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力有变形必有内力计算应考虑哪些??(砖混)

当前位置: >>
pkpm绝对大宝典(大家一起分享)
1. 彻 底 了 解 在 PKPM 中 主 梁 与 次 梁 的 区 别………………….2 2PKPM 结构设计使用心得…………………..……………….4 3.PKPM 程序学习的一些体会………………………………..5 4.参加 pkpm 学习班的笔记…………………………………12 5.PKPM 公司论坛精华帖………………………….………..15 6.PK/PM 问答……………………………….………….……31 7.PKPM 用户常遇问题解疑---PKPM 官方(8004 咨询台).41 8.PKPM 新规范版本变化笔记 ???????????..51 9.次梁在 PMCAD 主菜单 1 和主菜单 2 不同输入方法的比较分 析……………………………………………………………58 10.运用 PKPM 软件进行无梁楼盖结构的设计????..62 11.TAT 计算模型的合理简化……………………………..64 12.pkpm 新天地三期咨询台答问摘编???????..66 13.多层框架电算结果的人工调整?????????.69 14.建筑结构(SATWE)的总信息…………………………..73 1.彻底了解在 PKPM 中主梁与次梁的区别-------------次梁在 PMCAD 主菜单 1 和主菜单 2 不同输入方法的比较分析 次梁可在 PMCAD 主菜单 1 中和其它主梁一起输入, 程序上称为D按主梁输入的次梁‖,也可 在 PMCAD 主菜 2 的D次梁布置‖菜单中输入, 此时不论在矩形或非矩形房间内均可输入次梁, 但只能以房间为单元输入,输入方式不如在 PMCAD 主菜单 1 中方便。 次梁在主菜单 1 输入时, 梁的相交处会形成大量无柱联接节点, 节点又把一跨梁分成一段段 的小梁,因此整个平面的梁根数和节点数会增加很多。因为划分房间单元是按梁进行的,因 此整个平面的房间碎小,数量众多。次梁在主菜单 2 输入时,次梁端点不形成节点,不切分 主梁,次梁的单元是房间两支承点之间的梁段,次梁与次梁之间也不形成节点,这时可避免 形成过多的无柱节点, 整个平面的主梁根数和节点数大大减少, 房间数量也大大减少。 因此, 当工程规模较大而节点, 杆件或房间数量可能超出程序允许范围时, 把次梁放在主菜 2 输入 可有效地、大幅度减少节点、杆件和房间的数量。 在主菜单 1 中输入次梁(简称当主梁输)和在主菜单 2 中输入的次梁(简称当次梁输)在程 序处理上有很多不同点,计算和绘图结果也会不同。 1、导荷方式 作用于楼板上的恒活荷是以房间为单元传导的, 次梁当主梁输时, 楼板荷载直接传导到同边 的梁上。当次梁输时,该房间楼板荷载被次梁分隔成若干板块,楼板荷载先传导到次梁上, 该房间上次梁如有互相交叉,再对次梁作交叉梁系分析(交叉梁系仅限于本房间范围) ,程 序假定次梁简支于房间周边, 最后得出每次梁的支座反力, 房间周边梁将得到由次梁围成板 块传来的线荷载和次梁集中力。 两种导荷方式的结构总荷载应相同,但平面局部会有差异。 2、结构计算模式 在 PM 主菜单 1 中输的次梁将由 SATWE、TAT 进行空间整体计算,次梁和主梁一起完成各 层平面的交叉梁系计算分析,其它要特征是次梁交在主梁的支座是弹性支座,有竖向位移。 有时,主梁和次梁之间是互为支座的关系。 在 PM 主菜单 2 输入的次梁按连续梁的二维计算模式计算。计算时,次梁铰接于主梁支座, 其端跨一定铰支,中间跨连续。其各支座均无竖向位移。 3、梁的交点的连接 按主梁输的次梁与主梁为刚接连接,之间不仅传递竖向力,还传递弯矩和扭矩。特别是端跨 处的次梁和主梁间这种固端连接的影响更大。 当然用户可对这种程序隐含的连接方式人工干 预指定为铰接端。 PM 主菜 2 输的次梁和主梁的连接方式是铰接于主梁支座,其节点只传递竖向力,不传递弯 矩和扭矩。对于其端跨计算支座弯距一定为 0。 4、梁支座负弯矩调幅 在 SATWE、TAT 计算时对 PM 主菜单 1 中输的次梁均隐含设定为D不调幅梁‖,此时用户指 定的梁支座弯矩调整系数仅对主梁起作用,对不调幅梁不起作用。如需对该梁调幅,则用户 需在D特殊梁柱定义‖菜单中将其改为D调幅梁‖。 在 PM 主菜单 2 输入的次梁按连续梁计算,均可读取用户设定的调幅系数进行调幅。 5、绘梁施工图前对梁的相交支座的支座修改 次梁按主梁输入时: 在 PM 主菜单 1 当作主梁输入的次梁,经过三维程序计算后,程序不一定认定他是次梁。 此时程序判定次梁的过程是: 对每个无柱节点需要判断为D支座‖(用三角形表示)或D连通‖(用园圈表示) ,该节点处于 负弯矩区的为支座,为正弯矩区的为连通。 支座时,梁本身应为次梁,支座梁则为主梁。 连通时,连通节点两端的两跨梁将合并为一跨,成为主梁,节点上的另一方向梁成为次梁。 支座时,施工图上的梁下部钢筋在支座锚固长度仅为 15 倍钢筋直径。因处于负弯矩区而按 非受拉锚固设计。连通时,该节点两端的梁下钢筋必然在节点下连通,程序不会出现锚入支 座节点,因为处于受拉区。 对处于端跨的次梁(支承在梁支座上) ,程序需将其判断为D悬挑梁‖或是D端支承梁‖。 当端跨梁下无正弯矩,全跨均作用负弯矩时,程序判定该端跨为挑梁,在该跨端部用园圈表 示。反之,程序认定该跨为端支承梁,在该跨端部用三角支座表示。 对如上程序自动判定的支座状况,一般人工应做干预修改。在中间跨,把支座改为连通将合 并梁跨,施工图设计偏于安全。一般不应将连通改为支座。对于交叉梁系,更应注意把有些 支座改为连通,才能得到符合实际的施工图设计。 次梁按次梁输入时: 对于在 PM 主菜单 2 输入的次梁,其跨度、跨数都已确定,与在 PM 主菜单 1 输入的主梁相 交处,其本身是次梁的性质不能修改,其支座处的梁肯定当作主梁处理,也就是说,对这种 次梁,一般没有修改支座的问题。 6、三维空间程序的活荷载不利布置计算 按主梁方式输入的次梁,将在层平面上形成大量的房间。SATWE、TAT 的活荷不利布置计 算是按每个房间逐个布置活载的过程,这时可能造成活荷不利 计算过于繁琐费时。按次梁 方式输入的次梁, 层平面上形成的房间均为不考虑次梁划分的大房间, 其活荷不利布置计算 更快捷。 7、楼板配筋 由于板底钢筋的配置是以房间为单元进行的, 按主梁方式输入次梁的房间可能过多过密, 此 时作楼板配筋施工图时,一般不应采用D逐间布筋‖或D自动布筋‖的方式,因为这种方式的板 底钢筋是细碎的小段筋。一般应采用D通长配筋‖菜单将板底钢筋按不同范围拉通配置。 2.PKPM 结构设计使用心得****以下为本人集多年 PKPM 使用心得所写,可能有不对之处,敬请原谅!如果你愿意把 你的一些心得与大家共享,请告诉我。 要想 PKPM 没有错误,很难,最好的办法就是别用 她。如果做结构设计,不太可能不用 PKPM,所以,最好不做这行,做D三陪‖比这行轻松。 1.在 PM 中如果有定义错层梁的话,如果错层高差太大,会导致 TAT 检查出现D有多余节点, 必须删除‖的错误。 (若 PM 中定义错层梁,错层高差不能太大) 2.如果斜杆高度大于层高,可能会导致 TAT 数据检查出现D有水平支撑,无法计算‖的错误。 (斜杆高度不能大于层高) 3.如果定义的工作目录名太长,可能会导致一系列问题,例如:.T 文件无法转换为.dwg 文 件。 (工作目录名不能太长) 4.PKPM 生成的.dwg 文件字体是两边对齐,在\PKPM 的安装目录\cfg\中有 ET.lsp 程序,可 以在 AUTOCAD 中调用,将文字改为左对齐、右对齐,居中等格式。 5.在 PKPM 系统中,输入楼板厚度的唯一作用是计算楼板配筋,别无他用。对于 TAT 或 SATWE,因为已经假设了楼板在平面内无限刚,平面外刚度为零,楼板厚度对于刚度计算 不起作用。所以大家使用 TAT 或 SATWE 时,应考虑该假定的合理性。 6.在 PKPM.ini 文件中定义了斜杆竖向约束作用,如果斜杆变形或应力较大,大家应慎重取 值考虑。 7.关于错层,PKPM 中,如果楼板相错 500 以上,一般要按错层考虑。错层时,应在 PM 中 按两个标准层进行输入,TAT 和 SATWE 会自动形成错层数据。如果按一层输入并考虑错 层影响,应该在 TAT 或 SATWE 中,定义弹性节点等措施。 8.关于节点太近,如果在 PKPM 输入时,不进行轴线简化,在节点较多较密的情况下,程序 会提示节点太密(小于 150) 。此时应进行轴线简化调整,使上下节点尽量对齐。哪怕相近 节点不在同一层,也会对后面的计算产生影响。 (节点不能太密[小于 150] ,应进行轴线简 化调整) 9.关于斜梁、斜杆及斜柱,PKPM 中,斜柱、支撑均按斜杆考虑,斜梁和普通梁一样,承受 弯矩而无剪力。 10、特殊梁、柱、支撑定义,采用异或方式,即原有属性再次定义则取消原属性。举例:一 下端铰接支撑要想定义为两端铰接,应该先再次定义下端铰接,此时上下端均为刚接,然后 定义两端铰接。 11.TAT 输出的构件内力正负号说明: TAT 输出的构件内力,其正向的取值一般是遵循右手螺旋法则,但为了读取、识别的方便和 需要,TAT 在输出的内力作了如下处理: (1)梁的右端弯矩加负号,则在识别梁正负弯矩时,上表面受拉为负弯矩、下表面受拉 为正弯矩; (2)柱、墙肢、支撑的下端轴力加负号,则在识别它们的正负轴力时,受拉为正轴力、 受压为负轴力; (3)柱、墙肢、支撑的上端弯矩加负号,则在识别它们的正负弯矩时,右边或上边受拉 正弯矩、左边或下边受拉为负弯矩。????? *****非常不错,使用 pkpm 之前,应该对结构体系进行合理的简化,并非向建科院的人说 得那样,完全按照实际情况输入,例如:目前坡屋面做的较多,斜梁如何输入这个问题就 摆在面前,我的作法很简单,按照直梁输入。这一点我在 3 月 24 号上海 pkpm 研讨班上同 建科院的人讨论过, 他们也同意我得看法。 程序毕竟是程序, 并不是万能的, 我们是用软件, 而不是让软件牵着我们走,看法粗浅,大家一起探讨,共同提高 3.PKPM 程序学习的一些体会学习时间:~ 主要的内容: 1、PKPM 的发展方向 2、空间计算程序部分 一、PKPM 的发展方向 PKPM 程序的发展方向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个方面就是计算,它的方向就是集成化、通用化。集成化大家都能感 觉到, PKPM 程序都是以 PM 程序所建数据为条件, 以空间计算为核心, 基础、 后期的 CAD 出图都能采用前面的数据。 所有这些都构成了程序集成化的雏形。 程序的通用化主要表现在 计算上,PKPM 程序的计算程序由以前的平面计算(PK)----&三维空间杆件(TAT)----& 空间有限元(SATWE)----&整体通用有限元程序(PMSAP) 。能计算的结构类型有砖混、 底框、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等。现在又在开发特种结构的计算程序:如高压塔架、巨型 油罐等。在 PM 程序中就可以建立起这些结构的空间模型。当然现在的 PKPM 系列程序还 不能计算。 ●第二个方向就是开放计算参数的开关。有很多参数以前都是放在程序的D黑匣 子‖里的,设计人员不能干预。程序放开这些参数有两个原因,首先就是要让设计人员真正 的掌握工程的设计过程, 能够尽可能的控制设计过程。 其次就是要把一些关键的责任交由设 计人员来负,程序只能起到设计工具的作用,不能代替设计。所以就需要我们的结构设计人 员充分的理解程序的适用范围、条件和校对结果的合理性、可靠性。如《高层建筑混凝土结 构技术规程》的 5.1.16 条要求D对结构分析软件的计算结果,应进行分析结果判断,确认其 合理、有效后方可作为工程设计的依据‖。 二、空间计算程序部分1、PKPM 几个空间程序的不同(这是我们这次学习班一个学员提的问题)现在,PKPM 程序拥有的空间计算程序有三个,即 TAT、SATWE、PMSAP1) 、TAT--它是一个空间杆件程序,对柱、墙、梁都是采用杆件模型来模拟的,特殊的就是 剪力墙是采用薄壁柱原理来计算的,在它的单元刚度矩阵中多了一个翘曲自由度 θ',相应 的力矩多了双力矩。因此,在用 TAT 程序计算框剪结构、剪力墙结构等含钢筋混凝土剪力 墙的结构都要对剪力墙的洞口、 节点做合理的简化, 有点让实际工程来适应我们的计算程序 的味道。作这种简化都是因为分析手段的局限所制(资料书的 P129) 。当然,在作结构方案 时,对结构作这样的调整对建筑结构方案的简洁、合理有很大的好处。它的楼盖是作为平面 内无限刚、平面外刚度为零的假设。在新版的 TAT 程序中,允许增设弹性节点,这种弹性 节点允许在楼层平面内有相对位移,且能承担相应的水平力。增加了这种弹性节点来加大 TAT 程序的适用范围,使得 TAT 程序可以计算空旷、错层结构。 2) 、SATWE--空间组合结构有限元程序,与 TAT 的区别在于墙和楼板的模型不同。SATWE 对剪力墙采用的是在壳元的基础上凝聚而成的墙元模型。 采用墙元模型, 在我们的工程建摸 中,就不需要象 TAT 程序那样做那么多的简化,只需要按实际情况输入即可。对于楼盖, SATWE 程序采用多种模式来模拟。有刚性楼板和弹性楼板两种。SATWE 程序主要是在这 两个方面与 TAT 程序不同。 3) 、PMSAP---是一个结构分析通用程序。当然,它是偏向于建筑的,但它是一个发展方向。 现在的比较著名的通用计算程序有:SAP84、SAP91、SAP2000、ANSYS、ETABS 等程序, 这些程序各有特长。2、程序的参数及选择开关1) 、PMCAD 中的参数 (1)总信息: ●结构体系、结构主材:主要是不同的结构体系有不同的调整参数。 ●地下室层数:必须准确填写,主要有几个原因,风荷载、地震作用效应的计算必须要用到 这个参数,有了这个参数,地下室以下的风荷载、水平地震效应就没有往下传,但竖向作用 效应还是往下传递。地下室侧墙的计算也要用到。底部加强区也要用到这个参数。 ●与基础相连接的下部楼层数:要说明的是除了 PM 荷载和最下层的荷载能传递到基础外, 其他嵌固层的基脚内力现在的程序都不能传递到基础。???????? (2) 、材料信息:其他与老的程序一样填法,就是钢筋采用了新规范的新符号。 (3)地震信息 ●设计地震分组:就是老的抗震规范的近震、远震。按抗震规范的附录 A 选择即可。内江的 三县两区都是第一组,6 度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 0.05g。 ●场地类别:程序是D场地土类型‖,按《地基基础规范》的 3.0.3 条的 4 款,应该是D场地类 别‖。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 3.3.2、3.3.3 条也是提的D建筑场地‖,而不是D场地土‖。一般 的地质勘察报告要提出此参数的。 ●?????计算震型个数:这个参数需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对于一般工程,不 少于 9 个。但如果是 2 层的结构,最多也就是 6 个,因为每层只有三个自由度,两 层就是 6 个。对复杂、多塔、平面不规则的就要多选,一般要求“有效质量系数”大于 90% 就可以了,证明我们的震型数取够了。 这个D有效质量系数‖最先是美国的 WILSON 教授提出来的, 并且将它用于著名的 ETABS 程 序。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的 5.1.13-2 条要求 B 级高度的建筑和复杂的高层建筑D抗 震计算时,宜考虑平扭藕连计算结构的扭转效应,振型数不应小于 15,对多塔楼结构的振 型数不应少于塔数的 9 倍,且计算振型数应使振型参与质量不少于总质量的 90%” ● ?????周期折减系数:这个参数是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的 3.3.16 条 (强条)要求,按 3.3.17 条进行折减的。 框架:0.6~0.7 框剪:0.7~0.8 剪力墙:0.9~1.0 (4)风荷载: 修正后基本风压: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的 7.1.2 条,对与高层、高耸以及对风荷载比 较敏感的其他结构,基本风压应适当提高,并应由有关的结构设计规范具体规定。按《高 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的 3.2.2 条,对与特别重要或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高层建筑, 其基本风压应按 100 年重现期的风压值采用。按规范的解释,房屋高度大于 60m 的都是对 风荷载比较敏感的高层建筑。 2) 、TAT 的参数及开关 (1) 、用 TAT 程序计算建模应注意的几点: ●剪力墙必须要有洞口,不能形成封闭D口‖字形。这样在构件截面上的剪力流才有进口和出 口,否则,程序无法对构件进行计算。这是 TAT 程序对薄壁柱数学模型模拟的要求。 ●剪力墙内的洞口要求要上下对齐,且要有规律性。如果不这样,那么内力的传递将通过节 点间刚域来传递,这与实际有时很大差别,引起很大的计算误差。且洞口布置不规律,计算 结果具有很大的突变性。 (2) 、参数:在 PM 参数中说过的就不在说了。 ●柱的计算长度:程序中增加了一个选项D柱长度系数按混凝土土规范的 7.3.11-3 计算。以前 老程序是按表 7.3.11-1 和表 7.3.11-2 采用的。7.3.11-3 条是新规范新增的。D当水平荷载产生 的弯矩设计值占总弯矩设计值的 75%以上时,框架柱的计算长度 lo 可按公式 7.3.11-1 和公 式 7.3.11-2 计算结果的较小者取值。 这是因为近年来对框架结构二阶效应的研究表明, 竖向荷载在有侧移的框架中引起的 P-△效 应只增大有水平荷载在柱端截面中引起的弯矩 Mh, 而原则上不增大由竖向荷载引起的弯矩 Mv。因此,框架柱柱端考虑二阶效应后的总弯矩应是: M=Mh+ηs*Mv(1-1) 式中 ηs 为反映二阶效应增大 Mh 幅度的弯矩增大系数。但在传统的 η――lo 法中,是用 η 同时增大 Mv 和 Mh 的,即: M=η(Mh+Mv) (1-2) 因此,如果要使所求的总弯矩相等,那么必然有: ηs&η 与 ηs 相应的 lo 也就必然比与 η 相应的 lo 取得大一点。 对于一般工程中的多层框架结构, (在 Mv/Mh 为常见比例,即&1/3,框架节点的柱梁线刚 度的比例也为常见值时) 按规范表 7.3.11-2 的 lo 计算出的 η 再按 1-2 公式计算出的弯矩和按 规范 7.2.11-3 条计算出的 lo 在按公式 1-1 算出的弯矩, 两者差异不大。 所以在一般多层框架, 没有特殊的水平荷载和特殊的框架节点情况下, 采用 7.2.11-2 和 7.2.11-3 计算的 lo 对计算结 果没有大的影响。 但是,对于 Mv/Mh&1/3 或梁注线刚度相差较大的情况下,采用 7.2.11-2 条计算的 lo 对计算 结果就很大的影响了,而且是偏于不安全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采用 7.2.11-3 计算。 建议都采用 7.2.11-3 计算。 本来规范采用 η――lo 法就是不尽和理的,因此规范就在 7.3.12 条要求采用刚度折减法,这 种方法也是国外通行的考虑二阶效应的计算方法, 且也是准确的较为合理的计算方法, 但遗 憾的是这种方法在 PKPM 程序中还没有得到实现。 ●竖向力计算信息:程序有四个选择 -----不计算竖向力:它的作用主要用于对水平荷载效应的观察和对比等。 -----?????一次性加载计算:主要用于多层结构,而且多层结构最好采用这种加 载计算法。因为施工的层层找平对多层结构的竖向变位影响很小,所以不要采用模拟施工 方法计算。 -----模拟施工方法 1 加载:就是按一般的模拟施工方法加载,对高层结构,一般都采用这种 方法计算。但是对于D框剪结构‖,采用这种方法计算在导给基础的内力中剪力墙下的内力特 别大,使得其下面的基础难于设计。于是就有了下一种竖向荷载加载法。 ------模拟施工方法 2 加载:这是在D模拟施工方法 1‖的基础上将竖向构件(柱、墙)的刚度 增大 10 倍的情况下再进行结构的内力计算,也就是再按模拟施工方法 1 加载的情况下进行 计算。 采用这种方法计算出的传给基础的力比较均匀合理, 可以避免墙的轴力远远大于柱的 轴力的不和理情况。由于竖向构件的刚度放大,使得水平梁的两端的竖向位移差减少,从而 其剪力减少, 这样就削弱了楼面荷载因刚度不均而导致的内力重分配, 所以这种方法更接近 手工计算。 但是我认为这种方法人为的扩大了竖向构件与水平构件的线刚度比, 所以它的计算方式值得 探讨。 所以,专家建议:在进行上部结构计算时采用“模拟施工方法 1”;在基础计算时,用“模拟 施工方法 2”的计算结果。这样得出的基础结果比较合理。 (高层建筑) ●?????是否考虑 P-△效应:选择否,就按规范的 7.3.11 条计算柱的计算长度系数,如果选择“是”,则柱的计算长度系数为 1,再按程序的计算方法来计算 P-△ 效应。●是否考虑梁柱重叠的影响: ---?????不考虑:对于普通的多层框架,一般都采用这种选择 。 ---考虑梁端弯矩折减: M 边=M 中-Min(0.38*M 中,B*V 中/3) ---考虑梁端刚域的影响: 扣除梁梁端刚域后的梁计算长度为: Lo=L-(Dbi+Dbj) 但计算荷载还是按节点间梁长来计算的。 ●水平力与整体坐标的夹角:???????????? --- 主要用于有斜向抗水平力结构榀时填写,在 0~90 之间。改写后,风荷载要变化,主要是 受风面积变化、风荷载作用的坐标变化;抗侧力结构榀的刚度变化引起地震力的变化,所以 要重新进行数检。 ●回填土对地下室的相对刚度: --- 根据程序编制专家的解释,填 3 大概为 70%~80%的嵌固,填 5 就是完全嵌固,填在楼 层数前加“-”,表示在所填楼层完全嵌固。到底怎样的土填 3 或填 5,完全取决于工程师的 经验。???????????????????????????? ●是否考虑扭转藕连: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的 3.3.2-2 条,D质量与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不均匀 的结构,应计算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其他情况,应计算单向水平地震作用下 的扭转影响;‖《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 5.1.1-3 条,也与高规有相同的规定。 ●地震设防烈度、设计地震分组、结构的抗震等级: 按结构的实际填入即可。 ●竖向地震作用系数:程序取的是规范的计算值。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的 3.3.14 条,这个数值的来源有: Fevk=avmaxGeq Geq=0.75Ge avmax=0.6amax 所以有: Fevk=0.75*0.6amax*Ge 由于高规的 3.3.14-3 要求D宜乘以增大系数 1.5‖。 所以最后 Fevk=1.5*0.75*0.65amax*Ge =0.73125amax*Ge 填入的就是D0.73125amax‖,也是程序给出的隐含值。 ●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 参见《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的表 3.3.13;地震规范的表 5.2.5 同。程序对算出的D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如果不满足规范的要求,将给出是否调整 地震剪力的选择。根据规范组的解释,如果不满足,就应调整结构方案,直到达到规范的值 为止,而不能简单的调大地震力。 ●双向水平地震作用扭转效应选择:如果选择,地震力将增大很多,所以在选用的时候要慎 重。 ●5%的偶然偏心:这是《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的要求,3.3.3 条要求:D计算单向 地震作用时应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 计算双向地震作用时, 可不考虑质量偶然偏心的影响。 ●结构的阻尼比: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的 3.3.8 条D除专门规定外,钢筋混凝 土高层建筑结构的阻尼比应取 0.05‖程序提供的参考值:钢结构:0.02;混合结构:0.03。这 个阻尼值不但用于地震作用计算,也要用于风荷载的计算。 ●水平、罕遇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表 5.1.4-1 取。 ●特征周期值:根据场地类别和地震分组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表 5.1.4-1 选用。 在调整系数中,有以下的几个参数开关: ●0.2Qo(0.25Qo)调整: 这条是针对框架-剪力墙结构,主要要注意以下几点: 对于框架柱数量从下到上基本不变的规则建筑,Qo(Vo-规范表示)取得是D地震作用标准 值的结构底部总剪力‖。对于框架柱数量从下至上分段有规律的变化的结构,Qo(Vo-规范 表示) 取得是D每段最下一层的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总剪力‖对复杂结构框架的调整应专门研究 框架剪力的调整方法。 框架剪力的调整必须满足规范规定的楼层D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剪重比)‖的前提下进行。 在设计过程中根据D计算结果‖来确定调整层数。 ●温度应力折减系数:程序一般推荐 0.75 或更低。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 5.3.6 条只是提 出了原则性的要求。 材料信息就按实际情况填写即可。 设计信息: ●分项系数和组合系数:一般工程都采用程序给出的隐含值,不要去改动它。 《建筑结构荷 载规范》的 3.2.5 条D对于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应取 1.35,但程序 只给出了D有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的永久荷载分项系数 1.2,按D程序编制组‖的解释, 他们已经在程序内部考虑了这种组合, 所以不需要设计人员考虑, 只需按一般情况填就可以 了。 ●活荷载重力荷载代表值系数: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 5.1.3 条取。 ●柱、墙荷载折减标志:要说明的是,在 PM 建摸中也有“荷载折减”,他们是叠加的,也就 是 PM 中折减了,在空间程序计算中要在以前折减的基础上再折减。所以需要设计者在选 用这项时特别慎重。 ●柱配筋方式选择:有两种方式,单偏压和双偏压。单偏压程序就是按规范的公式进行配筋 计算的。双偏压,程序是按数值积分法计算的,所以对于不同的D柱截面钢筋放置方式‖就会 得出不同的配筋计算结果。所以,建议整体计算还是按“单偏压”计算,在得出固定的“柱截 面钢筋放置方式”后,再进行复核。 ●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程序给出的隐含值是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的附录 B 的 公式:B.0.2 计算的。最好是将程序计算的精确值反填回来,再计算。 (3) 、TAT 中的弹性节点:在 TAT 程序中也叫“特殊节点”,由于 TAT 程序采用的是D刚性 楼板假定‖所以,在同层中,各节点具有相同的位移,没有相对位移。弹性节点就是为了弥 补这种假定对很多D空旷结构、错层结构‖不合理模拟的补充。 3) 、SATWE 的参数及开关 总信息中: ●墙元侧向节点信息:这是剪力墙计算D精度和速度‖取舍的一个选择。选择D内部节点‖,那 么剪力墙侧边的节点将作为内部节点而凝聚掉,但这样速度快,精度稍有降低;作为D外部 节点‖,那么剪力墙侧边的节点也将作为出口节点,这样墙元的变形协调性好,计算准确, 但速度慢。 所以程序建议规则的结构可以选择D内部节点‖,复杂的结构还是选择D外部节点‖进行计算。 地震信息中: ●斜交抗侧力构件方向附加地震数:主要是针对D非正交的、平面不规则‖的结构,这里填的 是除了两个正交的,还要补充计算的方向角数。 ●相应角度:就是除 0、90 这两个角度外需要计算的其他角度,个数要与D斜交抗侧力构件方 向附加地震数‖相同,且不得大于 90 和小于 0。这样程序计算的就是填入的角度再加上 0 度 和 90 度这些方向的地震力。 特殊构件: ●楼板的分类: ----刚性楼板:在程序中考虑为D平面内刚度无穷大,平面外刚度为零‖ ----弹性楼板 3:假定平面内无限刚,真实的模拟楼板平面外刚度 ----弹性楼板 6:程序真实的计算楼板的平面内外的刚度 ----弹性膜:程序真实的计算楼板平面内的刚度,楼板平面外的刚度不考虑。 ●多塔定义:注意折线围区可以重叠,但同一构件不能同时属于两个不同的区域。最好是从 最高楼层编起。 3、PKPM 程序对底层-框架抗震墙的计算: 1) 、模型数据的输入: 模型尽量按原型输入:即洞口、挑梁、砖墙等都要按原型输入。 节点尽量具有规律性:节点尽量上下一致,这样才能保证荷载传递的正确。 参数的输入要合理: (1) 、在D交互式‖的设计参数输入中结构体系要选择相应的结构体系(砌体、底框抗震墙) 。 (2) 在 PM 的D次梁楼板‖输入中, 、 要求把墙体材料选择为D砖‖, 混凝土抗震墙做个别修改。 (3) 、楼面刚度类别:按《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的表 4.2.1 中D屋盖或楼盖类别分为三类:整 体式、 装配整体式和装配式无棱体系钢筋混凝土屋盖或钢筋混凝土楼盖---刚性; 装配式有棱 体系钢筋混凝土屋盖、 轻钢屋架和有密铺望板的木屋盖或木楼盖---刚柔性; 瓦屋面的木屋盖 和轻钢屋盖---柔性。 在这里要说明的是楼盖的D刚柔性‖和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案的D刚弹性‖是两回事,楼盖的D刚 柔性‖仅仅是确定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案的D刚弹性‖的一个条件, 还有房屋横墙间距这个条件。 (4)墙体材料的自重:对于机制砖,程序隐含为 21Kn/m3,对于抹灰荷载、墙砖荷载,就 在砌体容重中考虑。不要采用加厚墙体来体现,因为这样会增加墙体刚度,与墙体的实际刚 度不符。 (5) 、混凝土剪力墙等效系数:相当于混凝土墙与砖墙刚度的比值。对于底框-抗震墙结构 的底部抗剪墙刚度计算及地震剪力分配中该值不起作用。 (6) 、构造柱参与共同工作:首先构造柱要按普通柱输入,程序对构造柱参与工作的计算是 按《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的 10.3.2 条来计算的。 2) 、PM 程序对砖混底框的计算: (1) 、墙体的计算: 墙体的受压计算:是以墙段为计算单元的。一是门窗洞口间墙;一是两节点间的墙段;对于 墙段长小于 250 的程序将忽略不记,这引起我们对小墙支强度的重视,程序根本没有计算, 也没有给出警告,我们就认为他是满足要求的,就留下了隐患。而实际上这样的墙段也不能 作为结构构件来使用的,要求我们在做结构时特别小心。 墙体高厚比计算: 是将相邻有相交的墙肢支撑的墙段生成墙高厚比计算的单元, 对墙长度小 于 1.9m 的墙段单元不作高厚比计算。 墙体的局部受压计算: 计算的条件是在该节点上支撑有一根在交互式输入中输入的梁, 且有 墙体,在节点位置没有柱,可以有垫块和圈梁。 (2) 、底框的计算: 参数输入: ●底层框架的层数 ●考虑墙梁作用上部荷载折减系数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的 7.3.6 条有公式: Mbi=Mli+am*M2i Nbti=ηN*M2i/Ho 其中 am---为考虑墙梁组合作用的托梁跨中弯矩系数(支座也是 am,但计算公式不同) ηN--为考虑墙梁组合作用的托梁跨中轴力系数 按规范计算的折减系数是很小的。 有些资料有 0.6 的,有 0.8 的 程序的折减系数与规范的调整系数有差别, 程序是针对墙梁以上的荷载。 而程序是针对上部 墙梁传递给框架梁的恒载和活载的。 ●剪力墙侧移刚度考虑边框柱的作用: 边框柱对侧移刚度的贡献是按D面积等效‖的方法计入的。 ●底框的计算过程: 在 PM 程序中分为三步: 第一步:计算其它各层砖墙的抗震承载力,以及底框中混凝土抗震墙的剪力设计值,不考虑 框架承担的地震作用,地震作用全部由抗震墙承担。这是《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 7.2.4-3 条要求的。 第二步: 计算底部各榀框架承受的侧向地震作用及各榀框架柱由地震倾覆力矩产生的附加轴 力。分配按侧移刚度进行分配,但混凝土墙的刚度要乘以 0.3 的折减系数。这是《建筑抗震 设计规范》的 7.2.5-1 条要求的。 第三步:根据混凝土墙的剪力、轴力、弯矩设计值进行墙的配筋计算。但没有进行梁柱的计 算。对于底框的计算,最好采用空间程序的计算结果。 3) 、空间程序对砖混底框的计算: 这里主要讲 SATWE 程序:SATWE 程序对砖混底框的计算主要采用两种方式: ●一个就是D规范算法‖:程序仅仅对底框进行空间分析,接 PM 地震分析后所生成的底框部 分的地震剪力、上部砖房传递给底框部分的地震剪力、倾覆力矩、竖向荷载、以及竖向荷载 的折减系数。 ●有限元分析法:是将整个房屋包括底框和上部砖房部分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分析。这种分 析是参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分析方法的,有它的先进性和局限性。先进就是能整体分析,考 虑上部砖房与底框的共同协调工作。 但是程序把砌体做各向同性材料来进行分析是不符合砌 体材料的实际情况的, 我们所用的砌体材料一般都是各向异性的。 而且这种计算方法超规范。 所以只能作为参考。建议还是采用D规范算法‖。 4.参加 pkpm 学习班的笔记上周末参加了 pkpm 学习班,主要学习了三个内容:1)sts 的使用;2)运用 pkpm 进行高层 设计时的一些问题;3)spascad 建模。对于 1)和 3) ,本人都没有多少经验,对于 2)则有 一点体会。整理了自己关于 2)的听课笔记,和大家共同来学习提高。对于其中的一些观点, 希望大家能够进行讨论。谢谢了! Pkpm 听课笔记 一、 风荷载 程序中给出的基本周期是采用近似方法计算得到的, 建议计算出结构的基本周期后, 再代回 重新计算。 二、 地震作用及结构振动特性 1) 对于耦联选项,建议总是采用; 2) 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的结构,应计入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 例: *** 一 31 层框支结构, 考虑双向水平地震力作用时, 其计算剪重比增量平均为 12.35%; *** 规则框架考虑双向水平地震作用时,角柱配筋增大 10%左右,其他柱变化不大; *** 对于不规则框架,角、中、边柱配筋考虑双向地震后均有明显的增大; *** 通过双向地震力、柱按单偏压计算和双向地震力、双偏压计算比较可知,后者计算柱的 配筋较前者有明显的增大。建议:若同时勾选双向地震力、柱双向配筋时,要十分谨慎。 3)计算单向地震力,应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5%的偶然偏心,是从施工角度考虑的。 ****计算考虑偶然偏心,使构件的内力增大 5%~10%; ****计算考虑偶然偏心,使构件的位移有显著的增大,平均为 18.47%。 注:对于不规则的结构,应采用双向地震作用,并注意不要与D偶然偏心‖同时作用。D偶然 偏心‖和D双向地震力‖应是两者取其一,不要都选。 建议的选用方法: ****当为多层(≤8 层,≤30m) ,考虑扭转耦联与非扭转耦联均可; ****当为一般高层,可选用耦联+偶然偏心; ****当为不规则高层、满足抗规 2 条以上不规则性时,或位移比接近限值, 考虑双向地震作用。 4)有效质量系数 例:一八层框架,有大量的越层结构和弹性结点,需许多的振型才能使有效质量系数满足要 求。 计算振型数 剪重比 有效质量系数 30 1.6 50% 60 3.2 90%原因:振型整体性差,局部振动明显。 注:要密切关注有效质量系数是否达到了要求。若不够,则地震作用计算也就失去了意义。 三、结构的周期与位移 周期比:控制结构在大震下,扭转振型不应靠前,以减小震害。 最大层间位移:按规范要求取楼层竖向构件最大杆件位移称为楼层控制层间位移; 位移比:取楼层最大杆件位移与平均杆件位移比值。位移比是控制结构的扭转效应的参数。 注:最大层间位移、位移比是在刚性楼板假设下的控制参数。构件设计与位移信息不是在同 一条件下的结果 (即构件设计可以采用弹性楼板计算, 而位移计算必须在刚性楼板假设下获 得) ,故可先采用刚性楼板算出位移用于送审,而后采用弹性楼板进行构件分析。 一旦出现周期比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 一般只能通过调整平面布置来改善。 这种改善一般是 整体性的,局部小调整往往收效甚微。一句话,周期比控制的不是在要结构足够结实,而是 在承载力布局合理性,限制结构抗扭刚度不能太弱。 四、 刚度比控制 (1)剪切刚度; (2)弯剪刚度; (3)抗规 3.4.2 中定义的刚度。 选用方法如下: (1)对于多层(砌体、砖混底框) ,宜采用刚度 1; (2)对于带斜撑的钢结构,宜采用刚度 2; (3)多数结构宜采用刚度 3。 (所有的结构均可用刚度 3) 五、地下室设计分析 (1)地下室一般与上部共同作用分析; (2)地下室刚度大于上部层刚度的 2 倍,可不采用共同分析; (3) 地下室与上部共同分析时, 程序中相对刚度一般为 3, 模拟约束作用。 当相对刚度为 0, 地下室考虑水平地震作用,不考虑风作用。当相对刚度为负值,地下室完全嵌固。 六、梁、柱、斜撑和墙的抗震等级逐个指定 实际工程中常会遇到同一结构不同部位需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的情况,在 satwe 的〈特殊构 件补充定义〉中可以通过交互式逐个指定。 注:对于〈特殊构件补充定义〉中的一些构件,如角柱、框支梁等,程序可自动搜索。但总 存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使得搜索不够完全或准确,强烈建议通过菜单〈特殊构件补充定义〉手 动搜索。 七、框架结构分析 (1)注意柱计算长度系数的选取; (2)柱一般按单偏压配筋、双偏压验算为好,因双偏压存在多解,配筋量与形式不唯一; (3)梁-柱保护层厚度按规范取,程序自动加 12.5; (4)对于大截面的柱,可考虑梁、柱重叠部分为刚域; (5)一般可考虑梁刚度放大、扭矩折减,以考虑楼板的影响; (6)负弯矩向下调幅后,跨中弯矩自动增大。D梁跨中弯矩增大系数‖是不 考虑活载不利布置时乘的系数,不要与此混淆; (7)梁弹性挠度以主梁为主,次梁的挠度计算仅供参考; (8)恒载一般用D模拟施工一‖,也可用D一次性加载‖。若有竖吊构件(如 吊柱) ,必须用一次性加载。 八、框剪结构 (1)0.2Q 一定要考虑; (2)可选择D模拟施工二‖传基础力。值得注意的是,D模二‖不能用于上 部结构的计算。 九、地震作用调整 竖向不规则的建筑结构,其薄弱层的地震剪力应乘以 1.15 的增大系数。 程序根据层刚度比 的计算,自动确定薄弱层并将其效应放大。 5.PKPM 公司论坛精华帖--------godbull 成员 用 satwe8 算砖混结构时,构造柱是否按框架梁计算了?算出配筋为 4 根 16?这样算是否对梁有 影响?梁的配筋会不会偏小?算梁的配筋,satwe,tat,pk 怎么差别会比较大?pk 按平面算还可理 解(不过砖混应该影响不大?)satwe,tat 就不应有太大差别了。 PKPMZB 论坛管理员 我个人认为计算砖混结构 PK 和 TAT 均不太适合。如果在 SATWE 中计算的话,如果不想过 多的考虑构造柱的影响那就干脆不要把它作为结构构件输入。 jdwk 成员 我发现当砖混结构厨房卫生间处输入楼板错层后, 程序中现浇板的裂缝在此处特别大, 不知 别人有无同感? guozhen3098 PKPM 论坛高级会员 所有板厚不同的交线处都是这样。 我不清楚板配筋是否一定要使裂缝宽度要求如果是, 按程 序配的话此处的配筋将会很大。 logical PKPM 论坛高级会员 现浇筐架结构的板厚度凸变处裂缝很大。 cyc PKPM 论坛高级会员 如果两边板高差大,可按简支支座调整负筋,同时增大板跨中钢筋。 yunxd PKPM 论坛高级会员 请注意, 是连续板在高差两侧弯矩的传递, 造成较薄的一边 (往往是厕所板厚比相邻房间薄) 配筋不够,产生裂缝。 doagain PKPM 论坛高级会员 如果假设是连续板,配筋是按照薄的那边配的吧。 newnew 成员 按规范应该用连续梁计算,我能不能把基础部分作为底框结构,将桩作为圆柱布置用 pk 计 算配筋呢?现在要施工图审查,需要计算书,难道还要手算再整理计算书吗? wnwn 成员 可将地梁所在层作为一结构层, 将底层填充墙作为荷载输入计算出地梁, 再根据地梁受力特 点适当调整配筋。地梁层竖向导荷结果可加上原楼层竖向导荷结果计算挖孔桩。 kurt 成员 楼上那位说的做法我不敢苟同。 砖混结构人工挖孔桩, 我们院的做法是把桩和梁看成框架结 构,用 TAT 进行计算,这其中关键有几点: 1,根据地质情况确定桩长和&模拟框架&的柱尺寸;也就是说,本来土层对桩的抗侧变形有 影响。这时就要适当加?柱&尺寸,让它刚度增大。 2,梁上荷载原则按 PM 倒荷的结果,如按墙梁理论,可适当折减。具体系数可凭经验。 HUANGXIANGJUN 成员 将桩当圆柱用 PK 计算,这种模型与桩的实际受力差别较大,因为桩周土对桩的嵌固作用未 考虑,有关计算书的问题确实挺烦人,我设计了一个工程,光独立柱基的计算书就打了 24 张 3#纸,没办法,吃的就这碗饭。 newnew 成员 是啊,多并不是问题,问题是多还要手工编制就太花费劳动力了!施工图审查要求前段时间 看过,具体也记得不是很清楚了,等我再借来扫描了放上来。 pkpm.z 成员 本人正在设计:六层框架结构,地下一层地下室高 4m,基础采用梁板式筏基,地下室侧墙为砼 墙. 1.pm 建模时能否把地下室顶板也建在内,还是作为基础处理? 2.计算基础时上部力传下来如何考虑地下室墙体的作用? 3.如果把地下室顶板层作为上部结构的话, 底层层高取地下室高度吗?还有整个结构不是变 成七层框架结构了吗?是否可以当成七层框架计算?如不能则地下室墙体 输入时是否需要作开洞口处理? 4,本结构与已有建筑紧邻,局部(沿已建建筑一侧)我想做一排柱下条基(其余处为地下 室)是否可行?如何解决建模问题? PKPMZB 论坛管理员 可以按七层框架建模. pekoe 成员 为什么有建筑物紧邻就要做柱下条基?解释一下可好?两种基础形式混用不好吗? pkpm.z 成员 按基础规范要求:相邻基础水平距离应为其高差的 1~2 倍。已有建筑基础已经挖出为-2m, 而本工程地下室地面已经达到-4m,本来想做一些支护,据说老建筑质量极差,怕有影响, (当然施工图是找不到了) 所以想做一排柱下条基, 与老建筑基底平, 这样紧靠其设置条基, 可充分利用地基,减少基础的偏心。 pekoe 成员 如果用条基和筏基配合, 筏基部分的地基反力应该不大吧, 如果要使条基部分的地基反力达 到这一水平也不容易吧。 我想还是都做筏基好,旧建筑外侧先打护坡桩,桩算够了,应该 不影响旧建筑吧。 而且似乎解决护坡的问题是施工单位的任务吧,如果出现因为基础不配合 引起沉降不均,就是设计人的责任了。 nxjun 成员 在 tat 说明书中,8 度地震区二类场地土高层建筑剪压比一般为 3%~6%,随高强混凝土应用,比 如 C60 混凝土用于柱,其相对 C20 混凝土,在同样轴压比下,柱断面小的多,E 提高不 多,I(b*h*h*h)降低太多,整个结构偏??因而剪压比常小于 3%,审图人要求乘以放大系数达到 3%,请各位高手指教,此是否合理,有为其他方法? pkcheny 成员 规范规定&建筑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其下限值不应小于最大值的 20%&,也就是说不小于 0.2x0.16=0.032。按 3%差不多。这也是强制条文。&剪压比&听起来挺怪的,通常是构件剪力 与砼抗压强度的比值,现在应该是底部剪力与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比数,&剪重比&好一些吧? Lixx PKPM 论坛高级会员 这个系数是地震作用与等效重力荷载的比值, 有的文章中也称为剪重比。 规范中这类条文均 是根据 10-30 层的建筑总结成的,对于超高层建筑来说,无论怎样布置,剪重比均不可能达 到 7 度二类土 1.5%-3%,8 度二类土 3%-6%的范围。但对于多层建筑来说,达到 5%以上的也 不少。还是根据情况自己掌握比较好。不知新规范中有无变化。 PKPMZB 论坛管理员 LIXX 说得有道理实际上剪重比是一个很灵活的指标,对它的控制应该从安全性和经济性等 各方面加以综合考虑不能生搬硬套更不能绝对化.而且据我所知目前规范中还没有特别的强 制条文吧. wjh 成员 请问车库转弯坡道按何方法简化计算及出图表示? haipeng PKPM 论坛高级会员 我认为只能手算,其实很简单,按挡土墙呗! wjh 成员 我是指坡道板,类似螺旋楼梯,水平转角 90 度。 jiangjiangjg 成员 就用 LTCAD 螺旋楼梯计算试试。 wjh 成员 可中心线展开长度有 12m,按 s/30 板厚要 400mm,配筋还算不下来,次坡道四边均有剪力墙,可 否简化为四边嵌固板算? cyc PKPM 论坛高级会员 假如坡道较长,L/B&2,按单向板算应该没问题。 ----------在 tat 说明书中,8 度地震区二类场地土高层建筑剪压比一般为 3%~6%,随高强混凝土应用,比 如 C60 混凝土用于柱,其相对 C20 混凝土,在同样轴压比下,柱断面小的多,E 提高不 多,I(b*h*h*h)降低太多,整个结构偏?因而剪压比常小于 3%,审图人要求乘以放大系数达到 3%,请各位高手指教,此是否合理,有为其他方法?nxjun 规范规定&建筑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其下限值不应小于最大值的 20%&,也就是说不小于 0.2x0.16=0.032。按 3%差不多。这也是强制条文。&剪压比&听起来挺怪的,通常是构件剪力 与砼抗压强度的比值,现在应该是底部剪力与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比数,&剪重比&好一些吧? pkcheny 这个系数是地震作用与等效重力荷载的比值, 有的文章中也称为剪重比。 规范中这类条文均 是根据 10-30 层的建筑总结成的,对于超高层建筑来说,无论怎样布置,剪重比均不可能达 到 7 度二类土 1.5%-3%,8 度二类土 3%-6%的范围。但对于多层建筑来说,达到 5%以上的也 不少。还是根据情况自己掌握比较好。不知新规范中有无变化。Lixx LIXX 说得有道理实际上剪重比是一个很灵活的指标,对它的控制应该从安全性和经济性等 各方面加以综合考虑不能生搬硬套更不能绝对化.而且据我所知目前规范中还没有特别的强 制条文吧.PKPMZB 论坛管理员 我下载了 7 月 23 日的 CFG 文件,内容和老的一样,没有解决掉轴线为 PLINE 的问题!难 道最新的 CFG 一定要邮购才能得到吗?网上不能下载吗?我们都是正版用户!正版用户的 权益在那里? lzhksoft 在北京网页下载区的 update\cfg 中有新的程序 modifyw.exe 可解决 Pline 问题! Hi 也可以从 http://www.pkpm.com.cn/download/index.htm 中&PKPM 软件 Windows Update 更新& 进入此目录进行更新。注意文件的日期和字节数。 davidsun 论坛管理员 PKPM 软件 Windows Update 更新中,最好能提供更新的实际日期,我才上去了,怎么看都 不象新的!羊三皮 和你手头的文件日期进行比较,就可以看出新旧了。davidsun 论坛管理员 网络版的工作站安装问题? 1,通过安装工作站 SETUP 程序。 2。直接映射到服务器上。那种方法好一些? 另外在各类*.T 图中,背景色总是单纯色,手动修该为双色退晕后确定。再次进入后又回到 了单纯色。应该如何设置?(采用的前者安装) 蚂蚁 。 如果掌握原理就可以手动操作,不过要设的东西挺多的。包括运行库、注册表、路径等 如果没有掌握原理,请使用工作站设置程序。 建议用户用设置程序完成安装。davidsun 论 坛管理员 工作站设置程序在哪?重新安装时怎样改变设置。 请指教,因为每次进入*。T 画面都要手 动设置为双色退晕,很麻烦。单纯色情况下无法看清多谢了。蚂蚁 就是 client.set 目录中的 setup.exe .第二个问题暂时无法解决 davidsun 论坛管理员 1.普通梁能放在连梁上吗? 2.七层框架,二层仅有横向梁及四周边梁,且无板,大部分柱在该层处无纵向支点,这种情 况下柱的计算长度系数该作怎样的调整? 鲁班 1.能。 2.对于穿层的柱程序应该能自动识别,当然您最好是能对程序给出的柱计算长度作一下校 核。PKPMZB 论坛管理员 普通梁一般不能放在连梁上! nxjun 由于在三维分析软件中各梁段之间均为交叉梁系, 故我个人认为如果有需要的话, 普通梁也 可放在连梁上。不知大家以为如何? PKPMZB 论坛管理员 ----------我真的很想知道 satwe8 计算底框是否可靠? 我算了一个底部两层框架,上部五层住宅的结构,六度区,计算一切顺利,由于体型不规则,用 PKPM 出框架有不少麻烦,于是改用 SATWE8 计算出图,转换层框架大梁差别不是很大,有的 也有差别,地梁及一层梁大部分差别不大,但也有差的多的,尤其是单榀框架,PK 出图一 般负 筋较大,但本身荷载不大,SATWE 负筋就较小,柱筋也有差别,SATWE 的边柱及角柱配筋较大, 而中柱配筋较 PK 小,我个人觉得 SATWE 的计算模型和配筋简图比较合理,但是因为说明书 上也说 SATWE 在计 算框架梁时配筋偏小,所以老总就不放心我的计算结果,我想请教一下 SATWE8 的计算结果到底可不可用,是不是一定要用 PK 校核,(那样太麻烦了)不好意思,请高 人一定有空指点,谢谢。 yesno 我用 satwe8 计算底框觉的结果还是可靠的. 不过柱筋及顶层框架自己根据经验作调整。 Gzcj 用 SATWE-8 计算底框结构应注意对地震作用的放大。尤其是底框梁的配筋可以得到明显改 善。 PKPMZB 论坛管理员 六度区不用抗震计算,何来放大地震作用. 二层框架应考虑上面五层砖混水平力产生的倾覆 力矩。Gzcj 是呀,六度区是不用计算地震力的,在 SATWE8 中填写参数时,是不算地震力的,所以没法放大, 再说二层框架如何考虑上部荷载的水平力?感觉水平力好象影响不大 根据经验调整?好象只有凭感觉了?yesno 如何改变层刚度, 我加厚板 RATX,RATY 均未变 logical 板厚度加大多大?此外对层刚度影响较大的应该是剪力墙、大梁等结构构件的刚度。 PKPMZB 论坛管理员 加大板的厚度对改善上下层刚度比的用处不大。 关键是要加大下层柱、 墙等竖向构件的刚度, 以及连接竖向构件的框架梁的刚度。 我觉得你的情况很可能是由于矩形柱和异形柱截面相差 太大造成的,如果所有柱都是下层矩形,上面异形的话,应控制异形柱每肢不应超出矩形柱 300 左右。Lixx 异型柱肢可以在大于矩形柱吗? Asuhe 可以.再类似单桩承台做转换. WYM65 异型柱支为啥不能超过方柱 logical 应改可以,作转换承台 gzcj 梁一端不能搭到柱节点怎么办? 由于两个柱布置不在一条轴线上,梁一端因此不能搭到柱定 位节点上.而实际上这个柱扁长,梁是能搭在这个柱上的.但这样计算机是并不认为梁的这个 支座是柱!我应怎么办?在梁与扁柱交的节点上再输入一个同样的扁柱,与原扁柱重合.是否可 行? 没有图示,不知大家能否理解我的意思. f.f 俩柱节点间梁考滤扁心移动 huangd 柱上加一刚性梁 y.h 1.俩柱节点间梁考滤扁心移动:不行.我的前提是必须在两柱不在一轴线上. 2.柱上加一刚性梁:请问怎样才为刚性梁?事实上垂直方向这根梁一般是有的.但断面不是随 意定的. f.f 刚性梁是不能由用户定义的, PKPM 中隐含设定整个梁长度均包含在同一根柱截面内的梁为 刚性梁, 此梁刚度为无穷大, 仅起正确传力的作用。 建议结构输入时柱按实际情况输入偏心, 保证能将两个节点包含在其截面内, 另外千万记住在这两个节点间布置一根梁, 截面大小无 所谓。Lixx 我的处理方法是在两偏心节点间上布置一段剪力墙,配筋计算根据此段墙的内力进行调整。 Cxl 梁按轴线输入,柱偏心.柱两结点间加一根梁,此梁自己调整. Gzcj 这节点间梁就指所谓的刚性梁吗? f.f 是的!断面随便定!此梁一定超筋,查看超筋信息及配筋,可知此梁仅为传力.TAT 中出平法图自 己修改! Gzcj 那么该支座是否会成铰支座? f.f 这个要看程序中对刚性梁刚度的处理,如果将此梁的各种刚度设为普通梁的 1000 倍以上, 那么此点不会成为铰支座,当然和实际结构还是有一些差别。 Lixx 根据以些工程实践,与此结点有关构件人为调整,我一般根据原用 TBSA 分析比较由此得出经 验调整。本人用 TBSA4.2 版. Lxin 在 JCCAD 中输入地质资料后,因地质不均匀,程序自动计算出桩筏下的桩有两个 K 值, (桩筏下的桩径、桩距、桩长等均相同) ,而根据静荷载实验,该桩仅有一个 K 值,那么, 我应该如何选择 K 值?当桩筏下同时布置两个不相同的 K 值,桩的反力很不均匀,而取 一相同 K 值,则桩反力很均匀。 y.h 静载荷试验只做 1 个吗?最好在地质条件差别大的地方多做一个, 根据试验结果定 k 值。 我 觉得应取两个 k 值,地质不均匀,相同持力层,沉降差别不大,桩反力自然不同。 Dink 在桩筏计算中,当采用倒楼盖法,桩的 K 值大小应该对桩的反力无影响,但如果在同一桩 伐中采用不少于两个 K 值时,即使采用倒楼盖算法,对桩的反力也有影响。因此,我不是 很清楚,是否应该根据静荷载实验,统一取一个 K 值,还是分别取三个 K 值? y.h 采用倒楼盖法时,即基础无穷刚,在何载作用下,K 值大的部位,所受的反力应该大。如地 质不均匀,应该采用不同的 K 值进行桩筏计算。 奥特曼 我们院用 JCCAD 软件的设计人员都采用桩的一个统一 K 值,而不管地质情况是否有差 别,我不清楚这样的计算模式是否正确?依我的计算经验,对桩的反力有校大影响。 y.h 桩基础的 K 值,程序能够自动计算,但是影响到内力、沉降的巨大差异,桩的刚度需要有量纲 级的差别,产生这一差别,与桩基础,地址报告以及上部荷载均有关系。 ctt为什么在均布荷载作用下框架端部的负弯矩会比中部的小?(边跨表现的更为明显).这和手算 时出入太大了吧?本来端部应 QL*L/12,而中部是 QL*L/24 的吧?那就应该是端部比中部大很 多才对啊!HCXMY 因为有水平荷载的原因. ZPX 还有地震荷载的作用,手算你考虑到了吗 logical 在不考虑水平力和地震力的时候也一样 HCXMY 梁端怎么可能是完全固端,你说的系数是在梁端完全固接的情况下的! Pine 这跟荷载形式有较大关系,跨中是否作用较大的集中力?你的判断只适用于均布荷载作用。 xiaoyoutiao 你有没有注意到 PK 的框架梁的弯矩调幅。Jin 用调幅系数只会使中部的弯矩比端部更大而它本就大得很离谱了 HCXMY 混凝土柱不是理想刚体,不能按绝对刚度计算,而应按照柱梁刚度比来进行弯据分配,我在 PK 中做了个试验,同一榀框架按不同柱截面输入计算,结果是不同的,柱截面大的框架, 梁端弯据就比较大,个为 可以自己试试。Native 调整信息里面有一项系数是梁端负弯距调幅系数为 0.85,不知有没有考虑?wmkun 我也发现这类问题,SAT 好象比 PK 的正弯矩还要大一些是不是调幅的原因。yesno 我认为 PKPM 里考虑了梁柱刚度比的问题。Native -----------------------我做一砖混结构,在大厅空旷处设一柱,四周有梁,但 PM 的砖混结构计 算中,只能做抗震计算和楼板配筋,请问如何对这部分框架进行计算?pekoe 可通过 PK 性成连梁计算或通过 TAT 或 SATWE 软件进行计算。PKPMZB 论坛管理员 谢谢您回答,我曾用 TAT 进行计算,得出了梁和柱的计算结果,但是,同时软件也给出了 很多墙的计算结果,感觉象是在计算框剪结构,是否把墙的计算结果忽略即可?pekoe 请问各位在砖混结构中设框架这种组合结构形式在现在审图时好像是通不过的吧. popzb 这应该算是内框架吧?确实通不过图纸审查。hx 砖混结构中局部大空间这种做法很多呀, 图纸审查通不过的依据是什么?用 SATWE 计算是 较符合实际的方法了,但墙体材料应定义为砖墙。cyc 听说,PKPM 还有另一套结构软件 ABDS 可以计算此类结构。FENG_PING 这种结构形式应该称之为&混杂结构&,但的确很多实例,审查...... tjyly 这种结构可以直接用 satwe 计算吗?就选用砖墙就行了吗?如果框架仅仅只有一小部分怎么 办?举例: 一六层砖混住宅, 要在一二两层的一端设置商店, 即用框架, 其他部分都用砖混, 该怎么算,怎么建模?? henry 我也遇到这种局部底框的工程,用 TAT 是不能用的,他不能运用于砖混体系的计算,可以 使用 SAT 软件计算,但是在计算过程中必须运行 PM 软件的第 8 部,并且计算参数设置很 重要,计算以后最好用 PK 运行结? cls515 有这么麻烦吗?直接用框架生成,再到 PK 里算不就可以了?上面那位举例说六层砖混,二 层框架,这只要选择&底框生成&,选底框数为二就是了。 HCXMY 三层框架板柱结构(住宅) ,柱上不允许做柱帽,板厚取 200,内力计算够了,构造上咋处 理才保证板柱相交处不出现裂缝, 还有板局部下沉 60MM, (卫生间处处) 对板的影响大吗? logical 首先我不清楚为什么不允许做柱帽?一般来说必须对梁柱相交处作拉、压双向的抗冲切验 算, 如验算结果可不加柱帽的话那也应对梁柱节点作构造处理如加钢筋网片甚至加预应力钢 筋来进行裂缝的控制。此 外,板的局部下沉对于板的影响应该是很大的,当然具体影响结 果如何还应根据计算确定。PKPMZB 论坛管理员我做一个三层框架,局部有个电梯,电梯厂商要求电梯井用混凝土墙,如何考虑?FZHUA 电梯井筒如果用混凝土,则需要按框剪结构设计。haipeng 但是电梯只是一个很小的局部啊,这样会不会影响柱子的配筋?FZHUA 按框架结构,剪力墙做薄些,构造配筋。nxjun 150,行不行?FZHUA 讲明白嘛!到底按框架还是按框剪?henry 按框架。不过根据我做过的工程,应该可以用梁担砖墙的方式解决电梯井问题的。Lixx &&高规&&送审稿对此问题建议,墙厚减小,墙上开竖缝,单排构造筋,相连柱筋适当加大等.Lixx 方法也可.我建议 120 厚混凝土墙(比较单砖墙)即可. nxjun 什么电梯,要用混凝土墙?每层砖墙内做一道圈梁放予埋件不行吗?ntqc 我每次用的多是 240 实心墙,门顶加一道圈梁,应该可以吧 syr 按框架计算,电梯井混凝土部分按荷载输入,施工时先施工框架梁,预留混凝土墙的钢筋, 待上层梁浇筑完后再施工混凝土墙部分。CXR 如果按剪力墙输入,按框剪结构计算,此段墙极易超筋,因剪力墙的刚度较大,要吃掉多的 剪力。最好用做梁砌砖墙的办法。doagain 用粘土砖就能搞定,一般情况每 2500 设一道圈梁埋电梯导轨的预埋件即可,厂家要求用砼 墙估计是为了施工方便,可不与理会。ghqxyf 我个人认为按混凝土墙输入计算,计算时在剪力墙上开大洞,减小混凝土墙的刚度,使框架 分单更多的剪力,施工时也开大洞。logical关于带坡顶房屋的高度,是取到屋面檐口,还是取至坡顶高度的一半处。cliff_jy 新规范中说,建筑物的总高度算到坡屋面山墙高度的一半。建模时,用节点标高,形成坡屋 面。 (坡屋面算一层)不知这么做对不对?yinyh 我想请问一下,坡屋面算一层时(用上节点高输入)这一层的层高为多少?godbull 若对应于平屋面标高处还有一层板(起吊顶或利用斜屋面底下空间的作用) ,层高可以设置 成接近于 0 的数,比如 100;若没有这层板,层高应从地下一层楼面算到相应于平屋面标高 处,详细资料参考《PKPM 新天地》2001.4 期相关内容。xiaoyoutiao --------------------------zcm 是基础软件的开发专家,最近他在网上集中回答了一些网友提出的 问题,我们整理了部分好帖分两期快讯为大家介绍。 建议 satwe 程序学习 tat 将梁柱配筋率计算出来并算出上部结构刚度用于 jccad 筏基等设计. Nxjun SATWE 由于未知数多,现在无法解决上部结构刚度凝聚。建议:再用 TAT 计算出上部结构 刚度,荷载可用 SATWE。zcm 因桩端支承在岩层上,用 jccad 沉降试算结果为 0mm。但计算结果输出时板位移和板沉降有 40~50mm,这是为什么?另板位移和板沉降是什么区别?是短期和长期?f.f S 沉降试算为 0,表示上部荷载减土自重后小于等于 0。而实际沉降是从开挖后完成筏板的 施工时开始实测,所以有限元计算时没有减土的自重,沉降和位移大于 0。沉降值是长期效 应组合对应的计算值,位移是其它设计荷载下的计算值,后者是前者大约 1.25 倍。zcm请问桩筏计算中约束刚度 K 与竖向刚度和弯曲刚度的关系?它们之间的计算式是怎么样 的?? 桩筏计算的弹性约束包括桩和土对筏板的约束。 桩的约束包括竖向弹性约束及嵌固约束, 即 竖向刚度和弯曲刚度。计算公式参见《建筑桩基规范》P115。一般假设铰接,弯曲刚度为 0。 土的约束就是板单元定义中的基床系数。 如果考虑群桩效应, 用群桩沉降放大系数来对桩的 竖向刚度进行折减。zcm感谢 ZCM,再问几个关于厚板转换的问题? 1.用 SATWE 计算厚板转换层时,转换层上部剪力墙刚度用深梁来模拟,其高度如何在 SATWE 中修改且厚板上剪力墙刚度是否凝聚在厚板上了。 2.厚板上的 SATWE 荷载是否以集中的节点荷载作用在厚板上,然后在通过板的变形协调条 件往下分配给下部结构 3.对厚板用厚板有限元计算时得出的支座内力与整体分析得出的柱内力相差太大,为什么? (理论上整体分析与有限元计算分析厚板,二者计算原理有何不同) cym 1.模拟剪力墙的深梁高度在厚板有限元前处理中的模型参数中给定。 2.理解正确。 3.假设不一样,SATWE 整体计算的结果板与柱的接触点有位移,而厚板计算时只考虑上面 的荷载,而不考虑整体计算所得的板的整体挠曲。zcm请详解设以下参数的原因及对计算的影响: 1.板上剪力墙的考虑高度 2.考虑筏板自重 3.砼模量的折减 另外好像筏板外的荷载无法自动导入,加挑梁也没用 f.f 1,板上剪力墙的考虑高度?默认高度 10 米,相当一刚臂,可将 TAT 的薄壁杆的荷载分配 到剪力墙上。 2,考虑筏板自重?可考虑也可不考虑。考虑的原因:板的重量大并作用于地基或桩上; 不考虑的原因:板的浇注是由流体成为固体,其自重应力由板底土承担。 3,砼模量折减?砼模量是计算的主要参数,给用户一修改的机会。zcm用 SATWE 计算厚板转换层时,转换层上部剪力墙刚度及荷载如何传递至下部结构?cym 板上剪力墙的刚度以深梁来模拟,基高度用户能调整。荷载以 SATWE 或 TAT 的板上荷载 作依据。板下柱与墙作铰支座处理。Zcm ------------------zcm 是基础软件的开发专家,最近他在网上集中回答了一些网友提出的问题, 我们整理了部分好帖分两期快讯为大家介绍(2) 。 请问桩筏计算中数据显示为&NaN&是什么意思?ERO 桩筏计算时如果桩的刚度和土的基床系数都为 0,相当于一个结构没有约束,无法求解,位 移无穷多(NAN) 。出错原因:地质资料没有输入且桩的刚度没有输入。解决办法:输入地 质资料,程序自动生成约束信息。没有地质资料时,输入桩的刚度。zcm对于一些地下水位较高,地下室地板又比较低的情况,水浮力可能会达到 50kn 以上,在设 计地梁时,是否应该考虑这个力呢?如果考虑,该如何做?是否折减?bragon 在设计地梁时,不应该考虑这个力。因为地梁与箱形基础不同,上述地梁一般浸在水中,梁 顶同时受有水的压力,故浮力仅梁高部分水的压差;而箱形基础是一个密闭的&空盒&,水面 一般低于箱形基础顶面,水浮力可能会问题中的达到 5 0kN/m2 以上,这就是船能在水中航 行,而沉船不能自行浮出水面的道理。另外要注意的是,在水浮力的有利作用时,只能考虑 永久低水位浮力。0991daixq 地下室底板上部钢筋应考虑水浮力. 羊三皮 水浮力对结构设计可能是有利因素,也可能是不利因素。如考虑水浮力,在筏板上加上附加 荷载,是一负值。程序现在没有自动考虑水浮力。 zcm基础软件中的桩筏计算时是否考虑桩、柱的尺寸效应?如不考虑,则是否偏大?coalmining 桩、柱的尺寸效应在基础计算的哪个环节考虑?请细述。ctt 比如采用倒楼盖计算筏板内力. coalmining 你说的是柱支座的尺寸边界的影响? 程序在倒楼盖计算时考虑了。ctt 桩与柱的尺寸效应是一复杂问题,有限元计算无法正确解决,桩筏软件取用高斯点的内力, 当网格尺寸为 2 或 3 米时, 高斯点在柱与桩边缘, 不会出现峰值, 也就解决了尺寸效应。 zcmjccad 桩筏计算配筋好像仅仅按弯矩大小配,不提示超筋,也不提示冲切及抗剪不够,请问 我在利用 jccad 桩筏计算设计时应注意那些东西?ERO 板的抗冲切计算在基础的初设计中即可进行:在筏板布置菜单中有&冲切计算&的专用子菜 单。PKPMZB 我怎么找不到啊, 我是 2001.7 月版, 另外筏板上柱之间一定要布置板带吗?已有剪力墙呢? ERO 桩的冲切校核结果可在计算结果中的桩反力图中显示如不满足,显示红字且显示最小厚度。 板是双向受力, 板的剪切力计算结果与规范中梁的配筋公式的剪力含义不一样。 板的冲切必 须校核。zcm在未输入地质资料时,桩筏计算中单桩竖向刚度如何计算?f.f 桩的竖向刚度的含义:桩顶发生单位位移时所提供的反力,可由压桩曲线的斜率可得。如有 地质资料依据桩基规范附录自动计算。估算方法:承载力设计值/估算沉降单位:kN/m. zcm桩筏计算中,基床反力系数怎么取?f.f 可参考 JCCAD 软件说明书中的附录提供的值。PKPMZB 就是说,按桩基的持力层来选取?f.f 板的基床系数取值:对于无桩基础,取值参见说明书附录;对于有桩基础,一般应为 0,不 考虑桩间土分担。对于有地质资料,沉降试算后基床系数自动取值。Zcm ------------tat 和 satwe 整体分析后接 pk 裂缝宽度计算结果有错误(在梁分开画或平法出图的情 况下),偏大较多,有的会增大 100%。请各位使用时应注意!而按整榀框架输出出图时,计 算裂缝宽度( 比梁分开画或平法)较小(应为正确) 。即在内力标准值相同的情况下,同一模块 用不同的方式计算裂缝宽度会得出不同的结果!!这很容易根据 t at 或 satwe 所得出的短期 ! 荷载标准值用其它工具软件计算裂缝宽度来复核哪个结果为正确,手算也可! 希望编程者能够真正注意这个老问题, 因为原来能够满足规范裂缝要求的跨中或支座却出现 了红色警告,由此引起的梁用钢量会增加 30%~ 50%。过去曾反映过此问题,但编程者并未 领会,七月版此问题依然存在。现再通过网络呼吁,此错不改,实属不该。用户帮你发现 bug,作为拥有众多用户、影响最大的 pkpm,应该拿出一个对用户负责的姿态。真诚地希 望在规范更新之时,软件也能尽快更正错误。ly-1961 PK、TAT、SATWE,这些模块只是完成受力分析、内力组合和配筋面积等承载力极限状态 分析。裂缝宽度验算与挠度验算均是单独的一个程序完成,需要注意:裂缝宽度验算与构件 的内力、配筋面积,还和实配钢筋根数,直径有关,这种情况需要进一步细致分析。 yqq 论坛管理员 没错,裂缝宽度验算不仅和构件的内力、配筋面积,还和实配钢筋根数,直径有关。我在这 里提出的问题就是在实配钢筋根数、直径相同的情况下, 同一模块用不同的方式(同一内力, 用梁分开画或平法与整榀框架输出出图比较时)计算裂缝宽度会得出不同的结果!ly-1961 大家对裂缝计算错误的问题讨论了很久, 我这几天也找了一个例子反复核算。 但是很奇怪我 这儿算出来的结果都比较一致没有出现很大的偏差。比如跨中的裂缝直最大差异仅为 0 。 01MM。我想这个差异应该不是很大吧?或许是我的计算例题不对?为慎重起见,请楼上各 位将你们的验算数据给我发来进行检查, 不知可否?此外, 必须说明的是我们对大家关心我 们软件的热情非常感激!在此谨代表我们 P KPM 向大家致意!PKPMZB 论坛管理员 这里提醒一下, 梁的裂缝、 挠度是根据内力分析后的恒、 活和风弯矩的使用极限组合值计算。 yqq 论坛管理员 经 TAT、SATWE 计算后,在选梁时,有修改支座项,如果不改,裂缝一般不会出错,如果 改动支座,那么基本上就会出现裂缝计算不正确(不仅仅是被改动的这根梁,而是所有这次 选出的梁裂缝都有问题)LiHongMing 顺便问一下,很早以前就在论坛中询问过而没有得到答复的一个问题:SATWE 出施工图在 计算裂缝宽度时, 是不是梁面用的是调幅之前的标准值组合出的短期效应组合值, 而梁底用 的是调幅之后的?因为发现,调幅与不调幅梁跨中裂缝宽度有差别。morgain 在计算裂缝宽度时,梁均用的是调幅之后组合的短期效应组合值,但未经归并。yqq 论坛管 理员 梁平面图画法上裂缝宽度计算的功能是今年才加上的, 但平法在计算裂缝时内力取的是同一 组归并梁中的最大内力。 从平面图上看某根梁的内力对不上, 但在同组的其它归并梁中一定 有一根梁出现最大内力。 因为同一组归并梁取的配筋均相同, 因此平法上梁的这种处理偏于 安全。Marylia 程序开发人员 Marylia 的话有道理,不过如果使用梁配筋时的内力值进行裂缝计算可能更好一些。据我所 知她会对这一块的程序尽快加以改进的。 最后, 我要对所有参加谈论的热心网友表达深切的 谢意!PKPMZB 论坛管理员 谢谢 Marylia 的答复,很高兴我们的问题能得到编程者的直接回复。下面的疑问供参考: 1) 梁平面图画法上裂缝宽度计算的功能是今年 10 月才加上, 但梁平面图画法中的立面改筋 和梁柱分开画中的裂缝宽度计算的功能却是早就有的, 我在这里谈到裂缝宽度问题主要指后 者。 2)我提供的算例中边框梁 KL-1 本身在归并的这组梁中内力最大(底层,共两根) , Mk=47.3+16.5=63.8,缝宽 0.39,还是比正确值 0.21 大了近 1 00%。 3)所谓&这种处理偏于安全&的代价就是用钢量的大大上升,而这种&偏于安全&若是建立在 有瑕疵的&处理&上,还是改了为好!ly-1961 经过近二十多天的有关裂缝宽度的讨论,平法施工图的程序开发人员 Marylia 已经接受本人 的意见和建议,称已将程序作了修改。对这种务实的做法,作为老用户,本人由衷地表示赞 赏和敬意。希望今后 PKPM 系列软件能够完善的更好!ly-1961 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现在有了圆满的结果,大家可以到 PKPM CAD 最新补丁下载区中下载 平法裂缝改进程序。 如果是在 pm 输入时将活载定义为零点几,那算梁时活载就折减了,不知道在哪考虑基础的 活载折减问题 jdwk 这需要在上部结构计算时就考虑好此问题,这样一来在向基础传递荷载时就不用再烦神了。 PKPMZB 论坛管理员 能具体点吗?比如说程序在哪里考虑了,如何操作!jdwk 比如在 TAT 的参数输入中&柱墙活荷载折减&参数中可进行修改。PKPMZB 论坛管理员 tat 里我也知道,若是一般砖混结构呢?jdwk 你可以在 JCCAD&荷载参数&中选择活荷载折减系数,程序自动按此值予以折减。另外,也 可按规范进行分层折减。ctt 论坛管理员 SATWE 中输出的标准内力图和标准内力值是根据调幅系数和跨中增大系数调整后的结果还 是没有调整的结果?说明书中讲是调整后的结果, 很模糊, 是根据上述系数的调整结果?但 是从和设计值的对比上又象是没有调幅的?frank 在内力标准值输出文件中是不考虑上述调整的, 该调整应在内力组合之后进行调整。 说明书 中并未给出您所说的说明条文。PKPMZB 论坛管理员 2000 年 11 月版本的 SATWE 的说明书的第 56 页 16 行写有&LOAD CASE=6--为竖向力作用 下的标准内力,是调整后的结果&请问如何解释。frank 应该是调整后的结果, 根据规范, 竖向荷载下的荷载效应值应该先进行调幅再和其它效应进 行组合。Lixx 根据规范, 竖向荷载下的荷载效应值应该先进行调幅再和其它效应进行组合。 这句话我同意 但是&应该是调整后的结果&就的问管理员了那么我要直接得到没有调幅的结果怎么办? frank 直接把梁端弯矩调幅系数和跨中弯矩增大系数都定为 1 就可以得到没有经过调幅的结果了。 Xiaoyoutiao ---------------桩基(桩筏)的板底基床系数是指桩或只指板底土(桩的刚度已输入),若不考虑 基床系数,配筋差别怎么特别大?另外我输入的板底土的承载力标准值是 0,土的反力值已 没有了,但还是有疑问。板底的基床系数是取零吗?(不考虑土分担) coalmining主菜单中的选项有: 1,常规桩基 2,复合地基 3,复合桩基(桩基规范) 4,复合桩基(上海规范) 程序处理原则: 对于 1,基床基系数为 0 2,3,4:点取沉降试算菜单后,根据地质资料自动求算。 zcm 论坛管理员 是不是选 1 常规桩基,原定的基床基系数就不起作用了,默认为 0?还有地基承载力值也不 起作用了?f.f 我把他们都认为的该为零,似乎不能自动为零。coalmining 请更新软件,曾有一版本出现混乱。zcm 论坛管理员 现在的 JCCAD 软件中桩筏计算没有考虑上部结构刚度的算法,只有弹性基础和倒楼盖。若 位高层框筒, 不知那个算法更准确?弹性地基有限元结果下铁太大了, 因为中间筒体的重量 大变形大,而周边变形相对较小。不知有何办法调整计算结果,我认为上部结构刚度还是应 该考虑,如何考虑?coalmining JCCAD 的桩筏计算可以考虑上部结构刚度,只要进行 TAT 计算,并在考虑上部结构刚度选 项中打勾即可。zcm 论坛管理员 TAT 的这种刚度计算是否适用于带转换层的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f.f 应该可以。zcm 论坛管理员 SATWE 多塔楼地震周期应该分塔楼输出。 审图要求审查每个塔楼周期, 现有程序区分困难。 ! w_pkpm不考虑藕联, 按多塔建模, 为第一塔楼第一震型的周期, 为第二塔楼第一震型的周期, T1 T2 依次类推。不知对否?请斑竹确认。tomathome 周期的概念是针对一个完整的结构而言的, 塔是结构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已, 因此我认为不 存在塔的周期这个概念。PKPMZB 论坛管理员 对于多塔结构不存在某个塔的周期,应该是某个振型以某塔某个方向的振动为主;如:第一 振型以塔块 1 在 X 方向的振动为主。Lixx 对于大底盘多塔结构不存在塔周期的问题, 但是对于基础相连, 地面以上因伸缩缝分开而采 用多塔计算的多个相互独立的结构,我认为应分开给出各塔的周期! trstr 这种情况应该将地面上结构分开不同工程输入比较合理。Lixxsatwe 如何考虑板柱结构的抗侧刚度 用 SATWE 算板柱结构,平板以 100x100 虚梁输入,有柱帽,请问 satwe 如何考虑板柱结构 的抗侧刚度?是否用考虑平面内外刚度的弹性板就能考虑? 用 SLABCAD 有限元算此带柱帽平板时,程序好像不能考虑柱帽的贡献,最小程序在划分 网格时将柱帽与平板部分划分在同一单元上!建议 S LABCAD 参考 CSI 公司的 SAFE,可 以以板带输出各板带的总弯矩和剪力,并考虑柱截面对其贡献。Scutce用 SAFE 的确可以计算,但好象太麻烦了吧,你现在用 SAFE 很熟悉了?好象在 SAP2000 中也解决不了这问题。1212 PMSAP 可以处理这种结构。PKPMZB 论坛管理员 刚测试了一下,发现板柱结构用虚梁输入,然后所用板用弹性板 6,结构的刚度发生了变化。 到底程序能考虑什么,不能考虑什么,官方能否给个明确的答案?! 要想成为更有影响力的程序,必须对自己的解题能力交代清楚,不要只说好不说坏。要是想 通过遮遮掩掩来对待,那只会是。。 。 另一个问题是:若活载大于获等于 4KN/M2,程序时用 1.3 还是 1.4 的分项系数?scutce 看来 scutce 是一个很会钻研的用户。欢迎您来参加年底(27、28 日)的《多高层软件设计 专题讲座》和现场技术答疑,对您是一次好机会,我相信会解答您很多的疑虑,使您来有所 得。谢谢对 P KPM 的关心,让我们大家共同来支持和爱护 PKPM,使 PKPM 成为工程设计 的有力工具。yqq 论坛管理员 抗侧刚度分剪切刚度和剪弯刚度,其中剪切刚度只与墙及柱有关,剪弯刚度与梁、柱及墙有 关,所以无梁楼盖应简化为等效刚度的梁来计算结构侧刚。 柱帽可作为等效刚度的梁来考虑。 目前程序无法自动考虑。zcm 论坛管理员在剪力墙上开洞,洞口上有根梁,则洞口如何输入?分两次输入时,不允许输入为 0 的偏移 值;最小为 1,若按 1 输入,也就是最小值输入建模,对结构的计算可有影响?!类似情况, 若洞口上有多个根梁,有如何解决呢?是在 TAT 下出现的!surk请问洞口上的梁是如何形成的或者说它的成因及作用是什么?PKPMZB 论坛管理员 我的意思是:梁与洞口轴线垂直相交!使的洞口一分为二!不是梁在洞口之上!surk 我个人认为这种情况对结构的影响不是很大。 可以先布置好洞口再在其上添加网点。 实际上 程序会自动给你留出小墙垛。PKPMZB 论坛管理员 本人按你的方法试过,但还是在梁每边各有 1MM 的垛!是不是程序自认为在梁下有一根柱 架住梁,柱把剪力墙洞口分成两个洞口,这样是否会造成对结构计算的失真呢?surk 剪力墙洞口上加梁最好按次梁输入,则没问题。钢筋混凝土 出现小墙垛是正常的, 这是程序为了使上下层的正确传力所做的处理, 对结构不会产生计算 失真。如果按楼上那位的处理即以次梁的方式输入也可。PKPMZB 论坛管理员 13.PM 里面什么是虚梁?怎样设置虚梁?是把断面设为 250X0 吗 --------梁截面定义为 100X100,按普通梁输入就行了 ----------不过有一点你要注意,虚梁只在 SATWE 中起作用,在 TAT 中没有虚梁概念 --------画板时,好像会把虚梁也当成支座,在 satwe 的说明书 31 页中有说明 6.PK/PM 问答PK/PM 网站 著 Concrete 整理问:PMCAD 中若修改标准层平面布置(如增、删杆件)会影响已输入的荷载吗? 答:不会,在 A 菜单修改完存盘退出后,应执行一遍 1,2 菜单内容,并且进行“输入次梁 楼板”菜单应选第二项进入。再进行 3 菜单看各杆件荷载值和分布,除一些因修改打断(长 度有变化)的杆件上的荷载自动给删除外,其它杆件上的荷载均被保留。 问:结构上多塔、错层的含义是什么?如果多塔楼之间层高不同能认为是错层吗? 答:结构设计上多塔、错层与日常习惯认为是有区别的,错层一般指结构中的竖向受力构件 在某一层(或几层)没有与该层平面构件相连系而跨跃该层(或几层)延伸至上层,则认为 有错层,多塔是指几栋建筑物或者底部几层,或者顶部几层(可能中部几层)平面构件(包 括楼板)连在一起,其它各层结构自成体系,称为多塔楼结构。多塔楼之间层高不同的楼层 只要不是连接部分的楼层,其本身是各自独立受力的,不能认为是错层。 问:有时更版后 PMCAD 与基础或 TAT 无法接力运行是什么原因? 答:由于 PMCAD 系列 CAD 软件数据共享有一定格式,软件更版一些模块作了功能的修改 和补充, 软件模块之间数据传递格式可能有所改变或补充, 因此更版时必须将有关联的模块 都进行更新,这样才能保证整体软件的数据互相连接,达到一体化运行(具体请在更版时向 CAD 工程部有关技术人员咨询) 。另外盗版和从非正规途径拿来的软件是完全不可能达到上 述要求的, 软件的接力运行是不稳定的, 并且会由于数据格式上的问题造成运算结果的错误。 问:我们是 PKPM 软件的老用户,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更版,请问今后如何长期获得你们 的技术支持,钥匙盘能否换成新版? 答:只要是我们软件的合法用户,请带购软件时签订的《技术转让合同》文本或复印件,老 的钥匙盘(请在盘上加盖单位公章)和软盘成本费,来北京 PKPMCAD 工程部或上海分部更 换新版钥匙盘,领取新版软件及软件补充说明(邮寄也可) 。 问:请问对 PKPM 系列 CAD 软件安装时应注意的事项,我们在更版时有时会出现新安装上 的软件不能正常运行? 答:PKPM 系列 CAD 软件每年为注册用户至少更新二次版本,只收取磁盘的工本费,软件 用户可向北京 PKPMCAD 工程部或上海分部查询。 (电话: 010-4212839、 021-1) 软件是经压缩后拷在 3 寸软盘上,用户在获得正版安装盘后必须首先安装 CFG 盘,然后再 安装其它软件盘,否则将造成找不到软件路径而无法运行。 软件完成释放安装后, 必须检查 C 盘根目录下的 AUTOEXEC.BAT 和 CONFIG.SYS 文件配置, 其中 AUTOEXEC.BAT 可参照 CFG 目录下的相同文件名中的内容添加修改,CONFIG.SYS 文 件中必须要有 files=25 或以上,buffers=20 或以下,shell=c:\command.com/e:1024/p, 修改过上述二个文件,必须重新启动计算机。 用户在更版时, 原则上必须对提供给用户的新模块全部安装更新, 一般新更模块与旧版其它 模块是不配套的。用户更版后,对老数据可从 PMCAD 起重新过一遍,生成新的数据文件和 中间文件即可与新版软件匹配。 问:在基础软件中如何获得上部结构传给基础荷载的标准值? 答:在 JCCAD 的“输入荷载”中选“荷载参数”在弹出窗口把恒、活荷载分项系数改为 1; 在 EF“信息输入”弹出窗口中把恒、活荷载分项系数改为 1;ZJ 的“上部荷载”中的组合 信息窗口,把恒、活荷载分项系数改为 1;BOX“荷载输入”菜单中的“荷载分项,组合, 组合值系数”将恒、活分项系数改为 1,即可。 问:我们想引进 PKPM 系列软件,可以通过邮寄吗?具体手续怎样? 答: PKPMCAD 工程部以及上海分部承办邮购软件工作,具体手续如下: 1. 请将软件款办理银行转帐,我部开户行建行上海卢湾支行,帐号 , 开户名称:上海建申建筑技术开发部。办妥转帐手续后,银行会给你一张“转帐回执” 。 2. 请将“银行转帐回执”复印后并在其复印件上写明需购软件模块名称,务必写明邮寄详 细地址,邮编,收件人及联系电话(只有单位名称无具体地址,根据邮局规定不办理邮寄) 将该复印件传真(021-5)或邮寄到我部,我部收到后即以快件挂号方式免费 邮寄软件,(一般从收到“订购复印件”起算十日内寄到用户手中)。 3. 邮寄内容: a)《技术转让合同》四份,请在最后一页“受让方”(甲方)栏按拦内要求认真填写(必 须填写单位开户银行及帐号)并盖公章,将其中三份《合同》尽快寄回我部,一份由用户保 存。 b)所购软件盘片及钥匙盘(请查收) c)软件使用说明书(可能单独邮寄) 您单位已进入我部用户目录,可获得以下服务: 软件入门培训(每专业二人,免收培训费) 每年不少于二次版本更新(仅收取磁盘工本费) 获得《PKPM 月刊》(双月刊)二册 技术咨询(答分机)和来我部培训机房上机实习 参加专业技术专题讲座(不定期举办,见通知) 问:我们单位设计一般都是多层结构,是否只需一个 PK 就能满足要求? 答:工程设计本身是一个系统化工作,PKPM 软件针对设计特点,每个模块都是有密切联系 的。就拿结构设计来说,设计人员总是先从结构布置出发(采用 PMCAD) ,然后针对结构特 点,选择合适的分析模型和计算模块(PK、TAT、SATWE) 。当然各模块也可单独使用,但 与前面的思路是不一致的, 只是拿软件的某一个功能来解决一个问题, 谈不上工程设计 CAD, 提高效益和技术水平也要大打折扣。 问:我采用 EF 算基础与手算结果比较不一致,是什么原因? 答: 与手算结果是不一致的, EF 一是 EF 软件采用计算模型是以文克尔假定弹性地基梁计算, 而手算一般用倒梁法模型; 二是软件可以对底面积重复利用进行修正, 而一般手算是不考虑 的;三是对基梁上剪力墙考虑其约束作用影响;四是 EF 可考虑上部结构整体刚度对基础的 影响;五是配筋计算考虑支座(柱)宽度影响,实际配筋值为距柱边 B/3 处(B 为柱宽) , 同时折减弯距不大于最大弯距 30%。 问:TAT 与其它同类软件相比,其优势在什么方面? 答:TAT 与其它同类软件都是采用三维空间杆系模型,然而 TAT 非常重视其深度开发。作 为 PKPM 系列中的一个重要分析模块, 共享整个软件包的数据库和集成化优势, 对多塔, TAT 错层等分析功能早已走向成熟, 其活荷载不利布置已广泛用于多层复杂体形的内力分析, 引 入弹性节点功能,运用于空旷结构分析(如构筑物、塔架、体育场馆等) 。另外,TAT 具有 对钢结构、钢砼混合结构的计算以及异形砼柱计算功能都深受广大设计工程师的欢迎。 问:我们在运用 EF 软件时,基床反力系数 K 应如何取值? 答:K 的取值可参阅说明书中的附表,在同一类土中,相对偏硬的土取大值,偏软的土取小 值,若考虑垫层的影响 K 值还可取大些,当有多种土层时,应按土的变形情况取加权平均 值。K 值的改变对荷载均匀的基础内力影响不大,但荷载不均匀时则会对内力产生一定的影 响。应适当调整 K 值,选择较理想的内力与变形的 K 值,并最好使垂直位移不出现负值。 问:我需要获得上部结构传至基础的恒十活荷载标准值,怎么做? 答:在基础 CAD 软件中都可找到“荷载组合”窗口,将恒十活分项系数改为 1 即可。 问:在输入一个框架结构时,电梯井为砖墙或砼墙板围成,我该怎么输入? 答: 应明确结构形式, 框架结构不应将墙输入, 只能将其简化为梁柱体系, 但不要遗漏荷载。 问:如何获得砖混结构转至基础荷载? 答: 请在 PKCAD 中执行第 8 次菜单“砖混坑震验算” ,即可。 问:基础计算时,应如何考虑上部结构刚度的影响? 答: PKPM 系列 CAD 软件基础部分 EF、ZJ 均考虑上部结构刚度对基础计算影响,提供上部 结构无穷刚模型;不考虑上部刚度模型;按 TAT 计算上部结构刚度模型。用户可根据工程 实际选择计算。 问:TAT 可分析楼层刚度不是无穷刚的情况吗? 答: 可以,可考虑弹性节点,楼层分块无穷刚等设置。 问:TAT 可对异形砼柱进行内力分析和配筋计算? 答: 可以,请参阅《PKPM 月刊》第四期 P6 页文章。 问:在进行桩筏设计时,ZJ 软件对桩沉降计算是否考虑群桩效应影响? 答: ZJ 软件考虑群桩效应对沉降影响,向用户提供二种计算方法, “等代墩基法”和“沉降 比法” 。 问:软件抗震计算中,如何考虑上海地震特点? 答: 上海地区“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与全国规范有所不同,在输入场地土四类时加一负号即 可。 问:采用 ZJ 软件进行布桩时应注意些什么? 答: 采用满堂布桩时, 应按桩实际受力分布布桩, 在平面边, 角部位的桩数应多于其它部位, 布桩系数可参考《ZJ 说明书》第 88 页,也可根据实际经验确定。非满堂布置或桩数较少的 情况。桩应尽可能布置在墙或柱下面。对于桩间土承担部分上部荷载的问题,应按当地经验 确定,一般可按承担 10%考虑,但对可液化土,湿陷性土,欠固结土,新填土,有震陷可 能的不良地基土均不考虑分担作用。 若按土与桩弹性假设和上下部结构共同作用模型进行桩 筏分析, 软件要求输入板底土反力基床系数值, 用户在 “模型参数” 窗口第二项输入板底 (B2 深)土极限阻力标准值时,软件会自动计算板底反力基床系数建议值供用户参考。 问:一工程有几层地下室,按 TAT 进行结构分析,将地下室与上部结构合起来进行计算, TAT 如何扣除地下室水平风力和地震力? 答:在 TAT 中,用户可在“参数修正”菜单中定义地下室层数,即输入结构模型有几层属 于地下室,则在计算风力时,其高度系数要扣去地下室层数,即风力在地下室层时取 0,而 在抗震计算时,结构地下室各层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塑性变形内力重分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