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条件性情绪反应是如何疏导心理障碍碍的核心因素

《精神障碍护理学》自考重点
小抄 及答案_甜梦文库
《精神障碍护理学》自考重点
小抄 及答案
超价观念:是指一种病人个人所持有的确信,这种确信,有一定事实依据,只是过于偏激或 片面,且这种确信与病人的利益密切相关,并带有强烈的情感作用,明显影响病人的行为。 传统(经典)抗精神病性药物:依据其化学结构不同分为 5 类:1 酚噻嗪类;2 硫杂蒽类;3 丁酰苯类;4 二苯二氮卓类;5 苯甲酰胺类;以及长效制剂。 电休克治疗(EST) :是以一定量的电流通过大脑,引起意识丧失,而达到治疗精神疾病的 方法。主要用于治疗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的病人。 工娱疗法:指让病人参加力所能及的工作、劳动和文娱、体育活动。使病人的情绪松弛,转 移对病态的注意力,同时使病人在体力、智力上得到锻炼,保持与周围人的人际交往,促进 恢复社会适应能力。 护理措施: 是护士为病人提供的工作项目及其具体实施方法, 是为协助病人达到目标而制定 的。 护理评估:指护理人员有计划、系统地、利用沟通与观察的技巧从各方面收集病人目前健康 状况的主、客观资料并评价其过去和现在的应对形态。 护理效果评价:是对病人所经历的某些变化的估计,以评价病人的进展情况。 护理诊断: 是关于个人、 家庭或社区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或生命过程的反应的一种临 床判断,是护士为达到预期结果选择护理措施的基础,这些结果是由护士负责的。 急性精神障碍: 2 周内或更短的时间内从缺乏精神病特征的状态转变为有明显异常的精神 在 病性症状, 并导致及家属寻求某种帮助或求助医疗机构, 另外这些明显的情绪变化和情感性 症状不具有器质性病因。 记忆:建立在感知觉和思维基础上,是人类重要的精神活动之一。 交叉耐药性:是指某种药物能够抑制另一种药物(已形成耐药)不出现躯体戒断症状,并能 维持该种药物的躯体依赖功能。 焦虑症:是一种以焦虑、紧张、恐惧等情绪障碍,并伴有自主神经系统和运动不安等症状为 主要临床象的神经症。 护患沟通:是护士与患者及家属间交流信息和感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的过程。与医患沟 通意义,呼唤沟通需要良好的沟通技巧。 惊恐发作:是焦虑症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指没有任何客观危险下突然出现强烈的恐惧,并伴 有明显的自主神经症状,可有频死感或失控感。 精神病:指具有严重而持久的精神病性症状的各类精神障碍。 精神病性症状:主要是指各种幻觉、妄想及明显的思维形式障碍,明显的精神运动兴奋或迟 滞及紧张性行为。 精神症状:精神障碍病人在认知、情感、意志行为活动以及意识等方面出现的临床表现。 精神症状综合征:有一定内在联系的精神症状的总合。 精神活动:是外在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是大脑正常活动的表现。主要包括感知觉,思 维、注意、记忆、智能、情感、意志行为、意识活动等。 精神活性物质:是指来自体外并可显著影响精神活动的物质。 精神药物应用的护理:由于精神障碍病人缺乏自知力、不承认自己有病,大多数病人对治疗 不合作。要确保医疗和护理质量护士必须做到治疗到位。 精神依赖:是指对药物的一种强烈渴求,以期获得服药后的特殊快感。 精神障碍: 精神疾病的同义词, 指在内外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作用下, 大脑的功能活动发生, 导致精神活动显著偏离正常,出现精神症状或精神病性症状,个人/社会功能受损和(或) 本人感到精神痛苦。 心因性精神障碍: (反应性精神障碍、反应性精神病) ,是指一组在严重或持久的精神创伤 下引起的精神障碍,其临床症状特点和病程经过与创伤的体验密切相关。 精神障碍护理:是一种过程,在此过程中,护理人员帮助病人(不论是个人还是团体) ,发 展正向的自我观念已及较满意的人际关系,并在社会上扮演一个更满意的角色。 精神障碍护理学:是从生物、心理、社会三个层面研究和帮助精神障碍病人恢复健康;研究 和帮助健康人群预防疾病,保持心理健康的护理学科。 感觉:是大脑通过人体的各种感官对外界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感知(反映) ,如形状、颜色、 大小等 感觉过敏:对一般强度的刺激(光、声、触)感受性增高,如更年期综合征。 感觉减退:感觉阈值增高,对强烈刺激感觉轻微或完全不能感觉(感觉缺失) ,如木僵、失 聪。 内感性不适:体内产生各种不适和(或)难以忍受异样感觉,如牵拉、挤压、游走、蚁爬感 等。性质难以描述,没有明确定位,如疑病症 知觉是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反映到脑中进行综合, 并结合以往经验, 在脑中形成的整体的印 象。 知觉及知觉障碍:知觉是大脑对外界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感知(反映) 。当知觉与客观事物 不符或缺乏客观事物产生某种知觉体验时,称为知觉障碍。 错觉:是对外界真实刺激的不正确感知, 是一种歪曲的知觉,把实际存在的事物错误地感知为 另一事物. 幻觉: 是指没有客观事物或缺乏现实刺激作用于感官而产生的知觉体验, 是一种虚幻的知觉 体验。 幻听:患者可听到单调的或复制的声音,包括非言语性(机器轰鸣、流水、鸟叫)和言语性 (评论、议论、命令、赞扬、辱骂) 。 幻视:患者看到外界不存在的事物,从单调的光、色到景象、人物。 幻味:患者尝到事物内有特殊的怪味,可继发被害妄想。 幻嗅:患者闻到一些难闻的气味,如尸臭、焦味、浓烈的刺鼻气味 幻触:患者感到皮肤粘膜上有某种异常的感觉,如虫爬感、针刺感。 内脏幻觉:对体内某部位、器官一种异样知觉体验,如肠扭转、心脏穿孔、虫在爬。 假性幻觉:幻觉形象不够鲜明生动,发生于主观空间。幻觉不是通过感觉器官获得的。 真性幻觉:幻觉形象鲜明生动,存在于客观空间。真性幻觉具有感知觉的四个特点,因此患 者深信不疑,甚至受幻觉的支配 功能性幻觉:当某一感官受到现实刺激,产生某种感觉体验的同时,出现幻觉。如听到关门 声时,出现: “你好”的幻觉听。 反射性幻觉:当某一感官受到现实刺激,产生某种感觉体验时,出现另一感官的幻觉。如听 到关门声时,看到一个人的形象(幻视) 。 非幻觉性障碍(感知综合障碍) :是指病人对客观事物(或自身)的知觉在整体上是正确的, 但对其个别属性的感知却发生了障碍。 思维和思维障碍:思维是人类认知活动的最高形式。当其出现精神症状时,称为思维障碍, 临床主要表现为思维形式障碍和思维内容障碍。 思维奔逸:联想加快、数量增多、内容丰富生动,滔滔不绝。 思维迟缓:联想抑制,速度减漫,数量减少。 思维贫乏:联想数量减少,概念与词汇贫乏。 思维松弛或思维散漫:患者失去正常思维结构,联想范围广泛,内容散漫,谈话混乱不合逻 辑,不能通过进一步询问而澄清,在谈话结束时给人印象最深的是难解其意。 思维破裂:在意识清醒的情况下,患者联想断裂,思想内容缺乏内在联系,以致病人的言语, 单独就每一句话听来,结构正确,内容可以理解,但整段话中句与句之间却无任何联系,往 往是一些语句的堆积,缺乏中心思想。常见于精神分裂症,为此病另一特征性症状。 思维不连贯:思维破裂如在意识障碍的背景下出现语词杂拌称之为思维不连贯 病理性象征性思维:病人以一些很普通的概念、语句或动作来表示某些特殊的、除病人自己 外旁人无法理解的意义。 象征性思维:以无关的具体概念代替某一抽象概念,不经患者解释,旁人无法理解。 语词新作:自创一些新的符号、图形、文字或语言,赋予特殊的含义。 逻辑倒错性思维:推理缺乏逻辑性或因果倒置,或推理离奇古怪不可理解。 异己体验:这组症状的共同特征是思维的归属性不属于自己,也不受自己控制,是诊断精神 分裂症的重要症状。 思维中断:患者在意识清晰的而状态下,思维过程突然中断。表现说话时突然停止,片该后 又重新说话,但内容不是原来的话题。 强制性思维:又称思维云集。患者头脑中出现大量的不属于自己的思维,这些思维不受患者 自己意识的支配, 强制性的在大脑中涌现, 好像在神奇的外力作用下别人的思想在自己脑中 运行。 思维插入: 异己的思想有时自爱患者的自主思维过程中闯放或子大脑休息时出现, 称之为思 维插入。 思维被揭露感或哦呗洞悉感: 自己的思想还未表达就被人知道, 尽管患者说不清自己的思想 史如何呗别人知道的。 思维被广播: 如果患者认为自己的思想豪斯通过广播而扩散出去的, 尽人皆知, 无隐私可言。 称为思维被广播。 缄默症:患者缄默不语,不回答问题,可以动作示意。 持续言语:思维粘滞在某一概念上停滞不前。患者单调的重复某一概念,对不同问题做出相 同的回答 刻板言语:患者机械刻板的重复某一无意义的单词或句子,常与刻板动作同时存在 模仿言语:患者模仿周围人讲话的内容,别人说什么自己就说什么,知识一味性的而机械性 的重复,好像是别人言语内容的翻版。 妄想是一种病理性信念。妄想具有以下特征:a 内容与事实不符,没有客观现实基础,但患 者坚信不移;b 想均涉及患者本人,总与个人利害有关;c 妄想具有个人独特性; d 妄想内容因文化背景和个人经历而有所差异,也常有浓厚的时代色彩。 原发性妄想是突然发生,与既往经历、当前处境无关,不是来源于其他异常心理活动,包括 妄想阵发、妄想知觉(对正常知觉“顿悟式”赋予特殊意义,如对某人的举止突然觉得是有 某种意义) 妄想心境或妄想气氛 、 (所熟悉的环境突然变得令他迷惑不解, 并有不祥的预兆) 。 继发性妄想是发生在其他病理心理基础上的妄想,如幻听引起的被害妄想。 系统妄想指妄想内容前后相互联系, 结构严密、 逻辑性较强的与现实生活事件交织在一起的 妄想,反之则为非系统性妄想。 常见的妄想: 被害妄想:患者无中生有的坚信被人迫害。如:被跟踪、被监视、被诽谤、被毒害。 关系妄想:将与他无关的事物认为是与他有关。周围人的一举一动似乎都是针对他的。如别 人谈话,认为是议论他;别人吐痰认为是贬低他;别人倒垃圾认为是说他是垃圾,要把他扫 地出门。 物理影响妄想又称被控制感: 觉得自己的思想、 情感和意志行为都受到外界某种力量的控制, 如:电波、超声波、特殊仪器或超自然的力量。 ④夸大妄想:认为自己非凡的才智、伟大的发明、很大的权势、很高的地位、大量的财富或 出生名门。 罪恶妄想:毫无根据地坚信自己犯了严重的错误、不可宽恕的罪恶,是罪大恶极死有余辜。 疑病妄想:无根据地认为自己得了严重的疾病,虽多次反复检查排除重病可能,但患者仍坚 信不移。 钟情妄想:坚信某异性对自己产生了爱情,即使对方严词拒绝,仍毫不置疑。 嫉妒妄想:坚信配偶对已不忠,有外遇。 非血统妄想:患者坚信父母不是自己的亲生父母。 超价观念: 指在一定的性格基础和强烈的而精神色彩基础上, 对某些事实做出超乎寻常的而 评价,并予以支持人影响行为。超价观念的发生一般有事实依据,多与切身利益有关。 强迫观念:大脑中反复出现某一概念或相同内容的思维,明知没有必要,但无法摆脱。可表 现为强迫性回忆、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性怀疑等。 注意是指个体的精神活动集中地指向一定对象的过程。 注意增强:为主动注意增强。如有被害妄想的患者,对环境保持高度的警惕,过分地注意别 人的一举一动;有疑病妄想的患者过分注意自己身体的各种微细变化,常出现感觉过敏。 注意涣散:为主动注意的不易集中,注意稳定性降低。 注意减退:主动及被动注意的兴奋性减弱。 注意转移:主动注意不能持久,注意稳定性降低,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注意狭窄:注意范围缩小,注意于某事物时,不能再注意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 记忆是既往事物经验的重现。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过程。 记忆增强:病态的增强,对病前不能记起或不重要的事都能回忆起来。 记忆减退:从近事记忆发展到远事记忆。近事如:刚见过的人、刚吃过的饭;远事如:结婚 日期、有几个孩子。 遗忘:对以往一段时间的经历部分或完全不能回忆。包括:顺行性遗忘、逆行性遗忘和界限 性(心因性)遗忘:对以往一段痛苦经历不能回忆,如被强暴。 顺行性遗忘: 即紧接着疾病发生以后的一段时间内的经历不能回忆, 以往的产生是由于一时 障碍而导致识记障碍,不能感知外界事物和经历。 逆行性遗忘:回忆不起疾病发生前某一时间段的事件,多见于脑外伤等 界限性遗忘;指对生活中某一特定阶段的经历完全遗忘,通常与这段时间内发生的不愉快事 件 折事遗忘称与远事遗忘: 对当日或近期内发生的事情不能回忆称折事遗忘; 对往事的遗忘称 远事遗忘。 错构:对过去经历过的事件,在发生的时间、地点、情节上出现错误回忆。 虚构: 是指病人在回忆中将过去事实上从没有发生过的事或经历来填补自身经历记忆的空白 缺损,说成是亲身体验。常见于酒精中毒性精神病,外伤性、中毒性精神病。 智能:是一个人运用既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用以解决新问题,形成新概念的能力。 智力低下:由于病人在胎儿期、出生时或婴幼儿期受到损伤,使大脑的发育受到阻碍,导致 智能的发育停留在一定阶段。 假性痴呆:在强烈精神创伤后出现智能障碍临床表现类似痴呆,其特点是无脑器质性损伤, 故“痴呆”是可逆的,精神刺激取出后病人智能可完全恢复正常。 精神发育迟滞:是指 18 岁以前发育阶段由于遗传因素、母孕期不利因素或社会心理因素等 各种原因所引起, 临床表现为智力明显低下和社会适应能力缺陷为主要特征的一组发育障碍 性疾病。 痴呆:起病于成年,大脑发育正常,各种有害因素使脑部神经细胞的结构受到损害。分为急 性和慢性痴呆。 全面性痴呆。大脑弥散性器质性损害,患者职能活动受到影响,有时涉及精神活动的其他方 面。病人缺乏对其疾病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部分性痴呆。 病变局限, 智能仅产生部分的障碍如记忆减退, 理解力消弱, 分析综合困难等。 人格的基本特征一般良好。 自知力:指病人对其自身精神病状态的认识能力,即是否觉察到自己的精神状态存在差异, 对异常表现能否正确分析和判断,并指出自己既望和现在的表现哪些属于病态。 定向力:是一个人对时间地点及人物,以及对自己本身的状态的认识能力。包括对周围环境 的认识和对自身状况的认识。, 双重定向:对周围环境的时间地点人物的双重体验,其中一种体验式正确的,另外一种与妄 想有关。 情感高涨:患者自我感觉非常良好,心境特别愉快、乐观,喜与人接近。对客观困难估计过 低,对自己的才智自视甚高。常有夸大色彩. 欣快: 患者经常面带微笑, 似乎十分满意和幸福愉快, 但说不清高兴的原因, 表现单调刻板, 难以引起周围人的共鸣,给人以耻笑的感觉。 情感低落:患者自我感觉很坏,心境抑郁悲观,落落寡欢,不愿与人交往。过低估计自己, 终日愁眉紧锁,度日如年,自备自责,感到自己一无是处,甚至有自杀观念和自杀企图。 焦虑:患者在缺乏明显的客观因素或充分根据的情况下,对自身健康和客观情况过分严重估 计而内心不安。常怀大祸临头或即将遭遇不幸的心境。 恐惧:表现为超乎客观现实的紧张、害怕、提心吊胆,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如心悸、 气急、出汗等 情感脆弱又称情感不稳:表现为情绪容易波动,反应迅速,优势也叫强烈,常因无关紧要的 事儿伤心流泪或兴奋激动,显得喜怒无常。 情感迟钝,对于比较强烈的精神也不会引起鲜明生动的情感反应,显得平淡,缺乏与之相应的 内心体验. 情感淡漠: 患者对外界任何刺激均缺乏相应情感反应, 及时一般能引起较大悲伤或高度愉快 的事情,也无动于衷,面部表情冷淡呆板,内心体验极力缺如或贫乏,与周围环境失去情感 上的联系。 易激惹:极易因小事件而引起较强烈的情感反应,表现为愤怒、激动、争吵,持续时间一般 比较短。 情感爆发:一种在精神因素作用下突然发作的爆发性的情感障碍。 病理性激情:患者没有可理解的额原因,turnaround 冲动,攻击他人或自身,行为残酷粗 暴,后果严重,自己却不能自知,也不能对其发作加以控制,事后可能出现遗忘。 情感倒错:情感表现与内心体验或处境不协调,如听到令人高兴的事时反而表现为伤感。 强制性哭笑: 患者自爱没有任何外界因素的影响下, 突然出现不能自控的哭或笑, 表情奇特、 愚蠢,缺乏任何内心体验。 意向倒错: 病人的某些活动或行为使人感到难以理解, 与一般常情相违背或为常人所不允许。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青春型。 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定目标, 并克服困难用自己的行动去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 意志与认识 活动、情感受活动及行为紧密相连又相互影响。 意志增强:意志活动增多,病态的、顽固的坚持某些行为。 意志减弱:意志活动减少、动机不足。 矛盾意向:表现为对同一事物同时出现两种完全不同的意向活动。 动作:简单的随意和不随意行动称为动作。 行为: 有动机、 有目的而进行的复杂随意运动称为行为。 动作行为障碍又称为精神运动障碍。 精神运动性兴奋:动作行为增加伴有思维、情感的变化。 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动作行为与思维情感相一致的称为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 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动作行为与思维情感不一致的称为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 精神运动性抑制:行为动作减少。 木僵指动作行为和言语活动明显减少或完全抑制, 严重时保持一种姿势僵住不动, 称为木僵。 蜡样屈曲:若蜡塑样维持不动,肢体任人摆布,即使不舒服的姿势也能较长时间保持不动, 称为蜡样屈曲。 违拗症:对于要求他做的动作,不但不执行,而且表现抗拒或做出相反的行为。 刻板动作:机械地反复重复某一单调的动作。 模仿动作:无目的地模仿他人的动作。 作态:做出古怪的、愚蠢的、幼稚做作的动作、姿势、步态与表情。如扮怪相。 意识: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的认识和反应能力。意识障碍时主要表现意识的清晰度、意识的范 围、意识的内容的变化。 嗜睡:意识清晰度轻微降低。在安静环境下经常处于睡眠状态,遇刺激可醒转并能进行正常 交谈,刺激过后又入睡。 意识混浊:意识清晰度轻度降低,反应迟钝,思维缓慢,理解困难。能回答简单问题,生理 反射存在,可出现原始动作如舔唇、伸舌、强握、吸吮等。 昏睡:环境意识和自我意识均丧失,言语消失,强刺激才引起防御反应。 昏迷:意识完全丧失,对任何刺激均不反应,出现病反射。 朦胧状态:意识范围缩窄,伴意识清晰度降低。在狭窄的意识范围内,可有相对正常的感受 知觉,可进行相对复杂的行为,但除此范围以外的感知判断不正确。可有片断幻觉、错觉、 妄想。常忽然发生,突然中止,反复发作,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事后部分或完全遗忘。 谵妄状态:在意识清晰度降低的同时,出现大量的错觉、幻觉、片断的妄想。思维不连贯, 理解困难,定向力障碍,出现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 梦样状态: 意识清晰度降低, 同时伴有梦样体验。 完全沉湎于幻觉幻想中, 与外界失去联系。 事后可部分回忆。 漫游自动症:是意识朦胧状态的一种特殊的而表现形式,以不具有幻觉、妄想和情绪改变为 特征。 梦游症:患者多在入睡后 1-2 小时起床,到那并未觉醒,做些简单无目的的动作,持续数分 钟至数十分钟后突然入睡,翌晨醒来,完全遗忘。 昼游症就成神游症: 多发生于白天或于晨起时突然发作, 患者无目的的外出漫游或外出旅游, 持续数小时至一天或更长时间,突然清醒,事后有部分遗忘。 人格解体: 患者突然丧失了对自我存在的真实体验, 感到自己不是原来的自己或自己已经不 复存在。 双重人格:患者在同一时间内表现为两种那个不同的人格 交替人格:同以患者在不同时间内表现为两种完全不同的人格,在不同时间内交替出现。 兴奋状态: 表示精神活动总体水平的过高或过剩, 主要表现为思维联想过程加快, 情感活跃, 意志行为增多 奥赛罗综合征:又称病理性嫉妒综合征.以坚信配偶不贞的嫉妒妄想为核心症状,多有偏执 型人格障碍的基础。 精神自动综合征:本征在意识清晰状态下出现假性幻觉,被控制感,被揭露感,请执行思维 及系统化的被害妄想、 影响妄想等, 患者的突出体验式异己感, 可有思维插入等更被动体验。 紧张症候群: 本征表现为木僵、 违拗、被动服从、 蜡样屈曲、作态以及刻板言语刻板动作等, 有时也可表现为突然的兴奋、冲动行为。 科萨科夫综合症又称遗忘综合征:表现为折事遗忘、错够、虚构和定向障碍等。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是一组由脑器质性因素直接损害脑部所致的精神障碍。 AD:称阿尔茨海默病,是指一组原因不明的原发性脑变性疾病。多发生于老年或老年前期, 缓慢发展加重,最终发展为严重痴呆。 脑血管性痴呆:是由脑血管病变所致的痴呆综合征,包括多发性梗死性痴呆。 遗忘障碍: 以记忆损害为特征的一类综合征, 表现为学习新信息顺兴和回忆往事村子啊困难。 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躯体疾病以及躯体感染引起脑功能紊乱时出现 的精神障碍 肺性脑病:是指由慢性肺部脑病引起中毒肺功能不全或呼吸衰竭时的一种神经精神障碍。 肝性脑病:由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综合症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的综合病征。 药物依赖:也称药物成瘾,指对药物有一种强烈的渴求,并反复应用,以取得快感或避免断 药后产生痛苦为特点的一种精神和躯体性病理状态。 颅内器官所致的精神障碍----指由病毒、细菌、螺旋体、真菌、原虫或其他微生物、寄生虫 等直接侵犯脑组织引起的精神障碍。癫痫性精神障碍----指原发性癫痫,即一组原发性反复发作的脑异常放电所致的精神癫痫性 精神障碍。内脏器官所致的精神障碍----各重要内脏器官, 如心肺肝肾等严重疾病时所引起的精神障碍。心源性脑病----又称肺脑综合征,是指各种心脏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多发梗死性痴呆----指颈动脉内膜粥样硬化致微栓子脱落或缺血引起大脑白质中心散在性多 发小梗死灶所致的痴呆综合征。 物质依赖:即所谓的成瘾。包括两个概念行为综合征;躯体或生理依赖 躯体依赖:是指反复使用某种药物后,使中枢神经系统发生了某种变化或生理变化,以至需 要该药物持续存在于体内,以避免出现戒断综合征的症状。 耐受性:使用者必须使用更多的成瘾药物才能达到相同效果,也就是使用量不断增加。 戒断症状:指在停用成瘾药物时、成瘾药物减量时和躯体代谢改变时出现的各种反应。 精神分裂症:使一种病因不明的精神病,大多在青年发病,临床表现具有特征性的认知、情 感和意志行为等方面的障碍。常缓慢起病,一般意识清晰,智能尚好,部分患者在疾病过 程中科出现认知功能损害。 阳性症状:精神分裂症的急性期,主要以幻觉、妄想、行为异常为主。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以妄想为主,常伴有幻觉,以幻听较多见,是最常见的精神分裂症类型.起 病年龄较其他各型较晚,以青壮年和中年为主.病初表现为敏感多疑,逐渐发展成妄想,并有 不断泛化趋势,妄想内容日益脱离现实.荒谬离奇。一般不会出现人格衰退和智能缺损。 阴性症状:指正常精神活动减少或缺失所带来的表现包括言语贫乏、意志缺乏等 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具有起病急骤,以精神病症状为主,包括片段妄想、片段幻觉,或多 种妄想、多种幻觉、言语紊乱、行为紊乱或紧张症,多数患者可缓解或基本缓解特点的一组 精神障碍 情感性精神障碍----亦称心境障碍, 是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改变为基本特征的一类精神障碍, 并伴有相应的思维及行为异常。抑郁性木僵----抑郁症病人意志活动减退,严重者可表现不语不动,不吃不喝。 心境障碍: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一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为 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主要表现为情感高涨或低落,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可有精神 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或紧张综合征。按 ICD-10 分类,还包括了两种持续性心境(情感) 障碍,即环性心境障碍和恶劣心境。 心境稳定剂:对双相情感障碍的病人,为达到病人心境稳定,中断其循环反复发作,在治疗 躁狂发作或抑郁发作的同时使用。 神经症:不是一个特定的疾病单元,二是包括多种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病理和预后 颇不一致的一大类精神疾病。 惊恐障碍:以反复出现显著的心悸、出汗、震颤等自主神经症状,伴以强烈的濒死感或失控 感,害怕产生不行后果的惊恐发作为特征的一种急性焦虑障碍。 恐怖症:又称恐怖性神经症,是指一种以恐怖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症,病人对某种特 定的客体或处境或与人交往时发生强烈恐惧,并采取回避方式来解决恐惧和焦虑不安的情 绪。 广泛性焦虑障碍: 是以持续的显著紧张不安, 伴有自主神经功能兴奋和过分警觉为特征的一 种慢性焦虑障碍。 恐怖障碍:是一种以过分和不合理地惧怕外界某种客观事物或情境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症。 场所恐惧症(广场恐惧症): 对某些特定场所的恐惧, 因而回避这些场所, 甚至根本不敢出门。 社交恐惧症:对社交场合或人际接触的恐惧。 特定的恐惧症(单一恐惧):场所恐惧症和社交恐惧症未包括的;常为单一对象,表现 wie 对某些特殊物、情景或活动的害怕。 神经衰弱:是指一种大脑由于长期精神压力或情绪紧张,造成精神活动能力减弱,出现精神 或脑力易兴奋又易疲乏,常伴有烦恼,易激惹,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头 疼,乏力等多种躯体不适症状为主要临床象的神经症。 强迫症 (强迫障碍) 是以反复出现的强迫观念或强迫动作为基本特征的一类神经症性障碍。 : 强迫思想(观念、概念) :反复想一些词句。如:下流。 强迫性穷思竭虑:反复想考无意义的问题。如:树根为什么朝下。 强迫怀疑:对所做的事不放心。如:门是否关好;钱物是否点清。 强迫联想:看到一个词或脑子里出现一个概念时,不由自主地联想到另一个概念。如:警察 ―小偷。 强迫回忆:不由自主地反复呈现出经历过的事情,无法摆脱。如:上洗手间滑倒。 强迫意向:强烈地对某种冲动行为的担心。如:在阳台边想跳楼;见到异性想拥抱。 强迫检查:为了减轻强迫怀疑引起的焦虑而采取的措施。 强迫洗涤:长时间无必要的反复洗手、洗澡、洗衣物等。 强迫计数:反复计数一些无需计数的事物。如:树木、台阶、电线杆等。 强迫性仪式动作:反复做一些仪式化的动作。如:走三步退二步。 躯体形式障碍: 是一种以持久的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神经症。 患者 因这些症状反复就医,各种医学检查阴性和医生的解释均不能打消其疑虑 躯体化障碍:是一种以多种多样、经常变化的躯体症状为主的神经症,症状可涉及身体的任 何系统或器官,病程慢性波动,反复就医,常伴有焦虑和抑郁情绪。 疑 病 症: 担心或相信患有一种或多种严重躯体疾病的持久的先占观念, 反复叙述各种躯体 症状、多次就医,检查的阴性结果也不能打消顾虑,常伴有焦虑和抑郁。 人格解体障碍: 是以持续或反复出现对自身和环境感到疏远或陌生的不愉快体验为特症的神 经症性障碍。 癔症(Hysteria)又称歇斯底里,是一种以分离症状和转换症状为主的精神障碍,而这些 症状没有可以证实的器质性病变为基础。 本症有癔症性人格基础, 起病常受心理社会因素影 响。症状具有做作、夸大或富有情感色彩等特点,有时可由暗示诱发,也可由暗示而消失, 有反复发作的倾向。 分离(转换)障碍:一类由精神因素作用于易病个体引起的精神障碍 流行性癔症:即癔症群体发作,起初为一人发病,而后周围人在暗示或自我暗示作用下相继 出现类似症状短时内爆发流行。 Ganser 综合征:患者有轻度意识模糊,对提问可以理解,但经常给予近似的答案,并常伴 有行为怪异,或兴奋与木僵交替发作 童样痴呆:精神创伤之后突然出现表现为儿童的幼稚语言、表情和动作,患者以幼儿自居。 心因性精神障碍----指一组在严重或持久的精神创伤下引起的精神障碍。其临床症状和病程 经过与创伤的体验密切相关。心因性精神障碍不包括心理生理障碍、神经症和性心理障碍。心因性遗忘----在强烈的精神刺激后,病人对创伤性情境完全不能回忆,即使经过提醒也难 以回忆。 进食障碍:是指以进食行为的异常为显著特征的一组综合征,主要包括神经性厌食症,神经 性贪食症,神经性呕吐等,但一般不包括儿童期的据食、偏食、异食症。 神经性贪食症:是以反复发作地、不可控制地、冲动性地暴食,继之采用自我诱吐,使用泻 剂或利尿剂、禁食、过度锻炼等方法避免体重增加为主要特征的一组进食障碍。 神经性厌食症: 是指病人自己有意地严格限制进食, 造成身体的极度消瘦或严重的营养不良, 体重下降至明显低于正常标准,并有青春期发育停滞、性功能低下、闭经等症状,此时仍恐 惧发胖或拒绝正常进食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进食障碍。 神经性呕吐: 又称心因性呕吐, 通常在紧张或不快的情绪下发生, 为反复发生的不自主呕吐, 无器质性病变作为基础,不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除呕吐外没有其它症状。 失眠症:为睡眠障碍的一种,是指持续相当长时间的对睡眠的质和量不满意的状况,包括入 睡困难与睡眠持续困难,且每周至少出现 3 次,持续一个月以上。 过度嗜睡:睡眠障碍的一种,是指并非睡眠不足,也不是嗜睡生活节律被扰乱所致的白天睡 眠过多,或多次暂短睡眠发作,或觉醒困难持续 1 个月以上,且影响职业与社会功能。 睡眠与觉醒障碍: 指非器质性睡眠与觉醒障碍及睡眠觉醒节率紊乱, 不包括脑器质性病变或 躯体因素引起的睡眠与觉醒障碍。 异常睡眠(睡中异常) :为睡眠与觉醒障碍的一种。是指在睡眠过程中或在觉醒过程中出现 的异常现象,异常情绪和行为反应。常见有嗜行症、夜惊症、梦魇症等。 梦靥:以焦虑、恐惧不安为主要特征的梦境体验,时候个体能详细的回忆,梦境通常涉及 对生存、安全或自尊的威胁 睡行症:睡眠中出现起床,走动的分复杂动作,患者呈现出低水平的注意力,反应性和运 动技能 睡惊症:夜间突然出现的极度恐惧和惊恐的发作,表现为突然坐起尖叫呼喊或哭闹,可有 心动过速、呼吸急速等自主神经症状。 应激:人的一种情绪状态,是个体觉察环境刺激对生理、心理及社会系统过重负担时的整体 现象,所引起的反应可以是适应或适应不良的。 应激相关障碍:指一组主要由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引起的异常心理反应,导致的精神 障碍。 急性应激性精神病:由强烈并持续一定时间的心理创伤事件直接引起的精神病性障碍。 适应障碍: 在有明显的生活改变或环境变化时产生的短期和轻度的烦恼状态和情绪失调, 常 有一定程度的行为变化等。 适应障碍病程 1~6 个月, 可自行缓解, 亦可转化为其它精神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由于受到异乎寻常的威胁性、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 续的精神碍。 应激源: 对个体而言这几涉及实际或威胁性的死亡或严重伤害, 或者对自身或他人身体完整 性构成威胁的创伤性事件。 精神发育迟滞:是指起病于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成熟(18 岁)以前,以智力发育低下(IQ&70) 和社会适应困难为临床特征的心理发育障碍。 儿童注意缺陷障碍(ADD):又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儿童期常见的行为问题,以需要 认知参与的活动中注意力不集中,缺乏对冲动行为的控制和不分场合的多动为主要核心症状, 常导致明显学业与社交受损. 抽动障碍:是指起病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重要表现为不自主的、无目的的、反复的、快速 的一个部位或多部位肌群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 并可伴发其他行为症状, 包括注意力不集中、 多动、自伤和强迫障碍等。 儿童孤独症:是发病于婴儿时期的心理发育障碍性疾病,本病以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 活动内容和兴趣的局限以及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为基本特征, 且多数患儿伴有不同程度的智 力发育落后。 学校恐怖症----是儿童年对学校特定环境异常恐惧,强烈地拒绝上学的一种情绪障碍,是儿 童恐怖症中的一个特殊类型 儿童情绪障碍----发生于儿童少年时期以焦虑、恐怖、抑郁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包括焦虑 症状、恐怖症、学校恐怖症、强迫症、癔症等 发声或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即 Tourette 综合征(TS)或称为抽动―秽语综合征。 TS 临床特征为:多部位、形式多种多样的运动抽动, 少年品行障碍:18 岁以前出现的反复而持久的社交紊乱性、攻击性或对立性的品行模式。 发展到极端可严重违反相应年龄的社会规范, 远超出儿童普遍的调皮捣蛋和少年的一般逆反 行为。 心理治疗: 又称精神治疗, 是指治疗者应用或借助心理学的原则和方法改变病人的心理活动, 解决病人的情感、认知及行为等方面的问题,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系列治疗技术。 心理咨询: 又称心理辅导, 是指咨询者根据来访者的需求, 针对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或困惑, 给与指导、建议或帮助,具有主要针对现实问题,目标较明确,具体注重启发、支持、辅导、 理性教育等特点。 心理护理: 属于心理学的概念, 是采用心理学的方法, 结合护理工作, 解决病人的心理问题, 促进病人康复的护理技术。 心理卫生: 以积极有益的教育措施, 维护和改进人们的心理状态以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 境。 家庭治疗: 是以家庭为对象进行的心理治疗, 特色是在于吧焦点放在家庭成员之间的人际关 系上,不太注重各个成员的心理结构。 健康教育:教育者(护士)有目的地向被教育者施加影响,使之发生预期的改变。 康复医学为了康复的目的而研究探索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 评估、 治疗和训练的一门医学学 科。 精神康复: 又称社会心理康复。 是帮助那些因精神障碍而出现各种功能缺陷者达到在社区独 立生活最佳状态的过程。 抗焦虑药物:是一类可消除或减轻病人的紧张、恐惧及焦虑不安以稳定情绪的药物。 抗精神病药物:用于治疗幻觉、妄想、思维形式障碍、情感行为障碍等严重的精神病性症状 的药物。 抗抑郁药物:是用于治疗和预防各种抑郁状态,改善病人的心境低落、抑郁消极等症状。 抗躁狂药物:是治疗和预防躁狂发作的药物,碳酸锂最为常用。 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相对于传统抗精神病药物而言,其临床作用为“广谱”,对阴 性症状和阳性症状均有效,并有助于改善认知功能和稳定情绪。 蜡样屈曲:此为精神分裂症紧张型木僵病人的特征表现:病人肌张力高,将病人四肢随意放 置在不舒服的姿势,可保持长时间不变。 慢性精神障碍:指病程迁延,或反复多次住院,虽经充分治疗但仍有残留的精神症状,严重 者可发展为精神衰退。 耐药性:重复使用某种药物,其效应逐渐减低,如欲得到与用药初期的同等效应,则必须要 加大剂量。 情感活动:是个体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和相应的内心体验。 情感性精神障碍:又称心境障碍,是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改变为特征的一类精神障碍,还伴 有相应的思维及行为异常。 全面痴呆:大脑为弥散性器质性病变,病人智能活动全面减退,有定向力障碍及人格改变, 对痴呆无自知力。 人格障碍:是指根深蒂固的、持久的行为模式,表现为对广泛的人际和社会环境产生固定的 反应。 三级预防保健(临床预防恶化期) :是患病后期的危机干预、是特殊治疗、防止疾病恶化、 防止残疾出现的长期照护,是对精神病病人的连续性护理活动。 社会功能:主要包括 4 个方面,工作(包括家务)与学习能力、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遵守 社会规则的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等。临床上常有 2 种以上“能力”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社 会功能是否显著下降或受到损害,是判定精神障碍严重程度的标准之一。 社区:是指一定的地理区域,是一个基层行政单位,有一定的地域界限,是该地区城市居民 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心。有其特定的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 社区精神障碍护理:是精神障碍护理学的一个分支,是运用社会精神病学、流行精神病学、 精神病护理学、社区护理学、预防医学与其它行为科学的理论和技术,对一定地域或行政区 域内社会人群中的精神疾病进行预防、治疗、护理康复的指导及管理。 神经症:不同于精神病,是指一种没有明显器质性基础的精神障碍,病人一般具有相当的自 知力,其现实检验能力并无缺损,不会把病态的主观体验和幻想当成客观现实,行为改变多 在社会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人格一般保持完整,其主要表现为过分的焦虑、癔症样症状, 恐怖症状、或强迫症状等。 妄想:是指一种在病理基础上病态的推理、判断和信念,既没有事实依据,也不能说服,与 病人受教育不符,且不能用亲身经历纠正,一旦出现坚信不移。 相关因素: 指临床及个人造成健康状况改变或造成问题产生的情况, 是采取护理措施的依据。 药物依赖性:指重复使用某种精神活性物质,出现耐药性、精神依赖、躯体依赖,停药后出 现戒断综合征等表现。 一级预防保健(病因学预防) :指精神疾病发病前护士从病因上防止精神健康问题发生所采 取的措施。 抑郁性神经症:是指一种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并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等症 状为主要临床象的神经症。 意志行为: 意志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自觉的确定目标并为达到既定的目标, 克服困难和采取 行动以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行为是有动机,有目的的行动。意志对行为有条件控制作用。 治疗性互动: 护患的互动方式是在满足病人的需要而非护理人员自己的需要, 目标是使病人 朝向更满意的人际关系,且忽视不适应行为,学习新的应对技巧和更有效的适应行为。 锥体外系症状: 为抗精神病药物在治疗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 表现形式有 4 种 1 急性肌张力 障碍;2 震颤麻痹综合征;3 静坐不能;4 迟发性运动障碍(TD) 。 5-HT 综合症----表现发热、精神错乱、多汗、震颤、共济失调等症状。 戒断综合症:一般在中断用药后 8-12 小时出现。最初表现哈欠、流涕、流泪等。随后出现各 种戒断症状如厌食、恶心呕吐、腹泻、肌肉抽动,烦躁不安,嗜睡、谵妄、伴鲜明生动的幻 觉等。 简答题 简述精神障碍护理学的特殊性 更加注重对患者的心理体验和为其提供必要的而心里支持 更加强调护患沟通及沟通技巧的运用 更加需要深入了解患者的社会家庭及个人生活背景; 提供健康教育与咨询, 切实帮助患者更 好的适应精神障碍的生活 更加突出对患者躯体、攻击、自伤(杀)等风险因素的评估。 简述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目标 帮助患者认识疾病带来的而困扰 帮助患者保持、提高、改善自我照顾的方法 帮助患者维护自尊及安全 简述精神障碍患者的基础护理 生活护理:评估患者自我照顾能力,帮助患者维护个人卫生及仪表的整洁整齐,减少并发症 的发生 饮食指导:评估患者进食方面的问题,如拒食、厌食等,进餐前、进餐中护理及视频管理 排泄护理 睡眠护理 简述精神障碍患者对患者的安全护理 对患者进行 合理安置床位 定时庆典患者数目 做到重点患者心中有数 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 加强巡视 贫农巩固患者服药的额依从性 执行诊疗护理常规的各种制度 简述护患沟通的作用 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 增强患者的康复信心 减免好而避免护患纠纷 简述护患沟通的原则 以患者为中心 保持关系的职业化特征 简述护患沟通的额伦理准则 保密 不伤害 公平 有利于患者 简述护患沟通的心理学基础 患者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应激反应,角色转换,信息需要,呗尊重和关注的需要 护士的心理素质和心理状态:共情能力,心理保健能力。 简述护患沟通的基本技巧 共情 非语言沟通;包括表情、眼神、身体姿势、手势、手的接触、语音语调语速。 观察 倾听 说话 简述护患沟通的执行 准备阶段:仪表准备,心态准备,环境准备,从打招呼准备 开始阶段 深入阶段 结束阶段 应对冲突危机的沟通原则 采取保证安全的而一切措施,所采取的安全措施不能激惹患者 管理好自己的情绪,面临患者不合理的而要求或不讲理的行为时,有情绪是正常的,但放任 情绪是有害的 让给患者消气 合理的示弱,谨慎的礼节性让步、沉默中委屈的眼泪等实际上航都是既有利的额反击武器 围绕解决问题的目标进行沟通 简述引起精神障碍的病因各种因素: ?遗传 ?心理社会因素 ①应激性生活事件:可以成为直接原因。 ②父母教养方式:个性和应对模式的形成。 ③经济状况:差异性。 ④文化背景 ⑤人际关系 ?人格特征: 在不尽相同的社会环境中所形成的个性倾向性和比较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的总 和。 ①精神障碍的易感人格 ②分裂样人格 ③癔症样人格 ④偏执型人格 ⑤强迫型人格 简述世界卫生组织对精神障碍的分类 ICD-10 ①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②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③精神分裂症 ④心境障碍 ⑤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 ⑥伴有生理障碍及躯体因素的行为综合征 ⑦成人的人格与行为障碍 ⑧精神发育迟滞 ⑨心理发育障碍 ⑩通常发生于儿童及少年期的行为及精神障碍 ⑾待分类的精神障碍 简述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 在判断是否是精神障碍时,其诊断标准必须包括内涵标准和排除标准。 ?内涵标准 ①症状或症状组合标准 ②严重程度和功能损害标准 ③症状或疾病的时间标准 ?排除标准:排除其他原因或其他疾病所致 简述根据 CCMD-3:将精神疾病分为十大类: ①脑器质性精神障碍与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②精神活性物质与非依赖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③精神分裂症; ④情感性精神障碍(心境障碍) ; ⑤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 ⑥与心理因素有关的生理障碍; ⑦人格障碍,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与性心理障碍; ⑧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 ⑨儿童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情绪障碍; ⑩其他精神障碍及心理卫生问题。 简述精神症状的判定 判断精神活动是否属于正常范围: 首先不能脱离现实谈症状,离开现实无症状可言。 其次可从三个方面比较分析: ①纵向比较:与其过去一贯表现相比较,如性格改变。 ②横向比较:与大多精神正常人的精神状态相比较,如偶尔的入睡前幻觉。 ③应注意结合当事人的心理背景和当时的处境进行具体分析和判断,如“杯弓蛇影”“草木 、 皆兵” 简述精神症状的特点: ?症状的出现不受意识控制(故意就不是精神症状) 。 ?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转移令其消失。 ?症状内容与周围客观环境不相称。 ?症状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 简述精神症状间的关系及鉴别 当确定某精神症状存在时,应注意: ?了解症状的强度、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如幻觉。 ?分析各症状之间的关系,确定哪些症状是原发的,与病因直接有关,具有诊断价值;哪些 是继发的,有可能与原发症状存在因果关系。 ?注意各症状间的鉴别,如内脏幻觉与内感不适。 ?分析各症状发生的可能诱因或原因及影响因素。 简述真性幻觉和假性幻觉 按幻觉体验来源可分为真性幻觉和假性幻觉。 假性幻觉:幻觉形象不够鲜明生动,发生于主观空间。 真性幻觉:幻觉形象鲜明生动,存在于客观空间。真性幻觉具有感知觉的四个特点,因此患 者深信不疑,甚至受幻觉的支配。 形象的生动性; 存在于客观空间; 不从属于自己; 不能随自己的意愿而加以改变。 简述妄想分类: ①按来源分:原发性妄想/继发性妄想 ②按结构分:系统性妄想、非系统性妄想 ③按内容分:被害妄想、关系妄想、夸大妄想、影响妄想、罪恶妄想、疑病妄想、嫉妒妄想、 钟情妄想、被窃妄想、内心被揭露感、其他 简述功能性幻觉和反射性幻觉 按幻觉产生的条件可分为功能性幻觉、反射性幻觉。 ①功能性幻觉:当某一感官受到现实刺激,产生某种感觉体验的同时,出现幻觉。如听到关 门声时,出现: “你好”的幻觉听。 ②反射性幻觉:当某一感官受到现实刺激,产生某种感觉体验时,出现另一感官的幻觉。如 听到关门声时,看到一个人的形象(幻视) 。 简述正常人思维的特征 答:思维是指人们将感知所获得的材料经过大脑的分析、比较、综合、抽象和概括而形成概 念, 然后在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判断和推理的整个心理过程。 正常人思维具有目的性、 连贯性、 逻辑性及实践性。 简述思维障碍、 思维是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思维具有目的性、连贯性、逻辑性、实践性的 特性。思维障碍时这些特性受破坏。思维障碍障碍的类型包括:思维形式障碍和思维内容障 碍。 简述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是在发育过程中形成的,没有明确的起病时间,指个体的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 使病人形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 这种模式显著偏离特定 的文化背景和一般认知方式, 明显影响其社会功能与职业功能, 造成该个体对社会环境的适 应不良,病人自己为此感到痛苦。 简述感觉障碍 感觉是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产生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如大小、 形状、 颜色、 重量、 气味、温、痛等。 感觉障碍的类型包括:①感觉过敏:对一般强度的刺激(光、声、触)感受性增高,如更年 期综合征。②感觉减退:感觉阈值增高,对强烈刺激感觉轻微或完全不能感觉(感觉缺失) , 如木僵、失聪。③内感性不适:体内产生各种不适和(或)难以忍受异样感觉,如牵拉、挤 压、游走、蚁爬感等。性质难以描述,没有明确定位,如疑病症。 简述感知综合障碍 感知综合障碍:病人在感知某一现实事物时作为一个客观整体来说是正确的,但对这一事物 的某些个别属性包括人的躯体本身如大小、形状、比例、色彩和空间、时间关系却产生了歪 曲的直觉。 简述情感障碍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需要产生的态度体验。喜、恕、忧、思、悲、恐。当情绪与社会 文化相联系就表现为情感,如道德感、审美感等。但在精神医学中,情绪和情感常作为同义 词使用。 1)情感性质的改变 ①情感高涨:病态的喜悦,自我感受觉良好,有与环境不相符的过分的愉快。 ②情感低落:表情忧愁、唉声叹气、心境苦闷。 ③焦虑: 缺乏相应客观因素的情况下, 表现为惶惶不可终日, 似有大祸临头之感。 伴有心悸、 手抖、出汗、尿频等。 ④恐惧:面临不利的或危险处境时出现的情绪反应。表现紧张害怕、四肢发抖发软。 2)情感波动性改变 ①情(感)绪不稳:情感反应极易变化,从一个极端到另一极端,显得喜恕无常。 ②情感淡漠: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既无面部表情,又无内心体验。 ③易激惹:极易因小事而引起较强烈的情感反应。 3)情感协调性改变 简述情感低落与情感淡漠的鉴别要点。 答:情感低落与情感淡漠的患者均可表现为言语动作的减少、兴趣减退、意志减退及人际关 系的疏远,但两者的本质不同。情感低落是负性情感增强的表现,患者外部表情愁苦,双眉 紧锁,忧心忡忡,唉声叹气,内心深感痛苦,悲观绝望,觉得一无是处,甚至反复出现想死 的念头,常伴有明显的思维迟缓,言语动作的减少,以及食欲减退、早醒等生物学症状,常 见于抑郁症,也可见于反应性抑郁及更年期抑郁。 情感淡漠是情感反应的减弱或缺乏, 患者外部表情冷淡呆板, 内心对任何刺激均缺乏相应的 情感反应,对自身前途及周围发生的事情均漠不关心,熟视无睹,与周围环境失去情感上的 联系,它是精神分裂症晚期常见的症状,也可见于痴呆病人。 简述精神运动障碍 简单的随意和不随意行动称为动作。动机、有目的而进行的复杂随意运动称为行为。动作行 为障碍又称为精神运动障碍。 1)精神运动性兴奋:动作行为增加伴有思维、情感的变化。动作行为与思维情感相一致的 称为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动作行为与思维情感不一致的称为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 2)精神运动性抑制:行为动作减少。 3)刻板动作:机械地反复重复某一单调的动作。 4)模仿动作:无目的地模仿他人的动作。 5)作态:做出古怪的、愚蠢的、幼稚做作的动作、姿势、步态与表情。 试述意识障碍的临床特点? 答: 意识是患者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状况的认识和反应能力, 大脑皮质及上行网状激活系统的 兴奋性对维持意识起重要作用。意识障碍的主要表现为:①感知觉清晰度下降、迟钝,感觉 阈值升高;②注意难以集中,记忆减退,出现遗忘或部分遗忘;③思维迟钝、不连贯;④理 解困难,判断能力减低;⑤情感反应迟钝、茫然;⑥动作行为迟钝,缺乏目的性和指向性; ⑦定向障碍,对时间、地点及人物不能辨别,严重时自我定向如姓名、年龄、职业也不能辨 认, 定向力障碍是意识障碍的重要标志。 意识障碍包括对周围环境的意识障碍及自我意识障 碍。 对周围环境的意识障碍可分为以意识清晰度降低为主的意识障碍、 以意识范围改变为主 的意识障碍及以意识内容改变为主的意识障碍。自我意识障碍可分为人格解体、交替人格、 双重人格及人格转换。 如何理解自知力? 答:自知力又称领悟力或内省力,是指患者对自己精神疾病的认识和判断能力。能正确认识 自己的病态并愿意接受治疗称为“有自知力”; 否认自己的病态并拒绝接受治疗称为“无自 知力”;介于两者之间的称为“有部分自知力”或“自知力不全”。 重性精神病患者一般有不同程度的自知力缺失, 他们常常否认有病并拒绝治疗, 随着精神症 状的消失,患者的自知力会逐渐恢复,自知力完整是精神病病情痊愈的重要指标之一。神经 症患者常有自知力并主动求治。 简述自知力判断包括的 3 个层次 自我认识 归因 对治疗的认识 简述脑器质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类型 急性广泛性认知损害即谵妄,以意识受损为主要临床表现 慢性广泛性认知损害即痴呆 特殊的综合征包括遗忘综合征等 试述急性脑病综合征(谵妄)的临床特点。 答: 急性脑病综合征多继发于急性脑器质性疾病或急性应激状态, 是综合医院最为常见的一 种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急性全面性认知功能障碍,可从轻度感知迟钝和理解困 难,经过错乱谵妄,到严重昏迷。可伴有急性精神病表现,如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或抑 制、紧张综合征、类躁狂或抑郁状态、恐怖性错觉或幻觉、片段妄想、攻击行为或逃避行为 等,一般持续数天。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常见综合征: 一、谵妄的临表:有倦怠、焦虑、恐惧等前驱状态,早期注意力不集中,随之出现逻辑 推理能力降低,记忆力减退。常有定向障碍,以时间地点定向最易受损。感知障碍为错觉、 幻觉。情感反应早期抑郁、易激惹。行为抑制,反映迟钝。症状常呈昼轻夜重的波动。 二、痴呆的临表:缓慢起病,主要包括认知功能缺损、社会生活功能减退和行为精神症 状三方面。 三、 遗忘综合征的临表: 以近事记忆障碍为主要特征, 常产生错构和虚构, 无意识障碍, 伴情感迟钝和缺乏主动性,智能障碍相对完好。 简述谵妄的临床表现 定向障碍 注意缺陷:注意力容易转移或难以集中 记忆损害 认知障碍:通常出项幻觉或错觉 思维和语言障碍 情感不稳 精神运动障碍 睡眠/觉醒周期紊乱 躯体检查常表现 wie 缺乏特异性 脑电图表现为广泛的脑电基础频率的减慢 试述慢性脑病综合征的临床特点。 答:慢性脑病综合症主要由慢性器质性疾病引起,也可由急性脑病综合征迁延而来,主要表 现为痴呆,全面的精神功能障碍,记忆、思维及智能的减退,明显的人格改变。可伴有精神 病症状,如抑郁状态、类躁狂状态及类精神分裂症样表现,病程缓慢进展,后期可有高级皮 质功能的一些障碍,如失语、失用、失认、计算及构图困难等,预后较差。 什么是谵妄?引起谵妄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答:谵妄(delirium)是一组表现为急性、一过性、广泛性的认知障碍,尤以意识障碍为主 要特征的综合征。因急性起病、病程短暂、病变发展迅速,故又称为急性脑综合征(acute brain syndrome)。 导致谵妄的原因很多,可归纳成以下几类: 1.颅内病变:①颅内感染性病变;②脑外伤;③脑血管病如梗塞、出血;④电解质紊乱, ⑤颅内肿瘤;⑥颅内寄生虫如血吸虫肉芽肿;⑦癫痫及发作后的朦胧状态等。 2.各种躯体疾病:通常是起病急和/或病情重的疾病。如肝性脑病、尿毒症性脑病、肺性脑 病、各种急性传染病。 3.药物及其他物质中毒:如酒中毒、阿托品、一氧化碳中毒、海洛因中毒等。4.物理因素 致病:如电击、日射病、冻伤等。 试述谵妄的主要临床表现。 答:谵妄通常急性起病,症状变化大,一般持续数小时至数天,典型的谵妄通常 10 至 12 天可完全恢复,但有时可达 30 天以上。部分病人发病前可有前驱症状,如焦虑不安、激越、 注意涣散和睡眠障碍等,前驱期持续约 1-3 天。谵妄的临床特征包括: 1.意识障碍:病人可表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多数病人的意识障碍有昼轻夜重的节律变 化。有时间和地点定向障碍,严重者可出现人物定向障碍。记忆障碍以即刻记忆和近记忆障 碍最明显, 患者尤其对新近事件难以识记。 好转后患者对谵妄时的表现或发生的事大都遗忘。 2.感知障碍:常见,包括感觉过敏、错觉和幻觉。患者对声光特别敏感。错觉和幻觉则以 视错觉和视幻觉较常见,其内容常具有恐怖性和场面性。 3.思维障碍:表现思维不连贯,可因错觉和幻觉而产生继发性的片断妄想。 4.情绪障碍:情绪波动常见,包括焦虑不安、抑郁、恐惧、愤怒或淡漠等。 5.行为障碍:可表现为精神运动性抑制和不协调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行为冲动无目的性、 或表现不自主运动。睡眠-觉醒周期不规律,可表现为白天嗜睡而晚上兴奋。 试述急性脑病综合征(谵妄)的处理原则。 答:对于谵妄的治疗主要包括病因治疗、支持治疗和对症治疗。 病因治疗是指针对原发疾病的治疗。 支持治疗一般包括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适当补充营养。 而安静的环境与柔和灯光可减少因光 线不足产生的错觉,也可避免因环境刺激过度而影响病人的睡眠或诱发精神症状。 对症治疗是指针对患者的精神症状给予精神药物治疗。 为避免药物加深意识障碍, 应尽量小 剂量、短期治疗。抗精神病药如氟哌啶醇,因其嗜睡、低血压等副作用较轻,可首先考虑。 有肝脏疾病和酒精依赖者应避免使用氯丙嗪, 以免引起癫痫发作。 睡眠障碍者可给予适量苯 二氮卓类药以改善睡眠。 简述引起痴呆的原因 引起痴呆的病因 中枢神经系统变性性疾病 阿尔茨海默病、额-颞叶痴呆、亨廷顿病、克-雅病(CJD)、帕金森 病、路易体痴呆等 颅内疾病 脑占位性病变:肿瘤、慢性硬膜下血肿、慢性脑脓肿等感染:脑炎、脑膜脑炎、 神经梅毒、艾滋病痴呆等创伤:脑外伤 代谢障碍和内分泌障碍 内分泌障碍:阿狄森病、库欣综合征、高胰岛素血症、甲状腺功能 低下、垂体功能减退、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等肝衰竭、肾衰竭、肺衰竭慢 性电解质紊乱血卟啉病肝豆状核变性(Wilson’s disease)维生素缺乏:维生素 B1、烟酸、 叶酸、维生素 B12 等缺乏 血管性疾病 血管性痴呆 中毒、缺氧 酒精、重金属、一氧化碳、药物中毒及缺氧等 试述慢性脑病综合征(痴呆)的治疗原则。 答:慢性脑病综合征的治疗原则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病因治疗:及早治疗可治疗的病因,如内分泌代谢紊乱、某些感染所致的痴呆。 2.支持治疗:仔细评估患者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损害的程度,以及精神症状、行为问题和 患者的家庭与社区资源等来制定相应的措施。包括: (1)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给家庭带来的负担。 (2)保持患者躯体健康,提供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包括提供充足的营养、适当运动、 改善听力和视力问题及躯体疾病的治疗等。尽量使患者处于熟悉的环境,最好是在家里。房 间地板不宜太光滑,室内光线要适当,厕所要安装扶手。最好有让患者安全活动的空间。 (3)教育家庭成员,向他们提供切实可行的帮助。痴呆患者实际上仍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 因此,可通过非药物治疗使患者生活功能、情绪和行为问题得以改善。 3.药物对症处理:对有精神病性症状、激越行为或攻击行为者,可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由于抗精神病药物可导致锥体外系副作用和迟发性运动障碍, 故应从低剂量开始, 缓慢加量, 症状改善后需逐渐减量或停止用药。 伴发抑郁的患者,可应用抗抑郁药物。但须注意,三环类药物的抗胆碱能副作用可加重认知 功能的损害。故可考虑使用选择性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氟西汀,及其他药物如曲唑 酮等。苯二氮卓类因可引起意识混浊、跌倒和药物依赖等,使用应特别谨慎。 简述痴呆的治疗 促进认知功能的治疗:如胆碱酯酶抑制剂 就精神行为症状的治疗 治疗伴发的躯体疾病 非药物敢于:心理支持,功能管理,社会管理 简述阿尔茨海默病 AD 的临床表现: AD 通常起病隐匿,为持续性、进行性病程,无缓解,由发病至死亡平均病程约 8~10 年, 但也有些患者病程可持续 15 年或以上。 ①轻度 为疾病的早期阶段,突出的表现是近记忆障碍,患者对自己记忆问题有一定的自知 力,会主动采用方法补救。人格改变往往出现在疾病的早期,病人变得缺乏主动性,活动减 少, ②中度 疾病进一步发展,近记忆障碍更加严重,远事记忆也受损,可出现错构和虚构。出 现时间定向障碍和地点定向也出现障碍, 患者的精神和行为障碍也比较突出, 情绪波动不稳; ③重度 思维及其他认知功能皆严重受损。 行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退化, 最终只能 终日卧床。 病程呈进行性, 一般经历 8~10 年左右, 罕见自发缓解或自愈,常因褥疮、骨折、 肺炎、营养不良等继发躯体疾病或衰竭而死亡。 简述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学改变 病理改变主要为皮质弥漫性萎缩, 沟回增宽, 脑室扩大, 神经元大量减少, 并可见老年斑 (SP) , 神经原纤维缠结(NFT) 。 试述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的鉴别。 答: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的主要鉴别要点如下表 2: 表 2 AD 与 VD 的鉴别 AD VD 起病形式 缓慢 较急 高血压病史 无 常有 病程 进行性缓慢发展 波动或阶梯恶化 早期症状 近记忆障碍、人格改变 脑衰弱综合征、人格保持较好 精神症状 全面性痴呆 判断力、自知力丧失 早期即有人格改变 情感淡漠或欣快多见 以记 忆障碍为主的局限性痴呆 判断力、自知力较好 人格改变不明显 情感不稳、脆弱多见 神经系统 早期多无局限性体征 存在局限性症状和体征 脑影像学 弥漫性脑皮质萎缩 多发梗塞、腔隙梗塞或软化灶 Hachinski 评分 & 4 & 7 简述谵妄患者的症状护理 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变化、没 4 小时测生命体征一次 观察患者皮肤弹性及尿相对密度,及时发现脱水、电解质紊乱征兆等 帮助患者增强认知能力:帮助患者辨认环境,稳定患者情绪,对于躁动患者加强巡视 药物护理:口服药以后要检查口腔,确认药物已服下,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如有一场及时通 知医生及时处理 简述痴呆患者的护理问题 有暴力和攻击行为危险 有受伤的为危险 个人应对无效 与慢性意识模糊有关;与幻觉、妄想有关;与自我照顾能力受损有关;与环境危险性识别能力下降有关 与自我判断能力受损有关;与执行该功能受限有关 与认知障碍有关 与日常生活能力下降有关自理能力缺陷综合征 语言交流障碍与语言表达能力下降有关简述痴呆患者的护理 增加患者现实定向感 积极行为行为模式的干预:帮助患者控制危险的、不可接受的行为,奖赏合适的积极的行为 精神行为干预:患者在幻觉、妄想影响下出现异常行为,护理人员在评估问题的基础上,不 要对患者的精神行为问题争论或抱怨,可在转移患者注意力后自爱进行耐心的而结识和疏 导,是患者平静 康复驯练:评估患者痴呆的程度,提供适宜的儿康复训练计划 增进与患者的交流:应保持与患者的接触,沟通时语速要慢,语言表达要清楚、简单易懂, 每次直说一件事,病耐心的给患者额足够时间回答。 简述躯体疾病与精神障碍的关系 精神障碍和躯体疾病偶然并存 心理因素应先过去提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心理因素与难以解释的躯体症状有关 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谵妄、痴呆、遗忘障碍和其他认知障碍;药物的不良反应;情感 障碍、焦虑障碍、应激相关障碍 伴有躯体并发症的精神问题:自杀和故意自伤;究竟和其他物质滥用;进食障碍 对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发生发展有影响的社会心理因素 社会因素如事业、工作压力等 应激性事件 人格特质 生活方式与健康相关的行为 精神障碍 、试述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共同特点。 答: 尽管各种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并无特异性的临床症状, 有时与功能性精神障碍如抑郁 症或精神分裂症的表现相似。概括起来,仍有某些共同的特点: 1.精神障碍的发生与躯体疾病的发生有时间上的密切联系。 2.起病较急者,一般以急性器质性精神障碍为主;慢性起病及疾病早期或恢复期则多以脑 衰弱综合征为主;部分病人在恢复期可能残留人格改变和智能障碍。 3.精神症状可发生于躯体疾病的各个时期,部分躯体疾病患者以精神症状为首发表现,但 多数出现在躯体疾病的高峰期。精神症状常常有昼轻夜重的表现。 4.病程发展常起伏不定,各类精神症状反复交织出现,可由一种状态转化为另一种状态。 如患者早上感到疲乏和轻度的眩晕,下午则可出现焦虑和易激惹,而晚上却发生意识混浊。 5.精神症状的严重程度一般与躯体疾病的严重程度消长平行;精神障碍的病程、预后与躯 体疾病的病程、转归密切相关。 6.治疗原则以病因和对症治疗并重。由于病人躯体功能状况的削弱,应用抗精神病药物要 谨慎。尽量选用副作用少的药物,剂量不宜过大,疗程不宜过长。 7.患者都具有某些躯体体征及实验室的某些阳性发现。 简述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依据 1)有躯体疾病的依据,并已有该躯体疾病可引起精神障碍的报道。 2)有证据显示精神障碍系该躯体疾病导致,如在时间上、病程上的关联。 3)精神障碍的表现不典型,难于构成功能性精神障碍的诊断 4)精神障碍与躯体疾病的病情之间的平行性 5)现实检验能力和社会功能减退。 简述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影响因素 .原发躯体疾病所产生的生物学因素的直接作用 .身心反应 指患者对所患躯体疾病所产生的心理反应,主要表现焦虑、抑郁、恐惧、易激 惹、情绪不稳、多疑、孤独感等。 有之来哦导致的心理症状 个体的心理因素和信念 疾病的认知 应对方式 他人的反应 .诱发因素 高龄、躯体处于疲劳衰弱状态、遗传因素、人格特征、应激状态、环境因素、 缺乏社会支持以及既往神经精神病史等均可能促发精神障碍的发生。 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中有哪几类常见症状群? 答: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常见的综合征如下: 1.脑衰弱综合征 多见于躯体疾病的早期、恢复期或慢性躯体疾病的过程中,表现为疲乏、 注意不集中、记忆减退、思维迟钝、情绪不稳,伴头痛、头晕、心悸、出汗、食欲不振等多 种不适主诉。 2.急性脑病综合征 多继发于急性躯体疾病或急性应激状态,以意识障碍为主要表现,轻者 意识模糊,思睡,重者出现谵妄状态。 3.器质性情感障碍综合征 可表现为抑郁或躁狂,躁狂和抑郁可单独出现,亦可先后出现或 在同一病程中混合出现。 4.痴呆综合征 多见于重性疾病的恢复期或恢复后期,以智能减退为主要临床特征,包括记 忆、思维、理解、判断、计算等功能的减退。亦可出现人格改变。 5.遗忘综合征 表现为选择性或局限性的认知功能障碍,病人意识清晰,智能相对较好,以 记忆障碍和虚构为主要症状。 6.精神病性症状 可表现为各种幻觉、妄想、紧张综合征、思维障碍和行为紊乱等。 有哪些类型的躯体疾病常能引起精神症状? 答:常见的易于引起精神症状发生的躯体疾病主要有以下几类: 1.躯体感染性疾病 常见的有肺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伤寒和副伤寒、疟疾及 HIV 感染等。 2.内脏疾病 (1)心血管疾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心律失常、风湿性心脏病、心内膜炎、先天 性心脏病等。 (2)呼吸系统疾病:如肺性脑病、支气管哮喘及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等。 (3)肾脏疾病:肾性脑病、肾透析、慢性肾脏疾患。 (4)消化系统疾病: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肝性脑病、急慢性胰腺炎,胰腺癌等。 3.内分泌疾病 4.营养缺乏 常见的有烟酸、维生素 B1、叶酸缺乏,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等。 5.结缔组织疾病 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症,白塞病等。 6.血液病 包括白血病,各类贫血等。 7.其他疾病 手术前后,癌症,烧伤,躯体外伤,染色体异常等。 简述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处理原则 病因治疗 积极治疗原发躯体疾病 对症治疗 之来哦与功能性精神病不同:低剂量 充分考虑药物的不良反应、禁忌症,药物 的相互反应等;精神症状缓解后即应停药 支持辽大 加强营养支持 心理治疗 加强护理 简述冠心病所致精神障碍的而临床表现 焦虑抑郁状态:以焦虑最为多见,患者易激动紧张,常伴有抑郁情绪,多发生于病程较长、 个性较为悲观的而患者 幻觉妄想状态:在学业循环障碍严重时刻出现命令性和议论性幻听及被害妄想 意识障碍 痴呆状态 很少见 简述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护理问题 急性意识障碍的相关因素 有暴力行为危险的相关因素 部分自理能力缺陷的相关因素 睡眠形态紊乱的相关因素 遇高热有关;与心脑供氧不足有关 与站王国状态有关,有幻觉有关 与活动受限有关 与意识清晰度下降有关 与高热或躯体不适有关保持健康能力的改变的相关因素 与认知障碍有关 简述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症状护理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改变 检测患者的呼吸节律及心率 检测患者的血压波动 检测意识改变 幻觉 妄想:遵医嘱给予是适当的抗精神病药 焦虑情绪:加强患者情绪变化的监测 抑郁状态 避免患者单独居住 加强巡视 兴奋状态 将患者治愈单间 专人护理 什么是成瘾物质?根据其药理特性分为几类? 答:成瘾物质又称精神活性物质,即社会学概念中的毒品,是指具有很强成瘾性并在社会上 禁止使用的化学物质,在我国主要是指阿片类、可卡因、大麻、兴奋剂等药物。根据其药理 特性可分为以下几类: ①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 ②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 ③大麻; ④致幻剂; ⑤阿片类;⑥挥发性溶剂;⑦烟草。 (9)使用挥发溶剂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10)其他精 神活性物质 简述有关物质依赖的诊断标准 以下症状符合 3 条切持续 1 年 出现耐受性 戒断症状的出现 长期大量成瘾物质的应用 长期渴望戒掉或控制成瘾物质的使用均为成功 耗费大量时间精力获得 由于成瘾物质的使用影响到社会职业和娱乐活动 尽管知道这种物质可以造成躯体和精神损害,仍然继续使用 简述酒精所致的躯体损害 酒精对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的影响 消化道的损害 急性中毒 戒断症状:自主神经功能亢进;癫痫发作;意识障碍;震颤、谵妄 酒精引起的抑郁 简述酒精所致震颤谵妄临床表现: 是最严重的酒精戒断症状,一般在最后一次饮酒 48~72 小时后出现.表现为肢体粗大震颤,意 识模糊,定向障碍,激越,躁动不安,错觉,幻觉,心律不齐,肌肉抽动等,厌食,恶心,呕吐,会导 致脱水,电解质紊乱.急性酒精戒断症状一般在最后一次饮酒后 3~5 天开始缓解. 简述急性酒精中毒: 一普通性醉酒。一次大量饮酒引起的急性中毒。先是自知力差,兴奋话多,言语轻佻,不加 思考等类似轻躁狂的兴奋期。随后言语凌乱,步态不稳。困倦嗜睡等麻痹期症状。 二病理性醉酒。是个体特异性体质引起的对酒精过敏反应。以往不饮酒,一次少量饮酒出现 较深意识障碍,伴紧张惊恐。常产生目的不明的攻击。持续时间不长,数十分钟至数小时, 多以深睡告终。 三复杂性醉酒。一般病人有脑器质性疾病和躯体疾病。在此基础上对酒精耐受力下降。常伴 有错觉、幻觉,可出现攻击和破坏行为。持续数小时,醒后可存在部分回忆。 简述长期大量使用成瘾物质可造成的病症 医学并发症 精神障碍并发症 记忆障碍 社会问题 家庭问题 中毒 戒断 简述酒精依赖患者的治疗及预后 酒精戒断症状的治疗:一般治疗包括心理治疗、缓解戒断症状的医学方法;药物治疗原则 康复戒断的药物治疗及心理治疗 预后:对于事先没有反社会人格障碍的人,没有合并其他物质依赖的人预后较好 有相对稳定社会地位、家庭支持没有法律纠缠的预后较好 如果患者最开始的康复是去昂成康复,预后较好 简述酒精依赖患者常见的护理问题 急性意识障碍的相关因素 有暴力行为的相关因素 有摔伤危险的相关因素 有认知改变和思维过程改变的相关因素 个人应对无效的相关因素 简述酒精依赖患者的护理评价 患者自爱停止饮酒后身体无任何并发症发生 患者是否可以改善人际关系和人正常的交往 患者是否能主动形式社会功能、承担社会责任 患者是否能对社会工作、生活有妥善的考虑和安排 精神分裂症的常见临床类型: 1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以幻觉和妄想幻听为主要临床症状,是最常见的类型。 2 青春型精神分裂症:三乱-思维破裂、情感倒错、意向倒错,两症-行为怪异、色情症状, 一过性. 3 紧张型精神分裂症:紧张性木僵,紧张性兴奋分主要表现。 4 单纯型精神分裂症:孤僻、被动活动减少,主要为逐渐发展的人格障碍。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临床表现:以妄想为主,常伴有幻觉,以幻听较多见,是最常见的精神分裂 症类型.起病年龄较其他各型较晚,以青壮年和中年为主.病初表现为敏感多疑,逐渐发展成 妄想,并有不断泛化趋势,妄想内容日益脱离现实.荒谬离奇.妄想种类常见的有关系妄想,被 害妄想,被培养妄想和非血统妄想.有时可伴有幻觉和感知觉综合障碍.情感和行为常受幻觉 和妄想支配,表现多疑,恐惧,甚至出现自伤及伤人行为.此型病程发展较其他类型缓慢,精神 衰退现象较不明显,预后相对较好. 简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阳性症状 感知觉障碍: 精神分裂症最突出的感知觉障碍是幻觉, 最常见的是幻听, 主要是言语性幻听, 内容往往使人不愉快:命令性幻听;评论性幻听;争论性幻听 妄想:最常见的为:被害妄想、关系妄想 。 妄想特点为:病态的坚信(内容荒谬、不断泛化、、自我卷入、个人独特、因个人经历和文 ) 化背景有所差异。 被动体验:精神与躯体活动自主性方面的问题。如被控制感、物理影响妄想。 思维形式障碍:离题或出轨;过度具体化;过度抽象化;逻辑倒错 简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 情感迟钝或淡漠 思维贫乏 意志减退 兴趣减退与社交缺乏 简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行为症状 冲动攻击行为 紧张综合症 行为障碍 简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症状 智力的损害 学习与记忆功能的损害 注意的损害 运动协调性的损害 言语功能的损害 简述精神分裂症诊断中必须考虑的因素 起病 初次多自爱青春期至 30 岁间 起病隐匿 前驱症状 缓慢出现 难以被人察觉 症状学 简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理状况评估 生命体征 营养状况 睡眠状况 排泄状况 自理状况 意识状况 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 简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社会评估 P102 简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护理 P105 简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护理 P108 简述心境障碍的临床表现: 一、躁狂发作的临表:1 心境高涨。患者主观感觉特别愉快,自我感觉良好。整天兴高采烈。 但情绪不稳,变幻莫测。2 思维奔逸。联想过程明显加速,思维敏捷,内容丰富。3 活动过 多。精力旺盛,兴趣广,动作快速敏捷,整天忙碌,但做事虎头蛇尾,有始无终。4 躯体症 状。面色红润,两眼有神,体力过度消耗。5 其他症状。患者主动和被动注意力均有增强, 但不能持久,易为周围事物吸引。 二、抑郁发作的临表:1 心境低落。显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抑郁悲观。2 思维迟缓。联想 速度缓慢,反应迟钝,思路闭塞。3 意志活动减退。行为缓慢,生活被动,不想做事,常闭 门独居,回避社交。4 躯体症状。睡眠障碍,乏力,食欲减退,体力下降。5 其他。人格解 体,现实解体,强迫症状。 三、混合发作。指躁狂症状和抑郁症状在一次发作中同时出现,通常是在躁狂与抑郁快速转 相时发生。 四、环性精神障碍。是指心境高涨与低落反复交替出现,但程度均较轻,且均不符合躁狂或 抑郁发作时的诊断标准。主要特征是持续性心境不稳定。 五、恶劣心境障碍。指一种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为主的轻度抑郁,而从不出现躁狂。常伴 有焦虑、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患者有求治要求,但无明显的精神运动性抑制或精神病性 症状,生活不受严重影响。 简述躁狂发作临床表现: ①情绪高涨②思维奔逸③活动增多④注意转移⑤严重病人可出现精神性症状⑥躯体症状: 面色红润,两眼有神,体力过度消耗⑦其他:患者主动和被动注意力均有增强,不能持久, 易为周围事物吸引。 简述抑郁发作的临表: 1 心境低落。显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抑郁悲观。2 思维迟缓。联想速度缓慢,反应迟钝, 思路闭塞。3 意志活动减退。行为缓慢,生活被动,不想做事,常闭门独居,回避社交。4 躯体症状。睡眠障碍,乏力,食欲减退,体力下降。5 其他。人格解体,现实解体,强迫症 状。 简述心境障碍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神经生化改变: 1. 5-HT 假说:降低导致抑郁 3. 2. NE 假说:躁狂时 NE 代谢物升高;抑郁时降低 GABA 假说:双相障 DA 假说:抑郁症脑内 DA 功能降低,躁狂症 DA 功能增高。 4.碍患者血浆和脑脊液中 GABA 水平下降。 心境障碍的临床表现: 一、躁狂发作的临表: 1、心境高涨:患者主观感觉特别愉快,自我感觉良好。整天兴高采烈。但情绪不稳, 变幻莫测。 2、思维奔逸:联想过程明显加速,思维敏捷,内容丰富。 3、活动过多:精力旺盛,兴趣广,动作快速敏捷,整天忙碌,但做事虎头蛇尾,有始 无终。 4、躯体症状:面色红润,两眼有神,体力过度消耗。 5、其他症状:患者主动和被动注意力均有增强,但不能持久,易为周围事物吸引。 二、抑郁发作的临表: 1、心境低落:显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抑郁悲观。 2、思维迟缓:联想速度缓慢,反应迟钝,思路闭塞。 3、意志活动减退:行为缓慢,生活被动,不想做事,常闭门独居,回避社交。 4、躯体症状:睡眠障碍,乏力,食欲减退,体力下降。 5、其他:人格解体,现实解体,强迫症状。 三、混合发作。指躁狂症状和抑郁症状在一次发作中同时出现,通常是在躁狂与抑郁快 速转相时发生。 四、环性精神障碍:是指心境高涨与低落反复交替出现,但程度均较轻,且均不符合躁 狂或抑郁发作时的诊断标准。主要特征是持续性心境不稳定。 五、恶劣心境障碍:指一种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为主的轻度抑郁,而从不出现躁狂。 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患者有求治要求,但无明显的精神运动性抑制或精神 病性症状,生活不受严重影响。如何做好心因性精神障碍病人的安全护理。 答;安全护理 将病人安置在设施安全、光线柔和、整洁舒适的修养环境中。并可适当摆放色泽明快的插花,柔和 的壁画等,以利用调动病人积极良好的情绪。 (2)对有意识障碍的病人,应设专人护理,限制其活动范围,以防坠床、摔伤。 (3)对消极抑郁、自杀自伤的病人,应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自杀先兆。防止意外发生。 (4)对处于兴奋状态,伴有冲动、伤人、毁物等异常行为的病人应将强制再重病室,设专人会理。简述躁狂发作的鉴别诊断: (1)精神分裂症:尤其是精神分裂症青春型患者常常出现精神运动性兴奋,但其认知、情 感和意志活动具有明显的不协调性。 (2) 继发性心境障碍(脑器质性\躯体疾病): 肾上腺皮质功能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患者 常伴发躁狂症状,但病人的情绪以易激惹、焦虑和紧张为主,多有不适主诉。有原发躯体疾 病的症状与体征,兴奋症状随原发病病情消长而波动。 简述抑郁发作的诊断要点 抑郁发作须至少持续 2 周 在患者既往生活中,不存在足以符合轻躁狂或躁狂标准的轻躁狂或躁狂发作 不是由于精神活性物质或器质性精神障碍所致 简述抑郁发作的鉴别诊断 躯体疾病如甲状腺病,SLE 等 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脑血管病、肿瘤等 痴呆 其他精神障碍 简述情感障碍患者的治疗原则 高度的安全意识,严防自杀 充分的而药物治疗,足够的计量和疗程 积极的社会心理干预 简述躁狂发作患者的护理问题 营养失调 与精神运动性兴奋、体力过度消耗有关 睡眠形态紊乱 与入睡困难 易醒、睡眠需求减少等有关 有暴力行为危险 与情绪不稳、易激惹、失去正常控制能力有关 思维过程改变 与思维联想加快 den 各有关 社交障碍 与自我评价过高、易激惹等有关 简述躁狂发作患者的生理护理 提供一个安静的病室环境,病室陈设要求简单 保证足够营养和水分 保证休息和睡眠 协助完成个人卫生 简述抑郁发作患者的护理问题 营养失调 与精神运动性兴奋、体力过度消耗精神压力所致厌食有关 睡眠形态紊乱 与入睡困难早醒等有关 有暴力行为危险 与情绪低落、悲观绝望、自罪妄想等有关 穿着/修饰自理缺陷 与对身体外表兴趣降低有关 社交障碍 与沟通障碍、自我概念紊乱等有关 简述抑郁发作患者的一般护理 保护患者,避免自我伤害行为的发生 维持足够的营养、休息和卫生 提供适宜的环境,以保证睡眠 增加患者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增进及充分利用支持系统 指导患者正确认识心理社会压力 重建或学校适应性应对方法 指导患者学校有关药物知识 简述抑郁发作患者的治疗护理 药物治疗护理 确保患者每次将药物服下,保证药物治疗的效果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护理 治疗前护理:详细说明有关治疗方法、程序等,基于鼓励和支持; 治疗过程中的护理:给予心理安慰 ie, 治疗后护理:协助患者将头偏向一侧,尽心共创胖看护, 做好相应的躯体检查;治疗前 8 小时禁食禁饮。 确认患者身份,建立静脉通路。检测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和意识状况,会病床后继续卧床 2 小时,侧生命体征;治疗后 2 小时进流质饮食或半流质;治疗后患者会出现记忆力减退的而反应,尽量不要求患者回忆; 如主动问起,应向患者解释说明;记录治疗前中后的反应。 简述 CCMD-3 的分类神经症的分类 1、恐惧症;2、焦虑症;3、强迫症;4、躯体形式障碍; 5、神经衰弱;6、其他或待分类的神经症(如心因性斜颈、心因性瘙痒症) 。 论述神经症的分类: 1、恐怖性神经症 2、焦虑性神经症:焦虑症(anxiety)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症。包括广 泛性焦虑及发作性惊恐状态两种临床相,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口干、尿频、 尿急、出汗、震颤和运动性不安等。焦虑并非实际威胁所引起,其紧张程度与现实情况很不 相称。 3、强迫性神经症:强迫症(obsession compulsion disease, OCD)是以强迫观念、强 迫冲动或强迫行为等强迫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神经症。 病人深知这些强行之有效症状不合 理、不必要,但却无法控制或摆脱,因而焦虑和痛苦。 4、抑郁性神经症 5、疑病性神经症:疑病症(hypochondriasis) 即疑病性神经症,其主要临床表现是 担心或相信自己患有某种严重的身体疾病。 6、神经衰弱:神经衰弱(neurasthenia)是一种以精神易兴奋又易疲劳为特征的神经 症,并表现为精神易激惹、易烦恼、易紧张,还伴有肌肉紧张性疼痛和睡眠障碍等生理功能 紊乱症状。 7、癔症:癔症(hysteria)是由精神因素,如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暗示或自我暗示, 作用于易病个体引起的精神障碍。癔症的主要表现有分离症状和转换症状两种。 简述神经症的共性 1、起病常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 3、无相应的器质性病变的证据 5、一般没有明显精神病性症状 简述神经症的鉴别诊断 躯体疾病和脑器质性损害 精神分裂症和情感性障碍等重型精神病 心理生理障碍或心身疾病 精神应激引起的心因性障碍 人格障碍 简述神经症的治疗原则 早发现早治疗 心理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积极控制症状 注意维持治疗,防止复发和慢性化 培养健康的人格。 简述神经症诊断标准 (一)症状标准(下面之一) : 1、恐惧 2、强迫症状 3、惊恐发作 4、焦虑 5、躯体形式症状 6、躯体化症状 7、疑病症状 8、 神经衰弱症状(二)严重程度标准:①影响社会功能:工作、学习、生活;②无法摆脱的精 神痛苦而主动要求治疗 (三)病程标准:续病程至少三个月(惊恐发作除外) (四)排除标准: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与非依赖物质所至精神障碍;各种精神病 2、有一定的易感素质和人格基础 4、社会功能相对完好 6、有自知力(部分或完全) ,有求治要求 性障碍,如: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 简述神经症的治疗: (药物与心理治疗联用是最佳方法) 1、 心理治疗: ①支持性心理治疗 ②精神分析治疗 ③认知治疗 ④行为治疗 ⑤森田疗法 ⑥ 催眠治疗 2、药物治疗 抗焦虑药:苯二氮卓类:安定、阿普唑仑、氯硝安定、三唑仑、舒乐安定、其它(丁螺环酮) 抗抑郁药:三环类:多虑平、阿米替林、氯丙米嗪 SSRI 类: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兰 其它:曲唑酮、文拉法辛、米氮平 简述惊恐障碍的病因 遗传 生化:血乳酸盐含量升高;神经递质;受体 心理 简述焦虑症的特征 ①焦虑、紧张为主要临床相 ②伴有自主神经症状、肌紧张和运动性不安 ③无实际威胁或与现实处境不相称 ④感到痛苦、自知力存在 简述广泛性焦虑(慢性焦虑症)的临床表现 ?精神焦虑:精神上的过度担心是焦虑症状的核心。如预期焦虑、自由浮动性焦虑。 ?躯体焦虑: 自主神经症状:运动性不安:肌肉紧张:性功能障碍: ?其他症状:过分警觉、激惹性增高、感觉过敏(外界、体内) 。 简述惊恐发作(急性焦虑障碍)的临床表现: 一种以反复的惊恐发作为主要原发症状的神经症。发作不可预测,突然发生突然终止,不限 于特定情境,反应强烈,体会到濒临灾难的害怕和恐惧。 一般历时 5~20 分钟,很少超过 1 小时。 ?恐慌状态:感到死亡或灾难将至,惊叫、四处呼救、奔走。 ?严重的自主神经紊乱:心动过速、心率不齐、胸闷、呼吸困难或过度换气、眩晕、四肢麻 木、出汗、全身发抖等。 简述广泛性焦虑的治疗 药物治疗:苯二氮卓类使用广泛有效;丁螺环酮;抗抑郁药 心理治疗:心理教育;认知行为疗法;生物反馈疗法 简述恐惧症的临表: 1、场所恐惧症:表现为不敢进入商店、公汽等公共场所和人群聚集的地方。甚至不敢 出门,对配偶和亲戚的依赖突出。 2、社交恐惧症:在公共场合下感到害羞、局促不安、怕为人耻笑。有赤面恐惧、对视 恐惧等。 3、单一恐惧:患者对某一具体的物体、动物有一种不合理的恐惧,症状恒定,多只限 于某一特殊对象。 简述强迫障碍的病因 P137 遗传 生化 5-HT 系统功能增高 生理 心理 简述强 迫 症特征: 1、反复出现的强迫思维或强迫动作; 2、患者体验到观念或冲动来源于自我,但违反自己的意愿,使自我强迫和反强迫共存; 3、患者能意识到强迫的异常性,但无法摆脱。 简述强迫观念的表现形式 强迫思想(观念、概念) :反复想一些词句。如:下流。 强迫性穷思竭虑:反复想考无意义的问题。如:树根为什么朝下。 强迫怀疑:对所做的事不放心。如:门是否关好;钱物是否点清。 强迫联想:看到一个词或脑子里出现一个概念时,不由自主地联想到另一个概念。如:警察 ―小偷。 强迫回忆:不由自主地反复呈现出经历过的事情,无法摆脱。如:上洗手间滑倒。 强迫意向:强烈地对某种冲动行为的担心。如:在阳台边想跳楼;见到异性想拥抱。 强迫症病人临床表现的共同特点是什么?答;其共同特点为; (1)病人意识到这种强迫观念、意向和动作是不必要的,但不能为主观意志加以控制 (2)病人为这些强迫症状所苦恼和不安。 (3)病人可仅有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或既有强迫观念又有强迫动作,强迫动作可以为是为了减轻焦虑不安 而做出来的准仪式性活动。 (4)病人自知力保持完好。求治心切。 ?简述躯体形式障碍的临床表现: 是一种以持久的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神经症。 患者因这些症状反复 就医,各种医学检查阴性和医生的解释均不能打消其疑虑。 一、躯体化障碍:是一种以多种多样、经常变化的躯体症状为主的神经症,症状可涉及身体 的任何系统或器官,病程慢性波动,反复就医,常伴有焦虑和抑郁情绪。病程至少 2 年,若 不足 2 年,则诊断为:未分化躯体形式障碍。 二、疑 病 症:担心或相信患有一种或多种严重躯体疾病的持久的先占观念,反复叙述各种 躯体症状、多次就医,检查的阴性结果也不能打消顾虑,常伴有焦虑和抑郁。 三、持续性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 ①一种持续、严重的疼痛; 苦而主动求治。 ②情感冲突或心理问题直接导致疼痛的发生; ③医学检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条件性情绪反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