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走近对联,关于学习的对联

让语文综合性学习走进寻常课堂
1.培养学生在日常的语文学习中,学会运用综合性学习的知识来解读课文的能力。
2.结合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整体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
(一)意义阐述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和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四项同等重要的学习内容,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但在日常的语文学习中,综合性学习普遍不受重视。如何让综合性学习走出被忽视的境遇,是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个人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应该走进寻常的课堂,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一部分,真正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整体思路
1.将综合性学习与日常的阅读、写作及口语交际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课堂教学的固定模块。例如可将名著综合性学习化整为零,化为涓涓细流浇灌于课堂教学之中,利用课前三分钟的口语训练,让名著走进课堂,开展“名著故事擂台赛”。亦可结合写作教学,指导学生撰写品评名著人物的小论文。
2.让综合性学习成为课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辅助手段。例如可通过课本剧的表演及对联的运用,来帮助学生理解《范进中举》中胡屠户及众乡邻的人物性格,及当时趋炎附势、欺贫爱富的社会风气。以下就以此为例,设计方案。
3.教学形式: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要形式。
1.指导学生学会利用互联网、图书馆等资源查找、搜集对联及课本剧编导方面的材料,并作抄录,整理后存入文件袋备用。
2.教师掌握相关的编导方面的知识。在鼓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时,给予应有的指导。
【方案设计】
(一)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查找相关资料,内容应涉及对联的概念、对联的种类、对联的应对及创作、和戏剧常识、课本剧的撰写、编演等方面的知识。并着手撰写、编演课本剧。
2.教师准备:①事先做好鼓励工作,让学生明白此次活动的意义,让其做到积极准备,人人参与。②对学生搜集的对联知识成果进行展示,并结合历年中考常见对联题及古今经典对联,举行一次对联知识讲座,让学生对对联的知识及应对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③指导学生运用戏剧常识,认真研读课文,挖掘人物语言,总结人物性格,将小说《范进中举》改编成课本剧,再指导其在排练时如何更好地表现人物形象,演绎矛盾冲突等方面的问题。并举行一次课本剧表演比赛,选出最佳的表演小组。
(二) 课堂活动
第一环节:倒叙手法——课本剧表演
①由最佳表演小组表演课本剧导入活动。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并带给同学享受学习语文的快乐。
②课本剧以倒叙的手法进行表演,学生能更为直观地感受胡屠户、众乡邻、张乡绅等人对范进中举前后态度的变化,为下面分析人物形象、探讨文章主题张本。
第二环节:运用对联——解读人物、初涉主题
学以致用,运用对联知识,通过让学生对对子的方式,鲜明地感知胡屠户、众乡邻、张乡绅等人对范进中举前后态度发生的天差地别的变化,及当时趋炎附势的不良社会风气。
(三) 课后延伸
1.笔耕不辍——编写课本剧
指导学生运用戏剧理论知识,从本单元的小说中任选一篇改成写课本剧。指导学生编写课本剧必须突出体现剧本的三方面特点:①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②反映现实生活的矛盾要尖锐突出。③剧本的语言要表现人物性格。努力做到正确理解原作,使改编后的剧本更充分更准确地表达原作的主题和主要内容。此举可收到“一箭双雕”之效,为了写好课本剧学生就得钻研课文,分析人物形象,揣摩人物心理,挖掘主题思想等,在撰写过程中,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以提高,又可以让学生借此机会巩固小说的相关知识,为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集思广益——整理对联知识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编写成《对联知识小百科》的小册子,并在班上交流。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走近对联》——语文活动课教学设计_文档库
文档库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 《走近对联》——语文活动课教学设计
《走近对联》——语文活动课教学设计
《走近对联》——语文活动课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是它的重要特点。新课标下语文课程资源的内容不仅包括课堂教学资源,还包括课外学习资源。它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开发和利用,为学生构建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进而把教师的资源开发意识转化为学生的利用语文资源学习语文的意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基于以上思考,本课的设计意图就是想通过引导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之一 -----对联的接触,在有趣的学习过程中,体味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语言文字的魅力,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为学生打开一扇接触和学习传统文化的窗口。
【学习内容分析】
我们祖国五千年的文明源源流长,汉代的赋、唐代的诗、宋代的词、元代的曲,在世界文明中熠熠生辉,而对联是其中雅俗共赏的一枝奇葩。它以最精巧的语言和有节奏的韵律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抒发了情感。让人在品味的过程中,体会到对联文辞的精炼和民族文化与精神的深邃。本课所选择的对联让学生在与传统文化的亲密接触中,情趣盎然地享受民族语言艺术的独特魅力,感受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是开阔学生语文视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亲近传统文化的很好载体。
【学生分析】
对于对联,六年级的孩子并不是一无所知。虽然对联没有在教科书中出现过,但生活中的春联、店联和旅游景点中的楹联等都是见过的。他们缺少的只是老师领进门,从真正意义上去关注和探究对联。对联该怎么读,有什么特点,表达什么意思,孩子们既感到陌生又感到好奇。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孩子们没有真正接触过对联,对对联感到神秘和畏难,恰恰是学生学习对联的兴奋点和内驱力。再加上小学近六年的语文学习,学生课内外积累的不少故事、成语典故、词汇等,都为学生学习对联奠定了一定的认知基础。
【教学目标】
基础目标:初步了解对联的基本特点、格式,在赏析、品味、应对对联中,自主经历锤炼语言文字的过程,丰富语文知识,拓展语文视野,体验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感受学习对联的乐趣,激发学习对联的热情。
发展目标:在学习对联的过程中,通过信息检索、重组和应用,诱发思维碰撞,培养探究、创新意识,培育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Word文档免费下载:学习了本文.为进一步了解伟人深邃的思想.班级举行以“走近列夫•托尔斯泰 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题目.(1) [对联巧评价]根据对列夫•托尔斯泰的了解.结合课文内容用一副对联评价列夫•托尔斯泰. 答: (2) [活动永纪念]班级掀起纪念列夫•托尔斯泰的热潮.同学们都以极高的热情积极筹备,请你为这次纪念活动设计一个 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
暑假天气热?在家里学北京名师课程,
& 题目详情
& 学习了本文,为进一步了解伟人深邃的思想,班级举行以“走近列夫•托尔斯泰”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题目。(1) [对联巧评价]根据对列夫•托尔斯泰的了解,结合课文内容用一副对联评价列夫•托尔斯泰。 & && &答: (2) [活动永纪念]班级掀起纪念列夫•托尔斯泰的热潮,同学们都以极高的热情积极筹备,请你为这次纪念活动设计一个简单的活动方案。& &答:
答案(1)(示例1)三尺诛儒相貌丑无私心底天地宽 (示例2)—声怒吼斥沙皇满腔热血唤和平&(2)(示例)搜集列夫•托尔斯泰的照片,播放纪录片《寻找 托尔斯泰》,介绍他的人生经历、文学创作及思想探索之路, 开设列夫•托尔斯泰文化中心。解析(1)对联内容要能结合课文且紧扣列夫•托尔斯 泰的生平事迹,上下联相互对比,符合对联的形式要求。(2)活动方案要贴近学生的学习实际,能突出对托尔斯泰的 纪念意义,表达人们对这位文学泰斗的崇敬之情。
题目来源: &
科目:初中语文
4. 下面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 )&&&A.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译文:可汗给木兰记下了十二次功,赏赐了很多的财物。&&&B.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译文: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C. 爷娘闻女来7出郭相扶将。译文:木兰的爹娘听说女儿凯旋,走出家门争相搀扶这个将军女儿。&&&D.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译文:我愿意走上一千里路.送儿子回到故乡。
科目:初中语文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 )& A. 凄惨(qī) &马鬃(zōng)& & 催眠(mín) &藏书(cáng)& B. 磨蹭(ceng) &裁成两半(cái)& & 脊背(jǐ)& & 梦幻(huàn)& C. 掺和(chān) &欣慰(wèi)& & 沙哑(yǎ) &翻来覆去(fù)& D. 嘲笑(cháo) &塾师(shú)& &崇敬 (chóng) &冤枉(wang)
科目:初中语文
学习了季羡林先生的《我的童年》一文后,语文老师 组织了以“难忘童年”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 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1) 请围绕“难忘童年”这一主题设计一个简要的活动 方案。& & &答: (2) 请你为这次活动写一段简要的开场白。& & &答: (3) 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把课本中学 过和大家搜集到的有关“童年”的好文章编辑成了一 本合集,并命名为“童年梦痕”。请你为《童年梦痕》 写一则50~100字左右的介绍词。& & &答:
科目:初中语文
4. 下列填人横线上的句子,最能表达作者对天神蔑视和憎恨的一项是(2分) ( & )& & 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把你这云中君烧毁了吧!你们这些土偶木梗, & & &。&&&A. 你们高坐在神位上没有什么德能,你们只是产生黑暗的父亲和母亲。&&&B. 你们高坐在神位上有什么德能?你们不能产生黑暗的父亲和母亲!&&&C. 你们高坐在神位上并没有德能,你们只是产生黑暗的父亲和母亲。&&&D. 你们高坐在神位上有什么德能?你们只是产生黑暗的父亲和母亲!
科目:初中语文
名句名篇 根据所学课文填空这些芝麻绿豆般的小事是不折不扣的身边琐事,_ & & &&。它有时候能激励我前进,& & & &。
科目:初中语文
&3.&(2015湖北鄂州吴都中学期中,3, ★☆☆) 下面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 《雪》的作者是鲁迅,选自他的散文诗集《野草》。&&&B. 巴金,现当代著名文学家。《日》《月》选自他的《龙•虎•狗》。& & C.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朝”读zhāo, “早晨”的意思。早晨的花到晚上拾起来,说明这个集子的文章都是回忆性的。& & D. 《海燕》是高尔基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开头部分。海燕象征革命者。
科目:初中语文
2.下列句中加粗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养殖业低迷,饲料加工企业的利润微不足道,无法与相关产业的利润相比。B.他把我请在一把上位的太师椅上坐下,正襟危坐地和我对起话来。C.别太在意别人的评论,不然你会老是郁郁寡欢!D.她穿着一件华丽的衣服,在人群中显得鹤立鸡群。
科目:初中语文
5.(2015山东泰安岱岳期中,4, ★★☆)将下面的句子还原到原文中的恰当位置是( )& &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a.(他)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b.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糾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c. 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d.像米开朗琪罗画的摩西一样,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A.a B.b C.c D.d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关于语文学习的对联"的糗事
你可能感兴趣:
糗事百科为大家收集了很多的关于语文学习的对联的糗事,各种关于关于语文学习的对联的爆笑经历、尴尬时刻和开心视频,想持续关注关于语文学习的对联的糗事就收藏本页吧.
扫码下载糗事百科app语文综合性学习之对联文化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语文综合性学习之对联文化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