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sd键盘wasd定制机械键盘多久

拒绝访问 | www.orz3.com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www.orz3.com)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3fc439a-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致我第一把青轴——WASD Keyboards 机械键盘 开箱_开箱晒物_什么值得买
致我第一把青轴——WASD Keyboards 机械键盘 开箱
& & &叮咚 叮咚,响了。窗口一看,订购了WASD,被快递大叔捧着走进来,飞奔,签收,忍不住马上开箱。第一次写开箱,确实是因为WASD给了我很大的惊喜。因为工作原因从原来的笔记本(型号太LOW,就不多表)换成了MACBOOK PRO。然后插上我原有的诺婆婆茶轴,结果是完全的不兼容,用KEY某某软件改建 还是各种不畅快。我虽然很喜欢茶轴的触感和力度,但还是不得不放弃使用。然后就开始寻觅适合MAC使用的机械键盘,虽然MAC 自带的键系手感还是不错的,但是码字还是觉得键程太短,始终不给力。前前后后看过很多机械键盘,都没有直接支持MAC系统的或者没有COMMAND和FN键,最后在某宝闲逛,看到“王自如”同款,就一下子被他的颜值吸引,点进去仔细阅读,发现WASD键盘可以完全私人定制,包括布局,键帽,还看印你自己喜欢的各种图案及LOGO。WASD并且还有有MAC键帽可以选择。看中就准备下手,由于WASD键盘全部为定制键盘,没有现货,我就思考自己去美国官网看看:&WASD Keyboards offers custom mechanical keyboards, custom Cherry MX keycaps, and other mechanical keyboard accessories.&& &(WASD官网直通车,无中文页面)自认英文水平还算勉强,可是面对这样的网站还是慌慌的,简单的说,对键盘的想法太多,太难抉择,每一个按键都在思考换个颜色,价格图案。完全迷失。制图,选择键帽的过程也较为复杂,果断放弃在官网慢慢定制的念头。(欢迎大神指导官网定制流程)最后,跟某宝老板聊天,发现老板为人还不错,决定就在某宝出手,说时迟,那时快,该出手时就出手。废话不表,下面开箱:(看图的值友,请原谅渣像素和不整洁的桌面)开箱:收到包裹,如包裹单所示,键盘是由WASD KEYBOARDS 4121 CLIPPER CT 寄出,证明绝对是正品的。实物:包装很简单,总体包装还算工整,没有塑料壳保护,也没有布袋,只有一层薄薄的海绵,配件也很简单,拔键器,P/S2-USB转换器、micro USB,数据线上也没有磁环,接口也不是金色,说明书,你的详细定制说明,OVER!配上MAC,效果图 (各位看官 请原谅我乱七八糟的桌面)WASD键盘背面:(局部图)背面依然是无LOGO设计,干净明了,特别之处在于有一个ECE开关,用来切换接入不同系统的输入习惯。原厂是不能实现Mac下F1-F12的功能键的,但可以用Karabiner这款软件映射来实现,软件设定也十分简单。&槽点:背面的USB线感觉比键盘上的线槽要粗,很难将链接线完美嵌入,完全不理解设计师的想法,难道他就没有试一试么。&前文提到,我以前使用的诺婆婆的茶轴,下面来组对比图,个人觉得茶轴,厚重感更加强烈,声音沉稳。话说诺婆婆这款键盘也还是不错,购入2年多了,链接找不到了,某宝上很多,感兴趣的便宜可以自行前往。WASD青轴,轴键特写:简单的配色,配上青轴很美的画面。总结:&现在机械键盘的设计大概分两大“流派”,一类是追求酷炫光效的电竞风格,一类是回归原点,传统复古的风格。我倾向于第二类,设计简约,外观不需花哨。整体棱角分明的倒角,边框也不算窄,像80年带的那种老式键盘,正面没有任何LOGO,喜欢WASD直上直下的设计,就是这么简单明了。&第一把青轴入手,当我敲下第一下键盘的时候,就已经被清脆的声音融化。按键反馈很畅快,感觉每一次敲击,都仿佛是在钢琴曲。清脆的声音很很有时代感,码字的时候仿佛是在敲打机密文件,很有FEEL。如果你不喜欢大大的产品LOGO、浮夸的外表,炫彩的灯光,WASD简约而时尚的风格,绝对是你不二的选择。
推荐关注:
鼠标移到标签上方,
尝试关注标签~
相关热门原创
群晖 DS218+ NAS & SkyNAS + 西数4TB红盘*2
pple 苹果 HomePod 智能音箱
小鱼在家 智能视频音箱
Lynk & Co 领克 01(三天使用权)
SteelSeries 赛睿 Sensei 310/Rival 310 游戏鼠标(随机发货)
森然播吧二代电音版
【轻众测】飞利浦 便携迷你USB桌面旅行插座
赞17评论28
赞27评论34
赞1531评论881
赞881评论966
赞736评论418
赞1356评论1019
赞818评论507
扫一下,分享更方便,购买更轻松
用户名/邮箱
两周内免登录私人订制-WASD keyboards v2 87 体验丨数字尾巴
电脑键盘按结构主要分为薄膜、机械、静电容。大众消费者基本选择的是薄膜键盘也是占有率最高的一类键盘。机械键盘作为一种“淘汰”的种类,这几年市场需求旺盛,国内外大厂,小厂都开始发力这类中高端键盘市场,是什么激发了这类市场需求?实在难以考证。我呢用过的键盘很少,包括薄膜在内,一双手就能数清。高端键盘体验也就仅限于这把WASD而已,大F、Cherry原厂之类的摸都没摸过,所以不敢叫评测,最多也仅限于个人的主观使用感受。薄膜键盘给我的印象还是品牌电脑的相对来说好一些,DELL,IBM,联想,苹果都有经典型号,机械键盘以德国Cherry的MX轴为代表,但同型号的Cherry轴为什么有的卖上千有的只卖三四百块,真有那么大的差距吗?就我的使用感受来说,确实有差异,机械轴只是键盘的一部分,影响使用体验的不仅仅是轴,键位布局,键帽材质,外观设计都会影响到最终的使用感受。我的第一把机械键盘noppoo choc 84青轴,POM材质,键帽触感有点生涩,字体设计也比较糙,同是塑料材质, choc 84给人一种廉价的塑料感,我选择84键位的初衷不是为了便携,而是为了节省桌面空间,但实践证明84键位对于我来说实用性很差,实现一些功能还需要组合键,键位也比较紧凑,实在不适合我这种手大的人。更别说什么60键位了。第二把 Varmilo VA87 茶轴,做工比choc 84精良太多,茶轴很容易适应,104太大84太小,87才是我的最终归宿。 choc 84的青轴略显松垮,而VA87按上去给人一种踏实的感觉。PBT的热升华键帽摸上去也很贴手。
其实对于WASD这个牌子估计国内也是因为“刘翔同款”才有了认知度吧,本屌也不例外。毕竟是小公司的产品,而且没在国内发行,要购买只能海淘或者代购,官网也是全英文,有深度定制需求的用户操作也比较繁琐,售价也相对偏高。总体来说比较偏门。官方提供104、105、88、87等键位选择,还有带背光的CODE 程序员系列可选择,还能买到试轴器,等其他零配件,选择面还是很广的。
今年还是忍不住入手了这把WASD keyborads v287茶轴,购买原因是VA87M不支持MAC,打算用一把键盘在PC和MBP之间切换(MBP接入液晶显示器),而WASD对MAC支持比较好,并且有MAC键帽可以选择。再加上两台PC只有一把VA87,准备再买一把当主力键盘使用,顺带退烧。
WASD的最大特色当然是个性定制,相对来说WASD的个性定制自由度非常的高,键帽图案,键帽字体,都可以任意DIY,官网提供了WIN7\8\Linux\Mac\Ubuntu等多达7种系统的键位布局设定,当然也可以根据自己需要来设计,但键帽颜色貌似只有几种可以选择。可以在官方网页上进行简单定制,也可以下载官方SVG文件对键帽文字进行深度设计,官网也提供了详细的使用教程。
包装很简单,甚至略显山寨,通体黑色,只有左上角的LOGO标明了他的身份,外包装没有其他参数,相比他家CODE系列高贵的白色包装,V2的包装简直不忍直视。
打开包装,嗯,总体包装还算工整,没有塑料壳保护,也没有布袋,只有一层薄薄的海绵,配件也很简单,拔键器,P/S2-USB转换器、micro USB数据线(居然用micro USB,貌似仅此一家吧),数据线上也没有磁环,接口也不是金色,说明书,你的详细定制说明,OVER!
数据线已经接在主机上了,就没拍下来!
拿出键盘主体,嗯!白色键帽很亮眼,第一眼就能感觉他的精致。我这把是定制的“刘翔”同款,不同的是把深灰色键帽改为了浅灰色,MAC标准键位,很多人定的这个样式,也算是经典款了。
现在机械键盘的设计大概分两大“流派”,一类是追求酷炫光效的电竞风格,一类是回归原点,传统复古的风格。我倾向于第二类,设计简约,外观不需花哨。整体棱角分明的倒角,边框也不算窄,像80年带的那种老式键盘,正面没有任何LOGO,相比FILCO的圆润倒角,我更喜欢WASD直上直下的设计。
Mac风格的字体,应该是印刷上去的,没用什么特殊工艺,这点又得吐槽了。。。
键帽材质国内厂家都在使用PBT、POM材质的时候,国外很多名厂还是坚守ABS材质,这款键帽和主体也是ABS材质,的框体也是ABS材质,但拿在手里给人以结实牢固的感觉,框体只有黑色可选,磨砂质感。键帽可能加入了一些其他材料,触感很细腻,和低端ABS材质还是有很大的不同,是否容易打油短期使用来看还真不好说,打油了可以选择更换其他材质的键帽,或者购买原厂键帽。
键帽是原厂大小,整把键盘的重量比VA87还要轻一些,体积比VA87稍微大一点,放在桌面上是复古的感觉,很低调,很耐看。
细节设计,做工没得说,可拆卸数据线,中高端必备设计,但这里要吐槽下VA87M底部预留的数据线走线槽,WASD可以实现中间、左、右出线,以及左上方和右上方出线,而VA87M就比较“残”,预留了中间、左、右出线槽,请注意是预留而不是实现,为什么呢?因为VA87的数据线口太靠前导致数据线前端基本占据整个出线口,你还要向左右出线基本是不可能的了,只能当摆设,实在搞不懂设计师在此处的想法是什么。就算数据口设计时太靠前,也能通过数据线补救吧!而WASD的设计就能看出设计师在细节的把控上比较到位。
底部6个防滑垫,很宽大,防滑效果不错。
原厂是不能实现Mac下F1-F12的功能键的,但可以用Karabiner这款软件映射来实现,键盘底部还有6个开关,用来切换接入不同系统的输入习惯。
底部铭牌made in 湾湾,代工厂商为立宝。台湾到米国再到大陆,绕了大半个地球。数据接口处标明了数据线正反面。
标准键帽,比VA87稍高,对于手小的人可能需要一个掌托,同是茶轴,键程比VA87稍长,VA87按键稍紧,WASD稍软和轻盈,可以说WASD控制的恰到好处,长时间打字手指也不会感到疲劳,但手腕需要你抬高一些,长时间使用可能手腕会有些累,配置一个掌托还是有必要的。
总体来说这把键盘给我的体验达到了预期,超流畅的输入快感,以及个性化的定制服务。只是ABS的工程塑料加上键帽普通印刷工艺会显得诚意不足,我也无法揣测厂商的设计理念。最大的卖点还是个性化的定制的专属感。价比嘛,毕竟已经到了千元级别,这个价位讨论性价比就没什么意义了。有人喜欢高档材质的满足感,有人喜欢个性化带来的与众不同,仁者见仁吧!
快给朋友分享吧!
请先登录再评论...做一名有情怀的coder:美帝WASD Keyboards机械键盘首次海淘记_开箱晒物_什么值得买
做一名有情怀的coder:美帝WASD Keyboards机械键盘首次海淘记
作为一名码农,一直想入个机械键盘好久了。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了解到了WASD Keyboards这个美帝牌子,是专门定制机械键盘的。然后突然发现旗下有个专门为coder做的键盘系列:从此心中的草就一发不可收拾了。经过多方了解,这个牌子国内无任何代购和马云卖,自己也没实际操作过海淘。为了这看似很高大的键盘,豁出去了~~~以下海淘操作:我选择的是绿轴104全键盘。除了官网,这个牌子在美亚有卖,可惜不支持直邮。无奈只能转运,转运用的是转运中国,设置货到即发。&&由于一开始没做好工作不知道Prime有一个月免费快送,就得是普通运送服务。11月17日下单,11月25日才到免税仓库。。。drunk11月26日收到转运邮件和短消息,货到即发通知。1.96公斤,152元。。。wayward然后就是漫长额等待了,12月17日国内发货,12月22日韵达签收。这里必须要吐槽下韵达,12月19日早上9显示派送的,12月22日才收到。。。以下是开箱:激动的快递箱子,这箱子就是美亚原箱。打开也是醉了,2条充气包,然后就直接是产品箱了。取出放台子上来张特写~~~打开后的内容,一张背部功能键说明书立刻抢镜。这是全家福来个细节菊花照。这里要说说捆扎线,粘附层很舒适柔柔地~Made&in&China的拔帽器键盘正面键盘背面,链接口是micoUSB,走线可以走5个方向。功能开关made&in&taiwai&不开心~~~全绿轴版,所谓青轴的加强版。最后再上个背光灯效果,有8档强弱。再深的夜,也无法阻挡。。。以下是不写小编一定不给过的---使用感受篇:由于本人之前也没用过任何款机械键盘,所以也无法做对比。只能对这款绿轴款奉献上本人的一些感受。键盘很重,废话机械键盘基本都很重,各个能防身。不爽可以直接朝甲方脑袋上砸过去。敲击感受上每次敲击下去还是需要施加一些些的力上去,和传统的懒人键盘还是有不同,也可能是我本人第一次使用,还没有习惯的关系吧。对了,这篇晒带是全程用这个键盘敲击完成的。这款键盘带背光的,当时CODE系列其实都带的,8档调光,可惜不能换色。当然除了美亚,也可以直接在官网购买,不过需要提供身份证和信用卡的合照。所谓的国际惯例。。。最后说下,我买这个键盘也是放公司用的,女王大人吩咐过“买可以,但绝对不能带回家!”。就让公司的小伙伴们和我一起感受这淋漓畅快的指甲声吧。&
推荐关注:
鼠标移到标签上方,
尝试关注标签~
相关热门原创
作者其他原创(2)
群晖 DS218+ NAS & SkyNAS + 西数4TB红盘*2
pple 苹果 HomePod 智能音箱
小鱼在家 智能视频音箱
Lynk & Co 领克 01(三天使用权)
SteelSeries 赛睿 Sensei 310/Rival 310 游戏鼠标(随机发货)
森然播吧二代电音版
【轻众测】飞利浦 便携迷你USB桌面旅行插座
赞17评论28
赞27评论34
赞1531评论881
赞881评论966
赞736评论418
赞1356评论1019
赞818评论507
扫一下,分享更方便,购买更轻松
用户名/邮箱
两周内免登录&&|&&责编:王晔
&&&&WASD这几个按键如今基本是默认设置。当鼠标成为3D游戏的标配后,至少对于惯用右手的玩家来说,再去使用方向键实在是很不舒服,你需要伸出左手跨过整个前胸才能够着那几个方向键,WASD显然要更加舒适,也更容易能使用Shift和空格键。&&&&不过即使如今WASD成为大家理所当然的按键配置,但在20年前,根本没有人这么用。常用的WASD游戏按键&&&&我们现在最喜欢的四个字母按键绝非是什么天然的选择,所有的PC玩家更不是同一时间接受了这样的标准。这套配置经历了很多年的发展,虽然现在不知道究竟是谁最早发现了这四个键,但将它们变得流行起来的是来自《》最伟大的选手:&Dennis&“Thresh”&Fong。&&&&Fong在1997年首届《雷神之锤》全国锦标赛上创造了历史,取得最终的冠军并且赢得了游戏制作人John&Carmack的法拉利328。&&&&在他击败对手Tom&&Entropy&&Kimzey赢得冠军的比赛上,右手握着鼠标,左手则控制着我们如今认为理所当然的WASD四个键位。可是在那个时期,这并不是所有玩家的标准习惯。&&&&&在第一人称射击游戏的早期年代,Fong表示他试过了的所有地方,即使对他来说,也是才刚刚开始使用鼠标。在几年以前,1993年的时候,还是青少年的他玩《毁灭战士》输给了他的哥哥Lyle,那会儿他只会使用键盘玩。因为那个时候的游戏还不需要上下看,所以键盘控制游戏足矣,反而用鼠标才会让人觉得奇怪。他的哥哥则使用键盘和追踪球,最终赢了游戏。虽然不是输了全部的比赛,但显然Lyle赢了大部分,从而让Fong决定需要学习怎么用鼠标来玩,在这之后他便战无不胜。&&&&Fong表示“在我成功转换了操作后,我的技巧成倍的提升。几乎从那刻开始,我就没再输过比赛。”《雷神之锤》&&&&在这期间他还有不少其他尝试,比如WADX的组合,不过Fong最后还是决定WASD,从《毁灭战士》之后便没有再变过。是他发现了这个组合吗?应该不是。&&&&同时期还有很多其他选手也开始布局键盘的左侧。不过如果没有Fong的影响,现在的标准按键或许会不一样。有可能会是EDSF,或是其他奇怪的组合,比如ZXC负责左右和向后移动,鼠标右键负责前进。还有一些早期的射击游戏默认的移动方式是方向键。在1994年,System&Shock(网络奇兵)用的是ASDX,而Descent(突袭)用的是AZ前进后退,QE侧移。本文属于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mouse.zol.com.cn/623/6234966.html
提示:支持键盘“← →”键翻页
产品定位 连接方式
投诉欺诈商家:
天津重庆哈尔滨沈阳长春石家庄呼和浩特西安太原兰州乌鲁木齐成都昆明贵阳长沙武汉郑州济南青岛烟台合肥南京杭州东莞南宁南昌福州厦门深圳温州佛山宁波泉州惠州银川
本城市下暂无经销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键盘wasd和方向键互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