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桩的最佳时间表当你入静时,出现过什么幻觉

推荐这篇日记的豆列
&&&&&&&&&&&&站桩呼吸_百度文库
赠送免券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部分付费文档8折起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站桩问题集_百度文库
赠送免券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部分付费文档8折起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站桩问题集
&&是丹道名家陈全林老师对其博友对站桩问题的回答,对个人站桩的方方面面有相当大的帮助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39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站桩体会_百度文库
赠送免券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部分付费文档8折起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站桩体会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6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当前位置: >
> 因病走上了站桩之路
因病走上了站桩之路
发表时间: 11:56 点击: 来源:尘缘气功
站桩快三月了,先说说好处吧,颈椎和背部的疼痛基本好了,右膝盖的问题也大为缓解,我已经爱上了站桩,性功能长进了,嘿嘿,感觉是肾功能有好转,晚上半夜不起床上厕所了。腰疼没了。
站桩,我要站一辈子。
我为啥要站桩呢。是因为有病,但为啥不做别的运动要站桩呢,比如跑步啥的。
是因为我的膝盖受过伤,一到天冷就疼,上个楼就咯吱响。所以那时我苦闷啊,锻炼吧,怕把膝盖的问题弄的更严重;不锻炼吧,身体各种亚健康现象纷纷出现,我那个愁啊
膝盖疼,妈的这咋弄,膝盖就是我心中的疼啊,我又在网上找,哦,太极的基本功是站桩,我一想,咱得循序渐进啊,那我就站桩吧,于是开始了我的站桩之路
开始很好,站的肌肉酸痛,满头大汗,这运动不错啊。站了几天,明显肠胃好了很多,吃饭有胃口了
大概两个星期的时间,又有问题了,啥,膝盖又疼了,我哭啊
于是我又上网,万事问百度啊,原来我没开胯,晕,胯要咋开,我又上网找啊。直到一天看到这样一句话,两膝固定不动带点内扣的感觉,大腿往两边开。于是,我就再站桩的时候试了,还真是,突然一下就有了点尾椎的下沉感觉,呵呵,我终于找到了开胯的感觉,那时的那个高兴啊
于是我劲头更大了,每天早晚都练,时间大概20分钟吧。这时,我开始浏览太极拳吧,看到了白师的桩功帖子,大爱啊,通俗易懂,初学者的最爱
之后就开始出现各种气感,一个半月的时候,好像是大年初四,早上练完后,出现了怪现象。
啥现象,气感不退了。以前一收功,活动一下气感就没了,现在肩背部和命门处的酥麻感整天不退,转动下身体,感觉关节像抹了油,特别灵活。
唉呀,咱中国古人真厉害啊,怎么想出这么好的练体方法呢,呵呵
大概又过了几天,我在看电视,是站着看的,像白师说的那样伸直腿站,两手自然下垂,就眼睛斜向下方,唉,电视放的太低啊,突然,肩部好像有什么东西扯住了,在肩部和颈椎之间,下桩也不退,之后几天才稍有缓解,就这样,我的颈椎病也慢慢的不知不觉的好了
说说昨晚的体会,脚下感到平稳,小腿立直,圆档就是这个样吧,尾椎像吊了个秤砣,头向上领起,脊柱上下拉扯着,手抱球感觉很轻松了,左肩有点酸涩感,可能这有点劳损吧,手感觉有点阻力了,偶尔关注下呼吸,这好像就腹式呼吸了,随着呼吸,身体有点一松一紧的感觉,身体有了点整体感,周身一体,大概就是类似这种感觉吧
站桩首先要知道站的是什么,我看很多人就是肌肉力量在支撑,所以支持不了多久,其实这就站错了。
站桩其实是练筋骨之力,是找到骨头的正确间架,肌肉是不大用力的。在找到正确间架的同时,身体的筋会拉伸,这样就会产生争力。在这基础上慢慢整合,就会变成整劲。不要忘了,桩功是内家拳的基本功法,没有技击的桩功是没多少健身效果的,弄的不好,还会伤身。
说说尾闾内扣,前段时间站桩到一定时间,进入桩态时,经常会发生尾椎那附近突然有什么东西上翻,突然一下,我吓了一跳,赶紧让臀部向后向下移动,恢复原来的位置。但后来多次发生这样的事情,我开始思考了,难道这就是尾闾内扣。原来,在静的状态下,身体是会自己找对的位置的,顺其自然就好。
脚底的感觉,有人说是铺的感觉,有人说是吸附的感觉。以我看,都对,吸附是高级阶段。我才刚找到点铺的感觉
说说圆档,刚开始站着老重心不稳,一下前一下后的,我有次试着把膝盖往两边摆,小腿感觉有立的味道,脚底有铺的味道,同时好像裆部有点圆的意思,呵呵,我想这就是圆档吧
&松肩坠肘,肩部有筋的拉扯感,感觉这就是开始松肩了,坠肘啥感觉,还没体会
刚站了下桩,试着找脚后跟不能踩死蚂蚁的感觉,感觉和万丈深渊,如履薄冰是一个意思,但是一不小心就腿部用上了拙力,看来还得苦练啊
既要对拉拔长,还要有内敛收神。
阴阳要平衡,守中就行,意念不能过,不执着,如清风拂山岗
我站桩时感觉两手很重,尾椎也很重,拉的身体往下沉,老觉得身体不正。看来是过了,内敛收神,很好。今晚站了半小时左右,辅助功法半小时。按郭伟拳友说的改了意念过重的毛病,效果竟出奇的好,没了肩部发紧。感觉以前自己真是可笑啊,错的一塌糊涂还自以为很高明。
勿忘勿助,切记。
早上站了30分,看来这次感觉是对了,手如灌铅一样,身体很稳,肩部也不紧,收桩后感觉很好。前段自认为找到了脊柱的上下争力,看来是一场虚妄,勿忘勿助,继续站。
脚趾抓地,昨天在郭伟拳友的指点下,体会了踩蚂蚁的感觉,忽然发现,脚趾抓地了。呵呵,原来是这样。
今天走路时体会着,按站桩时脚下的感觉走,同时用胯送腿,有点感觉但很模糊,我想着这是不是就是所谓的猫步呢,别说是有点那意思。唉,瞎琢磨,也不知道对不晚上站了不知多久,没看时间,大概30分钟吧。手如千斤坠,肩背筋拉扯着,本来两膝都有紧绷感,突然一下,左膝轻松了,受伤的右膝还是绷着,一动不能动,感觉下面左腿往右歪了,忍不住看了下,位置很正啊,这一打扰就收功了。今天还试了下会的唯一一招,金刚捣碓,感觉有点意思了,在站吧站着老是一点汗都没,是不是我这30分太少,看来要加点量了,今晚1小时
老师:你放松可以,但是骨架别松,是你肉要松。(他拎起一条茶巾,边比划边说)就是这样,(他拎着茶巾纵向对着桌面慢慢往下放,在茶巾末梢与桌面接触后堆懈成一个小弯)松不是这样,这是懈!(接着他又往上一提,离开桌面后他说:)这是松。
前几天看到太极山猫贴子里的这段话,也没在意,下午小站了一会,无意中把头领起,感觉让身体骨架一节节好似悬挂,突然想起这句话,松不就是这个样子吗。
呵呵,要谢谢山猫前辈了。看来以前懈的时候多啊
刚站了一个小时左右,最后画圈10分钟。有个新现象,最后画圈时左手手背靠近大拇指的地方感觉有个小气团,很奇妙。另外脚好像站进了地板里,很稳,受伤的右膝拉扯感很强,感觉绷的紧紧的。看来是该加长站的时间了
早上站了40分钟,还是没耐心。昨晚睡床上出了点怪事,我平躺着,突然感到受伤的右膝那条腿,从大腿根到脚趾一根筋弹动了一下,吓我一跳。人的身体藏着多少奥秘啊。
发现许多桩友站时喜欢关注手足,哪又麻了,哪又胀的。我觉得这是主次不分,吧人体当做一个公路网的话,我们站桩是为了公路的畅通,而脊柱无疑是主干道,肩和胯就是主要的交通口。站桩和意念有很大关系,关注哪的多,哪的畅通就快。而手足不过是末梢,所以初学以关注脊柱的运动为主,顺带关注肩胯。
突然的胡思乱想,各位请随意看看就好。
今晚站了40分钟,中间胸部有点滞,后来发现时老毛病,过分拔长了,调整后好了。有一会左耳好像有根线在拉扯,手的感觉比昨天又好多了。大概中间的时候,胯部又往前往上翻,感觉屁股好像和地面平行了,收了后膝盖特别轻松,应该没站错。
坐在电脑前,随着喜气拔下背,感觉脊柱随之上升,脊柱的感觉好清晰,很舒展的感觉,和以前完全不一样,很欣喜,总想找个人倾诉。为啥我在现实中就找不到个人和我一起站桩呢看到很多朋友把站桩变成了一种煎熬,我想给大家提点意见,
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先无极后混元。
先找重点,后关注末梢。重点在脊柱和肩,胯。
练练辅助功法吧,特别是划圈和转胯,还有转肩,初学者以这3个功法为主。
我的感受,从大概一个月的时候起,我就开始发现站桩的快乐,每天都有新的发现,每天都有新的进步。站上瘾了我。
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今天感觉很特殊,呵呵
下午散步时突发奇想,一边散步一边试着练下腹式呼吸,练着练着感觉还挺顺畅。
晚上站桩时又想起来了,就又试着调整到腹式呼吸,感觉意念一带上去,还是有点呆滞,不过比以前好点。10几分钟的时候,有点事打扰了,停了一下,再次站的时候,可能意念一下还没集中,感觉腹式呼吸很顺畅自然的,我就保持这种似有意又无意的状态,效果出奇的好,感觉也很新奇,好似发现了个新的世界。
随着呼吸,小腹一起一伏,全身发热,站桩好久都不出汗的我,脸上滚下了汗珠,手,膝盖,小腿,背,脸部感到一阵阵的酥麻胀,好像有气灌进了身体里,特别是呼气的时候,感觉很强烈。脊柱的感觉很清晰,随着呼吸前后上下的运动,间或有点酸麻感。
就是闭眼时头容易往下低,一低头呼吸就短促,后来我干脆睁眼站。
最后站了40多分钟,脚底太麻,就收了。以前看人说站桩手抱球时,感觉没用力,自己上去的。今天我也有了这种感受,就是一吸气,好像有股浮力托着手上去了,应该是和肩部的放松有很大的关系。
上面有位兄台说我是天才,我躺床上回忆我这3月练功经历,我是天才吗?-----我不是。
你只看着三月和八月的时间区别,你却不知道我这三月怎么度过的。
三月里,我早晚30分钟以上的练功从未间断,我找遍了各种论坛和网咯,收集各种资料和视频,还要加以分析和甄别,找到对我有用的东西。我现在在电脑前是坐桩,站着等个车是站桩,散个步还还练习以胯送腿,感受重心的变化。一有空闲时间我还忍着别人的讥笑大练各种辅助功法。 兄台,我这三月过得不容易啊。
虽然不容易,但说老实话,我还是很快乐的,身体在好转,练功的各种现象很有趣。
所以,我不是天才啊。我是苦干加巧干练出来的。下午起来划了一会圈,站的比较高,划着划着,感觉全身的重量好像都在脚底了,脚底板感觉都被压平了似的,传说中的千斤坠大概就是这样炼成的。
正确的脚底感觉大概就是这样的,脚趾抓地是被压下去的,不是主动抓的。
要找到这种感觉要联系全身,松中有紧,有松无紧即为懈。脚下踩蚂蚁就是为了找这种松中有紧的状态。感觉就如一根水草,脚扎在土里,稳稳的,身体有种向上的轻灵,胯膝踝关节轻轻一动,有如水草在水中摇曳。
下午看了个帖子,突然有点感受,又小站了几分钟,真是奇妙啊,膝盖,胯腰部,颈肩部都出现气感,下面两处特别强烈,不同于平时酥麻胀痛的气感,真的是一团团的气在那几个地方,身体特别轻灵,没了以前的沉重感。心里想着这样到底是对还是错呢。管他的,反正我感觉舒适自在就好。刚又划了一会圈,坐在电脑前试着坐桩,刚一会,感觉身体上半部分在动,感觉了一下,好像可以随着我的意念动,我又指挥脖子左转右转,转圈转,完全没感到用力,好像就是意念在控制,哈哈,难道我进入了白师说的争力阶段。
虚灵顶劲,以前这个头的问题我老是拿捏不好,来来回回上上下下的试个不停,只要稍不留意,头就底了,今天下午小站的那一会,感觉一股气流顺着颈椎往上一冲,头就顶起来了,这就是虚灵顶劲吧。早上醒的早,实在是谁不着了,起床站了30分钟,主要是兴奋劲没过,不想站了,就想着来贴吧写写自己的心得。前阵不兄说我胯挺了,还给我看了前辈大师的照片,我好一阵狐疑,我难道错了,我站得很舒适很得力啊。今早我明白了,我俩可以说都对,也可以说都错,胯的前挺后挺,命门的前突后突,都是可以的,问题是要协调,身背五弓,下面的两弓和上身的那张弓要随着中间的前挺后突改变弧度(包挂头),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前段看的一位大师站桩照片头是后仰的。
我的也不需要什么意念引导,主要以体认自身为主。什么养生桩,就是把内家拳的桩改个名字而已,无极桩就是养生桩。
切不可只记得舒服忘了得力,那不叫松,是懈
站的一懈,人就会只有往下的力,没了往上的力,沉稳又于而轻灵不足,即为僵
昨天又人说我练桩出现的乱动属于自发功,我今天特意上网搜了下,看了几个自发功的介绍,我想我不是什么自发功,那不科学。
我的这种现象,我认为是我身体放松到一定程度的结果,并不神秘。放松是放松的肌肉,当肌肉放松到一定程度,支撑身体的就是筋和骨,但人的身体还不熟悉这种筋骨支撑的方式,所以站桩时有自己乱动的现象。
我现在把手自然下垂,心里想着起来,小臂和手就往上弹起,没有肌肉用力的感觉,感觉是意念在控制。我觉得是筋的作用,当我意念传到神经系统,肩部到手的筋就像个橡皮筋有反应而收缩,所以是小臂先起。
早上站桩45分,上肢紧绷,脖子好像充气似的往上竖起,尾椎开始无感觉,命门稍后突后有舒展向下之感,下肢开始轻松,站到后半段,胯自动翻起始有紧绷感,不如上肢强。
虽然在站桩吧发贴,练的也是站桩,但我一直认为我练的是太极,我的站桩理念,是太极的阴阳论。
太极者,阴阳也。
上下,阴阳也;左右,阴阳也;前后,阴阳也;松紧,阴阳也;舒适得力,就更是阴阳了。
我们站桩,站的就是阴阳调和。
太紧了有拙力,太松了又懈了。
有下而无上就会懈,懈了就会僵,初学都容易犯这毛病啊,我也犯过,还好纠正的快啊。
其余的前后,左右都是如此,所以我们站桩要求中定。
我们站桩就是要把这些矛盾的阴阳两面站的协调。正所谓阴阳调和也。
有桩友会说,我们就是养生,不练拳,不管这些。
殊不知,中国内家拳就出于道家,站桩本就是道家的养生气功。所谓的养生桩,不过把内家的一些基本桩法改个名字。改的过程中,还丢了很多桩法的精髓,以致许多桩友练功找不到要领,徒增了些腿脚之力而已,有点效果也不显著。
所以,有前辈说&&没有技击的桩是没什么健身效果的。
晚上站了30分钟,体会了昨天大腿撑裹的感觉,没两分钟,命门尾椎部位就发热,并散布全身,头出汗,命门酥麻感强,现在还没退,后有在手臂找撑裹感,也有点感觉。白师前两天说我没到撑裹阶段,我还心中颇为不服,看来这才是撑裹阶段啊。
早上站了40分钟,体会着两腿和两手臂的撑裹感觉,忽然想到,这不就是左右的矛盾争力吗。注意了撑裹感觉,好像人就不似前几天那么轻灵,也不知对不对,唉,姑且练着吧。刚感觉我无极桩站立,尾椎稍有向前之意,胯骨上翻,手就自己起来,成报球姿势,呵呵,看来我的上身的力量传递有一定基础了,现在的重点是打通下半身,呵呵,欣喜
练功50分,一呼一吸,肩胸有开合之意,右膝好像前面有什么东西顶着似的,前几天额头上有气感,今天到了鼻梁,这是什么情况,难道要通小周天,呵呵,瞎想的
站桩50,到后半段感觉随着呼吸右臂火烧火燎,全身发热,头上冒汗,一会就停了,然后左臂又开始,时间也不长。以前右臂有过类似感觉,左臂今天倒是第一次,呵呵。早上站桩40分,调整了一下手的姿势,感觉全身如千斤坠,牢牢的钉在地上,就剩个头拼命向上挣扎。以前有过这种身体沉重的感觉,但这次不同,这次的沉重好像有点整体的感觉。前段时间练桩好像有点心得,现实中找不到人倾诉,就特别热衷上贴吧来指导那些初学者。最近几日,越来越感觉那种指点初学者正确姿势的方法,很有可能会造成初学者错误的理解。
那些朋友刚站了几天,对身体的感觉还不熟悉,这时说一些姿势要求,他们很难理解,或者错误理解。文字对好多东西实在难以正确的表达啊。
所以,在这里希望初学自学站桩的朋友,别管什么姿势了。刚开始就放松肌肉,调整到舒适的姿势,静静的站着,体会自己身体。就这样先站上一个月,有些东西就不期自然至。晚上练功30分,两侧腋下胀痛,背部伤处也有点,本来还站下去,突然被人打扰,一口气一泄,紧绷的上拔之势就松了下来,故收了。早上练完一看,才20多分钟,唉,实在是支撑的很辛苦。和昨天早上的感觉很像,全身和那种向下的力抗争着,好像稍不留意,就会被它压垮似的。难道要把这力站到脚底?前阵体会的上下争力和这比起来太肤浅啊。
晚上站桩50分,和前几天都差不多,背上脊柱左边有点气感,闭眼眉毛额头气感强,手上身上的下拉之力好像有点减轻了,难道是要这样都站到脚底。
早上站了20几分钟,上下皆紧绷,唯中间腰胯好似不存在,胀痛的实在有点难耐,加之起得有点晚,遂停了。下桩后全身舒展。最近感觉练缠丝感觉越来越顺滑,身体协调更好了,阻滞的感觉减轻了好多,练的越来越有兴趣了,呵呵晚上站桩45分,吸气到命门,呼气到丹田稍感觉了下,有点那意思。最近下肢感觉站的越来越得力了,突然发现脊柱右边的背伤现在没感觉了,呵呵,倒是脊柱左边开始有点酸,命门也有些酸胀。站后又加练了缠丝,感觉不错。昨晚没睡好,早上只站了18分钟,没勉强就收了,想了下脚掌外侧受力的问题,我看是开步的宽度和站桩高度是否协调的问题,我调整了一下,感觉脚掌踩的很死,很稳。晚上站了30分,首先要谢谢紫嫣妹妹啊,今晚下肢感觉一直紧绷,全身发热。以前只有脖子到头有向上舒展之意,上身要靠主动拔背才能保持上拔之势,今天站到后半段突然发现脊柱好似充气似的,自己往上舒展,白师说的合理的间架结构大概就是这样吧,呵呵。早上站桩30分钟,脊背热,头冒汗,下肢紧绷,站的越来越没耐心了,看来得在心性上多磨练下。
晚上站了30分,松静自然,练了缠丝,感觉可以越来越慢了。晚上站桩35分,周身舒爽,好像没啥新意,唉,终于理解杏中兄了。
早上站桩30分,改了逆式呼吸后还是忍不住去关注他,看来下一步目标就是忘了呼吸,呵呵。晚上站了30分,好像有点受凉了,站着也不出汗,头还有点晕。早上站了30分,最近感觉站着总是心好乱,今天体会了下,是没静啊。静下来,身体的酸痛好像就不是那么要紧了。正进入点状态,来人敲门了。
晚上站桩35分,今天好像静了很多,没了煎熬的心烦感觉。气感很强,胸部和额头特别强,丹田也有点感觉,站到后来身体又自己动起来,故停了。身体是车头,思想是车尾,真理。
早上站桩35分,站到后面时思想放开后,手腕自己动起来,这倒是第一次,以前主要是头和腰,然后手臂像麻花样的内拧外拧,之后感觉轻松。今天和一位吧友为了站桩的重心问题,争论了一番。我想站桩的重心在涌泉穴附近,这应该是对的,前辈说过,我也有切身体会,脚下前脚掌是踩实的,后脚跟是踩虚的,也就是后脚跟可以调整受力来调整重心的微移,这样才能保证是个活桩。如果后脚跟踩死,那身形就站僵了。但大家若是没有掌握上身的姿势,在这种状态下很难保持身体的稳定,我在刚开始找脚后跟踩蚂蚁的感觉时,就有这问题,总是不对劲,后来在体会了节节悬挂的放松之后,才解决这个问题。一点感想,欢迎大家探讨。今天晚上40分,感觉整个上半身,包挂手都被一股气还是什么的托了起来,感觉很舒服。
早上30分,站后练云手顺畅了不少,还有点柔中带刚的意思了。站桩40分,有段时间头好像被空气包裹着紧紧的,头以下轻松的好似不存在。后面又手足紧。站后练缠丝,有点不一样的感觉。早上站了20分钟,因想上厕所,故停了。刚站了一会,手就开始颤动,然后手腕就耷拉下来,感觉手好像不存在似的,期间手还像卷面团似的,前卷后卷,应该是松到手腕了。
晚上站了30分,手还是动,中间感觉好像意念可以控制手臂的运动,没有肌肉用力感。肩好像稍有点扯。以气促形,我大概也是这样吧。早上站了25分被骚扰,最近几天好像感觉能从脚底借力似的,一想脚底,就有种不知道是气还是力的东西从脚底上来,带的全身向上舒展。以前起式抱球要动下尾椎,感觉像在只要深吸一口气,想下脚底,手就起来了。
晚上感觉没站多久,收了看看时间,也有28分钟。感觉站桩时胯的位置老是变化,带的脊柱和头的位置也跟着动,前阵觉得是好事,现在看来好像有点影响入静呢,后面站时要好好琢磨下这个问题。练缠丝时两手臂好像两根面条似的甩动,感觉挺不错。以前有过一次胸部酥麻,感觉扯紧了的感觉,后来就再没找到过,今天早上竟然又找到了那种感觉,这才是真正的含胸吧,练功30分,舒爽。
晚上30分,又体会了那种感觉,胸含了,呼吸深了,手也不乱动了,前后争力清晰了,肩撑肘横,很好。
早上35分,舒适稳定,下桩后手臂酸痛,稍活动后酸痛消失。晚上玩电脑累了,就起来站了下无极,感觉很好,临时起意就在电脑前抱球站起了混元桩,第一次在混元中找到那节节悬挂的松,呵呵,后来站了多久都忘了,舒爽。这帖子又翻出来了,我也又看了一遍,感觉自己以前很肤浅啊。现在感觉,桩就是拳,拳就是桩,站桩和练拳一样,都有正形养气练神三层境界,练的东西也是一样的。有志练拳的朋友如果站到一定阶段,就不要老在形上纠结了,多往内钻研,我们练的是内家拳啊。呼吸开合,意气如一。练呼吸和练身体一样,身体最重要的就是呼吸最重要的,想松身体就得身与气合,在呼吸开合中才能松。想练出呼吸开合就得先把心松了,呵呵前阵看到一位吧友说,站桩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不动,我现在动的是越来越小了,外形上看上去没动里面却有很多微小的动。拳论说无凹凸处,无断续处,总算明白了意思,这是说的内在的劲力,今天早上明显感觉比以前断的少,呵呵是的,桩是动的,开始是外动,目标是要站出内动,也就是所谓的站出生机,一阳初动之类的。这动还要站的越来越小,越来越完整,当站到内外如一,那时举手投足就都是拳了。脚趾抓地,看了下以前写的说脚趾是身体重量压下去的,现在我说下现在的认识。脚趾抓地是身体重量的下压和整个下肢往上的两个对争力的共同作用得出的结果。标志就是脚心含空。练好了有五心含空,两个手心和心口,还有两个就是脚心了。以前我以为自己已经练到了完整一气,最近发现身上那种水波荡漾的感觉还在上身徘徊,刚有往下发展的趋势。或许等全身都可以流动起来那才是真的完整一气,呵呵意动在先,意随形走。好像有点道理,先记着,呵呵昨天试着发了下力,有点感觉,但还是松的不够,继续努力,呵呵前段光练云手了,最近换了两招新的,感觉不错。
由无极而站出内动,继而有了气,而致上下初通。此时可由腰眼的抽送而分出初步的虚实阴阳,郝月如说的,腰眼是一身虚实的总开关。这就是无极生太极。腰眼我看可比做太极图中的那两个点,呵呵。
桩和练拳的次序是一样的,开始都要守规矩,放松身体肌肉,保持骨架不懈,撑开身体筋骨。但到一定程度一定要心意上下功夫,即是所谓收敛心神。道家功夫要学会舍,舍了自己才能有得。最近感觉走路的时候身体更开了,但没有前阵合的好。早上去通程广场练拳了,地方大练的就是爽,搂膝拗步感觉更顺了,重点就是一搂一拗啊,呵呵
最近开始练三体,感觉对长功很有效果,但这是功力桩,各位不要轻易尝试,最好有人指导再练这几天过节,没怎么练,晚上随手练了下云手,手的感觉特别舒服,有种灵动向上的感觉,是不是力慢慢到手指了,呵呵,开合也有节奏,协调了,用力即是局部,不用力才能得整体不用力而力自生,这才是劲,才是整体的力。太极当然是有力的,但自己是不用力,这是练法也是目标,太极练的就是舍,每天琢磨着怎么用力的,都是舍不了自己的那几分力,不舍就不得,呵呵打人怎么打,自身不使一点力,意一起,整个人就上去了,打人的不是拳头,是身体引进合出更不能用力,引进的是别人的力,合出的也是别人的,反正不是自己的,这段话是我的一个学传统文化的老师和我说的,那时候我很在乎推手的输赢,无法心系于拳,很是烦恼,于是向他请教。我想把他和我说的这段话发到这里:
人的用心是很细微的东西,需要细心去观照。一种爱好如果是因爱而好,心思就在这爱好本身,就容易和这个爱好相合,也就容易进步; 好一种东西是为了名利,心思就总被暂时的不顺所妨碍,反而对事情本身缺乏观照和思考,结果也就多不如意。
练太极我觉得也是修身修心的一种方法而已,身体气血流畅舒泰,为人宠辱不惊,进退有序了,自然就得了太极的好处。
喜欢太极拳,您最初多半也不是为了打赢谁,我猜是被那行云流水的身姿和太极里蕴含的大道所吸引。所以当您把心放在修身和修心上,就合乎了太极拳的内涵,反而容易进步,一旦心思放到赢或者不赢,就失去了对太极核心的把握,打出来也就不是太极拳了,即使能打赢,也是越赢进步越小。
所以,要想放下功利心,就要把心回归到对太极本身的热爱上去,那种气血的顺畅本身就让自己心旷神怡了,练好了自然身体就舒坦,没练好自然找不到舒坦的感觉,在推手的时候,心思放在对力度的感应和平和上,细心观照对方的变化,自己心平气和地随缘应对,自自然然地消解其进攻于无形,淡化其力量,最后让赢或者不赢的主动权都在自己这里,能赢而不赢的感觉比赢更好,心里已经知道自己赢了,但把赢的喜悦给对方,这是双赢。不能赢不硬拼,这是有自知之明,500元买不了车,虽不能赢但也知道了对方赢在何处,自己的不足在何处,输也是赢。既然赢或不赢都是双赢,自然不执着在每次都要赢的执着上了。太极就是个糊涂拳越想弄的明明白白越是不明白,稀里糊涂的反而明白点。大师的拳论为啥都是说的功感,就是因为大师都是稀里糊涂练的,说不明白啊。现在的人都自作聪明,都想整明白,自以为明白,却不知已经是越来越不明白。最难的是放掉心对身的控制欲!太极就是只讲意气运动,只跟着感觉走的糊涂拳。想糊涂确实也不是件容易事,难的糊涂啊,呵呵
松的层次-------第一层松肌肉,第二层松筋骨,第三层松心。 松肌肉很好理解,我们平时用的就是肌肉,找放松的感觉就是了。 筋骨怎么松呢,首先要明白松筋骨的手段是紧,也就是所谓的得力感。但这个感觉不好找,一开始是很难感觉到筋骨的存在的,我是在站桩中体会到的,当你放松静静的站着,就会体会到那筋骨那静静的张力,也就是肌肉放松了,静了,就能感觉到筋骨。桩中一定要保持筋骨的张力,不能站松懈了,所以站桩有个总原则,就是舒适得力,舒适就是为了放松肌肉,得力就是保持筋骨的张力。
松的层次-------第一层松肌肉,第二层松筋骨,第三层松心。 松肌肉很好理解,我们平时用的就是肌肉,找放松的感觉就是了。 筋骨怎么松呢,首先要明白松筋骨的手段是紧,也就是所谓的得力感。但这个感觉不好找,一开始是很难感觉到筋骨的存在的,我是在站桩中体会到的,当你放松静静的站着,就会体会到那筋骨那静静的张力,也就是肌肉放松了,静了,就能感觉到筋骨。桩中一定要保持筋骨的张力,不能站松懈了,所以站桩有个总原则,就是舒适得力,舒适就是为了放松肌肉,得力就是保持筋骨的张力。
心怎么松呢,不好意思,我还在琢磨中,呵呵,身松易得,心松难求啊。 再来说说气感,也就是所谓内气。我昨天说气是松到哪气就到哪,被道道大师很是耻笑了一番,呵呵。我就拿自己的体悟再说下,当肌肉放松了,就能感觉到筋骨的张力,筋是遍布全身的一张网,这张网再张力的牵引下就会动,所谓筋膜腾起就是了,筋动了就是内动,这个感觉就是气感。所谓的气其实就是筋膜腾起的感觉而已,所以,松到哪气就到哪。
前人说,有气者无力,也印证了我的观点,当你没有肌肉用力感的时候,你就有气了。
很多朋友都知道放松,却没有效果,更别说气了,这是为何,因为他们放松的同时筋骨懈了,这样怎么练都是白搭。
筋骨懈了就感觉不到筋骨的张力,就不会有内动,就没有气,就入不了门。
肌肉放松,筋骨不懈,这就是松而不懈。教了老妈站无极桩,我就让她随便站着,全身放松,先收腹,几句话搞定,现在看来站的也挺好。看来那些站桩不得法的都是知道的太多,执念太多,干脆不知道的还好些。
练拳时突然想到了前人说的,练时无人当有人,交手时有人当无人,灵光一闪,突有所悟,每一动都需有因,哈哈
每一动都需有因,拳如此,桩也是如此,呵呵懂劲,我现在算开始懂自己的劲了吧,哈哈大道至简,常见人说这个,说说桩的大道至简,初学就是舒适得力,练深了就一个字,舍。每天钻研手怎么放,脚怎么摆,腰胯怎么协调,这就是繁了,离大道越来越远。最近发现脚底板的老茧开始消退,看来这份轻灵我是慢慢有了,呵呵昨天感觉到了脊柱的螺旋转动,今天早上练拳时那份轻灵沉稳真爽,哈哈,练那么久了,才有了点中定
都说练功要静,我觉得初学者对这个不用太在意,静是结果,过程是放松,把心放轻松,自然有静。所以豁达的人容易得静,偏执的人想静难啊。意的作用,意就是为了唤醒筋骨,有意既能感觉到筋的存在,内家的奥妙就在于此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站桩阅读
太上老君曰:
   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著之者,不名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著万物;既著万物,即生贪求;即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但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部分内容转载自网络,为寻找资料的人所提供资料,如侵犯到原作者的相关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站桩的最佳时间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