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好的散文题目分享分享一下吗

& 阿基米德说过,只要给他一个支点,他就可以撬起地球。那么只要给楼主一个人名,楼主也许就可以串起全唐的诗人,因为他们之间有着很多不为人所熟知的联系,有着很多不得不说的故事,有着很多趣味盎然的典故。从哪一位聊起会比较合理呢?
  按照我的国情,无论单位里无论有多么牛B的杰出人物,首先都应该归功于一把手的领导有方。如果说,是唐太宗李世民为唐诗的辉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政治上是绝对正确的。正因为他开创的贞观之治,造就了伟大、光荣、我们梦里都想回去的唐朝,生活在那个梦幻时代的许多才子们才有了可以去酣畅淋漓发挥的天空。反正太宗最多也就一首诗为人所知,不会浪费太多笔墨。这就是《赠萧r》:“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楼主邀你扫码
参与上面帖子讨论
发表于:14-12-05 12:45
“疾风知劲草”今天已是成语了,其实这句话并非唐太宗首创,版权应该属于汉光武帝刘秀(楼主最欣赏的君主,没有之一)。全诗也就最后一句“智者必怀仁”,教训我们有才无德是不好滴,楼主个人还比较喜欢。比这首诗本身更有意思的是被赠诗的这位萧r,是千足金的贵二代。以一句”能力之外的资本等于零“而在网上让大家莞尔的李前*理之女李*琳,如果和萧r比家世,瞬间就变成了女潘俊
  有次太宗搞了个宫廷夜宴,请朝廷重臣们喝酒开心。不知道出于什么动机,也许仅仅是因为喝高了,太宗突然冒出一句匪夷所思的话:“自知一座最贵者,先把酒。”那时正是牛人满座,长孙无忌、房玄龄等千古名相估计都在暗自思忖还是温良恭俭让不要当被枪打的出头鸟,no
zuo no die啊,没想到萧r气定神闲地一伸手就把酒杯端起来了。太宗笑眯眯地问:“爱卿怎么个说法啊?”萧r用了个打油诗来回答:“臣乃是:梁朝天子儿、隋朝皇后弟、尚书左仆射、天子亲家翁。”听了此言,太宗拍手大笑,满座也没人不服气。
  萧r的高祖父是梁武帝萧衍,就是皇帝当得好好的,突然丢下国家大事和满朝文武跑到寺庙出家,然后让自己的朝廷出巨款赎回肉票那位神人,没有最神只有更神的是他居然把这件事连干了四次,简直是当成事业来做了,乐此不疲;曾祖父是大名鼎鼎的昭明太子萧统,主编了《昭明文选》,就是古代版的《古文观止》啦,父亲是梁明帝萧岿。亲姐姐是隋炀帝的皇后萧氏;儿媳妇是唐太宗的女儿襄城公主。其实萧r还是比较谦虚,不然再多说两句,他本人和隋炀帝杨广是多年私交很好,另外他妻子是隋文帝独孤皇后亲侄女,那就与独孤皇后的亲外甥唐高祖李渊还是表兄妹…
  西谚有云,一百年才能养成一个贵族,萧家三朝天潢贵胄,那就差不多了。如果按此硬标准,李*琳薄*来之流也能只是富二代,还当不起贵二代那个贵字。精神境界的软标准那就更不提了。的很多暴发户们一向以为用钱买得全身上下都是名牌就可以堆出贵族范来。他们不明白,象《悲惨世界》里那位穷得家里只有一副银餐具的主教,才是贵族范。
发表于:14-12-05 12:46
萧r的家世资本就是这么牛了,那么资本之外的能力如何呢?尚书右仆射就是宰相,萧r一生五次拜相。当然罗,他也五次罢相,原因大抵是忠诚耿直但失于偏狭,肚里还不能撑船。魏征就评价萧r的性格很容易不得好死,除非是遇上宽容的圣主。可这家伙实在是运气太好了,遇上了中国两千年来宽容度算得上前五名的圣主李世民,虽然罢相五次,还屡屡起复。因为功劳卓著,萧r还位列唐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与之为伴的都是托塔天王哪吒之父红拂女之夫李靖,神机妙算的瓦岗寨军师徐半仙茂公,尉迟恭、秦叔宝这对三鞭换两锏的门神,三板斧的程咬金,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的魏征之类的家喻户晓喜闻乐见之牛人。
  唐太宗评价萧r“此人不可以厚利诱之,不可以刑戮惧之,真社稷臣也。”反思今天我们自己,基本是厚礼可诱、刑戮可惧,更不用提屡屡在新闻中拉风的许多富二代们了。萧r的榜样说明,不是所有的富贵二代都没用,就看自己有没有资本之外的能力。如今争气的富二代好像越来越稀缺了,忙着奔事业的父母们不注重培养或者瞎培养大概难辞其咎。
  想想我们自己听到一点批评时的不爽,就能够大致想象一言九鼎生杀予夺的帝王们纳谏有千倍之难。唐太宗最著名的优点就是纳谏,故事之多在中国历史上的帝王们之中无出其右者。这一点恰好能最为有效地弥补(当然只是在局部)独裁政治体制的缺点,终于在数百年东晋南北朝乱世之后,开启了著名的贞观之治,为文治武功伟大辉煌的唐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贞观年间,诞生了大名鼎鼎的初唐四杰“王杨卢骆”,他们是繁星满天的唐诗星空中最先闪耀出夺目光芒的。先从谁开始呢?
看着可爱的儿女在满地蹦Q,就从他们都喜闻乐见的一首诗开始吧:“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中国的孩子们七岁时开始读小学,若此时能背下几十首唐诗,都会让父母颇为欣慰。但如果想到其中这首简洁明快的《鹅》居然是骆宾王在七岁时所作,残酷的真相足以令有志于培养神童的家长们抓狂。此诗的艺术水准在唐朝肯定算不得超一流,但七岁孩子写出的诗能够流传千年本身就是了不起的成就。
  骆宾王的诗中楼主最喜欢的是另外一首,也入选了小学课本。他在易水送别友人时,想起那句流传千古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遂提笔写下《于易水送人》:“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荆轲名列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刺客,不是因为他成功了,而是因为他明知身入虎狼之暴秦刺杀嬴政是毫无生还机会的任务,依然慷慨前行。契丹人萧峰率领燕云十八骑冲上少室山时,就是这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概动人心魄。
  既然提到刺秦,楼主顺便对张艺谋花几亿在电影《英雄》里表达的御用价值观吐一口水:为了“统一”的宏大叙事,暴君的统治也值得鼓励个体牺牲自己来服从。
  在关于刺秦的诗歌中,楼主还有一首喜欢的:“慷慨歌燕市,从容做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如果不百度的话,很多人可能都想不到这豪迈诗歌的作者是谁,原来是后来成为大汉奸的汪精卫。其实这是一首十六句的长诗,起头四句是:“衔石成痴绝,沧波万里愁。孤飞终不倦,羞逐海鸥浮。”这讲的是精卫填海的故事,把他自己的名字放进去了。当时还是愤青的汪精卫,面对同盟会多次起义的失败,决意刺杀满清摄政王来振奋人心。与他同去的有他后来的妻子陈璧君。事败被捕后,汪精卫在狱中虽知必死,全无畏惧,写下传诵一时的这四句。虽然他后来走错路成为汉奸,但楼主对他的愤青时代还是很敬佩的。(未完)
发表于:14-12-05 13:17
&《于易水送人》既是咏史又是抒怀,明眼人应该看得出骆宾王藏在诗中的抱负和苦闷。他后来果然参与了惊天动地的大事,就是那种可以被株连九族的大事 ― 谋反,当然这是最后的胜利者武则天定义的,骆宾王自己并不这样认为,他的动机应该是匡复李唐皇室。骆宾王最有名的段子就是在这场战争中的檄文《讨武檄》。一般人对于这个“住弊侄蓟岷苎凵蛘馐俏涿哪锍晌泄历史上唯一一位女性皇帝-则天大圣皇帝(不是齐天大圣)后,为自己生造出来的日月照空霸气侧漏的新名字。当然她自己恐怕没这文化,应该是有文化的好事者为她拟好的。要讲这个段子,就得聊聊唐太宗、武媚娘和徐茂公那一段不得不说的故事。
 媚娘最初是太宗皇帝一个不起眼的小才人,对的你没有看错,她确实原本是后来老公高宗李治的小妈。曾经有人进献了一匹烈马狮子骢给太宗,但太宗左右居然无人能够驯服它。媚娘对太宗说自己能够制服它,只需三样东西:铁鞭、铁锤、匕首。先用铁鞭打它,不服就用铁锤锤它,还不服就用匕首捅了它。太宗认为方法是对的,这正是帝王驭下的方法之一,不禁对这个貌如春花心如蛇蝎的小老婆刮目相看。但是,被领导刮目相看并不总是好事。
据说太宗病危时,考虑到将来媚娘难制,把她唤至榻前:“朕对你宠爱有加。朕百年之后,你何以自处?”这其实就是在问她,是否愿意殉葬。媚娘冰雪聪明,立刻答:“臣妾愿长伴青灯古佛,为陛下持斋念佛,祈求冥福。”就这样逃过一劫,太宗死后被送至寺庙出家。显然,甄值牧楦芯褪谴哟搜Ф吹摹L永钪渭次缓螅言缇兔祭囱廴グ邓颓锊ǖ拿哪锝踊鼗使晌俗约旱某桢
&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暂且按下武媚娘不表,来看看另一位大有关系的人物,乃是《说唐》里大名鼎鼎的瓦岗寨狗头军师,本名徐世积,字茂功。唐高祖李渊赐其姓李,变成李世积。后避李世民讳去世字,再变成李积,凌烟阁图画二十四功臣时用的就是这名字。太宗晚年曾对太子李治说:“如今开国宿将已尽凋零,你即位后无人可用,只剩李积一人了。但你无恩于他,恐日后他不会尽心辅佐你。”
不久后太宗将李积贬官。李治即位后(即唐高宗)立即恢复并高升了他的职位,这是太宗父子为了驾驭李积而打出的一套组合拳。
太宗并非杞人忧天,开国功臣往往容易自恃功高而难以驾驭,雄才大略的老皇帝在世时还镇得住,资历不足的新皇帝即位后,这种君臣矛盾常常成为皇朝的不稳定因素。后周世宗柴荣急病去世,留下孤儿寡母,功臣赵匡胤马上就黄袍加身,建立宋朝。看到这个前车之鉴后,朱元璋把开国功臣基本杀光了,就为了子孙清除隐患。当然,残酷清洗开国功臣的都是没什么文化、出身流氓无产者又比较自卑的人,比如汉高祖刘邦是吃霸王餐的小混混,明太祖朱元璋是贫下中农假和尚,除了简单的杀人,也拿不出什么有技术含量的手段来解决复杂的政治问题。汉光武帝刘秀和宋太祖赵匡胤都是世家出身的文化人,就能厚待功臣,杯酒释兵权,与功臣结为儿女亲家什么的,君臣相得、共享富贵,流传一段千古佳话。
& 李世民以权术待李积,不料多年后被李积来了个投桃报李。高宗对武媚娘宠信日甚,打算废了原配皇后改立武媚娘为后。但朝廷重臣都说,陛下你和先帝的小老婆悄悄地乱伦也就罢了,居然还想扶正她来母仪天下,咱们大唐可丢不起这个人,自然坚决反对。高宗久不能决,最后问到李积。李积微笑道:“此乃陛下家事,何必问于外人?”封建王朝立储和立后,从来都是国事而不是家事。但高宗对李积的这个“家事”理论深表满意,最终册立武媚娘为皇后。而正是这位武氏,后来颠覆大唐江山,屠戮了宗室子弟就是李世民的一大把儿孙,建立武周,差点就把李唐皇朝彻底颠覆了。
& 以诚待人,往往换来以诚相待;和别人玩心眼,别人也难真心待你。李积在高宗做如此重要决定之时,未能以国士之诚苦谏,也算太宗咎由自取。战国时豫让就此道理说过一段名言:“老板以众人待我,我以众人报之;老板以国士待我,我以国士报之。”但在高宗打算把先帝的小老婆立为母仪天下的皇后这种乱伦到惊世骇俗的危机面前,李积明哲保身,导致李唐皇朝覆灭,不得算为无罪。但丁在《神曲》里说:地狱最炽热之处,是留给那些在出现重大道德危机时,仍保持中立的人。这就是前阵打砸日系车时,开着美系车的楼主和很多人一样发声谴责的原因。在罪行面前保持缄默,也是某种程度的犯罪。
发表于:14-12-05 15:28
&&[第2版 12-05 15:28]
& 不久之后,李积就为自己讨巧的中立立场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武掌权后,李积之孙徐敬业起兵讨伐失败,谋反罪的下场是灭门。骆宾王投奔徐敬业阵营,为这次起兵写下了煽动力极强的著名《讨武紫罚浞址⒒恿瞬抛颖旧N浜蠖缘腥说男ピ亩恋煤茏邢福倍恋健叭朊偶担昝疾豢先萌耍谎谛涔げ鳎钠芑笾鳌闭饬骄渎姹鐾醯牡靡庵适保还⑽⒁恍Α5恋健耙g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这二句,深知它能激发出唐朝旧臣对故君的怀念,立刻动容“谁写的?”下面人回话:“是骆宾王”。武后叹息:“有如此才而使之沦落为贼人所用,此宰相之过也!”
& 这一段不禁让人联想起前代一个类似的故事。官渡之战前,曹操正犯着华佗都治不好的偏头痛在床上哼唧,读了袁绍阵营中主簿陈琳所写的骂曹檄文后,吓出了一身冷汗,头痛自愈。袁绍败后,陈琳随众人投降。曹操对这篇火力凶猛的檄文还耿耿于怀,便问陈琳:“你骂我无妨,为何要牵累我的祖宗三代呢?”陈琳答道:“当时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形势啊。”曹操呵呵一笑,不再计较。曹操和武后都是奸雄,在这种事情上都有大肚量。
& 徐敬业兵败后,骆宾王在乱军中不知所终,善良的人们都希望他是隐姓埋名活了下去。多年后诗人宋之问畅游杭州灵隐寺,诗兴大发吟出两句极为拗口的:“鹫岭郁迢i,龙宫隐寂寥”,下面就木有了。他在寺中来回踱步,把这两句念来念去,大概以为机械的重复就会引发出接下去的灵感。不料身边一位扫地老僧随口道:“何不接‘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宋之问闻言浑身一个激灵,因为这两句高出自己的水平太多。随后宋之问凑齐全诗,但楼主翻来覆去看,全诗也就这两句出彩。第二天宋之问再赶到寺中寻访那位老僧,童鞋们自然都能猜到,结果是人去寺空的老套路。宋之问找到一个正在扫地的小和尚穷追不舍磨了半天,小孩子实在受不了告诉他,那位老僧的俗家名字姓骆,一早就离寺云游去了。
& &真正的高人,都会把自己弄得这般神龙见首不见尾,偶尔露峥嵘就惊世骇俗。结合《天龙八部》里少林寺藏经阁中扫地老僧的事迹,我们应该得到的教训是一定要尊重环卫工人。骆宾王颇有先见之明,行迹一露立刻走人。他若不走,宋之问肯定会去告密的,因为这丫的人品奇差。
& 童鞋们应该听到过一句名诗:“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原本是宋之问外甥刘希夷所作,在未发表前被宋之问读到,十分喜爱而想占为己有。刘希夷不同意把这两句神来之笔“让给”宋之问,舅舅便用土袋将亲外甥压死了,这事被称作“因诗杀亲”。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今天的教授们若想在学生作品上署名在前就甚为容易,根本不必冒谋杀的风险,幸福指数很高。
& 武则天有很多面首(今天称为鸭子),宋之问对其中最为飞黄腾达的五郎、六郎(张宗昌、张易之)甚是羡慕嫉妒恨,于是毛遂自荐,写了首艳诗献给武后,表达了为女皇做鸭的热切愿望。武则天读得赞不绝口,却不表态。宋之问告退后,武氏对身边人说:“此人确是难遇之才。只是口臭熏人,朕无法忍受啊。”其实这一段可以用来做牙膏广告。
& 楼主认为宋之问唯一不错的作品是《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当时宋之问正在被流放,却偷偷跑回了家乡,所以最后两句形容一个犯法跑路多年的游子偷偷摸回家园时的复杂情绪,的确传神,看过港产黑道片的童鞋应都能理解。
& 侃完骆宾王还捎上了宋之问,接下来进入初唐四杰之中的另外一位天才儿童。当时有位大儒颜师古(看名字就知道这人多有文化)写了本《汉书注》,权威程度到了天下的读书人都把它当教科书。突然平地里一声惊雷,有个九岁的孩子写书揪出了《汉书注》一大堆错误,还不过瘾,自己又写了本十卷的《汉书指瑕》。童鞋们可以回想一下,自己九岁时是否还在撒尿和泥巴,或者看看自己九岁的孩子现在正干什么。(未完)
发表于:14-12-05 16:19
&&[第2版 12-05 16:19]
& & & &引经据典,谈古涉今,挥洒自如,文采斐然,果然好文!非才子高人焉能为之?
& & 逐字逐句读完,盼续!
发表于:14-12-06 08:25
既然老爷子喜欢那继续;
& 这牛X孩子的大名叫王勃。不同于方仲永们的“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王勃的小宇宙在青年时代继续爆发,诗名益盛。他流传最广的名句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楼主高中毕业时和几位同窗好友合影,大家冒充文青,在照片背后合题的就是此诗,可见附庸风雅非自今日始。如果让楼主给历代所有送别诗搞个排名,王勃这首应该高居前两名。另一首是王维的《阳关三叠》:“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相信大家不会有很大的不同意见。
& 王勃写作文有个特点,先磨好墨,然后像个2B青年一样把被子往头上一蒙倒在床上,半响后突然一跃而起,变身回文艺青年,文不加点一笔写就,时人谓之“腹稿”,此为典故出处。但他最脍炙人口的作品《滕王阁序》,却是即时作文。当时王勃父亲被流放交趾,就是今天的越南。作为孝子,去探望是必须的;作为才子,路上信马由缰东游西荡也是必须的。这天王勃路过洪州(今天的江西南昌,这路盲明显方向走偏太多了),自然要去逛逛天下闻名的滕王阁,反正那时候再著名的景区,都不需要今天这么昂贵的门票。
& 说到门票,楼主去尼亚加拉大瀑布前,问导游门票需几个美刀。导游表示诧异:“这是自然风光,凭什么收门票?”博主更诧异:“虽然是自然风光,政府也要耗资管理维护,收费不应当么?”导游极其诧异:“我们不是已经给政府交税了么?税收不就是让他们用来做这些么?”楼主无言以对,只能认为美国人民的思想实在太乱了,队伍真是不好带,奥巴马很可怜。话题拉回来,虽然当时滕王阁还不要门票,但当王勃施施然来到门口时,却被几名士兵伸手挡驾了。
& 王勃愤然质问:“为何重阳节不让游人登楼?”士兵回答说:“洪州都督阎伯屿大人正在楼上大宴宾客,席散后闲杂人等才能上楼。”童鞋们不要鄙视古人的封建等级观念,现在的领导们出行也常常鸣着警笛,公路上的闲杂车辆都得停下等着,目送领导一路走好之后才能接着上路,千古遗风均如此也就不足为怪了。但王勃显然不认为自己属于闲杂人等,他仰天长笑道:“阎大人是我老友,尔等还不上去通报?”好比小交警听说误拦了某位大领导的车,心里即使将信将疑,总归惴惴不安,赶紧跑上楼汇报。
& 阎都督的爱婿颇有文才,事先殚精竭虑抓耳挠腮地写好了一篇《滕王阁序》,准备这天拿出来当众宣读,好挣点名声。把酒临风心情大好的阎大人听说多了一位朋友来捧场这盛事,虽然一时想不起是谁但又何必拒绝呢,于是豪迈地一挥手:“让他上来吧”。阎都督做梦也想不到,因为这随意的大手一挥,女婿心血结晶的《滕王阁序》就再也没能见天日。他更不会想到,因为另一篇同名文章的横空出世,他也将以这顿饭局主人的身份而名留千古,真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啊。只见一位眼生的文艺青年缓缓拾级而上,风度翩翩地对自己一揖,阎大人疑惑地问:“恕老夫眼拙,这位小友是?”来者答道:“在下龙门王子安。”当时王勃名声早著,一听他自报家门,顿时满座哗然。
& 阎都督闻得来者居然是大名鼎鼎的神童王勃,心中顿时亦喜亦忧。喜的是以王勃之盛名,足以为此宴增色不少;忧的是今天女婿的风头恐怕要被王勃盖住。当时不暇细想,忙招呼这位不速之贵客在身边落座。王勃连日来风餐露宿、食不果腹,早已饥肠辘辘,当下也不客气,立刻旁若无人地大吃起来。阎都督继续导演事先准备好的戏码,诚恳地询问大家:“今日诚为盛世盛会,哪位才子愿意来写篇《滕王阁序》以作纪念啊?”
& 这就像有些国家诚恳地开会,让大家选举领导人,只是走个过场而已。我说的是朝鲜,不是香港。满座都是洪大人的朋友,心里自然明白,大家都闷头啃鸡腿,积蓄体力酝酿情绪,准备等大人女婿的文章宣读以后,一齐鼓掌到流泪。不料手里还抓着一只蟹螯正在啃的王勃居然朗声应道:“既然叨扰都督大人一餐,自当献丑,聊为报效。”如同领导们正在像模像样地号召人大代表选举,突然冒出一个2B当真来参选,让领导们真心像吃了只苍蝇一样难受。但话已至此,骑虎难下。阎都督赶紧叫人备好纸笔,并把可用来蒙头的被状物都丢入长江,让你打腹稿!
& &王勃左手持蟹鳌,右手接过毛笔,当即刷刷刷笔走龙蛇地写将起来。阎都督心里很郁闷,但不失礼貌地说:“王才子你慢慢写,本督年纪大了精力不济,到隔壁小憩一会儿。”到了隔壁躺在椅子上,吩咐幕僚,把王勃写的文章逐段背给他听。女婿也赶紧跟过去伺候岳父大人。不一会儿,幕僚就过来汇报,起首四句是:“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 安卧榻上闭目听着的阎都督淡然一笑:“老生常谈而已。王勃盛名之下,也不过如此。”后面幕僚继续报来:“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看到王勃用典如此纯熟而贴切,一旁的女婿开始手心冒汗。阎都督也有些不安,但还是安慰女婿道:“这段确实写得不错,但与贤婿你也就在伯仲之间吧。”
& 不一会儿,幕僚又过来背了两句。阎都督突然双目一睁,精光四射。因为他已经明白,大唐上,不,是中国历史上最璀璨夺目的文章之一正在诞生。而能亲自参与创造这一页历史,将是他阎伯屿一生最大的荣耀。阎大人从榻上一跃而起,招呼女婿:“快,你和我一起去见证历史吧。”这两句就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写到此处,王勃的小宇宙在滕王阁上空已经无可阻挡地爆发了。“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想起自己一路风尘、颇招冷眼,接着写道:“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这是间接承认自己迷路了,去越南不该走到南昌来的。但他胸中块垒,显然不仅于此。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一串流传到千载之后的今天依然让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和典故喷薄而出,楼主仿佛亲眼看见了长空中那绚丽的烟花绽放。
发表于:14-12-06 08:27
& 东汉的陈蕃少时曾独处一小院读书,有位长辈来看望他,见院里杂草丛生,就问:“何不洒扫以待宾客?”陈蕃答道:“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这个小房间还值得我动手吗?”长辈见他胸怀大志,便循循善诱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段经典的对话流传至今,激励志向远大的童鞋们也要学会从小事做起不要眼高手低。后来陈蕃成为朝廷重臣,且因其气节而千古流芳。
& 当时外戚大将军梁冀权倾天下,连皇帝都看不过眼,称他为“跋扈将军”,成语“飞扬跋扈”即出典于他。听了不爽的梁冀干脆把皇帝毒死,证明自己确实配得上这个成语。梁大将军有次派人送信给陈蕃,托他办件私事,陈蕃拒而不见。使者牛B哄哄地诈称是梁冀亲来,陈蕃就直接把狐假虎威的使者抓起来一顿打死了,完全不给梁冀面子。这就叫威武不能屈。梁冀居然拿陈蕃也没有办法。
& 陈蕃一生不喜欢应酬,但很尊重有品的人。他做豫章太守时,常邀请当地高人徐孺子来家里做客,相谈甚欢。陈蕃特意给徐孺子准备了张一卧榻,供他过夜时休息;徐孺子一离开,陈蕃就把卧榻挂起来不给别人用,表示自己留客仅留徐孺子;直到下次徐孺子再来,他才放下此榻。这是一段志趣相投的佳话。王勃就用这组典故,来赞美南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王勃一口气连用了汉朝四位名人的典故。古代文章很重视用典,如果用典不多或者不恰当,文辞再好也是下品。在这一点上《滕王阁序》显然是上品之中的上品。冯唐很有才干,但年纪一大把了还只是个小小的郎官。有次冯唐偶然有机会见到汉文帝,通过一席直率而情理兼备的对答,解救了功高罪微的云中守魏尚。但冯唐由于性格耿直,景帝即位不久后又被罢官。到了武帝时有人推举他,可此时冯唐已九十多岁,力不从心,再不能出来任职了。正所谓人生易老,如白驹过隙。
&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的飞将军李广,是另一位著名的郁郁不得志者。汉朝评军功,是看在战役中的斩首或者俘虏的人数,李广在这个硬指标上没过关,欣赏他的汉武帝也爱莫能助。而他的许多晚辈、下属后来都因军功封侯了,李广还是没有成功。王维有句诗“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很为他打抱不平。但如果我们翻阅汉朝历史,卫青的成功和李广的失败,都有性格中的因素使然,并不仅仅是运气的差异。运气,总是青睐准备好了的人。
& 贾谊的才气和品格都很高,按说运气也不差,遇上了中国上明君之列的汉文帝。文帝虽然器重他,但终因小人谗言未能重用。后来文帝有次召他回长安,偶然谈到对鬼神的见解,贾谊旁征博引口若悬河,文帝倒是听得很入神,直至半夜。李商隐有诗讥讽文帝:“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自古帝王多对神仙之事感兴趣,也是地位使然,除此之外确实也很难有什么更高的个人追求了。
& 梁鸿是成语“举案齐眉”的男一号,女一号是他著名的貌丑贤妻孟光。诸葛亮娶丑女黄氏,大家都认为是为了借助丈人的关系网来更好地炒作自己;无意出仕的梁鸿则完全是看上了孟光的品德,一生夫唱妇随、相敬如宾,属于恩爱夫妻的典范。梁鸿在乱世中有料不秀,被誉为“君子见机,达人知命”,现在却是乱秀的才被能称为达人。
& & 王勃一连用了四位怀才不遇的典故,明显是在抒发自己胸中的郁结。
《滕王阁序》里还有一句“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是楼主很喜欢的典故。春秋时的著名琴师俞伯牙有次出差路过汉阳江口,长夜漫漫无心睡眠,遂取出自己的瑶琴,对着月亮自弹了一首《高山》。琴声巍峨,仁者乐山之意尽在其中。忽见岸边一个黑影肃立不动,心下一微微一惊,只听得“啪”的一声,断了一根琴弦。岸边那人朗声道:“先生莫惊,在下钟子期,是个樵夫。琴声绝妙,一时忘情未语,失礼了。”伯牙半信半疑,遂问:“既然如此,请问刚才我所弹的是何曲意?”钟子期答道:“峨峨兮,其志若泰山。”伯牙闻言大惊:“阁下果然高人!请听我再弹一曲。”
这次琴音忽然变得激昂澎湃,乃是一曲《流水》,暗寓智者乐水之意。子期缓缓道:“洋洋兮,其志若江河。”伯牙大喜,忙请子期上船相叙。两人琴逢知己,相见恨晚,当即八拜结交,结为异性兄弟,并约来年江边再见,洒泪而别。
&次年伯牙依约千里迢迢而来,不料子期已经病故。新坟正立在江边,因为子期遗愿要在老地方再听一曲。伯牙将子期最爱的曲目演奏一遍之后,突然举起这具自己最心爱的瑶琴向地上用力一摔,顿时玉碎。旁人惊问何故,伯牙叹道:“摔破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高山流水,自古知音难求。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岳飞最负盛名的《满江红》,其真实作者颇有争议;但他在另一首《小重山》里这句“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也足够让他在诗歌史上占一席之地了。王勃用此典,自比俞伯牙,正在写的《滕王阁序》是名传千古的高山流水(这点并不算自高),而阎都督就是钟子期。既是一个高雅的马屁,同时也标示着自己的身价,有文化的人拍马屁都这样一举两得。这下阎都督对王勃的态度可大不相同了。
发表于:14-12-06 08:45
被 沛版管理员 删除于: 08:48:21
发表于:14-12-06 08:47
被 沛版管理员 删除于: 08:48:21
发表于:14-12-06 08:49
& 酣畅淋漓的《滕王阁序》一气呵成写罢,王勃顺手又写了一首七律:“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__自流”。奇怪的是,在“江”、“自”两字之间,空了一格。王才子把序、诗呈上阎都督,对盛情款待表示了谢意之后,便告辞出门。阎都督一路看着眼前这篇千古名文,一路赞不绝口,待得看到最后一句中的空格,心知这是恃才傲物的王大才子在出题了。
& 旁观的文人雅士们七嘴八舌,各抒高见,这个说:“应该是水字”,那个说“八成是独字”。阎都督思来想去,均觉得差了一丝神韵,于是命人立刻出门快马追赶王勃,请他把落了的字补上来。使者快马加鞭、满头大汗地追上王勃,王才子很有个性地回答说:“一字值千金。望阎大人海涵。”使者只好返报。阎都督沉吟片刻,心想既然是一段佳话,就干脆做足罢了,命人备好纹银千两,亲率众文人学士赶到王勃住处。王勃这时候故作惊讶:“何劳大人下问,晚生岂敢空字?空者,空也。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发表于:14-12-06 08:50
& 每次读到崔颢的《黄鹤楼》中“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这两句,总会联想到“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大概有着相似的意境。因为王勃的作品在前,论到独创性当然更强。《滕王阁序》流传开后,大家纷纷传抄,一时洛阳纸贵,王勃的名声也是如日中天。这下另一位和他同年出生的才子就颇不服气了。初唐四杰的排序是“王杨卢骆”,楼主不重视排名,随手从排名最后的骆宾王写起也无所谓。但并不代表人人都不重视,尤其是排名中人,比如杨炯。
&杨炯一向认为,“王杨卢骆”的排名没有真实地反映出个人的实力,公然声称“愧在卢前,耻居王后”。大概因为卢照邻大他二十多岁,他不好意思居在卢前。尊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杨炯不服王勃,可能因为王勃与他同年出生,做官比他还晚一年。就像有个早你十年进公司的人级别还没你高,你可能也会不好意思;但如果有个晚你一年进公司的人升得比你快,你八成也心里不大爽。杨炯自视极高不是没有理由的,唐朝有种专门针对十岁以下神童的童子科考试,杨炯是四杰中唯一通过这门考试了的人。
& 不过杨炯在王勃死后为其文集写序言,对王勃的评价倒是极高。人死为尊,是中华民族的另一项传统美德。王勃是溺水后惊悸而死的,这一点教育我们,学好游泳很重要。卢照邻、李白也都是死在水里,很容易让人想起李白那句“明月不归沉碧海”。这诗是李白听到了自己的日本友人遣唐使晁衡(阿倍仲麻吕)海南淹死的谣言以后所做的悼亡诗。其实阿倍仲麻吕并没有淹死,他是被海风刮到了越南而幸存下来,而李白自己最后倒是喝醉后掉在水里淹死的,真可谓是一语成谶。(未完)
发表于:14-12-08 08:30
& 杨炯自己的代表作是《从军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对于今天我们看惯了唐诗的人来说,此诗说实话并不惊艳。但如果我们想到在此之前的初唐诗歌大多还陷于魏晋以来的绮靡之风,而杨炯此诗雄浑刚健,在当时一定会让人眼前一亮,可称是唐人边塞诗的第一声号角。尤其最后一句,不由令人想起班超班定远投笔从戎万里觅封侯的冲天豪气。
&&&&杨神童眼高于顶的著名例子,是称当朝官员为“麒麟楦”。楦是做鞋帽所用的模子,麒麟楦自然就是做麒麟的模子。麒麟是传说中的动物,古人演戏时没法去搞一只来,只好用驴或马当底子,在上面刻画头角、修饰皮毛来假充。说人假充麒麟,等于明明骂人“蠢驴”,还骂得文绉绉绕了个弯子。可见杨炯当时年少气盛,得罪很多人那是免不了的。顺带也就介绍一条俗语的出处,用驴、马冒充麒麟,上半身容易遮盖,腿脚却难以遮掩得好。演戏之时,驴、马一走动起来,就很容易把未经修饰的长毛大脚露出来,此谓“露马脚”。
&&&&杨炯自称“愧在卢前”而推崇的卢照邻,也是一位神童,十几岁时就以博学闻名。这样看起来,一个人如果在25岁以前没出息,这辈子基本就歇菜了。大器晚成的是少数。卢照邻最著名的是长诗《长安古意》,其中有一句:“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我们现在常说的“只羡鸳鸯不羡仙”,出处就在这里了。他本是个多愁多病的身,后来可能和唐太宗李世民一样被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假药&-&仙丹进一步重创,再加上仕途也不如意,了无生趣,最终不愿继续忍受病痛的折磨,自己投水而死。
发表于:14-12-08 08:37
&&[第2版 12-08 08:37]
& 初唐四杰不满当时纤丽绮靡的诗风,均改走慷慨激昂的路子,对之后唐诗的辉煌巅峰有奠基之功。但因恃才傲物、飞扬跋扈,当时就有很多人对他们颇有轻视、评价不高。杜工部却很认可他们的成就,诗云:“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骂人也能骂得这么酣畅淋漓、千古传诵,诗圣确实令人佩服。杜甫此诗之后,再没人敢跳出来轻薄初唐四杰了。但总是在惊人地重复,杜甫自己身后也被无知后生轻视。这帮小子完全忘记了伟大领袖唐太宗的教导,要以史为鉴。楼主喜欢读史,就是觉得可以从历史中学到经验教训。但家黑格尔却说:我们从中学到的教训就是,我们从中什么也没有学到。
&&&&李白和杜甫的诗歌成就,在盛行王、孟、元、白诗风的中唐时期被很多人忽视,甚至还受到一些人的贬损。但是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眼光超过同时期的大多数人,他在《调张籍》诗中,对这些鼠目寸光的家伙进行了无情的嘲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此诗的辛辣与杜诗有异曲同工之妙。想起韩愈在“推敲”故事里面善待贾岛的表现,完全就是一位谦谦君子,不料嘲讽起人来也如此令人解颐。看到杜甫、韩愈对前辈的推崇,“文人相轻”在很多时候是不成立的。大概只能说,半吊子的文人容易彼此相轻吧。
发表于:14-12-08 08:40
韩愈《调张籍》诗中的主角张籍是韩愈的弟子,他最有名的诗句是《节妇吟》,中有名句:“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中唐之后,强大的藩镇割据,用各种手段勾结拉拢著名文人和中央官吏,而一些不得志的文人和官吏也往往去依附他们以求得进身之阶。当时炙手可热的节度使李师道想拉拢张籍,张籍遂做了《节妇吟》答之,通篇运用比兴手法,委婉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此诗从表面看纯是抒发男女情事,实质上却是一首政治诗,表明了作者忠于朝廷、不受强镇拉拢的态度。后来李师道军败身死。
&&&&张籍的诗中,楼主最喜欢的是《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对游子的心理活动刻画得如此传神,相信曾经离家远游的童鞋都与我心有戚戚焉。如今生活在电话、和微信的时代,再不需要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望眼欲穿,但是同样也再不会有收到千里之外家书的欣喜若狂了。
发表于:14-12-08 08:41
& 初唐四杰可算是唐朝诗文革新中一马当先的前锋们,但若论到扛起大旗的主将,乃是陈子昂。韩愈说:“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元好问的评价则是:“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论功若准平吴例,合著黄金铸子昂。”这里面用了一个典故,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灭了吴国之后,对功臣们论功行赏,公推范蠡为首,就用黄金为他铸了个像。元好问的意思就是,能够把诗文从南朝齐梁的靡靡之音中带出来,为唐诗的雄浑开风气之先的众人之中,功居第一的陈子昂。
&&&&既然说到范蠡,不能不顺带侃他两句,因为楼主实在太欣赏他了。大多数人可能只记得他献西施给夫差的美人计,其实范蠡功劳很大,他不但亲身陪伴勾践在吴国渡过了最艰难的人质时光,在危机四伏的环境中各种察言观色建言献策走钢丝一般保护了主公的安全,在和勾践回到越国后又辅佐他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九术灭吴。更为难得的是,自古以来兴邦的功臣多矣,但像范蠡这样深明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道理,能够见机而去的君子,一只手也数得过来,可见他的智商、情商都到了何等的高度。范蠡砸掉自己公务员的铁饭碗之后下海经商,很快成为富可敌国的陶朱公,可见只要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不知道会不会让今天一些本来不适合确硬要去挤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考公务员的人汗颜。
&&&&至于美人计,也不会是吴国灭亡的主因。罗隐有首诗,楼主认为是一篇言简意赅、说服力很强的议论文:“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所以,把吴国灭亡的主因归咎于中了范蠡美人计的人,若不是思维过于简单,就是存心为统治者开脱或减轻责任。夫差在一连串战争胜利之后的骄傲自满才是主因,类似于我D从乡下进城以后的表现。何况自古明君均有宠妃,人家也没因此亡国,关键是在美人和江山之间把握好平衡。把国家没管理好的原因归咎于女人,这种论调也太给男人们丢脸了。
发表于:14-12-08 08:46
& 让我们接着聊陈子昂。陈帅哥是来自天府之国四川的富二代,本来是个问题少年,十八岁了还打架赌博、游手好闲、不学无术。后来不知受了什么刺激(这个年龄最大的可能一般是失恋),突然开始发愤上进。陈子昂在一个深山道观中苦读几年之后,功力勇猛精进,于是出川入京,打算去考进士求取功名。唐朝的进士考试,考生的名气和口碑在考官心目中是可以加分的。陈子昂初到长安,也和其他准备应考的年轻人一样到处拜访名流,想为自己增加点名气分,但效果并不明显。京城的达官显贵们一看他是从四川来的,就不太看好,因为自从靠了一曲《凤求凰》拐走卓文君去帮自己当垆卖酒的司马相如之后,蜀中已经八百年没有出过名动天下的大才子了。百无聊赖的陈子昂只好每天上街闲逛散心,逛着逛着,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 & 长安,风和日丽的一天,集市上熙熙攘攘。各个店面之中人头攒动,好似巴黎春天不打烊。在贞观之治的时代,市民的购买力还是比较强的。只见一个地摊前围了一大群人,一位衣着普通的老者手捧一架貌不惊人的古琴,居然叫价千金,自然吸引了众人的注目围观。帝都市民纵然见多识广,围观者中也不乏名流,但大家一时难辨此琴优劣,并无人愿意出手买下。众人正在窃窃私语之时,忽听身后有人操着川普朗声道:“此琴小可买下了。”众人均是一惊,纷纷回头。看官猜得不错,口出大言的,正是轻摇折扇的高富帅陈子昂。有人便忍不住问:“这位小哥,此琴优劣难辨,你为何敢出如此高价?”子昂微笑道:“小可善琴。明日请到敝处,愿为君等演奏一曲。”说罢飘然而去。
发表于:14-12-08 14:35
第二天,陈子昂所住的客栈门庭若市,以致店小二开始出售门票牟利。等到楼上楼下、院里房顶都挤满人后,子昂长身而起,做了个罗圈揖:“小可陈子昂,自蜀地千里入京,携诗百篇四处求告,无人赏识。弹琴乃区区乐工所为,岂吾辈鸿鹄之志者所应留心?”说罢突然举起那架千金之琴朝地上用力一摔,顿时粉碎。这一招大出所有人的意外,大家还没回过神来,陈子昂已拿出自己的诗文,分赠给围观之人。众人正为其一掷千金的豪举所惊,再读其诗,果然是意境不俗,于是争相传阅。两三日内,既有财又有才的文艺青年陈子昂便名满京城,成为家家户户文化人晚餐桌上的主题谈资。许多待字闺中的名媛,纷纷打听陈帅哥是否已经名草有主。估计你会认为陈子昂是在炒作。其实楼主也是这样认为的。
名声大振的陈子昂果然在随后的考试中进士及第。唐朝一般每三年开一次进士科,每次录取的进士很少超过三十人,含金量你可以自己去计算。孟郊曾经两次落第,第三次终于高中进士,他仿佛一下从苦海中超度出来,按捺不住得意之情写下此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给后人留下了“春风得意”与“走马观花”两个成语。这一年,孟郊46岁。唐朝的新科进士们按惯例会在长安慈恩寺聚集,推举一人作文以记此盛事,并将各人的姓名、籍贯表一起交与石匠,刻在大雁塔的石砖上。白居易考中进士时很年轻,所以写诗自夸道:“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春风得意溢于言表,因为当时他只有27岁,而身边大概都是孟郊那个年龄段的大叔们。那么陈子昂中进士时的年龄呢?呃…24岁。
发表于:14-12-08 14:36
千金的付出对中进士的收益来说,投入产出比实在太高了。更何况卖琴的老者八成是陈子昂自己安排的托儿,那把琴搞不好就是成本低廉的普通货色。反正现在琴也摔烂了,毁尸灭迹死无对证。俞伯牙摔琴出名,陈子昂摔琴也出名,可怜琴何辜?恳请大家不要再学着摔它了。陈子昂比白居易还小三岁时就中了进士,可以想象那该多得意,当然他现在也有这个资本。少年得志意气风发的陈子昂,肯定想高唱一声“大地正在我脚下”。可惜他后来遇上了一位靠裙带关系上位的草包上司&--&武则天的侄子武攸宜,言不听计不从,胸中郁闷无比。在这种状态下,当陈子昂路过幽州台(更著名的大号是黄金台)时,提笔写下了千古名篇《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燕昭王心忧国弱,一心想招揽人才,但大家都认为他是叶公好龙,不是真的求贤若渴。后来他采纳了郭隗的建议,筑造了黄金台来礼待郭隗,没多久就引发了“士争凑燕”的局面。投奔而来的包括魏国的军事家乐毅等人,落后弱小的燕国一下子便人才济济,从此迅速强盛。后来乐毅率领燕国军队,把强大的世仇齐国打得奄奄一息,只剩下两座城池,几乎灭亡。不止是21世纪人才最重要,自古以来国家、民族之间的竞争,都是人才的竞争,或者说是培养、吸引人才体制的竞争。(未完)
发表于:14-12-09 08:39
& 对这首《登幽州台歌》的一般理解,都是陈子昂在感叹像燕昭王那样的前代贤君既不可复见,后代的贤明之主自己也熬不到了,真是生不逢时啊!登上高台极目远眺,天地苍茫,人生寂寞,不禁悲从中来,不可断绝,怆然几滴英雄泪下。主调是“怀才不遇”四个字。这是历代许多才子的共同命运。
& & 但楼主觉得此诗更像是在感叹人生之有限,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都太渺小,其意境有点接近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里的那两句:“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陈子昂当时估计在思考人生终极问题,此诗充满了哲学味。当代能在深度上与之相比的也只有著名的“保安三问”了:“你是谁?你从哪儿来?你要去哪儿?
发表于:14-12-09 08:42
 陈子昂在幽州台上这一声苍凉激越的长歌,是为流行了百年的齐梁文风所唱响的挽歌,也是为即将登台演出的中国历史上甚至世界上最庞大辉煌的诗歌星云所吹响的嘹亮号角,盛唐恢宏气象的大幕正在徐徐拉开。等到子昂去世的时候,千年一遇、天仙下界的李白刚刚出生,天府之国从此开始以盛产才子著称。
& & &那位写下“吴人何苦怨西施”的罗隐,流传下来最脍炙人口的作品是《蜂》:“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此诗用字之浅白可入小学课本诵读,你可以理解成是为劳动人民虽勤苦却不得温饱的不平呐喊;但其实讽世深刻,楼主的理解是类似于《红楼梦》里那句:“终朝聚敛苦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这种可以抽丝剥茧般解读出多层意境的诗歌,诚为诗中上品。
发表于:14-12-09 08:43
&罗隐另一首著名的诗是《自遣》:“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若说此诗是悲观主义吧,它在劝你及时行乐;若说是乐观主义吧,从骨子里透出了一丝掩不住的愤世嫉俗和颓唐。由此可见,看重及时行乐的人,其实正因为悲观。真正的乐观主义者,在生命中是微笑而不是大笑。
& & 考虑到罗隐考了进士十次而不中的郁闷心情,写出《自遣》这样的诗就不奇怪了。他的实力比陈子昂和白居易当然差了一点点,但是论运气可差了十万八千里。罗隐年轻时,远赴长安考进士,路过钟陵时认识了一位烟花女子名叫云英,身材曼妙能做掌中舞,而云英也对他的才气印象深刻。双方互有好感,怀着朦胧的暧昧依依惜别。十二年后,还没有考上进士的罗隐再次路过钟陵时,居然又遇见了云英,这对双方都是一场意外。云英很诧异地问:“罗先生还是白丁吗?”真是触到了罗隐痛处。罗隐不禁思绪万千,当场赋诗:“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云英未嫁”就此成为典故,貌似说女子尚未出阁,实则比喻人尚未得志。罗隐才高八斗而未能考场得意,云英色艺俱佳却无人救拔从良,都并非不如人,应该算是时运不济吧。
& & 最欣赏罗隐的那首《雪》:“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现今号称也是盛世,大家可以结合此诗自己理解一下。想到每次帝都如果要召开什么盛会的话,很多因冤情上访的人员就被名正言顺地截访、软禁、遣返,还可能抓一批各类维权人士。楼主仿罗隐赋得一首打油体:“尽道盛会好,截访事若何?帝都冤气漫,盛会不宜多。”虽然比较烂,但自我感觉比梨花体诗还略强些。
发表于:14-12-10 08:14
& 像罗隐这样的才子,在唐朝考十次都中不了进士,可知那考试有多难,但大家依然趋之若鹜。因为自魏晋以来,人才的选拨原本一直实行的是九品中正制,能力不重要,出身门第最重要。这就导致官僚集团世袭化、家族化,“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与当今盛世一样,是个拼爹的时代。士族社会的形成,除了培养出一大批误国的清谈家,给我们贡献了《世说新语》之外,在政治气候上却是死气沉沉。底层人士没有上升的通道,读书人经世报国的志向无从施展,就成为社会动荡的助力。到了五胡乱华的时代,少数民族的君主只要尊重汉族的知识分子,给他们施展的空间,反而让他们更容易报效,石勒的张宾、苻坚的王猛都是著名的例子。当然这些在少数民族政权中得志的汉族知识分子反过来也帮助了少数民族的汉化和中国北方的民族大融合。隋炀帝创立的科举制度,是历史性的巨大进步。之后唐太宗对科举做了大力的推动,有次他站在城楼之上,看着新科进士鱼贯而入皇城,不禁志得意满地对身边的魏征说:“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尤其出身寒门的读书人,从此有了向上层流动的通道,于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很多读书人为了跳上龙门,一生都在为考试忙碌。故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科举的功能相当于改革开放后的高考,本来一辈子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人,也可以借此跳出农门,“农转非”而改变一生。虽然今天高考屡受诟病,但在教育资源稀缺(不是因为人口多,而是税收大都拿去三公消费而不是投资教育)的中国,高考无疑是目前最为公平的一种方式。
发表于:14-12-10 08:15
&虽然唐朝的进士考试很艰难,但像陈子昂和白居易那样少年得志的诗人也有一些。比如有位神童,25岁中进士后就在帝都做官,直到86岁告老还乡,经过贞观和开元两个盛世,60年中没有贬官到过基层。他临退休时,唐玄宗为了表达尊重,亲自写诗相赠,还让所有皇子皇孙都来相送,在城外大排筵席,满朝的文武百官都放假一天去为他送行。他希望得到一个放生池,玄宗干脆赐他镜湖剡川一曲。请猜猜,他是谁呢?
& & 这老头回到家乡之后,就在镜湖前赋了一首《回乡偶书》:“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销磨。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恭喜你到这里终于猜对了,原来他就是贺知章。《回乡偶书》一共两首,除上一首之外,另外一首更加脍炙人口:“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多年宦游之后归家的无限感慨,尽在其中。现在如果找位85岁的老头来写诗,能写得出吗?只怕念都念不利索。还要考虑唐人的平均寿命可能只有四、五十岁,那时讲人生七十古来稀,那么85岁可称人瑞。在复杂的官场上甚至是几朝皇帝的身边混得如此人见人爱就很难了;如此长寿就更难了;长寿到这个地步,脑筋还这么清楚,那是难上加难。贺老的过人之处究竟何在呢?
发表于:14-12-10 08:16
&贺老最著名的优点就是风度翩翩谈吐儒雅、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宰相陆象先特别欣赏他这一点,曾经说道:“贺知章风流倜傥、实为高士。我和子弟们很久不见,并未想念;可是一天不见贺先生,就觉得自己变猥琐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让我们来看看如此推崇老贺的陆象先本人的人品如何,就能推想老贺的人品。陆象先说过最有名的一句话是:“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太平公主专权时,大臣多阿附于她,陆象先却不为所屈。太平公主想提拔亲信崔做宰相,崔死活不肯,说道:“陆象先高出常人一等,应该被提为宰相。如果他都当不上,我怎么有脸当呢?”太平公主无奈之下,只好把陆象先和崔一起提名给皇帝,结果两人都当上了宰相。不附权贵,依然被尊重若此位极人臣,这得人格魅力多么彪悍才能做到啊。
& & 陆象先后来被贬官到四川执政,“仁恕”在心,从不刻薄下属和百姓。曾有部下劝谏他说:“此处民风刁滑,大人应用严刑峻法来树立威信,否则百姓就会怠慢而不畏惧您。”&陆象先微笑着回答说:“政在治之而已,难道一定要用刑罚来树威吗?”百姓们听说了,都受到感化,渐渐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蜀中大治。楼主不禁想起成都武侯祠上的一副清人赵藩所撰的楹联,上联是:“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下联是:“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结合七擒孟获的故事,对诸葛亮治蜀的功业进行了总结。真正会治理的并不在于“好战”,而是从心理上消除敌对双方的对立情绪,从而保持长久的安定局面。每次看到此起彼伏的群体事件新闻,就不禁令人想到此联
发表于:14-12-11 08:24
& 对陆象先心服口服的这位崔,因为依附太平公主而年轻得志,担任宰相时年仅38岁。据说有次他曾经在傍晚策马出端午门,一边在马上赋诗道:“春还上林苑,花满洛阳城。”后来成为开元名相的张说正巧在旁边看见了,不禁自叹道:“论文采,我还可以追得上他;论地位,我将来也可以追得上他;可是像他这般年纪轻轻便有如此成就,我可就比不上了。”
& & 陆象先本人已超凡脱俗,童鞋们可以想象被他如此推崇的贺知章该是何等样人。老贺除了风度翩翩为人称道,还有一样不易兼得的好处,就是率性随意。而且贺知章的好酒是出名的,杜甫《饮中八仙歌》排名第一的就是:“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笑话他酒后骑马前仰后合好似坐船,万一不小心摔到井里,接着睡觉就是了。
& & 张说自愧不如崔,崔自愧不如陆象先,陆象先自愧不如贺知章。而现在,那位连贺知章也自愧不如的大天才就要登场了。
发表于:14-12-11 08:25
& 天宝初年的一天,下朝之后的贺知章像往常一样,又一路溜达到了自己最爱的杏花村酒楼,施施然上到二楼,到了自己最喜欢的靠窗雅座坐下,要了一壶清酒、一盘牛肉,准备自斟自饮,来个一醉方休。只听见楼梯嘎吱声响,走上来一位白衣公子,高鼻深目,不类中原人氏,眼光朝众人扫了一圈。被他眼光扫过之人只觉得对方的才气逼人而来,都不禁打了个寒战。
& & 见白衣公子的眼神停在自己脸上,贺知章不禁心中一跳,心想自己闯荡江湖几十年,顶尖高手会得多了,但还从未遇见过如此气势逼人的眼神。老贺正在暗忖对方是敌是友,白衣公子已面带微笑,缓步走近。只见面前的碗筷开始微微振动,一大碗酒也好似要晃将出来。老贺急忙伸手向桌上一按,用上十成内力,方勉强稳住。
& & 白衣公子走到老贺桌前,一揖到地:“晚生见过贺老前辈。”抬头一笑,灿若春花。老贺见是友非敌,一颗心终于落回原处,起身还礼:“这位公子如何认得老朽?敢问公子尊姓大名?”“贺老前辈提携后进,名满天下,何人不知?平生不识贺知章,满腹诗书无人赏。晚生姓李名白,乃是蜀中人氏。”
发表于:14-12-11 08:34
原来李白身具少许西域血统,混血儿自然又帅又聪明。生于今四川江油(楼主生活了12年之地)青莲乡。诞生前一夜,李白的母亲梦见长庚星入飞入怀中,故为孩子取字太白。李家本是武学世家,李白少时曾在眉州象耳山中读书习武,甚觉枯燥,一日丢了书本,便欲下山玩耍。一路走到溪边,只见一位白发婆婆正在那里嘿呀嘿呀地磨一根铁杵...
& 李公子家学渊源,一眼就看出这老妪身负绝学,不禁问道:“敢问这位大娘,磨杵何为?”老妪微微一笑:“无他,打算磨成我家传神针而已。”李白一惊:“老人家莫非正是江湖上人称仙鹤神针的武家大娘?”随即立时明白过来,这是和所有武侠小说一样的桥段,男主角遇上了世外高人的指点,于是恭恭敬敬地行了个大礼:“多谢前辈教诲!弟子若不学成,誓不出此山一步。”自此勤学苦练、文武双修,不出几年即有大成。随后朝辞白帝彩云间,出川入京求取功名。自忖若想扬名立万,还需有前辈代为延誉方可,闻得贺知章大人最喜的便是提携后进,遂一路打探,找到老贺最爱的这家杏花村酒楼等候,果然得见
发表于:14-12-11 08:35
&几句场面话说过,贺知章便问:“贤侄可带得有诗稿在身?”这一问正中李白下怀,立刻从袖中取出一篇《乌栖曲》递上。老贺接过,摇头晃脑地念道:“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东方渐高奈乐何!”老贺越读脸色越是阴晴不定,读毕后长叹一声:“你竟这样讥刺国家领导人,若晚生一千三百年,必被嫖娼无疑。”
& & 原来此诗明写的是春秋时吴王夫差先发愤图强振吴败越,后沉湎声色反致覆亡;暗讽的却是当朝唐玄宗与之相似的早期励精图治,后期荒淫废政。全诗不着一字而乐极生悲的意蕴呼之欲出,老贺这样的明眼人一看即知。我们若联想到不多年后的安史之乱,“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玄宗仓皇逃蜀地,贵妃命丧马嵬坡,李白可算是有先见之明。
& & 贺知章见此诗实为上品,心知面前的青年才气之高不可限量,忙问:“贤侄可还有其他诗稿?”李白正等着他问,立时又递上一篇。老贺朗朗念道:“噫吁剑:醺咴眨∈竦乐眩延谏锨嗵臁!蹦盍苏獾谝痪洌虾鼐筒唤鹘谠尢荆骸罢獗饶饪晌奖鹂妗
发表于:14-12-11 08:36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f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我们可以看出,李白在这里用出了前无古人的夸张手法,奠定了自己最独特的风格。
&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贺知章一口气读罢,激动难捺:“你定是神仙遇谪下界,凡人哪能写出这种诗?!”李白的外号“谪仙人”就是从此而来。
发表于:14-12-11 17:36
看了一半,很好,也很长
发表于:14-12-12 07:56
回复 第31楼 的 @韵青808:
我会把每次跟帖字数变少,以便于阅读。
发表于:14-12-12 07:58
老贺急忙招呼李白落座:“来来来,咱爷俩好好喝几杯,我请客!”又叫一声:“小二,把这清酒撤了,换茅台上来!”爷俩就开始推杯换盏,谈文论诗。酒逢知己千杯少,抬头红日已西斜。酒足饭饱后,老贺叫来小二结账,一看账单数字,酒就醒了一半。贺老头颤颤巍巍去摸腰建,突然一个激灵,发现自己今日出门居然没带钱包。
& & 贺知章是酒店的熟客,店小二当然知道这位身为礼部侍郎的副部级领导干部不是故意吃霸王餐的那种人,赶紧赔笑道:“不然领导您签个单,结在礼部的公款接待费里?这也是在为国家礼贤,并非私事嘛。”果然是个拎得清的小伙计,放在今天绝对有前途。贺副部长一摆手:“我倒是也想报销来着,只是本朝从来不准用公款消费茅台。你还是拿这个去抵酒钱吧。”&说着一边解下了腰间皇帝御赐的金龟。
& & 店小二和李白见了,都暗暗称奇。要知道这金龟好比奥运会金牌,价值远不仅在于那点金子,而是极高的荣耀,一般人舍得命也舍不得它,同时也不敢拿御赐之物来街市上换酒喝。老贺却既舍得也敢将它拿出来换酒,所以当得起“四明狂客”这个称号。若是赊帐,当然也行,但那太俗,也就不会有这个“金龟换酒”的故事流传下来了。老贺喝了一顿还不过瘾,干脆邀请李白把行李搬到自己家,每日里谈诗饮酒,宾主甚是相得。
发表于:14-12-12 07:59
&时光荏苒,转眼进士考试之期将至。老贺对李白道:“今春考官乃是杨贵妃之兄宰相杨国忠,监考乃是大太监高力士,都是爱财之人。老弟若不拿出些金银去买通他,就算你有冲天的学问,恐怕也难中进士。不如我写封帖子去,预先嘱托一下,也许他们两位能给我一点面子。”当即写了书信,差人分别送与杨国忠与高力士。
& & 杨、高二人看了信之后都是微微冷笑:“老贺八成是收了人家的金银,却空手写了书信来我这里白白讨人情,这么不识相。到那天如果有李白名字的卷子交上来,我便看也不看就给他废了。”这正是所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到了考试那日,李白文思泉涌、一笔挥就,当先交卷。杨国忠见卷子上有李白名字,果然看也不看,一顿乱笔涂抹:“这样的书生,只配给我磨墨。”高力士哈哈大笑:“连给我磨墨也不配,只配给我脱靴结袜罢了。”
& & 李白被杨高二人如此嘲笑了一番,怒气冲天地回到老贺家,细细讲了原委。老贺劝道:“老弟不必烦恼,暂且在舍下安心住着。我再帮你谋划谋划。大不了过三年再开试场,考官换人,你必然能够登第了。”李白无计可施,只好终日与老贺饮酒赋诗,倒也快活。
发表于:14-12-12 08:00
&一天老贺照常上朝,专门负责外事接待的鸿胪卿上奏道:“今有渤海国遣使我朝,并奉上国书。”只见一位外邦衣着的使节,身材短小,双手捧着国书,缓步走上殿来。可怪的走到玄宗面前最后几步,每步均稍稍一顿。众大臣微觉诧异,留心一看不禁乍舌,原来他走过的地方,殿前坚硬的青砖上都留下了半寸深的足印,原来是有意显露武功示威来着。玄宗见此,眉头也不由微微一皱。使者行礼如仪,朗声道:“渤海国使者参加大唐皇帝陛下,奉上国书。”汉语稍嫌生硬,倒也字正腔圆,调调和今天的留学生歪果仁们差不多。旁边的翰林学士展开国书,倒吸一口冷气,全然不识一字,赶快拜伏启奏:“臣等学识浅短,不识一字。”玄宗见使者面露微笑并不接话解释,心知你们这是故意考我国来了。
& & 玄宗道:“将国书传与诸大臣,看可有人识得。”传了一圈,众人皆摇头。玄宗无奈道:“杨爱卿,你乃今春考官,学识渊博,翻来听听罢。”杨国忠汗如雨下,只能不住磕头。贺知章禀道:“若是吐蕃、回纥等大邦文字,我朝学士尽皆纯熟;此邦小语种,并未设四六级考试,故大家均未学习。此诚应试教育之弊端也。”
& & 玄宗心想这小邦使节能讲如此流利汉话,堂堂大唐威加四海,却无人能识得彼邦文字,岂不被他小瞧,不禁龙颜大怒:“尔等空食君禄,竟无一个饱学之士与朕分忧。此书识不得,如何答复?的脸面岂不丢尽!”百官免冠叩首,不敢答言。贺知章赶紧奏道:“臣家有一饱学之士,姓李名白,博学多能,陛下可请来一试。”
 贺知章是玄宗为太子挑的老师,素以满腹经纶为当朝推重,他既然举荐李白,玄宗正无所措手之间,自然病急乱投医,立刻遣使去贺宅宣召李白火速入宫。李白听使者讲了原委,抬头打个哈哈,"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穿了御赐袍服,打马入朝。上得殿来,看见青砖上的足印,心中一动,面上却不露声色,当下缓步上殿,每一步都正好踏在足印之上,并微微搓上一搓。殿前文武见状,俱留心他身后走过之地,只见渤海国使者留在青砖上的足印已被搓得痕迹模糊,忍不住低声叫好。唯有杨国忠和高力士见李白露了这一手,脸色愈加难看。渤海国使者本来一脸倨傲,此时也不禁微露钦佩之色。
发表于:14-12-12 08:02
&玄宗见李白比武已胜一筹,不禁龙颜大悦:“今有外邦国书,无人能解。闻得李爱卿博学多能,特宣卿至,为朕分忧。”李白此时倒开始端上架子了,躬身奏道:“臣才疏学浅,应考也不能中。今有番书,何不令主考官解之?”玄宗道:“贺知章力荐爱卿,卿其勿辞!”遂将国书赐与李白观看。李白一路看,一路随口译出:“渤海国王书达大唐皇帝,自贵国占了高丽,与敝国逼近,边兵屡犯吾界。何不将高丽一百七十六城,让与敝国,免伤和气?敝国自当有好礼相送。如若不肯,愿与陛下会猎于高丽。”
& & 百官听了,面面相觑。杨国忠好大喜功,出班奏道:“渤海国夜郎自大。微臣不才,愿提十万劲旅平之。”贺知章谏阻道:“太宗皇帝天纵神武,三征高丽尚未能取胜,府库为之虚耗。今承平日久,无将无兵,倘若轻动干戈,兵连祸结,且难保必胜。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玄宗点头:“这般便如何答他呢?”老贺道:“李白善于辞令,可使其作国书复之。”玄宗大悦,即拜李白为翰林学士,赐宴金銮殿:“李卿可开怀畅饮,休拘礼法。”李白果然大醉。玄宗吩咐御厨做醒酒羹,亲手赐与李白,一饮而尽。杨国忠、高力士见了愀然不乐。
发表于:14-12-12 08:03
 玄宗又赐李白可在御榻之前坐在锦墩上草诏。李白奏道:“臣靴不净,有污前席,望皇上宽恩,赐臣脱靴结袜而登。”玄宗觉得这个要求很合理嘛,遂命小内侍:“与李学士脱靴”。不料李白的真意在后面,借着酒劲道:“臣有一言,乞陛下赦臣狂妄。臣前入试春闱,被宰相批落,又为高大人所笑。今日二人领班,臣之神气不旺。乞陛下吩咐宰相与臣捧砚磨墨,高大人与臣脱靴结袜,臣始得意气自豪,举笔草诏口代天言,方可不辱君命。”
& & 玄宗本来就是一位性格宽厚的皇帝,且一来知道李白是要报被辱之仇,非是无端挑衅;二来见他醉态可掬;三来见他识得渤海文字,确是奇材,此诚用人之际,不愿拂了其意。当下传旨,教“杨国忠捧砚,高力士脱靴”。二人见李白恃了天子一时宠幸,就来报复前仇,心中敢怒不敢言,只得照行。李白昂昂得意,二人垂头丧气。只见李白笔走龙蛇,须臾便草就了诏书献上。
& 玄宗一看,当然不识,便命李白读出来。李白意气风发,读得是声韵铿锵:“大唐皇帝诏渝渤海国王:石卵不敌,蛇龙不斗。大唐应运开天,抚有四海,将勇卒精,甲坚兵锐。突厥背盟而被擒,吐蕃铸鹅而纳誓,新罗奏织锦之颂,天竺致能言之鸟,皆畏威怀德,买静求安。高丽拒命,天讨再加,传世九百,一朝殆灭。况尔海外小邦,高丽附国,比之中国,不过一郡,士马刍粮,万分不及。若螳怒是逞,鹅骄不逊,天兵一下,千里流血,君同颉利之俘,国为高丽之续。今大唐天子圣度汪洋,恕尔狂悖,急宜悔祸,勤修岁事,毋取败亡,为四夷笑。尔其三思哉!故谕。”
& & 这篇诏旨可谓恩威并济、气势逼人,群臣齐呼万岁。玄宗捋须大喜。渤海国使者不发一言,接书告辞而出。鸿胪卿送出都门,使者私问:“适才宣诏者何人?”“姓李名白,翰林学士。”使者道:“他是多大的官,能够使宰相捧砚,太尉脱靴?”鸿胪卿专门负责外事接待,脑筋和口齿都是第一等的人才,当即答道:“宰相太尉,不过人间之极贵。李学士乃天上神仙下降,更有何人可及?”
发表于:14-12-14 08:01
&使者点头而别,归至本国复命,详述了在大唐的见闻。渤海国王看了国书,心想大唐有神仙赞助,那还如何与他们做对?于是立刻修书结好,年年进贡,岁岁来朝。&这一段,便叫做“李太白醉草吓蛮书”。由此玄宗宠幸李白,常常宣召入宫,吟诗作赋,并以政事询问,想看他是否有治国之才,评估一下能否重用。就在这恩幸日隆的蜜月期里,李白做了一件日后挽救大唐王朝的事情。
&一日,李学士在街上闲游,正所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忽听得锣鼓齐鸣,一队刀斧手拥着一辆囚车经过。驻马问之,原来是从边疆押解来的行军误期军官,按军法推至东市处斩。只见囚车中站着一位壮汉,生得容貌英伟、虎背熊腰。李白是个好奇心旺盛之人,便问其姓名。那人回答得声如洪钟,井井有条,并无赴死之人常见之恐惧战兢。李白见他气概非凡,心想若留得此人性命,将来必为国家柱石,遂喝住刀斧手:“你等不可动手,待我亲住驾前保奏。”众人见是神仙下凡、圣眷正隆的李学士,谁敢不依,乐得做个顺水人情。
& & 李白当即回马直奔宫门,求见玄宗,讨了一道赦敕,像电视里常见的那样一路高喊“刀下留人…”,飞马赶到东市。打开囚车放此人出来,许他戴罪立功。这位被李白从囚车里救出的英雄,就是郭子仪。后来安史之乱,唐王朝几乎覆灭。郭子仪率军收复洛阳、长安两京,功居平乱之首,可谓再造大唐,因功封汾阳王,在乱世中安定唐朝达20多年。功劳盖世的名将很多,但郭老令公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是“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
发表于:14-12-14 08:02
& 郭子仪:人品极好,最大的特点是宽厚;智商极高,既是战略家,又是战术家;情商极高,功高不震主,难得的是就连奸臣都不忍陷害他。八子八婿,富贵寿考。儿媳妇娶的是公主,和亲家翁皇帝合演了一出著名伦理教育戏,流传千古;自己的孙女做皇后,史书上口碑甚佳,说明家教成功,生出曾外孙又当了皇帝…&郭子仪七十大寿的时候,八个女儿、八个女婿、七个儿子、七个儿媳一起来拜寿,大家上炕吃饭,发现满床都是高官,所以这出戏叫做《满床笏》,朝笏是高官的象征。红楼梦里贾老太君最喜欢看这出了。可是当时数来数去都是29位,发现少了一位儿媳,原来是老六郭暧的媳妇升平公主未到。
& & &郭暖作为男人感到很没面子。父亲爵至郡王、位极人臣,郭暖绝对算个贵二代了。但在他老婆升平公主的眼里,也就是个凤凰男,因为整个大唐天下都是她李家的。嫁到郭家后,公主保持了金枝玉叶的本色做派,动不动就对丈夫和公婆发点刁蛮小脾气。其实郭暖夫妻的关系总体上还是很不错的,但就在公主不够尊重公婆这点上,总是达不成一致。这次父亲七十大寿,郭暖一看嫂子、弟媳们一早都到齐了,就自己老婆睡懒觉迟到,心里很郁闷。派家童去催了几次,公主终于摇摇曳曳地晃进门来。既然人齐了,八位儿媳们便排成一字横队,齐刷刷地对公婆行下礼去。只见跪下去七位,还鹤立鸡群地站着一位。不用说,高人一头的自然是公主啦。这位皇帝女儿,莫非在等着臣子郭子仪夫妇来下跪?
发表于:14-12-14 08:03
&究竟应该臣子跪公主,还是儿媳跪公婆,其实在每位驸马家里都是个问题。楼主猜想,日常的操作方案很可能是互相免礼,一团和气,有利于安定团结。但在公公七十大寿这样难得的日子,作为儿媳之一的升平公主只要稍微残存了点儿EQ,随妯娌们一起行个大礼,又不会闪了腰,还能哄得老公开心,何乐而不为呢?但是古今中外损人不利己的二货女青年从来都是层出不穷,升平公主是其中一位。苦等公主时已经灌了好几口老酒解闷的郭暖看着长身玉立的老婆,忍不住斥责:“今日父亲大寿,你为何不拜?”
& 公主见平日唯唯诺诺的老公今天居然敢当着众人斥责自己,不禁逆反心理发作,柳眉一竖:“我爹是皇帝,我为什么要拜?没让你们一起拜我,那就已经是客气了!”郭暖一听火冒三丈:“你仗着你爹是皇帝,就不给我爹拜寿?你爹能当这个皇帝,那是因为我爹懒得当皇帝!”顺手就给了老婆一巴掌,这正是“酒壮怂人胆”了。按郭子仪宽厚的性格本应打圆场的,毕竟年纪大了没来得及反应;而兄弟姐妹们也对郭暖的举动完全出乎意料,根本来不及劝阻这迅雷不及掩耳盗铃的一巴掌,就让一出“醉打金枝”顺利完成了。
& & & 郭暖此言一出、巴掌一打,满屋人都瞬间石化了。这话不只是伤及了公主的尊严,更是伤及了当今天子的尊严,是毫无疑问的大逆不道。历史用无数鲜血证明了,在任何国家(当然尤其是中国)任何朝代的任何人身上,这类话基本上都足以导致灭门。政治经验丰富、一生谨小慎微的郭子仪立刻吓出了一身冷汗。
发表于:14-12-14 08:05
&升平公主从小到大都是生活得众星拱月,何曾有人敢加一根小指头在她身上?绝对是豌豆上的公主。虽然郭暖这一巴掌其实是高举轻放,肉体上并不甚痛楚,但公主的面子上无疑受到了极大的创伤。公主又急又怒,一声娇叱:“你反了,敢打我?我现在就回娘家,把你这话告诉我爹去!”当下不顾其他人的劝阻,呜呜咽咽地夺门而出。
&郭子仪如何立即把儿子痛斥得满头黑线,这也不必多讲。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单说公主一路哭哭啼啼地奔进宫,见了父皇母后,把在郭家拜寿发生之事竹筒倒豆子一五一十地哭诉了:“父皇你不知道郭暖多牛,居然说他爹是懒得当皇帝!父皇你快治他胡说八道的罪吧!”母后赶紧把受了委屈的女儿揽进怀里,轻轻安慰。代宗皇帝听完公主讲故事,不禁莞尔:“郭暖这小子口无遮拦,不过所言倒也不虚。你公公对大唐有再造之功,若非他几次舍身为国平乱,父皇这个位置早被叛贼或者吐蕃所夺了,你也做不了歌舞升平的公主。你实在不知,当年我大唐风雨飘零之际,他若有心取而代之,也是不难。汾阳王确是古今难得的忠勇双全之良臣。”皇帝老爸这番胳膊肘向外拐的话,把升平公主听得张口结舌。
& &此时只听内侍来报:“陛下,汾阳王在外求见。郭驸马也来了,呃...是绑着来的。”代宗道:“快请进来吧。”郭子仪推了五花大绑、垂头丧气的郭暖进来,一起向皇帝跪下请罪:“老臣特来请罪!想公主已讲了原委。犬子口出狂言,都是因为老臣教子无方!请陛下发落。”代宗赶紧伸手扶起郭子仪:“亲家公不必如此。小儿女闺房口角,何足计较?不痴不聋,不做家翁。来,咱们大家喝一杯,给老令公祝寿!”回头吩咐公主:“还不赶快把驸马爷扶起来?”公主见郭暖被绑成粽子模样,也是心疼,立即给他解了,想想还未出气,偷偷在他腰上狠狠地拧了一把。郭暖憨厚一笑,对公主一揖到地,尽在不言中。两人和好如初,并排坐了喝酒。
发表于:14-12-14 08:06
&我们对比着看,中国的很多年轻家庭里小夫妻争吵时,双方父母都责无旁贷地介入帮忙,却不知往往激化矛盾、小事变大。其实孩子长大以后结婚组成独立家庭,父母不应过多介入。“不痴不聋,不做家翁”今天已是成语,可做为人公婆、岳父母者的座右铭,定能帮助社会和谐。
& &话说未来的汾阳郡王郭子仪拜谢了李学士救命之恩,立志将功补过、精忠报国,此事搁过不提。李白救了人一命,心情大好,又约了三五好友到酒肆痛饮,“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不觉酣然睡去。正巧这日宫中沉香亭前牡丹花盛开,玄宗正与杨贵妃赏玩。说到杨贵妃喜欢赏花,颇有来历,不得不提一下。据说贵妃娘娘有次在御花园中游玩,见一花娇美可爱,便伸手去摘,不料花叶立刻收缩卷起。这幕恰巧被一位宫娥看见,便到处宣扬贵妃和鲜花比美,连花儿都含羞低头了。其实,我们都猜贵妃娘娘摸到的是含羞草,你懂的。这位宫娥...自然是极有前途的。自此贵妃就喜欢在花园里晃荡,号称“羞花”,成为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中的第四位。
& & &那就顺便把四大美女一炉烩掉吧。第三位的“闭月”:东汉末年,貂蝉见义父王允为了国家大事日夜忧虑,叹息自己身为女子不能为父分忧,只能拜月默祷。恰巧此时一阵轻风微拂,浮云将皎洁的明月遮住。这一幕被义父王允瞧见,灵机一动,逢人就夸耀说我女儿和月亮比美,连月亮也羞愧地躲到云彩后面去了,故意让董卓和吕布闻此艳名,然后用美人计一举成功,激得三姓家奴吕布干掉了第二位干爹大奸贼董卓,差点就挽救了奄奄一息的汉朝。
发表于:14-12-14 08:08
& 第二位的“落雁”:&有诗云“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童鞋们不要以为昭君和呼韩邪单于有着CCTV电视剧里那样的甜美爱情,因为CCTV在历史问题上多数时候是靠不住的。事实上他们老夫少妻,只在一起生活了两年,呼韩邪就病死了。随后王昭君按照匈奴风俗改嫁了呼韩邪的长子,又生活了十一年,按常理可能后一段感情还幸福快乐些。然而,“独留青冢向黄昏”,昭君远嫁匈奴之后,终身未能再看上一眼故土。昭君出塞途中,心情忧郁,在坐骑之上随手拨弦,琴声凄切直冲云霄。一只正在南飞的大雁听着这伤心的旋律,悲伤到忘记了摆动翅膀,竟然跌落下来。更羸射下惊弓之鸟,虽不需用箭,也得用把弓,怎么说也是用了兵器的;而昭君打猎居然不需兵器、只需乐器,实在是位奇女子。昭君的家乡在湖北秭归,我们很容易记住她有一位著名的同乡名叫屈原。因为屈原被流放前,他的姐姐特地赶回家来宽慰弟弟,后人为了表示对这位贤惠姐姐的敬意,将县名改为“姊归”,后来演变成了现在的“秭归”。
& & 第一位的“沉鱼”:当年西施在河边浣纱,水中鱼儿看见她美丽的面容,竟忘记了游动,渐渐沉到河底。可能东施效颦时,鱼儿看见她恐怖的面容,直接吓死了,也沉到河底。范蠡听说西施美绝人寰,遂教以歌舞,然后献给吴王夫差,用美人计灭吴成功。总结一下,四大美人中的前三位都成为了政治和战争的工具,第四位也是老夫少妻且不得好死,可见自古红颜多薄命,不许人间见白头。
发表于:14-12-14 16:33
& 让我们聊回杨贵妃,她当日对着盛开的牡丹,心情甚佳,便招宫里的梨园子弟们到沉香亭前奏乐。玄宗笑道:“新花怎能用旧曲呢?”便命乐师李龟年速召李学士入宫。这位李龟年说起来在唐诗史上也有一席之地。杜甫有诗云:“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安史之乱后又逢的这位君,就是李龟年了。当年他受到玄宗皇帝的特殊待遇,在东都洛阳为他修造了豪华的住宅,奢华的程度甚至超过了王公大臣。
& & 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到江南,每当良辰美景他为人唱歌,在坐的听众没有一人不停止饮酒而掩面哭泣的。岐王是玄宗的弟弟李隆范,好学爱才,善于音律。有次李龟年应邀到岐王府中作客,乐声刚起,李龟年立即说:“这是秦音的慢板。”隔了一会儿,他又说:“现在是楚音的流水板。”歧王均点头称是。演奏结束后,李龟年径自掀起隔开宾客与乐师的帷幕,把乐师手中的琵琶取过来自己弹奏,看来他喜爱音乐已经到了目中无人的地步。杜甫大概就是在这种场合认识的李龟年。而诗中的崔九,就是楼主前文提到的宰相崔的弟弟。
发表于:14-12-14 16:33
& 李龟年带了人出宫要去寻李白,随从们都茫然议论道:“这么大的一座长安城,急切间到哪里去寻李学士啊?”李龟年微笑不语,直奔城中最大的酒楼而去。才到门口,就听得楼上有人作歌道:“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歌声内力十足,直送出两条街去,歌者不是李白是谁?李龟年赶快大踏步上楼,只见李白独占一座,已喝得酩酊大醉。李龟年上前摇醒他:“圣上在沉香亭宣召学士,快随我去吧!”
& & 众酒客闻得有圣旨,都好奇地站起来闲看。李白半张醉眼,嘴里嘟嘟囔囔:“我醉欲眠...君且去。”翻个身接着睡觉,居然打出鼾声来。众人不禁哗然,这分明是抗旨不遵嘛,好大的胆子。李白的忠实粉丝杜甫曾经在《饮中八仙歌》里对这一幕有过艺术再现,诗云:“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面对着鼾声渐高的李白,李龟年急得一跺脚,走到窗口向楼下一招,七八个随从一齐上楼,不由分说,手忙脚乱地将李白抬下楼去,扶上玉花骢,直奔宫门而去。
& & 李龟年策马在后相随,刚跑到五凤楼前,玄宗又遣内侍来催促了,赐李白“走马人宫”的待遇,抓紧时间赶路。“走马入宫”的礼遇可是只有是皇帝非常宠信的少数年迈重臣、亲戚才能享受的。这样李龟年便可不必扶李白下马,而是策马一路小跑,直到后宫沉香亭。玄宗见李白还未醒来,便命宫女含甘泉水喷之。被喷了一头冷水的李白从梦中惊醒,见已在天子贵妃面前,大惊俯伏在地施礼:“陛下恕臣失礼!”玄宗微笑亲手搀起:“朕今日同贵妃赏名花,不可无新词,所以召卿前来。”
发表于:14-12-14 16:34
&李白应道:“既然如此,请赐臣文房四宝。”一旁李龟年立即递上纸笔。李白醉意朦胧,大笔连挥,立成一首《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贵妃一看,把自己与眼前雍容华贵的牡丹花相比拟,又比作了瑶池仙女,不禁芳心大悦:“李学士醉中成诗,才华超子建远矣。”&曹植曹子建七步成诗,是急智做诗的代表人物,但可那是在清醒状态下完成的。李白酒醉而立刻成诗,难度更大。
& & 玄宗、贵妃这厢正在摇头晃脑地赞叹,李白那边手不停挥,片刻间又是一首作好,龟年双手奉上玄宗,即是《清平调之二》:“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这是把鲜花拟人化了。楚襄王为之断肠的巫山神女,只出现过在梦中而已,哪及得贵妃娘娘真实的花容人面、触手可及?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据说可作盘中舞,算得上绝代佳人,可李白说她还得倚仗新妆,素颜能不能入眼就很难讲,哪及得上贵妃娘娘丽质天生,即便不施脂粉也是绝色?但楼主认为这个抑古扬今并不很靠谱,属于欺负古人不能辩驳。按今天的审美观,骨感的飞燕应该更受广告商欢迎,而玉环姐姐八成要去做减肥抽脂手术。因为唐朝以胖为美,我们可以看到唐代仕女画上的美女们都是很丰满的。
& & 玄宗赐了&“走马入宫”的殊荣,李白这两首诗内都有流传千古的名句,已足以回报。但他看起来兴致正高,显然没有要收手的意思,须臾之间《清平调之三》平空出世,这才投笔捻须大笑。“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这三首清平调好比长江三叠浪,一浪更高过一浪。
发表于:14-12-14 18:34
被系统删除于: 07:03:45
发表于:14-12-15 07:59
& 玄宗赞叹道:”爱卿之才,果非人间所能有!”当即命李龟年按调而歌,梨园众子弟丝竹并起,玄宗也亲自吹起玉笛相和,一派靡靡之音、歌舞升平。贵妃娘娘大喜,一连敬了李白三杯西凉葡萄美酒,自己也赏脸陪了一杯,酒兴中随歌起舞,意态似醉非醉,恍若仙女下凡尘,这一段便称为“贵妃醉酒”,后来成为四大名旦之首、京剧大师梅兰芳的拿手曲目。当下玄宗赏赐李白可遍游皇宫内苑,又令内侍推了一小车美酒紧随其后,任其酣饮。自此以后,凡宫中内宴,李白每每被召,连贵妃对他也十分爱重。
& & 大太监高力士对殿上当众为李白脱靴之事耿耿于怀,一直伺机报复。但见李白圣眷正隆,也无可奈何。一日见贵妃娘娘独自倚栏低唱《清平调》三首,一唱三叹,正在顾影自怜大发花痴,赶紧小碎步上前,给她下药:“老奴原以为娘娘会对此诗怨入骨髓,不料竟然如此喜欢,实为不解。”贵妃诧异道:”此诗有何可怨之处?”高力士道:“娘娘可曾见过画图中,一武士手托金盘,盘中女子举袖凌风而舞,便是赵飞燕,乃汉成帝之皇后,宠幸无比,谁知她竟与燕赤凤私通。李白以飞燕比娘娘,其心可诛。”
发表于:14-12-15 08:00
&杨贵妃听了此言,一张脸顿时涨得通红。原来她认了胡人安禄山为义子,出入宫禁,关系暧昧。据说安禄山曾经误伤杨贵妃胸前,留下了“禄山之爪”这个典故,还据说杨贵妃为了遮挡伤处,就发明了抹胸。高力士提赵飞燕此事,正刺中她的忌讳。于是心下怀恨李白,常在玄宗面前耳畔说丰白轻狂使酒,无人臣之礼。玄宗见贵妃不喜欢李白,便不再召他内宴。李白情知为人所中伤,再难被重用,只得借酒浇愁,与贺知章、张旭等人结为酒友,每日纵酒高歌,时人呼之为饮中八仙。
& 后人论到南唐后主李煜,总道“国家不幸词家幸”,否则就不会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登峰造极的《虞美人》留给我们了。楼主认为同样的道理,李白如果仕途得意,最好也不过出将入相、位极人臣,但诗歌创作肯定就要黯然失色,中国文明史上会损失最辉煌的一颗巨星。他个人政治上的失意,实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福气。
& & 唐朝的几位超一流大诗人,其作品都有着鲜明的个人特色,以至于有些诗句即使我们不知道确切的作者,考试时都可以按风格蒙对连线题。楼主总结李白的特点就是:A.想象力已经丰富到了非人类的程度;B.可以把极大的数目词化成形容词的效果来用,比如“千里江陵一日还”、“轻舟已过万重山”、“飞流直下三千尺”“白发三千丈”等等,这种用法只有他最敢用,用得也最臻于化境;C.大开大阖,气势雄伟,走的纯阳刚路子,唯少林派九阳真经可比。
发表于:14-12-15 08:02
 李白诗歌还有个大特点,就是常常为酒类做广告代言,著名案例之一是兰陵酒。《客中行》诗曰:“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这里的“郁金香”不是指美丽的荷兰国花,而是指浸在酒里的香草“郁金”的香味。诗中虽藏着一抹作客异乡的哀愁,主色调却是主人的盛情和客人的豪爽,楼主很喜欢。
& & & 唐诗中若无李白,就不再成其为唐诗;李白诗中若无饮酒诗,就不再成其为李白。他居然连“一杯一杯复一杯”这种句子也能写得出来,且不显枯燥。但李白最后果然死在酒上,有次他在喝高了以后想去捞水中月,结果自然可想而知。小酌怡情,过则伤身,可见凡事须有节制。当然也有人有人说,李白如此嗜酒,是因为在仕途上不得志。
共3页 到第页
你尚未登录或可能已退出账号:(请先或者
【敬请阅读】
亲爱的网友们,、有更新哦!
请您务必审慎阅读、充分理解各条款内容,特别是免除或者限制责任的条款、法律适用和争议解决条款。免除或者限制责任将以粗体标识,您应重点阅读。
【特别提示】
如您继续使用我们的服务,表示您已充分阅读、理解并接受《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全部内容。阅读《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过程中,如果您有任何疑问,可向平台客服咨询。如您不同意《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任何条款,可立即停止使用服务。
南京西祠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我已阅读并同意、中的全部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散文题目分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