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坚持原则,艺管人如何找到自己的定位

再定位:迎向社会创新——范迪安院长在“为社会创新的美术教育”院长论坛上的讲话
来源:&&作者:CAFA ART INFO&&点击量:1046&&时间: 12:52:37
各位同事:
各位院长在刚才的演讲中介绍了他们各自学院的教学现状和办学特色,尤其是畅谈了他们对艺术教育改革的见解,一是让我们受益良多,二是使我们更加清醒地看到我们全球艺术教育都处在一个新的起跑点上。今天的美术学院与社会之间已经没有了围墙,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和全球文化的相互碰撞与激荡使高等艺术教育进入一个新的语境。经济的转型与创新的浪潮犹如一个巨大的引擎,再加上网络时代带来的全球信息交汇使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语境。
中央美术学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918年的中国第一所国立美术学校,我们即将迎来建校100周年,在某种程度上,这所学校也是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美术教育的缩影,近一百年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20世纪前半叶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中,中国艺术的先贤们通过向西方学习,引进了包括绘画、雕塑和工艺美术在内的西方艺术形式,相对于中国传统的艺术教育,这些艺术形式连同他们的教学方法被称之为艺术的“新学”。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1950年代,与当时的国际政治环境相适应,中国的艺术教育主要是向前苏联学习。到了1980年代中国向世界开放之后,中国艺术教育界面向更广阔的世界,形成了国际交流新的格局。在近一百年的办学历史中,有两条经验或者说学术传统是十分鲜明的:一是在吸收和借鉴外来艺术教育经验的同时,努力将其与中国的文化传统思想相融合,或者说,中国传统的艺术观念与教育理想具有极大的消化与融合能力,尤其特别看重艺术的社会启蒙作用,看重艺术家的全面发展。二是在百年来中国社会沧桑巨变的历史进程中,美术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始终与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密切相关,站在文化的前沿服务社会。与西方艺术学府不太相同的一个特点是,包括中央美院在内的中国各个美术教育机构拥有稳定的教师队伍,他们既是教授,也是优秀的艺术家,这种艺术教育家与艺术家身份重叠的特点使得在美术学院中产生的思想、观念和艺术作品都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近三十年来,在中央美术学院老院长靳尚谊先生和我的前任潘公凯先生的努力下,中央美术学院已经从传统的以造型艺术为主的形态改变为涉及视觉艺术多种领域的大美术格局。目前,中央美术学院拥有造型艺术、设计艺术、建筑和艺术人文四个学科,有不同学位层次的学生近6000名。从中国整个高等美术教育来看,从21世纪开始都经历了一个学生数量扩展的时期,也经历了建立新专业、形成新的学科结构的过程,在规模稳定之后,艺术教育的中心任务正在向内涵发展转变。中国政府已经要求各个大学进行综合改革,也就是要求我们为自己的办学做出再定位。我认为,“再定位”就是当前中国美术教育全新的目标。
置身于经济社会发展大潮,高等教育无法任性地掐断与自身历史的联系,也无法对错综复杂的社会诉求熟视无睹。在中国,社会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新的经济结构的形成,信息技术的革新特别是互联网+的趋势,新兴产业的发展特别是文化产业的发展,城市建设和乡村建设的同步发展特别是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国新的经济区和经济区和经济带的规划更是提供了艺术发展与文化交流新的契机,例如“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等等。政府提出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整个社会对文化将有着更大的需求,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向社会输送新型的艺术人才。几年前,在中国教育界流行的一句话是“与世界接轨”,在今天,教育的重点应该是与中国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接轨。当然,这种接轨是根据每一所学院自身的历史和优势形成不同维度的连接,在共性的基础上体现个性。在中央美术学院,我和我的同事们近期讨论的主要问题就是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这里我谈三点:
第一:树立教与学“互为主体”的观念。我们要思考如何为学生的自我驱动提供宽阔的平台。当今的学生一方面是获取知识的渠道已经不仅仅依赖于课堂,甚至与教师同步。另一方面是在信息的海洋里找不准方向,因此我们需要提倡一种教与学“互为主体”教育观念。让学生在认识社会的前提下认识自我,为学生实现自我的内在需求提供教育。对此,我们采取的措施包括建立更丰富的选修课程。目前中央美术学院实行的是三学期制,在秋季学期主要安排课堂教学,在春季学期主要开展社会实践课程,也就是教师带着学生走出校门,开展社会调研、艺术考察,结合课题进行创作练习,也包括室外写生,学生提交的是体现专业特点又兼有个人感受与发现的“文本”。第三个学期是夏季学期,在全院开设几十门的工作室或画室选修课,也包括艺术历史和理论课程,全院学生可以跨专业选修,补充自己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这样的做法是从“教”的角度为“学”留出更大的自主性和可选择性,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社会创新的趋势需要复合型人才,比如在艺术创作上,一个具有综合能力的学生更能融入当代艺术空间,一个具有整合能力、管理能力的设计专业学生更能开辟新的创业空间。最近,我们欣喜地看到,许多学生在毕业时节组成了来自不同专业的创业团队,谋划自己走向社会第一步。实际上,在全程教学中提供可选择性教育,帮助学生找到自我发展的定位,让教师与学生互动起来,这才是为他们的艺术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将课程课题化。要探索课程与课题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和国际上许多美术学院一样,中央美术学院也是实行基础课程与工作室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基础教学上,我们越来越重视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综合的视觉思维与形象表达能力。在工作室教学阶段,要求教师将课程“课题化”,用课题开启学生潜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拥有问题意识,围绕着解决“未知”而发挥“有知”。作为学院的课程,肯定要坚持基本的训练,在基础教学上要建设一批具有特色甚至是品牌的课程,但在学生高年级也就是进入工作室之后,导师要加强课题意识,根据社会创新的趋势,形成课题并实施灵活的教学方式。有了课题意识,教师和学生就会共同寻找社会创新提出的需求,也能够积极寻求与产业的结合,将“教”、“研”、“产”结合起来,在这个意义上,课堂是一个具有开放性和实验性的平台。与国外许多美术学院不同的是,我们的教师不仅数量大,而且基本上都是全职的、终身的,在自主聘用教师上几乎缺乏制度性的支持,这就更有必要要求教师要具有知识更新和提出课题的主动性,教师要成为知识创新的先行者。
第三、传统的当代转换。高等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职责是体现自身的文化责任。对于中国来说,在急剧的现代转型过程中,中国面临的急迫问题是自身的文化传统渐行渐远,文化的记忆在不断地丧失。中国美术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不间断的传统,是东方艺术观念和表达方式的重要代表。在过去三十年里,中国的艺术教育和艺术创作的目光比较多地朝向世界,特别是西方的风格、流派和观念,现在需要更多地将目光投向自身的传统,在中华文化的深厚资源中投以深入的研究,将传统艺术的资源进行当代的转换,使艺术教育坚持人文主义的意识。实际上,将自身文化传统与当代社会需求联系起来是一个十分艰巨的课题,但是,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如果丧失了本国的文化传统,就会带来更加严重的趋同化、同质化,在这方面,我们提倡教授们立足于中国改革时代的社会现实,从极为丰富的社会生活中寻找艺术表达的主题,尤其注重以中国智慧和中国经验支持当代的艺术创作并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找到艺术表达的中国方式。例如,在造型艺术领域,西方近百年来的艺术发展呈现出一种鲜明的线性趋势,对物质材料、产品的关注甚于对社会中的人物和人的社会性的关注,也可以说总体上有一种“物的增殖”与“人的退场”的趋势。我们则要求师生更多地关注变革中的社会,关切人的当代存在和时代的精神面貌,并且更多地进行传统语言的当代转换。在设计艺术领域,我们提倡把社会性主题与设计思维结合起来,在设计产品中形成一种种体现社会关切的“视觉叙事”。在建筑教学领域,我们侧重于两个主题,一个是文化建筑,在过去20年里,中国的许多文化建筑都出自外国建筑师之手,它的优长是带来了许多富有创新思维的设计,但另一方面,也使许多文化建筑与城市的历史文脉脱节,成为文化的“飞地”,因此,我们要特别关注文化建筑的文化性。第二个主题是对乡土建筑的保护,在尊重乡土建筑特性的基础上进行新的设计,保存乡村文化的记忆,也就是留住文化的“乡愁”。
各位同事:这次论坛的时间是简短的,但通过这样的交流,提升了我们在社会创新形势下深化教学改革和加强学术建设的紧迫感,也将推动中国的美术学院与各国美术学院之间建立起更宽阔的合作与交流。可以从“术业有专攻 这一角度去立意.即学有所长.学有所专.由此可以联系到当今社会个人定位问题.如何认识自我.发挥自身的优势.找准自己的位置.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精英家教网——
暑假天气热?在家里学北京名师课程,
可以从“术业有专攻 这一角度去立意.即学有所长.学有所专.由此可以联系到当今社会个人定位问题.如何认识自我.发挥自身的优势.找准自己的位置.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25分)面 壁敦 煌&&&&&&&&&&&&&&卢贤生当年大千由上海迁往苏州网师园时,同住园内的叶恭绰对大千的帮助与影响很大。叶恭绰是我国著名书画家和收藏家,他对大千说:“人物画一脉,自吴道子、李公麟后已成绝响,仇实父失之软媚、陈老莲失之诡谲,有清三百年,更无一人焉。”并力劝他放弃花卉山水,专攻人物,振此颓风。所以大千也说,他“西去流沙,寝食于莫高、榆林二石室者近三年,临抚魏、隋、唐、宋壁画三百帧,皆先生启之也”。之后,在国民党政府检察院任职的马文彦,也曾多次向大千介绍敦煌石窟壁画,大千自己又查阅了一批资料,遂决定去探寻中国绘画的艺术渊源,以发扬光大。 1941年3月,大千第一次踏上赴敦煌的征途。经过一个多月的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了莫高窟,在莫高窟附近的一个破庙里住下后,便带领帮工和随行的士兵清理积沙,修路开道,经过五个月的艰苦工作,总共为309个洞窟进行记录和编号。由于生活用品准备不足,人少力薄,以及画布和颜料等画具临摹效果不佳,大千一行不得不于年底返回兰州,筹集人马,补充物品,作长期打算。1942年3月,大千率子张心智以及差厨等一行9人,从西宁包租—辆卡车,第二次来到敦煌。 临摹敦煌壁画工作是十分艰巨的,为了加快进度和保证质量,大千在朋友担保下,获得青海主管特准,亲往塔尔寺以每月50块大洋雇到此前认识的5位喇嘛画师。他们专为大千磨制颜料、缝制画布、烧制木炭条。为使临画色彩亮丽无比而历久不变,并能使所临壁画恢复如初,大千所使用的颜料多为石青、石绿、朱砂等矿物质,这些珍贵的颜料来自于西藏,每斤价格在40至50两银子之间,而且每种都在100斤以上。颜料经精工细磨后才能使用。大千所用画布大到数丈,喇嘛画师拼接缝制画布更是拿手绝活,往往是天衣无缝,不露痕迹。画布需抹上胶水,填平布孔,再打磨7次,方能下笔。洞窟内光线暗淡,有时他们借着日光,用—块镜子反射入窟内进行临摹。但多数时间是一手秉烛或提灯,一手握笔,有时手持电筒反复观看多次,才能画上一笔。洞窟里空气滞闷,呆上半天,人就觉得头昏脑胀。深而大的石窟更是阴冷潮湿。夏天要穿棉衣,冬天则滴水成冰,无法工作。在高大的洞窟里临摹,还必须搭梯而上。碰到藻井或离地面很近的壁画,只能仰面或侧身而卧,上下反复,时卧时起,不久就使人汗流浃背。即使这样,面对历经千年的敦煌壁画,他也曾风趣地说:“有不少女体菩萨,虽然明知是壁画,但仍然可以使你怦然心动。”1943年5月,大千别了莫高窟,伴随着驼铃声,向榆林窟进发。榆林窟,俗称“万佛峡”,位于安西县城南约200华里处,它与莫高窟、西千佛洞和水峡口小千佛洞都是独立的石窟群。由于它们的壁画和雕塑的时代特点与艺术风格很相近,同属一个体系,所以统称为“敦煌石窟艺术”。大千曾数次前往榆林窟观摩、考察。虽然榆林窟的壁画在数量上远不能与莫高窟相比,但其艺术水平则完全可与莫高窟媲美。经过一个月的艰苦工作,大千一行在榆林窟共临摹壁画10余幅。其中一幅《卢舍那佛》成为大千榆林窟之行的得意之作,从而为大千的敦煌之行画上了句号。相关链接:①他们从成都出发,途经兰州,进入戈壁滩边缘的安西后,又换乘骆驼继续前进。他们坐汽车,一千里的路程走了1个多月。在风沙弥漫中他们又骑着骆驼走完了最后一百里路,风餐露宿了三天三夜,才到达了目的地——敦煌莫高窟。(汤子祺《张大千与敦煌》)②就在张大千全神贯注地临摹壁画的时候,有人告了张大千一状,说他在敦煌污损、毁坏壁画。当时的国民党行政院行文敦煌县政府对张大千进行劝阻。敦煌县政府立即派人前来调查,发现张大千所做并非如谣言所说,也就不了了之。(汤子祺《张大千与敦煌》)③这次来敦煌一切费用都由自己担负,长期在敦煌,从经济上说,只有出,没有入,不仅在敦煌要用钱,四川家里一大家人要吃饭,怎么办?这些实际问题给父亲带来很大的压力。…… 父亲晚上回到上寺住处,还要作画寄回成都,经好友肖翼之、杨孝慈二位先生变卖后,来维持这里的庞大开支。(张心智《中华文史资料文库·大千敦煌行》)④父亲临摹壁画严肃认真,临摹每一幅壁画都要找同一时代同样内容的壁画互相对照参考。他说,相互参考可以使我们临摹得更准确一些。我和李复等人的分工是每人着一种颜色,和现在的流水作业法相似。&&&&&&&&&&&&&&&&&&&&&&&&&&&&&&&&&&&&&(张心智《中华文史资料文库·大千敦煌行》)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叶恭绰曾对张大千说吴道子、李公麟之后,中国人物画坛就再无大家出现,仇实父不够软媚,陈老莲不够诡谲,并以此勉励他担当重振人物画坛的重任。B.本文叙写了张大千探访敦煌的过程,让读者从另一个角度了解大师鲜为人知的经历,给人启示。特别是他善纳人言,为了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克服重重困难的精神更值得人们敬仰。C.1941年3月,张大千第一次踏上赴敦煌的征程,对石窟进行了记录和编号,由于生活用品不足,被迫于年底返回兰州。D.“有不少女体菩萨,虽然明知是壁画,但仍然可以使你怦然心动。”从张大千的这句感言中可见敦煌壁画行神兼备,光彩照人,实为罕见的艺术精品。E.榆林窟与莫高窟、西千佛洞和水峡口小千佛洞称为“敦煌石窟艺术”,因为它们相邻,且壁画和雕塑的时代特点与艺术风格非常相近,并同属一个体系。2.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为了加快进度和保证质量,他采取了哪些措施?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3.张大千敦煌之行遇到过哪些困难?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4.成功是需要条件的,而张大千能为自己的敦煌之行画上圆满的句号,其中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25分)面 壁 敦 煌&&&&&&&&&&&&&&卢贤生当年大千由上海迁往苏州网师园时,同住园内的叶恭绰对大千的帮助与影响很大。叶恭绰是我国著名书画家和收藏家,他对大千说:“人物画一脉,自吴道子、李公麟后已成绝响,仇实父失之软媚、陈老莲失之诡谲,有清三百年,更无一人焉。”并力劝他放弃花卉山水,专攻人物,振此颓风。所以大千也说,他“西去流沙,寝食于莫高、榆林二石室者近三年,临抚魏、隋、唐、宋壁画三百帧,皆先生启之也”。之后,在国民党政府检察院任职的马文彦,也曾多次向大千介绍敦煌石窟壁画,大千自己又查阅了一批资料,遂决定去探寻中国绘画的艺术渊源,以发扬光大。 1941年3月,大千第一次踏上赴敦煌的征途。经过一个多月的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了莫高窟,在莫高窟附近的一个破庙里住下后,便带领帮工和随行的士兵清理积沙,修路开道,经过五个月的艰苦工作,总共为309个洞窟进行记录和编号。由于生活用品准备不足,人少力薄,以及画布和颜料等画具临摹效果不佳,大千一行不得不于年底返回兰州,筹集人马,补充物品,作长期打算。1942年3月,大千率子张心智以及差厨等一行9人,从西宁包租—辆卡车,第二次来到敦煌。 临摹敦煌壁画工作是十分艰巨的,为了加快进度和保证质量,大千在朋友担保下,获得青海主管特准,亲往塔尔寺以每月50块大洋雇到此前认识的5位喇嘛画师。他们专为大千磨制颜料、缝制画布、烧制木炭条。为使临画色彩亮丽无比而历久不变,并能使所临壁画恢复如初,大千所使用的颜料多为石青、石绿、朱砂等矿物质,这些珍贵的颜料来自于西藏,每斤价格在40至50两银子之间,而且每种都在100斤以上。颜料经精工细磨后才能使用。大千所用画布大到数丈,喇嘛画师拼接缝制画布更是拿手绝活,往往是天衣无缝,不露痕迹。画布需抹上胶水,填平布孔,再打磨7次,方能下笔。洞窟内光线暗淡,有时他们借着日光,用—块镜子反射入窟内进行临摹。但多数时间是一手秉烛或提灯,一手握笔,有时手持电筒反复观看多次,才能画上一笔。洞窟里空气滞闷,呆上半天,人就觉得头昏脑胀。深而大的石窟更是阴冷潮湿。夏天要穿棉衣,冬天则滴水成冰,无法工作。在高大的洞窟里临摹,还必须搭梯而上。碰到藻井或离地面很近的壁画,只能仰面或侧身而卧,上下反复,时卧时起,不久就使人汗流浃背。即使这样,面对历经千年的敦煌壁画,他也曾风趣地说:“有不少女体菩萨,虽然明知是壁画,但仍然可以使你怦然心动。”1943年5月,大千别了莫高窟,伴随着驼铃声,向榆林窟进发。榆林窟,俗称“万佛峡”,位于安西县城南约200华里处,它与莫高窟、西千佛洞和水峡口小千佛洞都是独立的石窟群。由于它们的壁画和雕塑的时代特点与艺术风格很相近,同属一个体系,所以统称为“敦煌石窟艺术”。大千曾数次前往榆林窟观摩、考察。虽然榆林窟的壁画在数量上远不能与莫高窟相比,但其艺术水平则完全可与莫高窟媲美。经过一个月的艰苦工作,大千一行在榆林窟共临摹壁画10余幅。其中一幅《卢舍那佛》成为大千榆林窟之行的得意之作,从而为大千的敦煌之行画上了句号。相关链接:①他们从成都出发,途经兰州,进入戈壁滩边缘的安西后,又换乘骆驼继续前进。他们坐汽车,一千里的路程走了1个多月。在风沙弥漫中他们又骑着骆驼走完了最后一百里路,风餐露宿了三天三夜,才到达了目的地——敦煌莫高窟。(汤子祺《张大千与敦煌》)②就在张大千全神贯注地临摹壁画的时候,有人告了张大千一状,说他在敦煌污损、毁坏壁画。当时的国民党行政院行文敦煌县政府对张大千进行劝阻。敦煌县政府立即派人前来调查,发现张大千所做并非如谣言所说,也就不了了之。(汤子祺《张大千与敦煌》)③这次来敦煌一切费用都由自己担负,长期在敦煌,从经济上说,只有出,没有入,不仅在敦煌要用钱,四川家里一大家人要吃饭,怎么办?这些实际问题给父亲带来很大的压力。…… 父亲晚上回到上寺住处,还要作画寄回成都,经好友肖翼之、杨孝慈二位先生变卖后,来维持这里的庞大开支。(张心智《中华文史资料文库·大千敦煌行》)④父亲临摹壁画严肃认真,临摹每一幅壁画都要找同一时代同样内容的壁画互相对照参考。他说,相互参考可以使我们临摹得更准确一些。我和李复等人的分工是每人着一种颜色,和现在的流水作业法相似。&&&&&&&&&&&&&&&&&&&&&&&&&&&&&&&&&&&&&(张心智《中华文史资料文库·大千敦煌行》)【小题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叶恭绰曾对张大千说吴道子、李公麟之后,中国人物画坛就再无大家出现,仇实父不够软媚,陈老莲不够诡谲,并以此勉励他担当重振人物画坛的重任。B.本文叙写了张大千探访敦煌的过程,让读者从另一个角度了解大师鲜为人知的经历,给人启示。特别是他善纳人言,为了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克服重重困难的精神更值得人们敬仰。C.1941年3月,张大千第一次踏上赴敦煌的征程,对石窟进行了记录和编号,由于生活用品不足,被迫于年底返回兰州。D.“有不少女体菩萨,虽然明知是壁画,但仍然可以使你怦然心动。”从张大千的这句感言中可见敦煌壁画行神兼备,光彩照人,实为罕见的艺术精品。E.榆林窟与莫高窟、西千佛洞和水峡口小千佛洞称为“敦煌石窟艺术”,因为它们相邻,且壁画和雕塑的时代特点与艺术风格非常相近,并同属一个体系。【小题2】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为了加快进度和保证质量,他采取了哪些措施?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小题3】张大千敦煌之行遇到过哪些困难?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小题4】成功是需要条件的,而张大千能为自己的敦煌之行画上圆满的句号,其中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25分)杨福家:没有爵位的校长日晚,同济大学一二九礼堂前学生排起了长队,为的是能拿到一张入场券。由校学生会为同济百年校庆组织的“同舟讲坛”首场报告即将开场,主讲者是复旦大学原校长、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杨福家院士。 杨福家是一位杰出的核物理学家。他在出任中科院上海原子核所所长期间,为促成同步辐射的立项作了很多努力。1996年,著名的美国McGraw-Hill公司出版了杨福家与美国名校凡登比尔大学杰出教授哈密尔顿合写的英文专著《现代原子和核物理》,在这一出版社出版专著被认为是一个科学家事业上达到一定高度的标志。在当时,世界上已发现的2000多个核素中,没有一个是中国人发现的。在杨福家的带领下,经过漫长地攻坚,研究所终于率先合成了新核“铂-202”。日,这项研究成果正式在国际权威杂志发表,五星红旗终于插上了核素的版图!杨福家是一位察事谏言的思想者。杨福家有一个主张:既然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一个必然趋势,那么中国的大学校长就应该多走出去,你要了解世界,也要让世界了解你。 日,杨福家出席了克林顿总统的第45次早餐会,会上克林顿强调了“知识经济”的重要性,思维敏锐的杨福家瞬间意识到了这个词的特殊意义。1997年9月,上海高教系统的一次座谈会上,杨福家谈到国外正在讨论的知识经济概念,也是自那时起,他收到了很多要求做这方面报告的邀请。但杨福家没有停止思考,他又从英国等一些国家城市从传统产业成功转型到以服务业、文化内容产业等新型经济以及波士顿大学对周边地区经济贡献等实例来论证,对知识经济的特性作了更为清晰和深入的阐述。他应邀作有关“知识经济”的专题演讲有很多场,有人称他为“将知识经济概念引进中国且引起广泛关注的第一人”。近年来,对杨福家的报道已成为国内媒体的一个持续性现象,特别是从1997年围绕他对知识经济概念的阐释,到他对当下国内建一流大学的点评。他以自己一贯的直率和见识,直陈中国教育体制在培养创新人才、学科发展、学校管理诸多方面的弊端。杨福家是一位孜孜不倦,卓越理念的追求者。与杨福家相知近30年的美国德州大学现任副校长冯达旋教授对杨福家有过这样的评价:他不仅对自己研究的课题有深入的兴趣,而且对科学以外的领域,如教育、经济以及中国的未来、世界的发展、大学所扮演的角色等都有广泛兴趣。日,英国诺丁汉大学校董会郑重宣布,“鉴于杨福家教授的学术成就及国际影响”,正式聘请中科院院士杨福家教授为该校第六任校长,也是诺丁汉大学历史上惟一一位没有爵位的校长。这是英国高校首次选举一位中国公民担任大学的第一要职。在杨福家的建议下,诺丁汉大学还成立了中国政策研究所。2004年,中国宁波诺丁汉大学开始建设。此外,诺丁汉与上海复旦、上海交大分别建立了科研合作实验室,与中国科学院的全面合作也实质性启动,上海诺丁汉金融中心也在筹备中。对杨福家任职诺丁汉校长这件事的意义,杨先生的好友冯达旋教授这样评价道:“作为一个德州人和篮球迷,我虽然十分高兴地看到中国的篮球运动员创造了NBA的历史,然而,如果将姚明的成就与杨福家所取得的、打破了近千年的英国高等教育传统的丰功伟绩来比,就不可同日而语了!”在杨福家担任过的多种国内外社会团体职务中,他很看重的是国际大学校长协会执行理事一职,因为这也与他付出的努力有关,而从中也体现了他追求卓越的理念。1996年,杨福家受邀第一次参加国际大学校长协会的会议,这个协会成立30多年了,由于各种原因在执行理事会里一直没有中国内地的代表。杨福家决心争得这个席位。为此,他在参加会议前作了精心准备,包括演讲稿的内容等都反复作了斟酌。充分准备的结果是他被选上了。1997年,在杨福家的建议下,国际大学校长协会首次在中国召开会议,100多位国外大学校长光临复旦大学。【小题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文章开头写“同济大学一二九礼堂前学生排起了长队,为的是能拿到一张入场券”的场景,表现了杨福家很受学生欢迎,同时也起到了引出传主杨福家的作用。 B.作为一位核物理学家,杨福家取得了很多杰出的成就,如出任中科院上海原子核所所长期间,独自合成了新核“铂-202”,这标志着核素的版图上有了中国一席之地。 C.“近年,对杨福家的报道已成为国内媒体的一个持续性现象”,因为杨福家将知识经济概念引进中国并作了更为清晰和深入的阐述,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D.英国诺丁汉大学正式聘请杨福家教授为该校校长,足见诺丁汉大学对杨福家的学术成就和国际影响的看重,这也是外国高校首次选举一位中国公民担任大学的第一要职。 E.通过本文不同角度的介绍,我们了解了杨福家院士作为物理学家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同时也认识到他作为教育家卓有建树、作为思想家充满使命感的一面。【小题2】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杨福家是“察事谏言的思想者”?(6分)答:&&&&&&&&&&&&&&&&&&&&&&&&&&&&&&&&&&&&&&&&&&&&&&&&&&&&&&&&&&&&&&&&&&&&&&&&&&&&&&&&&&&&&&&&&&&&&&&&&&&&&&&&&&&&&&&&&&&&&&&&&&&&&&&&&&&&&&&&&&&&&&&&&&&&&&&&【小题3】文中两次提到好友冯达旋对杨福家的评价,有什么作用?(6分)答:&&&&&&&&&&&&&&&&&&&&&&&&&&&&&&&&&&&&&&&&&&&&&&&&&&&&&&&&&&&&&&&&&&&&&&&&&&&&&&&&&&&&&&&&&&&&&&&&&&&&&&&&&&&&&&&&&&&&&&&&&&&&&&&&&&&&&&&&&&&&&&&&&&&&&&&&【小题4】通过本文,我们不仅钦羡杨福家教授取得的人生成就,更被他浓浓的爱国情怀感染着,这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8分)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25分)杨福家:没有爵位的校长日晚,同济大学一二九礼堂前学生排起了长队,为的是能拿到一张入场券。由校学生会为同济百年校庆组织的“同舟讲坛”首场报告即将开场,主讲者是复旦大学原校长、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杨福家院士。 杨福家是一位杰出的核物理学家。他在出任中科院上海原子核所所长期间,为促成同步辐射的立项作了很多努力。1996年,著名的美国McGraw-Hill公司出版了杨福家与美国名校凡登比尔大学杰出教授哈密尔顿合写的英文专著《现代原子和核物理》,在这一出版社出版专著被认为是一个科学家事业上达到一定高度的标志。在当时,世界上已发现的2000多个核素中,没有一个是中国人发现的。在杨福家的带领下,经过漫长地攻坚,研究所终于率先合成了新核“铂-202”。日,这项研究成果正式在国际权威杂志发表,五星红旗终于插上了核素的版图!杨福家是一位察事谏言的思想者。杨福家有一个主张:既然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一个必然趋势,那么中国的大学校长就应该多走出去,你要了解世界,也要让世界了解你。 日,杨福家出席了克林顿总统的第45次早餐会,会上克林顿强调了“知识经济”的重要性,思维敏锐的杨福家瞬间意识到了这个词的特殊意义。1997年9月,上海高教系统的一次座谈会上,杨福家谈到国外正在讨论的知识经济概念,也是自那时起,他收到了很多要求做这方面报告的邀请。但杨福家没有停止思考,他又从英国等一些国家城市从传统产业成功转型到以服务业、文化内容产业等新型经济以及波士顿大学对周边地区经济贡献等实例来论证,对知识经济的特性作了更为清晰和深入的阐述。他应邀作有关“知识经济”的专题演讲有很多场,有人称他为“将知识经济概念引进中国且引起广泛关注的第一人”。近年来,对杨福家的报道已成为国内媒体的一个持续性现象,特别是从1997年围绕他对知识经济概念的阐释,到他对当下国内建一流大学的点评。他以自己一贯的直率和见识,直陈中国教育体制在培养创新人才、学科发展、学校管理诸多方面的弊端。杨福家是一位孜孜不倦,卓越理念的追求者。与杨福家相知近30年的美国德州大学现任副校长冯达旋教授对杨福家有过这样的评价:他不仅对自己研究的课题有深入的兴趣,而且对科学以外的领域,如教育、经济以及中国的未来、世界的发展、大学所扮演的角色等都有广泛兴趣。日,英国诺丁汉大学校董会郑重宣布,“鉴于杨福家教授的学术成就及国际影响”,正式聘请中科院院士杨福家教授为该校第六任校长,也是诺丁汉大学历史上惟一一位没有爵位的校长。这是英国高校首次选举一位中国公民担任大学的第一要职。在杨福家的建议下,诺丁汉大学还成立了中国政策研究所。2004年,中国宁波诺丁汉大学开始建设。此外,诺丁汉与上海复旦、上海交大分别建立了科研合作实验室,与中国科学院的全面合作也实质性启动,上海诺丁汉金融中心也在筹备中。对杨福家任职诺丁汉校长这件事的意义,杨先生的好友冯达旋教授这样评价道:“作为一个德州人和篮球迷,我虽然十分高兴地看到中国的篮球运动员创造了NBA的历史,然而,如果将姚明的成就与杨福家所取得的、打破了近千年的英国高等教育传统的丰功伟绩来比,就不可同日而语了!”在杨福家担任过的多种国内外社会团体职务中,他很看重的是国际大学校长协会执行理事一职,因为这也与他付出的努力有关,而从中也体现了他追求卓越的理念。1996年,杨福家受邀第一次参加国际大学校长协会的会议,这个协会成立30多年了,由于各种原因在执行理事会里一直没有中国内地的代表。杨福家决心争得这个席位。为此,他在参加会议前作了精心准备,包括演讲稿的内容等都反复作了斟酌。充分准备的结果是他被选上了。1997年,在杨福家的建议下,国际大学校长协会首次在中国召开会议,100多位国外大学校长光临复旦大学。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文章开头写“同济大学一二九礼堂前学生排起了长队,为的是能拿到一张入场券”的场景,主要是为了表现杨福家很受学生欢迎,同时也起到了引出传主杨福家的作用。B.作为一位核物理学家,杨福家取得了很多杰出的成就,如1992年7月新核“铂-202”的研究成果正式在国际权威杂志发表,这标志着核素的版图上有了中国一席之地。C.“近年,对杨福家的报道已成为国内媒体的一个持续性现象”,因为杨福家将知识经济概念引进中国并作了更为清晰和深入的阐述,引起了广泛的关注。D.英国诺丁汉大学正式聘请杨福家教授为该校校长,这是英国高校首次选举一位中国公民担任大学的第一要职,从侧面说明了杨福家的学术成就和国际影响的巨大。E.通过本文对杨福家成长经历的介绍,我们了解了杨福家院士作为物理学家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同时也认识到他作为教育家卓有建树、作为思想家充满使命感的一面。2.文中哪些方面体现了杨福家是“察事谏言的思想者”?(6分)3.文中两次提到好友冯达旋对杨福家的评价,有什么作用?(6分)4.杨福家教授虽然取得了卓越的人生成就,但他始终怀有浓浓的爱国情怀,这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25分)杨福家:没有爵位的校长日晚,同济大学一二九礼堂前学生排起了长队,为的是能拿到一张入场券。由校学生会为同济百年校庆组织的“同舟讲坛”首场报告即将开场,主讲者是复旦大学原校长、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杨福家院士。 杨福家是一位杰出的核物理学家。他在出任中科院上海原子核所所长期间,为促成同步辐射的立项作了很多努力。1996年,著名的美国McGraw-Hill公司出版了杨福家与美国名校凡登比尔大学杰出教授哈密尔顿合写的英文专著《现代原子和核物理》,在这一出版社出版专著被认为是一个科学家事业上达到一定高度的标志。在当时,世界上已发现的2000多个核素中,没有一个是中国人发现的。在杨福家的带领下,经过漫长地攻坚,研究所终于率先合成了新核“铂-202”。日,这项研究成果正式在国际权威杂志发表,五星红旗终于插上了核素的版图!杨福家是一位察事谏言的思想者。杨福家有一个主张:既然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一个必然趋势,那么中国的大学校长就应该多走出去,你要了解世界,也要让世界了解你。 日,杨福家出席了克林顿总统的第45次早餐会,会上克林顿强调了“知识经济”的重要性,思维敏锐的杨福家瞬间意识到了这个词的特殊意义。1997年9月,上海高教系统的一次座谈会上,杨福家谈到国外正在讨论的知识经济概念,也是自那时起,他收到了很多要求做这方面报告的邀请。但杨福家没有停止思考,他又从英国等一些国家城市从传统产业成功转型到以服务业、文化内容产业等新型经济以及波士顿大学对周边地区经济贡献等实例来论证,对知识经济的特性作了更为清晰和深入的阐述。他应邀作有关“知识经济”的专题演讲有很多场,有人称他为“将知识经济概念引进中国且引起广泛关注的第一人”。近年来,对杨福家的报道已成为国内媒体的一个持续性现象,特别是从1997年围绕他对知识经济概念的阐释,到他对当下国内建一流大学的点评。他以自己一贯的直率和见识,直陈中国教育体制在培养创新人才、学科发展、学校管理诸多方面的弊端。杨福家是一位孜孜不倦,卓越理念的追求者。与杨福家相知近30年的美国德州大学现任副校长冯达旋教授对杨福家有过这样的评价:他不仅对自己研究的课题有深入的兴趣,而且对科学以外的领域,如教育、经济以及中国的未来、世界的发展、大学所扮演的角色等都有广泛兴趣。日,英国诺丁汉大学校董会郑重宣布,“鉴于杨福家教授的学术成就及国际影响”,正式聘请中科院院士杨福家教授为该校第六任校长,也是诺丁汉大学历史上惟一一位没有爵位的校长。这是英国高校首次选举一位中国公民担任大学的第一要职。在杨福家的建议下,诺丁汉大学还成立了中国政策研究所。2004年,中国宁波诺丁汉大学开始建设。此外,诺丁汉与上海复旦、上海交大分别建立了科研合作实验室,与中国科学院的全面合作也实质性启动,上海诺丁汉金融中心也在筹备中。对杨福家任职诺丁汉校长这件事的意义,杨先生的好友冯达旋教授这样评价道:“作为一个德州人和篮球迷,我虽然十分高兴地看到中国的篮球运动员创造了NBA的历史,然而,如果将姚明的成就与杨福家所取得的、打破了近千年的英国高等教育传统的丰功伟绩来比,就不可同日而语了!”在杨福家担任过的多种国内外社会团体职务中,他很看重的是国际大学校长协会执行理事一职,因为这也与他付出的努力有关,而从中也体现了他追求卓越的理念。1996年,杨福家受邀第一次参加国际大学校长协会的会议,这个协会成立30多年了,由于各种原因在执行理事会里一直没有中国内地的代表。杨福家决心争得这个席位。为此,他在参加会议前作了精心准备,包括演讲稿的内容等都反复作了斟酌。充分准备的结果是他被选上了。1997年,在杨福家的建议下,国际大学校长协会首次在中国召开会议,100多位国外大学校长光临复旦大学。【小题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文章开头写“同济大学一二九礼堂前学生排起了长队,为的是能拿到一张入场券”的场景,主要是为了表现杨福家很受学生欢迎,同时也起到了引出传主杨福家的作用。B.作为一位核物理学家,杨福家取得了很多杰出的成就,如1992年7月新核“铂-202”的研究成果正式在国际权威杂志发表,这标志着核素的版图上有了中国一席之地。C.“近年,对杨福家的报道已成为国内媒体的一个持续性现象”,因为杨福家将知识经济概念引进中国并作了更为清晰和深入的阐述,引起了广泛的关注。D.英国诺丁汉大学正式聘请杨福家教授为该校校长,这是英国高校首次选举一位中国公民担任大学的第一要职,从侧面说明了杨福家的学术成就和国际影响的巨大。E.通过本文对杨福家成长经历的介绍,我们了解了杨福家院士作为物理学家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同时也认识到他作为教育家卓有建树、作为思想家充满使命感的一面。【小题2】文中哪些方面体现了杨福家是“察事谏言的思想者”?(6分)【小题3】文中两次提到好友冯达旋对杨福家的评价,有什么作用?(6分)【小题4】杨福家教授虽然取得了卓越的人生成就,但他始终怀有浓浓的爱国情怀,这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8分)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当今社会现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