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何时能长沙获批国家中心城市综合型国家科学中心

2017合肥城市定位: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打造长三角城市副中心
做大做强区域中心城市
正式获批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到2020年,有望成为特大城市
合肥每一个定位
都让人热血沸腾
未来的合肥
你期待吗?
1、区域中心城市
解读:今年2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城市工作“五个统筹”实施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力争合肥、芜湖、蚌埠市纳入国家区域中心城市。
6月的《规划》中再次明确了这一定位:强化合肥省域核心增长极,做大做强区域中心城市,提高吸纳城市人口能力,全面提升中心城市能级,发挥区域中心城市在全省城镇化中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核心引领、中心带动、大中小城市及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
2、创新之都
解读:科技创新,正成为世界先进城市的标志性功能和核心竞争力。对于不断跨越前行的合肥而言,创新驱动无疑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确立“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城市形象的根本途径。
6月的《规划》要求:瞄准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和“一带一路”节点城市,高标准规划建设合肥国家级滨湖新区,加快建设“大湖名城、创新高地”,成为长江经济带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区域性特大城市,努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
合肥未来五年的创新发展目标:创新水平达到全国一流,到2020年,基本建成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全国性产业创新中心,在开展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中率先突破,推动城市综合实力、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进一步提升,朝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迈进。
3、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解读:2017年1月,市委书记宋国权透露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已经获得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合肥成为继北京之后,全国第二个启动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城市。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将聚焦能源、材料、生命、环境、先进制造六大领域,解决重大科学问题、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催生变革性技术。预计中心将于2020年基本建成;2030年成为国际一流水平、面向国内外开放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我国科技长远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在信息领域,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将主要聚焦量子信息、未来网络和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依托中科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谋划建设量子信息重大创新基地,构建完整的空地一体广域量子通信网络体系,实现超越经典计算能力的量子计算,在国际上率先建立下一代安全、高效的信息通信体系。在能源领域,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将聚焦磁约束核聚变和智慧能源,提升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性能,建设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成为国际一流的综合性超导核聚变研究中心。
4、区域性金融中心城市
解读:2017年2月,安徽省“十三五”金融业发展规划制定并发布,规划提出要把合肥建设成省区域性金融中心。安徽省在6月的《规划》中再次明确,合肥要加快金融功能国际化,复制自贸区国际投资贸易体制机制,打造成为承接上海、辐射中部的区域性金融中心城市。
区域性金融中心能够集中大量金融资本和其它生产要素,从而有力推动该城市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要主动强化长三角金融合作,充分利用长三角金融协调发展的合作机制,积极参与长三角区域的金融市场联动、产业整合和管理创新,承接长三角的金融市场、国际金融服务和金融产业链及金融后台服务系统向安徽延伸。着力建设金融集聚区,积极推动金融资源在中心城市有效集聚,提升金融产业的规模化水平。
5、国际文化名城
解读:合肥要深度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国际文化名城。
华谊电影文化小镇项目、合肥书城文化创意综合体、中国电影特效制作基地、肥东VR小镇、庐阳蓝城小镇、金隅南七里文创街区……“十三五”期间,众多大型文化建设项目在合肥“落地开花”。
提炼合肥城市文化内核,精心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城市名片,综合运用互联网、影视、微电影等多种方式,打造全方位的文化名片传播交流性平台……“十三五”期间,合肥将推进文化名城建设,塑造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城市文化标识。
6、国际化人才高地
解读:合肥要大力培养和引进国际高端人才,建立健全与国际接轨的人才培养开发、流动配置和管理服务机制,加快建设国际化人才高地。
为高层次人才子女提供就读便利、解决科技人才的住房需求、提供就医绿色通道……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设离不开人才的支持,为吸引全球顶尖的科学家、一流的科研人才团队及创新创业人才,合肥出台多项优惠政策。
预计到2020年,将基本建成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框架体系,创新创业人才高地基本建成,造就集聚一批国内外顶尖科学家、教育家和研究团队,高水平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以及一批优秀企业家、高技能人才队伍。
7、特大城市
解读:特大城市是指城区常住人口500至1000万的城市,是划分城市规模的分类之一。到2020年,合肥将成市区常住人口超过500万的特大城市。
为实现上述目标,安徽省将合理放宽合肥城区落户条件。积极引导农村学生升学和部队退伍进入城镇的人口、举家迁徙的农业转移人口以及新生代农民工落户城镇。
8、打造长三角城市副中心
“以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为目标,以一体化为主线,着力加快合肥长三角副中心城市和沿江发展带建设,打造国际产业创新基地,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强化生态安全保障,提升国际化水平,构建联动发展体制机制,加快补齐短板,缩小发展差距,培育发展新动能,为加快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安徽省出台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安徽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这一总体要求。
9、“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
国家工信部批复合肥成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合肥跻身制造业“国家队”。
未来三年试点期,我市将集中资源、集聚力量,立足“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这个新起点,全面落实“制造强省”部署,对标“国际先进、全国一流、区域引领”,以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主题,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两化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通过构建 “3411”产业体系、优化市域区域两级布局、实施九项重点工程,加快建设全国一流的产业集群;通过搭建基础科学研发平台、建设重大新型协同创新平台、建设高水平制造业创新平台、提升企业研发制造能力,推进协同创新体系建设;通过实施人才计划、完善人才引进培养机制,打造人才高地;通过优化政策体系、优化政务环境、优化要素保障,提升服务环境。建成全国性产业创新中心,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制造强市。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出行指南针
每日能量榜
版权所有 & 中国网·东海资讯
技术支持: 监督电话:025-
京公网安备号 京网文[5号 京ICP证 040089号
|法律顾问:|||||||||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不能读取jquery
不能读取工具条配置
不能读取工具条
张江国家科学中心:科技创新高地
  中科院上海分院科技合作处副处长王绛的电脑里有一个文件夹,里面记录了上海分院参与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大事。最新的一篇是几天前的3月31日,记录着我国首台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用户装置工程进展。最早的一篇则是日,当时国家发改委来上海调研,市发改委把&上海建设科学中心的优势&做进了PPT,而中科院上海分院也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大科学中心&这一概念。
  在时间轴上,2016年2月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被批复同意建设。正像这个文件夹所记录的一样,有关国家科学中心的战略研讨,上海很早就已经开始了。
  一年多来,上海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实现5拍瓦激光脉冲输出,这是目前已知的世界最高激光脉冲峰值功率;我国首台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用户装置开建,波荡器隧道总长将达532米;参照丹麦玻尔研究所成立的李政道研究所,&剑指&世界顶级科研机构。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不仅大科学装置群初露峥嵘,也日益成为创新网络和科技行动计划的强大引擎。
  寻找上海科技创新的突破口
  日,《科技日报》头版刊登了一篇&科技专论&,作者正是上海市科委主任寿子琪。他在这篇文章里提到,围绕国家战略目标,部署实施具有高度战略性、前瞻性和全局性的重大科技工程,是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加快推动科技进步、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历史经验和现实选择。
  几乎在同一个时候,2014年8月,时任中科院上海分院常务副院长的朱志远牵头项目组撰写了一份《未来十年上海科技创新发展的若干战略选择》。尽管当时上海的经济总量已跻身全球十大城市行列,但依托产业结构和创新能力所支撑的单位产出,却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标杆城市。当时上海拥有全国最大的科学装置上海光源,它帮助高校和科研院所等用户取得了一系列前沿科研成果,也还未&厚积&到可以支撑产业革命性创新&薄发&的程度。显然,仅有一个上海光源还远远不够。&建设大科学中心,就是从源头推动上海的前沿研究实力和产业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
  国外不乏这样的例子。美国能源部依托阿贡先进光源等三大同步辐射装置,若干国家研究中心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建立科学中心,解决了美国能源、材料和生物等领域许多前沿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
  上海能否抓住这一契机,建设一个大科学装置集群,聚焦国家重大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最终实现以科学原创力推动产业科技发展的目标呢?
  显然,上海已经走到了这个时间节点。
  &四大支柱&的框架逐渐显现
  在上海打造&中国的索尔维会议&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象?爱因斯坦与玻尔的世纪大辩论,正是发轫于1927年举行的第五届索尔维会议。普朗克、居里夫人等重量级科学家也出席了那次会议,并留下了一张被称为物理学界&全明星&的珍贵合影。今年10月,&剑指&世界级物理学研究中心的李政道研究所,将举办一个关于量子物理学的高端研讨会,力争邀请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参加,探讨最前沿的问题。
  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获批建设一年来,&四大支柱&的框架轮廓逐渐显现。像李政道研究所这样的创新研究机构,将提升我国在基础物理及相关前沿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成为建设国家科学中心的重要主体和载体。
  海科路100号,两间不到800平方米的实验室。就是在这里,中科院上海光机所-上海科技大学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去年9月实现了5拍瓦激光脉冲输出,并有望今年年底成为世界首个实现10拍瓦激光输出的装置。
  去年3月,科学家利用超强超短激光首次&捕获&了反物质。这还只是超强超短激光应用的冰山一角。它为人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极端物理条件与全新实验手段,自然界中只有在恒星内部或黑洞边缘才能找到的极端条件已有可能在实验室内创造。去年11月,上海光源线站工程、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用户装置、活细胞结构和功能成像平台正式开工建设。这些项目在2019年建成后,加上超强超短激光用户装置,张江地区将成为全球光子科学研究综合能力最强的大科学设施集聚地之一,这正是建设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力量和基础支撑。
  &2016年是上海光源成果产出最多的一年。不管是从用户数量还是装置性能来说,上海光源不仅领跑全国,同时也处于国际上同类装置的第一方阵。&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所长赵振堂说。上海光源不仅以其同步辐射光穿透微观分子世界,支撑科学家在前沿领域取得突破,更是以另一种&辐射&,服务了国内外2000多个研究组,成为建设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放大器和倍增器。
  由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专家发明的&寒武纪1A&,是世界上第一款模拟人脑神经元和突触的深度学习处理器,每秒可以处理160亿个神经元和超过2万亿个突触。在&上海脑&智工程&推动下,开发这个项目的企业已落户上海。大型科技行动计划,正是建设国家科学中心的牵引力和推动力。
  从&人&的角度谋篇布局
  当夜晚来临,张江地区还是显得有些空荡荡。国家科学中心,最终是要打造一座世界级的科学城。这里不仅要着眼于国家重器,更要处处感受到从&人&的角度谋篇布局的用心。
  &能否在张江科学城借鉴人才公寓的模式,解决科研人员和技术人员来沪后3至5年的住房问题?&这是日前在市科技党委、市科委召开的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人才工作专场座谈会上的一幕。市科技党委书记刘岩说,在建设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过程中,上海一直求贤若渴。在成功引进人才后更要想办法&吸&住中高端科研人才和技术服务人才。科研团队的&领头人&很关键,而包括普通科研人员、工程师和实验员等&中间队伍&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科技资源应积极向青年人才与&中间队伍&增加投入。接下来,将就&人才公寓的可行性&等问题进行调研;会同其他部门,力争为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量身设计&人才政策,把人才留在张江。
  人才政策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去年9月,上海出台了人才政策&30条&,市领导强调&这不是最终的结果&。到2020年,上海将基本形成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基础框架,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供基础支撑,成为提升区域科学技术创新能力、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创新高地。有理由相信,海纳百川的上海也将成为高端创新人才近悦远来的高地、事业发展之地和价值实现之地。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中国上海”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您当前的位置 :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方案获批 三年或基本建成
来源:&&作者:吴碧琦
黄梅戏亮相央视春晚,博得阵阵喝彩
冰山美人大解放!郑秀晶仅着内衣大...
《福布斯》专访王健林:娱乐业在新...
柔术姐妹花双美争艳 两国柔术美女义...
面包吃多脾气大
24小时新闻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沈阳国家中心城市获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