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中国街边测试放一箱硬币就能测试人性吗

这不是一场人性的测试……
前几天,一场《我们在广州街头放了一箱硬币,路人随意自取,结果……》、《我们把一箱硬币放在了长沙街头……》、《我们把一箱硬币放在了南京街头,供人自取……》等文章接连刷屏。
相似标题、相似的新闻在各大报纸、网络疯狂刊登转发。这究竟是一场人性道德的测试?还是一味跟风的套路?在人来人往的街头,放上一箱硬币,真的不怕被人一锅端吗?
不管是不是炒作,最关键的是,这样的“人性测试”真的有用吗?真的能证明城市的道德水准与天同齐吗?
道德并不是少拿了几块硬币就能证明的,这种活动从设定开始就知道了结果。它只是公众心理的必然,说到底,这跟城市道德水准没有关系。
展开剩余87%
这个从广州发起的活动,像一匹马一样呼啸而来踏遍了全国大大小小城市:广州、深圳、上海、北京、天津、石家庄、承德、唐山……
每个城市都有这样一个箱子,里面放了满满亮晶晶的一元硬币,旁边放了一块白板,上面写着:“如急需钱用,请自取,每人最多5元。”
其实这样的实验,英国伦敦就有做过。在街头放了15000枚硬币,结果被两兄弟一锅端了。直接用袋子装走,一个都不剩……
英国伦敦街头实验
而这场“硬币”计划的发起是广州。
把一箱硬币放在街头,路人可以按需自取,有人拿起又放下,深怕这是一个骗局,又或是异常恶搞。有人拿起一个掂量一下是否真假,有人经过又回头,站在远处观望。大家被这个箱子引起了满满的好奇又觉得新鲜……
渐渐的,一位工人拿走了5个硬币,一位环卫工拿走了3个硬币,两个美女各自拿起了2个硬币,还有小朋友往里面丢了一个硬币...
经过一番观察,没有人拿走超过5个硬币。
而某个城市的一场测试,500个硬币,历时7个小时,最后竟然剩下521个硬币。
“多出了21个硬币!”
大家都真自觉的控制在5个硬币之中。也没有人直接把一箱硬币端走。其实大家就是图个新鲜,这是中国人共有的一个小习惯啊,新鲜的东西就是好。而在摄影机“监督”下,在人来人往的地铁口,换做是你,你会抓着一堆硬币走吗?我想你肯定不会,因为害臊。
有人说:投硬币的方式感觉像在施舍,而那些拿走硬币的人并不是真正急需的人。现在在线支付普及程度高到不带现金在身上生存一周也完全没问题,即使是三线城市的廊坊,早上买个煎饼、路上买点水果统统都可以微信支付。况且现在公交免费的情况下,真正需要那几块钱的又有多少人?
在没有任何监督的情况下,全国各地的人们都默默遵守着“每人最多5元”的约定。
如果有一个人拿走超过5个硬币,这场测试就会终止。这场测试人们道德的底线的活动?又测试出了什么呢?是社会送温暖?还是炒作?显而易见。
对于这个测试,网友们都炸开了锅:
很多的网友表示:
@XXTT:很多人看着根本就不急需啊
@tany:大多数人是好的 但是这种人性测试真的很没意义 如果是我的话 很想全部拿走 但毕竟旁边这么多人 碍于人多口杂也会装模作样只拿5个 会晚上再来看看 到时候可能就不止5个了…
@笑跃跃:今天坐公交的都不用钱了 好开心
@努力再努力:这些钱 应该是给那种这么热的天 还在外面做清洁 打扫 而不是那些 带着帽子 打着伞 玩着iPhone手机 还去拿那五元钱 是给真正需要的人
@大闸蟹:只有丢三个硬币进去的那个人才真正感动到我,我认为那个人的举动是回报社会,人们有这个举动才是公益延续的关键,有需求的取自己所需,有多余能力的贡献自己视频里没有那个人根本没有任何意义,也不能说明任何的文字里的那些东西。
@放大演技:这并不能说明人性的什么,不然,你放一百块的试试
@纸换水:昨天在地铁站E口看到有这么一罐,惊了一下,扫了一眼。怎么说呢,发起者做这事很滑稽也没意义,摄像头压力下的美德,拿钱测试人性,真可笑也真狠。短期测试已经糊涂,长期公益是鬼话
@啊叁:烈日炎炎,要在不知从哪个方向拍过来的镜头下伸手取走零钱,实在有点“烫手”。
而最后最被人们称赞的却是那些主动往里面投币的人,觉得他们才是好样的!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活动只是为一些人图个便利,拿钱的那些人真的缺这几块钱吗?
像网友说的“把这箱硬币放在没有摄像头或者深夜,能连盆带锅一个不落的拿走”。
如果把提示板的字改成“如果您身上有多余的硬币可以贡献出来给没有零钱的人吗?”你们觉得这又会有多少人投呢?
先不管这是不是炒作,这个所谓“良心测试”是否真的能测验人性呢?尽管视频的效果是大众没有多拿钱,但这不是道德的胜利,只是公众心理的必然。
指尖er认为,硬币测试的结果,可以套用的就是“破窗理论”。
破窗理论是说,一个房子如果有一扇窗户的玻璃破了一段时间,那么很快那个房子的玻璃都会被砸破。因为这被视为无主之地,有一个人示范砸玻璃没有受到任何约束,那么砸玻璃就会变得多起来。
而一个房子如果始终环境优良,窗明几净,有一块玻璃碎了立刻更换,那么它不会继续破下去。
不管这房子周围住的是什么道德真君还是平头百姓,只要玻璃长期是破的就只有一个结果,那里会遍地狼藉。
这说明人们的行为只是遵从环境的约束。
一线城市地铁站是一个城市自带一定逼格的公众场合,就算没有视频监控和偷拍,在人来人往的场合,人们也会普遍按最安全的选择要求自己。这个选择就是从众。每一个人都在观察别人的行为是否失当,这就导致没有人会随便多拿硬币。
但如果换一个阴暗肮脏的角落,投放这些硬币,那么结果一定会不一样。
永远不要去测试人性。人们经得住考验,未必是自己定力太强,也有可能是诱惑不够大。
如果真要做善事,应该把爱心给予真正有需要的人。比如孤寡老人或者贫困患者。而这种更像一种披着公益外衣的营销行为,把公益和营销捆绑在一起,未必是一种真诚的善意。
对于共享零钱你怎么看?
你觉得这场测试又测出了什么呢?
欢迎留言,评论区交给你们
指尖廊坊编辑,转载需联系授权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这不是一场人性的测试……
前几天,一场《我们在广州街头放了一箱硬币,路人随意自取,结果……》、《我们把一箱硬币放在了长沙街头……》、《我们把一箱硬币放在了南京街头,供人自取……》等文章接连刷屏。
相似标题、相似的新闻在各大报纸、网络疯狂刊登转发。这究竟是一场人性道德的测试?还是一味跟风的套路?在人来人往的街头,放上一箱硬币,真的不怕被人一锅端吗?
不管是不是炒作,最关键的是,这样的“人性测试”真的有用吗?真的能证明城市的道德水准与天同齐吗?
道德并不是少拿了几块硬币就能证明的,这种活动从设定开始就知道了结果。它只是公众心理的必然,说到底,这跟城市道德水准没有关系。
展开剩余87%
这个从广州发起的活动,像一匹马一样呼啸而来踏遍了全国大大小小城市:广州、深圳、上海、北京、天津、石家庄、承德、唐山……
每个城市都有这样一个箱子,里面放了满满亮晶晶的一元硬币,旁边放了一块白板,上面写着:“如急需钱用,请自取,每人最多5元。”
其实这样的实验,英国伦敦就有做过。在街头放了15000枚硬币,结果被两兄弟一锅端了。直接用袋子装走,一个都不剩……
英国伦敦街头实验
而这场“硬币”计划的发起是广州。
把一箱硬币放在街头,路人可以按需自取,有人拿起又放下,深怕这是一个骗局,又或是异常恶搞。有人拿起一个掂量一下是否真假,有人经过又回头,站在远处观望。大家被这个箱子引起了满满的好奇又觉得新鲜……
渐渐的,一位工人拿走了5个硬币,一位环卫工拿走了3个硬币,两个美女各自拿起了2个硬币,还有小朋友往里面丢了一个硬币...
经过一番观察,没有人拿走超过5个硬币。
而某个城市的一场测试,500个硬币,历时7个小时,最后竟然剩下521个硬币。
“多出了21个硬币!”
大家都真自觉的控制在5个硬币之中。也没有人直接把一箱硬币端走。其实大家就是图个新鲜,这是中国人共有的一个小习惯啊,新鲜的东西就是好。而在摄影机“监督”下,在人来人往的地铁口,换做是你,你会抓着一堆硬币走吗?我想你肯定不会,因为害臊。
有人说:投硬币的方式感觉像在施舍,而那些拿走硬币的人并不是真正急需的人。现在在线支付普及程度高到不带现金在身上生存一周也完全没问题,即使是三线城市的廊坊,早上买个煎饼、路上买点水果统统都可以微信支付。况且现在公交免费的情况下,真正需要那几块钱的又有多少人?
在没有任何监督的情况下,全国各地的人们都默默遵守着“每人最多5元”的约定。
如果有一个人拿走超过5个硬币,这场测试就会终止。这场测试人们道德的底线的活动?又测试出了什么呢?是社会送温暖?还是炒作?显而易见。
对于这个测试,网友们都炸开了锅:
很多的网友表示:
@XXTT:很多人看着根本就不急需啊
@tany:大多数人是好的 但是这种人性测试真的很没意义 如果是我的话 很想全部拿走 但毕竟旁边这么多人 碍于人多口杂也会装模作样只拿5个 会晚上再来看看 到时候可能就不止5个了…
@笑跃跃:今天坐公交的都不用钱了 好开心
@努力再努力:这些钱 应该是给那种这么热的天 还在外面做清洁 打扫 而不是那些 带着帽子 打着伞 玩着iPhone手机 还去拿那五元钱 是给真正需要的人
@大闸蟹:只有丢三个硬币进去的那个人才真正感动到我,我认为那个人的举动是回报社会,人们有这个举动才是公益延续的关键,有需求的取自己所需,有多余能力的贡献自己视频里没有那个人根本没有任何意义,也不能说明任何的文字里的那些东西。
@放大演技:这并不能说明人性的什么,不然,你放一百块的试试
@纸换水:昨天在地铁站E口看到有这么一罐,惊了一下,扫了一眼。怎么说呢,发起者做这事很滑稽也没意义,摄像头压力下的美德,拿钱测试人性,真可笑也真狠。短期测试已经糊涂,长期公益是鬼话
@啊叁:烈日炎炎,要在不知从哪个方向拍过来的镜头下伸手取走零钱,实在有点“烫手”。
而最后最被人们称赞的却是那些主动往里面投币的人,觉得他们才是好样的!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活动只是为一些人图个便利,拿钱的那些人真的缺这几块钱吗?
像网友说的“把这箱硬币放在没有摄像头或者深夜,能连盆带锅一个不落的拿走”。
如果把提示板的字改成“如果您身上有多余的硬币可以贡献出来给没有零钱的人吗?”你们觉得这又会有多少人投呢?
先不管这是不是炒作,这个所谓“良心测试”是否真的能测验人性呢?尽管视频的效果是大众没有多拿钱,但这不是道德的胜利,只是公众心理的必然。
指尖er认为,硬币测试的结果,可以套用的就是“破窗理论”。
破窗理论是说,一个房子如果有一扇窗户的玻璃破了一段时间,那么很快那个房子的玻璃都会被砸破。因为这被视为无主之地,有一个人示范砸玻璃没有受到任何约束,那么砸玻璃就会变得多起来。
而一个房子如果始终环境优良,窗明几净,有一块玻璃碎了立刻更换,那么它不会继续破下去。
不管这房子周围住的是什么道德真君还是平头百姓,只要玻璃长期是破的就只有一个结果,那里会遍地狼藉。
这说明人们的行为只是遵从环境的约束。
一线城市地铁站是一个城市自带一定逼格的公众场合,就算没有视频监控和偷拍,在人来人往的场合,人们也会普遍按最安全的选择要求自己。这个选择就是从众。每一个人都在观察别人的行为是否失当,这就导致没有人会随便多拿硬币。
但如果换一个阴暗肮脏的角落,投放这些硬币,那么结果一定会不一样。
永远不要去测试人性。人们经得住考验,未必是自己定力太强,也有可能是诱惑不够大。
如果真要做善事,应该把爱心给予真正有需要的人。比如孤寡老人或者贫困患者。而这种更像一种披着公益外衣的营销行为,把公益和营销捆绑在一起,未必是一种真诚的善意。
对于共享零钱你怎么看?
你觉得这场测试又测出了什么呢?
欢迎留言,评论区交给你们
指尖廊坊编辑,转载需联系授权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这不是一场人性的测试……
前几天,一场《我们在广州街头放了一箱硬币,路人随意自取,结果……》、《我们把一箱硬币放在了长沙街头……》、《我们把一箱硬币放在了南京街头,供人自取……》等文章接连刷屏。
相似标题、相似的新闻在各大报纸、网络疯狂刊登转发。这究竟是一场人性道德的测试?还是一味跟风的套路?在人来人往的街头,放上一箱硬币,真的不怕被人一锅端吗?
不管是不是炒作,最关键的是,这样的“人性测试”真的有用吗?真的能证明城市的道德水准与天同齐吗?
道德并不是少拿了几块硬币就能证明的,这种活动从设定开始就知道了结果。它只是公众心理的必然,说到底,这跟城市道德水准没有关系。
展开剩余87%
这个从广州发起的活动,像一匹马一样呼啸而来踏遍了全国大大小小城市:广州、深圳、上海、北京、天津、石家庄、承德、唐山……
每个城市都有这样一个箱子,里面放了满满亮晶晶的一元硬币,旁边放了一块白板,上面写着:“如急需钱用,请自取,每人最多5元。”
其实这样的实验,英国伦敦就有做过。在街头放了15000枚硬币,结果被两兄弟一锅端了。直接用袋子装走,一个都不剩……
英国伦敦街头实验
而这场“硬币”计划的发起是广州。
把一箱硬币放在街头,路人可以按需自取,有人拿起又放下,深怕这是一个骗局,又或是异常恶搞。有人拿起一个掂量一下是否真假,有人经过又回头,站在远处观望。大家被这个箱子引起了满满的好奇又觉得新鲜……
渐渐的,一位工人拿走了5个硬币,一位环卫工拿走了3个硬币,两个美女各自拿起了2个硬币,还有小朋友往里面丢了一个硬币...
经过一番观察,没有人拿走超过5个硬币。
而某个城市的一场测试,500个硬币,历时7个小时,最后竟然剩下521个硬币。
“多出了21个硬币!”
大家都真自觉的控制在5个硬币之中。也没有人直接把一箱硬币端走。其实大家就是图个新鲜,这是中国人共有的一个小习惯啊,新鲜的东西就是好。而在摄影机“监督”下,在人来人往的地铁口,换做是你,你会抓着一堆硬币走吗?我想你肯定不会,因为害臊。
有人说:投硬币的方式感觉像在施舍,而那些拿走硬币的人并不是真正急需的人。现在在线支付普及程度高到不带现金在身上生存一周也完全没问题,即使是三线城市的廊坊,早上买个煎饼、路上买点水果统统都可以微信支付。况且现在公交免费的情况下,真正需要那几块钱的又有多少人?
在没有任何监督的情况下,全国各地的人们都默默遵守着“每人最多5元”的约定。
如果有一个人拿走超过5个硬币,这场测试就会终止。这场测试人们道德的底线的活动?又测试出了什么呢?是社会送温暖?还是炒作?显而易见。
对于这个测试,网友们都炸开了锅:
很多的网友表示:
@XXTT:很多人看着根本就不急需啊
@tany:大多数人是好的 但是这种人性测试真的很没意义 如果是我的话 很想全部拿走 但毕竟旁边这么多人 碍于人多口杂也会装模作样只拿5个 会晚上再来看看 到时候可能就不止5个了…
@笑跃跃:今天坐公交的都不用钱了 好开心
@努力再努力:这些钱 应该是给那种这么热的天 还在外面做清洁 打扫 而不是那些 带着帽子 打着伞 玩着iPhone手机 还去拿那五元钱 是给真正需要的人
@大闸蟹:只有丢三个硬币进去的那个人才真正感动到我,我认为那个人的举动是回报社会,人们有这个举动才是公益延续的关键,有需求的取自己所需,有多余能力的贡献自己视频里没有那个人根本没有任何意义,也不能说明任何的文字里的那些东西。
@放大演技:这并不能说明人性的什么,不然,你放一百块的试试
@纸换水:昨天在地铁站E口看到有这么一罐,惊了一下,扫了一眼。怎么说呢,发起者做这事很滑稽也没意义,摄像头压力下的美德,拿钱测试人性,真可笑也真狠。短期测试已经糊涂,长期公益是鬼话
@啊叁:烈日炎炎,要在不知从哪个方向拍过来的镜头下伸手取走零钱,实在有点“烫手”。
而最后最被人们称赞的却是那些主动往里面投币的人,觉得他们才是好样的!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活动只是为一些人图个便利,拿钱的那些人真的缺这几块钱吗?
像网友说的“把这箱硬币放在没有摄像头或者深夜,能连盆带锅一个不落的拿走”。
如果把提示板的字改成“如果您身上有多余的硬币可以贡献出来给没有零钱的人吗?”你们觉得这又会有多少人投呢?
先不管这是不是炒作,这个所谓“良心测试”是否真的能测验人性呢?尽管视频的效果是大众没有多拿钱,但这不是道德的胜利,只是公众心理的必然。
指尖er认为,硬币测试的结果,可以套用的就是“破窗理论”。
破窗理论是说,一个房子如果有一扇窗户的玻璃破了一段时间,那么很快那个房子的玻璃都会被砸破。因为这被视为无主之地,有一个人示范砸玻璃没有受到任何约束,那么砸玻璃就会变得多起来。
而一个房子如果始终环境优良,窗明几净,有一块玻璃碎了立刻更换,那么它不会继续破下去。
不管这房子周围住的是什么道德真君还是平头百姓,只要玻璃长期是破的就只有一个结果,那里会遍地狼藉。
这说明人们的行为只是遵从环境的约束。
一线城市地铁站是一个城市自带一定逼格的公众场合,就算没有视频监控和偷拍,在人来人往的场合,人们也会普遍按最安全的选择要求自己。这个选择就是从众。每一个人都在观察别人的行为是否失当,这就导致没有人会随便多拿硬币。
但如果换一个阴暗肮脏的角落,投放这些硬币,那么结果一定会不一样。
永远不要去测试人性。人们经得住考验,未必是自己定力太强,也有可能是诱惑不够大。
如果真要做善事,应该把爱心给予真正有需要的人。比如孤寡老人或者贫困患者。而这种更像一种披着公益外衣的营销行为,把公益和营销捆绑在一起,未必是一种真诚的善意。
对于共享零钱你怎么看?
你觉得这场测试又测出了什么呢?
欢迎留言,评论区交给你们
指尖廊坊编辑,转载需联系授权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这不是一场人性的测试……
前几天,一场《我们在广州街头放了一箱硬币,路人随意自取,结果……》、《我们把一箱硬币放在了长沙街头……》、《我们把一箱硬币放在了南京街头,供人自取……》等文章接连刷屏。
相似标题、相似的新闻在各大报纸、网络疯狂刊登转发。这究竟是一场人性道德的测试?还是一味跟风的套路?在人来人往的街头,放上一箱硬币,真的不怕被人一锅端吗?
不管是不是炒作,最关键的是,这样的“人性测试”真的有用吗?真的能证明中国一线城市的道德水准与天同齐吗?
展开剩余87%
道德并不是少拿了几块硬币就能证明的,这种活动从设定开始就知道了结果。它只是公众心理的必然,说到底,这跟城市道德水准没有关系。
这个从广州发起的活动,像一匹马一样呼啸而来踏遍了全国大大小小城市:广州、深圳、上海、北京、南京、南宁、成都、天津、合肥……
每个城市都有这样一个箱子,里面放了满满亮晶晶的一元硬币,旁边放了一块白板,上面写着:“如你急需钱用,请自取,每人最多5元。”
动图源自广州印象 版权归其所有
其实这样的实验,英国伦敦就有做过。在街头放了15000枚硬币,结果被两兄弟一锅端了。直接用袋子装走,一个都不剩……
英国伦敦街头实验
而这场“硬币”计划的发起是广州。
“之所以发起这个测试,起初是因为公司很多员工有时坐车没零钱,于是就在公司放了一堆硬币”
截图源自广州印象 版权归其所有
在池州,也做了同样的测试,
在西街口、大润发门口、永辉超市入口
放了一个箱子
里面装着800枚一元硬币
在箱子旁竖了一块告示牌
“如果你急需用钱,请自取,每人最多5元。”
结果震惊了
刚开始,路过的人都在好奇。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在研究、讨论。
终于有个孩子拿了两枚,不过又放回去了。
大润发超市门口
穿工作服的妈妈从自己的包里取出了硬币
交给孩子放进了箱子里
用5元纸币换了5个硬币
永辉超市入口
小伙子用10元纸币换走了5枚硬币
把自己的硬币放进了箱子
在没有任何监督的情况下,全国各地的人们都默默遵守着“每人最多5元”的约定。
如果有一个人拿走超过5个硬币,这场测试就会终止。这场测试人们道德的底线的活动?又测试出了什么呢?是社会送温暖?还是炒作?显而易见。
本文图片均源自网络,版权属于拍摄者所有
对于这个测试,网友们都炸开了锅:
而最后最被人们称赞的却是那些主动往里面投币的人,觉得他们才是好样的!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活动只是为一些人图个便利,那些人真的缺这些钱吗?没零钱真的没办法坐车吗?
人的懒惰就是被惯出来的,我想这种活动惯着群众,又何为“爱心”呢?又能测试出啥道德呢?像网友说的“把这箱硬币放在没有摄像头或者深夜,能连盆带锅一个不落的拿走”。
如果把提示板的字改成“如果您身上有多余的硬币可以贡献出来给没有零钱的人吗?”你们觉得这又会有多少人投呢?
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
先不管这是不是炒作,这个所谓“良心测试”是否真的能测验人性呢?尽管视频的效果是大众没有多拿钱,但这不是道德的胜利,只是公众心理的必然。
小晖晖认为,硬币测试的结果,可以套用的就是“破窗理论”。
破窗理论是说,一个房子如果有一扇窗户的玻璃破了一段时间,那么很快那个房子的玻璃都会被砸破。因为这被视为无主之地,有一个人示范砸玻璃没有受到任何约束,那么砸玻璃就会变得多起来。
而一个房子如果始终环境优良,窗明几净,有一块玻璃碎了立刻更换,那么它不会继续破下去。
不管这房子周围住的是什么道德真君还是平头百姓,只要玻璃长期是破的就只有一个结果,那里会遍地狼藉。
这说明人们的行为只是遵从环境的约束。
一线城市地铁站是一个城市自带一定逼格的公众场合,就算没有视频监控和偷拍,在人来人往的场合,人们也会普遍按最安全的选择要求自己。这个选择就是从众。每一个人都在观察别人的行为是否失当,这就导致没有人会随便多拿硬币。
但如果换一个阴暗肮脏的角落,投放这些硬币,那么结果一定会不一样。
但风险在于,即使在地铁口,只要有一个“熊孩子”冒险拿了硬币没有任何影响,这硬币测试就彻底“毁灭”人性了。
道理就是这么简单,它测验不出高尚,但它是否长期有利于有需要的人呢?
小晖晖觉得真的共享化,不是靠一时兴起或噱头,而是要专人有组织地运营,投入人力、物力、资金、宣传等支持,还要让投资方收到明显的口碑或营销回报。否则,一两次炒作很难将这份共享的善意维持下去。
本文图片均源自网络,版权属于拍摄者所有
对于共享零钱你怎么看?
你觉得这场测试又测出了什么呢?
欢迎给我们留言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当前位置: &
“硬币测试”不能测试人性
扫描到手机
03:11:55 & & &
新闻:近日,街头“硬币测试”不断在朋友圈刷屏。据报道,有自媒体公司在福州等地,将一箱硬币放在街头,供路人自取。结果出人意料,整个过程没有人多拿钱、没有人破坏,最后箱子里的零钱甚至变多了,因为还有人主动往里放零钱。
点评:这似乎是一个令人感动的温情故事,许多网友也被感动的稀里哗啦,感觉到满满的正能量。但我们也不得不说,这样的“硬币测试”,本身可能并不是一个美好的行为。
谁有资格对人性进行这样的测试?当测试者将硬币放在街头,然后在旁边偷拍时,他实际上已经将自己的人格凌驾在了所有可能的被测试者之上,这是一种有意无意的道德傲慢。而如果测试失败,也许又会导致一场对所谓“国民性”的挞伐,最后不过是对逆向民族主义的助长。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偷拍行为本身已经侵犯了被测试者的个人隐私,涉嫌触犯法律。更何况,真正出人意料的结局,不是美好的“测试”结果,而是这些所谓的测试可能都是假的,可能不过是某些公司或者公众号的营销而已。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街头硬币测试时评观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