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心理学的人会变态心理学吗

常听人说你个变态,那变态心理学是研究“变态”的吗?
你可能会有这些疑问:
变态心理学是研究“变态”的吗?
我最近心情低落,是不是得了抑郁症?
我洗手一定要洗三遍,是不是得了强迫症啊?
其实呢,心理学上的“变态”和口语中的“变态”指的可不是一件事情,而你常说自己有强迫症、焦虑症、抑郁症等等这些其实才是变态心理学关心的内容之一哦。
如果想进一步一探究竟,以上这些问题的答案将会在下文中一一得到解答。
接下来,我将从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变态的诊断、常见的变态类型以及如何帮助精神障碍者四个方面来扒一扒这门学科的有趣有料之处。
一、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常听人说你个变态,那变态心理学是研究“变态”的吗?--- 此“变态”非彼“变态”
首先看一下“变态”的涵义:
维基百科对“变态”的解释是:变态指事物的性状发生变化。还指人的心理的一种有别于常人的不正常状态,有时专指性变态。
简单地说,变态是相对于常态的概念,也就是不正常状态。
心理学领域将研究心理的不正常状态的学科命名为变态心理学,所以变态心理学研究的是心理与行为的异常表现,而非人们自定义的“变态”。
那么心理学上是如何定义“心理异常”的呢?又是如何对“不正常”的人做出诊断呢?我们继续往下看。
二、“变态”的诊断标准
---心理咨询师和精神科医生都干的活
常听人说你个变态,那变态心理学是研究“变态”的吗?
对“变态”做初步诊断,是心理咨询师和精神科医生都涉及的工作,但动机和目的不同。前者主要为了鉴别,后者主要为了治疗。
心理学把心理活动分为正常和异常,异常的心理活动状态称之为心理障碍或精神障碍。为了和大众口语的“变态”作区分,下文会用“精神障碍”来描述变态即心理异常的人。
什么是心理异常?心理学上有三个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原则:
1、主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主要表现在是否出现幻觉、妄想,以及是否有自知力(对自身精神状态的判断能力)。
2、心理活动的协调性原则。即认知、情绪和行为是否协调。例如,一个人遇到开心的事情反而阴郁,遇到痛苦的事情反而做出快乐的反应,这就是心理活动失去了协调性。
3、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例如在没有明显外因的情况下,一个待人接物非常热情的人,突然变得很冷漠;一个用钱很仔细的人,突然挥金如土,有可能是人格稳定性出现了问题。
如果出现了上文中的异常心理表现就可以诊断为精神障碍了吗?当然不是,对精神障碍做诊断,还需要其他信息。
举个例子,如果你去医院看病,和医生说嗓子痛,医生不会直接诊断出感冒,他还会问:发烧吗?头痛吗?多长时间了?等,综合这些回答后医生才会开出单子,写上你是否感冒了。
和普通疾病的诊断过程类似,对精神障碍做诊断还有以下三个标准:
1、症状标准:多种症状表现,精神障碍有很多种症状表现,如认知障碍、情绪障碍和意志行为障碍,最典型的症状是出现幻觉、妄想、情绪的极端不稳定。
2、严重程度:体现在个人有多痛苦,个人的社会功能(生活自理、工作学习、人际交往和社会规范的遵守)受到的影响。
3、病程:持续时间。
所以,对精神障碍的诊断是在判别心理正常还是异常的基础上,再加上其他症状、严重程度和病程这三个标准得出的。
看到这里,你还要说自己是强迫症患者或抑郁症患者吗?别忘了只有某个或某些症状是构不成精神障碍的,精神障碍是一个程度和频度的问题。
除了强迫症和抑郁症,还有那些常见的精神障碍?也许看过下面这段介绍后,你就知道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症状了。
三、常见的变态类型
常听人说你个变态,那变态心理学是研究“变态”的吗?
--- 医学上的命名和分类
参考《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这里介绍四种最常见的精神障碍类型:
1、神经症:俗称神经病。表现在有持久心理冲突,精神痛苦;心理或社会功能受到损伤;无器质性病变。
常见的神经症有强迫性神经症(简称强迫症)、疑病性神经症(简称疑病症)、恐怖性神经症(简称恐怖症)、焦虑性神经症(简称焦虑症)、神经衰弱和抑郁性神经症。
抑郁性神经症不是抑郁症,前者属于神经症,后者属于情绪障碍,从严重程度上来说后者更甚。
是不是都很熟悉呢,所以如果我们正常人有个小焦虑,顶多算得上焦虑性心理问题,严重者最多是可疑性焦虑症,还够不上焦虑症。
2、情绪障碍:主要有四种:躁狂症:情绪高涨、思维迅速、语言和动作增多;抑郁症:情绪低落、思维缓慢、语言和动作减少;双相障碍:情绪高涨与低落交错发作;持续性心境障碍:时间长、反复、程度轻。
防止对号入座,再次提醒一下,症状不等于疾病,精神障碍的诊断主要看的是程度和病程。
3、人格障碍:表现在早年起病;人格的某一方面过于突出或显著增强;对病人带来痛苦或贻害周围。
常见的人格障碍有反社会人格障碍:高攻击性,社会适应不良;偏执型人格障碍:猜疑、固执、超价观念;表演型人格障碍:夸张、无常、吸引他人注意;冲动型人格障碍:情绪不稳、缺乏冲动控制等。
4、精神分裂症:俗称精神病。表现在心理活动与客观现实分离,出现幻觉和妄想,无自知力。
神经症和精神分裂症不是同一种疾病,主要区别在于前者还有自知力和求助行为,后者已经失去自知力也没有求助行为。
以上了解了常见的精神障碍,你也许还会问,精神障碍是如何产生的呢?如果身边遇到了精神障碍患者,如何处置更加合适呢?我们继续往下看。
四、如何帮助精神障碍者
--- 取决于如何看待精神障碍
首先来看精神障碍是如何产生的:
1、神学观点:认为鬼怪或神灵是引发异常行为的原因,治疗异常行为就要“驱魔”。
2、医学观点:18世纪后半叶开始,将精神障碍划分到医学范围,认为精神障碍是脑部出现病变所致,需要特定医学治疗。
3、心理学观点:认为精神障碍是生物、心理、社会和行为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需要进行心理治疗。
你如何帮助精神障碍取决于你怎么看精神障碍。例如今天我们不再利用驱魔仪式,因为我们早就不相信异常行为是魔鬼附身引起的。
1、如果你认为精神障碍是一种疾病,那么多半会建议求医,也就是采用医学治疗。医学治疗的原理是通过改变脑内化学条件来治疗精神问题,最常用的是药物治疗,还有脑外科手术治疗和脑刺激治疗。
这种治疗的好处在于短期内可能见效;弊病是病人会形成对医生和药物的依赖,变成被动的接受者,而不是积极参与者。
2、如果你认为精神障碍不仅仅是疾病,更多的是心理原因引起的,可能会去寻求心理咨询师或心理治疗师的帮助。
但是,我国《精神卫生法》规定精神障碍患者不能作为心理咨询的对象,如果心理咨询师的诊断结果是精神障碍,就会转诊给心理治疗师或精神科医生。
这样做也有一个好处,心理咨询师会在转诊材料中对病人心理情况进行评估,这是给医生的重要参考。
总的来说,针对精神障碍患者有医学治疗和心理治疗两种方法。个人觉得心理治疗是必选项,即使选择了药物治疗也要配合心理治疗才有可能达到治标治本。
例如,研究显示,从长期来看,在治疗抑郁症、焦虑障碍和进食障碍方面,认知行为疗法的效果和经济性都优于药物治疗,将两者结合起来的治疗也要优于单独药物治疗。
好了,今天的科普就要这里,回过头总结一下本文解决了哪些问题:
1、明确了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变态心理学研究的是心理与行为的异常表现,而非人们自定义的“变态”。
2、给出了“变态”的诊断标准:综合症状、严重程度和病程。
3、介绍了常见的“变态”类型:神经症、情绪障碍、人格障碍和精神分裂症。
4、提供了如何帮助精神障碍者的建议:心理治疗是必选项,最好是医学治疗结合心理治疗。
最后,你当然可以继续使用口语中“变态”的定义,丢给那些你讨厌的人,还可以是你喜欢的人,嘻嘻。不同的是你了解了什么才是心理学意义上的“变态”,并且掌握了如何初步诊断,也能够给他们一些科学的建议。你学会了吗?
文章转载自网络,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
的的心理其它文章
近日,来自爱丁堡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表示,人们往往会因为自身的原因对吃上瘾,但是并不会对特殊的食物,比如高糖或者高脂肪的食物上瘾;文章中,研究人员并没有发现人们对特殊食物中的化学物质上瘾的有力证据,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Neuroscience & Bio
作者:K.L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提起自闭症,几乎每个人都能喊出几句煽情口号:“让自闭儿不再孤独”,“让星星的孩子回家”… 但究竟何为自闭症,却没几个人真的了解。人们对自闭症的认识基本有两种:一种是行外人看字面意思,以为自闭症是性格内向安静自我封闭冷漠孤独
「完全极客养成指南」是极客公园的一个「保留节目」。每逢周末或是节假日,编辑们会在这个栏目里,与大家分享一些不一定与科技和互联网相关的、私下感兴趣的内容。极客公园微信号:geekpark 完全极客养成指南 最近跟一个朋友聊起了这个没有答案的问题:「人为什么活的痛
虽然每个人对未来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担忧,但广泛性焦虑障碍(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显然因为过度担心,以致造成认知扭曲,对经济、家庭、健康都带来相当大的负担。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盐酸维拉佐酮(商品名Viibryd)片剂用于治疗
接电话现实:(电话声)幻想:(警报声)点餐现实:你还需要点什么吗?幻想:哈哈哈,你连点菜都不会点!去酒吧现实:毫无反应,就只是个酒吧。幻想:一去不回的决心。参加派对现实:三五好友轻松聊天。幻想:一举一动像是遭受审判。路上巧遇朋友现实:嘿,过得怎样?幻想:本王
作者:Mimi谜妹“So we beat on, boats against the current, borne back ceaselessly into the past.”(The Great Gatsby)“只有在过去中才能找到组成现在的各个部分。现在和过去展开交战,全然不顾自身正是源于过去,构成了过去的延续,(必然会带来问题)。”(涂尔干)“
什么是抑郁症?抑郁症是一类(而不只是单一种)复杂疾病,有生理易感性基础,与后天环境发生相互作用,导致人体表现出的一系列“抑郁症状”的持续动态过程。抑郁症的症状有什么?1. 情绪持续化低落。觉得空虚,没有价值感。人们对抑郁症有一点小小的误会,总是以为抑郁症
你有没有曾经通过大快朵颐、睡觉或喝酒排遣忧愁?饮酒、美食和睡眠可以暂时压制抑郁的感觉,因此这些方法可以自我治疗抑郁,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的样子,但是,却并不能从根本解决抑郁症。纽约罗切斯特大学医学中心精神病学系助理教授Stephanie A. Gamble博士说,实际上,
作者:西卡気| 来源:MONO这是一个开放的时代,我们什么都谈谈,因为好奇,因为喜欢。一长串名单可以列出,哪些是同性恋的艺术家,或者说,哪些是艺术家的同性恋。文艺复兴时期有米开朗基罗、达芬奇,巴洛克时期有卡拉瓦乔,二十世纪有弗朗西斯·培根,波普时期有安迪·
来源:The Huffington Post 翻译:巧酱失眠可以摧毁一个人的生活质量。睡眠问题与失忆、变胖和抑郁相关。但我们真的了解失眠吗?该停止相信哪些谣传?围绕这个普遍而深刻的转变生活的条件,我们想分享三个最大的误解。谬见:失眠并不常见失眠是很常见的和最普遍的睡眠问题
1、精神疾病最近的研究发现,情绪障碍可能是一些人为高智商付出的代价。心理学家发现,更高的儿童智商与成年时的双相情感障碍有关。这项研究为智力、创造力和心理健康问题之间关系的辩论又加了一把火。关于智力和精神疾病之间联系的研究,可能要从人类的进化说起。人类最
来源:医脉通抑郁症与2型糖尿病患者死亡率增加密切相关。尽管焦虑和抑郁症同时出现的发生率较高,但是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共患焦虑症相关的死亡风险知之甚少。近日,糖尿病领域权威杂志DiabetesCare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这项研究旨在明确过量的死亡率风险与2型糖尿病伴发的
来源:The New York Times作者:Lisa Feldman Barrett翻译:赵一鸣心绪乱做一团,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情绪?也许你需要知道“情感粒度”这个概念,学习更多的情感词汇。有高情感粒度,你的大脑可以构建更具体的情感,可以引起采取具体行动的可能性,以便更好地应付生活。
作者:Abigail Pattenden| 来源:Frontiers一项心理学前沿新研究发现,人们会犯诈骗罪,是因为自己被拒绝感到不快。我们中的许多人可能不是专业罪犯,但是当一家保险公司拒绝了我们的索赔,我们更可能夸大索赔。保险公司注意到:如果我们提交的原有申请被拒绝,无论被拒
以前听人说过,最不喜欢听到的一句话就是“你太敏感了”。这句话往往在日常生活中显得有一些贬义的暗示。那么,究竟有没有一些人真的比另一些人更加敏感呢?心理学研究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Elaine Aron是最早对高敏感人群进行研究的心理学家。在她的研究中发现,15
作者:Robert Sapolsky| 来源:Nautilus性别的流动并非不同寻常,但我们的大脑真的会接受性别概念的轻易改变吗?在生物学中,这是最为二元孤立的问题,它的答案是一成不变的。但实际上,性别的二元化终究不是全然的二元化。生物学家很久以前就知晓了生物体不一定是、也不
作者:桃子自从Frederick Winslow Taylor计算出来伯利恒钢铁厂工人运钢铁所需的精确时间后,时间效率最大化已经成了美国职场的圣杯。但心理学家和神经系统科学家告诉我们,浪费时间会让我们变得更加有创造力。看起来毫无意义的活动,比如在youtube上面看猫咪视频也能帮助
作者: Mark Joseph Stern | 来源:Slate人们总是钟情于青少年时的音乐。比如父母们往往对流行歌曲头疼不已,却爱听10年前的热门金曲。近些年,心理学家和神经系统学家已经证实,这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种神经系统的指令。因为从12岁至22岁的这段时间,正是你成为
作者:新江湖一点黑噩梦和夜惊是导致儿童夜醒症的两个主要原因。家长们经常把噩梦和夜惊弄混,但由于应对方式不同,实际上它们是不同的。在我们理解噩梦和夜惊之前,我们应该先了解一下正常睡眠。所有的儿童和成年人都有深度睡眠,也被称作非快速动眼睡眠(non-REM)和浅睡
作者:Daniel情商(Emotional Intelligence or Emotion quotient)是心理学研究人员用来描述一个人如何管理自己的情感,以及如何对他人的情感做出反应的简写。本文我们将探讨情商是什么,以及如何培养自己的情商。情商是什么目前已经研发了好几种模型,我们将探讨由心理学都说研究心理学的心理都变态,是这样吗?【心理咨询师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44,887贴子:
都说研究心理学的心理都变态,是这样吗?
全新心理咨询师报考政策及考试大纲调整已发布,学慧网47位专家免费为您答疑.心理咨询师学慧网13年培训报考经验,考证通过率逐年递增!
我呢在读,个人倾向发展心理和儿童临床心理。这么说吧,我每天学的都是不同阶段的人如何发展认知和形成社交,怎样的外界环境有利于小朋友成长,甚至,和一些神经学的内容。同时由于我读的是心理理科学士,也要求培训科研技能,经常写写小论文,做个汇报什么的。课余也去教授的实验室做打杂。学心理对我而言最大收获是我可以更容易理解别人的行为照顾别人的感受,用我的知识和逻辑来使一切合理化,然后不会轻易被外界带来的负面情绪干扰。还有我不觉得自己心理变态
扯淡,全国百分之80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只是他们自己感觉良好而已
你是心理咨询师吗?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 问题详情
下列哪一项不符合变态行为和变态人格是否成为心理问题的标准。A、社会功能退行B、持续1~2个月不能
悬赏:0&答案豆
提问人:匿名网友
发布时间:
下列哪一项不符合变态行为和变态人格是否成为心理问题的标准。A、社会功能退行B、持续1~2个月不能自动缓解C、行为异常无法解释D、心里痛苦的严重度到不能忍受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家庭内部形成一种稳定的相互作用的行为模式,个体习得性的形成相应的行为与情绪。”叫做()。A、社会系统理论B、人际系统理论C、家庭系统理论D、环境系统理论2在心理学领域,气质没有好坏之分。()3生物医学认为:心理障碍是病态人格发展的必然结果,与先天大脑结构变异、脑神经递质机能不良、或者基因缺陷有关。()4人的情绪是人与环境,人与人际关系,人与生活事件互动的结果。()
我有更好的答案
请先输入下方的验证码查看最佳答案
图形验证:
验证码提交中……
每天只需0.4元
选择支付方式
支付宝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QQ:
恭喜你被选中为
扫一扫-免费查看答案!
请您不要关闭此页面,支付完成后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QQ:
恭喜您!升级VIP会员成功
提示:请截图保存您的账号信息,以方便日后登录使用。
常用邮箱:
用于找回密码
确认密码:(just myself)
(失心的玉米粒)
(心理咨询詹老师)
第三方登录:百度贴吧提示信息很抱歉,该吧被合并您所访问的贴子无法显示。系统将在秒后,自动跳转到严正声明:凡符合法律规定的投诉请求,百度将依法予以处理,且不收取任何费用。请采取正常投诉途径投诉,切勿相信不法分子收费删贴的欺诈行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变态心理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