩子的前途,单是出于自己的虚荣心,她也受不了。但现在,她完全能接受这一切。儿子的变化至少让她放心了,也看到他自立的希望。
教授后来写邮件陆续告诉我,他儿子的饮品店开得很好,因为货真价实,且他儿子对谁都很友善,生意一直很好,还在另一所大学开了分店,雇了小伙计。至于他将来是生意越做越大当老板,还是一辈子就开小店过小日子,或是再回校园上学,重新开始一种选择,这都顺其自然吧,人生中最重要的是有正常的日子,有幸福感。她相信孩子只要有正常的心态,总会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官网客服QQ:
免费体验课
免费体验课请联系淘宝客服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教育一个孩子和教育两个孩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