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期货品种上市时间可能上市

我国期货品种上市机制面临的问题及解决
聚焦命中&& 转第条
显示法宝之窗
隐藏相关资料
【期刊名称】
我国期货品种上市机制面临的问题及解决
【副标题】 《期货交易管理条例》实施两周年之际的反思
【英文标题】 Problems and Solutions of Chinese Futures Products Listing System
【英文副标题】 Introspection of two―year implementation of Regulation on the Administration of Futures Trading
【作者单位】
【中文关键词】 期货品种;上市机制;审批制;注册制;核准制
【英文关键词】 futures products;listing system;endorsement system;registration system;approval system
【文章编码】 (15―06【文献标识码】 A
【期刊年份】 【期号】 4
【页码】 115
【摘要】 我国现行期货新品种上市机制已经成为期货市场发展的“瓶颈”,导致期货市场效率低下、功能难以充分发挥、国际竞争力明显不足。从国外期货品种上市机制立法看.完善期货品种上市机制已经成为各国增强其期货市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全球期货品种上市机制呈现出核准制和注册制融合的发展趋势。但是,鉴于我国期货市场所处的发展阶段。期货品种上市机制改革应沿着改良审批制、逐步过渡到核准制、最后发展为注册制的路径稳步推进。
【英文摘要】 New products listing system has become the bottleneck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futures industry,which has resulted in low efficiency and inadequat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From the view of foreign new futures products listing system,one important way for every country to strengthen their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is to perfect their new futures products listing system.The integration of registration system and approval system has appeared to be the future tendency.However,since Chinese futures market is still at development stage,our new products listing system should be improved steadily.The best solution would be to optimize the current endorsement system first,and then to gradually transfer it into registration system,and finally to develop into approval system.
【全文】【】 &&&&   
  迄今为止,《期货交易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经实施两年了。两年来,我国期货市场交易规模稳步扩大,市场功能逐步发挥。但是,有一个问题始终困扰着我国期货市场,成为期货市场发展的“瓶颈”,那就是期货品种上市机制{1}。由于期货品种上市机制不完善,我国已有19年发展历程的期货市场只有19个品种,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品种如原油还没有开展期货交易,金融期货迟迟没有推出,期货市场缺乏风险对冲的期权类和商品指数类品种,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缺乏定价权,国家经济安全和金融安全受到严重损害。在《条例》实施两周年之际,在我们亲历了比1929年―1933年“大萧条”更严重的“百年一遇”的全球金融危机之际,我们有理由在总结《条例》运行两年来期货市场运行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在对衍生品市场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进行了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对我国期货市场品种上市机制进行深刻的反思,相信会对我国期货市场的长远发展有所裨益。
  一、我国期货品种上市机制的现状
  我国期货市场发展初期,新品种上市一般由交易所自己决定,在利益驱动和经济过热的带动下,期货市场很快就陷入盲目发展阶段,1993年底,期货市场共上市期货合约7大类50多个[1]。针对这种混乱现象,1993年¨月,国务院下达了《关于坚决制止期货市场盲目发展的通知》,提出治理整顿期货市场的要求。本次整顿的核心就是减少上市交易的期货品种[2]。到2000年整顿结束时,期货市场交易品种压缩为12个{2}[3]。在这期间,国务院于1998年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期货市场的通知》,该通知规定,“今后,中国证监会可根据市场需要调整上市品种”。日起施行的《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第17条规定,期货交易所上市、中止、取消或者恢复期货交易品种,应当经中国证监会批准。该条赋予了中国证监会审批上市期货品种的资格和权力。但是,实际操作中,这些条款没有得到很好地执行,期货品种上市决策程序复杂,过程冗长,最多时需要18个部委盖章,实际上成为联合审批制或国务院审批制{3}。
  日起正式施行的《期货交易管理条例》在期货品种上市方面没有突破,尽管在第13条规定,交易所上市新期货合约要经中国证监会批准,但同时又规定“国务院期货监督管理机构批准期货交易所上市新的交易品种,应当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的意见”。实际上又和原来一样,交易所向中国证监会申请,中国证监会再报国务院批准,国务院要征求各个部委的意见,只要有任何一个部委反对,期货品种上市就会搁浅,实际上还是原来的联合审批制。
  联合审批制的期货品种上市机制诞生于我国期货市场盲目发展时期,在相关主体对期货市场缺乏足够了解甚至还存在一些错误认识的时候、在期货市场法律法规还不健全的时候、在期货市场很容易被投机力量左右导致市场功能扭曲的时候、在市场各监管主体经验不太丰富的时候、在期货交易所各项风险控制措施还处于探索阶段的时候,联合审批制的期货品种上市机制在防止不成熟的期货品种上市、规范市场秩序和控制市场风险、保证期货市场不偏离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轨道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期货市场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高。但是,经过了几年的规范发展,现行严格审批的期货品种上市机制显示出其行政干预色彩过浓、市场化理念较少等弊端,阻碍了我国期货市场的快速发展和功能的充分发挥,同时也削弱了期货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本文将对我国期货品种上市机制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在对国际期货品种上市机制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的基础上,提出我国期货品种上市机制的完善建议。
  二、我国现行期货品种上市机制面临的问题
  (一)期货品种数量少、结构单一
  我国期货市场已有19年的发展历史,但是期货品种只有19个[4]。而且,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品种,如钢材、原油、二氧化碳排放权等还没有推出;仅有商品期货,没有金融期货;只有基础性商品期货品种,没有期权、指数等衍生性品种。而目前,全球场内衍生品市场共交易的期货品种有30类1200多个,不仅包括商品期货、金融期货等传统类期货品种,而且包括商品指数期货、天气期货、排放权期货、宏观经济指数期货等非传统类期货品种{4}[5]。在期货市场比较发达的美国,期货交易所会根据市场发展需要及时推出新品种,美国芝加哥交易所集团(Chicago Mercantile Exchange,CME)平均45天就上市一个新品种,这种品种推出的速度远远大于我国期货市场品种推出的速度。
  而且,在现有体制下,由于期货品种上市机制各个环节的程序不透明、不规范,审批时间没办法把握,大大增加了期货交易所上市期货新品种的复杂性和难度。对于未来没有确定的预期导致交易所对自己冒险从事的创新性试验没有自信,极大地压制了新品种的开发热情,反过来又不利于期货市场品种创新和结构完善,降低了我国期货市场的运行效率。
  (二)难以满足更多企业规避风险的需求,并滋生“变现期货”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日渐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业具有独立法人地位,迫切需要通过期货市场规避生产经营中的风险,但期货品种上市机制不畅使得期货市场难以满足企业的这种需求。例如,目前我国共有钢铁及其上下游相关行业企业12378家{5},这些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面临钢材市场价格急剧波动的风险,由于没有钢材期货,他们在生产经营中非常被动。
  更为严重的是,在没有正规期货市场满足需求的情况下,具有规避风险需求的企业将可能参与非法的期货交易。据统计,在规模最大的上海斯迪尔电子交易市场,仅螺纹钢一个品种就有300多家钢材贸易商参与交易,每日交易量为5万到8万吨{6}。由于市场风险控制能力不足、利益关系导致自身的公正性存在问题,“变相期货交易”隐藏着巨大的社会和经济风险。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建立起正规的期货市场,为相关行业和企业提供有效的沟通产销、规避风险、锁定利润的场所和途径。
  (三)阻碍期货市场定价功能的充分发挥
  由于期货市场集中了众多熟悉商品信息、具有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的交易人士,通过期货市场公开竞价形成的某一商品的价格,具有很强的真实性、预期性、公正性和权威性,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行业的供求关系和变化趋势,生产经营者可以据此提前合理安排好生产、沟通产销、锁定成本和利润,同时生产经营者还可以将这个价格作为内外贸易谈判的依据,此外,政府也可以据此确定和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引导工商业企业调整生产经营规模和方向。市场经济体制下,只有价格信号正确,市场机制才能够有效进行资源优化配置,而现货市场形成的价格具有短期性、滞后性等特点,很容易造成市场供求失衡和价格剧烈波动。但是,期货品种的缺乏使得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难以充分发挥。
  (四)不利于形成有利的国际贸易环境
  随着我国经济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增长,我国已经进入以矿产资源为主的大宗商品大量、高速消费期,而且这个时期还将持续一段时间,我国对外部资源供给的依赖性相当突出,国家经济安全极易受制于人。但是,由于缺乏定价权,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形成了“买什么、什么涨”、“越买越高、越高越买”的局面,不得不被动接受价格的连年上涨。
  以铁矿石为例,2005年上涨71.5%,2006年上涨19%,2007年上涨9.5%,2008年上涨65%{5}。石油也面临同样的问题,由于缺乏定价权,我国石油在进口中也被国际油市“牵着鼻子走”。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解释,国际通胀对我国的传导,主要是通过“两油”(石油和粮油)和铁矿石价格进行的,钢铁和石油价格的上涨将加剧国内的输入型通胀,进而成为我国物价高涨的重要“推手”,影响宏观调控的效果。
  (五)不利于充分利用商品期货的金融属性,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传统意义上,商品期货的主要功能就是套期保值和发现价格,但是,随着近年来商品价格的急涨暴跌,商品期货产生了强烈的投资需求,商品期货的金融属性由此产生。加上商业银行、对冲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的广泛参与,以有色金属、能源为代表的大宗商品期货与宏观经济、金融的关系日益密切,大宗商品的价格已不完全受制于品种自身基本供求关系的影响,而是体现出一些新特点:与汇率、利率等金融指标关联程度越来越高;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关系越来越密切;金融资本对商品市场的投资需求日益增加{7}。
  市场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方向。随着利率市场化与汇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我国金融市场将更直接地暴露在国际金融市场的风险之下。从我国金融业的发展现状和开放市场、参与竞争的角度来讲,我国需要一道强有力的屏障来减缓国际资本流动的冲击,也需要完善的金融体系来增强我国金融业的竞争力。大量研究表明,期货市场与金融危机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而且越来越多的案例表明,一国的期货市场越健全,其抵御风险的能力就越强,从金融危机中复苏的速度也越快。因此,改革期货品种上市机制、稳步发展期货市场,也是增强我国经济金融体系的弹性和维护经济金融体系稳定的必然要求。
  (六)不利于我国期货交易所参与国际竞争
  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和资本全球流动将全世界交易市场连在一起,这更加剧了全球交易所的竞争。在利润最大化的驱动下,各国期货交易所为谋求更大的生存空间进行了一系列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全球最大的金属衍生品交易所――伦敦金属交易所(London Metal Exchange,LME)最早成立时只有铜和镍两个品种,后来逐步推出其他金属品种,随后又推出期权品种和LMEX指数期货和期权,如今,LME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金属期货交易所,成为全球金属市场的风向标,品种创新给LME注入了活力。而我国低效率的品种上市机制抑制了期货交易所的发展,削弱了期货交易所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客观地讲,现行期货品种上市机制有其存在的历史原因,但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期货市场各项基础性制度建设的不断完善、交易所风险控制能力的不断提高、尤其是现货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全球金融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我国现行的期货品种上市机制已经逐步失去其存在的基础,不适当的期货品种上市机制已经造成金融产品供给不足,成为期货市场发展的“瓶颈”,极大地影响了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壮大,同时也削弱了期货市场服务国民经济功能的发挥。下文将对国际期货市场品种上市机制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期货市场品种上市机制的完善建议。
  三、国际期货品种上市机制的发展趋势
  笔者通过对各主要期货市场品种上市机制进行分析后认为,目前全球期货市场品种上市机制呈现出两大明显的发展趋势:
  (一)降低门槛,核准制和注册制相融合成为主流
  从全球范围看,期货品种上市机制主要有审批制(endorsement system)、核准制(approval system)和注册制(registration system)三种模式。审批制下,交易所只有在经过主管机关审查同意后才能上市交易新品种,期货主管机关对期货品种上市拥有独立的、绝对的决定权,审批制强调期货主管机关的实质管理,并在一定程度上排除了交易所自主上市新品种的权利,审批制带有浓厚的行政干预色彩。注册制是指法律对期货新品种上市不做规定,期货新品种上市全凭交易所的自由愿望,如果交易所想上市一个新品种,只要自己进行了充分地研究和论证,就可以上市,无须获得政府主管机关的批准,只要向主管部门登记备案或将计划方案上交就可以了。注册制对市场有充分的信任,力求避免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将推出新期货产品的权利完全赋予交易所。核准制,又‘称“准则主义”,介于审批制和注册制之间,是指国家针对交易所开发期货品种的程序以及品种上市的条件制定一个统一的法律准则,交易所欲上市期货新品种,需要依照法律准则所规定的条件,向期货市场主管机关申请登记,主管机关依据这些规则对上市新期货品种的条件进行合规性审查,只要符合法律的相关规定,审批机关就会批准新品种上市。
  美国期货市场是全球公认的最现代、最规范、最健全、最成熟的期货市场,也是全球上市品种最多、交易规模最大的期货市场。美国《2000年商品期货现代化法》(Commodity Futures Modernization Act,CFMA)规定,在美国,受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U.S.Commodity Futures Trading Commission,CFTC)监管的市场有“指定合约市场”(Designated contract market,DCMs)和“注册衍生品交易执行设施”(Derivatives transaction execution facilities,DTEFs),其中,DCM
  ??????法宝用户,请后查看全部内容。还不是用户?;单位用户可申请试用或直接致电400-810-8266成为法宝付费用户。
【注释】 &&&&&&&&&&&&&&&&&&&&&&&&&&&&&&&&&&&&&&&&&&&&&&&&&&&&&&&&&&&&&&&&&&&&&&&&&&&&&&&&&&&&&&&&&&&&&&&&&&&&
【参考文献】 {1}郑轶楠.品种:期货市场的瓶颈(J).中国证券期货,2002,(3).
{2}《中国期货》杂志社.中国期货概览(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5.26.
{3}胡茂刚.我国股指期货三层监管体系的法律思考(J).政治与法律,2008。(5).
{4}彭博(Bloomberg)“期货品种目录”[EB./0I.]..
{5}中经网产业数据库“钢铁库”(EB/OL).http://ceidata.cei.gov.cn/..
{6}钢材期货上市准备充分我有望夺得国际定价先机(EB/OL)./http://news.xinhuanet.com/forune//content_7166826.htm,.
{7}周道炯.重视和利用商品期货的金融属性(N).金融时报,.
{8}刘志超,彭刚.熊军.境外期货交易(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美国商品期货交易所网站“市场监管”(EB/OL).http://www.cftc.gov/industryoversight/index.htm,.
{9}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网站“市场监管”(EB/OL).http://www.cftc.gov/industryoversight/index.htm,.
{10}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上海期货交易所钢材期货联合考察组.印度商品期货市场考察报告(EB/OL).http://www.shfe.com.cn/jrysp/36/14.pdf,.
{11}上海期货交易所“境外期货法制研究”课题组.美国期货市场法律规范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22;Dean Kloner,The Commodity Futures Modernization Act of 2000,29 Securities Regulation Law Journal,2001,pp.286―297.
{12}美国期货业协会网站“数据统计”(EB/OL).http://www.futuresindustry.org/projects―and―studies.asp,.
{13}(德)柯武刚,史漫飞.韩朝华译.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7.
{14}阿尔弗雷德·施泰因赫尔.陈晗,张晓刚译.金融衍生品的发展与监管(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29.
{15}田晓军.期货品种上市机制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2005,(9).
{16}罗培新.构建金融衍生工具上市机制的若干思路(J).法学,2006,(3).
&北大法宝:()专业提供法律信息、法学知识和法律软件领域各类解决方案。北大法宝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资料,。欢迎。法宝快讯:&&&&
本篇【】 &&&&&&关注法宝动态:&
法宝联想【共引文献】  沈丽红&《法律文献信息与研究》&2000年&第3期& 张国炎&《政治与法律》&1999年&第6期& 全萍&《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罗英&《金融法苑》&2001年&第7期& 董华春&《金融法苑》&2001年&第6期& 许克显&《金融法苑》&1999年&第13期& 董华春&《金融法苑》&2000年&第12期& 董华春&《金融法苑》&2001年&第1期& 董华春&《金融法苑》&2001年&第5期& 张政燕&《金融法苑》&2000年&第7期&【相似文献】  陈岱松&《河北法学》&2004年&第12期& 李玉基&《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李玉基&《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叶必丰&《行政法学研究》&2008年&第3期& 邓磊&《法治研究》&2013年&第1期& 陈思远&《证券法苑》&2013年&第2期& 唐应茂&《证券法苑》&2013年&第2期& 苏盼&《证券法苑》&2013年&第2期& 肖宇&《暨南学报》&2014年&第4期&【作者其他文献】  《东方法学》&2006年&第1期& 《法学》&2007年&第1期&【引用法规】      期货市场三大新品种上市 谁将成为龙头?-搜狐理财
期货市场三大新品种上市 谁将成为龙头?
BUSINESS.SOHU.COM 日10:25
【】【】【】【字体:大
】【】 【】
  特约撰稿人:日禾
  政策春风吹生期货品种上市浪潮
  二00四年是期货市场春风频吹的一年。这一年三家国内期货交易所成交量与去年同期相比有较大幅度增长,显示出近年来期货市场持续发展的势头不减,而且与过去相比期货市场还发生了其它重要变化,主要标志之一是年初国家颁布了《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对于期货市场而言,《若干意见》是重要的政策性利好,国家要求从宏观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发展期货市场,把期货业正式定位为金融行业,并明确了期货经纪公司以具有竞争力的现代金融企业为发展目标,《若干意见》还特别提到这样的指导思想――“稳步发展期货市场,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逐步推出能够为大宗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发现价格和套期保值功能的商品期货品种”。为落实《若干意见》有关基本精神,今年下半开始,经国务院批准,在中国证监会的指导和安排下,三家期货交易所分别上市棉花、燃料油、玉米等三个期货新品种。
  三期货品种上市是中国期货市场经历数年治理整顿之后第一次期货品种放开,意义不凡响。治理整顿后的中国期货市场存在诸多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最大的瓶颈当然是政策不够重视,其次就是法律法规的滞后及品种数量少结构过于单一等。近年来人大会议都有要求放开期货品种限制的议案,直至今日期货业才真正盼来瓜熟蒂落,盼来数年后期货品种第一次放开。整个行业为此兴奋异常,各交易所在新品种上市这一天都请来了当地最高行政官员为其揭幕鸣盘开市,以九月二十二日这天为例,玉米期货正式挂牌交易,大商所请来了中国证监会主席、大连市市长为其揭彩,辽宁省委书记为其鸣盘开市,盛况空前。今年下半年三个期货新品种上市,它们进一步表明国家发展期货市场的决心,将对期货市场充分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起着积极推动作用,还将深刻影响到国内三家期货交易所的竞争态势和格局。
  三家交易所竞争进入新阶段
  目前棉花燃料油玉米等三个期货新品种上市,一方面是国家经济发展需要,国家领导对期货市场发展重视和支持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国内期货市场三家交易所直接竞争的结果。
  根据现行《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上市品种的最终决定权在于国务院,各交易所可以根据现实情况提出申报,而要求上市怎样期货品种完全是交易所的事。那么上市怎样的期货品种才能更具竞争性呢?这是交易所优先要考虑的。
  人们并不乐意看到国内交易所之间竞争公开化甚至白热化,因为历史上曾经出现过数十家交易所无序竞争带来市场发展的畸型及风险事件不断,期货市场治理整顿有部分内容就是针对期货交易所的,竞争无序化或恶性竞争为市场监管层深恶痛绝,即使目前期货交易所之间存在竞争现实,有关监管层也不愿意其公开化,而我国期货交易所体制上属于会员制,交易所不以营利为目的经营方针也在弱化人们关于交易所之间存在竞争关系的认识。
  然而事实上交易所间的竞争关系还是存在的,尽管程度上不如过去激烈,竞争方式与过去比较也有序了许多隐蔽了许多。目前交易所间的竞争有物质利益驱动因素,也有其它利益因素,且这些因素是相互联系的。现行《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规定:交易所收入主要靠会员管理费,事实上交易所还从交易中收取手续费,手续费收入若隐若现地给交易所带来物质利益驱动,直接表现在交易所对交易量的追求上。
  行业有识之士曾对期货经纪公司单纯追求交易量排名的做法提出批评,唯独没有对交易所追求交易量的做法提出批评,如果期货经纪公司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方式使其追求交易量的做法具有某种合理性,那么交易所追求交易量的合理性在哪里呢?其合理性在理论界和务实界看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如上述手续费收入的驱动,另一个方面就是期货功能发挥需要市场有足够的流动性,交易量是判断市场流动性的重要指标,因此成为市场功能发挥的保障,为期货界及媒体所津津乐道的中国期货应该成为世界大宗商品定价中心的问题也涉及到交易量内容,没有交易量优势,定价中心地位是难于奠定的,不是有不少媒体把交易量与定价中心作直接联系吗?!尽管这种联系常出现判断失误。
  大的期货品种成为创造大交易量的重要基础,也成为各交易所占有市场份额的主要手段。目前新上市的期货品种皆突出大品种特征,除与中国证监会要求发展大品种的思路有关外,确实也与交易所力图借助期货品种优势争夺国内市场份额有关。
  被获准上市的三个期货品种棉花、燃料油、玉米等,从现货市场规范来看似乎都足够大,且从国际市场上看都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玉米占我国粮食年产量的1/4,而我国棉花生产消费占全球第一位,燃料油尽管只是石油系列品种中一个,上期所申请燃料油表面上避重就轻实则谋求石油期货上市权;在国际商品期货市场上,石油期货交易量第一,玉米期货第二。从申报到获准上市的结果看,交易所在其中展开争夺市场份额竞争的良苦用心十分明显,而这三个品种最终运行如何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三家期货交易量所占市场份额外负担的版图,所带来的各方面效益又是不容忽视的。
  竞争结果决定于诸多因素
  一个期货品种是否具有竞争优势或者交易所能否发挥其竞争优势决定因素是很多的。仅从三个品种的现货规模上或者从国际期货发展现实方面还不能判断其优势所在,也不能判断出它们带给交易所的具体影响,需要从其它方面进行判断。
  若从政策环境看,棉花、燃料油、玉米期货优势不完全一样。棉花和玉米为农产品,可以使农民直接受益,使农业发展多一层保护屏障,发展棉花、玉米期货符合政府下力气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精神,能得到中央和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并且棉花、玉米期货与小麦、大豆、豆粕期货一起,已经初步构成我国期货农产品体系,它必将为推动三农问题解决作出重要贡献。燃料油期货则没有这层政治含义,它的现货规模也没有两个农产品大,比较的优势不如两个农产品期货是显而易见的。
  是上海期交所申报期货新品种上市时没有注意到解决三农问题的政治背景?不是的,在上海期交所申报的诸多上市品种中就有农产品如籼米等,最后却获得燃料油期货获准上市权,原因是很复杂的。三个品种被选定在三家不同交易所上市,与三家交易所基础优势有关或说与三家交易所历史经验有关,与交易所不同的发展战略有关。
  在三个新的期货品种上市之前,我国三家期货交易所分别进行数个品种交易,活跃交易的品种每家交易所有两、三个,其中上海期交所有铜、铝、天然胶三个活跃品种,大商所有大豆、豆粕两个活跃品种,郑商所有硬麦、强麦两个活跃品种。从数量和品种特征看,上海期交所占据一定优势,不仅活跃品种多出一个,而且品种相关性不强,品种结构丰富,投资者出现重复现象不明显,而其它两个交易所则因品种相关性强,投资者重复现象明显,投资者范围没有上海期交所大,上海期交所品种结构优势为近年来赢得全国期货交易额最大地位做出重要贡献。也正因为这个优势和作为中国期货市场盟主地位的存在,上海期交所作出在同时申报包括股指、国债、籼米期货等的情况下重点申报燃料油期货上市的重要决定。
  有关方面在考虑各交易所上交的申报材料时,将交易所历史经验或成功运作已有品种的情况作为决定其上市怎样的品种的重要参考。我国已经进行交易的期货品种主要有两大类,一类为农产品期货如大豆、小麦等,它们分别在大商所和郑交所上市,另一类为工业原料期货如铜、铝、天然胶等,它们皆上海期交所上市。有趣的天然胶期货品种具有两重性即有工业原料和农产品属性,天然胶生产商被称为胶农,天然胶生产具有季节性,产量多少还得靠老天爷说了算。
  决定上海期交所最终上市燃料油期货而不是籼玉米期货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可能就出在天然胶期货品种运作上。天然胶期货是屡屡发生风险事件的品种,期货市场治理整顿后被保留在上海期交所上市也是风险事件不断,是该品种介于农产品和工业原材料之间的边缘特征造成风险事件不断,还是其它包括合约设计缺陷等原因?人们没有一个统一答案,不过有一点是十分明确的,那就是近年天然胶风险事件发生在上海期交所。天然胶期货给该交易所带来管理方面的难题,也因交易所没有解决好这样的难题,让人们怀疑上海期交所管理农产品期货的能力,当然该交易所在管理铜铝等工业原料期货的能力是值得称道的,上海期交所至今与农产品期货无缘确实与其成功运作其它期货品种的经验有关。郑商所、大商所经验和长处在于成功运作农产品期货,而上海期交所经验和长处在于成功运作以铜铝为代表的工业原料期货,这些不同经验和长处对于新品种正常运行及其期货功能充分发挥至关重要,对于落实“稳步发展期货市场”的指导思想至关重要,它们直接影响了三家交易所获得上市怎样期货新品种的权利。
  判断三个期货新品种竞争优势如何不能不考虑品种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制约性因素。上海期交所以燃料油期货作为申报重点,想在未来石油期货中占居优势,而选择燃料油期货上市又是其避重就轻选择,从市场化程度看目前国内现货市场条件只有燃料油品种能开发期货,它与石油期货还不能完全同日而语,与玉米棉花相比不占据规模优势。这种旨在争取开发石油期货的企图,既引起同行注意也引起其它相关行业注意,就上海期交所宣布上市燃烧油期货同时,另一个行业即石化行业的石油现货远期交易市场也宣布成立,石油现货远期交易市场成立绝不是为燃料油期货作嫁衣裳,分明有与期交所分庭抗理之意,它的出现会弱化上期所燃料油期货定价功能,也会影响到投资者参与期货交易的积极性,是燃料油期货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相比较而言,棉花和玉米期货就没有这种现象,棉花现货市场和玉米现货市场也有远期合同交易,它却在期货合约上市之前就存在,没有存在明显的分庭抗理之意,其制约期货发展的作用不会十分明显。
  多方权衡,上市时间巧安排
  期货新品种上市标志着三家交易所的竞争将由此进入新阶段,这是不言而喻。如何使它们的竞争能有序进行,又如何体现逐步推出新品种及稳步发展期货市场的基本精神,中国证临会为此煞费苦心。三家交易所各有一个期货新品种上市,说多不多,少则不能再少,一碗水端水及实行“逐步”与“稳步”思想精神滴水不漏。在上市时间安排上也是如此,
  根据中国证监会报批的时间安排,6月1日郑州商品交易所上市棉花期货,8月25日上海期交所上市燃料油期货,9月22日大连商品交易所上市玉米期货。这种时间安排的艺术性不仅体现在“逐步”两个字精神上,而且体现一种兼顾多方面的策略安排上,表现出均衡考虑问题的指导思想,力图减少竞争过程中不对称性及避免出现三家交易所同时上市的紧张竞争局面。
  我们知道,在三家交易所中郑商所的市场占有份额最小地位最次,处于三家交易所竞争中实力最弱位置;而且棉花期货较之于其它两个新品种,投资者的了解或认识程度不高,燃料油因近年石油价格上扬给经济带来严重影响而被媒体屡屡提及,玉米期货又是一个曾进行交易的品种,有一定的市场基础,这些都是棉花期货所没有的。这就意味着目前围绕着新品种竞争各交易所存在力量不对称情况,上海期交所和大商所强而郑商所弱。中国证监会对此十分清楚,因此特意让郑商所棉花期货首先登台亮相,希望以第一个出场姿态充分吸引投资者眼球,给投资者以诸多印象和丰富想象力。但这种安排效果是有限的,不能替代成功运作一个期货品种所需要优势或实力。
  即使不谈交易所的实力或公信力、管理水平等因素,玉米期货在目前上市的三个品种中也占据最大优势,它的现货规模大于燃料油期货,符合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要求,且它是国际上历史最攸久居商品期货第二位置的品种,在中国曾有过交易,市场基础最好。其它品种上市结果如何仍在探索之中,唯有玉米期货是一个可以驾轻就熟的品种,它启动发展过程及结果不会与其它品种一样的,市场对此似已作出反应:三个新品种已经上市且运行一段时间,玉米期货形成后来居上之势,成交量和持仓量远远超出其它两个新品种。
  围绕着新品种上市的国内期货交易所之间的竞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竞争结果将改变它们各自在中国期货市场占有量的版图,最终结果尚难于预料,但新品种上市带来变化和影响必将使2004年作为重要年份被载入中国期货市场史册。
【】【】【】【字体:大
】【】 【】
■相关链接
(10/20 09:54)(10/19 16:49)(10/19 16:46)(10/19 10:39)(10/19 07:19)(10/19 10:18)(10/19 09:59)(10/18 18:13)(10/18 17:48)
■该作者文章
&■ 我来说两句
用  户:&&&&&&&&匿名发出: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搜狐财经频道联系方式:热线电话 (010)726112
Copyright & 2005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短信内容:
春风洋溢你;家人关心你;爱情滋润你;财神系着你;朋友忠于你;我这儿祝福你;幸运之星永远照着你!
和弦铃声原唱KTV彩色图片彩屏动画疯狂音效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期货新品种上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