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出来是上颌骨良性肿瘤会变恶性吗,严重吗

上颌骨掀翻复位术在良性涉颅鼻腔鼻窦肿瘤中的应用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上颌骨掀翻复位术在良性涉颅鼻腔鼻窦肿瘤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涉颅良性鼻腔、鼻窦肿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报道6例鼻腔、鼻窦良性肿瘤侵及颅底的病例,其中骨化纤维瘤3例,骨瘤1例,骨软骨瘤1例,骨巨细胞瘤(I~II级)1例,均采用1侧上颌骨掀翻复位术及颅面联合进路手术切除肿瘤,全部切除肿瘤4例,近次全切除2例。结果 无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2~3年,5例无异常,1例骨化纤维瘤术后2年复发。结论 上颌骨掀翻术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涉颅良性鼻腔、鼻窦肿瘤的手术方法。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下载费用:20 金币 &
长沙医学院口腔颌面影像诊断学教学大纲.doc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 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 Diagnosis of Medical Imaging on Oral & Maxilloface ) 学分: 2 总学时: 40 学时 理论学时: 20 学时 实验学时: 20 学时 先修课程要求: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 适应专业: 口腔医学 教材: 1.《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马绪臣主编,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参考教材: 2.陈炽贤主 编 . 《实用放射学》,第 2 版 . 北京: 人民卫生 出版社, 2004 一、课 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是口腔医学专业必修课程之一,是口腔临床医学与口腔基础医学之间的一门桥梁课程。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主要包括口腔颌面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和对牙及牙周组织病变、颌面骨炎症、颌骨囊肿、肿瘤、外伤、涎腺疾病、颞下颌关节疾病及系统病在口腔、颅、颌面骨的表现等方面的医学影像诊断内容。本门课程的教学以口腔颌面放射学为基础,辅以电子计算机 X 线体层摄影( CT)、灰阶超声、核素显像( RI)及磁共振成像( MRI)等医学影像检查内容。使学生掌握 X 线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 B 超、 CT 诊断的基本知识。了解 MRI、介入放射学和数字减影的应用价值、前景和国内外新进展。 二、课程基本要求 (一)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掌握牙与牙周、颌骨、颞颌关节、涎腺正常 X 线表现和基本病变 X 线、 CT、 B超表现; X 线诊断的应用原理、检查方法、分析方法和诊断原则。 (二)基本技能: 1.基本技能:正确使用临床医学影像检查方法,熟悉其应用范围,学会观察、分析影像学表现,并做出正确的诊断。 2.自学能力:通过启发性地讲授重点内容,引导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和有关参考资料,并根据学到的知识能对口腔颌面部病变作科学的观察,分 析并作出相应的诊断。 3.外语:要求熟悉常用的英文单词及阅读有关英文参考资料。可能条件下将部分或全部使用英语原版教材。 三、学时安排 授课内容 总学时 理论学时 实验学时 备注 第一章: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及正常图象 6 4 2 第二章:牙及牙周疾病 4 2 2 第三章:颌骨炎症 6 2 4 第四章:颌骨肿瘤 10 6 4 第五章:颌骨骨折 6 2 4 第六章: 涎腺疾病 4 2 2 第七章: 颞下颌关节 4 2 2 总计 40 20 20 四.考核 考核方式:理论考试笔试,实验课 采用考核及评估方式评定成绩。 成绩构成:理论考试 70%,实验和平时成绩 30%。 五、课程基本内容 第一章 概 述 [目的要求 ] 掌握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的学科内容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的发展简史 [教学内容 ]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的学科内容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的发展简史 [教学方法 ]: 自学为主 第二章 口腔 X 线检查的放射生物学损害和防护 [目的要求 ] 了解口腔 X 线对人体的损害与防护 [教学内容 ] ( 1) 放射生物学损害 主要是对于皮肤、眼睛、骨髓、甲状腺及性腺的影响。 ( 2) 放射防护 放 射防护三个原则及保持距离四个方面。 [教学方法 ]: 自学为主 第三章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及正常图象 [目的要求 ] 1.掌握 X 线平片体层摄影普通造影的检查方法及选用原则 .。 2.掌握 X 线平片、体层摄影、造影、 CT 的正常图象和表现。 3.了解超声波核素显像磁共振成像的检查技术及图象与表现。 4.了解数字减影的检查方法及技术。 [教学内容 ] 一 .X 线平片检查 1.根尖片 2.牙合翼片(牙合)片 4.上颌后部(牙合)片 5.下颌前部(牙合)片 6.下颌横断(牙合)片 7.下颌骨侧位片 8.下颌骨后前位片 9.下颌生支切线位片 10.华特位片 11.颅底位片 12.颧弓位 13.颞下颌关节侧斜位片 14.髁状突经咽侧位片 15.口腔体腔摄影片 16.x 线头影测量片 二 .体 层 摄 影 检 查 1.上颌侧位体层片 2.上颌后前位体层片 3.颞下颌关节侧位体层片 4.曲面体层摄影片 三 .普 通 造 影 检 查 1、涎腺造影检查 2、颞下颌关节造影检查 四 .数 字 减 影 造 影 检 查 1.数字减影涎腺造影检查 2.数字减影颞下颌关节造影检查 3.数字减影选择性颈外动脉造影检查 五 .CT 检查 六 .超声检查 七 .核素显像检查 八 .磁共振显像检查 [讲课时数 ] : 4 学时 [教学方法 ] 1.讲授法(多媒体为主) 2.实验室教学 第四章 牙及牙周疾病 [目的要求 ] 一 .掌握龋病、牙髓病、根尖周病、牙周病的线表现及检查方法。 二 .掌握牙发育异常、牙外伤、牙根折裂的 X 线表现及图像 三 .了解龋病、牙髓、根尖周病、牙周病的病理特点。 [教学内容 ] (一 )龋病 (二)牙髓病 1.牙髓钙化 2.牙内吸收 (三)根尖周病变及其他 1.根尖周肉芽肿 2.根尖周脓肿 3.根尖周囊肿 4.急性根尖炎 5.致密性骨炎 6.牙骨质增生 (四)牙齿发育异常 1.畸形中央尖 2.畸形舌侧窝 3.牙齿数目异常:先天性牙缺失、额外牙 4.阻生牙 (五)牙周炎 常用的 X 线检查方法有根尖片、(牙合)翼片和曲面体层片。牙周炎所引起的牙槽突吸收可表现为三种类型: 1.牙槽突水平吸收 2.牙槽突垂直吸收 3.牙槽突混合吸收 (六)牙外伤 1.牙脱位 2.牙折 (七 )牙根折裂 [讲课时数 ] : 2 学时 [教学方法 ] 1.讲授法(多媒体为主) 2.实验室教学 第五章 颌面骨炎症 [目的要求 ] 1.掌握中央性及边缘性 颌骨髓炎的 X 线表现及检查方法。 2.了解颌骨放射性骨髓炎、婴幼儿颌骨骨髓炎、牙源性上颌窦炎及颌骨化学性坏死的 X 线表现。 [教学内容 ] 一、牙源性化脓性颌骨骨髓炎 (一)中央性颌骨骨髓炎 1.弥散性破坏期 2.病变开始局限期 3.新骨显著形成期 4.痊愈期 (二)边缘性颌骨骨髓炎 (三)颌骨放射性骨髓炎 (四)牙源性上颌窦炎 [讲课时数 ] : 2 学时 [教学方法 ] 1.讲授法(多媒体为主) 2.实验室教学 第六章 口腔颌面部囊肿肿瘤和瘤样变 [目的要求 ] 1.掌握颌骨囊肿、颌骨良性肿 瘤、颌面部恶性肿瘤的 X 线和 CT 表现及检查方法。 . 2.了解颌面部软组织囊肿的 X 线和 B 超表现。 [教学内容 ]. 一、颌面部囊肿 (一)、 颌骨囊肿 (二)、颌面部软组织囊肿 二 .颌面部良性肿瘤囊肿与瘤样病 (一)牙源性与非牙源性良性囊肿和瘤样病变 (二)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三 .颌骨恶性肿瘤 1.颌骨肉瘤 2.颅骨中央性癌 [讲课时数 ] : 6 学时 [教学方法 ] 1.讲授法(多媒体为主) 2.实验室教学 第七章 颌面骨骨折 [目的要求 ] 掌握牙槽突骨折、上下颌骨骨折、颧骨、颧弓骨折及鼻骨骨折的 X 线、 CT 检查方法和表现。 [教学内容 ] (一)牙槽突骨折 在 X 线片上骨折线为不规则、不整齐密度线条状影像,呈横行、斜行或纵行,常伴有牙损伤。 (二)下颌骨骨折 好发部位是颏部、颏孔区、下颌角及髁突。颏部骨折可伴一例或双侧髁状突的间折。颏孔区骨折长骨折段受双侧降颌肌群向下内移位,短骨折段受升肌群牵引向方并稍偏内侧移位,前牙可显示开颌。下颌角骨折多 发生在第三磨牙的近远中侧,骨折于一侧下颌角时,骨折段可不发生移位。突骨多发生在髁颈部。 (三)上颌骨骨折 上颌骨骨析按其部位, X 线分为三型: 1.Lefort l 型 骨折线从梨状孔下部,经牙槽突基底自后至上颌结节呈水平状延伸至翼极。 2.Lefort 11 型 骨折线从鼻骨通过眶内下、眶底、经缘、颧骨下向后达翼板。 3.Lefort Ill 型 骨折线横过鼻背、眶部,经颧骨上方板。 (四)颧骨、颧弓骨折 颧骨骨折常在骨缝处裂开,可呈嵌入粉碎性骨折,多伴有上颌窦外侧壁骨折。骨折以颧弓中段多见,如为 三线骨折,则在线处呈“ M”型。骨变致密,呈密度增高的光影像 [讲课时数 ] : 2 学时 [教学方法 ] 1.讲授法(多媒体为主) 2.实验室教学 第八章 系统病在口腔及颅颌面骨的表现 [目的要求 ] 了解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纤维异常增殖症、白血病糖尿病在口腔、颌面及颅骨的影像学表。 [教学方法 ]:以自学为主。 第九章 涎腺疾病 [目的要求 ] 1.掌握涎石病、涎瘘在造影中的表现 2.掌握涎腺肿瘤在造影、 B 超、 CT 中的表现 3.熟悉或了解涎腺炎症、涎腺结核、舍格伦综合征在造影中的表现 。 [教学内容 ] (一)涎石病 颌下腺涎石可用以下三种方法检查: 1.下颌横断牙合片 此种位置适用于颌下腺导管较前部涎石的检查,临床应用最多。 2.颌下腺侧位片 此种位置适用于颌下腺导管后部涎石。 3.颌下腺下、上斜位片 此种位置适用于上两种位置均不易显示者,如位于绕过颌舌骨肌后缘前后段导管内的涎石。 腮腺涎石可用以下两种方法检查: ( 1)腮腺后前位片 ( 2)口内置片 (二)涎腺炎 1.儿童复发性腮腺炎 2.慢性阻塞性涎腺炎 X 线表现为导管系统的扩张不整。根据 X 线表现可以将本病分为以下四类: I类:自主导管口开 始扩张不整,或仅累及叶间导管。 II:导管前部正常,近腺门前一段开始扩张不整,累及叶间、小叶间导管,或伴“点扩”。 III 类:自主导管口开始扩张不整,累及叶间、小叶间导管,或伴“点扩”。 IV 类主导管口开始扩张不整,累及间、小叶间导管,末梢导管呈点球状,部分腺体不显像,呈萎缩状。 (三)涎腺肿瘤 1.良性肿瘤 ( 1)导管系统 ( 2)腺泡变化 ( 3)下颌骨改变 ( 4)造影剂溢出 ( 5)腮腺深部肿瘤 2.恶性肿瘤 X 线表现 ( 1)导管系统 ( 2)腺泡变化 ( 3)造影剂外溢 ( 4)下颌骨变化 (五)舍格伦综合征 根据 X 线表现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1.腺体形态正常,排空功能差排空迟缓是本征的主要 X 线征象之一。 2.涎腺末梢导管扩张 3.向心性萎缩 在 X 线片上仅主导管及某些叶间导管显影,周围腺体组织则不显示,说明腺体收缩变小,此称之为向心性萎缩。为晚期病变。 4.肿瘤样改变 在造影片上表现为邻近的导管或腺体位,似良性肿瘤;造影剂外渗,似低度恶性肿瘤表现为多处导管中断,伴有不规则腺泡充盈缺损时,似恶性肿瘤。 [讲课时数 ] : 2 学时 [教学方法 ] 1.讲授法(多媒体为主) 2.实验室教学 第十章 颞下颌关节疾病 [目的要求 ] 掌握颞下颌关节紊乱病、颞下颌关节强直、颞下颌关节脱位在 X 线表现和 B超、 CT、 MRI 的表现。了解类风湿关节炎、关节肿瘤、创伤性关节炎、化脓性关节炎在影像学检查中的表现。 [教学内容 ] (一)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二)颞下颌关节强直 (三)颞下颌关节脱位 [讲课时数 ] : 2 学时 [教学方法 ] 1.讲授法(多媒体为主) 2.实验室教学 第十一章 口腔颌面部介入放射学 [目的要求 ] 了解血管性介入放射学在口腔颌面部的应用价值、并发症及其防治。 [教学内容 ] 血管性介入放射学在口腔颌面部的应用价 值、并发症及其防治。 [教学方法 ]:以自学为主。 第十 二 章 口腔种植的 X 线检查方法 [目的要求 ] 了解口腔种植的 X 线检查方法有 [教学内容 ] 1.曲面口腔体层摄影 2.上颌正侧位体层摄影 3.根尖片(牙合)片 4.颌骨横断面曲面体层摄影 5.CT 检查 [教学方法 ]:以自学为主。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 金币 &&7人已下载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a href="UserManage/CopyrightAppeal.aspx?bid=14345" title="版权申诉" class="fLeft works-manage-item works-manage-report" target="_blank"
关&键&词: 长沙 医学院 口腔 影像 诊断 教学大纲
& 皮皮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本文标题:长沙医学院口腔颌面影像诊断学教学大纲.doc 链接地址:
当前资源信息
编号: 07624
类型: 共享资源
格式: DOC
大小: 61.00KB
上传时间:
&& 广告或垃圾信息
&& 译文浏览
&& 专家导读
&& 色情、淫秽、低俗信息
&& 反政府、反人类、反社会等反动信息
&& 科技资讯
&& 平台技术
&& 散布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等信息
&& 侮辱、诽谤等人身攻击信息
&& 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等信息您所在位置:
&& 文章详情
1例上颌骨纤维瘤挤出眼球的治疗和护理
作者:熊英&&&&作者单位:400037 重庆,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口腔科
【关键词】& 上颌骨;纤维瘤,骨化性;治疗;护理
&&& 2007年1月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口腔科收治1例巨大型上颌骨骨纤维瘤患者,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患者,男,25岁。10岁时突然出现牙痛,在当地诊所行封闭治疗后,右颊出现一豌豆大小肿块,质软,无疼痛等症状,未做治疗。12岁时长到如核桃大,触摸时有明显的疼痛感,在医院行肿块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为骨瘤。肿块没有明显缩小,反而逐渐增大,5年余肿块已侵犯到眼眶周围,又前往医院切除脸颊下半部分和眼眶部分的肿块,病理诊断为脑膜瘤。术后残余的肿块仍继续长大,且将右眼球挤出眼眶,使眼球凸出在眼眶外,同时伴有右侧视力和听力逐渐下降。于日来我院就诊。入院查体:右侧颌面部畸形,右眼球外凸,眼球周围肿大,右眼下眼睑外翻,球、睑结膜外露,双侧瞳孔大小3 cm,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伴有右侧视力和听力下降。右侧面部从下颌骨下缘至右眼眶肿大,中间稍凹陷,肿块大约15.0 cm&6.0 cm&4.0 cm,肿块质硬,不能推动,无触痛,表面无红肿。颌面部三维CT示:右侧上颌骨、颧骨、颞骨、颅底骨质密度增高,呈膨胀性改变。右眼球外突、球后视神经周围可见软组织影,右侧咽旁间隙、颊间隙、翼颌间隙为肿瘤组织侵犯,强化不均匀,肿瘤向上波及颅底,向下至咬牙合面。在B超引导下行右侧颈部穿刺活检术,诊断为右侧颅颌面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入院常规检查结果回示有手术指征。
&&& 1.2& 结果& 术后10天右眼球已回到眼眶;2周后取下口腔内移植皮片上的碘仿纱布包,见移植皮片红润,已逐渐黏膜化;右颌面部稍微较左侧凹陷,口内伤口拆线后行赝复体修复,21天后痊愈出院。
&&& 2& 方法介绍
&&& 在全麻下行右侧上颌骨肿瘤扩大切除术+右侧胸部皮片移植术。从口内手术,将肿瘤侵犯到的上颌骨、颧骨和部分蝶骨切除,缺损黏膜以移植皮片覆盖,碘仿纱布打包加压缝合。将被肿瘤挤出的眼球放回眼眶。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佩罗欣针4.0 g;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七叶皂苷钠粉针20 mg;5%甲硝唑注射液200 ml;低分子右旋糖酐等抗炎消肿、抗厌氧菌等对症支持治疗。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重视心理护理。
&&& 3& 护理措施
&&& 3.1& 术前准备& (1)观察生命体征,详细了解患者全身状况以及对手术是否耐受。(2)术前1周戒除不良嗜好,术前1天行全口牙洁治疗,并用复方替硝唑漱口溶液漱口每日4次,保持口腔清洁。(3)备好头面部皮肤,术前晚清洁全身皮肤,注意保暖防止受凉。(4)术晨常规禁食水。(5)做好术前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手术基本步骤和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大小便注意事项,同时消除患者及家属紧张情绪。让患者以良好的心态对待手术。
&&& 3.2& 术后的护理
&&& 3.2.1& 病情观察& 全麻术后6 h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后予抬高床头45&,减轻颌面部局部组织水肿。24 h内严密观察口内伤口渗血情况,生命体征。做好经鼻腔气管插管的护理。持续气管插管内吸氧3 L/min。及时向管道内滴入配置好的湿化液(生理盐水+地塞米松+庆大霉素+糜蛋白酶),24 h不少于250 ml,起着湿化气道、消炎及化痰的作用。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与气管插管内的分泌物,以免误吸引起窒息。床旁备气管切开包、开口器和舌钳,以备必要时使用。给予硼酸溶液湿敷右眼球,避免强光直射。
&&& 3.2.2& 心理护理& 患者年龄小,病程长,容貌的改变,致使不愿意与人交流,性格孤僻。患者对术后的效果,是否有并发症、后遗症等,存在紧张、焦虑、恐惧心理,所以应做好心理护理,指导患者减压[1]。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帮助对环境的适应、医护人员的了解,手术的方法介绍。疾病知识的宣教,鼓励患者勇敢面对疾病,提出内心忧虑的事情,并耐心解释。可以列举成功的病例,介绍同病室的室友,相互交谈。努力使患者了解面对颌面部畸形、听力及视力下降是暂时的,增加对疾病治愈的信心,减轻后顾之忧。与家属联系,给患者更多的关心。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修饰,增强自信心,避免情绪低落。以积极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 3.2.3& 饮食护理& 为避免经口进食咀嚼时牵拉伤口,食物残渣残留口腔,减少感染几率,手术24 h后给予管饲饮食,留置胃管,鼻饲流质饮食。选择富含高蛋白、高脂肪、高维生素、高热量的流质饮食,如鸡汤、鱼汤、各种果汁等。还可预订营养科专门研制的营养液。促进伤口早日愈合。鼻饲饮食温度在37 ℃~42 ℃[2],还可以患者的手腕内侧测试饮食温度适宜为好,每次注入量200 ml,间隔2 h 1次。
&&& 3.2.4& 口腔护理& 口腔护理是最关键的环节,给患者及家属讲解行口腔护理的必要性:保持口腔与牙齿的清洁、湿润,消除口臭;预防口内伤口感染,防止并发症的发生;观察口腔黏膜、舌苔的变化,利于及时观察病情变化。每天用复方替硝唑漱口溶液漱口至少10次,用棉签仔细清理口内上皮脱落的组织。护士每天要关心患者的口腔清洁情况,至少检查2~3次。指导患者正确的漱口方法,达到最佳效果。
&&& 4& 出院指导
&&& (1)加强营养,促进机体康复。(2)出院后仍以软食为主,1个月后逐渐过渡到普食。(3)注意口腔清洁卫生,坚持用漱口液漱口每日3次,右侧上颌禁用牙刷漱口。(4)每日临睡前取下赝复体用清水浸泡,晨起洗漱后戴上赝复体。
&&& 5& 讨论
&&& 骨化纤维瘤是颌骨内常见的良性肿瘤,来源于颌骨内成骨性结缔组织。其病理主要由致密的束状或旋滴状的纤维组织构成,其间有不规则的骨样组织,骨小梁或钙化团块[3]。该病逐渐发展,会造成周围正常组织吸收,形成纤维组织和发育不良的网状骨骨小梁,如不及时切除将有生命危险。临床以颌骨膨大、颜面畸形为主要表现。术后做好积极的护理,对于促进伤口愈合、疾病的康复和患者的心理,都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齐艳.国内临床心理护理的研究进展.现代护理,):114-116.
吴惠平,罗伟香.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及处理.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胡勤刚.口腔颌面外科查房手册.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7.
&&订阅登记:
请您在下面输入常用的Email地址、职业以便我们定期通过邮箱发送给您最新的相关医学信息,感谢您浏览首席医学网!
耳鼻喉头颈外科
胸心血管外科
耳鼻喉头颈外科
胸心血管外科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技师
副主任药师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技师
副主任药师
论文写作技巧鼻血管瘤鼻血管瘤是先天性良性或畸型。此病多发生于内,尤以发生于者为多,亦可发生于、和。发生于鼻部的脉管瘤以血管瘤为多见,其他少见的肿瘤有、、、以及。
简介/鼻血管瘤
鼻血管瘤发生于鼻部的以血管瘤为多见,其他少见的肿瘤有血管内皮细胞瘤、血管外皮细胞瘤、纤维血管瘤、血管纤维瘤以及血管淋巴管瘤。血管瘤是先天性良性肿瘤或血管畸型。多发生于鼻腔内,尤以发生于鼻中隔者为多,亦可发生于鼻骨、鼻前庭和上颌窦。
临床比较多见的鼻中隔出血性息肉(bleedingpolypofnasalseptum),常被称为毛细血管瘤,但直性肿瘤,仅因外伤(如常挖鼻习惯)、感染、局部或全身发生障碍之后,在鼻中隔软骨段形成的一种毛细血管扩张性肉芽肿,故表面光滑或呈结节状,色红或紫红,形如葡萄干,质软,易出血。鼻中隔出血性息肉,大多发生于鼻中隔的“”,个别发生前端。因均具有特殊外形,以及长期有症状,易诊断。
在病理切片中可见大量伴圆细胞浸润的幼稚型结缔组织,以及特别丰富的粗细不等的薄壁血管和血窦,因而被误诊为血管纤维瘤、纤维血管瘤、单纯性血管瘤、毛细血管扩张性或肥大性血管瘤、或“血管肉瘤”。此外,新生物虽在临床表现为良性,但生长极快,很容易复发,多见于女性,表明并非真性肿瘤。文献资料记载,发生于鼻中隔软骨及犁骨交界处的血管瘤,则可能来源于胚胎残余的真性肿瘤。
鼻腔及鼻窦发生的真性血管瘤分为两种:单纯性血管瘤(毛细血管瘤)及海绵状血管瘤。文献记载鼻部及鼻窦的海绵状血管瘤日渐增多。文献报道还有发生于、者的。
疾病原因/鼻血管瘤
鼻血管瘤鼻部血管瘤的病因有如下几种学说:
1.胚性残余说鼻中隔血管瘤系胚性母血管细胞所发生。2.慢性炎症说如出血性息肉,可发生于肉芽组织的血管变性,亦有人以为上颌窦海绵状血管瘤系息肉扭转、静脉瘀滞等营养障碍所致。3.外伤说鼻中隔前下部易受外伤、干燥等刺激,而亦多发于此处,或与外伤有关。4.内分泌说鼻腔血管瘤可于怀孕期突然出现或增大,产后又缩小,且常出现于妊娠后期,可能与当时血循环障碍或内分泌活动有关。5.真正良性肿瘤。
临床表现/鼻血管瘤
鼻腔及鼻窦血管瘤的临床表现,随病程长短及病变范围大小而异。鼻腔血管瘤主要为单侧进行性鼻阻,如肿瘤压迫使中隔偏曲,则有两侧鼻阻。反复鼻出血为本病的突出表现。出血量不等,出血多者可有继发性贫血。早期鼻
鼻血管瘤窦血管瘤可无任何症状,随着病变增大,可出现鼻阻、鼻出血,或者血管瘤向前而由前鼻孔脱出,或向后进入鼻咽部导致咽鼓管阻塞。肿瘤较大者,窦腔扩大,骨壁受压、吸收、变薄,甚至破坏。向外扩展,可发生面部畸型、、、视力减退、、等。
对于进一步认识海绵状血管瘤的问题及其他类型血管瘤的关系,以及临床上如何处治具有实际意义。对于某些富含血管的淋巴管瘤在临床表现上可与血管瘤相同,在处理上应和血管瘤无异。海绵状血管瘤可在发生继发性感染或出血时,肿瘤可消退而变成坏死性肉芽组织,或者可留有暂时痕迹。对于鼻中隔出血性息肉(假性肿瘤),或发源于鼻腔内较小的或较大的肿瘤,用激光可经鼻前孔切除,术中可将肿瘤基底所附软骨膜一并切除,可防复发。对于较大的、基底较宽的及容易出血的鼻腔血管瘤,为减少创伤造成颌面不良面部痕迹,应配合内窥镜进行治疗。对疑为鼻腔、筛窦及上颌窦海绵状血管瘤者,可通过加以探查激光手术。术前应视肿瘤大小,作好充分准备,对于较大血管瘤应作好备血及输液准备,激光治疗虽然疗效突出、创伤也很轻微,但在激光治疗过程中出血也比较多,结束治疗后出血极少。
鼻腔、筛窦和上颌窦血管瘤的临床表现常为隐蔽性鼻出血,屡经检查。不能发现确切的出血部位,或仅看到有血来自中鼻道。如果肿瘤已侵入鼻腔,则见中鼻道内有易出血的新。因而早期较难,可进行上颌窦诊断性穿刺,如见有血自针孔滴出,则可进行。
疾病诊断/鼻血管瘤
检查鼻腔可见紫红色的新生物,瘤体质软,多有和,触之易出血,但无浸润表现。如有继发感染,其表面、和伴有。若病变只限于窦内,鼻腔可无改变,故往往不易诊断。穿刺上颌窦,针管内可流出。X线平片检查可能有以下几种改变:①鼻腔及同侧上颌窦及筛窦密度均匀增高,类似炎症改变;②上颌窦窦腔扩大,密度增高,类似囊肿样改变;③窦壁骨质破坏,类似恶性肿瘤改变。血管瘤往往表现合并感染、坏死,钳取活检组织所见常反映不出疾病的真实情况,而且易于造成出血,但小而带蒂的血管瘤可以一次切除,并做病理切片以确诊。
疾病治疗/鼻血管瘤
为主要治疗手段。对鼻中(亦称)或原发于鼻腔内较小的血管瘤,可经
鼻血管瘤鼻前孔加以切除。手术中应将肿瘤基底所附一并切除,以防复发。对于较大、基底较宽及容易出血的、,可通过面中部脱壳手术加以切除,或另取鼻外途径进行手术,必要时尚需先行与,以便了解病变范围和减少术中出血。术前放疗亦可减少术中出血,术后放疗有防止复发之效。
激光手术前应视肿瘤大小及部位进行准备,虽然激光治疗效果突出、创伤轻、手术快,病人无明显痛苦,但对于较大的血管瘤及部位特殊的血管瘤应作好术中的血液补充。单纯性血管瘤激光治疗时无须准备。如诊断为上颌窦血管瘤进行上颌窦根治术式探查按上颌窦根治术式准备。启动激光机水循环,及预充高压电准备。单纯性血管瘤于鼻腔前易见区,可用co2激光聚焦治疗。血管瘤于鼻腔内不易看到或瘤体较大时,用nd∶yag激光治疗。手术前应备好纤维支气管镜或纤维鼻镜,激光室无纤支镜及纤维鼻镜配备,应与内镜室协作手术。
激光手术治疗用局部麻醉。鼻腔单纯性血管瘤用2%~1%地卡因行鼻腔粘膜麻醉5~10分钟。鼻腔肿块型息肉样血管瘤及海绵状血管瘤用2%加微量肾上腺素做瘤内注射麻醉,此外也应用1%地卡因做粘膜麻醉。上颌窦根治术式治疗血管瘤时,用长针头于颧弓下缘与咬肌前缘交角处垂直向内刺入,碰到骨壁时,稍退出少许再向内上方推进达翼腭窝,此时病员感到同侧上颌牙列酸痛,抽吸无回血时,注入2%利多卡因(加少量1∶1000肾上腺素)2~5ml,针头退出1cm左右时再注入麻醉药物2ml,以麻醉后上齿槽神经。同时于眶下缘中点下1cm进针达骨膜,并触到眶下孔,抽吸无血注入麻药。唇龈沟粘膜下局部浸润注射2~6ml。
术后处理/鼻血管瘤
激光手术后,鼻腔血管瘤可给予油条纱布临时填塞鼻腔24小时,特别是门诊病人防术后继发流血。病人激光术后24小时拆除填塞油纱条几乎无明显出血现象,作者根据大量病例观察总结出,术后24小时填塞对术后继发出血大有
鼻血管瘤帮助,特别是对血管瘤大,部位特殊者。
辅助治疗给予抗菌素,及止血药或多簇7~10天。术后有明显疼痛者给予止痛剂。病人术后48小时内有吸收热反应,温度38℃以上给予解热镇痛剂,一般术后72小时已逐渐消退。激光手术后颜面部有轻微肿胀,常规可不做处理,较明显者术后给予冷敷(24小时内)。以后用热敷,肿胀反应术后72小时渐消退。
由于激光手术中,肿瘤有部分坏死液化。上颌窦根治术切除血管瘤时,可经鼻腔激光开孔道冲洗上颌窦腔,排出腔内液化渗出物。激光治疗后渗出较多,时间长,渗出血会凝结成块堵塞,因而术后24小时开始每天冲洗一次,连续7~10天,每次冲洗后注入上颌窦内抗生素液3~5ml。
对鼻腔及鼻窦血管瘤激光术后可用he-ne激光照射,每日1次,每次15分钟,7~10天一疗程。也可用光纤插入鼻腔进行照射。术后病人取半卧位,头稍抬高,以减轻术后颜面部水肿。有合并症患者应进行对症及对因处理。给予营养丰富,容易摄入的食物,对后恢复极有帮助。
相关词条/鼻血管瘤
参考资料/鼻血管瘤
(1)(2)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上海口腔医学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万方数据会议论文
'98国际暨第五届全国头颈肿瘤外科学术会议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www.baike.com。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0次
参与编辑人数:10位
最近更新时间: 15:53:11
贡献光荣榜
猜你想了解
扫码下载APP}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良性肿瘤有血流信号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