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肝转移竟活了十年有切除的吗

胃癌肝转移的治疗
胃癌发病率是世界上最常见的四大恶性肿瘤之一。据统计每年新发反馈约100万,而且在男性肿瘤死亡率的排名中居第2位,女性中居第4位。原发性胃癌肝转移的发病率在4%~14%之间,值得注意的是胃癌肝转移仍无法治愈,一直是胃癌治疗的一大难题。通常情况下胃癌肝转移患者达到5年生存率的仅为10%。如何合理地单用或联合手术、放化疗治疗胃癌肝转移一直是许多胃癌患者及家属关注的问题。对于胃癌肝转移的治疗也是心存疑惑。
胃癌肝转移的转移途径以血行转移较为常见,胃癌肝脏转移癌不同于原发性肝癌,因为肝脏本身不像原发性肝癌具有肝炎及肝硬化的病史,胃癌一旦经血循环转移,已经几乎证明属于胃癌晚期,且往往是多发性右半肝转移。所以对于胃癌肝转移的治疗一定要慎重,临床发现手术切除的可能性很小。一般来说,胃癌肝转移的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 胃癌肝转移手术治疗: 大约有10%~20%的胃癌肝转移患者适宜肝切除术,左外侧直接蔓延性肝转移,只要能够切除的患者可与原发灶一并切除,如果术后转移者亦可争取切除,术后肝残端施行放疗及化疗的话,其治疗效果比带肝癌灶反馈更好。
胃癌肝转移放、化疗:临床发现胃癌肝转移放、化疗用紫杉醇+氟脲嘧啶+顺铂化疗6周期,疗效明显。等到肝脏病灶控制后,采用胃癌和肝转移灶同时根治术。肿瘤新药站建议在选择放化疗时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具体分析,对于身体较弱不能承受的患者不要使用,而且最好配合中药使用。
胃癌肝转移的介入治疗:胃癌肝转移的介入治疗已取得了较多的临床经验,目前已成为治疗胃癌肝转移的有效手段之一。
胃癌肝转移中医中药治疗:中医治疗有其独特的优点,其治疗依据其辨证论治的治疗原则按脾胃论治,可有效改善症状,同时降低放化疗的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而且在治疗的同时还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此类的中医药主要有抗癌平丸、肝复乐胶囊、鸦胆子油软胶囊等,具有活血化淤、软坚散结、清热解毒等疗效。在胃癌肝转移的治疗中可调动机体免疫功能,改善症状,减轻化疗及放疗的毒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预防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肿瘤药师温馨提醒:由于每个患者的病情不同,用药方案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具体用药方案,请点击下方的免费咨询在线胃癌药师。 本文章来源:http://www.xyz120.net/azzl/201102/weiaiganzhuanyidezhiliao03.htm未经允许各网络媒体不得转载本文,必须征得作者同意后方能转载。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专业药师 保证药品质量
提高肿瘤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今日搜狐热点胃癌转移到肝能活多久 怎么治疗
温馨提示: 胃癌很常见,而胃癌之中发生转移也是十分常见的,如果大家发现自己有转移的情况,大家不用过于担心。下面就由笔者为大家介绍,胃癌转移到肝能活多久?怎么治疗?
阅读了本篇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根据阅读为你提供的用药资讯
胃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胃粘膜慢性炎症性疾病,对慢性胃炎治疗应及早...
瑞婷(阿那曲唑片)抑制雌激素合成,能有效治疗激素敏感性乳腺癌病人......胃癌转移到肝生存期有多久&&
大多数胃癌患者病情发展到晚期都会出现肝转移的现象,胃癌患者出现肝转移后,身体更加虚弱,疼痛感明显增加。很多患者及家属十分关注确诊为胃癌肝转移后,生存期还有多久呢?
胃癌转移到肝之后,患者的生存期到底有多久,专家无法给出统一的答案,因为患者的生存期与很多因素有关。主要有以下几点:
1、树立信心:对于胃癌患者来说,在治疗胃癌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只要能有一点希望能治愈胃癌就一定不能放弃,然后采取积极的步骤往好的方向努力,过好生命中的每—天。一定要鼓起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消极心态转化为积极心态,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合理进食,适当锻炼,与家人朋友多沟通,积极配合治疗。
2、加强饮食:患了胃癌之后,癌肿一旦发生的肝转移,大多数患者处于全身衰竭状态,进食困难,食欲不振,应多吃鲜石榴,鲜乌梅,鲜山楂,也可用橘皮,花椒,生姜,冰糖,鸡肫适量,煎汤内服.呈现恶病质状态的病人应该多补给蛋白质食品,如牛奶,鸡蛋,鹅肉,鹅血,瘦猪肉,牛肉和新鲜蔬菜,水果等,糯米粥要求煮烂。
3、治疗方法:对于胃癌肝转移来说最常用的方法就是采用中医药治疗。患者换了胃癌之后,除了手术治疗外,倘若患者无法手术,中医治疗可联合化疗进行治疗或单独用于保守治疗。特别是对于晚期胃癌患者来说,中医治疗方法对于患者来说更容易接受,能将抑制癌肿发展,改善症状,提高晚期患者的综合素质同时兼顾,提高治疗效果,并改善晚期胃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药三联平衡疗法是由著名的中医肿瘤专家袁希福教授根据30年的抗癌经验,在先辈们阴阳平衡疗法的基础上,将传统中医药理论与当代免疫理论、细胞分化增殖周期理论及基因理论等最新医学理论有机嫁接,融会贯通而创立的中医治疗肿瘤的方法。
三联平衡疗法治疗具有以下特点:
一、无毒无痛,防治同步:虽然说手术治疗可以将癌变病灶切除,但却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功能障碍,且创伤大;放化疗虽然可以杀死一定的癌细胞,但是却明显的抑制了消化道和造血系统的正常功能。而这些不良症状可以在服用中药三联平衡疗法后,而获得明显的改善。
二、以人为本,辩证施治:中医多是从患者全身考虑,而并不只是局限于病灶本身。局部的治疗并不能彻底的根治疾病,中医则是标本兼治,并改善患者的组织形态及体质,在整体的治疗中不但保证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并且在适当的条件下消灭病灶。
三、应用形式多样化:中药三联平衡疗法可以提高远期疗效,减少肿瘤的复发,这些都是中医治疗的益处。增强患者的体质,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有利于彻底治疗疾病。
胃癌转移到肝生存期有多久?通过以上介绍,相信你也有所了解了吧。建议胃癌肝转移患者,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减轻痛苦。如果您还有别的疑问,可以咨询我们的医生,祝你早日康复!
被转藏 : 0次
被转藏 : 0次胃癌肝转移——五大举措长短不一_好大夫在线
胃癌肝转移——五大举措长短不一
全网发布: 20:27:48
发表者:胡永立
(访问人次:2102)
肝转移——五大举措长短不一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腹部外科& 叶延伟& 师英强
&&& 胃癌、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位居我国十大常见肿瘤的前列。国外资料显示,胃癌肝转移、结直肠癌肝转移、结直肠癌肺转移的发病率分别为4%~14%、50%~75%和10%~25%。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巨大,上述转移病例屡见不鲜,那么临床医生应该如何正确认识这些疾病的情况,如何甄选合理的治疗策略?
&&& 转移性结直肠癌一线、二线治疗失败后,三线治疗的策略选择同样困扰着许多临床医生。新药物、方案和技术改善了患者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为此,本报特约国内消化道肿瘤领域著名专家,就上述领域最新进展进行解读,供读者参阅。
&&& 胃癌发病率在世界最常见恶性肿瘤中位居第四,每年新发病例约100万。在男性肿瘤死亡率的排名中居第2位,女性中居第4位。众所周知,局部控制的充分性是胃癌治疗的关键。原发性胃癌患者肝转移的发生率为4%~14%。目前,胃癌肝转移仍无法治愈,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10%。如何合理地单用或联合手术、放疗、化疗治疗胃癌肝转移是医生关注的焦点。本文就胃癌肝转移的治疗现状和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手术治疗:适于可完整切除者 肝内复发率较高
&&& 胃癌发生肝转移时,往往伴有腹膜播散、淋巴结转移或肿瘤直接侵犯其他脏器,所以有关胃癌肝转移灶切除术的报道很少。与结直肠癌相比,绝大多数胃癌的肝转移往往提示疾病已广泛扩散。有报道显示,在所有的胃癌肝转移患者中,仅1/5的患者可选择性地行肝转移灶切除术。肝脏切除术后的生存率相对较差,2/3的患者可发生肝内复发。术后2年内如此高的复发率意味着可能在肝切除时即存在潜在的肝内转移灶。目前少有研究显示患者肝转移灶重复切除后预后较好。
&&& 胃癌肝转移手术治疗的主要预后因素包括原发性胃癌的分期、肝转移灶的数目和外科切缘。Ochiai 等认为肝脏转移灶切除术的适应证为:胃原发灶无浆膜面侵犯的同时性或异时性肝转移病灶,胃原发灶无血管和淋巴管播散的异时性肝转移病灶。Sakamoto 等建议单发和(或)肿瘤直径&4 cm的肝转移灶可考虑行肝转移灶切除术。此外,同时性肝转移不是肝脏切除术的禁忌证。针对胃癌肝脏转移灶的手术切缘,一些学者认为应该避免阳性手术切缘;另一些医生则认为扩大的手术切缘并不代表临床预后较好。
&&& Cheon等报道,肝脏转移灶根治性切除和姑息性切除术后,患者的生存率无显著差异。但若仔细的术前分期显示胃癌肝转移灶能完全切除,则对转移灶的手术切除就是合理的。因此,转移灶切除术应该是胃癌肝转移患者的一种治疗选择。
&&& 鉴于胃癌肝转移切除术后的肝内肿瘤复发率高达62%~79%,术后应定期随访残肝,密切观察肝脏内的二次复发和术后行辅助化疗是改善生存率的较好方法。对大多数肝脏内复发的转移灶,通常给予全身化疗而非二次手术切除。
全身化疗:S-1等新药的疗效值得探讨
&&& 许多新药如奥沙利铂、紫杉类、伊立替康以及S-1等,为晚期胃癌患者提供了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疗选择。Ⅱ期研究显示5-FU+亚叶酸钙(CF)与奥沙利铂联合化疗的有效率为38%~54%,总生存期为8~11个月,且安全性好。紫杉类药物治疗晚期胃癌的有效率为11%~24%。另有Ⅱ期研究显示,单药伊立替康治疗胃癌的有效率为20%。含伊立替康的各种化疗方案均显示了较好的缓解率。
&&&&& S-1是一种氟脲嘧啶衍生物的口服抗癌药,与5-FU相比有以下优势:(1)能维持较高的血药浓度并提高抗癌活性;(2)明显减少药物毒性;(3)给药方便。在日本,S-1于1999年被批准用于治疗晚期胃癌。在日本,目前晚期胃癌的化疗中,80%以上的病例使用S-1,其有效率可达44.6%。Ⅱ期临床试验显示,S-1对胃癌肝转移的有效率为25%~31%。
&&& 最近,日本临床肿瘤学组进行的一项Ⅲ期临床试验(JCOG9912)显示,S-1单药的疗效不劣于5-FU单药;而伊立替康联合顺铂的疗效不优于5-FU单药。亚组分析显示,伊立替康联合顺铂可显著延长伴肝转移或淋巴结转移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此外,SPIRITS研究显示,用于晚期胃癌的一线治疗,S-1联合顺铂的疗效优于S-1单药,两组的中位OS分别为13个月和11个月。因此,S-1联合顺铂已成为日本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标准方案之一。Imamura等报告的随机对照Ⅲ期临床试验(GC0301/TOP-002)显示,与S-1单药相比,S-1联合伊立替康的疗效并无优势。一项S-1联合多西他赛的Ⅱ期临床试验显示,胃癌累及脏器的种类和组织病理学类型并不影响该方案的疗效,其中胃癌肝转移的总缓解率为64.7%。
&&& 此外,各国治疗晚期胃癌的化疗方案也不尽相同。如美国常采用多西他赛+顺铂+5-FU,欧洲常采用表柔比星+顺铂+5-FU或表柔比星+奥沙利铂+卡培他滨,而韩国则推荐使用顺铂+卡培他滨。但以上方案治疗胃癌肝转移的疗效尚未见报道。
介入化疗:局部控制率较高
&&& 与经静脉全身化疗相比,如肝动脉灌注化疗(HAI)及肝动脉栓塞化疗可显著提高肝脏内局部药物浓度,且全身毒副作用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较高。常用的化疗药物如5-FU和顺铂在肝脏的首过效应十分显著。有研究显示,经肝动脉给予5-FU,肝脏摄取率可达95%。如果提高局部药物剂量,可显著降低肝脏外器官对药物的吸收量,从而降低全身毒副作用。
&&&&&&&&&&&
&&& 国内有学者报道肝动脉介入治疗肝转移瘤的总有效率可达50%。国外研究显示,经动脉灌注盐酸表柔比星后行可溶性淀粉微球和丝裂霉素-C动脉栓塞化疗,有效率高达62.5%。尽管肝脏介入治疗可有效降低肝脏的局部复发,但对全身复发及患者长期生存的影响尚无报道。因此,对于胃癌肝转移患者,有学者提出肝动脉灌注需与全身化疗同时进行。
射频消融:多适于转移灶&5 cm者
&&& 在直视、超声或CT引导下,射频消融(RFA)技术可将射频电极置入肿瘤部位,通电后肿瘤组织中出现离子震荡、摩擦产热,从而使肿瘤区温度升高,导致肿瘤组织坏死而达治疗目的。其优点在于器械便携,电极直径小,可经皮或腔镜进行,价格便宜,便于推广;缺点是消融范围小。
&&&&&&&&&&&
&&&&& Yamakado等进行了一项前瞻性研究,旨在评价肝动脉灌注化疗与射频消融在治疗胃癌肝转移的疗效。共入组7例无肝外转移的胃癌患者,均给予肝脏转移瘤的射频消融。结果显示,肿瘤组织完全坏死,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6.5个月。因此,对难以手术治疗的胃癌肝转移患者,射频消融可能是一种有效的姑息治疗手段。肝转移灶的大小是决定局部消融完全与否的最重要因素。一般认为,转移灶直径&2.5 cm时,消融程度可达90%以上,而直径&5 cm时,消融程度低于50%。所以,射频消融治疗多适用于转移灶直径&5 cm的胃癌患者。随着消融技术的改进和设备的更新,射频消融的数量和程度都将取得进步。但目前为止,尚无大样本的研究阐明射频消融技术在胃癌肝转移患者中的疗效、适应证和局限性。
靶向治疗:联合化疗疗效有待证实
&&& 近年来,靶向治疗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靶向药物主要包括针对某些特定标志物的单克隆抗体、针对某些癌基因和癌细胞遗传学标志的药物、生长因子受体阻断剂及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等。
&&& 贝伐单抗是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的重组人源性单克隆抗体,既往研究证实其与化疗联合可改善几种实体瘤的生存。Manish等对转移性胃癌或食管胃结合部癌患者进行了一项多中心Ⅱ期临床研究,旨在评价伊立替康、顺铂和贝伐单抗联合应用治疗的疗效。结果显示,患者的缓解率、至疾病进展时间(TTP)和总生存率等均获得显著改善,其中TTP较历史对照增加了75%。因此,研究者认为贝伐单抗联合化疗可安全地治疗转移性胃癌和食管胃结合部癌。
&&& 西妥昔单抗是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抑制剂。有学者进行了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IRI方案治疗晚期胃癌和食管胃结合部癌的Ⅱ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该联合方案在晚期胃癌患者中有协同作用,最主要的不良反应是中性。曲妥珠单抗是一种靶向Her-2的人源性单克隆抗体,有研究提示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可用于Her-2阳性的晚期胃癌患者。但上述靶向药物在胃癌肝转移患者中的应用及适应证尚待进一步研究。
&&& 对于胃癌伴肝脏转移但不伴腹膜播散及其他部位转移的患者,最佳的治疗方案仍存在争议。经过仔细的术前评估后,若术者认为完整切除肝转移灶可行,即可给予手术治疗。而同时性肝转移并不一定是肝脏切除术的禁忌证。
&&&&& S-1可单药亦可与顺铂等联合用于胃癌肝转移的全身化疗。肝脏动脉灌注化疗及肝脏动脉栓塞化疗可增加疾病的局部控制率,减少全身不良反应。射频消融治疗胃癌肝转移灶虽然方便安全,但要求转移灶应&5 cm。随着射频消融仪器的改进,该适应证将得到进一步拓展。尽管靶向药物在肿瘤治疗中地位越来越重要,但其与化疗联合治疗胃癌肝转移尚无定论。
&&&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通过PET-CT等检查可早期发现肝脏转移灶,及时的早期干预将使患者的预后较佳。未来通过对大样本胃癌肝转移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的分析,有望探索出针对不同类型胃癌肝转移的最佳治疗方案,改善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
——引自《医师报》
发表于: 20:27:48
胡永立大夫的信息
肝癌,肝血管瘤,肺癌微创介入治疗。下肢动脉闭塞、静脉血栓、下肢静脉曲张等血管疾病...
胡永立,男,中共党员,血管介入科主任,主任医师,1988年五年制本科毕业,学士学位,...
胡永立的咨询范围:
您好,感谢您的信任,欢迎您与我沟通我专业内的疾病问题,我需要您提供如下信息:
1、简单病情描述:
曾经做过的治疗
现在都有哪些症状
有无其他疾病史
以往都做过哪些检查
2、请您尽量上传各种检查报告单(B超、CT、核磁等影像资料,各类化验报告单、病理报告等)
3、如果有CT、磁共振、血管造影等检查图像,请您用数码相机照相后发至我的邮箱:您的位置:
> 胃癌肝转移手术切除需严格筛选患者!
胃癌肝转移手术切除需严格筛选患者!
摘要:英国伦敦Imperial College 肿瘤外科Sheraz R. Markar等报告的一项系统性评价和Meta分析显示,在选择性的胃癌肝转移患者中行手术切除能为患者带来生存获益,孤立性肝转移、单叶肝转移、能达到R0切除者获益最明显。
  目前系统是晚期胃癌肝转移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手术切除能否为这类患者带来获益尚存争议。研究者系统分析了在Embase、Medline、WebofScience、Cochrane数据库发表的有关胃癌肝转移手术切除的文献,收集时间截至2015年3月。研究主要目的是评价胃癌肝转移患者行手术切除后的总生存期。
  该Meta分析共回顾了39篇文献中行胃癌肝转移切除术的991例患者。在胃癌肝转移手术适应症方面,22项研究(81.5%)提出应无弥漫性转移如腹膜转移或其他肝外转移,其他适应症包括:原发灶控制较好、能达到R0切除(15项研究)、剩余足够(9项研究)。
  所有患者1年、3年和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68%、31%和27%,中位生存期为21个月(9-52.3月)。对比东方和西方研究,结果发现东方研究中患者1年(73%vs59%)、3年(34%vs24.5%)和5年生存率(27.3%vs16.5%)均明显延长。
  16/29(55.2%)的研究指出患者预后与肝转移灶数目有关,7/12(58.3%)研究指出预后与肝切缘状态有关,其他预后因素有:原发灶T分期、肝转移灶分布(单叶或多叶)、同时性或异时性转移、肝转移灶受侵、原发灶淋巴结状态。
  汇总分析结果显示,经过筛选的胃癌肝转移患者行手术切除可显著延长生存期(HR=0.50;95%CI0.41&0.61;P&0.001);孤立性肝转移较肝多发转移5年生存率明显提高(OR=0.31;95%CI0.13&0.76;P=0.011),而同时性或异时性肝转移患者在5年生存率上并无统计学差异(OR=1.28;95%CI0.46&3.57;P=0.631)。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道肿瘤VIP-II病区孙志伟编译张晓东审校)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张晓东教授述评:
  胃癌常见的转移部位有腹腔淋巴、腹膜及,约3-14%的胃癌患者在初诊时即伴有同时性肝转移,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中约37%也会出现异时性肝转移。目前对于胃癌肝转移患者姑息化疗仍是常规治疗方法,但化疗效果及患者的生存不尽人意,而且胃癌是一种异质性很强的肿瘤,在临床观察中发现仅有少部分胃癌肝转移患者的生物学行为较好,手术干预可以改善生存,但并不是所有胃癌肝转移都适合手术干预,远不及肝转移手术干预可以使患者总生存延长这么明确。
  本篇汇总分析系统评价了胃癌肝转移手术患者的1年、3年和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68%、31%和27%,中位生存期为21个月(9-52.3月),这个结果明显优于以往的REAL3研究(1年生存率46%,中位生存期11.3月)和ToGA研究(中位生存期13.8月),原因在于纳入研究中的患者都是高度选择的,研究中胃癌肝转移行手术切除的适应症包括:无腹膜转移等弥漫性转移、原发灶控制较好、能达到R0切除、能剩余足够肝功能。其中孤立性肝转移行手术切除预后最好,为临床提供了胃癌肝转移的手术筛选标准依据。
  但由于该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还不能作为标准,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研究的局限性包括几方面:纳入研究的患者例数不多,且研究所跨年限较多,涉及研究中心很多,不同中心行肝转移手术的手术方式、手术技术和质量存在差异;术后并发症信息提供不多;化疗或靶向治疗的疗效与手术的关联、her-2基因检测等信息缺失;其他可能影响患者生存的混杂因素如年龄、性别、新辅助或辅助化疗等未纳入Meta分析中;西方国家研究较少,仅有9项。
  虽有上述局限性,但研究至少提示下一步开展胃癌肝转移手术切除相关前瞻性临床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并且为之提供了数据基础。胃癌肝转移患者手术切除的具体适应症、哪些患者可真正从手术中获益、手术术式的选择、手术时机的选择、围手术期化疗的价值和意义、初始不可切除的胃癌肝转移患者是否有转化后成功切除的可能等,这些都是未来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总之,临床不经筛选的进行胃癌肝转移手术干预是不可取的。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淋巴肿瘤生物治疗怎么样?淋巴肿瘤治疗要多少钱呢?
相关标签&: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胃癌肝转移竟活了十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