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考上985大学的好处/211大学,照样可以弯道超车吗

这3所“二本”很有特色,专业都是“顶尖级”,985也比不过这3所“二本”很有特色,专业都是“顶尖级”,985也比不过塔尖百家号今天小编介绍的这三所“二本”院校,虽然整体综合性排名不高,但是有自己的优势专业,堪称“顶尖级”。青岛科技大学青岛科技大学位于山东青岛市,是一所理工科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的优势学科是橡胶专业,隶属学科门类是高分子学科与工程专业。青岛科技大学在橡胶及相关新材料方面的研究位于国内前列。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虽然不是211大学,但是入选了双一流。该校有多强,可以看下这些数据。上海中医药大学有6个国家重点学科,数量位居全国中医院校第二位。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上海中医药大学有3个学科进入A+,位列全国第一,分别是:中西医结合、中药学和中医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被誉为“中国气象人才的摇篮”。该校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大气科学评选为A+,全国第一。同时,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也是入选双一流学科。虽然南京名校云集,但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知名度并不低,因为有其“拳头”专业。对于一些“二本”院校来说,建设精度学科,未来是学校发展的一个出路。985和211虽然在资金和政策上有优势,但是立足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发展路线,也能实现弯道超车。以上三所学校近些年的录取分数线上升很快,也充分说明考生对其认可。更多阅读:这所985才配称“南方小清华”,其他学校就“洗洗睡吧”明明是985,却被称为“大三本”,网友:关键是你考不上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塔尖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关注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问题、学生生活问题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不上985/211大学,照样可以弯道超车吗?
近日,一段视频火了!
大企业偏爱名校毕业生?
安徽卫视《学霸是怎样炼成的》节目中,
前人事经理直言,
会对非985大学生区别对待。
离开招聘会后,只带走985大学生的简历!
非985简历的命运是垃圾桶?
是不是不上985/211,人生从此就很惨?答案是肯定的,一定不是!
人生就好比跑马拉松,不是赢在起跑线,而是看谁能笑到最后!
您看跑马拉松的人,谁在乎一开始起跑就超越别人?相反,一开始就慢悠悠,甚至落后很多的,在中后程的过程中,往往蓄势发力,弯道超车,最后笑着到了终点。而争先恐后在前100米、1000米,甚至10公里发力跑在前面的人,中途腿抽筋而倒下的不在少数,更多的,后半段因精力耗尽直到整个赛事要关门那一刻,还到不了终点!
能以学霸的姿态先入985/211,这就好比马拉松的起点,固然起跑时领先于其他跑者,但这并不值得沾沾自喜,因为前路漫漫呢;而在起点落后于其他跑者的,照样不必灰心丧气,前路有太多的反超机会了,只要自己不放弃。
最终,人以什么样的结果走完一生,拼的是综合实力,而并非只是狭隘的上什么学校,最后获得了什么文凭,拿到了什么证书,发表了多少论文的问题。当然,985/211学校毕业的时候,会有更多的机会选择,起点也可能会更高一些。但无论抓住了什么样的机会,在什么样的起点,入职后一定要修炼好四点:
要能树立正向的价值观
职场当中最怕的是消极、抱怨、自私、算计、寻找借口、不敢担当、不愿合作等负面心态和行为,如果一个人是负能量的,必然会影响到好人缘,而如果没有良好的人脉关系在支撑,无论做什么,都几无成功的可能。所以一个人要善于塑造自己的品牌,一定要让人觉得你做人的靠谱,有良好的口碑的人才能携众走远路。
要学会与上级相处
这是在职场立足与发展的基本前提,与上级相处无外两种情况:一种情况,你的才华低于上级,这时毫无疑问,要虚心做好下属,多向上级学习;一种情况,你的才华高于上级,这时要收敛锋芒,放低姿态,以自身之长更好的辅佐上级成功。切忌目空一切,盛气凌人,自恃才华而不懂得尊重和包容。通常情况下,和上级斗的结果,要不两败俱伤,大伤元气;要不自己一地鸡毛,灰溜溜出局,很少能有好的结果。尚且,如果一个人和上级都是水火不容,基本可以判断,情商是不及格的,还需修炼。
要找准自己定位
一个人为养家糊口而工作,一个人为职业兴趣而工作。三五年之内看不出两人的差距,但五年十年后,两人的人生成就高下立判。为什么?投入不一样。为兴趣而工作的人,一天10小时的投入都乐此不疲;而纯粹为工作而工作的,上班8小时都还嫌累,每天的有效投入时间可能平均5小时不到。如此,为兴趣而工作的人的一天,是为工作而工作的人的两天,别人的一辈子胜你两辈子,除非人生有意外,否则怎么和别人去比高下?所以,知道什么工作适合你,什么工作不适合你,需尽早有结论。早定位好自己,就不会蹉跎了岁月,浪费了大好的打拼时光。
要保鲜自己的能力
知识折旧的速度在当今互联网知识经济时代,越来越快。今天你引以为傲的技能,明天就已是昨日黄花无限凋零。按照旧有的观点,我们通常会认为经验会增加自己的竞争力,但现在所谓的经验完全可能成为阻碍你成功的绊脚石。因此,要想在人群当中脱颖而出,务必要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无论你从再牛的学校毕业,甚至取得了博士的学位,都要把过往扔掉,以归零的心态去拥抱新时代、学习新时代,时学时新,才会不惧变化与挑战,永立潮头而不倒。
当然,也要告诉无缘985/211大学的读者一个残酷事实,如果985/211大学毕业生的学霸们,上述四点他们比你更拼地也在修炼,那么,你就只能看他们一骑绝尘,而自求多福了。高智商的人,如果情商也是一流的,在他们面前,那就只好俯首称臣吧。生活,没有侥幸!
文章来源:满章开悟(ID:tmz1970)
作者:涂满章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未来郑州将有更多“双一流”、985高校: 设100亿专项资金、与北大、中央美院合作进行中,引进高等教育资源,郑州要“弯道超车”!
河南商报首席记者 訾利利 文/图
“城市+大学”的双向互动关系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作用明显,而郑州之前在这方面显然差强人意。
不过郑州即将“弯道超车”:郑州市出台文件,将设立100亿专项资金,利用用5年的时间,引进5-7个优质大学,10个优质教研机构,而目前郑州与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经济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的战略合作正在协商中!
消息郑州要弯道超车?这个可以有
城市要发展,人才支撑、智力支持是关键!想要培养、聚拢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得拿出足够的诚意:
12月6日下午,郑州市人民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出台《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引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表示,郑州市将加快引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
一所城市的繁荣,必然离不开教育的繁荣,发布会上,郑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刘东说,自大学诞生至今,大学已经完全融入到城市发展进程中,二者形成了强烈“共生”关系,城市的繁荣发展无不与著名高校林立密切相关。
她说,当下知识经济时代,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依赖度已越来越大,两者已成为有机共生系统,“城市+大学”的双向互动关系乃是影响一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重视发挥高校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已成为广泛共识。
而郑州高等教育方面短板明显。截至2016年9月,根据教育统计郑州市共有全日制普通本专科高校56所(含驻郑省属高校36所),专任教师4.67万人,在校生88.93万人。但仅有郑州大学是“211”工程院校并列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
“我市高校整体规模、办学层次及学科实力与发达城市或其他重要省会城市相比尚有不小差距,与武汉、成都“差距明显”。
郑州的这个意见,借了外地成功实践的灵感:
2016年10月,深圳市出台《关于加快高等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高等教育具体引进政策。2016年2月,青岛市也曾制发《关于加快引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在青高等教育机构(含军事院校)总数由25所增加至50所以上,引进高校研究院、研究生院、国际化人才基地、技术转移中心等机构20所以上的目标。
在配套政策强力推动下,截至2016年11月,与青岛正式签订协议的国内高校 ( 机构 ) 达 21 所,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达 4 所。
“两个城市的成功经验表明,只要指导思想明确、目标定位准确、政策措施精确,通过引进方式能够在高等教育发展中有效实现弯道超车。”她表示
大手笔设立100亿专项资金,5年引进5-7个优质大学,10个优质教研机构
这次郑州下了“狠心”:
发布会上,郑州市教育局局长李陶然表示, 郑州将用5年左右的时间,引进5-7个优质高等教育机构(含国内外优质应用型技术大学),10个左右高校研究院、人才培养基地、技术研究中心等机构。
“使驻郑高校本科生培养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规模进一步扩大。”他说,到2030年,郑州市引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层次结构更加优化、开放合作特色明显,高等教育支撑创新驱动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基本形成充满生机活力的人才高地和创新高地。
在高校的遴选上,这次郑州将坚持高标准遴选国内外高等教育机构。
《意见》表示,国外办学机构选择世界排名前200名以内院校或国际优质应用型技术大学,国内首选进入“双一流”建设名录高校,及与我市区域产业支撑和城市未来发展契合度高、学科水平及专业实力在国内处于前列的“211”工程院校。
在专业方向方向,将结合郑州市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对人才、科技的需求,重点引进和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智能制造装备、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食品制造、纺织服装、现代家居、电子制造、通用航空等领域的学科专业。
这些高等教育机构依托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高铁南站东侧区域扩区及功能布局,规划建设郑州合作办学高教园区,引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优先入驻该园区。
而各县(市、区)根据区域产业规划及优势特色,预留高等教育资源建设用地。
同时,充分挖掘利用现有科教集聚区、产业园区及空置高校园区等资源进行升级改造,使之成为可资利用的科研办学区域。
合作形式上,将充分尊重引进高等教育机构意愿,在平等协商基础上,积极探索公办、民办、混合所有制等多种办学形式,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创建高等教育机构。
比如,支持举办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高水平中外合作大学;引进高等教育机构举办研究院、研究生院、技术转移中心、校区(分校)、二级学院等,鼓励开展研究生教育、产业发展研究、智库建设、“双创”、与驻郑大学结对合作、设立博士后工作站、举办常设专题论坛等。
重支持设立100亿专项资金,北大、中央美院等三所高校协商中
没有梧桐树引不来金凤凰,为支持优质高等教育资源落户郑州,在政策方面支持力度非常大。
首先是用地支持,对来郑举办校区或分校的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在规划区域内划拨500—2000亩建设用地;来郑开办研究生院,设立研究院、二级学院等办学机构的,根据需要预留相应面积用地;引进项目由县(市、区)协调规划并保障用地。
其次是资金支持,首先设立100亿元高等教育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引进优质高等教育机构,保障人才团队、设备购置、项目研发及其他教学和科研条件建设。
同时,建立财政资金引导机制,探索多元化融资模式,引导社会资本支持国内外优质高等教育机构引进建设。
对落地运行的国内外优质高等教育机构实施补助政策:
比如,引进的非独立法人国内外优质高等教育机构,第一年给予不低于500万元启动补助资金;对引进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国内外优质高等教育机构,第一年给予不低于1000万元启动补助资金。以后年度按公办院校标准给予生均公用经费补助。
同样,对于落地高等教育机构全职引进或新当选的两院院士以及同等层次顶尖人才,除国家和省政府奖励外,给予500万元奖励和不超过300平方米的免租住房;对全职引进或自主培养的国家“千人计划” “万人计划”专家以及同等层次的国家级领军人才,除国家和省政府奖励外,给予200万元奖励和不超过200平方米的免租住房。
而落地高等教育机构引进的高端研发机构,经认定符合引进条件的,由市政府给予专项资金支持。
在政策保障方面,也有一系列优惠措施:
对引进的国内外优质高等教育机构,政府先期建设或提供办学所需校舍、仪器设备、图书等场所,学校可定期无偿使用或低价租赁,待条件逐步成熟后再由学校渐次回购。
还有在初期公共服务运转费用(水、电、气、暖等)上给予一定财政补贴或减免,设计建造、提供配套人才公寓等,对引进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实行“一事一议”,予以支持。
统筹/訾利利 编辑/杨中霞
|“家有考生”声明|
1、河南商报《家有考生》从未授权任何平台发布《家有考生》微信公号内容,如有侵权,我们将通过法律手段,追究其责任。
2、禁止其他公众号及网站转载,欢迎家长转发,您的转发就是对考学君最大的支持,也让更多家长受益。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985大学排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