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华书店待遇怎么样里睡觉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在一间可以睡的书店,他们会选择睡觉还是读书?| 世界的美意-微众圈
微众圈,我的微信生活圈!
在一间可以睡的书店,他们会选择睡觉还是读书?| 世界的美意
摘自公众号:发布时间: 15:57:09
位于日本东京池袋的「BOOK AND BED TOKYO」是传说中「日本第一间可以睡觉的书店」。在老铺书店相继歇业和杂志不断停刊的今天,日本业界人士把这间「可以睡的书店」视为一种新的书店形态。原始的混凝土材料、稍稍调暗几度的灯光,配合书架的天然温厚木质感,「这里不是高级宾馆,没有最舒适的住宿条件,但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进入梦乡,就是人生最棒的瞬间」。 文 | 库索摄影|库索 周六晚上11点,从池袋站西口走出来,不时会与穿着西装的醉汉和拖着行李箱的旅人擦肩而过,只要步行3分钟,一栋塞满料理店的商业大楼会出现在眼前:烤肉屋、披萨屋、居酒屋,甚至还有一家小肥羊。在入口处花花绿绿挤在一起的广告牌中,有一个最不起眼的,深蓝背景上只写着一行简单的白字:「BOOK AND BED TOKYO」。顺着狭窄的楼道向里,走进最多只能容纳5人的上行电梯,已经有一个年轻女孩抢先进去,用略警惕的口气询问我的去处,得知我也去到7楼,才露出放松的微笑:「你也睡书店啊!」她说自己从北海道来东京暑期旅行,这晚的住宿也是其中一个项目,「第一次来这种地方,有点紧张呢」。 大厦入口处 这份紧张感不同于在银座高级酒店里生怕露怯的拘谨,而是出于潜意识里担忧和戒备的不安――因为这里是池袋。描写过此地的众多日本作家中,有一个名叫石田衣良,他把池袋设定为侦探小说的舞台,在代表作「池袋西口公园」系列中,误打误撞成为人气侦探的街头小混混真岛诚,也就是我们的男主角,常年坐在西口公园的一张长椅上,目睹各路暴力事件和色情交易,附近的色情酒店一条街正在发生高中少女被奸杀事件,「池袋有着众多的街头帮派、暗娼流莺,也有更多和我一样籍籍无名的小人物」。池袋的另一个标签,写作「新华人街」:1980年以来,这里出现了大批新华侨经营的料理店、杂货店、驾校、卡拉OK、旅行代理店、日本语学校、不动产中介……光是西口一带就散布着超过200家,日本人称它是「日常的中国」。 在会因为飞车肇事、枪击事件和大麻交易而登上电视新闻的池袋,当电梯大门在7楼缓缓打开,那里开启了一个异世界:站在宽度仅能容纳一人的细长过道上,籍着昏暗的灯光隐隐能辨别出紧闭的木质大门,上面挂着冰冷的密码锁,像是写着「生人勿近」的秘密基地。左侧的水泥台上放着铃铛,按铃数秒后,墙上的木板被取下,一个年轻男人探出头来,征询过预约信息后,他会递给你一张卡片――这并非雷蒙德 ? 钱德勒或是劳伦斯 ? 布洛克小说里私家侦探的藏身之地,用卡片上的数字解开密码锁,出现在大门后的是一整排开阔的书架,这间2015年11月才开业的guest house,正是传说中「日本第一间可以睡觉的书店」。 接待处 关于一间可以睡的书店的正确打开方式 在去一间可以睡的书店之前,某位颇看不起这噱头的前辈问我:「所以你们到底去干嘛?是去看书?还是去睡觉?」然而那些出现在这里的人,大概谁也不会认真思考这个问题,因为光是「睡进堆满书的书架里」这个设定,就已经是文艺青年的终极追求――这也是「BOOK AND BED TOKYO」开业大半年来人气不衰的原因,它几乎每天都处在满室状态,碰上周五和周六,提前一个月都别想订着房。 以旅馆业的规模来看,「BOOK AND BED TOKYO」的接客量其实不算大,它只有30个床位――12个设计在书架后面,像是多啦A梦居住的壁柜一般,是最受欢迎的热门爆款;18个集中在角落独立区域,和胶囊旅馆差不多,能拥有更私密的个人空间。稍大的标准床为120cm× 200cm,小型床为80cm×120cm,前者4500日元一晚,后者3500日元一晚,周末和节假日稍贵些,但也不会超过6000日元――这就是池袋的市场价,要知道在附近那些胶囊旅馆里,只要花3000日元就能住上一晚。 「BOOK AND BED TOKYO」模型(图片来源网络) 除了书架和床位,「BOOK AND BED TOKYO」似乎没在别的地方太花心思,墙壁是粗糙的混凝土,粗细不一的管道暴露在头顶,就连巧妙地漂浮于天井之上的书,也只是简单地悬挂在铁丝网上。这却是东京年轻建筑师谷尻诚和吉田爱精心营造的氛围,他们坚决反对大众庸俗的酒店设计,认为只有原始的混凝土材料和稍稍调暗几度的灯光,才配得上书架的天然温厚木质感。 天井 天井悬挂的书 在一间可以睡的书店里,我们能读到什么? 这里现在有超过2000册书,我在最显眼处看到的是漫画全集,有手冢治虫的「火鸟」和井上雄彦的「灌篮高手」,也有英语版「多拉A梦」和宫崎骏原画集;其次是日本现代文学经典,太宰治、夏目漱石和三岛由纪夫一个都不能少,仅有的作家全集留给了村上春树;旅行和料理相关书籍比比皆是,最新号的流行杂志种类齐全,最赞的是还存着不少珍藏版合辑:大量的「美术手贴」和意大利版VOGUE,甚至还有1980?90年代期间资生堂出版的企业文化志「花椿」。有人喜欢偏门,就读一本「令人怀念的日本冰淇淋大全」或「日本各地超市限定珍品」;常有外国人光顾,就放很多英文版日本观光指南,以及不懂日语也无妨的大师写真集――那晚我身边坐着一个北欧姑娘,对上述全无兴趣,十分刻苦地抱着一本「日本语入门」,抄了整晚笔记。 「BOOK AND BED TOKYO」的书不是从四处搜集来的,它邀请了「SHIBUYA PUBLISHING & BOOKSELLERS」作为选书担当――这间6年前在涉谷开业的新形态书店,集小型出版和精选图书为一体,提倡「和书本一起生活」,现在是东京的流行空间之一。当SPBS决定为一间书店旅馆选书时,他们首先想到了两个重点:「在日本具有话题性」和「日本艺术文化相关」,以此为基础,「范围要很杂,即便是平时不擅长阅读的人,也能很容易就读进去。」 另有一小半书,是店员按照各自趣味挑选的,据说开店当初,工作人员都接下了「每人推荐20本书」的任务。你读到的夏目漱石和宫崎骏,很有可能就是社长亲自挑选的;那一整套「HIPHOP家系图」和全部的「少年JUMP」,应该是宣传总监的口味没错;至于那本叫做「100%建筑」的,就是前面提及的设计师谷尻诚亲自写的啊。 书架
比普通酒店稍晚一些,「BOOK AND BED TOKYO」的入住时间从下午4点开始,因为馆内不能用餐,住客并不会来得太早,他们总是先存好行李,然后在附近用餐闲逛,等夜生活都结束了,才悠哉地回到这里。所以说,在一间可以睡的书店里,正剧是从晚上10点后开始的。这里没有胶囊旅馆里那些赶不上末班电车的会社员,也没有为了节省差旅费勉强凑合一晚的商务人士,更没有意识不清昏睡过去的酩酊醉汉……那些悠哉地靠在前厅里大大的蓝色沙发上的年轻人,大多是从世界各地慕名而来文艺青年。
在一间可以睡的书店,不必担心熊孩子扰你读书,这里拒绝接待6岁以下的儿童。临窗的角落是最佳景观位,捧一本喜欢的书蜷缩在沙发上,喝一杯只要150日元的热咖啡,偶尔透过窗户瞥几眼夜色下的人来人往,会油然而生一种「这就是东京啊」的实感。唯一的美中不足的是,这里禁止饮酒,想必习惯在读书时来一杯威士忌的村上春树之流,定是要呲之以鼻的。
在一间可以睡的书店,彻夜读书的人没有想象中多。凌晨2点,沙发上的人群几乎散尽,只剩下一对年轻情侣依偎在窗边,男孩翻着一册绘本,轻声念给旁边的女孩听。「如此虐狗场景,每天都在上演」,店员表示见怪不怪,他们认为比起靠沙发上,更好的阅读体验是抱一堆自己喜欢的书爬上床去,不觉中夜已深,「你想着再读一页就睡,眼皮却沉重地抬不起来。抱着心爱的书,你沉沉地睡去了。这是你我都曾经体会过的,最幸福的睡眠时刻」。
「为什么要开一家可以睡的书店?」「因为很帅啊!」 在一间可以睡的书店,你其实很难拥有以一次完美睡眠。因为几乎是睡在开放空间中,哪怕是一点微弱的声响都会传入耳底,对于阅读来说是温馨的灯光,到了睡觉时也还是太刺眼了。「BOOK AND BED TOKYO」显然也料到了这一点,在床前挂上遮光拉帘,又提供专用耳塞――然而并没有什么用。 书店提供耳塞 如果你认为好的床垫和枕头是保证优质睡眠的必要条件,这里就更让人失望了。当大型酒店都强调用松软的床垫和低反弹枕头来营造舒适感时,这里的一切都是硬邦邦的简易版,竟然还需要自己更换床单。对那些喜欢享受的人来说,这里的hard模式还包括:馆内没有衣物寄存处和保险箱,不提供免费毛巾和洗发水,晚上11点后禁止使用吹风机。也许在「BOOK AND BED TOKYO」的设定中,只有不在意这些的人,才能真正沉浸于阅读的乐趣,它们说:「这里不是高级宾馆,没有最舒适的住宿条件。但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进入梦乡,就是人生最棒的瞬间。」
「为什么要开一家可以睡的书店?」当我跟接待处的小哥闲聊时,他不假思索地回答:「因为很帅啊!」对于在书店打工便觉得很开心的年轻大学生来说,心境也许如此,但若深究,就会明白「BOOK AND BED TOKYO」并非理想主义的个人行为,它的幕后运营者是日本知名不动产租赁网站「R-STORE」。 「日本人口持续减少,不动产业规模缩小是今后不争的趋势,我们一直在想:还能做点别的什么?R-STORE的理念是帮客人打造有个性的家,今后也想以此为事业理念。」据「R-STORE」的社长浅井桑所说,随着Airbnb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流行,他们意识到酒店也可以成为「家」的形态之一:「短期滞在的家成了酒店,长期滞在的酒店则成为家。」 问题是:什么样的酒店才配拥有「家」的标签?浅井询问了很多人的经验,意识到「酒店果然还是为睡觉而存在的,能在营造出怎样的入睡心境,是它能否成为家的决定因素。」一位员工曾告诉浅井,自己最好的一次睡眠体验是在参加完妹妹的婚礼后,疲惫至极地倒在冲绳一间酒吧里――如果不是担心酒后闹事的客人太多,也许我们今天在东京看到的就不是「可以睡的书店」,而是「可以睡的酒吧」了。 洗面台 除了酒,唯一能作为睡眠催化剂的只有书了。浅井的美好回忆中,有年少时去朋友家借住的故事,故事中最兴奋的桥段是去乱翻朋友的书柜:「哇,这套漫画你居然有全集!」「这本书我最近刚好也想读呢!」一间可以睡的书店,就像是年少时代挚友的家,还能无意中成为筛选客人的门槛――就像你选择那些爱书人作为朋友一样。它也能和旅行无缝对接:「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经验?旅行或是出差之前,总是会精心挑选一两本书,旅途中也总是忍不住要买杂志?但当你读完之后,是不是又嫌它太沉太占地?没关系,把这些书都留在我们的书店旅馆吧。」 「BOOK AND BED TOKYO」希望将书店变得更长寿,今年秋天,它的第二家店将在京都开业。浅井还想将酒店变得更有趣,他有一些天马行空的奇想:「我很想用活动的形式承载住宿,大家聚集起来通宵讲鬼故事,或是一起对着星空图鉴观览夜晚的天象,又或是和某个作家一起读同一本书。」也许就叫它「可以住的活动」?对工作感到疲惫的上班族,在活动结束以后,放松地洗个澡,然后直接去上班,「要是能做成首都中心的疗愈系活动就好了」。
在老铺书店相继歇业和杂志不断停刊的今天,日本业界人士把这间「可以睡的书店」视为一种新的书店形态。旧时的东京人都还记得,池袋曾有一家名叫「芳林堂」的书店,曾是时代的文化地标,也在2003年因为经营不下去而消失了。今天「BOOK AND BED TOKYO」所在的大楼,正是曾经「芳林堂」存在过的地方,这是它一点点不为人知的情怀:一些消失的东西,会以另一种形式延续下去,因为作为灵魂的书是永恒不变的。 那个周日,我在清晨7点的「BOOK AND BED TOKYO」醒来,已经有人蓬头垢面倒在沙发上,继续读着昨晚的「灌篮高手」,离退房还有4个小时,他也许能读完最后的几本。而那个我在电梯里遇见的北海道女孩,早早就收拾行李离开了,前晚她洗过澡就钻上床,一次也没翻过书。
在这间可以住的书店,有人选择读书,有人选择睡觉,有人想着:「反正都要住guset house,住在有书的地方,总不会遇到坏人吧!」我并不知道一间可以住的书店能对行业产生多大意义,只是在回到大阪以后,立即打开亚马逊,下单了那本读到一半就睡去的――「大叔图鉴」。
微信号:renwumag19801782被浏览645964分享邀请回答1.9K156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501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每周必逛一次书店,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我的图书馆
每周必逛一次书店,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逛书店,有一种说不出的酸爽。说句变态的话,感觉那些书就是后宫三千佳丽,任你钦点、打量、检阅,甚至抚摸。▲钟二毛阅读就是生活钟二毛阅读就是生活。当我于凌晨十分在电脑上敲下这六个简单的汉字时,我其实发现我已经逐渐远离着这种生活。书买的越来越多,读得却越来越少,一如钱越来越多,快乐却越来越少,青春越来越模糊,生活越来越面目可憎。或许这就是生活。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尽量做到一个星期去一次书店,并且警告自己至少要呆上半个小时。逛在书海中,最大的感受是,一身变轻松了。逛书店,在我看来,是这个世界上最有效、最便利、最便宜的放松方式。放松方式有很多种,有人是旅行,有人是听音乐,有人是喝咖啡,有人是喝红酒。我还是觉得逛书店最好。逛书店,有一种说不出的酸爽。说句变态的话,感觉那些书就是后宫三千佳丽,任你钦点、打量、检阅,甚至抚摸。我突然明白了,女人为什么可以踩着高跟鞋逛街买衣服,一走就是一天居然不累。二者,应该是一个道理。书店里的新书层出不穷,却很难找到一本书能够让自己轻松地完成掏钱的动作。但进了后宫,三千佳丽中不翻一块牌子,实在说不过去,也不人道。于是,常常是这样,最后买回的竟然是一些重新印刷或者再版的书,比如《光荣与梦想》、《在路上》、《许三观卖血记》、《相约星期二》,还有《唐诗三百首》。好书一买再买重复买,买回去就放着,偶尔瞟一眼,心里觉得也挺美。浪费钱财,还占空间,这是一种瘾、一种病。我有个朋友,只要他觉得是好书,还喜欢一买买几本,然后送人。这也应该是一种病。借鉴淘宝购物的说法,应该“剁手”。这些重新印刷或者再版的书,像一个老朋友。突然有一天,这个老朋友和你偶遇街头。老朋友变了,穿得很漂亮或者很土旧,但你们是旧友相逢,无论如何总会很激动,要么问这问那,要么执手无语。所有往事瞬间跳出来,记忆复活重生。而往事回忆总是快乐的,哪怕伤感。而这些书就是我的旧友。我记得《在路上》这本书我是在1995年就开始读了,那时还是刚进大学。我一直渴望杰克.凯鲁亚克那样上路和成长,或者说挥霍青春。“我还年轻,我渴望上路”这句话,一直吸引着我,以至于在大学毕业离开北京后的第一年,我就揣着半年积累下来的工资,沿着丝绸之路的路线完成了一个月的西部独行。一本书影响一个人。《在路上》让我狂热地爱上了自由自在的行走和漫无目的游荡。旧友重逢终归稀缺。对阅读的追求有时会迫使你不断地去尝试和接纳,就好像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交往不同个性的朋友一样。或许新的知己和密友就在其中。我以前是很不愿意读80年代出生的作者的青春文学的,就像以前老说自己不会喜欢周杰伦这小痞子一样。今年夏天一个偶然的机会读了一本青春文学,从尝试到喜欢,里面有些东西你是不得不服的。每个群体、每个作品都有她独到的一面,别小看了任何人。生活何尝不是这样。现在,周围朋友出书的越来越多,书店里常常可以看到一些曾经一起混江湖的吃喝兄弟的名字。在这些朋友的书里,很多青春的痕迹和共同的经历暗香浮动。每个人多在成长和变化,这些朋友的书映照着我的脸庞,提醒我,时光流逝,你的理想在哪里,生活在何处。阅读就是生活。遗憾地是,我们做不到生活就是阅读。要真是这样,那该是多么美好的一天。
馆藏&256316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11被浏览1324分享邀请回答0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1被浏览1324分享邀请回答0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西弗书店工作怎么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