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诸暨市草塔中学学能带手机嘛?(初三小弟弟)

我的母校草塔中学
我的母校草塔中学
64届学生& 杨士安
在丹枫染赤、秋菊堆金之际,诸暨草塔中学迎来了她的百年华诞。
记得今年(日,我曾与几位校友又一次地走在了母校校园里,又一次地呼吸到了这里熟悉的空气。草塔中学负责人冯军(校长)、陈国兴(副校长)等热情地接待了我们。短暂的停留,激起了我的万千思绪,一股酸涩涌上心头,我的眼眶湿润了。母校就像一位慈祥的母亲,她无时无刻不在抚育着我们。以真诚与纯洁为标志的母校刻烙着我太多太多年轻时代的梦想与激情,存留着我太多太多青春的明证与印迹,也许,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份激情与印迹会日渐变得模糊和遥远,但是,我永远也不会忘记“草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不会忘记谆谆教诲、可亲可敬的老师。
我是1961年下半年从五泄公社横里小学(今属五泄镇)考入草塔中学的。那时学校周围全是农田、苎麻地或桑园,空气清新静谧,操场南边的几棵大樟树似乎是一道绿色屏障。草塔中学的最大特点是学校校风好,师资水平高。这为莘莘学子们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当年学校设有初中部和高中部。我在这里度过了3年的初中学校生活。
在这母校“百年华诞”之际,正是我离开母校怀抱42年之际。在这喜庆的氛围中,首先想到的无疑是我敬爱的老师们。当然,短短篇幅不可能记述千言万语,这里只能结合自己的经历对印象特别深刻的几位老师作点简略的回忆……
语文老师王福基是嘉兴人,文学功底很深,语文课上得特别生动,对“文字规范”要求也特别严,我觉得自己“写错别字”的情况相对较少,主要还是受了王老师的影响,当然这也与“校风”有关,因为那时不管是语文老师还是数学老师或其他课程的老师,都十分注重文字的规范。例如做数学题时,有的同学把“圆”写成了“园”,或把“答”写成了“荅”,老师都会耐心指出。王福基老师常常把自己所购的小说等文学作品推荐给我们,指导我们的课外阅读。在我心中印象最深的还是要求学生收集“群众语言”,并应用于自己的文章(作文)中。我对方言的收集和研究,就起始于此。初中毕业以后,我就是带着“深入生活”的美好愿望回到农村的,每天和乡亲们一起参加集体劳动。几年前,王老师创作的电视剧《啊,鸡冠山》在电视上播出,我还认认真真地看了一遍。但人却一直没有碰到过。
俞之光老师教我们美术。记得他上第一堂课是《绘画的分类》,他拿了一大捆画,有国画、油画、版画、工艺美术等,一张一张地挂满了黑板,大都是《开国大典》《毛主席走遍全国》等名画,然后详细介绍了各个画种的特色。我参加工作后,曾把这件事讲给其他人听,竟得到了一片羡慕声,都羡慕我遇到了一位好老师。一次学校布置展览《雷锋的故事》,我也参加了展览的绘制,俞之光老师仔细地教我如何临摹,如何设色,可说是手把手地教,至今印象深刻。
沈渭泉老师是余杭塘栖人。他教我们《生物》。他教《生物》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我在小学时,就喜欢植物,对嫁接、品种之类就有了兴趣。高小时,就开始阅读《达尔文主义浅说》(1961年上半年)。但真正对《生物》发生兴趣则源自在草塔中学操场放映的一部捷克斯洛伐克科幻电影《史前探险记》(1955年出品),这部影片讲述了动物从低级发展到高级的进化过程。以后我以电影中的内容向沈老师请教,沈老师又结合影片故事作了详细的解答,同时推荐给两本书《无脊椎动物学》和《脊椎动物学》,以后我竟自修起这本华东师范大学生物学系编写的函授教材《无脊椎动物学》来,做了大量笔记,绘制了不少动物插图,有的还一直保存到现在(包括《哺乳纲系统树》《有胎盘亚纲系统树》等)。从此对“科学”产生了极大兴趣,学校图书馆里的《科学画报》及其他科普杂志都成了我的“必修课”。回到农村后,我又自费订了《考古》《电影文学》和《河北美术》杂志,这在当时农村也是比较少见的。沈老师又送给我一本《曹全碑隶书字帖》,语重心长地叫我多练书法。几年后,我又订了《化石》,这是“文革”中唯一幸存发行的科普类杂志。前几年,我还在这一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人类研究所主办的《化石》季刊上刊发了反映草塔地名的短文《罕见的化石地名──石蟹》(1999年第4期)。可以说,我在草塔中学形成的这一兴趣一直延续至今。
学校图书室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那时,图书室由退休老教师赵岐山先生管理。赵老先生原在草塔中学任教,他是一位大画家,尤其擅场芦雁,也常画些梅花之类。图书室外面就张贴着他写的配画标语,可谓图文并茂。赵先生是位忠厚长者,和蔼可亲。赵先生还指导学生(如楼铁龙)在教室里举办个人画展。在赵先生管理图书期间,我还闹过一个笑话:因为我对古文字较有兴趣,有一次我就向赵先生借了一本《古文观止》,起初我还以为是关于“古文字”方面的书,借来之后才发现根本不是文字学方面的。但既然借来了,也就硬着头皮翻看了起来,结果竟越读越想读,就把全文看完了,这对我提高文学修养起到了很大作用。后来在纪念赵岐山先生诞生100周年时(1994年12月)由本人主编的《鸿踪雁声》一书中,专门谈到了这件“歪打正着”的故事。工作以后,我有幸进入了诸暨图书馆,我把草塔中学图书室的事写入了我一篇题为《图书箱、图书室和图书馆》的文章中,不久该文收入了由中国图书馆学会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图书馆百年系列丛书”。
历史老师陈祖鑫。他教历史有一套特殊的记忆方法,特别是对年代的记忆:“一把派伞”是“1883年”,那是马克思逝世的年份;“一把酒壶”是“1895年”,那是恩格斯逝世的年份。只说一遍,大家就把这“谐音法”记住了。每次上完课,他都会在黑板上留下一大串“参考书目”,作为对课文的补充,而这些书籍,大多又能在学校图书室找到。他讲课,声情并茂,能把学生的思绪带向遥远的古代。他讲汴京的热闹,舟车辐辏,车水马龙,商贩百作,摩顶接踵,什么卖糕饼的、卖烧饼油条的、卖水果蔬菜的……,生动的描述,竟有身历其境之感。他在谈到世界三大宗教中的佛教时,用四句话概括了佛教教义,那就是“众生平等,慈悲为怀,生死轮回,善恶报应”,今年我还把它写进了拙作《良价与曹洞宗》一书。可见老师所教,流泽深远。我对历史地理的爱好无疑得益于陈老师的教导。&&&&&&&&&&&&&&&&&&&&&&&&&&&&&&&&&&&&&&&&&&&&&&&&&&&&&&&&&&&&&&&&&&&&&&&&&&&&&&&&&&&&&&&&&&&&&&&&&&&&&&&&&&&&&&&&
我的班主任是赵德盛老师,他平易近人,生活简朴,治学严谨,对学生循循善诱,善于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学生脑子里在想什么,好象他都知道,他的说服力很强。有时批评同学比较“凶”,但被批评的同学仍是乐于接受。而草塔中学的好老师何可胜数?教政治的赵嘉桢老师,教地理的吕鸣周老师,教生物的钱家俊老师,教音乐的倪炯明老师,教语文的杨光中老师,教数学的王世洽老师,还有戴学泉(1928-?)、周启新(.4.13)等等,仅管相隔多年,音容笑貌仍历历如昨……
毋庸讳言的是,本人从高小读书到就学于草塔中学之际,正是中国历史文献上通常被称为“三年自然灾害”(年)或“严重困难”时期。1961年到草塔中学后,生活异常艰苦,而第二年(1962年)实际上也并未全部恢复。其时离学校较远的学生均为“住校生”。每星期六回家,星期天下午返回学校,回校时将一星期所需的杂粮和蔬菜一起带到学校。虽然我父母常常节衣缩食,尽量将好一点的食物留给我,使我能多带些米,但还是以番薯、芋艿、洋番薯(马铃薯)等为主,蔬菜则有燥菜干、剥出毛豆、霉腐乳(由豆腐自制),有时也以“菜油盐”(用菜油把盐炒一下)或酱油汤下饭。其他同学中,空着肚子上课是常有的事。那时学校还没有通电,晚上“晚自修”,则以“松掌”(松明子)照明,每次回家,就必须把“松掌”准备好。记不清是初二还是初三年级时,学校自购了一台发电机,这才用上了电灯。市场上物资供应紧张,用的纸张(包括课本)都是十分毛糙而灰暗,很少见到白纸。仅管如此,学校的教学工作仍然正常开展,学生学习劲头依然高涨。“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这诗句是我们的形象记录。
我由衷地感谢母校给我提供的苦读机会,苦读的意义不仅在于学到了什么,关键是学到了一种方法,养成了一种自然而然的热爱学习的良好习惯。在校学习期间,可以说是一个为了知识可以不要命的年代,所有的同学都拼命读书。那时候看重的就是知识,苦读成为一种风气。人生活在这种风气中,很自然地就会自觉自愿地用功读书了。就是在草塔中学时,我在老师教导下学会了“收集资料”及“做好学习笔记”这两件至今受益最大的事。我至今保存着草塔中学时周健同学撰写的《记一个阶级斗争的故事》《记一个热爱集体的人》(1963),杨仲明同学《黎明时分》《我和弟弟》(1964.6),及戚树人同学《春游》(1963.4)等文章,连老师的评语都记录了下来。本人当年从社会上收集笔录的《五泄公社1963年粮食高额丰产单位》《五泄公社1963年畜牧业先进单位》《五泄公社1963年养蚕业先进单位》等资料,在40余年后的今天五泄镇横里村编写《横里村志》中竟发挥了应有作用,这也可以说是始料不及的。本人至今保存着日抄录的在我们教室里张贴着的4幅标语,这也许能从一个侧面说明当时勤奋学习的目标和动机:1.为祖国学习应该是完全自觉的,我们一定要培养良好的自学纪律,做到分秒必争。2.我们的班级是一个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奋斗的集体,同学之间应该处处相互尊重,团结友爱。3.学习革命先辈的热爱集体的精神,正确处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勇于为集体而牺牲个人的一切。4.老师是党派来培养我们的,我们一定要自觉地尊敬老师,尊重老师的辛勤劳动。
“逝者如斯夫”。一转眼初中毕业也40多年了,读书就业,辗转奔波,昔日的同窗如今也是天各一方,相见甚少,尤其愧疚的是,曾经的老师们,几乎很多都是再没有见到。在离开母校以后,我便投身于农业生产。一年之后,我由母校推荐,进入了浙江文艺学校电影专业班学习。毕业后,先后从事电影放映、方志编纂以及图书馆工作。数年来,先后发表撰写文章200万字以上,参与编纂书刊约60种,研究领域涉及图书、电影、历史、地理、地图、考古、方志、书法、美术、篆刻、诗词、档案、谱牒、语言、文字、辞书、民俗、旅游、宗教、收藏、器乐、计算机及民间艺术等多个学科,并小有建树。
对母校的思念已成为我永久的记忆。想起校园里的点点滴滴,汇成涓涓细流,每一朵小小的浪花都会激起一段难忘的回忆,然而很难用一支笔记录这段往事,很难用几张纸描绘一份感激。校园所给予的真诚、纯洁与温情,将永驻我心。我赞美我的母校草塔中学,这是我曾为目标刻苦奋斗过的地方,尽管笔下赞美的词语未能尽善尽美。我感激我的母校草塔中学,感激这个使我成长、成熟的地方,但一个“谢”字怎能完全表达我的感激之情?
昨天已成回忆,母校留有我无尽的依恋;明天脚下的路仍在延续,母校将在我心里永作回忆,陪伴我再向前进,再攀登理想高峰。
&&&&&&&&&&&&&&&&&&&&&&&&&&&&&&&&&&&&&&&&&
草中百年校庆颂
64届学生& 杨士安
草塔中学庆百年,学子莘莘喜泪涟;同忆解惑师道尊,共话励学昭先贤。
智胜文义启草中,思绪万千时荏苒;寒来暑往倏忽过,峥嵘岁月每怀恋。
灵泉潺潺枕校北,诸山巍巍呈祥瑞;薪火相传芳菲续,师恩生情永相连。
春风化雨润心路,百年草中情绵延;黉宫琅琅读书声,治学基础草中奠。
今日校寿开庆典,高朋知友又重会;当年音容疑在即,而今笑指华发催。
红枫黄菊经霜炼,百年草中学子归;问寒嘘暖话不尽,愿君事业再向前。
坎坷征程只笑谈,青山夕照谱新篇;继往开来承先志,老骥伏枥奋蹄来。
蹉跎时光虽易逝,满怀壮志尚需追;常道桑榆诚非晚,赤霞一幅任我裁。
&&&&&&&&&&&&&&&&&&&&&&&&&&&&&&&&&&&&&&&&&&&&&&&&&&日
□ 每念草中读书时,校风严谨聚良师;春风徐徐课堂沐,教诲谆谆心田施。
同学友爱亲无间,老师博学严且慈;恩德无量情无限,阔别多年常相思。
□ 草中百年迎校庆,丹枫金菊馨满庭;五泄江边风光好,前大山麓景色新。
每忆学子多努力,常念恩师教诲勤;百年喜得桃李众,万紫千红锦绣林。
&&&&&&&&&&&&&&&&&&&&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浙江省诸暨市草塔中学杭高联考2013届高三第二次(10月)月考试历史试题
资源简介:
共34题,约7300字。
  浙江省诸暨市草塔中学杭高2013届高三第二次(10月)月考试历史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每题1.5分, 共45分)  1.著名史学家夏曾佑说:“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对其中“政”解释最为准确的是:  A.中央集权&&&&&&&&& B.郡县制度&&&&&&&&& C.保甲制度&&&&&&&&& D.焚书坑儒  2.下列思想主张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有①“知识即美德”②“君子忧道不忧贫”& ③“高尚是卑屈和顽强的中庸”④“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③②④&&&&&&& D.②①④③  3.《十二铜表法》第五表中规定:“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  具有法律上的效力。”这反映出罗马法从根本上   A.保护私有财产&&&&&&&&&&&&&&& B.追究刑事责任&   C.体现公共意志&&&&&&&&&&&&&&& D.保护监护人权利  4.雅典梭伦改革、秦朝郡县制、和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在历史上发挥的共同作用是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缓和了社会矛盾&   C.打破了世袭特权&&&&&&&&&&&&&& D.奠定了民主政治基础  5.亚里士多德说:“在希腊,不能认为每一位公民属于自己,而要认为所有公民都属于城邦”。他所要表达的意思主要是希腊公民&   A.珍视个人自由,不屈从权威&&&&&&&&&&&&&& B.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C.善于从事政治和文化艺术活动&&&&&&&&&&&& D.是城邦政治的核心力量  6. 从罗马法的产生发展过程,可以清晰看到人类社会法律产生和演变的发展过程。罗马法发展的过程中,合乎逻辑的演变是  A.习惯——习惯法——法——法律总结   B.法律理论——习惯——法——习惯法  C.法——习惯——法律总结——习惯法&&&&&   D.习惯法——习惯总结——习惯法  7.恩格斯指出:“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律关系”,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第一个世界性法律”。下面哪一项表述符合材料所表达的含义&&   A.罗马法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法典&   B.罗马法是罗马帝国统治的有力支柱  C.罗马法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   D.罗马法是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基础  8.鸦片战争后,从事对华贸易的机构——洋行  在各通商口岸纷纷设立,读右图《通商口岸洋  行数量变化图》,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加速中  国融入世界市场的进程 ②清政府企图加强对  外贸的控制& ③反映了列强商品输出的要求&   ④便利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9.据《南海县志》记载:“(陈启沅)岁甲寅(1854年)至南洋,遍游各埠,考求机器之  学。申岁(1872年)近粤,在简村乡创设缫丝厂,名曰‘继昌隆’,……出丝精美,行销  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下载说明: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商户&>&生活服务&>&教育培训&>&诸暨市
浙江省诸暨市草塔中学电话
地区:绍兴地址:诸暨市合草段更新时间:相关查询:, , , , , , , , ,浙江省诸暨市草塔中学学年度高一9月月考英语试题(实验班)
资源简介:
共76小题,约3670字。答案扫描。
  浙江省诸暨市草塔中学学年度  高一9月月考英语试题(实验班)&&&&&&&&&&&&&&&   I. 听力部分  第一节  听5段对话,每段读一遍  1.&What does the woman suggest the man do?  A. Use her cell phone&&B. Call John&&C. Record the address  2. How long is the river?  A. 2.6kilometers&&&B. 26 kilometers&&C. 30 kilometers  3. What is the woman uncertain about?  A. What to wear to a party&B. Which skirt to buy&C. How to match her blue shorts  4. What is the woman probably going to do?  A. Sell her painting &&B. Buy some painting materials&C. Paint the main colors  5. How many people were under the woman’s management at her last job?  A. 4&&&B. 6&&&&C. 8  第二节  听第6段,回答第6.7题  6. Why is the woman running slower now?  A. She never exercises. B. Something is wrong with her stomach& C. She has been sick for some time  7. What does the woman thint the race?  A. It will be wonderful&&B. It will be easy&&C. It won’t be very interesting  听第7段,回答第8,9题  8. 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eakers?  A. Boss and secretary(秘书)&&B. Business partners&C. Colleagues(同事)  II.&单项选择  21.—Have you finished your experiment report, Jane?  —Oh, my God. I’ve _____ forgotten all about that.  A. strongly &&&&B. extremely&&   C. entirely&& &&&D. freely  22. As soon as the children _____ themselves in their seats in the theatre, the curtain went up.  A. sat& &B. settled& &&C. took&& &&D. put  23. We are advised _____notes in class, but few of us do so.   A. take&&B. to take&&C. taking&&D. to taking  24. The number of people present at the meeting& _____ about 1000 , a large number of whom_____   experts from abroad.  A. was&&&& B. were&&&&&&&& C. were&&&&&& D. was   25. Do you know the difficulty he had _____ the work?&  A. on finishing&&&&& B. to finish&&& C. finishing&&&&& D. having finished  26. ----You say he passed the exam.  ----&& _____&&&&&& and&&& _____&&& .  A. so you did&&&&&&&&&&&& B. so did you  C. so did you&&&&&&&&&&&& D. so you did  27. The engine of the ship was out of order and the bad weather ______the helpless of the crew at sea.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下载说明: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采集大神饶命……e0e6d90d8aa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浙江省诸暨市草塔中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