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父母总喜欢经常贬低子女的父母,用恶毒的话伤害

553被浏览134,950分享邀请回答1745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121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松子煮茶)
(林紫心理咨询)
(菩提树下)
第三方登录:为什么父母喜欢用言语伤害孩子,会对孩子说恶毒的话_百度知道
为什么父母喜欢用言语伤害孩子,会对孩子说恶毒的话
我有更好的答案
父母应该没有受过高等的教育
可能把孩子当出气筒了,可悲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553被浏览134,950分享邀请回答0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没本事说别人,回家欺负自己孩子。大概就是这样。
没本事说别人,回家欺负自己孩子。大概就是这样。
&p&给大家推荐一个算是公益片吧~反正看得我很震撼,就是讲的跟题主一样的&br&“语言暴力会对孩子有多大影响?”&br&&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v.qq.com/x/page/s0152m91zoi.html&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span&&span class=&visible&&v.qq.com/x/page/s0152m9&/span&&span class=&invisible&&1zoi.html&/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p&&p&因为父母自己生活的不如意,所以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所以当孩子有任何一点不符合他们期望的时候,就会激起他们强大的失望,于是&b&开始讽刺、挖苦。在说这些话的时候,感到报复了之前那些用同样的话刺激过他们的人,或是找到了心理平衡。&/b&&br&&/p&&p&当然也有一类父母是&b&自身特别优秀的,脑力异于常人,觉得自己的后代也必须像自己一样优秀&/b&。所以对孩子的成长抱有更大的期望,恨不得一夜长大一日成才。他们平时可能经营公司或是站在高阶岗位,对手下的员工呼来喝去,所以对待孩子也会不自觉的说很戳心的话来“激励”。&/p&&p&不是有个笑话讲过:&br&&br&孩子因成绩不好, 被妈妈骂笨鸟,孩子不服气的说,世上笨鸟有三种,一种是先飞的,一种是嫌累不飞的,妈妈问:那第三种呢?&br&孩子说:这种最讨厌,&b&自己飞不起来,就在窝里下个蛋,要下一代使劲飞。&/b&&br&&br&&/p&&p&但不管是哪种情况的父母,用对孩子的讽刺、挖苦的“激励”只会让子女将来&b&变得自卑、没自信心、没安全感、心重、过分在意别人的看法、没主见、对未来感到迷茫……也会有部分人变成&u&反社会人格&/u&。&/b&&/p&&p&不方便看视频的可以看看我的截图,很&b&触目惊心……&/b&希望做父母的大家可以警醒~&/p&&p&看了麻烦赞一个哦~谢谢大家&/p&&figure&&img data-rawheight=&1536& src=&https://pic4.zhimg.com/v2-c20fe3bb2f4ff_b.png& data-rawwidth=&20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48&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c20fe3bb2f4ff_r.png&&&/figure&&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1536& src=&https://pic2.zhimg.com/v2-ee972ab17d_b.png& data-rawwidth=&20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48&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ee972ab17d_r.png&&&/figure&&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1536& src=&https://pic4.zhimg.com/v2-b2a3c937a57_b.png& data-rawwidth=&20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48&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b2a3c937a57_r.png&&&/figure&&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1536& src=&https://pic1.zhimg.com/v2-fdeeff0f8c9a722fbc4378_b.png& data-rawwidth=&20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48&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fdeeff0f8c9a722fbc4378_r.png&&&/figure&&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1536& src=&https://pic3.zhimg.com/v2-72c65fcd566_b.png& data-rawwidth=&20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48&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72c65fcd566_r.png&&&/figure&&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1536& src=&https://pic1.zhimg.com/v2-eae83873ab8_b.png& data-rawwidth=&20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48&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eae83873ab8_r.png&&&/figure&&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1536& src=&https://pic2.zhimg.com/v2-b050560bed6d47afcb3cd_b.png& data-rawwidth=&20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48&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b050560bed6d47afcb3cd_r.png&&&/figure&&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1536& src=&https://pic2.zhimg.com/v2-cc4582acea3dd0b6ad770a9a_b.png& data-rawwidth=&20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48&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cc4582acea3dd0b6ad770a9a_r.png&&&/figure&&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1536& src=&https://pic2.zhimg.com/v2-b7d76bca1225_b.png& data-rawwidth=&20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48&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b7d76bca1225_r.png&&&/figure&
给大家推荐一个算是公益片吧~反正看得我很震撼,就是讲的跟题主一样的 “语言暴力会对孩子有多大影响?”
因为父母自己生活的不如意,所以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所以当孩子有任何一点不符合他们期望的时候,就会激起他们强…
当你经济独立 不要以儿女角度去和他们对话&br&而是作为对等的两个人&br&唯有比他们强大 他们就会消停了 &br&即使不消停 你也不会在乎了 &br&他们做了就怼 有时候你不强势镇住他们 &br&他们没事做倒会惹事&br&&br&&br&&br&孩子之所以受伤在于 他们对父母还有幻想 &br&其实幼稚 愚蠢 不负责任的父母比比皆是&br&&br&不要再对他们有幻想了 他们大把年纪还这样&br&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br&&br&尽你基本应尽的义务 其他的看你的心情&br&没有应该不应该 只有愿不愿意&br&&br&不要被他们恐吓或装可怜蒙蔽&br&&br&走出原生家庭 不要再被他们拖进泥潭&br&&br&爱你的人一定不会让你痛苦 &br&&br&爱自己一点 不要把幸福寄托于任何人 &br&&br&愿你们都能走出阴霾
当你经济独立 不要以儿女角度去和他们对话 而是作为对等的两个人 唯有比他们强大 他们就会消停了 即使不消停 你也不会在乎了 他们做了就怼 有时候你不强势镇住他们 他们没事做倒会惹事 孩子之所以受伤在于 他们对父母还有幻想 其实幼稚 愚蠢 不负责任的父母…
&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83dc629ed092ddeb1d083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33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83dc629ed092ddeb1d083_r.jpg&&&/figure&&p&有一些家庭悲剧的发生,是始料未及的。&/p&&p&&br&&/p&&p&悲剧发生在泰国的一家超市。儿子喜欢网络游戏,经常忘乎所以,这种消极的态度经常让父母看不惯。有一天,父亲实在按捺不住,拿出一把手枪,上了膛后放在儿子面前,说了一句“有种你就别活了!”随后转身离开。&/p&&p&&br&&/p&&p&受到挑衅的儿子丝毫没有犹豫,举起手枪就朝自己头部开了一枪。父亲万万没想到儿子是动真格的,以为儿子还在装,气不打一处来,上去对着儿子脑袋又是一巴掌,儿子整个人被拍倒在地上。&/p&&p&&br&&/p&&p&父亲意识到儿子是真的死了,一下子摔倒在地上,母亲见状,赶紧过来把枪拾走,以免父亲跟着自杀。&/p&&p&&br&&/p&&p&一个年轻鲜活的生命逝去,不禁让人反思,一句话的杀伤力就如此之大吗?是什么让这个年轻人在面对来自父亲的威胁时,能够果断地结束自己的人生,用这样暴烈的方式让父母终生悔恨,如坠深渊呢?&/p&&p&&br&&/p&&p&说出去话,就象泼出去的水,是怎么都收不回来的。有不少的父母,把惩罚孩子当成是教育孩子的一种固定的手段,于是通过批评指责、恐吓谩骂、羞辱贬低的语言来对待“不听话”的孩子,希望孩子能在自己的教育方法之下变成自己想要的那个样子,用自己的意志强行让孩子屈服。&/p&&p&&br&&/p&&p&事与愿违,受到语言暴力攻击的孩子,不但不会“体谅”父母的苦心,而且还会因为情感上得不到理解与支持,走向极端的道路,用枪自杀的这个儿子就是触目惊心的一个例子。&/p&&p&&br&&/p&&p&&i&“就没见过你这么笨的,白痴都比你强!” &/i&&/p&&p&&i&“你除了吃,还会什么?” &/i&&/p&&p&&i&“你就是个废物,干脆死了算了!”&/i&&/p&&p&&i&“再不听话,我就把你赶出去!”&/i&&/p&&p&&i&“哭?你还有脸哭?给我滚蛋!”&/i&&/p&&p&&i&“我看你也就这点出息了,以后就等着上街要饭吧!”&/i&&/p&&p&&br&&/p&&p&这些耳熟能详的话语,句句扎心,在日常的生活里实在是太普遍了。大约有90%的父母在一生中至少有过一次针对孩子的身体或是精神上的暴力行为。如果一个孩子经常被父母苛责,承受着情感上的虐待,心理问题就会变得很严重。&/p&&p&&br&&/p&&p&语言暴力,是孩子从爱自己的父母这里得到的最直接的心理伤害。&/p&&p&&br&&/p&&p&一边爱着孩子,另一边又对孩子做出和爱相反的伤害行为,很多时候,父母也搞不清楚为什么自己会如此自相矛盾。&/p&&p&&br&&/p&&p&1、父母和孩子的地位不平等 &/p&&p&成年人处在强势的地位,大部分的父母在孩子面前扮演着权威的角色,孩子在家庭中是没有话语权的,孩子必须“服从”父母的权威,父母的形象才能得到树立。为了形象的维护,父母不会顾及孩子内心的需要,以强硬霸道的方式对待孩子,就会出现这种用语言打压孩子的局面。&/p&&p&&br&&/p&&p&初一的男生奇奇就生活在父母的语言高压下,父母会无缘无故对他开骂,看到他玩手机就会说他是“畜生”、“猪狗不如的东西”, 对他的学习特别看重,只要他没在看书,又会劈头盖脸一顿臭骂,他想不通,为什么父母会在骂他这方面使这么大的劲,好象自己不是他们亲生的,他特别委屈,更加的不爱学习,不爱说话了。&/p&&p&&br&&/p&&p&2、父母管理不好自己的情绪,迁怒于孩子
&/p&&p&父母平时在工作和生活中,也会遇到很多不顺心的事,积累很多的愤怒和不满,形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之后,又不能很好地通过自身调节来缓解这种压力时,就会把这种不良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p&&p&&br&&/p&&p&小美的妈妈就说过一番发人深省的话,她说:“我工作很累,回到家孩子他爸也不帮忙做家务,经常感觉烦躁,很容易对小美发脾气,我也知道骂孩子是不对的,对她太不公平了,可是每次看到她做事情慢吞吞的样子,我就好象被什么刺激到一样,克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就开始大声地吼她,说我不要她了,如果没有她,我的日子可能还会过得轻松一点。每次骂完她,她不敢吭声,眼泪吧嗒吧嗒掉,我又感觉到很内疚,感觉到自己实在是不配做一个好妈妈。”&/p&&p&&br&&/p&&p&3、语言暴力的传承 &/p&&p&父母自己从小生活的环境里就充满语言暴力,父母通过自己父母对待自己的方式,在自己养儿育女的过程中,也渐渐习得了这样一种粗暴的教育方式,把对自己父母的积怨迁怒到孩子身上,导致孩子无辜受牵连。&/p&&p&&br&&/p&&p&小华在谈到自己的爸爸的时候,就会提到爷爷对爸爸的态度,和爸爸对待自己的态度是一样的。爷爷经常板着脸,喜怒无常,骂爸爸是“狗日的杂种”、“婊子养的蠢货”。小华小的时候听着这些可怕的字眼,没有办法理解为什么一家人非要用这种互相痛恨的方式来进行交流,现在长大了,自己也不断地被爸爸变着花式在骂,如果他敢反抗,爸爸会把他打一顿。&/p&&p&&br&&/p&&p&父母随意辱骂或者是贬低孩子,很容易让人产生误会,以为孩子真的是做错了事情,实际上理由并不充分,孩子不应该为父母的这种语言暴力承担任何责任。&/p&&p&&br&&/p&&p&父母不能以惩罚孩子为理由对孩子任意辱骂,父母之所以会这样的态度粗暴,正是利用了成年人的权力优势,对孩子为所欲为。&/p&&p&&br&&/p&&p&孩子是爱父母的,并且也深深依赖着父母,为了取悦父母,会做出迎合的样子,让父母更加确信,孩子就应该受罚。但在这样错误的认识中,孩子把自己真实的痛苦和恐惧遮掩了起来,造成了精神上的慢性创伤,结果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也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和被动。&/p&&p&&br&&/p&&p&一个在语言暴力底下成长起来的朋友说:“从小到大不停被责骂和否定,从来没有鼓励和认可,妈妈稍不如意就开骂,而且骂的很难听,还一度让我去死,哪怕有其他人在场也不留情面,把我的自尊踩在脚下,还怪我‘你有什么自尊?’,哪怕已经成年依然如此。爸爸很严格,对他的感觉只有敬畏没有亲近,我患上‘权威恐惧症’,对老师也好,对领导也好,同样无法表现得自然。暴力的影响让我不自信、缺乏安全感、容易紧张,甚至导致我讨厌和别人肢体接触,到目前为止从未谈过恋爱,不知道如何去爱别人,一度想要孤独终老。”&/p&&p&&br&&/p&&p&父母对孩子的语言暴力,正是在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打击他的自信。孩子会觉得,无论自己再怎么努力,也没有办法让父母对自己满意。&/p&&p&&br&&/p&&p&语言的暴力是无形的,却像利器一样会划伤孩子的感觉系统。孩子的自我意识的发展,往往依赖于外界的评价,父母作为最主要的人际环境,不但不能给孩子提供自我安全的保护,反而伤害了孩子,直接破坏了孩子的自我感。&/p&&p&&br&&/p&&p&孩子会根据父母的辱骂和指责来评价自己,认为自己是个“令人讨厌”的孩子,“不值得被爱”,在面对和其他人交往的时候,也害怕遭受到来自于类似父母的那样的批评和否定,为了保护自己,他也去攻击和排斥别人,导致别人都不愿意接近他,结果又印证了他的自我评价——认为自己不好,不配得到别人的尊重,证明父母说的都是对的,自己的确有问题。&/p&&p&&br&&/p&&p&这样的孩子,将来在面对工作和个人抉择时很难有自信心,所爱和依赖的父母以爱的名义来伤害自己,会让自己认为不应该受到别人的欢迎,也不配得到别人的爱,他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说自己一无是处,让自己不如去死,怎么可能让他们对其他的人和事情产生信心呢?&/p&&p&&br&&/p&&p&有的父母刚才还在骂孩子,骂完之后没多久开始内疚,自我否定,跑到孩子跟前安慰孩子,想要弥补自己的过失。可是孩子从中得到的感受是,人是不能轻易去信任的,刚才才说爱你的人,可能过一会儿就要开始来羞辱你,更糟糕的是,孩子对自己的判断力产生怀疑,无法区分自己被恶意攻击,以及被和颜悦色对待的理由分别是什么。&/p&&p&&br&&/p&&p&有人总结过:&/p&&p&生活在批评中的孩子,学会了指责;&/p&&p&生活在敌意中的孩子,学会了争斗;&/p&&p&生活在羞辱中的孩子,学会了自贬。&/p&&p&&br&&/p&&p&可见,语言暴力从发生的那一刻起,就在腐蚀孩子的身心健康,身为父母的人,不能再掉以轻心了。&/p&&p&&br&&/p&&p&马上停止对孩子的语言暴力,父母有责任不去伤害孩子的感情和信任。父母要意识到一点,语言是有雕刻作用的,当你用恶言恶语对待孩子的时候,孩子也就会朝着消极、抑郁、怨恨的方向去成长,养成脆弱敏感的性格,不稳定的心理素质和自我封闭。&/p&&p&&br&&/p&&p&改变自己负面的沟通方式,合理地释放自己的情绪压力,通过对语言暴力的反思来去理解孩子从自己这里受到的伤害,体会孩子无助的心情,意识到要给孩子正确的教育,必须把尖刀一般的语言转换成爱的语言,不再使用与爱相悖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和期待。&/p&&p&&br&&/p&&blockquote&&i&&b&一个善意的回答就是一个甜蜜的吻。请关注我的公众号:tiangexia2016&/b&&/i&&/blockquote&
有一些家庭悲剧的发生,是始料未及的。 悲剧发生在泰国的一家超市。儿子喜欢网络游戏,经常忘乎所以,这种消极的态度经常让父母看不惯。有一天,父亲实在按捺不住,拿出一把手枪,上了膛后放在儿子面前,说了一句“有种你就别活了!”随后转身离开。 受到挑…
&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3fba6f2de1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1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3fba6f2de1_r.jpg&&&/figure&&p&“打是亲,骂是爱”、“三天不打上房揭瓦”、“不打一顿你怎么记得住”,相信这些话很多父母小时候都听过,更有甚者是被从小大到大的,过去的经历却让很多人相信,只要出发点是对的,打两下也是理所当然。&/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d0aacd650b0b8ea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55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d0aacd650b0b8ea_r.jpg&&&/figure&&br&&p&真的是这样么?“打骂教育”到底对孩子有哪些影响呢?&/p&&p&父母在身体、语言上的暴力,都会对孩子的内心产生影响。孩子渐渐成长起来,这些阴暗的影响也会慢慢扩大,有调查显示在家庭暴力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往往会在成年以后做出类似的行为,更有可能攻击他们的父母、殴打妻子、孩子。&/p&&p&&b&具体来讲,家庭暴力对孩子的影响大概有6个方面。&/b&&/p&&p&&b&1.使孩子的思想产生混乱&/b&&/p&&p&我们从小就教育孩子,打人是不对的,但在自己的管教过程中却对孩子大打出手,这相当于完全推翻了自己之前对孩子的教育。所以经常有一些父母在打了孩子之后,又会和孩子说:“我打你是为你好”。这样的说法会让孩子产生混乱,并且会形成一种打他们所爱的人是对的的观念。&/p&&p&&b&2.损害孩子的认知发展&/b&&/p&&p&曾经有一个为期两年的跟踪研究,对2-9岁的孩子进行了认知测试,结果发现被打过的孩子,智力发展水平要低于没有被打过的孩子。如果这种被打是经常性的,那么孩子智力发展水平将会更低。&/p&&p&我们都知道,能力是可以通过练习来获得提高的,而练习需要非常多的努力并且存在着失败的风险,被打过的孩子可能会更胆小、怕做新的尝试,因为害怕自己的失败会招致父母的打骂。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些孩子会不自信,而有些孩子又会眼高手低,这些其实都源于孩子的自我认知不够准确。&/p&&p&&b&3.伤害孩子的自尊&/b&&/p&&p&通俗讲,自尊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评价。孩子在上学之前,他对自己的评价几乎都是从父母那里获得的,经常被打骂的孩子会怀疑父母是否爱自己,而这样的想法和观念就会阻碍孩子自尊的发展。人的自尊与价值感紧密相连,高自尊就会产生高自我价值感,孩子就会自信,就会比较积极和阳光。而低自尊往往伴随的就是低自我价值感,低自我价值感,就会产生自卑、自信、进而引发其他的问题。&/p&&p&“你不听话我才打你,你如果听话我怎么会打你呢?”这样的话会让孩子逐渐对自己“不是个好孩子”深信不疑,如果孩子认为自己就是个不听话的孩子,那他未来的表现回事什么样呢?妈妈对他的管教会有多大的作用也就可想而知了。&/p&&p&&b&4.让孩子更容易产生焦虑和恐惧&/b&&/p&&p&挨过打的孩子普遍都比较胆小,也更容易受到惊吓,容易焦虑和恐惧。&/p&&p&药家鑫就是个典型。他从小就和妈妈生活在一起,爸爸也对他是很严格的,只要是在外边和别人有过冲突,不论对错回家都是一顿打,他都不敢犯错误。正是他在这样的环境长大,在面对被撞倒的张妙时,内心的恐惧瞬间达到了顶点,做出了不可挽回的事情。&/p&&p&&b&5.让孩子惧怕父母,使孩子关闭与父母的沟通之门&/b&&/p&&p&亲子关系是人际关系的一种,几乎所有的人际关系都是建立在信任感和安全感基础上。当和孩子建立关系的时候是怎样做的呢?有没有尊重孩子?在和交流的过程中注意用词?我们时刻要知道,孩子首先是一个人,然后才是你的孩子。所以首先要尊重孩子,孩子才会尊重你,并且和父母在一起感觉是安全的。孩子觉得可以和父母在一起畅所欲言。这样孩子才会和我们成为朋友、说说心里话。&/p&&p&其实成人也一样,当我们遇到了困难,我们会想到首先找谁呢?自然是安歇能够让我们感觉到放心、关系亲近的人。&/p&&p&&b&6.让孩子的错误行为更隐蔽&/b&&/p&&p&父母总是觉得,孩子挨打了就会长记性,但实际上虽然当时停止了不良行为,而且会被震慑到,但从长期讲挨打只会让孩子更害怕挨打,最重要的是,会让自己的错误行为更隐蔽,这样的惩罚并不能帮助他们从内心认识到自己的错误。&/p&&p&过去的我们从父母的“打骂”下成长起来,如今我们成了父母却似乎忘了记忆力那个曾经被父母打骂过后站在原地惊慌失措的小孩。打孩子,真的是为孩子好吗?教育孩子是一项大工程,想教育好孩子,首先父母们还是要做好自己。&/p&&p&——————————————————————&/p&&a href=&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youjiaojia.co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优教家-中国第一个互联网家庭教育平台&/a&&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58a9fdccefe1b7456372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3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58a9fdccefe1b7456372_r.jpg&&&/figure&
“打是亲,骂是爱”、“三天不打上房揭瓦”、“不打一顿你怎么记得住”,相信这些话很多父母小时候都听过,更有甚者是被从小大到大的,过去的经历却让很多人相信,只要出发点是对的,打两下也是理所当然。 真的是这样么?“打骂教育”到底对孩子有哪些影响…
&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fefbaa2d6af8a5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fefbaa2d6af8a5_r.jpg&&&/figure&&p&一个过于强势的母亲,往往会培养出一个懦弱的儿子,因为,母亲过多的管控和安排,使儿子无法顺利地实现母子心理上的分离,形成独立自主的人格。&/p&&p&这样的儿子长大后,很难摆脱原生态家庭母子关系的潜在影响,往往又会下意识地去寻求一个母亲的替代品——妻子来“管制”自己,即使妻子不是那样的强女人,他会用自己的“谦让”(实为逃避责任的退缩行为)来诱导妻子成为一个像母亲一样的强女人,同时,他又可以像儿子一样无辜地获得他人的同情了。&/p&&p&如果不能有效地阻断,这种人格就会像宿命一样复制下去。这个阻断的任务,宿命般地落在了妻子身上。一个智慧的妻子,要善于识别懦弱丈夫无意识谦让背后所隐藏的逃避责任的内在动机,防止“上当受骗”,不要替丈夫做决策和承担责任,以此将丈夫的男人气概倒逼出来,而不是悲哀地把自己“逼”成了一个女强人。&/p&&p&同时,妻子要学会欣赏、赞美和顺应丈夫,即使他当初看起来并不像个值得尊重的男子汉。妻子越温柔,丈夫越刚强,反之亦然。&/p&
一个过于强势的母亲,往往会培养出一个懦弱的儿子,因为,母亲过多的管控和安排,使儿子无法顺利地实现母子心理上的分离,形成独立自主的人格。这样的儿子长大后,很难摆脱原生态家庭母子关系的潜在影响,往往又会下意识地去寻求一个母亲的替代品——妻子来…
&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a312e04e5a47c89a2cf789f315ba70d3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6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a312e04e5a47c89a2cf789f315ba70d3_r.jpg&&&/figure&&p&大多数来找我咨询的来访者中,&b&对于父母的最大抱怨,都是父母对孩子的控制。&/b&&/p&&p&有位30岁的男士向我诉说他的父母,“每次想让我吃什么东西,在我表示不愿意的情况下,仍然要剥开包装袋强塞到我嘴边,并且脸上露出得意的微笑,这是我最恨的事了”。&/p&&p&26岁的小Y,每次谈恋爱,回到家母亲都要详细询问女儿的约会情况,甚至要了解每句对话,再对比自己安排的相亲对象,然后出谋划策,仿佛自己才是女主角一般。母亲所有的生活重心都围绕着女儿的恋情,让小Y感到只想逃离。&/p&&p&如果说,强迫喂吃东西、安排相亲,还是无伤大雅之事,那么父母监听电话、私拆信件、翻看日记等,则是严重侵犯到个人隐私领地的行为。当孩子严厉斥责父母时,仍然还要面对父母一副理所当然、理直气壮的神态。&/p&&p&&b&久而久之,性格较为独立的孩子就会养成处处与父母对着干的习惯。&/b&青春期的小J说道,“记得有一次打篮球回来,我刚换下的衣服已被妈妈洗好晒出,爸爸端着水等在一旁,我觉得自己永远被爱绑架着”。&b&到了这个地步,无论父母是好心还是无意,都已被孩子统一解读为操控了。&/b&&/p&&p&&b&虽然这些看上去都是一桩桩不起眼的日常小事,但在控制与反控制的长期冲突以后,即使不演变成吵闹打骂,也在内心埋下了强烈的负面情绪。这种情绪不会随着时间长久而消散,反而因为生活中充斥的无时不在的控制,对青少年时期的孩子心理产生了长久的影响。&/b&&/p&&p&&b&首先,产生自卑感。&/b&一个人的最初自信,来自于“我是个有价值的人”。而&b&父母处处操办的行为,会使得孩子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b&,不信任自己所做所想,渐渐地,内心也习惯于把自己当小孩子,希望有人能照顾自己。这样心态的人,就会形成以他人的评价为标准的思维方式。因为分析、看待事物时内心没有主心骨,无法确信自己的判断,因此在思想上就容易随波逐流,做事的目的演变成了取悦他人态度的手段。&/p&&p&&b&其次, 对自己产生厌恶感。&/b&许多孩子在家里表现出的冷酷暴躁,&b&其实是被长久忽视和不公平指责后正常的负面情绪反抗&/b&。但父母往往高举“以爱之名”的大旗,理所当然地认为只有父母责备子女的份儿,绝没有子女说父母的错的道理,孩子也容易把“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观念内化于心,结果就导致许多青少年厌恶和痛恨自己。&/p&&p&&b&再次,学会了伪善。&/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是中国现在很多父母恰恰没有做到这一点,他们对待孩子有时棍棒交加、有时痛哭流涕,其目的在于要通过这种方式来控制孩子,但是孩子的内心是无法被欺骗的,&b&孩子的内心能感觉到欺骗和伪善的意味&/b&,于是孩子以后也会学会这种与人相处的不良招数。&/p&&p&&b&最后,导致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b&同一性的感觉是一种不断增强的自信心,一种在过去的经历中形成的内在持续性和同一感(一个人心理上的自我)。&b&如果一个儿童感到他所处于的环境剥夺了他在未来发展中获得自我同一性的种种可能性,他就将以令人吃惊的力量抵抗社会环境。&/b&所以今天,我们看到大量的年轻人要么处在“葛优瘫”的状态,要么就以对社会不满的发泄方式甚至是犯罪,来实现自己所谓的“自由”和“价值”。&/p&&p&&b&然而父母并不是完人。&/b&我在咨询中见到、听到过太多这样的父母,他们曾经也受过自己父母或长辈的精神“虐待”,使得他们的情感、交流模式出现了严重的问题。但他们不自知,又将这一问题通过言传身教,“遗传”给了自己的下一代。&/p&&p&这就需要我们真真正正地看清楚,究竟自己的亲人以及他们的每个行为背后究竟以何种心理驱动的,有什么样的错误甚至罪恶被掩盖在了理所当然的表现之下,&b&我们需要真正认清他们,才有可能给自己、给他人一个相对公平的认识和评价。&/b&&/p&&p&比如,母亲对孩子的个体边界不明确,过多参与孩子事务,或强迫孩子事事必须按照她的想法来,使孩子成长为无独立行为能力的巨婴。这种控制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生悲剧之起源。而&b&母亲行为的形成源头,往往是没有感情基础的婚姻。妻子的热情不能给予丈夫,无法唤起丈夫的回应,最终只能指向幼儿,造就大批童年悲剧。&/b&&/p&&p&其实不论是在亲子关系还是婚恋关系中,我们都会发现,处处存在自我的人,总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TA在把一切自己认为“对”的和“好”的想法都加诸在别人身上。TA的意识里觉得:“我这么做是因为我爱他,我想让他更好。”&b&但实际上,TA潜意识里的想法很有可能是:“我的价值是建立在对生活、对他人的控制之上,所以,我需要控制一个人,我需要用某种方式让生活变成我希望的那个样子。”&/b&这种想法,是TA自己意识不到的,就算TA意识到了,TA也一定会用最激烈的方式去抵抗这种认知。但是,这种认知毫无疑问在左右她的行动。&b&控制不了自己人生的人,往往通过控制他人,来试图满足自己的安全掌控欲。&/b&&/p&&p&因此,当你的身边,出现喜欢控制他人的人,首先要进行沟通,观察并了解对方的心理状态,是害怕、是惶恐、是空虚,究竟是为什么会拼命想抓住一切能控制的事情来增加安全感。&b&和这种人吵闹是没有用的,越吵只会让对方因为感到失控而更加崩溃,当然一味让着也不是办法。&/b&&/p&&p&&b&最好的方法就是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让对方不再因为内心空虚把你的生活当成自己的生活;转移对方的生活重心,鼓励他们参加社交活动,帮助他们克服“不敢走出去”的心理障碍;根据你对他的了解,安排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b&&/p&&p&当然,作为孩子,你也得设法摆脱长期以来的精神依赖,&b&这需要一个长期努力的过程,而最重要的就是每次坚持不妥协态度。&/b&否则,虽然为了眼前和谐的假象,你暂时哄得了父母的开心,但这只会加深父母的掌控欲,未来你仍得相应承担内心冲突的苦果。&/p&&p&&b&相互独立,才能真正相爱。&/b&&/p&&br&&p&&b&————————————————————————————————————————&/b&&/p&&br&&p&&b&文/曹怀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本文首发于公众号“初心客厅心理疏导平台”。&/b&&/p&&p&&b&来源:初心客厅心理疏导平台(xinlishudaozixun),联合国际心理协会,打造“线上心理疏导,线下心理咨询”服务平台。&/b&&/p&&br&&blockquote&作者简介:曹怀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咨询实践超千小时,主擅领域包括婚恋情感、人际交往、两性心理、人生规划、家庭关系等。自2011年开通新浪微博以来,粉丝五万多人,坚持定期回复私信,无私为近六千名求助者提供咨询,咨询解答超千万字。《婚姻与家庭》杂志特邀专家,多家媒体签约撰稿人。&br&微信公众号:心理咨询师曹怀宁(caohuaining)。&br&新浪微博和知乎:心理咨询师曹怀宁。
&/blockquote&&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b346bafa3e2e_b.jpg& data-rawwidth=&577& data-rawheight=&44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7&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b346bafa3e2e_r.jpg&&&/figure&
大多数来找我咨询的来访者中,对于父母的最大抱怨,都是父母对孩子的控制。有位30岁的男士向我诉说他的父母,“每次想让我吃什么东西,在我表示不愿意的情况下,仍然要剥开包装袋强塞到我嘴边,并且脸上露出得意的微笑,这是我最恨的事了”。26岁的小Y,每…
&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32aa652dde4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21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32aa652dde4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pic2.zhimg.com/v2-7e51cd81e1_b.jpg& data-rawwidth=&497& data-rawheight=&3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7& data-original=&http://pic2.zhimg.com/v2-7e51cd81e1_r.jpg&&&/figure&&br&&p&有孩子的家庭,就像多了一面镜子,他能照出你内心的一切。&/p&&p&你快乐,他也快乐;你暴躁,他也暴躁。&/p&&p&前几年,我有位学生家长让人印象深刻。这位L女士气质优雅、谈吐不俗,第一次见面,她的亲和力就让人心生好感。&/p&&p&接触多了,我发现L女士时常有一种紧绷不安的状态,总陷入深深的、持续的焦虑中。&/p&&p&有一次在她家里,我和她四年级的女儿正在热烈而愉快地讨论一本课外书,她突然走进来跟女儿确认功课完成的情况。&/p&&p&当她发现女儿的写字本没有得“A+”时,竟一下子勃然大怒,严厉责怪女儿写字时没有听从她的意见:&/p&&p&“我告诉过你,这个间架结构不对,重心偏高,让你重新写,你不肯。你顶嘴,你就是要让我不愉快。你看不到妈妈的辛苦吗?我工作那么累,你又不肯让我省心……”&/p&&p&她开始细数女儿的种种“不乖,不体贴”行为,接着又说,“你爸天天忙得不见人影,说好今天回家吃饭,刚才又打电话说回不来了!你知不知道,妈妈快累死了,快烦死了!“&/p&&p&最后一句,她一字一顿,声嘶力竭地咆哮,同时重重地把本子扔在女儿脚边,转身离去。&/p&&p&这一切都发生得很流畅,从推门,点燃导火索,到情绪膨胀、升温、爆炸,最后摔门出去,一气呵成,毫无障碍。&/p&&p&我很惊讶,这与平时里大家看到的那个谦和有礼、克制自律的L大相径庭。&/p&&p&但更让人惊讶的是那个本应该难受、哭泣、愤怒的10岁小女孩,竟一言不发,表情平静而冷漠。&/p&&p&我突然意识到,这种事情一定常常发生,因此,她不哭喊,不辩解,不诉求,不害怕——这比正常的应激反应,要糟糕一百倍。&/p&&p&这小女孩是非常优秀的,就读于名校的她,成绩和钢琴绘画等才艺都很突出,并且在其它很多方面可圈可点,其中就包括引起她妈妈情绪崩溃的书法。&/p&&p&那么,是L太苛刻了吗?表面上看,是的。&/p&&p&&b&01&/b&&/p&&p&&b&为什么孩子会成为你的出气筒&/b&&/p&&p&女儿偶然一次因为偷懒或者赶作业等原因,写字作业匆匆完成,不够完美,妈妈就大发雷霆,这不是太夸张的苛刻吗?但这其实并不是根本所在。&/p&&p&L数落女儿字没写好,只是一句。接下来的许多句,都是在数落女儿的“不听话”,在诉说自己生活中的辛苦和烦恼,进而情绪失控,歇斯底里。&/p&&p&也就是说,其实,L只是在诉说自己的痛苦和压力,在发泄自己焦虑紧绷的情绪。你看,工作的辛苦和丈夫的不回家吃饭,有女儿什么事呢?&/p&&p&事实是L觉得压力很大。工作瓶颈,夫妻关系,种种状况引发的中年危机让她沉重不堪。女儿无辜,只是又当了一次妈妈情绪的垃圾桶罢了。&/p&&p&像L这样跟孩子发泄情绪的父母,其实不在少数。&/p&&p&明明父母最爱孩子,为什么还会把孩子当成“出气筒”呢?&/p&&p&●成长中的孩子,跟父母接触和依赖相对较多。而成长中的孩子,往往自我意识觉醒,不会那么“听话”地按父母的意愿做所有的事情,所以,孩子有很多“导火索”让父母“炸”起来;&/p&&p&●孩子在父母面前是弱势的。就算是叛逆顽劣的孩子,潜意识里也会对父母有一种天然的服从、崇拜和忠诚。&/p&&p&这是因为孩子最初的存在感和安全感都来自父母。所以,当父母在孩子面前情绪失控的时候,孩子从内心里是无力反抗的。&/p&&p&所以父母发泄情绪的时候,内心里有“必胜”的把握;&/p&&p&●孩子的痛苦会让父母有“变强大了”的快感。人的愤怒来源于“无能”的痛苦。&/p&&p&压力带来的无能感和受挫感会让人退行到无助的软弱状态,在对孩子发泄的时候有效减轻。&/p&&p&因为孩子的“挑衅”被大人压制回去,孩子就算大声顶嘴,内心也是非常痛苦的,这一切让孩子“无能”为力,大人“无能”的痛苦马上被平衡。&/p&&p&&b&02&/b&&/p&&p&&b&对孩子发泄情绪的危害&/b&&/p&&p&跟孩子发泄情绪如此简单易行,难怪歇斯底里的父母越来越多。但这种发泄是无效发泄,后患无穷。&/p&&p&父母会在发泄完之后立刻平静并且觉醒,随即陷入深深的自责和懊悔之中,这会让情绪变得更加复杂,让父母陷入更痛苦的焦虑循环。&/p&&p&幼小的孩子不能理解父母的情绪,更无力抵挡它带给自己的伤害。孩子的痛苦无法自行消化,于是出于自卫,他们会把自己的真实情感层层包裹起来,仿佛不会触碰就不会痛苦。&/p&&p&所以长大后,他们不敢也不会表达真正的感受,这表现在:&/p&&p&●越愤怒,越平静。因为孩子承受父母的坏情绪时,他最直接本能的愤怒迫于父母的权威被生生压下。&/p&&p&有的父母出于心虚和无助,还会禁止孩子用哭泣等方式宣泄愤怒。这导致孩子会习惯抑制愤怒的向外疏导,从而让愤怒全部向内攻击自己,严重影响身心健康,他甚至可能会用极端的方式伤害自己;&/p&&p&●误以为“爱的表达方式就是挑剔和责骂”。父母对孩子发泄情绪,在平静之后又立刻表现出对孩子种种的爱意(出于歉疚,会特别温和、耐心)。&/p&&p&孩子面对这种对比鲜明的变化,会觉得茫然,他们下意识地就会把“发泄式的责骂”与“深切的爱意”等同起来。&/p&&p&这种意识一旦被储存,就会指导孩子的行为方式,进而直接对他以后的亲密关系带来负面影响,阻碍他获得美满的爱情和婚姻。&/p&&p&●孩子长大以后,大都是重复童年的错误,而不是修正。我们成长最直接的方式是模仿,父母与孩子的亲子关系是最直接的范本让他们模仿并记忆。&/p&&p&跟孩子发泄情绪,孩子从父母那里转嫁过来的焦虑压抑会被时间打包存放,若干年后等他们成为父母,即使知道不应该,也会不自觉地用父母同样的方法,把传下来的“情绪包”砸在孩子身上,让痛苦轮回。&/p&&p&&b&03&/b&&/p&&p&&b&如何避免和孩子发泄情绪&/b&&/p&&p&当我们在孩子面前有愤怒情绪膨胀的时候,应当第一时间反思情绪的来源和本质,在情绪失控之前离开孩子,避免歇斯底里的崩溃发生;&/p&&p&及时梳理自己的情绪,选择有效的发泄方式。运动,散步,剁手购物,去KTV鬼哭狼嚎一番等等,都可以让情绪正面释放。&/p&&p&其实,平心而论,就事论事、心平气和地跟孩子沟通他自己的问题,完全不带自己的情绪,这很难。&/p&&p&但我们都应当积极尝试,努力学习诚实地面对内心的感受,并及时准确地表达出真实的情绪,这样才能不让孩子因为我们不当发泄情绪而受到伤害。&/p&&p&要知道,这伤害,严重起来真的会给孩子留下一生的阴影和终生的情感表达障碍啊。&/p&&br&&p&—END—&/p&&p&※作者:田成诚,初心客厅专栏作者,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专栏作者,深圳福田作协会员,教育工作者。嗜茶爱书,热爱生活和写作。&/p&&p&本内容版权归初心客厅心理疏导平台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请联系V:初心客厅心理疏导平台(xinlishudaozixun)&/p&&p&情感不顺心?孩子搞不定?职场压力大?欢迎你来初心客厅心理疏导平台找我们聊聊。&/p&
有孩子的家庭,就像多了一面镜子,他能照出你内心的一切。你快乐,他也快乐;你暴躁,他也暴躁。前几年,我有位学生家长让人印象深刻。这位L女士气质优雅、谈吐不俗,第一次见面,她的亲和力就让人心生好感。接触多了,我发现L女士时常有一种紧绷不安的状态…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226 人关注
153 条内容
425 人关注
239 条内容
621 人关注
8104 人关注
263 条内容
435 人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父母总是贬低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