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案例中渗透品格教育

  摘 要: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在教学中不断融入德育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专业技能。在语文教学过"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摘 要: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在教学中不断融入德育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专业技能。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更好的融入德育教育一直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挑战。本文就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融入德语教育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希望本次研究对更好的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有一定的帮助。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4/view-6598893.htm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德育教育 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5-01   高中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学下实施德育教育对塑造青少年的人格承担着艰巨的任务。当代青少年人格品质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的发展趋势,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的融入德育教育。教学作为一门综合的艺术,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的把德育教育融入到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是对现今每一位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语文教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对于培养高中阶段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文化修养。弘扬我国的优秀文化和汲取先进文化都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高效、灵活的将德育教育融入到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将直接影响着德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一、正确把握德育教育和语文教学的关系   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授的重点是文学作用,在文学作品中,思想内容决定着语文的形式,为文学作用的形式又表现出作品的思想内容,两者密不可分。德育教育在学科中很少是显露的直接地,多数情况下都是借助相应的文学作用表现出来。德育因素往往都是寄予具体的艺术形式和形象性的文学作品中。就高中语文教学的内容来说,语文教材的三大常用的问题有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这些文学形式都在一定程度上有其自身的思想性,都能在德育方面发挥较大的作用。语文作为一种抒发情感,表达思想感情的载体,涉及到思想感情中的一切,担负着一定的社会理想、政治信念和阶级观点以及人生的哲学等内容,学生在平常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听说读写训练自身包含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文学作用是语文教学的载体,作者通过艺术形象反应社会生活,借以宣传自己的观点和思想观点,表达自己的审美理想道德情操,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分析文章中的人物形象,感受作者的情感、意志和志向等各个方面的思想,从而更好的接受教育。根据两者之间的关系,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立足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学作品和文字的思想,通过语文教学把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有效的灌输给学生,不断发展学生的健康品格和良好的思想品质。   二、德育渗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方法   1.在课堂上有针对性的进行德育渗透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应该结合教学和学生的实际特点,现在的学生在正确的对待人生观、价值观和刻苦自律、热爱劳动、服务集体、勇于奉献等方面都比较强欠缺,这个时期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看重事物的表象,看不到事物的本质。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领地,它主要是以教材为蓝本,通过教材中极其丰富的德育洁容,不断培养学生的思想意识和坚强的意志品格。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实施德育教和教学有效地统一,不能脱离了语文教学而单独进行德育教育,更不能让语文学习从属于德育教育。例如,在讲解文学作品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学习好文言文字,对字词句进行全面的分析和了解,从而深入领会到文学作品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在此基础上使学生能够接受德育教育,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加深刻的体会。在进行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积极的引导学生通过对文言文自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加深对文学作品的体会,受到语文教学应有的效果。   2.利用课外阅读教学实施德育教育   课外阅读是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教学过程中积极的开展内容丰富的教学内容,组织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形式,这样不仅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和抑制,不断的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同时,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和培养学生的高尚品德和情操。当然,不同的课外读物尤其自身不同的特点,在选择课外读物时一定要有选择。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兴趣爱好以及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不同的课外读物,将书目罗列出来,积极的引导学生去选择。同时,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还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指导。激发学生增强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教给学生合适的阅读方法,从而得到高校的阅读效果。例如,针对学生沉迷于某些谈情说爱、情意绵绵的书籍,教师要积极的引导学生认真的学习作品中的主人公的悲欢离合,表明主人公的各种遭遇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并积极教育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要片面激进的追求离奇的情节,更重要的是要掌握作用的思想内容,看到他的社会意义,从而能够切实的感受到文学作品中的思想内涵,不断的被感染。一本好的课外读物相当于以为良师益友。在阅读过程中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艰苦奋斗、战胜困难的精神,所以在课下,教师应该积极的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不断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   3.积累名言警句   在高中的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而有些文学作品的思想意识就是通过这些名言警句表达出来的。对于这些名言警句,教师应该紧紧的抓住,紧紧围绕课文的重点和中心进行分析和讲解。例如,在讲解屈原的《离骚》时,不仅要让学生领略作者的生平理想,了解楚辞的文学特点,同时还应该让学生对文章中的名言名句进行全面的理解,让学生能够充分的了解屈原为了解决人民的疾苦而做出不懈努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文学作品中的名言警句作为教的重要要求学生重点掌握,这对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有着积极的作用。   结语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对于现阶段的高中学生来说,其正处于心理发育期,思想意识还不是很成熟,需要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促进学生的思想意识的成熟。   参考文献   [1]范宁萍.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J]. 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 2010(05)   [2]袁景宝.高中语文教学如何渗透创新学习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1(02)   [3]支玉德. 对语文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思考[J]. 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1)   [4]贺正皖,朱三九. 语文教学德育渗透途径探析[J]. 文教资料. 2010(28)   [5]孟额日敦套格,肖慧英. 体育教学:实施德育的场域[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10)   [6]孙培忠.浅论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挫折教育[J].文教资料.2010(24)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浅议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下载积分:290
内容提示:浅议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5|
上传日期: 14:18:12|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29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浅议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关注微信公众号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
中国规模最大的中文学术期刊荐稿网络|
总评分0.0|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  摘要:高中语文教材蕴含着至善至美的情感,是德育教育的好材料。高中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和运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摘要:高中语文教材蕴含着至善至美的情感,是德育教育的好材料。高中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和运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使语文教学充满人文关怀。从感悟历史人物,培养高尚品格;巧妙创设情境,激发审美情趣;与文本对话,体会人间真情三个方面探讨了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9/view-7247187.htm  关键词:高中语文 德育教育 审美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高中语文教材的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具有典范性的优秀作品,蕴含着至善至美的情感,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弘扬民族精神,学生在受到祖国优秀文化的熏陶下,形成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高中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和运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结合学生的实际,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使语文教学充满人文关怀。   一、感悟历史人物,培养高尚品格   常言说“文以载道”,文本中蕴含着人类的高尚情操和真挚的情感,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文本的人物形象,感受作者的思想、意志和志向,潜移默化接受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要立足文本,寻找语文学科与德育教教育的渗透点,引导学生感悟体验,培养学生的爱国教精神,激励学生不断求学,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努力学习。例如,《离骚》的教学,屈原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诗人,知识渊博,有外交才能,楚怀王在位时,担任“左徒”官职,参与国家的外交事物,主张联合齐国以求自存。后因上官大夫的诽谤得不得楚怀王信任。在上官大夫的挑拨下,屈原被流放二十多年。在楚国面临灭亡时,屈原于公元前二百七十八年的农历五月初五,跳进汨罗江自尽。屈原悲剧的人生,政治主张失败了,但他的爱国精神却赢得了人民的尊敬,每年的端午节,人们赛龙舟,吃粽子,五月初五成了纪念屈原的日子。屈原的诗作反映了他顽强的斗争精神,为实现理想宁死不屈的坚定意志,出污泥而不染的高尚品格,屈原眷恋祖国,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他的作品传颂千古,爱国激情浩然长存。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好素材,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满怀激情的诵读课文,感悟屈原刚正不阿的正直品德,爱国热情在师生心中澎湃。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忧国忧民之情,“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坚强意志,深深感染着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学生心中形成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的形象,体会到屈原为实现祖国富强所做的不屈斗争,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屈原一身正气,刚正不阿,追求理想,坚持真理,献身祖国的精神为学生健康道德形成树立了榜样。学生在体味文本的同时产生情感共鸣,与诗人同爱同憎,同喜同悲,收到震撼心灵的效果。   二、巧妙创设情境,激发审美情趣   文学承载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文学作品通过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宣传作者的思想倾向,表现作者的审美理想。优美的诗文字字珠玑,字里行间蕴涵着丰富的美感,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净化学生的灵魂。诗文的意境美,表现在作者描绘的千姿百态的景象及寄寓在景象中的情感,优美而又深刻,教师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感受作品美感,深情诵读,体验文本意境,融入作者心胸,触及作者的情感世界,领悟作品深邃的内涵,提升审美情趣,在欣赏美的同时,感悟美,体验美。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巧妙创设情境,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得到思想熏陶,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例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诗词词语优美,句式整齐,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师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把学生带入一个形象可感的情景,让学生真切感受“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画面。眼前是波涛汹涌的赤壁景色,耳畔是优美的音乐伴奏,再加上富有磁性的朗诵,学生陶醉在诗情画意之中,身心愉悦,受到文学的感染,陶醉在文中的意境,得到德育的渗透教育。在画面的感染下,朗读体味诗文,感受诗的韵味,产生情感共鸣,享受自然美的同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感受江山如画,体会长江的波澜壮阔,体验如诗如画的情景,学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真切地感受作者的情感,面对此景,作者发出“一时多少豪杰”的怀古之情,“英雄美人,建功立业”,在赞美英雄的同时,慨叹自己。壮丽山河,英雄业绩,激发了作者的奋发之情,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积极进取又超然物外的复杂思想。学生通过品味精美的文辞,潜移默化地提升审美情趣。   三、与文本对话,体会人间真情   高中阶段是学生成长和心理发育的重要时期,与其他学科相比,在德育渗透上,语文学科有着特殊的优势,一篇文质兼美的诗文,就是一片情感天地,教师通过巧妙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真挚情感,使学生感受文章蕴含的真、善、美,体味人间真情。例如,李密的《陈情表》,情真意切,千古传诵,文章以情感人,作者运用动之以情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至孝之爱,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文本所描述的人间真情,激发学生爱生活、爱亲人的情感,作者以“乌鸦反哺”为切入点,感恩情,尽孝道,对祖母扶养予以报答,《陈情表》文中的“祖母情深似海,圣上恩重如山”面对这个二难命题,李密是这样说的“尽忠日长,尽孝日短”“故臣当终养祖母,不能废远。”“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李密发自肺腑的心声,终使晋武帝折服,作者既要尽忠又要尽孝,要做到忠孝两全。当今社会物质生活富裕,许多同学不懂得感恩,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回报,教师借助课文,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父母养育之情,师长培育之恩,同学互助之义,让学生学会知恩图报,做一个重情重义之人。树立远大理想,为民族的复兴,国家的富强尽自己的责任。   总之,高中语文教材浓缩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对高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很好资源,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   参考文献:   [1]郭同福.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7,(2).   [2]唐渊.谈语文教学中健康人格的培养.读与写杂志,2007,(11).   [3]宋志娟.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8,(18).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渗透--《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年06期
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渗透
【摘要】:审美教育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的附属功能,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善于通过朗读和经典美文对学生进行美学渗透,进一步通过研读文本提升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作者单位】:
【分类号】:G633.3【正文快照】:
审美教育,又称美感教育。即通过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我们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在素质教育中,语文承担着重要的美育功能,对学生多方面的审美情趣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促使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审美能力不断提高,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朝栋;;[J];中学语文;2008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海燕;;[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2年07期
杨敏;;[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3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冯小靖;[D];河南大学;2011年
华鸣亚;[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冯军霞;;[J];考试周刊;2009年21期
张良良;;[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0期
李静;;[J];文理导航(上旬);2011年06期
唐晴;;[J];黑河学刊;2011年04期
施桃静;;[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09年04期
尹志芳;;[J];语文学刊;2008年14期
刘建美;杨茂林;;[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03期
何跃;;[J];中学语文;2011年24期
袁向萍;[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贺利娥;;[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季伏昆;;[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纪念文集[C];2001年
闻樱;;[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刘媛媛;刘太平;;[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徐祯;;[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施江斌;;[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高华东;;[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8年
张传燧;;[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谭静波;;[A];京剧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暨京剧学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农磊;;[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潘智彪;;[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泸县第九中学
曾逢灿;[N];泸州日报;2010年
瑞金第一中学
张海英;[N];学知报;2010年
樟树中学 徐艳;[N];宜春日报;2010年
睢县回族高级中学 赵玉梅;[N];学知报;2010年
河南省项城市第一高级中学
王娜;[N];学知报;2011年
重庆市忠县忠州中学
汪雪静;[N];学知报;2011年
苍溪实验中学;[N];广元日报;2010年
松桃县长兴中学
王安华;[N];学知报;2011年
河北省魏县一中
苏永丽;[N];学知报;2011年
扶沟县韭园高级中学
聂宏伟;[N];周口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祖国华;[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曹树真;[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郑素华;[D];复旦大学;2008年
仇敏;[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赵崇乐;[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李丽;[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吴德芳;[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王皋华;[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洪小熙;[D];山东大学;2008年
斯钦图;[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郑秀霞;[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张铁庆;[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徐满珍;[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詹雪;[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文娟;[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李翻英;[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何凤;[D];西南大学;2010年
李娜;[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高尚才;[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丛阳;[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做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