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坠胀老有便意是结肠炎还是内异症引起的气

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便秘引起肛门坠胀感是怎么回事
便秘引起肛门坠胀感是怎么回事
我爸爸是一个退休个人,他非常注重保养,他说以前拉大便的时间是很正常的,有的时候也很顺利的。可是最近感觉到大便的时候是有下坠感觉,非常的难受,当直肠里有异物比如有大便时刺激直肠神经丛大脑意识到有大便了需要排放。当有痔疮、息肉、肿瘤或者炎症时都会导致总想解大便。下面我来说说肛门感觉有下坠感是怎么回事。
便秘引起肛门坠胀感是怎么回事
原因一:患者一定要知道大便干结或其他原因,导致内痔表面粘膜糜烂,水肿,出血及粘膜下大量血栓形成,严重时可脱出肛门外。由于肛门括约肌痉挛,导致静脉回流障碍,进一步加重水肿,使脱出的痔核嵌顿在外,突发为嵌顿痔。患者多伴有强烈的肛门下坠感,嵌顿痔患者还会出现剧烈疼痛,需要立即治疗。
原因二:者一定要了解直肠粘膜脱垂就是肛门里面的组织脱到肛门外面。直肠粘膜松弛堆积在直肠内,可引起肛门坠胀感及排便不尽感。要是慢性结肠炎累及到直肠,可以出现肛门下坠感与排便次数增多。一般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病变程度轻重不一。
原因三:患者一定要注意直肠恶变病情较隐蔽,在初期很难被及时发现。患者会出现肛门下坠、排便次数增多、排便不尽感等症状,应提高警惕,及时检查,及时治疗。肛窦炎是引起肛门下坠感的常见原因。另外,肛窦与肛瓣发炎也叫肛隐窝炎,进一步可发展成肛周脓肿。
患者一定要去大医院接受正规治疗,做一个全面检查,患者一定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患者一定要注意平时多是患者一定要注意个人卫生,放松心情,注意休息,不要太紧张,平时尽量不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可以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一定要多喝水。
温馨提示:以上经验分享由网友原创分享,仅供参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可能感兴趣的
大便热门问题
刚刚分享了经验
刚刚分享了经验
刚刚分享了经验
刚刚分享了经验
刚刚分享了经验子宫内膜异位症-----程宇宏整理
我的图书馆
子宫内膜异位症-----程宇宏整理
【沈绍功---子宫内膜异位证】&&& &&&【疼痛的加入止痛药】五灵脂10g(包)、生蒲黄10g(包)、蚕砂6-10g(包)。另外加三个引经药,伸筋草10g、路路通、鸡血藤。上面那三个药,也可以治疗胸痹心痛,治疗心肌梗死的疼痛。&&&&&&&为什么要用伸筋草?因为子宫内膜异位后,整个内膜不均匀,不能同时脱落,所以用伸筋草用一些活血通经脉的药,给她疏通,疏通开了以后,她疼痛就能止住,所以用伸筋草、鸡血藤、路路通,光止痛不行,你还要通她的经脉。&&&&&&&如果并发子宫肌瘤,要加一些软坚散结的药,要用一些引经药。子宫肌瘤,比如说,能够入子宫的药用一些什么引经药?&&&&&& 香附、鸡血藤、伸筋草都可以进子宫,都可以进卵巢,要记住了要加这些药,然后再加一些软坚散结的药。&&&&&& 比如说海藻用10g,海藻我给你讲,软坚散结还能降血压;生牡蛎30g,生牡蛎有软坚散结的作用;香附、鸡血藤、伸筋草引经药;&&&&&&&浙贝母软坚散结的作用比较强,&&&&&&&加山慈菇,山慈菇消子宫肌瘤是一个比较好的药,但是记住山慈菇有小毒,量不能大,时间不能太长,山慈菇10g。用山慈菇要配丹 参30g。& & &&&王不留行用10g。王不留行有消肌瘤,活血的作用,有通经脉的作用,而且走下焦,对女的男的都可用。&&&&&&&益母草10g。益母草这个药也非常好,配合软坚散结有活血作用,消肌瘤,而且益母草可以消蛋白尿,就尿里面有潜血有尿蛋白,这叫妇科圣药。&&&&&& 如果肚子痛还很明显加元胡10g,川楝子10g。& & & &郁金10g:郁金呢是活血止痛的,郁金还可以治疗肝区的疼痛。脂肪肝、胆结石、胆囊炎,脂肪肝那个胀痛用郁金用赤芍效果也比较好,用10g就行。&&&&&&&蝉砂10-15g(包煎)。& & & &五灵脂10g、坤草10g、地龙10g。&&&&&& 便溏,用生龙骨生牡蛎各30g、炒白术用10g。如果便稀得比较厉害,炒白术可以用到30g。用山药,健脾利湿止泻的,山药可以用到10g。葛根要用煨葛根,葛根要炒一下,要炒黄,煨葛根炒黄时用10g。补骨脂用10g、金樱子10g、五味子10g。也是从这里面选择2-3个 药。如果还止不住,那我告诉你,你处方中要注意。如果你看有的人腹泻老止不住,尤其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很难治。那记住了,老腹泻的病人,不要用活血化瘀 药,把你药方中的活血化瘀药去掉。腹泻一直很厉害,为什么?它动血呀!动血耗血对吧?动血的药去掉。另外加点升提的药,要加点升麻,或者升麻和葛根同时 用,所以用点生气呀什么的补气药升提。为什么要泻呀?中气不足她下陷,所以咱们补中益气汤升阳止泻,这是在腹泻的时候。& & & &女孩子来月经的时候腹泻,是脾肾阳虚。你光用这些还不行,要补火培土。补火是什么?补肾阳。你要用生杜仲、桑寄生、川断、肉桂或者黄连 (6-10g)。所以为什么在月经期间要换方,她平时就便秘,一来月经就腹泻,有的非常非常典型,月经期腹泻一定要把温阳药加上。&&&&&&&浮肿。肺和肾有问题,所以泻泻肺经,用点桑白皮、防风、防己,泻肺。提壶揭盖 法。用点桔梗,开宣肺气。如果是胃肠不舒服引起的浮肿,要用云苓、生薏苡仁呀,调中焦,因为脾主运化水湿 呀。但是这种脾虚引起的浮肿,一般脸肿外,她还有四肢肿胀,活动后加重,加点焦三仙,健脾和胃。腿肿是肾脏功能不好,心脏的功能不好。所以要用车前草30g、泽泻10g或者泽兰10g。加点补心气生黄芪或者灵芝10g。不管是脸肿也好腿肿用杏仁,把冬瓜、莲实煮水喝。像夏天的话,冬瓜皮、西瓜皮、生 姜,啊生姜连皮一块煮的,咱们也叫五皮饮。橘子皮、让她煮水喝,而且少量的喝。& & &&&腰酸。鸡血藤10g、老鹳草10g。对各种各样的腰酸、腰 痛、脚麻、腿软效果都很好。而且记住了,腰酸、腰痛、脚凉、脚后跟痛的人,一定要泡脚,效果比你单吃药好很多。能吃或胖,要用桑寄生10g、川断10g, 石苇配鸡血藤养血和血;鸡血藤配香附调理妇科疾病;鸡血藤配老鹳草治腰痛。& &&【子宫内膜异位症--沈绍功--温经汤 】病史:陈妇,35岁,初诊节气,霜降。& &&痛经3年,西医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西医治无效,门诊求治。刻下经行第一天,小腹痛甚,按之能缓,得热则舒,经行量少,经色发暗,平素怕冷,四肢不温,纳谷不香,大便溏薄,腰酸腿软,苔薄白,质淡胖,脉沉细。& &&讲解与互动:& &&怎么辨证?& &&学生:“肾虚。”& &&有肾虚。是肾阴虚还是肾阳虚?& &&学生:“肾阳虚。”& &&还有嘛?& &&学生:“脾虚。”& &&哎!脾虚,脾肾两虚。还有嘛?& &&学生:“还有点瘀证。”& &&哎!也有一部分瘀,但不明显。这个辨证都对了。& &&脉案:& &&陈妇患子宫内膜异位症。首日行经,小腹痛甚,按之能缓,得热则舒,经行量少,经色发暗,平素怕冷,四肢不温,纳谷不香,时有便溏,腰腿酸软,苔薄白,质淡胖,脉沉细。《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训“阴胜则阳病”,“阴胜则寒”,阳病者脾肾阳虚矣,阴胜则寒凝胞宫也。治当温补脾肾,暖宫止痛,以《金匮要略》“温经汤”化裁。& &&处方:& &&白人参(另煎炖服)5g &&&白扁豆10g &&&当归10g &&&生白芍10g & &桂枝10g &&&生杜仲10g &&&桑寄生10g &&&川断10g &&&鸡血藤10g &&&香附10g&&蚕砂(包)10g &&&生山楂15g &&&鹿角霜10g &&&葛根10g &&&麦冬10g & &三七粉(冲)3g& & &&&这个病人用了人参,白人参。人参一定要另煎,兑服,单独煎,煎三遍,把这个水兑在汤药里面,把人参的渣子吃了,这样人参最好的吸收。加上白扁豆,这是个特殊用药。我们家里面是用扁豆衣,5g的扁豆衣来健脾。但现在做药的老药工不在了,药房也不准备扁豆衣,所以改用白扁豆10g。当归和白芍是柔肝的好药。杜仲一定要生用,因为杜仲起作用的是里面的丝。炒了以后,这个丝就破坏了,杜仲就不起作用了,所以用杜仲一定要用生杜仲。岭南地区呀,我现在每个月去一次清远,去了三年了。第一年治疗妇女病,治高血压,杜仲应该是非常有效的,最后我才发现,疗效受影响,就是因为他们那边没有生杜仲,都用炒杜仲,甚至于杜仲炭,这样没有丝了,它补肾的作用降压的作用基本就消失了,所以一定要加用生杜仲,这样疗效提高了。那么炒杜仲和杜仲炭什么地方用呢?唯一就用在子宫功能性出血,经量多呀;或者五更泻便溏,脾虚的便溏就用炒杜仲或者杜仲炭。鹿茸、鹿角胶都是好药,但有偏性,它温阳但伤阴呀!中医讲五脏里面有两个脏的有两个:一个就肺,肺中医西医没有区别,华盖,通调水道,司呼吸,没有区别;第二个两个脏就肾,西医没有区别,中医区别大,一个水一个火,一个阴一个阳,完全不一样了,左边的肾和右边的肾不一样的。那么你温燥的药:鹿茸、仙茅、阳起石能温阳但是燥伤阴,就影响肾的阴阳平衡。所以你在温阳的时候一定不用温燥的药,要用温润的药。比如:补骨脂、肉苁蓉、杜仲、桑寄生,这些温润的药。既能温阳又不伤阴,这是临床用药的关键。但鹿角霜它不燥,温而通,所以不用鹿茸用鹿角霜来温通。& &&“子宫内膜异位症”西医没办法,有的时候西医做手术,手术的复发率很高,根治不了。中医是优势,很有疗效优势。& &&结果:& &&上方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服药7剂,腹痛明显减轻,5剂时经已净,经量仍少,怕冷肢凉,腰酸、纳呆改善,便溏已解。嘱服杞菊地黄胶囊,艾附暖宫丸,经时再复诊。第二个月经周期腹凉痛已轻,未见便溏,苔薄白,脉沉细。上方去葛根、白扁豆、生山楂加炒白术10g、补骨脂10g、川楝子10g、玄胡10g、徐长卿10g,增温阳止痛之力,连服7剂,经量增加,已无血块,腹痛轻微,纳便正常。嘱平时服丸药,经期服汤药,未再复诊。& &&按语:& &&1、阳虚寒凝的痛经,“温经汤”对证,但要化裁乃经方今用。吴茱萸、姜、草、半夏虽温但燥,不利于阴阳平衡应去掉。因有便溏,升阳的川芎、葛根更对证。丹皮寒性反佐,因有麦冬,更能阴中求阳。阿胶、熟地已用归芍,也可去之,加入鹿角霜增其温通之力。& &&丹皮是个寒性反佐,因为里面都是温阳的药,怕它过。中医的窍门要强调反佐,这是寒性反佐;另外丹皮也能调经止痛,用麦冬就是阴中求阳。& &&2、处理经量少不单行血一法。温通健脾也可增量,加入山楂即开胃口又增经量还可止痛。三气养血和血,也是止痛增量。& &&补肾不如调肾。补肾都是阳虚的温阳,阴虚滋阴,这叫补肾。有效。但是调肾用张景岳的从阴求阳,从阳求阴。这个温阳药里面,加一两个滋阴药,这就不是补肾了,是调肾了;反过来,滋阴药里面加一两个温润药,那就调肾了。调肾的疗效比补肾效果会更好。& &&家传调经分期调经。怎么叫分期调经呢?经前就病人来月经前有反应了,胀啊,烦啊,头痛啊,这个时候关键在调气,调气用舒肝理气的办法;见了红了叫经期了,要调血;月经干净了,平常了,要调肾。这个是我们家传调经主要分期调经,三个办法。& &&3、蚕砂、金铃子散、徐长卿系祖传止痛经妙药,其效可靠。鸡血藤、香附行气活血也是止痛经有效药对。& &&4、杜仲、桑寄生、补骨脂、麦冬均系调肾阴阳的效药。& &&5、祖传调经大法乃经期调血、经后调肾,此案可证。& &&学生提问:& &&老师:讲一讲调肾和补肾的区别。& &&补肾就是阳虚温阳,阴虚滋阴,这叫补肾。补肾有效。但是呢,明代的张景岳在《景岳全书》里面他提出来:“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为什么?就是温阳药里面加几个滋阴的药,这就叫调肾,能提高疗效。反过来,“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就是滋阴药里面加几个温润的药,提高疗效,这就是叫调肾法。调肾的阴阳比补肾法的疗效更好。但你第二条要注意滋阴药里面,不要用滋腻的药。比如熟地、玉竹、天冬都是滋腻的药。要滋而不滞的药:枸杞子、女贞子、麦冬、芦根、石斛这些都是滋而不腻。第二个刚才讲了:温阳药里面,不要用温燥的药,要用温润的药。这两条掌握住,虚证八九不离十,会明显提高疗效。张可堂治子宫内膜异位症方&  内服方  桂枝10克,茯苓,夏枯草20克,赤芍、桃仁、红花各10克,枳壳、五灵脂、土鳖虫各12克,薏苡仁30克,延胡索、香附各15克,甘草6克。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于月经干净后3天开始,连服15剂。  外敷方  大黄、侧柏叶各50克,薄荷、泽兰、黄柏各30克,将上药共研细末混匀,蜂蜜调成糊状,外敷下腹部痛处,每天1~2次,月经期停用。  灌肠方  毛冬青、败酱草、忍冬藤各60克,番泻叶,枳壳各50克,浓煎后取汁150毫升,每晚保留灌肠,每天1次,月经期停用,灌肠前排空大便,灌肠后保证药业停留4小时以上效果更佳。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方 &&1 寒凝血瘀型  痛经剧烈,月经量少,伴血块,遇寒则剧,得热则舒。脉沉细,舌质紫暗边尖有小瘀血点。  处方:土鳖虫10g,橘核10g,金银花6g,缩砂仁10g,皂角刺5g,龟板(醋炙)10g,蛇蜕6.5g,乌药10g,当归7g,元胡10g,荔枝核10g,冬虫夏草1g,鳖甲(醋炙)10g,穿山甲(醋炙)10g,小茴香10g,甘草10g,血竭1g。  药物分析:橘核10g,荔枝核、小茴香、乌药共为温经散寒,温通胞宫之寒凝,寒得热则瘀血通,故通而不痛,砂仁、元胡理气止痛。鳖甲、龟板、皂角刺以软煎散结,使异位包块之瘀血得以溶解消散。  2 湿热瘀血型  痛经伴小腹有灼热感,月经量多,色鲜红,腰痛、肛门坠痛,偶有发热,脉细或弦数,舌质红苔薄黄。  处方:黄连10g,葛根10g,当归10g,砂仁10g,鸡内金10g,五味子10g,麦芽10g,冬虫夏草6g,冰片5g,龟甲(醋炙)10g,鳖甲(醋炙)10g,琥珀40g,金银花50g,沉香10g,穿山甲(醋炙)10g,甘草20g,延胡索80g,血竭1g。  药物分析:元胡理气解郁,行气活血;甲珠理气化瘀,软煎散结;双花清热解毒,祛下焦湿热;冬虫草补肾滋阴,促排卵。  辨证分析  该病发病机理为气滞血瘀,瘀阻胞中,瘀血久积,而致痛经及症瘕积聚,方中以血竭活血化瘀,消散离经之血,行气为辅,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以乌药、橘核、元胡等行气止痛,血遇寒则涩而瘀滞,得温则瘀血溶,故选用桂枝、九香虫、乌药、小茴香等达到温经补肾、温运通达,使瘀血消而痛经止,配甘草缓急止痛,故本方可使痛者不痛,异位包块溶解吸收消失功效。痛经及异位包块缩小或消失的同时,补肾阳,故可起到促排卵及卵泡生成功效,故服药期间部分病例可受孕。&&1.方名:异位汤 &&活血化瘀。主治子宫内膜异位症见肝气郁结者。【处方】三棱9克、莪术9克、皂角刺9克、制香附9克、柴胡9克、当归9克、蒲黄12克、五灵脂12克、异位粉(包)6克(地龙、虻虫、庶虫、蜈蚣、水蛭各1.2克,研粉备用),水煎服。【加减】气虚血瘀者去柴胡、香附,加党参12克、炙绵芪12克、炙升麻9克;怕冷加桂枝6-9克,兼有阴道流血加川椒3克;便秘加大黄3-6克,经量多者,于经前去三棱、莪术,加紫丹参12克、刘寄奴12克。少数患者可合用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疗效】156例,总有效率为82.05%。2.方名:内异方 &&行气破瘀,软坚消症。主治子宫内膜异位症。【处方】炒当归9克、丹参12克、赤芍9克、制香附9克、血竭3克、川牛膝9克、桂枝3克、炙甲片9克、皂角刺12克、干漆4.5克、茯苓12克、海藻9克,水煎服。【加减】痛经剧烈者,去炙甲片、皂角刺、莪术、海藻、干漆,加延胡索9克、没药4.5克、失笑散(包)15克;月经过多者去药如上,复去桂枝,川牛膝改为怀牛膝,丹参减为6克,加白芍9克、花蕊石15克、熟军炭9克、震灵丹(包)12克。此两加减方均于行经前2-3天起服用,连服7剂,经净后服用基本方。肝郁气滞者如柴胡4.5克、川楝子9克、丹皮9克、乌药9克;肛门坠痛加槟榔9克、枳壳6克;气虚者加党参12克、黄芪12克;阴虚者加生地12克、麦冬9克、女贞子9克,去桂枝;肾虚者加杜仲9克、狗脊9克、桑寄生9克;寒凝者加吴茱萸3克、炮姜4.5克;湿热者加败酱草30克、鸭跖30克。【疗效】43例,总有效率为88.4%。【来源】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蔡小荪。【按 语】于经前3天投药,藉以搜剔瘀血,方可奏止血定痛之功效。3.方名:内异消散方 &活血化瘀,软坚温肾。主治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痛经、肛门坠痛、性交痛、不孕等症。【处方】桂枝9克、赤芍12克、丹皮12克、桃仁9克、昆布12克、三棱12克、莪术12克、炙鳖甲15克、茯苓15克、锁阳15克、仙灵脾30克、地鳖虫15克、王不留行12克、逍遥丸(包)12克,水煎服。经净后服5~7剂。【加减】随经期变化,另设经前方和经期方。& & &经前方:生蒲黄12克、五灵脂12克、丹参12克、川牛膝12克、制乳香9克、制没药9克、三棱9克、莪术9克、刘寄奴15克。参三七片(吞)2片,水煎服。月经前服5-7剂。经期方:蒲黄炭(包)12克、五灵脂12克、炒川柏12克、花蕊石30克、香附炭9克、炒乌药9克、炒川芎6克、大黄炭6克、炙黄芪15克、肉桂3克,水煎服。月经期服3-7剂。随症加减:气虚者上三方中均可加黄芪、党参15~30克;阴虚者经期方中先去肉桂,加侧柏、地榆各12克,主方中去桂枝、仙灵脾、锁阳加玄参12克、麦冬9克、桑枝9克;便秘加生大黄(后下)3克、瓜蒌仁(打)15克,盆块明显加花蕊石30克或皂角刺15克。【疗效】60例,总有效率为78.33%。4.方名:育肾化瘀汤 &&补肾益气,活血化瘀。主治子宫内膜异位症。【处方】巴戟天9克、淫羊藿12克、续断12克、菟丝子9克、党参9克、黄芪9克、丹皮9克、桃仁9克、红花6克、生蒲黄12克、茜草12克、赤芍9克、香附9克、乳香4.5克、没药4.5克,水煎服。【疗效】42例,痊愈5例;显效23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9%,42例中有10例不孕,治疗后有7例妊娠,占70%。【按 语】治疗宜以补肾为主兼益气活血化瘀,标本兼治,比单用活血化瘀法更为有效。5.方名:温宫散结方 &&温经行血,祛瘀散结。主治子宫内膜异位症见痛经剧烈、肛门坠痛等。【处方】当归9克、赤芍9克、五灵脂9克、元胡9克、桃仁9克、红花9克、没药6-9克、生蒲黄12克、干姜4.5克、小茴香屯5克、肉桂3克,水煎服。【加减】经期显多腹痛加花蕊石30克、血竭6-9克,口服七厘散0.75克或云南白药0.5克,日2次;非行经期加海藻9克、昆布9克、夏枯草9克、牡蛎30克;气虚加黄芪12克、党参12克,瘀热者去肉桂、干姜、小茴香,加丹皮9克、红藤15克、败酱草15克;恶心加吴茱萸4.5克。住院者每日可渺脉滴注丹参注射液8支(含生药24克)。若病灶限于直肠窝者,可上方煎汤作肛内滴注或取汤药40毫升滴入电极板,作离子透入疗法。【疗效】12例。总有效率66.67%。【按 语】王氏观察认为本方疗效与病程无明显对应关系,外在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之疗效优于内在型和混合型。6.方名:克痛汤 &化瘀定痛。主治外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见有痛经、肛坠、不孕、性交痛、妇检宫颈后壁有结节等。【处方】党参15克、赤芍12克、川芎12克、三七粉2克(分吞),水煎服。第1个月为每日1剂,1个月后改为隔日1剂,3个月为1个疗程。【加减】经期加琥珀粉1克(分吞);经后加黄精10克。非行经期加莪术10克,三棱10克。【疗效】11例,痊愈4例,显效6例,好转1例。【来源】北京中医学院东直门医院许润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12种表现& & & 1、不孕:约有50%左右内异症患者伴有不孕,在不明原因不孕患者中,约30-40%患内异症。内异症患有不孕,常因病变造成盆腔肿块、粘连、输卵管堵塞卵泡发育不好或排卵障碍等因素引起;而一旦怀孕则异位内膜受到抑制而萎缩,对内异症起到很好的治疗,习惯性流产病例中有部分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致。&& & 2、痛经:内异症的临床特征为渐进性痛经,是常见而突出的特征,多为继发性,即自发生内膜异位开始,患者诉说以往月经来潮时并无疼痛,而从某一个时期开始出现痛经,可发生在月经前、月经时及月经后。有的痛经较重难忍,需要卧床休息或用药止痛,甚至痛得“滚炕”或撞头,疼痛常随着月经周期而加重,月经结束而消失,但国内报道有21%约无痛经。& & 3、周期性直肠刺激症状:进行性加剧的周期性直肠刺激症状罕见于其他妇科疾病,是诊断本症最有价值的症侯。直肠、肛门、外阴部坠胀、坠痛、里急后重感和大便次数增多。当病变逐渐加重时,症状日趋明显,而经后症状消失。&& & 4、月经不调:内异症患者常有月经周期缩短、经量增多或经期延长等现象,说明患者有卵巢功能障碍表现。月经不调可作诊断参考,但在鉴别诊断中并无价值。& & 5、性交痛:当存在于阴道穹窿部异位子宫内膜结节、直肠凹陷结节或粘连,或卵巢粘连在盆底时,均可产生性交痛。阔韧带后叶病灶纤维化增生及收缩明显时,可以外源性压迫输尿管,使其狭窄阻塞,亦可能出现泌尿系统症状,严重的可发生输尿管积水或肾盂积水。&& & 6、周期性膀胱刺激症状:当内异症病变累及膀胱腹膜反褶或侵犯膀胱肌层时,会同时出现经期尿急、尿频等症状。若病变侵犯膀胱粘膜(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则有周期性血尿和疼痛。& & 7、经期或行经前后的急腹症:一般为卵巢子宫内膜囊肿,有穿破的特点,多数患者因卵巢囊肿扭转或宫外孕而急诊手术。若不手术而好转时,盆腔粘连加重,今后还会反复破裂发生急腹症。& & 8、周期性下腹不适:本症状的出现率高于痛经,无痛经的内异症患者常存在于本症状。出现于轻症患者,或某些病变虽较重但由于痛阈的个性差异或其他原因,不产生痛经症状而仅有经期腰酸、下腹坠胀不适感。& & 9、腹壁疤痕及脐部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则出现周期性局部肿块及疼痛。& & 10、内在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患者往往子宫胀大,但很少超过3个月妊娠。如为后位子宫,往往粘连固定。&& & 11、在子宫直肠窝、子宫骶韧带或宫颈后壁常可触及1-2个或更多硬性小结节,如绿豆或黄豆大小,多有明显的触痛,肛诊更为明显,这点很重要。卵巢囊肿可长至拳大,由于常有囊肿内容物外溢和异位内膜出血,盆腔脏器粘连加重成冰冻盆腔状,即是所谓广泛内异症。病变程度轻重不同时体征差别很大。&& & 12、B超声象图:B超显象是目前辅助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有效方法,主要用以观察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其声像图的特征为:& & (1)囊性肿块,边界清晰或不清。如囊肿周围粘连重,则边界不清;如囊肿与子宫或周围组织粘连少,则边界清晰。囊肿多为中等大小,囊肿内可见颗粒状细小回声,是囊液粘稠表现。有时因陈旧性血块浓缩机化而出现较密集的粗光点图象,呈混合性肿块状。&& & (2)肿块常位于子宫后侧,可见囊肿子宫伴随症。&& & (3)囊肿自发破裂时,声象图示后凹陷,囊肿较前缩小。&& & (4)腹腔镜检查:腹腔镜检查是目前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新标准,通过腹腔镜可直接窥视盆腔,见到异位病灶即可明确诊断,且可进行临床分期,以决定治疗方案。&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治疗&(如果长在卵巢内就叫做巧克力曩肿)对于用药方面,温肾阳的药,本人首选鹿角片,本药是血肉有情之品,有很好的温肾补精的作用,还有很好的散结作用,对病之标和病之本都很适合。& & 如果说病人月经量少,脉出现沉细弱涩的,还得加用菟丝子、枸杞子、山萸肉、巴戟天等补精药,精足血自生,不能一见血虚就是熟地、白芍等补血药套用。& & 这种病人的痛经,是随着月经量越多而越痛,所以在来月经时,对止痛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对于这种情况,本人一般是在月经干净的平时以健脾温肾,活血散结为治。月经来时,则以健脾温肾,活血止血止痛为治。& & 对于活血止血药一般以选茜草炭、蒲黄炭等为主,有三七的配合三七粉,一次5克,一天三次。或者是云南白药胶囊,一次三粒,一天三次,和中药配合起来吃,止痛效果还可以。& & 如果说疼痛严重的,可以处方中加血竭9克、全虫5克、乳没各10克,同时配合针刺合谷、三阴交来治疗。记得前年治疗过一个疼痛严重的病人,痛得晕过去的那种,急针人中、三阴交、合谷;灸气海、关元、涌泉。这种针灸在本病止痛方面临床上还能应付。巧克力囊肿为血瘀之重症&& & 本人治以在健脾补肾固精的基础上,加以鹿角片、地鳖虫等来通血。另外再加以皂角刺、石菖蒲等药来散结开窍,让药力直达病所。& & 但瘀久会化火和产生郁毒,所以在诊断时得问得很清梦,舌诊和脉诊不能马虎。比如说见病人的舌有红点,脉沉细中重取会有点内动(这种内动指的是脉像涩涩的,重取时会觉得里面有较强的力气弹出来),这种病人还常常在月经前会脸上长痘痘,治疗时就得加益母草一类的药了,以达解毒调血的目的。& & 这种病人还常常会说白带不太好,有的还有宫颈糜烂的,可酌加二妙丸和大剂量的土茯苓和败酱草来治。如果说是白带量多,阴道及阴道口会痒的,可酌加荆芥。异位的子宫内膜与月经周期相似的周期性变化 &在月经来潮时局部会有出血,此出血为中医之所谓“离经之血”,瘀积日久而成肿块。其发病虽较复杂,但以正气虚弱、气血失调为关键。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药治疗如同西药—样治疗期间疗效较好,—旦停药则易复发。这是因为“久病体虚”,治疗时有的医生见痛止痛的用药,没有扶正进补而成,所以治疗时一定得注意扶助正气,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这是最主要要的治疗所在。对于内异症月经过多或至崩漏,若单纯用止血法则效果不显,仍当以活血化瘀为主,酌加止血药,于月经前3天开始服药,一直到月经干净为止,藉以搜剔瘀血,方可奏止血定痛之功效。还有一部分病人的月经中见有内膜样的脱落,这是子宫内膜不化,从中医的角度上来说,主要是阳虚。治疗时得用大量的温阳药,看舌像和脉像来定,如果说舌淡脉沉细无力的,本人一般用黄芪100、炮附子20、肉桂10为温阳基础方。阳虚了,湿不化,所以见舌很胖的,人的四肢无力,头重重的晕,这种情况得加半夏和茯苓,半夏的量得达到每剂20克以上,茯苓的量得达50克以上。和上述的温阳基础方配合,一般三五剂就能把湿化开。阳虚和有湿,这是一个恶性循环,但湿重的话,只去温阳,常常效果不太理想,开始时边温阳边化湿,效果显著。湿去了,阳才能复啊。很多人会觉得附子和半夏是在十八反里面的,怕怕,不敢去用,我用于临床上,只见寒湿不化的,两药必合用,从未见什么副作用出来,效果很好。记得五年前我治疗一个骨折病人,病人骨折疼痛严重而不能入睡,我在药中加了郁金、远志等药,后来起到了很好的止痛效果。于是我想到了心主神志,这神志是痛觉也是其中之一。于是我在后来治疗这类痛经时,也常常加些清心安神药,效果大大增加。“心主血脉”。一身的血之运行,全赖于心的推动,不论是阳虚的瘀血和阴虚的瘀血,总要考虑到心主血脉的这一层面。从临床上来看,桂枝配合活血药,能大大的增加活血散结的效果。对于有阳虚瘀阻的,用桂枝的效果比肉桂的效果要明显的好。 对于子宫内膜异位引起的不孕症,主要关键在痰瘀互结的病标得以解除,和脾肾虚弱的调理。记得前年治一宫内膜异位不孕的患者,虽然用西医腹腔镜手术拿掉了子宫内膜异位的肿块,但依旧无法受孕,后来改用中医活血化瘀、健脾补肾的调理后,在3个月内,竟然成功受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验案&40岁,经期痛痛多年加重五月。现病史:每到月经期则腹痛,痛时疼痛难忍,拒按,行坐不安,经常规西药治疗效不显,欲手术听说又易复发,故拖至今日。患者体型中等 ,面有黄褐斑,舌苔,脉象无明显异常,饮食二便可。平素白带偏多,时有阴痒,现正值经期,月经颜色黯黑,经量经期尚可。辨证分析:面有黄斑,白带偏多,时有阴痒,气血津液水湿代谢异常,经来痛甚,色黑,拒按,属瘀血为患,治以养血活血化瘀,利水止痛。处方 :当归芍药散加莪术。当归10白芍30川芎20白术20泽泻20茯苓20莪术25三帖,四日后复诊,谓服后疼痛缓解,继三帖,嘱下次月经来时前一至二天开始服药至经后三天为止。经三个月经周期的调理,现来月经时已没有当初那种疼痛欲死之感,基本接近正常。嘱继调理二至三个周期为宜。 笔者常以当归芍药散为主方,气滞胀甚合四逆散,瘀甚合桂枝茯苓丸,重则加桃核承气汤,血虚合四物汤,痛甚经期还可加大量大枣,鸡血藤缓急止痛,血虚有瘀可合芎归胶艾汤,瘦人可合桂枝剂,白胖重芍药,从经前服至经后三天为止。连续调理几个月经周期为宜,对此病急性期尽量用单方,药简为宜,单刀直入,一般疗效尚可。蔡小荪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经验 &&& & & & & 一、本症痛经,化瘀止痛& & & & &自拟“内异”Ⅰ方:当归9g 丹参9g 牛膝12g 赤芍12g 香附9g 川芎6g 桂枝4.5g 没药6g 失笑散12g 血竭3g。其旨在理气活血诸药中,配散寒破血见长之没药、血竭、失笑散,破散症积宿血,兼具定痛理血之功。服药当于经前或痛前3~7天之内,过晚则瘀血既成,日渐增加,难收预期功效。& & & & & &二、本症血崩,以通求固& & & & & &“内异”Ⅱ方:当归9g 牛膝12g 赤芍12g 香附9g 熟军炭12g 生蒲黄9~60g 丹参12g 花蕊石15g 血竭3g 震灵丹(包)15g。于经前3~5天开始服。蔡师用药每喜轻简,唯蒲黄此药,常据崩漏症情,超量用之,多则可达30~60g。蒲黄专入血分,以清香之气,兼行气血,故能导瘀结而治气血凝滞之痛,且善化瘀止血,对本症经量多而兼痛经者尤为适者。方中还常佐山羊血、三七、茜草等,以加强化瘀止血之功。经净之后,遂取复旧之法,重在益气生血之品调理,以固其本。& & & & & & &三、本症发热,祛瘀为要& & & & & &“内异”Ⅲ方:云茯苓12g 桂枝4.5g 桃仁10g 赤芍10g 丹皮10g 皂角刺20g 鬼箭羽20g 石见穿15g。往往在1~2周期内发热即见消失。& & & & & & 四、本症不孕,攻补兼顾& & & & & &治分三期:月经净后至排卵期,以育肾通络之“孕”Ⅰ方(云茯苓12g 石楠叶10g 熟地15g 桂枝2.4g 仙茅10g 仙灵脾12g 路路通10g 公丁香2.4g 川牛膝10g)合“内异”Ⅲ方治之;& & 排卵后至经前3~7天 用育肾湿煦之“孕”Ⅱ方(生地熟地各15g 云茯苓12g 石楠叶10g 鹿角霜10g 仙灵脾12g 巴戟10g 肉苁蓉10g 旱莲草12g 女贞子子10g 淮牛膝12g)合并“内异”Ⅲ方治之;& & 经前数天至经净或痛止,选用“内异”Ⅰ方或“内异”Ⅱ方化瘀、调经、止痛。对基础体温转为典型双相,并示相对高温者,则化瘀之品须在经来后使用,慎防坠胎。& & & & & &五、本症症瘕,消症治本& & & & &于经净后以“内异”Ⅲ方消症散结。疗程一般较长,往往在三个月以上方能见其病灶有缩小现象,故坚持服药十分重要。刘卫红子宫内膜异位症案&女,42岁,出现腹部剧烈疼痛,疼痛难以忍受。舌脉基本正常。经期洗澡、不避寒凉饮食。目前当务之急是快速控制疼痛。辨证:寒凝血瘀,脉络不通,肝风内动。处方:小茴香20 桂枝10 细辛10 麻黄5 当归30 川芎10 赤芍20 炒白芍20 元胡10 制没药10 生蒲黄(包)10 五灵脂10 生牡蛎60 生姜4片 大枣4枚(撕开)。2副。效果:服药后半小时感觉痛势渐渐缓和,嘱其一小时服一次药,服药两次后,疼痛平息,可以慢慢翻身、起坐、下地活动。一天后上班。建议病人平时服用大黄蛰虫丸和桂枝茯苓丸,缓消癥块。下次经前可以再服用几幅汤药。1辛散药的使用:麻黄、细辛 &能不负众望,快速起效。有4类药物可以起到压制正气的作用:(1)重镇平肝药:如紫贝齿、石决明、珍珠母、生牡蛎等;(2)苦寒清肝药:如龙胆草、苦参、栀子等。石恩骏先生经验,治疗膜样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等顽固性痛经,常于少腹逐瘀汤中加入栀子50克,效果显著。(3)酸敛药:如乌梅、白芍、五味子等。比如治疗腹痛的经典方剂桂枝加芍药汤,就是重用了酸敛的白芍。以前对祝谌予先生的过敏煎中为什么会用到乌梅、五味子这些酸敛药,很是费解,这样会不会敛邪呢?实际上,此时敛的是正气,通过适当的敛制正气、缓和战争,以迅速缓解过敏症状,因为,过敏症状的产生也是正邪激烈相争的结果,西医用扑尔敏、激素治疗过敏为什么可以迅速起效?原因也在这里。(4)甘缓药:如甘草。甘草有缓急止痛的作用,这个“缓急”就是缓解这种“急痛”的意思。需要指出的是,这种方法只在疼痛剧烈,难以忍受的情况下才应急的用一下。3注意保持阳明系统的通畅:阳明是人体最大的降浊通道,是保证气机升降出入运动正常的关键环节,通腑为什么可以止痛呢?道理就在这里。麻黄与生牡蛎的配伍使用问题,朱步先先生有一张“麻牡散结汤”,就是用二者配对治疗急性乳腺炎过用苦寒药或抗生素后,导致肿块僵硬不消者,往往服一两付,即可热退肿消。先生认为,麻牡相伍,牡蛎收敛之性,可监麻黄之发汗;其化痰软坚之力,可助麻黄散结,药仅二味,相制相须,赞助成功。我们可以引申开来治疗那些需要散结的疾病,如痤疮、乳腺增生、前列腺增生、麦粒肿、淋巴结炎、囊肿等等。治疗“阴积”,麻黄与熟地相伍;治疗“阳积”,麻黄与牡蛎相伍。如果从六经辨证角度看,本病属于太阴病之------太阴经病。因为脾主大腹,经脉循于腹部,太阴经脉一旦瘀滞不通,就会导致腹痛。《伤寒论》中用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大黄汤主之。柴嵩岩论治子宫内膜异位症&2.5 柴老临证用药特点( 1) 解毒热 & 喜用双花、野菊花、鱼腥草、萹蓄等。双花性味甘, 寒; 入肺, 胃经。柴老指出, 双花能入血分, 解血中之毒热, 是妇科清热解毒第一药。其常作为君药组于方中。常用量为12~15 g。野菊花性味苦辛, 凉, 无毒; 入肺、肝经。能疏风清热, 消肿解毒。柴老取其苦降、辛散、寒凉之性, 以清解下焦之湿热毒邪, 疏散冲任胞宫之结聚。野菊花毒性低, 慢性给药亦无蓄积现象。柴老用药非常注意其毒性问题, 尤其妇科用药, 用于慢性病的多, 长期用药的多, 而且涉及女性生理、生育和生殖。他常说,对于《药典》说明有毒性的药要慎之又慎, 勿超剂量用药, 勿长期用药。野菊花的常用量为6~12 g。鱼腥草性味辛, 寒, 无毒; 入肝、肺经。功用: 清热解毒, 利尿消肿。其常用量为10~15 g。萹蓄性味苦, 寒, 无毒; 入胃、膀胱二经。功用: 清热, 利尿。柴老用之取其走下焦, 使湿热毒邪自小便出。因其苦寒亦不多用, 常用量为6~10 g。( 2) 化湿浊 &喜用土茯苓、川贝母、茵陈、炒薏米等。土茯苓性味甘淡, 平, 无毒; 入肝、胃经。功用: 利湿去热, 入络, 搜剔湿热之蕴毒。柴老取其解毒、化浊、除湿之效。常用量为15~30 g。川贝母性味苦甘, 凉, 无毒; 入肺经。功用: 调理气机, 开郁下气, 降浊散结。此药苦而不辛, 凉而不寒, 甘可存阴, 无毒, 是一味非常好的调理气机的良药, 因药价较贵柴老常斟酌使用。常用量为6~10 g。茵陈性味苦辛, 凉, 无毒; 入肝、脾、膀胱经, 为除湿散热结之要药。柴老取其清热、除湿、散结之功效。常用量为10~15 g。炒薏米性味甘淡, 凉, 无毒; 入脾、肺、肾经, 其具有健脾、补肾、清热、利湿之功效。柴老常用炒, 少用生, 意在健脾化湿, 消肿块。常用量为15~20 g。( 3) 祛瘀滞 &喜用茜草、坤草、赤芍、三七面等。茜草性味苦, 寒, 无毒; 入心、肝经, 能行血止血,通经活络。柴老常用之祛瘀滞。柴老认为, 茜草炭比茜草的活血力量要弱, 对于外地患者及近期无法复诊的患者更加稳妥。常用量为6~10 g。坤草性味辛苦, 凉, 无毒; 入心包、肝经, 能消水行血, 祛瘀生新, 调经解毒。柴老用之意在活血化瘀,经期增加子宫收缩排出瘀滞。常用量为6~10 g。赤芍性味酸苦, 凉, 无毒; 入肝脾经。其具有止痛、凉血、消肿功效。赤芍虽是一味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良药, 但因具有酸性, 柴老常阶段性、针对性地配伍使用。常用量为6~10 g。三七面性味甘微苦, 温, 无毒; 入肝、胃、大肠经,能止血, 散瘀, 消肿, 定痛, 是柴老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致痛证之首选药物。常用量为1.5~3 g 冲服。( 4) 散结聚 &喜用生牡蛎、夏枯草、连翘等。生牡蛎性味咸涩, 凉, 无毒; 入肝肾经, 可化痰软坚, 清热除湿。柴老常生者取其软坚散结之效, 且可防止化瘀药力之过, 是一味调整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的良药。常用量为12~30 g。夏枯草性味苦辛, 寒, 无毒; 入肝、胆经, 可清肝散结。柴老用之行滞散结, 清热解毒。常用量为6~15 g。连翘性味苦, 凉, 无毒; 入心、肝、胆经, 可清热,解毒, 散结, 消肿。柴老认为, 连翘入血分, 可清下焦血分之毒热, 散下焦血分之结聚。常用量为10~15 g。对于穿山甲等, 柴老认为, 穿山甲属国家保护动物, 虽未列为禁药, 但应少用为好, 且有毒性不能长期用药, 加之价格高, 用时需考虑患者的经济情况。王子瑜教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经验&&&&& 2 调周疗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病机为瘀血内阻,以实证为主,故经前和经行初期,治宜活血化瘀,消疒徵散结,祛瘀生新。药用:丹参、赤芍药、白芍药、桃仁、水蛭、乌药、延胡索、没药等。加减:& & 痛甚加血竭粉;& & 肛门坠痛加荔枝核;& & 经血夹块加石见穿、莪术;& & 子宫腺肌症加苏木、皂刺;& & 四肢厥冷加制川乌头;& & 恶心呕吐加吴茱萸、川椒等;& & 合并卵巢囊肿者加桂枝茯苓丸;腰痛者加生杜仲。诸药合用,气血调畅,“通则不痛”。&&& 经后为冲任血海从溢泻至空虚,根据虚则补之的原则,治宜益气养血,以圣愈汤加减。药物组成:熟地黄20 g,白芍药15 g,川芎8 g,党参20 g,当归15 g,黄芪18 g。形成。& & 加减:肥胖加丹参15 g、枳实15 g、白术15 g;& & 纳差加砂仁6 g;& & 腰痛者加续断15 g、杜仲15 g、菟丝子20 g;& & 大便干加肉苁蓉15 g、女贞子15 g;& & 痤疮加刺蒺藜10 g、蒲公英15 g;& & 输卵管不通加王不留行15 g、炮穿山甲10 g;& & 阳虚者加巴戟天10 g、石楠叶10 g;& & 耳鸣者加灵磁石15 g;& && & 大便不成形者加白术15 g。诸药合用,扶正驱邪。&&&& 3 病案举例 &女,28岁。经行腹部疼痛难忍,需服止痛药或肌肉注射止痛针才能缓解,月经量少,大血块,血块下则痛减,腹冷,腰坠痛,肛门坠痛,进行性加重,怀孕后疼痛减轻,生育后又出现经前及经期疼痛,进行性加重。刻诊:经前脾气暴躁,乳房胀痛,大便干燥,月经规律,量中,色黯红,夹血块,舌质紫黯,脉弦涩。B超提示: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诊断:痛经。证属气滞血瘀,胞脉阻滞,不通则痛,瘀久成疒徵。治宜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消疒徵。予基本方加减。药物组成:丹参20 g,赤芍药、白芍药各10 g,桃仁10 g,水蛭10 g,延胡索10 g,制没药10 g,益母草15 g,皂角刺10 g,肉桂10 g,香附10 g,生杜仲10 g,荔枝核15 g。日1剂,水煎服。& & 二诊:月经来潮,本次经行腹痛及肛门坠胀明显减轻,仅觉腰酸,经前烦躁亦减轻。予圣愈汤加减。药物组成:熟地黄20 g,白芍药15 g,川芎8 g,党参20 g,当归15 g,黄芪18 g,续断15 g,杜仲15 g,菟丝子20 g,香附6 g,肉苁蓉15 g。嘱每逢经前服上方5剂,治疗3个周期后,痛经未作。& & 平时服双耳饮:银耳15 g,黑木耳15 g。将上2味泡发后加水煮软烂,加红糖少量调服。每日1次,连服1个月。陈大蓉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经验  经前及经期治疗  此期治疗以经前5~7天开始:香附12克,枳壳10克,玄胡12克,当归12克,赤芍12克,川芎6克,牛膝12克,蒲黄12克,五灵脂10克,血竭6克,炙没药6克,三七粉3克(吞服),姜黄12克。此方以古方血竭散为主方,加减而成。兼血崩有块者,加花蕊石30克,煅牡蛎30克,三七粉可加至6克;兼气虚经漏者,加黄芪30克,升麻10克。腹痛重者,加肉桂6克,乌药12克,九香虫10克。  非经期治疗  月经干净后,继以活血祛瘀散结,配以行气利湿化痰治疗,旨在促进内膜异位症的病理产物进一步消散吸收:桂枝9克,茯苓30克,桃仁12克,赤芍12克,丹皮12克,木香10克,莪术15克,水蛭粉6克(冲服),地鳖虫10克,鳖甲、炮甲各12克(先煎),海藻30克,牛膝12克,胆星12克,白芥子9克,甘草6克。合并卵巢囊肿者,加威灵仙12克,皂角刺20克,黄药子9克,鸡内金10克。月经不调及不孕者,配合中药人工周期治疗(略)。  3.水蛭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有独特的疗效,据报道,单用水蛭治疗此病亦有较好疗效。老师认为水蛭最擅攻逐瘀血,既能促使癥瘕内瘀血溶解吸收,又能通调水道消除痰结。但由于水蛭粉对胃肠道有不良刺激,宜装入胶囊服用为妥。用量控制在15克以内为宜。  典型病例  女,36岁,痛经进行性加重5年,经期延长半年。5年来痛经呈进行性加重,近半年经期下腹疼痛及肛门坠胀难忍,甚则伴大汗、恶心呕吐,常需口服止痛片数次;经量中,有血块,块下痛减;经期由原来的5天延长至10天以上。经净后仍有腰骶酸胀,白带量多,色白质稠。舌淡红苔白腻脉弦细。妇检:子宫后位,略大,后壁可扪及数个大小不等的痛性结节。B超:子宫7.6×4.5×5.8厘米3,肌壁间回声粗糙。西医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辨证属痰瘀互结,经前以基本方加肉桂6克,乌药10克,花蕊石30克,三七粉6克。经后以非经期基本方活血祛瘀、化痰散结。共治疗7个月,症状消失。妇检及B超未见异常,达到临床治愈。&欧阳惠卿教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经验<font color="#ff 活血化瘀法 &&常选用蒲黄、五灵脂、三棱、莪术、当归、丹参、赤芍、郁金、枳壳、延胡索、乌药等。因本病以血为本,欧阳教授常选用水蛭、土鳖虫等虫类药以活血破瘀。2.2 化痰消痕法 &选用海藻、浙贝母、牡蛎、薏苡仁、皂角刺、桃仁、穿山甲、鳖甲等。<font color="#ff 益气活血化瘀法& &常选用丹参、赤芍、三七、血竭、水蛭、黄芪、党参、白术等。<font color="#ff 补肾化瘀法 &补肾化瘀可改善血液流变学及体液免疫,并能双向调节内分泌功能,促排卵,提高卵巢功能。治以祛瘀为主,补肾为辅。常选用桃仁、泽兰、水蛭、穿山甲、鳖甲、菟丝子、枸杞子、续断、淫羊藿。此外,用活血化瘀药保留灌肠或外敷下腹部,通过药物渗透作用直达盆腔,使病变部位血药浓度增高,促进盆腔内环境淤血状态改善,利于症状改善和病灶消除。3 病案举例27岁,结婚1年夫妇同居未孕,经行腹痛5年余。患者曾药物流产2次, 自2004年lO月起未避孕,月经规则,5天干净,量中,但近5年来经行腹痛。于2005年5月在外院行子宫造影示双侧输卵管通而不畅。7月22日在外院经腹腔镜下行左侧卵巢巧克力囊肿剔除并盆腔内膜异位病灶电灼术。9月9日行经,量中,夹有血块,下腹疼痛拒按,腰酸,经前乳房胀痛,烦躁,大便烂,舌红、苔薄黄,脉弦细。检查BBT为双相。西医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继发性不孕。中医诊断:痛经;不孕症。证属肾虚血瘀,治以活血化瘀。处方:桃仁10g,益母草、马齿苋各30g,枳壳、黄芪各20g,甘草5g。7剂,每天1剂,水煎服。9月17日二诊:月经5天净。妇科检查:外阴、阴道分泌物不多;宫颈光滑、细小,子宫后位,正常大小,欠活动,左后方不规则包块,约2cm X2cm X 3cm,质硬(似手术疤痕),粘连不活动;宫旁组织增厚,触痛不明显。治以补肾活血。处方:桃仁10g,泽兰、枳壳、熟地黄、菟丝子、山药、续断、赤芍各20g,丹参30g,土鳖虫、淫羊藿各15g,甘草5g。7剂。9月24日三诊:9月13日服用克罗米芬,9月19日起始服补佳乐,每次1粒,每天2次。B超检查监测有优势卵泡,今天已排出。舌暗红、苔黄,脉细。治以补肾固冲。处方:续断、黄芩、巴戟天、制何首乌各15g,桑寄生、菟丝子、茯苓各20g,杜仲10g,砂仁(后下)5g。1O月11日四诊:8日行经,量中等,夹血块,伴腹痛腰酸,经前乳头触痛,口干,牙痛,舌暗、苔薄白,脉细。检查BBT双相。处方:当归、淫羊藿、柴胡、续断各15g,川I芎10g,枳壳、太子参、熟地黄、菟丝子、山药各20g,莲须10g,甘草5g。14剂。1O月29日五诊:月经5天干净,纳尚可, 口干,多梦,舌尖红、苔薄黄,脉细弦。检查BBT双相。处方:桑寄生、女贞子、菟丝子、制何首乌各20g,续断、巴戟天、黄芩、柴胡、白芍各15g,莲须10g,甘草5g。7剂。11月8日六诊:月经逾期未至,查尿HCG阳性。以补肾益气安胎善后。名家医案:韩冰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经验&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丹参、皂刺、三棱、莪术、水红花子、血竭、鳖甲、生牡蛎、海藻、薏米,每日1剂,水煎服。& & 气虚者加党参、黄芪,& & 气滞者加柴胡、香附,& & 经血量多者加蒲黄炭、花蕊石、艾炭、阿胶,& & 经血不畅者加益母草、泽兰,& & 阴虚者加女贞子、旱莲草,& & 阳虚者加巴戟天、补骨脂、鹿角霜,& & 寒凝者加细辛、干姜、桂枝,& & 下焦湿热者加红藤、败酱草、土茯苓,& & 痰湿者加苍术、半夏,& & 痛经甚者加沉香、灵脂、乌药。2离子导入红藤、败酱草、丹参、皂刺、三棱、莪术各适量,煎液浓缩至150ml(本院自制)。灌肠前排解大便,将药液水浴加热至365℃~37℃,患者取膝胸卧位,用灌肠器吸取药液约30~50ml,接上肛管(肛管尽端涂少量润滑剂)缓慢插入肛门内8~10cm处,将药液慢慢注入,完毕后拔出肛管。再取两张大小约15cm×18cm的吸水纸,用药液浸湿,分别置患者腰骶部及腹部疼痛处,覆上砂袋,接通离子导入仪,调至适当功率(以患者自感舒适温热且能忍受为度),每日1次,持续导入30~45min,10次为1疗程,经期停药。药液通过皮肤和肠粘膜直接吸收,直达病所,起效快,止痛效果好。本法简便易行,值得提倡。3病案举例例1:女,30岁,渐有痛经,进行性加重难忍,检查时发现左附件巧克力囊肿87×70×60cm3大小,5月行左侧输卵管及囊肿切除术,术后3个月复查时发现:左附件40×34×23cm3大小包块,盆腔少量积液,前来中医就诊。初诊:行经6天,量中等,色暗红,有血块,伴有腹痛,以左侧明显,腰骶部不适,舌红有裂纹,苔薄白,脉沉滑。妇检:已婚外阴,阴道无异常,宫颈光滑,宫体水平位,大小正常,后穹窿饱满,左附件可触及一核桃大小包块,且压痛明显,右附件阴性。& & 治以活血化瘀,清热利湿:丹参30g,三棱10g,莪术10g,皂刺30g,丹皮15g,红藤30g,虎杖15g,蚤休20g,薏米30g,鳖甲15g,橘核20g,元胡10g,随症加减,治疗3个月,同时行药液灌肠与离子导入1疗程,诸症消失。复查B超提示:子宫未见异常,嘱其停药观察。随访3个月,月经正常,无痛经再现。日,因月经过期,前来查尿TT(+),无明显不适,诊为早孕,嘱其注意调养。例2:女,42岁,痛经呈进行加重7年。月经量中等,色深褐,有血块,伴有腹痛、腰痛、肛门坠胀。平素畏寒,四肢不温。舌质暗淡,舌体胖大,苔薄白,脉沉细。B超提示:子宫肌瘤合并子宫肌腺症。子宫约74×62×59cm3大小,宫内回声不均匀,后壁可及约45×34×20cm3大小团块,内部回声不均,边界不清,双附件阴性。& & 治以补肾化瘀、软坚散结:仙灵牌10g,巴戟天10g,补骨脂10g,桂枝10g,丹参30g,皂刺30g,三棱10g,莪术10g,海藻15g,夏枯草15g,生牡蛎30g,橘核20g。水煎服,日1剂。月经第7~9天开始服,连服10~14剂。& & 经前3天开始服活血化瘀、调经止痛药:柴胡15g,枳壳10g,丹参30g,皂刺30g,三棱10g,莪术10g,益母草30g,月季花10g,炒蒲黄10g,五灵脂10g,乌药10g,元胡10g。日1剂,连服7~9剂。两方交替,随症加减治疗两个疗程,诸症消失。复查B超回报:子宫62×53×38cm3大小,回声欠佳。建议停药观察,随访3个月,诸症未复发。方中丹参、血竭、三棱、莪术、皂刺、水红花子行气破血、祛瘀止痛,鳖甲、海藻、牡蛎、薏米软坚散结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活血化瘀药能改善子宫微循环,促进血肿、包块吸收,防止组织粘连,具有抗炎、消水肿、解痉镇痛、抑制异位内膜增生之功,而且能改变血液流变性,提高红细胞及血小板表面电荷而达到解聚作用,降低经期血浆前列腺素浓度。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补肾中药有类似内分泌激素作用,能调节性腺轴,使其恢复正常功能,而且能显著提高单克隆抗体,促进巨噬细胞受体活性而调整免疫功能。补肾药仙灵脾和部分活血药还能降低经期血浆前列腺素浓度而缓解疼痛。补肾化瘀药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和内分泌功能,从多途径多效应抑制异位内膜增生、分泌,并促进其吸收而达到有效的治疗作用。因此,该法不失为治疗内异症的有效方法之一。子宫内膜异位症从瘀论治&  病案1 &经行腹痛,呈渐进性加剧,量多,有血块,色紫黯,伴乳房胀痛,舌紫暗,苔薄白,脉弦数。妇科B超示:左侧卵巢巧克力囊肿(3cm×2cm×2cm)。  西医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左侧卵巢巧克力囊肿。中医诊断:痛经、癥瘕 。证属气滞血瘀型。  该患者因情志不舒,气机不利,血行不畅,经血瘀滞,阻滞冲任,结于胞宫而发病。拟予疏肝止痛,祛瘀散结。方用疏肝止痛汤。  处方:当归15克,川芎6克,熟地12克,川牛膝15克,郁金15克,栀子9克,赤芍15克,白芍15克,茯苓15克,醋香附12克,炒川楝子12克,蒲黄12克(包煎),醋五灵脂12克,三棱9克,莪术9克。日一剂,水煎服。&  服5剂后,痛经明显减轻,经净后,去蒲黄、川楝子,加白术、党参,以益气养血,日一剂,水煎服。持续治疗3个月,痛经消失。复查B超示左附件巧囊消失。  病案2女,30岁,月经不规律,色暗红,量多,8~10天左右方净,伴腹痛,且渐渐加重,已婚5年,一直未孕,少气懒言,神疲乏力,纳呆,眠可,二便调。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妇科检查:外阴、阴道(-),宫颈光滑,子宫后位,后穹隆可触及数个痛性结节,双附件未扪及包块。  西医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原发性不孕。中医诊断:痛经、月经过多、经期延长、不孕症。证属气虚血瘀型。  方用益气活血方:黄芪30克,党参15克,当归10克,川芎6克,熟地15克,白芍12克,三棱9克,莪术9克,丹参9克,陈皮10克,炙甘草6克。日一剂,水煎服。  服10剂后,痛经明显减轻,并在月经来潮时去三棱、莪术,加蒲黄、五灵脂、莲房炭、侧柏炭等化瘀止血之品,服5剂,月经基本干净,量也明显减少。上方继服,连用6个月后,患者受孕。  病案3&26岁,近5年来经行下腹冷痛,喜温喜按,色黯,量可,有少量血块,纳眠可,二便调。舌淡红,苔白滑,脉沉紧。妇科检查:外阴已产式,阴道(-),宫颈光滑,子宫后位,活动欠佳,后穹隆可触及3个痛性结节,双附件未扪及包块。  西医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诊断:痛经。证属寒凝血瘀型。  寒性凝滞主收引,寒邪与血相搏,血为寒凝,运行不畅,冲任阻滞,凝滞胞宫致病。拟予温经散寒,化瘀止痛。方用温经止痛汤。  处方:当归12克,川芎6克,川牛膝15克,肉桂6克,炮姜6克,附子3克,醋延胡索15克,乌药15克,炒芥子15克,蒲黄炭12克(包煎),醋五灵脂12克,醋没药15克,赤芍15克,制吴茱萸3克,炙甘草6克。  连服5剂,痛经明显减轻。持续3个月,痛经消失,停药半年,未见复发。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诊疗方案&   1.寒凝血瘀证   治法:温经散寒,化瘀止痛。   推荐方药: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小茴香、干姜、延胡索、五灵脂、没药、川芎、当归、生蒲黄、官桂、赤芍、乌药、巴戟天。   中成药:少腹逐瘀颗粒、桂枝茯苓胶囊、艾附暖宫丸等。   2.气滞血瘀证&   治法:疏肝行气,化瘀止痛。   推荐方药: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枳壳、乌药、香附、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牡丹皮、延胡索、五灵脂、甘草。   中成药:丹莪妇康煎膏、散结镇痛胶囊等。   3.肾虚血瘀证   治法:补肾益气,化瘀止痛。   推荐方药:仙灵化瘀汤(经验方)加减。仙灵脾、肉苁蓉、菟丝子、首乌、牛膝、丹参、赤芍、黄芪、党参、莪术、川楝子、延胡索。   4.湿热瘀阻证   治法:清利湿热,化瘀止痛。   推荐方药:清热调血汤《古今医鉴》加减。生地黄、黄连、牡丹皮、当归、川芎、红花、桃仁、莪术、延胡索、香附、白芍、败酱草、薏苡仁。   1.中药保留灌肠   推荐方药:三棱、莪术、当归、延胡索、川芎、赤芍、桃仁、红藤、牛膝。根据病情,适当加减。水煎取液,适宜温度,保留灌肠,经期停用。   2.中药外敷   可选用活血化瘀止痛中药研末,随证加减,进行穴位贴敷、脐疗等疗法。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辩证法 && & (1)补阳还五汤:黄芪30g、当归12g、地龙12g、桃仁12g、赤芍12g、川芎10g、红花10g组成方,内异症属于气虚血瘀型,用此方加减治疗可以获得气血通调,通则不痛之效。采用此方加减治疗内异症患者19例, 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结果痊愈11例,显效3例,好转3例,总有效率93.9%。& & (2)抵当汤:当汤加减治疗瘀热腐肉互结型子宫内膜异位症15例,显效8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89.66%,疗效满意,基本组方:水蛭8g,延胡索 12g,蒲黄 10g,蔗虫8g,桃仁15g,金铃子15g,生大黄12g,五灵脂15g,滑石15g,车前子12g,木通10g,没药15g。每日1剂,15d为1疗程:病程短者1疗程,长者1一2疗程。服药期间不接受西医治疗。& & (3)桂枝茯苓胶囊:将该药应用于需要助孕帮助的内异症患者,发现其能有效改善血瘀症状和体征,为后续治疗作了很好的准备。该方能改善血液流变学,促进粘连及结缔组织松解,加快瘀血的吸收;能抑制被活化的巨噬细胞产生成长促进因子和白介素-1,从而抑制异位内膜增殖和前列腺素的产生。采用此胶囊治疗内异症15例,9例治愈,6例好转,总有效率85.7%。& & (4)少腹逐瘀汤:内异症与肾虚肝郁有关,用此汤以温经散寒、活血化瘀,加减治疗内异症14例,结果痊愈10例,显效2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92.6%。用此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每日1剂水煎服,每日2次,3个月为1个疗程。对照组于月经来潮第1天服达那唑胶囊,400mg/d,3个月为 1个疗程。两组服药时均 1月查肝功能1次。结果两组有效率都为90%,但是达那唑副作用明显大于少腹逐瘀汤,两组相比有显著性(P<0.01)。& & (5)血府逐瘀汤(胶囊) :用血府逐瘀胶囊治疗内异症患者所致痛经14例,3个月为一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为95%。实验室检查结果表明内异症患者存在的甲皱微循环障碍和血液流变学异常以及免疫可溶性分子、经期血浆PGT2a的异常,治疗后均有显著改善(P<0.01或P<0.05)。子宫内膜异位症属气滞血瘀,治疗以活血化瘀,行气解郁为则,药用血府逐瘀汤加鳖甲20g、牡蛎30g软坚散结,玄胡30g活血止痛,临床效果满意。经前、经期用清肝引经汤,经间期用血府逐瘀汤治疗5例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取得良好效果。& & (6):膈下逐瘀汤:用此方加减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致不孕21例,结果总有效率92.7%。& & (7)加味失笑散:用加味失笑散治疗内异症8例,加味失笑散组成:蒲黄12g,五灵脂10g,当归10g;川芎10g,赤白芍各10g,桂枝10g,生黄芪20g,淮牛膝15g,生地12g,炙没药10g,续断30g,菟丝子30g,香附15g,甘草6g,每日1剂,每次月经周期前1周开始服用.连服10d.3个月经周期为1疗程,结果治愈5例,好转2例,总有效率92%。& & (8):加味四逆散:用加减四逆散治疗内异症7例,四逆散加味药物组成:柴胡12g,元胡10g,赤芍15 g,白芍15 g,枳实6 g,三棱10g,莪术10g,土鳖虫12g,炙鳖甲5 g(研末分冲),穿山甲 3 g(研末分冲),参三七3g(研末分冲),生黄芪30 g,炙甘草6 g。结果显效5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91.23%。& & (9)其他:琥珀散、六合汤、阳和汤等治疗内异症也有报道。 & &(1)以肾虚血瘀立论:& & 补肾消异颗粒==菟丝子、续断、鹿角霜、桂枝、三棱、莪术、赤芍、牡丹皮、乌药、元胡、茯苓、甘草。可以采用颗粒中药各1包,每次服1包,每日1剂分2次服,月经第5天开始服用,3个月为1个疗程。临床效果良好,尤其在调整月经、提高性欲、增加受孕率、改善腰骶酸痛等方面,优于同期丹那唑对照组(P<0.01)。& & 温肾化瘀法治疗肾虚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2例,并与桂枝茯苓胶囊对照,结果在改善临床症状、部分体征、基础体温、妊娠方面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其具体用药为:& & 经后予温肾化瘀方:三棱、莪术各10g,水蛭6g,丹参15g,赤芍12g,炮山甲10g,海藻 12g,鹿角片10g,淫羊藿12g,熟地、菟丝子、党参、黄芪各15g。& & 经前 3天一经净,予化瘀止痛方:血竭 3g,蒲黄10g(包)、苏木各12g,没药6g,当归、赤芍、延胡索各 12g,肉桂(后下)5g,乌药6g。& & 加减:肛门坠胀者加升麻、广木香、皂角刺;& & 结节包块者加昆布、石见穿,& & 经量多者经期加花蕊石、三七粉。& & 在月经周期不同阶段,选用不同方药治疗内异症,效果满意。& & 其中经后期用滋阴养血法,药用:炒苍术、白术、黄柏、败酱草、蒲公英、夏枯草、鸡内金各10g、菝契、冬葵子、猪茯苓各15g。& & 经间排卵期:补肾调气血促排卵,药物:当归、赤白芍、山药、山芋肉、川断、菟丝子、紫石英、泽兰各10g、石打穿15g、五灵脂10g。& & 经前期:补肾助阳法加入化瘀法,药用:炒当归、赤白芍、丹皮、茯苓、川断、菟丝子10g、蛇床子各15g、石打穿15g、生山植10g。& & 经期方:活血化瘀、理气止痛,药物:炒当归、赤芍、五灵脂各10g、益母草、青皮、延胡索、制香附各10-15g、山楂、茯苓各10g。(2)以肝郁气滞立论:丹莪妇康煎膏由丹参、莪术、三七、赤芍、竹叶、柴胡、当归、三棱、香附、延胡索、甘草等药物组成,具有活血化瘀、疏肝理气、调经止痛、软坚化积的功效。本病主要病机为肝郁气滞、痰瘀互结,采用疏肝理气、祛痰化瘀法治疗内异症13例,对照组予丹那唑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 治疗组自拟内异消癥方,其组成:丹参20g,郁金10g,赤芍10g,川牛膝15g,柴胡10g,山慈姑15g,浙贝母10g,苏子10g,蜈蚣1条,枳壳5g,半夏6g,川楝子15g。(3)以痰瘀互结立论:本病乃痰浊内生,瘀阻胞脉,故采用活血化瘀、散结消癥之法治疗,临床效果满意,处方为:血竭、三七各5g,丹参20g,赤芍、丹皮、浙贝母、乳香没药、五灵脂各10g,山慈菇、薏苡仁各30g。内异症瘀血阻滞是根本原因,更有痰瘀阻滞之象,痰瘀互结,聚结成癥,所以自拟散结镇痛胶囊治疗内异症11例,与丹那唑作为对照,两组在疗效上无显著差异,但是治疗组副反应小于对照组。散结镇痛胶囊组成:血竭、三七、薏苡仁、浙贝母。采用活血化瘀、消痰散结法治疗内异症7例,与丹那唑对照,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85.7%,高于对照组42.2%,而且活血化瘀、消痰散结法有较强的免疫调节功能,并能抑制血清中子宫内膜抗体水平,对异位症痛经有确切疗效。处方为:当归、赤芍、夏枯草各15g,川芎、血竭、三七末各6g,桃仁、浙贝母、枳壳各10g,生牡蛎30g,橘核、荔枝核各12g。(4)以瘀热互结立论:用祛瘀解毒汤治疗瘀血内结,日久内蕴成毒的内异症患者17例,总有效率88.5%,效果良好。祛瘀解毒汤组成:丹参、赤芍、桃仁、蒲公英、夏枯草、生麦芽、生山楂各15g,土鳖虫10g,水蛭6g,忍冬藤、威灵仙、白毛藤各20g,皂角刺30g。以活血清热、化瘀通络的红败汤治疗病程久,瘀而化热的内异症患者15例,显效11例,有效3例,无效1例,对改善症状、缩小囊肿包块、降低CA125等方面效果较好。红败汤组成:红藤18g,败酱草30g,薏苡仁30g,桃仁12g,丹参15g,赤芍12g,紫草18g,红花9g,牡丹皮10g。用法:每日一剂,水煎分2次服,3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连续观察2疗程。内异症病久有血瘀夹热的表现,故自拟祛瘀通经饮治疗60例内异症患者,收效显著,总有效率92%。祛瘀通经饮组成:红藤18g,败酱草、薏苡仁30g,桃仁12g,丹参15g,赤芍12g,紫草18g,红花9g,丹皮10g。(5)以阳虚血瘀立论:此病以寒凝血瘀最为常见,故自拟温通汤以温经散寒、化瘀止痛,治疗内异症痛经患者32例,总有效率91.8%。温通汤组成:乌药15g,肉桂6g,吴茱萸10g,肉苁蓉10g,姜黄15g,鬼见羽15g,马鞭草15g,延胡索10g。痛经内异消合剂治疗寒凝血瘀型内异症,并与丹那唑对比发现,痛经内异消合剂对控制病灶、消除疼痛有较好疗效。可恢复和维持卵巢功能,促使排卵,提高受孕率;有调节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的功能;对肝功能无损害作用,但在降低复发率上低于丹那唑。痛经内异消合剂组方:当归、赤芍各10g,,血竭1.5g,三棱6g,刘寄奴10g,炒白芍30g,沉香面 3g,制乳香、苏木、香附、小茴香各10g,醋延胡索、醋炒五灵脂各 15g,菟丝子 30g,生蒲黄、甘草各10g。服药期忌生冷食物,于每次月经第 12天始服至下次月经来潮第三日停服,连服两个疗程。(6)以气虚血瘀立论:以益气化瘀立法,创制抗内异汤治疗内异症13例,并与丹那唑作对照,结果治疗组总疗效为93.33%,对照组为86.67%,差异无显著性,但是丹那唑副作用明显多于抗内异汤。抗内异汤组成:黄芪20g,党参20g,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没药各10g,当归15g,菟丝子15g,淫羊藿12g。益气化瘀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内异症患者30例,有效率达90%,效果良好。益气化瘀汤基本方:黄芪30g,茯苓15g,白术15g,丹参15g,当归15g,川芎12g,香附12g,莪术12g,陈皮12g,甘草6g。治疗气虚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效果满意。其认为妇女因其经、带、产、乳的生理特点,形成了多虚、多瘀、多郁的病理特征,而内异症是虚瘀并见的一类疾病。据此自拟消异饮(炙黄芪、丹参、五灵脂等药物组成),临床总有效率达94.44%,在缩小或消除巧克力囊肿、治疗痛经及月经不调等症状方面疗效显著。1.3单味药为主加减治疗内异症( 1)血竭:内异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血竭组服用基本方加血竭,对照组只服基本方,来观察血竭为主药的活血化瘀药治疗内异症的疗效,基本方为:丹参10-15g,当归8-10g,石见穿8-10g,水蛭10g,三棱8g,莪术8g,益母草8g。结果:血竭组总有效率为92.13%,对照组为46.15%,差异相比有显著性;血竭组疗效最佳的是巧克力囊肿,其次是子宫腺肌病;停药后随访一年,复发率血竭组为6.14%,对照组为23.08%,差异有显著性。(2)雷公藤:内异症患者随机分为雷公藤组和炔诺酮组,来研究雷公藤治疗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的机理和疗效。结果:雷公藤与炔诺酮一样可以导致临床闭经,但是组织学、内分泌学的改变是不同的。雷公藤明显降低E2,使子宫内膜萎缩,在位、异位内膜萎缩与灶性坏死,临床出现闭经、盆腔疼痛消失。炔诺酮虽然可降低E2,但是达不到使FSH、LH升高的水平,雷公藤所导致的改变比较符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腺症的病理生理学。(3)水蛭:用水蛭为君药治疗腹壁疤痕内异症一例,效果显著。其处方为:水蛭、赤芍、桃仁、皂角刺、穿山甲、海藻各15g,丹参20g,血竭5g。(4)鸡血藤:内异症不孕患者血液中含有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其敏感性在56%--75%,其特异性在90%--100%。他用活血养血的鸡血藤,适当配伍可以治疗EMAb阳性的内异症不孕患者,疗效显著。现代药理研究认为:鸡血藤具有改善微循环、增强子宫的能量代谢及合成代谢。2.外治法:特色的治法,对内异症,外治法主要有以下几种:2.1:直肠给药:棱莪消积饮煎剂(三棱、莪术、山慈姑、海藻、穿山甲等)保留灌肠,药渣热敷小腹,共治疗1-3个疗程,总有效率为96.47%。灌肠法通过直肠直接吸收,药物浓度高,疗效显著。内异症中药治疗中尤以中药保留灌肠效果最佳,他们的方法是将药液过滤后转在吊瓶中,适宜温度后用导尿管引药液进入直肠(灌肠前排空直肠),于次晨排便效果最佳。应用直肠滴入给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用口服治疗组为对照,结果中药直肠滴入治疗痛经,疗效明显优于口服治疗,差异有显著性。对照组中药配方:三棱30g,莪术30g,当归30g,川芎30g,丹参30g,桂枝30g,赤芍30g,红藤30g,良姜30g,台乌30g,元胡30g,佛手30g。煎煮药液浓缩150ml,直肠滴入,经前使用;对照组沿用上方,剂量减至口服量,经前一周服用,经期停服。用异痛宁栓(三棱、莪术、元胡、红花、吴萸、仙灵脾、血竭等)纳肛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性性交痛30例,并与丹那唑治疗组作对照,结果异痛宁栓组总有效率93.33%,丹那唑组为91.67%,两组在疗效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用此栓纳肛治疗内异症患者21例,均在经净后用药,3个月为一个疗程,结果痛经、直肠刺激症状、月经失调等症以及超声检查结果都得到改善,有效率达90.5%。2.2:盆腔给药:运用通瘀注射液在非直视下经输卵管给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并选丹那唑作为对照组,疗程各为3个月,治疗组的临床症状与体征、血液粘滞度、CA125、EMAb的阳性率均降低,FSH、LH、E2、P的含量均受到调节,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可见盆腔给药法可使药物直达病所,见效快。通瘀注射液为莪术、三棱、金银花、黄芩、丹参等中药制成的注射液。2.3:贴敷疗法:消异种子丹贴脐治疗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33例,结果:临床痊愈22例,显效5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69%。消异种子丹组成:水蛭30g,炒穿山甲30g,蜈蚣4条,延胡索30g,制没药30g,生大黄35g,炒桃仁30g,红花20g,川芎25g,木香25g,肉桂20g,淫羊藿30g,菟丝子30g。上药共为细末,瓶装备用。用时取药末10g,以温开水调和成团,涂在神阙穴,外盖纱布,胶布固定。3天换药一次,30次为一个疗程,四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用七厘散穴位敷贴治疗内异症21例,发现本法对痛经、月经不调、肛门坠胀痛、性交通等症状有明显改善,对盆腔触痛性结节、卵巢囊肿疗效相对较差。<font color="#ff灸法:对43例慢性盆腔痛患者(其中内异症患者28例)采用隔药饼灸关元,结合针刺关元、子宫穴、次僚、足三里、地机、三阴交、太冲。结果治愈14例,有效21例,总有效率81.4% 。将中药附子、鹿角霜、肉桂、乳香、五灵脂按2:2:1:1:1比例混合,用粉碎机打粉,用时以 20%酒精调制后用模具压成直径 3cm,高 0. 5cm的附子饼;艾绒用细艾绒用模具做成底径2. 5cm,高2 cm,重 2 .5g的艾柱。取穴 : 关元、子宫穴(双)为A组穴位,次缪(双)、肾俞(双)为B组穴位.隔日选一组穴位.交替使用.每穴灸2壮.经期可灸。用温通药灸治疗内异症26例,并用艾灸作同期对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16%,对照组总有效率64.52%,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温通药灸散组成:黄芪、当归、细辛、威灵仙、附子、艾叶各等分,合匀制成粗末。用时取30g,放入直径4cm铜质容器中,底部有多个小微孔,加入10%姜酊湿润后点燃。取穴:双侧水道、四满,单侧三阴交,熏灸,每穴10分钟,每天1次,10次为一疗程。<font color="#ff穴位注射: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注射足三里、血海和三阴交、次醪2组穴位,隔天交替选穴,每穴注 1.5 ml,二组穴位共6 ml,治疗21例,痛经有效率为87%,月经不调有效率为91%。4.采用内外合治治疗内异症继发不孕,疗效显著。口服药以补肾益精,养血调经的益肾养精汤(熟地黄、山药各25g,山茱萸、枸杞子、杜仲各20g,桑寄生、淫羊藿、菟丝子、覆盆子各15g,当归、白芍、陈皮各10g)。灌肠药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的红藤煎(红藤、败酱草各30g,牡丹皮、赤芍、益母草、泽兰各25g,延胡索、五灵脂、蒲黄、通草各15g,三棱、莪术、皂角刺、穿山甲各10g),保留灌肠。输卵管通液术:鱼腥草30g,紫花地丁30g,蒲公英30g,土茯苓30g,苦参30g,煎药液150ml。月经干净后3-7天内施行。三联治疗内异症共31例,总有效率93.33%。以益气化瘀补肾法组成内异方及灌肠方配合中药外敷对36例患者进行3个月的治疗观察,总有效率为91.67%.俞氏内异方不仅可以使症状有所改善,还能提高卵巢功能。内异方组成:黄芪12g,蒲黄15g,桃仁12g,水蛭9g,仙灵脾12g;灌肠方:黄芪9g,蒲黄9g,五灵脂9g,乳香3g,没药3g;外敷:乌头9g,艾叶9g,鸡血藤30g,红花15g,防风20g,用纱布包好,蒸热敷下腹部。以上综述可以看出,中医中药在治疗本病上,采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以活血化瘀为治疗大法,多途径给药,在缓解临床症状(尤其是痛经、月经不调)、改善体征上有显著效果,而且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挖掘其更大的潜力。子宫内膜异位症概述及治疗方法【概述】当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黏膜以外的部位时,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主要症状是渐进性腹痛、月经不调和不孕。以育龄期妇女多见。本病相当于中医的“血疤”。&&& 【病因病理】&&& 1.气滞血瘀& 情志抑郁,气结则血凝而致。&&& 2.瘀热互结& 肝郁瘀积,日久化热,热与瘀互结而致。&&& 3.寒凝血瘀& 经期或产后冒寒涉水,寒气侵人胞络,与血凝结而成本病。&&& 4.肾虚血瘀& 素体肾虚,精血不足,复又气滞血瘀,导致肾虚血瘀。&&& 【诊断要点】&&& 1.症状& 渐进性加剧的痛经,月经失调,不孕。&&& 2.体征& 典型的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表现为子宫被黏连,后倾固定。子宫稍增大,宫体后壁或峡部或直肠陷四处有大小不等硬结节,触痛明确,附件可触及囊肿。&&& 3.B超检查& 提示盆腔内有异位病灶。&&& 4.实验室检查& 血CA125升高提示病情较严重。&&& 5.鉴别诊断& 与卵巢囊肿、子宫肌瘤、慢性盆腔炎等鉴别。&&& 【辩证分型】&&& 1.气滞血瘀& 经前下腹两侧胀痛,乳胀,肛坠,经行则下腹疼痛剧烈,拒按,腰骶酸痛,大腿内侧隐痛,经血或少或多,或不孕。苔薄,舌紫黯或有瘀点,脉弦。&&& 2.瘀热互结& 行经发热,小腹剧痛,泛恶纳少,大便秘结,腰骶酸胀,经量增多,色黯有块,或不孕。苔黄腻,舌黯尖红,脉弦数。&&& 3.寒凝血瘀& 经前下腹冷痛,喜暖,大便不实,腰骶酸坠,经期腰腹疼痛加剧,四肢逆冷,经血紫黯伴血块,盆腔内有结节或包块。苔薄白滑润,脉紧。&&& 4.肾虚血瘀& 经行下腹疼痛,量少不畅,淋漓不净,腰骶酸楚,头晕耳鸣,倦怠乏力,婚久不孕。苔薄,舌质黯,脉沉细而弦。&&& 【分型治疗】&&& <font color="#.气滞血瘀治法:理气化瘀消疤。&&&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桃仁9克& 赤芍IO克& 柴胡9克& 延胡索15克& 木香9克& 枳壳9克& 川楝子9克& 川芎6克红花6克& 生地12克& 当归9克加减:腹痛剧,有大血块者,加血竭末6克(包煎)、失笑散12克(包煎)、徐长卿10克。&&& <font color="#.瘀热互结治法:凉血化瘀消疤。&&& 方药:大黄牡丹皮汤加减。&&& 生大黄6克(后下)丹皮10克& 桃仁9克红藤12克& 赤芍10克& 夏枯草9克& 牡蛎30& 克(先煎)川楝子& 12克& 枳壳10克加减:服药后大便多而溏薄者,去桃仁或大黄,加淮山药9克;经量多者,加槐花15克、赤石脂12克、生蒲黄12克(包煎)。&&& <font color="#.& 寒凝血瘀治法:温经散寒,化瘀消疤。&&& 方药:少腹逐瘀汤加减。&&& 肉桂5克(后下)三七粉4克(吞,或调冲)干姜& 5克& 川芎& 6克& 小茴香6克& 当归9克& 赤芍9克& 延胡索10& 克& 没药9克& 生蒲黄12克(包煎)五灵脂12克(包煎)加减:小腹冷痛喜暖者,加细辛5克、乌药10克、木香9克;腰骶冷痛,两膝酸楚者,加菟丝子12兄、怀牛膝10克、鹿角片12克(先前):盆腔内有结节或包块者,加蛇舌草15克、莪术12克、地龙9克血竭末6克(包煎)。&&& <font color="#.& 肾虚血瘀治法:益肾化瘀消疤。&&& 方药:归肾丸合失笑散加减。&&& 当归10克& 白芍12克& 熟地12克& 川芎6克黄芪12克& 菟丝子10克& 仙灵脾9克& 杜仲10克& 紫石英12克& 失笑散12克(包煎)枳壳12克牡蛎30克(先煎)昆布12克& 炙甘草3克加减:盆腔包块较大者,加夏枯草9克、血竭9克、白花蛇舌草15克;痛经甚者,加木香12克、没药9克。&&& 【中成药】&&& 1.大黄蛰虫丸& 每日2次,每次4.5克,吞服。用于有血瘀而便秘者。&&& 2.七味新消丸& 每日2次,每次2克,吞服。用于瘀热互结伴经行发热者。&&& 3.鳖甲煎丸& 每日2次,每次4.5克,吞服。用于盆腔有包块者。&&& 4.失笑散& 每日2次,每次4.5克,经前3天,开水泡浸,待温滤汁分服。用于痛经有瘀阻者。&&& 【简便方】&&& 1.地龙、蜈蚣等份研末,装人胶囊,每丸0.5克。每日3次,每次2~3丸,吞服。用于化瘀消瘤止痛。&&& 2.灌肠汤& 丹参30克、石见穿30克、赤芍15克、莪术15克,上药煎取浓汁,经净后第5天开始保留灌肠,每次100毫升,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3.雷公藤150克,加水1000毫升,文火煎2小时,去渣浓缩成500毫&&&&& 【注意事项】&&& 1.人工流产负压吸引产术可诱发本病,故应做好避孕,避免人流术。&&& 2.如先天性处女膜闭锁、宫颈黏连等经血下行受阻或不畅,使经血倒流入盆腔,可诱发子宫内膜异位症。妇科手术应避开月经期,以免经血逆流入盆腔。&&& 3.经期避免剧烈体育活动或重体力劳动,尤其是避免增加腹压的劳动,可防止本病发生。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36岁,已婚。缘经候衍期,经行涩少,绝色黯淡已三年余,伴有面颊黧斑、胸胁胀满、腰膝酸软等症状,脉来弦细,舌质紫黯。此乃肝郁血滞、肾精虚损之证。治以疏肝滋肾,化瘀调经之品。柴胡9克,路路通9克,当归9克,白芍9克,丹参5克,补骨脂9克,黄精30克,益母草15克,月季花9克,甘草5克。&  [处方分析]&  该处方系个人多年临床经验方,具有疏肝滋肾、化瘀调经之功。适用于妇女肝郁血滞、肾经不足之月经不调、经行涩少、经色紫黯、面色黧斑、头晕神疲、胸胁胀满、腰膝酸软、性欲淡漠等症状。&  方中柴胡善条达肝气,宣畅气血而疏肝解郁;路路通既能疏肝理气,又可祛瘀通经;当归、白芍、柴胡以养血柔肝,调和气机;黄精、补骨脂乃补肾填精之品,黄精长于滋肾阴,补骨脂功擅助肾气,一阴一阳,化生精血,滋补肾精;丹参、益母草、月季花乃有化瘀调经之力。全方共奏疏肝解郁、滋补肾精、化瘀调经之效。。& &【子宫内膜异位症---老中医绝招】&&& 子宫内膜生长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多见于30-40岁的妇女。子宫内膜异位主要发生在盆腔内的卵巢、子宫骶骨韧带、子宫直肠凹、直肠阴道隔等处。此外,阴道、脐、肺、膀胱、乳腺等处也有发生。本病原因可能是人工流产、输卵管造影或手术,或月经期,脱落的子宫内膜经输卵管进入盆腔,并种植在其他组织上。也可能是其他组织的上皮因炎症及内分泌影响转变成子宫内膜组织。&&&& 有哪些症状?&&& 1.痛经:为最常见的症状,多呈进行性加剧,疼痛常于经前1-2天开始,经期第1天最为严重,至月经干净后逐渐缓解以至消失。疼痛部位多在下腹部及腰骶部,可放射至阴道、会阴、肛门等处。疼痛的发生和程度与子宫内膜异位部位有关,与病变程度不一定戚正比。&&& 2.不孕:子宫内膜异位在盆腔内常引起生殖器官粘连和输卵管阻塞不通,以致运卵通道不畅或不易受精;累及卵巢时,则引起卵巢功能失调等,均可导致不孕,故不孕的发病率高(约75%)。&&& 3.性交疼痛:以阴道深部性交痛为主,甚至厌恶性生活。&&& 4.阴道异常流血:月经初潮早,月经周期缩短,月经量增多,或经量不多而经期延长,经行前后出现少量阴道流血,甚或月经周期紊乱等。&&& 5.经行发热:基础体温偏高,经前低热,经行发热升高,经净则缓解或消失。&&& 6.排便异常:月经前及月经期出现排便疼痛、里急后重或排便困难,甚则周期性便血。&&& 7.排尿异常:月经期出现尿频、尿急、排尿困难,或周期性血尿。&&& 8.急性腹痛:突发剧烈腹痛,发生时间以排卵期、月经期多见,可伴有恶心呕吐、肛门坠痛、汗出等。&&& 需要说明的是,患者由于子宫内膜异位部位及程度的不同,临床症状及程度差异较大。&&& 体征:典型的体征是在子宫直肠陷凹或在宫颈的后上方或骶韧带处扪及一个或数个质硬的结节,有压痛。子官常后倾固定,大小正常或合并肌瘤与子官腺肌瘤而增大。&&& 如何区分病变的严重程度?&&& 轻度:&&& (l)以散在的病灶种植,卵巢触痛,正常大或略大,但无明显的内膜囊肿形成。&&& (2)牯连轻微或不明显,子官、卵巢均活动。&&& 中度:&&& (1)卵巢单侧或双侧有多个病灶,卵巢增大或有小的内膜囊肿形成,但囊肿直径不超过3厘米u&&& (2)输卯管、卵巢有粘连。&&& (3)有明显的散在病灶硬结,臼r触及触痛结节。&&& 重度:&&& (l)卵巢子宫内膜大于3厘米(单侧或双侧)。&&& (2)盆腔粘连明显。&&& (3)子宫直肠凹封闭,片状增厚,伴触痛结节。&&& (4)病变累及直肠、膀胱,伴子宫固定不动。&&& 如何诊断?&&& 根据育龄妇女有进行性痛经及不孕史,检查时发现子宫后倾固定可做初步诊断。&&& 如何治疗?&&& 柴胡10克,天花粉15克,当归9克,炮山甲15克,桃仁(打)15克,川红花6克,大黄(酒洗,后下)9克,甘草3克,台乌药15克,琥珀末(冲服)1.5克,红糖适量。&&& *经痛剧烈,经中央血块者,酌加延胡15克,九香虫12克,以理气化瘀除痛。&&& *肿块大者,酌加山楂12克,三棱12克,丹参15克,以破瘀消癥。&&& *高热,经血红稠者,酌加银花藤,或大黄加量或加黄芩12克。&&& *低热者,加丹皮15克,毛冬青15克,以清热凉血。&&& *月经过多,经期延长者,加黄芪15克,以补气摄血,配合当归,养血不留瘀。&&& *口渴心烦,舌上少苔者,加太子参15克,准山药15克,麦冬15克,养阴生津。&&& *里急不甚,大便无异常,可去大黄。&&& 上药加水煎煮2次,将两煎药液混合均匀,分2次服,每日1剂。&&&& 有哪些单验方?&&& 1.炒蒲黄(包)8克,五灵脂12克,血竭3克,三七粉(冲服)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2.三棱15克,莪术15克,生蒲黄(包)12克,五灵脂12克,桃仁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3.全当归40克,川芎30克,桃仁30克,生黄芪20克,地龙20克,红花20克,赤芍45克,水煎服,每日1剂。&&&& 特别提示&&& 1.经期禁止性生活,避免体力劳动过度及跑步、打球、游泳、骑车等剧烈活动,以防止经血倒流引起子宫内膜种植。&&& 2.禁止人为引起经血倒流,如在经期不得做不必要的、重复的、过于粗暴的妇科双舍诊,以免子宫内膜被挤入输卵管而引起内膜腹腔种植。&&& 3.及早治疗引起经血外流不畅或血液潴留的生殖道畸形或疾病。&&& 4.经行时勿吃生冷(包括凉拌生菜,水果),勿食酸醋及螃蟹、田螺、河蚌等末凉性食物。少吃或不吃有强烈刺激性的食品。【张萍青】“治痰必用破瘀”。故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化痰软坚散结应贯穿于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整个过程中。【张师自拟方】以忍冬藤、蒲公英、夏枯草、猫爪草、白芥子、龙葵、丹参、鳖甲、皂角刺、黄芪。现代药理学证明,以上药物均有抗炎、抗肿瘤之作用。丹参功在活血祛瘀,凉血消痈,鳖甲甘咸寒,重在软解散结,皂角刺消肿解毒,三者联用,可增强“坚者削之”之效。在一派清热化痰散结之药中,佐以扶正祛邪之黄芪,旨在补气健脾升阳,气行则血行,痰瘀得化。全方配伍严谨,共奏清热、活血、软坚之效,使痰瘀得散,包块得消。病情严重者,如术后复发、包块较大、平素腹痛、腰骶酸痛、经行腹痛、经期延长等患者,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效果更著。以复方大血藤灌肠剂为灌肠药--忍冬藤、大血藤、败酱草、蒲公英、皂角刺、丹参、赤芍等,每晚睡前保留灌肠,经期停用,直达病所,共奏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之效,减轻内异囊肿与周围组织粘连、水肿,缩小包块。3 分期论治,注重兼证---经后期配合健脾补肾,以白术、白芍、枸杞子、女贞子等性平养血之药,以补后天养先天;经间期加重活血化瘀,加入三棱、莪术、赤芍等助阴阳转化;临床上内异症不孕的患者多伴黄体功能不全,内分泌欠佳,基础体温(BBT)高温相不典型,故张师认为经前期需加强补肾养血,以仙茅、仙灵脾、苁蓉、巴戟天、潼蒺藜、鸡血藤、虎杖根等使血海渐充;经行时,气血当泻,但异位内膜所倾泻的离经之血, 无脉道可循, 瘀积少腹,不通则痛;瘀阻冲任,新血难安,多有剧烈痛经、经期延长的表现,故行经期需加重逐瘀调经,配以四物、元胡、益母草、失笑散、乳没等,使经血得泻,瘀血得消。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病情粘腻,迁延日久,患者往往伴随肝郁气滞之象,故治疗时注重疏肝解郁,配以柴胡、枳壳、香附、佛手等理气疏肝,气机得畅,则水湿得运,痰瘀得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时,注重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易顾此失彼,致寒凉伤伐胃气, 患者往往伴随脾胃虚弱之象。“脾胃为后天之本”,故张师治疗时注重顾护脾胃,脾胃健运,则药物吸收良好,水谷精微得化,气血生化有源,常配伍鸡内金、生山楂、九香虫等助消化之品,扶持脾胃之气。4 典型病例--患者,女性,28 岁,2011 年1 月12 日初诊。患者不避孕1 年未孕,查B 超示“右附件囊性肿块(大小5.4cm×4.8cm), 考虑巧克力囊肿”,CA125 106.5U·mL-1、性激素未见明显异常。患者平素月经周期尚规则,经行色暗,质粘,量中等,7~9d 净,经行期伴小腹、肛门坠涨感,末次月经时间为2010 年12 月22日,色、质、量同前,舌暗红,苔黄厚腻,脉弦涩,属痰瘀热之证。考虑患者处于经前期(黄体期),治以清热解毒、活血软坚、补肾养血,助子宫内膜向分泌期转化,方以夏枯草、蒲公英、蛇舌草、蛇六谷、丹参、鳖甲、皂角刺、白芥子、仙茅、仙灵脾、苁蓉、巴戟天、潼蒺藜、鹿角片、鸡血藤、虎杖根、鸡内金,7 剂。1 月19日复诊,患者诉下腹坠涨,腰酸,舌尖红,脉弦数,此为月经来潮之象,重用活血调经,理气止痛,以基础方去白芥子、猫爪草、夏枯草、龙葵、黄芪,加桃红四物、元胡、川楝子、乌药、留行子、牛膝、失笑散,7 剂,嘱患者经净后3~7d 禁性生活,来院行子宫输卵管造影术。1 月31 日三诊,患者1 月22 日月经来潮,7d净,遂行子宫输卵管造影术,提示双侧输卵管通畅,嘱避孕2 月。期间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基础方加减,配合周期疗法、中药灌肠2 月。第3 月患者试孕,2011 年4 月20 日患者月经未来潮,查血HCG(人促绒毛膜性腺激素)253 U·L-1,予保胎治疗,3 周后查B 超示“早孕:宫内活胎”。  【王子瑜--“乌丹丸”去瘀除痛】丹参、桃仁、延胡索、莪术、水蛭、乌药、乳没、肉桂、川断。活血化瘀,消癥散结,祛瘀生新,以达气血调畅、气行血和、“通则不痛”的目的。  实验证实,乌丹丸能明显地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液流变学的指标,改善血液循环,消除由血液流变学改变所致的瘀阻状态,从而达到瘀去痛消的目的。动物实验观察发现乌丹丸能够提高小鼠的痛阈,抑制其扭体反应,并能松弛离体子宫平滑肌,对垂体后叶素引起的离体子宫的强烈收缩有解痉、抗痉作用。  另外,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活血化瘀药有改善异位内膜病灶的微循环,抑制内膜增生、分泌、出血等。丹参、元胡、莪术、肉桂等具有抑制合成和释放前列腺素的作用。  乌丹丸的镇痛效应可能有三个方面:一是提高痛阈;二是抑制子宫肌收缩;三是抑制异位内膜组织,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或释放,或通过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前列腺素的代谢灭活以及排泄等来解除其对子宫肌及周围组织刺激引起的收缩,从而达到止痛的目的。  【加减】:痛甚加血竭粉、琥珀粉、延胡索粉;肛门坠痛加荔枝核;经血夹块者加三棱、石见穿;带经期长量多者加三七粉、炒蒲黄;子宫腺肌症者加苏木、皂角刺;四肢厥冷者加制川乌;恶心呕吐者加吴萸、川椒等。合并不孕症者,非经期可加服河车大造胶囊或四物汤合寿胎丸,以调补冲任,排卵期补肾活血化瘀并用,促其排卵,瘀去癥消,精卵相合,才能受孕。  张某,女,30岁,已婚。  主诉:经行腹痛1年余,加重7个月。患者1992年4月行人工流产术,5月无明显诱因从经行第1天起腹痛,持续7~8天,可忍耐,未治疗。近7个月,经行腹痛难忍,需服止痛片2片尚可缓解。  1993年10月去协和医院就诊,经B超及内诊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予西药,其恐副作用未服,转求中医。  患者平时失眠多梦,经行头痛,经前乳房胀痛。末次月经日。舌黯红,苔薄白,脉细弦。舌下脉络增粗,色紫黯。  诊断: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证属气滞血瘀。正值经前,治以行气活血,化瘀止痛。  组方:丹参20克,乌药10克,生蒲黄10克(包),制香附10克,桃仁10克,急性子15克,制乳没各10克,五灵脂10克,水蛭10克,延胡索10克,赤白芍各10克,炒小茴香10克,蜈蚣1条。  6剂,水煎,日1剂,早晚分服。汤剂后服用乌丹丸6克,日2次,共3周。  嘱:畅情志,忌生冷、辛辣之品。  日二诊:末次月经日,仍腹痛,需服止痛片,经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肛门坠胀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