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好书推荐手抄报从一点上即可判断

扫码下载官方App
云课堂 & 挖课机NO.115
云课堂运营编辑一枚,爱好广泛,文风多变,一直在为挖掘推荐云课堂好课而努力!
如何挑选一本好书
选书如偶遇。
和读书不一样,选书是件有点玄乎的事情。
玄乎就玄乎在,选书如同品美食,每个人的口味都不一样。不仅如此,一个人的知识基础、阅历,也会影响到他的阅读体验。没有一定的知识和阅历,有些书再好,你看了也不会理解。因此,选书与其说是选一本好书,不如说,是选一本合适的书。
挖课君搜刮了一些实用的选书方法,希望能对你有一些帮助。
你要看的是哪种类型的书
你想看的是通识类的书籍,还是专业书籍?是文学作品,还是工具书?在选书之前请明确一下,你到底想看什么。通识教育的经典书籍适应面很广,大多数人评价好的都不会错,专业面的经典书籍受众就比较小。而文学类因为有细分品种,不同的人口味不同很正常。
前几天我请朋友帮忙推荐几本和茶有关的书,朋友没有直接给我推荐,而是问我“想看什么方向”、“多大深度”、“想得到什么样的成果”。如果你是带着一个目的去找书的,那不妨也问问自己这几个问题。
并不是所有的书都适合这种方法,但是通识类的读物看推荐排行榜都不会错。
如果是通识教育的书,最简单的方法是百度“最值得看的书”,什么一生中最值得看的书,2012年最值得看的书,这样的推荐比比皆是,你综合起来判断一下,剔除里面书托塞的私货,就可以得到一份好的书单,然后结合你的兴趣,时间,财力去买一个好的出版社出的版本即可。(秋叶老师)
豆瓣排行/豆列
我们最常用和熟识的,就是可以通过靠谱网站的排行来寻找好书。比如当当、豆瓣等。豆瓣的TOP 250罗列了一些经典,从中选取一些自己觉得感兴趣的书目来阅读。
豆瓣、微博、知乎等网站上,都会有博览群书的人,不时为大家推荐一些书单。跟着他们的推荐阅读,品质是有保障的。但是问题是,哪里能够找到这样的人呢?即便有这样的人,看到了好的推荐,我觉得不适合我怎么办?对于第二个问题,每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出发,去挖掘和寻找适合自己的风格与难度。而对于第一个问题,如何找到靠谱的人,下面推荐几个技巧。
出版社的靠谱编辑/出版人
一个编辑自然是博览群书,能够在庞杂的书籍中嗅探出好书的。还有一些人不光博览群书,自己也有所著作,他们的推荐的书籍更是不用说的经典。
知乎用户周筠曾在知乎上提及以下几位编辑/出版人
1、商务印书馆的编辑倪雪君(微博@倪雪君)。
2、民国史方面,杨早(著有《野史记》微博@杨早)
3、沈昌文,三联的老出版人。他的《最后的晚餐》、《阁楼人语》、《书商的旧梦》都值得爱书人一读
4、钟叔河,岳麓书社的前总编。他的《青灯集》、《念楼学短》中能看到不少好书的踪影。
5、贝纳特《我与兰登书屋》,里面写了很多优秀的作家,对他们的故事如数家珍。
好的出版社的好丛书
互联网让我们对出版社的观念淡薄了,其实除了跟着一个人读书,也可以跟着一个靠谱的出版社读书。良心的出版社有品质保障。比如上海译文翻译的世界名著系列,大部分翻译都很优秀。有王一科翻译的《傲慢与偏见》,祝庆英翻译的《简爱》。
比如书虫的英语原著系列,非常适合学习英文的人。会按照不同阶段的单词量分门别类,内容也都是经典。
自己写书或者翻译了不少好书的人,包括一些已故的大家,跟着他们看书也不会错。
比如卡尔维诺、傅雷、胡适、梁启超等等,这些人饱读诗书,他们在书中推荐的人,难道不值得一读?
在阅读特定领域的书籍时,也可以找该领域的权威人士,看看他们写了哪些书,推荐了哪些作者/书。如果你读书不光是兴趣,也是急于了解一个行业的知识、快速学习。那么可以找到你感兴趣的那个领域的权威人士,读他写的经典。比如如果你想学管理学,那么就可以找德鲁克的书。或者当代的管理学大师。看看他们有哪些作品。
好的作品里面少不了旁征博引。顺着书中引用的句子、推荐和参考的书目,很容易就能够确定下一本了。这和看论文顺便把参考文献也看了是一个道理。
而且,读书如识人,初见便有气场。有时候只要一句话,就能够打动你,顺着这气息寻找,终归是错不了的。
如张佳玮所说:
我有一个很狡猾的主意:
找个自己喜欢的作者,然后从他的书里挖他喜欢提到的人。
比如,我第一次知道卡尔维诺、奥威尔、马尔库塞、杜拉斯这些名字,是我小时候读王小波时看到的。
比如,我第一次知道胡安 鲁尔福、科塔萨尔,都是打马尔克斯那儿知道的。
我第一次知道菲茨杰拉德、钱德勒和卡佛,是从村上春树那儿。
我知道有些作者特别慷慨,会把自己的宝库敞开。你去读中国诸家《文论》、《诗话》里被夸的名字——随便举些,比如《诚斋诗话》、《随园诗话》、《人间词话》,里面提到的任一位的名字,其诗其词都值得读。
然后,博尔赫斯、纳博科夫、哈罗德 布鲁姆这些人,写点小散文都喜欢提大堆名字,你按着作者找,一逮一个准。
从目录看书的好坏
读书不像买东西,在看之前没法看太多评论,不然容易固定在别人的思维里面,但是可以通过阅读目录等方式去了解一本书。一方面,目录列出了整本书的框架,能够让你在看书之前就把握书的脉络。这对于你高效的阅读、理解书中的含义、理解上下文的联系都是非常有帮助的。另外,目录的风格与文章的风格一脉相承,从目录中也能够大致感受到这本书你会不会喜欢。
还有一个不太主流,但是细思有理的方式。有个朋友说,他读书的方法,就是读那些别人经常说很想看、但是却没有看的书。这样的选择方式听起来很奇怪,仔细想想但却不无道理。很想看,说明这本书确实有其吸引点,而没有看,现代社会中,多半是因为这本书真的需要一些时间深入地思考。这样的书,怎么会不是好书呢?
译本的选择
在读国外的名著时,翻译是非常重要的。不要看到题目就买下来。买书前看看译者是谁,上网查一下这本书谁翻译得好,再做决定。
和另一个灵魂相遇
前面说的都是方法论,最后学习君还想和大家分享一个观点:“选书如偶遇”。
阅读是和另一个人的灵魂相交,人和人的相遇,再多的技巧都是虚的,只有你自己亲身感受到的那刻,才会知道到底适合不适合。就好像虽然你懂了很多搭讪的技巧、恋爱的方法,但茫茫人海中要遇到那个动心的人,也还是需要一点缘分的。
所以行动起来吧,用身心去感受身边的事物,不然你掌握了再多方法也都是虚的。选书如此,其他事情亦如是。
点进学习→
网易公司()旗下实用技能学习平台。与优秀讲师、专业机构、院校合作,为您提供海量优质课程,以及创新的在线学习体验,帮助您获得全新的个人发展和能力提升。
关注我们:
& 网易公司 版权所有百度题库旨在为考生提供高效的智能备考服务,全面覆盖中小学财会类、建筑工程、职业资格、医卫类、计算机类等领域。拥有优质丰富的学习资料和备考全阶段的高效服务,助您不断前行!
京ICP证号&&
京网文[3号&&
Copyright (C) 2017 Baidu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文科】(可编辑),高中数学文科知识点,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高考文科数学知识点,高二文科数学知识点,广东文科数学知识点,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文科】(可编辑)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有人会说,幸福这个东西很难说,好像是很主观的感觉,很难有统一的标准。确实是这样,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但是,你若深入地问一下,为什么会不一样,其实还是有标准的。一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从大的方面说,其实是体现了价值观的,就是你究竟看重什么。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幸福是我们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我们做所有的事情其实都是手段。一个人想要赚钱赚得多一点,这本身并不是目的,他是为了因此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有人可能就要反驳了:我不要那么多钱,也可以幸福。比如说我读几本好书,就会感到很幸福。其实对后一种人说,读书就是他获得幸福的手段。对于什么是幸福,西方哲学史上主要有两种看法、两个派别。一派叫做“快乐主义”,其创始人是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近代以,英国的一些哲学家,如亚当o斯密、约翰o穆勒、休谟对此也有所阐发。这一派认为,幸福就是快乐。但什么是快乐?快乐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烦恼。身体健康、灵魂安宁就是快乐,就是幸福。他们还特别强调一点,人要从长远看快乐,要理智地去寻求快乐。你不能为了追求一时的、眼前的快乐,而给自己埋下一个痛苦的祸根,结果得到的可能是更大的痛苦。另一派叫做“完善主义”。完善主义认为,幸福就是精神上的完善,或者说道德上的完善。他们认为人身上最高贵的部分,是人的灵魂,是人的精神。你要把这部分满足了,那才是真正的幸福。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苏格拉底、康德、黑格尔等,包括马克思,他们强调的是人的精神满足。这两派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都十分强调精神上的满足。如伊壁鸠鲁强调,物质欲望的满足本身不是快乐,物质欲望和生命本身的需要是两码事。生命需要得到满足那是一种快乐,但是超出生命需要的那些欲望反而是造成痛苦的根。约翰o穆勒则强调,幸福就是快乐,但是快乐是有质量和层次的区别的。一个人只有各种快乐都品尝过了,他才知道哪一种快乐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在中国哲学里,我感觉,道家比较接近“快乐主义”,尤其是庄子强调生命本身的快乐,还强调精神自由的快乐,与天地精神相往的快乐。儒家比较接近“完善主义”,儒家认为人生的理想境界、最高的享受就是道德上的完善。也有哲学家认为,幸福是根本不可能的。最典型的就是德国哲学家叔本华。他说人是受欲望支配的,欲望就意味着匮乏,你缺什么往往就对什么有欲望,而匮乏意味着痛苦。所以,欲望没有满足的时候你是痛苦的,但是欲望满足以后,人是不是就快乐了呢?非也。欲望满足以后是无聊。叔本华说,人生就像钟摆一样,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幸福是不可能的。如果我们仅仅从满足身体的、物质的欲望层面理解的话,幸福确实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我们超越欲望层面看幸福,这个观点就不成立了。比如你非常爱读书,你渴望去读那些好书,你知道一些好书在等着你读,那个时候你会痛苦吗?你不会。读完了以后你会无聊吗?不会。你感到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你会因此快乐。这就进一步说明,我们谈幸福问题,一定要超越纯粹欲望的层面,要从价值观角度去谈。(摘编自周国平《幸福的哲学》)【小题1】下列有关“幸福”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有人说,幸福好像是很主观的个人感觉。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不尽相同,对幸福的认识也就很难有统一的标准。B.按照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幸福是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我们做各种事情其实都是获得幸福的手段。C.亚当o斯密、约翰o穆勒一派认为幸福是身体无痛苦和灵魂无烦恼,而黑格尔等人乃至马克思的主张则与之相反。D.西方“完善主义”认为,幸福就是精神上的完善,人们在满足自身灵魂、精神的需求后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幸福。【小题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近代以,英国哲学家休谟等人认为,幸福就是快乐,但你若只追求一时的、眼前的快乐,最终你得到的也许是更大的痛苦。B.伊壁鸠鲁认为,物质欲望的满足不能使人快乐,只有满足了生命本身需要的那种快乐才会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C.叔本华认为人生充满着痛苦和无聊,人受欲望支配,欲望没满足的时候你是痛苦的,而满足以后则无聊,幸福是根本不可能的。D.在幸福这个问题上之所以众说纷纭,是因为每个人看重的不同。我们若仅从满足身体和物质欲望的层面理解,就不会有幸福感。【小题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方“快乐主义”认为,身体健康、灵魂安宁让人们感到很快乐很幸福,人们应该从长远的角度看待快乐,并理智地去寻求快乐和幸福。B.中国哲学强调生命本身的快乐,也强调精神自由的快乐,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属于“快乐主义”,庄子认为与天地精神往快乐无限。C.中国的儒家思想认为人生的理想境界、最高享受就是道德上的完善,这种思想和西方哲学家苏格拉底、康德等人强调的精神满足比较接近。D.人们渴望得到幸福,但是想获得真正的幸福,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摆脱纯粹物质欲望的支配,丰富精神的世界,寻求心灵的满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好书友论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