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正位片,尘肺影像诊断课件报告诊断出:两肺肺气肿,是怎么回事

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_甜梦文库
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编辑人:宾大庆放射诊断报告书写规范第一部分 诊断报告书写常规 一、诊断报告书写规范是诊断质量的最终反映 医学服务涉及人的生命与健康,其服务质量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为此,医学管理学就提出 了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的种种规范与办法。发达国家的医学质量保证,质量控制是由政府有关部门与医 学学术团体共同实施的。从我国近年来的实践看,也是由政府部门施加一定的行政影响,并组织有关的 医学团体制定统一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的规范与实施办法,并加以贯彻与推广。 诊断报告书能反映医学影像的诊断质量。从一份规范的诊断报告书中可以看得出使用的设备是什 么,检查的操作技术或程序是怎样的,诊断者观察是否全面,以及诊断的思路是否正确等等。因此,我 们认为在逐步完善医学影像学质量保证或质量控制的进程中,第一步要走的路就是诊断报告书的规范 化。 二、规范化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的格式 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书的格式是一种形式,它反映的内容必须要符合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要求。 纵观现在国内、国外的诊断报告书,形式各种各样,大小与繁简程度也不一致。但是从质量保证与质量 控制角度出发,我们认为医学影像学的诊断报告书的格式应包括以下 5 项。 1、一般资料,往往是表格式的。逐项填写: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别、住院号、病区、病床、 门诊号、X 线号、CT 号、检查日期、报告日期等等。 2、检查名称与检查方法或技术。 3、医学影像学表现。如 X 线所见、CT 所见等。 4、医学影像学诊断。 5、书写报告与审核报告医师签名。 三、规范化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书的内容 规范化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书的五个项目所包括的内容各不相同,但却有一定的联系,它们与报 告形式是统一的。我们将每一项目应书写的内容,建议如下。 1、一般资料 各家医院可以根据各种不同设备的医学影像学科具体情况设计各自的表格,但必须是能精简地概 括识别病员的标志、检查要求、目的与简要的临床情况或诊断。报告书写者应逐一填写。 患者的姓名、送诊科室、住院号或门诊号是为了识别病员用的,对于同名同姓的患者,可根据住 院号或门诊号,以及送诊科室的不同而加以识别。1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编辑人:宾大庆2、检查名称与检查方法或技术 对于规模较小的医院放射科(指二类乙级医院以下标准的医院放射科)在影像诊断报告书中只用 “检查名称”一项就可以。这类科室一股均采用检查常规,一切按常规办事。或虽无书面的常规,但有 科室人员相互默契的常规。例如会诊单上写“胸部摄片”就一定是胸部正侧位。会诊单上写“鼻窦摄 片”就一定是 water 位摄片等。但对于二甲以上标准医院规模较大的放射科,在报告中须增加“检查方 法”或“检查技术”一项。这类科室开展项目很多,新开展项目出现且科室主治医师以上医师较多,各 人常用检查技术可能不一致,这些情况应在“检查方法”一项中有所说明。传统的检查如钡餐造影等, 均按统一常规操作,其它临床医师也知道是怎么回事,故在“检查方法”项中注明为“常规”即可,否 则应对“检查方法”或技术作一交代。 3、医学影像学表现 过去普通平片与较简单的造影检查,摄片数目较少,多主张对其表现作较全面的描述与讨论。例 如对正常胸部正位片,要求对肺野、肺门、肺段、胸膜、横隔、纵隔,所见骨骼与胸廓软组织进行较详 细描述。当然也有少数医师只在医学影像学表现项下书写“心、肺、膈无异常”一句,同时在“医学影 像学诊断”项下书写相同的结论,我们认为这样书写不规范。 现在不少检查项目观察内容很多,如 CT 增强前,后扫描的层面往往甚多,同一层面还可采用不同 的窗位进行观察,书写报告医师不可能也无必要对所观察过的全部内容作所有阳性或阴性的叙述。根据 当前的情况我们认为在“医学影像学表现”项目中应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而书写繁简程度可由各组 , 室自行决定。 (1)临床对医学影像学诊断所要求的内容:即阐明有无临床所疑疾病的种种表现或征象,如有者 则应对所出现的病变大小,形态与部位等等―一加以描述,并对该疾病应该或可能出现而未出现的表现 说明“未见”。此外还应对疾病定位与定性有关表现或征象说明“见到”或“未见到”。“见到”者再 加以必要的描述。 (2)临床要求(即临床所疑疾病)以外的阳性发现。(a)意外或偶然发现“临床所疑疾病”以 外疾病的征象。如骨外伤患者所摄骨路片上偶然发现骨软骨瘤:(b)种种正常变异的表现;(c)成像 的伪影的表现;(d)难以解释的不能据之作出医学影像学诊断的一些表现。对于后一种情况应在“医 学影像学诊断”项下建议临床作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这些表现的意义。 (3)讨论:对于判断为正常或诊断十分明确者,其诊断报告书一般无需“讨论”。对于诊断比较 复杂 即有鉴别诊断的情况存在时 为了使读诊断报告的医师了解书写报告医师的思路与诊断依据 “讨 , , , 论”就成为必须的内容。对于一些影像表现的病理基础,如 CT 所见代表脑水肿的脑内病灶周围低密度 带,报告书写者可以用“讨论”的形式在“医学影像学表现”中述及。对于一些影像表现可能出现那些 临床症状或是与临床症状相符,也可在“医学影像学表现”项下述及。 4、医学影像学诊断: 为整个医学影像这一检查的结论。不少阅读报告的临床医师只阅读这一项。报告书写者必须根据 医学影像学表现恰如其分地做出这一检查结论。一股分为以下 5 种情况: (1)正常或未见异常;2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编辑人:宾大庆(2)病变肯定,性质肯定; (3)病变肯定,性质不肯定,这种结论又可分以下二种情况:(a)以某一疾病为主但不典型, 应说明不典型的理由。(b)病变表现无特征性,可有多种可能性,依次说明每种可能性,符合诊断面 与不符合的另一面。 (4)可疑病变,所见表现不能肯定为病变,可能为正常变异或各种原因造成假象。要说明不能肯 定的原因。 (5)需要病员回来补充检查,如补摄其他体位或需要增强等。 5、医师签名: 签名医师即是此份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的责任人,如只有一名医师签名须职称为主治医师以上的 医师。如书写报告者为医师,则在“书写报告”项下签名,而另有职称为主治医师以上医师在“审核报 告医师”项下签名。 第二部分 普通 X 线检查诊断报告书写规范 由于近 10 多年来各级医院放射科设备有很快速发展,以往光靠普通 X 线作诊断的局面己发生很大 的变化。普通 X 线检查的重要性在改变,部分的检查项目与检查技术已由 CT、MRI 与 DSA 替代。尽管如 此,普通 X 线检查与诊断仍是整个放射科影像诊断的基础,我们仍建议要对普通 X 线表现要作全面的描 述与讨论。以下就普通 X 线常用各个系统诊断报告书写规范作一描述,供作参考。 一、胸部 X 线报告 1、胸廓:对称、畸形、骨骼情况。 2、肺野:肺内血管纹理,肺内有无病灶,如发现病灶要描述其部位、形态、边缘、大小、有无空 洞等等情况。 3、肺门:正常、增大,有无肿块等。 4、纵隔:气管是否正中,纵隔有无增宽及有无肿块发现等。 5、横膈:位置、形态有无改变,肋膈角与心膈角情况。 6、心脏:外形有无异常变化,心胸比率,各房室情况。 二、心脏平片 X 线诊断报告 1、摄片位置:后前位、右前斜位、左前斜位,左侧位。 2、胸廓:纵隔与横蹄形态有无异常。 3、肺部:重点描述肺门、肺内动、静脉血管纹理的变化,有无肺动脉高压或肺淤血等表现。3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编辑人:宾大庆4、心脏:心外形增大的类型,肺动脉段外形变化,各房室增大的情况,食道左房压迹变化情况。 三、泌尿系统 X 线诊断报告 1、平片: (1)两肾轮廓、位置、形态与大小。 (2)全尿路区域有无钙化或结石样阴影。 (3)腰大肌及腹壁脂肪线影像情况。 (4)脊椎、骨盆区、骨骼有无异常。 (5)肠道内容情况及其他腹部异常阴影。 2、排泄性尿路造影(IVP) (1)两肾轮廓、位置、形态、大小。 (2)使用对比剂名称、剂量、浓度。 (3)两肾功能显影情况:正常、延迟、不显影。对肾功能差者,造影需延时 45’-60’或更长时 间摄片观察。 (4)两侧肾盏、肾孟轮廓显示情况。 (5)膀胱充盈情况。 (6)两侧输尿管显示情况。 (7)腰椎与骨盆区骨质情况。 3、逆行肾盂造影(RCP) (l)两肾轮廓、位置、形态、大小、注明导管位置。 (2)使用造影剂的名称、浓度、剂量。 (3)两侧肾盏、肾孟、输尿管充盈显示情况。 (4)腰骶椎与骨盆区骨质情况。 4、膀胱造影 (1)造影剂名称、浓度、剂量。4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编辑人:宾大庆(2)膀胱充盈的轮廓、形态、大小;病理性改变应说明病变范围大小,边界与邻近脏器的关系。 (3)若观察膀胱壁者应测量其厚度,边缘与周围情况。 (4)男性应包括前列腺增生向膀胱突出压迫情况。 (5)有无其它异常发现。 四、头颅、五官 X 线诊断报告 头颅、 1、头颅平片 X 线诊断报告 (1)头颅大小与形态。 (2)颅骨内外板与板障厚度与密度情况。 (3)颅缝与囱门有无异常。 (4)脑回压迹有无增多、增深。 (5)颅板血管压迹有无异常。 (6)蝶鞍大小、形态。骨质有无异常。 (7)颅内有无生理或病理性钙化,其位置、形态。大小、数目如何。 (8)头颅软组织情况。 2、副鼻窦 X 线诊断报告 (l)各组窦腔发育情况。 (2)各窦腔大小、形态、密度有无异常,黏膜有无增厚,有否液平。 (3)鼻腔与眼眶消况。 (4)如鼻腔出现占位性病变应重点描述清理变化情况。 3、乳突 X 线诊断报告 (1)乳突类型(气化型、板障型、硬化型),气房大小及密度。 (2)鼓窦入口与鼓窦区有无扩大或骨质破坏。 (3)鼓室、鼓室盖、乙状窦等骨质情况。 (4)内外耳道情况。5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编辑人:宾大庆(5)周围组织骨质结构情况。 4、眼眶 X 线诊断报告 (1)眶窝大小与形态。 (2)眶壁骨质结构。 (3)眶内软组织密度有何异常改变。 (4)眶裂、视神经孔形态、大小及骨壁清况。 (5)周围副鼻窦与颅内情况。 5、下颌骨 X 线诊断报告 (1)下颔骨骨质有无异常情况,如有病变应按基本病理变化重点描述。 (2)牙槽有无病变情况。 (3)软组织情况。 五、骨与关节系统 X 线诊断报告 1、骨与关节外伤 X 线诊断报告 (1)骨折或关节脱位部位与名称。 (2)骨折断端移位情况,对位对线情况。 (3)软组织有无积气、异物或肿胀情况。 (4)骨折断端或脱位关节有无骨质破坏,或其它骨质改变。 2、关节病变 X 线诊断报告 (1)关节病变发生部位:干骺端、骨干或关节。 (2)骨与关节骨质结构有无异常:如有病变应按基本病理变化重点描述。 (3)关节间隙与软组织情况。 3、四肢长骨病变 X 线诊断报告 (1)病变发生部位及累及范围。 (2)四肢长骨病变基本病理变化情况应重点描述。6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编辑人:宾大庆(3)软组织变化情况。 (4)如果是肿瘤病变应描述肿瘤生长方式(膨胀性、压迫性或浸润性破坏)与病变与正常骨组织 分界线情况。 4、脊柱病变 X 线诊断报告 (1)脊柱曲度变化情况。 (2)病椎的部位,数目与基本病理变化情况应重点描述。 (3)椎间隙改变情况。 (4)软组织特别是椎旁软组织改变情况。 六、急腹症平片 X 线诊断报告 1、立位片:胃肠腔有无扩张、积气、积液或液平面以及隔下有无游离气体。 2、卧位片: (1)膈肌位置,肝脏、脾脏、肾脏的轮廓,位置、形态及大小。 (2)腰大肌与腹膜内外脂肪层影。 (3)何段肠道积气扩张、肠壁厚度、肠道分布与位置如何?有无肿块或高密度结石影。 (4)脊柱、盆腔、骨骼有无异常。 七、消化道造影 X 线诊断报告 1、食道造影诊断报告 (1)胸部常规透视情况、胃泡大小、食道内有无食物滞留。 (2)食道钡剂通过各段充盈情况,有无受阻缺损或狭窄。 (3)食道壁柔软度、扩张度、粘膜情况。 (4)经过贲门钡流情况,有无受阻,局部有无肿块,有无受压、移位情况。 (5)胃底部钡剂充盈情况,膈胃间距离如何。 2、上胃肠造影诊断报告 (1)腹部常规透视情况。7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编辑人:宾大庆(2)食道有无异常。 (3)胃部:类型、位置、张力、蠕动、粘膜等情况。 (4)胃壁柔软度、移动度、排空程度。 (5)胃双重对比相,胃小区显示情况有无异常。 (6)十二指肠各部形态,功能变化。 (7)如为全胃肠道造影应观察各组小肠粘膜位置,走行方向有无异常。并要连续观察直达回盲部 显示为止。 3、结肠造影诊断报告 (1)腹部常规透视情况。 (2)导管插入顺利与否。 (3)结肠各段充盈显示情况,有无受阻,位置,结肠袋形、外形、移动度、肠壁柔软性、排钡后 结肠收缩功能、粘膜皱壁情况。 (4)气钡双重相:粘膜情况,有无充盈缺损或息肉样改变等情况。 第一节 头颈 一、鼻窦 (一)鼻窦炎 鼻窦炎多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邻近器官炎症的扩散,如牙源性感染或各种原因的窦口堵塞,皆 可为感染的致病因素,也可为变态反应性鼻炎的并发症。可以分为化脓性鼻窦炎和变态反应性鼻窦炎。 急性鼻窦炎的主要病理改变为黏膜肿胀充血,分泌物增多、潴留;慢性鼻窦炎的主要病理改变为黏膜肥 厚。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鼻塞、流脓涕、头痛和鼻窦区压痛。 【病例】鼻窦炎 1、克瓦位[图 1-1-l] 2、报告书写要点:在急性期 X 线表现主要为感染窦腔内密度均匀增高、浑浊,鼻腔黏膜和鼻甲可 见肿胀;慢性期黏膜肥厚更加明显,黏膜下皮质白线消失。注意观察是否存在气液平面;若窦壁下条状 软组织密度影,黏膜发生息肉样变;注意间隔和皮质白线是否清晰。8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编辑人:宾大庆图 1-1-l 鼻窦炎 A.克氏位;B.瓦氏位 3、报告示范:右侧额窦、左侧上领窦窦腔密度增高,透过度减低,右侧上领窦黏膜增厚。窦壁骨 质结构未见异常。余未见异常。 (二)鼻窦囊肿 鼻窦囊肿有浆液性囊肿和黏液腺(潴留)囊肿两种。好发生于上颌窦,以窦腔底部和侧部多见, 与鼻窦慢性炎症有关。前者多由于毛细血管内渗出的浆液潴留于黏膜下层结缔组织内形成,后者常由于 慢性炎症导致黏液腺阻塞,黏液潴留形成。当囊肿合并炎症时,X 线上不易与炎症合并息肉样变鉴别; 单独存在的囊肿,X 线表现为位于窦腔底壁的边缘光滑的半圆形软组织密度影,存在窦腔扩大者,常常 提示为黏液潴留囊肿,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两者的鉴别。 【病例】右上颌窦囊肿 1、克瓦位[图 1-l-2] 2、报告书写要点:X 线多表现为窦腔内边缘光滑的圆形、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可以为单发,也 可以为多发。合并炎症时也可以表现为高密度窦腔内的软组织密度影。窦壁骨质通常清晰。9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编辑人:宾大庆图 1-1-2 右上颌窦囊肿(瓦氏位) 3、报告示范:右侧上颌窦腔底壁可见边缘光滑的半圆形软组织密度影,右侧上颌窦窦腔扩大,右 侧上颌窦黏膜下皮质白线连续;余鼻旁窦窦壁黏膜光滑,黏膜下皮质白线清晰。 (三)良性肿瘤 鼻腔及鼻窦的良性肿瘤较少见,但种类较多,以乳头状瘤和骨瘤较为多见。乳头状瘤起自鼻和鼻 窦黏膜,常累及一侧筛窦和上颌窦,切除易复发,有 5%~15%可恶变。鼻腔及受累一侧筛窦、上颌窦内 软组织密度影,窦腔可扩大。窦壁受压变薄,亦可有窦壁骨质破坏,应考虑恶变可能。 鼻窦骨瘤好发于额窦和筛窦,以致密型骨瘤多见,生长缓慢。多无临床症状。但发生于窦口附近 而阻塞窦口可以引起感染,肿瘤较大也可以产生局部压迫症状,引起头痛、突眼等。 【病例】右筛窦骨瘤 1.克瓦位[图 1-1-3] 2.报告书写要点:鼻窦骨瘤致密型为多见,X 线表现为与窦壁相连的边缘清楚的骨性密度肿块,当 存在松质骨成分时,可以见到小梁结构,周围有薄层骨皮质包绕。10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编辑人:宾大庆图 1-1-3 右筛窦骨瘤 A.克氏位;B.瓦氏位 3.报告示范:右筛窦窦壁旁小圆形骨性密度影,内可见骨小梁。其余诸鼻旁窦窦腔透过度良好; 窦壁光滑。余骨质未见异常。双鼻甲肥厚。 (四)恶性肿瘤 鼻窦恶性肿瘤好发生于中老年人,主要为鳞癌,少数为腺癌。上颌窦发病率最高,其次为筛窦, 额窦和蝶窦较少见。常引起面部肿胀、麻木和疼痛。恶性肿瘤多合并鼻窦炎,在没有出现骨破坏时,不 容易与炎症鉴别;当 X 线上发现窦壁破坏时,一般可以确诊。 【病例】左上颌窦癌 1、瓦氏位[图 1-1-4] 2、报告书写要点:鼻窦恶性肿瘤早期与鼻窦炎表现类似,表现为窦腔密度增高;病变进展,X 线 上可以发现窦壁骨质破坏。11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编辑人:宾大庆图 1-1-4左上颌窦癌(瓦氏位)3、报告示范:左侧上领窦窦腔扩大,其外侧壁轮廓模糊、骨质疏松,窦壁骨质呈溶骨性骨质破坏, 边界不清;左侧上领窦下壁牙槽骨局部破坏、消失;左侧上颌窦内侧骨壁模糊。右侧上颌窦窦腔密度增 高,透过度减低,为合并上领窦炎。 二、眼眶 (一)肿瘤 眶内肿瘤种类较多,良性肿瘤有血管瘤、脑膜瘤、星形细胞瘤、神经鞘瘤等,恶性肿瘤有视神经 母细胞瘤、恶性视神经胶质瘤。这些肿瘤都会引起眼球运动受限、突眼、视力下降等。X 线平片表现除 视神经母细胞瘤好发生于婴幼儿并多伴有钙化,诊断较为特异外,其他肿瘤应用 X 线平片进行定性诊断 较为困难。 【病例】右眶肿瘤 1、眼眶正位[图 1-1-5] 2、报告书写要点:首先要观察眶内有异常密度肿物,是否伴有钙化,眶骨有无开大和受侵的表现; 视神经孔、眶上裂、眶下裂有无增大等。X 线平片上多表现为眼眶内密度增高,眶骨受压,眶窝开大等; 累及视神经的病变可以引起神经孔开大。12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编辑人:宾大庆图 1-1-5 右眶肿瘤(神经纤维瘤病,眼眶正位) 3、报告示范:右眼眶普遍性扩大,右眼眶内骨质破坏、吸收,右上颌窦深部顶壁-眼眶底壁下陷, 右眼眶外侧壁骨缘不连续,呈溶骨性骨质破坏改变。左眼眶未见异常。 (二)眼异物 眼异物多由外伤后引起,X 线平片可以发现不透 X 线的异物,并且可以对异物进行比较精确的定 位。金属异物直径在 lmm 以上就可被发现,而玻璃或石子等需要更大一些才能显示。 【病例】眼眶异物 1、眼眶正侧位[图 1-1-6] 2、报告书写要点:X 线眼眶正侧位首先要观察眶内有无异物,异物的位置,是位于眼球内还是眼 球外。侧位异物距角膜缘的距离为异物的深度。图 1-1-6 眼眶异物 A.眼眶正位;B.眼眶侧位 3、报告示范:右眼眶内偏外侧可见一圆形异物影,直径约 5.0mm,边界光滑锐利,侧位可见异物 位于球内,距角膜缘约 15.0mm。局部骨质未见异常。 三、耳部 (一)中耳乳突炎 急性中耳乳突炎多继发于鼻腔或鼻咽部感染,各种原因引起的咽鼓管口堵塞,也可成为感染的致 病因素。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耳鸣、耳道流脓、听力下降等。X 线表现主要为中耳乳突腔内密度均匀增高、 混浊,听小骨显示不清,病变严重者可引起骨破坏,继发骨髓炎。13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编辑人:宾大庆慢性中耳乳突炎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耳部疾病,多由急性中耳乳突炎迁延发展而来。主要的临床表 现为听力减退、外耳道反复流脓和头痛等。根据病变程度和性质可分为单纯型、坏死型(肉芽型)、胆 脂瘤。 【病例】右中耳乳突炎 1、许氏位[图 1-1-7] 2、报告书写要点:X 线显示中耳、乳突腔内的密度增高,注意观察有无听小骨、乳突气房、鼓室 盖及乙状窦前壁骨质破坏。单纯型中耳乳突炎 X 线表现主要为中耳、乳突透过度减低;病变进展为坏死 型可以出现听小骨破坏或显示不清,乳突气房骨吸收,边缘模糊或增生硬化。图 1-1-7 双侧中耳乳突(许氏位) A、左乳突正常;B、右侧乳突慢性炎症 3、报告示范:右侧乳突气房发育尚可,但透过度减低,密度增高。乳突蜂房骨性间隔厚薄不均。 未见骨质破坏。左侧乳突气化良好,其内未见异常密度影,乳突蜂房骨性间隔厚薄均匀、清晰完整。 (二)胆脂瘤 胆脂瘤是慢性中耳乳突炎的一种特殊类型,并非真正的肿瘤,而是脱落上皮积聚成的团块。好发 于上鼓室、鼓窦入口及鼓窦区,易引起颅内并发症。胆脂瘤多合并有慢性中耳乳突炎,除了具有中耳、 乳突腔内密度增高的表现外,还形成边缘清楚、锐利的类圆形骨破坏区,不同于肉芽组织引起的不规则 骨破坏。 【病例】右耳胆脂瘤 1、许麦位[图 1-1-8]14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编辑人:宾大庆2、报告书写要点:X 线显示上鼓室、鼓窦入口及鼓窦区边缘清楚的低密度破坏区,边缘骨质硬化, 同时伴有中耳、乳突腔密度不均匀增高。图 1-1-8 胆脂瘤 A.许氏位;B.麦氏位 3、报告示范:右耳乳突气化不良,透过度减低,右耳上鼓室稍扩大,边缘骨质呈硬化改变,前骨 嵴变尖,听小骨吸收;鼓窦入口受侵略开大。四、鼻咽、喉部 鼻咽、(一)腺样体肥大 腺样体是位于鼻咽顶后壁的咽扁桃体,正常应在 10 岁以内退化;如果没有退化则称为腺样体肥大。临床上常常引 起患儿打鼾,并继发鼻窦炎,严重者可引起智力发育障碍。 【病例】腺样体肥大 1、鼻咽侧位[图 1-1-9] 2、报告书写要点:X 线可以很好的观察腺样体肥大的程度和气道受压的程度,成人鼻咽顶壁软组织厚 2~4mm,5 岁以下<8mm,成人<5mm。15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编辑人:宾大庆图 1-1-9 腺样体肥大(鼻咽侧位) 3、报告示范:鼻咽顶后壁软组织肿胀,厚约 10mm,气道明显受压变窄。 (二)咽后壁脓肿 咽后壁脓肿好发生于婴幼儿,主要由于咽后壁损伤或异物刺入继发感染引起,也可由上呼吸道或耳部感染引起。 主要症状有高热、咽痛、吞咽和呼吸困难等。 【病例】咽后壁脓肿 1、颈部侧位[图 l-l-10] 2、报告书写要点:X 线颈部侧位片上可以发现颈椎曲度变直或后凸,咽后壁软组织增厚,咽部及喉、气管狭窄, 并受推挤前移,如为颈椎结核引起可有相应的椎体、椎间盘破坏改变。X 线重点观察咽后壁软组织影增大的程度和喉、 气道受压的程度。同时注意颈椎曲度的变化和是否存在颈椎椎体和椎间盘的破坏。16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编辑人:宾大庆图 l-l-10 咽后壁脓肿 3、报告示范:咽后壁软组织影增厚,厚约 5mm,气道略受压,颈椎曲度变直。 (三)鼻咽癌 为鼻咽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淋巴上皮癌最多,其次为鳞癌、未分化癌。肿瘤多发生在咽隐窝、咽侧壁、咽顶后 壁。主要症状有鼻出血、鼻塞、耳鸣、耳聋,是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常见原因;晚期侵犯颅底可有头痛。X 线可以发现鼻 咽顶后壁、咽侧壁软组织增厚或不规则软组织肿块,气道受压狭窄、变形。晚期可以发现颅底骨质破坏。 【病例】鼻咽癌 1、鼻咽侧位[图 l-1-11] 2、报告书写要点:鼻咽侧位片可以发现鼻咽顶后壁软组织增厚或不规则结节状肿块,可观察气道受压狭窄的程度; 颏顶位用来观察鼻咽侧壁的软组织肿块。颅底骨质破坏提示病变有颅内侵犯。17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编辑人:宾大庆图 l-1-11 鼻咽癌 3、报告示范:鼻咽顶后壁见软组织肿块样增厚,呈僵硬感,与正常咽后壁组织境界不清,表面尚规整,斜坡局部 骨质破坏。 (四)茎突过长综合征 茎突正常长度为 2.5cm 左右,其下缘不超过第二颈椎横突。若茎突发育过长或有额外的茎突舌骨韧带骨化都会导 致茎突过长,在临床上引起咽部不适、咽痛和头痛等症状。通常在茎突正位片上可以测量茎突长度,从颞骨下缘测量到 茎突末端。 【病例】茎突过长 1、茎突正位[图 l-1-12] 2、报告书写要点:在茎突正位片上从颞骨下缘测量到茎突末端,如果超过 3cm 可以确定为茎突过长;或者观察茎 突末端是否超过第二颈椎横突。18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编辑人:宾大庆图 l-1-12 茎突过长 3、报告示范:双侧茎突末端超过第二颈椎横突,余骨质形态及关节未见异常改变。 ( 五)喉 喉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是良性乳头状瘤,多无症状,大者可有喉部不适、咳嗽,发生于声带者可有声音嘶哑,严 重者也可以出现呼吸困难。喉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多为鳞癌、腺癌,肉瘤少见。按照病变位置分为声门上型、声门型和 声门下型。临床早期仅有喉部不适或异物感,随后出现喉痛、喉鸣、声嘶、咯血,晚期出现呼吸困难。 【病例】喉癌 1、喉侧位和喉正位体层[1-1-13] 2、报告书写要点:喉侧位片及喉正位体层摄影可见声带增厚,气道和喉腔狭窄变形。有时可见软组织肿块影突向 喉室、声门下区、喉前庭。19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编辑人:宾大庆图 1-1-13 喉癌 A.喉侧位;B.喉正位体层(吸气位) 3、报告示范:喉侧位像见会厌喉面增厚。局部见隆起肿块影,表面不光滑。喉正位体层像显示右侧杓会厌皱襞及 室带软组织肿块影。梨状窝狭窄,喉室变浅,声带肿胀。第二节 胸部一、肺(一)正常肺部 胸部的正常 X 线解剖包括胸廓、气管、肺、纵隔、胸膜和膈肌,胸廓又包括软组织和骨骼。根据各解剖结构的组 织密度不同,在胸片上呈现不同密度的影像。在胸廓和纵隔高密度影的衬托下,双侧肺野呈含气透亮影。双侧膈肌将肺 和腹部影像分隔开来。双侧及前后肋膈角均为锐角。胸膜在正常情况下菲薄、光滑,一般不显影。 【病例】肺部正常20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编辑人:宾大庆图 1-2-1 正常胸部正侧位 A.胸部正位;B.胸部右侧位 1、胸部正侧位像[图 1-2-1] 2、报告书写要点:正常胸片报告的书写应按照一定顺序,对胸片上的影像进行较全面描述的原则,主要包括胸廓 对称与否,纵隔结构的位置;双肺野纹理、透过度和肺门大小;心脏的形状、大小及位置情况,最后是膈肌和肋膈角。 忽略对以上任何一项的观察描述都是不应该的。 3、报告示范:胸廓对称,纵隔居中。双肺野纹理清晰,肺门影不大。心脏形态、大小及位置在正常范围。双侧膈 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二)大叶性肺炎 大叶性肺炎是主要由肺炎双球菌引起的细菌感染性疾病。好发于中青年人,起病急,症状重。按感染时间先后病 理分四期,即充血期、红色肝样变期、灰色肝样变期和消散期。X 线表现由于不同时期而不同,但主要改变为肺叶或肺 段的大片实变影,在正侧位像上,可见靠近叶间胸膜的部位境界清楚,实变影内有支气管透亮影。 【病例】右肺中叶大叶性肺炎21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编辑人:宾大庆图 1-2-2 右肺中叶大叶性肺炎 A.胸部正位;B.胸部右侧位 1、胸部正侧位像[图 1-2-2] 2、报告书写要点:大叶性肺炎主要病理为炎性渗出,X 线表现为大片密度增高的实变影,形态和患病肺叶相似。 但为了和肺脓肿、肺不张、中心型肺癌等相鉴别,应强调实变影的密度和体积,同时注意胸腔积液的有无和淋巴结的肿 大,并尽可能动态观察病灶的变化。另外右肺中叶大叶肺炎时上界为水平裂,比较清晰,下缘不清晰,而且右心缘一般 较模糊。 3.报告示范:正位像右肺中下野可见大片状密度增高影,密度均匀,上界清楚呈水平走行,下界模糊不清,右心 缘模糊不清,肺野透过度减低。侧位像见右肺中叶呈实变改变,叶间胸膜无凹陷。肺门无异常增大。左肺未见异常。膈 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三)支气管肺炎 支气管肺炎又称小叶性肺炎,是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及链球菌等致病菌进入呼吸道后所致的支气管及支气管周 围肺泡炎症。多见于婴幼儿、老年人及极度衰弱的患者或为手术后并发症,临床上以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为主要症 状。主要 X 线表现为肺纹理增强、模糊,沿肺纹理出现斑片状阴影,同时也可出现肺气肿、空洞及胸腔积液等改变。 【病例】支气管肺炎22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编辑人:宾大庆图 1-2-3 支气管肺炎 A.胸部正位;B.胸部右侧位 1、胸部正侧位像[图 1-2-3] 2、报告书写要点:支气管肺炎因为是支气管及支气管周围肺泡炎,故典型表现为沿增强肺纹理分布的小斑片状阴 影,与呈叶段分布的大叶性肺炎之大片阴影不同,而且无支气管气象。 3、报告示范:双肺纹理增强,左肺中下野纹理紊乱、模糊,左肺有沿肺纹理分布的小斑片状模糊影,双侧肺门影 不大。心脏形状、大小在正常范围。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四)支气管扩张 支气管扩张是指支气管内径的病理性扩张,可分为先天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继发性支气管扩张更为多见,为发 生在肺内一些病变之后,如肺结核、慢性肺炎、肺间质纤维化等。支气管扩张的发生部位以两下叶基底段、左肺舌叶和 右肺中叶多见。在 X 线平片上主要表现为肺纹理增粗,模糊,根据形态,支气管扩张分为:①柱状支气管扩张;②静脉 曲张型支气管扩张;③囊状支气管扩张。也可几种支气管扩张形态并存。 【病例】双肺囊状支气管扩张23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编辑人:宾大庆图 l-2-4 双肺囊状支气管扩张 1、胸部正位像[图 l-2-4] 2、报告书写要点:囊状支气管扩张呈蜂窝状改变,合并感染时,囊腔内有液平,病变区支气管周围有斑片或大片 状阴影。继发性支气管扩张常可发现导致支气管扩张的原发病,如肺结核、慢性肺炎或胸膜肥厚等。X 线平片对本病的 诊断有一定限度,确定诊断需进一步支气管造影或 CT 检查。 3、报告示范:双肺纹理增强、紊乱,以中下肺野为著,且双侧中下肺野内中带可见沿肺纹理走行分布的多发囊状 透亮影,呈蜂窝状改变。左肺下野膈上区透过度增高,肺纹理减少。心脏形状、大小及位置在正常范围,双侧膈肌光滑, 肋膈角锐利。 (五)肺脓肿 肺脓肿是肺部化脓性炎症,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双球菌多见,根据病菌侵入途径分为支气管源性肺脓 肿和血源性肺脓肿,可发生于儿童及成人。支气管源性肺脓肿多为单发,血源性肺脓肿为多发病灶。肺脓肿形成前表现 为边缘模糊的斑片状或大片状阴影。脓肿形成后,在大片状阴影中可见密度减低区,内可见液平。脓肿吸收期可表现为 空洞逐渐缩小乃至闭合,周围炎性渗出病灶可完全吸收不留痕迹,或残留纤维索条影。 【病例】左肺下叶脓肿24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编辑人:宾大庆图 1-2-5 左肺下叶脓肿 A.胸部正位;B.胸部右侧位 1、胸部正侧位像[图 1-2-5] 2、报告书写要点:单发的支气管源性肺脓肿典型表现为在大片致密阴影中有空洞形成,空洞内多可见液气平面, 空洞壁一般较光滑。此种肺脓肿空洞因为周边大片炎性渗出性改变、洞壁光滑、洞内有液气平面、没有卫星灶等特点, 与肺结核空洞及肺癌空洞较容易鉴别。 3、报告示范:正位像左肺中野中外带可见大片密度增高影,其内密度不均,可见大小约 4cm×4.5cm 的空洞,空 洞内壁光滑,壁较厚,其内有气液平面,侧位像病灶位于左肺下叶背段。右肺纹理清晰。双肺门影不大。心脏形态、大 小及位置在正常范围。双侧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六)肺结核 结核菌经呼吸道初次吸入肺部引起的肺结核,称为原发性肺结核,几乎均为儿童患病。由原发结核灶复燃或从外 界吸入结核菌再次感染的结核,称为继发性肺结核,多见于成人患者。肺结核属于一种特殊炎症。因结核菌数量、毒力 及机体反应性状态的不同,可表现为不同的类型。肺内基本病变性质包括渗出性、增殖性和变质性病变。以渗出性为主 的病变主要表现为浆液性或纤维素性肺泡炎。以增殖为主的病变则形成具有一定特征的结核结节。以变质为主的病变多 有渗出性病变或增殖性病变发展而来。渗出性、增殖性及变质性病变常同时存在于一个病灶内,而以其中某一种为主。 肺结核的不同病理形态决定了其在 X 线平片上的不同阴影表现,肺结核的基本 X 线表现包括云絮状阴影,肺段、肺叶或 一侧肺阴影,结节状阴影,球状或肿块阴影,空洞影,条索状、星状阴影及钙化阴影。 【病例 1】原发综合征25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编辑人:宾大庆图 1-2-6 右肺原发综合征 1、胸部正位像[图 1-2-6] 2、报告书写要点:原发综合征包括肺原发病灶、结核性淋巴管炎及淋巴结炎,三者形成哑铃状为其典型表现,在 X 线平片上原发病灶及病灶周围炎表现为致密而均匀的实变影,淋巴结炎为边缘模糊的肺门肿大淋巴结,结核性淋巴管 炎则表现为肺原发病灶与肺门淋巴结之间的索条影,书写报告时应着重描述典型的哑铃状表现以便与肺叶、肺段炎症所 致的实变影相区别。 3、报告示范:右肺上野中外带可见片状实变影,边缘模糊,右肺门影增大,肺内实变影与增大的肺门之间可见索 条影相连。左肺纹理清晰,肺门影不大。心脏形状、大小及位置在正常范围。双侧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病例 2】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急性粟粒型肺结核)图 1-2-7血行播散型肺结核26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编辑人:宾大庆 1、胸部正位像[图 1-2-7] 2、报告书写要点:急性粟粒型肺结核主要表现为两肺野呈磨玻璃样密度增高,分布于两肺的粟粒大小的结节阴影, 大小均匀、密度均匀和分布均匀,即“三均匀”特点。书写报告时重点在于结节病灶“三均匀”的描述,以便于与粟粒 性转移癌、肺泡癌等鉴别。 3、报告示范:双肺野内均匀、弥漫分布大小相似的粟粒状结节影。双肺野透过度减低,呈磨玻璃状改变。肺门影 不大。心脏形状、大小及位置在正常范围。双侧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病例 3】浸润型肺结核图 1-2-8 双肺漫润型肺结核 A.胸部正位;B.胸部右侧位 1、胸部正侧位像[图 1-2-8] 2、报告书写要点:此类结核是结核再感染所形成的新病灶,常发生在上叶尖后段和下叶背段,主要为渗出性肺泡 炎。在 X 线片上表现为小叶、肺段或肺叶阴影,阴影边缘模糊。有时与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表现相似,但一般浸润 型肺结核病灶内部密度不均匀,中央可见高密度或低密度阴影。 3、报告示范:双肺上中野可见多发斑片状模糊影,边界欠清,病灶内部密度不均,隐约可见索条及钙化影。余肺 野纹理清晰,双肺门影不大。心脏形状、大小及位置在正常范围。双侧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病例 4】结核性胸膜炎27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编辑人:宾大庆图 1-2-9 右侧结核性胸膜炎 A.胸部正位;B.胸部右侧位 1、胸部正侧位像[图 1-2-9] 2、报告书写要点:此型结核可因结核病灶的直接蔓延,也可因结核菌经淋巴管逆行至胸膜,还可为弥漫至胸膜的 结核菌体蛋白引起的过敏反应,在 X 线平片上主要表现为胸腔积液,报告书写时主要集中在对胸腔积液的描述上。在作 出肺结核诊断时,应把 X 线检查、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其他结核相关、检查(如结核菌素试验、痰液检查)结合起来。 3、报告示范:右侧中下肺野呈一致性密度增高,上缘为外高内低的弧线状,右肺门及右心缘显示不清,右侧肋间 隙增宽,纵隔向健侧略移位,右侧膈肌显示不清。左肺未见异常。左侧膈肌光滑,左肋膈角锐利。 (七)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支气管肺癌发病年龄多在 40 岁以上,临床症状可有咳嗽、胸痛、咳血丝痰等。在病理组织学上分为鳞癌、腺癌、 小细胞癌、大细胞癌等类型。按肺癌的发生部位主要分为中央型肺癌和周围型肺癌。中央型肺癌是指发生于肺段及肺段 以上支气管的肺癌,周围型肺癌发生于肺段以下支气管。各型肺癌的主要 X 线征象包括瘤体征象、支气管阻塞征象和胸 部转移或胸膜受侵征象等。 【病例 1】右肺上叶中央型肺癌28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编辑人:宾大庆图 1-2-10 右肺上叶中央型肺癌 A.胸部正位;B.胸部右侧位 1、胸部正侧位像[图 1-2-10] 2、报告书写要点:中央型肺癌的瘤体征象是肺门区肿块阴影,支气管阻塞的继发征象可出现肺不张、阻塞性肺炎、 肺气肿和支气管扩张,胸部转移征象是指在肺门或(和)纵隔部位可见肿块阴影,常为原发肿瘤病灶与转移淋巴结融合 所至。中央型肺癌需要与肺结核、慢性(机化性)肺炎以及向肺野内突出的纵隔肿瘤相鉴别,中央型肺癌的肿块阴影密 度一般较均匀,如肿块阴影内有结节或周围出现卫星灶时以肺结核多见,而慢性肺炎的阴影一般密度不均匀,可出现蜂 窝状影像。 3、报告示范:右肺门区可见一较大的肿块影,大小约 5.0cm×6.0cm,肿块边缘呈分叶状。右肺上叶支气管变窄。 右侧水平叶间胸膜增厚。中上纵隔影增宽。左肺未见异常。双侧膈肌光滑,双肋膈角锐利。 【病例 2】右肺上叶周围型肺癌29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编辑人:宾大庆图 1-2-11 右肺上叶周围型肺癌 A.胸部正位;B.胸部右侧位 1、胸部正侧位像[图 1-2-11] 2、报告书写要点:周围型肺癌的基本征象为肿块,包括肿块边缘分叶征及毛刺,肿块内小泡征和空洞,较大支气 管受累可表现为肺内肿块阴影与肺段不张或阻塞性肺炎并存。周围型肺癌尚需要与结核球鉴别,结核球多位于上叶尖后 段及下叶背段,多无分叶,内可有空洞及不规则钙化,另外结核球周围常有卫星灶。 3、报告示范:右肺中野中外带可见一类圆形致密肿块影,大小约 5.5cm×5.0cm,肿块边缘呈分叶状,有短细毛刺。 肿块内密度均匀,其内无空洞,周围无卫星病灶。右肺门影不大。左肺未见异常。心脏形状、大小及位置在正常范围。 双侧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八)肺转移瘤 肺部是转移性肿瘤的好发部位,乳腺癌、结肠癌、肝癌等许多肿瘤均可转移至肺部,其转移途径包括血行转移、 淋巴转移或直接蔓延。根据转移途径的不同,转移瘤的 X 线表现也不同。血行性转移比较多见,在 X 线平片上也更容易 发现,多表现为两肺中下野多发散在小结节或球形阴影,病灶密度中等且均匀,边界清楚。直接蔓延见于一些纵隔、胸 膜和胸壁软组织恶性肿瘤,表现为原发病灶附近形成结节或肿块。淋巴道转移表现为双肺中下野多发小结节或粟粒状阴 影及网线状阴影。 【病例】双肺多发转移瘤30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编辑人:宾大庆图 1-2-12 双肺多发转移瘤 1、胸部正位像[图 1-2-12] 2、报告书写要点:经血行至肺部的转移瘤多表现为两肺中、下野多发的结节状或球形阴影,边缘清晰,密度均匀, 有时转移瘤中央可形成空洞。从肿瘤的数量、部位、形态及密度很容易与其他疾病鉴别。 3、报告示范:双肺野内散在分布多发大小不等的类圆形结节影,以中下肺野中外带为多,结节边缘清晰光滑,密 度均匀,其内无空洞及钙化,大小为 1cm×1.5 cm~3cm×4cm 不等。双肺门影不大。心脏形状、大小及位置在正常范围。 双侧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九)气管、支气管异物 气管、 气管、支气管异物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 5 岁以下儿童多见。异物引起的病理改变可分为以下 4 种:①双向通 气,远端气道不发生梗阻;②呼气性活瓣梗阻,逐渐发生阻塞性肺气肿;③吸气性活瓣梗阻,逐渐发生阻塞性肺不张; ④完全梗阻,异物将气道完全阻塞,引起肺不张。上述改变不仅取决于异物大小及所在部位,而且与气道黏膜的炎性反 应有关,异物吸入 12~48h 可发生较重的炎性改变。气管、支气管异物的直接征象为气管、支气管内各种不透 X 线的异 物阴影,间接征象包括阻塞性肺气肿、阻塞性肺炎和肺不张,透视时可发现纵隔摆动。 【病例】左主支气管可透 X 线异物31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编辑人:宾大庆图 1-2-13 左主支气管可透 X 线异物 1、胸部吸气和呼气位像[图 1-2-13] 2、报告书写要点:由于本例是可透 X 线异物,所以缺乏异物影的直接征象,而只能依靠间接征象诊断。纵隔摆动 是气管支气管异物的典型征象,呼气性活瓣阻塞时纵隔在呼气时向健侧移位,吸气时恢复正常;健侧肺野在吸气和呼气 时透过度有明显变化,而患侧肺野透过度无明显变化。因此怀疑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患者必须将胸部正侧位像和透视检 查相结合,才能做出准确诊断。 3、报告示范:左侧胸廓饱满,左肺野透过度增高,吸气和呼气时无明显变化。透视下见纵隔摆动,即呼气时纵隔 右移,吸气时纵隔恢复正常。心脏形状、大小未见异常。左侧膈肌低平,双侧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十)肺水肿 肺水肿是肺血管内的液体向血管外转移而引起的肺间质和肺泡腔内液体量增多,分间质性肺水肿和肺泡性肺水 肿。间质性肺水肿时水肿液主要聚集在肺间质内,肺泡性肺水肿时过多的液体积聚在终末气腔内。在 X 线平片上前者以 肺纹理模糊、支气管袖套征、Kerley B 线为主,后者以肺内斑片阴影和结节阴影为主。 【病例 1】肺泡性肺水肿32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编辑人:宾大庆图 1-2-14 肺泡性肺水肿 A.胸部正位像;B.胸部右侧位像 1、胸部正侧位像[图 1-2-14] 2、报告书写要点:肺泡性肺水肿早期的腺泡结节影可以很快融合成斑片状小叶实变影,或同时累及几个肺段的大 片影,其内可见含气支气管分支影。一般实变影的边缘十分模糊。肺泡性肺水肿以双侧肺野内、中带分布为主,其密度 自内至外逐渐变淡;肺野外带、肺尖及肺底部分布较少或正常,此即所谓中央型分布。此例中央型肺水肿气腔实变影广 泛但不对称地分布在双肺各部,而且以右下肺野较为明显,表现为数个、较大的、轮廓清楚的类圆形实变影,形似原发 或转移性肿瘤,较少见。但结合临床及心脏改变则容易诊断。 3、报告示范:双肺野内以肺门为中心广泛分布斑片状实变影,尤以右肺下野为著,实变影密度较高,边缘模糊。 双肺门影增大、模糊。心尖向左下移位。双侧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病例 2】间质性肺水肿33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编辑人:宾大庆图 1-2-15 间质性肺水肿 A.胸部正位像;B.胸部右侧位像 1、胸部正侧位像[图 1-2-15] 2、报告书写要点:由于肺静脉压力升高导致肺血重新分布,是肺淤血最早出现的影像学征象,表现为两上肺静脉 分支扩张,而下肺静脉分支变细。小叶间隔积液使间隔增宽,形成小叶间隔线,即 Kerley B 线和 Kerley A 线。B 线和 A 线的出现为左心衰竭的可靠征象,又可作为间质性肺水肿的诊断依据。 3、报告示范:双肺上野纹理增粗,双肺中下野外带可见横行线状影与胸壁垂直,长 2~3cm,即 Kerley B 线,肺 门影不大。心脏横径增大,心尖向左下移位。双侧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二、纵隔(一)胸腺瘤 胸腺瘤起源于胸腺上皮细胞,是最常见的纵隔肿瘤之一,约占前纵隔肿瘤的 50%;可发生于任何年龄,70%的患者 年龄>40 岁,经常介于 40~60 岁之间,儿童及年龄<20 岁者非常少见。分为良性胸腺瘤和侵袭性胸腺瘤或恶性胸腺瘤。 临床上,约半数患者于体检时偶然发现纵隔肿物,25%~30%患者伴有咳嗽、气短、胸痛、吞咽困难、声嘶,或发生呼吸 道感染;重症肌无力是胸腺瘤最常见的合并症,而且患者相对年轻、瘤体相对较小,8%~15%的重症肌无力患者伴有胸腺 瘤;但是儿童期重症肌无力与胸腺瘤之间几乎没有相关性。 胸腺瘤多发生于前纵隔中部偏上,但是可见于从胸廓入口至横膈的任何部位;肿瘤特征性地向中线一侧生长,较 大者可向纵隔两侧突出,较小者完全位于纵隔内,X 线平片可无异常发现。 【病例】中下纵隔内胸腺瘤34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编辑人:宾大庆图 1-2-16 中下纵隔内胸腺瘤 A.胸部正位像;B.胸部左侧位像 1、胸部正侧位像[图 1-2-16] 2、报告书写要点:良性胸腺瘤边缘光滑,可有分叶状轮廓,多数密度均匀,一般向一侧肺野内突出。侵袭性胸腺 瘤呈浸润性生长,突破包膜,边缘毛糙不整齐。向肺野内突出的胸腺瘤后方一般可看到被遮挡的正常肺纹理,则可与肺 内肿瘤相鉴别。 3、报告示范:正位像左侧中下纵隔内和侧位像前纵隔内,可见软组织影向左侧胸腔突出,密度均匀,未见钙化, 边缘光滑呈分叶状,其后方可见被遮盖的肺纹理。余肺纹理清晰,肺门影不大。双侧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二)恶性淋巴瘤 恶性淋巴瘤为发生于淋巴结或结外淋巴组织的全身性恶性肿瘤,包括霍奇金病(HD)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两 大类型。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 20~40 岁多见,约占 50%。绝大多数纵隔恶性淋巴瘤仅是全身系统性淋巴瘤的一部分, 以累及纵隔和肺门淋巴结多见。肿瘤位于前纵隔血管前间隙、两侧气管旁、隆突下和肺门区,相当于中纵隔上中部。临 床上,首发症状以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最为典型,常先有颈部、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并因此而就医。淋巴瘤对放射 治疗甚为敏感,复查 X 线平片可见肿瘤缩小。 恶性淋巴瘤多同时累及纵隔内及双侧肺门区多组淋巴结,生长迅速,融合成块。X 线平片示上纵隔影向两侧增宽 (多 见于 HD),有时一侧明显(多见于 NHL),轮廓清楚而呈波浪状,气管及大支气管受压变窄。纵隔、肺门淋巴结病变经支 气管血管束蔓延至肺实质,此即肺继发性淋巴瘤,尤多见于 HD。纵隔、肺门淋巴结增大致淋巴管或静脉阻塞可出现胸腔 积液、心包积液。恶性淋巴瘤侵犯胸壁表现为胸壁软组织肿块,经常位于胸肌内或胸肌之间。 【病例】霍奇金病35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编辑人:宾大庆图 1-2-17 霍奇金病 1、胸部正侧位像[图 1-2-17] 2、报告书写要点:霍奇金病患者的纵隔内肿瘤轮廓清晰,边缘呈波浪状,向两侧肺野内突出,而且对较大气道有 明显的压迫。需要与纵隔内的其他肿瘤如胸腺瘤等相鉴别。 3、报告示范:上中纵隔明显增宽,呈软组织密度,密度均匀,未见钙化,边缘清晰呈波浪状,气管受压变窄。双 肺内纹理清晰,肺门影不大。双侧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三、胸膜(一)气胸及液气胸 气胸是指胸膜腔内出现气体,是胸膜损伤所致,发生气胸时可见被压缩的肺边缘。若发生开放性气胸,则胸腔内 气体逐渐增多,肺明显压缩甚至萎陷。肺撕裂或肋间血管破裂时可发生血胸或血气胸,血胸表现为不同量的胸腔积液, 血气胸则表现为胸腔内液气平面。 【病例】左侧液气胸36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编辑人:宾大庆图 1-2-18 左侧液气胸 A.胸部正位像;B.胸部右侧位像 1、胸部正侧位像[图 1-2-18] 2、报告书写要点:气胸在 X 线平片上主要表现为患侧胸廓饱满,胸壁内侧可见无肺纹理的透亮区,在透亮区内侧 可见被压缩的肺边缘。由于胸腔内气体的多少不同,肺被压缩的程度也不同。当胸腔内同时有液体时,即表现为液气胸, 出现气液平面。如果患者有外伤史,还应注意有无肋骨骨折和肺出血、肺挫裂伤。 3、报告示范:左侧胸腔上外侧部可见无纹理区,无纹理区内侧可见被压缩的肺边缘,左肺体积明显缩小,左侧肋 膈角变钝。左侧肋间隙增宽,纵隔略向右移。右肺未见异常,右肋膈角锐利。 (二)纵隔气肿 纵隔气肿是指胸部闭合外伤时,气体进入肺间质,再经肺门进入纵隔内,气管和食管破裂也常并发纵隔气肿。纵 隔内气体进入颈部或胸壁可形成皮下气肿。 【病例】纵隔气肿37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编辑人:宾大庆图 1-2-19 纵隔气肿 A.胸部正位像;B.胸部左侧位像 1、胸部正侧位像[图 1-2-19] 2、报告书写要点:在 X 线平片上纵隔气肿表现为纵隔两旁平行于纵隔的条带状气体影,在心影两旁尤为明显,纵 隔胸膜受推压外移。侧位胸片上气体位于胸骨后方,将纵隔胸膜向后推移,呈线状阴影。 3、报告示范:正位像左侧心缘旁可见条带状气体影,外缘见被推压向外移位的纵隔胸膜。侧位像上见气体影位于 纵隔胸膜前方,将纵隔胸膜向后推移。双肺内纹理清晰,肺门影不大。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四、膈肌(膈膨升) 膈肌(膈膨升)膈膨升是由于膈肌发育不全或萎缩引起,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中老年较常见,男性比女性多见。一般无临床症 状。主要 X 线表现为横膈升高(横膈运动减弱多见,运动完全消失少见)、横膈局限性膨升或横膈膨升伴盘状肺不张或 胃扭转。 【病例】右膈局限性膨升38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编辑人:宾大庆图 1-2-20 右膈局限性膨升 A.胸部正位像;B.胸部右侧位像 1、胸部正侧位像[图 1-2-20] 2、报告书写要点:横膈局限性膨升多位于横膈前内部,在横膈上可呈半球形或立卵形阴影,右侧较左侧多见,吸 气时明显,呼气时略扁平。由于膈肌运动减弱膈上方肺组织可出现盘状肺不张。局限性膈膨升需要与膈疝、横膈肿瘤鉴 别。 3、报告示范:右侧膈肌前部呈半球形向上膨凸,膈肌上方可见横行条带影,余双肺野纹理清晰,肺门影不大。心 脏形状、大小及位置在正常范围。双侧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透视下膈肌运动减弱。第三节 心脏一、正常心脏【举例】正常心脏39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编辑人:宾大庆图 1-3-l 正常心脏 A.心脏远达后前位像;B.心脏右前斜位像;C.心脏左前斜位像 1、心脏远达后前位、右前斜位及左前斜位像[图 1-3-l] 2、报告示范:双肺野透过度正常,血管纹理清晰,肺内未见异常密度区。心脏及大血管影在正常范围,心脏各弓 形态正常,心胸比值 50%。膈肌光整,肋膈角锐利。二、先天性心脏病(一)房间隔缺损40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编辑人:宾大庆 房间隔缺损居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第 2 位,其血流动力学改变为左向右分流,肺充血,右房右室增大。血液分流 大小与缺损大小、两心房压差及肺动脉阻力有直接关系。临床表现为活动后呼吸困难、反复呼吸道感染及心力衰竭等。 听诊于胸骨左缘第 2~3 肋间可闻及Ⅱ~Ⅲ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肺动脉瓣区第 2 音固定分裂。 【病例】房间隔缺损图 1-3-2 房间隔缺损 A.心脏远达后前位像;B.心脏右前斜位像;C.心脏左前斜位像 1、心脏远达后前位像,右前斜位像及左前斜位像[图 1-3-2] 2、报告书写要点:小的房间隔缺损可表现为肺血和心影无明显变化,此时应注意结合心脏听诊情况。房间隔缺损 典型征象为:肺血增多,心脏呈“二尖瓣”型,右心房及右心室增大。透视下可见肺门血管搏动增强,有“肺门舞蹈”41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编辑人:宾大庆 表现。房间隔缺损伴有重度肺动脉高压时,肺动脉段呈瘤样凸出,主肺动脉高度扩张,外周肺动脉分支变细、稀疏,形 成“残根状”改变,此时右心室增大为主,右心房增大反而不明显。 3、报告示范:肺血增多,双侧肺门增大,心脏呈“二尖瓣型”轻度增大,主动脉结小,肺动脉段明显凸出,心尖 圆隆,右心房增大至右二弓向右、上凸出。心胸比值 0.6。右前斜位,心前缘下部右室段膨隆,心膈接触面增大,心前 间隙缩小。食管未见受压移位。左前斜位,心前缘前凸,以肺动脉圆锥部为著。心后缘后凸。余心脏各弓形态未见异常。 两侧膈肌光整,肋膈角锐利。 诊断:符合先心病,房间隔缺损改变。 (二)室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根据缺损的部位,室间隔缺损可分为 3 类:膜周部、漏斗部及肌部。 本病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因缺损的大小及体、肺动脉阻力不同而有较大差别。一般为心室水平的左向右分流,小的缺损可 对心肺功能无明显影响,中到大量左向右分流,可出现双室增大,肺动脉高压。当肺动脉压进一步升高,接近或超过体 动脉则出现双向分流乃至右向左为主的分流,临床出现发绀,称为艾森门格综合征。本病常见症状为心慌气短、活动受 限、易患呼吸道感染。听诊胸骨左缘 3~4 肋间可闻及收缩期杂音。 【病例】室间隔缺损42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编辑人:宾大庆图 1-3-3 室间隔缺损 A.心脏远达后前位像;B.心脏右前斜位像;C.心脏左前斜位像 1、心脏远达后前位、右前斜位及左前斜位像[图 1-3-3] 2、报告书写要点:典型室间隔缺损,肺血增多,心影呈二尖瓣型,主动脉结缩小,肺动脉段中至高度凸出,肺动 脉扩张,左、右心室增大,以左心室增大为主。注意与房间隔缺损鉴别,后者以右心房、右心室大为主,左室不增大。 室间隔缺损双侧心室大与动脉导管未闭相似,但前者主动脉结小;后者主动脉结宽,可有“漏斗征”。 3、报告示范:双肺血管纹理增多,增粗,肺门影增大,肺内未见异常密度区。心影重度增大,呈“二尖瓣型”。 肺动脉段凸出,左四弓延长,心尖圆隆,心膈面增宽。心胸比值 0.73。右前斜位,心前缘突起,心前间隙明显缩小,食 管未见受压移位。左前斜位,心右缘下段明显向后膨隆,心后间隙消失。余各弓形态未见异常。膈肌光整,肋膈角锐利。43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编辑人:宾大庆 (三)动脉导管未闭 动脉导管未闭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 20%。在胎儿时期,动脉导管为连接主动脉弓远 端和左肺动脉根部的正常血管结构,是胎儿期血液循环的主要通路。出生 15~20h 后动脉导管功能性关闭并逐渐退化为 动脉导管韧带,持续不闭者则形成动脉导管未闭。该病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因体循环及肺循环压力相差悬殊,可引起连续 的左向右分流,致体循环血流量降低,肺循环及回流致左心的血流量增加,左心容量负荷加重,导致左心衰竭。同时肺 血流量的增加,可引起肺小动脉的功能性以致器质性损害,阻力升高从而导致不同程度的肺动脉高压,右室压力负荷加 重。肺动脉高压接近或超过体动脉者导致双向或以右向左为主的分流。临床上按其形态可分为 3 个类型:圆柱型 (管型) , 漏斗型,窗型。本症可单发,也可与其他先天性心脏病并存,如室间隔缺损,主动脉缩窄等。少量分流时患者可无症状; 重症者可出现活动后心悸、气短。听诊,胸骨左缘 2~3 肋间可闻及连续性机器样杂音。 【病例】动脉导管未闭图 1-3-4 动脉导管未闭 A.心脏远达后前位像;B.心脏左侧位像 1、心脏远达后前位及左侧位像[图 1-3-4] 2、报告书写要点:动脉导管未闭的典型 X 线表现为肺血增多,主动脉结增宽,左心室增大。“漏斗征”是该病较 为特异的征象,表现为主动脉结下方的动脉壁向外膨隆,其下方降主动脉在与肺动脉段相交处骤然内收,主要是由于导 管附着处主动脉壁的局部漏斗形膨出所致,应注意描写。 3、报告示范:双肺血管纹理增多,增粗,肺门影增大,肺内未见实质病变。心影中度增大,心胸比值 0.59。主动 脉结增宽,可见“漏斗征”,肺动脉段凸出,心尖部向左下延伸。心右缘可见“双房影”。侧位心前缘与胸骨接触面延 长,心前间隙缩小。心后缘左房段后移,食管中段受压,心后间隙缩小。双侧膈肌光整,肋膈角锐利。 (四)法洛四联症44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编辑人:宾大庆 法洛四联症是最常见的发绀型先心病,包括 4 种畸形: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及右室肥厚。主要 畸形为肺动脉狭窄和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多为漏斗部狭窄,可合并瓣膜或瓣环部狭窄。室间隔缺损绝大多数是膜周 型。四联症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肺动脉狭窄及血流梗阻的程度。患儿多于生后 4~6 个月出现杵状指 (趾) ,口唇发钳, 喜蹲踞,重度缺血者可发生缺氧性晕厥。听诊于胸骨左缘 2~4 肋间可闻及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第二音减弱甚至消失。 【病例】法洛四联症图 1-3-5 法洛四联症 A.心脏远达后前位像;B.心脏左侧位像 1、心脏远达后前位及左侧位像[图 1-3-5] 2、报告书写要点:其典型表现为“靴形心”,心尖圆隆上翘,肺动脉段稍凹或平直。肺血减少,肺门影小。右心 室增大。重症法洛四联症时,心脏增大明显,呈典型“靴形”。肺门阴影显著缩小或无明确肺门结构,代之以粗乱的血 管影或网状血管纹理。心脏增大程度,主动脉升部、弓部扩张程度,肺血减少程度,有无侧支循环有助于判断病变的轻 重。还应注意有无合并畸形,如右位主动脉弓,一侧肺动脉缺如等。 3、报告示范:肺血减少,双侧肺门影缩小,右肺门周围见粗乱的网状血管影,肺内未见实质病变。心影重度增大, “靴形心”,心胸比值 0.70。主动脉结增宽,心腰凹陷,心尖圆隆上翘。侧位示心前间隙缩小,肺动脉缩小,余各弓形 态未见异常。膈肌光整,肋膈角锐利。三、高血压心脏病高血压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是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按照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前者占 80%~90%。此时,全身小动脉广泛痉挛,外周阻力增加,动脉压增高,左心室心肌收缩增强以致代偿性肥厚,产 生向心性肥大。心肌代偿功能不全时,心肌泵血能力下降,心腔逐渐扩大,产生左侧心力衰竭,肺淤血,甚至波及右心, 产生全心衰竭。由高血压导致的左心室或全心增大甚至心功能不全称为高血压心脏病。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乏力、 心悸、失眠等,严重者出现左侧心力衰竭及全心衰竭症状。45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编辑人:宾大庆 【病例】高血压心脏病图 1-3-6 高血压心脏病 1、心脏远达后前位像[图 1-3-6] 2、报告书写要点:高血压心脏病 X 线表现主要为,心影增大呈“主动脉型”心,主动脉增宽,伸展,心腰凹陷。 早期左心室向心性肥大表现为左心室上段明显圆隆,心尖圆钝。心腔增大时,则为左心室段延长,心尖下移。观察上述 征象时,还应注意有无其他引起继发性高血压的征象,如纵隔肿块(异位的嗜铬细胞瘤),主动脉异常,肋骨切迹等。 3、报告示范:双肺透过度正常,肺纹理略增强,肺内未见实质病变。纵隔居中,心影轻度增大,呈“主动脉型”。 主动脉结增宽,左室段上部圆隆。心胸比值 0.55。膈面光整,肋膈角锐利。四、风湿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是风湿性心瓣膜炎的后遗病变。各瓣膜均可受累,以二尖瓣最为常见,主动脉瓣次之。瓣叶粘连, 瓣口缩小,同时健索纤维化,短缩,牵拉愈合的瓣膜下移呈漏斗状,形成瓣膜狭窄。若瓣叶收缩、卷曲变形,瓣缘不规 则,则使两瓣叶收缩期不能紧密闭合而产生关闭不全。风湿性心脏病的血流动力学因病变部位和严重程度而异。单纯二 尖瓣狭窄约占风湿性心脏病的 40%,其次二尖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及联合瓣膜损害也较常见。瓣膜损害较轻或心功能代 偿时,临床虽有相应瓣膜损害的体征,但病人可无明显症状,或仅轻度活动后心悸、气短。一旦失代偿则症状加重,出 现活动受限以及出现心力衰竭表现。 【病例 l】二尖瓣狭窄46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编辑人:宾大庆图 1-3-7 二尖瓣狭窄 A.心脏远达正位像;B.心脏远达左侧位像 1、心脏远达正位及左侧位像[图 1-3-7] 2、报告书写要点:二尖瓣狭窄的基本 X 线表现为左房及右室增大伴不同程度的肺循环高压。左房增大为其定性诊 断的重要征象应着重描写。左房增大最早压迫食管,形成限局性压迹,然后形成右心缘的“双边影”,再出现左心缘第 三弓膨出,最后压迫支气管,使气管分叉角度开大,尤其是左主支气管抬高。有时巨大的左心房主要向后突出,后缘超 过脊柱前缘,食管压迹可不明显。 3、报告示范:双肺淤血,上肺静脉增宽,心脏呈“二尖瓣”型,中等增大,心胸比值 0.60。心右缘可见“双边影”。 左侧位像,心前缘右室段膨隆,右心室与胸骨后接触面增大,食管下段向后弯曲移位。余心脏各弓形态未见异常。膈面 光整,肋膈角锐利。 【病例 2】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47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编辑人:宾大庆图 1-3-8 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 A.心脏远达正位像;B、心脏远达右前斜位;C.心脏远达左前斜位像 1、心脏远达正位、右前斜位及左前斜位像[图 1-3-8] 2、报告书写要点:在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时,X 线平片兼有两者的征象或以严重病变的表现为主。关 闭不全较轻而以狭窄为主者心脏形态变化与单纯二尖瓣狭窄相仿。若关闭不全较显著,则左心房、左右心室均增大,重 者可有肺循环高压征象。描述时注意心脏各弓形态及肺血变化。 3、报告示范:正位像见双肺纹理增强模糊,双上肺静脉扩张,双肺门影稍浓,心影呈“二尖瓣型”,肺动脉段突 出,左心耳突出,心尖略向左下移位,心右缘见“双边影”。右前斜位食管明显受压后移。左前斜位左主支气管抬高, 心后缘向后移位并略向下移,余无特殊所见。48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编辑人:宾大庆 【病例 3】联合瓣膜病图 1-3-9 联合瓣膜病 A.心脏远达正位像;B.心脏右侧位像 1、心脏远达正位像及右侧位像[图 1-3-9] 2、报告书写要点:联合瓣膜病是引起心脏重度增大的原因之一,其中较常见者为二尖瓣合并主动脉瓣损害,其次 为二尖瓣、三尖瓣损害或二尖瓣、主动脉瓣及三尖瓣损害。注意各弓形态变化有助于分析瓣膜受累情况。 3、报告示范:双上肺静脉扩张,下肺纹理增多,模糊,右肋膈角处见 KerleyB 线,余肺内未见异常密度区。肺门 影稍大。心影重度增大,心胸比值 0.72。左四弓延长,心尖圆钝。气管分叉角开大,心右缘见“双边影”。右侧位心脏 前后径扩大,心前间隙消失,心后缘上段饱满。膈肌光整,肋膈角锐利。五、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指由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其他肺部疾病或肺血管病变引起的心脏病, 伴有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增大或右心功能不全。临床表现主要有咳嗽、咳痰、气短、心悸等。主要表现为肺气肿和慢性 支气管炎的体征。肺动脉第 2 音亢进,心前区搏动增强,颈静脉怒张,肝肿大有压痛,可闻及三尖瓣收缩期杂音及下肢 水肿等,口唇常有发绀及鼻翼呼吸表现。 【病例】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49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编辑人:宾大庆图 1-3-10 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 A.胸部正位像;B.胸部侧位像 1、胸部正侧位像[图 1-3-10] 2、报告书写要点:其主要影像表现为肺部病变、肺动脉高压及右心室增大。肺部病变最常见的为肺气肿,慢性支 气管炎,肺纤维化,慢性肺结核,胸廓畸形等。肺动脉高压是肺心病的特征,表现为肺动脉段突出,右肺下动脉主支横 径>15mm,肺动脉主支扩张,外围分支骤然变细,称为“残根征”。是肺动脉高压的一个特殊征象。 3、报告示范:桶状胸,双肺透过度尚可,肺纹理增粗紊乱,右侧锁骨下区见少许结节硬化及纤维条索影。纵隔居 中,肺门影不大。心脏横径不大,肺动脉段突出,右下肺动脉增宽,心尖圆钝。双侧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右侧乳腺 影缺如。六、心肌病心肌病是指原发性心肌病,其原因与发病机制至今未明。1995 年 WHO 将原发性心肌病分为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 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和心律不齐型右心室发育不良。 1、扩张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是心肌病中最常见的类型,其主要特点是心室扩张,心肌松弛无力,心肌不厚或 偏厚,心室收缩功能降低,舒张期血量和压力升高,心排血量降低。病理改变心肌纤维不均匀肥大,心肌细胞发生肿胀、 空泡变性、散在坏死和少量炎性细胞浸润等。临床表现为活动后心悸、气短、胸闷,严重可出现夜间呼吸困难。影像表 现无特异性,必须密切结合临床和心电图,在排除其他疾病的基础上作出诊断。 【病例】扩张型心肌病50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编辑人:宾大庆图 1-3-11 扩张型心肌病 A.心脏远达后前位像:B.心脏左侧位像 (1)心脏远达后前位像及左侧位像[图 1-3-11]。 (2)报告书写要点:本病心脏多呈中、重度增大,心影呈“主动脉型”或“普大型”。两心室增大,以左心室为 著。可合并左、右心房增大。依心功能不同,可见不同程度的肺淤血,肺水肿等。应注意与风心病二尖瓣病变及大量心 包积液鉴别。 (3)报告示范:两肺轻度淤血,上腔静脉增宽,心影向两侧扩大,左四弓下延,心膈面增宽,心胸比值 0.75。侧 位像显示右心增大,心前间隙消失,食管受压向后移位。透视下见两侧心缘搏动减弱。膈面光整,肋膈角锐利。 2、肥厚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是指左心室前壁,特别是室间隔心肌肥厚,多凸向左心室腔,左室后壁很少受累, 收缩期可发生流出道梗阻,称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不伴有梗阻者,称为肥厚型非梗阻性心肌病。本病多见于青少年。 临床表现可无任何自觉症状,或有心悸、气短症状;若左室流出道梗阻,可引起活动后头晕或晕厥,严重者甚至碎死。 【病例】肥厚型心肌病51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编辑人:宾大庆图 l-3-12 肥厚型心肌病 心脏远达后前位像 (1)心脏远达后前位像[图 l-3-12]。 (2)报告书写要点:肥厚型心肌病心影多呈“主动脉”型,增大不明显,主要为左心室肥厚致左四弓上部异常圆 隆。少数心脏呈中至高度增大,主要累及左心室。心脏搏动正常或增强,频率较慢。肺血管纹理多正常,心脏明显增大 者,可见肺淤血和间质性肺水肿。因此,本型心肌病的 X 线平片常无特殊征象,多需结合临床症状及体征,提示该病变。 (3)报告示范:双肺血管纹理正常,肺内未见异常密度区。心影中度增大,呈“主动脉”型,左室段圆隆向左下 方增大,右二弓膨隆,余各弓形态未见明显异常。心胸比值 0.56。膈面光整,肋膈角锐利。七、心包病变(一)心包积液 心包腔内的液体如超过 50ml,即为心包积液。其致病因素很多,有各种病因引起的急、慢性心包炎,心力衰竭, 右心功能不全,肾功能衰竭,心包肿瘤特别是恶性肿瘤或转移瘤;创伤及风湿热以及甲状腺功能减退等都可引起不同程 度的心包积液。心包积液由于发展速度不同,临床表现也不一样,急性者积液量短期内迅速增加,可引起心包填塞,出 现休克,甚至猝死。慢性者液体为缓慢增多,可逐渐适应 ml 的液体,患者症状可较轻,如液体达 3O00ml 以 上,可有心包填塞症状。 【病例】心包积液52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编辑人:宾大庆图 1-3-13 心包积液 A.胸部正位像;B.胸部侧位像 1、胸部正侧位像[图 1-3-13] 2、报告书写要点:心包积液少于 250ml 时,X 线检查很难发现。中到大量心包积液时,心影向两侧对称性增大呈 “球形”或“烧瓶形”,心缘各弓界限消失,心膈角锐利。肺血管纹理正常,巨大心影与清晰的肺血管纹理的不相称, 为其主要征象。心包积液与扩张型心肌病都显示心影中重度增大,心脏搏动减弱,两者的鉴别点为透视可见前者心脏搏 动明显减弱甚至消失,肺血管纹理多正常;后者虽心脏搏动减弱但不消失,多有不同程度的肺淤血改变。 3、报告示范:两肺血正常,心影呈球形,高度增大,心脏各弓形态消失,上腔静脉扩张,心胸比值 0.92。左侧位 像,心影普遍向前、向后扩大,左主支气管和食管受压向后移位。双膈面光整,肋膈角锐利。 (二)缩窄性心包炎 急性心包炎后,部分患者心包脏、壁两层粘连,形成坚固的纤维瘢痕结缔组织粘连于心脏上,明显地影响了心脏 的收缩和舒张功能,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称为缩窄性心包炎。常见病因为结核性、化脓性、病毒性和非特异性炎症。 由于心包异常增厚,限制心脏的舒张功能,使体、肺静脉压力升高,静脉回心血量下降,心排血量降低,造成脉压下降。 主要症状为呼吸困难,可出现端坐呼吸,腹胀、心悸、衰弱、纳差等。增厚粘连的心包可有钙化,称为“盔甲心”,是 其特征性表现。 【病例】缩窄性心包炎53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编辑人:宾大庆图 1-3-14 缩窄性心包炎 A.胸部正位像;B.胸部侧位像 1、胸部正侧位像[图 1-3-14] 2、报告书写要点:心包钙化是缩窄性心包炎的特征性表现,可呈蛋壳状、不规则带状、斑片状或结节状,可包绕 整个心缘或心脏大部。钙化多分布于房室间沟、右室前缘和膈面,其次是在左心室的周围。在诊断本病时应注意结合临 床资料加以分析,注意与粘连性心包炎及心肌梗死形成的室壁瘤钙化鉴别。 3、报告示范:轻度肺淤血,上腔静脉影增宽,心影呈中度增大,心脏正常弧度消失,左、右心缘平直,左心缘隐 约可见不规则条带状钙化影,右胸下部胸膜肥厚。侧位像,右心室前部和膈面,见不规则条带状、斑片状及结节状钙化 影。余肺内未见异常密度区。左膈光整,肋膈角锐利。 (三)心包囊肿 心包囊肿是指发生于心包的一种先天性囊肿,与心包腔隔绝。病变可发生于心包任何部位,但以右心膈角最常见。 囊肿大小不一,薄而透明,囊内有淡黄色透明液体,液体量一般在 30ml 以内,少数可达 1000ml。其结构与正常心包相 仿。临床表现大多数患者无自觉症状,在体检时偶然发现,如病变较大压迫心脏,可有心悸、胸闷、气短,查体多无阳 性表现。 【病例】心包囊肿54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编辑人:宾大庆图 1-3-15 心包囊肿 A.胸部正位像;B.胸部侧位像 1、胸部正侧位像[图 1-3-15] 2、报告书写要点:心包囊肿多表现为心膈角区、心缘旁的圆形或椭圆形阴影突向肺野,边缘光滑,密度低而均匀, 无分叶,少数可有蛋壳状钙化。侧位与心影重叠或凸向后侧。应注意与前纵隔囊性畸胎瘤及胸骨旁裂孔病鉴别。 3、报告示范:两肺血少,心影“球形”增大,主动脉结小,肺动脉段饱满,心尖圆隆。右二弓明显向右向上膨出。 侧位心前缘上段膨出。心前间隙缩小。另于右心膈角部有一半圆形阴影向外方凸出,边缘光滑,未见分叶及钙化征象。 侧位位于心影后下方。余肺内未见异常密度区。膈肌光整,肋膈角锐利。第四节 胃肠道造影 一、食管 (一)正常食管 食管于第 6 颈椎水平与下咽部相连,下端相当于 T10~11 水平与贲门相连。食管存在 3 个生理压迹,自 上而下依次为主动脉弓压迹、左主支气管压迹、左心房压迹。右前斜位是常用观察位置。 【病例】正常食管55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编辑人:宾大庆图 l-4-l 正常食管 1、食管钡餐造影[图 l-4-l] 2、报告书写要点:正常食管黏膜皱襞表现为数条纵行、相互平行、连续的纤细条纹状影,食管管壁呈 光滑、连续的线状影,管壁光滑柔软,生理压迹形态自然、边缘光滑。 3、报告示范:食管全程黏膜皱襞规整、连续,食管壁光滑、柔软,生理压迹形态自然、边缘光滑,食 管内钡剂通过顺利。 (二)食管炎症 食管炎症病因有多种,包括化学性、物理性和生物性等,不同病因引起不同病变特征而产生各种不同类 型的食管炎。 1、反流性食管炎 又称消化性食管炎,系因食管下端括约肌功能失调而致抗反流功能不全或胃和(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 流入食管, 长期反复地刺激而引起的食管下段黏膜的炎症。 本病常继发于食管裂孔疝, 此外胃大部切除、 食管贲门区手术、严重呕吐、饮酒、吸烟以及某些药物等也可能导致本病。病理改变急性期出现黏膜充 血、水肿、出血、糜烂和溃疡,慢性期纤维增生、瘢痕形成。临床表现有胸骨后疼痛,呈灼热感,刺痛, 在食物通过、卧位、弯腰时加重,可放射至背部。晚期出现咽下困难和呕吐,呈持续性。 【病例 1】反流性食管炎56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编辑人:宾大庆图 1-4-2 反流性食管炎 (1)食管钡餐造影[图 1-4-2]。 (2)报告书写要点:反流性食管炎在观察食管下段黏膜皱襞改变及食管管壁柔软度情况是诊断时重点 观察内容,同时应注意结合临床病史,与体位有关的胸骨后烧灼痛,并有胃部分切除病史者对诊断意义 更大。 (3)报告示范:食管下段黏膜皱襞粗乱、扭曲,皱襞连续无破坏,局部食管管壁轻微痉挛呈锯齿状, 管壁蠕动减弱。食管胃交界部位于膈下,贲门黏膜形态正常。转动体位可见胃内钡剂反流入食管下段。 【病例 2】反流性食管炎图 1-4-3 反流性食管炎 (1)食管钡餐造影[图 1-4-3] (2)报告书写要点:当反流性食管炎呈严重狭窄、短缩时,应同时注意观察有无合并食管裂孔疝。 (3)报告示范:食管下段黏膜皱襞粗乱、扭曲,皱襞连续无破坏。食管下段局限挛缩呈限局环形狭窄, 管壁不光整,食管缩短,下方接扩大的膈上疝囊,胃内钡剂向上反流。 2、腐蚀性食管炎57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编辑人:宾大庆系患者吞服或误服腐蚀剂造成食管的损伤。腐蚀剂通常分为两大类:强酸和强碱。酸性腐蚀剂使食管黏 膜水肿,组织蛋白凝固致黏膜黑色坏死,胃、十二指肠腐蚀较重。碱性腐蚀剂具有吸水特性、脂肪皂化 和蛋白溶解作用,使黏膜高度肿胀、溃疡、组织坏死甚至穿孔。病理改变为①急性期(1~3d) ,管壁蠕 动减弱或消失,阵发性痉挛;造影剂附着不良,不规则浅钡斑;②中期(3~10d) ,食管缩窄,多发浅、 深溃疡,黏膜皱襞紊乱;③晚期(10d 以后) ,管腔狭窄,范围较长或以生理性狭窄部位为主,造影剂 通过困难。食管缩短,缩窄上方扩张,常出现龛影或假性憩室。 【病例 1】腐蚀性食管炎图 1-4-4 腐蚀性食管炎 (1)食管钡餐造影[图 1-4-4]。 (2)报告书写要点:依据病变损伤程度及病史长短,影像表现不一。病变较轻,早期食管显示水肿、 痉挛造成的狭窄,食管黏膜增粗、紊乱;后期管壁僵直,管腔狭窄。病情严重者,早期多有明显痉挛和 不规则收缩造成广泛狭窄,管壁不规则,有多发不规则形态溃疡;后期有不同程度的管腔狭窄,伴近段 食管扩张。 (3)报告示范:自主动脉弓下方食管管壁不规则,可见多发小刺状、线状、斑片状糜烂和溃疡,食管 黏膜皱襞破坏,食管管腔呈明显痉挛和不规则广泛向心性狭窄,狭窄呈连续性,范围长。 【病例 2】误服过氧乙酸稀释液致腐蚀性食管炎58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编辑人:宾大庆图 1-4-5 误服过氧乙酸稀释液致腐蚀性食管炎 (1)食管钡餐造影[图 1-4-5]。 (2)报告书写要点:应注意观察病变位置、管壁溃疡的形态,管腔狭窄的范围,腐蚀性食管炎具有连 续性或间断性分布的特点,以利于同反流性食管炎和硬化型食管癌鉴别。 (3)报告示范:自主动脉弓下方水平食管中下段管腔呈均匀向心性狭窄,狭窄呈连续性,似“铅管状” , 食管管壁不规则,僵硬、蠕动消失。造影剂通过狭窄段受阻,食管上段管腔扩张。 3、食管消化性溃疡 食管消化性溃疡又称巴瑞特(Barrett)溃疡、柱状上皮食管、食管炎-消化性溃疡综合征(Barrett syndrome),指单层柱状上皮替换了食管中下段的复层鳞状上皮的病理现象,是食管黏膜的胃上皮化生 或肠上皮化生,常伴有大而深的溃疡、食管狭窄及食管裂孔疝。多继发于反流性食管炎,食管柱状上皮 发生溃疡的病理过程与胃溃疡相仿,溃疡深、易穿孔。 【病例】食管下段溃疡图 1-4-6 食管下段溃疡 (1)食管钡餐造影[图 1-4-6]。59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编辑人:宾大庆(2)报告书写要点:食管消化性溃疡通常在食管狭窄部位发生溃疡,合并反流性食管炎及并发食管裂 孔疝是确诊的依据。应注意溃疡的形态是否规则、龛影位置是否在食管轮廓之外、周围黏膜皱襞是否完 整连续及管壁蠕动良好等以便与食管癌性溃疡伴狭窄相鉴别。 (3)报告示范:食管下段黏膜皱襞增粗、迂曲,距贲门上约 2cm 处食管后壁可见龛影,大小约 6mm, 类圆形,边缘光滑,底部平坦,龛影与食管长轴走行一致,切线位突出于食管轮廓之外,侧位龛影似狭 颈状与食管相连。局部食管呈向心性环状狭窄,形态较固定,钡剂通过狭窄段无明显受阻。 (三)食管裂孔疝 食管裂孔疝是指部分胃经膈食管裂孔进入胸腔,常与反流性食管炎合并存在。食管裂孔疝按形态分型: ①短食管型食管裂孔疝;②滑动型食管裂孔疝;③食管旁型食管裂孔疝;④混合型食管裂孔疝。病理改 变主要是膈上疝囊、胃液反流和食管炎症。 【病例 1】短食管型食管裂孔疝图 1-4-7 短食管型食管裂孔疝 1、食道钡餐造影[图 1-4-7] 2、报告书写要点:较短的食管下方接扩大的膈上疝囊是短食管型食管裂孔疝的特征性病理改变,同时 具有食管裂孔疝的 X 线征象如膈上胸腔胃、膈上食管-胃环、疝囊内胃黏膜影、膈食管裂孔闭锁不全、 胃内容物反流等。 3、报告示范:较短的食管下方接扩大的膈上疝囊,二者之间可见限局性环形缩窄。胃内钡剂可向上反 流,下段食管腔狭窄,壁不光整。立位时膈上疝囊恒定存在不消失。 【病例 2】滑动型食管裂孔疝60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编辑人:宾大庆图 1-4-8 滑动型食管裂孔疝 1、胃肠钡餐造影[图 1-4-8] 2、报告书写要点:应注意观察胃食管交界部位置、膈上疝囊位置、大小和形态,有无合并胃内容物反 流。立位时膈上疝囊经膈食管裂孔恢复至膈下,疝囊消失,是滑动型食管裂孔疝的特征。 3、报告示范:胃食管前庭段和贲门上移,食管胃角变钝,膈上心后见充盈钡剂的疝囊,疝囊大小约 3cm ×2cm, 疝囊内出现胃黏膜皱襞, 并经增宽的食管裂孔与膈下胃黏膜皱襞相连。 可见典型膈上 “三环征” , 即疝囊上界与食管之间收缩环“A 环” ;食管胃交界部“B 环” ,黏膜交界处“Z”线;疝出的胃经过膈食 管裂孔产生的环状狭窄区。立位时膈上疝囊可消失。可见胃食管反流。 【病例 3】食管旁型食管裂孔疝图 1-4-9 食管旁型食管裂孔疝 1、胃肠钡餐造影[图 1-4-9] 2、报告书写要点:膈上疝囊在食管旁疝入胸腔是食管旁型食管裂孔疝的特征性病理改变,注意疝囊与 下段食管的关系是区分本型的重要依据。同时注意观察描述食管胃交界部和贲门位置,疝囊位置、大小 和形态,疝囊是否可恢复。61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编辑人:宾大庆3、报告示范:食管胃交界部和贲门位置位于膈下,胃底在食管旁疝入胸腔,膈上心后见充盈钡剂的疝 囊,疝囊大小约 3cm×3cm,疝囊内出现胃黏膜皱襞,并经增宽的食管裂孔与膈下胃黏膜皱襞相连。口 服钡剂后先沿食管贲门流入胃腔,而后进入膈上之疝囊内。疝囊位于食管旁并对食管形成压迫,立位时 膈上疝囊恒定存在不消失。 【病例 4】混合型食管裂孔疝图 1-4-10 混合型食管裂孔疝 1、胃肠钡餐造影[图 1-4-10] 2、报告书写要点:部分食管裂孔疝较大疝囊在胸透或平片上可见膈上心影重叠处的含气影,并可见囊 腔内气液平。造影检查注意描述疝囊构成、位置、形态、大小,有无合并胃内造影剂流出梗阻及胃食管 反流等。 3、报告示范:胸透或平片上可见膈上心影重叠处的含气疝囊影,立位时囊腔内可见液平面。贲门位于 膈上,膈上心后见充盈钡剂的疝囊,疝囊大小约 5cm×5cm,食管胃交界部、胃底均疝入胸腔,疝囊位 于食管旁并对食管形成压迫,疝囊内出现胃黏膜皱襞,并经增宽的食管裂孔与膈下胃黏膜皱襞相连。钡 剂经过贲门后同时流入膈下之胃腔及膈上之疝囊内。可见胃食管反流征象。 (四)食管静脉曲张 门脉高压使门-腔静脉之间的侧支循环形成导致食管静脉曲张,是门静脉高压的重要并发症,主要见于 肝硬化。具体的侧支循环径路如下:门静脉-胃冠状静脉-食管静脉丛-奇静脉-上腔静脉。当门静脉高压 后,门静脉血流阻力增加,胃冠状静脉的血流反常,使胃上部和食管下端黏膜下层的静脉丛及食管周围 静脉丛均呈淤血曲张。 【病例 1】食管静脉曲张62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编辑人:宾大庆图 1-4-11 食管静脉曲张 1、食管钡餐造影[图 1-4-11] 2、报告书写要点:门脉高压所致的是始于食管下端的上行性食管静脉曲张,因此随病变程度的加重, 曲张静脉病变范围自下向上逐渐扩展,临床一般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等级。食管静脉曲张是黏膜 下层的静脉丛淤血扩张,通过食管钡餐检查可发现相应的黏膜皱襞呈增宽迂曲改变,但黏膜皱襞连续, 无中断破坏征象,并且管壁柔软,管腔扩张及蠕动良好,可以与食管癌进行鉴别。 3、报告示范:食管中、下段黏膜皱襞增宽、迂曲,可见蚯蚓状、串珠状充盈缺损,管壁边缘不规则, 食管张力减低,管腔轻度扩张,管壁蠕动减弱,钡剂排空迟缓,但无梗阻。 【病例 2】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图 1-4-12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1、食管钡餐检查[图 1-4-12] 2、报告书写要点:观察食管同时应注意胃底黏膜皱襞呈增宽迂曲改变,但黏膜皱襞连续,无中断破坏 征象,并且管壁柔软为其特征。 3、报告示范:食管中下段黏膜皱襞增宽、迂曲,可见蚯蚓状、串珠状充盈缺损,管壁边缘不规则,食63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编辑人:宾大庆管张力减低,管壁蠕动减弱,钡剂排空迟缓。贲门胃底部可见葡萄状、息肉状、分叶状充盈缺损,黏膜 皱襞连续,局部胃底部胃壁柔软。 (五)食管癌 食管癌是食管鳞状上皮的恶性肿瘤,多见于食管中下段,根据病理和 X 线分为四型:蕈伞型、浸润型、 溃疡型、髓质型。临床表现:持续性、进行性吞咽困难;侵犯喉返神经时出现声音嘶哑、呼吸困难;食 管气管瘘、食管纵隔瘘,进食时呛咳,纵隔炎、肺脓肿、吸入性肺炎及脓胸。晚期出现腹水、消瘦、贫 血,恶病质及转移。 1、早期食管癌:早期食管癌是指肿瘤浸润至食管黏膜层和黏膜下层,无论其有无淋巴结转移。按大体 病理改变分型为:①平坦型;②糜烂型;③斑块型;④乳头型。影像分型为:①平坦型;②隆起型;③ 凹陷型。 【病例 1】早期食管癌(隆起型)图 1-4-13 早期食管癌 (1)食管钡餐造影(双对比像、充盈像)[图 1-4-13]。 (2)报告书写要点:良好的食管双对比造影是早期食管癌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双对比像上注意观 察和描述黏膜微皱襞改变,隆起型表现为>5mm 的粗糙、不规则表浅充盈缺损,充盈像有助于观察显示 管壁充盈缺损及局部管腔有无狭窄。 (3)报告示范:食管中下段后壁黏膜呈不规则斑片状扁平隆起,隆起高度>5mm,呈分叶状边缘,表面 粗糙,呈凹凸不平颗粒状。局部食管管壁柔软,蠕动良好。充盈像显示局部管壁突向管腔内扁平状充盈 缺损影,表面不光滑,食管管腔未见明显狭窄。 【病例 2】食管癌术后再发早期食管癌(凹陷型)64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编辑人:宾大庆图 1-4-14 食管癌术后再发早期食管癌(凹陷型) (l)食管钡餐造影[图 1-4-14]。 (2)报告书写要点:凹陷型早期食管癌病理特征表现为>5mm 的溃疡病变,双对比像上注意观察和描 述黏膜微皱襞改变,有无龛影及龛影形态,局部管壁蠕动情况,充盈像观察管腔狭窄或充盈缺损。 (3)报告示范:切线位食管上段前壁管壁边缘不规则,可见一个纵行浅龛影,龛影位于食管轮廓之内, 边缘较光滑,局部黏膜皱襞破坏。病变区与周围食管壁分界清楚,病变段局部管壁略显僵硬,蠕动差, 钡剂通过顺利。食管中下段与残胃连接,吻合口局部呈限局环形缩窄,较光滑规整,未见确切龛影及充 盈缺损,吻合口钡剂通过顺利。 2、中、晚期食管癌:中、晚期食管癌是指癌肿侵及肌层或达浆膜或浆膜以外,有局部或远处淋巴结转 移。病理改变分为四型:①髓质型;②蕈伞型;③溃疡型;④硬化型。 【病例 1】食管癌(髓质型)图 1-4-15 食管瘤(髓质型) (1)食管钡餐造影[图 1-4-15]。 (2)报告书写要点:髓质型病理特点为病变范围较大,局部梭形软组织肿块影。食管钡餐检查应注意65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编辑人:宾大庆描述病变形态、大小、侵犯范围、食管黏膜皱襞破坏及食管管腔的狭窄扩张程度等。 (3)报告示范:食管中段较长的约 6cm 管腔呈向心性狭窄,狭窄段与正常食管分界清楚,自管壁向腔 内生长不规则充盈缺损影,病变表面有大小不等之龛影,表面黏膜皱襞破坏、中断,局部管壁僵硬,蠕 动消失。食管上段管腔扩张,钡剂通过狭窄段受阻。 【病例 2】食管癌(蕈伞型)图 1-4-16 食管癌(蕈伞型) (1)食管钡餐造影[图 1-4-16] (2)报告书写要点:蕈伞型食管癌以肿瘤向腔内生长为主,形成不规则或菜花状充盈缺损为特点。注 意观察和描述黏膜皱襞改变,管腔狭窄或充盈缺损形态、大小、与食管壁关系,局部病变段管壁蠕动情 况。 (3)报告示范:食管中段管腔内菜花样充盈缺损影,大小约 5cm×3cm,呈偏心性,与食管右侧壁关系 密切,表面不规则,有浅溃疡,黏膜皱襞破坏、中断,病变与周围正常管壁分界清楚,局部食管管腔略 膨胀扩张,钡剂在梗阻上端呈不规则“杯口状” ,钡剂通过受阻。 【病例 3】食管癌(溃疡型)66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编辑人:宾大庆图 l-4-17 食管癌(溃疡型) (1)食管钡餐造影[图 l-4-17]。 (2)报告书写要点:溃疡型食管癌特征性病理改变为形成长条扁平龛影为主,周围隆起环堤,一般不 形成明显食管梗阻。注意观察食管溃疡位置、形态、局部黏膜皱襞破坏情况及管腔狭窄。 (3)报告示范:食管中下段右侧壁见约 7cm 范围的多发尖刺状溃疡,溃疡边缘及底部形成不规则隆起 充盈缺损影突向管腔内,表面不规则,黏膜皱襞破坏、中断,龛影位于食管轮廓之内。局部食管管腔呈 偏心性狭窄,病变段与正常食管分界清楚,钡剂通过部分受阻。 【病例 4】食管癌(浸润型)图 1-4-18 食管癌(浸润型) (1)食管钡餐造影[图 1-4-18] (2)报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尘肺影像诊断课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