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美沙酮替代维持治疗治疗中心

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搜狗百科
&&最新版本
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该版本已锁定
&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2年初在原深圳市(1979年成立)基础上重新组建,2003年5月正式独立运作,是深圳市政府举办的实施疾病预防控制与公共卫生技术管理和服务的公益性事业单位。&
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2年初在原深圳市卫生防疫站(1979年成立)基础上重新组建,2003年5月正式独立运作,是深圳市政府举办的实施疾病预防控制与公共卫生技术管理和服务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服务于全市超过1200万口。
1.行政职能科室(7个):   办公室、党委办公室、人事保卫科、财务科、业务管理科、科教管理科、总务设备科。 2.业务科室(14个):   ☆疾病预防控制(4个):   传染病防制科、科、艾滋病防制科、消毒与病媒生物防制科;   ☆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4个):   营养与食品卫生科、环境卫生科、学校卫生科、健康教育与宣传科;   ☆实验室分析与研究(4个):   理化检验科、微生物检验科、毒理检验科、分子生物医学检验科;   ☆服务部门(2个):   检验服务科、信息科。
  1.二恶英研究室    国家卫生部二恶英检测专业实验室、深圳市重点医学实验室。实验室投入总资金近一千万元,建立了以博士、硕士为主体的技术梯队,配备有/高分辨双聚焦磁式质谱联用仪,建成了以二恶英类化合物为代表的超痕量检测技术平台,能够开展国际上常规检测的十七个最毒的二恶英化合物(PCDD/Fs)、三十七个同分异构体化合物(PCBs)、七个多溴联苯醚化合物(PBDEs)的定性和定量检测,可以分析的样品基质有:食品、、饲料、环境样品中烟道气、飞灰、、土壤、水、化工产品等。近年来,先后承担和主持、广东省、深圳市级课题8项;参与国家科技部十五公关科研项目、国家973、国家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等国家级科研立项课题8项;获得“”二等奖和深圳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各1项;申报发明专利1项。编著出版相关学术专著1部,发表相关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6篇。此外具备自主招收、合作招收资格。累计培养已毕业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10多名。多次在和食品安全保障中发挥重要作用。   2.卫生毒理研究室   广东省“十一五”医学特色专科、深圳市市级重点实验室、深圳市医学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现为中国毒理学会生化与分子毒理专业委员会、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卫生毒理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科研基地,深圳市博士后创新基地。实验室已形成了以博士和硕士为主体的和研究团队。重点研究方向为:化学污染物对机体损伤的分子机制与,及其适应与耐受机制。实验室学科带头人庄志雄教授,现任中国毒理学会理事长,中山大学和聘任教授、。实验室现拥有2200多万元可进行细胞、基因组、表基因组、及整体水平检测及研究的先进仪器设备,同时拥有获得广东省科技厅颁发的SPF级和普通级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的实验动物中心。实验室同时负责接受客户委托,对食品、化妆品、、一次性卫生用品和化学品等产品进行毒性检测和工作。近五年实验室共承担国家、省、市级科研立项课题41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独立承担8项、合作单位2项);国家:2项(分题负责单位);国家863课题:1项(合作单位);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独立承担4项、合作单位1项);省卫生厅课题:2项;市科技计划项目:21项(其中重点项目3项)。2004年以来分别获得国家级、省级和市级12项,其中包括广东省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深圳市科技创新奖3项、深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深圳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在上发表学术论文375篇,在SCI收录的杂志上发表论文22篇,参加国际会议交流论文13篇。累计培养已毕业博士研究生20名、硕士研究生23名,培养博士后2名。   3.分子生物研究室   深圳市医学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要从事热带病疫苗和的研究与开发、研究、分子机理以及癌症的预防研究等。具有集科研、诊断、教学、热带病预防与控制于一体的技术平台,具备自主招收硕士研究生、合作招收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流动站资格。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深港创新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重点项目等资助的研究课题。主要研究方向有:1)中国相关基因组研究;2)中国黄种人发病相关功能基因及研究;3)现场快速诊断及其复合金标层析的研制;4)对癌症的预防与治疗效果的研究;5)诊断循环抗原单抗制备及其应用研究;6)综合防治技术研究等。近5年来先后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240多篇,其中在Emerging and Infectious Diseases,Infection and Immunity, BBC, Cancer Research, Internationl Parasitology, parasitol Immunity, parasitol Res等国际有影响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先后获国家专利和省、市科技成果奖多项。为国家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近50名。   4.艾滋病研究室   深圳市卫生系统重点实验室,卫生部艾滋病确认实验室。负责全市艾滋病流行病学监测和疫情处置,实验室筛查和确认,治疗药品信息管理,相关技术研究与推广,政策调研等。现己形成高级职称和高学历人员为主体的人才队伍,拥有流式仪、自动化核酸蛋白提取工作站等大型设备。近3年来承担国家、省市科研立项以及国际合作项目20余项,主要方向包括:HIV相关人群调查、分子流行病学、基础研究,以及母婴传播阻断、耐药分析等,发表近10篇,并申报1项。目前,研究室与十余所国内外著名高校、研究机构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   5.转基因研究室   全国疾病控制系统少有能从事转基因检测和研究的单位。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建成。现有食品卫生安全、、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学等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主要开展及安全风险评估的标准研究,承担广东省科技厅和卫生厅、深圳市科技局下达的转基因食品安全性检验技术的研究工作。荣获“转基因检测”两项国家发明专利,制定转基因生物食用安全性要求与评价、检验方法和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要求等6个深圳市和广东省,编著出版相关学术专著4部,发表相关研究论文33篇,其中SCI收录论文3篇,先后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深圳市科技创新奖2项。   6.微生物参比实验室   广东省“十一五”医学特色专科,深圳市重点医学实验室;拥有三位享受专家和一批以高级职称、高学历技术人员为主的专业团队,配备多个国内先进的和近2000万的各类先进仪器设备,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免疫学、、细胞生物学和基因组学检测研究平台,为全市研究和SARS、、甲型H1N1等各类传染病应急处置工作提供实验室诊断和参比检验服务。近5年来主持了、和2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获多项中华医学奖以及省、市科研成果奖励和3项国家专利。。   7.理化检测实验室   具有以高级技术职称和博士、硕士为主的专业人才队伍;配备/串联质谱仪、液相色谱/联用仪、等大型精密二十余件。集日常检测、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开发为一体,已开展、、、等400余项检测项目。同时还开展场所、健康相关物品的健康危害因素的预测、预警和分析;、食品营养素检验;放射性总α、总β检测;负责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检验。近五年,承担(IAEA)、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基金项目和深圳市科技基金项目24项,参加国标研制19项,获深圳市科技创新奖、深圳市标准创新奖各1项。
  疾病预防与控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   疫情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   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   实验室检测评价分析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技术指导与应用研究   专业人员: 单位编制218人,现有人员264人;   现在编人员中:   高级职称80人,中级职称35人,初级职称53人;   博士10人,硕士42人,本科71人;   博士生导师: 3名;: 8名。
1.科研立项
  年,中心独立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53项:   项目:12项;   国家:2项(分题负责单位);   :子项目牵头1项,参与5项;   国家卫生部课题:3项;   省级项目:13项;   市科技项目:108项;   国际合作项目:9项;   中心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我国CDC系统中是受资助项目较多的单位之一。
2.科研成果
  年获得各级科研成果23项,其中   省科技进步 特等奖 1项   二等奖 1项   三等奖 4项   市科技进步 一等奖 7项   二等奖 2项   三等奖 5项   科技 三等奖 2项
3.研究领域
  ☆传染病:艾滋病、、流感、、疟疾、SARS、等;   ☆非传染病: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等;   ☆寄生虫病:疟疾、、等;   ☆伤害:交通、职业、学校等;   ☆营养、环境、职业、社会、心理等健康;   ☆学科层面:现场、分子流行病、分子生物学、蛋白组学、毒理(生化、分子)。
4.学科带头人
  ☆庄志雄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生化与分子,独立指导26名博士、顺利毕业。现为中国毒理学会理事长、学科评议委员、中国医学教育学会预防医学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亚洲毒理学会理事、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学会副主任委员、全国职业卫生标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卫生毒理学会主任委员、广东热带医学会副理事长、《卫生毒理学杂志》、《》、《》、《中国性病艾滋病杂志》副主编、10余种杂志编委。主持和参加项目()、、卫生部科研基金、广东省科研基金十余项,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参加编写4本著作和教材的编写。多次获卫生部科技进步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广东省科技进步奖、深圳市和广州市科技进步奖;1993年起获国务院颁发。   ☆程锦泉教授:博士生导师,特聘教授,广东省高级职称评定委员会委员,毕业于。现任深圳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享受深圳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公共卫生管理》及《中国公共卫生》杂志副主编、《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编委、中华预防医学会分会委员、广东省预防医学会环境卫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预防医学会流行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深圳市预防医学副会长、深圳卫生经济学会理事。先后在国际国内权威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50多篇,主持和参与国家七.五攻关课题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主持课题1项,深圳市科技项目等5项,还主持《深圳市区域卫生规划研究》,《深圳市卫生政策研究》、《深圳市控制梅毒艾滋病母婴传播及经济学评价研究》等项目以及参与,中国欧盟,中英、全球项目。2002年获深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4年获深圳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05年获深圳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06年、2008年分别获得深圳市科技创新奖。   ☆张仁利教授: 2000年毕业于日本名古屋市立大学医学部,获得病原生物学医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热带病研究,现为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分子生物研究室主任、主任医师,生命科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病原体感染受体分子生物学;传病蚊媒雌雄蚊差异基因组研究;同时担任广东省寄生虫学会理事,深圳市传染病与寄生虫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热带医学杂志、热带医学杂志编委等社会职位;先后在国际刊物Infection and Immunity, BBC, Cancer Research, Internationl Parasitology, parasitol Immunity 等刊物发表多篇有影响的论文,1998年获日本大幸医学奖。先后主持International Foundation for Science(国际科学基金)、教育部等科研课题;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   ☆何雅青研究员:现任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医学病毒学会副主任委员、特邀审稿专家、“中华临床与卫生”杂志副主编,深圳市预防医学会病原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深圳市防治专家组成员,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兼职教授,为享受深圳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在、、诺沃克病毒、、、及溯源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有20余篇论文发表在国家一级杂志上,3篇论文发表于国外杂志上,其中论文《华南地区动物SARS样病毒的分离与鉴定》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在研课题两项,参与国家“973”计划项目和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课题各一项。获深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   ☆张建清主任医师,博士,是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重点医学实验室的学术带头人。现为广东省质谱学会理事、深圳市保健科技学会理事、深圳市实验医学专业委员会理事、深圳市营养学会理事、深圳市预防医学会理化检验专业委员会委员。以第一作者在国内外核心期刊杂志发表学术论文共计24篇,参与编辑专著1部。先后承担和参与国家、省、市级课题共计11项,同时获得国家、省级和市级共计三项。
  ☆的。   ☆已同以下高校建立高等院校教学基地(含研究生、本科生):香港中文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深圳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等。   ☆共培养23名、硕士研究生30多名、博士后3名。   迁地重建:   目前,一个占地3.1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由一栋综合业务楼、一栋预防医学门诊楼、一栋后勤服务楼和三栋实验楼组成的新的迁址重建工程正在建设之中,预计至2008年,一个全新的、现代化的深圳疾控中心将在瑭朗山绿树红花的映衬下,呈现在世人面前。
罗湖区流花医院举行社区药物维持治疗示范门诊挂牌仪式  日,罗湖区卫人局、罗湖区公安局、罗湖区禁毒办、罗湖区疾控中心、在罗湖区流花医院社区药物维持治疗门诊举行了“广东省社区药物维持治疗示范门诊”的挂牌仪式。广东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预防艾滋病防治研究所杨放副所长,市卫人委副主任、林汉城处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程锦泉主任,罗湖区邹永雄副区长、罗湖区卫人局局长及相关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参加了本次活动。  挂牌仪式上,各位领导及有关部门分别发言,对罗湖区维持治疗取得的成效表示肯定,为我区美沙酮门诊成为广东省社区药物维持治疗示范门诊表示衷心的祝贺,并要求以更高的标准进一步拓展维持治疗的各项工作,继续为社区药物维持治疗工作作出贡献和表率,使我区美沙酮门诊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一是采取切实措施提高门诊量和治疗维持率。进一步加强部门合作,提升门诊服务水平,加强受戒者转介和宣传。二是进一步加强宣传。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社区药物维持治疗工作的宣传,充分利用、、社区街道、监管场所进行宣传。三是进一步规范门诊服务。进一步加强人员培训和完善门诊规章制度,加强部门合作以确保规章制度的落实和门诊秩序及药品安全。四是随着《》的实施和《解毒条例》的出台,社区维持治疗方案要进行新的调整。要利用此契机进一步理顺社区药物维持治疗工作框架和程序。深圳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中心门诊地址在哪里_百度拇指医生
&&&网友互助
?深圳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中心门诊地址在哪里
拇指医生提醒您:问题下方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全国都有的,是戒毒的,是国家定点门诊的.
在罗湖流花医院有一家,在深圳的部分社区工作站也有,但铺设不广。记得采纳啊
向医生提问
完善患者资料:*性别: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 百度拇指医生解答内容由公立医院医生提供,不代表百度立场。
* 由于网上问答无法全面了解具体情况,回答仅供参考,如有必要建议您及时当面咨询医生
向医生提问您当前的位置: &
&&&我公司经营以下几类产品,请查看:
第1页/共0页&&
0)window.location.href='http://www.pvc123.com/b-sihua/sellt227848-{destoon_page}/'.replace(/\{destoon_page\}/, document.getElementById('destoon_pageno').value);"/>
* 举报信息:
* 联系方式:
请输入验证码深圳龙岗:对戒毒学员进行禁毒防艾宣传教育
  中国禁毒网讯 11月23日下午,在深圳市龙岗区禁毒办的统筹下,龙岗区戒毒所联合区疾控中心、区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部在戒毒所开展2017年“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通过举办讲座,传播艾滋病防治知识、美沙酮维持治疗方法,向戒毒学员进行禁毒防艾的宣传教育。
  活动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防疫科主任覃佩兰深入浅出地讲授了艾滋病的致病原理、发病状况、传播途径、防治措施以及国家对艾滋病的“四免一关怀”政策等相关知识,并通过播放宣教片,用生动的事例、大量的数据让戒毒学员深入地了解了艾滋病的相关知识。
  最后,龙岗区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部医生向戒毒人员介绍了美沙酮治疗方法。
  此次宣传活动使戒毒学员们内心受到强烈的触动,他们表示要积极预防艾滋病,远离毒品,关爱健康,戒除毒瘾,争取早日回归社会。(龙岗区禁毒办)
责任编辑: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当前位置:&&&
深圳市召开2013年美沙酮工作会议
时间: &&字体:
  为总结深圳市阿片类物质成瘾者社区药物维持治疗(美沙酮维持治疗)工作开展情况,商讨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工作组各部门和各有关单位之间的联系,进一步促进市美沙酮维持治疗健康稳步发展,深圳市社区药物维持治疗工作组于2013年12月9日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指挥中心召开了全市社区药物维持治疗工作会议。
  会议由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疾控处杨浩主持,来自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阿片类物质成瘾者社区药物维持治疗工作组成员单位(市卫人委、市公安局、市禁毒办、市药监局)负责美沙酮维持治疗相关处室领导和工作人员;罗湖区、福田区、南山区、宝安区、龙岗区美沙酮维持治疗工作组各成员单位(卫生、公安、禁毒、药监)相关科室领导和工作人员,罗湖、福田、南山、宝安、龙岗区美沙酮门诊门诊主任及业务骨干、上述各区疾控中心艾滋病防制科科主任、负责美沙酮门诊相关工作的业务人员等共4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本次会议主要内容包括:2013年全市美沙酮维持治疗有关指标情况通报、近期全市美沙酮维持治疗中存在的问题、罗湖区美沙酮门诊经验介绍、龙岗美沙酮门诊近期工作出现的问题等,各部门有关人员也介绍了各部门在美沙酮方面的工作及不足等,讨论并如何解决存在的困难等。有门诊反映,部分基层派出所到门诊及附近抓捕受治者等情况依然存在,针对这个问题,各部门谈了各自的看法,一致认为,公安系统内部的一些不合理的考核指标是问题的症结所在,有必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例如,将门诊受治者纳入公安戒毒指标,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另外,有必要将文件下发到所有基层派出所,让每个民警都熟悉相关政策。针对新的禁毒法实施,有关工作将出现新的情况,工作要有前瞻性,比如将街道办事处纳入工作组,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
  通过有关专家介绍、现场面对面交流讨论等方式,达到了解决目前深圳市美沙酮维持治疗中存在问题的一致共识,加强了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会议达到了预期效果。
(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谭京广供稿)  
图片附件:
文件附件:&
相关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沙酮替代治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