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口腔疾病有哪些怎样判断

口腔疾病多种多样 专家教你找对科室-中新网
口腔疾病多种多样 专家教你找对科室
&&&&名医大讲堂
&&&&科学测算,失掉一颗牙齿,总咬力将会减少22%,缺少三颗牙齿,咬力就要减少63%……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常务副院长程斌教授、副院长林焕彩教授和林正梅教授分别就常见口腔病如何鉴别和正确就诊,如何预防、如何正确护理口腔,以及龋齿、隐裂等牙体牙髓病如何防治等话题,奉上一场精彩演讲。
&&&&文/广州日报记者任珊珊、伍君仪 通讯员梁剑芳、李雅伦
&&&&人类每颗牙齿的咀嚼力约31公斤,成年男子全口牙齿的总咬力约为1408公斤,成年女子则约为936公斤……这些牙齿“冷知识”你知道吗?
&&&&昨天上午,广州日报“名医大讲堂”携手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举行“健康生活,从齿开始――常见口腔疾病防治”专题讲座。专家指出,世界卫生组织提出“8020计划”,也就是到八十岁时仍有20颗健全的牙齿。而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65岁以上人群人均缺牙11颗,按此推算,到场听讲的200名听众,每个人可能都藏有至少一颗坏牙。
&&&&夫妻档、母子档、闺蜜档、老友档……周日举行的讲座几乎成了聚会现场。在递上台的“提问纸”上,有一位听众把全家人的口腔问题都给问了。“牙齿健康跟每个人相关。我一边听讲座,一边觉得牙疼,怀疑昨晚吃肉塞了牙缝,没有把牙刷干净。”38岁的郑女士说,对讲座中“口腔疾病重在预防”的观念深有同感。
&&&&最近几期名医大讲堂均采取微信报名和电话报名结合的方式。73岁的张先生专门研究了微信的功能,终于为自己和老伴成功报名,昨天一大早就从天河五山专程赶来,积极提问,并得到了答复。
&&&&讲座一结束,三位专家立即被二三十名听众“分割包围”,程斌和林正梅背靠背回答问题,而林焕彩则要一个人回答接近10个人的轮番提问。“电视上播过老人叩齿的牙齿养生保健方法,是否有效?”一名中年妇女问道,据说每天早晚叩齿36下,同时将产生的口水咽下,终生坚持可使牙齿坚固不得病。对此,预防口腔医学专家林焕彩表示,提出这种观点的人可能认为通过叩齿让牙齿得到锻炼,“但目前还没有科学证据说明叩齿是有效的。”
&&&&牙龈肿痛去牙周科 单纯拔牙到普通外科
&&&&“人们都说‘牙痛不是病,痛起来会要命。’究竟牙痛是不是病?”主讲嘉宾、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常务副院长程斌教授指出,世界卫生组织十大健康标准之第六条就提到“牙齿清洁,无龋齿(蛀牙),不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对比这一标准,很多人都没达标。他教给大家一个判断口腔是不是有问题的最简单办法,冬天用冷水或者夏天用冰水刷牙,如果有酸痛,说明很可能已患有牙周炎。
&&&&“口腔溃疡人人有,但如果得的是复发性口腔溃疡,治疗起来不简单。或者溃疡发生后不能愈合,持续一个月以上,还要小心恶变的可能。”程斌指出,口腔疾病与全身疾病可相互影响。牙周病会诱发或加重全身性疾病,例如牙不好,可能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产妇早产等,同时全身性疾病也会在口腔有所表现,例如患有糖尿病、艾滋病、某些血液病等,在治疗时别遗漏口腔病变。
&&&&“如何选择专科呢,大家记住了,牙龈肿痛就去牙周科,单纯拔牙到普通外科,复杂的拔牙是要到口腔颌面外科。缺牙到修复科,种牙去种植科。”如果牙齿不齐,是要套牙,就去正畸科,儿童去儿童口腔科。
&&&&口腔疾病的分类
&&&&1.牙体牙髓疾病
&&&&2.牙周病
&&&&3.口腔黏膜病
&&&&4.口腔颌面外科疾病
&&&&5.牙列缺损缺失
&&&&6.牙齿错位
&&&&乳牙烂掉可祸及恒牙 定期到牙科检查
&&&&人一辈子会用到两副牙齿――乳牙与恒牙,两种牙在6~12岁替换。有调查发现,5岁儿童乳牙的龋患率为66%,人均有龋齿3.5颗。很多家长发现孩子的乳牙出现龋齿等问题,认为反正要脱落长新牙的,就觉得不用去看牙医治疗。
&&&&广东省口腔医师协会副会长、中大附属口腔医院副院长林正梅教授指出,从结构上看,小朋友的20颗乳牙底下都有恒牙胚,乳牙发生疾病以后若不处理,会影响到恒牙,还会影响到吃东西、社交甚至生长发育,因此也是要治疗的。
&&&&中华口腔医学会预防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大附属口腔医院副院长林焕彩教授表示,乳牙长出来后,烂得特别快,要定期到牙科检查,建议学龄前儿童每间隔3~6个月、学龄儿童每间隔6个月进行一次。
&&&&为了避免乳牙烂掉,家长要尽快教会孩子如何正确刷牙――有些孩子2岁开始刷牙,有些孩子3岁开始刷牙,结果后者的烂牙比前者多很多。含氟的牙膏和漱口水可以预防龋病,而儿童有专门的牙膏,含氟量会低一些。
&&&&刷牙:大力横刷会锯出牙列楔状缺损
&&&&林焕彩介绍说,每天刷两次、三次都可以,时间至少要两分钟。刷牙时,林焕彩建议要按照45度角顺着牙缝的方向刷,把每个牙面都刷得“面面俱到”。刷牙不要横着刷,不要像锯木一样锯牙齿,也不要很用力,否则长期可锯出一条沟,造成牙列的楔状缺损,发展到一定程度可出现牙本质过敏。但是,左右短距离抖动横着刷可以去除牙菌斑。
&&&&此外,牙刷的刷毛不要太硬,以免刷坏牙齿,但刷毛太软的牙刷清洁能力较低,一般要选用硬度适中的。
【编辑:刘旭辉】
>健康新闻精选:
直隶巴人的原贴: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66833 34708 30649 18963 18348 16939 12753 12482 12188 12157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1999-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怎么判断自己是否得了白塞氏病呢?
白塞氏病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对皮肤的损害是很明显的。如果患者不尽早地接受治疗,病情推迟下去是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伤害的。那么,该怎么判断自己是否得了白塞氏病呢?通过白塞氏病的症状来确认呢?白塞氏病的鉴别方式有哪些呢?现在一起来看看本文的介绍吧。1、口腔溃疡:是白塞氏病的鉴别中最常见,具有反复发作特征的口腔粘膜溃疡性损害,而白塞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不仅有口腔溃疡,而且有眼部病变、会阴溃疡和针刺反应等。2、症状表现:反复性口腔溃疡、皮肤疾患和各类型的葡萄膜炎。外阴或生殖器溃疡等,或伴关节疼痛、皮肤结节性红斑等。3、临床表现:血沉加快,血清C一反应蛋白阳性,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5 阳性。 在临床中,白塞氏病应与单纯性口腔溃疡、瑞特综合征、强直性脊柱炎、克隆病、炎症性肠病相鉴别。4、身体体征:关节炎,胃肠道疾病,血管炎及神经系统疾病。温馨提示:上海虹桥医院口腔黏膜科的主治医生为大家介绍了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得了白塞氏病,相信大家懂得判断了吧。由于白塞氏病的病程比较长,所以白塞氏病的鉴别并不是很容易,所以大家生活中要多加留意,尽量避免该病的发生。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wycqis07]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判断疾病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疾病判断方法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8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如何从口腔异味判断疾病_新浪健康_新浪网
如何从口腔异味判断疾病
  一、烟味――肺部疾病
  、、肺脓肿、肺气肿、都能引起口臭。其中,有些是由积攒于肺部的黏液引起,及时治疗肺部疾患可使口臭迎刃而解。
  值得一提的是,烟民往往有种容易识别的口臭,此现象在“老烟枪”们身上尤为明显。
  二、排泄物臭味――肝病
  引起的口腔异味也被称为“死亡的气息”。它是因门静脉高压且肝功能不全,硫醇直接进入血液,最终经肺部逸出。此气味略有甜味但又有排泄物的臭味。
  三、臭鸡蛋味――口腔疾病
  有资料显示,约八成口臭都由口腔内细菌滋生引起。我们闻到的那些奇怪的气味实际上是细菌产生的挥发性硫化物的味道。这些刺鼻的味道闻起来像臭鸡蛋、腐烂的卷心菜或蔬菜,让人过“鼻”难忘。、、假牙的问题都可能产生这种味道。
  此外,某些抗组胺药、抗抑郁药及因为能使唾液减少也会产生口气。保持口腔清洁、餐后刷牙、睡前不吃东西及一旦发现口腔问题及时就医等措施都有助于减少口腔问题导致的口臭。
  四、酸腐味――
  幽门狭窄梗阻可使口腔中散发酸腐味;或胃病引起的病理性口臭往往由长期慢性呕吐所致,真正的元凶是黏附在口腔、咽喉的呕吐物,常在H2受体抑制剂或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治疗后显著改善。
  五、腐败味――上呼吸道疾病
  上呼吸道疾病如、和咽喉炎都会分泌大量黏液,除部分形成鼻涕,剩下的均从鼻道流入口咽部最终被咽下。这些含大量蛋白质的黏液可部分黏附于舌根后部或口咽部进而产生味道。
  当很多鼻窦炎或咽喉炎患者喉咙不舒服时,常吞咽口水或吐痰、咳嗽,望借此把黏附于舌根的黏液去掉。实际上,这样做的效果未必显著。不妨吃一片面包或一些芹菜茎,在吞咽这些食物时黏液就被顺势“扫”进胃里。
  六、烂苹果味――
  若此病患者体内酮体过多并出现酮症酸中毒,则该患者呼出的气体有典型的“烂苹果味”或“洗甲水味”。这是因过量的酮体产生却无法及时代谢,导致丙酮累积并在肺部,于呼吸时部分被排出,于是发出此味道。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常见的口腔疾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