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都是怎样记笔记进来。

你们身边的那些学霸后来都怎么样了? - 知乎3被浏览110分享邀请回答0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为什么有的学霸进入社会却不如学渣呢?很多人都不知道,大学校园说文章
为什么有的学霸进入社会却不如学渣呢?很多人都不知道
内容概要:
1. 而王健林先生有一句话,什么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
2. 现实中还是学霸比学渣强的占多数。
3. 网友二:这个社会需要的是生存能力而不单单只是纸上谈兵的学习成绩。
网友一:学霸不如学渣是个别现象,并不是普遍现象。现实中还是学霸比学渣强的占多数。之所以会出现个别学渣比学霸强,是因为学渣因为对学习不感兴趣所以成为学渣,但学习毕竟只是一方面的能力,不能代表工作能力。比如马云也不是北大清华的,黄光裕大学都没上,这只能说明他们学习差,但不代表他们不聪明,他们的聪明可能会体现在其他方面,比如混社会。而那种每天都沉迷于游子的学渣,很难见得他们会在社会上混的很好!网友二:这个社会需要的是生存能力而不单单只是纸上谈兵的学习成绩。年级第一进了社会不一定就是叱咤风云的商界精英,成绩垫底的人也不见得就沦落一个工地搬砖的下场。虽然现在口口声声说学校要求学生全面发展,但是现实还不是成绩好的学生更为老师所青睐?现在的情况好像也变成了一样好样样好的局面,其实不然,这完全取决于个人自身的情况,有些人适合在社会上生存,有些人更倾向于理论学习,简单的来说一个是思想家一个是行动派。不能以点概面的说所有的学霸都是社会生活中的失败者,只不过是极少数人在学校时就已经学僵了,只会照搬照抄,考试分很高,却适应不了职场生活,前几年不是说有一个超级学霸考上大学结果因为自理能力太差被退学了吗?也有很多人学生时代不屑于学习最后沦落成社会底层的人。所以说不论学霸还是学渣,现在的窘况或者风光不代表你就会永远活在底层抑或者永远乘风破浪,每个人的情况和思想不同,也就决定了他今后生活质量的不同。网友三:学霸只代表他学习能力好,并不代表他智商高,和情商高。而王健林先生有一句话,什么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所以这里有一个叫胆商,胆商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而学渣为什么是学渣因为总是捣蛋调皮。而更重要的是人有一种叫逆商。我们可以看见在学生生涯中怎么自杀跳楼的大多数都是学生成绩好的学生,因为他们哪一次或偶尔考试成绩不理想他们承受不住这次打击而跳楼,或者怎么样,但成绩差的学生经常被打击,早已经习惯了,他的逆商都已经锻炼得非常好了。我们综合来看,学渣的胆商和逆商都比学霸要好一些,而情商可能就跟我们这里的老话所说的读书读木了。有很多学习好的智商并不高,所以智商并不是绝对的。这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几个,情商逆商胆商智商。当然,在学霸里面也有一种人叫学神,他是超越了学霸的更高存在,总有原因另类,他的其他几商也很高的。所以有些学渣比学霸混的还要好一些在社会上。网友四:在学校里学习好的学霸,可能的状况就是他们只会埋头学习,很少与人交际,也就是所谓的书呆子。学习差的人往往能和身边的人打成一片,并且混的不错,他们的交际能力强于学习好的人,所以在步入社会之后这项技能被无限放大,在社会上他们就可以立足,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学习能力,这只能说明他们的学习能力比较差。但是这不是普遍现象,也会有个别的学霸在社会上也混的很好。其实我也不是学霸,学生时代也很羡慕每每考试都能考的很好的学霸。但是你要知道,学渣是凭自己本事考的差的呀,你凭什么说我?学霸步入了社会还不如我呢。网友五:这并不是什么普遍现象,从总体而言学渣还是没有学霸在社会上混的好!至于你说的学霸没有学渣混的好,那么只能说,一是学渣并不是真正的学渣,学习成绩并不是他所看重的,在别人没有看到的地方他在拼命的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交际,社交,管理等能力!二是有的学霸确实学习学傻了,只知道书本上的东西,但是社会上本不是书本上讲的那样,所以学霸就会变得无所适从,社会也不是一张卷子,一个成绩所能决定的。网友六:很多这样的学生,从一开始上学就有很高的优越感。老师家长都对他们给予很大的期望和赞赏,觉得他们肯定将来的发展很好之类的。但是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们,又是去面临了一个新的环境,在这个环境里我们需要不同于书本上的知识来适应它。刚刚开始找工作,可能好学生就会想我的七点要比他们高,就不甘心工资低待遇不高的工作,在学习中的优越感就会被带入社会,从而产生在工作的时候也要最好的感觉,但社会不同于学校,这样的话可能就面临“理想丰满,现实骨感”的差距,一次的受挫可能就会让很多学生越来越不适应在社会的竞争力激烈。
本文来自其他平台,作者大学校园说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邮箱
您可能也感兴趣的励志&|&七个小故事告诉你为什么身边的天才,大牛,学霸都想进高盛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ww4.sinaimg.cn/large/005yfYWnjw1f2mfm2rbp8j30qm0fb42y.jpg"
ALT="励志&|&七个小故事告诉你为什么身边的天才,大牛,学霸都想进高盛"
TITLE="励志&|&七个小故事告诉你为什么身边的天才,大牛,学霸都想进高盛" />
最近是我们公司今年以来最忙的一段时间,有好几个项目都在冲刺阶段。可我昨天还是决定拿出一个晚上召集公司全体同事围绕这本书做一次内部培训。在我看来,这是我本人给年轻同事们做过的最重要的一次培训。这本书的名字叫《Partnership:
The Making of Goldman Sachs》(《合伙制:高盛是怎样炼成的》,作者Charles D.
下面凭记忆和大家分享几个其中提到的小故事。
1968年的一天,高盛的一位交易员接到了一个机构客户的一笔交易委托:买入50,000股某家公司的股票。这个单子在当时是少有的大单,因此很自然在高盛的交易大厅引起了一阵兴奋。
交易员执行完指令就出去吃午饭了,回来的时候发现桌子上有一大摞秘书留下的粉红便条,都是让他尽快给那个刚刚下单的客户回电。他急忙打回去,那边声音都变了:
“我...我犯了一个大错,这次我肯定得被炒鱿鱼了!”原来,那位客户把卖出指令错误地下达成了买入,更可怕的是他本来应该是卖出5,000股而不是买入50,000股!晴天霹雳!
高盛的交易员马上找到当时高盛的首席合伙人李维并向他汇报了情况。李维问他:“是我们的错还是客户的错?”,他如实回答:“是对方的错。”
李维又问他:“他们是不是一个好客户?”。他同样如实回答:“是好客户。”李维很快做了个决定:“既然他们是我们的好客户,那么让我们把他们变成我们更好的客户。这次交易错误算我们的,我们来买单。”
还记得高盛“14条原则”中的第1条吗——我们要把客户的利益永远放在第一位。我们的经验证明只要我们能够很好地服务于我们的客户,我们自身的成功将会随之而来。道理很简单作为一家服务型的公司,你是否真的把客户的利益放在首位,是否真的给人家提供了价值,对客户来说是一目了然的。在客户面前永远不要试图伪装和欺骗,因为他们都很聪明,我们根本装不了也骗不了。
1956年福特汽车的IPO对于整个美国投行界来说是石破天惊的一幕,高盛凭借这个经典案例一夜之间在IPO市场跻身业界前列。不过,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们在此前的两年准备时间里,主要合伙人呕心沥血,先后准备出了56个上市方案。
在敌意收购在美国刚刚开始出现的时候,有一天高盛的合伙人弗莱德曼在一家律师行和讨论一个案子。这个时候那家律师行的一个工作人员拿着第二天《纽约时报》的小样走了进来请自己的老板过目,那上面印着某个敌意收购方第二天准备用来启动针对盖洛克纸业公司的要约收购的广告。弗莱德曼得知后,匆忙走出会议室,打电话告诉自己的同事:“给盖洛克打电话,告诉他们两件事:
第一,他们明天将被敌意攻击
第二,我们准备好了帮助他们
从那以后,高盛负责并购业务的团队每天晚上十点都会有人专门打出租车到离《纽约时报》印刷点最近的地方,等待新鲜出炉的第二天的报纸。在他们看来,一个交易是交给自己还是让给自己的竞争对手,可能差的就是这先人一步的几十分钟。
高盛刚刚进入德国的时候,曾经有一次内部开会确定自己应该重点关注的客户。当从纽约空降过来的高盛同事把“戴姆勒奔驰”和“西门子”这两个名字写在黑板上的时候,下面的德国同事一片哄笑,因为德国最大的投行德意志银行几乎是这两家“半国企”企业的股东,在他们看来从德意志银行嘴里虎口拔牙几乎是天方夜谭。
对此,桑顿说了一段话:“很长时间以前就曾经有人告诉我:当有人往你脸上啐了一口唾沫的时候,如果你真的很优秀,你应该做三件事——
第一,宣布你脸上的是天上掉下的一滴雨
第二,把它擦掉
第三,让你的决心和勇气燃烧得更加旺盛
此后三年内,高盛拿到了戴姆勒奔驰的单子
还记得高盛“14条原则”中的第3和第4条吗——我们以我们工作中体现出来的职业素养为骄傲;我们拥有不可妥协的决心要在我们所做的一切事情中追求卓越;虽然我们业务的种类和金额都十分庞大,但是如果我们必须做出选择,我们宁愿做最好的,而不是做最大的。我们在我们做的所有的事情中都强调创造力和想象力。
说白了,就是要让自己每一天都渴望—把自己正在做和将要做的事情做得更好。Get better,
或者把一个粗俗的中文词“整形”成英文词—Get “Newbi-er”。
七十年代,一家著名薯片公司的老板把公司卖掉,套了大额的现金。很多家投行的私人客户服务代表纷拥而至。高盛出手稍微晚了一点,等他们和这位老板约好见面的时候,另外一家投行已经基本锁定了这位大客户。但高盛的合伙人费佛还是去了,双方在海边烧烤,聊了一晚上哲学和家庭。一个月后,这位老板打电话给费佛,告诉她:“我已经决定把这笔理财业务给你们了。”费佛当然惊喜,赶紧说“谢谢谢谢”。老板又问:“你难道不想知道为什么吗?”费佛说:“当然想。”老板接着说:“你也知道,在你们之前已经有很多家投行访问过我。你们这些人长的差不多,穿的差不多,谈的也差不多。但只有你们在晚饭后站起来帮助我们洗盘子洗碗。所以我觉得,你和他们不一样。”
高盛的首席合伙人怀特海德曾经说“我们能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招聘。”另外一个合伙人康威对此深有体会。有一次他本来定好要去斯坦福大学进行校园招聘,结果就在临行前忽然福特公司要求他前往公司洽谈一个潜在的项目。分身无术的康威找到怀特海德问他怎么办。怀特海德态度鲜明:“当然是去斯坦福了。福特那边我帮你顶一下。”康威事后颇有感慨地说:“就是这样的选择告诉你一家公司的领军人物相信的是什么。”
高盛“14条原则”中的第5条——对一家服务行业来说,我们深知没有最好的人才,我们就不可能成为最好的公司。
1869年, Marcus Goldman创办高盛。
40年后,高盛只有三个资深合伙人。
60年后,高盛由于贸然设立贸易公司差点在1929年的股灾中毁于一旦。
97年后,高盛完成了第一个重要的IPO。
100年后,高盛还会接受两万五千美元帮助客户设计分红方案这种“小活”。
101年后,高盛才在伦敦设立了第一个海外分支机构。
103年后,高盛才有了自己的固定利息和私人客户服务部门。
今天,一百四十几年后,高盛是一家市值达到700亿美元的上市公司。
我对同事说:伟大的公司是熬出来的。
来源:王冉(财经江湖)
UniCareer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需引用或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ww1.sinaimg.cn/large/005yfYWnjw1f2mfn74ps8j31kw1d4dkl.jpg"
ALT="励志&|&七个小故事告诉你为什么身边的天才,大牛,学霸都想进高盛"
TITLE="励志&|&七个小故事告诉你为什么身边的天才,大牛,学霸都想进高盛" />&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报料电话:0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带你走进学霸的世界
  浙江在线6月24日讯编者按 高考成绩出炉后,高分考生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他们是如何学习的,平日有哪些兴趣爱好?继昨日专访全省文理科最高分考生后,记者今天又走访了几名市级高考最高分学生,发现他们都勤奋、扎实、严谨,有的才华横溢,有的思维活跃,而且他们都阳光开朗、兴趣广泛,学得活又喜欢钻研“较真”。  做题好比吃饭,要吃得精致  ——访嘉兴市文科最高分桐乡市高级中学学生徐姝  浙江在线6月24日讯 (浙江日报记者 张艺萌 通讯员 张潘丽 王建锋) 高考成绩揭晓后,桐乡市高级中学传来喜讯,该校高三(15)班的徐姝以711分取得嘉兴市文科最高分,这个成绩也是全省高考文科裸分第二高分。6月23日,记者赶到桐乡市高级中学采访了徐姝。  淡定,是徐姝给记者的第一印象。对于高考这件人生大事,这个女孩似乎看得很淡,有一份特别的少年老成。“算是正常发挥吧,我就把高考当成一次普通测试,尽力就好。”徐姝和别人不一样,高考之后她连估分都没估,“淡定姐”的名头并非浪得虚名。  第一天考完数学后,大家都在吐槽难度太大,影响自己的情绪。徐姝却把各个科目看成一个个堡垒,攻下一个就抛在脑后。高中三年,徐姝的成绩呈梯度式上扬。班主任沈叶芳说,高三以后,徐姝就一直稳定在年级前十名。成绩偶有小波动,徐姝也会及时调整自己,很少有负面情绪流露。  在徐姝看来,做习题好比吃饭。“与其胡吃海喝,不如吃得精致。”徐姝说,自己从小到大没上过任何课外补习班,而且特别不赞成题海战术。“一头扎进茫茫题海,倒不如把历年的高考真题完全吃透。”在这位学霸看来,回归教材,静下心来研究题目背后的考点,才是取得高分的致胜“法宝”。在桐高,2009年至今已产生过4个全省文科第二、第三。  而在任课老师们眼里,这个女孩是个可爱的“问题学生”。虽然平时有点“高冷”,但特别爱思考,课余会问老师各种各样的问题。“她能从一道题目延伸出好几个问题,有时到办公室来一问就是一个小时。”徐姝的语文老师范宏说,徐姝的学习习惯特别好,从高一就开始整理归纳基础知识考点,对于经典题目,总是带着自己的思考来问老师,偶尔还会把老师问倒。  紧张的学习之余,这位安静的学霸爱读历史书和看网球赛。徐姝的爸爸徐建学告诉记者,女儿从小到大收到最多的礼物就是书。“我们鼓励她劳逸结合,但她觉得假期里读历史书、看看体育节目,也是一种休息。”  徐姝最爱看的书是《全球通史》。“那些学过的名字、地点、事件,被一种奇妙的叙述方式渐渐唤醒,原来历史书还可以这样写。”徐姝说,这本多达100万字的书,她买回来看了几页后就爱不释手。读这本书时,她常常能和书里的人物产生共鸣。也是因为这份发自内心的兴趣,让徐姝坚定地选择了历史学作为今后的专业方向。对于自己一直向往的北京大学,她胸有成竹。  时间花在课堂,用心听和想  ——访杭州市理科最高分杭二中学生朱胤多  浙江在线6月24日讯(浙江日报记者 马悦 通讯员 蒋弃疾) “朱胤多是副班长,不仅工作能力强,兴趣爱好也十分广。”6月23日,杭二中高三(11)班高分考生朱胤多的班主任陈洁老师说。  语文130分,数学137分,英语138分,理综273分,自选60分,理科总分738分。朱胤多说:“和我的估分相差不多,但还是有点出乎意料。”带着惊喜之情,他还是第一时间把结果告诉了父母和老师。  陈洁说,过硬的身体素质让小朱在排球比赛崭露头角,打篮球等其他体育运动更是不在话下。让陈洁老师引以为豪的是,朱胤多作为健美操主力队员,为班级赢得了全校第一名。  朱胤多浑厚的嗓音让语文老师邱明峰印象深刻。这个阳光帅气的男孩在高二时担任过学校话剧社社长,用邱老师的话说,“他很有自己的追求。”在校期间,他和同学们把余华的作品《十八岁出门远行》改编成话剧,成为校园明星。作为学校主持人团队的一员,他常常主持学校的大型活动。在朱胤多看来,主持人团队的历练让他更有自信,更能直面各种压力。  兴趣爱好多,学习又是怎么兼顾的呢?陈老师说:“原因就在于他在课堂上花时间。上课时,仿佛课堂是他一个人的,除了专注听,他还积极和老师同学讨论问题。”朱胤多有时把自己写好的作文用微信的方式发给邱老师批改。  在高考成绩公布前,朱胤多参加了复旦大学的三位一体招生。即将进入面试环节时,他却突然放弃了。“冲了!”这是朱胤多发给陈老师简短而又明晰的微信,“因为他估分不差,还希望有更多的机会。”陈老师说。  6月23日,朱胤多告诉记者,他想选择清华大学建筑系。“这是我的兴趣,希望今后能通过自己的力量推动社会进步。”  学会总结纠错,弱项变强项  ——访温州市文科最高分温州中学学生徐益子  浙江在线6月24日讯(浙江日报记者 曾福泉) 学霸似乎总给人留下“高冷”的印象,而在老师和同学眼里,温州中学高三(14)班的徐益子同学很有亲和力。她高考文科取得686分,为温州文科裸分最高分。  班主任雷霄老师告诉记者,徐益子人际关系很好,爱漂亮,也挺时髦,同学们给她的外号是“徐益美美子”。平时考试,徐益子和班里其他几个同学轮流考第一,大家你追我赶,竞争氛围好。徐益子还担任团支书,班里有什么活动总带头参加,“她不是一个独来独往的学霸。”  大家都评价徐益子“悟性高”,同时她一直保持着平和谦虚的心态,对每一位老师都充满信任。徐益子说,自己读书的秘诀“不过就是跟着老师走,学会总结和纠错”。雷老师说,哪怕课堂上讲解一些相对基础的内容,徐益子早已掌握了,但她总是亮着眼睛听得很认真。  和所有考出高分的文科生一样,徐益子非常重视数学。她的数学成绩一开始并不好,但她一点儿不着急,淡定地制订计划,跟紧老师的节奏。徐益子还准备了一本活页数学错题集,时时进行错题总结,踏踏实实地把数学从弱项变成了强项。今年高考数学卷难住了不少考生,而徐益子取得了137分的好成绩。  文科生除了会做题,还要能看书,徐益子就特别爱看书。腹有诗书气自华,她知识面广,文采好。班里组织过类似“奇葩说”的辩论赛,大家觉得徐益子的发言既有逻辑又富感染力。温州中学的传统,每个班的同学要给班级起个“班名”,高三(14)班的班名——“厚德”就是徐益子的主意。其中有讲究:一是厚德载物的典故;其次“德”字右边可拆为“十四一心”,意为14班同学一条心;最后,“厚德”和Hold音近,寓意全班同学无论在人生的哪个考场上都能“Hold住”。  徐益子参加班级活动,从来不吝啬自己的学习时间。团日活动集体看电影,她就帮着同学们买票订座位。元旦组织健身跑,她全程没落下。这回考了全市最高分,雷老师告诉她应该会有一笔奖学金,徐益子第一个问题是:“我是不是可以捐给学校?”难怪雷老师夸她“有胸怀,有志向”。  喜欢征服难题,像打怪升级  ——访金华市文科最高分永康一中学生黄陶  浙江在线6月24日讯(浙江日报见习记者 董小易 记者 张姮) “将来的自己,一定会感谢现在拼命的自己”,这是永康一中的黄陶时常挂在嘴上的座右铭。  我省高考成绩公布后,黄陶以裸分701分成为金华文科最高分,其中,英语139分,语文116分,数学139分,文综248分,自选模块59分。  黄陶家境贫寒,父亲去世,母亲独自拉扯三姐弟。刚到学校时他很内向,不爱说话,但他有种不服输的劲头,且志向远大,最终通过实力证明了自己。  黄陶进入高中时就定下了明确的学习目标:“保人大,争北大。”由于基础比别人差,他付出比别的同学更多的努力。在老师眼里,黄陶实在“太拼了”。班主任黄大足说:“他特别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每天的计划都安排得很满。每次考试之后,他都能清楚地说出自己错在哪里,并制订下一步的查漏补缺计划。这是我见过为数不多的下课除了上厕所,几乎不离开位置的学生,珍惜每一分钟来看书和做习题。”就连寒暑假,黄陶也严格按照课堂时间表来学习。  高考前最后一次模拟考,黄陶发挥失常,增加了他的心理压力。老师、校长轮番找黄陶谈话,分析问题并为他缓解压力。在老师的建议下,黄陶开始夜跑、练百米冲刺跑,以此来排解紧张情绪,使他在高考时发挥出了正常水平。  说起学习经验,憨厚的黄陶说:“其实也没什么经验,就是尽量抽出时间来学习。我觉得课堂很重要,补习班没必要。另外,心态也很要紧,不要把学习看成是家长和老师给的任务,而是要把它看成是提高能力和素质的途径。征服难题,就像是玩游戏里的打怪升级一样。”他说,分数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人生,但个人素养和能力至关重要。  未来在北京学习的生活费、学费对他来说将是笔不小的开支。这个暑假,黄陶和同学们成立了“永一工作室”,打算办暑期家教补习班,把有效的学习方法传授给学弟学妹,也为自己攒一些学费。在写给北大的自荐信中他提到,希望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民工子弟、留守儿童的教育事业。
责任编辑: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都市学霸系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