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联设施 古墓入口种茶是怎样施用肥料的

中国茶叶自张家口经蒙古输往俄罗斯者渐多
时间: 7:39:19
&&&&&&&&&&&&&&&&《中国茶学辞典》编纂委员会中国茶学辞典》前言凡例一、茶叶大事年表二、中国现代茶学主要著作三、国内外主要茶叶期刊四、中国主要名茶简介五、中国现代名茶、优质茶名录中国现代名茶、六、茶叶产销统计表七、中国部分茶叶企业简介八、常用法定计量单位名称与符号英(拉)汉名词索引拉汉名词索引&&&&&&&&顾问:顾问庄晚芳主编:主编张堂恒常务副主编:常务副主编刘祖生副主编:副主编&&&&(按姓氏笔画为序,下同)&&&&&&&&丁可珍汪琢成胡建程童启庆楼苹苹潘根生常务编委会:常务编委会刘祖生张堂恒胡建程童启庆潘根生编委及撰稿人员:编委及撰稿人员丁可珍王家斌方辉遂刘祖生庄晚芳庄雪岚阮宇成戎文治陈文怀陈宗懋陈观沧汪琢成李耀曾李名君肖翔杨贤强[张家驹]张堂恒周巨根周静舒赵学仁赵启泉赵晋&&&&&&&&&&&&谦胡坪胡萃胡月龄胡建程[俞寿康]贺鑫徐士模徐正炳徐幼君徐梅生徐南眉郭载德黄亚萍[钱梁]梁月荣夏桂荣龚琦曹念慈童启庆傅宏镇辜博厚楼苹苹潘根生薛运凤审稿人员:审稿人员丁可珍刘祖生庄晚芳庄雪岚阮宇成陈文怀陈琇陈宗懋汪琢成李耀曾李名君杨贤强[张家驹]张堂恒赵学仁赵晋谦胡坪胡萃胡月龄胡建程贺鑫徐正炳徐南眉徐梅生徐幼君梁月荣曹若彬童启庆葛起新潘根生秘书组:秘书组李耀曾赵东赵启泉徐梅生徐士模郭载德夏桂荣责任编辑:责任编辑徐红宝陆文浩陈汝钧茶树原产于中国西南的云贵高原。我国是发现、利用和人工栽培茶树最早的国家,也是最早加工茶叶和茶类最为丰富的国家。当前遍布世界五大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茶种,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中国。中国被誉为茶的祖国和茶文化的发源地。公元8世纪,唐代陆羽(733~804)撰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创建了古代茶学。此后,一直到19世纪的1000余年中,茶学研究与茶叶生产进展缓慢。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繁荣,促进了茶叶科学和茶叶生产的发展,为现代茶学的形成奠定了初步基础。本世纪50年代后,尤其是近30年来,茶学研究进展很快,并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茶树栽培、茶树遗传育种、茶树生理生态、茶树保护、茶叶加工、茶叶机械、茶叶生物化学、茶叶综合利用、茶业经济贸易以及茶文化等分支学科。现代茶学是一门以农学为基础,并包含食品学、经济贸易学和社会学的交叉学科。对于茶学这门既古老、又年青,并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迄今还未出版过一部专业性辞典。为了填补这个空白,早在60年代初,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就委托浙江农业大学组织编著《茶叶辞典》,当时庄晚芳、张堂恒教授曾组织不少专家做了许多基础工作,后因“文革”而中断。1979年,在数十位专家的共同努力下,重整“旗鼓”,经过连续几年的辛勤劳动,于80年代中期,100余万字的书稿基本定稿并准备排版。后因经费问题,这项工作又被搁置下来。1993&&&&&&&&&&&&年夏,在浙江省第一出口茶厂等单位和茶叶界一些有识之士的大力支持下,这部辞典的编纂、出版工作得以重新启动。与此同时,为了增强编委会力量,便于开展工作,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特增聘部分同志为编委、副主编、常务副主编,并成立常务编委会和秘书组。考虑到本辞典第一次定稿迄今已近10年之久,茶叶产销与科技均有了很大发展,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反映新的科研成果,常务编委会以及部分编委、秘书组的同志,集中数月的时间与精力,对原有的辞目和释文重新进行审定,增补了部分新的辞目和释文,附录部分也增加了不少新资料,以尽力使本辞典更臻完善。《中国茶学辞典》是我国第一部包涵茶学各分支学科的大型专业工具书,可供广大茶叶工作者和茶叶爱好者参考,也可供中高等农林院校有关专业师生查阅。本辞典共收辞目5000余条,包括总论(含茶文化)、茶树栽培、茶树育种与品种、茶树保护、茶叶加工、茶叶机械、茶叶审评及检验、茶树生理、茶叶化学、茶业经济贸易等部分。为了便于读者查考,在附录中还刊登了茶叶大事年表、中国现代茶学主要著作、国内外茶叶专业期刊、主要名优茶简介、建国以来茶叶产销统计数据和我国部分茶叶企业简介等资料。本辞典在编写中,坚持科学性,强调稳定性、权威性,重视实用性,并力求能反映当代茶学最新研究成果。但由于全部编写过程长达20余年,使各辞目释文存在一定差异。本辞典曾引用和参考数以千计的古今文献,因限于篇幅,未能一一列举,敬希原作者谅解。本辞典的编纂出版,自始至终是在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的组织领导下进行的,得到该系历任领导和全体教师的大力支持;同时也得到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浙江省农业厅、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浙江省第一出口茶厂、沈阳茉茗翔茶庄、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以及国内许多同行的关心和帮助,特此一并致谢。鉴于主客观原因,错误和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中国茶学辞典》编纂委员会&&&&&&&&&&&&1995年1月&&&&&&&&、收词范围本辞典收集总类、茶树栽培、茶树育种与品种、茶树保护、茶叶加工、茶叶机械、审评及检验、茶树生理、茶叶化学、茶叶经济贸易等十大类的主要词目,涉及茶学领域55个分支学科(详见总目录),5000余条词目。二、词目释文本辞典系专业辞典,故词目释文均较综合性辞典深入而详尽。词目释文一般包括英文名(生物附拉丁学名)、别名、定义(定性)、释义、应用等内容。常见的别名列作参见条,不写释文,示以“即××××”。相互间关系密切的词,可重复出现在不同的分科,其释文各有侧重。词中的冷僻字,在其后的〔〕内加注读音;对部分目前尚无确切英文译名或很难译出英文名的词目,均以汉语拼音代英文,其首字母均大写;对部分出口商品茶仍用习惯译名,如珍眉,用C秀眉,用Soumee。三、编排次序全书编排依次为总目录、分类词目、词目释文(正文)、附录、词目笔画索引、外文索引。“总目录”概括了本书的整个轮廓。“分类词目”按十大类55个分支学科排列,内容集中,系统全面,便于读者查阅参考。“词目笔画索引”按词目第一个汉字的标准字笔画数及笔顺(丶、一、丨、丿、乙),由少到多二级编排,每条附释文页码;以“茶”字起头的词,因数量多,为检索方便,其第二个汉字再按笔画数和笔顺编排。“英(拉)汉名词索引”按英文第一个字母顺序分四级编排,附释文页码;起首为希腊字母或阿拉伯数字的名词,按其后面的英文第一个字母照上述方法排列,每条亦附释文页码;拉丁学名用斜体字排印,定名人省略,但释文中附有定名人。四、使用和检索用作参考学习时,可从“分类词目”中翻阅到相应的词目,然后查找和了解其内容。质疑问难时,可在“词目笔画索引”中查找该名词所在页数;需要查对拉丁学名及定名人时,亦可通过“英(拉)汉名词索引”再在释文中查找。需要了解茶叶大事年表,我国现代茶学主要著作,茶叶产销统计数字,国内外主要茶叶期刊,国家名茶名录及我国部分茶叶企业等,可在附录中查阅。公元前27世纪▲《神农本草》传称“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这是茶为药用之始。公元前1世纪▲西汉(公元前206~24年)王褒《僮约》有“烹荼尽具,酺已盖藏”及“武阳买茶、杨氏担荷”的记述。公元3世纪▲东汉(公元25~220年)名医华陀《食论》谓“苦荼久食,可以益用。”张楫著《广&&&&&&&&&&&&雅》谓“茶饮则醉而不能醒眠。”公元275~289年▲晋(公元265~420年)武帝时宣城人秦精常入武昌采茗。317年▲晋书载“元帝建武元年,有老姥每旦独提一器,贮茗市鬻之。”可见当时饮茶已较普遍。350年▲晋代郭璞注《尔雅》谓“檟,苦荼”,又称早采为“荼”,晚采为“茗”。约475年535年▲土耳其人至蒙古边境,以物易茶。▲湖北及四川綦江一带制茶成块,烘干舂碎为粉,冲水加姜蒜与橙子共饮。569年▲隋(公元581~618年)文帝脑疾,遇僧人告以煮茗草服之,果有效。说明当时茶叶已作为药用。约593年715~742年▲茶之知识传入日本。▲封寅著《封氏见闻记》:“经年回纥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780年▲唐(公元618~907年)德宗建中三年,纳户部侍郎起议“天下所出竹木茶漆,皆十一税之。”此为茶叶有税之始。在德宗年代又创行“贡茶制”,会产茶州县,律例&&&&&&&&&&&&岁贡。▲陆羽著《茶经》,全书三卷,分茶之源、具、造、器、煮、饮、事、出、略、图等10篇。为世界上最早茶叶专著。805年▲日本僧人最澄大师自中国携茶种返,为日本有茶之始。815年817年▲日本嵯崐天皇诏植茶于京畿左近五省。▲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吴济乱,诏“寿州,以兵三千,保其境内茶园。”可证唐时有“官营”茶园。约821年▲唐穆宗元和十五年,废“贡茶制”,诏“天下税茶钱,送上都。”830年▲唐书文宗本记载“三年三月,以浙西监军判官王士玫,充湖州造茶使。”836年▲唐文宗太和九年纳监铁使王源议,始行榷茶制,唐书食货志“王源判二使,置榷茶使,移民茶树于官场,焚其旧积,天下大怨。”847年▲唐宣宗大中初,监铁转运使斐休,立354“税茶法”十二条,严禁“私贩”。850年▲阿拉伯人苏尼门著《两阿拉伯旅行者之&&&&&&&&&&&&茶记》,为外人记载茶叶最早书藉。951年960年▲日本以茶为防疫饮料。▲宋(公元960~1279年)太祖诏设“茶库”。968年约976年▲发明龙团茶制法,为现代圆茶的雏形。▲北宋太宗时“榷茶”法规定极详,茶有定名,品有定等,价有定额,属榷务机关所卖的茶,分为片茶与散茶两类。976~995年▲宋太宗时,人民完粮纳税,皆可用茶代替。故茶在当时具有代货币价值。977年▲宋太宗至道二年用龙凤模制茶。为制造砖茶及饼茶的起源。1005年▲宋真宗景德二年李溥等议行新茶法,“其于京师入金银绵帛,实值钱五千者,给百贯实茶”,限定茶与他物的易货交换法。1041年▲宋仁宗时蔡襄为漕,始造“小龙团”茶。1059年▲宋仁宗嘉祐三年曾一度废止“榷茶制”引“通商法”,许自由买卖茶叶。1075年▲宋神宗熙宁七年李杞入蜀买茶,备易番&&&&&&&&&&&&马,为独占性茶叶对外贸易的开端。1083年▲宋神宗元丰六年依郭茂恂请“并茶场买马为一司”,专理以茶易马事宜。年▲宋徽宗赵佶作《大观茶论》。▲漕臣郑可问制“银线水芽”茶,为后来雨前茶的由来。年▲日本创行茶道仪式。▲日本僧人栄西再授种茶法与其国人,并著书问世,为日本茶书之祖。1206年▲金代明令保护茶树,禁止砍伐,并在河南补植新株,谋增茶叶产量。1313年▲元仁宗皇庆二年设“榷茶批验所”,延佑元年(1314年)又改设“茶田局”,以专卖零售。14世纪中1444年▲始创以手搓茶入炉烘焙的制茶方法。▲明(公元年)英宗正统九年在陕西褒城县设立茶厂,在各地设“存茶所”,以利茶叶的生产与贮藏。年▲葡萄牙航海家首次带茶叶入欧洲。▲明代御史陈讲疏有“商茶纸伪,悉征黑茶”句。可证安化黑茶系始制于明。&&&&&&&&&&&&1559年&&&&&&&&▲威尼斯人拉姆索发行第一部茶书,开欧人论茶之先例。&&&&&&&&年&&&&&&&&▲葡萄牙神父克罗滋著《中国茶饮录》。▲哥萨克军官彼得罗夫及亚里西夫介绍茶叶消息于俄罗斯。&&&&&&&&1606年&&&&&&&&▲荷人自现在的印尼来中国澳门贩茶叶转销欧洲,为中国茶叶首次输往国外。&&&&&&&&1638年&&&&&&&&▲莫斯科使臣瓦西里·斯达尔可夫带回蒙古可汗赠沙皇礼物茶叶约四普特,为茶叶首次到俄罗斯。&&&&&&&&年1655年&&&&&&&&▲明代末年中国发明红茶制造方法。▲英国人已偶饮茶。▲据尼荷记述茶与牛乳共饮,始于中国清(公元年)廷官吏在广州宴请荷兰使节之时。&&&&&&&&1664年&&&&&&&&▲英属东印度公司献中国茶叶约2磅与英皇查理二世。&&&&&&&&1669年&&&&&&&&▲英属东印度公司从印尼万丹输中国茶叶143磅入英,为中国茶叶首次大量输入欧洲。&&&&&&&&1689年&&&&&&&&▲中国茶叶第一次直接由厦门转往英国。&&&&&&&&&&&&▲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中国茶叶自张家口经蒙古输往俄罗斯者渐多。年1721年▲中国茶叶输至美洲波士顿。▲清政府允许西藏人民至打箭炉购茶。▲英输入茶叶首次超过100万磅。为使东印度公司独占茶叶市场,下令禁止其他国家茶叶输入。年▲英公布禁止茶叶掺伪条例。▲帝俄女皇派使臣到北京,申请通商,订立恰克图条约。恰克图成为中俄茶叶贸易的主要市场。年▲荷属东印度公司在印尼植茶失败。▲俄女皇伊丽莎白参加华茶陆路运俄开幕典礼。1736年▲清代废止施行近七百年的官营茶马交易,而行征税。1753年▲瑞典植物学家林奈氏在他的植物分类论中将茶Theasinensis与山茶属355Camellia分开。年▲清乾隆29年,施行“引厘法”课茶税。▲英国国会通过贸易与国税条例,加重茶&&&&&&&&&&&&入美洲殖民地税额,遭该地人民反对。1776年▲英不顾殖民地反对,强征茶税,是引起美国大革命的原因之一。1782年▲中国改组广州“公行”,以便管理茶叶对外贸易。1788年▲当时华茶外贸,全操英人之手,故是年英属东印度公司曾反对在印度植茶,谋继续保持华茶贸易专权。年1810年▲美国开始征茶税。▲锡兰(现斯里兰卡)试种茶树失败。▲茶师自厦门往台湾传授种茶方法。▲巴西植茶失败。年▲上海开始有绿茶贸易。▲爪哇政府派雅各逊来中国学习茶树栽培与茶叶制造。年▲印尼开始有茶厂,但规模极小。▲美国巴尔的摩商人麦克金首建巨型快艇,专供载运中国茶叶。1833年▲雅各逊第六次由中国返回爪哇,携回茶子700万粒,茶农15人,及制茶工具多种。▲英废止东印度公司华茶贸易专利权,在&&&&&&&&&&&&印度植茶。1834年▲印度茶叶委员会派秘书戈登来中国,罗致茶工,收集茶子,并考察中国茶叶产制方法。年▲印度科学会通过移植中国茶树,以生长于加尔各答的中国茶树4.2万株分植于上阿萨姆、古门、苏末尔及南印度。年1843年▲印度阿萨姆首次外销茶叶8箱至伦敦。▲印度吉大港(现属孟加拉国)开始植茶。▲上海辟为通商口岸,中国茶叶外销,由广州改自上海等地出口。年▲俄国外高加索开始试种茶树。▲印度派英人福庆来中国收集茶苗茶具并招聘茶工。1851年▲英人福庆自中国返加尔各答,携回大批茶树茶具;并带回一批茶工。1854年▲锡兰(现斯里兰卡)茶农协会成立。中国废止“引茶”课税法。年▲印度堪察尔与大吉岭开始植茶。▲美政府遣专人来中国采集茶子,以备分&&&&&&&&&&&&种于南部各州。年1868年▲俄人在汉口设立第一家砖茶制造厂。▲日本第一家茶叶复焙茶厂在横滨建立。▲中国海关始有茶叶输出统计。▲日本静冈县始种茶树。▲杜德公司在台湾首建复焙茶厂,并由福州、厦门聘请专门技工。年▲福州始设砖茶厂。▲锡兰(现斯里兰卡)首次输出茶叶至英国计23磅。1875年▲锡兰(现斯里兰卡)咖啡农场毁于病虫害,种茶业开始大发展。▲中国发明乌龙茶制法。1876年▲安徽黟县余干臣至祁门试制红茶成功,祁红声誉鹊起。年▲汉口砖茶厂采用水力压制砖茶。▲美议会通过首部茶业法。意图压抑中国茶叶进口。▲日本“中央茶商公会”成立。1884年▲沙洛脱夫在俄国外高加索恰克伐植茶5&&&&&&&&&&&&亩左右。1886年▲中国茶叶出口达134099吨,创历史上最高纪录。年年年▲中国茶叶从居出口第一位降为第二位。▲伦敦“茶叶清算所”落成。▲苏门答腊始设茶园于德里,但未成功。▲九江始制小京砖茶。▲俄国在九江创办砖茶厂。▲朴口夫辟茶叶试验场于外高加索恰克伐附近,帝俄农业部旋植茶600亩于该地。▲英国迫使清政府订约(中英续约)允许印度茶叶销入西藏。1895年▲日本侵占中国台湾省,并在台大力发展茶叶。1896年▲黟县茶商余伯陶(余干臣之子)在屯溪改进绿茶制造技术,屯绿声誉大振。年▲日本制茶始用机器。▲日人原崎源作发明制造绿茶用机器蒸锅。▲纽约茶业协会成立。&&&&&&&&&&&&1900年&&&&&&&&▲印督两度修书西藏达赖喇麻,意图直接输茶入藏。&&&&&&&&年▲资本主义茶业发生第一次生产过剩大恐慌,印、斯种茶业发展停顿。1901年▲《茶与咖啡贸易杂志》在纽约刊行。▲台湾茶参加巴黎博览会。年▲台湾设立机械制茶厂▲美国国家茶业协会在纽约成立。▲美国议会通过废止茶税。1905年▲中国最早出国的茶业考察团(郑世璜等)赴斯里兰卡考察。1907年▲中国在英国成立“中国茶业协会”。▲在南京钟山设立“植茶公所”。1909年▲在湖北省羊楼洞设立“茶业模范场”,并附设茶业讲习所。▲英国发起所谓“优茶”(FineTea)运动。1910年▲在四川灌县设立“四川通省茶务讲习所”。该所后迁成都,改名为“四川省立高等茶叶学校”,学制3年,1935年停办。&&&&&&&&&&&&▲苏门答腊开始大规模植茶。1911年▲美禁止人工着色茶进口。▲中国茶叶开始自由买卖,不加管理(即自辛亥革命至抗日战争开始)。1915年▲中国在祁门平里设立“安徽模范种茶场”。▲在四川宜宾设立“四川省立茶业试验场”。▲在温州设立“永嘉茶叶检验处”,查禁假茶出口。1917年▲在长沙设立“湖南茶业讲习所”。▲苏联十月革命,汉口俄商茶厂停办。中苏茶叶贸易停滞。▲英国实施战时茶叶统制。年▲英国废止战时茶叶统制。▲在昆明设立“云南茶务讲习所”。▲美国修正茶业法,增设茶叶检验所。年▲资本主义茶业发生第二次生产过剩大恐慌,印、斯限制茶叶生产。&&&&&&&&&&&&1921年&&&&&&&&▲印、斯植茶业采取精细摘茶法,减低茶叶产量。&&&&&&&&1923年&&&&&&&&▲在云南设立“云南省立第一茶业试验场。▲台湾设茶叶检验所”。&&&&&&&&1925年&&&&&&&&▲苏联将茶叶收购归政府专营。▲锡兰(现斯里兰卡)茶叶研究所成立。&&&&&&&&年&&&&&&&&▲在湖南安化设立“安化示范茶业场”。▲中国制订茶叶检验规程,在上海、汉口成立检验机构,办理茶叶出口检验。&&&&&&&&1932年&&&&&&&&▲资本主义茶业发生第三次生产过剩大恐慌,伦敦存茶如山。▲英国恢复征茶税。▲摩洛哥公布取缔着色茶进口法令。&&&&&&&&1933年&&&&&&&&▲江西省修水设立“修水茶业改良场”。▲国际茶叶委员会在伦敦成立。为英属印、锡及荷属印政府制定“茶叶输出限制五年计划”之执行机关。图谋挽救生产过剩恐慌,并抵制中国茶叶输出。&&&&&&&&1934年&&&&&&&&▲在安徽祁门成立“祁门茶业改良场”,并将修水改良场并入,在修水又设立“江&&&&&&&&&&&&西农业院修水茶场”。▲美国农业部颁布法令,宣告外国茶叶必须合于华盛顿食品药物管理局规定的检验标准,方准进口。1935年▲在福建福安设立“福建福安茶场”。▲在湖北羊楼洞设立“湖北羊楼洞茶业改良场”。▲在浙江嵊县设立“浙江省茶业改良场”。▲在安徽祁门设立“全国经济委员会茶业训练班”,在休宁设立“安徽茶业讲习所”。1936年▲皖、赣两省合组“皖、赣红茶运销委员会”,办理茶叶统运统销。▲“全国茶叶技术讨论会”在南京召开,议定举办茶叶产地检验,在祁门设立“产地检验处训练班”。▲国际茶叶委员会议决,限制茶叶出口协定自日起继续有效5年。▲中山大学农学院成立茶蔗部,设立茶蔗研究所和茶作、蔗作两学科。&&&&&&&&&&&&1937年&&&&&&&&▲中国财政部成立贸易委员会对全国茶叶实行统购统销。▲中国实业部联合六省茶商创设“中国茶叶公司”于南京,并成立“茶叶产地检验监理处”。▲台湾开辟高山茶园,以谋提高品质。&&&&&&&&1938年&&&&&&&&▲中国财政部公布茶叶出口贸易大纲,实行茶叶统购统销。▲中国与苏联签订易货协定,指定茶叶为主要易货物资。▲中国在香港设立富华贸易公司,负责华茶交苏任务。&&&&&&&&年▲中国在纽约、旧金山成立经理处,推销红、绿茶叶。1940年▲重庆复旦大学设立茶叶系、茶叶专修科及茶叶研究室。▲中国贸易委员会茶叶业务移交中国茶叶公司办理。年▲在福建崇安成立茶叶研究所。▲在浙、闽、皖、赣、湘五省推行茶树更&&&&&&&&&&&&新工作。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2月北京召开第一次全国茶叶会议,成立中国茶业公司,吴觉农任经理,并在各有关省市设立分公司。▲复旦大学茶业专修科恢复招生。1950年▲中苏两国签订第一个贸易协定,中茶公司与全苏粮谷公司根据协定,签订了全年的茶叶贸易合同。▲3月,在北京召开第一次全国商品检验会议,制订及颁布输出茶叶检验暂行标准。▲商品检验局在华东及中南地区举办茶叶产地检验。▲中国茶业公司在杭州举办茶叶干部训练班。▲10月,在中国茶叶公司中南区公司的资助下,武汉大学创办茶叶专修科,刘后利任主任。1951年▲在北京召开第二次全国商品检验会议,讨论修订输出茶叶检验暂行标准。&&&&&&&&&&&&▲中央贸易部、农业部为了加强今后茶叶工作,对产销两部门的工作作了分工,茶叶生产、初制归农业部领导,茶叶收购、精制、贸易由贸易部领导。1952年▲中国颁布第一次修订的输出茶叶检验暂行标准。▲中国茶叶标准研究会在北京成立,着手研究中国茶叶分级及标准问题。▲上海复旦大学茶业专修科并入安徽大学农学院。▲武汉大学茶叶专修科调入华中农学院。▲浙江农学院创办茶叶专修科,蒋芸生任主任。▲中央农业部、贸易部对茶叶生产和收购工作发布联合指示。要求做好外销和内销工作,并保证兄弟民族的茶叶供应。1953年▲全国商品检验局在武汉召开茶烟检验技术会议,修订茶叶输出检验暂行标准,并重点研究订立茶叶分级检验标准问题。▲农业部在杭州、长沙分别召开茶叶生产会议,重点讨论提高茶叶品质和茶叶改制&&&&&&&&&&&&等问题1954年▲在北京召开全国茶叶生产会议,确定“大力发展茶叶生产”的方针。从此,中国茶叶生产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全国实行预购茶叶协议书,以中央人民政府对外贸易部为甲方,以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为乙方,由甲方委托乙方办理一切有关茶叶预购事宜。▲10月,华中农学院茶叶专修科并入浙江农学院茶叶专修科。1955年▲中国颁布第二次修订的输出茶叶检验暂行标准。▲中央农业部、对外贸易部、全国供销总社联合召开全国茶叶会议,研究了茶叶生产的方针、任务、政策及主要增产措施。▲中央外贸部“关于茶叶收购价格情况和调高收购价格意见的报告”。经国务院批准下达执行。1956年▲11月,国务院下达“关于新辟和移植桑园、茶园、果园及其他经济林木减免农业税的规定”,在没有收益时,一律免征农&&&&&&&&&&&&业税。▲浙江农学院和安徽农学院茶叶专修科均改为茶叶系,同时招收四年制本科生。▲浙江农学院茶叶系招收苏联留学生2名。这是我国茶叶专业首次招收外国留学生。1957年▲中央农业部和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等联合通知,继续进行茶叶预购。▲1月,全国供销合作总社颁布“关于茶叶制造技术经济定额管理办法”。▲全国供销合作总社颁布省、市、自治区间茶叶调拨办法。1958年▲3月,农业部在杭州召开“全国茶叶生产会议”,提出了10年()茶叶生产发展规划意见。▲9月16日毛泽东主席在安徽省舒城县舒茶公社视察时,发出“以后山坡上要多多开辟茶园”的号召。▲10月,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在杭州成立。蒋芸生为首任所长。▲11月,国务院颁发商品分级管理规定,&&&&&&&&&&&&茶叶被列为一类商品。1959年▲3月,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在杭州召开第一次全国茶叶科学研究工作会议,拟订了7项重点研究任务。1960年▲在北京成立“中国茶叶土产进出口总公司”,统管茶叶内外贸业务。▲2月,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在杭州召开第二次全国茶叶科学研究工作会议,着重讨论年茶叶科研规划。▲3月,浙江农业大学茶叶系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合并,实行系所统一领导。1961年▲2月,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在杭州召开第三次全国茶叶科学研究工作会议,讨论茶叶科学10年远景规划。1962年▲中国改变内销高级茶和中级茶销售办法。▲中国对茶叶实行补贴价格的办法,以促进茶叶生产和收购。▲中央下达茶叶收购奖售办法,实行按质&&&&&&&&&&&&论奖,好茶多奖,次茶少奖。▲山东省开展“南茶北引”试验。1963年▲中国物价委员会关于安排茶叶收购价格的通知。各地仍按1962年牌价和价外补贴办法执行。▲2月,农业部召开“全国蚕茶生产会议”,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恢复茶叶生产的主要措施。▲在云南省勐海县巴达大黑山原始森林中发现一株特大型野生大茶树。树高32.1米,胸围2.9米,叶长14厘米,叶宽6厘米,据传树龄1700年,被称为“野生型茶树王”。1964年▲中央通知各产茶省(区),从1964年起,将茶叶的20%价外补贴改为正式价格。▲中央转发“关于国营茶场生产亏损的弥补问题”。在茶场亏损仍未扭转前,在一定时期内,可由地方财政按计划亏损企业给以补贴。▲8月,中国茶叶学会在杭州成立,浙江农业大学副校长蒋芸生教授任第一任理事&&&&&&&&&&&&长。▲中国茶叶学会编辑的《茶叶科学》创刊。刊名由朱德委员长题写。1965年▲中央要求各地进一步加强茶叶、蚕茧、畜产品代购工作。▲中央决定收购分级红茶给予价外补贴。▲中国茶叶学会在福州召开“全国茶树品种资源研究及利用”学术讨论会。▲中国政府派遣茶叶专家赴马里考察,并协助发展茶叶生产。1966年▲国务院农林办和财贸办联合召开茶叶专业会议,贯彻“以粮为纲,多种经营,全面发展”方针。1970年▲商业部通知产茶省(区)做好换配1971年毛茶收购标准样的工作。1971年▲中央商业部和外贸部决定换配出口茶叶加工标准样,并由外贸部统一管理。1972年▲中央商业部指示有关边茶生产省(区),改进边茶原料、成品质量。提出提高边茶品质的措施。▲农林部、商业部在湖南桃江联合召开&&&&&&&&&&&&“全国茶叶生产收购经验交流会”。会上提出“茶叶生产要有一个较大发展”的号召。1973年▲3月,中央商业部在广西桂林召开“全国边茶生产、加工座谈会”。嗣后,颁布“紧压茶原料和成品品质规格试行办法”。▲国务院批转外贸部“关于出口茶叶质量下降情况和改进意见的报告”。▲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在杭州召开“全国茶叶科技经验交流会”。1974年▲农林部、商业部、外贸部在北京联合召开“全国茶叶会议”。总结交流了经验,讨论了进一步发展茶叶生产、提高品质的任务和措施。1976年▲中国茶叶总产量再次突破20万吨大关,超过斯里兰卡。1977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第34次技术委员会(TC34)第8分委员会(SC8)通过红茶标准(ISO3720)。▲在北京召开四个重点产区省(福建、浙&&&&&&&&&&&&江、江苏、四川)花茶座谈会,研究当前花茶生产和方针。▲农林部、外贸部、全国供销合作总社5月在安徽休宁联合召开“全国年产茶5万担县经验交流会”。1978年▲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在长沙召开边茶产销座谈会,讨论了茯砖、黑砖、花砖的质量、生产、销售和经营中的问题。▲商业部在浙江杭州筹建杭州茶叶加工研究所。▲国家计划委员会关于发展茶叶生产,增加出口和内销几项措施的意见,对茶叶品质和增加花色提出新的要求。▲1月,中央农林部、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要求各地坚决贯彻国务院指示,在茶叶等农作物上禁止使用高残留农药。▲11月,中国茶叶学会在云南昆明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会上选举产生了第二届理事会。王泽农当选为理事长,刘家坤、庄晚芳、李联标、沈其铸、贡惠英当选为副理事长。&&&&&&&&&&&&1979年&&&&&&&&▲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国家物价总局下达茶叶收购价格和1979年收购标准,要求各地贯彻按质论价政策,鼓励茶农多产好茶。▲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国家物价总局下发红碎茶收购价格。国营茶场和社队茶场(厂)实行同质同价。▲1月,中国派出茶叶代表团出席在日内瓦召开的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11月,中国茶叶学会在江西九江召开“茶树品种资源发掘利用、茶叶生产区划学术讨论会”。▲12月,国务院授予安徽省舒城县舒茶公社、休宁县渠口公社、湖南省长沙县茶业公社、浙江省绍兴县上旺大队和江苏省宜兴县有庄大队为全国茶叶生产先进单位。&&&&&&&&1980年&&&&&&&&▲茶叶出口国会议在津巴布韦召开,会议要求联合国贸易发展委员会和粮农组织秘书处“对茶叶出口品质标准问题进行工作,以估计应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所提出的茶叶标准可能性及其有关问&&&&&&&&&&&&题。”▲农业部颁布“进出口植物检疫名单”,茶子、茶苗被列为检疫对象。▲中国、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印度尼西亚等五个主要产茶国10月在日内瓦参加了关于出口茶叶配额问题讨论会,会议未达成协议。▲11月,中国茶叶学会在广西桂林召开“茶业现代化学术讨论会”。1981年▲在四川乐山市召开全国茶叶区划会议。▲中央农业部在杭州举办全国茶叶科技讲座。▲4~5月,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首次在日本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茶叶展览会”。▲农业部颁布第二批茶叶中锌硫磷等3种农药允许残留极限标准。▲外贸部和商检局联合修订了《部标准——茶叶WM48—81》《茶叶出口取样检和验暂行技术规程》。1982年▲联合国贸易发展委员会第三次茶叶筹&&&&&&&&&&&&备会于5月10~14日在日内瓦召开,共有17个茶叶生产国和26个消费国的代表出席。会前,于5月3~7日先举行了第三届政府间专家组会议,为筹备会做准备,有36个国家的代表参加。联合国粮农组织、欧洲经济共同体、国际茶叶促进协会、欧洲茶叶委员会等均派代表出席了这两个会议。▲全国名茶评选会在长沙召开。▲3月,在浙江杭州举行中国首次专业性“茶叶出口交易会”。全国10个口岸公司参加洽谈,接待欧、美、亚、澳四大洲外商150余人。▲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食品卫生法(试行)》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红茶、绿茶卫生标准(国家标准GBN44-81)》。1983年▲四川重庆“峨眉牌”沱茶,荣获22届国际食品评选委员会颁发的金质奖。▲中华医学会浙江分会、中华全国中医学会浙江分会、浙江省茶叶学会在杭州联合召开“茶叶与健康、文化学术研讨会”,&&&&&&&&&&&&北京、上海、天津等8省市著名学者、教授、研究员和有关领导等参加。▲中国高等农业院校茶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首次审订会在湖南农学院举行。培养方案主编为陈兴琰教授。▲在北京召开全国茶叶产销省、市、自治区公司经理座谈会。▲中国茶叶学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湖南长沙召开。会上选举产生了第三届理事会,王泽农当选为理事长,程启坤当选为副理事长。1984年▲中国茶叶出口量创历史最高纪录,达13.9万吨。▲中国茶叶流通体制实行重大改革。除边销茶继续实行派购外,内销茶和出口茶的经营实行议购议销,按经济区划组织多渠道流通和开放市场。▲中央商业部在郑州举办全国首届茶叶交易会,有29个省、自治区代表参加。市、▲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部在昆明召开红茶优质产品评比会。在西班牙马德里举办&&&&&&&&&&&&第23届世界优质食品评选大会,会上浙江省“天坛牌”特级珠茶被授予金质奖。▲中国茶叶学会6月在广州召开“茶叶产销发展战略研讨会”。▲农业部全国茶树品种审定委员会11月在福建厦门召开“茶树品种审定会议”,认定首批国家级茶树良种30个。这些品种均系地方良种。▲中国茶叶学会主办的学术性期刊《茶叶科学》12月复刊。1985年▲中央农牧渔业部和中国茶叶学会6月在南京召开“全国名茶展评会”。会上评出名茶11个,优质茶16个。▲根据著名茶学家庄晚芳教授倡议,在浙江杭州建成全国第一个以弘扬茶文化为宗旨的“茶人之家”,同时创办《茶人之家》杂志。▲彭真委员长会见日本茶道大师千宗室一行。客人为研究中国茶史再次访华。▲中国四川省生产的“竹叶青”茶、“工夫红茶”和“峨眉毛峰绿茶”,在24届世&&&&&&&&&&&&界食品评选会上荣获金质奖。▲国际美食及旅游执行委员会,在巴黎授予中国福建茉莉花茶“国际高品质金桂奖”。1986年▲中央商业部在福州市召开全国花茶、乌龙茶和名茶评选会议。评选出部优质茉莉花茶12个、乌龙茶5个及名茶43个。▲9月,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第25届世界优质食品评选会上,中国浙江省生产的“天坛牌”特级珍眉绿茶和四川省生产的“峨眉牌”红碎茶荣获金质奖。▲中国10种优质名茶,10月在巴黎荣获1986年国际美食旅游协会颁发的国际商品金牌奖——“金桂奖”。它们是:福建“茉莉花茶袋泡茶”、“新芽牌乌龙铁观音”和“鹭江牌健美茶”;上海“龙标牌红茶袋泡茶”、“万年青牌特珍”、“凤眉”和“贡熙茶”;广东汕头“美的青春茶”、“金帆牌英德红茶袋泡茶”;浙江“天坛牌特级珠茶”。▲在浙江杭州筹建中国茶叶博物馆。&&&&&&&&&&&&▲1月,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主编的《中国茶树栽培学》出版,全书共14章70余万字,由茶叶界30位专家编撰而成。▲中国广西发现三棵树龄达500年左右的巨型大叶茶树。▲印度、斯里兰卡等15个国家在罗马开会,就茶叶出口最低质量标准达成协议。▲4月,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举办“茶树营养生理讲习班”,特邀日本静冈大学小西茂毅博士前来讲学。▲10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第34技术委员会(TC34)第8分委员会(SC8)第13次茶叶标准会议在中国杭州举行。决定国际绿茶标准由中国起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通过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为全国第一个茶学博士点。同时批准张堂恒教授、阮宇成教授为博士生导师。1987年▲4月,中国茶叶学会在北京举行大型茶话会,隆重庆祝该会名誉理事长、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90大寿,并编纂出版了《吴觉农选集》。▲9月,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招收我国第一名茶学博士研究生。▲10月,国家标准局颁布“农药合理使用标准”,GB21.2—87作为茶叶中农药允许残留极限标准。▲11月,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在杭州主持召开“茶一品质一人类健康”国际学术讨论会。出席会议的有11个国家和地区的130余位科学家,收到论文105篇。▲国家标准局颁布“13项茶叶理化检验方法国家标准”,并定于日起实行。▲农业部全国茶树品种审定委员会在杭州召开“茶树品种审定会议”,认定第二批国家级茶树良种22个。这批品种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育成的茶树品种。▲中国茶叶学会12月在四川成都召开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第四届理事会,程启坤当选为理事长,王镇恒、李峰、杨兴祥、施云清、高麟溢、魏谋成当选为副理事长。▲“全国茶叶质量检测中心”在浙江杭州成立。▲在布鲁塞尔召开的第26届世界优质食品评选大会上,上海“万年青牌特珍绿茶”、安徽“祁门红茶”等获金质奖。1988年▲6月,台湾大学教授、台湾省茶艺协会理事长吴振铎先生偕夫人蔡彩照女士,在民主促进会中央常委、著名茶叶专家黄国光先生陪同下,到杭州等地参观访问。这是海峡两岸茶人在隔离近40年之后,首次在祖国大陆相聚。▲第27届世界优质食品评选活动9月在雅典举行,浙江“西湖龙井”(狮峰极品)获金棕榈奖。▲10月,湖北省天门市陆羽纪念馆举行“陆公祠”和“陆羽铜像”落成典礼。▲中国茶叶学会11月在云南昆明召开&&&&&&&&&&&&“茶叶经济与贸易发展战略研讨会”。▲农业出版社12月出版《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茶业卷》。该书由著名茶学家王泽农主编,全国100余位茶学专家参加编撰。全书90万字,插图409幅。1989年▲2月,在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上,江西“越海牌宁红工夫红茶”获金质奖,陕西“午子仙毫”和“秦绿”绿茶分别获银质奖和铜质奖。▲台湾省陆羽茶艺文化访问团一行19人在蔡荣章团长率领下,5月访问了香港、北京、合肥、南京、杭州,并在各地进行了茶艺交流。▲农业部7月在西安召开“全国名茶评比会”,评出名茶25个,优质茶15个。▲“首届茶与中国文化展示周”9月在北京民族文化宫隆重举行。共有33个国家和地区的各界人士参加了茶文化交流和贸易洽谈活动。▲国家标准局颁布“农药合理使用标准”,GB作为茶叶中农药允许&&&&&&&&&&&&残留极限标准。▲中国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于10月2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浙江农业大学茶学专业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联合国贸易发展委员会召开世界主要茶叶进口国政府间茶叶委员会联席会议,研讨“ISO3720”国际红茶最低出口标准以及主要理化项目测试问题。▲张堂恒先生主编的《中国制茶工艺》一书,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中国茶叶出口量突破20万吨(20.46万吨),跃居世界第二大茶叶出口国。1990年▲农业部农业司1月在浙江宁波召开全国机械化采茶会议,并成立全国机械化采茶协作组。▲我国著名茶学家、中国茶叶学会名誉理事、西南农业大学食品学系教授吕允福先生于5月1日在重庆逝世,享年84岁。▲8月26~29日中华茶人联谊会在北京召开成立大会。大会通过了会章,选举产&&&&&&&&&&&&生第一届理事会,推选林海云为理事长,王文波、郭海瑞、黄国光、杨兴祥、高麟溢、施云清为副理事长。▲在我国北京举办的亚运会上,中国茶叶进出口公司向大会赠送《中国——茶的故乡》大型画册。▲由商业部组建的“中国农副土特产品茶叶产销企业集团”于9月24~28日在桂林宣告成立。大会通过了章程,成立了董事会,推选陈云锡任董事长,于观亭任秘书长。▲“茶人之家基金会”10月在杭州成立。会上颁发了首届吴觉农茶学奖学金。获奖者为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博士生赵正惠和本科生王岳飞。▲湖州“陆羽茶文化研究会”10月成立。其宗旨是:开展“陆学”研究,弘扬民族文化。▲“杭州首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于10月25~27日在杭州隆重举行,来自日本、韩国、中国、美国、斯里兰卡等国家,以&&&&&&&&&&&&及香港地区和我国台湾省的190名代表出席。会上进行了学术交流、名茶品赏和茶道表演。▲由中国茶叶学会、中华茶人联谊会、浙江省茶叶学会等单位联合举办的“吴觉农先生逝世一周年纪念暨吴觉农茶学思想研讨会”,于10月28~30日在浙江省上虞县举行。出席大会的有来自全国12个省、市的代表和吴老亲属共120余人。▲11月,中国茶叶学会和安徽省茶叶学会在黄山联合召开“茶叶品质化学与检验学术讨论会”。1991年▲农业部全国技术推广总站3月在厦门市召开了名优茶开发协作会议,总结交流了经验,并成立了全国名优茶开发协作组。▲由浙江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旅游局联合举办的′91中国杭州国际茶文化节于4月24~26日在杭州市举行。国内外来宾共1300余人。活动内容包括学术交流、斗茶、名茶与茶具评比、茶道表演和茶风情苑展览等。同时,中国茶叶博物馆在杭&&&&&&&&&&&&州正式开馆。▲上海第一家茶艺馆——宋园茶艺馆于7月10日正式成立。该馆座落在景色宜人、环境幽雅的闸北公园。▲8月,日本茶界为中国茶文化传入日本八百周年隆重举行纪念活动。▲由日本科学技术协会、农林水产省和静冈县联合主办的“茶与健康第二届国际学术讨论会”,于8月26~29日在日本静冈市举行。有18个国家和地区的405位专家、教授出席。收到论文169篇。中国(包括台湾)代表41人,大会宣读论文89篇,中国27篇。▲农业部研究生司11月在西南农业大学召开“全国高等农业院校茶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审订会”。会上修订了“茶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制订了“茶学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基本要求”。培养方案主编为浙江农业大学刘祖生教授。1992年▲瑞典驻华大使乐凯先生1月28日专程&&&&&&&&&&&&到杭州,向中国茶叶博物馆赠送武夷岩茶和瓷器。这些物品是该国从公元1745年(清乾隆10年)沉船上打捞出来的。▲第二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3月26~29日在湖南省常德市召开。来自中国、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国家,以及香港地区和我国台湾省的200多位代表出席。会议主题是:茶文化的传播及其社会影响。▲中国茶叶流通协会4月18~21日在浙江省宁波市召开成立大会,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300多位代表出席。▲由中国土畜产进出口总公司和摩洛哥茶糖办公室联合举办的中国茶叶展览会在摩洛哥卡萨布兰卡市举行,有3万多人参观。▲5月5日,李鹏总理在杭州参观中国茶叶博物馆,并题词留念。▲印度总统拉马斯瓦米·文卡塔拉曼一行访问杭州期间,参观了龙井村、双峰村的茶园。▲中国茶叶学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暨&&&&&&&&&&&&“中国茶叶发展之路”学术讨论会5月25~29日在福建省福州市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的116名代表,2名台湾代表列席了会议。大会选举产生第五届理事会,陈宗懋当选为理事长,王镇恒、刘祖生、李嘉志、林桂镗、高麟溢、梅峰、魏谋诚当选为副理事长。▲日本静冈茶道友好访问团一行80余人,5月29日访问了中国茶叶博物馆,并与浙江茶叶界进行茶文化交流,共同庆祝浙江——静冈建立友好关系10周年。▲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博士研究生赵正惠于6月30日以全优成绩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成为我国第一位茶学博士。他的指导教师是阮宇成教授,副导师是汪琢成教授。▲中国茶叶进出口公司和蒙古杂品进出口公司7月在乌兰巴托联合主办以中国茶文化为主题的品茶会。▲9月,上海博物馆展出了250年前瑞典东印度公司“哥德堡号”沉船珍品展。展&&&&&&&&&&&&品为茶叶和瓷器(其中一部分为茶具)。▲由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组织编纂,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庄晚芳茶学论文选集》出版座谈会10月26日在杭州举行。▲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10月31日庆祝建系40周年,同时成立浙江农业大学茶叶研究所。来自北京等12个省市的校友400余人参加了各项庆祝活动。▲由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牧厅、湖北省茶麻进出口公司联合举办的“陆羽茶学学术讨论会”,于11月2~4日在武汉召开。1993年▲俄罗斯科学院食品混合浓缩工业和特殊食品技术公司科技博士那米多夫教授1月间回母校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访问。那米多夫是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培养的第一批外国留学生之一。▲由我国著名茶学家庄晚芳教授题写片名的《中华茶文化》集电视片2月开始10拍摄。该片由中央电视台、敦煌国际文化艺术公司、中华茶人联谊会、中国茶叶进&&&&&&&&&&&&出口公司联合拍摄。▲3月,应中日友好协会邀请,日本里千家茶道代表团第52次来华访问。▲我国著名茶学家、茶叶经济贸易专家、上海市茶叶学会理事长、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兼职教授钱梁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日在上海不幸逝世,享年78岁。▲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国家级茶叶拍卖市场——上海国际茶叶商品拍卖中心正式成立。▲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和中国古茶树遗产保护研讨会,同时在云南省思茅地区举行,来自中国、日本、韩国、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以及香港地区和我国台湾省的181名代表出席。▲首届中国普洱茶叶节在云南省普洱县举行,有13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余名来宾参加。▲首届西双版纳国际茶王节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举行,有8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开幕式。▲河南省信阳市5月举办第二届信阳茶叶节。全国人大王光英副委员长等应邀出席。▲由著名壶具收藏家许四海命名的四海茶文化城在上海嘉定奠基。这是国内第一家茶文化城。▲由上海市茶叶学会、上海茶叶公司、劳动报社、宋园茶艺馆等单位联合举办的第二届上海茶文化研讨会于6月17日在上海银马座酒城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数学泰斗苏步青应邀出席,并为研讨会题词。▲由浙江省茶叶学会、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杭州市茶叶学会、杭州市少年儿童工作委员会联合举办的浙江省首届茶叶夏令营7月5~9日在杭州举行。来自杭州市15所中小学的34名学生参加了活动。此项活动在国内属第一次。▲浙江生产的年产500吨红碎茶的成套机&&&&&&&&&&&&械出口到俄罗斯。这是我国成套红碎茶机械首次进入国际市场。▲8月,浙江省长兴紫砂厂制成世界上最大的紫砂茶壶——东坡提梁壶,壶高1.88米,可盛茶水250kg。▲9月,日本静冈大学农学部久保井彻博士应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邀请,8月31日~9月14日,为茶学博士生、硕士生开设“茶细胞工程”专题讲座。▲在美国纽约举行的1993年发明与新产品展览会上,湖南农学院送展的儿茶素、速溶茶、茶多酚和苦丁茶均获金奖,成为此届展览会获金奖最多的单位。▲由中华茶人联谊会主持召开的首届海峡两岸茶业研讨会于10月29~31日在北京隆重举行。这是海峡两岸茶叶界的一次大聚会。出席会议代表共180余人,收到论文28篇。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程思远偕夫人,以及著名营养学家于若木女士等出席了大会。▲11月9~12日,中国茶叶学会和浙江省&&&&&&&&&&&&茶叶学会在杭州联合召开全国首届青年学术讨论会。11个省、市的49名代表出席,平均年龄31.7岁。收到论文68篇,大会宣读44篇。中国茶业问题》《中国茶业问题》赵烈编著。1931年上海大东书局出版。全书15万字。内容包括绪论,茶之种类,茶之品质,茶之栽培要素及方法,茶之制造,制茶机关,我国茶之产地及其产额,茶之消费,茶之交易状况,外茶输入之概况,我国茶业衰退之原因,振兴我国茶业之方策等。另有附图和附表11张。种茶法》《种茶法》程天绶主编。193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全书约4.3万字,共15章。内容包括绪论,一般农家的普通种茶概况,茶的形态及品种,茶树繁殖,茶的气候与土壤,茶的肥料,管理,茶树病虫害及防治方法,茶的育种,茶叶的采摘,茶的品质,茶的制造,茶的生产与贸易,印度、锡兰(现名为斯里兰卡)茶业概况及其与华茶的竞争,茶叶的改良等。中国茶业复兴计划》《中国茶业复兴计划》吴觉农、胡浩川著。193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全书约12万字,分4篇16章。内容包括绪言,中国茶业的重要性,中国茶业复兴的必要,复兴中国茶业的途径,复兴茶业的经费及其行政等。《中国茶业问题》吴觉农、范和钧著。1937年6月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全书15万中国茶业问题》字,分7章。内容包括绪论,茶政沿革,茶园经营问题,茶叶制造问题,茶叶对外贸易问题,茶业组织问题,茶叶检验问题等。《茶》戴龙孙编著。1946年上海正中书局出版。全书3万字。内容包括茶的概说,茶的生产,茶的焙制和茶的运销。另附参考资料66篇。茶作学》《茶作学》王云飞编著。1942年蓝田书报合作社出版。全书30万字,分上下两册。内容包括总论,栽培,育种,病虫害,制造,组织,检验和贸易。另附参考书目录70余篇。茶叶产销》《茶叶产销》1947年行政院新闻局出版。全书2.5万字。内容包括茶之起源与流传,茶之种类与功用,茶树生长之自然环境,我国茶区分布,茶叶产量估计和茶叶外销概况等。茶树栽培学》《茶树栽培学》陈椽著。1948年新农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出版。全书35万字,分上下两册。上册包括总论和茶树环境论两篇;下册包括茶园垦殖论,茶园管理,茶树育种论,灾害论和采摘等五篇。下再分27章,详细地论述了茶树栽培的各个方面。中国的茶叶》《中国的茶叶》庄晚芳著。1950年上海永祥印书馆出版。全书5万字,分4个部分。内容包括中国茶业发展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前后的茶叶产销情况,中国茶叶的设施,茶叶生产上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及其改进目标与方法等。《制茶》庄晚芳编。1950年中华书局出版。全书1万字。内容包括总说,红茶的制造,绿茶的制造,乌龙茶的制造,黑茶和砖茶的制造等。制茶管理》《制茶管理》陈椽编著。1950年新农出版社出版。全书10万字,共分4章。包括厂务管理的管理方针、经济核算、财务管理和茶厂组织,人事管理的选用、考核、福利、安全设施和工资问题,生产管理中的物料、毛茶收购、制品和制造管理,茶叶贮藏与包装中的品质、内销茶、外销茶包装等。《茶》陶秉珍著。1951年开明书店出版。全书约6.6万字。内容包括怎样种茶,茶树病虫害防治法,怎样做茶,我国茶叶的产销概况等5个部分。栽茶与制茶》《栽茶与制茶》陶秉珍编著。1951年中华书局出版。全书20万字,分上下两篇。上篇为栽茶,记述茶的品种、性状,茶区的土壤、气候,茶树的栽培以及茶的品种改良等;下篇为制茶,&&&&&&&&&&&&分别记述红茶、绿茶、砖茶、饼茶的制造工序和方法,并列举各种名茶的具体制法,对于机械制茶法,本篇有专章论述。另外茶的审评、包装及各种有关茶的知识都有叙述。另附主要参考书目120余本。红茶的制造》《红茶的制造》俞寿康编。1951年新农出版社出版。全书5万字。内容包括制红茶的工场房屋设计和工具设备,红茶的性态,制红茶的原理和原料选择,工夫红茶的初制和精制,红茶精制的机械,红茶产区和成品检验等。茶叶检验》《茶叶检验》陈椽编著。1951年新农出版社出版。全书约18万字。内容包括茶叶检验的意义和标准,品质检验,特殊检验,茶叶检验的施行等。祖国的丝茶》《祖国的丝茶》楼云林著。1953年地图出版社出版。全书2.4万字,分上下两编。上编为丝;下篇为茶,包括茶业的沿革,茶叶的产区,适于种茶的区域,茶的品质和种类,茶的用途,茶的集散市场,茶的产销概况,今后发展情况。怎样做好红茶和绿茶》浙江省科学技术普及协会编。《怎样做好红茶和绿茶》浙江省人民政府农林厅特产局、1953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约1.5万字。内容包括红茶的特点,红茶鲜叶处理,红茶萎凋、揉捻、发酵、烘焙及防止红茶制造中的毛病;绿茶的种类和应有的品质,适合做绿茶的鲜叶原料,绿茶怎样杀青、揉捻和干燥。怎样栽培茶树》《怎样栽培茶树》福建省农业厅特产处编写。1955年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3.5万字。内容包括努力发展茶叶生产,怎样管理现有茶园,怎样垦复荒芜茶园,怎样开辟新茶园。怎样栽培茶树》《怎样栽培茶树》邰大传编著。1955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3.2万字。本书介绍了整理和改造旧茶园及开辟新茶园的技术和经验。茶树栽培和茶叶制造》《茶树栽培和茶叶制造》四川省农林厅、四川省灌县茶叶试验场合编。1955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2.6万字。内容包括努力增产茶叶,怎样开辟新茶园,恢复荒芜茶园,补种缺窝,怎样使茶树增产茶叶,怎样采摘好茶叶,怎样制造好茶叶等6个方面。怎样栽培茶树和采制茶叶》《怎样栽培茶树和采制茶叶》安康专区茶叶指导所编。1955年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2万字。内容包括选择茶地,整理茶地,选好种子,贮藏茶子,繁殖,茶园管理等茶树栽培,也包括茶叶采摘和初制绿茶等茶叶初制。茶话》《茶话》叶世雄著。1956年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全书3万字,分4章。内容包括前言,茶的常识,饮茶的风味,饮茶的艺术等。茶作学》《茶作学》庄晚芳著。1956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全书15万字,分14章。内容包括茶叶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我国茶叶生产概况和今后发展方针,茶树的特征与特性,我国各茶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茶树选种和繁殖方法,茶园苗圃和茶园的建立,茶园的管理,施肥和修剪,茶叶的采摘,病虫害及冻害的防治等。茶叶丰产经验》《茶叶丰产经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经济作物生产总局编。1956年通俗读物出版社出版。全书1.6万字。收录9篇文章,介绍了我国产茶地区的各种先进经验,如怎样增施肥料,适时中耕,补植缺株,分批留叶采摘,以及台刈修剪等技术措施。茶叶丰产经验》《茶叶丰产经验》浙江省农业厅特产局编。1956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1.1万字。介绍总结了茶树受严重冻害后,杭州市十月高级茶叶社等7个单位的丰产经验。茶树栽培》《茶树栽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农业宣传总局编。1956年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全书1.6万字。内容包括我国的茶叶生产,茶树的栽培技术,茶叶的采摘和初制。茶树栽培技术》《茶树栽培技术》陈椽编著。1956年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4.3万字。内容包括合理培育现有茶树,整顿和修理现有茶园,有条件的垦复荒芜茶园,怎样开辟新茶园。茶叶检验手册》《茶叶检验手册》对外贸易部商品检验总局编著。1956年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全书12.4万字。本手册是对外贸易部商品检验局根据几年来茶叶检验中所得到的一些经验和调查研究资料,就具体检验中的操作方法和所需的仪器设备作了比较详细的阐述,介绍一些茶叶主要品质检验的研究结果,对茶叶的生产、制造、运销等方面也作了简介。&&&&&&&&&&&&《茶树生物学》庄晚芳著。1957年科学出版社出版。全书20万字,分6章。包括茶树茶树生物学》原产地,茶树的形态结构与化学组成,茶树的生长发育,茶树品种分类,茶树的生长环境,茶树繁殖等。安徽省茶叶生产经验》《安徽省茶叶生产经验》安徽省农业厅编。1957年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2.4万字。内容较广泛地介绍了茶园开垦和管理,茶树的栽培和繁殖,茶叶的分批采摘,杀青机的改进和操作技术;茶叶生产社包工定产、调配劳力和制订生产计划等方面的安徽省茶叶生产经验。种茶》《种茶》胡坪著。1957年通俗读物出版社出版。全书2.1万字。本书包括为什么要种茶,什么地方可以种茶,怎样栽种茶树和怎样管理茶园等内容。新茶场的建立》《新茶场的建立》孙松祥编著。1957年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全书9.1万字。内容包括场地选择,土地整理,土壤准备,茶子的采收与贮运,培育茶苗,直播与移栽,幼龄茶地的管理等。茶树短穗扦插经验》1957年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1.2万字。《茶树短穗扦插经验》福建省农业厅编。内容包括茶树短穗扦插的好处,选择和培养母树,苗圃的选择、整理和遮荫,枝条的选择和剪穗的时间、方法,扦插的方法和管理苗圃的方法。茶树栽培》《茶树栽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编。1958年农业出版社出版。全书2万字。内容包括我国的茶叶生产,茶树的栽培技术,茶园的建立和管理,茶叶的采摘与初制。制茶先进经验汇编》《制茶先进经验汇编》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茶叶局编。1958年轻工业出版社出版。全书21.7万字。内容包括毛茶归堆与拼配付制,茶叶精制取料与工艺改进,改进干燥方法掌握茶叶火功,拣茶技术与拣茶组织的改进,茶叶包装工具与操作方法的改进等。茶叶制造》浙江省农业厅编。1958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茶叶制造》农业技术学校试用课本。全书8万字,分5章。内容包括茶叶加工的目的与任务,我国茶叶加工概况及今后制茶方向,对制茶原料的要求,红、绿茶制造中各工序及技术,红、绿毛茶的审评与精制,初制茶厂的选址、设备、机具布局和与原料基地的联系等。红茶工艺》《红茶工艺》俞寿康编著。1958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全书11万字,分9章。内容包括绪言,红茶生产在我国经济上的意义,茶树嫩枝芽叶化学成分对于加工和红茶品质的关系,茶树嫩枝芽叶的采收、检验和管理,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分筛等。介绍苏联茶叶工艺》《介绍苏联茶叶工艺》俞寿康编。1958年轻工业出版社出版。全书9万字,分6章。内容包括绪言,原料,红茶工艺过程技术措施,绿茶工艺过程技术措施,老砖茶工艺过程技术措施,成品茶鉴定等。茶叶》《茶叶》庄晚芳编。1959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全书3.2万字。内容包括概说,茶树的植物学特征,茶树的生物学特性,茶树的栽培技术,茶叶采摘和加工5部分。茶叶高产经验》《茶叶高产经验》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编。1959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全书3.5万字。本书根据1958年全国丰产茶园的实际经验,总结编写而成,内容包括福建、安徽、浙江3省6个县市获得茶叶高产的经营管理,茶园自然条件和丰产技术措施。茶叶丰产经验》《茶叶丰产经验》广东省农业厅编。1959年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2.4万字。本书介绍了广东省部分茶区茶叶高产,茶树短穗扦插,开垦梯级茶园水土保持及制茶机械化等经验。茶树短穗插法》《茶树短穗插法》芜湖专署农业局编。1959年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1.0万字。内容包括整理苗圃地,搭凉棚遮荫,枝条的选择和剪穗方法,扦插的方法,苗圃地的管理,拆棚出床及宁国县茶树短穗扦插经验。茶树短穗扦插育苗经验》《茶树短穗扦插育苗经验》福建省农业厅经济作物处编。1959年农业出版社出版。全书1.0万字。本书介绍福建省若干茶区在茶树短穗扦插育苗方面的创新经验。茶树快速育苗法》《茶树快速育苗法》张志澄编著。1959年农业出版社出版。全书2.1万字。内容包括种子育苗,扦插育苗,压条繁殖,起苗移植等。制茶基本知识》《制茶基本知识》俞寿康、齐民静编。1959年轻工业出版社出版。全书3万字,分4&&&&&&&&&&&&部分。内容包括制茶原料的要求,红茶初制,绿茶初制和乌龙茶初制等。红茶初制工艺》《红茶初制工艺》蒋庆编。1959年轻工业出版社出版。全书5.6万字。本书除略讲生产红茶的重要性外,详述红茶的初制工艺,对于鲜叶的采摘、处理,工夫红茶、分级红茶初制中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的方法和工具等均详细介绍,最后阐述了毛茶品质审评、分级和保管等问题。茶叶商品知识》《茶叶商品知识》王郁风、王启根、郭士强编著。1960年轻工业出版社出版。全书10.5万字。简要介绍我国茶叶商品的历史、现状、种类、茶叶生产、制造情况,重点详述茶叶商业销售以及茶叶包装、贮藏、保管、审评、检验、品质特征等,并对世界各国茶叶生产、输出入贸易与消费作了介绍,书末附有中、英、俄茶名表和世界茶叶的各种主要统计资料。茶叶生产基本知识讲义》《茶叶生产基本知识讲义》中国农业科学院江苏分院编。1960年农业出版社出版。全书3.2万字,分7章。内容包括我国的茶叶生产,茶树的繁殖,开辟新茶园,茶园管理,茶叶采摘,茶叶加工。安徽茶叶生产技术》《安徽茶叶生产技术》安徽省农业科学研究所、安徽省祁门茶叶试验站编写。1960年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共3.8万字。内容包括安徽茶区分布和几年来的发展概况,开辟新茶园,培育种苗,茶园管理,旧茶园改造,制茶技术6部分。安徽茶经》《安徽茶经》陈椽著。1960年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3.5万字。本书介绍了安徽茶叶生产大发展的情况,分析了各种名茶的外形和优良品质的特点,还根据大量的历史资料和多年的见闻,考察、叙述了安徽悠久的茶史以及各种名茶的起源、演变和发展过程。闽东茶树栽培技术》《闽东茶树栽培技术》福建省福安专署茶业局、福建省福安专区茶叶研究所编。1960年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10万字,分5章。内容包括概况,茶树栽培技术,建立新茶园,旧茶园改造,茶园管理,茶叶采摘等。另附福安专区茶科所创造的4种采茶机介绍。茶蚕》《茶蚕》谢振伦编著。1960年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1.4万字。内容包括茶蚕的形态,生活史,生活习性,天敌和防治。制茶工艺学》《制茶工艺学》王钟音编著。1960年轻工业出版社出版。全书23.5万字,分上篇总论和下篇制茶各论。内容包括绪论,茶叶的分类及命名,初制原理,茶叶的贮藏,毛茶处理,精制原理,茶叶审评,全发酵茶的制造,不发酵茶的制造,微发酵茶的制造,半发酵茶的制造,后发酵茶的制造和特种茶的制造。制茶工厂的设备与设计原理》《制茶工厂的设备与设计原理》俞寿康编著。1960年轻工业出版社出版。全书14万字,分4章。内容包括建厂规划,动力设备,制茶机械,茶厂设计,整体规划等。绿茶初制工艺》《绿茶初制工艺》俞寿康编著。1960年轻工业出版社出版。全书7万字,分12章。内容包括绿茶品质特性的形成,对原料品质的要求,杀青、揉捻、干燥各工序的目的、原理、工艺和检验,眉茶、珠茶、龙井、大方、碧螺春、烘青、毛峰、尖茶、瓜片、绿大茶和普洱茶的制作方法等。制茶学》《制茶学》全国高等农林院校试用教材。主编单位安徽农学院,陈椽主编,张堂恒、胡建程、胡月龄、胡德恒、吕允福、汪家瑛、陆松候、朱先明、陈以义、陈慧春参编。1961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39.6万字,分8章。内容包括绪论,祖国茶叶工业的发展,制茶的理论基础,毛茶加工的基本操作和理论,红茶制造,绿茶制造,特种茶类制造,再加工茶类制造,茶厂管理等。茶树栽培学》《茶树栽培学》全国高等农业院校试用教材。浙江农业大学主编。1961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36万字,分13章。内容包括绪论,祖国的茶区和世界产茶概况,茶树植物学,茶树生物学特性,茶树与外界环境条件的关系,茶树种子繁殖,茶树营养繁殖,茶场建立,茶园施肥,茶园管理,茶树修剪,茶叶采摘和我国目前旧茶园的改造等。茶树病虫学》《茶树病虫学》全国高等农业院校试用教材。主编单位安徽农学院,张汉鹄、徐静庄、刘秀芳编著。1961年农业出版社出版。全书27.8万字,分8章。内容包括绪论,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昆虫学基本知识,茶树病虫害的防治方法,茶树叶部病害,茶树叶部虫害,茶树枝干部和种子病虫害,茶树根部和苗圃病虫害等。茶树选种与良种繁育学》《茶树选种与良种繁育学》高等农业院校试用教材。安徽农学院编著,黎洪模主编,郑莹芳、杨维时参编。1961年农业出版社出版。全书21万字,分9章。内容包括绪论,米丘林遗传学基本原理,祖国丰富的茶树品种资源,茶树选种材料的鉴定,茶树的选种法,杂交育种,人工引变,品种试验方法和茶树良种繁育等。茶叶检验学》《茶叶检验学》高等农业院校试用教材。安徽农学院编,陈椽、严鸿德、林鹤松、邵贝婷编著。1961年农业出版社出版。全书19.9万字,分7章。内容包括绪论,茶叶检验基本知识,茶叶品质的感官审评,茶叶的物理性质检验,茶叶的化学性质检验,茶叶的特种项目检验,茶叶的种类和品质特&&&&征等。茶叶生物化学》主编单位安徽农学院,王泽农、卢世昌、《茶叶生物化学》全国高等农业院校试用教材。阮宇成、林鹤松、周静舒、莫惠琴、肖伟祥合编。1961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36.7万字,分3篇。第一篇茶叶的化学成分,包括茶叶中的水分,茶叶中灰分,茶叶中的糖类及其代谢产物,茶叶中的鞣质,茶叶中的芳香油及脂类物质,茶叶中的蛋白质,茶叶中的生物碱,茶叶中的维生素和茶叶中的酶;第二篇茶树栽培的生物化学,包括茶树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物质代谢,茶树新梢的生物化学特性,自然环境对鲜叶化学成分的影响,农业技术对鲜叶化学成分的影响和茶树品种的生化特性;第三篇茶叶制造的生物化学,包括制茶生物化学的理论基础,绿茶制造的生物化学,红茶制造的生物化学和其他茶类制造的生物化学。茶叶生物化学附检验》《茶叶生物化学附检验》中等农业学校试用教科书。浙江杭州农学院编。1961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23.3万字,分13章。内容包括绪论,茶叶水分,茶叶灰分,茶叶糖类及其衍生物,茶叶鞣质,茶叶蛋白质,茶叶生物碱,茶叶中芳香物质与色素及脂类物质,茶叶中的维生素,茶叶中的酶,制茶生物化学管理,茶叶检验基本知识,茶叶检验方法,另附11个实验方法及审评术语。茶叶生产机械化》主编单位浙江农业大学,薛运凤编著。《茶叶生产机械化》全国高等农业院校试用教材。1961年农业出版社出版。全书59万字。内容包括动力机械,茶树栽培机械,茶叶加工机械和茶厂设计等。茶树栽培》《茶树栽培》张景明、沈其铸、高麟溢、桂萱编写。1963年农业出版社出版。全书2.8万字。内容包括茶树的特征和特性,茶树栽培技术,茶叶的采摘和初制。年年会茶叶论文选集》《中国园艺学会年年会茶叶论文选集》中国园艺学会编。1964年农业出~版社出版。全书23万字。本书收入了18篇论文,反映了我国茶叶科学研究方面的部分成果,内容涉及茶树栽种、茶园改造、茶树生物学、制茶、茶叶产量与品质等。茶树育种学》赵学仁、陈文怀、季玉琴参编。《茶树育种学》浙江农业大学编著,刘祖生主编,庄晚芳、1964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全书29万字,分13章。内容包括绪论,茶树育种的任务和目标,茶树个体发育及其变异性与相关性,茶树育种的原始材料,我国茶树品种资源,选择的原理和方法,引种驯化的原理和方法,杂交育种,人工引变育种,茶树原始材料与育种材料的鉴定,良种繁育,茶树育种程序,茶树育种的田间试验及统计分析。另附5%标点的F值,10%标点的F值,t分配表及常态曲线下面积α/δ比例表。茶树栽培学》第二版第二版)《茶树栽培学》(第二版中等农业学校试用教材。安徽省屯溪茶业学校编。1964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全书16万字,分10章。内容包括绪论,茶树植物学,茶树的生物学特性,茶树对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茶树繁殖,茶园的建立,茶园管理,茶园施肥,茶叶采摘和旧茶园的改造等。茶叶丰产经验(一九六四年一九六四年)》《茶叶丰产经验一九六四年》农业部工业原料局编。1965农业出版社出版。全书5万字。本书介绍浙江、江西等省12个单位的有关丰产经验,包括扦插育苗,以绿肥解决茶园用肥等经验。&&&&&&&&&&&&《茶叶》庄晚芳、张堂恒编著。1966年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全书5万字。内容包括茶叶》茶的贡献,茶的历史,茶的原产地,茶的一生,茶的生育条件和特点,茶园管理,茶的分类与一般制法,绿茶、黄茶、白茶、青茶、红茶及名茶的制造等内容。云南茶叶生产技术手册》《云南茶叶生产技术手册》云南省勐海茶叶试验站编。1973年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6.5万字。内容包括茶树选种与种苗繁育,新茶园建立,茶园培育管理,老茶园改造,茶树病虫害防治,茶叶采摘,茶园初制与审评,茶园间种作物及绿肥栽培要点及其茎叶养分含量,附有常用有机肥及化肥、农药等性质及使用方法。怎样栽培茶树》《怎样栽培茶树》《怎样栽培茶树》编写组编。1973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11.5万字。内容包括茶树生育规律,科学建茶园,精耕细作管茶园,病虫害防治,合理采茶等。另有五个附录,内容为除草剂、肥料、农药等施用表。茶树栽培》《茶树栽培》农业出版社改编。1973年农业出版社出版。全书2.8万字。内容包括茶树的特征和特性,茶树栽培技术及茶叶的采摘和初制等。茶树良种繁育》《茶树良种繁育》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编。1973年农业出版社出版。全书6.8万字。内容包括选用良种,培育壮苗,茶树选种技术,有性繁殖技术,无性繁殖技术,种苗的检验和检疫及附录“茶树品种试验观察记载项目和试行标准”。茶叶生产与初制》《茶叶生产与初制》湖北省《茶叶生产与初制》编写组编。1974年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分10章。内容包括茶叶概述,选用良种与繁育种苗,新茶园的建立,茶园管理,改造低产茶园,茶树病虫防治,茶叶采摘,茶叶初制,初制厂规划和初制机械,茶叶的审评和检验等。书后附有茶叶的综合利用等附录。祁红》《祁红》祁门县《祁红》编写组编。1974年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共4.2万字。内容包括“祁红”的起源和沿革,“祁红”和祁门的自然环境条件,“祁红”的茶树品种和栽培特点,“祁红”制造工艺等。茶树栽培与茶叶初制》《茶树栽培与茶叶初制》福建省宁德地区茶叶科学研究所编。1974年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13.4万字。内容包括产茶概况,茶树形态特征与生长发育特性,茶树良种选育与推广,茶树种苗繁育,新茶园建立,茶园管理,改造低产茶园,茶树病虫害防治,茶叶的采摘与留养,茶叶初制和初制机具,以及茶事活动表和福建省茶区气候等附表。湖南茶叶技术》《湖南茶叶技术》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试验站编著。1975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约20万字。内容包括概述,茶树的特征特性,茶树良种选育和繁殖,新茶园的建立,茶园的培育管理,低产茶园的改造,茶树病虫害防治,茶叶制造,毛茶审评,初制茶厂的设计等。书后附有主要绿肥与常用农家肥料三要素含量,常用农药混合使用,商品农药及植物性土农药等附录。四川茶叶》《四川茶叶》《四川茶叶》编写组编著。1977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24.2万字。内容包括四川省茶叶产制情况:四川茶树栽培,四川茶叶制造,茶叶的审评和检验等。另附“四川省茶事活动简历”。茶树栽培与茶叶初制》《茶树栽培与茶叶初制》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编著。1977年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15万字。内容包括产茶概况,茶树形态特征与生长发育特性,茶树良种选育与推广,茶树种苗繁育,新茶园建立,茶园管理,改造低产茶园,茶树病虫防治,茶叶采摘与留养,茶叶初制,初制机具,毛茶品质鉴评等。另附有茶事活动表和茶机具常用换算知识。茶树栽培学》主编单位浙江农业大学,庄晚芳主编,莫强、《茶树栽培学》全国高等农业院校试用教材。吕允福副主编,王镇恒、段建真、刘富知、王建国、叶延庠、赖明志、潘根生、袁飞参编。1979年农业出版社出版。全书28万字,分13章。内容包括绪论,茶树栽培简史,茶区分布及其栽培特点,茶树的生物学特性,茶树的繁殖,茶树树冠培养与修剪,茶树施肥,茶树水分管理,茶园土壤耕作,茶树保护,茶叶采摘,茶树高产优质综合因子的分析,茶叶生产基地的建设等。茶树品种志》《茶树品种志》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编著。1979年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27.7万字。内容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概况;第二部分正篇中包括无性品种,有性品种共132&&&&&&&&&&&&个;第三部分副篇中包括稀有品种及武夷名枞18个。此外,书中还介绍了我国野生茶树资源。制茶学》《制茶学》全国高等农业院校试用教材。主编单位安徽农学院,陈椽主编,胡建程、辜博厚、朱先明、刘佩娥、刘勤晋、叶宝存、吴秋儿、谭云瑞、田兴安、陈以义参编。1979年农业出版社出版。全书53万字,分15章。内容包括绪论,茶叶分类,茶叶产销概况,鲜叶,制茶技术理论,再加工的技术理论,绿茶,特种绿茶,黄茶,黑茶,白茶,青茶,红茶,花茶窨制,萃取茶等。中国名茶》《中国名茶》庄晚芳、唐庆忠、唐力新、陈文怀、王家斌编著。1979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13万字。本书以茶名为篇名,介绍了四十多种名茶的历史渊源、产地风光、采制技巧、品质特色、产销概况等。另附茶的功用、名茶种类、名茶风味、名茶储藏等专文。茶叶审评与检验》《茶叶审评与检验》全国高等农业院校试用教材。主编单位湖南农学院,陆松候主编,张堂恒副主编,陈慧春、施兆鹏、莫惠琴参编。1979年农业出版社出版。全书27万字,分9章。内容包括绪论,茶叶审评基本知识,茶叶品质形成,茶叶品质特征,茶叶标准样,茶叶审评项目,茶叶检验标准,茶叶检验方法和茶叶理论审评等。茶经新编》《茶经新编》陈彬藩著。1980年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出版。全书12.5万字。内容包括中国饮茶、种茶的起源、演变和发展,全国茶区的分布、自然条件、品种资源和茶叶的种类,有代表性的各地名茶的风昧、采制方法和品饮艺术,中华茶叶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以及作者出国考察茶叶的见闻等。洞茶今昔》《洞茶今昔》赵李桥茶厂、华中师范学院历史系编写组编。1980年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5.3万字,分5章。内容包括引言,洞茶的兴衰,砖茶飘香凝血泪,茶区、茶庄怒火燃,历史的新篇章等。茶树栽培学》《茶树栽培学》全国中等农业学校试用教材。主编单位安徽屯溪茶业学校,张彭年主编,洪金水副主编。1980年农业出版社出版。全书19.5万字。内容包括绪论,茶树的形态特征,茶树生育的基本规律,茶树良种选育与推广,茶树种苗繁殖,新茶园建设,茶园管理,茶叶采摘,低产茶园改造,茶树栽培田间试验方法。茶树的特性与栽培》《茶树的特性与栽培》刘宝祥编著。1980年上海科学出版社出版。全书12万字。内容包括茶树的进化与分类,茶树形态结构及其主要器官的特性,茶树个体发育各阶段的特点及其相应的技术措施。另附有主要参考文献65篇。茶树密植免耕高产栽培技术》《茶树密植免耕高产栽培技术》冯绍隆编著。1980年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8万字,分5章。内容包括概述,茶树的密植免耕栽培,怎样建设密植免耕茶园,密植免耕茶园的培育管理技术,密植免耕茶园的合理采摘技术等。茶树扦插原理与实践》《茶树扦插原理与实践》陈文怀编著。1980年农业出版社出版。全书6.7万字。内容包括茶树扦插简史及原理,茶树养穗母树的选择与培育,茶树扦插苗圃的选择与整理,茶树插条、插穗的选择、剪取与贮运,茶树扦插的时期与方法,植物激素在茶树扦插育苗上的应用,茶树扦插苗圃的管理,营养钵育苗,塑料薄膜育苗,茶树扦插苗的检验与分级,茶树扦插苗的出圃,装运与假植,茶树扦插苗栽培技术要点。茶树栽培与茶叶制造》《茶树栽培与茶叶制造》朱先明、王融初主编,刘富知、黄意欢、谭济才、尚本清、曾秋霞参编。1980年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全书12.2万字,分13章。内容包括绪论,茶树的形态特征和生态特性,茶树良种选育与繁殖,新茶园的建立,茶园管理,茶叶采摘,茶树病虫害防治,鲜叶,红茶制造,绿茶制造,其他茶制造,湖南几种名茶的制造,茶叶审评等。茶树病虫害》《茶树病虫害》全国高等农业院校试用教材。主编单位安徽农学院,张汉鹄主编,胡萃副主编,张克声、赵丛礼、喻盛哺、徐静庄、谭济才参编。1980年农业出版社出版。全书48万字,分7章。内容包括绪言,昆虫学基础知识,植物病理学基础知识,病虫害防治原理和方法,茶树害虫,茶树病害,科学实验法等。茶树病害及防治》《茶树病害及防治》叶正凡编著。1980年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全书10万字,分11章。本书介绍了我国茶树主要病害的种类,发生发展的规律,并提出了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茶树病虫害》夏怀恩、郑茂材、陈纪明编著。1980年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茶树病虫害》9.8万字,分7章。内容包括概述,茶树的害虫,茶树的病害,药剂,综合防治,茶树病虫害的调查及测报,茶树病、虫标本的采制和保存。附有贵州省茶树害虫名录。茶树病虫害》《茶树病虫害》安徽农学院茶叶系编。1980年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全书22万字,分四个部分。内容包括茶树病虫害防治概述,茶树害虫及其防治,常见茶树害虫天敌和茶树病害及其防治。附有茶树病虫彩色图谱和安徽茶树病虫害防治历。茶叶生产机械化》《茶叶生产机械化》全国高等农业院校试用教材。主编单位安徽农学院,瞿裕兴主编,薛运凤、郭载德、单务本、蒋庆智参编。1980年农业出版社出版。全书42万字,分6章。内容包括绪言,动力,茶园机械,初制机械,精制机械,茶叶初制厂规划及设备安装等。茶叶生物化学》《茶叶生物化学》全国高等农业院校试用教材。主编单位安徽农学院,王泽农主编,汪琢成、萧伟祥、朱尚国、谢晓凤、徐梅生、林鹤松、王汉生、周静舒、陈宗道参编。1980年农业出版社出版。全书39万字,分10章。内容包括绪论,茶树的物质代谢,茶树中多酚类物质及其代谢,茶叶中嘌呤碱及其代谢,茶叶中芳香物质及其代谢,茶叶中色素及其代谢,红茶制造生物化学,绿茶制造的化学变化,茶叶主要成分的药理功能等。熏茶花卉栽培》《熏茶花卉栽培》蒋芸生编著。1980年农业出版社出版。全书7万字,分9章。内容包括熏茶花卉栽培的基本建设和必要准备,茉莉花栽培,白兰花栽培,珠兰花栽培,代代花栽培,玫瑰花栽培,栀子花栽培,桂花栽培,兰花栽培等。中国茶叶历史资料选辑》《中国茶叶历史资料选辑》陈祖椝、朱自振编。1981年农业出版社出版。全书45.6万字,分茶书、茶事和茶法三大部分,其中包括茶书58本,茶事451件,茶法67篇。对我国历史上专门论述茶叶的茶书进行了介绍,对饮茶的起源、历代产地、栽培技术的发展、制茶方法的沿革等茶事一一进行了阐述,茶法包括茶税、贡茶、榷茶、茶马互市等。饮茶漫话》《饮茶漫话》庄晚芳、孔宪乐、唐力新、王加生编著。1981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全书10万字。内容包括饮茶史考,饮茶与健康,饮茶习俗,饮茶与文艺,主要茶叶饮用法,沏茶要则,茶的品类与选购,茶的保存等。茶经浅释》《茶经浅释》张芳赐、赵丛礼、喻盛甫译释。1981年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5.3万字,分10章。内容包括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等。茶树育种学》《茶树育种学》全国高等农业院校试用教材。主编单位湖南农学院,陈兴琰主编。刘祖生、赵学仁、杨维时、陈震古、张芳赐、王融初、陈国本参编。1980年农业出版社出版。全书35万字,分11章。内容包括绪论,茶树遗传、变异与育种,茶树育种的原始材料,系统选种,引种,杂交育种,倍数体育种,辐射育种,激光育种与高光效育种,良种繁育和育种程序等。另附实验指导书及茶树品种试验观察记载项目、标准和方法。成品茶检验》《成品茶检验》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总局编。1981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全书37万字,分23章。内容包括贸易与检验,品质检验基本知识,采样及样品制备与保存,成品茶感官审评,含水量、灰分测定,非茶类夹杂物检验,重金属含量测定,茶汤中微量氟的测定,农药残留量和茶浸出物含量测定,茶多酚物质测定,以及含氮物质、碳水化合物测定,放射性检验,速溶茶和成品茶包装检验,成品茶衡量鉴定等。另有附表13张。茶叶生化原理》《茶叶生化原理》王泽农编著。1981年农业出版社出版。全书60万字,分8章。内容包括茶叶的组织化学,茶叶中的蛋白质、核酸和酶,维生素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茶叶中糖类、儿茶素及其类似物质,茶叶中生物氧化和有机酸代谢,茶叶中类脂化合物及其代谢,含氮物质的代谢,茶叶成分的药理生化等。茶话》《茶话》陈学良著。1982年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10.5万字,分12章。内容包括赞茶,饮茶与健康,饮茶史话,饮茶的风习,茶叶的分类和一般制法,浅谈绿茶和红茶的制造,茶叶例话,名茶集锦,决定茶叶品质的因素,茶叶的贮藏,怎样品评茶叶,泡茶用水、方法及其他。&&&&&&&&&&&&《茶树栽培技术》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编。1982年农业出版社出版。全书24.4茶树栽培技术》万字。内容包括茶树栽培的起源与发展概况,茶树栽培生物学基础,茶树良种及繁殖,茶园建立,茶园土壤管理,茶园施肥,茶园灌溉与排水,茶树修剪,茶树病虫害及防治,茶叶采摘,低产茶园改造,茶树田间试验技术等12部分。栽茶》《栽茶》童启庆编著。1982年农业出版社出版。全书7万字,分6节。内容包括茶树的一生,茶树繁育,茶园规划,开垦种植,树冠管理,土壤管理等。中国名茶志》《中国名茶志》俞寿康编著。1982年农业出版社出版。全书11.3万字。内容包括中国名茶的历史,发展名茶生产,名茶介绍,其中绿茶34种,乌龙茶、晋洱茶及六堡茶6种,黄茶、白茶4种,红茶3种,花茶3种。茶叶机械基础》《茶叶机械基础》全国高等农业院校试用教材。主编单位浙江农业大学,方辉遂主编,陈家贵、华铁民参编。1982年农业出版社出版。全书39万字,分12章。内容包括视图,表达机件的常用方法,零件图,装配图,展开图,材料的力学性质,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常用机构,连接,传动,轴、轴承及其他等。健康之友红茶菌》1982年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全书2.4万字,分6章。《健康之友红茶菌》段葆兰编著。内容包括红茶菌的历史,红茶菌及其微生物,红茶菌的培养方法,饮用红茶菌的安全性问题,红茶菌饮效见闻,家酿红茶菌问题解答等。中国茶道》《中国茶道》大型茶叶画册。黄墩岩编著。1983年台湾畅文出版社出版。全书分10篇。内容包括中国茶道源流考,壶艺的介绍与欣赏,茶的名称及茶种的介绍,泡好茶的要领,辨识茶叶品质的要领,茶与生活,茶与健康,茶的制造,各类饮茶的方式,历代重要茶书等。中国茶艺》《中国茶艺》大型茶叶画册。刘汉介、吴锦城编著。1983年台湾礼来出版社出版。全书分12篇。内容包括茶的源流与历史,茶的认识与分类,茶的产地分布,茶的生长及栽培,茶的制造,中国名茶,壶艺与茶具,各式饮茶及泡茶法,茶的选用与保藏,茶的功用与人体健康,现代饮茶的新趋向,茶事茶话等。并附有中国历史上重要的茶书书目。茶叶生产技术》《茶叶生产技术》何志德编。1983年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全书5.2万字,分4章。内容包括茶树栽培知识,茶树良种选育技术,茶树病虫害防治,茶的制法等。茶叶生理及茶叶生化实验手册》《茶叶生理及茶叶生化实验手册》阮宇成、李名君主编,程启坤等13人参编。1983年农业出版社出版。全书19万字,分4章。内容包括茶树生理研究的基本方法,茶叶生化研究的基本方法,茶叶常规分析方法,茶叶理化审评技术等。种茶与制茶》《种茶与制茶》浙江省农业厅特产局主编。胡坪、吴银娥执笔。1983年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全书5.2万字,分6部分。内容包括茶树的习性,新茶园规划设计,土地开垦,茶树种植,幼龄茶园的培育管理,密植速成茶园的开发和培育,以及壮龄茶园的培育管理和低产茶园的改造,茶叶采摘的要求和方法,及绿茶、红茶、花茶、龙井、旗枪、大方等茶叶的初制技术等。茶用香花栽培与花茶窨制》《茶用香花栽培与花茶窨制》朱先明编写。1983年湖南省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全书8.7万字。内容包括概述,茶用香花栽培,花茶窨制原理,茶坯处理,鲜花维护,花茶窨制工艺和几种主要花茶的窨制等。茶用香花志》《茶用香花志》李孝铭编著。1983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全书14万字,分14章。内容包括概述,茉莉花,白兰花,珠兰花,柚花,玫瑰花,栀子花,桂花,树兰花,代代花,荷花,梅花,兰花,蜡梅花等。茶叶通史》《茶叶通史》陈椽编著。1984年农业出版社出版。全书42.8万字,分15章。内容包括茶的起源,茶叶生产的演变,中国历代茶叶产量变化,茶业技术的发展与传播,中外茶学,制茶的发展,茶类与制茶化学,饮茶的发展,茶与医药,茶与文化,茶叶生产发展与茶业政策,茶业经济政策,国内茶叶贸易,茶叶对外贸易,中国茶业今昔。现代茶艺》《现代茶艺》蔡荣章编著。1984年台湾中视文化事业股分有限公司出版。全书20万&&&&&&&&&&&&字,分10章。内容包括茶叶的制造,茶树的栽培,茶叶的认识,茶叶的鉴赏,茶具的认识,茶的冲泡,宜兴式茶具品茗法细部解说,茶艺生活的乐趣,茶艺文化等。安徽茶经》《安徽茶经》陈椽编著。1984年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全书5万字。内容包括饮茶与健康,饮茶方法,悠久的茶史,茶业恢复与发展,丰富多采的名茶等。茶树生理》《茶树生理》庄晚芳主编,庄雪岚、王立、童启庆参编。1984年农业出版社出版。全书24万字,分9章。内容包括绪论,茶树光合作用,茶树呼吸作用,茶树水分生理,茶树营养生理,茶树的生长发育,茶树繁殖的生理特点,茶树剪采的生理作用,植物激素在茶叶生产上的应用等。茶树栽培试验实习指导》《茶树栽培试验实习指导》全国中等农业学校试用教材。主编单位安徽省屯溪茶业学校,张彭年主编,戈佩贞副主编。1984年农业出版社出版。全书4万字。内容包括茶树栽培试验指导书17项,教学实习指导书6项。附茶树栽培实验室基本设备。茶树栽培与茶叶制造》《茶树栽培与茶叶制造》刘隆祥主编,杨胜伟参编。1984年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12万字,分13章。内容包括绪论,茶树的特征特性,茶树良种及繁育,建立茶园,茶园管理,茶树修剪,低产茶园改造,红茶初制,绿茶初制,黑茶初制,花茶窨制,毛茶审评与储运等。制茶技术理论》《制茶技术理论》陈椽编著。1984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全书61.8万字,分8章。内容包括绪论,茶叶的化学成份,鲜叶与制茶技术和品质的关系,毛茶加工技术与制茶品质,制茶的化学作用,酶与微生物的作用,制茶的物理作用,制茶的力的作用,制茶的机械作用等。中国茶艺论丛》《中国茶艺论丛》吴智和主编。1985年台湾大立出版社出版。全书31万字,分21篇。内容包括茶与唐宋思想界及政治社会关系,宋代川茶之统制与博马,宋代僧侣对于栽茶之贡献,明代虎丘茶之兴衰,和尚烘出名的松萝茶,茶艺精湛风雅达趣的张岱,天下第二泉——无锡惠山泉,明清两代台湾茶叶发展史的研究,清末湖南茶叶的新开展,近代黎明期福建茶之生产与构造,说茶,台湾茶史掇要,武夷茶及茶艺,乌龙茶的极品——膨风茶,茶话,茶香说古城,茶、茶道与品茶,茶书29种题记,深得茗柯至理的“茶疏”,古茶书的集大成——陆延璨与续茶经,谈宜兴砂器等。浙江茶叶》《浙江茶叶》浙江省茶叶学会《浙江茶叶》编写组编著。1985年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全书16.8万字,分12章。内容包括浙江茶叶简史,浙江茶区分布,浙江茶区气候,浙江茶区土壤,浙江茶树品种,浙江茶树生育特性,浙江茶树栽培技术,浙江茶树保护,浙江制茶工艺,浙江茶叶的化学组分特征,浙江茶叶贸易和浙江名茶简介等。中国名茶传奇》《中国名茶传奇》华积庆选编。1985年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全书7.9万字。内容包括有关龙井茶、十八棵御茶、鸠坑毛峰、白茶等34种茶的传奇故事。茶叶优质原理与技术》《茶叶优质原理与技术》程启坤、姚国坤、沈培和、白堃元编著。1985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全书17万字,分10章。内容包括茶叶品质概论,决定鲜叶品质的化学成分,生态与茶叶品质,如何提供优质的制茶原料,改革加工技术,提高红茶品质,发扬传统风格,提高绿茶品质,改进窨制技术、提高花茶品质,改善包装贮运条件、保持茶叶品质,正确审评与检验、把好质量关,重视茶厂设计等。茶树栽培与茶叶初制》《茶树栽培与茶叶初制》刘熙编著。1985年台湾五洲出版社出版。全书36万字,分13章。内容包括绪论,茶树形态特征与生长发育特性,茶树良种选育,茶树种苗繁育,新茶园的建立,茶园管理,茶树剪采的生理作用,改造低产茶园,茶树病虫的防治,茶叶的采摘与留养,茶叶初制,初制机具,毛茶品质鉴评等。书后附有茶事活动表等。茶叶加工》《茶叶加工》中等供销学校试用教材。姚在藩编著。1985年中国商业出版社出版。全书26.7万字。内容包括绪论,茶叶加工技术的演变与茶叶分类及产销概况,鲜叶素质与鲜叶管理,绿茶初制,红茶初制,乌龙茶初制,白茶初制,黑茶初制,精制目的、原理与方法,绿茶精制,红茶精制,乌龙茶、白茶精制,花茶窨制,紧压茶压制,速溶茶提制和茶叶保质等。福建茉莉花茶》《福建茉莉花茶》庄任、李维丰、陈彬藩、高朝泉、骆少君编著。1985年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全书9.5万字,分8章。内容包括福建茉莉花的历史及产销概况,茉莉花,烘青毛茶及制坯,茉莉花茶的窨制工艺,窨制机械与窨制工艺试验研究,成品包装与品质保护,成品检验,茉莉花茶的泡饮及其效用等。茶叶检验》《茶叶检验》中等供销学校试用教材。陈秉纲编著。1985年中国商业出版社出版。全书14.7万字。内容包括各类毛茶的品质特征,影响茶叶品质的各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苏联设施 古墓入口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