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把:规则、责任、独立柱脚手架计算规则、宽容、善良、孝道这六个词语放到你未来的生活领域当中去思考,并谈谈你对它们

当前位置: >>
传统孝道文化的由来及内涵
何为孝道何为孝道: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著作《尔雅》下的定义是: “善事父母为孝” 。 汉代贾谊的《新书》界定为“子爱利亲谓之孝”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的解释: “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 。许慎认为, “孝”字是由“老”字省去右下 角的形体,和“子”字组合而成的一个会意字。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 “孝”的古文字形与 “善事父母”之义是吻合的,因而孝就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善行和美德,是家庭中晚辈在 处理与长辈的关系时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和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在中华民族,孝的观念源远流长,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了“孝”字,就是说在公元前 11 世纪以前,华夏先民就已经有了“孝”的观念。 《诗经》中则有“哀哀父母,生我劬(q ú)劳” 、 “哀哀父母,生我劳瘁”的咏叹。而关于敬老、养老的专门史料记载则可以追溯到 三千多年前。 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文化,孝道随着中国社会文明的发展而不断地丰富和赋予新 的内容。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孝文化,重建与现代文明社会相适应的新孝道文化,对融合 代际关系,实现家庭和睦,营造孝亲敬老的良好社会氛围,发挥贤孝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社会意义。传统孝道文化的由来及内涵孝道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一般指社会要求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包括 尊敬、关爱、养老送终等等。在中国,孝的观念源远流长,甲骨文中就出现了“孝”字, 就是说在公元前11世纪以前,华夏先民就已经有了“孝”的观念。 《诗经》中则有“哀哀 父母,生我劬(qú)劳” 、 “哀哀父母,生我劳瘁”的咏叹。而关于敬老、养老的专门史料 记载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 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孝道文化 在西周王朝,统治者主张敬天、孝祖、敬德、保民,重视尊老敬贤的教化。要求每个 社会成员都要恪守君臣、父子、长幼之道:在家孝顺父母,至亲至爱;在社会上尊老敬老, 选贤举能;在国家则忠于君王,报效朝廷。周代规定, “大夫七十而致仕” ,大夫一级的封 建贵族官员,七十岁就要把执掌的政事交还国君而告老还乡。贵族官员致仕后,朝廷把他 们奉养于各级官学。周代的学校就是官学,把“国老” 、 “庶老”们安排在官学养老,让他 们兼任学校的老师,传播知识,推广教化,可见当时不但注意到了养老,而且已注意到了 发挥老年人的智力资源。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老有所养、老有所为。 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在尊老敬老方面,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伦理道德观 念和基本的规范。 《论语》 、 《孝经》等书记载了孔子在这方面的大量言论。以致中国人之重 孝道,几乎成了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最大特点。孝作为华夏民族传统的道德观念,经孔孟儒 学的发挥,以及历代帝王的提倡,确实是深入民心,难以动摇。佛教传入中国,最后也不 得不把“无夫无君”的教义改变为“忠孝”的说教;基督教传入中国之初,也不得不改变 “不能崇拜偶像”的诫条,允许信徒“祭祖”?? 孔子在《孝经》中说: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 “人之行,莫大于孝” ; “教民亲爱,莫善于孝” ; “夫孝,德之本也” 。孔子认为,为人子女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1 的法则, 是人们应该身体力行的。 可见孔子对孝道的看重与推崇。记载他仅有数千言的《孝 经》 ,以孝为纲,历陈“五等之孝” ,提出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各个等级所应 遵守的基本规范,成为两千多年来的文化经典之一。 《论语?为政》里也记载了孔子的许多弟子向他问孝的事情。子游问孝。子曰: “今之 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对子游的发问,孔子说得极 有道理。关于如何具体行孝,孔子在这里突出了一个“敬”字,很是精僻到位!子夏问孝。 子曰: “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孔子明确地提出在伺 俸父母时,还要做得和颜悦色。他特别强调这个态度问题,主要是在于为人子女者的孝心 是否根于诚笃,要求子女要确实出于敬爱之心,真心实意。 关于孝孔子还有一句名言: “父母唯其之忧。 ”这句话的意思是,为子女者要想想自己 生病时,父母那种忧愁、担心的心情。言外之意,不言自明。这句话的深意还在于:为人 子女者除了因病使父母担忧外,其他的一切都不要让父母操心,如安全、守法等,作到了这 些也是孝。 孔子的弟子曾子受孔子孝道思想的启示,由事亲之孝,扩展为五伦之孝,认为做人之 道,除尊敬父母师长、供养侍奉外,还要洁身自爱,力争进取;上则尽忠报国,下则爱人 以德。否则: “居处不庄,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 ”儒家之孝, 由父母之孝,演绎成五伦之孝,推家及国,以孝齐家,以孝治国,极力推广孝道的教化。 自秦代后,历代朝廷也都注意从正面导向,官修正史上都立有《孝义传》 ,就是表彰孝子, 让他们青史留名。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前,汉王朝就提倡“以孝治天下” ,选拔官 员也把“孝”作为一个基本标准。 唐朝时,参加医学、算学、律学考试的人不用读五经,但《论语》 、 《孝经》却不能不读, 类似现代大学的“公共课” ;唐玄宗曾亲自为《孝经》作注, 《孝经》也是《十三经注疏》 中唯一一部由皇帝注释的儒家经典。 到了宋代,我国的儒学伦理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其间宣扬的孝道有的偏离了儒家的基本 原则,在历史上起到了较大的误导作用。 到了清代的康熙、乾隆等也极力提倡孝道,他们经常举行“千叟宴” ,颁诏“旌表百岁” , 昭示其尊老敬贤的教化,推行其以少胜多的统治政策。我国历代的法令都有类似的规定, 凡需赡养老人者,官府可以减免其徭役和赋税,有罪者可以减轻其刑罚;同时都把“不孝” 定为十恶大罪之一,不肯抚养甚至辱骂殴打父母或祖父母者,都要被官府严厉处治,甚至 处以绞刑和腰斩。 由于受儒家伦理观念和统治阶级的影响,在我国古代的民间,关于孝道与崇老的文化和习俗 , 则有更为丰富的文字记载。就是说,在我国的封建社会,孝道作为一个基本的社会问题,完全 纳入了社会道规范和法律规范的范畴,做到了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已经发展为一种根深蒂固 的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孝道文化的主要内涵 中国传统孝道文化是一个复合概念,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既有文化理念,又有制度 礼仪。从敬养上分析,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我们可以用十二个字来概括,即: 敬亲、奉养、侍疾、立身、谏诤、善终。 1、敬亲。中国传统孝道的精髓在于提倡对父母首先要“敬”和“爱” ,没有敬和爱, 就淡不上孝。孔子曰: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 这也就是说,对待父母不仅仅是物质供养,关键在于要有对父母的爱,而且这种爱是发自 内心的真挚的爱。没有这种爱,不仅谈不上对父母孝敬,而且和饲养犬马没有什么两样。 同时, 孔子认为, 子女履行孝道最困难的就是时刻保持这种“爱” ,即心情愉悦地对待父母。 2、 奉养。 中国传统孝道的物质基础就是要从物质上供养父母,即赡养父母, “生则养” , 这是孝敬父母的最低纲领。儒家提倡在物质生活上要首先保障父母,如果有肉,要首先让2 老年人吃。这一点非常重要,孝道强调老年父母在物质生活上的优先性。 3、侍疾。老年人年老体弱,容易得病,因此,中国传统孝道把“侍疾”作为重要内容。 侍疾就是如果老年父母生病,要及时诊治,精心照料,多给父母生活和精神上的关怀。 4、立身。 《孝经》云: “安身行道,扬名于世,孝之终也” 。这就是说,做子女的要“立 身”并成就一番事业。儿女事业上有了成就,父母就会感到高兴,感到光荣,感到自豪。 因此,终日无所事事,一生庸庸碌碌,这也是对父母的不孝。 5、谏诤。 《孝经》谏诤章指出: “父有争子,则身不陷於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 以不争於父” 。也就是说,在父母有不义的时候,不仅不能顺从,而应谏诤父母,使其改正 不义,这样可以防止父母陷於不义。 6、善终。 《孝经》指出: “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 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 。儒家的孝道把送葬看得很重,在丧礼 时要尽各种礼仪。孝在历史上的影响孝在历史上有过不同的命运,先秦儒家讲孝,不象汉代那样由统治者来讲,以孝治天 下,每位皇帝的谥号前面都加一个“孝”字,如孝文皇帝、孝武皇帝。这虽然只是形式, 也很重要。另外,当时有所谓“举孝廉” ,就是推举孝子和廉吏当官。当时人认为,一个人 对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顺的人,怎么会爱别人呢?没有爱别人的仁爱思想,怎么能做好官呢? 现在那些跑官的人,他们会将跑官所花的时间、精力、金钱用在为人民做好事上吗?这种人 当官,不能“造福一方” ,只能为害一方!汉唐时代都设有“孝悌力田科” ,清代还有“孝廉 方正科” ,历朝都有选拔孝子做官的传统,因为人们都认为忠臣必出于孝子之家。 汉时流行的《孝经》是“五经”之外的“经” 。谁可以当帝位的继承人,学习过《孝经》 , 也成为一条成立的理由。例如汉昭帝时,大将军霍光上奏说: “孝武皇帝曾孙病已,有诏掖 庭养视,至今年十八,师受《诗》 、 《论语》 、 《孝经》 ,操行节俭,慈善事业仁爱人,可以嗣 孝昭皇帝后,奉承祖宗,子万姓。 ”(《汉书?宣帝纪》)病已就是汉宣帝。 《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引了《孝经》中的话: “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 ”这些说法成为司马迁撰写《史记》的动力之一。 东汉时代,在浙江出现两位特殊人物:一是哲学家王充,著有《论衡》一书流传至今。 《论衡》中表现出的科学精神至今还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令有现代科学思想的人看了,也 会感叹不已。另一是孝女曹娥,父溺江而死,十四岁的她沿江寻尸,七日不见,就投江自 杀。后来在江上发现她负父尸浮出。这就被称为孝女,并将此江命名为“曹娥江” 。王充是 哲学家,是智慧的象征,曹娥是孝女,是道德的代表。王充在前,曹娥在后,同在一个东 汉时代,同在浙江,相距不远。 有一年,我到浙江讲学,主人热情好客,问我到浙江有什么愿望,我说我是研究王充 的,想看一看王充的墓。主人就亲自开车,冒着大雨,带我去参观王充墓。在一片茶园中 留出一块约有半亩地,建一个坟墓,立有省、县两级的“重点保护”的牌子。与世界历史 上顶级科学家张衡的墓(在荒草丛中保留一坯黄土)相比,也不算太差了。但是,我们在回程 的途中,顺路参观一下曹娥庙,那就大不一样了。曹娥庙是一个古建筑群,琉璃瓦金碧辉 煌,颇为壮观。大殿三进,还有东殿与西殿,名人、政要的题字、题匾、对联,相当的多。 当然还有一块特别有名的《曹娥碑》 ,由于上了《三国演义》 ,名声大噪。因有曹操、杨修3 与“黄绢幼妇” ,给读者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有明代董其昌的楹联: “渺渺予怀尝思所求 乎子何事,洋洋如在试问无忝尔生几人。 ”清代状元刘春霖的对联: “百行孝为先,至性感 人余热泪;大江流不尽,夕阳终古咽寒涛。 ”民国戴传贤对联: “千秋庙祀彰灵孝,万古江流 着大名。 ”王孝赉的对联比较长,上联是“二千年庙貌重新,孝崇庙典,女受庙封,炎汉以 来,一庙累朝褒孝女;”下联是“百十里江流依旧,曹称江姓,娥易江名,虞舜而后,半江 终古属曹娥。 ”两相比较,天壤之别。这说明中国传统重视智慧,更重视道德。所以讲培养 人才全面发展,讲德智体,总是将德放在首位。讲“三不朽” ,也是“立德不朽”放在首位, 其次才是“立功不朽”和“立言不朽” 。孝是德中最重要最根本的。于是,人们重视突出孝 德的曹娥,大大超过能立言、有智慧的王充。这只能说有主次之分,并不能据此说明中国 有“反智”的传统。中国人很重视智慧,对诸葛亮的崇拜,就是明显的例子。 《光明日报》2004 年 9 月 6 日赵伟平与潘剑凯合作的报道《现代教育还要“崇孝”吗 ――浙江省上虞市大力加强未成年人孝德教育》 , 文中介绍了退休教师郑桂明倡导孝德的 事迹。 “二十四孝”之首虞舜和曹娥的故事都发生在上虞市这里。文章明确提出“孝敬父母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 “孝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 , 实践证明少年儿童经过孝的教育以后, 变懂事了。过去将孝敬父母看成是封建主义的东西,有失偏颇。 孝德在中国影响之深,可以说无与伦比。在中国以外,孝德也有很大的影响。日本关 西大学综合图书馆里有许多名教授、名学者的文库。其中有玄武洞文库,是一个孝子企业 家所捐的藏书。他所收集的《孝经》各种版本达 483 种,570 册,是全日本最全的,也可 能是全世界最全的。一册目录书名《家藏孝经类简名目录稿》 ,编者是田结庄金治氏,于昭 和 12 年在大阪的玄武洞文库出版。 《汉书?艺文志》著录以后,可以见到的有孔安国(汉) 传、郑玄(汉)注、刘炫(隋)述义、玄宗(唐)御注、元行冲(唐)疏、邢m(宋)正义、司马光(宋) 指解、朱子(宋)刊误、董鼎(元)大义、江元祚(明)大全、阮元(清)校勘记等。 《孝经》传到日 本的年代,据林秀一博士的《日本孝经年谱》考证,推古天皇 12 年即公元 604 年的十七条 宪法中引用了《孝经》的话,说明在六七世纪的隋唐之前已经传入日本。日本学者还根据 《二十四孝》 ,编写日本的《二十四不孝》 。 现在有的佛教法师也在讲孝。例如慧天法师讲述,陈聪德居士整理的《净话》中就有 《孝亲颂》的内容,其中提到“我的一切,都是父母的恩赐。 ” “孝心是宇宙人间,永恒的 真理。 ”有居士印《孝学颂》 ,其中“青少年福智十善法” ,第一法就是“孝顺父母” 。佛教 也提倡孝德。犹太人第二部圣经《塔木德》中也有关于“孝敬父母”的内容,也认为父母 有不适当的要求,儿子可以拒绝,不提倡盲从。复仇故事与孝道文化读莎翁 《哈姆雷特》 , 一不留神, 便会意识流出个中国版复仇故事: 唐宪宗元和六年 (公 元 811 年) ,一个叫梁悦的关中富平人,因其父被人杀害,遂杀此人以报父仇,案后到地方 官府自首请罪。所谓杀人者偿命,自古皆然;奇怪的是,对案犯杀还是不杀?却成为地方 执法者一个问题,从而不敢擅自判决,最后一级级上报到宪宗皇帝那儿,成了一桩名副其 实的通天大案。有趣的是,皇帝本人在杀还是不杀问题上也吃不准,迟迟难以“圣裁” ,只 好批给尚书省商议,以便拿出个比较稳妥的处理意见。4 这个事实清楚并不复杂的案件, 何以变得如此棘手?盖案犯杀人动机乃是为父报仇也。 自古道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梁悦替父报仇,是他身为人子的应尽义务,如果他放着 父仇不报,苟且偷生作缩头乌龟,岂非成了无耻不孝之徒?这还在其次;更重要的是,中 国封建制度是以宗法血缘关系为其社会基础,故历朝历代统治者都非常重视以孝治天下, 并形成了颇具中国特色的孝道文化。从这个角度来说,梁悦为父报仇行为符合孝道,如果 杀了这个热血男儿,非但寒了天下孝子之心,亦有悖于以孝治天下的基本国策;然而不杀 梁悦,又将置国家律法于何地?如是,也就难怪此案变成烫手山芋,即便是位居九五之尊 的皇帝本人亦首鼠两端, “复仇,据《礼经》则义不同天,征法令则杀人者死” ,而如何在 “皆王教之大端”的“礼、法二者”之间权而衡之,取得双赢,则难以决断了。 使宪宗皇帝摆脱这一窘境的,乃是时任员外郎的大诗人韩愈。 皇帝批文下达尚书省后,无论是“一把手”尚书令(即宰相) ,还是所属六部和司的头 头脑脑,自然不敢怠慢,召开专题会议商议此案。大约由于当时法律条款中,对准否复父 仇以及应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缺乏具体明确的规定,所以会上大家议来议去,却议而未 决。最后,当时不过区区司级干部韩愈的意见占了上风,遂将这一意见上报给宪宗皇帝。 韩愈的意见大体如下:现行法律条款中,没有明确规定是否准许为父报仇,这并非是法律 的疏忽,而是为执法者留下“酌其情而处之”的空间。因为法律如果硬性规定不许复父仇, 那就难免伤天下孝子之心,并且违背了以孝治天下的先王之训;而允许复父仇,又造成随 便什么人都可能倚仗法律的名义去杀人,而执法人员却无法禁止这种行为,必将严重危害 社会治安。鉴于此,应该规定一条新制度:凡涉及复父仇的案件,由地方司法部门据实上 报尚书省集体商议,拿出初步意见上奏皇帝,由皇帝斟酌、权衡,做出最终判决。这样方 能兼顾礼、法,并使社会舆论无所指责了。宪宗皇帝圈阅韩愈这一意见后,遂下诏将梁悦 杖责一百,流放循州(今广东兴宁、陆丰一带) 。仰赖韩公的政治智慧,此案当事人梁悦, 不仅得以活命,而且名垂青史,宋代司马光皇皇大著《资治通鉴》以及《富平县志》 ,都记 载了这位孝子事迹。 当然,以现代法律眼光来看,绝不容许社会成员擅自杀人以报父仇,而须按照正常的 司法程序进行之。不过这个故事耐人寻味的,不在于复父仇是否与现代法律相抵牾,而在 于身处多元开放现代社会的我们,怎样正确认识和看待曾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过巨大影响 的孝道文化? 据相关资料介绍,早在 3000 多年前殷商甲骨卜辞中,就已经出现了“孝”字,其字形 宛若一少年扶持老人状,活画出“善(事)父母为孝”的内涵。而孝道文化的最终形成, 并成为主宰国人精神生活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当是传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之使然了。 我们知道,以农耕文明为支撑的中国传统社会往往重视德治,法制观念则比较淡薄。所谓 德治,主要指以仁义道德治理国家。而“仁”的核心内容正如孔子所说“孝弟(悌)也者” 。 盖在家国并举的儒家看来,家与国实乃一个硬币上的两面。家庭不仅是小农经济的主体, 亦是以血缘关系连接社会的纽带,故作为农耕文明和宗法社会主要载体的家庭,能否父慈 子孝,兄良弟悌,或曰上下有序,和谐相处,也就关乎整个社会基础稳固与否了。推而言 之,这种孝悌观念,对维护封建统治者的“家天下”也是至为重要,不可或缺的,用孔子 坦率的话讲, “其为人也孝弟(悌) ,而好犯上,鲜矣” 。而一个具有孝慈心肠的人,不但能 够事上竭诚,忠心不二,为官施政,亦能率先垂范,弘扬孝道,使地方民风归于厚朴。如 是,历代封建统治者将孝道作为建邦立国的基石,抑或立身教民的根本,并且大力旌表褒5 奖孝子孝行,甚至不吝篇幅,在官修史书中为孝子立传扬名(据专家考证,正史为孝子立 传始于魏晋时期) ,也就不奇怪了。至于宣扬孝道的专著或通俗读物那就更多了。早在春秋 时期,孔子的学生曾子便撰写出《孝经》 。而成书于元代的《二十四孝》 ,书中辑录的那些 从远古到宋代的各个朝代的孝子典型,如大舜“孝感动天” 、汉文帝“为母尝药” 、董永“卖 身葬父” 、王祥为继母“卧冰求鲤” ,以及小黄香为父母“扇枕温衾”等等孝行,在民间广 为流传,可谓耳熟能详,家喻户晓了。 在上述历史氛围中形成的中国文化,也就难免带有浓郁的伦理色彩,并对人们的社会 心理及其行为规范产生过深远持久的影响。无须讳言,这种伦理文化及其孝悌观念,确是 存在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或被利用一面;其中宣扬的愚忠、奴化思想以及绝对权威或不近 人情戕害人性之类负面东西,亦与现代社会主张的人格平等和民主精神格格不入。不过也 应承认,孝道文化对形成敬老养亲的中华民族美德还是功不可没的。这种美德(包括建立 健全社会养老保障机制) ,也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不难想象,一个缺乏家庭责任感,甚 至虐老弃老或一味啃老者,亦很难指望其具有社会责任心,并在工作中与他人真诚合作, 努力奉献了。或许,这也是时下一些地方在选任干部过程中,亦把孝道作为考核内容之一 的原因所在吧。其实,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孝悌观念,其深层内涵在于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 和公共伦理规范。如是,倘能对这一思想内涵弃其糟粕,注入现代内容,对构建当今和谐 文化,践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不也很有裨益么?! 看来孝,还是不孝?这也是现代人的一个问题。天下最疼你的是父母佛陀住世时,把辅导众生当作一种“社会心理”的治疗,人心有何病症,佛陀就针对其 病加以辅导。过去有一位长者子,是独生子,长者非常宠爱他,百般的依顺他;因此,这 位长者子仗着大家对他的宠爱,完全不顾礼义,日日花天酒地,无论父母怎么劝导都没有 办法改变他。 长者心想,可能是因为没有让他担负责任,所以他天天消磨时光浪费生命,倒不如把 家业传给儿子,有了责任,看他是否就会安分守了? 继承家业之后,长者子不仅没有安分守己,还变本加厉,经常一出去就十天、八天不 回家,又结交一群酒肉朋友,整天于声色场所流连忘返。经过几年,家产被他喝光、赌光 了,落魄得必须乞讨维生,而过去那群朋友早已不知去向,偶尔在街头巷尾相遇,请求他 们接济一餐都不可得。最后,他只好沿街乞讨,有人想施舍东西,抬头一看是他,就把东 西再收回去。过去曾被他欺侮过的人,一看到他就赶着追打,实在非常狼狈。 后来,长者之子想回家去哀求父母收容接纳他:家里即使再穷也还有三餐温饱,但是, 父母也不认他了??。他听说天下最慈悲的人是佛陀,他的心胸开阔,愿意宽容一切众生。 长者子心想:我不如去投靠佛陀,皈依其座下,以后衣食就不必烦恼,也不会受欺负了。 于是,他就往佛陀的精舍出发了。 佛陀看到他,问道: “你来这里有什么事吗?”长者子说: “我已经没有居住之所,生6 活也没有着落,希望佛陀慈悲收留。 ” 佛陀说: “天底下最慈悲、最关心你、最能容纳你的莫过于父母,只要你能浪子回头, 父母必能再接纳你:如果心地不清净,即使在佛门,也一样藏垢不净。现在最重要的是先 清净你的心,然后趁着父母还健在时,回去向他们求忏悔,让老人家欢喜安心。只要在日 常生活当中能勤劳,并好好孝敬父母,调和声色,选择良友、做事真诚信实,回去之后, 你一定能东山再起呀! ” 佛陀对他谆谆教诲,长者子真的回去了。不管父母怎么赶他走,他心里知道,天下没 有比父母更慈悲的心,一时的错误,父母难免会生气:不过,父母一定会宽恕孩子,他还 是很真诚地向父母忏悔。 其实,父母心里也担心万一态度太强硬,孩子会真的一去不回;但形式上总是要表现 生气的样子,这是身为父母的心理。后来,他的父母看到孩子真心忏悔了,就说: “你如果 真心想回来重建家园,我们可以原谅你。 ” “知子莫若父” ,当初长者并没有把全部的家产传给儿子,还保留部分的产业。现在浪 子回头了,长者把剩下的资财拿出来给儿子重整家业。 果然“浪子回头金不换” ,他确实彻头彻尾地改过了,而且东山再起。他非常认真工作, 讲话有信用,对父母孝顺、对人礼让诚实,行为端正,更博得亲朋好友的好评;三年之后, 他完全成功了,变成一个真正的孝子。母亲的情怀切菜时,一不小心,右手大拇指被刀划过,顿时鲜血如注。儿子恰好在家,惊恐之余, 整整一天,他都变得特别乖,饭后主动收拾碗筷,用抹布把餐桌擦干净,地板也仔细扫过。7 平时,要想让他做这些,艏副椋蓟嶂萌糌栉牛心窍泄し颍共蝗缱约憾掷吹 干脆,孩子的惰性,就是这样被培养出来的。 但是,到了第二天,尽管手上还抹着药水,我却照常忙碌起来,洗衣,做饭,打扫卫 生。因为用力,有时手指会很疼,我“哎哟”一声,这才想起来,原来它“很受伤” ,再看 儿子,他跟我一样,似乎早就忘记了这件事,恢复了正常的懒惰。 我想,在孩子眼里,妈妈一向都是无所不能的,小小的一点伤,又算得了什么,痊愈 的速度,一定也会如超人吧!自然,他也不会把这事放在心上。 还记得,我很小的时候,手上扎了一根小小的刺,也会哭喊着找妈妈,即使刺已经挑 了出来,我还是郑重其事地把手举半天,向每个人示意我的疼。如果不小心患上感冒什么 的,我更会赖在床上不起来,一连几天,都要妈妈做好吃的,还要尽可能陪我聊天讲故事, 稍微照顾不到,我就会大受委屈,哭闹个不停。 母亲也有患病的时候。那一次,父亲不在家,母亲忽然咳得厉害,发起了高烧,请来乡村 医生,认真把脉治疗,开药,打针,临走时,还叮嘱母亲一定要注意休息。 屋里浓浓的药水味,把我们吓住了,整个下午,我们都安安静静,自觉写作业,把暖水瓶 里烧满水,尝试着生火做饭,时不时跑去里屋,看看躺在床上的母亲,又互相提醒着,做 什么都轻手轻脚,因为母亲需要休息呀。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还在睡梦中,房间里已经弥漫着粥香,睁开眼睛一看:呀,母亲早 起来了,已经在煮粥了!我们似乎一下子解放了,又开始如往常一样赖床,撒娇,打闹, 满屋子鸡飞狗跳。 直到傍晚,父亲从外地赶回来,他责怪母亲说: “病得这样厉害就不能多躺一躺吗?” 母亲笑笑,指指我们,低声说: “孩子们都要吃要喝的,我哪能躺得住?” 伤痛来了,只许自己疼一天,连这也算得上小小的奢侈,这就是母亲的情怀。等不及的孝道8 他 10 岁时,父亲不幸病逝。母亲生怕让他受了委屈,不肯改嫁,含辛茹苦抚养他长 大。他知道母亲的辛苦,告诉自己:用功读书,将来挣好多好多钱,以后一定要让妈过上 好日子。 他 20 岁时,独自去闯天下。异乡打拼的生活是艰难的,他工作的公司和租住的房子都 换了好几处。因为不想让母亲跟着自己颠沛流离,他告诉自己:等生活安定下来再接母亲 来吧,以后一定要让妈过上好日子。 他 25 岁时,在一家外资企业供职,强烈的欲望牵引着他的业绩一路狂升。他受到了公 司管理层的注意,升职非常迅速,手中有了一笔积蓄。他告诉自己:我要攒够钱买一套自 己的房子,以后一定要让妈过上好日子。图片 他 30 岁时,有能力供房了。经理忽然来找他,说因为他业绩突出,准备派遣他去美国 学习,期满后可以在美国总公司任职。大洋彼岸的那个国家,对母亲来说应该是个更加美 丽的梦吧?他告诉自己:我要做出一番更大的事业,以后一定要让妈过上好日子。 他 35 岁时,有一天,接到了亲戚的越洋电话――他的母亲,因脑溢血突然去世。 强烈的悔恨刺得他遍体鳞伤,那些他要给母亲的“好日子” ,当他想做或有能力做得更 完美时,母亲却已经等不及。 泪水弥漫中,他才知道,原来,每天尽一分孝心,再苦也是好日子。不孝有三的“三”或为虚指9 不孝有三的“三”究竟如何作解?记者就此采访了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典文献专业 的谢秉洪教授。 谢教授指出,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这句人们常挂在嘴边的名言出自《孟子?离娄 上》 ,是孟子在评价舜结婚的事情时说的。完整的原话是: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 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这句话通常被解释为:不孝顺的事情有三件,其中又 以没有子孙后代最为重要。娶妻本应先告诉父母,舜没告诉父母而娶尧的二女为妻,就是 因为担心绝了后代,所以在明理的君子看来,虽然没有禀告父母,就和禀告了父母是一样 的。 后人对孟子这些话的原意存在不同解读,争议点主要集中于“三”和“无后” 。事实上, 孟老夫子仅仅说了“无后为大”之不孝,对“三不孝”中的那两种不孝没有直接点明。到 了东汉时代一位叫赵岐的经学家才又为他做了补充。赵岐在《孟子注》中说:“于理有不孝 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 绝先祖祀,三不孝也。 ”其意即: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 这是第一种不孝;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 不孝;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 后来,宋代朱熹的《孟子集注》又提出了另外两件不孝:一件是“贫不仕” ,家里贫穷, 不出去做官发财来养父母,另一件是“陷父母于不义” 。再加上孟子说的“无后” ,凑成“不 孝有三”的三件事。 “不过,基本以赵岐的三孝为准。 ”谢教授还指出,除了“无后”外, 对于孟子口中的“三” ,有人理解为“多”的意思,并非具体数字“三” 。孔子说孝:孝产生于内在敬意10 孔子认为更重要的是孝要产生于内在的敬意,做到在父母面前和颜悦色才是真正懂得 了孝法。这是孝法清除认识误区,达到真实有效的根本要求。子游问孝,子曰: “今之孝者, 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的意思是“现在所谓孝顺,以 为能养父母则可。可是人也都能做到饲养狗与马。如无敬意,那和饲养狗马有何区别呢?” 这里提了一个很尖锐的问题,可以借此反观现代社会。有的年轻人认为能在物质上供 养父母就不错了,比抛弃父母、冷淡父母强。甚至有人稍嘘寒问暖者,多是惦记父母的财 产。所以孔子说了一个“敬”字。如无“敬” ,怎么区别你供养父母与饲养狗马这种只是提 供外在条件的性质呢?“敬”是发自内心的一种诚恳与尊重。父母,爱之也要敬之。父母 亦是常人,有人倏忽觉醒,对父母施以真爱,不久,发现父母老毛病仍如是,又生厌倦。 这是因为忘了“敬” 。有敬在,爱才长久。 那么,什么是孔子孝法的至境呢? 《论语》中载,子夏问孝,子曰: “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 以为孝乎?”孔子认为: “对父母一直和颜悦色是难的。有了事,孩子为父母去做;有了酒 饭,让父母吃,但仅仅这样就能算是孝吗?” 有的人懂得孝敬父母的道理,或是为了尽义务而尊重父母,有好吃的先让父母吃,有 活自己先干。这已经是很不错了。但做这一切仅仅出于责任或而非活泼泼地发自心底。内 心的不舒服,脸色就很难看。虽然尽力做了,在外人眼里看来似乎无可挑剔,但却总不免 让父母与本人都觉得别扭。所以孔子主张,孝不仅是尽责任,还要发自内心,要面色和悦。 这点要做到很难。偶尔有些脾气也是可以原谅的。但一定要根除一个观念是,千万不要以 为尽形式上的孝道就可以了。内心一定要完成孝的求证过程。做到这一点,自然表里如一, 襟怀坦荡,其乐也融融。 这三个层次完整地呈现了孔子孝法的内涵。让孝落实到具体的人生当中,生活当中, 是孔子孝法的本质。11 母亲的十大恩德世界上有很多人,虽然天生禀赋聪明,可是心性无知蒙蔽。从来没想到父母对我们有 多大恩德,不知恭敬孝顺、忤逆不道。这样,临终会堕落在地狱、饿鬼、畜生道中,受大 苦报,永无出期,纵得後悔以是太慢。而不知供养孝顺父母与供养佛菩萨本来无有差别, 功德无量。更何况父母给予我人之恩德,无存私心说不能尽。 一:当母亲怀孕时,百般顾爱保护之恩德。 二:当母亲分娩时,受尽极大苦楚之恩德。 三:虽然为子受尽折磨,产得爱儿而忘记为儿所受一切忧苦之恩德。 四:为幼儿哺食时,尽以美味喂儿之恩德。 五:为使幼儿安睡,宁可自己受潮受冻之恩德。 六:以乳哺儿,不惜自身消瘦之恩德。 七:为儿洗除不净,不惜自身玉手污染,皮肉冻裂之恩德。 八:儿有远行,母依门遥望,流泪想念之恩德。 九:愿代儿受苦,无尽体恤爱怜之恩德。 十:父母怜儿之心,永远无有停止之恩德。母亲的谎言儿时,小男孩家很穷,吃饭时,饭常常不够吃,母亲就把自己碗里的饭分给孩子吃。母 亲说,孩子们,快吃吧,我不饿!――母亲撒的第一个谎。 男孩长身体的时候,勤劳的母亲常用周日休息时间去县郊农村河沟里捞些鱼来给孩子 们补钙。鱼很好吃,鱼汤也很鲜美。孩子们吃鱼的时候,母亲就在一旁啃鱼骨头,用舌头 舔鱼骨头上的肉渍。男孩心疼,就把自己碗里的鱼夹到母亲碗里,请母亲吃鱼。母亲不吃, 母亲又用筷子把鱼夹回男孩的碗里。母亲说,孩子,快吃吧,我不爱吃鱼!――母亲撒的 第二个谎。 上初中了,为了缴够男孩和哥姐的学费,当缝纫工的母亲就去居委会领些火柴盒拿回 家来,晚上糊了挣点分分钱补点家用。有个冬天,男孩半夜醒来,看到母亲还躬着身子在 油灯下糊火柴盒。男孩说,母亲,睡了吧,明早您还要上班呢。母亲笑笑,说,孩子,快 睡吧,我不困!――母亲撒的第三个谎。 高考那年,母亲请了假天天站在考点门口为参加高考的男孩助阵。时逢盛夏,烈日当 头,固执的母亲在烈日下一站就是几个小时。考试结束的铃声响了,母亲迎上去递过一杯 用罐头瓶泡好的浓茶叮嘱孩子喝了,茶亦浓,情更浓。望着母亲干裂的嘴唇和满头的汗珠, 男孩将手中的罐头瓶反递过去请母亲喝。母亲说,孩子,快喝吧,我不渴!――母亲撒的 第四个谎。 父亲病逝之后,母亲又当爹又当娘,靠着自己在缝纫社里那点微薄收入含辛茹苦拉扯 着几个孩子,供他们念书,日子过得苦不堪言。胡同路口电线杆下修表的李叔叔知道后, 大事小事就找岔过来打个帮手,搬搬煤,挑挑水,送些钱粮来帮补男孩的家里。人非草木,12 孰能无情。左邻右舍对此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都劝母亲再嫁,何必苦了自己。然而母亲 多年来却守身如玉,始终不嫁,别人再劝,母亲也断然不听,母亲说,我不爱!――母亲 撒的第五个谎。 男孩和她的哥姐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下了岗的母亲就在附近农贸市场摆了个小摊维 持生活。身在外地工作的孩子们知道后就常常寄钱回来补贴母亲,母亲坚决不要,并将钱 退了回去。母亲说,我有钱!――母亲撒的第六个谎。 男孩留校任教两年,后又考取了美国一所名牌大学的博士生,毕业后留在美国一家科 研机构工作,待遇相当丰厚,条件好了,身在异国的男孩想把母亲接来享享清福却被老人 回绝了。母亲说,我不习惯!――母亲撒的第七个谎。 晚年,母亲患了胃癌,住进了医院,远在大西洋彼岸的男孩乘飞机赶回来时,术后的 母亲已是奄奄一息了。母亲老了,望着被病魔折磨得死去活来的母亲,男孩悲痛欲绝,潸 然泪下。母亲却说,孩子,别哭,我不疼。――母亲撒的第八个谎母爱不再来天资聪慧的母亲有一个贫寒的家境和劳心的童年。外婆是个不爱操心受累的人,而外 公整天围着酒瓶子打转。母亲在九个兄弟姊妹中排行第二,由于聪明懂事便过早地担负起 全家的生计。四十年代的小城,还到处是日本的宪兵,经济十分萧条。十几岁的小姑娘拖 着瘦弱的身体在寒冬腊月里敛破烂,捡煤球,做小买卖,竟把风雨飘摇,破败不堪的家打 理的有模有样。在贫寒生活中长大的母亲出落得一点也不寒酸:白皙的皮肤,高挑的身材, 明亮刚毅的双眸。再加上精明贤惠,据说当年为母亲上门提亲的踢破门槛。母亲年轻时算 得上是一个完美的女子,至于为何委屈下嫁给各方面都极不相称的父亲,现在是无从得知 了。母亲除了对父亲点火就着的脾气常常絮叨外,对他们的婚姻没留下只言片语的埋怨。营养不良的母亲也没了奶水。母亲从邻居家借了几斤小米,每天在煤炉上为我熬粥,一口 口地喂下。但身体极度虚弱的婴儿还是在医生的叹息中停止了呼吸。医生无奈地劝慰着抽 泣的母亲,拎起药箱转身离去。在当时的健康和医疗条件下,初生儿的死亡就像小猫小狗 死掉一样简单平常,何况我上面已经有了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我的到来和离去,实在是 无关紧要的事情。但善良倔强的母亲仍用单薄的胸怀紧紧抱住我,把干瘪的乳头放在婴儿 的嘴边。也许真的是善良无边的母爱感动了死神,在寒冬的午夜里,在母亲暖暖的怀里, 我又渐渐恢复了微弱的呼吸。生性刚强的母亲哭了。她用善良和仁慈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在以后的日子里,母亲天天抱着我跑乡里的卫生院,每次打一针当时非常昂贵的青霉素。 我的身体在母亲的呵护下,慢慢强壮起来。而今已临不惑之年,还没有试过打点滴的感觉, 或许是当年的青霉素产生了抗体吧。 出身贫寒的母亲没上过一天学,但算起数来张口就来,几分 几厘都精确到家,让那些自作聪明的小商小贩自愧不如。遗憾的是她聪明的数学天分遗传 给我的太少。那时合作社挣工分的收入低的可怜。夏末秋初,干燥少雨的平原热的像蒸笼。 母亲却顾不上休息,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利用中午和晚上收工的时间去割草,白皙的 手上磨起厚厚的茧子,加上平时的省吃俭用,一年下来,比别的庄户人家多收入二三百元。13 在母亲的操持下,家里盖起了全村第一栋砖房,把年迈的爷爷乐的一夜没睡着觉。简单的 房子里没有几件家什,母亲用废旧的包装纸剪出很多栩栩如生的动物,贴满了窗户和墙壁, 把贫寒的家收拾的温暖而充实。七十年代初的平原乡村,邻里邻居的经济状况相差无几。 过年的时候,临家孩子们就穿大人替换下来的旧衣服,和唱戏的袍子一样宽大,与单薄的 身体极不相称。而心灵手巧的母亲总是变戏法似在初一的早晨为我们抱出一身崭新和体的 衣物。长大以后才明白,是母亲把亲戚接济的旧衣服,比着我们的身材重新裁剪,用染料 在开水锅里漂染一夜,抻平放在箱底,压出线条制作成的。看似奢侈崭新的年衣,只不过 是母亲灵巧的手工。在小伙伴们惊羡的目光里,我寻到了一缕缕自尊。童年的我们,日子 虽说过的清苦,但有了母亲精心的料理,却是十分的阳光和体面。家有红白喜事,大事小情,都少不了母亲里外张罗的身影。她的针线活很细,也不知为乡 里乡亲们做了多少嫁衣和葬衣。记的母亲奄奄一息时,村里几个手巧的姨婶商量为母亲做 葬衣的小声嘀咕:我们的手艺活,爱挑剔的母亲能满意吗。人们多希望她的挑剔,希望她 的笑声回到这个草木深深的院落。母亲骨子里是一个爱静的女人,但对孩子们天真的耍闹 从不烦感,对需要帮助的人总是一脸慷慨的笑容。小的时候,爱出风头的我经常带着五六 个孩子到家里蚕食扫荡,还把屋子当成撒欢的乐园。姐姐一个要好的女友,为了逃婚在我 家一住就是三十天,母亲总是笑脸相迎,没有一丝不快。还常常劝慰人家:你就安心住这 吧,就当我生了俩女儿。母亲善良贤惠但不怯懦,盖砖房时,眼红的本家八爷出来骂街阻 挡,母亲把铁锹插在院墙外侧,拒理力争,真像女中豪杰。这是姐姐后来描述的,但母亲 从未和我提及此事,想来那天的举动非她的本意,不过对母亲的理解又添了一分敬佩。擦越清晰。我至死也不会忘记。一九八七年的夏天,已重病在床的的母亲再三叮嘱:不要 把她病重的消息告诉正在高考的小儿子。当哥哥到学校故意把我的自行车借走时,我的心 中一阵不安。但高考的紧张没有容我多想。待考试结束我匆匆忙忙回到家时,我亲爱的母 亲已经不能睁开眼睛。我抚着她花白的头发,堆满皱纹的脸庞,干瘪的手指,和已肿胀的 双脚,心如刀绞,失声痛哭。接下来的七天七夜,我守在母亲身边,默默祈祷着奇迹的发 生。原本晴朗的天空滚起了雷声,母亲的嘴巴动了动,吐尽最后一丝气息,带着遗憾离开 了我们。没有在母亲清醒的时候看上一眼,成了我永远不能原谅自己的心结。 的字眼是我不能触摸的伤痛。苦命的母亲操劳一生,未享上 半日清福。看着自己渐渐长大的女儿,对母爱体会更深,对飘逝的母爱更加渴望。午夜醒 来,总是望着寂寥的星空发呆。不敢翻母亲的照片,不敢注视她慈祥的眼睛,更不忍心想 象她在村头等儿唤儿的身影,甚至怕听见朱小琳的那首&&妈妈的吻&&。 “谁言寸草心,报 的三春晖” 。我想诗人含泪写下这行文字时,他的母亲尚健在,而今,母亲与我天隔一方, 此情与谁说?如果真的有来生,就让她做我的女儿,让我好好疼她爱她!母爱不再来,怀 念母亲,唯有承续他的善良,她的爱心,释怀她的牵挂:爱自己的父亲,自己的兄弟姐妹。 呜呼!愿母亲在天堂安息!当你 N 岁的时候,母亲??14 当你 1 岁的时候,她喂你并给你洗澡,而作为报答,你整晚哭着。 当你 3 岁的时候,她怜爱地为你做菜,而作为报答,你把一盘她做的菜扔在地上。 当你 4 岁的时候,她给你买下彩色笔,而作为报答,你涂满了墙与饭桌。 当你 5 岁的时候,她给你买了既漂亮又贵的衣服,而作为报答,你穿上后到附近的泥 坑去玩。 当你 7 岁的时候,她给你买了球,而作为报答,你把球投掷到邻居的窗户里。 当你 9 岁的时候,她付了很多钱给你辅导钢琴,而作为报答,你常常旷课并且从不练 习。 当你 11 岁的时候,她送你和朋友去电影院,而你要她坐到另一排去。 当你 13 岁的时候,她建议你去剪头发,而你说她不懂什么是现在的时髦发型。 当你 14 岁的时候,她付了你一个月的野营费,而你没有给她打一个电话。 当你 15 岁的时候,她回家想拥抱你一下,而你把门插起来。 当你 17 岁的时候,她在等着一个重要的电话,而你捧着电话打了整个晚上。 当你 18 岁的时候,她为你高中毕业感动的流下眼泪,而你跟朋友聚会到天明。 当你 19 岁的时候,她付了你的大学学费又送你到学校的第一天,你要求她在离校门口 较远的地方下车,怕被朋友看见会丢脸。 当你 20 岁的时候,她问你: “你整天去哪里?”而你回答: “我不想像你一样。 ” 当你 25 岁的时候,她给你买家具让你布置你的新家,而你对朋友说她买的家具真是糟 糕。 当你 30 岁的时候, 她对怎样照顾婴儿提出劝告,而你说: “妈爸,现在时代已不同了。 ” 当你 40 岁的时候,她提出想见孙子女,而你说: “妈爸,孩子和你们在一起没意思。 ” 当你 50 岁的时候,她常患病,需要你的看护,你反而在读一本关于父母在孩子家寄身 的书。 终有一天,她去世了。突然你想起了所有从来没做过的事,它们像榔头痛打着你心。 为我们洗澡穿衣,牵手走路,为我们远行牵挂的父母,是我们一生的财富,你是否有 尽到你的孝道,关心父母吧。 父母会有老去的那一天,那一瞬间,却也在为我们担心。 不要有一天,等到那一天来了,才明白,子欲孝而亲不在??不要等到那一天悔恨的 失声痛哭。 过年回家后,这样收敛自己。 在父母面前,不能生气,无论是你得知在学校考试全挂了, 还是你最爱的人给你提出分手,你都不能有一丝不高兴的样子, 因为这不是父母的错;哪怕就算是是父母生气拿我们来出气, 我们也不能有情绪,毕竟你是父母的唯一,你的表情情绪直接牵动着父母, 何况是春节?? 陪父母一起笑,当父母看到一个电视镜头、一句笑话、或是你的一个动作??她们笑 的时候,你要陪着一起笑,父母内心深处最想的还是你的笑,不要觉得这个不好笑,这个 你见得多了?? 陪伴父母上街,给父母提年货。街是一定要陪父母逛的,因为父母最希望的就是跟子 女一块儿的温馨,何况你久不在家,父母的思念比你更多,你就是父母的心;买的东西你一 定要尽多提着,最好全提着,尤其是蔬菜之类容易弄脏衣服的东西??从幼儿园小学初中 到大学,父母每次送你去学校,那么多东西都谁扛的?你早已经该扛起这个家了,不要觉得 你在学校就没有这个责任?? 父母说了不该说的,或是思想过于“迂腐”的话,你应该听着,可以给纠正,但是要 注意方式,更不能嘲笑或是不屑,你更有责任给父母讲外面的世界??父母悬着心送你到15 远方上学,你就是父母的眼睛,你所见到的父母也想见到,你所懂得的父母也希望懂,时 尚潮流我们的父母也希望赶?我们身上担着父母的全部希望,一定要尽自己最大努力来引 领父母?? 跟父母一块过年。一块办年货、一块放鞭炮,父母的年就有可能是为你而过的,父母 脸上的笑容也有可能是因为有你在?? 多陪父母,花最多时间跟父母待在一块,陪父母一起感受家的感觉。我们可以等到有 出息了、有钱了,让父母过上好日子,但是父母不能等,也等不了??父母最需要的还是 天下最朴实的情??往往父母的心挂在我们的身上,而我们的心却没有连到父母――我们 有心事父母也会有,父母有心事我们却没感觉??行孝在当下我们来到这个世界, 能享受美好的生活, 这一切无疑最先应该感恩的就是我们的父母。 然而,在很多日子里,我们可能会因为自己的漠然,把他们忘记掉;可能会因为自己 的无知,认为父母抚养我们,是他们的义务和责任。这样的想法或言辞,丝毫不会抹杀掉 父母对我们的恩情,只会淡化我们应有的对父母感恩与报恩的心。作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 只有活在感恩的世界里,才会让自己感到心安;只有及时地报答有恩于我们的人,才能让 自己与对方得到真正的快乐。 在这个世界上,除了母亲,再也找不到第二个人对我们那么的友善、那么的慈爱、那 么的细心呵护。当我们还是胎儿时,母亲的身体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温暖适宜的成长环境。 在怀胎头一个月,我们的生命就犹如花草上的露珠一样,孱弱不堪,朝不保夕。为了保护 这个小生命能顺利来到世间,母亲万般小心翼翼。她们会放弃一切影响我们健康的活动, 以免伤害我们。在饮食方面,母亲更会心甘情愿地放弃自己喜欢的东西,而选择适合胎儿 的健康食品。随着胎儿身体一天天长大,母亲的每一个动作,都会感受如负泰山般沉重。 生产时,母亲为子女所流的血,就像泉水一样涌出;虽然此刻母亲承受着撕心裂肺般的痛 苦,但最关心的还是我们的安危??在这一切痛苦的过程中,母亲都是欢喜承受,心甘情 愿,没有半点怨言。她们唯一的愿望,就是能顺利地把我们生下来。 在哺乳养育我们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的深恩,好似大地持载,如天覆盖。三年的怀中 抱,实际上我们喝的是母乳、母血。有句话叫,儿肥母瘦。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为了儿16 女能有出息,他们更是毫无怨言地为我们辛劳付出。我们的健康、我们的学业、我们的事 业、我们的家庭,父母无时无刻不在挂念。即使百岁的爹娘,亦常关爱与挂念八十的儿女; 如果说父母对儿女的慈爱终有穷尽的时候,或许唯有生死异路之时了。然而即便如此,父 母对儿女的恩德却不会烟消云散,儿女对父母的感恩之情也自会长时驻留心中。 父母对我们的恩德如此的深厚,做儿女的应该及时报恩、行孝。莫到失去了双亲,才 懂得感念亲恩,那时只能是万分的痛心,却于事无补。如宋朝文学家陈亮在《祭凌存仲母 夫人文》中说: “树欲息而风不停,子欲养而亲不待。 ”所以说行孝要及时,赶早莫赶晚。 能做到孝养双亲,我们可以称之为孝子;能做到弘扬孝道,以至“孝行天下”的人,真 可谓是民族的大孝子。 《孟子》中说: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也就是说,天下所有的父母、 长辈,我们都应该尊敬、爱戴。更何况有一天我们也会老去;等到我们老去的那一天,是 否也希望有儿女来孝敬呢?人人存孝心、行孝道,则天下之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同享天伦之乐,此乃国家安泰、社会和谐、生民幸福之兆。孝顺父母的 28 个方式人世间最赚钱的买卖,莫过于为人子女。一声“爸爸” “妈妈” ,便轻而易举地换来了两 个人对你一生的细心呵护。且不说幼时勤换屎尿布,童年时代灯下悉心教导,青年时代日 夜牵挂,也不说平日里嘘寒问暖,撒娇包容,就说父母一生忙忙碌碌,辛辛苦苦讨得一点 糊口养命钱,便全数付与了子女,人世间,难道还有比为人父母更亏本的买卖了吗? 时光苒苒青春不再,转眼间父母已霜鬓微白,看着父母一天天的苍老,许多有孝心的年 轻人也想通过努力让父母“扭亏为盈” ,给他们的余晖添点温度与色彩,只是大多人会觉得 无从孝顺起,大城市的老年人都有养老保险,农村的老人只要能动的,基本上是自食其力, 父母不缺衣少穿;加上儿女们正青春年少,或求学外地,或谋生在外,或成家立业,肩负 更多的责任与压力,生活的烦恼与压力已无暇顾及。于是,很多人会一边感叹树欲止而风 不静,子欲养而亲不待,一边把孝顺这件事儿压到思维的某个角落,只在某个不经意间才 会想起。 孝顺难道就是提供衣食住行吗?尽孝难道就这么难吗?其实不然,父母都是善良的天 使,一个眼神,一句暖语,一点点礼品,早已让他们开心不已。下文 28 件事情都是回报父 母的有效方式,纵使你一无所有,只要能做到其中的三条五句,也能赚的父母眉开色舞、 开怀大笑。 第 1 件:记住父母的生日,生日当天送上生日礼物,或亲口说我爱你、我想你。条件 允许,给他开一个生日 party。 第 2 件:常回家看看,如做不到,那就一周二次以上电话吧! 第 3 件:每年或每两年带父母去做一次体检。 第 4 件:经常给父母拍照,尤其是带女朋友或者有宝宝时。 第 5 件:认真回父母的短信,不要因父母的电话露硐址吃辍 第 6 件:带父母去旅游。 第 7 件:帮单身父母找一个老伴。 第 8 件:常和父母谈心,谈谈你的工作、新认识的男朋友。 第 9 件:食物要炖得热的,软烂的,中老年人脾胃虚弱,不易消化。 第 10 条:寒湿省份,给父母常备暖宝宝、保温鞋、羊绒裤等保暖用品。 第 11 条:学习一些养生之道,教会父母。家中常备常用中成药,如板蓝根、附桂理种17 丸、金匮补肾丸等。另备热水袋、刮痧板、拔火罐、按摩椅、足浴盆等保健产品。 第 12 条:常带爱人回家,如无,适龄男女给父母一个远期规划。 第 13 条:每年帮父母洗一次脚,或者捶一次背,梳一次头,剪一次指甲,回味父母曾 经为我们所做的事情。 第 14 条:知道父母喜欢吃什么,亲手给他们做一二道菜。 第 15 条:解决父母最基本的衣食住行问题,条件允许,给父母备足零花钱,每年亲手 帮父母选一二套新衣,让他们穿的舒畅体面。 第 16 条:准备录音笔、或 DV,聆听父母往昔的故事,记忆今日的笑容,给自己留点 的温馨回忆。 第 17 条:父母若生病,须知亲情第一,事情工作第二,生病期间,凡事须亲力亲为, 悉心照顾,切不可生一个嫌恶的心。疾病调理,为子女者,俱要放在心上 。 第 19 条:中老年人都比较小气,倾听他们的牢骚,解开父母的心结。 第 20 条:不要对父母指手画脚,不要给父母脸色看,不顶撞父母,不能辱骂父母。 第 21 条:如有婚嫁,夫妻相敬如宾,纵使吵架,也得避开父母,老人最忌家庭不和。 第 22 条: 如有婚嫁, 夫妻另一方须对老人包容、尊重和真心爱护,夫妻双方互相尊重, 莫让老人担心,莫让老人生气,莫伤老人心。 第 23 条:给父母购买合适的保险。 第 24 条:完成父母年轻时未完成的梦想,哪怕是坐坐飞机,看看大海,爬爬长城这样 的念头。 第 25 条:和父母一起散步、聊天、锻炼身体。 第 26 条:带父母看一场电影,一次卡拉 OK,带他体验一次新时代的高科技。 第 27 条:无条件支持父母的业余爱好,尊重父母的选择和决定。 第 28 条:爱所有的人。本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精神,扩充 到社-会大众,乃至无量无边众生,此乃大孝。做儿女的应该及时报恩行孝我们来到这个世界, 能享受美好的生活, 这一切无疑最先应该感恩的就是我们的父母。 然而,在很多日子里,我们可能会因为自己的漠然,把他们忘记掉;可能会因为自己 的无知,认为父母抚养我们,是他们的义务和责任。这样的想法或言辞,丝毫不会抹杀掉 父母对我们的恩情,只会淡化我们应有的对父母感恩与报恩的心。作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 只有活在感恩的世界里,才会让自己感到心安;只有及时地报答有恩于我们的人,才能让 自己与对方得到真正的快乐。 在这个世界上,除了母亲,再也找不到第二个人对我们那么的友善、那么的慈爱、那 么的细心呵护。当我们还是胎儿时,母亲的身体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温暖适宜的成长环境。 在怀胎头一个月,我们的生命就犹如花草上的露珠一样,孱弱不堪,朝不保夕。为了保护 这个小生命能顺利来到世间,母亲万般小心翼翼。她们会放弃一切影响我们健康的活动, 以免伤害我们。在饮食方面,母亲更会心甘情愿地放弃自己喜欢的东西,而选择适合胎儿 的健康食品。 随着胎儿身体一天天长大,母亲的每一个动作,都会感受如负泰山般沉重。生产时, 母亲为子女所流的血,就像泉水一样涌出;虽然此刻母亲承受着撕心裂肺般的痛苦,但最18 关心的还是我们的安危??在这一切痛苦的过程中,母亲都是欢喜承受,心甘情愿,没有 半点怨言。她们唯一的愿望,就是能顺利地把我们生下来。 在哺乳养育我们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的深恩,好似大地持载,如天覆盖。三年的怀中 抱,实际上我们喝的是母乳、母血。有句话叫,儿肥母瘦。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为了儿 女能有出息,他们更是毫无怨言地为我们辛劳付出。我们的健康、我们的学业、我们的事 业、我们的家庭,父母无时无刻不在挂念。即使百岁的爹娘,亦常关爱与挂念八十的儿女; 如果说父母对儿女的慈爱终有穷尽的时候,或许唯有生死异路之时了。然而即便如此,父 母对儿女的恩德却不会烟消云散,儿女对父母的感恩之情也自会长时驻留心中。 父母对我们的恩德如此的深厚,做儿女的应该及时报恩、行孝。莫到失去了双亲,才 懂得感念亲恩,那时只能是万分的痛心,却于事无补。如宋朝文学家陈亮在《祭凌存仲母 夫人文》中说: “树欲息而风不停,子欲养而亲不待。 ”所以说行孝要及时,赶早莫赶晚。 能做到孝养双亲,我们可以称之为孝子;能做到弘扬孝道,以至“孝行天下”的人, 真可谓是民族的大孝子。 《孟子》中说: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也就是说,天下所有的父 母、长辈,我们都应该尊敬、爱戴。更何况有一天我们也会老去;等到我们老去的那一天, 是否也希望有儿女来孝敬呢?人人存孝心、行孝道,则天下之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 同享天伦之乐,此乃国家安泰、社会和谐、生民幸福之兆。挽回留言的温暖有位六十多岁的老妈妈,每天都会给女儿打电话。她听到的,总是语音信箱的留言: “对不起,我现在很忙,有事请留言哦。 ” 那轻俏活泼的声音,让妈妈禁不住笑容满面。明知女儿不在电话那头,她仍会慈爱的 回答: “好,你去忙,妈妈明天再给你打。 ” 事实上,这声音的主人,已在一年前因一场车祸去世。这条熟悉而亲切的留言,是母19 亲找到女儿的唯一方式。在那里,盛开着一个母亲对女儿所有温暖的记忆。 女儿走后,这个手机再也无人使用,可母亲仍然按时缴纳月租费。每天听着这条留言, 她觉得女儿并未走远,还在从前的那家公司上班。 母亲仿佛就坐在女儿身边,微笑地看着她,看女儿灵巧的手指敲击着键盘,看女儿在 会议室与同事侃侃而谈,看女儿将一份文件放进复印机 ??在这甜蜜的遐想里,母亲捱过 了漫漫长夜,捱过了一寸一寸的疼痛。在茫茫复茫茫的海上,有时只需一句话,就能摆渡 一颗柔软的心。 可是,有一天,当她又习惯性地拨打这个电话号码时,那条留言竟消失了。她听到的, 是“对方已关机”的提示音。惊慌失措的母亲,恍如失掉了整个世界。 她费尽周折,找到了女儿手机的客服电话。电话接通的一瞬,她潸然泪下,语不成句。 对方弄清她的问题后,耐心地向她做了解释。 原来,电信公司已通过短信告知客户,语音系统即将升级,请大家将旧的语音留言与 欢迎词,转换到新的系统保存,否则会丢失。而这位母亲从未看到手机短信。在新系统上 线后,她失去了这条珍贵的留言。 母亲彻底崩溃了: “这是我过世女儿的留言,以后听不到了,我该怎么办??这个老人 哽咽着,像个无助的孩子。 客服人员立即将此事向上级汇报。工作人员花了一个月的时间,从数百万用户的上百 万个语音信箱中,找到了她女儿的录音。紧接着,他们又通过各种努力,终于将这句话转 录出来,汇入了新的语音系统,使其原音重现。 日夜盼望的母亲,终于又听到了那轻俏活泼的声音。这一瞬,她开心的笑起来: ”听到 了,听到了! “仿佛那个眉眼乖巧的女孩,又亲昵的偎在她的身旁,一伸手,就可以抱到她。 为了永远不再遗失这条留言,电信公司人员将这段录音拷贝到光盘里,赠送给这位母 亲。 我们都是普通人,无法阻止地震、车祸、海啸的发生,可我们能够用持久的耐心和绵 密的关怀,去缝合一位母亲破碎的心,留住她的温暖。做人要孝顺父母人与禽兽的不同点,在于人有智慧,知道孝顺,守规矩,遵礼法。不懂规矩,不知孝顺 父母,不知尽忠报国,不知做人的基本条件,那就和牛马没有什么分别。这一点应该要注 意,尤其是学生时代,更要注意! 孝顺父母是令父母高兴,令他们精神得到安慰,不是供养父母好吃的东西,好穿的衣20 服,就认为是尽孝。那么应该怎样才算尽孝呢?首先要听父母的教诲,不可违背父母的话。 对父母讲话的时候,要必恭必敬;应对的时候,要和颜悦色。父母教你做事情,要赶快去 做,不可躲懒偷安,或者有不愿意的表示。若有了过错,父母纠正你,更要欢喜地接受, 不可不理会父母的指责。天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儿子成龙,所以管教非常严格,在《三字 经》上说: 「子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 古语说: 「棒下出孝子。 」这是从前的思想,现在行不通,尤其在美国,简直没有听过, 因为美国实行爱的教育,不打不骂,任子女自由发展。总之,太严不好,太放任也不好, 采取中道,比较合理。 中国人注重孝道,曾参(孔子的弟子)有一句话说: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 大意是说,父母在世的时候,儿子不可以到很远的地方去,如有必要的事,要到远方去, 必定要有个确实的地址,以免父母挂念。令父母担心挂念,就是不孝,俗语说: 「儿行千里 母担忧」 ,这就是形容母亲对儿子如何地关心。养则致其乐“养则致其乐”这句话的意思,便是说子女奉养父母亲,要让他们在生活上,得到最 大的快乐。古书上有两句话“父母在,不言老。 ” 、 “父母在,不远游。 ”其实这都是说明, 为人子女在每天的生活上,都必须细心体贴父母的一些方法和态度。 大约在周朝末春秋时代,楚国有一位姓莱的人,由于他的年纪已经很大了,所以,大家都 叫他老莱子。老莱子非常孝顺,他总是想着:我今天能活得好好的,完全是父母亲赐给我 的。如果没有父母,怎么会有我呢?所以,父母的恩惠,比山高、比海深,我这一辈子,在 日常生活上,一定要尽量地让父母高兴。 所以,老莱子虽然已经七十岁了,但是,他从来不在父母的面前说自己年纪已经很老, 以免父母感伤他们年老了,岁月已不多而心情不好。因此,老莱子总是保持心情十分温和 愉快,让人看不出他年纪已老,别人总认为老莱子的精神是十分年轻的。 由于老莱子对父母亲的照顾非常细心,所以他的父母,无论是在身体上,或是在心情上 都十分健康而且愉快。这完全是老莱子孝心所促成的。但是,有一天,老莱子发现父母亲毕 竟年纪也大了,不能够出外旅行游玩,生活上难免会有一点单调乏味,老莱子便坐在床上 想了很久,过了一阵子,他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妙计。于是老莱子,就走到自己的衣橱 前面,把小时候的衣服、裤子拿出来,穿在身上,又把自己的脸涂上红红绿绿的颜色,把头 发也结成辫子。 老莱子的父母,看到他这个模样,真是太滑稽了,老莱子又拼命地摇着手上的小铃鼓, 表演各式各样好笑的动作,二位老人家忍不住捧腹大笑,眼泪都笑出来了。老莱子看见父 母开怀大笑,心中也很高兴,因为他的目的总算达到了。 后来,又过了几天,老莱子又想出一个主意,想来逗父母高兴大笑。老莱子挑着两个空 桶往屋外去挑水,没一会儿功夫,他就挑着两桶水回来,走进厨房里去,他的父母在客厅 中等着、等着,就是没见到老莱子走出来,两个人正在奇怪时,突然听到厨房里传来“碰! ”21 的一声,随后就听到老莱子哭的声音“哇唔!痛死我了!哇!哇! ”他的父母站起来,走进 厨房一看,老莱子滑倒在地上,全身都被水打湿了,老莱子倒在地上,四脚朝天,完全像 个小孩子,他的父母被他的模样逗得笑个不停。 其实,老莱子所做的动作,完全是要求得父母的心情愉快,能使父母延年益寿,长命百 岁。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他随时随地使父母高兴,他这种行为,可以说是真正的孝行了。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也了解到,要做个孝顺的子女,也是很简单的,就是让父母每一天都 高高兴兴,快快乐乐地过生活。说“孝”通读《弟子规》 ,概而括之,就是一个“孝”字。儒家孔子讲“百善孝为先” ,可见“孝” 在古人的心目中地位是如此的重要。 通常人理解的“孝” ,就是在《说文解字》中讲的“善事父母者” ,善于侍奉父母的人 称为孝,它的上半部分是“老”字的上半部分,省去了“匕” ,添上一个“子”字,意思就 是子女奉承老者,赡养老人的意思,这是“孝”最基本的意思了。 《孝经》中把“孝”升华到天理的高度,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 “孝”在天地人不同的境界,有着不同的含义, “孝”是天道运行的常理,是地德承载万物 的大义, “孝”字就有着上通天理,下通地理,中通人理的广阔的外延意义。 《孝经》中的“孝”是“天之经也”的解释,与《礼?祭统》中讲的“孝者,畜也。22 顺于道,不逆于伦之谓畜。 ”义理相同。 “孝”是顺应天道,不违背伦常。可见“孝”对于 上达于天,维护伦常起到了非常巨大的作用。 在儒家的曾子那里,又规定了什么是不孝。在《祭义》中,曾子曰:居处不庄非孝, 事君不忠非孝,愎俨痪捶切笥巡恍欧切剑抻路切N逭卟凰欤坝谇祝 不敬乎。从日常的起居,对待君主的态度,做官的职责,对朋友的诚信,甚至战争中的表 现都存在“孝”与“不孝”的分别。这五个方面不能做到的人,会殃及他的亲人,怎么敢 不敬重这些方面呢。 “孝”字除了用于规定人的行为,同时也用于表示对人的评价。在古代有德行,有功 绩的人都会被君王授予谥号,在规定如何封授谥号的《谥法》中讲,五宗安之,慈惠爱亲, 秉德不迥,协时肇享,大虑行节,曰孝。意思是:使五世同宗祖的都安宁,谥号“孝” ;惠 顾下民,尊爱长辈的谥号“孝” ;祭祀适时的谥号“孝” 。秉承遗德而不违背的谥号“孝” , 深谋远虑而成就气节的谥号“孝” 。这样的谥号多见于有孝行的后、妃、皇帝。其中人们最 熟悉的当属抚育康熙皇帝成人, 又辅佐康熙治国的 “孝庄皇后” 。 她秉承遗德辅佐幼年皇帝, 深谋远虑而成就气节使清朝平稳过渡,她惠顾下民,尊爱长辈,没有后宫恩怨,她使五世 同宗祖的都安宁,使清朝开创了“康乾盛世” 。 “孝”字有如此丰富而宽泛的内涵,难怪清朝秀才李毓秀如此的推崇,M而以此为宗 旨编辑《弟子规》 ,是希望幼年入学的孩子们能够领会理解“孝”字的内涵,从而在天地人 之中得到真道,既利于国家,又利于人民,既可寻天道之经,又可得地道之义。呜呼, “孝” 者,大也。 我辈现代之人,也该从古人的智慧中寻找人生的宝藏。养成孝敬的美德孝是中国人精神文明的精髓。一个年轻人,必须具备很多的美德,其中,孝顺、恭敬 是最基本的美德,也是做人的根本。 什么是孝敬的美德呢? 第一,要有承顺言教的性格:父母、师长教训我们、指示我们,我们要用恭敬的态度奉 行,也就是要有谨守奉行的性格。现在一般的年轻人,大都缺少这种性格,有时候父母、 师长跟他交待什么事,他总是将尊长的言教推开。所以现在的年轻人读书进步很慢,甚至 于考试也常常落榜,就是由于他不能承顺言教;他没有接受,只有排拒。 第二,要有从善如流的作风:平时父母、师长指示我们如何做人、处事的道理,我们都 应该信受奉行,对于好的事情要从善如流。 第三,要有虔诚恭敬的态度:现代的年轻人,有时候父母、师长指示他、教训他,他不 但不接受,反而持一种反叛拒绝的态度,因此容易误入歧途。所以养成虔诚恭敬的态度, 对于将来成功立业,会有很大的帮助。23 第四,要有克己利他的愿心:我们要有孝敬的美德,首先要养成克制自己。 自己要忍 耐,要迁就他人,要能降低自己的执着,才能顺从别人的愿心。 所以,如何能养成孝敬的美德: 第一,要有承顺言教的性格。 第二,要有从善如流的作风。 第三,要有虔诚恭敬的态度。 第四,要有克己利他的愿心。父母的教训和责罚“居则致其敬”的意思,是说在日常生活中,做子女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父母 亲恭恭敬敬,遵守父母亲的训诲。 汉朝有一位孝子,名叫韩伯俞,他侍奉母亲非常的孝顺,对母亲说的话都是百依百顺 的,即使他的学问一天比一天好,他仍然是将母亲的训诲记在心里。 由于母亲对他的教导十分严格,韩伯俞一不小心做错了事,母亲就会用手杖打他,虽 然很痛,但是韩伯俞总是忍受着,不敢有违抗的行为。有一次,他做错事,母亲打他的时候, 他却大哭起来了。 母亲觉得很奇怪,就问他说:“以前打你,你从来就没有哭过,今天为什么哭了呢?” 韩伯俞哭着说: “以前母亲打我的时候,我觉得很痛,知道您年轻有力气,身体还是很 健壮的,今天母亲打我,我却觉得不疼,知道您的气力渐渐衰弱,必定身体状况不如从前 了,我觉得很难过,所以不由自主的就哭了出来。 ”后来,这件事传扬出去,大家都说韩伯 俞是一个很孝顺的孩子。 东晋的大将军陶侃,由于常常要应酬,所以喝酒是免不了的,但是他却一直坚持父亲 教训他的原则,无论在什么场合喝酒,一定不超过三杯。 有一次,陶侃和一些有名人物一起聚会,大家兴高采烈的敬酒,陶侃也已经喝到了第 三杯,同桌的客人又开始斟酒,陶侃却把杯子收起来说:“我不能再喝了。 ”大家都觉得很 奇怪,就问他说:“怎么只喝这么一点点呢?” 陶侃说:“我在年轻时,常常因喝醉酒而失态,后来父亲劝导我,以三杯为限。现在他 虽然已经过世了,但是我仍然遵守他对我的训诲,喝酒绝不超过三杯! ”大家听完之后,就 不再勉强他喝酒了。 每个人,都应当像韩伯俞、陶侃这样,接受父母的教训和责罚。现在的父母都很疼爱 子女,也不忍心责骂或打罚子女,结果却让很多小朋友,不懂得体贴父母的心意!如果真 的被父母责打的话,很多小朋友甚至还会记恨在心里面呢!没有几个人能像韩伯俞一样体 念母亲,更何况是像陶侃,能在父亲过世后,仍然谨守父亲的教导。 韩伯俞学问高,他的母亲或许还没有他学问好呢!但是,他并不会因此而不接受母亲24 的责打;陶侃的父亲已经过世了,即使他多喝一杯酒,他的父亲也不会知道,但是,陶侃 一样坚守父亲训诲的原则。其实这些行为表现,都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就已经养成尊敬父 母的习惯而来的。我们应该仿效他们,从现在起做个听话、尊敬父母的孩子,这就是在日 常生活中,尽孝道的表现了。什么是不孝?第一种不孝,是手脚懒惰不去工作赚钱,不管父母的生活。 第二种不孝,是喜欢喝酒赌博,把钱花光了,不管父母的生活。 第三种不孝,是贪图钱财,爱护自己的小家庭,不管父母的生活。 第四种不孝,是放纵耳目欲望,作奸犯科,到最后让父母觉得羞辱。 最后一种不孝,是喜欢逞勇打斗,让父母陷入危险。七种不孝的恶习颜光衷说: “天底下哪有不孝顺的人呢?纵然有不孝的人,说他孝顺就高兴,说他不 孝就发怒,并且感到羞愧。凭此天赋的良知,便知这是大孝的根由,只是由于习气禀性不 能消除,所以依旧不能孝顺罢了。 ” 不孝习气的养成,大约有以下几种: 一曰骄宠:当父母的对儿女过分溺爱、娇惯,常常顺着他的性子,让他占便宜,任他 闲散游玩。若是偶然违背了他的意愿,就不能忍受。当着别人的面,儿女说话就是有差错, 父母也不忍斥责他们,而子女却敢顶撞他们的父母。如此渐渐养成了骄纵的习气。对别人 他们不敢冒犯,而在父母跟前就肆无忌惮了。久而久之,也就真的以为父母年老迟钝,对 他的无礼感觉不出来了。 二曰习惯:子女言语粗率、随便惯了,就敢对父母发生冲撞;平时行动作为怠慢、不 讲究礼节惯了,就敢放肆。父母总是把好吃的东西让给孩子,自己吃粗劣的,这样习惯了, 儿女就不再想到要把好的食品奉养父母了;父母常常抱着病体辛勤劳作,这样习惯了,儿 女也就不再关心他们的痛痒了。 三曰乐纵:见同辈好友,精神振奋,不胜意气;面对双亲则冷淡乏味。进妻室是千般 风趣媚态,见高堂而神情呆板令人窒息。甚至明目张胆地把父兄当成庸俗之人,同他们面 对面都不乐意,哪里会有孝亲敬兄的心念由衷而发呢? 四曰忘恩、记怨:受恩时间越久,越容易忘记;积怨越久怨气越重,人情如此。所以 受了人家一次饭则感激不尽,若是吃久了,就会生起好吃不好吃的意见;头一次布施,受 者感恩不尽,若经常接济,就会生起布施多或少的不满;人开始刚一见面都很热情,日子 久了,就会生起猜疑嫌弃之心。何况与父母兄弟,从生下来就常在一起,所以就把父兄亲 我爱我当作平常的事,何况还有打扰我,而被我赶走的事呢!把父母的教诲开导看作是难 以忍受的琐碎唠叨,甚至还有称赞我而被我厌烦的事呢!把父母的劳苦,对自己的保护以 及家计的经营,都认为是极平常的事,何况还有强行叫我做,而我根本不愿做,事情被耽 误而父母发怒的事呢!眼前的种种养育大恩,尚且全然不在乎,没有感觉,怎么可能还会 想到十月怀胎生养的苦难、襁褓哺乳的辛劳,以及幼小体弱,病痛灾殃而使父母惊魂失魄25 的痛苦呀! 五曰私财:钱财到了我的手,就是我的了;若是在父母手上,又说应该把这些钱财给 我才对。自己的钱财充足,就把父母亲忘掉了,若无钱财,就用希图的目光盯着父母的钱, 要是得不到手,就怨恨他们。如果父母亲自己不能养活自己,要靠我来承担,那就更加厌 弃老人。甚至只有一个独生儿子的,也因钱财而父子对立。那些兄弟多的,小的推给大的, 大的又推给小的, 互相推脱, 将父母弃之不顾。应当想一想,我的这个身体是从哪里来的? 我的钱财又是谁给的?我赤条条一文不带来到人世,而能够从婴孩不缺吃穿地长到今日, 是谁所为呀! 六曰恋妻子:有了美味和钱财,就想取悦妻室、宠爱儿女,有良辰美景和欢乐的机会, 就拥妻抱子前往。如此,承欢父母膝下,使其欢喜的念头也就渐渐淡薄了。为什么不想想, 我爱我的儿女,而我又是谁的儿子?我是父母的亲生子,而我不顾及他们,那么今后我又 如何能依靠我的儿子呢?夫妻和睦,固然是一家的乐事,但当我呱呱待哺、大小便溺不能 分时,妻能照顾到我吗?当父母把儿拉扯成人,又给他娶了媳妇,自然是不胜欢喜。但为 什么儿子有了妻亲近,反而使父母失去了儿子呢? 七曰争妒:上天对大地万物没有私心要偏护什么,而万物或受栽培或遭失败,那是万 物自己的事。父母对于子女也没有私心和偏爱,或顺从父母或忤逆父母,也都是子女各人 的作为不一样。如果孝顺的儿女得到父母的爱多,违逆的儿女得到的爱少,这也是天下的 公道事嘛!儿女失爱于父母,应当悔恨自己的过失,要平心静气深刻反省失爱原由。即使 在大节方面没有差错,而自己的言语气度、声音脸色等方面,一定有大不妥之处。只要能 对父母生起恭敬心、孝顺心,日子久了自然和顺。如果见兄或弟得到父母的喜爱,就怒目 而视、记恨不平,若是父母知道了,岂不更加嗔怒?因此那些桀骜不驯、怨恨父母之人, 最后不堕落为大不孝的忤逆之子的能有几个呀! 以上几种不孝恶习,作为人子的,应当时时警惕,事事检点,念念克治。不要因为父 母的慈爱之心,而自己原谅自己;不要因为世道的炎凉,觉得我比别人还好。这样一天比 一天谨慎行持,自己成为一个很孝顺很有道德的人,难道还是很远的事吗?道纪法师孝母南北朝时的南齐,有一位很有修行的高僧──道纪法师。他常常在邻城东边讲经,来 去之间都扛着一个扁担,扁担上有两个担子,一个担子里坐着他的母亲,一个担子则摆满 了佛经佛像。日常生活中,不论穿衣、吃饭、大小方便,都是由道纪法师亲自为母亲料理, 如果有人要来帮忙,他一定会拒绝,并且说: “这是我的母亲,不是你的母亲!你应对你的 母亲也这样做! ”道纪法师时常告诫人说: “自己的母亲一定要亲自供养,供养母亲的福德 与供养登地菩萨的功德一样大。 ” 很多人被道纪法师的行为感动, 纷纷效法他的孝心孝行。 为什么说对待父母好,功德就那么大呢?因为他们是我们最大最大的恩人,天底下最愿 意、最心甘情愿付出的只有父母,可怜天下父母心。一个人如果对父母能够念得起这份恩 德,业障就会慢慢地消除,是很不可思议的。 念父母恩,要体会父母对我们的好,也要懂得回馈。同时也要懂得感激他人和为他人着26 想,这份能够感激他人,为他人着想的心,必须从感念父母的恩德开始。 孝亲 ,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父母与我,实为一体。我爱自身,应孝父母,能不辱身, 便是荣亲。 敬师, 师严道尊,人伦表率,道德学问,是效是则。养我蒙正,教我嘉谟,不敬其师, 何能受益。木碗的故事有位老太太卧病在床,儿子每天都得送饭到房间给她吃。老太太因病而手抖,常常不 小心把碗掉在地上打破了。儿子看了心里很不高兴,向老太太抱怨: “你常常把碗打破,我 哪有这么多的钱来买碗给你用呢?”为此,他就去找一个木头刻成的木碗,每天拿这个木 碗送饭给母亲吃,这样即使不小心摔到地上,也不会打破。 一天,老太太的儿子看到自己的儿子,弄个木头在院子里刻刻挖挖的,他好奇地问: “你拿个木头在那里干什么?” “我在刻碗,刻一个木头的碗。 ” “你刻木头的碗做什么用?” “等你老了,我也拿木头的碗盛饭给你吃,你也不可以把我的碗打破呀! ” 爸爸给儿子这么一说,惭愧得无地自容,才惊觉自己是怎样对待母亲的,以后自己的儿 子就怎样待自己。 我曾经在一个医院的儿童病房里,看到好多的父母进进出出,忙碌地照顾孩子。也曾经 在老人的病房里,看到凄凄冷冷的场面,很少有儿女进去探望。纵使有儿女去探望,带的 不是水果,也不是奶粉,而是录音机。他们会将录音机朝父母亲的床头一摆,然后说: “爸 爸妈妈你讲,你的遗产将来要交给谁?”现在的社会竟然走到没有伦理道德的地步,发展 出这贪财忘本的人性,实在令人堪忧。 一首“记得当初我养儿,我儿今又养孙儿,我儿饿我由他饿,莫教孙儿饿我儿。 ”的诗 偈,道尽天下父母心,宁可自己受累,也要儿女温饱。但愿天下儿女也能以此心境对待父 母,明白有父有母可是一个莫大的福气!众生欲重忘父母有一位寡母茹苦含辛把幼小的独子抚养成人,母子身影相吊,相依为命,走过艰辛坎 坷的日子。儿子长得温文儒雅,才学出众,深获大家赞扬。岁月推移,儿子已经到了立业 成家的适婚年龄,上门来提亲说煤的人络绎不绝,把门槛都快踩平了,但是儿子眼光高, 没有中意的对象。在一次偶然的聚会中,儿子年轻的心被一位标致的姑娘虏获了,二人坠27 入再世的情网,浓情蜜意,片刻无法分离。一个柔和月夜,儿子终于提出勇气,向心爱的 姑娘提出结婚的愿望: 「你愿意嫁给我为妻子,和我携手组织家庭,共创未来的人生吗?」 只见姑娘低头深思, 沈吟不语, 久久才回答道: 「你要娶我为妻, 你能给我什么幸福呢?」 「我将以挚爱的生命为誓言,对你的真心生死不渝。 」青年盘石不转移地表示情意。 「喔!你愿意把最珍贵的生命献给我吗?我只想向你要一样你最心爱的东西,以证明 你对我的真诚感情。 」 「我的身心血肉都可以献给你,天边的星月我也愿意乘坐云梯摘下它,做为你发鬓的 饰物。 」青年含情脉脉地凝视着姑娘娟秀的脸庞。 「那到不必!我听说你和母亲感情深厚,血脉相连,彼此以对方为自己的生命,如果 你真的爱我,就把你母亲的心献给我,证明你爱我甚于你的母亲。 」姑娘柔柔的语气透着一 股冷冷的寒意。 「不!不!太残忍了,我不能做如此伤天害理的事。 」青年惊得目瞪口呆,x时少女美 丽的容貌扭曲成魔鬼般的狰狞。 一段人人欣羡的爱情,因为现实利益的差异而告仳离绝裂,青年陷入美丽的哀愁,每 天饮酒来麻醉自己,但是姑娘巧笑倩兮的俪影却经常浮现在他的眼前,成为他挥之不去的 梦魇。这一切的异常行径,点点滴滴都看在母亲的眼中,忧心忡忡的老母亲小心翼翼地试 探孩子的伤痛,却换来如受伤野兽般的疯狂咆哮,老母亲陷入前所未有的无助深渊。爱不 重不生娑婆,青年决定做人生最后的抉择,再度和心爱的人谈判: 「自从和你分手之后,我努力忘掉我们之间的一段感情,可是你的影子始终浮现在我 的脑海,这一生我已经不能失去你,你愿意接受我的痴情,共结连理吗?」 「我不是早已告诉过你,要娶我除非以你母亲的心作为聘礼,我要知道在你心目中, 究竟你母亲比较重要,还是对我比较关心?」姑娘斩钉截铁地说。 青年脚步踉跄,满脸怔忡沮丧地说: 「好!为了表示我对你生死相许的真爱,我决定以 母亲的心为聘礼,迎娶你为妻子。 」 月黑风高的深夜,青年趁着老母亲熟睡,摸索来到床前,撩起蚊帐,举起手中的利刃, 星光照在刃口上,发出闪闪的寒光。青年心中一横,朝母亲的心脏猛刺下去,双手掏出血 迹斑斑、温热跳动的心,正要跨下床栏,突然一阵雷电交加,青年只见天际一群鬼魅魍魉 向他扑来,心中一惊,脚下一滑,跌倒在冰冷的地上,手中那颗热腾腾母亲的心「咚!咚!」 地滚到角落。青年觳觫颤抖不已,自己做了大逆不道的事情,天地不容。这时角落中母亲 的心却响起了慈爱的声音: 「乖儿子!你摔疼了没有?伤要不要紧?」 儿子此时再也忍俊不住,泪如雨下,嚎啕大哭。28 母亲的心是天下最为慈爱的心,母亲对子女推干就湿,苦的自己尝,甘美的给子女。 施恩于子女不求回报,源源不断付出慈爱;子女忤逆背叛,依然春晖照拂,无怨无悔。母 亲的心,其实就是佛陀对待众生那无止无尽的慈悲心。众生就像那情欲深重的青年,不知 慈母的可贵,背叛慈母的教诲。什么时候众生才能幡然醒悟,体会母亲大慈大悲的无上深 心?母亲的三个鞠躬法庭里座无虚席,开庭审判的是一桩绑架案。犯罪嫌疑人是一个 30 多岁的民工,绑 架了一个六岁的男孩儿。让人欣慰的是,孩子安然无恙。虽然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但他 仍然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民工绑架的是老板的儿子。之前,他在老板那里干了八个月,却没有拿到一分钱。他几 次求老板先预支点儿钱,哪怕几百元也行。他是家里唯一的顶梁柱,他的母亲患有严重的 心脏病,一天也离不开药。孩子上学也要用钱。还有他的妹妹,因为失恋患了精神病,他 还要为妹妹治病,他不能看着妹妹天天披头散发满街乱跑。他每次找老板要钱,老板都一 脸的不耐烦。往往他还没说上几句话,就被老板叫来的保安赶出了办公室。 终于,他忍无可忍,绑架了老板的儿子。后来,他后悔了,他完全可以跑掉,但他怕孩 子一个人出什么意外,也怕孩子害怕,便一直把孩子抱在怀里。当警察出现的时候,孩子 在他的怀里睡得正香。 他被判了五年。旁听席上的人都为他惋惜,到底是不懂法,否则,也就不会付出这样大 的代价。他那个风雨飘摇的家该怎么办呢? 就在法官要宣布退庭时,从旁听席上传来一个苍老的声音: 「等等,我有话要说。 」大家 扭头望去,是一个年过花甲的老妇人。有人认识她,她是男孩儿的奶奶,也就是老板的妈 妈。孩子被绑架之后,老人一病不起,那是她最爱的孙子,也是孙辈中唯一的男孩儿。众 人的心里都有些紧张,或许,老人还要提额外的条件,那个已经一无所有的民工还能承受 得起吗? 老人慢慢地向被告席走过去。她站在民工面前,大家看到,她的嘴角在抖动。大厅里鸦 雀无声,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 突然,老人弯下腰,向民工深深地鞠了三个躬。所有的人都愣住了,包括原告席上的老 板,他不明白母亲想干什么。 老人抬起花白的头,泪水流了一脸。良久,她缓缓地说: 「孩子,这第一躬,是我代我 的儿子向你赔罪。是我教子无方,让他做出了对不起你的事。该受审判的不应该只是你, 还有我的儿子,他才是罪魁祸首。这第二躬,是我向你的家人道歉。我的儿子不仅对不起 你,也对不起你们一家人。作为母亲,我有愧呀。这第三躬,我感谢你没有伤害我的孙子, 没给他的心灵留下丝毫的阴影,你有一颗善良的心。孩子,你比我的儿子要强上一百倍。 」 老人的一番话,令在场的人都为之动容,这是一个深明大义的母亲。而那个民工失声痛29 哭,是感动,也是悔恨。 事情的结果是,老人的儿子不仅向民工支付了工钱,还把那个民工的母亲和妹妹接到城 里来治病。故事以喜剧结束。 我想,是老人的宽容和大义救赎了儿子的灵魂。母亲的三个躬不仅是鞠给民工的,也是 鞠给儿子的。她是用这样的方式规劝儿子,不能做昧良心的事。 不管我们选择了怎样的人生道路,走得正是第一要义。不愧对良心,不违背道义。最起 码,不要做让母亲伤心的事,不要让母亲为我们低下她花白的头。未报父母恩的轻生者有一位轻生者被寺里的一位僧人救起后,仍然坚定地说: “大师,您何必费力救我,我 已下定决心不再活下去,今天不死,明天还得去了结的。 ”僧人捻须笑道: “是的,我确实 制止不了你寻死的决心,可是,我想问你一句,你的恩都报了吗?” 轻生者一脸诧异地说: “我没欠人家的恩情,也不曾施恩于他人,还报什么恩呢?”大 师沉吟片刻说道: “你的生命来自父母,就得报父母之恩;你的衣食住行取自于天地,就得 报天地之恩;你的知识和智慧得之于老师,就得报老师之恩;你的生活得力于亲友,就得 报亲友之恩??这些恩,你一辈子都报不完,怎能说无恩可报呢?”那人忽然醒悟过来, 连声对僧人道谢后,便独自下山而去。 正如那位僧人所说,每个人的一生都有报之不尽的恩,在佛教里,更是将报恩看成参 究修行的基本准则,并提出“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之说。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报 恩品》云:世出世恩有其四种,一父母恩,二众生恩,三国王恩,四三宝恩。如是四恩, 一切众生平等荷负。 “如是四恩,一切众生平等荷负” ,这就要求一切众生,不管是出家人 还是在家人,都得“报四重恩” 。 报父母恩。 “生我者父母” 、 “羔羊跪乳,乌鸦反哺” 、 “父有慈恩,母有悲恩” ,若没有 父母的恩情,哪里会有我们的降生呢?佛陀出生后,他的母亲摩耶夫人就去世了,他后来 被姨母摩诃波^波提夫人抚养成人。佛陀的母亲并没有把他养大,但对他有生育之恩。佛 陀为报答母亲的生育之恩,曾经专门现神通,升到忉利天宫为他的母亲说了三个月的法, 然后乘着宝阶从天宫上下降到人间。佛陀的父亲净饭王去世以后,他亲自为他的父亲抬金 棺(棺木) 。佛陀可是“天上地下,唯我独尊”的佛祖啊,他为何要这样做呢?尽管他是人 天的师表,是七众弟子崇敬的对象,但在对待父母的问题上,他表现出来的仍然和普通人 并有两样。 想想现在的一些人,动辄与父母争执,不听父母的劝诫,甚至恶语相向,打骂父母, 这真让人悲痛、心寒。去年我的奶奶去世时,在做法事的时候,父亲抱着她的遗像,一直 在她的棺木旁跪着,足足有三四个小时。父亲都五十多岁的人了,而且身体又不好,关节 炎非常厉害,却依然在那里坚持着。为什么?是因为做儿女的孝心,是因为报父母恩的诚 心。30 报众生恩。对这一“恩” ,多数人不能理解,都在想:我即是众生,众生不过凡人,为 什么要报“众生恩”呢?而且,世人常将“众生”分为三类:亲人(包括沾亲带故的人) 、 仇人和非亲非故的人。亲人的恩自然要报,那“仇人”和“非亲非故的人”的恩还得报吗? 佛陀在经典里告诫我们: “一切男子即是慈父,一切女人即是悲母。 ”这就要求我们对待所 有的人,就像对待我们的父母一样,同样要有感恩的心,要有报恩的心。 “一切众生轮转五道经百千劫。于多生中互为父母。以互为父母故。 ” ( 《大乘本生心地 观经卷》 )按照佛教因果轮回的理论来讲,一切众生自无始以来,历经六道轮回,在多生多 劫里互为父母。正因为我们互为父母,所以我们不能去伤害、去诋毁过去的父母。即使我 们不相信“因缘果报”之说,如果能做到敬重每一个人,关爱每一个人,不管是我们的亲 人、仇人,还是和我们非亲非故的人,我们也必将得到善果,得到他人的尊重与关心。在 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对头” ,如果我们用感恩的心来对待他,把他看成我们报恩的对象,时 间一久,肯定会消融彼此的间隙,获得珍贵的友谊。孝顺公婆的牛玉兰人们常说,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性格也会回归到孩子时那样。这话说得是否有道 理姑且不论,但老年人需要亲人关心,需要和儿子孙子交流却是生活幸福美满的必要条件。 在大同市南郊区古店镇马站村,有一位中年妇女叫牛玉兰,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她深 谙老年人的心理,从点点滴滴上关心和孝顺公婆,成为村里人羡慕的对象。 牛玉兰的丈夫是马站村支部书记,村里每天都有许多事情等他去处理。为了不耽误丈夫 的工作,牛玉兰主动担当起孝顺公婆抚养孩子的重任。她白天忙里忙外,每天晚上还要专 门到公婆房里与二老聊上一会儿,嘘寒问暖。邻居张大婶说: “你也够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孝道红黑榜规则制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