嘧菌酯,醚菌酯,吡唑醚菌酯治什么病.花生叶斑病到底哪个效果

吡唑醚菌酯怎么使用?各种作物使用吡唑醚菌酯的用量用法_惠农学堂-中国惠农网手机版
吡唑醚菌酯怎么使用?各种作物使用吡唑醚菌酯的用量用法
惠农网砾果·惠农网
吡唑醚菌酯,有着良好的杀菌性能,是一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在市场上受到广大人们的认可,但是你知道它怎么使用吗?
版权提示:惠农网平台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若发现平台文章存在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处理。
免责声明: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惠农网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暂无评论信息哦!
积极发表评论,您的店铺可获得更多品牌爆光!& & 为新型广谱杀菌剂,具有保护、治疗和根治作用,是在醚菌脂的基础上改进的高效线粒体呼吸抑制剂,通过阻止细胞色素b和C1间电子传递而抑制线粒体呼吸作用,具有更宽的杀菌范围和更高的杀菌活性,对瓜类、蔬菜的白粉病、霜霉病、黑星病、叶斑病、疫病等病害具有较强的防治效果,作用迅速,持效期长,推荐剂量下对作物安全,促进氮的吸收,增强作物的抵抗力,提高作物品质。& &&登记作物:黄瓜 &白粉病 & & 香蕉 &炭疽病& & 稀释倍数:叶面喷施倍液& & 注意事项:& & 1、&工作人员施药时应戴好口罩,手套等,施药期间不可饮食。& & 2、本品安全间隔期为7--10天,每季使用2次。& & 3、本品对蜜蜂、桑蚕、鱼类等昆虫,动物有毒,请远离此区域。& & 4、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止接触此药。& &&其他相关精品推荐:& &&:,,,,,,,& &&:,,,甲哌鎓,复硝酚钠,,,,& &&:,,,,,,,& & 品牌与品质的结合,专业,,生产厂家,诚邀广大经销商合作,互惠共赢!
意向产品吡唑醚菌酯吡唑醚菌酯 嘧菌酯 醚菌酯 有些什么区别_农药应用_191农资人 - 农技社区服务平台
查看完整版本: [--
&Pages: ( 2 total )
吡唑醚菌酯 嘧菌酯 醚菌酯 有些什么区别
吡唑醚菌酯 嘧菌酯 醚菌酯 有些什么区别,在防治病害上有什么不同,可以互相代替吗?
路过看看啊,期待高手
我也想知道
吡唑醚菌酯、嘧菌酯、醚菌酯,都是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物质,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是以天然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抗生素为先导化合物开发的一类新型杀菌剂,到目前为止已有6个品种商品化,还有至少7个化合物正在开发中。它们的化学结构上都含有甲氧基丙烯酸酯基团或是由甲氧基丙烯酸酯衍变而得。在农业应用上表现有许多共同特点。 &&&&(1)独特的作用机理。它们都是病原真菌的线粒体呼吸抑制剂,即通过在细胞色素b和c。间电子转移抑制线粒体的呼吸,干扰细胞能量供给,使细胞死亡,从而发挥杀菌作用。作用于线粒体呼吸的杀菌剂较多,但苯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作用的部位(细胞色素b)与以往所有杀菌剂均不同,因而对于已对甾醇抑制剂(如三唑类)、苯基酰胺类、二羧酰胺类、苯并咪唑类产生抗性的菌株有效。 &&&&(2)杀菌广谱。对几乎所有真菌类(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卵菌纲和半知菌类)病害都显示出很好的活性,如麦类的白粉病、叶枯病、赤斑病、网斑病、黑腥病,水稻的稻瘟病、纹枯病,以及霜霉病、疫病等具有很好的活性,对疫病的防治更显重要。 &&&&(3)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并有良好的渗透和内吸作用,可以茎叶喷雾、水面施药、处理种子等方式使用。 &&&&(4)具有高度选择性,对作物、人、畜及有益生物安全,对环境基本无污染。 &&&&(5)本类化合物除对病原菌有抑制作用,对某些昆虫和植物也具有电子传递抑制作用,因此有可能从苯氧基丙烯酸酯类中开发出杀虫剂和除草剂,并已有这方面的专利了。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有:&&&&吡唑醚菌酯商品名称叫做凯润,醚菌酯商品名称叫做翠贝,都是德国巴斯夫的。&&&&嘧菌酯商品名称叫做啊米西达,还有一个是嘧菌酯+苯醚甲环唑,商品叫做啊米妙收,都是先正达的。&&&& 烯肟菌酯商品名称佳斯奇,烯肟菌胺·戊唑醇商品叫做可爱,是中国沈阳化工研究院的&&&& 经过几年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大量使用实践表明,这类杀菌剂不仅是一个优秀的病害防治产品,同时它还能够显著地改善果实品质,提高产量。
学习了&&真是专家啦 啊
学习了,谢谢啊
学习,不错。烯肟菌胺·戊唑醇商品叫做可爱??应为爱可。呵呵
引用楼主农资天地于 14:38发表的 吡唑醚菌酯 嘧菌酯 醚菌酯 有些什么区别 : 吡唑醚菌酯 嘧菌酯 醚菌酯 有些什么区别,在防治病害上有什么不同,可以互相代替吗?吡唑醚菌酯与嘧菌酯对大多数真菌引起的病害都有效,防治范围更广谱一些。醚菌酯对子囊菌、担子菌引起的病害效果更好一些。
我想也是没什么区别的,都是同一类的
专家啊,长见识了
对子囊菌属真菌、担子菌属特效。
引用第3楼陆旺于 15:38发表的&&:吡唑醚菌酯、嘧菌酯、醚菌酯,都是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物质,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是以天然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抗生素为先导化合物开发的一类新型杀菌剂,到目前为止已有6个品种商品化,还有至少7个化合物正在开发中。它们的化学结构上都含有甲氧基丙烯酸酯基团或是由甲氧基丙烯酸酯衍变而得。在农业应用上表现有许多共同特点。 &&&&(1)独特的作用机理。它们都是病原真菌的线粒体呼吸抑制剂,即通过在细胞色素b和c。间电子转移抑制线粒体的呼吸,干扰细胞能量供给,使细胞死亡,从而发挥杀菌作用。作用于线粒体呼吸的杀菌剂较多,但苯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作用的部位(细胞色素b)与以往所有杀菌剂均不同,因而对于已对甾醇抑制剂(如三唑类)、苯基酰胺类、二羧酰胺类、苯并咪唑类产生抗性的菌株有效。 &&&&(2)杀菌广谱。对几乎所有真菌类(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卵菌纲和半知菌类)病害都显示出很好的活性,如麦类的白粉病、叶枯病、赤斑病、网斑病、黑腥病,水稻的稻瘟病、纹枯病,以及霜霉病、疫病等具有很好的活性,对疫病的防治更显重要。 .......
学习了&&真是专家啦 啊
引用第9楼忍者独步天下于 11:33发表的&&:专家啊,长见识了
学习了,呵呵
贵不贵 这几样?&&哪家公司生产的好
都贵,预防好于治疗
哈哈 是有区别的 但防治病害大部分都是主要往白粉病黑星病上推
引用第3楼陆旺于 15:38发表的 : 吡唑醚菌酯、嘧菌酯、醚菌酯,都是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物质,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是以天然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抗生素为先导化合物开发的一类新型杀菌剂,到目前为止已有6个品种商品化,还有至少7个化合物正在开发中。它们的化学结构上都含有甲氧基丙烯酸酯基团或是由甲氧基丙烯酸酯衍变而得。在农业应用上表现有许多共同特点。 &&&&(1)独特的作用机理。它们都是病原真菌的线粒体呼吸抑制剂,即通过在细胞色素b和c。间电子转移抑制线粒体的呼吸,干扰细胞能量供给,使细胞死亡,从而发挥杀菌作用。作用于线粒体呼吸的杀菌剂较多,但苯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作用的部位(细胞色素b)与以往所有杀菌剂均不同,因而对于已对甾醇抑制剂(如三唑类)、苯基酰胺类、二羧酰胺类、苯并咪唑类产生抗性的菌株有效。 &&&&(2)杀菌广谱。对几乎所有真菌类(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卵菌纲和半知菌类)病害都显示出很好的活性,如麦类的白粉病、叶枯病、赤斑病、网斑病、黑腥病,水稻的稻瘟病、纹枯病,以及霜霉病、疫病等具有很好的活性,对疫病的防治更显重要。 .......
非常 详细、、真是专家呀、、
学习了......................................
现在要玩5-氨基乙酰丙酸(5—ALA)这成分的。以后肯定会流行。
太感谢了啊
为什么我用翠贝打蕹菜白锈病几乎没什么效果?白锈病的致病菌是卵菌。
专家&&长见识了
这个收藏了···
吡唑醚菌酯 与醚菌酯只是多一个吡唑环,其杀菌性能、应用范围没有区别。陕西美邦今年除了一个蓝泰,50%嘧菌酯+70%代森联, 同百泰60%(5%吡唑醚菌酯+55%代森联)更有优势,有效地解决长时间使用百泰产生的抗性问题
:吡唑醚菌酯、嘧菌酯、醚菌酯,都是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物质,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是以天然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抗生素为先导化合物开发的一类新型杀菌剂,到目前为止已有6个品种商品化,还有至少7个化合物正在开发中。它们的化学结构上都含有甲氧基丙烯酸酯基团或是由甲氧基丙烯酸酯衍 ..&( 15:38)&请问这几类可以互相混配吗?
首先,可以混配;但是考虑这几个都是一类放在一起混配的话,起不到1+1&2的效果,另外性价比较高,建议轮换使用效果比较好
一个是从化学结构上看有区别;一个是防治普不一样;一个是针对的致病菌的敏感性也会有差异。
吡唑醚菌酯是目前唯一一个获得植物健康登记的杀菌剂!
现货出售 吡唑醚菌酯原药96%&&有需求可以联系我!电话:&&QQ:&&石(生产厂家)
出售吡唑醚菌酯原药&&&&和悬浮剂&& 乳油&&要的联系我&& &&&&
在农业应用上表现有许多共同特点。
好,学习了,非常不错
谢谢3楼分享
多是差不多的东西关键是怎么去寻找买点
每次上191都能学到很多
查看完整版本: [--
Powered by
Gzip enabled嘧菌酯,吡唑醚菌酯不同产品特点与技术定位有何差别_百度知道
嘧菌酯,吡唑醚菌酯不同产品特点与技术定位有何差别
我有更好的答案
吡唑嘧菌酯这一类化合物有什么特点杀菌式农药,用于防治玉米大小斑、黄瓜白粉病、瓜果霜霉病和香蕉黑星病、叶斑病等病害具有较强的防治效果。
采纳率:79%
来自团队: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用户账号:
←点击获取验证码&&
您所在的位置:
2016年吡唑醚菌酯市场操作的几点看法和建议
10:01:17   来源:农药快讯   【
  背景分析
  提及2016年农化市场的焦点,除了商业模式和作物解决方案方面的探索和争论,在市场产品方面吡唑醚菌酯无疑是杀菌剂市场的热点。首先是随着日该产品的专利到期,国内企业的登记证件纷纷下达,品种和品类急剧增加,其次是,巴斯夫近期围绕吡唑醚菌酯一系列的策略和动作,推波助澜促使吡唑醚菌酯再度升温,成为行业的焦点。
  当然,既是热点,还是焦点,肯定有市场“乱象”。结合近年来的行业特点和操作习惯,价格混乱和无序竞争在所难免,从呋虫胺、草铵膦,到去年的噻呋酰胺,都是很好的例证,一旦登记证件集中到达,价格呈跳水式下滑,一般都是进口产品的1/2~1/3,所以2016年吡唑醚菌酯产品的“乱象”在所难免。
  对于以吡唑醚菌酯作为企业战略性产品的主流品牌企业而言,如何面对即将到来的“乱象”,并能乱中取胜?这是考验企业智慧的时候。既要有战术,还要有品类的战略,这样才能不乱于心。不要总是简单理解专家说的“高价总是打败低价”、“价格的竞争一定是低级的竞争”等,对于产能和证件过剩的农化企业而言,目前行业的毛利率还是高于社会的平均毛利率,而且进入的门槛还较低,要达到行业的真正整合和重新洗牌,让对手退出,价格竞争无疑是有效的直接手段之一。今天的价格竞争已经不是简单的价格战术和价格骚扰,而是逼迫式的价格战略,置对手于死地,让对手悄然退出。
  操作方法
  然而如何不乱于心地确定企业品牌或品类的战略?在众多同质化产品中,如何做到品牌的区隔?除了品质和品类(这是基础),如何利用目标市场和应用技术方面去区隔对手?
  1& 从品质入手
  关于吡唑醚菌酯系列产品的品质问题,行业争论很多,从原药的晶型和熔点,以及原药的含量标准等,到关键剂型的工艺技术,各种剂型的优劣势应用特点,都成为差异化卖点提炼的要素,这也是企业打造产品差异化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所有营销出发点的基础。
  2& 目标市场区隔
  除了产品的品质品类的区隔和差异化以外,在市场操作上可以采用目标市场的区隔,或者叫应用技术推广方向的区隔。这也是很好的营销手段。
  从目标市场的取舍而言,目前大家把吡唑醚菌酯的主要销售方向定位在南方地区的或者高端的经济作物上。这也是巴斯夫打下的有基础的市场,这个市场容量也很大。根据相关的推断,2015年吡唑醚菌酯已经成为目前全球最大的杀菌剂。吡唑醚菌酯系列产品,如凯润和百泰等,在中国市场热销,其2015年基本保持44%~70%的高速增长,在全球市场上,吡唑醚菌酯有10%以上的快速增长。
  吡唑醚菌酯成为全球销售第一的杀菌剂,这是肯定的事实。其可否成为中国市场上销售最大的杀菌剂?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整个吡唑醚菌酯在全球市场主要的销售,70%在南美,亚洲只占3%,所以中国市场的吡唑醚菌酯市场空间,远远没有得到开发,吡唑醚菌酯未来的增长空间不可估量。吡唑醚菌酯什么时候可以成为中国市场的杀菌剂NO.1?吡唑醚菌酯在中国市场成为NO.1的路径和突破点在哪里?
  从目标市场而言,吡唑醚菌酯在全球的市场分布量,40%以上的份额主要在旱地大田作物上。而在果树蔬菜上只占20%。所以吡唑醚菌酯在整个市场下一步的增长点一目了然。再从国内杀菌剂应用的数据来看,目前,在国内市场杀菌剂的使用量,旱地大田上只占6%,而在南美接近40%,所以大田上吡唑醚菌酯的空间巨大。分析巴斯夫,围绕、水稻、、,前两年做了大量的示范和基础准备工作。从2015年启动的玉米市场,到2016年即将启动的水稻市场,可见其围绕吡唑醚菌酯产品的良苦用心。其实回想整个巴斯夫的操作方法和巴斯夫对吡唑醚菌酯的定位,使吡唑醚菌酯不可避免会成为一个划时代的产品。
  当然,既然作为一个大的产品,而且可能是NO.1的杀菌剂,吡唑醚菌酯必须放下架子。如果始终认为吡唑醚菌酯是高高在上的产品,依然定位在高端经作上的话,市场空间是有限的。随着吡唑醚菌酯产品的国产化,原药价格的下滑,成本的下降,吡唑醚菌酯的使用成本也会急剧下降,加之近几年大田作物用药水平的提高,给吡唑醚菌酯的市场推广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按照全球统计数量,目前吡唑醚菌酯系列销售超过10亿美元。而市场上大量的通用性的杀菌剂,如甲基硫菌灵、多菌灵、三唑类系列产品等,整个销售额在2亿~6亿美元。所以吡唑醚菌酯成为一个大单品,方向是确定的。如何成为大单品?要把吡唑醚菌酯当作未来的多菌灵、甲基硫菌灵来看待、来操作。
  面对炙手可热的吡唑醚菌酯,企业可以有乐观的心态
  吡唑醚菌酯市场到底多大?对一些企业而言,可以理解为像海一样大,不仅现在的同类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的产品,都可以成为被吡唑醚菌酯取代的市场,而且一些常规的保护性杀菌剂也是未来吡唑醚菌酯可取代的目标,大到像常规的毒死蜱、草甘膦的市场一样,无处不在的市场机会,对于某个企业而言市场空间可以任意想象。
  对于一些企业而言,把吡唑醚菌酯当作常规产品去操作,可能难以接受。但是吡唑醚菌酯要想成为中国市场杀菌剂中最大的单品,肯定要走上平民化路线。吡唑醚菌酯可能会成为病害防治里面不可或缺的产品,用什么东西都加一点吡唑醚菌酯,当然,可能不是单用,而是与其他产品混配或复配使用。其实,当年的阿维菌素刚进入中国市场时,原药价格高得离谱,是现在原药价格的7~8倍。随着高端经作市场的饱和,阿维菌素要成为上量的产品,也逐步引入大田市场,找到了更大空间,成为了常规的大单品。
  对于一个企业来讲,我个人一直倡导、推广着大单品战略。假如一个企业能把一个单品做成年销售过亿,即便价格再低利润再薄,他都能找到一个很好的盈利点,而且能够打造一个企业的个性和品牌。所以品类聚焦是下一步行业的发展方向。要做好单品上量,集中品类聚焦,尤其对有原药的企业而言,优势会更明显。对这样的企业我的建议是,如何聚焦品类,打造吡唑醚菌酯的个性化品牌,把吡唑醚菌酯做成自己企业的当家品种,如果吡唑醚菌酯系列在企业的销售额中占到70%~80%,如果其销售额能达到2亿~3亿元,这个数字对整个吡唑醚菌酯市场而言,其实并不为大。吡唑醚菌酯成为中国第一大的杀菌剂,理论上市场容量应该达到20亿元以上。大家可以看到生产多菌灵、代森锰锌的传统老企业,近几年销售额稳定,盈利水平很好。因为经过竞争淘汰,剩者为王。2016年吡唑醚菌酯的乱象、价格战、无序竞争、泛滥推广等都是可以预见的。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下如何找到自己的出路,是每个企业必须考虑的事情。
  从竞品的角度而言,吡唑醚菌酯除了面临同质化的吡唑醚菌酯系列的不同厂家、不同产品、不同剂型的竞争外,还有同类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竞争。与同类产品比较,如嘧菌酯、肟菌酯,可以看到吡唑醚菌酯的长处和优势。比如吡唑醚菌酯跟嘧菌酯比较,在卵菌纲方面,差不多,但在大田,如小麦的白粉病、锈病,水稻的纹枯病防治方面,吡唑醚菌酯比嘧菌酯更有优势,也更有前景;跟肟菌酯比较,对玉米的大小斑病、纹枯病防效更高。而且在经作上,吡唑醚菌酯比肟菌酯对卵菌纲更加敏感,这些同类产品竞品之间性能特点的稍微的差异,都可以成为选择作物市场突破和被利用的基础。
  其实通过对这些性能特点的深入研究,大家会明白巴斯夫为什么要如此执着在大田上布局和发力,从2015年首先启动小麦、玉米,到2016年水稻和花生,巴斯夫在全国市场启动了大田市场战略,做了大量的示范和前期的准备工作。
  就我个人观点而言,吡唑醚菌酯2016年各公司主要操作的目标市场,肯定是以快速切入快速上量为操作指导,依然是以有基础的经作市场为主,未来个人更加看好吡唑醚菌酯在大田市场的应用方向。一旦大田市场启动,市场会很大,所以各企业应着手准备大田市场应用技术的探索和大田应用市场的前期准备工作。
  另外,在目标作物市场的推广方面,针对不同作物、不同地域,应用技术指导可能都需要个性化的探索。吡唑醚菌酯的应用剂量,行业也争论不休,没有统一标准。有些专家认为,提倡低剂量使用。不妨看巴斯夫的相关技术资料,其实低剂量在预防阶段是可行的,但出于中国市场的具体情况,值得商榷。吡唑醚菌酯有一个非常好的可利用的特点,即其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在市场示范推广过程中,要想达到让农民、经销商看得见、摸得着的效果,即前期达到促进生长的效果,后期保证作物的品质和产量,需要一定剂量做保障。巴斯夫在指导过程中,有具体的使用时间和具体的指导用量,并没有过分提倡低剂量使用。同时,随着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推广应用和反复使用,产品抗性也在急剧增长,使用剂量必将逐步提高,就像当年的阿维菌素。从吡唑醚菌酯产品本身的性能特点而言,它的预防效果大于治疗效果,且优势在预防,治疗效果不显着。而中国大部分农民见了病害或者快要发病时才用药,所以要达到一定的治疗性,必须要确保一定的剂量。没有剂量保证,很难达到好的效果。
  吡唑醚菌酯已经下来的证件有60多个,预计5月份约达100个,正在登记田试的700个左右。吡唑醚菌酯系列产品的证件资源泛滥、产品同质化非常严重,这是肯定的。但这并不可怕。行业内其他大的常规产品,包括阿维菌素、草甘膦、三唑类杀菌剂等产品,哪个产品证件资源不是达到500~600个,然而,即便是在证件泛滥的情况下依然有企业能突破重围造就系列产品品牌。所以大家不用担心吡唑醚菌酯会做死,只要不乱于心,踏实做基础准备工作和市场布局,吡唑醚菌酯一定会造就一批黑马,造就行业一些新的领军企业。
(汪顺生)
? ( 13:13:01)? ( 10:51:48)? ( 10:51:16)? ( 11:05:27)? ( 14:15:59)? ( 9:50:09)? ( 9:56:25)? ( 8:52:35)? ( 9:39:11)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农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农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农药网”。违反上述条款,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所展示的信息由买卖双方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本网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友情提醒:网上交易有风险,请买卖双方谨慎交易,本地最好是见面交易,异地交易请多学、多看、多问、多了解,网上骗术多种多样,谨防上当受骗!
5,本网刊载之所有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地址不清稿酬未付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编辑部电话:8 电子信箱:info#jinnong.cn(请把#换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吡唑醚菌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