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工作把孩子断奶怎样描述才能体现教师无私奉献体现在哪些方面

&p&严格意义上来说,其实婴儿时期的记忆并没有消失,你并不会到了3岁突然就不认识你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然后又要重新认识一遍。&/p&&p&3岁的你显然是记得事情的,只是不记得那些不重要、不常使用、不常回忆的事情,具体上来分,应该是倾向于记住“事物记忆”(比如这是苹果,这是电脑,这是爸爸,这是镜子),而倾向于忘记“事件记忆”。&/p&&p&下面是我结合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一些思考,未必正确,没有刻意去阅读相关文献,但从逻辑上应该是讲得通的。&/p&&p&我下面将围绕这句话展开论述:对一件事物的记忆加工,在心理学上可以粗略地分为三个阶段——记住(encoding/learning)、维持(retention, maintenance, 遗忘就发生在这个阶段)和提取(recall/retrieval)。&/p&&p&所以说,如果一个人表现出没记住某样事情,其实是有三种情况的:&/p&&p&(1)一开始就没记住(发生在encoding阶段);&/p&&p&(2)记住了没维持住,遗忘了(发生在retention阶段);&/p&&p&(3)记住了,也没忘,但是提取不出来(发生在retrieval阶段)。&/p&&p&我个人认为,人失去婴儿时期的记忆,在记忆的每个阶段都存在一些问题,但我认为主要是第三个阶段的问题,也就是记忆提取的问题。&/p&&p&&br&&/p&&p&&b&(一)线索缺失,造成记住和回忆困难&/b&&/p&&p&几乎每个人都体会过见到熟人却一时认不出,或是叫不出名字的尴尬,但是一旦对方提示你“我们去年夏天一起去的水上乐园,玩得很开心”,大多数人就能瞬间回忆起来。&/p&&p&对于已经长大的我们来说,每样东西都由其特定的线索构成,事件记忆是由时间(去年夏天),地点(水上乐园),人物(我和他),干什么(玩),当时的情绪(很开心)所构成的一个pattern。它们在大脑中构成了一个网络,每一个要素都和其它要素互相联系,互为线索。&/p&&p&事实上,对于我们来说,往往只需要一两个具备“特异性”的关键线索,就能把整个事件提取出来。&/p&&p&但是,对于婴儿来说,事情变得不一样了。&/p&&p&简单来说,婴儿啥也不懂。&/p&&p&这是什么意思呢?学过方程的人都知道,你首先要“定义”一个变量,才能“调用”它,你只有知道了x是多少,才能知道y=x+1是多少。&/p&&p&首先,作为婴儿的你对时间没有概念,不能精确理解时间这个要素,去年夏天对于只有两岁左右的婴幼儿是个无法理解的概念,所以根本无法记录到脑子里去;&/p&&p&其次,你对水上乐园没有概念,不能形成具体的地理和环境认知;&/p&&p&而婴儿可能只对剩下的三个线索有模糊的理解:“人物”(和爸爸),“干什么”(玩水),“情绪”(很开心),这是三个没有特异性的线索,因为“和爸爸玩水很开心”这件事,显然可以发生在从0岁到18岁的任何时间里,会被大量的后续记忆所覆盖。&/p&&p&一件事对我们“有意义”“能够被理解”,才能更好地记住。&/p&&p&我妈告诉我3岁能背出很多唐诗,但我一点印象都没有,显然那个时候的唐诗对我来说只是朗朗上口的无意义歌词,一旦失去了复述的机会,这种记忆就会快速消退。&/p&&p&&br&&/p&&p&&b&(二)婴儿语向母语的转换&/b&&/p&&p&还有一种可能,婴儿时期的你是用你自己专属的婴儿语来定义这个世界的,比如你对“去年夏天在水上乐园和爸爸玩水很开心”这件事,你的大脑是这样记录的“生死をむやみに国”,而在你逐渐习得母语的过程中,你开始用母语来重新定义这个世界的一切,2岁时候的你,作为双语(婴儿语和母语共存)使用者,还能够记得1岁时候发生的事,但当3岁以后,母语彻底成为了你的大脑系统语言,所有的东西都被重新定义了一遍,你原本的提取线索就全部失效了。&/p&&p&(这里又涉及到元语言和元认知的问题,思维理论上来说是可以脱离语言而存在的,所以陈述性记忆的到底需不需要借助语言呢?但不管怎么说,语言肯定是有助于记忆的组织的)&/p&&p&就好像你把某一个程序的部分文件重命名,那这个程序就打不开了。&/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14ce40c319ed87ddb17f762af1035aad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267& data-rawheight=&14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67&&&/figure&&p&总结来说,就是婴儿记忆提取线索被重命名了,原本的那份记忆就无法启动了。&/p&&p&&b&(三)神经发育引起的遗忘过程易化&/b&&/p&&p&很多回答里都提到婴幼儿发育时期的突触变化,我也结合我的知识背景谈一谈我的理解。&/p&&p&抛去其他人说过的部分不谈,人在发育成熟的过程中会伴随着部分神经元功能的转变,具体而言,主要是抑制性神经元的变化,在发育早期(婴幼儿),部分神经标记物为抑制性的神经元在电生理性质上并非抑制的,而是兴奋性的,这大大促进了长时程增强作用(反映了突触可塑性,记住某样东西必须的一种神经过程)。&/p&&p&这在进化上是可以理解的——动物在生命的早期需要快速适应环境,学会生存技能,因此需要快速学习的能力。&/p&&p&表现在现实中,可以举两个例子:一个就是所谓的学习语言和音乐的关键期;二就是很多人都反映自己小时候记忆能力更强。&/p&&p&随着发育的进行,上述提及的神经元功能开始发生转变,由兴奋性转向抑制性(当然这只是简单的说法,这种转变来源于某些离子通道的变化),发挥起了长时程抑制的作用(也是突触可塑性的表现形式),于是开始了“突触修剪”的过程,许多无用的记忆被剪切(其实也不是完全剪切,但会模糊一些不重要的信息)。&/p&&p&理论上来说,这种部分神经元的兴奋-抑制变化会进行性地发生在整个发育阶段,直至神经系统完全发育成熟。&/p&&p&形象地打个比方,就是一群孩子中有男孩有女孩,在成长的过程中有男孩不断地做变性手术,到了18岁时候这个群体只剩下女孩了(其他群体里还是有男孩的)。&/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4ae26eef8b2a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16& data-rawheight=&3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6&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4ae26eef8b2a_r.jpg&&&/figure&&p&和身体发育一样,这种神经系统的变化也是有高峰期和低潮期的,一般来说和幼年早期和青春期的身体发育保持一致,因此1-3岁是一个“突触剪刀”频繁活动的时期,这个时候的人类学习得快,忘记得也快。&/p&&p&一个反例就是多发于青春期的精神分裂症,从细胞层次说,这种精神疾病的发病和在青春期时的上述转变出现了障碍关系很大,该转变的神经元无法向抑制性转变(涉及到某些基因和蛋白表达的问题,这里不提),错误的信息未得到修剪,而大脑却维持较高的兴奋性,就会出现种种问题。&/p&&p&另一个反例就是自闭症,很多证据表明自闭症存在脑功能连接过强过多的情况,并且大脑存在兴奋/抑制性的失衡,而部分自闭症谱系患者也伴随着在某些领域才华卓绝,可能和抑制性功能紊乱关系很大。&/p&&p&以上就是我的理解,必须承认有些想当然的成分在里面,希望给大家提供一些不一样的视角。&/p&
严格意义上来说,其实婴儿时期的记忆并没有消失,你并不会到了3岁突然就不认识你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然后又要重新认识一遍。3岁的你显然是记得事情的,只是不记得那些不重要、不常使用、不常回忆的事情,具体上来分,应该是倾向于记住“事物记忆”…
不请自来。我们家孩子2岁的时候被一本有缘的绘本深深打动了,这引发了我的一些反思,绘本阅读也有高峰体验。于是我决定分享一下这份缘,以及这份难以形容的触动。&br&&br&要说这绘本阅读的高峰体验,不得不先回顾一下小路易的绘本阅读之旅。&br&&br&路易的绘本起步并不早,快2岁才开始关注故事性,才开始算是步入正轨。相对于安安静静待那看书,他更喜欢运动,相对于被动接受信息,他更喜欢主动控制局面,可以说,&b&路易的绘本之旅是他自己走出来的,我们的影响力微乎其微&/b&。&br&&br&最早的一套书是《小熊宝宝》,讲的全是&u&小宝宝生活相关的事情&/u&,吃饭睡觉刷牙洗澡什么的,&b&1岁&/b&左右小宝宝的生活就是围绕这些主题转的。路易对这套书接纳度很好,能专注地看和听,学会了翻书,也学会了自己拿书看。妈妈把这套书录了音,当背景音乐常常播放。至于路易的理解程度,他不太理解故事内容,也不太认识里面的小动物,很少指认,我觉得他更多地是在听语言。(这本书到现在起码有一年没看/听了,但里面的句子很多他还记得,比如收拾东西的时候,他会说:“收起来,嗨哟哟!”)&br&&br&再后来,他开始接触英文原版绘本,&u&主要是一些韵律节奏方面的&/u&,没有什么故事性。小宝宝看书是重复精读的,妈妈只提供了Eric Carle的几本,不仅讲绘本,妈妈还录了音,和原版音频一起给他磨耳朵。插播一句,路易磨耳朵的材料远不止这些,如何磨耳朵参见安妮鲜花的《不能错过的英语启蒙》。&br&&br&就这几本精读,路易还是有偏好的,他最喜欢的是《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因为这本画面最简单,每页就一个带有颜色的动物,没有那么多花里胡哨的背景。这时候路易喜欢指认了,翻开一本书才不管你说什么,人家指指这个指指那个,完全打乱你的节奏,强调故事性是毫无竞争力的,只有妈妈嘴里流淌出的韵律才能降伏他。这样的时刻,只见他聚精会神地看着妈妈,留下一只停在半空中忘记指认的手指。&br&&br&&u&看他对知识性兴致勃勃,我们改变了策略,找来收藏已久DK出版的幼儿百科全书&/u&《第一套头脑体操书——玩具》。这书很大一本,每页是一幅内容丰富的场景画面,旁边有一些从场景里挑出来的缩小版物品,让你到画面里找同样的物品。书里绝大部分物品路易都不认识,我们本不想这么早提供给他的。&br&&br&果然这书很符合路易的学习方式,看书的过程可不就是他指认、我们回答的过程,生活中他也是时时处处把我们当做“物品名称朗读机”。他会挑选画面里他认识的物品来问我们,也很擅长找到一旁的缩小版物品,同时指认表示这两个是一样的。&br&&br&这本书他看了大半年,有几个月几乎只看这一本。每次他从生活中认识了新物品,如果这本书里也有,他能发现并识别出来。这本书算是伴随着路易成长,见证了路易的知识面积累。&br&&br&&u&我们并没有放弃继续尝试绘本,直到发现有一种绘本可以兼顾指认和讲故事&/u&,是那种每页都有一个重复元素,且处于非常突出的位置,一眼就能看见的,比如《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br&&br&这本书是买来给他强调粑粑用的,没想到有意外惊喜。故事超级简单,一个鼹鼠从土里钻出来,正好一坨粑粑落在他的头上,他很生气,开始找这是谁的粑粑,找了好几种动物,他们都拉粑粑给鼹鼠看,证明鼹鼠头上的粑粑不是自己拉的,直到最后找到元凶,鼹鼠以牙还牙。&br&&br&敢情这故事就是由各种动物的粑粑串起来的,难怪每页的粑粑都画得那么明显,路易只见粑粑不见其他。他指着一个粑粑,妈妈正好边回答路易的问题,边就把故事讲完了,一箭双雕。有的粑粑画得那个传神,有半空中正下落的,还有拉一半正在拉的,路易敏锐地观察到这些细节。故事讲完,他还指指自己的屁股,表示自己也拉粑粑,哈哈,目的达到了。至于书里最后以牙还牙的部分,他还不能理解,我们也没有去强调。&br&&br&这本书有好几周占据路易选书排行榜第一名,每次他都先选这本,如果妈妈拿了别的书,他也要求讲这本先。于是,从这本书开始,选择读什么,什么顺序读,全权交给了小路易。&br&&br&还有一本类似的书叫《小黑鱼》,故事性也非常简单,每一页都有主角小黑鱼的身影,藏在不同的角落里。路易给自己定的任务,就是把每页的小黑鱼找出来,玩藏猫猫游戏,再指指画面中突出的大龙虾、怪鱼、海鳗等小黑鱼海底历险之所见,妈妈就一边回答一边把故事顺便讲完了。&br&&br&&u&兴趣也是非常好的引导工具,路易最喜欢车,和交通工具相关的绘本自然不会放过&/u&,比如《小兔子去旅行》、《蜡笔小黑和神奇的朋友》。他不仅要指认交通工具,还要把交通工具各个部件也指认一遍,认真地欣赏。路易还对钟表很感兴趣,《小兔子的一天》也喜欢得不得了,在每页里找钟表。&br&&br&还有一类路易喜欢的是贴纸书。本来没打算让他玩贴纸,朋友推荐了一套《我爱贴纸》,每本有250个贴纸之多,内容也非常丰富,跟百科全书类似。我决定尝试,挑了其中4本路易比较熟悉的领域,果然很对胃口。不过,他显然不能贴到“正确”的位置,人家正处于乱贴的阶段,除了指认,练的就是贴这个动作而已。怎么把贴纸弄下来,怎么把粘在手上的贴纸贴到书上,这是需要精细手部运动能力的。&br&&br&到目前为止,路易对绘本的吸收在于,兼顾部分感兴趣的细节和部分故事情节。至于那些别的小朋友很感兴趣的经典绘本,那些离路易的生活和兴趣相对遥远的美丽故事,没有一个入得了路易的法眼,&br&&br&&b&直到碰到这一本书。&/b&&br&&br&&br&这是一套书叫《可爱的鼠小弟》,我第一眼看见它的时候没看出来有什么特别,和其他花花绿绿的书比起来,它很朴素,简简单单的白纸铅笔画。它把各种动物的大小对比画得很明显,小老鼠就画得很小,一张大白纸上其他地方都空着,而大象就画得把整张纸都装满了,耳朵还装不下越出了纸的边界。&br&&br&我拿出了第一本《鼠小弟的小背心》给路易讲,整个画面里只有小背心是红色的,其他都是黑色铅笔画。故事很有趣,小老鼠的小背心本来很小,然后一个个体积更大的动物借去穿,小背心一次次被撑大,直到穿在大象身上几乎被拉长成线条那么细,小老鼠没法穿了,最后很幽默地,小背心挂在大象的鼻子上化身为秋千,小老鼠玩得很开心。&br&&br&没想到的是,路易第一次看就入迷了,目不转睛地看着,听妈妈绘声绘色外加演绎发挥地把故事讲完了(除了刚开始引入一本书,以后最好照着文字讲),他的手指竟然一动也没动。&br&&br&再讲一遍,还是如此,换同系列另一本讲,依然如此。&br&&br&&b&路易完全沉浸在故事情节里,沉浸在这个和自己几乎不相关的故事里。&/b&&br&&br&&b&妈妈明白了,不是路易不喜欢故事,是那些书画得太乱太复杂,他没看懂。&/b&妈妈开始反思,之前提供给路易的绘本还是太难了,那些专家们或妈妈们推荐的2岁之前、甚至1岁开始宝宝就能看的书,绝大部分都超出了路易的理解力,尤其对于一个对语言表达关注较晚(1岁10个月才开口说话)的宝宝来说。&br&&br&是的,宝宝能从一本书里看懂一些细节或部分故事,宝宝能对眼前这本书投入关注而不是跑开玩,就算是宝宝能看这本书了。&br&&br&但是,这种半懂不懂地看,和完全地理解一个精彩的故事,宝宝的体验是不同的。&b&完全沉浸在故事中的那种专注,完全理解一本书所带来的成就感和喜悦,当你真正看到它们呈现在宝宝身上,你会多么地后悔,因为你的“急功近利”,过早地提供超过宝宝理解程度的书,而剥夺了宝宝的巅峰体验。&/b&&br&&br&其实大人也是一样的,一本半懂不懂的书,实在是令人很无趣很受挫。&b&而一本书如果你不仅完全理解其内容,还看到作者的思想精华,和作者进行思想的交流辩论,还能看到作者的局限性,有选择地吸纳进自己的体系,你的阅读体验是完全不同的。&/b&&br&&br&同系列另一本《爱吃苹果的鼠小弟》是我和路易的最爱,这本书还有一个同系列别的书没有的特点,画面连续感很强,把每页快速翻过看几乎是一部电影,这无疑大大提高可理解性。&br&&br&我看过鸟居昭美《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作者是个很懂孩子的人,此书不仅提到画画,不可避免也提到孩子生活的其他方面,可以判断出作者的水平。一开始就给孩子提供简单的白纸和黑色铅笔,不要那么早提供颜色,不要那么早教他们写字,不要那么早教他们去模仿着画形象,他们根本没到那个阶段。&br&&br&在没有文字之前,人类就是通过最简单的涂画来表达自己的,慢慢地才演变出象形文字,演变出文字,人类开始驾驭更复杂丰富的画面。孩子的成长就是一定要走过人类发展的历史,在不太能充分表达自己的阶段,用图画来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一个人类的胚胎,其发育过程正是走过了生命的整个进化史。&br&&br&而绘本都是大人画的,包括经典的获奖作品,那些绚丽多彩的颜色,那些丰富唯美的画面,以及那些吸引宝宝的互动小机关,统统是大人的角度,它们能吸引宝宝的关注,但它们无法令宝宝专注,因为&b&宝宝的图画世界压根不是这样的&/b&。&br&&br&&br&当然,不是说那些绘本都不值得看,我完全不是这个意思。我想表达的,仅仅是宝宝也可以获得阅读的高峰体验,不是说不能完全理解的书就不能看,就没有收获。大人也不是每本书都有高峰体验,读书可以有很多种目的。&br&&br&这些国外引进的绘本,为孩子的精神世界提供了丰富的养分,这些作者是在真正为孩子做贡献,而不像国内的绘本充满了说教。要求每本绘本都达到让宝宝高峰体验是不现实的,最大程度利用好现有的资源才是理性的选择。&br&&br&何况,&b&哪本绘本好,哪本绘本适合你的宝宝,在怎样一个恰到好处的时刻,一本书怎样触动了你的灵魂,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是一种可遇不可求的缘分。&/b&&br&&br&路易之所以在这个时候,被这样一本书引入故事情节,除了这本书画得适合他的理解力,还有可能更重要的别的原因。&br&&br&这一两个月,路易进入了语言的爆发期,词汇量从最初的几个,猛增至现在的一两百个。当初那些天天指认的物品,如今全部变成了他的主动词汇。不仅仅是名词,动词、形容词也进入了他的体系,四个字的也会说了。这恐怕才是路易听懂故事的最关键因素,而&b&鼠小弟只是一本出现在对的时刻的、对的书,包括我前面提到的所有书名,只是和路易有缘分的书,肯定不是别的宝宝都喜欢。&/b&&br&&br&2岁开始意识到自我的独立性,是另一个关键因素。在这之前,宝宝的关注力主要在自身,和生活相关、和自己有关系的元素,才是他们关心的。而有了独立自我,区分开自己和他人,他们开始感兴趣那些“别人的故事”。&br&&br&自鼠小弟之后,路易对故事性入门了,我给他讲其他的绘本,虽然画面复杂、故事情节不全明白,路易很明显比以前更能专注,更少地打断控制,妈妈很欣慰地看到路易成长了。孩子的成长从来都是阶梯式的,鼠小弟只是一个催化剂。&br&&br&---&br&后来路易又看了很多绘本,有一些大名鼎鼎的绘本至今还不被接受,包括《我爸爸》、《大卫不可以》等,几乎所有表达情感类的都不是他的菜,比如《有一天》、《亲爱的小鱼》、《逃家小兔》、《猜猜我有多爱你》之类。&br&&br&特别喜欢的(读了至少几十遍的)还有《小威利系列》、《米菲系列》、《蜡笔小黑》2本、《好脏的哈利》等4本、《小夜熊》、《红绿灯眨眼睛》、《彩虹色的花》、《five little monkeys系列》、《rosie's walk》、《抱抱》、《鸭子骑行记》、《坐电车出发》系列、《好饿的毛毛虫》、《点点点》、《爸爸,我要月亮》、《月亮的味道》、《第五个》、《晚安,工地上的车》、《睡觉去,小怪物》、《鳄鱼怕怕牙医怕怕》、《月亮,你好么》、《我好害怕》(我的感觉系列7本之一)等等等等(我不是在推荐书单)。&br&&br&最后,贴几个后来我记录的绘本阅读中有趣的细节。&br&&br&八个月前(1岁10个月)才开口说话的小路易,如今(2岁6个月)已经能给别人讲故事(《红绿灯眨眼睛》):“街边的红绿灯迷迷糊糊的,只有黄灯一会儿亮,一会儿灭,好像在打瞌睡。东边的天空渐渐发白,黎明马上就要来了。” 听多了就会了,而且会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绘本阅读的力量很强大。&br&&br&路易最近喜欢《米菲哭了》,讲到米菲找遍了所有地方、问遍了所有人,还是没有找到小泰迪,她伤心地哭了,路易摸摸米菲的脸,凑过头去亲亲米菲说:“米菲哭得好伤心,宝宝亲亲米菲,哭一会就不哭了。” 我们怎么对待孩子,孩子就用同样的方式对待别人。&br&&br&讲了无数遍的《想吃苹果的鼠小弟》,今天路易发现一个妈妈从没注意到的小细节,指着一幅图说:“小老鼠受伤了。” 妈妈在路易的提示下一看,鼠小弟学犀牛撞树后,一屁股摔倒在地上,脸上还画了一个x表示受伤了(之前模仿小鸟猴子什么的都没有受伤),这才引出海狮来关心询问。原来妈妈没有完全看懂,孩子对细节很敏感。&br&&br&为了帮助路易处理情绪,平时给路易讲绘本的时候,路易妈妈比较强调讲解书中角色的表情、动作和语言中的情绪,识别情绪是处理情绪的基础。比如有一本绘本叫《鸭子骑行记》,如果只讲谁做了什么这个层面,其实挺枯燥的,但如果细细品味每个动物的每一个表情、每一个情绪状态、心理的想法、以及情绪变化的过程,就会发现这是本非常精彩的书。&br&&br&路易因为一件自己想做的事没做好怒气冲天,眼看又要经历一场“大人疲惫孩子焦虑”的冲突。路易妈妈突然想到有一本绘本也许能和路易的情绪共情,这本绘本叫《生气的亚瑟》,之前给路易看他没感觉,现在正在气头上也许有共鸣呢。这本书讲的是一个小男孩生了很大很大的气,他的气变成了乌云、旋风、台风、地球的颤动,把家、街道、城市、地球全都毁灭了,最后还不解气,再来一场宇宙大爆炸,一切化为碎片,最后他在火星的碎片上想自己为什么生气呢,已经不记得了。妈妈绘声绘色地给路易讲这个故事,路易被深深吸引,随着他要求的一遍遍重复,他的怒气也化为了碎片。说实话家长看着也很解气,对孩子无理取闹的情绪也烟消云散了。&br&&br&孩子是如何对某个绘本感兴趣的?路易妈妈倒是可以提供一个例子。《星期二洗发日》是一本适合至少3岁以上孩子看的绘本,里面文字特别多,路易妈妈选择它确实是带点“目的性”的,希望能解决路易洗头难的问题,可是尝试过几次引人都不成功,太啰嗦了从来没讲完过。直到有一天路易妈妈引人了“躺地上头发脏了要洗头”的规则,路易遵守规则勇敢地配合洗头,自己主动表示“洗头不哭”,可洗起来还是害怕得哭了。洗完妈妈给他再讲《星期二洗发日》,路易就迷上了这个故事,太有共鸣了,前面一大篇冗长的文字化身为铺垫,称托起最后的高潮:“我就是要一直哭一直哭,哭到不哭了为止。” 从这以后,路易天天要看这本书,尤其是洗头后第一时间就找它,原本八竿子打不着的事物就这样产生了连接,生命可不就是不断邂逅不断连接的过程嘛。&br&&br&路易接受《菲菲生气了》,这个菲菲和路易一样,穿两只不同的袜子,就这样产生了连接。以路易的火爆急脾气,他更喜欢《生气的亚瑟》那种夸张发泄后的反思,《菲菲生气了》给出了另一种方式,“这个广大的世界安慰了她”,换了一个完全不同的美美的环境,菲菲的坏情绪慢慢消散了。
不请自来。我们家孩子2岁的时候被一本有缘的绘本深深打动了,这引发了我的一些反思,绘本阅读也有高峰体验。于是我决定分享一下这份缘,以及这份难以形容的触动。 要说这绘本阅读的高峰体验,不得不先回顾一下小路易的绘本阅读之旅。 路易的绘本起步并不早…
刚写完这个答案,我就给女儿说我写了怎么教育她的文章。前两天送她上学还说,已经有几百个赞了诶,我觉得你妈我要红。她一副生无可恋脸淡淡的说:妈我真的觉得你想太多。&br&&br&事实证明她还是太年轻啊。。。没想到这个答案被某无良大v扔到微博上去了。非常感谢所有关注的人,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评论,我都很感谢。除了一些键盘侠、被父母的爱伤害到的小朋友不理智的谩骂和扣帽子。这种言论我是真的不感谢。&br&&br&我重新看了一下这个答案,觉得其实没有很好的把我的意思表达出来。所以做了大调。如果改完阻挡了我网红的道路,那也是命。(╯‵□′)╯︵┻━┻&br&&br&开宗明义:&br&&br&&b&意识决定生活方向,实践出真知。&/b&由于我和她爸(继父,我和前夫于她两岁多分开)各自体验过多种不同的生活方式,最后发现,&b&最好的生活是顺其自然的、合适的、自由的生活。最让人幸福和快乐的人际关系是互不干涉、做好本分、亲密但有距离、相爱但不相管。&/b&所以日常相处的时候也是奔着这个目标去的。&b&我们不希望孩子感受到的爱带着愧疚、沉重、不安。而是自由和没有负担。所以这个度就是能满足,但是不多余。给爱的那一方也不疲惫。一切量力而行。没有人比自己更珍贵,包括父母。&/b&(现在这个理念也灌输给我父母。他们现在也是逍遥自在,觉得终于感受到人间幸福了)&br&&br&做家长是一件非常考验人生智慧和情商的事情。都说以身作则是最好的教育。但是&b&以身作则不是讲文明懂礼貌爱学习喜勤奋这么简单表面的。家长的生活态度,最影响孩子的生活态度。我希望我的孩子幸福和快乐,所以我先要幸福快乐;我希望她能够尊重保护自己的权利和人格,所以我先要尊重保护自己的权利和人格。这就是我主张的核心。&/b&&br&&b&&br&养孩子,不是为了让她给我养老送终或者感恩的。只是因为她来了,我突然身份就变成了妈妈,那我就去做我认为一个当妈应该做的事情。把我通过实践和经验总结出来的对的、好的、对她有益的思想、方法、智慧教给她。合不合格,不由外人评判,我和她自有我们的缘分。&/b&&br&&br&最后我想说,同一种方法一万个人会处理出来一万种效果。请不要以自己的见识和经验判断这个世界。&br&&br&祝每个小朋友和大朋友都能生活的快乐幸福。&br&&br&----------------------------------------------------------答案的分割线--------------------------------------------------------------&br&&br&我也是不喜欢孩子,不喜欢孩子源于不喜欢人类本身。我一直都和主流生活保持一定的距离。谁知道24岁就生孩子了。&br&&br&我对怀孕生子这种事一窍不通。也没人教过我。我也没学——我觉得怀孕生子是这个世界最自然的行为了。所以当时就没当回事。&br&&br&女儿是我接触的第一个婴儿。我看着这个小人,觉得她其实从灵魂角度上说,和我并没有什么太大关系。基本上,我是不认识她的。我只是觉得她长得眼熟。&br&&br&&b&我爱这个孩子,但是不知道怎么爱。这种爱也没有强烈到我可以为她牺牲一切。&/b&我知道我有责任照顾好她,那种血缘带来的爱感受是很明显的,所以离婚我是净身出户只要孩子,给谁都不放心。但是我就是觉得大家彼此应该独立,谁都别绑着谁。所以当和她亲爸爸婚姻不幸福了,我毫不犹豫的就离了。&br&&br&讲真,第一次她闹觉哭的要死要活的时候,我都震惊了。手忙脚乱不知道该怎么办。第一次对婴儿有了很具体的认识:他们真的是生活无法自理不讲道理的啊。我都不知道你想干嘛怎么照顾你呢。所以我想,我应该先去了解她,观察一下她对世界的反应是怎样的。她的本性是怎样的。&br&&br&我一直觉得她是一个人,然后再是我的女儿。我生了她,但是不拥有她。(凉薄再次爆发,我也不想拥有任何人,也不想任何人拥有我)。每次听人用叠词和她说话,我从内心都是很生气的:她又不是没脑子的宠物,为啥不能好好说话。&br&&br&现在想想,我从刚一开始就想明白了的:&b&她会长大,长大后会拥有自己的生活,这个生活里并没有我;她会受到来自这个世界的打击和伤害,而我其实无能为力;她有自己的性格、追求、思想,这些是我无法改变和控制的。&/b&&br&&br&&b&我能做的,只能是教给她在这个世界上生活需要的一切能力:面对困难的能力,获得快乐的能力,保护自己的能力。甚至是她能不能做到,我都没有把握也无法干涉。&/b&&br&&br&&b&三国里面,别人说曹操料事如神,曹操说,我只是经历的更多而已。所以我觉得,我只不过比我女儿经历的更多,我不如她聪明,不如她漂亮,不如她性格好,所以我有什么资格和权利管她呢?我只能给她提供指导,而她的人生应该由她自己去体验和把握。&/b&&br&&br&&br&&b&基于此,除了日常生活的照顾,更重要的是让她了解和理解这个世界吧。&/b&&br&&br&插播一下,我觉得好多家庭矛盾的根源在于,家庭成员之间,完全不知道该怎么沟通。常常就会出现,你要苹果,我给你桔子。&br&&br&你:我要的是苹果啊!&br&我:我不是给你买橘子了吗?&br&你:我想吃苹果,你为什么不能满足我!你不爱我!&br&我:我给你买了桔子,我付出这么多,你还不领情,白眼狼啊,伤心死了。&br&&br&夫妻、恋人、家长和孩子间,都是这样的。&br&&br&我的出发点很简单,大家能沟通了,才能互相了解对方需求,需求了解清楚了,都省时间,她满足,我省心。爱能够精准投放,事半功倍。那我才能有时间和空间干我想做的事情了。&br&&br&于是,除了必要的照顾,我们之间的沟通,我都是用“讲道理”的方式完成的。通过一件件小事情,见缝插针的。走路上看到什么都聊一下,问她的心情,她的想法,她的感受。然后给她讲透过的本质,处理方法等。讲的非常细致,转化成她能听懂的语言,简单直接。孩子对未知的世界都是很有求知欲的,给她讲的道理,她觉得非常新奇。因为没有人和她说这些,别人只知道“宝宝好乖,吃不吃饭饭”这种毫无营养的话,所以她特别喜欢和我聊天。&br&&br&她没有那么多词汇量的时候,我就把我自己的理解说给她,问她我说的对不对。这个过程她就学会了很多词汇和句式。除了给她通过事情讲道理,还给她讲思维方式,慢慢的,她就知道怎么和人沟通了。她想要什么东西,可以非常明确而直接的说出来。我给她的就是她要的,那还有啥不满足的。&br&&br&当然,刚开始她也是不明白的,小时候,她给我哭闹,我也给她哭闹。她就发现,不好好说话没办法听清楚啊。解决不了问题啊。所以她也就逐渐的放弃哭闹这条路。&br&&br&我常常拿自己当反面典型,给她解释一些负面的事情。所以她从来不觉得我是神,她对我的认知就是一个正常的普通人。她自己有缺点或者什么事情无法做到,心里也很踏实——反正我妈都犯错。&br&&br&我从来不会给她讲故事,因为我真的不会讲故事,我会带她出去玩,但是不会陪她玩,玩不到一起啊。。。&br&&br&我们的亲子活动,就是和她像大人一样聊天。然后把大人的生活公开给她。让她参与进来。让她给我们出主意。一来一去的她觉得自己在家里有一席之地。因为如果她说的对,我们真的会去听,按照她的建议去做。&br&&br&到现在她都超级喜欢和我们聊天。啥都给我们说。当然现在聊的内容就比较宽泛了。大人看到任何的新闻,也会讨论,也不避讳她。所以大家讨论的有关小孩的热点话题,我们都提前给她预防了该怎么处理。我家里就两件事情不当她面说:1、别人的坏话;2、家长里短。&br&&br&有段时间她老乱跑,怎么说都不听。我就给她真实的模拟了一下被人贩子抓走的小孩的惨状。吓坏了。再也不乱跑了。所以讲道理配合一些手段也是有必要的。当然,她大哭大闹,或者情绪不好,我们给她的拥抱亲吻也是少不了的。基本上,每天得抱个五分钟。&br&&br&沟通的时候,除了告诉我们清楚自己的需要,还需要说服我们原因。而因为说真的,别人帮你是情分不帮是本分。包括爸爸妈妈也一样。顺便教她说服人的逻辑是什么样的。我在别人眼中看来是狠心的:她说服不了我我是一定不会满足她的。当然这是个辩论的过程。如果我没让她服气也是不可以的。所以长大了,她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很知道怎么去说。一般她需要的帮助都能获得。她又很满足了。&br&&br&小孩就是个人。人都是贪婪的,如果我一味的什么都满足,总有一天我会满足不了她的。总有一天她的欲望别人也是无法满足的。所以得让她清楚: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再次把自己作为反面例子给她讲,让她慢慢的理解生活其实不是完美的。正常的世界就是苦乐参半。所以她现在面对挫折的态度很乐观积极。会给自己找一大堆理由,心安理得的。&br&&br&因为家庭变故,有那么几年后来我就没有带她。一年在一起的时间可能也就三四个月。我妈给我告的所有她的状,在我这里没有发生过。因为和我在一起比较自由。只要基本的规矩没破,这个范围内她想怎么折腾都行。还有就是,老人一般不怎么沟通,只告诉她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我是和她聊,问她的想法,然后解释过程。如果她有理我得听她的。所以她心里就没有疑惑。觉得自己的权利得到保障了。&br&&br&我妈是溺爱牺牲型,能满足就一定想办法满足,恨不得饭都帮她吃了。所以搞得自己巨累。然后打电话和我发脾气。我给她说,你把她要做的事情做了,她还觉得不自由,你还觉得辛苦。为什么总是干这种别扭的事情。每个人做自己的应该做的事情就行。我妈现在也想明白了。能不动手的坚决动嘴。孩子自己去做。孩子都是很高兴自己体验的。觉得有成就感。大人也不累。&br&&br&后来我们这个新家庭建立,新爸爸是个很有阅历的人。他处理事情比我智慧的多。他会用特别逗逼的方式和孩子沟通。他会编很多的游戏和孩子玩,过程中传授思辨的方法。终于弥补了我不会和她玩的弱点。&br&&br&&b&虽然自己没有那么强烈的爱,但是我知道身边这些人都有啥优势啊。所以现在我父母负责溺爱,我负责生活照顾及小原则把控,我先生负责大方向,未来预防及和孩子疯玩。大家分工明确,合作教育,互不干涉,互相弥补。都做自己擅长的事情,信任彼此,大家都很轻松,孩子也觉得自由,每个人都得到满足了,所以就都很开心。&/b&&br&&br&因为善于沟通,也善于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别人和她相处起来也觉得很轻松。就觉得这孩子懂事,就喜欢她。越喜欢她,她越喜欢和人类多接触,喜欢社交。在我们小区就属她小伙伴多。哪个圈子的小孩她都认识。放假我家门铃不断都是找她出去玩的。每年她生日我就很痛苦,多少蛋糕都不够吃。&br&&br&在学校也是一样,她从上幼儿园到现在六年。每天问她今天在学校咋样,她就一个字:棒。因为学校环境让她如鱼得水,所以学习和学校里的一切事情我们都不用我们管。&br&&br&在家里,孩子绝对不是第一位的。不能当核心。大家都围着她转,就把大人们都转进去了。忽略了自己的生活,夫妻感情除了孩子没别的了我觉得很不健康。所以一放寒暑假,她就去我父母那过。正好解他们双方的相思之苦。我和她爸就出去玩了。过我俩的二人世界。&br&&br&经过多年的的打基础,现在我们生活是很轻松惬意的:大家都能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对自己负责。我们仨的生活对彼此都是公开透明的,所以非常亲密,感情很深,相处的自在。因为信任和彼此了解,她的每天发生的大小事情我们都了如指掌,所以我们对她非常放心,同时可以及时的给她提供一切她需要的心理层面的安慰或者帮助。&br&&br&我个人的经历大概就是这样。我不想说什么一个不喜欢小孩的人,生了孩子发现是自己的你就会真的爱上他。从我的经历来看,这句话扯得成分很大——人和人是不一样的,不然就没那么多虐待孩子的父母了。你会因为血缘,激发内心一部分的爱,这种爱很奇怪,但是对我来说,这种爱没有大到为了另一个人放弃我自己的生活。&b&而且我也不觉得为了别人放弃自己的生活就是对的。你都不爱自己,不尊重自己,你给我说你爱别人,尊重别人,凡人做不到这么无私。&/b&&br&&br&另外,孩子对我有一个很重要的意义就是,她是一面我很好的镜子,会常常把我迷失的一面照出来,并且用她最本真的人类的反应去给我解决问题。有时候我迷失的时候,问她,她的回答和反应都能让我醍醐灌顶。&br&&br&平等、尊重的和另一个灵魂相处,自由不仅可以保证,还能有一个质的飞跃。&br&&br&----------------------------------------------------------推销的分割线-----------------------------------------------------------&br&如果有质疑的,请看我其他的一些回答,可能更完整一些。欢迎理性探讨。
刚写完这个答案,我就给女儿说我写了怎么教育她的文章。前两天送她上学还说,已经有几百个赞了诶,我觉得你妈我要红。她一副生无可恋脸淡淡的说:妈我真的觉得你想太多。 事实证明她还是太年轻啊。。。没想到这个答案被某无良大v扔到微博上去了。非常感谢所…
&p&&b&老人没有义务给你带娃,但你自己有责任。&/b&&/p&&p&成为全职妈妈的这两年以来,我听到了太多关于全职妈妈的讨论,有支持的,也有反对的。&/p&&ul&&li&&b&支持的声音&/b&&br&&/li&&/ul&&p&有人支持全职妈妈,认为『男主外、女主内』,『女人就该以家庭为中心』,『男人养女人,女人养孩子』。这类说法基本已经是社会常态了,比如今年上半年吵得沸沸扬扬的北京市西城区民政局宣传语一度是这样[1]:&/p&&blockquote&&p&做一个好主妇、好母亲是女人最大的本事;&/p&&p&为什么非要削尖了脑袋、累吐了血,跟男人争资源、抢地盘呀?&/p&&/blockquote&&p&稍微有点平权意识的人都被这种『直男癌』的文案惊呆了。好在媒体曝光后不久,西城区民政局就撤下了这幅宣传画。男权主义历史悠久,发生一两茬这类事件也不足为怪。2002年,上海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和厦门大学经济系的学者做过一项针对上海、哈尔滨、广东和甘肃地区6000多名已婚男女的入户访问,结果发现,一旦妻子的资源明显优于丈夫时,极易诱发婚姻冲突。文章认为,这或许表明,中国文化仍较为认同『 男主外女主内』 或『 男高女低』 的婚配模式。 超过半数的被访者认同『女人在社会上缺乏竞争能力 , 还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家庭』,仅有不足两成的被访者反对这一观点[2]。&/p&&p&当然,也有不少未婚女性还一心向往成为全职太太,将这种不用外出工作的生活看作是人生理想。并不是嫁入豪门才能成为全职妈妈;相反,有的妈妈选择全职很可能是为了省下保姆的费用——在这种经济状况下,全职妈妈面临的生活压力可能更大。&/p&&ul&&li&&b&反对的声音&/b&&br&&/li&&/ul&&p&但凡和我关系近一点的朋友,或者是过来人,基本都反对成为全职妈妈的决定。尤其是我自己的父母,他们坚信『经济不独立,人格就难以独立』,『耽误了这几年,以后出去就不好找工作了』;闺蜜也劝,说你『每天都和琐碎的小事打交道,性格会越来越极端,喜欢钻牛角尖』,或者『在家也不打扮自己,小心成为黄脸婆,老公有外遇,可就悔死了!』;还有朋友说起自己的经验,『全身心都投入到孩子身上去,对孩子的成长是一种束缚』,并且认为『孩子就是你的工作成果,要是孩子以后不行,你的贡献和付出都白费了!』。他们的担心都是有章可循的,在深信『经济独立带来人格独立』的今天,很多全职妈妈辞职以后都会带来家庭地位的下降:婆家会嫌弃全职妈妈把养家的责任都推给了爸爸,丈夫认为既然是全职,就应该承担一切家务和照顾孩子的事情,在这种家庭氛围的影响下,甚至连孩子也可能会认为自己的妈妈『很没用,除了做家务什么都不会』。&/p&&p&遛娃时认识的全职妈妈们则说道,『我家老人没办法帮忙带孩子,要不我才不想全职呢!累死累活,连整觉都睡不了,家里人还以为你多轻松似的!』,甚至还有些妈妈边哭边倾诉,『我快不想活了!老公在家我就带孩子,老公回家我就照顾老公,一点休息的时间都没有,没有下班,没有假期,他们还觉得这就是我的职责,我怎么连这点小事也做不好!』事实上,相关调查也映证了她们的想法。2007年妇联关于中国女性事业与家庭平衡能力的调研中,大部分女性称做出『全职妈妈』的选择是『迫不得已』的[3]。&/p&&ul&&li&&b&为什么我选择成为全职妈妈&/b&&br&&/li&&/ul&&p&尽管如此面临着男权主义语境下的所谓『支持』,以及来自各方的担心和压力,尽管也曾有过动摇和脆弱的时刻,但我依然选择成为全职妈妈,理由如下:&/p&&br&&p&&b&1. 更好地学习和实践科学育儿&/b&&/p&&p&以前的同学和同事听说我选择做全职妈妈,都感到无比惊讶:『当初你成绩/工作那么好,为什么要做全职妈妈啊?这不是一种浪费吗?』&/p&&p&我会告诉他们:『正因为我擅长学习,所以我才决定做全职妈妈,这样能花更多的时间和经历学习如何成为合格的父母。』&/p&&p&曾有学者这样说过,『在现代社会,什么都强调学习和考核。没有人敢不经过充分的练习就走上舞台去演奏钢琴,没有人敢不经过考核就把汽车发动后开到市区,但是人类却不曾为了哺育孩子去精心设置的育儿学校里学习一番!我们社会对那些从事儿童工作的各种人员,比如教师、医生、幼儿园里的营养师都要进行专门而严格的训练,可是对于在孩子生活及成长中负担最重的培养人——父母,却不曾给予过任何专门的训练,乃至最低程度上的提醒!』[4]&/p&&p&卢梭在《爱弥儿》里提出的核心思想之一,即『孩子生而为孩子,父母却非生而为父母』。&b&那么,如何让生理上的父母变成社会学意义上的父母呢?如果社会环境不能给予我们必要的培训,那就需要我们自己不断去学习。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我选择成为全职妈妈,以更多的精力、时间去学习理论、去实践,希望能恶补以前几十年都没有接触过的育儿知识,让我和萌爸能成为合格的父母。&/b&&/p&&br&&p&&b&2. 可以贯彻自己的养育理念&/b&&/p&&p&西尔斯医生的《亲密育儿指南》已经被我和萌爸反复翻阅地起卷边了,尽管这是一本从医学角度讲述如何育儿的书籍,但是作者的育儿理念却也融汇在了字里行间:如果能在宝宝出生的前一年里建立起亲密关系,就能建立父母和孩子的自信和互相信任;孩子的自信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面对挫折和困难,孩子对父母的信任则有助于父母更好地引导孩子。我是这样理解的。&/p&&p&在建立起最初的亲密关系以后,作为全职妈妈,我可以用自己的养育理念一以贯之地实践在小萌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我们都希望孩子能&b&独立&/b&,所以在小萌吃饭时,我们会夸奖孩子尝试独立抓取食物、独自用勺子舀食的行为,不会因为孩子在尝试的过程中把食物洒得满地都是就斥责或者干脆自己来喂;在小萌学步期,我们会在家里装上泡沫地板和防撞条,在孩子摔倒时视而不见,任由他自己一声不吭地爬起来,以至于他出去玩时,即使摔得有点疼,也不会大哭大闹;在小萌玩耍时,我们会任由他以自己的方式去探索玩具的各种玩法,并且只在他主动邀请我们加入时才和他一起玩;在小萌刷牙时,我们会一人一支牙刷,让他模仿我们刷牙的动作……小萌1岁时,已经会自己用手撕开葡萄皮,把葡萄籽掏出来扔掉,再把葡萄果肉吃下去;从学步开始,摔倒以后从来不哭,自己就爬着站起来继续走;1岁时已经能自己玩上好一阵;而他从10个月开始,就会自己主动拿牙刷刷牙(虽然也需要我们辅助刷遍所有牙齿)。&/p&&p&而这一切,是绝大多数保姆和老人难以做到的。孩子洒落的食物会增加保姆的工作量,绝大多数老人都会在孩子摔倒的第一时刻大喊着冲过去将他们扶起来,他们会以自己的方式教孩子怎么玩,并且认为帮孩子穿衣服、刷牙、收拾东西等都理应由成年人包揽。&/p&&p&&b&由夫妻双方自己养育孩子,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传统、陈旧和落后的养育观念对孩子的影响。这,也是我选择做全职妈妈的重要原因之一。否则即使你的理念和理论再科学、再权威,也很难要求别人在实践中照章执行。&/b&&/p&&br&&p&&b&3. 好的全职妈妈经历会给职业生涯加分&/b&&/p&&p&很多人认为全职妈妈这几年,耽误了自己事业上的宝贵时间,害怕自己与时代脱节,所以迫不及待地出去工作。然而,我想说的是,如果你真能做好全职妈妈这份事业,未来绝大多数事业你也一定能从容应对。&/p&&p&全职妈妈是非常辛苦的,几乎没有下班、没有周末、没有休假;全职妈妈是需要耐心和热情的,前两年陪伴孩子时,基本是自己一个人在自言自语,在试图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意图,并且将自己的想法和意图传达给孩子;全职妈妈是需要智慧的,你要善于引导孩子,善于控制脾气,善于调节心情;全职妈妈是需要学会统筹安排的,你要安排好陪伴孩子、做家务、做自己、做妻子的时间,见缝插针地转换自己的工作职能……所以,如果你是一名合格的全职妈妈,这段经历会让你变得吃苦耐劳、耐心、热情、善于沟通协调、善于统筹安排、提高情商——而这一切,会让你沉淀并散发出真正成熟的气场;尽管,这并非来自商界的磨练,但依然足以为你未来的职业生涯加分。&/p&&p&没错,也许当你重返职场的时候,你的起点可能已经低于之前的同事,甚至下属;但是只要你能在工作中运用到这几年历练的成果,我相信,你的事业会很快步入精彩。正如之前有位著名的投资人说,那些找不到工作才去创业的人多半会失败,而那些拒掉非常好的offer的人,才有可能创业成功;同样,&b&因为害怕或讨厌工作才选择做全职妈妈的人,不仅做不好全职妈妈,重返职场时也难以具备足够的实力。&/b&&/p&&br&&p&&b&4. 来自丈夫和大家庭的支持&/b&&/p&&p&如果说前面的因素都是妈妈自己能去考虑的,那么这一点很难由妈妈自己来掌控。当前社会的实际环境,决定了很多妈妈会面临来自丈夫、婆家和自己家庭的各方面压力,并且面临重返职场的困境。有经济条件选择做全职妈妈的人,可能难以重返职场,因为她们的丈夫可能会认为『你出去工作是什么意思,难道我养不起你吗?』;为了省钱选择做全职妈妈的人,也可能难以重返职场,因为她们的丈夫可能会认为『你要重新出去工作还不一定能挣几个钱呢,孩子谁来带?万一孩子生病、开家长、有事了,你能立刻请假吗?』&/p&&p&&b&离开了丈夫和大家庭的支持,即使选择做全职妈妈,也一样在养育孩子方面捉襟见肘。&/b&想必各位读者都深有体会,养育孩子是非常辛苦的,全职妈妈也需要有所喘息。经常有各类母婴文章推崇法国的全职妈妈每天给自己留一小时时间喝咖啡、看书,那是因为人家法国有专门看管小婴儿的免费机构;如果丈夫下班以后只顾自己吃饭、休息,那即使我们有一颗文艺的心,也没办法真正做到有自己的一小时啊!当然,另一个选择是孩子睡觉以后,能有上2、3小时的悠闲时光,可是又免不了孩子出牙期、断奶期和不舒服时频繁夜醒,需要照顾。大家庭的支持则更为重要,比如小萌的爷爷,他即使一直主张给孩子把屎把尿,但是也尊重我们一直给孩子穿纸尿裤的行为;用他的原话来说,就是『我们肯定会提建议的,但至于听不听,你们自己决定』。&/p&&p&这两年,萌爸下班,我也就下班了。尽管我还是需要做饭,并非彻底放空,但也能大大缓解带孩子时绷紧的神经。从小萌满月以后,萌爸甚至会带着小萌去超市、去公园,让我能安心地睡上一、两小时。而我每篇写在育儿微信号里的文章,萌爸都会认真阅读,并一起探讨、共同执行。这也是支持着我,到现在还能继续做全职妈妈的最根本因素——否则我早就出去工作了:又轻松又赚钱(相较于全职妈妈),还早就能给小萌断奶,安心地喝非低因咖啡,吃香喝辣了!(笑)这样说来,真的很感激萌爸和大家庭对我的支持。&/p&&ul&&li&&b&全职妈妈不仅只是个妈妈&/b&&/li&&/ul&&p&一个女人,或者说,一个人,无论你选择了怎样的职业,你的社会角色都不仅仅是工作角色。不论你是全职妈妈,还是职场妈妈,你都依然扮演着女儿、妻子、朋友等各类社会角色。除此之外,你还有一个重要的社会角色是你自己,并且需要不断地学习来提升自己。&/p&&p&&b&全职妈妈本身并不会导致悲剧,但放弃让自己成长会。&/b&变成黄脸婆、丈夫出轨、性格偏执……这些问题并不是由于选择做全职妈妈造成的。相反,有很多职场妈妈,需要同时兼顾事业和家庭,无暇顾及个人保养和夫妻感情,甚至将工作上的强势带回家庭里,对丈夫和孩子呼来喝去,反而会增加上述风险。&br&&/p&&p&&b&全职妈妈,也不是『男主外、女主内』的产物。&/b&在我开设公众号以后,认识了很多很棒的全职爸爸,他们有毕业于世界顶尖大学的行业精英,有全天候陪伴女儿的创业者,有为了照顾孩子一直打短工的奶爸,也有夫妻两人共同经营淘宝店就为了一起带娃的家庭。&/p&&p&&b&全职妈妈并不意味着一切都要奉献给孩子,你可以有自己的选择。&/b&你可以选择jogging stroller(就是那种看起来是三轮的婴儿车)带着孩子去跑步健身;你可以选择在孩子入睡后敷一张面膜,坚持使用护肤品和按摩油;你可以选择带孩子去看展览、听音乐会、去旅游;你可以选择利用零碎的时间阅读和写作;你可以选择带着孩子去和朋友聚餐、和闺蜜下午茶;你可以选择给孩子做辅食时顺便给自己煮杯咖啡、沏杯茶;你也可以选择抬头看看秋高气爽的蓝天白云,欣赏八月十五的明月……这一切都是你可以自己选择的。&/p&&p&&b&全职妈妈并不意味着你的人生只剩下孩子。&/b&我身边有爱旅游的全职妈妈带着孩子满世界转悠,也有文艺的全职妈妈带着全家搬去海边生活;有喜欢户外的全职妈妈带着孩子去郊游和攀岩,也有喜欢手工的全职妈妈带着孩子一起做各类手工;有喜欢偶像的妈妈带着孩子一起追星,也有爱音乐的全职妈妈从小就给孩子以音乐的熏陶……她们都是很酷的全职妈妈,其中有些妈妈甚至由此起步了自己新的事业。&/p&&br&&p&&b&无论是全职与否,只是在有了孩子以后综合评估自己和家庭状况所作出的一种选择;每一种选择都各有利弊。选择以后,只需努力面对挑战,解决问题即可。&/b&&/p&&br&&br&&p&参考文献:&/p&&p&[1] 南方都市报. 民政局打争议广告:女人为何削尖脑袋跟男人抢地盘. 日.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news.oeeee.com/html//252233.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民政局打争议广告:女人为何削尖脑袋跟男人抢地盘&/a&&/p&&p&[2] 徐安琪,叶文振. 家庭生命周期和夫妻冲突的经验研究. 中国人口科学,2002(03): 41-49.&/p&&p&[3] 余靖静. 中国全职妈妈调查. 东西南北看人物,2013(16): 36-37.&/p&&p&[4] 王东华. 发现母亲.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p&
老人没有义务给你带娃,但你自己有责任。成为全职妈妈的这两年以来,我听到了太多关于全职妈妈的讨论,有支持的,也有反对的。支持的声音 有人支持全职妈妈,认为『男主外、女主内』,『女人就该以家庭为中心』,『男人养女人,女人养孩子』。这类说法基本…
我女儿一岁十个月了,她吃饭一直很乖,之前只需要考虑营养即可,反正给什么吃什么,现在开始有点挑食倾向,所以花样开始变多,不过依然算是吃饭很省心的宝宝。我女儿中午吃肉,所以早餐很少有肉类出镜。&br&早餐就是蔬菜+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油组合
蔬菜香菇切丁,打个蛋,加点面粉和盐,煎锅加油,做成小饼。配碗燕麦粥或者杂粮稀饭或者米粉。&br&蔬菜的种类多,西兰花紫甘蓝生菜小白菜菠菜西葫芦小油菜空心菜茼蒿……能组合成很多口味,所以常吃不腻。这个饼,能解决她一天中一半的蔬菜。&br&&br&2意大利面的中式煮法&br&意大利面形状丰富,小孩子很喜欢。葱花呛锅,蔬菜蘑菇丁炒一下,加开水,加意大利面,煮熟后打个蛋花。&br&&br&3炒蔬菜+杂粮馒头+杂粮稀饭(或即食燕麦、米粉等)&br&干锅花菜
蒜蓉西兰花 醋溜白菜等清淡版做法,所谓清淡版,就是调料少放点。&br&胡萝卜擦丝挤汁后加入炒蛋,放一点葱花和盐,用热油泼,拌匀。没错,就是胡萝卜饺子馅。超爱吃的。直接吃胡萝卜是不吃的,这样能吃很多,副产品胡萝卜汁也喝得很欢。&br&没时间炒菜的时候,给点能直接吃的蔬菜,比如西红柿。&br&凉拌菜也是个不错的选择&br&&br&4包子或饺子或馄饨&br&多种蔬菜肉类菌菇组合,也不容易腻的。&br&蔬菜不足再加点水果,蛋白质不足补颗鸡蛋,或煮或蒸或炒,看大人的早餐烹饪方式,捎带着做出来。女儿的饭,原则上使用不超过两个锅。&br&&br&&br&&br&&br&5三明治+杂粮稀饭或燕麦粥&br&三明治里保证足够的蛋白质(鸡蛋)和蔬菜,不够的用西红柿或水果补。&br&&br&6其它&br&炒馒头丁:馒头切丁,葱花炒出香味,加馒头丁,炒至颜色有点发黄,加盐。趁热吃,酥酥脆脆。凉了一点都不好吃&br&馒头片挂加了一点盐的蛋糊煎一下&br&蛋炒饭 菜炒饭 肉炒饭 蘑菇炒饭&br&葱油饼 土豆饼 地瓜饼 南瓜饼 &br&玉米面发糕 黑米面发糕&br&花卷&br&蒸南瓜胡萝卜地瓜紫薯玉米芋头&br&馒头配花生酱芝麻酱等。小朋友不能直接吃坚果,可以烤熟或炒熟后,加点糖盐和熟油一块打成酱。&br&不喜欢吃豆子的小朋友,加点糖煮成豆沙,说不定就吃了。&br&实在不爱吃的菜,配上喜欢吃的水果搅拌机打一下,说不定就赏脸了。开始不喜欢的菜的比例要小一点。实在不吃就不吃吧,说不定过段时间就吃了。&br&少煎炸多蒸煮。煎炸偶尔开开荤就好了。&br&&br&&br&&br&&br&&br&&br&&br&&br&&br&饼干蛋糕等高热量的东西很少给她吃,偶尔两餐之间的加餐给她尝一点。面包自己做一些低油低糖的。杂粮粉配上面粉做点面条放冷冻室,有时间可以用饼干模具做成有趣的形状,甚至加点紫薯或菠菜汁胡萝卜汁南瓜泥等做成彩色的,孩子更喜欢。&br&&br&以上排列组合就好了&br&&br&&br&&br&&br&现在两岁八个月了。又多了一年的做(偷)饭(懒)经验。&br&&br&平时蒸一大锅(我家蒸锅是三层的,全放满)地瓜胡萝卜芋头山药玉米紫薯南瓜豌豆红豆黄豆土豆,再加一盒杂粮饭(糙米小米大米黑米等组合加水)。蒸熟后,该去皮去皮,该分份分份,然后这两天吃的放冷藏,过两天吃的放软冷冻。那盒杂粮饭放冷藏。并不是每次都蒸这么多种,每次三四种,下次再换几种。&br&省事模式开启了。早上把一份地瓜胡萝卜等和杂粮饭放蒸锅,再放俩生鸡蛋(就不用另外单独煮鸡蛋了)。地瓜胡萝卜等和适量杂粮饭放料理机,再加上适量牛奶,搅拌一下,超级好喝,而且杂粮摄入量也搞定了。牛奶用常温即可。我有时候会用冰箱的牛奶,不用等着凉了,直接喝。&br&有地瓜南瓜等糖份大的就不用加糖了。玉米芋头等,可以略加一点,可以接受清淡味道的话,还是不加的好。我比较喜欢用其他不甜的和地瓜或南瓜组合,这样就不用多吃那份糖了。黄豆可以加水打豆浆,也可以和其他混一起打成米糊。如果有熟芝麻熟花生或其他坚果,一起打也很好喝,坚果要去皮。&br&&br&&br&&br&鲅鱼等刺少肉多的海鱼,去皮去刺,把肉打成泥,放点葱姜末鸡蛋盐胡椒粉,放保鲜盒蒸成一块肉饼。每次取出一部分,用勺压碎,加鸡蛋,面粉,调成糊,煎成小饼,夹在馒头片或土司中。也可以在面糊里加各种蔬菜碎菌菇碎。也可以多做几个饼放冷冻,每次拿出一块煎一下即可。&br&&br&做炸酱面时,肉酱多做一些放冰箱。早饭直接煮点挂面,切个黄瓜。肉酱封保鲜膜上锅蒸一下即可,同时还可蒸个蛋羹之类。蒸熟的地瓜类,也可同时热一下,切成块直接吃。另外,肉酱铺在土豆块上,盖上保鲜膜上锅蒸,到午饭晚饭又可以解决一道荤菜。&br&&br&女儿在外面吃过一次大黄鸭猪仔包,很喜欢。看了下超市奶黄馅猪仔包的配料,还有人造奶油,也太甜。我试着蒸馒头的时候给她做了两个猪仔包,简单得超乎想象,比简笔画还简单。做一下放冰箱,平时当点心吃。面团里掺一些杂粮粉,更健康。奶黄馅豆沙馅紫薯馅皆可自制,下厨房很多方子。&br&&br&实在懒得做饭时,就要出绝招了----西红柿,再配点酸奶面包水果,面包给抹点花生酱,不用开火了。不过午饭晚饭要注意下补充足够的绿色蔬菜和蛋白质了。偶尔偷懒一次。酸奶是自制的,超市的酸奶含糖太多了,太甜了。花生烤或炒,加点熟花生油,少许糖,盐,料理机打碎即可。
我女儿一岁十个月了,她吃饭一直很乖,之前只需要考虑营养即可,反正给什么吃什么,现在开始有点挑食倾向,所以花样开始变多,不过依然算是吃饭很省心的宝宝。我女儿中午吃肉,所以早餐很少有肉类出镜。 早餐就是蔬菜+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油组合 1 蔬菜香菇…
我一直都不清楚女儿要富养的原因,当然听过好几个版本,例如不会因为蝇头小利就跟男人跑了。&br&我觉得富养的说法只是爸爸的借口,从我看到女儿的那一刻,从她握住我手指的那一刻,我就发誓要给她最好的。&br&她要的所有东西我都成倍的购买,各种零食只要她说想要吃,我便买一箱。这造成了她现在几乎什么零食都不吃。一起坐高铁出门,我们拿出薯片,同行的小孩很开心,一面吃一面问我女儿这么好吃你怎么不吃。我女儿只是笑了笑。因为很小很小的时候,她已经吃够了。现在女儿如果想吃什么,都会特意告诉我只能买一袋。&br&有一次我给她买了一盒二十四色水彩笔,她说姥姥买的都是四十八色的。我当时心里很难受。隔天在网上买了这个。&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800&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671ce6a8db76aeaee709e_b.jpg& data-rawwidth=&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671ce6a8db76aeaee709e_r.jpg&&&/figure&&br&至于衣服鞋子什么的,真的是看到了就买。她自己的房间柜子跟床下已经塞满,前一段旧衣服送人,邮回老家俩麻袋。她今年刚刚七岁而已。电话手表买了三个,前几天差点又买一个,只因为她说小天才能加好友。没买的原因是她说上课会响,老师会批评。&br&我有一次差点辞职,因为她让我陪她玩,我说爸爸太忙要写作赚钱,她嘟囔一句也赚不了多少钱。就因为这一句话我真有辞职之后全职写作的打算。不过让媳妇给灭火了。&br&她上幼儿园换了一套房子,上小学又换了一套房子。只为给她最好的教学环境以及最短的路程(十分钟到学校)。&br&所有的一切都想给她最好的,最多的,其实真的跟任何原因没关系。似乎这是爸爸骨子里面的意愿。把她逗哭跟她打架摸摸小手亲亲脸蛋,教训她然后听她教训你,把自己所有的东西都给她。&br&这是富养女儿的爸爸的感觉。&br&至于为什么要富养女儿?我真不知道原因,或许从来都没有原因吧。&br&--------------------&br&评论里好多人说我是在溺爱,对,我的确是在溺爱。我觉得孩子的成长很大一部分在于天性。女儿性格像我,细腻敏感沉默坚强。一大群孩子在一起,她永远都是不说话在一旁浅浅的笑然后照顾别人的那个。&br&好多人觉得女儿孤僻,觉得不好,但是我就是这样性格长大的。我没觉得不好。这个世界上无法理解你的人有很多,没有必要磨圆自己然后变得泯然众人。&br&我一直都觉得忍受孤独总比理解傻逼要好得多。&br&女儿很听话,我只是在物质上满足她,同时又不让她觉得优越。她说我赚不了多少钱的原因与此有关。我们不会让女儿感觉自己家多富有。&br&而家庭教育方面,她的妈妈是老师而且是超级严厉那一种。所以我顺理成章的交给了她。爱人负责教育而我负责跟家里的四个老人犯浑,现在在爱人教育孩子的时候,老人们从最开始的急眼吵架抱孩子到现在的关门不语,跟我的犯浑有很大关系。&br&家里总要有好人坏人,我在孩子面前当好人就要在父母面前当坏人。有的时候隔辈教育真的是在和稀泥,没招。&br&所以女儿教育的很好,家里其实有很多规矩,她回家立刻写作业,认真学习,这都是没有商量余地的。她也很要强,曾经有几个拼音不会读,在中午一面哭着一面念。她想要的东西从来不会出现哭闹的情况,最多是摸着抬头看家长,你要是没看到她会默默的多摸几次。你说不买她只会笑,不会说要。我想这其实跟富养有很大关系,当东西足够多了,便没有她特别想要的了。好多人或许会说我减少了她想要的期待与惊喜。这其实是个伪命题,因为一次期待与惊喜可能前面有一千次的失望与等待。&br&画笔上淘宝搜吧,其实很便宜,几十块钱。女儿的确很喜欢画画,放一张她在自己房间画画的照片。&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1440&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b0d6c589a8d3299cca58eb98096ad57e_b.jpg& data-rawwidth=&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b0d6c589a8d3299cca58eb98096ad57e_r.jpg&&&/figure&&br&---------------&br&评论里好多人觉得我育儿有问题。我这个人不喜跟别人争辩,也不求别人的理解。&br&今天倒是发生了一件事,我拿出来说说我们到底是怎么养孩子跟惯孩子的。&br&女儿班级美术课需要串珠,家长群团购。串珠有两种,一种有小天鹅,一种没有。女儿的好朋友生病,我们家帮忙拿串珠,拿回来两盒,一个有小天鹅一个没有。&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1920&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14d4a4b5de_b.jpg& data-rawwidth=&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14d4a4b5de_r.jpg&&&/figure&&br&女儿跟好朋友都想要有小天鹅的,我们劝女儿把小天鹅的给好朋友,女儿同意却委屈落泪。她的性格如此,不会哭着说不给甚至更激烈的行为。一直都很听话,但是小孩子注重的东西跟大人不一样,班级的女孩都选择有小天鹅的,她却没有。她很委屈我们知道。&br&所以中午立刻下单。买了两盒串珠跟五个小天鹅。&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2048&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9e5e91f4ec15c05e08f2a8cd_b.jpg& data-rawwidth=&115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52&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9e5e91f4ec15c05e08f2a8cd_r.jpg&&&/figure&&br&我的确在富养,但是原则是不会动摇的。在这种情况下谦让是必须的,可是我们也要教育孩子一个简单的道理,谦让不是自己吃亏,谦让可以让自己得到的更多。&br&如果我们单纯的让女儿让出来而不奖励,那么几次之后她会觉得谦让与帮助别人是自己吃亏;或者我们先选而不管别人,这两种选择都会让女儿变得自私。&br&评论中好多说富养是精神层面上的,我可以告诉你那是家长一厢情愿的想法与无能的借口。&br&富养必然是物质与精神的双重结果,教育没有什么一厢情愿与想当然。&br&物质上穷养的孩子会自卑,精神上穷养的孩子会自私。&br&共勉。
我一直都不清楚女儿要富养的原因,当然听过好几个版本,例如不会因为蝇头小利就跟男人跑了。 我觉得富养的说法只是爸爸的借口,从我看到女儿的那一刻,从她握住我手指的那一刻,我就发誓要给她最好的。 她要的所有东西我都成倍的购买,各种零食只要她说想要…
&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8c02cf2d08f660cc4b0d32b_b.jpg& data-rawwidth=&818& data-rawheight=&1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18&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8c02cf2d08f660cc4b0d32b_r.jpg&&&/figure&&p&&/p&&p&01&/p&&p&听说天后王菲跟窦唯离婚后,有人曾问:“你想给童童找一个什么样的爸爸?”她淡淡回答:“童童有爸爸,我要找的是自己的人生伴侣。”&/p&&p&这句话蕴含了多少人生的智慧,可是又有多少人能真正懂得?&/p&&p&王菲在娱乐圈里一直是个传奇,从来不多言,也不曾与人公开对撕,尤其是吃瓜群众看起来觉得那些伤害过她的人,她也从未表达过任何敌意。&/p&&p&爱上时,她奋不顾身,只把自己对感情的所有理解都唱在自己的歌声里,从不愿多解释什么。&/p&&p&尽管经历过两段婚姻,她那如少女般的面孔与心,让她依然能勇敢的追求爱情。&/p&&p&这一生在爱的路上,一直在寻找能够陪伴自己终老的那个人,未来怎样谁也不知,但是她对爱情的态度永远是那么的无惧无畏。&/p&&p&要知道她是一个生于六九年的女性,在今天很多姑娘过了三十岁就自嘲自己进入中年妇女的行列时,王菲这样的存在,让我们相信,什么才叫真正的特立独行,永远不老的少女心。&/p&&p&一个人需要有多强大,才能够无惧无畏?终究为自己而活,为自己负责?&/p&&p&最让人佩服的是,她还能把离婚对孩子的影响降到最低。与每一个爱过的人都能做朋友,她用一种女王的气质和一种小女人的温婉,成为女儿眼中最好的妈妈。&/p&&p&爱过,足矣。继续,出发。&/p&&p&02&/p&&p&总有人公开指责她,说她对孩子不负责任,离了两次婚,还和比自己小11岁的男友谢霆锋在一起。&/p&&p&但其实,这些人往往是站在自己世俗的角度上,用自己的道德标准去评判别人,但他们并不知道,万一自己眼中所谓的标准和旧有观念,有的根本就不对呢?&/p&&p&很多东西我们都没有办法证明它的对与错,那么别人做出的选择,终究是要自己来负责。&b&这世界终究与自己有关,而与他人无关。&/b&&/p&&p&&br&&/p&&p&最近我看了一本离经叛道的教育书籍,应该说它根本不算新书,自1998年的时候第一版问世后,就因挑战了传统的专家并颠覆人们的认知而被广泛的批评,甚至被召回。&/p&&p&但10年后再版,这本书依然保持了自己独立冷静的思考,依然显得那么离经叛道,颠覆认知。&/p&&p&曾经,几乎所有的主流媒体,包括纽约客杂志、新闻周刊等在内的所有美国报纸和杂志都刊登了对本书的意见,尤其是颠覆亲子教育的“家长重要吗?”可谓是颠覆三观。&/p&&p&《教养的迷思》这本书是作者朱迪斯.哈里斯在60岁的时候写出的,这样的年纪提出这样的认知,真可谓是勇士。&/p&&p&颇具戏剧性效应的是,作者先发表在《心理学评论》上的那篇与书名同名的论文,被美国心理学会评为“心理学优秀论文”,这个奖项是著名的学者,美国心理学前主席乔治.米勒命名的。&/p&&p&但其实多年前,作者收到哈佛心理学的来信,信上宣布了由于作者不够资格不能被授予博士学位,而这封令人伤心的信的落款,同样是乔治.米勒。&/p&&p&&b&看这本书时,我时常会想起王菲说过的那句话。突然明白,这个世界,终究有很多东西是我们自以为正确的,但终究有很多是我们不曾认真思量过的。&/b&&/p&&p&&br&&/p&&p&首先我想说,这本书真的很烧脑,完全不像传统的家教书那么励志,大量的对心理学实验的批判显得过于专业,全书充满了反思和调侃的味道。&/p&&p&但这并不影响作者在心理学领域思考深入,对每一个实验以及观点的重新思考,非常的启发心智。&/p&&p&与此同时,作者还找出了相应的实例来印证传统心理学家得出结论的种种漏洞。&/p&&p&你真的会很难想象,这本一出版就引起轩然大波的育儿书,写作者是一个因病痛而不得不长期在家中工作时独处的两孩母亲,也许正是这种独立思考的工作环境,让她对人的社会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知。&/p&&p&讲了这么多,你想知道作者究竟写了什么惊爆眼球的内容吗?&/p&&p&就像作者在那篇论文的开头所写:&/p&&p&&b&父母对孩子的人格发展有长远影响吗?我们在考察了相关证据后得出的结论是:没有。&/b&&/p&&p&&b&朱迪斯.哈里斯认为儿童不是被父母社会化的,而是被同辈社会化的。&/b&&/p&&p&这本书只有两个目的,第一,改变你,认为孩子的人格也就是性格,是由父母塑造而成的看法。第二,告诉你,孩子的人格是怎样塑造而成的。&/p&&p&朱迪斯.哈里斯从遗传基因、人类起源、社会化群居、移民文化、社会心理认同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实例说明。&/p&&p&让你不得不重新审视,那些父母将对孩子有着决定性影响的一贯言论,是否真的正确?&/p&&p&03&/p&&p&作者还引入了大量问题家庭和问题孩子以及犯罪学的实例,让你看完后,简直目瞪口呆。&/p&&p&原来“爸爸在哪儿”竟然可以这么不重要,我现在写这篇文字的时候,都还战战兢兢,因为这真的和我长期以来的价值观形成了激烈冲突。&/p&&p&作者认为,社会地位较高、拥有更多财富的父亲可能对孩子的保护会优于社会地位较低和财富较少的父亲,她也不否认双亲健在的孩子更快乐。&/p&&p&但是从长远来看,还有可能会适得其反,尤其是受保护较多的孩子,在成长中如果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让他在同龄群体中能占有重要地位,反而比普通孩子更加的迷失自我。&/p&&p&要知道今天的快乐并不能帮助孩子抵挡明天的不快乐,自然法则也没有说痛苦一定就有续集。&/p&&p&&b&这本书讲的是一个更长时间状态的话题,在成长过程中所发生一切带来的长久效应。&/b&&/p&&p&&br&&/p&&p&正如作者所说,从长久来看,有父亲的孩子比没有父亲的孩子更有出息吗?如果他们更有出息是因为他们有父亲吗?&/p&&p&当你尝试着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就会发现的确如此。&/p&&p&作者还根据美国的社会情况来分析,离婚后孩子出现了各种问题,其实更多则是单亲母亲因为贫穷,导致生活水平直线下降,结果只能居住在有很高失业率、辍学、青少年怀孕和犯罪的社区里导致的。&/p&&p&但为什么这些社区的孩子就会辍学怀孕犯罪呢?真的是因为他们没有父亲吗?&/p&&p&这种传统的认知观念似乎很流行。&/p&&p&但作者却认为其实社区有社区的文化,并且这些文化还可以保持下去。&/p&&p&他们从父母的群体传到孩子的群体文化,传递的媒介不可能是家庭,假如你把一个家庭从一个社区连根拔起,移植到另一个社区,这时孩子的行为就会随之发生改变,就会附和和认可新社区中同伴的行为。&/p&&p&&b&从这个角度来看,单亲家庭的孩子与其他家庭的孩子并没有什么区别。&/b&&/p&&p&&br&&/p&&p&作者还非常敏锐地提出了自己的观察,想知道孩子在家庭中遭遇父母离婚是否会发生严重变化,其实应该到孩子在外面的生活是否受到离婚的影响去判断,而不是仅在家庭内部环境来看待这个问题。&/p&&p&在这样的条件下,研究者就会发现,父母离婚对孩子在家庭以外的行为,不会产生长久的影响,对他们的人格也不会产生长久的影响。&/p&&p&04&/p&&p&你也许会觉得怪异,作者写这样一本书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p&&p&其实当自己走过漫漫的育儿长路,作者就是想要告诉所有的为人父母,&b&养育孩子没有你们想象的这么紧张,当然也无需刻意忽视,只要用一颗平常心去面对即可。&/b&&/p&&p&&br&&/p&&p&在今天离婚率居高不下的社会现状里,有多少妈妈正在生活的泥潭里深陷,一而再再而三地以孩子的名义囚禁自己的自由与爱?&/p&&p&孩子终究是生活在明天的孩子,而你要过好今天的生活。&/p&&p&也许本文标题王菲的那句话,可以给那些即使婚姻走到了尽头的妈妈一点温暖。&/p&&p&给自己一份信心,勇敢做自己,通过自己努力赚钱,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条件和生活环境,每天努力一点点,单亲妈妈也能很快乐。&/p&&p&要知道,即使没了爱人,也并不代表你只剩下放弃和牺牲,更不意味着你的孩子从此就会流离失所,一落千丈。&/p&&p&你那么努力,那么好,值得被更好的人珍惜。婚姻中走点弯路算什么?&/p&&p&请你永远对自己充满信心,对你的孩子充满信心。&/p&&p&最后送上本书扉页引用的纪伯伦的一首小诗,愿所有正在为孩子教养而焦虑的父母,平和而坚定:&/p&&p&&b&你的儿女,&/b&&/p&&p&&b&其实不是你的儿女。&/b&&/p&&p&&b&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b&&/p&&p&&b&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个世界,&/b&&/p&&p&&b&却非因你而来。&/b&&/p&&p&&b&他们在你身边,&/b&&/p&&p&&b&却并不属于你。&/b&&/p&&p&&b&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b&&/p&&p&&b&却不是你的想法,&/b&&/p&&p&&b&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b&&/p&&p&&b&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b&&/p&&p&&b&却不是他们的灵魂,&/b&&/p&&p&&b&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b&&/p&&p&&b&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b&&/p&&p&&b&你可以拼尽全力,&/b&&/p&&p&&b&变得像他们一样,&/b&&/p&&p&&b&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b&&/p&&p&&b&因为生命不会后退,&/b&&/p&&p&&b&也不在过去停留。&/b&&/p&&p&&/p&
01听说天后王菲跟窦唯离婚后,有人曾问:“你想给童童找一个什么样的爸爸?”她淡淡回答:“童童有爸爸,我要找的是自己的人生伴侣。”这句话蕴含了多少人生的智慧,可是又有多少人能真正懂得?王菲在娱乐圈里一直是个传奇,从来不多言,也不曾与人公开对撕…
&p&寒门能出贵子,只是可能性越来越小了。&/p&&p&这两年我一直在某平台上做家教,平台上收费比市场贵30%,因此在平台上找家教的家庭条件几乎都比较好,在南京都有中产的水平。&/p&&p&由于平台只教6到12岁的孩子,所以孩子们的的家长几乎都是80后,这些家庭条件优渥的年轻家长们,让我看到了和我们这一代完完全全不一样的教育方式。&/p&&p&在知乎很多“家长有什么神逻辑”这样的问题里,很明显的发现,我们90后或者80后的家长,无论家庭条件如何,绝大部分都还保留着一种老思维,比如拿自己家孩子和别人家孩子对比,包括打骂,包括不尊重我们,等等。&/p&&p&然后在新一代家境良好的家庭的身上,我几乎看不见这样的事。&/p&&p&他们的孩子依然上各种各样的辅导班,不同的是,越来越侧重“兴趣”,尤其是英语口语,尽管家长们都清楚口语不会是高考的重点,但是平台上几乎所有家长都要求英语老师一定要口语发音标准,教授时以口语为主。&/p&&p&并且,他们知道辅导班不是上完就结束的,因为大多家庭富裕的家长们都有着比较高的学历,他们自己都非常清楚孩子每个辅导班上到哪,我们这样的家教只是负责给他们做预习复习,等我们走了,家长有空,还会陪伴孩子继续巩固,年纪比较小的孩子还要陪伴读英语绘本和故事,每天都会空出一定时间让孩子下楼运动,因为健康格外重要。&/p&&p&在相处的过程中,我明显感受到他们对孩子的尊重,比如与孩子发生矛盾,很多时候孩子们会跟我说,我充当了孩子们大朋友的角色,我会反馈给家长,他们会认认真真的和孩子道歉,想一想我们那个年代的家长有几个人能做到?&/p&&p&再比如说,我在这个平台教过快二十个学生,他们互相之间都不认识,有一个细节惊人的相似,那就是每次下课家长都会让孩子送我出门,给我按电梯,表示对老师的尊重。&/p&&p&还有,因为他们家境优渥,每个假期家长们都会带他们去各国旅游,每一次旅游每一个家长几乎都会做好攻略,并且会提前跟我说让我给他们讲讲相关国家的知识与故事,我们小时候的家教课如果说这些一定算“说无关的话”吧?一定是只能讲语数英的题目。&/p&&p&因为家庭条件好,所以他们从不吝啬,有什么好东西都会想着朋友,很多时候也会想着我,懂得分享,我的学生知道我喜欢喝冰水,但是他们家没有冰水的习惯,后来暑假每次我上课之前专门帮我到冰箱冰,我和他妈妈说这个事的时候他妈妈很惊讶,说完全没和他说过。(这个孩子只有6岁)&/p&&p&他们想要什么,只要合理,家长就会购买。比如我一个学生之前想要小天才电话手表,她阐述了购买理由,并且买回来也没有乱玩,而是合理使用,家长觉得就是个方便的好东西。同样的道理适用于衣服,别的贵一些的电子产品。&/p&&p&相比于不少你现在见到的拜金女孩子,他们出身贫寒,什么都没有,进大城市什么都想要,也可以理解,而这些家庭条件好的孩子,从小就不会想到问别人要东西要钱。他们自己从小到大的用品都是名牌,(出于质量使用感受的考虑,他们的收入用这些牌子非常合适)你觉得那种为了一个包去劈开双腿陪别人睡觉存在的可能性大吗?&/p&&p&他们的生活中学习很重要,但学习绝不是唯一。他们身边的小伙伴的家长都互相认识,过生日家长会鼓励开party,家长会去买好生日礼物,绝不像我们以前,什么“不许去”“浪费时间”,在他们这,玩也是孩子重要的生活过程。&/p&&p&我举了这些例子想说,假如我们或者80后小时候这一代,教育资源的不公平分配显现出的差距还没有这么明显,那么00后05后的孩子们体现的一定会越来越明显,因为他们开始懂得真正的关注孩子的全方面成长,包括心理和性格,素质,甚至不少家长为了孩子专门学了心理学,听了是不是觉得不可思议?&/p&&p&这些孩子的优秀不仅限于成绩好,他们的眼界,见识比同龄人广,性格素质也比同龄人好,你想一想,寒门的孩子可能还在每天5点起干着农活,吃不饱穿不暖,他们偷偷踢个毽子父母都要说,我们花了那么多钱供你读书,你是全家人的希望怎么还能玩?他们可能上大学才第一次进城,而这些孩子10岁不到就去过好几个国家了解过世界大致的样子了。&/p&&p&更多的穷孩子上了大学,发现自己除了学习什么都不会,而现在家境好的孩子的特长都不止一样,一个暑假考几个乐器的级,更可怕的是不像我们以前学完就丢了,他们的家长陪伴着,支持着,真正的当作一个兴趣爱好。&/p&&p&今年的高考状元就是个很好的例子,10年后,20年后,只要我们国家的贫富差距不减小,孩子们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这种差距不止在成绩上,还有能力和性格上,自卑与自信的鲜明对比会非常残忍。&/p&&p&家境良好的孩子真正的在培养“精英”,高考成功与否都不会决定命运,毕竟他们还有出国这条路,而寒门大多希望孩子们上个大学,改变命运,不是不可能出精英,是教育方式差的太多,可能性太小了。&/p&&p&本文认真分析,不存在任何歧视,玻璃心请远离。&/p&&p&欢迎关注我的个人公众号:幻境呓语&/p&
寒门能出贵子,只是可能性越来越小了。这两年我一直在某平台上做家教,平台上收费比市场贵30%,因此在平台上找家教的家庭条件几乎都比较好,在南京都有中产的水平。由于平台只教6到12岁的孩子,所以孩子们的的家长几乎都是80后,这些家庭条件优渥的年轻家…
&p&一:&/p&&p&当了妈的女人只有两类,全职妈妈和职场妈妈。&/p&&p&经常会在公众号上看到两种腔调。&/p&&p&要么歌颂全职妈妈的牺牲以及孩子的受益,&/p&&p&要么提倡妈妈应当有自我追求,孩子更受益。&/p&&p&仿佛,不管怎样做,都是为了孩子受益。&/p&&br&&p&二:&/p&&p&有篇文章说看到一个女孩父母教养良好,可是女孩却会出口成脏,了解后发现女孩是由保姆照料。&/p&&p&于是乎,感叹三岁看老,三岁前有条件的妈妈应当全职带孩子。&/p&&p&只是,那些有条件的妈妈,还要去上班,就不应该了吗?&/p&&p&另有一则,以杨澜为例,虽然陪伴孩子的时间并不多,但是做更好的不断前行的自己则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和榜样。&/p&&p&不置可否,只是,那些甘愿当家庭主妇的妈妈们就完全没有了自己吗?&/p&&br&&p&三:&/p&&p&不管你选择了怎样的生活,只要你勇敢的,坚定自己的信念,就无所动摇。&/p&&p&自私?为什么不自私呢?又有谁不自私呢?&/p&&p&在家的妈妈,因为不想错过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瞬间,因为缺乏安全感,因为不愿意孩子离开自己身边,因为不愿意面对和公婆相处的琐碎,因为自己母亲身体的欠佳,那么多的因为,不为别的,只是因为自己不愿,不想,不舍。当然,孩子能够得到母亲的照顾和陪伴,是最幸福的。&/p&&p&只是,不要说这一切是为了孩子,那样,你会心有不甘,你会不开心。&/p&&p&&strong&为什么不能坦然的接受自己的选择呢,只要你坚定的认为,这是对你,对孩子,对这个家庭最好的方法,就必不会被旁人的观点和看法左右。&/strong&&/p&&p&&strong&只要你认可这就是你想要的生活,你就能好好享受它。&/strong&&/p&&p&如果说从此我就不想再工作了,也许我懒,也许我工作能力不强,也许我不上进,我把孩子和丈夫当成是我的事业,我好好经营,感到幸福和满足。&strong&谁能保证人生的意义在于工作带来的成就感呢?&/strong&&br&&/p&&p&或者我想等孩子大一些再重返职场,我也可以在照顾家庭之余给自己充电,不要担心你落后了,更不用怕老。无论何时重新出发,只要做好了准备,就可以活的漂亮。经历过生活和岁月沉淀的女人,也会变得更有味道和魅力的。&/p&&p&最怕的是,你处在又羡慕有事业的女性,又没有勇气离开家庭的纠结心态。这时候,就连孩子都能感受到你的漫不经心和游离状态,而你,也会被矛盾和抱怨的情绪吞噬的。&/p&&br&&p&四:&/p&&p&重返职场的妈妈,无论你是6个月,8个月,1岁,2岁给孩子断了奶。你是不是都会觉得,我欠了孩子什么。因为他/她一辈子只有一次的机会,无论是母乳,还是成长和童年,都不可能再来过了。&strong&在我没有陪伴他的那些时光里,是否给他留下了伤害,每次的离开,他都那样的不舍得,无论是用哭闹抗议,还是乖乖的和你说再见。&/strong&&/p&&p&请不要跟我讲生活所迫啊,不上班哪来的钱。确实会有一些母亲,如果不工作,孩子就会饿死,但那不是你。&/p&&p&你只不过是想要更多的钱,想要追求更好的生活。&/p&&p&你想要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更大的价值。&/p&&p&你想要体会更多的人生,有更丰富的阅历。&/p&&p&你想要保持和时代的触感,融入于社会之中。&/p&&p&你想要自力更生,和丈夫一起奋斗前行。&/p&&p&这有错吗?一点都没有。应该称赞你,你是一个有想法、有勇气、有魅力的新时代女性。&/p&&p&所以,大胆的承认自己是自私的,你的选择是因为你想,你要,你追求。当然,孩子会乐于看见一个自信充满活力的母亲,你也能为他/她提供更广阔的空间。&/p&&p&只是,不要认为没有工作的母亲就没法给她的孩子这些。你并没有因为工作而高人一等。&/p&&p&&strong&孩子需要的母亲,是快乐的,勇敢的,善良的,全心全意爱他/她的。无论你美丑,贫富,上班或不上班。&/strong&&/p&&p&不工作的妈妈,照样也可以自我学习和成长,通过读书、音乐、艺术丰富自己的内涵和品位。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成为孩子心中最美的妈妈,是他/她人生中的明灯和榜样。&/p&&p&我们都可以理解,职场中的妈妈,一边想要好好工作,一边却又放心不下家里的孩子。也许你会一加班就内疚,也许你会因为腾不出更多的精力努力工作而头疼,因此,需要发挥我们更多的智慧去寻求一个平衡点。比如,孩子的照顾中抓大放小,比如,不去纠结老人/保姆照看孩子生活中的那些细节,比如,想办法哄老人/保姆开心也能让自己省心,比如,前几年先不考虑升职加薪多点时间陪伴孩子,比如,我现在就想要冲事业那能不能让丈夫多陪陪孩子?&/p&&p&我们一定可以想出解决难题的方法的,即使有困境,也要相信它是暂时的。&/p&&p&最怕你上了班,却没有了一点心思和精力陪伴他/她,不是疲于应付工作,就是疲于应付孩子。&strong&没有了高质量的陪伴,你离孩子的心也越来越远了。&/strong&&/p&&br&&p&五:&/p&&p&不用害怕承认自私,因为没有一个人不自私。&br&&/p&&p&正是看清了你自私的所在,你才能更坚定更从容的朝着目标走下去。&/p&&p&承认自己是一个糟糕的母亲,但是我愿意和亲爱的孩子一起,成长为一个快乐、勇敢、善良的人。&/p&
一:当了妈的女人只有两类,全职妈妈和职场妈妈。经常会在公众号上看到两种腔调。要么歌颂全职妈妈的牺牲以及孩子的受益,要么提倡妈妈应当有自我追求,孩子更受益。仿佛,不管怎样做,都是为了孩子受益。 二:有篇文章说看到一个女孩父母教养良好,可是女…
&p&更新在最后&br&&br&你好我是分割线————————————————————————————————————&br&&br&全家清华的路过......从来不觉得学习好了不起,人品更重要(严肃脸)&br&&br&背景:我们家里有两个孩子,我现在是清华本科在读,父母和哥哥都是清华本科毕业,然后去国外留学回来。因为父母都在清华任教,所以我跟父母回国后是在清华里长大的,从幼儿园到大学没有出过这个园子,属于所谓的的“五清”团(传说中的“八清”团是清华幼儿园,清华附小,清华附中初中,清华附中高中,清华大学本科,清华大学研究生,清华大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br&&br&&br&&br&1、家里人从来不管我的学习,学习方面可以说是放养吧,从小到大没有上过任何学习方面的辅导班。父母一直跟我说:&b&“学习是自己的事情。”确实是这样,他们不会把自己的期望寄托在我的身上,从最开始就是在鼓励我找自己的人生,去活成我自己想要的样子。&/b&&br&&br&&br&
不会有所谓的“不怎么怎么样,就会对不起父母”的压力。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学习全靠自觉,不会去争第一第二什么的,但是会把自己的成绩维持在优秀的范围内。当然从小也没有想过要上清华以外的学校,觉得上北大就是对家庭的背叛(小孩子幼稚的思想(///ω///)),然后就考上了——毕竟如果全家都是清华的,但只有自己不是的话,还是会感觉有点丢脸的。&br&&br&&br&&br&2、小时候去学音乐呀,舞蹈呀,美术呀,也全都是凭我自己的兴趣,很多兴趣班都是上个一两周,说不想学了,家里人就会很干脆的说那就不学了。其实现在想起来那么小的孩子(4、5岁的时候),哪有什么成熟的考虑,但是&b&他们会很尊重我的选择,从小我就觉得我和他们是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体现无私奉献的碑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