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最有趣的科洛佛悖论最后的怪兽是哪些

中国教育领域的八大悖论
河南省校园文化艺术促进会隶属于河南省文化厅,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校园的重要桥梁,是繁荣我省校园文化事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社会力量。其会刊《河南校园》(经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批准的月刊)是河南省期刊协会常务理事单位,面向全省十八个地市,为广大校园服务。
尽管大家都希望教育越办越好,但教育领域还存在许多明显的悖论。
悖论之一是,近年来教育形势大好,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均有较大进展。但一些有条件的家庭仍然愿意把孩子送到国外去学习,特别是高级知识分子家庭,每年以两位数的比例增长,而且出国孩子年龄越来越小。过去是怕考不上大学而送孩子出国学习,现在是优秀的孩子选择出国学习。许多家长反映,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对孩子要求过多,限制过死,束缚孩子潜在能力的发展。由于怕影响孩子的发展,所以要早一点送到国外去学习。
什么是真正的教育质量?许多校长、老师口头上说提高教育质量,但把教育质量停留在考试分数上,实际上做着违背提高质量的事,增加学生负担,进行机械的训练,极大地妨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悖论之二是,某些地方干部一方面高喊素质教育,另一方面给学校、教师施加压力,把升学率作为自己的政绩。要知道,升学率是一个常数,每年全国升学率都有一个定数。甲学校提高了,乙学校就会降低,不可能每所学校都年年提高。追求升学率就像盲目追求国内生产总值(GDP)一样,污染了环境,将来治理要付出成倍的代价。
悖论之三是,一方面规定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小学低年级不留作业,另一方面教师又布置了许多家庭活动,甚至需要学生和家长共同完成,许多家长觉得苦不堪言;一方面学校减少了学生的家庭作业,另一方面家长又送孩子上各种补习班,学生负担日益加重。总之,教师和家长一起,不让学生有空闲的时间,不让孩子有自由的游玩活动,不相信孩子需要在玩耍中成长。
悖论之四是,教育部门一方面规定减少学生的考试,另一方面又布置各种测评,虽说是抽样的,但学校班班要准备,结果反而增加了学生负担。教育质量的监测是需要的,但要不要用考试的方法来测评?用这种方法监测还是一种分数思维,依然是以考试分数为标准。国家明文规定不要以分数排队,但有些地区仍然半公开地按分数对学校排队,学校也按分数对学生排队。学校、老师和学生因而感到很大的压力。
悖论之五是,大家都说要培养创新人才,从小要打好基础,但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又处处限制学生思维。许多小学限制学生的自由活动,这也不许干,那也不能做。许多家长反映,孩子得不到自由发展。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另一方面又不重视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事事都设标准答案。
悖论之六是,天天说要把爱心献给学生,要热爱每个学生,却常常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继续评选所谓的“三好学生”。要知道这样只能鼓励一部分学生,却伤害了大部分学生。学生正在成长中,发展不是线性的,有时是会犯错的,人的一生就是在犯错中不断成长。我们天天在讲宽容,但对孩子的犯错却不宽容。学生是需要激励的,是需要榜样的,但不能把学生定格在谁是好学生、谁是差学生上。
悖论之七是,大家都认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尊师重教,但教师群体却得不到社会应有信任和尊重。许多家长对学校抱有“托管”思维,把孩子交给学校,学校就要负全部责任,缺失家庭教育,“校闹”事件时有发生。一方面家长希望孩子有好老师,因此不仅要择校,还要择老师,另一方面很少有家长愿意把孩子送去学师范。这说明在我国,教师职业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尊师重教某种程度上还停留在口头上。
悖论之八是,家长一方面希望孩子过上幸福的生活,另一方面又在压抑孩子,让孩子埋在作业堆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做练习题”,使孩子养成孤僻、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还美其名曰“为了将来的幸福,只好牺牲童年的幸福”。事实上,没有童年的幸福,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没有形成完善的人格,孩子将来也不可能幸福。
教育领域类似的悖论还有不少。笔者认为,这些悖论破解了,我国教育必能更健康地发展。
顾明远,中国教育学会原会长,北师大教育管理学院院长。著名教育学者朱永新教授曾说他是中国教育的“大哥大”,是一个没有争议的人物、一个慈祥的老人。“如果顾明远先生把家中的聘书堆起来,肯定会比他本人高得多。”
【本文原载于《中国教育报》日第2版】
河南省校园文化艺术促进会隶属于河南省文化厅,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校园的重要桥梁,是繁荣我省校园文化事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社会力量。其会刊《河南校园》(经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批准的月刊)是河南省期刊协会常务理事单位,面向全省十八个地市,为广大校园服务。
按一按,有内涵
微信号:河南校园慧客厅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按一按,有文化
微信号 :henanfuhao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家有孩子,必须按
微信号:chinesecampus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聚宝盆,当然按
微信号:chinesehkt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国学食粮,按一按
微信号:chinathought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清醒一下!“互联网+”八大悖论
阅读量:10406
从“互联网+”到“互联网—”与“互联网x”,各种对“互联网+”解读甚至是曲解与片面的。没有整体观的解读构成了各种“‘互联网+’悖论”,让读者陷入一种似是而非的认知。总结了“互联网+”的八个悖论,目的还是让大家对“互联网+”有一个更深的认识。
我的第一篇关于“互联网+”的文章是讨论“互联网+”与“+互联网”的,从那篇开始陆陆续续写了十几篇关于“互联网+”的文章。到底什么是“互联网+”?我曾经有一篇文章专门写这个话题,不过我写的只是一家之言,每个行业每个人对“互联网+”都有不同的理解。“互联网+”这个词以后,相继出现了“互联网-”与“互联网x”,估计以后还会出现互联网÷,但是这些新概念的出现是否对人们理解“互联网+”有所帮助?各行业对“互联网+”的理解越深,衍生出的解读文章也就越多,解读的越多也就让“互联网+”有更多的内涵,也就让传统企业越来越难以深入理解。本来解读应该是化繁为简的过程,事实上所有行业都想接着这股风给自己一个包装,就使得现状变成“全民互联网+”,似乎一夜间全行业都实现了“互联网+”,或者不谈“互联网+”就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节奏了。充斥的各种解读甚至有些是曲解与片面的,甚至在认识与理解方面是以偏概全的,没有整体观的解读构成了各种“‘互联网+’悖论”,让读者陷入一种似是而非的认知。伟哥总结了当前关于“互联网+”的八个悖论,希望各位朋友看完,能够对“互联网+”有一个更深的认识。悖论一:“互联网+”是下一个风口风口论一直都有,风口论的风靡却是从雷布斯开始的,几年前小米就已经成为雷军口中那头风口上幸福的猪,自此开始人人大谈风口。什么是风口呢?大众普遍认为哪个行业火热起来了就是风口,譬如在线教育、移动医疗、P2P网贷、智能硬件、创业服务、新三板等等,这些都被看作是风口。一般的理解是风口必须有风,行业趋势与资本趋势一起则大风飞扬,自然就会风生水起,创业者进入大风之中,则更有机会在风口上飞起来。追逐风口论的人们只看到了风口,没看到同样进入风口人,人越多则风越大,人借风势,风借人势,风最大的时候也是人最多之时,后入者还能爬到风口?即使风口出现了,那么多的人都能飞起来吗?因此风口只是少数人的风口,大部分人成了风势的贡献者。包括“互联网+”也被看成下一个风口,如果也把“互联网+”看成一个领域,这个领域实在太大了,全互联网商业模式都是“互联网+”,又能到哪里找风口?“互联网+”不是风口,但是会促成原来很多没有风口的领域出现风口。与其说风口,不如说是机会,“互联网+”促进传统行业转型并与互联网融合,创造了巨大的行业转型红利期。如何把握这个机会做一些改变所在行业的事,或者模式与技术创新的事,才是更实际的。因为,被吹到天上的也意味着不能接地气,“互联网+”最终还是要落地。悖论二:“互联网+”就是O2O刚开始跟一些朋友聊到“互联网+”时,他们对伟哥关注“互联网+”的这个行为表示很惊讶:“互联网+”有什么好研究的,不就是O2O吗?初听到这句话,我差点掉了下巴。后来这样说的多了,我也就释然了,真的有很多人不了解“互联网+”。这倒也容易理解,大多数人都是不关注政策以及战略之类的,更多人是在享受变更与进步带来的结果。“互联网+”传统行业,在具体落地以及实施中必然会考虑很多具体的商业模式以及表现形式。O2O是近几年来被多个行业验证过的相对较为成熟的商业形式,基于O2O形式的各行业又衍生出了很多创新的商业模式。因此“互联网+”落地,O2O是传统行业以及互联网企业的首选。但是,“互联网+”要落实,除了选择O2O这种形式,还可以选择更多的商业模式,譬如平台,譬如后面要讲的生态,譬如跨界思维等等。你可以说“互联网+”包含O2O,但是反过来说O2O就是“互联网+”,却是不成立的。“互联网+”是方法论,O2O则是方法论变现的途径与方法。悖论三:“互联网+”就是互联网思维过去的3年,互联网思维充斥着整个互联网,从大佬到学生都会讲几句互联网思维。同时,互联网思维也是各大培训机构的赚钱利器,互联网思维+营销案例是各种大讲堂的标配,动辄几万开讲互联网思维包装的成功学尤其受传统企业管理者的大爱。互联网思维火热以后,真正的受益者不是哪个传统企业具备了互联网思维做的更好,而是那些大行其道的各种培训。我经常跟朋友说,互联网思维是传统的营销与管理理论在互联网上不适用而不得不变更的思维,譬如用户思维就是顾客至上,产品思维就是质量为王,互联网思维中的很多内容都能在传统企业经营管理逻辑中看到。如果要给“互联网+”与互联网思维加个关系,伟哥认为“互联网+”是对互联网思维的总结,也是互联网思维的升华。具备互联网思维的商家用行业行为改变和影响一个又一个的行业,新的商家消防而具备其思维,老的商家被迫学习而变的有其思维。不管是不是互联网企业,用互联网思维去经营企业,至少在当前会有起色。因此,“互联网+”是国家战略层面的,互联网思维则是企业执行方面的,两者同样是包含于被包含的关系。悖论四:“互联网+”就是生态战略有投资人说过,工具型公司值十亿,平台型公司值百亿,生态型公司值千亿。从此以后,生态是当前所有互联网企业都愿意为自己的贴的标签。投资机构眼中的生态是从行业发展趋势以及市场的角度来看的,更多的是站在资本层面上说的。事实上,并不是所有公司都适合做生态,也不是所有公司能做的了生态的。对于大部分企业而言,在发展的初步要做的是站队,即加入某个生态,只要在生态之中才能更了解生态,也能在具体运作中企业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当你做到足够好的时候,还可以从所在的生态中建立自己的生态。是不是生态必须依赖“互联网+”呢?并不见的。因为生态这个概念是从大自然中拿过来的,大自然中无论是丛林生态、湖泊生态、草原生态还是森林生态,所有生态都是不用互联网的,因此传统企业也有自己的生态。类比自然生态,自然生态的主要构成反映在食物链上,企业生态则反映在供应链上,更多的则体现在不同企业之间共同的价值链上。可以说,跟O2O一样,生态战略也是“互联网+”落地的一个实现路径,但是如某些企业直接把生态解读为“互联网+”则比较牵强。从当前各互联网企业的生态来看,能做的生态的不只有互联网,互联网要做的生态基本都离不开传统生产制造业。悖论五:“互联网+”就是传统企业收购某个互联网企业在2014年的某个电商年会上,有演讲嘉宾称某个传统企业收购了一家互联网广告公司,然后其市值大涨5个百分点。伟哥已经具体忘了说的是哪家企业,但这确实让现场上百的传统企业眼前一亮。收购及并购确实是传统企业进行互联网转型的一个快捷而简单方式,但伟哥并不鼓励所有企业都去做这样的尝试。当然如果你有那一部分闲钱,可以这样做,甚至可以做一系列的布局,当前各大互联网公司都是这么做的。为什么互联网公司会这么做?因为互联网企业的组织架构、企业管理、技术数据等都非常相似,并购公司以后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技术以及其他方面的打通与共享,供应链、数据及价值链可以很快实现融合。但是传统企业与互联网融合则需要很长时间的磨合,单单是运营及管理理念上的协同就需要很长时间的转变。过去几年里很多传统企业都在外面聘请专业的电商团队,最终的结果大多以失败告终。传统企业融合互联网给企业,最根本的在于价值观念、思想观念、供应链方面的转变,传统企业在这些方面都是相对落后一些的。企业在融合“互联网+”的过程中,可以选择收购及并购的方式转型,但最好不要干涉其运营。悖论六:“互联网+”就是传统企业信息化传统企业信息化,这个短语在过去十年里不知道已经被多少人提了多少次。虽然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到现在仍然有很多企业没有实现这一点。对于那些还没有实现信息化的,自然会认为企业信息化就是“互联网+”,于是很多专业人士谈“互联网+”首先谈信息化。大部分企业都认为做个网站、开个微博就是企业信息化了,这仅是表面现象,大部分企业网站上都是放上领导致辞以及各种公司图片,消费者打开网站想看到产品信息都很困难。其实信息化是个什么概念呢?就是将公司从运营到管理到销售再到产品都用信息来表达,用数据来说话。典型的应用是企业里的CRM系统以及KPI考核系统。实际情况是,很多企业虽然上了这些系统,但是基本上不用的,这就为互联网企业与传统企业的数据融合方面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企业信息化是实现“互联网+”的前提,但是企业仅仅实现了信息化还不能算实现了“互联网+”,需要进一步将现金流、物流以及管理、供应等实现数据化与信息化,同时引入互联网的思维与运作方式,最终才能完成与互联网的融合。悖论七:“互联网+”就是营销互联网化传统企业的互联网化,大概需要几个阶段,一是信息互联网化,二是营销互联网化,三是供应互联网化,四是管理运营互联网化。营销互联网化也就是包括网络推广与网络营销,企业所做的百度推广、入驻电商平台及行业网站、自搭电商平台等,都是营销互联网化。传统企业做电商的案例非常多,衣食住行之类的电商有很多,譬如旅馆借助携程网,譬如服装借助微博做营销等等。互联网平台的存在,正是为了解决传统企业在互联网卖东西的需求,因为互联网企业可以通过技术自己做很多相同的事。对传统企业而言,实现营销的互联网化已经非常大的进步。而更深的互联网化则是渠道的互联网化,供应链等互联网化,目前大部分在做电商的传统企业都做不到这一点。同时,单是营销的互联网化了,供应、管理等没有实现,就如木桶上的短板,整体的效能并不会太高。“互联网+”最终要做的是企业以及行业的全面互联网化,则需要传统企业在以上所述四个阶段都实现互联网化,这也是最终的全行业升级转型。悖论八:“互联网+”的“+”不是加减乘除的“+”在总理提出“互联网+”以后,与之相伴的也出现了“互联网-”与“互联网x”,目前倒是还没出现“互联网÷”。说起来很有意思,“互联网+”还没有落实,就开始探讨互联网-了。我们可以说“+互联网”如何,“互联网+”是从政府与互联网的角度研究如何融合传统企业,“+互联网”反应的是传统企业如何应用互联网。把““互联网+””中+换成—与x,则是把“互联网+”这个整体性的概念肢解了。“互联网+”中的“+”并不是加减乘除里的“+”,也不是在什么之中做加法与减法之类的。“互联网+”里的+讲的是融合,是转型,是互联网与传统的结合,最终所形成的全行业升级转型改变人类生存生活环境的势能,是任何减法或者乘法所做不到的。减法、乘法、除法可以放到营销与管理中,与“互联网+”这种战略与政策,根本不是一个概念。同样,“互联网+”加的是行业、模式、企业、城市、环境与人,这不是简单的减法或者乘法能代表的。以上这些有关“互联网+”的悖论,反应的还是人们对“互联网+”的认知,同时也反映了企业对于融合“互联网+”的迫切心理。其实这些认知单独拿出来在某一个阶段也是成立的,可以作为企业发展的阶段性目标。悖论的形成往往是因为对事物认知的不够全面形成的,“互联网+”的悖论则是因为越来越多的解读。其实多一些解读没有什么,怕的是这些解读让企业们走进误区。【王吉伟,传统企业走出的自媒体人,专栏作者,评论人。关注电商、O2O、企业转型、互联网+、新媒体、大数据、智能家居、物联网等淋雨。
微信:mcjave,微信公号:王吉伟】
要评论?请先或者
Ta的其他文章 >>
近日,在美的2018经营管理年会上,美的集团董事长...
新闻发布会
00:00:00 浙江
09:00:00 上海
09:00:00 湖北
14:00:00 北京
09:00:00 北京
00:00:00 北京
09:00:00 上海
09:00:00 四川
09:00:00 北京
13:00:00 天津
09:00:00 浙江
09:00:00 浙江
09:00:00 上海
09:00:00 北京
09:00:00 北京
09:00:00 北京
09:00:00 浙江
13:00:00 湖北
09:00:00 北京
09:00:00 浙江
新闻排行榜
新闻时间轴
蓝鲸时间轴—清晰标明未来即将发生的事件。蓝鲸新闻时间轴—让你了解即将发生的事件
新闻线索通道
蓝鲸旗下蓝鲸TMT新闻线索通道
新闻发言人俱乐部
蓝鲸旗下蓝鲸TMT新闻发言人俱乐部
蓝鲸记者训练营
从新闻爆发源头开始复盘式演练,全程、深度的从每个细节回顾模拟,以及专业解释,对记者进行整体培训
蓝鲸记者猎头
最专业的传媒行业招聘平台。切实解决传媒行业“专业媒体人才难招,媒体人找工作更难”的长久问题。
在线新闻发布会系统
邀请进入发布会需要输入邀请账号和邀请密码,如您还没有您所要参与的发布会的账号密码请联系蓝鲸在线客服&&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当前位置:
人物与观点
顾明远:中国教育的八大悖论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
日期: 浏览:次
&&&&过去是怕考不上大学而送孩子出国学习,现在是优秀的孩子选择出国学习;某些地方干部一方面高喊素质教育,另一方面给学校、教师施加升学率压力;一方面规定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小学低年级不留作业,另一方面教师又布置了许多家庭活动,甚至需要学生和家长共同完成,许多家长觉得苦不堪言……
&&&&教育的发展一向是每个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都十分关心的大问题。但在人们的口中,教育的发展仍然不是完美的。在教育家顾明远眼中,在当前教育当中,仍然存在着8个悖论。
教育对一个国家民族来讲,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民族的未来;对一个家庭来讲,关系到一家的幸福;对学生个人来讲,关系到一生的前途。尽管大家都希望教育越办越好,但教育领域还存在许多悖论。
悖论一:过去是怕考不上大学而送孩子出国学习,现在是优秀的孩子选择出国学习
近年来教育形势大好,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均有较大进展。但一些有条件的家庭仍然愿意把孩子送到国外去学习,特别是高级知识分子家庭,每年以两位数的比例增长,而且出国孩子年龄越来越小。过去是怕考不上大学而送孩子出国学习,现在是优秀的孩子选择出国学习。许多家长反映,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对孩子要求过多,限制过死,束缚孩子潜在能力的发展。由于怕影响孩子的发展,所以要早一点送到国外去学习。
什么是真正的教育质量?许多校长、老师口头上说提高教育质量,但把教育质量停留在考试分数上,实际上做着违背提高质量的事,增加学生负担,进行机械的训练,极大地妨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悖论二:某些地方干部一方面高喊素质教育,另一方面给学校、教师施加升学率压力
某些地方干部一方面高喊素质教育,另一方面给学校、教师施加压力,把升学率作为自己的政绩。要知道,升学率是一个常数,每年全国升学率都有一个定数。甲学校提高了,乙学校就会降低,不可能每所学校都年年提高。追求升学率就像盲目追求国内生产总值(GDP)一样,污染了环境,将来治理要付出成倍的代价。
悖论三:不让孩子有自由的游玩活动,不相信孩子需要在玩耍中成长
一方面规定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小学低年级不留作业,另一方面教师又布置了许多家庭活动,甚至需要学生和家长共同完成,许多家长觉得苦不堪言;一方面学校减少了学生的家庭作业,另一方面家长又送孩子上各种补习班,学生负担日益加重。总之,教师和家长一起,不让学生有空闲的时间,不让孩子有自由的游玩活动,不相信孩子需要在玩耍中成长。
悖论四:教育质量的监测是需要的,但要不要用考试的方法来测评?
教育部门一方面规定减少学生的考试,另一方面又布置各种测评,虽说是抽样的,但学校班班要准备,结果反而增加了学生负担。教育质量的监测是需要的,但要不要用考试的方法来测评?用这种方法监测还是一种分数思维,依然是以考试分数为标准。国家明文规定不要以分数排队,但有些地区仍然半公开地按分数对学校排队,学校也按分数对学生排队。学校、老师和学生因而感到很大的压力。
&&&&&悖论五: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另一方面又事事都设标准答案
大家都说要培养创新人才,从小要打好基础,但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又处处限制学生思维。许多小学限制学生的自由活动,这也不许干,那也不能做。许多家长反映,孩子得不到自由发展。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另一方面又不重视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事事都设标准答案。
悖论六:天天说要把爱心献给学生,却常常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
天天说要把爱心献给学生,要热爱每个学生,却常常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继续评选所谓的“三好学生”。要知道这样只能鼓励一部分学生,却伤害了大部分学生。学生正在成长中,发展不是线性的,有时是会犯错的,人的一生就是在犯错中不断成长。我们天天在讲宽容,但对孩子的犯错却不宽容。学生是需要激励的,是需要榜样的,但不能把学生定格在谁是好学生、谁是差学生上。
悖论七:教师职业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尊师重教某种程度上还停留在口头上
大家都认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尊师重教,但教师群体却得不到社会应有信任和尊重。许多家长对学校抱有“托管”思维,把孩子交给学校,学校就要负全部责任,缺失家庭教育,“校闹”事件时有发生。一方面家长希望孩子有好老师,因此不仅要择校,还要择老师,另一方面很少有家长愿意把孩子送去学师范。这说明在我国,教师职业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尊师重教某种程度上还停留在口头上。
&&&悖论八:家长一方面希望孩子过上幸福的生活,另一方面又在压抑孩子,让孩子埋在作业堆里
家长一方面希望孩子过上幸福的生活,另一方面又在压抑孩子,让孩子埋在作业堆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做练习题”,使孩子养成孤僻、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还美其名曰“为了将来的幸福,只好牺牲童年的幸福”。事实上,没有童年的幸福,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没有形成完善的人格,孩子将来也不可能幸福。“互联网+”八大悖论
我的第一篇关于“互联网+”的文章是讨论“互联网+”与“+互联网”的,从那篇开始陆陆续续写了十几篇关于“互联网+”的文章。到底什么是“互联网+”?我曾经有一篇文章专门写这个话题,不过我写的只是一家之言,每个行业每个人对“互联网+”都有不同的理解。“互联网+”这个词以后,相继出现了“互联网-”与“互联网x”,估计以后还会出现互联网÷,但是这些新概念的出现是否对人们理解“互联网+”有所帮助?
各行业对“互联网+”的理解越深,衍生出的解读文章也就越多,解读的越多也就让“互联网+”有更多的内涵,也就让传统企业越来越难以深入理解。本来解读应该是化繁为简的过程,事实上所有行业都想接着这股风给自己一个包装,就使得现状变成“全民互联网+”,似乎一夜间全行业都实现了“互联网+”,或者不谈“互联网+”就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节奏了。充斥的各种解读甚至有些是曲解与片面的,甚至在认识与理解方面是以偏概全的,没有整体观的解读构成了各种“‘互联网+’悖论”,让读者陷入一种似是而非的认知。伟哥总结了当前关于“互联网+”的八个悖论,希望各位朋友看完,能够对“互联网+”有一个更深的认识。
悖论一:“互联网+”是下一个风口
风口论一直都有,风口论的风靡却是从雷布斯开始的,几年前小米就已经成为雷军口中那头风口上幸福的猪,自此开始人人大谈风口。什么是风口呢?大众普遍认为哪个行业火热起来了就是风口,譬如在线教育、移动医疗、P2P网贷、智能硬件、创业服务、新三板等等,这些都被看作是风口。一般的理解是风口必须有风,行业趋势与资本趋势一起则大风飞扬,自然就会风生水起,创业者进入大风之中,则更有机会在风口上飞起来。追逐风口论的人们只看到了风口,没看到同样进入风口人,人越多则风越大,人借风势,风借人势,风最大的时候也是人最多之时,后入者还能爬到风口?即使风口出现了,那么多的人都能飞起来吗?因此风口只是少数人的风口,大部分人成了风势的贡献者。
包括“互联网+”也被看成下一个风口,如果也把“互联网+”看成一个领域,这个领域实在太大了,全互联网商业模式都是“互联网+”,又能到哪里找风口?“互联网+”不是风口,但是会促成原来很多没有风口的领域出现风口。与其说风口,不如说是机会,“互联网+”促进传统行业转型并与互联网融合,创造了巨大的行业转型红利期。如何把握这个机会做一些改变所在行业的事,或者模式与技术创新的事,才是更实际的。因为,被吹到天上的也意味着不能接地气,“互联网+”最终还是要落地。
悖论二:“互联网+”就是O2O
刚开始跟一些朋友聊到“互联网+”时,他们对伟哥关注“互联网+”的这个行为表示很惊讶:“互联网+”有什么好研究的,不就是O2O吗?初听到这句话,我差点掉了下巴。后来这样说的多了,我也就释然了,真的有很多人不了解“互联网+”。这倒也容易理解,大多数人都是不关注政策以及战略之类的,更多人是在享受变更与进步带来的结果。
“互联网+”传统行业,在具体落地以及实施中必然会考虑很多具体的商业模式以及表现形式。O2O是近几年来被多个行业验证过的相对较为成熟的商业形式,基于O2O形式的各行业又衍生出了很多创新的商业模式。因此“互联网+”落地,O2O是传统行业以及互联网企业的首选。但是,“互联网+”要落实,除了选择O2O这种形式,还可以选择更多的商业模式,譬如平台,譬如后面要讲的生态,譬如跨界思维等等。你可以说“互联网+”包含O2O,但是反过来说O2O就是“互联网+”,却是不成立的。“互联网+”是方法论,O2O则是方法论变现的途径与方法。
悖论三:“互联网+”就是互联网思维
过去的3年,互联网思维充斥着整个互联网,从大佬到学生都会讲几句互联网思维。同时,互联网思维也是各大培训机构的赚钱利器,互联网思维+营销案例是各种大讲堂的标配,动辄几万开讲互联网思维包装的成功学尤其受传统企业管理者的大爱。互联网思维火热以后,真正的受益者不是哪个传统企业具备了互联网思维做的更好,而是那些大行其道的各种培训。我经常跟朋友说,互联网思维是传统的营销与管理理论在互联网上不适用而不得不变更的思维,譬如用户思维就是顾客至上,产品思维就是质量为王,互联网思维中的很多内容都能在传统企业经营管理逻辑中看到。
如果要给“互联网+”与互联网思维加个关系,伟哥认为“互联网+”是对互联网思维的总结,也是互联网思维的升华。具备互联网思维的商家用行业行为改变和影响一个又一个的行业,新的商家消防而具备其思维,老的商家被迫学习而变的有其思维。不管是不是互联网企业,用互联网思维去经营企业,至少在当前会有起色。因此,“互联网+”是国家战略层面的,互联网思维则是企业执行方面的,两者同样是包含于被包含的关系。
悖论四:“互联网+”就是生态战略
有投资人说过,工具型公司值十亿,平台型公司值百亿,生态型公司值千亿。从此以后,生态是当前所有互联网企业都愿意为自己的贴的标签。投资机构眼中的生态是从行业发展趋势以及市场的角度来看的,更多的是站在资本层面上说的。事实上,并不是所有公司都适合做生态,也不是所有公司能做的了生态的。对于大部分企业而言,在发展的初步要做的是站队,即加入某个生态,只要在生态之中才能更了解生态,也能在具体运作中企业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当你做到足够好的时候,还可以从所在的生态中建立自己的生态。
是不是生态必须依赖“互联网+”呢?并不见的。因为生态这个概念是从大自然中拿过来的,大自然中无论是丛林生态、湖泊生态、草原生态还是森林生态,所有生态都是不用互联网的,因此传统企业也有自己的生态。类比自然生态,自然生态的主要构成反映在食物链上,企业生态则反映在供应链上,更多的则体现在不同企业之间共同的价值链上。可以说,跟O2O一样,生态战略也是“互联网+”落地的一个实现路径,但是如某些企业直接把生态解读为“互联网+”则比较牵强。从当前各互联网企业的生态来看,能做的生态的不只有互联网,互联网要做的生态基本都离不开传统生产制造业。
悖论五:“互联网+”就是传统企业收购某个互联网企业
在2014年的某个电商年会上,有演讲嘉宾称某个传统企业收购了一家互联网广告公司,然后其市值大涨5个百分点。伟哥已经具体忘了说的是哪家企业,但这确实让现场上百的传统企业眼前一亮。收购及并购确实是传统企业进行互联网转型的一个快捷而简单方式,但伟哥并不鼓励所有企业都去做这样的尝试。当然如果你有那一部分闲钱,可以这样做,甚至可以做一系列的布局,当前各大互联网公司都是这么做的。
为什么互联网公司会这么做?因为互联网企业的组织架构、企业管理、技术数据等都非常相似,并购公司以后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技术以及其他方面的打通与共享,供应链、数据及价值链可以很快实现融合。但是传统企业与互联网融合则需要很长时间的磨合,单单是运营及管理理念上的协同就需要很长时间的转变。过去几年里很多传统企业都在外面聘请专业的电商团队,最终的结果大多以失败告终。传统企业融合互联网给企业,最根本的在于价值观念、思想观念、供应链方面的转变,传统企业在这些方面都是相对落后一些的。企业在融合“互联网+”的过程中,可以选择收购及并购的方式转型,但最好不要干涉其运营。
悖论六:“互联网+”就是传统企业信息化
传统企业信息化,这个短语在过去十年里不知道已经被多少人提了多少次。虽然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到现在仍然有很多企业没有实现这一点。对于那些还没有实现信息化的,自然会认为企业信息化就是“互联网+”,于是很多专业人士谈“互联网+”首先谈信息化。大部分企业都认为做个网站、开个微博就是企业信息化了,这仅是表面现象,大部分企业网站上都是放上领导致辞以及各种公司图片,消费者打开网站想看到产品信息都很困难。
其实信息化是个什么概念呢?就是将公司从运营到管理到销售再到产品都用信息来表达,用数据来说话。典型的应用是企业里的CRM系统以及KPI考核系统。实际情况是,很多企业虽然上了这些系统,但是基本上不用的,这就为互联网企业与传统企业的数据融合方面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企业信息化是实现“互联网+”的前提,但是企业仅仅实现了信息化还不能算实现了“互联网+”,需要进一步将现金流、物流以及管理、供应等实现数据化与信息化,同时引入互联网的思维与运作方式,最终才能完成与互联网的融合。
悖论七:“互联网+”就是营销互联网化
传统企业的互联网化,大概需要几个阶段,一是信息互联网化,二是营销互联网化,三是供应互联网化,四是管理运营互联网化。营销互联网化也就是包括网络推广与网络营销,企业所做的百度推广、入驻电商平台及行业网站、自搭电商平台等,都是营销互联网化。传统企业做电商的案例非常多,衣食住行之类的电商有很多,譬如旅馆借助携程网,譬如服装借助微博做营销等等。互联网平台的存在,正是为了解决传统企业在互联网卖东西的需求,因为互联网企业可以通过技术自己做很多相同的事。
对传统企业而言,实现营销的互联网化已经非常大的进步。而更深的互联网化则是渠道的互联网化,供应链等互联网化,目前大部分在做电商的传统企业都做不到这一点。同时,单是营销的互联网化了,供应、管理等没有实现,就如木桶上的短板,整体的效能并不会太高。“互联网+”最终要做的是企业以及行业的全面互联网化,则需要传统企业在以上所述四个阶段都实现互联网化,这也是最终的全行业升级转型。
悖论八:“互联网+”的“+”不是加减乘除的“+”
在总理提出“互联网+”以后,与之相伴的也出现了“互联网-”与“互联网x”,目前倒是还没出现“互联网÷”。说起来很有意思,“互联网+”还没有落实,就开始探讨互联网-了。我们可以说“+互联网”如何,“互联网+”是从政府与互联网的角度研究如何融合传统企业,“+互联网”反应的是传统企业如何应用互联网。把““互联网+””中+换成—与x,则是把“互联网+”这个整体性的概念肢解了。
“互联网+”中的“+”并不是加减乘除里的“+”,也不是在什么之中做加法与减法之类的。“互联网+”里的+讲的是融合,是转型,是互联网与传统的结合,最终所形成的全行业升级转型改变人类生存生活环境的势能,是任何减法或者乘法所做不到的。减法、乘法、除法可以放到营销与管理中,与“互联网+”这种战略与政策,根本不是一个概念。同样,“互联网+”加的是行业、模式、企业、城市、环境与人,这不是简单的减法或者乘法能代表的。
以上这些有关“互联网+”的悖论,反应的还是人们对“互联网+”的认知,同时也反映了企业对于融合“互联网+”的迫切心理。其实这些认知单独拿出来在某一个阶段也是成立的,可以作为企业发展的阶段性目标。
悖论的形成往往是因为对事物认知的不够全面形成的,“互联网+”的悖论则是因为越来越多的解读。其实多一些解读没有什么,怕的是这些解读让企业们走进误区。
【王吉伟,传统企业走出的自媒体人,专栏作者,评论人。关注电商、O2O、企业转型、互联网+、新媒体、大数据、智能家居、物联网等淋雨。 微信:mcjave,微信公号:王吉伟】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科洛弗悖论最后的怪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